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语文教学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语文教学分析

篇1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型的人才。为了迎接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种种挑战,并顺应新一轮课程教育的改革时势,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指引学生成功掌握新课程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语文素养,并改变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体制已成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层面的不同,以及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正、创新。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1.不偏不倚,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刚踏入初中大门,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他们的基本语文素养还不高,语文提升空间还很大,所以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偏不倚,对他们的自身学习能力进行评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利用趣味教学,例如制造师生互动的机会,设置模拟问题情境,将动机原理带入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语文教师不仅要对每个学生都做出公正的评价,还要引导学生自我总结,适当地激励学生,让他们充分锻炼自己。

那么,教师应当如何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呢?一直以来,我们习惯采用师生问答的教学方式,但我们可以试着转化这样的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互问、互答,增加趣味性。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把学生分为四组,将空白的卡片分给每组的学生,让学生在卡片上写出自己所要问的问题,然后再将每个小组的卡片收回。把四个小组的卡片无次序对调后,重新发给四个小组,但不能把该组的卡片发还,而是要发给其他组。学生拿到卡片后,就根据自己平时所积累的语文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待到学生答完题,教师再次收回卡片,并对学生的问题及答案分别进行评价,可以对提出合理、有逻辑性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对回答精彩的学生进行表扬。另外,也要注意告诉学生在提问以及回答时哪方面做得不够。这种教学方案的设计,既新颖又有趣,可以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摆脱教师的思维束缚,从多方面接触问题、分析问题。在学生自由提问、随机回答的过程中,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就更容易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2.情感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合作

强化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时事,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将这些热点问题引进课堂,让学生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认识到祖国语言的魅力,积累自身文学知识,增强语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识别文字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加强观察分析问题的自主性、积极性。通过激励学生坚实自身综合语文素养,可以让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

学生在课堂上能否踊跃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也会影响教师的心情以及教学态度,从而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回答,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立讨论组、学习小组,分组比拼、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形式的更新

1.采用多变的教学方式

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我们应该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特殊年龄,采用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实验探究法、问题情境法、角色扮演法等,让学生学以致用、自主创新,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改变传统的成绩评定方式

一贯以来,语文教师评定学生成绩是以其闭卷考试所得的成绩为依据的,这就与语文新教改的理念相违背了。教师可以采用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总体水平进行评定。一方面,我们可以以闭卷形式为学生设置一些专项训练问题,增加单元考的次数。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给学生查阅资料的机会,例如布置课后题,让他们多渠道了解知识。当然让学生即兴演讲、课堂辩论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设置丰富的教学内容

语文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就地取材,把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划入学习的范围,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的题材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冲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习的敏锐度,让学生学会思考、会观察,在交流和讨论中更好地把握问题。

三、教学手段的转化

1.注重课堂上的板书

对于学生而言,规范的板书可以帮助他们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要点。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倾向于采用板书教学。合理的排版、简要的文字使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学到更多知识。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课堂上的板书。

2.结合现代教学技术

翻阅现在的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许多材料都来源于生活,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家庭、科技、社会等。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一些图片展示、模型展示、视频放映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科的自身特点在现代教学技术下展露无疑。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但改变了教学内容,更指引我们创造了全新的教学体制。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该通过全新的教学手段将自身的学术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身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篇2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型的人才。为了迎接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种种挑战,并顺应新一轮课程教育的改革时势,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引学生成功掌握新课程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语文素养,并转化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体制已成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层面的不同,以及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正、创新。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研究课改实践的学家提出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形式的更新、教学方案的优化,以及人性化教育的实施是关键。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1.不偏不倚、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认识的是学生刚踏入初中的大门,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他们的基本语文素养还未坚实,语文提升空间还很大,教师们应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偏不倚,对每个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进行评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利用趣味教学,例如制造师生互动的机会,设置模拟问题情境,将动机原理带入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语文教师不仅要对每个学生都做出公正的评价,还要引导学生自我总结,适当地激励学生,让他们充分锻炼自己。

那么,教师应当如何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呢?一直以来,我们习惯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教学,但我们可以试着转化这样的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互问、互答,增加趣味性。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把学生分为四组,将空白的卡片分给每组的学生,让学生在卡片上写出自己所要问的问题,然后再将每个小组的卡片收回。把四个小组的卡片无次序对调后,把卡片重新发给四个小组,但不能把该组的卡片发还,而是要发给其他组。学生拿到卡片后,就根据自己平时所积累的语文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待到学生答完题,教师再次收回卡片,并对学生的问题及答案分别进行评价,可以对提出合理、有逻辑性的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对回答精彩的学生进行表扬,另外,也要注意告诉学生在提问以及回答时哪方面做得不够。这种教学方案的设计,既新颖,又有趣,可以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摆脱教师的思维束缚,从多方面接触问题,分析问题。在学生自由提问,随机回答的过程中,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就更容易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2.情感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合作

强化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时事,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将这些有热点问题引进课堂,让学生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正确认识祖国语言的魅力,积累自身文学知识,增强中文语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识别文字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加强观察分析问题的自主性、积极性,锻炼口才。通过激励学生坚实自身综合语文素养,可以让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

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也会影响教师的心情以及教学态度,从而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回答,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立讨论组、学习小组,分组比拼、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形式的更新

1.采用多变的教学方式

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我们应该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特殊年龄,激发更多的教学灵感,采用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实验探究法、问题情境法、角色扮演法等,让学生学以致用,自主创新,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改变传统的成绩评定方式

一贯以来,语文教师评定学生成绩是以其闭卷考试所得的成绩为依据的。这就与语文新教改的理念相违背了。教师可以采用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总体水平进行评定。一方面,我们可以以闭卷形式为学生设置一些专项训练问题,增加单元考的次数。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给学生查阅资料的机会,例如布置课后题,让他们多渠道了解知识。当然让学生即兴演讲、课堂辩论等方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设置丰富的教学内容

语文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就地取材,把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划入学习的范围,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的题材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冲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习的敏锐度,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在交流和讨论中对问题更好地把握。

三、教学手段的转化

1.注重课堂上的板书

对于学生而言,规范的板书可以帮助他们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要点。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倾向于采用板书教学。合理的排版,简要的文字使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课堂上的板书。

2.结合现代教学技术

翻阅现在的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许多材料来源于生活,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家庭、科技、社会。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一些图片展示、模型展示、视频放映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将学科的自身特点在现代教学技术下展露无疑。

篇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灵活、开放,相对应的教学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先进。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学生视野。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结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已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得到了许多老师的青睐。但一些语文教师为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阻碍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笔者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分析,总结了一些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希望给大家提供借鉴。

一、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现状

1.多媒体是教学的装饰。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过程变得轻松快捷,且能够表达出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表达的情景,因此许多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当前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存在很多误区,比如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虽然可以运用美轮美奂的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但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脑袋里面却仍然空空如也,能够记住的只有多媒体中呈现的个别知识点。再比如一些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动机不纯,有的教师是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因为要求使用多媒体才使用,到最后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多此一举。

2.多媒体主宰课堂教学。

除上述使用误区以外,有的老师为了烘托教学气氛,将板书内容也存储在多媒体上,成为黑板的替身。许多教师还习惯在网上直接下载或借用其他老师的课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也不考虑自己班学生的特点,盲目地将不合适的东西运用在课堂上,这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及思考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适应时机不当等。只有正确地将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初中学生的发展及初中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都有着深远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的应用比传统的板书教学在形式上更加新颖,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变得活跃,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就随之增强。对于教师来说,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书本知识过少这一弊端,教师可以以课本为基础,使用多媒体课件扩展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正确应用多媒体的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采用朗读课文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会受到教师教学风格的直接影响。如果教师在普通话的发音及语言的表达上不够准确,将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理解的质量。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标准发音的朗读及情景的设定,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而且,对于古文的诗词歌赋,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古代环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赏析陶渊明的《饮酒》中,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出了陶渊明当时对现实的态度。为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再配上富有深情的语调及标准的普通话朗诵,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伟大诗人寄情山水、摆脱红尘的情景,同时展示一幅“菊丛遥望南山”的水墨画卷,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田园诗人的追求和胸怀,进而加深对古文作品的理解。

2.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只能通过教师自身备课,然后在课堂上以板书的形式传授知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在课堂上讲述过多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图像、声音效果及网络资源为学生讲解更多的作者资料或作者背景,使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加宽广。

例如在讲述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在网上寻找朱自清的背景,然后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看,并附上关于荷塘月色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欣赏,通过增加的附属信息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熟悉作者,引发对作者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利用多媒体教学分析教学难点,使文章变得浅显易懂。

在初中语文中,有很多难点和重点,教师单一地讲解可能学生无法理解,而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教学难点简单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常有一些科学小品文,这种文章中会出现一些很难理解的科学现象,比较抽象。对于描写的现实单凭想象很难达到理解全文的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课件演示或视频的方法分析文章中提出的科学现象,使文章变得浅显易懂,便于理解。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只有正确使用多媒体,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针对使用多媒体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应认真分析和总结,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才能让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初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篇4

笔者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主体各异的学生在统一的教学起点下收获不一。笔者在进行古代散文的赏析教学时,常常发现,有些同学不能领会文章的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也磕磕绊绊。在课后询问这些学生时发现,他们对文章的翻译还没有彻底掌握。笔者在进行翻译教学的过程中,认为该篇课文在意思表达方面比较清晰,只对重点字词进行了教学分析,让学生课后疏通文脉。实际上,文言基础较差的同学在自主进行全文翻译时遇到了不少困难,自然跟不上后续的教学任务。

这一教学案例足以证明学情分析对教学的重大影响。不同的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性都不一样,统一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要求不仅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最大空间的提升;更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积极性。

“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案针对当前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要求教师在确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之前,必须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准以及学习状态等各方面的具体学情;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之上,确定教学的起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活动知识与素质的拓展。强调让教学去适应学生,以灵活的个体化的教学特色去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二、“以学定教”的具体教学策略

以学定教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落实到初中语文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工作以及预习反馈来掌握学生的学情,去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之前,笔者鼓励学生尽最大努力预习课文。在课堂教学开始时,笔者花了几分钟时间了解了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不少学生对字词或者课文的意思并没有什么太大疑问,对文章的结构顺序也很清楚,反而是个人的疑问都很多,例如“法语真的有这么大的语言魅力吗?”“为什么最后一课引起了那么多人的重视,而平时大家都不甚关心?”

看着学生踊跃的举手提问,笔者干脆临时转变了教学的切入点,删去了关于文章结构顺序的教学,直接从语言的魅力入手,来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对于人潜移默化地滋养,以及人们埋藏心底的对于文化的珍视。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文章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地把握,甚至也有人把这种情感延伸到中国文化之中,惭愧自己平时对传统文化的忽视。

也就是说,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分析学生对课文掌握了多少,学习能力到了什么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在如上教学案例中,学生已经通过预习掌握了字词、结构等基本知识,而对文章的价值传达有疑惑,那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感性体验,以情感的熏陶深化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人文情怀的熏陶。

此外,每个学生的观点不同,鼓励他们积极地表达出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更能够获得学习能力的增强,拓展自我语文综合素质。

例如:学习鲁迅的课文《社戏》时,有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题目是‘社戏’,实际上文章都在写其他的事情,描写社戏的内容只占了少部分,这算不算偏题呢?”笔者当即觉得学生的问题很有价值,让学生们自己去进行讨论:幼年的“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社戏,如果不是,其实我喜欢的是什么?文章里哪些事情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学生通过一次次讨论交流,最终把社戏定义为一个线索,而真正让作者回忆和眷恋的是淳朴的乡村、无邪的童年和自由的气息。

在学生的讨论和探究之中,教师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这也是以学定教的体现,一方面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让学生调动思维和能力去探索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学生难免会遇到认知水平和经验限制,教师的引导可以为学生指明方向,在不破坏学生主导权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学习帮助。

三、“以学定教”的效果评估

“以学定教”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效果的评估中仍旧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估,以学生的反馈去评估以学定教的效果高低。然而,不同于传统教学以成绩反馈的方式,“以学定教”的评估除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察,更加看重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影响。

笔者在实施“以学定教”的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教学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往往更加突出,集中在学生关心的问题上,学习的疑惑往往能够得到解决,进一步鼓励了自己的求知欲。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学生课堂语文学习的分层要求,在课堂授课中分层对待,评价上也要分层评价。在语文课堂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并且在语文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这应该是语文课堂中分层教学法的中心内容。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分层教学法,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选取不同难度层次的语文课文,在语文的测试评价中根据学生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在保证语文较差的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使语文优秀生充实自己的语文知识面。

一、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根据初中语文课堂的特点和初中生心理生理特点,在初中语文课堂分层教学中除了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整体性的原则,从学生整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出发进行授课,并且处理好每个层次学生的关系,保证整体提高的同时注意每个层次学生的接受程度,从多个层面上做到整体性,把全体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并且把每个层次的学生也作为一个整体,从各个层面上确定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2.个性化原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层次教学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个性化的原则,注重课堂上每个层次学生的个性,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要多关注,语文课堂教学既要面向整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每个层次差异,有目标地进行教育;3.发展性原则。层次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中应用还要注意发展性原则,在语文的学习中不断反复地发展上升,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地选择相应的分层目标,使目标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施步骤

(一)教学目标的提出阶段。首先,上课之前的预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合适的预习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预习,以便更好地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好的一方面和加强自己弱点的分析。其次,上课前的宣讲。在初中语文课堂分层教学中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开始就明白这堂课我该学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然后按照教师的教法,主动地配合老师来学习,成功达到自己的目标,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方面的指导。再次,课堂上的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不同层面的目标渗透到各个授课环节中去,并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所应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在自己层次的语文学习中进行落实。

(二)教学组织阶段。(1)初中语文的课堂阅读。初中语文教师讲课时有选择按层次地要求学生阅读教师根据学生层次指定内容,对学生指定阅读的内容,这些内容应与学生已学的知识有密切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明确使自己所应该学习的内容;(2)层次化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指导阶段。教师围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和重点制定不同层面的预习提纲,这个预习提纲应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制定,并对预习的方法、步骤和要求进行阐述,让学生按要求预习,做好预习笔记,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应该对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显示出学习较差、自学能力又较弱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3)自主学习阶段在初中语文课堂层次化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阶段由学生根据老师指定的目标独立进行自主学习。在强调统一进程统一要求来保证学生整体的共同发展,使优秀学生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堂自学范围更广、内容更深的知识,根据自己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习稍差的学生根据其不同的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指导和辅导,逐步缩小优差生之间的差异,达到共同提高达标的目的。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分层教学法的评估阶段。通过制定各个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的考查标准,进行管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及时调整不同层次的目标。

三、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出现问题的纠正

每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都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并纠正问题,这样才能使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乃至整个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纠正问题时要根据以下几条进行发现和纠正。

(1)以学生所处层面的所达到的水平为标准。学生是教学之本,只有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都得到提升才能说教育是成功的,所以教师在评估教学中的问题时要看每个层面学生所得到的进步,以此评价教师所做的工作;

(2)不同问题针对性解决。针对不同的问题要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法,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也要有不同解决方法。这样才能切实纠正方法运用中的问题;

篇6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只要我们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能自觉地将这种意识体现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才可能得到体现。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口实践的空间。

二、由重按部就班转向重体现情趣的教学

情趣包含性情、感情、兴趣、志趣等内容,学生的情趣既有天性的,又有后天习得性的社会情感和各种学习兴趣及理想、志趣。我们所理解的情趣教学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又指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着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趣的活动。因此,情趣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

研究表明初中阶段仍然是学生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我们在情趣教学的探索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当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他们英语学习水平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其中,教师又是情趣教学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情趣教学中,要大面积地引发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为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审美情趣、语言素养和组织才能,教师在课堂上举手投足、微笑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全身心投入,会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

三、由重知识传授教学转向重课堂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所以我们说语言是练会的而不是学会的,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精心设计,重视学生的参与,强调向学生提交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与活动,以保证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足够的机会接触目的语,教学中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英语练习机会,使语言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设法给每个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外,还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划分成行、排、组、同桌等单位,还可按学生的英语水平组合,以加大学生的活动量,变学生的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所以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是多信息和高密度的,为使教材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我们还必须增大信息量,因为内容的增设,既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智力活动的质量,又能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课本以外的材料,开拓知识视野。

同时,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诚然,英语教学中,要完成较大量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而要做到快节奏,就必须注意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结构严谨,不至于因为教学环节的松散而造成时间上的不必要的浪费,教学中当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时,教师便可设计相对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语言情境中进行实践。例如,教师让学生向班上的同学描述自己的个人情况,自己喜欢的动物、水果等等,这些活动需大量运用所学句型结构和词汇,因而大大提高了所学语言的再现率,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由重传统教学手段转向重现代教学方式

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四十五分钟的英语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必须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激励因素。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但黑板的短处之一是难读难写,而且教师不得不背对学生,从而失去了对班级的控制和与学生的目光交流。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英语课堂带来了生机,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极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且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篇7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分类教学法 应用

初中学生的作文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认为是判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体现其语文素养及语文学习创造力的高低。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及指导时,需要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培养,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进而使学生作文成绩有所提高。分类教学法的应用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因材施教,下面对其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一、分类教学法的应用

1.对后进生的作文指导

后进生的写作水平较差,阅读能力较差,词汇积累较少,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和懒惰心理。针对此类学生教师需要与其进行更多沟通和交流,对其进行耐心和细心的指导。例如,教师通过鼓励的方式使学生对简短的精美的文章进行阅读和背诵,对其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和鼓励,减少其自卑心理。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更多的认可和喜爱,同时对写作产生了更多的兴趣,进而逐渐向中间生的行列靠近。

2.对中间生的作文指导

该部分学生占班级学生总数的50%左右,并且其写作水平一般,这些学生未能对写作产生更多的兴趣,通常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写作,对写作存在一定反感情绪,甚至部分学生对他人的文章进行仿写并且敷衍了事。此外这些学生的作文中存在一定的语病问题,中心思想并不明确,针对此类学生教师需要对其写作症结进行掌握,进而通过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例如,教师为中间生布置作文题目的同时,将写作的内涵讲解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首先对一些相关内容的书籍进行阅读,进而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提升。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将优秀的文章及杂志推荐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摘抄,并且将自己的读后感及心得体会进行及时记录,通过不断的体会和锻炼对自己的写作水平进行提升。再例如,一些初中语文教师组织开展手抄报比赛活动和故事创作比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长处进行了解,对其进行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进而使其对写作产生更多积极性和兴趣,将自己的优势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

3.优秀生的作文指导

此部分学生的人数较多,并且与中间生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教师若未能对其进行细心观察可能无法发现其写作的潜力和优势。针对此类问题,教师需要对作文批改工作产生更多重视,认真审批评价学生作文,进而对学生特点及优势方面的情况进行掌握。例如,某初中语文教师为学生布置周记和摘抄任务,要求学生在有所感触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心情或感想进行记录,在没有创作灵感的时候不必过于逼迫学生,可允许其进行精美篇章的摘抄等。此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及摘抄内容进行批改和评价,一方面教师能够发觉更多学生的长处,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评价及批改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

4.对尖子生的作文指

该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强,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教师对此类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使用竞争法与鼓励法,前者能够避免学生产生自负心理,使学生感受到危机意识,进而在同一层次的学生中寻找竞争对手,督促其进行不断的提升;就后者而言教师需要对尖子生进行肯定和鼓励,避免对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进行打击,使其在不断的训练中稳步提升。例如,某初中语文教师为尖子生提供一些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对优秀文章进行更多的阅读,对其中的独到之处进行体会,同时教师在周记记录方面对尖子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产生更多感悟和体会,发现小事中的乐趣等。

二、分类教学法的提高方法

其一,教师需要突破课本的限制,与学生进行更多交流互动,进而对学生写作实际情况及水平进行正确掌握。例如,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器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音乐或图片,师生之间就作文题目展开更多讨论,进而对学生的想法进行理解,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其二,正确的评价及引导。教师需要避免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或厌烦心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更多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进而更好的完成写作教学。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写作情况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几组,小组内成员可以对组内其他成员的作文进行阅读和评价,进而从教师和自身之外的角度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审视,使评价工作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并且可以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作文教学活动及评价工作中。

【结 语】

总结全文,分类教学法的应用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该方法能够使学生对写作教学产生更多学习兴趣,进而对自身写作能力进行提升,避免因作文教学内容不适宜的问题打击学生写作积极性。上文已经对分类教学法的应用及提高方法进行分析,希望我国广大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鉴文中观点对己身工作进行调整,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进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篇8

分类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或者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或者不同的类别,以不同的方法开展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使得学生能够接受到最适合其自身的教育,整个教学的效率和教育的效果也都能够得到提升。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程度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之间的文化基础会逐渐地产生差异化,如知识储备强度的差异或者是知识专注点的差异等。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会严重阻碍教学效果的发挥,因此,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合理利用好分类教学法,对于整个作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意义。

一、基础知识考核,科学地进行学生分类

教学方法的应用是为了强化教学的效果,而不是为了应用而应用。因此,在分类教学法采用之时,教师要把握好关键的一步,即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类。初中作为分类教学适宜在初一下学期或者初二再进行,由于学生刚刚从小学毕业,很多人还处于小学学习模式和初中学习模式的调整期,因此教师不能以小学的学习情况来决定初中作文教学对象的分类。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初中语文学习后,学生对于知识的储备,对于文章脉络的把握以及对于情感的表达能力等都有了最佳的调整与提升,此时,教师通过有效的考核来科学地进行作文教学的分类,能为分类教学法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基础知识的考核以传统的试题形式最为有效,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表达以及文章理解能力的展示都最为直接。因此,教师可以在期末考试时,以30分加试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例如,词语解释、造句、阅读理解、小短文写作等,使学生通过这些与作文密切相关的形式将自己的语文基础能力展现出来,为教师提供有力的参考。而教师在分类的过程中,也不能仅仅把分数作为参考依据,而是应当看一个学生的综合表现,如对词语的掌握程度,对语句表达的创新程度等,进而结合分数,将特点一致的学生进行分类,开展好针对性的作文教学。

二、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分类教学的核心在于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提升整个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作文分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做好备课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措施。如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教师着重于在作文写作过程中词句使用方法的教学;而对于情感表达能力比较欠缺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地讲述作文的写作技巧。只有通过认真地考查与备课,整个分类教学法的有效性才能够被凸显出来。

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其写作能力往往表现得一般,因此,以这一类学生的作文教学来说,教师应当采用最基础的方法。一方面,成语的有效应用是作文中的一大亮点,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于学生成语基础知识的积累,以成语造句的形式强化其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除了基本的写作技巧的教授外,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往往需要强化的锻炼来提升其对于写作技巧的掌握,而课文中的佳作往往是难度较大的文章,因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如利用《作文成功之路》等书籍作为参考材料,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采用成语积累、写作技巧教授、普通作文模仿写作等三方面的策略,学生对于作文写作词汇以及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会逐步地提升,从而改变其基础薄弱的情况,逐步达到课程学习的标准。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就能够获得最适合其自身的教学模式,不会因为听不懂或者跟不上教学步伐而使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没有一点进步。

三、随时观察,及时调整学生的分类

通过作文分类教学法的帮助,很多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进而在作文写作方面有比较明显的进步。而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很多学生在进步以后,某一类别的教学方式可能已经无法使其再获得进步。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做好观察记录,以客观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分类调整,进而使学生在初中作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一直能获得最佳的课程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例如,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通过成语积累、写作技巧教授、普通作文模仿写作三个方面培训后,其基本的写作能力已经获得提升,也能够写出参考材料中相同水平的作文,教师就要对其分类进行及时的调整,进而帮助这些学生获得文体、情感、手法等更高层次的锻炼,将作文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高水准。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体现的最佳方式,但是由于初中阶段学习过程中造成的学生差异性,统一的作文教学方式使得整个作文教学效果难以发挥。而分类教学法与初中作文教学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一线语文教师要积极地进行分类教学法的学习,在教学前以基础知识考核的方式,科学地进行学生分类;在分类教学法进行时,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随时观察,及时调整学生的分类,让作文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佳水平。通过各种措施的采用,分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作文中的教学效果才能被体现出来,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才能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篇9

初中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方式对于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都比较单一,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形式开展教学。教学模式过于落后,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因此,创新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互动教学模式是现代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适当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创造互动的教学气氛

课堂不只是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基地,也是学生充分展示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因此,教师应该适当转换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展现出来。角色转换是促进师生互动的方式,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依据教学计划,每周安排几节课让学生到讲台上讲,并让学生解答其他学生或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让学生鼓起勇气走上讲台,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此外,学生为了在讲台上将自己的最佳水平发挥出来,就会努力翻阅和查找相关资料,积极搜集信息,努力让自己全面掌握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为课堂讲解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在准备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都对其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与热情。此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授课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唤起学生心中的童趣。教师可提前几天在学生中选出一个讲授《皇帝的新装》的新老师,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让学生积极向教师请教,从中找到全新的突破口与切入点。这样一来,不仅学生自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在讲课时讲出更多新颖的内容,让台下听讲的学生也能一起获得知识。如正式上课时,讲课的学生拿出了一张图片,还向台下的学生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皇帝今天穿的衣服好不好看?皇帝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皇帝的衣服有什么独特之处?”此时,台下的学生都充满了热情,兴奋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会认为皇帝的衣服是透视装,非常特别,有的学生认为皇帝并没有穿衣服,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表意见,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让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学习关系

初中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加上不同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环境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学生在行为举止、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习惯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将其作为教学依据,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互动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交流,让小组成员一起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

例如,在学生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让学生C与学生D分别扮演两名小儿,学生F则扮演孔子,以情境再现的方式开展教学。进行教学时,教师让三名扮演课文中角色的学生走上讲台,按照课文原文完成三人之间的对话,之后再让另外三名学生上台扮演角色,把对话方式改为白话文,不再使用文言文,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增强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对比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原文内容的意思。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互动学习,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和课本间的互动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新课文的讲授时,应该增加学生和课本之间的互动。初中语文有较强的人文性,学生学习语文时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枯燥地学习课文内容。语文课本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绝不能与课本脱离,而是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初中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想象力也非常丰富,所以语文教师可以依据这一特点,采用情境设置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课文想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学生学习一些名人传记时,对于人物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课本当中,从课本内容里了解人物,理解过于平面,无法在学生心中形成丰满的人物形象,也无法对人物进行全面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对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运用,在上课时播放一些有关名人的声音、图片以及影像等,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中的人物。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我的信念》一文时,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居里夫人相关的影像、声音以及图片等。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播放一些与鲁迅相关的电影。学习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时,教师则可以播放一些风景图片,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写的景色中,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本当中,增强学生和课本的互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对互动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运用,不仅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与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营造出活跃的互动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环境中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篇10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语言文学不仅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时对当前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新时期的初中语文老师,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努力执行教学规划的同时,必须不断完善教学结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使用能力。

一、汉语言文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从现行的初中教学内容来看,汉语言文学作为典型的人文类学科,不仅代表着传统华夏文明的建设过程,同时也是民族理念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不同时代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主要体现。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中,语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理论积累和精神文明掌握情况,它的目标是不断完善初中生的德育、智育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价值不只是打造可以衡量的经济关系,还有营造用数字无法衡量的社会效益。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单方面地强调工具和实用理性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应该用更加广阔的视野看到,社会以及生活对汉语言文学的特定需求。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重尊重、积累与互动

以人为本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心理与年龄特点,在尊重学生性格、思维方式的同时,达到协助与促进的教学目标。对于初中语文的自主学习,协助不仅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要给予对应的学习方法与知

识。促进主要表现在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上面,通过有想象、有情感的引导,让教学更具有深度。

语言作为人和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人重要的交流工具,也只有掌握了某种语言,才能进入对应的活动。从人类交际来看,语文学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并且每个人都需要掌握语言文字,让自身语言得到不断发展。因此,积累、丰富语言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而语文教学作为保障人类生活最直接的渠道,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从积累开始,注重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主要包括:谚语、俗语、词汇等。在对语言形式进行积累的过程中,不仅要背诵一些典型的段落、短语,更要熟记顶针、排比、转折、总分以及递进结构。在语言范例积累中,需要积累的内容主要包括:小说、诗文以及名著戏曲等。在语言形象积累中,主要针对典故、意象以及典型人物。如此一来,学生就能拥有良好的思想凭借,更加正确地阐述材料。

另外,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在互动交际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的。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主动创设教学情境,在活动与互动中让学生感受语言。在语言文字熏陶中,汉语言更加注重意象、神韵以及言外之意。因此,在教学指导中,老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语言,不能用纯理性的方法进行教学,而是在情感熏陶中,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领悟、摸索,并且不断渗透相关知识,进而达到语文教学心领神会的教学目标。

2.注重选择、拓展与整合

自新课改以来,中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全面,不管是虚拟的、现实的世界,还是心理世界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学习中,必须不断营造出更加宽广的港湾,让学生在生活这片海洋中自由流淌,寻找属于自己的宝藏。在这一过程中,汉语言教学应该主动打破时空局限,在空间与时间上,将未来、现在、历史融入教学工作中去,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未来融入现在,应该让学生了解生活动态,为发展打开更加宽阔的窗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处理好信息无限和选择有限之间的关系,从而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加全方位的知识。但是对于具体某次来说,没有是特定限制,也不可能把所有信息放到教学工作中去,所有还是必须处理好教学典型性与复杂性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既能快速明白主题,又能拥有独特的思维方式。

3.注重护航、牵引和调控

在现代初中汉语言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必须不断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探寻、创造,让语文价值放在对人的关怀以及创造中。通过推动师生对话过程,对相关话题进行正确的调控和生成。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过分注重教案,从而让教学进入机械化、僵化的学习状态。针对这种现象,语文老师应该注重语文教学调控,从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点出发,让教学工作更具有特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项复杂的教学内容,语文老师应该努力将其贯彻到各个教学细节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进行学习,培养语文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专业学习与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传承中国文化。

篇11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发展,教师要不断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成绩。只是一些教师观念落后,对语文过分重视字词句篇,忽视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缺少细读的体验,阻滞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体会文化的韵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阅读教学的效率的提高。

一、感情共鸣的原则

作者在创作文本的时候,首先被情境所感动,然后才产生创作的激情,因此,阅读文本的学生应该仔细品读文本,深刻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作者的深情,和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初中阅读教学的文本细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情感,激发学生产生和作者的共鸣。

二、初中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方法谈

1.诵读文本,领会文本蕴含的深刻的内涵

多读和朗读是细读文本的前提。学生阅读的时候,不能只重视反复阅读,还要朗读,将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合,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的感情,领会作者表达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带领学生阅读的时候要做到心口合一,融进自己的感情到朗读中,有效地抒发作者的内心的声音,感受人物的情感。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心细读《我骄傲,我是一棵树》,通过学生用心的细读,探究作品中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感情。此外,教师要避免朗读的枯燥和单调,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例如示范朗读、分角色朗读、齐读和配乐朗读等。教师要以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点燃学生朗读的激情,激发学生产生朗读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海燕》的时候,也要进行示范性朗读,让学生领会文章的情感,通过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的感情的澎湃。诵读同默读相比,在于心口合一,经过语言体会文本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心口合一,用心体会每个字、每句话的感情。教师要指导学生细读文本,不缺漏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选择不一样的诵读方式,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来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在范读后就提出问题,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细读文本,进行文本的推敲。

2.科学合理地切入文本的深处

文本细读是个过程,也是方法,有着自己的操作技巧。教师在指导学生细读文本的时候,找寻合适的切入点,可以收获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后,就可以对作品进行推敲,挖掘文本的深刻的含义,把握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例如,《孔乙己》的教学中,有这样的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包含着很多深刻的问题。“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非常穷困,找个雅座喝酒都不可能。“穿长衫”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人。“唯一的人”说明孔乙己不同于坐着喝酒的有钱的老爷,又不同于普通人,是格格不入的人。孔乙己在被人抓住偷窃后,狡辩道“窃书不是偷”。尽管他认识到自己可耻,却不承认,有着封建文人的“骨气”。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的成因。他的穷困表面是他偷懒,不求上进,更多的是折射出社会对封建文人的毒害。

3.文本比较,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文本比较是教师收集一些有共性的但不完全一样的作品给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是同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作品。文本比较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文学境界,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思考才能。例如,《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都是的作品,但二者的感情和内容不一样。《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晚秋,这时候离开故乡到广州,经过长沙橘子洲,回忆起少年生活。《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同志在陕北地区从事革命工作,准备带领队伍开赴抗日前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资料,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分析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通过文本比较实现对作者创作经历的把握,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感,归纳出感情的主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伟大的魅力,体会文章的丰富的感情。只有细读文本,学生才能够深刻体会文字里的细腻的感情,才能感受中国文字的独特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准。因此,通过比较阅读,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4.还原文本的感情,提升学生细读的质量

文本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精准的语言和巧妙的结构来实现感情的铺垫和升华,容易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所以,学生在充分阅读后,教师要将文本中的情境和自身的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对文本进行细读还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作者的意图和感情,提升细读的质量。教师指导学生经过细读还原文本,对文本的精彩的地方有体会,渲染艺术效果,拓展学生的眼界。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出文本阅读的功效,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12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言语活动,只有特定的环境才能为口语交际提供场合、对象、目的等具体条件,从而使学生进行真实的交际行为,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刘焕辉《言语交际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来设计话题,合理拓展,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激发学生跃跃欲试、一吐为快的欲望,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去交流、去体验,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口语交际情境的设计应该具有真实性、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综合运用环境营造、语言描述、角色表演、音乐渲染、图片展示、录像或多媒体呈现、道具或实物陈设等方式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在组织开展这类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因材施教。对羞怯、不爱说话的学生,教师要尽量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敢说、愿说;对于胆大、敢于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凝练语言,讲求表达效果,使他们会说、善说。同时,教师还要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自我需要和真实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使之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让他们在灵活多样的活动中发挥各自的特长。

二、树立“学生”意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内心的需求

“学生意识”就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好奇心强、肯动脑、爱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理解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意识、期望意识、成功意识,要经常让学生担当角色,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这样学生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发掘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了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的策略和内容的取舍应着眼于“活”这里的“活”是指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设计。同时,整个学习流程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与实践的能力。

三、拓展教材内容,优化课堂结构

现行人教版口语训练是分两个系统编排和设计的,一个系统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在部分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了近二十次小型的口语交际活动;一个系统与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每册安排了三次大型的口语交际活动。

篇13

引言

中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也是弘扬文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个人素养;而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时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并且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提升其效率。

1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积极作用

1.1增强学生的修养: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更好、更透彻地理解忠孝礼仪廉耻等这些传统文化的内容。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学习它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尊老爱幼,在他人遇到困难时积极的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就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国家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使学生保证自身的行为合乎道德的要求,增强学生的修养。

1.2更好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创新,还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弘扬和传承,它的发扬离不开青少年的努力,初中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渗透,可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积极的承担自身的责任,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以身作则,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到身边的人,使更多的人认识并加入到弘扬传统文化的队伍中,将其发扬广大。另外,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及积累,能够使学生根据时代要求不断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这样可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将其更完善地流传下去。

2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措施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以下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提出对传统文化渗透的具体策略,提升初中学生的文学修养,更好的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2.1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传统文化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初中生对于其内涵和其中蕴含的寓意理解得不够透彻,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们在渗透过程中失去兴趣,从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熟悉传统文化才能对国家的历史进行了解,以史为鉴,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时可采用不同方式,如情景教学法以及体验式教学法,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第二,在开展教学时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渗透的建议,对于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应积极的采纳,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传统文化知识枯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要注意营造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内容,开展一些趣味活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为了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传统文化的竞赛活动,比如说诗歌比赛等,对在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初中学生的业余生活,可以扩大传统文化在初中学生中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2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传统文化渗透的成功与否。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时代在不断的进步,观念在不断的改变,很多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糟粕,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在渗透过程中做好筛选工作。比如说传统文化中讲究三纲五常,以三纲为例,三纲具体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的提出是由当时的政治制度决定的。君王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需要一套思想来对民众进行控制。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文意识在不断的提高,群众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价值,妇女的地位在不断的提高,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推行三纲五常则会引起巨大的矛盾,所以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需要将这些糟粕内容筛选出去,只有渗透健康的传统文化,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语文教师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首先,因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在业余时间,不断地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扩充和完善,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知识基础。另外,教师的学习行为还能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促使学生在业余时间也不断的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之间应该积极的进行沟通交流,对传统文化渗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学习其他教师的渗透经验和方法,提升渗透的效率。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学校积极的对教师开展业务训练,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总结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渗透工作的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因此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时,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在渗透过程中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而更需要迎难而上,为渗透工作的有效完成而尽心尽力。而学生也应该树立远大的抱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而从中获得真知,得到思想文化修养的提高,使得语文的运用、审美及探究能力得到协调发展,为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进行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熊康革.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5:152.

[2]于春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J].才智,2016,25: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