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共关系的地位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公共图书馆定位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定位,应结合本地区市镇布局,以推动基层图书馆事业均衡发展为目标,向以承接省馆、县区馆为特征的综合性、服务型地区中心图书馆方向努力,按照定位清晰,功能分明、服务有效原则,推及图书馆服务体系,承上启下,既发挥大型图书馆延伸作用,又发挥区域中心图书馆的主导作用。
二、图书馆建设要点和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重点一直放在省、市公共图书馆上。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有较好的基础。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图书馆, 包括省市级图书馆在内,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即便如此,经济一般地区的图书馆建设规模普遍较小,服务能力较弱,辐射带能力不强。区级图书馆和街道、社区图书馆规模不同程度落后于城市图书馆。这些与城市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大力发展以市图书馆为中心,以区县馆为主干,以图书馆分馆和流动站点为节点,以流动服务为补充服务架构,应是经济发达地区中欠发达的公共图书馆建设要点。
近几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许多图书馆因地制宜,进行图书馆服务体系实践。这些模式都是属于具备经济雄厚、文化发达、人才荟萃、技术密集的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相形见绌。
在客观条件不完善的条件下,应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图书馆自身主管能动性,联合社会各界,积极创造条件,走出一条符合适应地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新路子,构建多元化、复合型服务体系模式,形成政府导向型、跨行联合型、业内延伸型三种类型和层次并行的格局。政府导向型,即当地市政府以政策规范形式与基础政府共同规划公共图书馆分馆建设,纳入政府工作序列和财政预算。此模式是政府推动,保障性较高。跨行联合型,由行业提供硬件基础设施,图书馆提供文献、技术、管理等资源。此模式着眼于有较大社会影响和较好经济基础条件的社会职能机构,较为可行。行业延伸型,即依托本馆的另外机构如文化站,养老院、社区活动中心等,利用其场地,为流通点附近居民提供服务。其运行方式是将图书馆藏书置于更接近读者生活的地方,促进图书流通,建立贯通基层的流动服务网络,缩小城区、城乡间信息需求差距。此模式是图书馆业务核心作用和资源调剂作用的延伸和发挥。
三、地方公共图书馆构建服务体系措施
一方面,要明确政府在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一要明确政府在公共图书馆服务架构中的角色、目标和任务,合理确定主导政府级别,并将责任法定化。二要明确经费投入,规定公共图书馆经费增长幅度与正常性财富增长幅度相适。
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多层次秩序井然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服务和效益为先,在规划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发展时,将街道、乡镇、社区、村图书馆纳入公共图书馆总体架构,设立职能部门,落实举措。建设资金统一纳入政府统筹,服务方向主次分明、各有侧重。
(二)拓展路径,延伸辐射
要在坚持政府主导办馆的思路下,多路径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经济、人力、技术等各类资源要素的整合利用,形成社会一盘棋、大家合理做的良好格局。比如,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民营企业家参与公益事业愿望增强,为行业分馆发展提供了很好机会。“联合投资,股份分摊、拥有主权、共享资源、民办公助”的新模式正成为图书馆发展趋势。又如,可以实行流动汽车图书馆模式。提供图书、报刊和电子文献的便捷式服务。这种服务项目可涵盖证件办理、图书借还、预约借阅、解读答者咨询、播放共享资料等业务,不定期举办展览、讲座、辅导、培训和阅读等活动。这种模式成本低、覆盖广、速度快,很适合中小型公共图书馆。
在各个社区广泛建立服务点,密集分布,积极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当下,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打造新优势,开拓新资源、新信息、新载体,利用网上数字平台,为基础群众提供便利、迅捷、实时、互动的信息服务。如通过少儿乐园、青年之友、文明小区、特色社区等板块,丰富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建设队伍,优化服务
要着力抓好地方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深入基层,开展经常性辅导工作,帮助基层图书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光送人才,普及知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社区和村级图书馆,可以考虑动用社会统筹,解决工作人员工资待遇问题,稳定服务队伍。
一、企业目标决定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一)财务管理首先要满足企业长期稳定生存下去的要求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以收抵支,也就是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的货币至少等于付出的货币。如果不能以收抵支,企业就会亏损直至倒闭。企业生存的另一个条件是到期偿债,企业如果不能到期偿债,就会被法院“宣告破产”,被迫终止一切经营活动。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的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
(二)财务管理要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的经济。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要能够持续发展下去就要不断地运用现代科技改进产品、开发新品,创造更好、更新、更受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企业要发展就要投入更好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并改进技术和管理。财务管理的第二个任务是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促使企业持续发展。
(三)财务管理要实现企业获利的目的
创建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即使资产获得超过其投资的回报。盈利不但体现了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可以概括其他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有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没有“免费使用”的资金,每项资金的来源都有成本,每项资产都是投资,都要从中获得回报。财务管理就是要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实现企业获利的目的。
企业的生存、发展、获利要求开展综合管理的理财活动,以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的一切工作就是为了获利,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理财活动。因此企业的目标决定财务管
理在企业各项管理中的地位。
二、正确理解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需认清的几个问题
(一)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
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是两项既有联系又有不相同的工作。在目前许多企业中,财务、会计工作都归在财务部门运作,没有明确的划分。因此使企业管理人员产生了模糊的认识。往往把财务管理误认为是做帐、出报表,提供会计资料。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性质、作用认识不清楚,因而在日常经营中也就忽视了财务管理这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会计管理是一种事后的管理,是将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收集、整理、登录并编制有关报表,反映企业经营情况。
财务管理是一种理财活动,是对企业综合价值的管理。财务管理的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是将价值管理的观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
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的关系是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不同的职能。会计管理是为财务管理服务的。
(二)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
在企业中除了财务管理外.还有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如生产管理、人事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这些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共同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但是这一系列的管理工作都必须以财务管理、价值管理的思想为指导,并将价值管理的观念始终贯穿于其他各项管理之中。我们讲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决不能片面理解为是以财务部门为中心,财务管理是以企业目标为基础,使企业的有限资源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统一认识
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企业要有统一的认识。企业领导及各层管理人员以至每一位职工都要树立价值管理的思想,都要用价值的理念来推行每一项管理,来运作每一项工作。统一认识就是要求企业领导了解,企业要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目标,就要求企业上下每一位职工都能树立理财的观念.认真按照价值管理方法办事。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商场上,企业领导应该坚决克服那种凭经验办事、凭运气经营的方法,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管理的科学性、重要性,并在经营管理中充分运用财务管理的科学方法,做到低成本、高效益,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上立足。
(二)完善体制
企业要在组织机构上、管理体制上保证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在组织机构上有条件的企业都应设置总会计师。在总会计师领导下开展财务管理,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力度,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展开。在人员设置上财务部门要配备好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运作。在管理体系上要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衔接。企业的各项管理都要服务和服从于经营需要,都要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和提高经济效益,坚决避免无效益的形式主义活动。企业要在企业计划、控制、决策中建立建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确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地位的企业管理体系,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
(三)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开展财务管理
把财务管理放在中心地位,企业必须配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财务管理带来了科学化管理手段。企业应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高效的企业管理及电算化软件,将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人事管理、工资管理、成本管理等等融合于一体,迅速客观地将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反映出来,经过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偏差,采取措施、调整控制、提高效益。
(四)正确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做好企业经营决策
企业的经营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效,企业要有明确的决策程序,要把决策程序制度化。企业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其他经营决策时应严格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严密地可行性分析和成本效益测算,在财务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平衡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慎重做好每一项决策。一旦失误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企业多年积累的财富就会被葬送。我们现在许多国有企业的领导,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对待企业经营决策上很草率,不讲科学分析,也不研究成本效益,盲目决策、武断经营,使许多在市场上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陷人债务重重、亏损破产的境地,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为此企业领导必须要坚持运用财务分析、评价的科学方法慎重做妊企业的每一项决策。
(五)实行全面财务预算,努力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3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新时期的一个崭新课题,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重要责任。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以实现公共文化权益为准则,为全社会提供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博物馆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
1.1 博物馆是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这是国际博协关于博物馆的基本定义。从基本定义可以看出,博物馆已不再是一个功能简单的收藏、研究、陈列藏品的事业单位,更是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标志,一个承担了公民“终生教育”的社会教育机构。在整个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博物馆和群众艺术馆、文化站、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广场、公园、工人文化宫等一起,共同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
1.2 博物馆在现代文化服务体系中扮演多重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公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比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供更为丰富的功能,这使得它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首先,博物馆是知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成年人的“继续教育学校”。其次,博物馆是广大休闲旅游的好地方。它可以提供一个安静和舒适的休闲环境、各种精美的展览、一系列的纪念品、仔细和细致的专业解释,无论观众是学习知识或学术研究,抑或是休闲娱乐,他们都会在博物馆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最后,博物馆是地区文化的形象代言大使。目前,各博物馆普遍采取“保护和利用并举,发展旅游和文化保护并重”的新思路,将博物馆打造成宣传本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提升本地区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魅力,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
2 博物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也是博物馆文化传播功能的具体延伸,是以实物为媒介的历史文化信息的传播机构,以其陈列展览为主要传播模式。博物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保存文化遗产,奠定传承基础
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目标,就是要传承文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就是要最全面地、充分地对人类活动和自然发展的真实证据进行保存和保护,显而易见,博物馆就是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最好去处。虽然历史上和现实中私人收藏家也可以留存文物,然而从整个世界博物馆史来看,私人收藏的结果导致文物流失的事件屡屡发生。历史已经证明,“博物馆不仅是保存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最后场所,也是最佳场所”。
2.2 宣传传统文化,凝聚民族力量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财富,把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民族力量的凝聚,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博物馆为宣传传统文化肩负重任。它可以通过展品陈列、专业讲解、互动交流、专家讲座等多种文化活动,打造多元公共文化产品,为传统的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大大增强广大观众的民族归属感和凝聚力。
2.3 转换教育方式,拓展公众视野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12.038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12-0138-03
Discussion abou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Public Library
System in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Sharing ProjectWu Lei
(Jilin Province Library,Changchun 130021,China)
〔Abstract〕Analysi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and public library and sharing proj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discussed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public library system in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sharing project,put forward small and medium-sized public library for sharing engineering smooth development measures that should be adopted.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public library;sharing project;public system
1 共享工程在我国文化领域及城乡居民文化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共享工程)自2002年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以来,至今已经历了8个年头。通过八年的实践,共享工程建立了遍布城乡、合理布局,包括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市县支中心、乡镇、村基层服务点的五级网络体系。截至2009年底,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 814个县级支中心,15 22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45.7万个村基层服务点。工程为城乡群众提供了90TB的资源量、视频资源达72 345部(场)、69 624小时、译制了少数民族各语种的视频资源488.63小时、征集到动画片、儿童剧、儿童知识讲座等类型的优秀少儿资源约318小时,工程累计服务超过6.9亿人次,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1]。
以吉林省为例,2004年吉林省开始建设共享工程,截至2009年底,全省已自建基层网点1 916个,其中,省级分中心1个,地市级支中心9个,县(市、区)级支中心50个,乡镇(街道)基层中心236个,村(社区)级服务站点1 432个,通过共建共享方式,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合作共建的基层网点5 218个。现在,全省基层网点总数已达7 134个,形成了以省级分中心为龙头,以市、县(区)乡、镇(街道)图书馆、文化馆为依托,以社区、村屯为重点,覆盖全省九个行政区域的服务网络。仅2009年,省中心通过视频点播、VPN、农党IPTV、硬盘传输、FTP、卫星、光盘刻录等形式把整合的各类资源免费传输给各级中心和合作单位就达48.2TB。自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共举办各类活动11 815次,受众达491.4万人次,其中农村基层网点开展活动8 512次,受众267.2万人次,引起了地方报纸和电视台等媒体先后1 745多次对市县支中心的活动给予报道以及城乡群众的普遍欢迎。
共享工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中华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引入文化领域,提高了文化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民众素质,实现了文化传播和保存载体的现代化转变及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成为新时期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推动力和支撑点。实践证明,共享工程是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和缩小数字鸿沟、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是文化科技在公共图书馆领域广泛应用的惠民工程,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城乡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发展的一个有力抓手,也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2]。
试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体系在共享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体系与共享工程的关系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体系是指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组织机构、文献资源和服务内容的总和。我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划分是以藏书在135万册以下、服务人口150万以下为特征,主要集中在地市级、县区级行政区划内的公共图书馆。截至2008年底,我国有县级行政区划共2 861个(其中:845个市辖区、374个县级市、1 470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2个特区、1个林区),还有地级市300余个,但是有500余个县还没有公共图书馆,实际有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约2 500余个(不含乡镇图书馆,因其尚未列入国家公共图书馆系列)[3]。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型图书馆体系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公益性社会文化机构,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中,无论是数量还是从业人员的比例都占绝对多数,它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基层,坚持一切为了读者,一切为了民众,依托固有的前沿服务阵地和基本设施设备来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以公益性为主的宣传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在普及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其网络遍及全国每个角落,是我国文化事业建设和发展的中流砥柱[4]。文化共享工程是互联网诞生后的派生物,它主要是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这个平台,通过网络与信息技术手段来组织开展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开辟了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是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前者是公共图书馆传统服务的特征,后者是现代服务的特征,两者的工作目标都是坚持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普及性、便捷性、实用性原则,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二者建设与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有人说,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经费不足、馆舍简陋、藏书陈旧、现代化设备短缺,功能萎缩,面临生存危机。互联网是个庞大的虚拟的开放的公平的图书馆,共享工程本身也是个图书馆,它不仅可以从实体图书馆中获得信息资源补充,而且还可从虚拟的互联网络中获得信息资源补充,因此,它可替代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有无均可或私营化。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罗伯特•史蒂文斯对此种态度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从互联网上就可以获得所有的资源,因而对图书馆的存在持怀疑的想法是比较荒谬的。”她认为,互联网上信息弥漫,评估这些信息、进行信息导航是传统图书馆所擅长的。她指出,数字化时代对图书馆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公共图书馆在新时代可以担负一种全新的角色。“在美国,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超出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现在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技能已经远远不够,图书馆为人们提供知识技能更新的职能比过去更显得重要。可以说,图书馆正在成为今天人们的公开大学。”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主席萨理•费德曼也说,在当代美国的社会网络中,可能没有一个比公共图书馆更能体现美国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的机构了。目前,美国有9 000多个公共图书馆系统,大约有16 500座公共图书馆,68%的美国人拥有读者证,每年大约有14亿人次到馆访问,比持visa的人和到麦当劳的人数量都多。“实际上,数字环境和社会网络的兴起,已经为图书馆界带来了新的生命力。[5]”
互联网的出现给图书馆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笔者认同这样的观点:尽管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共享工程等多种渠道获取文化信息,但是这些渠道在文化传播中无法取代图书馆作用[6]。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可利用各种资源优势,不受设备限制,为读者开展灵活的、多样的各种文化教育活动,促进基层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传输渠道突破了公共图书馆传统的业务范围,并可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的开展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延伸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触角,扩大了资源共享的覆盖面,实现了从图书馆到千家万户直接、便利的信息贯通,成为公共图书馆业务拓展和服务创新的增长领域,有利于推动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进程,加快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由传统型向现代化的历史转变;有利于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与技能和内部管理与社会服务的科技含量的全面提高。
鉴于此,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与共享工程应为一体。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拥有一定的为城乡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质基础和硬件条件,以及较为丰富的各类文化信息资源提供给共享工程,促进了共享工程服务科技手段不断提高与完善,加快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步伐,为共享工程服务延伸与内容创新、深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社会舞台;在共享工程服务的实践中,共享工程又反过来促进了传统图书馆内部管理和资源整合、服务向现代化转变,为传统图书馆提供了及时调整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措施的依据,其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又为图书馆服务内容与开展群众活动的创新提供了源动力与软环境,同时又促进了员工对共享工程信息资源与技术应用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大幅提升服务质量。二者应是促进与反促进的关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而论[7]。
3 重视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体系在共享工程中的位置与角色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体系是共享工程发展的母体,它肩负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城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文化机构。它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差距、缩小城乡居民享受文化权益的差距,架起了城乡之间文化共享的桥梁,通过共享工程这个快车开展文化服务,在为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8]。
3.1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是共享工程服务的重要资源补给站 共享工程的资源来自于图书馆,它运用了先进的现代化的数字加工技术对图书馆提供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处理,为城乡居民提供现代化的高科技的信息服务。正是因为有了图书馆这个坚实、丰厚的文献信息资源基地的资源提供,共享工程才得以发展、深入。
3.2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是共享工程应用文化科技技术服务的实验基地 共享工程对图书馆提供的资源进行数字加工为城乡居民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是否符合城乡居民的口味势必会反馈到图书馆,因此,共享工程要根据城乡居民的兴趣、爱好向图书馆提出文献资源的重新整合加工,并促进共享工程不断地改进科技服务技术,以此来检验共享工程运用科技技术手段加工资源服务的含金量程度。
3.3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是共享工程延伸数字资源信息服务的助推器 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无止境的,因此,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也是无止境的。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体系正是因为有了共享工程这个服务工具,提高了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也正是由于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与信息服务的开展,使得图书馆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对社会影响力、辐射力的不断增强。共享工程的服务为图书馆资源服务提供了标准和要求,借助共享工程提供的资源与技术服务反馈信息,校正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深度与广度,修正服务高度,用新的服务措施为共享工程深入服务提供发展动力。
4 结 语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体系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利用共享工程为城乡居民文化服务提高其素质、保障其文化权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地位是共享工程无法取代的。共享工程的服务要有网络、设备、电动力的支持才能工作,而图书馆则不同,它在缺失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情况下,仍可用原始的传统的方法开展服务。因此,掌握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与技术应用的能力和水平,将成为今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随着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对社会影响力、辐射力的不断增强,广大群众也会对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传播方式的针对性、实用性、便捷性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文化共享工程在建设理念、组织规范、技术标准、资源加工、信息、开展活动等方面的创新发展。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为共享工程提供了资源传播平台,实现了“共享工程”资源与其他数字化资源的整合,加大了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延伸了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加快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步伐。为了建设现代化图书馆,中小型图书馆应采取“两手抓”的策略,即一方面坚持传统馆藏文献资源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为共享工程的顺利实施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周和平.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督导和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总结会议暨古籍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省略nt.省略,2010-02-02.
[2]许建业,陆忠海.当代中国文化共享工程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J].艺术百家,2010,(7):1-4.
[3]国家文化部.中国文化年鉴[M].新华出版社,2009:73-74.
[4]孙自立.县级图书馆现状发展[J].甘肃艺苑,2006,(3):51.
[5]张辉.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66-67.
(二)提高了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医院办公自动化是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构建符合医院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医院信息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医院信息资源共享,有效挖掘和利用医院现有人才、技术和设备资源能效,不断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已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标。现今各大医院已经将电子信息技术融入了行政决策、管理当中。医院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管理工作当中对于纸类文件的依赖,从环保角度,目前的资源正在逐步的减少,这样的管理活动也能够响应世界“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的号召;从行政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角度,督促职能科室人员不断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计算机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
(三)简化了行政工作程序,减轻劳动强度现今的医院自动化办公系统当中,都含有内部通讯的功能。行政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实现通过医院局域网系统进行联系,缩短了完成任务的时间,提高了行政工作效率。随着电子化、无纸化办公的普及,办公业务从繁琐的事务级水平渐渐上升到计算机辅助决策的管理级水平,精减了工作程序,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也方便了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了行政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更有效地保证医院“救死扶伤”服务宗旨的落实。
(四)保证决策的有效运行,突显管理工作人性化进入信息时代,行政管理必须与信息管理密切结合。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没有全面、准确的信息作支撑,就不可能有科学、有效的决策。只有充分发挥大家的意见,然后经过讨论仔细研究,最后得出能够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的决策。医院的办公自动化,能够充分利用起医院当中广大工作人员的意见,方便医院的民主化管理,还能够使得医院的决策能够被基层的工作人员所熟悉理解,加大高层与基层工作人员的沟通与联系,增强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理解,使得决策工作能够及时有效的运行。
二、自动化系统对于提高行政管理的要点
(一)注意医院的整体规划医院的办公系统也不是只有一个。如今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不同的信息发展技术所设计出的医院办公系统也不是适合所有的医院。医院应该在综合自己的发展素质和整体实力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办公系统。合适的办公系统不仅有利于医院管理工作者的管理而且还能够降低医院的财政压力。医院的办公系统一般来说,基本的要能够满足医院资深的通讯、以及的医生护士的信息管理工作,简化管理工作者的操作,以及对于纸类文件的依赖,加大对于电子版文件的使用,方便且又及时的发出通知、接受通知。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办公系统不仅能够让自己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还能够减少对于管理工作这一方面的财力支出,节省医院的资源。
(二)注意基础设施的建设电子信息技术对于硬件的基础设施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这样一来,医院就需要能够提高自己的硬件基础设施,特别的是对于办公系统防火墙这一模块的硬件基础设施。医院的办公系统当中不仅存储了医院内工作人员的基本的信息,还存储了一些重要医院日志文件,确保医院的信息得到保护,防止信息的外泄。质量不及格的硬件设施,不仅没有利于医院管理者的管理工作还加大了他们的管理难度。一旦医院的硬件设施不达标的话,很容易使得信息的中断,基层的工作人员得不到高层的通知和决策,这样的话就导致了高层的信息决策出现悬空的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医院工作瘫痪的现象,到时候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对此,医院每年也应该定期的对于全员的硬件基础设施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损害及时的将其修复。
(三)注意管理人才的培养古人做事的时候总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只有各个要求都达到了以后事情才能成功。人也是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有了一个优秀的办公系统但是却没有会运行并且利用这个管理系统的管理者的话,那么也很难最大限度的发挥办公系统的最大功效。医院应该定时培养一批信息管理的科技人才,重视对于信息技术使用的基础培养。不仅如此,每年也应该拨出一部分的资金,支持他们学习。不时的和别的医院进行信息交流,学习别的医院的先进的管理方案。医院的管理者不可以自专独傲,需要虚心学习,不断的改善自己身上的管理能力缺陷,丰富自己的管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工作。
2、工会组织要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在非公有制企业里,影响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没有和谐的劳资关系,工会组织要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工资分配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重点要抓住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与职代会三个关键环节,推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促进了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建立。
3、工会组织要做好企业的沟通、协商和调解工作
企业工会在劳资双方之间有着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一方面要切实担负起“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当好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切实代表工人群体的意愿,真正诉求工人群体的权利,确保广大职工权益不受损害。此外,工会通过在正常组织制度内进行沟通和协调,积极向管理者反映广大劳动者的呼声,并对广大劳动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整个企业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当出现劳资纠纷时,要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做好劝解工作,进而使劳资双方在让步和妥协中化解、缓和矛盾,让劳资双方彼此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加强合作和交流,营造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4、工会要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爱岗敬业教育活动
工会组织要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和引导职工积极参与企业建设中来,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工会要维护好企业员工的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并加强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监督与考核,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和技术素质,增强他们的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自身凝聚力,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对工会的信赖和依靠程度。只有企业员工对工会的信赖度高,工会组织才能在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0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在测绘、土地、环境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传统GIS 软件的2维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3维 GIS 软件的研究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许多GIS软件都提供了3维功能,如可视化、分析等功能,比较有代表性的软件有 GeoMedia,ArcGIS,MapInfo,MapGIS,SuperMap等。土地和环境管理及监测等领域越来越依赖GIS的3维功能。本文针对GIS 软件的3维功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前的社会情况对 3 维 GIS 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1 GIS 基础软件的3维功能分析
与2维GIS相比,对控件对象进行3维空间分析和操作是3维GIS 特有的功能。3维GIS 包括以下功能。
1) 3 维数据获取
一是利用遥感、测绘等技术直接获取3维数据; 二是利用数据交换接口,从其他数据库将不同格式的数据转到本数据库中。总体来说,3维GIS 具有灵活的数据交换接口,能容纳多源数据,使更多的数据能够被利用。
2) 3 维数据存储、管理
3维空间数据库是3维GIS的核心,存储庞大的3维空间数据需要高效适宜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快速连接、检索、提取等。
主要实现数据的编辑及图形数据的删除、修改等操作。
4) 3 维建模
3维空间是复杂的,基于3维的应用也有巨大的差异。地质、环境、数字城市等不同领域需要不同的 3 维模型,对3维GIS功能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3维GIS 针对不同应用领域提供不同的 3 维建模。
5) 3 维空间分析
它是3维GIS 独有的能力,直接在 3 维空间中进行操作与分析,空间分析应该是面向用户的,通过空间分析解决用户特定的问题,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3 维空间分析除了包括2维GIS的分析功能外,还包括针对3维空间对象的特殊分析功能,如查询、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剖面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等。
6) 多维转换
即将传统的1维、2维对象转入到3维GIS中,区分出1维、2维对象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以及将时间维融入实现静态 3 维的动态化。
7) 数据输出、共享
将系统的3维数据以不同格式输出到其他系统中去,实现数据多次利用或利用设备输出2维、3维空间视图等。
2 3 维 GIS 的应用分析
2.1基于GIS的农地整理3维可视化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维持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GIS凭借空间分析功能与数据管理功能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管理中。目前,GIS 在农地整理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土地整理规划信息系统、土地整理现状地物信息的提取、基于GIS 的土地整理评价问题中。
农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构建系统,提取信息,加以评价外,新技术逐步与农地整理工程的规划设计相结合。在成果展示方面应突破 2 维平面设计,体现田、水、路、林、村等地理信息的空间特性,实现规划成果的3维立体化,借助 GIS平台构建数字高程模型( DEM) ,并加载 TM 影像纹理,创建现状3维地表景观,再嵌入 3维地物单元,最终完成农地整理规划的3维地表景观。
借助GIS平成 DEM 的构建与展现,并以此为依托,镶嵌其他 3 维地物符号,不仅可实现规划场景的3维立体效果,也为农地整理规划提供辅助信息。
2、2基于 3 维 GIS 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场所,城市信息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题,GIS 是城市空间信息表达和管理的主要手段。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基于GIS 的各种城市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大多采用 2 维平面管理模式。随着现代城市从地面向地下、空中不断拓展延伸,城市空间多层次、立体模式管理逐渐成为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实现城市信息管理模式从 2 维到 3 维乃至多维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必然。
目前,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真正意义上的3维GIS 还不是很成熟。结合3 维 GIS 发展历史和3维数字城市的建模情况,可以将3 维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划分为三个层次。
1) 将DEM与遥感影像、地物纹理影像或其他专题影像进行叠加,生成3维影像,用以景观规划设计。
2)以DEM作为建筑物对象的承载体叠置 3 维建筑物模型。该方法强调建筑物主体特征,往往对建筑物形状进行简化,如根据楼层层数按一定的比例来推断建筑物高度,建筑物侧面使用模拟纹理或使用规则几何体( 如长方体、三棱体) 来表达等。此方法便于构建大范围的 3维数字模型,但模型仅能表达相对规则的建筑物,难以构建复杂的城市景观实体,主要用于表现细节水平较低的城市景观轮廓特征。
3) 设计真3维数据结构,如用点、线、面和体等要素来表达3维实体,利用摄影测量、激光扫描和其他地面测量手段,采用自动、半自动或交互式方法采集 3 维编码数据,并和近景拍摄的实际影像纹理相结合体现逼真的、和现实保持一致的城市地形和建筑物景观。
2.3 基于3维 GIS 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滑坡、泥石流等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因此,急需对典型地质灾害及其预警方法进行研究,建立适用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及其推广应用,以及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 GIS,为地质灾害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分析开辟了重要的新思路。地质灾害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量的地质、勘察、科学计算信息的快速反馈与动态分析对地质灾害研究的 3维可视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基于地质勘察与监测资料,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3 维可视化建模与网络技术,在地质建模基础上结合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为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提供实时的决策支持。
3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传统的 2 维 GIS 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由于3维GIS 功能的增多,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地质、环境、采矿、城市建设、信息管理等各个领域都有涉及。但是我们并不能停留在目前的基础上,更多的3维 GIS 功能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都期待着我们进一步的开发。
参考文献:
[1]汤国安,杨昕. ArcGIS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2]吴秀芹.ArcGIS 9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3-0007-02
1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主要包含有:①信息工具的运用。能熟练使用网络传播工具,及其它各种信息工具。②信息的获取。定位自身信息需求,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检索等多种方式获取需求信息,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以满足自己的学习目标的需要。③信息处理。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使用工具进行归纳、分类、鉴别、遴选、分析、综合、存储、抽象概括和表达等信息再处理。④信息生成。通过信息收集、分类、存储、改写所收集到的信息表达所需要的信息。⑤信息创造。在收集的多种信息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将所选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评价系统结合起来,产生和再创新信息。⑥信息效益再发挥。能接受信息、运用信息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正能量充分发挥。⑦协作的信息。当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交往与合作的桥梁纽带,就能够建立起融合信息、交流与协作的崭新关系。⑧信息的免疫。信息资源无穷无尽、内容纷繁复杂,在获取和使用信息中应遵守道德和法律,加强自律和调节能力,自觉抵制无用和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规范使用信息。公共图书馆作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承载社会教育职能的载体,如何在公民信息素养教育上发挥作用,值得我们从业人员思考和探索。
2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之方略
21培养读者获取信息服务的能力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载体的多样化,信息散播的快速化,在客观上要求图书馆的应用技术平台覆盖面的广阔性,平台技术的兼容性。而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入应用,必然导致了图书载体的多样化、内容的丰富性、阅读习惯和方式的创新。所有这些无不具有要求公共图书馆加强自身“服务功力”,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鼓励馆员学习新技术的应用技能,适应工作方式的发展、变化与挑战;而读者层次的多级化,个性信息的需求纷繁复杂,也要求图书馆提供高质量服务和提供多功能的服务方式。
211信息化社会,图书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依靠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文献信息存取,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当前随着电子图书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报纸电子化内容的丰富,使得数字图书馆、数字阅读队伍日益壮大。数字图书馆数字信息的存储与信息传递,也必然催生了媒体数字信息的规范。规范、标准化的信息,更易于使用和传播,也必然导致了传统图书馆馆藏形态的变化。
因此,图书馆的信息及其存储保管、获取方式的技术也必然要具有较高的水准,更强大的兼容能力,以满足应用的需要。
212图书馆应进行各类媒体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提出自身对数据标准同一性的要求。图书馆界应在数据标准化规范的制定方面发出自己的声音,利用自己在信息传播、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固有客户群体的优势,社会认同优势,汇合数据供应商,提出、制定更贴近读者,更易于应用的数据结构标准规范,而不是受资源商的制约,被动地跟进。
22获取信息意识的培养
信息意识是人类在生产和交换的基础上,对交流、承继、学习等过程中对信息的认识、观念、主张和需求的总和, 而如何获取信息,这种意识需要后天的培养。
221信息素养渗透到每个人社会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所有的学科,公共图书馆必然通过自身服务形式、服务能力、服务工具,如:导读、馆藏书目查询、专题检索、流通借阅以及培训等,以渗透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读者信息素养。
222图书馆根据读者的社会背景,知识获取能力,和以往读者对馆藏资源的利用情况等,主动推送相关信息、知识服务,引导读者通过网络查询、数据库检索、资料快捷下载,提高读者的信息意识和操作技能。
223通过互联网络,在图书借阅、检索等环节,提供用户论坛、作者追踪、相关著作关注、建议及探讨、问答等多种技术服务手段,充分引导、开发、帮助读者群借助信息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意识的培养,诸如:读者对现代信息环境的独立理解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运用信息的自觉性、主动性、预见性和独立性。[JP]
3重视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对公众的信息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关公众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逐步增多,信息素养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尤其是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青少年的成长关乎“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他们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在国际社会大环境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机构,必然承担部分社会教育的职能,因此,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教育就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在培养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同时,还要同时发展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的“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视觉素养”、“艺术素养”及“数字素养”,以期全面提高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综合素质。在这个方面,图书馆可以充分立足于电子阅览、多媒体室、网站等诸多方式与手段,辅助课堂教育。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培养获取信息意识,培养主动探究、查找新信息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②培养文化科学常识,使之能够正确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辨别,予以评估。③培养拒绝信息、掌握选择、运用信息的技能。④培养面对复杂情况,能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⑤培养有效地运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意识和观念,并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观点或信息意识。
4加强内部培训,激发读者信息意识,提高信息传播能力
41加强图书馆馆员的教育与培训
现代图书馆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和趋势:一是图书情报一体化;二是服务方式日趋技术化。而这两点目标的达成,就建立在图书馆馆员即掌握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技能和理论,而且也掌握现代信息获取和传送能力这一类与发展俱进的专业技术。馆员的现代信息获取与传播技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①培养能够运用计算机及软件系统的最新成果,开发、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并建立文献信息保障体系。通过实践学习培养成具备良好信息搜捕和检索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浓缩和提炼信息能力。②培养使用现代通信技术来获取资源,并根据个体需要,应用多种方式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筛选、加工等多重处理,使之成为有序化、信息化、实用化的终极信息。客观上也要求公共图书馆界加强对用户的个性、层级化的潜在需求的研究,做出准确的信息需求判断,再从不同方位和层级灵活地选择,准确地将知识单元信息提供给用户。③为多样的单学科建设服务。发挥多学科人员优势,走专业化的学科数据库建设之路,把学科知识数据库推荐给需要的人,并结合用户专业需求自建具有实效性强、规范化的特色数据库。例如:通过读者职业分析、关注度分析、阅读爱好分析等,主动推送有可能读者需要的信息。诸如加强重点学科专业数据库、特色专题数据库与成果数据库等,吸引读者,使馆藏资源的利用率、社会效益性得到最大体现。
42利用优势,提高信息传播能力
信息素养源于文献检索,由此而形成了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主阵地的局面,这是一份宝贵而重要的使命,“中国梦”实现的基石。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面对的读者面更广,服务的人群更加庞大,对公民的信息素养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更好地担当重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421图书馆应该瞄准市场,跟踪服务,以发挥自身文献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读者的需求。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树立 “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用户第一”的服务准则,开放馆藏各类数字信息资源。着力培养馆员的信息工具应用能力,提高文献信息数字化处理能力,数字化资源的收集、再处理和再利用能力,从容地对信息产品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从根本上提高馆员的综合素养,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422鼓励馆员进行内部学术研究和交流,形成馆内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适当倾斜分配制度,加大培训和教育工作的投入,不仅可以激发图书馆员主动进行科研的兴趣,也可以在这个工程中提高图书馆员的管理综合水平,增强业务技能。所以加强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对馆员信息素养的自我提高,增强完成信息服务的自信心,养成爱岗敬业的精神,具备服务的自豪感有着深远的意义。
总之,信息素养作为公民综合素质的基础,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自身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特别是要加强对新技术、新资源利用的学习,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环境,才能在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ZK(#]贾东琴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战略目标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8)
一、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来自国外的腐朽思想以及国内封建思想的侵袭,再加上过去十几年里更多地去重视了经济的发展,在公路系统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严重影响到公路系统职工思想的先进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意识不强
对于公路系统的职工应该将服务当成工作的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首先就需要较高的思想觉悟,在工作岗位上要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然后需要将本质岗位当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阵地。坚决杜绝机关单位存在的一些推诿扯皮的陋习。但是当前公路系统的职工在这方面的表现还相对欠缺,在为人民服务时,总会找到相关借口相互推诿,甚至出勤时间无保障,工作时间做私活,甚至聊天打牌等,这些都很难体现出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工作意识。
(二)不崇尚科学精神
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有效提升生产力,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提倡各个领域实现终身教育和学习。可是在这个大背景的要求下,很多公路系统的工作人员相对素质较低,其学习能力整体却不强,在公路系统中拥有中级高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这明显的影响到公路系统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腐朽懒惰思想侵蚀
如果没有自我约束能力,就会趋向无序化发展、懒惰化方向发展,而且在西方腐朽享乐主义的影响下,很多公路系统职工在工作方面不积极,做事不周详,并不能够符合工作的标准,很少出现有主动要求去改进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公路系统事业发展。从而造成公路系统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从而影响了相关的工作效率。
(四)存有现象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往往成本巨大,而且很多资金的使用流动频繁,在这种条件下,很多工作人员没有以八荣八耻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很容易受到糖衣炮弹的袭击,最终沦为贪污人员。这一点在公路系统已经有所发展,所以更需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从而保障公路系统队伍的纯洁性。
二、公路系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一)坚持教育和实践相结合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思想教育的核心,覆盖的范围涉及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时,需要结合相关单位的具体情况加以适当的延伸和变化,从而提升教育效果。所以在公路系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就需要结合公路系统当前思想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解决公路系统职工思想的混乱问题,提升公路系统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彻底杜绝懒惰思想。
(二)遵循教育方式的多元化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能够简单的填鸭式的教育,而是要采用公路系统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和宣传方式来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组织职工
参加娱乐学习,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征文活动,并组织职工演唱《八荣八耻正气歌》,另外,还以组织知识竞赛和举办演讲比赛等对中方式来促进职工的积极参与,通过具体的活动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到职工的思想意识中,从而促进公路系统职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
(三)和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相连
对于做企业来说,关键是要提升凝聚力,而提升职工凝聚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让员工的工作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形成一致,从而让员工和企业形成合力,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公路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其中,提升他们抵抗腐败思想的侵蚀能力,从而将在公路系统中出现的腐败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
(四)要和创新意识结合起来进行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样需要构建一个创新社会,对于公路系统来说,随着市场化经济改革的深入,其经营和管理的创新就显得极为重要。创新不仅仅要涉及具体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包括管理的创新及制度的创新。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加以控制和监督,那么对于公路系统职工的服务意识和防腐败意识方面就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效,只有通过精神和管理两手都要抓,特别是要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抓监督管理,让公路系统职工的钻孔想法得到遏制,才能够有效提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公路系统职工的工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升公路职工思想境界,才能够有效促进公路系统健康发展。
1.企业统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不健全
长期以来,统计工作在现代企业中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来负责管理和操作,而这种体制就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这种统计工作不会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角度来全方位地、多角度地考虑企业所要的各种信息资料,更不用说对目前搜集的资料汇总进行信息更高层次的综合分析,而且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也难以实现消息的共享。结果就是会浪费企业资源,增加企业的成本。
2.指标体系不完善,企业统计工作不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也出现多元化发展。相应的企业所有制形式不断丰富,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已经桎梏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对于企业目前的发展前景来说,指标体系就是不完善且不合理的。怎样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已经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科学的指标体系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另外,企业统计工作不规范的情况也比较严重。例如: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取数来源等方面没有统一规范和要求,指标设置不合理。应当统计的项目没有记录到完整的信息,反而记录一些根本用不到的统计数据。
3.统计分析不够系统化,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统计分析是很重要的。对于企业来说,只是简单的数据统计和收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综合整理。众所周知,统计分析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分析的数据也是根据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总结而来,只有进行了全面的、准确的、系统化的分析,企业的管理水平才会有所提高。目前还是有很多企业的经济统计资料不够准确和全面,分析简单粗糙导致领导制定不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同时也会因为分析不够深入而不能很好地执行检查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管理水平必将进一步依赖统计工作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
二、统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
统计工作能在现代化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统计工作具有能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的这一特点。统计工作的特点包括两方面:一是数量性;二是综合性。数量性帮助人们对事物进行精确的定位与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综合性不仅能帮助人们对事物的本身进行分析做横向地比较,而且能帮助人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做纵向地探讨。
1.现代管理的先决条件是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
对事物进行科学管理的先决条件是要清楚了解并掌握管理对象以及和管理对象有关的事物的发展逻辑和内在联系。揭示事物在其发展过程的趋势和规律之前必须做历史的、动态的分析研究。通过对过去研究资料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展开统计分析,数据式的量化表明,就可以把这个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从而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就产生了。
2.科学决策依据统计预测和统计决策来实现
现代化管理的关键就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决策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决策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决策的两大核心内容。决策所要实现的目标通常情况下都会有具体数量的规定并且会以计划中出现的指标形式来表示;决策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中有些往往伴有必要的指标做硬性规定。因此,决策的中心内容是编制计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而制定有效计划和政策的主要依据则是在进行统计工作时及时提供的准确数据。无可置疑的是无论是什么决策,离开了准确的统计数据,全面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和科学的统计决策,其结果必然会走向失败。
此外,统计决策的实施就是为了将单位、部门的管理更加系统化、标准化,使得其进展与相关要求更加贴切。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而来。所谓的发展就是在曲折中前进,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出现新的事物,简而言之就是事物不断进化的过程,会有的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产生,而不仅仅是对过去简单的重复叠加。而如何做出科学决策,是建立在对事物过去的深入了解,对现在科学分析并且对未来能做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实现的。进而言之,要如何做出事物的正确预测,又是建立在科学精准的统计预测的基础之上的。
统计决策是根据统计预测制定的若干个可行性的行动方案。因为统计数字是统计决策的依据,统计决策提出的行动方案在实施之后得到的成果是有数据进行具体表述的,极大地方便了各种行动方案的鉴别和比较,并选择更好的方案予以实施达到最好的结果。因此,统计决策对企业管理决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 制定细则,开发教材
⒈制定细则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行为习惯培养是个庞大的概念,行为习惯本身就涵盖了诸如礼仪、守信、卫生、学习、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如果都纳入到研究的范畴中来,则不免出现研究大而空的局面。因此,在问卷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择取了行为习惯中的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三个方面的养成研究为范畴,制定出我校的《小学生行为习惯训导细则》。 细则中将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分年段(低年级段、中年级段、高年级段)细化成可具体操作的行为要求,年段不同,要求也不同,这样就让学生在平常的行为中能有“法”可依、照章执行。以低年级文明礼仪习惯为例,我们的细则要求如下:
⒉开发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为了更深入地将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学科教学中,课题组开发了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习惯养成教育读本(上下册)》。读本图文结合,有以图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故事导入,还有文字形式的“想一想”与“做一做”,即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思考对错,想想好习惯带来的正面影响,从行动上指导学生如何去养成与主题相关的行为习惯。
(1)读本上册的主题及要求是:
(2)读本下册的主题及要求是:
二、 开展活动,持续强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众所周知,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反复地训练与强化才能形成。而开展活动则是学生一直热衷的,于是我们选择定期召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真实体验,轻松愉快地训练与强化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⒈“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活动
围绕着“好习惯伴我成长”这个主题,我们开展了系列活动。利用“六一”儿童节和“十一三”大队主题队会,我们开展过“好习惯伴我成长――童谣比赛”“好习惯伴我成长――讲故事比赛”“好习惯伴我成长――区内课题交流”“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班会”等活动。活动中,同学们或将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朗朗上口的童谣(如:公共场所人常去,公共道德要牢记,文明行为受人夸,丑陋言行人唾弃。来往走动当慢行,说话不宜太大声。随身物品要带好,废物千万别乱扔。),或将同学养成教育中的优秀事迹编成生动的故事、小品展示出来。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过程中接受了教育,强化了意识。
⒉“快乐体验下社区”实践活动
每个学期,我们带领着孩子们来到社区,或是慰问孤寡老人,或是来到湘江风光带拾捡垃圾,或是走上街头宣传要讲普通话及写规范字。在活动中,同学们对爷爷奶奶说话非常有礼貌,帮着老人们做家务,表演节目来博得爷爷奶奶的开心;在湘江风光带拾捡垃圾的过程中,知道了公共卫生要大家来维护,垃圾不能随地丢;普及普通话的活动中又让学生体验到说普通话、说文明话的好处。近两年中,我校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参加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快乐体验下社区”受到了社区居民及上级领导的良好反响。做文明的社会人,为社会文明作贡献的社区实践活动,促进了孩子们的成长。
⒊“行为习惯标兵”事迹汇报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月,我们会利用一次朝会课,将各班评选出来的行为习惯小标兵们请上学校的主席台,汇报他们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突出事迹,一方面来夸赞这些学生的好表现,另一方面也教育其他的同学,鼓励他们向榜样学习,督促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争做行为习惯小标兵。
三、 因材施教,个案研究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育观察中,一旦发现了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因材施教,采用个案跟踪研究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适时地进行转化教育,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如:潘植老师在她的研究案例《坚持不懈才能开出灿烂的花》中的这么一段话就很好地展示了老师们用心转化的教育轨迹――
除了写,说也是一样。杨锋总是说不出来,也不敢说,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让他说英语的机会,从简单的单词,到完整的句子,他说不出来我也会强逼着他说,课堂上,哪怕耽误了时间也没关系,只要他愿意开口,一句简单的话让他说个三到四分钟也行,因为只有这样他才真正得到了锻炼。在这种坚持不懈中,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他能够完整地读出一整篇课文来,为此我在全班大力度地表扬了这个孩子,我相信不管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孩子,都是希望得到表扬以及肯定的。之后,他的进步就更加明显了,不仅能完整地读出来,而且还能非常流利地读出来。看着他如此大的进步,我庆幸当时的坚持不懈是正确的。
教师们不仅用心地去观察、转化孩子的不良习惯,而且把一次次地教育过程耐心细致地记录了下来。像上面这样的真实而细致的研究案例,时常会在教师的笔下流淌着。三年多来,我校教师所撰写的研究案例达80篇。
四、 家校携手,形成合力
学生的早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当学生都开始接受学校教育时,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多地处于一个必不可少的辅助地位。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建立有机的联系,方可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⒈利用家长学校平台,提高家长综合教育素养
进城务工人员中大多数没有对子女进行过早期教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素养不太高。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进城务工人员认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的事,和自己无关。基于此,我们以家长学校教育为平台,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培训活动。除了学校的校长、书记、主任承担主要培训任务外,还聘请优秀的家庭教育讲师对家长进行“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我们曾联系创远社区,聘请了社区内优秀的老教师陈崇孝老师为学生及家长做过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也聘请过天心区关工委家庭教育讲师团的李映本、朱海玲、陈志丹等老师到校讲座。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家长的综合教育素养。
⒉家校沟通,形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合力
较城区学生家长,作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家长们不太习惯与学校联系,与老师沟通很少。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发挥了更主动的作用。比如:我们多方面分析了家长不愿意和学校沟通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式。如很多家长之所以与学校联系很少,是因为工作实在繁忙,这时候,我们老师借助电话、QQ、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主动接触和沟通。久而久之,家长认为教师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关心有加,自然更愿意与老师沟通了。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在家的习惯情况,针对学生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向家长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法,从而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有效地纠正了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五、 关注环境,营造氛围
环境育人,环境造就人,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好坏。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环境作为隐性的课堂,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⒈用优良的外部环境熏陶学生
学生生活在整洁优美、规范有序、洁净卫生的环境中,无形中就会给学生树立起讲文明、讲卫生、爱学习的意识。为此,我们精心布置了学校的整体布局,尽量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学校每一个角落都能成为学生养成好习惯的镜子。如:我们常年在学校醒目的主席台背景墙上设计了“学校是我家,爱心献万家”的大幅标语,让师生随时都能感受到在校如在家的温馨,树立起爱校如爱家的意识。在学校的橱窗里,张贴着《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教室里,有每个班自己制定的班级常规,黑板报上有对养成教育的主题宣传,评比栏中有行为习惯标兵照片的张贴。总之,学校虽面积不大,却处处透着熏陶,处处饱含教育。
⒉用教师的言语行动陶冶学生
虽然工会组织起源是在西方工业革命,但依照我国国情发展的企业工会组织,对比西方国家工会发展已是大相径庭。我国企业工会组织主要代表着广大劳动者的利益,维护着企业工会会员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协调处理人与事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得企业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是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员工的工作表现、行为和业绩对企业形象树立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企业工会组织作为企业员工情感诉求和权益维护的坚实后盾,在实际工作中,工会组织由于员工的事务需要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较多的沟通和交流,或协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矛盾,或为员工创建一个情感诉求的平台等。就现状而言,仍有较多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分配上不科学合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作用不显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实施不完善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等。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企业工会积极响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了工会组织在企业的地位、企业工会工作有了法律的保障、工会组织的只能作用更加的突出。由此可知,重视企业工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充分利用两者工作的优势互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工会管理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工会是企业与职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企业工会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企业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维护好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解决企业内部的相关争议。工会作为企业职工自愿集中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在企业和职工之间发挥着桥梁和剂的作用。企业领导部门通过工会,把企业的最新决策、目标方案等传达给员工;与此同时,收集企业职工的代表性建议、要求和想法通过工会反馈给领导部门,作为企业高层的决策参考和依据。工会的这种桥梁和纽带作用,对增强企业内部的集体凝聚力大有裨益,可以说企业很多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得益于此。
2.工会组织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激发企业内部职员的工作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又一项重点任务,对各方面人才进行分配和管理时,相关部门和领导一定要有识人之明,了解其优势长处和兴趣所在,充分挖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企业的工会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职能优势、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以及工会代表员工协商讨论相关的职工的规章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会组织要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切实维护好各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做好应对的措施,不辜负职工的信任。利用工会组织强有力的协调和号召力,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工会管理可提升企业的人才选拔优势
企业的发展和战略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各专业的优秀人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知人善用,人事相宜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为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社会形势,一方面企业相关部门要对企业人员流动做出正确判断和调整,保证企业的人才需要和选拔高效率;另一方面企业要培养一部分高精尖人才,并科学地预测企业人才与市场发展的合理分配。而企业工会组织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各方面信息都十分熟知,在企业对人力资源作出调整时,和企业制定人力资源供求计划或人才选拔时,工会组织可以为企业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信息,不仅可以推进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高效率实行,还可以提高企业的人才选拔优势。
三、提高工会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的措施
首先,现代企业的工会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热情地为企业员工搭建与企业沟通和反馈的平台,提供各种便利咨询与服务。帮助企业领导部门转变陈旧的观念,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高企业的战略力。
从一年一度的高招音乐类考试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情况:钢琴专业考生盲目追求高难度曲目,忽视对基本功的训练,导致演奏作品如基石不坚固的高楼,摇摇欲坠。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走入学习和演奏误区。因此,在钢琴学习过程当中,基本功的训练尤为重要。
学习钢琴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功。就像盖房子要打好地基,学习也需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对于钢琴学习者,扎实的基本功是钢琴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乐理知识的欠缺会导致我们不能正确识谱,不能正确弹奏;错误的弹奏方法,会导致动作僵硬,使我们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忽视基本技巧练习则会导致花费成倍的时间和精力练习也无法达到理想的弹奏效果。因此,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是正确学习钢琴演奏的第一步。
一、乐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钢琴演奏的基础
有些人觉得学习基本乐理和钢琴弹奏没有太多关系,但是,学过钢琴的人都知道,乐理知识和钢琴演奏是密不可分的,它是音乐的入门。
首先来说这样一种现象:不懂乐理的人,他可能知道钢琴上的某个位置是C或D,但是当谱子上给出C和D的唱名时,他却苦于在钢琴上找不到相对应的位置(即五线谱上的每个线与间和钢琴上的每个琴键位置没有形成对应)。毫无疑问,乐理知识的欠缺导致了演奏的困难。
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不同的拍子有自己特定的强弱规律,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作品往往通过特定的节奏来表现它的风格,如进行曲、夜曲等。通过学习节奏节拍知识才能掌握乐曲的律动。反之,错误的节奏进行,只会使乐曲结构和乐曲的旋律变得面目全非。
还有的人对乐谱中的句法、奏法、延长记号、力度记号、表情术语等各种标记视而不见,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不懂各种记号的真正含义,就无法做到精心研读作品,就无从谈起更好地表达作品。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朱工一曾说过:“精心研读乐谱是窥探作者内心奥秘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入理解作者特有的音乐语言,才能对作品做出正确理解。
扎实的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它贯穿于钢琴学习的整个过程。基础越扎实,道路会越走越顺,反之,则会遇到大量的麻烦,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二、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是钢琴演奏的命脉
初学钢琴的阶段是重要的基础阶段,此时的弹奏方法和习惯将会影响到整个学习过程。
(一)坐姿
弹奏时的坐姿非常重要,因为正确的重心位置可以使身体、手臂活动自如,适当地调整坐位高低与远近,使弹奏者便于在弹奏时把手臂的重量送到指尖。调整坐姿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调整坐位与钢琴的距离。上身坐直,用双臂轻轻提起双手置于键盘之上。这时如果肩肘部正好在胸前方一点,上臂与前臂形成一个略微大于90度的钝角,坐位与琴键的距离就基本合适了。
2.找到整个键盘的中间点。有钥匙孔的钢琴,钥匙孔就是中间。没钥匙孔的,将双脚直对两个踏板,就坐在正中了。
3.调整坐位的高低。上身坐直,双手置于键盘之上,如果肘部略微高于键盘的平面,坐位的高低大致就合适了。
(二)手型
手型不仅是“门面”,而且影响到以后的钢琴学习。正确的手型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容易弹奏出集中、有颗粒性、圆润饱满的声音。
前苏联钢琴家伊贡诺夫指出:“几乎任何一种手的姿势都可以说得通,只要是这种姿势合适,符合手的构造,符合音乐组成的高低起伏,更主要的是不破坏动作的统一。”客观上,钢琴演奏中没有某种固定不变的手型,每首乐曲都会对手的弹奏姿势产生新要求。可以说没有一种绝对正确的手型模式,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固定手型模式。
对钢琴初学者来说,强调培养一种正确的手型,是为适应钢琴琴键的排列结构和弹奏技巧,让手指最有效、最舒服地运动。我们把这样—种弹奏状态叫做基本手型。 转贴于
不能把某种基本手型视为一种绝对正确的手型。这种概念的区分非常重要,要明确这一点。手型的基本要点包括:
1.手指自然弯曲,同手掌一起构成一个半圆形,呈空握球状。
2.掌骨关节及所有手指关节都应凸起,应避免手指第一关节和第三关节塌陷。
3.手指应自然分开,原则上刚好一个指头对准一个琴键。
4.整只手(从整个前臂到手)应以水平位置正摆在琴键上,与琴键排列平行,大指应放在琴键上面。
5.手指触键的基本位置应取在白键与黑键距离的约二分之一处。当触按黑键时,整只手应向黑键位置前挪。黑键应弹在键前端位置。
三、基本练习的弹奏是钢琴演奏的能源
为什么有的学生花几个月时间可以把考试曲目练得滚瓜烂熟,却不会弹奏最基本的五指练习、音阶和琶音,不知道哈农是谁?为什么有很多钢琴学习者,只弹奏那些自己感觉好听的曲子,虽然能保持一定的兴趣,可进步却相当的慢?为什么一首乐曲,在抒情或节奏舒缓的部分,有的人演奏得非常精彩,当节奏开始复杂时,就很难演奏下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基本功的问题。
如果说弹奏技术、弹奏方法是钢琴艺术大厦的地基,那么基本练习曲则是整个钢琴弹奏技术的基础。任何乐曲的弹奏都离不开灵活、有力、均匀、敏感又听指挥的手指。天生就具有这些条件的人是极为罕见的,绝大多数人要通过学习、练习才可以达到。要使手指既有力又有速度,真正达到协调,从学习钢琴开始,就应该进行持之以恒的练习。经过有效的训练以后,很多曲子只要一看乐谱,就能“顺理成章”地弹出来了。
钢琴学习和其他任何一门功课一样,都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科学的训练讲究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即使一首比较简单的乐曲也涉及很多的弹奏技巧,而每种技巧在一首乐曲中出现的频率不可能是很高的,所以这些技术的获得就必须去练习那些专门的练习曲才能够实现。练习曲汇集的钢琴演奏技巧,是提高技能的必经之路,只有多练才能使我们熟练钢琴的曲谱,提高演奏水平,锻炼手指,以不断适应那些程度更高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