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2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现代技术的引进,对于初中数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它要求教师要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达到整合。所谓的整合,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利用视频、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手段方式来进行课件制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更加灵活多样。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整合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整堂课下来,黑板被写得满满的。教师不注重数学课程的设计,一直用传统的观念教学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课堂教学还一直是以课本为主,并没有侧重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致使学生对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效率提不上去。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使得数学教师可以将要讲授的内容用计算机演示出来,加以简单生动的图画是整个数学课堂显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带动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2)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拓展创新思维。信息技术运用于计算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看到更多的关于数学的世界,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的数学,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和所学内容的相关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知识的重点做成一个框架在计算机上演示出来,一目了然,加深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3)有利于数学的精确教学。初中数学要讲授的知识有很多需要画图的,对于图像的构拟,教师往往画得不够标准,且浪费课堂时间。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教师可以利用制作软件,将要讲授的图形构拟出来,方便快捷,也提高了图形的准确度。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
上述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下面将简单介绍几种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
(1)信息技术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可以采用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方式将要讲的内容演示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像初中数学很多的几何图形的证明过程,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将这种过程用动画的方式演示给学生,动态的演示形象具体,有声有色,直观明了,使学生能够很快地明白其中的道理以及所运用的定理。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模式简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提供更多的途径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教师利用Author ware将预先准备的题型放给大家,使学生自己先自己算一下,然后看谁算得快,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说出来,教师将答案输到电脑里,如果答案对了,电脑就会显示“喔,你真棒,很了不起呦,继续加油!”的鼓励话语,如果答错了,系统就会提示“很可惜,答错了,不过没关系,重头再来”,也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反而让学生感到数学课堂的人性化教学。
结语:信息技术被引进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这是由于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帮助初中数学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教师教学也不能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要学会巧妙利用,使其发挥到最大功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对数学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不再感到数学课堂是枯燥无味的。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师普遍关心的话题,要想真正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该巧妙地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之间的合理整合。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作用,并提出了几点看法意见,希望会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黄凯.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4).
新课的理解探究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若能在这个环节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就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为目的,就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加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又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的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孩子们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这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无法得到的。
在教《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于把握持的主题。可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感受到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勇于搏击的雄姿。同时,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法学法、优化作文教学
作文水平的提高,可以说是教师、学生面临的共同难题。寻找恰当的方法促进学生作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同仁可谓绞尽脑汁,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收效甚微。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赞可夫教给了我们重要的方法:“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如在学习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文后,学生都沉醉于朱自清先生笔下充满盎然生机的春光之中,折服于朱自清先生秀雅清新、朴实隽永的文笔之下。借此契机我按季节播放了八张图片,让学生讨论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图片的特征。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任选其中一张图片结合课堂讨论归纳的写景方法进行片断练习。这时大家兴趣高昂,有的翻课本、有的查笔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完成后,互相批改、展示。最后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基本掌握了写景的方法,实现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提高的完美结合。
传统地作文批改,往往是老师加班加点地精批细改,很少有时间让学生参与其中。当教师精批细改后发到学生手中时,由于间隔了至少一周的时间,学生对习作的要求已淡忘,毫无印象,往往只看等级,就是对评语也是仅扫几眼,效果可谓事倍功半。再加上评析方式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动性很难充分发挥,学生作文能力很难提高。我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实物投影,及时反馈学生作品,进行及时评改,解决了这一弊端。
三、运用信息技术,充实内容,扩大阅读面,为学生补充丰富的学习资料
目前,国内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使得信息技术能够运用在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各个方面。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相关的教学工作人员将信息技术学科进行了相应的整合。这里所谓的信息技术学科整合,主要就是指把相关的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与和学科相关内容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相应的融合。简单来说,就是在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就能够让学生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甚至难题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普遍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理念开始变为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成果以及原理被证明是科学可行的。所以,职业教育中,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但是,由于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工作相对来说还处于非成熟阶段,所以,它们之间的整合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或者难题,有待解决。只有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工作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工作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工作,依然以教师为控制主体
目前,很多职业教育教学过程都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行相应的课程教学,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大部分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然而,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利用鼠标切换课件而已,学生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及分析。这样就使得大部分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与此同时,学生对所讲授的相关内容,会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所以,当前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就需要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能够将信息技术真正地运用到学科教学工作中,而不是将信息技术或者多媒体技术作为一项辅的教学工具来看待。具体来说,职业教育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创造较为理想的学习氛围。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学科知识和资源的共享。
(二)职业教育的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其整合工作不彻底
部分职业教育学校所安排的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这样就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者不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间的良好整合。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的创新理念都会被课时安排等因素所阻碍,这样就使得教师对其整合工作无可奈何。
二、如何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工作
(一)寻求丰富的教学资源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更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
(二)学教并重
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各科教师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自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三)结合学科特点,建构新型教学
职业教育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该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和目的。
(四)全面推进整合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教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质量都在逐渐地改善,许多初中一线教师与学者都将“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形态,教师对“综合性”教学十分重视,因为综合性教学能够从整体上反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了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应用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综合性学习是一片全新的学习领域,它的出现对于语文教师如何高效地进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应用的重要性,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应用,可以促使语文教师更加全面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解决语文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的局限问题。其次,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应用,也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并不断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高语言的基本运用能力。
二、综合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进行综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三个方向,第一综合教学的拓展性,综合教学时内外部的系统教学,相比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在知识层面和教学方式上都要求有所突破,具体来看,综合教学要求教师在知识层面上囊括更广,包括:社会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哲学学科等,通过将教学内容与众多学科相结合,挖掘教学内容的精华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第二创造综合学习情境,综合教学不仅是理论上的教学,更是实际内容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将综合理论知识搬入课堂,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经验,如在课堂情景设置上赢多增加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影响,引入可用的知识体系,进一步丰富课堂,但这里要注意一点,现在许多学校的综合情景教学模式化严重,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影响了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摆脱“教学表演”,只遵循教学必然规律将能用且与语文课堂有联系的内容纳入到情景教学当中,从实际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提升。第三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里的交流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课堂内外的互动交流,即在开展综合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积极引导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的不足,同时积极拓展课下交流空间,了解学生的水平,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计划处合理的教学进度;第二个层面是处于教学和教学之外的互动交流,在教学中积极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之外应当与学生进行综合交流,这比课下交流要更为贴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层次,同时要了解学生问什么处于现在的学习层次之下,只有追本溯源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到积极引导。
三、促进综合性理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效果的措施
(一)语文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教学方法的配合,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单一性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例如,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学科类的文章,还可以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适量的阅读任务,并针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
(二)将课程资源进行扩充
课堂中,学生扮演者主要角色,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使用的教学资源不外乎那几种,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在教育制度改革后,教师对教学中的有效资源进行有机利用和整合,课外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有效融合能把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让教学方案更具生活化,学生对待教学能让的态度也会有很大改善。
(三)鼓励学生积极实践
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后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巩固;在实践中学生会发现很多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产生新的认知。言而总之,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践,并在实践中得出新认知。教师在实践中应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引导,综合考虑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正确的评价,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四)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研究中,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已经被纳入课程教学的标准之内。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主要是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结果或者综合性学习方法是否取得成效,而且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通过观察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确定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逐渐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的整体教学计划,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的教学环境。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长此以往,将会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四、结语
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且在学习成绩方面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促进自主能力的养成,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在其他学科中进一步推广。通过对上文的论述,使我们对综合性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本学期九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学校的校本教研方案,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确保我组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学生语文成绩上新台阶,在20xx年中考中争创佳绩,九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根据我校有关计划,并结合本组的实际,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学校的新一轮校本教研方案为基点,进一步推进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加强毕业班语文复习教学的研究,认真研读安徽省12年中考考纲,关注我省中考语文命题走向;加强语文课题研究,以促进我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改革以传授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同时,进一步开展有效性教学的探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具体工作及主要措施:
(一)打造学习型团体。在一中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我组教师要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勇于开拓学习空间,拓展学习的领域。
1、学习内容:
(1)借助新一轮校本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新的备课理念,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和要求,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探讨新教法,进一步提高备课水平和教学质量。
(2)借助学校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和学习,资源互补。
(3)培养自身广博的阅读兴趣,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个人的魅力与修养,树立大语文观。
2、学习方式:(1)网络学习。(2)学校图书室阅读。(3)组织观摩。(4)集体备课。
(二)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淡化教研形式,注重研究实效。本期的教研活动时间仍为周一下午进行。
1、改变教研课研讨方式,主张教研课一课多上,一课多评。创设自由、和谐、宽松的讨论氛围,提高研究实效。
2、大力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的活动。
3、组织案例学习。选取有特点的录象课或课堂实录供大家学习,然后组织自由讨论或写出观后感。
4、备课活动以备课、学习、交流、研讨为主要形式。备课将采取集体备课,讨论并确定每单元的学习与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作业与训练等相关内容。要求做到:①有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地点;②确定主讲人(每单元一人);③主讲人要准备充分,提前备课;④每次备课主讲人要有记录。
(三)积极开展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增强学生文化底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本学期语文组拟进行诸如作文比赛,阅读比赛,诵诗赛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着手实施初中语文组课题的经验探索、收集材料、撰写论论文、整理归档等工作。
(四)督促本组教师抓好临界生的辅导工作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配合班主任做好优等生拔尖工作。
(五)创新常规教学工作,做好五项流程的督导。
1、以随堂听课为主,减少统一要求。倡导老师个体突破传统,改革教学常规管理方式,大胆尝试,创新。
2、落实教学常规工作。
(1)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对现行教材予以整合和取舍。加强集体备课,重视课前讨论、课后交流。主张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课堂信息含量、文化含量。将收集下载或自创的课件素材、教学设计实施共享。重反思,倡导写案例,形成重案例,常反思的好风气。
(2)上课。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抓好课堂纪律,扎实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生命得以增值;加强随堂听课,以听课促教学;提倡师徒相互听课,帮助年轻教师成长;鼓励以阅读和写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中考复习教学尝试与探索,鼓励其他有创意的复习课型。
(3)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既突出学科特点,又注意学科综合,注重学生差异。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好书的引导阅读能力的培养。老师向学生推荐好书,列出初中生必看书目和必背古诗的名称,早读课选读文章或同步阅读,开展'读书会、诵读唱吟比赛'等丰富阅读生活。
(4)批改和辅导。认真做好作业的批改,作业统一要求,及时批改,提倡面批。每学期作文不能少于7篇,允许师生共批作文。
(5)检测与评价。重语文知识的检测,更重语文能力的检测。各教师应根据中考要求,注重试题研究,提倡自主命卷,严禁"拿来考试",杜绝无针对性和计划性的低效测试和作业。要实行与中考的弧线接轨。
(6)为有效地提高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和复习工作效率,本学期教研组中将开展两次复习工作研讨:针对命题意图、中考考纲作分析;针对中考模拟试卷作分析。我组老师要注意资料信息的收集、筛选,共同研讨复习工作。争取中考语文取得好成绩。
关于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本学期九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学校的新一轮校本教研方案,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确保我组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学生语文成绩上新台阶,在xx年中考中争创佳绩。根据我校有关计划,并结合本组的实际,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学校的新一轮校本教研方案为基点,进一步推进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加强毕业班语文复习教学的研究,认真研读安徽省09年中考考纲,关注我省中考语文命题走向;加强语文课题研究,以促进我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改革以传授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同时,进一步开展有效性教学的探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具体工作及主要措施:
(一)打造学习型团体。在十二中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我组教师要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勇于开拓学习空间,拓展学习的领域。
1、学习内容:
(1)借助新一轮校本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新的备课理念,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和要求,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探讨新教法,进一步提高备课水平和教学质量。
(2)借助学校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和学习,资源互补。
(3)借助学校电子期刊,培养自身广博的阅读兴趣,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个人的魅力与修养,树立大语文'观。
2、学习方式:
(1)网络学习。
(2)学校图书室阅读。
(3)组织观摩。
(4)集体备课。
[2]刘芳.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初中地理协同——互动型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一)打造学习型团体。在一中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我组教师要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勇于开拓学习空间,拓展学习的领域。
1、学习内容:
(1)借助新一轮校本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新的备课理念,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和要求,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探讨新教法,进一步提高备课水平和教学质量。
(2)借助学校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和学习,资源互补。
(3)培养自身广博的阅读兴趣,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个人的魅力与修养,树立大语文观。
(二)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淡化教研形式,注重研究实效。本期的教研活动时间仍为周一下午进行。
1、改变教研课研讨方式,主张教研课一课多上,一课多评。创设自由、和谐、宽松的讨论氛围,提高研究实效。
2、大力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的活动。
3、组织案例学习。选取有特点的录象课或课堂实录供大家学习,然后组织自由讨论或写出观后感。
4、备课活动以备课、学习、交流、研讨为主要形式。备课将采取集体备课,讨论并确定每单元的学习与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作业与训练等相关内容。要求做到:①有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地点;②确定主讲人(每单元一人);③主讲人要准备充分,提前备课;④每次备课主讲人要有记录。
(三)积极开展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增强学生文化底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本学期语文组拟进行诸如作文比赛,阅读比赛,诵诗赛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着手实施初中语文组课题的经验探索、收集材料、撰写论论文、整理归档等工作。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部分教师还是一如既往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为了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合理地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下去。
一、多元化教学的特征
多元化教学的主要特征就在于思维的多元化及教学性质的多元化。初中语文知识相较于小学语文知识更丰富、知识点更复杂,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与时俱进,势必就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开展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实际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进而保证教学质量。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多元化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理应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重视。
二、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途径
(一)转变教学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都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背景下进行学习的,完全弱化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双向教学活动逐渐变成单向教学活动,从而导致教学效率逐渐降低。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转变教学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创建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境之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开展教学,以便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语文课堂。1.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即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与研究,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譬如:教学《羚羊木雕》这篇课文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感动疑惑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说出下列句子的表现手法,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并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分析文章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要求每组派出一个代表进行回答,待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与整合,做到查漏补缺,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值得注意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放任自流,任学生发展,而是在一旁指导,发挥主导作用。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不仅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还走进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的优点在于不仅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用一种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达到拓宽学生视野的教学目的。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便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譬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功能,播放有关秋天的图片和视频,并给学生范读课文。然后,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把文章中的优美辞藻和句子勾画出来。最后,教师引入正文,与学生探讨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保证教学质量。
三、结语
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既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又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多元化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程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转变教学观念,从而使教学方法向多元化、灵活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秀丽.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作文多元化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结构,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创设直观形象文学意境,将现代教育技术内容整合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的培养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种以课程有效整合来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探究,已成为学科课堂教学研究的突出任务。这对于推进学科教学整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整合才能实现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呢?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实施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前提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关键在于一线教师的思想,要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有机整合,首先是语文教师要明确教育方向,对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转变教育观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性,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且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可将复杂抽象的文学场景以赏心悦目、新颖活泼的形式画面呈现,创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只有教师真正明确了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感受到信息技术给语文课堂带来的形象直观的变化,他们才有可能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并逐步将信息技术内容融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二、合理引导是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保证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其好处显而易见,但信息技术毕竟是辅助,不是教学的中心任务,同时网络也对学生自我调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正确合理的设计引导,才能用好,信息技术才能为语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运用信息技术时千万别忘记了语文的根本
加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这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但语文课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丢失语文课的特性,要与传统语文学习方法相结合,要注意对语言的理解与揣摩,要注意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在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的同时,不能抛弃朗读、感悟等语文学习方法,不能忽视了字词句的教学,不能忽视听说读写的训练。
(二)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符合教学需要的课件
教师在上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将与该课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或者做成课件,甚至网页、网站。在做课件之前最好对适合的课件类型做到心中有数,选择恰当的工具制作适合自己要求的课件、制作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课件。信息技术多媒体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仅仅是辅助手段,绝不是媒体使用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得有个度,要做到“恰到好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媒体,体现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导入新课的动画展示,还是课中的音乐设置、拓展延伸,都应围绕学情而设,充分而且必要,不能什么内容都做成课件。且课件不能代替板书,在使用课件时,简洁美观的板书仍是必要的。
三、探索教学模式与方法是初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发现和探索,使学生学习变成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学习《背影》一文时,学生在课前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作者朱自清先生的生平,主要作品,业绩经历,在社会地地位影响如何?他在什么情况下写下如此深情的文章的?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查询资料,如询问同伴,上网搜寻。课堂交流时学生围绕朱自清这个人物和《背影》这篇课文,个个都能说上几句。这种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勤于思考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方法。
(二)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开启自主学习这扇大门的金钥匙。新颖而有趣的动画情景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春》一文时,可先用FLASH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五彩缤纷的春天,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在平常作文中,经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这应归结于教学不得法,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赞可夫教给了我们重要的方法:“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教《猫》一文时,学生理解完课文后,都沉醉于老舍先生笔下栩栩如生的猫,折报于老舍先生精彩的文笔,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借此契机我告诉学生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猫的可爱图片,你们想不想阅览?在学生浏览图片时我说:“你们怎样把这漂亮的图片介绍给你的家长或同学呢?请大家应选取自己喜爱的一幅加以认真观察,通过画面展开合理想象,进行仿写。”这时大家兴趣高昂,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无米之炊”的难题。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天生重要。”确实如此,人的一生所学课程,没有什么会比语文更有魅力,更显重要。语文教学的两大构成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任何事物在一个系统中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两项主要内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二者必然存在着互动性,要注重这两者的互动性,建构其互动模式,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成为多少年来许多有志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近30年来作文教学的广阔天地流派众多,异彩纷呈,他们的奉献与投身使作文教学改革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也使作文教学在研究与改革中不断发展。
进行阅读作文序列化整合教学研究,试图从阅读作文整合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我校作文教学源远流长,早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作文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素质”的办学思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更是把作文教学作为重中之重的教学目标不断强化。因此,从研究者对研究的学校背景来看,本课题研究在本校具有可行性。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我校是一所拥有700多名学生的学校,其中进城农民工子女占三分之一,这些学生纯朴、勤俭,有较强的上进心,但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家庭语言环境差、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文化信息来源极其有限(农民工子女家中父母苦于生计,无法购买课外的读物,大部分家庭没有电脑,更重要的是家长没有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另外三分之二是城镇学生,几乎是独生子女,整天过着“两点一线”生活,单调的生活极大地限制了孩子的生活空间。大部分学生写起作文就头痛、没兴趣、没信心,教师指导作文、批改作文煞费苦心,也无济于事,有的家长干脆让孩子背现成作文,更没有系统的阅读计划,长期陷于“少、慢、差、费”困境。
二、文献综述
1.国外
美国学者克莱默认为,促使儿童书面语言充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语言的创作,即创设一种情境,使儿童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创作者。维果茨基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书面语言作为特殊信号活动进行专门研究的学者。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认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它总要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的知识技能,但是良好的心理能力则是掌握语文能力的心理学前提。心理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持有同样的观点,他为1-10年级的学生精心设计了500道作文题。这些命题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2.国内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阅读是获取信息,写作是输出信息。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和深化。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课外阅读、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叶老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领会写作技巧,并用学到的知识去学习写作,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当然,反过来又会促进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朱永新教授在构建理想课堂上,提出了“六个度”的实验概念,即参与度、自由度、延展度、亲和度、练习度、整合度。建构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具有较高的读写能力。
“课堂中作文整合教学方法研究”是针对语文教学读写剥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不好学以致用的陈旧教学观念和教学现象而确立的,他研究读写教学规律,构建和实施读写互动的教学新体系。课堂研究以阅读为基础,以思索积累为载体,承设一种或多种阅读情景和途径经过行之有效的阅读欣赏,对其写作技巧、构思立意、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和多角度转换,带动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文章读之极熟,则在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野,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题的确立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真正教会学生懂阅读会写作,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语文能力。我校学生有着积极努力的意愿,并且在朝夕相处中和我有着高度的默契,而我在工作之后也积极投身课改,多次参加有关教学改革的培训会、研究班,自身有一定教改的优势。
三、概念界定
1.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指教师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作文目标、作文内容、作文进程对学生所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初中语文课堂
课堂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拥有的生活世界,是学生实践、体验、理解、创造的空间。课堂的核心效益是为学生、为生命的幸福、为生命发展、为生命的可持续发展。语文课堂学习的方向有三:一是学习规范的语文,规范地读说写;二是学习生活的语文,要关注时代主题,关注身边事件,关注地域文化;三是学习生命的语文,语文课堂要顺乎生命成长的规律,是生命内心深处的智慧表达。这实际上是引导我们努力创建初中语文的有效课堂。
3.初中语文课堂中作文整合教学方法
就是改革以前的单一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模式,而采用的一种兼顾二者、共同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在二者之间建立互动关系,相互渗透与作用。课堂作文序列化研究强调在读写过程中,把读与写自觉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以一定的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双向互动的情景与模式,让学生带有目的地去进行阅读欣赏,写作技巧分析,处理各种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由被动转为主动,把读的过程转为写的过程,把写的体验再融入读的过程中,通过把读和写变成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达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合拢,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
四、研究目的
1.找到整合教学的方法。
2.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研究内容
1.建立整合作文教学的模式。
2.凸显素质教育新思维,培养学者型教师。
3.构建语文学习新模式,培养能力型优生。
六、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二年级四班的30名学生。
2.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3.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8年7月至2008年10月为准备阶段,完成组织动员,初步引导工作。
①学习有关读写结合有效结合理论,提高认识,初步掌握课题研究方向。
②课题立项后,随即聘请本校市级,区级骨干教师为课题研究导师。市级骨干教师作了具体的指导谈话,并给二年四班的学生作了一场富有指导意义的读书报告。这些充满激情的报告会,让师生受益匪浅。
③制定总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开题论证,修订方案,初步建立课题管理制度。
(2)实施阶段。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为实施阶段。
①建立模式。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为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语文学习境界,我努力寻找一条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学习能力的途径,通过探索,构建“课堂作文序列化整合”的教学模式,如下所示:
阅读―名篇导航―泛读感知―精读感悟―积累思考―习作引路―借鉴―写作
写作―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提炼信息―内化吸收―写作设计―仿创―阅读
阅读与写作的各个步骤间相互作用,整个课型流程环环相扣,从阅读起步,互为促进,节节相生,其教学流程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名篇导航与收集信息。作文写作中源源不断的活水就是写作的材料,而阅读名篇名著就是获取素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第二步:积累思考与内化吸收。学生没有阅读,就没有信息的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丰富的作文素材,作文时常常因此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但是阅读文本在量积累的同时还要善思考,分清美丑,分辨糟粕与精华。
第三步:习作引路与写作设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初次作文或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可以借鉴他人习作,仿写与鉴写是比阅读更进一步的原作再创造,写的过程要通过联想、想象,把作者的语言文字、写作技巧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写作技巧。
第四步:阅读与写作。阅读是积累,写作是创新,它们是唇齿相依的两个体系。没有阅读的写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写作的感悟就没有阅读层次的提高。名篇名著美文古诗的阅读,不仅能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丰富审美感受和信息的积累,而且能更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②课堂实施。
引导学生阅读名篇名著和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每次作文训练分三步走,第一步:名篇导航;第二步:习作引路;第三步:写作设计。一步比一步高,以阅读名著名篇为先导,充分开发阅读资源。
③课堂调整,再度实施。
④继续改进,向外推广。
⑤反思小结。
扩大阅读视野,张扬写作个性。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阅读,必然是多元的,我们指导学生阅读,主要是以书面阅读为主,还兼顾他类阅读,毕竟作文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阅读,人生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写出的作文也只能是闭门造车,空洞无物。
(3)总结阶段。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
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并形成论文资料。
七、预期成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将学习活动完全局限于课堂之上,课前缺乏充分的预习,导致在课堂上无法与教师的启发引导形成良性互动。笔者针对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充分强化学生预习要求,并进行指导,效果较为明显。首先,笔者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坚持预习的习惯,将预习活动当做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做到学习必先预习。其次,要求学生提高预习技巧,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分享成功的预习经验,并将教学改革中与预习技巧有关的内容整理出来,提供给学生参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另外,笔者在教学活动中还搜集整理学生的预习难点,与教学设计的优化组合联系起来,作为教学中点拨引导的重点,提高教学活动的指向性。通过这样的方式,笔者有效克服了学生课堂学习准备不足的缺陷。
二、针对课堂教学手段匮乏开展改革,充分优化教学过程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极度匮乏,教学主要依靠口头讲授,很少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导致教学活动枯燥乏味,难以促进教学成效的提高。笔者在教学中使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尤其是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辅助工具,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产生了明显效果。首先,笔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尤其是在教学中的新课导入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得到激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音资料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将要开展的学习活动之中。其次,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信息搜集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如教学有关建筑类说明文的过程中,笔者经常运用多媒体开展信息补充,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课文中描写的景物,有助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针对师生互动不足开展改革,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师生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是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并没有重视这一点,以教师的单向教学活动为主,学生在教学中缺乏参与热情,被动接受知识,与新课程改革中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相适应。笔者在教学中将学生的参与性作为重要的着力点,教学设计上改变以教师为主的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为了提高这一教学模式的成效,笔者将学生分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均衡性,设计出一组探究题,体现教学要求与重点难点。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对难点开展点拨,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成果,实现学习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笔者在教学中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针对教学活动要求单一开展改革,充分兼顾学生发展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性。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较好地体现了兼顾性。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笔者分别设计了ABC三类教学目标,分别对优秀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三个不同群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目标难度上面体现差异。在课堂提问与作业设计上,也将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和教学目标相对应,主要是针对后进生降低难度;课堂提问中专门设计一些基础性提问,让后进生也积极参与互动;作业方面也在难度和数量方面适当降低标准。另外,在教学考核环节,笔者也对后进生单独开展考试,采用难度较低的试卷,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针对教学空间过于狭隘开展改革,充分构建立体模式
初中语文“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教学研究,是基于“目标导向―整体建构”教学理念开展的,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品质和效率的一项实践研究。该研究以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构建“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课堂教学基本范式为实施路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思想和学习习惯为基本特征。
一、“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
1.目标导向
以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先导,引领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开展,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引领、导向、评价功能。
2.整体建构
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出发,以阅读教学目标为结构原点,整合教材资源,唤醒学生主体,回归语文素养,构建合理流程,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3.目标导向―整体建构
以目标导向为核心,整体设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期、单元、课时教学目标,整体设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环节,整体设计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整体拓展阅读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二、“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1.以“结构”为载体,关注语文学科本质知识
“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是以学科素养及其特定的结构形式为教学目标,整体安排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有效建构语文认知结构的教学,其核心的实施策略是“整体建构”。“整体建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整体,还包括具体的阅读策略,以及对阅读教学目标的整合,也就是阅读目标的确定、阅读材料的呈现、阅读方法的选择、阅读效果的反馈等,这几个要素之间也要构成一个“结构”,以语文阅读认知结构为主线,帮助学生掌握主动解决阅读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程序,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以“建构”为主线,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
“建构”是指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主体,通过对文本内容和表达特色的深刻感悟和理解,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建立知识的意义,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里的建构,还包括课型的设计、教学行为的选择,这样建构才是真实有效的。
3.以“教学设计”原理为依据,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品位
“目标导向―整体建构”教学思想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符合“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构建了适合学生主动体验阅读过程的教学过程,侧重于阅读方式的转变。体现阅读教学系统性、结构性、序列性特点,兼具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特点,这是“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教学的动力机制,提升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学科特质和教学品位。
三、“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1.整体设计阅读教学目标
“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前提,是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构建立足于“学生、文本、知识、生活”四个方面有机整合的阅读教学课时目标,以语文知识为显性标准,以学生的认知实际、身心特点、文本表达为起点,合理定位、准确陈述、动态观照阅读教学目标。围绕“阅读素养”这一核心,从三个方面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一要具体陈述从文本阅读中获得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二要全面设计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关注阅读心理品质的养成,三要陈述运用的方法策略。“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本质即言语能力性,其核心是思维能力;人文性的实质即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语文科应以工具性为基础,以人文性为价值取向;没有纯粹的言语能力,也没有纯粹的人文教化”。
2.整体设计阅读教学内容
从本质上说,阅读教材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构成学生知识体系的事实、概念、法则、原理,二是同知识紧密相关,有助于各种能力与熟练技巧的系统掌握的操作步骤,三是促进世界观形成的认识、观念及规范。在实施“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关注“阅读”内容的整体结构性,其外在线索是“主题”为主线的单元教材,以及“阅读”的基本知识内容结构,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建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3.整体建构阅读教学过程
在实施“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力图站在语文学科思维方法、语文专题学习思维方法的高度,来审视具体的语文问题所需要遵循的语文思维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语文学科思维方式的核心是“语言实践性”,即将语言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是最根本的语文思维方式,应该贯彻在任何情境的语文学习中,包括阅读教学,形成“整体感知、把握主旨―回溯文本、探究特色―建构结构、概括方法―拓展延伸、深化感悟”的四步阅读法,这样的程序性知识就是我们为解决“阅读”专题问题而构建的认知结构,这就是解决语文专题学习任务而提供
支撑的核心思维方式。
4.整体设计阅读教学方法
基于“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思想,我们提出的基本课堂教学程序是:
在这样一个阅读教学程序中,我们运用知识分类原理,确定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行为,以“语文知识结构和阅读技能结构”为核心,以“主题、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为基本要素,帮助学生掌握呈结构化、概括化的知识和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文体导读法”等方法策略,结合基本的教学流程环节,深化学生的语文认知。“以文体分类进行读文教学,突出了易于识别和把握的文章共性和特色。实践证明,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必弃之如敝屣”。在实施“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中,借助“文体导读”等方法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5.整体实施阅读教学评价
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阅读素养的角度,综合评价和衡量“阅读”教学的效果。一是将阅读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积累相结合,将基础知识的学习(如词语解释与造句、书写、词汇、语法、修辞相关知识等)融入阅读教学中,避免只见阅读理解不见基础渗透,避免孤立地教基础知识。没有基础知识,阅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语文就会根基不牢。二是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相结合,在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张扬个性阅读、多元解读的过程中,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作用,尊重文本的整体统一性,避免解读的随意性。三是知识内容和方法程序的统一性,阅读的具体对象不同,我们要努力寻求最为恰当的阅读策略。
新课程改革提出后,单元整体教学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育手法。传统的课堂教育手段难以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以课本知识为教育主体的教育写作手法,过多重视课程的总体教学,对单元教育缺少探究。借助于单元整体教学理论和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的相互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教育的教学效率,增进单元教育的教学成效。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含义
单元整体教学指的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的章节、重点进行有机的划分,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教学手法。通过了解小学语文的发展结构,能够对将单元章节进行有机归纳,进一步分析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序列性,增进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秩序。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在不同年级的构建中,细化语文教育的单元知识层次能够使语文教育的教学成果更加显著。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小学语文的教学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教育单元之间的连通性不足
在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对教育知识点的传授,但是却忽略了对其中思想内涵的组织和传达。使不同单元之间的知识点相互分散,难以凝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单元教育的创新意识淡薄
在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单元成为教育活动范围的代名词。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中,学生需要对不同单元的识字教学、作文教学、阅读教学进行组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的创新意识不足,过多重视课程的总体教学,对单元教育缺少探究。难以针对学生进行创新,使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无法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效果。
三、强化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措施
(1)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开展教学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中,科学开展教学规划对语文单元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施此项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确保语文单元教育的发展规划。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手法,在每一项单元内容的发展初期,应当让学生对单元章节进行初步的预习、然后在由教师进行分层次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针对学生实际,提升单元整体质量
为了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考虑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实际认知,要尊重学生所具备的逻辑思维,认真探究每个单元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设置符合教学情境的各项策略,例如小组合作教学、单元知识竞赛等手法,将小学语文教育变的更加生活化,促使学生能够处于一个教学情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单元整体教育的发展水平。
(3)增加整体特性,统一单元知识要点
在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将新旧知识链接在一起,帮助学生转移知识要点,关注学生的发展能力和阅读水平。同时,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参与到单元知识点的挖掘、整合中,在实践中激励知识素材,组织学习语言,让学生能够具备完善的教学理念,通过单元预习、单元交流、单元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结构,通过一系列的开拓,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归纳意识才能得到发展。
(4)拉开教育层次,规划单元教学重点
在小学教育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教育上的发展目标也各不相同。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小学低年级,因此,对生字、生词的教学关注点较高。而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说,他们需要了解教学中的语句段落,因此需要以单元主题为导向,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字词、语句的理解和体会。而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综合感知能力,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发展基础,增进单元教学的教学规划。
(5)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师资水平也得到显著的提升,但仍有一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及理论水平有待提升。例如有一部分教师仅局限于自己常用的教学策略,不善于进行新的教学策略的尝试及探索。当单元整体教学与其习惯的教学策略发生冲突时教师急于否认其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所展现的优越性。另一方面有一部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及专业能力不足,无法胜任整合、统摄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此类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实施,同时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积极吸纳新的教学策略及文化知识,进行多方面教学资源的整合,勇于尝试积极探索,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及专业能力。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灵活的进行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调整。从而将单元整体教学落到实处,彻底改变单篇课文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彻底的将传统的教教材转变为灵活的运用教材。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秉承着规划、发展、整合、创新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提升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知识要点。以单元为基础结构,增进语文课程的思想性,使学生的学习情趣得到充分的调动,对整组的单元知识能够实现整理、归纳和概括,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