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篇1

摘要: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到人类自身和社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式,影响到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重点探讨了环境保护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环境保护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0 引言

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是也给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障碍,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尤其是随着现代制造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环境污染日益恶劣,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样的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最终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而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环境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的实现。其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协调发展的,这是因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以良好的环境条件为基础的,而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必要条件的,二者紧密联系,互为依托。只有保护好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此外,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环境与资源一旦衰退,将不能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 环境保护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1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科技进步创造了空前富足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的环境日益恶化,雾霾笼罩、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相当严重,这都是由于人们环保意识淡薄造成的,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保护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变得非常的重要,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关注长期的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和资源的支持, 环境保护需要经济发展所能够提供的资金和技术, 而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搞好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的,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2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为了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人类在以环境为代价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20 世纪以来,尤其是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三废”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能源枯竭、温室效应等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多,更是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类才意识到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出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悲观状况。因此,要想谋求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环境问题,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2.3 有助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

环境保护的实质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首先能够使环境和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最终达到保护生产力的目的;其次,环境保护能够防止生态破坏,把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环境保护充分融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力的效益,维护生态平衡。与此同时,通过科学的方法开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立足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能促进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加强环境保护袁实现可持续发展

3.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保相关的制度体系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改善环境质量出发,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此外,为了保证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 必须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全面落实积极有效的人口政策和各项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措施,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社会。

3.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中经济和环境被人为割裂的弊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循环经济基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注重物质的循环利用,做到物尽其用。目前我国要想实现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应注重绿色技术支撑体系的开发和建立,采用清洁、无害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还可以开发建立一批新型工业生态园区,大大降低生产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尽可能将污染物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还要加强科学和严格的管理,推行绿色GDP,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现状,走经济和环境协调健康发展的道路。

4 结语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减少浪费,最终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二、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建筑行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行比较晚,我国建筑行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还比较浅,对于这个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实际运用不多,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少。由于以上的种种情况,我国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不是很乐观。

(二)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不够在建筑行业里,人们普遍关注的是最终的经济效益,而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度比较少。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建筑行业的相关负责人都没有意识到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个是最基础,也是最根本性的问题。

2.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够由于建筑行业的相关负责人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专业知识的不了解,致使建筑行业对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多,甚至根本没有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观念。所以相关人员应该要完善自己的知识量,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应用。

3.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投入不够,技术落后为了实现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放弃一部分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加大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力度。对于可持续发展施工技术上的落后也要进行分析和讨论,打破传统的施工技术,引用外来的有经验的时间技术,这样才能推动可持续发展发展。

三、怎样推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在推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尤其是针对政府机构。一般来说,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宏观上的管理,对于有着最高管理权力的政府机构来说,只有加强政府机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了解。只有重视和了解之后才能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筑行业才能在具体的实践中按照要求来进行。政府机构在制定相关要求和制度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点是对建筑企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一些约束和具体的发展方向;还有一点就是要对企业进行一些经济上的支持,比如财务拨款,优秀奖励等形式。这样就可以弥补企业在经济上的损失,还可以增加企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热情和动力。这样就会让企业愿意接受改变,扩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空间。

(二)加强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上的创新

由于建筑企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了解不到位,在实践中没有丰富的经验,就直接导致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上的落后。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大部分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都来自于施工过程,而且当代建筑企业使用的还是传统、老旧的施工技术,传统的施工技术对环境的破坏力更为强大。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施工技术上做足功夫,创新新的施工技术,引进外来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在对施工原材料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充分使用新型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限度,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将节能、环保、自然和谐运用到实际的施工中去。

(三)加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教育

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真正被人们所了解,我们需要对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和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建筑企业的负责人,他们永远都只把金钱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于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节能和环保,完全没有概念,没有意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没有做出相应的措施。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教育重视起来,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建筑行业相关负责人参加,请一些专家开讲座,让相关负责人了解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还可以在电视、网络上做一些宣传片进行播放,对执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进行公开奖励。

(四)强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

要想做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但是就目前情况,建筑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对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我们需要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制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课程和内容,定期的进行培训和检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在选拔管理人员的时候,要把好关,选拔那些真正有才华、有经验、有热情、有活力的青年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对管理的方法和方式才会有所创新,才能管理好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在保证建筑工程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

(五)加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的监督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由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有所损失,很多建筑企业就不愿意执行这种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的政府人员一定要做好监督的工作。对于不愿意配合的企业做出适当的惩戒,对表现良好的企业可以进行奖励制度,要引导企业往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条道路上走,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作用的真正发挥。

篇3

二、分析思路

首先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出发,选取十二个指标来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二个指标分别为人均GDP、人均储备资产、GDP单位能源消耗、服务等附加额占GDP比重、食品生产指数、人均寿命、总失业率、公共教育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农村改善的水源、人均碳排放量、一氧化氮人均排放量和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每一指标的权重,从而建立起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可持续发展模型,然后将搜集到的各个国家的数据代入模型中,就可以得到一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分值,再参照可持续发展标准即可以判断一国是否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衡量可持续发展模型的建立

(一)模型的建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A是目标层,代表一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B是准则层代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C是指标层,代表了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十二个指标。

2.构建判断矩阵

综合一些专家的意见,根据各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大小赋予权重,相对重要性大小用1,3,5,7,9来表示,其中1表示两个指标重要性相同,数值3,5,7,9表示指标Ci比Cj重要性越来越大,据此建立判断矩阵C。

3.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设判断矩阵C的最大特征根为λmax,其相应的特征向量为W,依照公式CW=λmaxW。

W=( 0.0539 0.0503 0.0463 0.0586 0.0811 0.0727 0.0663 0.0521 0.1209 0.0910 0.1247 0.1825)T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模糊性和多样性,有必要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CI

RI(2)=(RI(2)1,RI(2)2,RI(2)3)=(1.54,1.54,1.54),CI(3))=CI(2)×W(2)=(0.0719,0.0847,0.0830)(0.1047,0.2586,0.6370)T=0.0823RI(3)=RI(2)×W(2)=(1.54,1.54,1.54)(0.1047,0.2586,0.6370)T=1.5405CR(3)=CR(2)+CI(3)RI(3)=0.0332+0.08231.5405=0.0866

四、基于层次分析法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模型的运用

(一)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通过多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评判标准。

表1 可持续发展的评判标准

不可持续发展几乎不可持续发展中等程度可持续发展较高程度可持续发展完全可持续发展

[0.0.02][0.02,0,04][0.04,0.06][0.06,0.08][0.08,0.1]

考虑到国家选取的随机性和公平性,我们选取了8个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安哥拉、德国、乌拉圭、也门、海地、哈萨克斯坦。从世界银行网站上收集这些国家12个指标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将数据代入到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模型中,可以得到8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分值,如下所示。

Zi=p1xi(1)+p2xi(2)+p3xi(3)+……+pmxi(m)i=1,2,…,8,m=12

国家美国中国安哥拉德国乌拉圭也门共和国海地哈萨克斯坦

Score0.70690.64630.55070.68650.45940.44520.47710.4339

(二)结果的分析

从数据和图形我们可以看到,在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中,美国、德国和中国分别占据了第一、第二,第三的位置,属于较高程度的可持续发展,而安哥拉、海地其次,而也门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较低,属于中等程度可持续发展,需要给予帮助。

五、选取安哥拉进行分析

(一)安哥拉的2005年至2013年的可持续发展评估

我们选择安哥拉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05年到2013年十二个指标的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为了得到安哥拉在此期间的可持续发展分值,我们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模型,将数值代入以下公式

Zi=p1xi(1)+p2xi(2)+p3xi(3)+……+pmxi(m)i=1,2,…,9,m=12

我们得到2005年到2013年安哥拉可持续发展的总分值,如下表所示

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总分值0.51830.55040.51220.55050.50680.50570.51870.50860.5398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安哥拉处于中等可持续发展水平,最好的在2008年,最低的在2013年,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何时是可持续发展的。

(二)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对安哥拉未来20年可持续发展的预测

通过分析安哥拉2005年到2013年9年的数据,用灰色预测方法预算出在不施加政策援助的情况下其未来20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社会、经济、环境20年可持续发展指标分数见表4。

篇4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企业文化可以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也可以赋予员工荣誉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推动力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要合理的使用自然环境,实现人类、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取决于企业主体,只有企业主体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有助于客体及中介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现实及发展前景看,效益好、经营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得益于文化经营的企业,文化资本具有实物硬件资本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没有污染,开发潜力大、能长期稳定使用。拥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也就有能力处理在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其所确定的企业经营理念、经营目标和价值观念等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文化管理也就是对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与提升。现代企业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就是要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就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人”在管理上的技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实就是竞争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提高自身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企业使命感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企业文化也可以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因此,企业文化在内可以解放和发展企业的生产力,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篇5

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是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实现最大利润企业目标的基础,坚持以科学发展的财务管理,全面促进可持续发展避免金融危机为重要发展战略,促进金融机构,科学化,规范化。解决陷入困境的金融行业实现科学化的管理,解决标准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才能使金融机构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财务管理和措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全面推行财务管理的规则和规范,预防财务管理的无序,盲目扩张影响到可持续发展,建立预防完善的金融财务管理措施。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管理流程清晰,合理分工,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促进全面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分析的重要性

金融业有巨大的作用就在于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金融业的全球经济化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金融行业的发展在利润驱动下使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金融危机是金融行业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扩大到全球经济,美国的次贷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巴西金融危机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全球金融界对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越来越深刻,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财务管理的科学理念是对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从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财务人员的管理和监管。可持续发展打破传统的财务管理的模式就必须解决当前金融行业的存在的弊端和缺陷,从多角度的分析陷入困境的机体。认真比对分析,找出主要的矛盾和问题。财务管理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原因针对这些问题,认真探索创新的财务管理思想的发展,,全面促进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整个金融业的利润最大化。

三、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法制化治理同监管机构协同作战,全面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全面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运转协调,它对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否得到有利的保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金融业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财务管理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大脑和神经,是财务的管理中心,金融业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提高了公司治理机构协同作战的能力,以适应金融行业的有效协调发展。这就需求内部管理适应外部的发展环境,直接决定了金融业的有序扩张和健康发展。财务管理措施全面实行有利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协同作战,帮助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利益实现了良性循环,使金融机构资金资产保全和升值。

(二)不断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为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财务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不断优化,就必须采取的环保措施。首先,实现标准化的财务管理和法律制度,中国银监会人民银行制定的财务管理行业规范适用于中国的管理流程,并监管金融机构,以严格按照标准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管,尝试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银行,社区银行和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实现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降低金融业的门槛。规范金融市场行为,使大量资本有机会注入在金融行业运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大量的资金的金融业为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各大商业银行为主体,以补充其他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小型金融公司和小型和中型银行金融机构链系统。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在基层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建设网点,促进发展金融机构的深度和厚度。良好的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的储备,以确保财务管理的良性健康科学发展。

(三)加强金融行业管理业务,这就需要对金融管理人才实行严格的选拔和培训,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加强金融部门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是财务管理人才的竞争,在中国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财务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管理业务,熟悉金融业了解经济发展。大量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培训,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人才库。(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2010年在瑞典、2011年在香港以及2012年在巴西举行的OMEP大会把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重要议题之一。OMEP中国委员会参加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际性课题的研究。我们在研究的第一阶段探讨了有关儿童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研究报告已经发表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年第12期上)。在第二阶段探讨的是在幼教实践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一些幼儿园参加了初步的研究(其中大部分论文参加了2011年在香港举行的ONLEP大会的交流)。我们发现,尽管在我国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已有多年的历史,但许多一线教师列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还不太清楚,也有人经常把它与社会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混为一谈。为了更好地传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本文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1987年提出。该组织提出了“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但不以牺牲后代的需求为代价”的发展战略。阿玛汀·森(AmarSen,1987)则认为,这种围绕“需求”的发展观虽有启示作用,但还不完善。要把个体看成是能“思考和行动”的能动者,而不是被看成有需求要得到照顾的“病人”。只有把人看作是能动者,他们才能进行思考、评价和解决问题,并通过这些手段来改变世界。他采用了以能力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在不牺牲后人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当代人的能力。”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地球峰会把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看作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相互依赖、相互强化的支柱。任何环境、经济和社会政策及实践都要考虑它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地球峰会上制定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把在基础教育中推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联合国于2005年发起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十年计划(2005~2014,DESD),旨在把可持续发展的原理、价值观和实践渗透到教育和学习的所有方面。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于2005年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从学前教育一直延续到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并超越正规教育的范畴……由于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态度在人生早期得以形成,所以教育的作用对儿童来说尤其重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并逐步付诸实践。然而,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领域,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教育重要性的理解以及如何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整个教育体系的行动才刚刚起步。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教育的新视角。它寻求人类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文化传统与对环境的尊重之间的平衡(Sir—aj-Blatchford,Smith,Samuelsson,2010)。自从2002年约翰内斯堡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以后,人们普遍认同教育在实现“与经济的健康、文化的多样性、对地球以及资源的尊重有关的可持续”方面扮演重要的作用。一致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必须成为2000年联合国达喀尔全民教育行动框架所确定的优质全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育实践中。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已有的学校课程,如未来教育、公民教育、和平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性别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有着天然的联系。

篇7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并且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林业。可持续林业不仅从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及主要林产品持续生产等诸多方面,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观,而且对区域乃至整个国家、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存时空的每一个领域。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现状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没有可持续经营的森林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林业。自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5年里,森林可持续经营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世界林业发达国家都开始调整和改造传统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理

论与技术,并组织研究和实践森林资源可持续标准和指标体系。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林情提出了不同的实现途径。加拿大侧重于林地生产力的保护,提出了以模式森林计划为依托的林地综合管理系统;美国注重人们对森林的整体需求,提出了生态系统经营;德国由于几乎没有原生林,大多为人工次生林,因而着重于回归自然的人工林经营,即近自然的林业。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采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来调整各自的林业发展战略着手研究和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目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以美国1995年《森林和林地资源的长期战略规划》为典

型,它明确了“管理生态系统------通向可持续性的工具”的模式。

二、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准则,要在经济―环境协调中求发展。森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而发展,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和能源库。科学与实践证明,森林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解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等防治环境污染功能。1、森林能提高大气质量。体现在: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2、森林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息相关,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在森林中栖息繁衍。3、森林可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土壤对降水有极强的吸收和渗透作用,其稳渗速率一般在200mm/h,比世界上最大的降雨60mm/h还要大得多。森林的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吸收2―5mm的降水,还可以保护土壤免遭雨滴的冲击。4、森林能有效遏止沙漠化。林网超过10%,沙地植被盖度超过0.3,沙暴的危害就会减少到最小限度。5、森林可防止地力衰退。林木的根系能固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利用盐分;枯枝落叶可增加有机质、腐殖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6、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是“绿色水库”,森林及其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占陆地年平均降水量2.9%。7、森林能消除噪声污染。据测定,100m的防护林带可降低汽车噪声30%,摩托车噪声25%,电声噪声23%。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关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通过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已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经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层次上所发挥的环境服务功能的持续性。其中关键是无退化的使用林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再生产能力以及长期健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不仅是保障林业自身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基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综上所述,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当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其中社会与生态环境目标,体现的是全人类的利益,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林业持续的提供物质产品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而作为人类群体中的林业生产经营者来说,不仅需要自身的实践活动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更具有意义的是要求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持续性,这也是不同利益主体对林业问题构成不同态度的深刻原因。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篇8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并且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林业。可持续林业不仅从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及主要林产品持续生产等诸多方面,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观,而且对区域乃至整个国家、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存时空的每一个领域。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现状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没有可持续经营的森林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林业。自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5年里,森林可持续经营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世界林业发达国家都开始调整和改造传统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并组织研究和实践森林资源可持续标准和指标体系。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林情提出了不同的实现途径。加拿大侧重于林地生产力的保护,提出了以模式森林计划为依托的林地综合管理系统;美国注重人们对森林的整体需求,提出了生态系统经营;德国由于几乎没有原生林,大多为人工次生林,因而着重于回归自然的人工林经营,即近自然的林业。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采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来调整各自的林业发展战略着手研究和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目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以美国1995年《森林和林地资源的长期战略规划》为典型,它明确了“管理生态系统------通向可持续性的工具”的模式。

二、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准则,要在经济―环境协调中求发展。森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而发展,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和能源库。科学与实践证明,森林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解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等防治环境污染功能。

1、森林能提高大气质量。体现在: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

2、森林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息相关,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3、森林可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土壤对降水有极强的吸收和渗透作用,其稳渗速率一般在200mm/h,比世界上最大的降雨60mm/h还要大得多。森林的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吸收2―5mm的降水,还可以保护土壤免遭雨滴的冲击。

4、森林能有效遏止沙漠化。林网超过10%,沙地植被盖度超过0.3,沙暴的危害就会减少到最小限度。

5、森林可防止地力衰退。林木的根系能固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利用盐分;枯枝落叶可增加有机质、腐殖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6、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是“绿色水库”,森林及其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占陆地年平均降水量2.9%。

7、森林能消除噪声污染。据测定,100m的防护林带可降低汽车噪声30%,摩托车噪声25%,电声噪声23%。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关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通过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已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经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层次上所发挥的环境服务功能的持续性。其中关键是无退化的使用林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再生产能力以及长期健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不仅是保障林业自身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基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综上所述,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当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其中社会与生态环境目标,体现的是全人类的利益,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林业持续的提供物质产品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而作为人类群体中的林业生产经营者来说,不仅需要自身的实践活动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更具有意义的是要求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持续性,这也是不同利益主体对林业问题构成不同态度的深刻原因。超级秘书网: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篇9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富裕、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已渗入到当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林业可持续发展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林业可持续发展包括3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影响。

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1 大力造林、封山育林,增加森林资源储量

鼓励植树造林、宜林则林,充分利用“四荒”、采伐迹地等宜林地,明确责、权、利的关系,贯彻“谁造林、谁受益”的政策,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资源后备储量。

2.2 科技兴林

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进行保护。为了减少传统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靠可持续发展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才能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利用高新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的木材、林副产品的经济价值,以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2.3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要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等建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向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同时要加快森林旅游业、绿化业的发展,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10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林业产业化逐渐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是我国林业产业调整的必然趋势。随着林业产业化建设的深入,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市场经营模式进行了有机结合,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林业产业化并不完善,迫切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保林业产业化的快速、稳定发展。对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1 我国林业产业化的现状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林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林业产业建设也不断深化,在林业资源开发和保护上均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就我国林业产业化的实际现状来看,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严重阻碍着林业经济和生态社会作用的发挥。针对我国林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1.1 林业产业化中科学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在林业产业化中,林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普遍比较落后,多数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较差、市场竞争力低。在基地建设上生产管理粗放,优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及选育进程缓慢。

1.2 林业产业化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林业产业化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树种结构不够优化,以中幼林资源为主,成熟林资源少的特点。同时,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比较单一,大众化产品多,新品种少,抗风险能力弱,影响下游产业的发展。

2 林业产业化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自提出以来深受世界各国的普遍接受和认同。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新时期,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日益明显,我国资源环境问题也同样突出。其中,林业资源是我国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林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整个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2.1 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森林资源是整个生态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因此,推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进一步规范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缓解我国的生态破坏的压力,使得森林资源具备更好的发挥自我修复功能,加快我国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进程,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

2.2 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民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也日渐从粗放型朝着集约化转变。通过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可以进一步带动旅游业和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绿色林业,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仅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更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摆脱高污染,高消耗的状态。

3 在林业产业化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分析

在充分认识到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以及林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林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化建设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3.1 应用先进科技,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要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兴林的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发展林业,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对整个森林系统进行研究,提高优良育种水平,改变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要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在林业发展中的转化,不断完善林业发展体系,实现林业资源利用的产业化。

篇11

谈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要理清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被普遍接受的新观念,它是在充分总结了20世纪后五十年人口膨胀、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现实经验,对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但是,作为一种理论它还是很不成熟的,尽管已经发表了相当多的论文,可供操作的成果很少。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们水行业为了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没有进入成熟阶段之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只能停留在观念阶段。但是,由于水资源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提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非常有远见的。

可持续发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实现社会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前一阶段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很多省、市都制定了各自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但是都是很难操作的。目前流行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最大的问题是普遍忽略了“流域”的概念,我认为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流域为“单位”,离开流域的大背景谈行政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缺少必要的边界条件和制约条件。我认为目前要解决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大力强调流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为:①流域是天——地——生大系统的基本单元,具有明显的独特天象(天文、气象等)、地象(地形、地质、土壤等)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生态特征;②流域除了具有上述的自然特征之外,经过长期的流域内生活人群与流域自然条件(特别是水、土等资源条件)的相互作用,还形成了流域独特的人文特征和经济特征,即社会特征。③对大多数流域来说,水资源往往成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条件,面临水资源不足、水域污染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流域的水文特征、自然特征、社会特征都会直接影响到流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流域是客观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需要我们重新考虑流域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地位,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流域管理工作,发挥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对流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功能。

第二个问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缺少定量的分析模型。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等五项考核指标之间,在定量上如何评价和把握是否在协调发展的范围之内。其中社会人口、经济的发展是主动因素;资源、环境、生态等三项是被动因素。对被动因素要研究它们的承受能力,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不能超过它们的承受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需要强调的是三项承载力的计算也必须以流域为单位,首先评估流域的三项承载力,再以此为背景分析流域内某一地区的承载力。由于现代流域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在考虑流域的资源承载力时,还要考虑与流域外的资源交换条件。关于流域三项承载力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化,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协调”和“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等重要概念。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究竟要保护到什么程度?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同,三项承载力的评价结果也不相同。在这方面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还比较大。一般来说还存在着重视人类自身的需求,轻视其他生物的需求;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轻视对环境的改善。这恰恰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三,发挥水利行业的主动性,抓紧研究以流域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主动参与,制定以提高流域安全度、舒适度、富裕度为目标,以流域国土综合整治为基础的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同时制定相应的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协助各省、市制定与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协调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高流域管理机构在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参与、协作、服务、指导作用。最近我提出了“以流域为单位,流域——区域——地域相协调的三层次可持续发展理论”,就是为了突出强调流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加大社会经济的调整力度,形成节水社会、控制水域污染、加紧流域生态修复。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地区,如何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需的环境用水和生态用水是非常困难而又十分迫切的问题。作为我们水利行业应当抓紧研究,尽快制定相应的法规和保障措施。同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全社会广大民众的参与,加强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将公众参与制度化,满足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居民的多方面要求,接受公众的监督,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关于南水北调,经过多年的激烈争论,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经过充分的协商,国家已经做出了实施南水北调的决策。对于过去有过争论,现在已经决策了的问题,就不去谈了。还有些问题,目前还在进行研究或讨论的过程中,如南水北调工程的水价和调度管理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自然会有合理地解决,不是什么大问题。我在这里还是想谈一下与流域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关的问题。

第一、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的北方广大受水区域,目前实际上已经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特别是广大的华北平原,长期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区域的经济发展。包括深层地下水大幅度下降,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地恶化。这固然是由于区域水资源不足使然,然而在过去的发展中、经济结构不合理、水资源的浪费,超出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也是重要的原因。在今后如果不解决受水区域自身存在的问题,过分地依赖跨流域调水,即使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增加,也难以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以为调水成功就解决了大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首先解决本地区的节水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使受水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第二、南水北调工程调来的是救命水,要充分作好用水计划。

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后,受水区域的缺水问题将得到缓解,必然会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并有可能刺激耗水产业增长。这样就有可能在短期内出现新一轮的水资源危机,耗巨资兴建的南水北调工程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只不过是刺激了一下受水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依然是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从根本上说,受水地区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是社会自己本身的问题,调水解决不了社会机制本身的问题。在受水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很多地区水源严重污染,饮用水质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首先把调来的水作为救命水,优先满足生活用水和城市用水。特别是中线的优质水,要用到最恰当的地方。如果作一个比喻,目前的受水地区可以比作是一个不健康的人,自身功能失调,而南水北调工程可以比作是输液管,在需要的时候适当输液可以帮助恢复健康,但是如果将输液当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则永远不能属于健康状态。

把南水北调的水比作救命水,一方面说明它的重要性,在受水区域出现水危机时,调水可以缓解危机,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调水的成本较高,而且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与受水地区的原有水体有所差别,还很难普遍地用于改善受水地区的生态环境,但是调来的优质水可以替换等量的城市用水,这部分水可以考虑优先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由于调水的重要性和高成本,在调水和用水过程中必须注意水的保护,防止浪费和污染,首先要作好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计划。

第三、用调水的契机作好受水区域的生态修复规划。

南水北调的受水区域主要在黄淮海大平原,在近半个世纪的开发中,成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美丽、富饶的华北大平原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而且生态环境的修复不仅需要一定的水资源,还需要有较长的时间。南水北调无疑给华北大平原的生态修复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增加受水地区的水域和绿地面积,减少沙尘、增加湿润性,提高人居环境的舒适度,逐步地增加生物多样性。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实现这样的基本生态环境目标应是起码的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在今后的用水计划中如何通过节约用水保障生态环境用水量,仍然是最重要的课题。但是在华北大平原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现状条件下,实现这一目标的困难也是相当大的。而且,很多人认为在水资源如此紧缺的条件下,谈论保障生态环境用水是不现实的,从眼前的利益出发这种看法无可厚非,但是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这种观点又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即使在实现了南水北调的情况下,也还是要以调整为主调,适当地抑制社会的用水需求,优先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再概要地总结一下我的主要观点:

篇12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贯彻与深入,如今,国家开始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中,离不开营林工作的实施。现阶段,我国营林工作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怎样更换的做好营林工作,关系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它需要社会、国家的不断探索与共同努力。

一、为何要开展林业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上世纪末,我国就开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并开始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环境、资源和经济几大方面,其中尤为提到了加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部分,理所当然的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范畴,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对林业实施可持续发展规划,因此,有必要进行林业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却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沙尘暴、雾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都是我国长期以来以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效益带来的后果。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被推倒了风口浪尖,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林业的保护与发展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大力开展林业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营林工作的重要性

(一)防止水土流失

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南方,由于人们滥砍滥伐,以及南方降雨量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面临着水土流失的问题。水土流失可能堵塞河道,可能破坏农田、房屋,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防止水土流失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强营林工作,大力的植树造林,能够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二)防御风沙

在我国北方,尤其是北京等大城市,每年都会面临沙尘暴的侵袭,给农田带来了危害,给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做好营林工作,大力发展林业,有助于抵御风沙的侵袭。保护农田,维护人们的正常生活环境。

(三)净化空气

搞好营林工作,保护发展林业,可以起到保护大气环境,净化空气的效果。树木的呼吸是靠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进行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全球已经出现了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排放过度,空气质量变差。林业的发展,可以起到稀释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的效果。除此之外,林业的发展还可以帮助人们抵御病毒的发生,据调查,一亩面积的松柏林在一天一夜里,能够分泌大约1千克的杀毒菌,这种杀毒菌可以杀死伤寒病菌、痢疾病菌等。

(四)经济效益

做好营林工作,发展林业。不仅保护了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还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人们可以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念,发展经济型林业,合理砍伐而获取林木价值;人们可以在林业中发展经济价值高的药材、水果等副业。从而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获取经济效益的效果。

三、营林工作出现的问题

(一)运作机制问题

现阶段,我国营林工作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林业的资金、发展计划都十分的繁琐,缺乏灵活性与效率性。主要体现在审批项目时,需要通过方案立项、方案实施、资金有效的管理等环节的审批,过程冗长,项目繁多,降低了办事效率。除此之外,由于林业发展项目是国家政府的公益项目,部分政府为了抢抓政绩,盲目的开展营林工作,似的发展林业,造成林业规划不合理,林业质量差。

(二)员工自身问题

营林工作人员由于内部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管理机制,员工很容易产生思想的懈怠,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缺乏责任意识。很多员工只图完成工作任务,不求工作质量,更有甚者,把营林工作当做了一种不干实事的享乐工作。

(三)林业开发问题

在营林工作的开展中,人们发展了许多的经济型林业,在开发经济林业的时候,开发过度不合理现象严重。发展经济型林业可以带来许多的价值,但是,在开发其价值的时候,人们却为了眼前利益,对经济林业进行盲目的采伐。

四、如何做好营林工作的建设

(一)进行林业管理机制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进行林业管理机制的改革。遵循下放权力的思路,进行林业产权的改革,尤其是要实现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大力促进林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流转。政府也可以将公有制形式的林业进行改革,积极的吸引民间资金的流入,向非公有制模式转变,努力与市场经济接轨,用市场经济来开展营林工作,发展林业。

(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营林工作的开展最终是否到位,关键是营林工作人员的落实情况。在林业部门有必要引进岗位竞争机制,人才激励机制,更好的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保证营林工作的整体质量。还需要进行员工思想素质的再教育,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

(三)合理开发林业

在经济林业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有节制的进行经济林业的开发,从而实现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取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四)强化社会意识

大力发展林业,积极开展营林工作,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应该是社会的责任。政府需要积极的宣传林业知识,扩大营林工作在社会的认知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参与到营林工作的开展中来,提高营林工作的效率。

结语

在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仅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林业可持续发展,搞好营林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我国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搞好营林工作,是现阶段我国政府、社会都需要积极关注、落实的职责。

篇13

在社会发展中,建筑行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给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行业,人们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人们对建筑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更加地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要想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绿色建筑经济的含义和实际发展情况,并对其发展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一、绿色建筑经济本身的含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使用期限内,实现节约能源最大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降低环境破坏率,减少能源消耗,对建筑工程设备和技术进行完善和创新,提高建筑的品质是绿色建筑的核心。绿色建筑可以实现节能减排,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是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基础。

关于绿色建筑经济,它是一种新的理念,其不但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还能够降低能耗,并且这种建筑在建设的时候,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比较的小,想要更好地利用建筑资源,便必须发展绿色建筑,实现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一)政府对其不够重视

政府部门在认识绿色建筑经济的时候,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这便导致了政府进行绿色建筑经济管理的时候,力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也没有根据需要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保护机制的建立,这也导致了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方面,政府的束缚力不够。

(二)人们对绿色建筑经济认识不够

人是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主体。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甚至很多人并没有把绿色建筑经济归入到可持续发展中去,并没有重视其发展前景。

(三)对绿色建筑经济扶持力度不够

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还停留在嘴上说说的阶段,并且,现在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时候,原料成本比较的高,若是经济基础达不到要求,那么绿色建筑在发展的时候,受到的限制便会比较严重,所以必须提高对绿色建筑发展扶持的力度,才能帮助其更好地发展。

(四)依旧停留在理论方面,实践比较的缺乏

建筑企业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主体,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绿色建筑仅仅靠先进技术堆砌是不行的,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此外,在进行绿色建筑发展的时候,有些企业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宣传手段,来进行利润的获取,并没有真正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其建设出来的建筑工程也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无法真正达到建筑节能减排指标。

三、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措施

目前,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还在初级的发展阶段,在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必须通过以下措施,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对政府资金扶持的相关政策进行完善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政府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政府必须将自己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帮助绿色建筑经济更加稳定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经济资金补贴的水平,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投入,这样才能够给其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物质基础,帮助其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

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做好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这样能够很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绿色环保方面的意识,所以,应该大力的进行绿色建筑经济的宣传。政府在宣传的时候,应该经过调研,将媒体的力量利用起来,通过媒体来进行绿色建筑观念的宣传,这样全社会的绿色环保意识很容易提高,这也能够给绿色建筑经济更好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只有人民群众真正地认识到其重要性,才会愿意支持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也能够更好的实现良性循环。

(三)加强培训工作

想要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仅仅通过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好培训方面的工作,在进行培训的时候,通过实体培训,能够更好地落实绿色建筑经济思想。高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加大对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绿色建筑经济人才的培养,确保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真正的满足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构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想要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长期有效发展,必须构建出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建筑耗能认证体系、建筑节能认证体系、建筑能源消耗统计体系等。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可以调动社会积极性,加快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关部门要根据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加强绿色建筑产品的认证,实施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评价机构,推动绿色经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五)参与到国际交流合作中去,帮助我国绿色建筑更好的发展

参与国际交流合作,能够将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引入进来,这对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我国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参与国际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里的国际组织指的是与绿色建筑经济有关的国际组织,要跟随国际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趋势,善于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还应该鼓励技术创新,重视相关技术的研发,提高自主研发方面的能力,提高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中所需的一切技术水平。此外,参与国际技术合作,还能够对市场的融合进行推动,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平。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

我国建筑行业想要更好的发展,便必须真正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首先应该不断的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并将其和绿色建筑思想理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对建筑行业结构进行优化;其次,在贯彻绿色建筑经济理念的时候,还应该重视建筑行业的投入和回报的比例,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建筑行业经济方面的效益。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经济效益才能够提高,从而发生质的变化,真正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在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这给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是符合我国建筑发展需要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应该给其政策上的支持,还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去,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科研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水平,推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帮助我国建筑行业更好地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良.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考[J].科技资讯,2014,10:48

[2]张淑芬.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企业导报,2011,21:112-113

[3]梁春艳.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5:17+3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