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音乐教学心得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

篇1

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是音乐学科的首要任务。音乐可以给人以广阔的思维,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形成创造能力。音乐欣赏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审美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重视,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导聆听

作曲家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通过作品表达出来,作品表现作曲家对客观现实的认知、选择和态度,希望引起听者的共鸣与赞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音乐欣赏前,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对作曲家、乐曲创作背景、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作简洁、清晰讲解,对学生随后的聆听、想象活动起方向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如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是一首管弦乐的器乐曲,聆听前不做任何辅助教学,学生很难理解,思绪一片迷茫混乱,如果教师利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音乐内容:晚上小主人睡觉了,玩具兵们从玩具箱里偷偷地爬出来游行、打闹、嬉耍,天亮了,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地逃回了玩具箱中,则故事内容不但能让学生有正确的聆听思维方向,而且能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平台。

二、紧扣音乐主题形象,感受音乐内涵

感受一首乐曲,聆听者必须牢牢抓住这首乐曲中的主题形象,它的变化对比发展构成了音乐的全部内涵。如《调皮的小闹钟》,采用回旋曲式写成(主题―第一插部―主题―第二插部―主题―结尾),从一开始的小闹钟很有规律地走动,到它一会正常地走一会不正常地走,再到最后的主人公摇晃,敲打小闹钟,结果适得其反,钟的毛病更多了,气得主人把它摔到一边。乐曲用木鱼声模拟钟摆的走动声,音乐从头到尾都围绕摆钟走动的声音变化而进行,如果聆听过程中脱离了闹钟这个主题形象,就没法很好地理解音乐。

三、模唱主题旋律,分析曲式结构

音乐的魅力在于主题、旋律、节奏、色彩、曲式结构、调性,等等。小学阶段许多欣赏乐曲都有主题旋律,并且都标有1、2字样及图形谱,这些精心的设计都为直观分析曲式提供了帮助。对主题旋律的模唱非常有必要,通常教学中常用的有听音唱谱和哼唱旋律两种,听音唱谱一般适用于主旋律节奏稳定,乐句简单短小,如《乒乓变奏曲》;哼唱用于旋律相对较难复杂多变的,如钢琴曲《童年》,曲式分析要在聆听、模唱的基础上进行。小学阶段由于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积累较少,因此曲式分析不是每首欣赏都适合,教师要有选择性地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中,常选择乐曲曲式结构为A+B+A′的进行曲式分析练习。这种乐曲是基本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由三个明显的、相对独立的段落组成,犹如在讲一个故事,即显示的第一部分(A)发展的第二部分(B)和收束的第三部分(A′),第三部分往往是第一部分主题旋律的反复或稍有变化的再见。有的作品在(B)部分时,节奏有明显变化,通过听、唱、听的学习过程,学生很容易就分析出曲式结构。在小学高年级进行曲式结构训练非常有必要,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内涵,理解音乐艺术思想,重塑音乐艺术形象。

四、积极聆听,被音乐感动

音乐本身不带语义功能,并不明确表现概念和具象,它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和音色的变化,以节奏的疏密对比模拟千变万化的情感,塑造各种各样的形象。同一首乐曲会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感受,这是音乐的独特魅力,优美也罢,欢乐也罢,悲伤也罢,只有当你认真地聆听音乐的时候,音乐才是音乐,才能被音乐感动。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学习如何聆听,安静的聆听环境是首要的,让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听旋律,跟节奏,品音效,辨音色的聆听技巧,切身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假如一首《打字机》在喧闹的课堂上聆听,有谁会被打字机急促的击键声、铃声、倒机声感动,又有谁能体会那位打字员的紧张忙碌及娴熟自如操作打字机时的得意神态呢?

音乐欣赏有由浅入深这么一个过程:从感性认识(被音乐感动)到理性认识(探究音乐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赏)这样三个过程。音乐具有强大魅力,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人们很容易被它那或委婉的旋律,或鲜明的节奏,或悦耳的和弦,或缠绵的歌词吸引,让听到它的人为之感动,甚至会随音乐进入自己的幻想世界。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审美活动,对音乐的理解还只是限于感官感受,即被音乐感动。被音乐感动是聆听音乐时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第一层次的表现。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只有被音乐感动了才会有学习的渴望。但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某一首乐曲不会引起学生共鸣,学习过程显得非常被动,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更多教学手段辅助学习,常用到的有借助音乐标题联想,制作多媒体课件,观看相关影视资料,等等。只有被音乐感动了,才会成为一个积极的聆听者,才会带着探求音乐的欲望走入第二层次。

篇2

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注重审美能力的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努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教学中不断加入新技术、新设备对改善教学活动,推进教学进步有重要动力,是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活动的重要物质保证。

一、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

1.创设丰富的环境,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

立足于教学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优化教学技术,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具有美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审美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鉴于此,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活动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生动鲜明的形象,以此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学习动力。随着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一的媒体教学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针对教材特点,合理并充分地运用一切有效媒体辅助教学,激起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感受,高质量地上好每一堂课。

2.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们都有着无限的想象力,通过想象力可以产生创造性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其个性和思维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直观形象的激发,培养他们的知觉,发展其创造力。教师在教授一首作品时,通过讲故事、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到一种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引导他们欣赏音乐。

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小船》时,我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现出蓝天、明月、星星等画面,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过来了,仿佛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有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有的直接哼唱了起来,通过丰富的想象,对这一歌曲有了全新的认识。

3.创设空间,激发热情,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造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音乐课程的“创展的价值”,鼓励音乐的创造。在歌曲表演上,新课改打破了以往单调老套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也都十分有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很棒的表演家。

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小动物唱歌》时,我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创编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形象,并模仿它们的叫声。期间,有的学生模仿小鸟、小鸡、猴子、小猪等,形态各异,孩子们都表现得异常活泼,整个教室简直成了动物王国。这样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审美情趣,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促进了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以黑板、钢琴、教材、录音机为中心,过于单调的语言讲授和死板的灌输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音乐信息化教学融视听为一体,将抽象的音乐变得形象化,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生动而活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进一步革新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还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各种类型的音乐教学资源,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弥补了音乐教材的限制和滞后,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打破沉闷僵化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限制,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和思维的培养,进而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

篇3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音乐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园更是离不开音乐,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小学音乐教学都是一个值得研究学习的课题,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活动呢?

下面谈谈在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改变观念,改革教学

随着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明确了音乐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在“知识”“学科” 等狭隘的范畴内领悟,而是要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的素质教育思想。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的状态最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只有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因此,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将尝试对学习环境与氛围的创设,力求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转变教师角色

新的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处处都要以学生为本。教学中要明确并始终记得①教师是促进者和研究者 ②以学生为本

三、新课程与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课程改革给教师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办法等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当然,最为受益的要数学生,因为新课程给他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使他们的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1.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能力的幼芽,是积极性的动力,是成功的沃土。正如古人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时代的呼唤下,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面对着设计新颖、插图精美、内容丰富的教材,学生的感官首先得到强烈的刺激,点燃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美的表现欲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2.增添课堂魅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无穷魅力在于能使人在没有任何阻碍的精神领域里自由地想象,进入与音乐情绪同步发展的状态,并达到较高的审美体验,使人的思想获得净化。而以往音乐教师在讲台上尽情挥洒表演,学生则像木偶,必须听从教师摆布,那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论文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与感受,所以根本谈不上魅力可言,因而导致学生备感枯燥、乏味,美好的体验与感受被无情地压抑

四、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音乐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儿童的创造潜能,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美丽动人的音符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感受、想象与表现。

1.乐做课堂配角

传统的课程教学论文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不良现象:课堂是“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且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素质教育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既要能“独唱”,更应做好“伴唱“

2.应用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论文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论文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论文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3.诱发自由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最重要手段。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设置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使他们伴随着情绪的体验,在感受歌曲和乐曲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4.尝试简单创造

教师在游戏中让学生轻松地认识事物,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放松愉快的心态下,容易产生创造性的思想,从而激发其创造的意识。

五、新课程中的评价

音乐教学的评价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不同的教学论文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和程度。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论文管理,推动新音乐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篇4

一、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重视音乐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音乐课就是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些流行歌曲或者教学生唱唱歌的豆芽科,有时有限的课时还会被其他科目占用。音乐课在学生眼中只是一个学习的“附属品”,很多学生都认为音乐课是个“鸡肋”,可有可无。其实不然,根据美国(神经学、心理学以及物理学)专家联合研究得知:音乐不但可以让猛兽安静下来,对人类有更多的益处。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欢音乐,一出生就对音乐有反应,可见音乐对于人们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由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较大,而音乐能使人放松身心,陶冶情操,还对人类身心健康起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认知观念,重视音乐教育,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一般来说,音乐素质较好的人空间推理能力较强,进行音乐知识与实践的过程可提高人的形象思维和逻辑能力,这对于人们的学习生活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学习音乐可以让思维更清晰让人更容易专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处理得更好,并可有效疏解各种压力,使人身体更加健康。往往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都会拥有高雅的气质、良好的修养。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治性情的熔炉。”音乐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音乐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可以调剂紧张、单调的生活,使人们的神经得到放松,有益于身心健康;音乐可以给人听觉以愉悦,净化人的灵魂,唤起人们内心崇高的思想和情感,使人的精神获得一种高度的享受,是实现中职学生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一项通俗的艺术,男女老少都会感受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同时音乐也是一项高雅的艺术,它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非具象性,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其中的内涵。中职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走向各个岗位,特别是幼师专业的学生很多都将为人师,他们的音乐素质直接会影响到许多孩子对于音乐的认知。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加强他们对于音乐欣赏的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着重选择作品富有感染力的部分,设计聆听的重点,如:速度、音乐拍子等问题,让学生有一个聆听的侧重点,使学生专心聆听,并对这部分音乐产生兴趣,以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另外在引导学生初听全曲的时候也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出音乐的部分,把握音乐的整体结构和表现内容,让学生闭目静听,在听的过程中,教师用少量舒缓的语言分析音乐形象和表现手段,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听,让教室里回荡着优美的音乐声,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有了初听的印象,还要进一步深化,如引导学生能够在感受音乐美的基础上表现美,可用挥拍、身体韵律、轻哼鸣或选一段学生能演唱演奏的旋律,让学生参与教师范唱、范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比性听赏,用不同的版本或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对比性的听赏,让学生始终保持倾听的兴奋状态。比如让学生比较同一首歌男声和女生的不同唱法,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对于人生、对于生活、对于情绪的重要影响意义。

三、加强学生基础学习,培养音乐技能

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而农村中小学校,由于学校的教学配置有限,或者师资不足,很多学生在初中、小学时期都没有上过正规的音乐课,同时由于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于音乐的认知也各不相同,造成中职生音乐素质的参差不齐,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也不强。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好音乐知识的补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补习音乐知识主要是指补习最为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旋律、节奏、节拍、拍子、拍号、调式、调性等),以及补习一些有关的欣赏知识,如:对乐器的认识等。当然,讲授这些知识应在运用的过程中穿行,要注意方法,以免将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无味的理论课。此外也要加强基础训练主要是指节奏的训练。在教学中进行以学生为主的创编,譬如:教师写出各种节奏型,让学生用不同的拍号编写出不同的节奏型,或用格字式写出各种节奏,让学生用不同的拍子,按不同的顺序(横、竖、斜等)编出节奏进行练习,或者两人或多人编节奏进行练习。这样训练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并能在训练中让学生懂得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途径就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认知,掌握了这些知识,日后的音乐学习也将变得轻松有趣。

篇5

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使用让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更易于让学生了解、掌握;音乐是一门有感染力的学科,死板的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与感受音乐的魅力;小学生活泼,喜欢团体流,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展开音乐课堂的教学。

一、有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意境

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是丰富多样的,音乐教学不只是让学生知道这首歌、分辨不同的旋律、掌握歌曲的旋律,音乐教学不是单纯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音乐课堂的另一方面任务是让学生听懂,也就是能感受到音乐中所包含的激烈、悲苦、激愤、欢乐等情感。音乐教学更倾向于对音乐情感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到音乐所带给我们的震撼。音乐情感的教学离不开教学手段的选择,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使用无疑为情感课堂的开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选择。比如,在进行歌曲《过新年》的学习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一开始,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欢欢喜喜过年的小短片,渲染一下课堂气氛,以此来引入课堂教学,然后再一词一句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同时结合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认识歌词中描绘的场景,可以加深学生对歌词中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过新年的喜悦与活泼的气氛。

二、结合游戏教学,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小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有限,还不太能领会音乐Ц他们情绪上的感染,在音乐课堂的学习中或许就提不起精神、不爱听讲、不积极回答问题,所以要从更加直观的角度去引领学生融入课堂中,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有兴趣、有动力。将游戏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与韵律的动感,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让学生在音乐课堂放飞自我,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完成课堂知识的掌握。例如,对于《猜一猜谁在敲》首歌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游戏的方式,在游戏中让学生学会歌曲,体会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感。学生大概学会了歌曲后,教师组织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每个人手中可以拿着相同的音叉等音乐教具。让自告奋勇的学生先站出来,站在圈中央,蒙上眼睛,然后教师和学生手拉手旋转几圈来改变位置的同时,欢快唱着《猜一猜谁在敲》这首歌,停下来后,让三个学生随机敲击手中的音叉,让圈中的学生听声音辨别敲击音叉的学生的方位,如果结果正确,那么换被猜中的学生站在圈中央;如果猜错了,继续下一轮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认识,同时积极并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感受音乐带来的课堂氛围。

三、创设音乐情境,进行分组式教学

用心去感受音乐,才能体会到音乐中丰富动人的情感与感人场景的描述。小学生由于处在思维与心智发展的阶段,因此,接受知识的形式有限,直观性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与认知。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一个直观、有感染力的环境中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小学生是一个集体性活动较强的群体,因此,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音乐活动。比如,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接触比较多的音乐就是童谣了,各式各样的童谣,如古老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国家的、不同节日的等,充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所以在进行童谣的学习时,不妨组织学生举办童谣说唱会,让学生按照个人喜好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间的童谣说唱大赛。不同小组的参与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小组进行比赛的童谣,歌曲与舞蹈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依存,所以可以让学生小组间通力合作,以舞蹈及表演伴歌,小组成员充分发挥集体、合作优势,将表演与童谣故事巧妙结合,完美演绎童谣故事,同时也诠释了学生对歌曲的认识与体会的情感。之后,组织各个小组进行表演,教师对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并鼓励、表扬每一个学生的努力。

总之,音乐课堂的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都需要教师的辛勤努力与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展开课堂教学。有效音乐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与与时俱进的思想境界,需要教师从自身经验出发,让音乐课堂的教学变得平易近人,充满感染力。

篇6

在生命教育和幸福教育凸显的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是知识的自我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人翁,任何外在个体都没有权利和能力完全替代任何一个学生的学习。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从中寻得学生个性存在的本源,强化对学生主体意识的认知,改变过去以集中式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有效教学方式,换之以引导性学习的角色和身份出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让小学生在自主互助学习中明显感受到教师的真情引导,在山重水复间领悟到教师的循循善诱。从而保证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巧设前置学习方案,促进自主学习发展

学案导学是旨在促进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也是新时代下增强课堂教学效能的重要途径。前置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表现机会和情境的重要环节,更是尊重和焕发学生主体个性,提供教育教学素材和灵感的核心平台,但高效的前置学习并非小学生在简单的预习或在零星自学后所能达就,它必须依靠科学有效的导学方案来为小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音乐虽为人类所特有,并渗透进了人类的遗传基因当中,但音乐作为一种向善的文化特质,其审美品格和专业发展并非小学生经过简单的思维过程就能亲近其中,所以,小学音乐在前置学习安排阶段,教师必须充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紧紧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贴近教学目标,深富启发性,体现层次性,满足需求多样性的音乐导学方案,帮助小学生在正确的导航灯指引下,提升音乐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 《小伞花》时,这首歌主要以同学间的真挚友情为线索,通过情景结合,音景并茂来帮助小学生在欢快的演唱中感悟友情的纯真和生活的美好。而这些效果并不是教师所能给予的,而是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在合作表现中进行亲身体悟,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方面深刻地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让学生在前置学习中完成以下几个任务:一是为什么歌曲的题目要叫作《小伞花》呢?二是你能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和附点四分音符吗?三是能够利用各种资源学习演唱,初步会唱“小伞花”。另一方面,教师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质出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活动准备的任务,即让学生通过自学和互助,自由组成小组,在演唱结合中将歌曲中所蕴含的故事情境和真挚情感表演出来,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

二、营造学习认知冲突,优化良好学习品质

所谓认知冲突是指认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外界所产生的刺激不相适应,或认知主体间对某一种刺激所产生的不同观点和看法,从而使得认知主体陷入一种短暂的冲突心理之中。因此,认知冲突就包含了主体内认知冲突和主体间认知冲突两种基本情况。而实践表明,认知冲突能够为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落差,从而促进学生为了弥补落差而加倍努力学习,教师往往在导学中设计一系列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学中不断产生认知性冲突,刺激学生为了解决冲突而提升自学效能,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设计层次分明、富有启发性质的问题,作为精妙导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和线索,以此来激发学生为了解决音乐学习中的困难而不懈努力,从而优化小学生的学习品质。另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师在导学中可以适当创造学习空白,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学习留白,让学生为了补白而强化学习和合作,在解决一个个认知冲突中逐渐接近学习的目标,提升音乐教学的效能。

例如,学习三年级下册《芦笛》这一课时,学生在前置学习中已经对本课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音乐探究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设置“难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的认知冲突,并认真控制好了冲突对学生所产生的效应。教师先引导学生分组对歌曲进行轮流朗读,因为轮流朗读已经在语文课中学得娴熟自如,所以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好。教师借此机会,待学完《芦笛》演唱后,让学生对比轮流朗读进行“轮唱”,结果,学生们都以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却出现了追赶、落后、混唱等问题,从而给学生造成了演唱合作的困扰。此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便尤为重要,学生们在教师的提示下,经过多遍练习后掌握了合唱技巧。在本课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留下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和材料制作简易吹管乐器,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

三、精心培育导学“先生”,实现有效学习目标

教育家陶行知在论及“普及教育”时认为,“即知即传”是实现教育普及最有效的方法,更是契合时代精神的有效教学形式,他指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师生之间彼此互相学习和帮助,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并非人人都能在学习中达到相同的水平,它在不同学生身上会体现出不同的发展情况,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智能组合是千姿百态的,不同的个性往往有不同的闪光点,所以,我们既不能要求每一个小学生都完成相同的音乐学习任务和标准,也不能片面抹杀学生的音乐学习天分。小学音乐要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又因为教师力量有限,不可能像结对子般一一对应进行导学。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对音乐潜能丰富,音乐学习天分较高的学生进行精心培育,让一个个“小先生”都能带领自身的团队在自主互助学习中完成适合自己的音乐学习内容和目标,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效能。

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故乡的月亮》二声部时,由于二声部比较难,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讲,可能会在合唱中出现各种问题,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考查和个别化指导。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先生”的优势,通过自身在日常教学中的经验,对音乐潜能较好、音乐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通过听唱结合,让他们体验不同节奏型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了解由连续的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并能在演唱中注意到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等重点知识点,然后让他们同时在自己的小组内组织合唱、指导纠正,并最终实现全班大合唱的教学目标。

音乐虽为人类所固有,并在千万年演化中成为了人类时代延续的遗传因子,但音乐是高傲的,同时又是纯净的,并非任何一个个体都能创造非凡的音乐成就,它在个体间表现出了迥异的学习差异。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并不能将自身梦幻的音乐才华羽翼借给任何一位学生,只能在循循善诱中将他们慢慢引入属于自己的音乐殿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此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小学音乐教学法的创新研究始终处于火热阶段,而新课标教学又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音乐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是促进音乐教学迈向现代化的重要理论支撑。本文在简要论述小学音乐教学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小学阶段创新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音乐的创新教学和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如出一辙,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重要措施。

1.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主要意义

(1)创新教学符合新课标中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的要求;使音乐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实践、教学模式上有所改变,使其和传统音乐教学的机械式教学相差很大。创新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符合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需求。

(2)创新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音乐课堂质量的提高是当前音乐教学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音乐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的主要目的,创新之后的教学法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小学音乐实施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讲,音乐教学不仅要赋予学生足够的音乐知识,还要确保学生学到一定的音乐技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提高每一位小学正的音乐素养,为今后的全面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地区的音乐教学都忽视了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和心理教育,导致音乐教学过于死板、无法发挥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其次:就目前来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注重教师、轻视学生、重视技能教学、忽视学生价值观教学、重视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的”的现象,这导致学生教学主体作用的缺失,学生不能充分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并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创新教学的提出是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甚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音乐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是导致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差的根本原因,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远不及语文、数学等传统意义上的“主科”,音乐教学对位一种启蒙教育并没有收受到学校甚至家长的重视,甚至,有的学校为了为语文数学教学提供足够的时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音乐课的课程数目,或者干脆取消音乐课的教学,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得,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是小学音乐教学难以获得突出成效的关键原因。另外,毫不夸张的说,我们仍然有很多地区,由于教学资源匮乏、教育条件落后,甚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更别提更高层次上的音乐教学。

2.小学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是阻碍教学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甚至部分学校的音乐课是由语文教师或者数学教师带的,好一点的情况是由一位教师带领整个年纪的音乐教学工作,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教师工作压力大,没有足够的精力或者时间担任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学科作用。

3.小学音乐教学缺少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小学教育自从发展以来,其在音乐教学中的关注度,远远不及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甚至到中学阶段,音乐教学也对当作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存在着,没有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也没有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音乐作为一种启蒙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个人认为社会为小学音乐教学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至关重要,也是未来小学音乐教学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重要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是小学音乐教学得以全面发展的关键,而在此提出的教学理念,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教给学生很多生活的经验和乐趣,使学生在音符的感染下茁壮成长。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它主要通过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情境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性。但是情境教学要求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学方案还要考虑真实的生活经验,使教学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才能全面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

3.教师要充分开发教学资源,音乐教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在认真听讲中获得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获得知识、可以让学生边唱边学习,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的多样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的即兴钢琴演奏,能够使儿童产生新鲜的课堂体验,教师的出其不意,带给学生听觉刺激,是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行业受到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当前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在原来教学的基础上,改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至关重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理念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产生的,小学音乐教学作为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培养音乐气质的重要途径,更要切实做好改革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丽娟.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舞蹈教学探析[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03).

[2] O红叶. 小学音乐教学中“技”与“趣”[J]. 科学之友(B版). 2009(03).

[3] 徐丽萍.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教育科研论坛. 2009(06).

[4] 张静. 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创新[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6).

[5] 钟杏珍.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的作用[J]. 成功(教育). 2009(07).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134-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教育理念的更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不断的深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简称《 新课标》)的修订后,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难度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效果提高了,构建了课堂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关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审美能力、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音乐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探讨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一、信息技术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音乐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 是学生进行 “美的体验、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成长”乐园。以黑板、钢琴、录音机和书本为主要工具的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灌输式的死板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差。传统的教学内容局限、更新慢、知识老化。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也在音乐课堂中大大得到运用,使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得以改革成功,信息技术提供了大量最新的音乐资源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首先表现在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资源环境,形象而生动的音乐教学,情景而又直观地教学法,融视听、示范教学为一体,形象化了音乐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信息技术提供与音乐相关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引擎、相关网址等,扩大了视野。充分启动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求知欲望,感受体验音乐,这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符合音乐素质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其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如在欣赏《民歌拾萃》 这一单元时, 教师把知识设计成一个个有难有易的小问题,让学生自学,然后回答问题,让孩子们弥补在其他课堂中的遗憾[1]。

二、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利作用

传统音乐教学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求知需求。现代教学媒体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有多媒体投影仪、数字化教学、互动式个体化音乐软件、现代远程教学等。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新的教材都配备了精美的教学电脑光碟,为中小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形相互结合的教学途径。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查找感兴趣的相关资料, 使学生学习音乐由被动变主动,人机交互方式,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培养其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认识音乐的美,使抽象的音乐概念直观化, 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在学习《 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这首歌时,描绘小芹以洗衣服为由背着母亲到村口河边等小二黑归来的纯朴可爱的形象。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使学生感知小芹在村外河边抒发的对二黑的痴情的场面,仿佛进入山清水秀的山乡村落, 其次是思念的回忆,使抽象的音乐作品形象化。创设具体的场景时,可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如歌曲《木兰从军》,该曲的故事创设的情景中身临其境的背景、独特的音乐风格,充分体验木兰从军的内心情感。信息技术能能展示和播放各种图像、声音,清晰地展示各种抽象的、深奥的音乐理论知识, 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准确把握歌曲形象的同时,深化对音乐的内在情感体验。

三、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提出的要求

音乐教师 的素质和能力对青少年音乐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 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还有不够的现象,信息技术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2]。在音乐教学中,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及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实现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信息技术的知识与中小学音乐课程所含知识联系、沟通。使歌曲、教学、文字说明、解说、背景、其它音乐作品等组合,音像同步、情景交融。机器、学生、教师很好地沟通。通过网络、实物投影仪,将教学歌曲、乐谱自如放大、形象展现在课堂中。信息技术让学生深切感受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创新信息文化生活,提高了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音乐课堂中, 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充实音乐教学内容, 并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音乐教学情境, 以便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索、信息交互自主学习等[3],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信息技术运用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整合,在有利于教学的同时,应注意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全过程,可适时应用。要和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根据音乐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并突破教学难点。创设教学情景,重点突出。音乐教师应在中小学《 音乐课程标准》 指引下, 遵循中小学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教育特点,勇敢大胆地去探索、创新、实践、 要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去追求,去不断完善,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五、结语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和主要阵地,创新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推动素质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进行音乐教学,从一些电视节目中得到最新的音乐信息和知识,获得音乐灵感。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不断重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采取措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全能型的人才,以满足时展提出的新要求。而小学音乐课程,正是培养小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必修课程之一。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则需要积极展开探讨,寻求音乐课堂教学创新之路,从而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去,挖掘他们的音乐潜能。

一、提高重视,转变观念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对数学、语文、英语等传统基础课程的学习,而把小学音乐课程作为选修课来上,一些偏远地方学校,受限于师资力量等条件,甚至直接取消了音乐这门课程,这就使小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甚至有些地区的学生完全不懂基础的乐理常识。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广大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利用小学音乐课程,真正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以达到陶冶小学生审美情操的教学目的。

二、激发兴趣,转变方法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导师。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掌握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音乐欣赏和音乐教学中,加强自己对音乐之美的认识。如,在四年级《雨中乐》一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电闪雷鸣波尔卡》录像,让学生分辨音乐中所体现出的“电光霍霍”和“雷声隆隆”,感受雷电的音乐形象,从而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篇10

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那些唱歌唱得好、又会表现自己的学生特别关爱。每次演唱、表演或者回答问题都是这些爱表现的学生,有部分单亲家庭或学习不好的学生,生活中缺少温暖与关爱,便会产生焦虑、恐惧、自卑的不健康心理。这些学生,在整节课中都像是一种“陪衬”。其实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认可。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多给这些孩子回答问题、进行演唱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只有反复尝试成功的乐趣,学生的信心才会增强。让我们用更多的爱去关心那些胆小、怕羞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偏爱,消除他们消极的心理,使他们走进音乐的殿堂,从而热爱音乐,能够自信地歌唱。

’二、在交往和集体活动中增强自信心

教师要多鼓励、支持那些自卑、胆小、怕羞的学生和大家正常地交往,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比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或实践活动。又如,开展竞赛,看哪个小组唱得最棒?表演、创编得最棒?这样既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地参与.又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作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于那些缺乏胆量、自卑的学生更要关注,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认可。集体对他们的肯定,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天地。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情感氛围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消除学生对你的恐惧感;和学生亲切地交谈,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的氛围内学习,使他们喜欢上音乐课,爱上唱歌。相反,如果你的学生在你的课堂上总是觉得心情不愉快、很紧张,甚至觉得有些恐惧,你说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吗?我想肯定不能的。只有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兴趣来了自信心也会随之产生。

篇11

音乐作为美育的典型象征,在启迪人们智慧,陶冶人民情操,构建社会和谐方面,贡献了一定的力量。如何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和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就需要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培养。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年轻人的特权。毛遂自荐,能找到自我的价值。诸葛亮的自信,阻挡了曹魏吞噬天下的野心[1]。一个自信的人,对他的人生和道路都有着积极的评判,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丧失自信的人能够获得成功的例子。在音乐学习中,一个有自信人同一个没自信的人相比较,学习音乐的效果很直接的都能表现出来。下面本文就对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进行分析。

1、让学生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诗仙李白告诉我们,“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是引导学生朝着自信方面发展,才能在音乐学习中更好的掌握学习技巧。现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让他们明白必须要把各项学习都做得出类拔萃。但是由于个人智力的发展不同,受教育的环境不同,导致同班同学在班级名次上的不等,许多成绩不是太好的学生,就逐渐的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在此期间,老师们要以正确的态度积极引导学生,告诉他们“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个简单的道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最棒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切记不要一棍子打死,喜欢学习好的学生,讨厌学习差的学生。教育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处于敏感期的学生,其心智发育正处于敏感期,最容易走错路。若老师一味偏袒好学生,而忽视了后进生的心理感受,只会将他们推离的更远。

2.以例告知学生自信的重要性

天王刘德华曾为残奥会的运动健儿们写歌,《Everyone is No.1》,歌中无非强调,只要有自信,每个人都是第一名。在生命的轨迹中,不论任何事,不问能不能做到,只需要自信,潜在的能力,一切都能够征服。告诉学生,你们只要相信自己,青春的脚下会留下为梦想而拼搏的足迹,相信自己,当你们努力过,付出过,你们将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自信是音乐学习中的必要条件,一个明智的老师,会尊重学生的选择,不是一味严苛的打击学生的自信,适时的夸奖,会使作为学生的个体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2]。

3、培养学生自信敢于挑战权威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敢于挑战权威,自信的提出了乐谱出错,最终赢得了大赛的桂冠。音乐学习中,教师就是学生的一大引导者,引导者在上位,一旦对学生前进途中进行打压,学生就会沦为失败者,自信心也就无从培养。学生成长的途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和磨难,而权威和经验则成为他们前进途中的障碍。让他们相信自己,勇于质疑,勇于改变。当这一切过去,他们将是第一。

4、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最佳状态。一名合格的老师,首先在课上鼓励学生展露自己的才华。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持久和浓厚的兴趣,在感受音乐的美好世界里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音乐是比较多彩的课题,在日常的音乐学习中,结合音乐课程,让学生自主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去,提高课堂效率,寓教于学习中,学生才不会有应付的想法。通过多样性的课堂,让学生的认识和行动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他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萌发学习的兴趣。

5、音乐老师在音乐学习中多做合理的评价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态度,在恰当的时候,要毫不吝惜的进行表扬。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的人格魅力,自信心无形之中都在提升。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个肯定的眼神,适时的奖励,都会在无形之中给学生的心灵以慰藉。在耐心的观察和等待中,恰当的给予帮助,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更大的乐趣。

6、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因学生的个人素养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用“同理心面对学生”,在对他们的考核中,适当让他们吃点苦。学生分属不同的个体,就像同一棵果树上,果子成熟的时期不同,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信度方面。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在实力。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以便在经过一段时期后,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生活中,学生的成长环境都要求学生要自信。只有自信才能激励他们前进,做生活的强者,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初步感受音乐学习中的美,让他们更好的认识和掌握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勇于表现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才能用自己的自信获得人生的成功[3]。

7.在培养学生音乐学习中的自信,还要求不能太过

在日常的音乐活动中,老师们通常都会在学生学习过一段时间所获得的知识,进行一些考试。那么一些在音乐方面小有天赋的、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肯定心里会有一点飘飘然,产生巨大的优越感。在攀比心理日益严重的今天,这种太过的自信不但不会利于学生的成长,反而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这就是时代环境下,不正确的引导学生子自信,从而导致学生盲目自信,其影响非常严重。魏延在三国时期,也是一位比较有才华的报国之才。因为刘备在位时期,诸葛亮打压他的才能,遂导致亮死后魏延背叛了整个蜀国。关羽在后世被尊为武圣,自诩才华过人,大意失荆州,致使蜀国光复汉室的蓝图破灭。可见一定要正确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培养。

总 结

在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以后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起着不可懈怠的作用。老师们只有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技能。学生的成长离不开音乐,同时在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学生获得其他方面技能的有利条件,成功的音乐教育在于不断巩固学生的自信心。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积极营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国分类号】G623.71

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则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新课标”实施的成败。对此,我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商榷。

1.加强师生合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就要在音乐教学中和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这样既能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1.1参与到学生当中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1.2与学生一起合作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又可以互相弥补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不能单独完成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与教师一起学习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1.3灵活引导学生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例如在教学西洋乐器时,有些学生经常把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搞混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会,让大家谈谈根据自己的理解怎样来区分这两种乐器,让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很多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这些想法总结、综合起来。经过这样的讨论学习,使学生们对中西乐器的区别留下很深的印象。

2.改进教学方法

2.1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最佳教学情境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教室、教学设备、仪器和挂图等,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心理环境。其表现为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所以,当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以此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2灵活运用课堂语言

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上课时,教师课堂语言如果说“老师听到几句唱得很不好”“还不太好”“你们想不想再唱一遍”,学生在这种语言的引导下变得有些失去信心,对一遍遍重复欣赏音乐产生了审美疲劳,最终导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课下来,不仅歌曲没学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因此,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通过“谁敢来试一试”、“老师想请一个舞伴”等各种引导和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最终,使学生放下羞涩跟着教师一起学习,这样在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3充分利用课堂评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主要可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如小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较重,上课时容易做小动作或没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引导表现不好的同学,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三是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3.结束语

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惟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音乐; 教学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一个好的音乐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1 加强师生合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就要在音乐教学中和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这样既能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1.1 参与到学生当中。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例如在教学《小雨沙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教师扮演一粒“种子”,这样,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学生纷纷来把教师这粒“种子”浇灌。此时学生们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觉得很开心、很高兴。其实老师的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奖励。又如在教学节奏练习时,可以把它设计成“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念歌词。念对的学生教师就表扬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握握手、拥抱一下。”简单的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使学生的兴趣骤然提高。在以后的师生交流中,老师就不像以前那样严肃,而学生也不那么拘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会变的更加融洽了。

1.2 与学生一起合作 。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同时又可以互相弥补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不能单独完成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与教师一起学习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新歌教学时,经常需要范唱歌曲。教师可以说成:“我觉得大家表现真好,所以我要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曲。但我还需要一个乐队、几个伴舞的演员。有哪几位愿意与我合作?”话音刚落,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与我一起合作表演。同样的教学环节用不同的方法来尝试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听到老师要为他们献歌时,都非常兴奋,有的还随教师一起演唱。这种合作弥补了教师在范唱时有一些所不能顾及的表演。师生之间亲密的合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感到与老师更加的亲密。

1.3 灵活引导学生。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例如在教学西洋乐器时,有些学生经常把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搞混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会,让大家谈谈根据自己的理解怎样来区分这两种乐器,让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很多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这些想法总结、综合起来。经过这样的讨论学习,使学生们对中西乐器的区别留下很深的印象。

2 改进教学方法

2.1 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最佳教学情境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教室、教学设备、仪器和挂图等,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心理环境。其表现为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所以,当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以此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2 灵活运用课堂语言。

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上课时,教师课堂语言如果说“老师听到几句唱得很不好”“还不太好”“你们想不想再唱一遍”,学生在这种语言的引导下变得有些失去信心,对一遍遍重复欣赏音乐产生了审美疲劳,最终导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课下来,不仅歌曲没学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因此,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通过“谁敢来试一试”、“老师想请一个舞伴”等各种引导和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最终,使学生放下羞涩跟着教师一起学习,这样在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