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知识体系

财务知识体系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知识体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务知识体系

篇1

(一)近三年考试题目类型及分值由表1可见,今年的《财务成本管理》考试题型仍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但客观题只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新考生制度取消了判断题);主观题仍包括计算题和综合题。根据今年的新考纲,本科目的题型、题量发生了变化,客观题分数比重上升,主观题分数比重下降,其中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也相应变各占50%的比重,但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的《财务成本管理》题量一直不稳定,通过本课程第一次命题机会,力争使今后本课程的考试题型、题量和分值保持相对的稳定,这既利于广大考生复习又便于命题。2009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辅导教材具有内容更新量大、知识量多、计算分析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

(二)新考试制度下考试大纲及考题分析今年的考试大纲已经出台,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考试大纲列出了能力等级,共分三级。一级是专业知识理解能力,要求考生掌握构成注册会计师知识主体的基本原理和内容;二级是基本应用能力,要求考生在职业环境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态度,能够解决基本的实务问题;三级是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考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态度,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实务问题。这些能力等级与后续的测试内容直接对应。在大纲的“测试内容与能力等级”部分,测试内容实际是教材各个章节的目录,每个章节都对应一个能力等级,这是对考生提出此章节的学习要求,即告知考生此章节需要考生具备什么能力,是具备基本理解能力、基本应用能力还是综合运用能力。这部分内容学员了解一下要求即可,将能力等级与各章节内容挂钩,会体现出该章节可能命题的深度,是一种对各章节考试范围和内容的程度上的描述。同时,能力等级也会限制命题的难度,3级的题目比重多大、l级的题目多少等,从而成为中注协约束考试命题难度的标准之一。

从今年的考试题型来看,对第一层次的要求主要出了客观题,虽有点客观题的难度不大,但考得比较灵活,大多数测试了应知应会的知识,但有些题明显超纲,并没有体现“基本原理和内容”的考察。

如多选题第18题:下列关于企业筹资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发行包含美式期权的可转债的资本成本要高于包含欧式期权的可转债的资本成本

B 由于经营租赁的承租人不能将租赁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因此资本结构决策不需要考虑经营性租赁的影响

C 由于普通债券的特点是依约按时还本付息,因此评级机构下调债券的信用等级,并不会影响该债券的资本成本

D 由于债券的信用评级是对企业发行债券的评级,因此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也可能发行低信用等级的债券

参考答案 B、D

详细解析 美式期权可以随时执行,而欧式期权只能在到期日执行,因此,包含美式期权的可转债持有人承受的风险要小于包含欧式期权的可转债持有人,相应地要求的报酬率也要低一些。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发行包含美式期权的可转债的资本成本要低于包含欧式期权的可转债的资本成本。选项A的说法不正确。评级机构下调债券的信用等级,说明信用等级下降,偿债风险增加,所以,会影响该债券的资本成本。即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

点评 此题考察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教材的范围。其难度系数较高。

对第二层次的要求出了客观题和计算题,对第三层次的要求出了客观题,计算题和综合题。应该说财务管理大纲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属于第二、三层次的内容。今年考卷中的计算题的第一题“项目投资决策”和第三题“标准成本计算”比较简单且符合考纲中第二、三层次的内容的要求,但第二题“布莱克一斯科尔斯模型的计算”和第四题“企业价值评估及其相关参数的计算”不仅计算量大而且计算数字刁钻。综合题第一题是成本计算,其中也有不少陷阱,多数考生在判断产成品和在产品的数量时出现了失误;综合题第二题改进的报表分析体系,给出的数据量更大,并且重复性的计算太多,可以说出的非常失败,且考不出考生的水平,与考纲第二、三层次的要求相差甚远。通过上面分析可知,2009年财管应试过关在掌握好教材的基础上,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准备“科学计算器”并能熟练的运用;(2)仔细阅读题目给出的资料和题目的要求,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表述,意义就大不一样;(3)小数点的保留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是中间计算过程保留四位,结果保留两位;(4)遇到“简单”的题目千万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很可能你连陷阱都没有看到。值得一提的是,考生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指定的辅导教材认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而且要对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情况和要求有所了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准备,这才是广大考生过关的有力保障。

二、2010年CPA考生应试启示

(一)命题覆盖面宽,重点突出,与注册会计师执业联系密切从近年试题分析中,不难看出,财务成本管理考试知识覆盖面广,指定辅导教材中的几乎各章都有考题。因此,考生一定要按大纲规定范围全面复习准备,放弃盲目猜题押题的侥幸心理。但是,财务成本管理知识体系本身是有重点的,考生应当在全面熟悉辅导教材的基础上,善于从中归纳出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再进一步地进行有重点的学习和准备。教材的重点内容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在学习时,对重点内容要多看、多做练习,力求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往往是学习备考过程中的绊脚石,要花功夫突破难点。难点内容有些是共同性的,有些内容则因人而异。突破难点的方法是,认真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理解教材的思路。同时对教材的例题反复阅读、体会。

(二)试卷题量大,难度较高,具有较强灵活性,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熟练运用综合知识财务成本管理以后试题平均在46题,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试题,不仅要求考生要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关公式和典型例题,而且还要求考生要多做练习,通过练习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对计算题要求熟练运用公式,简捷清晰地列出解题步骤。对综合题要求具备分析运用能力,熟悉各章节知识体系的衔接。这些都要求考前学习时有所练习和准备,才能在考试中快捷地作出判断和处理。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考生要学好财务成本管理这门学科,总体上须掌握三个基本:第一,要掌握财管的基本理论,主要指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基本特点,如时间价值、风险、最佳资金结构等。这些内容是掌握财务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必须下功夫反复的记

篇2

2.规范了低值易耗品的核算管理,全面建立低值易耗品台帐,从易耗品的购买、领用全面跟踪,方便企业更全面的了解这些价值较低物资的分布情况,加强管理。

3.规范商业公司财务帐套布局设置,根据商业公司特点,设置相应帐套,通过辅助帐中客户、仓库模块的核算使博科软件充分发挥出作用,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财务数据,满足未来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会计基础工作

1.认真执行《会计法》,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指导,规范记账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等。

2.按规定时间编制本公司及集团公司需要的各种类型的财务报表,及时申报各项税金。

3.根据集团的指示,对华品公司会计电算化情况进行了备案,使财务工作符合财政部的需要,更加规范化,为不断提高财务工作质量而努力。

三、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

1.按公司要求对商业公司包租的商业地产进行登记、分析,对各项收入监督、审核,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统一核算口径,日常工作中,及时沟通、密切联系并注意对他们的工作提出些指导性的意见,与各分公司、集团财务管理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加强财务部团队建设,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作为一个基层财务工作管理者,注意充分发挥财无部其他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树立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部门新形象。

篇3

[DOI]10.13939/ki.zgsc.2016.31.202

近年来,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对实践教学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由于财务工作的敏感性,财务管理实践教学难以深入企业,不利于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因此,开发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1财务管理职业能力解析

职业能力是人们成功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必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职业专门能力指完成某职业主要工作任务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综合能力与专业的知识技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对于该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职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跨职业的专业能力:运用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和交流的能力;②方法能力: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③社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④个人能力:社会责任心、诚信、爱岗敬业、工作负责的职业人格。

就财务管理职业领域而言,上述职业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1专业能力

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会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律、税务筹划等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政策。专业能力主要包括:①职业技能:相应的资质水平、岗位技能、计算机和英语水平等;②管理技能:对人、财、物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技能;③协调技能:与企业生产、销售及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沟通配合技能。

1.2综合能力

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企业日益强调职业能力中的非智力因素,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头脑灵活,能够随机应变,善于沟通、协调、处理与其他人员、部门的关系,具有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职业操守等。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除了要有基本业务的动手能力,还要有决策分析、判断能力,能够结合不同的企业实际对行业的资金运行模式有所了解和掌握。

鉴于以上职业能力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初次就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能力基础。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应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提高财务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2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现存问题

2.1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训同质化

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置和会计专业雷同,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少,导致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与会计专业毕业生同质化,欠缺财务管理职业人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虽然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一个优秀财务管理人员必要的专业能力,但是单一的会计核算和岗位技能训练并不能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与特点,与会计同质化的实训对学生的培养停留在财务管理职业通道的第一层级,即使毕业生初次就业能力强,但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2.2对实训过程的职业性关注不够

目前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混同,认为培养职业能力就是培养操作技能,另一种是将职业能力培养等同于就业能力培养。实训过程中存在重技能训练、轻素质培养,重专业能力、轻综合能力的现象,而实训教学中评价方法的重结果、轻过程性倾向,忽视了学生对工作过程和环境的感悟及反思,会限制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

2.3教学方式单一

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方法主要有两类模式:一类是以教师讲解实训教材的内容为主,采用练习习题的方式。学生无法提升财务管理岗位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塑造职业素质,导致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满足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二是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但是案例分析的预设条件是确定的,限制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学生不能体验企业实际经营过程、财务管理活动以及财务关系的处理,缺乏对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3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1)建设思路体系构成。从人才市场来看,财务管理的职位体系大致包括基层财务人员、财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工作内容为基本会计核算 ̄――收入管理、成本管理及费用控制、利润管理――资金规划、财务预决算、风险防范――资本运作及融资、审查对外会计资料、财务监督和审计、撰写财务分析报告,这就为财务管理职业的能力体系构建和实训课程建设奠定了基本路径。

对照上述能力体系,在兼顾就业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前提下,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型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从课程实践到专业实践再到综合实践,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职业能力为核心,着重训练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通用职业素质。构建一个融合专业知识、工作过程知识与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梯级结构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该体系旨在解决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体系分散、实践能力差、思维不活跃、创新性思路少、人际交往能力低等问题,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兼顾学生初次就业的职业技能需求和后期发展的职业能力需求,解决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一薄弱环节,培养学生多元整合的综合能力。

实训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次:①从手工创建会计账簿、成本核算到会计电算化;②从基本会计业务到审计、纳税;③从财务预算到财务管理单项实验;④进行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的财务决策实验和财务资料的综合分析。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具体见表1。

(2)教学模式转变为任务导向及项目驱动。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真正达到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教学目标,在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采用“任务导向、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课程组织以学生亲身参与为基础,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落实到每一个能够使学生动手、动脑的环节。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需要设计仿真的工作环境,布置具体的工作任务,明确学生要取得的工作成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操控性,既要对学生的各种想法和实践操作给予及时的点评和鼓励,又要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控制。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查阅资料寻求知识,由独立学习转变为沟通、讨论、动手实践完成项目任务,由“学会”到“会学”,从而产生成就感,提高教学效果。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在高仿真体验中提升财务管理技能,站在企业运营的角度来认识财务管理的作用与价值,学生能够经历财务管理职业通道从低到高的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在走出校门之前能够具备一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组织采用“团队学、赛中学”,每一个学习阶段的课程开始时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每组6~7人),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为四个主要教学环节,具体见表2。

表2

[]实训步骤[]具体内容

第一步[]布置实训任务[]教师讲解实训涉及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理论,提出实训要求,布置实训任务

第二步[]专业软件模拟实验[]采用专业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进行分组演练与对抗。具体软件包括:会计基础技能实训软件、财务管理专业对抗实验软件、沙盘模拟教学、审计及报税软件模拟实验

第三步[]撰写实训报告[]要求各组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以及社会调查搜集资料,就软件模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延伸案例进行分析并撰写实训报告

第四步[]实训汇报[]要求学生就实训报告进行公开展示,课堂上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和辩论,进行模拟答辩或案例分享[BG)F][HT]

(3)考核方式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目前,主流的财务管理教学评价依然是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大多还在采用以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为核心的评价方式,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体验。形成性评价则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观察、记录、反思从而做出发展性评估,注重过程性考核,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和感悟体验,目的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升自信、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从被评价者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参与者。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训着重对学生岗位技能、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相较于终结性评价更加契合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特征。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由于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分组实训、集中作业并汇报的形式,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财务管理专业众多的专业课程,无法采用传统的一张试卷确定学习效果和成绩的考试方式,因此采用非集中考核、过程性考核的形式进行。采用以团队为基础,以平时过程性考查为核心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评价对象既包括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岗位技能的熟练程度,还包括学习态度、表达书写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目前尚未形成标准化的教学范式,以上几个方面的探索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并完善,以符合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改革方向和路径。

篇4

 

1 财务预算管理 

 

企业通过财务预算进行管理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财务目标控制方法,也是企业顺利完成财务目标的管理手段,在实践中企业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时,会制定各种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度措施。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对于企业控制市场、实现自身资源优化配置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各种企业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并对外披露这些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财务预算有着重要作用。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是由企业的高层以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经营决策和经营的目标规划财务数据以及责任约束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模型和公式,结合市场外部环境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围绕着利润最大化目标制定的预算。 

企业的全面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而财务预算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企业保证自身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有效途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应当建立在对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当然一切管理活动都应该围绕着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在此基础上建立以现金流量为核心,对于一定时期内的企业的各项收入与支出合理测算,以完成披露各项信息的任务。因此,一个良好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可以使企业有效的回避各种财务活动的风险,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良好的发展。 

 

2 目前国内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步为众多企业所熟知,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制定了自己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在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2.1企业财务人员仅仅是为了预算而预算。许多企业的主管部门对财务预算到底应该如何去运作、如何安排和实施自己企业的财务预算缺乏比较清楚的认识,在现阶段,有不少企业仅仅是为了在自身企业的管理水平方面,能得到有关上级部门和其他单位的认可,才制定了一系列看似十分严格的,和本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相关的制度性文件。而事实上,每个企业都不应该只把财务预算作为自身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去填补企业制度上的空白,而是应该将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一步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的辅助手段。 

2.2企业普遍没有一个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在许多已经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企业中,普遍都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部分企业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来兼任,而部分企业甚至由计划部门来担当这个职责。由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没有组织上的保障,导致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矛盾和冲突,但企业内部又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来进行协调和仲裁。另外,没有制定一个相对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也是现阶段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许多企业编制财务预算时十分简单,使财务预算这项系统的管理工程变得有名无实,也使企业预算管理人员没有一个可供遵循的严格规范,从而影响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无法有效的运行,甚至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2.3很多企业不注重预算的实际效用。现在已经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譬如只注重预算本身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功能,不注重发挥预算管理在其他方面的作用等。这些不良现象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处理以下各种关系一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风险控制的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效绩评价的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资源分配的关系等。 

3 关于企业构建合理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3.1根据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确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 

正如开篇提到的那样,一切的财务预算管理应当建立在对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都应该围绕着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没有这样一个大方向的指引,我们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就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没有长远发展战略意识的财务预算就只能算是企业的短期行为,会使企业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也就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无法起到我们最初的预期效果,无法帮助企业整合现有资源,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说是我们各项管理工作的指路明灯,企业的发展战略导向和战略目标直接决定着企业财务预算模式的选择,决定着预算的重点,也决定着预算目标应当如何具体确定。财务预算只有这样定位,即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作用,才能使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2健全企业内部各项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如上面提到的,企业一切的管理活动应该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在这个大目标的指引下,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还应当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有很多情况下出现岗位职责不清,工作程序混乱,监督实施不力,很多时候都是由于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造成的。因此,各级企业在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时,要根据财政部为企业制定的《指导意见》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设置及等,同时建立起自己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对于财务预算的各个环节都做出较为详细的规定,这样可以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3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的内部控制管理,细化各种财务预算的科目 

有了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最后一步就是实施的问题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财务预算制度的遵循及合理的实施在不同的公司,甚至不同的人员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使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作用和最终的收获是十分迥异的。企业的财务预算制度本身应该尽量细化,这样才更有利于各级人员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在制度管理下的各级工作人员也应该认真理解各种制度的含义,在实际的工作中做到,按规定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开展工作,使财务预算深入到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细化到每个工作流程,进一步明晰各种人员的权、责、利之间的关系,实现一种科学、合理、高效的工作模式,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一)相对于数据支持方面的需求,医院信息化水平略显滞后

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医院信息系统的强力支撑。现行制度在医院预算执行、成本核算、资产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不仅对医院财务核算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新要求,对医院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甚至HRP系统也提出更高要求。但当前我国医疗系统的现状是,很多医院尤其是三级甲等以下医院信息化水平滞后,普遍存在院内信息系统“各自为政”的情况,导致医院在采集数据、整合数据时受到限制。

(二)会计核算工作中,有些方面应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现行会计制度要求医院对药品实行进价核算。就目前医院药品销售模式看,还有相当一部分医疗机构对药品实施进价加成后销售的方式,这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对于医疗风险准备金的计提,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累计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比例不应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具体比例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对于这一规定,在实务操作层面上,目前有不同理解和做法。这就出现核算口径的不一致,造成了信息的不可比。

(三)成本核算问题

成本核算体系中,核算单元的划分缺乏统一标准,项目成本核算和单病种核算无统一核算方法,造成实务中操作困难,医院间数据不具可比性。医院长期以来对于成本管控的观念比较淡薄。医院现行财务制度增设了“成本核算”一章的内容,对成本管理做了规范的要求,但由于对成本项目的分摊方法和分摊标准难以做出统一规定,造成成本核算报表的数据并不客观,成本分析的可用性不大,且各家医疗单位的成本数据可比性较差。当前大多数医院将成本核算的结果仅仅看作一个数据,对成本发生的过程并没有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而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入,单病种核算和项目成本核算的结果对医院具有重要价值。目前,由于医院管理层的不重视、成本分摊标准的不统一、核算方法的单一等原因,导致此项工作在很多医院仅处于起步阶段。

(四)医院预算体系不健全,存在“重预算,轻执行”、“重预算,轻决算”的情况

医院经营活动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医院的预算管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目前,比照新《预算法》的要求,医院财务预算体系尚不完善,医院在预算管理中全员参与意识淡薄,预算执行过程缺乏监督,预算调整过程不够规范,决算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医院财务制度》要求的全面预算管理不能很好落实,不利于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医院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环境下,为进一步提高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效果,医院应在预算管理、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一)预算管理方面

1.更新预算管理观念,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新思路

医院要成立由计财处、院长办公室、医务处、人事处、护理部、后勤处、供应处、资产处等职能处室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并设立医院预算管理办公室(一般设在计财处)。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医院年度预算方案及追加调整方案,同时建立预算执行、分析、调整、决算等制度。各职能处室应配备预算管理员,对本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控制,以保证医院预算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2.严格预算执行过程,将预算指标按层级分解到单位和个人

医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坚持预算管理分级责任制度。医院内部职能科室作为预算责任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预算编制、执行和分析,并配合计财处做好医院预算的综合平衡。医院预算一经确定,全院各科室必须严格执行,并建立健全配套的支出管理制度和相关措施。

3.对于预算执行结果要进行考核分析,做好决算工作

现行制度明确规定要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考核和分析,这就从总体上将医院预算管理贯穿为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分析各环节相互衔接的系统。对预算结果进行考核分析,可以随时发现预算编制的问题,及时调整预算,也可以考虑实行弹性预算,根据医院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将医院的目标和预算结合起来,确保预算编制的有效性。

(二)信息化建设方面

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不仅要求医院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而且要求医院加快整体网络平台建设,为医院进行相关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撑。从医院财务工作的角度考虑,一是要加强硬件建设,使医院的信息化设施能够适应新医改的要求,能够满足在病人就医、经济核算、财务分析、数据统计、银医一卡通等方面的要求;二是要加快软件建设,整合医院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总账管理、预算管理、采购管理等方面信息,将医院HIS系统、物流系统、账务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绩效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机互联,数据采集实现多部门共享,构建医院经济管理数据信息的一体化平台。目前,很多软件公司推出的医院HRP系统是基于这个思路开发的,但其实施需要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在基础模块的功能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打造。医院要根据自身环境,对软件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以保证软件高效实施。

(三)成本核算管理方面

1.建立健全医院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医院要实施全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工作涉及医院各个部门,医院必须建立有序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医院层面成立绩效管理部门,由院领导专职分管;管理层面设成本核算部门,配备专职核算人员及负责人(一般设在计财处);科室层面各成本核算单元设兼职核算员,进行本科室日常成本管理和控制。

2.建立覆盖医院业务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全方位推进信息网络化,是医院成本核算结果准确、高效的基础。由于医院医疗服务过程比较复杂,成本核算会需要收入和成本项目巨大的数据流量,依靠手工难以保证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所以在数据的收集、分类、处理、分析过程中,必须使用高效规范的成本核算系统,并加强全院信息网络化以保证成本数据的口径一致。

3.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

(1)确定核算单元和收入、支出项目。

按照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医院核算单元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四类科室。收入项目主要包括医疗收入,医疗收入按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分别核算。成本项目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固定资产折旧、卫生材料费、水电暖费、物业保安费、维修费、洗涤费、差旅费、管理费等。

篇6

一、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发展趋势

(一)以企业价值为核心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等,缺一不可。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与相关利益者利益相一致,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的长期性,考虑风险及货币时间价值等特征,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设计财务分析体系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一体系,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以便实现财务管理目标。鉴于此,未来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核心将由利润或股东权益类指标变为反映企业价值的指标。

(二)注重以现金流量指标为代表的动态分析

现金流量具有动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的特点,它不受会计政策的影响,能够提供更为丰富和真实的信息来源,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和财务弹性,评估企业偿还债务和支付股利的能力。由于现金流量信息自身的客观性和丰富性,注重由现金流量构成的财务分析指标,可使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得以改进和完善。尤其是在资产以现行成本计价的情况下,由于现行成本反映的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以现金流量为中心建立财务分析体系更为客观和有效。

(三)强调综合财务分析

综合财务分析,是将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等诸方面的分析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中,以全方位地对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揭示和披露。就某一财务指标而言,往往只能反映某一侧面的信息。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只有将彼此独立的指标以联系的观点,做出系统评价,才能使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做到真实意义上的合理有效,才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做出综合合理的判断。因此,强调综合财务分析,使各财务指标在相互串联、相互影响中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报告系统是未来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发展完善的必然趋势。

二、施工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一些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仍只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分析上,即通过财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财务报表和其它业务报表中的关键数据用手工或利用财务软件进行计算,得出部分财务分析指标。这种分析方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分析技术仍以手工方式为主,或辅以相关软件进行简单的计算,所以必然导致分析结果缺乏灵活性,只能为固定的报表及格式,而不能根据各级管理人员的需要而灵活地进行数据展现,不能满足企业管理层的决策需要。

(二)这种财务分析的结果仅仅停留在某个时间(空间)点上,分析起来缺乏连续性,无法动态地反映问题。

(三)分析的数据量大,分析时间长,速度慢,无法及时反映出结果。在大型的施工企业中,往往同时有数十个、甚至更多的工程项目在全国各地实施,每天发生的数据量非常大,所以导致进行财务分析或经济活动分析时工作量巨大,传统的人工分析方法必然导致分析的速度慢、时效性差。

(四)分析范围狭窄,仅仅对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浅层次的分析,而不能与企业其他部门(如施工企业中的成本部门、工程部门、人事部门等)的数据联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三、施工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发展对策

(一)企业价值概念的引入

以企业价值分析为重心的财务分析体系企业价值分析首先是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分析。基于企业价值有历史价值、现时价值和未来价值之分,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也有历史、现实和未来之分,要想在准确分析历史的基础上科学地预测未来,有必要将以历史成本法编制的财务报表,采用诸如物价指数法、市场价值法、重置成本法等不同方法调整转换为以现值表示的财务报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可见,对企业价值的分析实质上是历史价值分析与未来价值分析的有机结合。从投资者和债权人角度看,企业未来价值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由于企业的未来价值受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予以分别考虑。一般而言,诸如财政金融政策、科技发展水平价市场发育程度、法制建设状况等外部环境因素,应作为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的制约变量处理,客观评价其对企业未来价值的有利或不利影响产而对于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人、财、物等各种因素,则必须作为企业朱来价值分析的基本要素。可见,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分析,实质上是宏观环境分析与微观条件分析的有机结合。综上所述,以企业价值分析为重心的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广义的分析体系。它既包括传统财务分析中根据历史数据揭示企业现时价值的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资金运营能力分析等,又包括企业盈利能力预测、风险水平预测、偿债能力预测等涉及企业未来价值的内容;既考虑企业的内部条件,又兼顾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因此,分析的结果更有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现金流量分析指标的引入

从发展及实物角度看,现金流量分析及经营安全分析应加入施工企业现行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因为,施工企业经营获取的现金及其等价物比会计利润更具客观性与稳健性;从实务上讲,分析现金流量,有助于投资者客观了解和评价施工企业获取现金及其等价物的能力,并据此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正确评估施工企业的收益及风险;而对债权人来说,分析企业现金流量,有助于稳健评价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进而测度企业经营安全程度。

(三)EVA思想的提出

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评价指标,通常用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产值利润率等指标。而这些指标没有考虑资本成本因素,不能反映资本净收益的状况和资本运营的增值效益,企业盈利并不意味着企业资产得到保值增值。为了考核企业全部投入资本的净收益状况,要在资本收益中扣除资本成本。而经济增加值(EVA)作为衡量业绩最准确的尺度,对无论处于何种时间段的公司业绩,都可以作出最准确恰当的评价。所谓的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EVA)就是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别,具体讲,就是指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EVA的计算不仅考虑债务资本的成本,而且要考虑权益资本的成本。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经济增加值(EVA)=税后营业利润―资本投入总额×资本成本率

EVA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指标,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是一个动态指标。现有的会计核算中对资本的保值增值一般采用静态指标衡量,以收入净值为基准核算,所造成的后果是资金使用者通常缺乏资金与经济效益观念,不注重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而EVA则通过引入货币时间价值的计量,使有关经济效益与分析评价建立在全面、客观、可比的基础上。

2.代表了共同利益。EVA强调追求股东财富的同时,并未忽略其他利益关系人(雇员、客户、债权人等)的利益。事实上,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一种保证所有利益关系人长远利益的最好方式。一方面,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使得市场经济条件下“看不见的手”能够引导公司将资源用于最有效率和最有价值的领域的行为,因此,创造股东价值的过程也是为社会每一成员创造财富的过程。另一方面,如果损害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公司管理层也不能为股东创造持久的财富。只有向雇员支付了工资,向供应商支付了货款,向债权人支付了利息,向政府支付了税金之后,若有剩余才向股东支付回报。

3.能对施工企业经营者形成有效激励。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给以经营者的薪酬是固定薪金,由于企业无法通过利益分配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往往会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发生委托关系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国外许多大企业目前大多建立了以EVA为核心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促使经营者关心企业价值增长和股东投资的使用效率。这些企业往往给经营者一定的基础资金,再拿出经营者为所有者创作的增量价值的一部分作为“EVA奖金。即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将EVA超额的一部分分配给经营者作为奖励,或者按照减少EVA负债的比例进行奖励,使经营者创造EVA的动力增大。

参考文献:

[1]周树森.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08/07.

篇7

二、影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督都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首先,会计制度和方法存在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会计信息的生产依赖于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如果会计制度不能适应经济活动的需要,会计信息就无法真实、可靠地记录、披露企业的经济活动。人们认为,现代经济的发展已经走出了依靠自然资源大量投入来支持经济规模扩张的阶段,甚至已经走出了依靠资本要素高度聚集与集中的工业文明阶段,信息资源、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持要素。但是,我们会计制度的变化却未跟得上经济发展的变化,而是用原有的会计方法核算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济活动。其次,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不明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普遍采用的企业治理形式。虽然各个国家的文化和发展道路的不同,企业具体制度有所差别,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普遍的。根据世界银行《公司治理:实施架构》中所提供的定义,公司治理指公司在能履行其财务和其他法律与合同约定的义务的情况下,把公司的价值最大化。此定义强调,董事会必须平衡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以达到持续提升企业价值的目标。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治理结构还远远谈不上完善。最后,外部监督不力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的原因。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制度及监督实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按理说,我们的监管应该是有效的,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但是,实际上监督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证券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就拿受到监管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

三、提高财会信息质量的建议

篇8

通过对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招聘会、南昌市招聘会、物流人才网、中华英才网、51JOB前程无忧网、智联招聘网等关于对物流岗位招聘的职责要求调查。调查的情况是500家公司,范围有南昌、北京、上海、深圳、长沙等地,涉及行业包括物流、电子、汽车、医药、服务等。通过对现在企业对物流岗位的要求与职责,分析出物流人才需要构成怎样的知识与能力体系才能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得出的物流人才需要构成怎样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如下。

1.物流人才的知识要求

1.1 物流专业知识

(1)运输方面知识。物流系统的运输功能是物流的核心功能,因此掌握运输的各方面的知识。运输市场分析;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与选择;运输路线的优化,运输计划与排程管理;运输作业管理和调度,运输安全管理;运输价格的制订与费用的计算;运输保险和理赔的程序;运输成本的计算;安排和监督现场货物装卸搬运和执行特殊货物装卸搬运与运输;特种货物的运输;国际运输作业的调度和过程管理;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的运输单证等。

(2)仓储方面知识。装卸、验收、入库、补货、拣货、复核、整仓、退货整理、流通加工管理、环境清洁、储位整理、库存盘点;仓储的范围和类型;区分仓库的不同运作方法和流程;仓库内使用的各类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仓库类型和运作系统进行仓库布局;仓储管理的主要经济指标;信息技术改善仓库运作的环节;管理和改善库存绩效等。

(3)配送知识。配送中管理的一般原理与方法;配送中心选址、功能和设施装备规划;出货计划;进行配送中心的进货、装卸搬运、储存保管、盘点、订单处理、拣货、补货、流通加工、分货、配装、输送、回收退调;信息处理、业务数据分析、仓储成本核算与控制;资源利用统计与管理等运营管理销售配送运输管理;销售配送合同管理;销售配送客户管理;销售配送应收款管理等。

(4)采购知识。采购的计划;采购的供应商选择;采购的供应商管理;采购质量管理;采购合同的签订;采购绩效管理等知识。

(5)包装知识。包装的作用;包装的材料选择;包装的形式的设计;包装成本的计算等方面知识。

(6)生产物流知识。生产物流管理的目标;制订和管理生产物流管理的业务、资源、财务等规划;订单驱动生产方式和库存驱动生产方式,制订和管理主生产计划及其流程;制订和管理物料清单、物料需求和管理能力计划;精益制造、JIT、大批量定制;监控和改进生产物流绩效等方面的知识。

(7)库存管理知识。订货方式,库存的控制、库存的计划、库存的安全量等方面的知识。

(8)商品的保护与养护知识。掌握不同的性质产品,保证其的价值等方面知识。

(9)物流机械设备知识。对物流设备性能参数;物流设备的使用方法等方面知识。

(10)物流客户服务知识。物流客户服务基础知识(物流客户服务流程)、物流客户服务战略联盟建立、物流客户关系管理具体业务动作、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客户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物流客户的巩固与开拓、物流客户服务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物流客户服务人员宴务等知识。

(11)供应链管理知识。能够建设企业的供应链,供应链的风险管理、供应链的利润的分配等方面知识。

1.2 基础管理知识

(1)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因此需要成本管理知识。

(2)管理学知识。掌握管理方面的一些知识,管理学的主要原理,为管理企业物流能够进行计划、执行、组织、领导、控制。

(4)营销方面知识:能够分析物流市场,制定物流方案等方面知识。

(5)人力管理方面知识:对物流部门的人员的管理方面的知识。

1.3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知识

(1)基本计算机的知识。WORD,OFFICE、PPT、EXCEL等基本的办公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

(2)信息处理知识。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的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管理、条形码应用(BAR--CODING)、IC g-设备选用、无线射频(RFID)技术应用、POS系统设备选用、全球定位系统fGPs)设备选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物流信息的基本处理流程,在物流客户服务巾会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射频(RF)、智能标签(RFID)、条形码(BAR―CODING)、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操作、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物流信息技术。

1.4 国际贸易知识

国际贸易包括国际采购、国际结算、国际物流的流程等。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融合程度日益紧密,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也就需要掌握相关的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知识以及了解国家对外汇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报关方面,国际贸易活动必然要涉及到通关作业,通关环节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物流方案的设计和物流流程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1.5 高级管理知识

物流人员的职业生涯中可能成为一个高层的人员,这就需要掌握企业经营理念、系统工程观念、成本效益意识、技术创新及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知识;优化流程,设计和规划物流厂房的一些高级管理方面的知识。

1.6 语言知识

(1)基础的语言的知识。语言的表达;办公的文件的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2)外语知识。外语的写作,表达等方面知识。

1.7 法律法规知识

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并在签定合同的时候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如经济法、海关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国际法等。其它如保险、环保等知识,物流从业人员也应有所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有关物流的常用法律法规.包括涉外综合法规、争业法规、集装箱、铁路、公路、水路、港口、船舶、航运等法规知识。

1.8 数据统计与分析知识

很多物流人员需要对一些儿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因此需要一些统计与分析的知识。

1.9 保险与金融知识

2.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

2.1 专业能力

(1)组织运输作业的能力。

(2)安排和监督现场货物装卸搬运和执行特殊货物装卸搬运与运输的能力。

(3)填制、识读、制作修改运输单证的能力。

(4)合理选择存储设备以及配送设备的能力。

(5)存储货品进、出、存相关作业流程的计划及实施能力。

(6)仓库安全、返品处理和流通加工等相关作业能力。

(7)能使用装卸搬运设备,计量设备,保管设备,养护检验设备,消防设备,监控设备操作能力。

(8)物流软件的操作和运用能力。

(9)使用条形码技术、POS系统、RF技术、EDI技术等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10)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的能力。

(11)物流企业成本、利润核算能力。

(12)国际物流业务操作能力。

(13)商品养护能力。

(14)供应商选择能力。

(15)供应商管理能力。

(16)供应链协调能力。

(17)供应链设计、风险管理能力。

(18)库存订货控制能力。

(20)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

(21)订单处理能力。

(22)货物配送设计与组织能力。

(23)熟悉国际物流操作流程能力。

(24)物流客户服务能力。

(25)物流合同的签订与管理能力。

2.2 物流专业相关能力

(1)物流市场分析与开拓能力。

(2)成本计算与消减能力。

(3)计算机运用能力。

(4)常用办公软件运用能力。

(5)外语运用能力(读、写、同能力)。

(6)客户心里分析能力。

(7)统计分析能力。

(8)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9)流程优化能力。

(10)质量控制管理与改进能力。

(11)系统工程分析能力。

(12)理解与运用法律法规能力(国际贸易、经济等法律)。

(13)判断和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能力。

(14)生产运营能力。

(1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

(16)机械设备保养维护能力。

(17)运用管理知识进行管理的能力。

(18)分析与预测能力。

2.3 基本能力

(1)沟通能力(语言理解能力)。

(2)问题处理能力(思维方式)。

(3)语言表达能力。

(4)语言写作能力。

(5)学习能力。

(6)管理、计划、组织、执行能力。

(7)协调能力。

(8)风险控制能力。

(9)谈判能力。

(10)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

(11)充分计划和利用时间能力。

(12)创新能力。

(13)团队合作能力。

(14)严谨周密的系统思维能力。

(15)对环境分析与适应能力。

2.4 基本素质

(1)良好的身体素质。

(2)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工作压力。

(3)吃苦耐劳、积极主动的精神。

(4)拥有很强的责任感。

(5)认真仔细。

(6)勤奋努力。

(7)安全意识。

(8)为人诚恳、踏实稳重。

(9)原则性强。

(10)效率意识。

3.小结

根据调查500家企业用人单位,企业青睐的人才是拥有丰富全面的现代物流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有良好的素质与素养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昕,杨浩雄.北京地区物流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9.

[2]李红梅.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第35期

[3]李宝珠,王颖.毕然.基于ANP的物流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9,8.

[4]刘永明.我国未来物流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与培养[J].科技信息,2009,3.

篇9

1.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原因

近年来,随着不断深化的财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对自身发展有利作为目标进行财务管理的新机制、以理财作为重点、以财经法规作为依据、以市场经济理论作为指导。不过,分析近年来相关工作实践得出以下结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工作依然有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没有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收入不做账,存在“账外账”现象,以各种名义进行补贴的发放;松弛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根据审批程序进行经费的报销;收支经费过程不具备预算,即使有预算也没有很好的执行;支出不合理,收入不透明,也就是该支出的没有进行支出,该收入的也没有收上来,对开支范围随意的扩大,在账上很多不应该开支的费用也进行了列支;会计核算不实,财务制度不健全等等。

上述表现是对相关制度以及规定的违反,导致事业单位成本上涨、收入流失,对于小团体趋利的意识起到了一定的助长作用,也造成了很多事业单位不能公平的进行内部分配,产生攀比问题,人心涣散,提生腐败的温床,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单位办事业的宗旨。在计划经济下产生的管理模式产生严重的影响是这些问题存在主要的原因。一直以来,由于预算收入单一等原因,事业单位的经费基本都是依靠供给,所以,“等、靠、要”的思想逐步地产生了。走向市场以后,事业单位领导必须要搞好创收工作,使自我造血机能得到增强,使文化产业得以发展,针对这一趋势,必然会产生收入来源多样化,由此而来,事业单位必须有机的结合支出管理以及收入管理;资金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一整套新的“统、分”相结合管理模式的建立。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一些事业单位领导还不够重视,不仅如此,财会人员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相对薄弱的财务管理基础等使监控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对于财务管理失控问题,这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第一,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使会计核算工作得到加强,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必须要使违规现象得到避免,使相关部门以及单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以及准确性得到充分的保证,所以,必须使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第二,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符合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必然的要求。根据公共财政建立的相关要求,国库单一账户制度、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等各种改革措施逐步出台,建立一种清晰明了的财政运作制度是其最终的目的。针对这样的一种架构,部门以及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已经不可以按照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单调的依赖职工个人自觉性以及行政命令进行维护,一种科学同时又相对严密的管理手段成为了一种迫切的需要,其中包括:绩效评价、责任预算以及全面预算等。

第三,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全符合行政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需求,属于一项至关重要、不可小觑的重要任务,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3.构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第一,使控制制度得到建立并不断完善。进行业务处理的过程中,用规章制度以及书面文件的形式表现事业单位管理相关注意事项和流程以及管理的要求等,并向各级工作人员进行下发,或者在一些公众场合,例如办公室等,进行悬挂,这就是所谓的制度控制。明示相关人员,促进其根据制度进行执行,这就是其最根本的目的,由此制度的执行过程才能有量可控、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将事业单位所有的组织结构以及各种制度建立的方法以及原则,贯穿到各种组织机构、电脑化管理制度、电子监控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管理报告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管理制度中去,从而一套完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也就形成了。所以已经确定的流程以及规定等应该用文件的形式进行确定,然后进行发文对文件编号,针对制度定下的框架进行事业单位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

第二,构建透明、公开的信息系统。近年来,我国随着不断深化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当前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目的是使政府宏观调控以及财政预算管理得到满足,但是,针对当前的情况,这种制度已经无法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践的需要相适应,同时事业单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也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必须尽快进行完善和改革,进行透明的信息系统的建立。首先,会计确认的基础为权责发生制,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整体的状况真实、全面的反映出来。其次,要将事业经费核算与建设经费核算进行统一,从而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完整性以及真实性得到充分的保证,从而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统一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再次,应该根据资金的用途对各项经费支出进行归集,采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度。最后,使会计报告体系进行改变。过去的会计报告制度的出发点是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以及财政部门管理需要得到满足,将公开性作为导向,将会计报告制度的出发点定义为使政府和相关利益者的需要得到满足,使信息透明度得到切实的增加。

第三,使财务预算控制得到进一步强化,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预算编制工作。曾经事业单位使用的基本都是增量预算,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变化无法准确的反映出来。所以,必须在事业单位进行零基预算的推行,不仅如此还应该细化到所有预算编制单位。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遵守轻重缓急来排序,对于那些急需可行的项目必须优先安排,采用专项项目滚动预算的方法。当年不能安排的可行的项目应该留到下一年进行。所有收支项目都应该有合理的编制依据,定额标准必须足够详细,同时还应该完全统一,使“专项经费按项目,公用经费按定额,人员经费按人数”逐步做到。分别进行队伍建设、专项设备建设、公用服务体系建设、事业单位基础设施改造等专项建设项目库的建立,然后必须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发展计划,并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保证事业单位总体规划以及专项建设目标相互适应,并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四,进行严明的问责制度的建立以及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建立问责制度也就是使管理者对自身角色的特殊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得到警醒和规范。为了使公众参与公共管理政策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为了满足时代的要求,问责制度的建立属于一种必然的选择,这与委托——关系的存续有着密切的关系。构建问责制度应该从监督机制的建立、问责标准的确定、权力授予机制的规范方面进行。除此之外,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工作应该由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然后还应对效果给出准确的评价,提供给事业单位一定的依据,方便管理者进行决策。

总结

总而言之,针对目前新的形势,国家必须给予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高度的重视,使单位内部与会计工作相关岗位以及各项经济业务的控制得到进一步强化,对单位内部所有和会计控制有关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约束,使单位内部会计机构职责权限合理的划分以及岗位的合理设置,保证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并相互分离,在制度以及源头上使经济活动有效进行以及资产安全完整得到有充分的保证,对一些错误和舞弊现象必须及时发现,有效纠正,还要进行努力防止,使会计资料的完整、合法、真实得到有效的保证,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宁杰.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50-02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媒体的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但与发达国家的传媒集团相比,我国媒体集团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竞争优势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不断改善媒体集团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对于提高媒体集团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突破制约我国媒体发展的瓶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媒体集团内部财务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媒体市场向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客观上要求传媒集团成立后,原有资源快速整合,母子公司产权明晰,财务内控管理运作高效。但是,在此过程中,我国媒体集团的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尚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淡漠

长期以来,我国媒体一直是沿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受传统计划经济和事业单位性质的影响,媒体普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国家包管一切的观念。认为媒体是国家的,利益得失也是国家的,媒体只要在政治报道上不出差错,就等于完成了一切任务。对财务控制不重视,认为国家的东西,你用他用都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太较真。这种事业型的管理思维,限制了财务职能的发挥,忽略了财务内部控制应有的财务监督职能,导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控制手段落后

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需要有坚实的基础,有些媒体单位没有制定单独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仅凭一时的感觉和感情去控制,随意性较大,约束力较差。有些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内控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传媒集团的财务管理有些还是“管家婆”的手段,主要进行事后核算工作,对经营事件事前、事中的关注控制不够重视。这与传媒现实发展中对于财务管理要协助集团管理层作决策的要求相去甚远。

3.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预算管理是企业集团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虽然很多传媒集团有预算制度,但是预算没有成为集团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有章不循、随意更改的现象时有发生。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导致现金流量不平衡,支付能力不足。有的预算不科学,缺乏可靠的预算依据和计量标准,使得预算指标与实际情况差距太大,无法执行,造成财务监督考核弱化。

4.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一些媒体集团对资金实行分散管理,下属多级法人分散占用资金,二级法人单位多头开户,资金失控,人为地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有的集团内部下属企业的资金大量闲置、沉淀,而另一些企业却资金紧张,大量向银行贷款,使财务费用有增无减。效益好的部门总想摆脱集团监管和控制,效益不好的部门又过度依赖集团。

5.财务监督及业绩考核乏力

由于长期受靠财政吃饭的习惯思想的影响,媒体对资金收支管理不够重视,收入分配中仍存在吃大锅饭现象,市场化的业绩考核和分配制度尚未形成。有的媒体对二级单位的投融资情况、资金收支、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掌握不全,投资决策随意性很大。加上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造成财务监督乏力、滞后。同时,由于片面追求短期利润指标,往往年度考核时经营业绩很好,但是,一到新任班子上任清产核账时,潜亏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二、加强媒体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针对媒体集团目前存在的内部财务控制中的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管理

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深化预算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媒体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将媒体财务控制转变为对媒体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根据媒体自身的特点,财务管理的重点应从机械的事后算账转变为事前预算控制,变被动为主动,有计划的开展全面财务预算。媒体集团公司作为总体战略的筹划者,每个年度根据市场环境和总体战略提出集团各企业的战略目标,并采用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模式编制预算。集团公司享有对各子公司的预算审批权,并对获准通过预算进行全方位监控,加强对各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估和考核。

媒体全面预算的主要内容有:(1)经营成果预算,包含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毛利率、费用、经营利润;(2)财务状况预算,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3)投资预算,包括投资项目进度、投资资金来源及投资回报;(4)劳动力成本预算,包含人员工资、社会保险统筹费用、人员结构等;(5)现金流量预算,主要有经营活动、投资及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媒体全面预算要坚持四个结合。首先,预算管理要与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只有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才能确保资金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预算管理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成本控制管理一要指标分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要全员参与,每项成本费用指标都有人控制。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影响媒体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指标。比如:广告部门制定广告费率控制目标;发行部门制定发行费率控制目标;印刷环节控制纸张内耗指标、可控费用指标等。第三,预算管理要同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力相结合。预算一经确定,在媒体内部即具有刚性效力。执行单位要按“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原则,编制季、月滚动预算,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第四,预算管理要同媒体经营者和职工的经济利益相结合。把预算执行情况与经营者、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奖惩分明,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加强资金控制

资金是媒体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媒体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物质保证。对媒体集团来讲,建立资金结算中心是一种比较好的资金运作控制方式。

资金结算中心作为媒体集团的一个管理部门,它负责整个集团的日常资金结算,代表集团筹措、规划、调控资金。集团的每个成员单位无论在银行是否开设账户,都需要在资金结算中心开设内部账户,保证资金的有效管理。通过资金结算中心,真正做到有效调节资金流向,宏观控制资金的合理使用,盘活集团沉淀资金,防止资金流失和体外循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资金风险。

结算中心的基本功能有:(1)资金聚集功能。媒体内各二级单位取消账号,其资金汇集到结算中心账号上来。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媒体集团对资金实行宏观调控的目标,满足媒体对外投资及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由于结算中心一个口子对外开户结算,大量节约了资金“头寸”,降低了媒体资金利用成本。(2)资金融通功能。各二级单位账号归并以后,成为结算中心的开户单位。这些单位若流动资金短缺,可以向结算中心申请贷款,简化了信贷手续。集团内各单位的资金拆借,实行内部银行制,按等于或低于同期市场的利率标准有偿使用。结算中心利用闲余资金在二级单位之间调剂余缺,把原属于银行赚取的贷款利息截流到了媒体集团的“自家田地”,为集团创下一块利润。结算中心根据集团资金使用计划对聚集起来的大量资金进行筹划,在留出日常流动资金采用活期存放以外,其余资金可划分为不同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赚取高出活期存款若干倍的利息。(3)内部结算及监控功能。媒体集团的二级单位、子公司很多,内部各单位之间经济交易款项需要在商业银行之间划来划去,一笔资金在银行之间至少要停留1-2天。成立结算中心以后,各单位间的内部交易业务实行转账收付,只需要几分钟就可完成,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财务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结算网络实现了实时查询资金明细数据,动态监控资金存量、流量流向。各单位可以在当天看到自己账户的明细收支情况及银行存款余额,做到收款、付款心中有数。集团所有单位现金的流入、流出又在资金结算中心的监管下,自然形成了对成员单位的资金监控,集团资金运营安全程度大大加强。(4)服务支持功能。对异地经营实体的资金监控一直是媒体集团宏观管理的一个难点。资金结算中心运用与银行对接的现金管理系统以后,只要异地子公司在集团选定的开户行的地方分支机构开户,银行对异地账户资金按照集团总账号序列进行逐级归并集中处理,集团就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远程适时监控其资金动态并及时回笼销售资金。另一方面,资金结算中心是集团资金流量的总出入口。在这个总出入口进行现金流量的统计是比较准确的计量数据。从收入、支出这两大类对整个集团的现金流量数量、结构、规模进行分类统计,然后在年度与年度之间进行比较分析。这将有助于扩大对经营形势分析的视角,帮助财务负责人提高对集团经济信息观察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运用网络技术实现集团会计核算一体化

作为已经进行企业化运作的媒体集团,财务管理应尽快适应时展的需要,加快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通过应用网络财务软件系统,在空间上实现财务远程处理,并使财务管理集中化、整合化、开放化,解决集团下属单位及子公司会计信息不全、上报滞后、集团收集整理数据合并报表困难的问题。

网络财务系统下的会计核算,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事中的动态核算,能够便捷地产生各种反映集团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告。在效率上,网络财务系统使会计处理更加迅速,决策更加科学,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国内一些管理基础较好的媒体集团在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采用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达到了“统一计算机平台,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信息及业务编码,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要求,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使媒体集团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查询内部资金流向,避免了传统手工填制报表的弊端,保障了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管理决策的水平。

4.实行绩效管理,建立集团业绩评价体系

随着媒体集团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日益复杂,人员负担的加重,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吃大锅饭现象,改变由于人员身份不同,同岗不能同酬的现象。需要解决业绩与收入真正挂钩的问题,需要建立市场化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

所谓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学、财务学、数理统计方法,对企业或其各分支机构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资本运营效益、经营者业绩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业绩评价包括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次。动态评价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对有关部门或个人的工作业绩状况即时确认、处理,它属于事中控制;综合评价则是在期末对于各预算执行主体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的分析评价,其评价内容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为主,综合评价作为本期预算的起点和下期预算的终点,主要涉及企业整体效益的评价及奖惩分配的问题。

对于媒体集团,在历史形成的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基础上,探索建立按照集团效益计发绩效奖励的浮动薪酬制度,要推行经营者、员工的报酬与经营业绩挂钩的“激励制度”。一是修订相关的业绩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形成以预算执行结果为主导的奖惩考核机制;二是建立对集团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评价体系,对集团本部及各经营单位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分析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建立各分、子公司预算管理典型经验库,促进各公司各单位争先进位。三是把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引入到人事管理中,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与绩效考核优劣联系起来,从而提高集团整体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质量。

5.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集团财务控制执行力

(1)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程序

在媒体向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要强化内部涉及财务控制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规范边缘职责,保证财务内部岗位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从源头和制度上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错误与舞弊。

(2)下派会计主管和委派财务总监

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下派会计主管和委派财务总监是一个加强媒体集团财务管理和保护出资人利益的有效方法。对集团非法人的分公司、二级核算单位,集团总部可以用“双向选择”的形式,下派会计主管,负责分公司及二级单位的日常财务管理。集团总部对会计主管实行“轮流换岗”的制度,实行“以岗定薪、一岗一薪”的工资制度,会计主管的工资虽然由集团开支,但由集团总部根据其在分公司的工作业绩好坏采用不同的标准。

对控股子公司,媒体集团委派财务总监。财务总监代表出资人的利益,它与委派会计主管的根本区别在于工作职能的转变,从传统的财务信息提供过程中脱离出来,担任一个资产和财务的监管者。可以由媒体集团总部挑选优秀财会人员,经过理论培训和轮岗锻炼,委派到下属子公司担任财务总监。集团赋予财务总监代表总部行使监督职责的必要权限,通过有效监督,化解子公司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集团总部对财务总监也实行“轮流换岗”的制度,财务总监的工资由子公司上交到集团后,集团统一开支,藉此防止财务总监为谋取个人利益同子公司联合作弊,有效地加强财务总监的监管责任。

参考文献:

[1]李东.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方法及运用[J].经济论坛,2005(04).

[2]张家伦.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9.

篇11

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就是对财务报告质量是否能对财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提供帮助以及帮助的程度进行评价,质量一般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评价要素构成的科学和完整的总体,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内涵特征,基本构成要素涉及评价目标、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现状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密切关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也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一套质量评价体系。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主体、目标及对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对外提供财务等其他信息的途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进行评价的主体就是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由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决定了不同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目标。例如:上市公司债权人是指将资金提供给上市公司的个人或组织,拥有按期收取利息及到期收回本金的权利,债权人评价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看是否能到期收取本金及利息;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利是企业偿债的重要依据。企业员工是企业重要的资源,是企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他们与企业的关系是长久、持续的。企业员工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此来保证薪酬的按时发放。

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对象是以上信息使用者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财务报表体系和由此体现出的财务能力。财务报表体系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附注等,财务能力是由财务报表所反映出来的反映公司各种能力的指标,包括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

(二)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对象的方法。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对象的分析方法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式对财务报表相关数据进行汇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重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将相互联系或相似的指标进行对照,由此发现差异并对财务报表进行评价的方法。比率分析法是利用具有相互关系的两个指标之间的比率关系来评价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方法,用倍数或比例表示。趋势分析法是将企业同一项目在不同时期的数据加以比较,以其某一期的数据为基数,计算其他各期对于基期的变动趋势。因素分析法是分析各项影响财务指标的因素,通过替换某种因素以确定这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比重分析法又叫结构分析法,是看某项指标占总体指标的百分比,显示的是各个联系项目之间的垂直关系。

(三)我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分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方法。主要通过以下步骤:首先对年报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董事会报告以及重要事项的阅读,确定公司的行业类型,提出分析和检查的重点;然后运用本文中提到的分析方法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比如同业分析、趋势分析;最后针对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公司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公司财务报告中业绩出现异常变动或其他有重大风险的原因。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进行综合分析的主要方法是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设想

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具体方法有一定的不足,比如:上述各项客体指标和评价方法都是针对某一单项指标进行的分析,不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没有突出特定的重要指标,而将大部分指标等同看待;各种评价方法采取的都是定量分析,应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等。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的、重点突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并考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便于信息使用者清晰明了地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做出评价。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标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构建体系之前应先明确一些评价指标。

1.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综合性评价指标和单项评价指标。综合性评价来自于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所发表的审计意见和利用沃尔评分法、杜邦分析法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分析结果。单项指标包括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和企业的各项财务能力。

2.财务报告列报评价指标。财务报告列报总体性的要求是公允列报原则,它是国际公认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制定的最高标准。相关指标主要包括列报内容的相关性及可靠性、列报形式的合理选择、表外信息披露的允当性。

3.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指标。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是指对有关信息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列报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此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指标又分为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内部环境指标主要是指生成会计信息的公司内部的控制环境即上市公司管理者和治理者是否诚信,内部控制是否得以良好设计、运行和维护。外部环境指标主要指外部审计和外部监管。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及阐述,我们可以此为基础构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

首先,我们采取的是从局部到整体的思路,即分别构建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财务报告列报的相关指标体系、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指标体系,运用赋值的方法将各指标予以量化,得出各指标体系的评价分数,如表1―3所示。

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设置权重。因为不同的指标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中单项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可靠性是最主要的两个指标,可以设置较大的权重,及时性、可比性应该设置稍小的权重,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涉及到很多的职业判断和不确定性,可以设置小权重。最后得分为各项得分乘以各自权重后求和。

其次,可以设置满分为一百分,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层次高的代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较好,反之代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不好。

最后,从整体出发,对各个指标的得分施以权重计算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评价分数。根据分数的高低以及所处的层次判断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至此,完成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评价。

三、结论

由于上市公司因其组织形式已将股东扩大到社会公众,为了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各种法律法规也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对外披露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便成了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信息的重大途径。而如何有效地利用财务报告,如何有效地评价财务报告便成了重大问题。本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介绍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概念并对财务报表质量特征进行了深入阐述,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方法的具体运用和不足,最后在建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上市公司已逐渐在我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一个理性、智慧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者,会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经济投资中获取更大的利益。S

参考文献:

1.夏成才.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朱允文.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2,(l).

3.钟伟强.公司治理状况对自愿披露水平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l).

4.王跃堂,张祖国.财务报告质量评价观与信息披露监管[J].会计研究,2001,(8).

5.魏明海.会计信息质量经验研究的完善与运用[J].会计研究,2005,(3).

篇12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取得资金的渠道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上世纪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转向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得资金,形成了许多经营收入和预算外资金。如何对这些财务资金进行管理,使之实现保值增值,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财务资金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使用不明确

目前,虽然我国事业单位大多数都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做了明文规定,但是却只是一些简单、粗略的规定,并没有详细地说明哪些支出可以列入专项资金,哪些不可以列入。这就导致在实际操作中,财务人员不能根据相关规定来处理业务,只能根据自身经验来进行操作。同时,许多事业单位都在扩大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将许多明显不属于专项资金的支出也纳入专项资金支出范围,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二)事业单位经费超支问题比较严重

财政部门在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制度中明文规定了经费可以申报的范围和内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所有的事业单位在资金列报中都存在经费超支现象。国家审计机构近几年对各乡镇机关的招待费进行了全面审计,发现各乡镇事业单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费超支现象,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和腐败行为,不仅浪费了国家的钱财,还损害了政府的形象。经费超支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政策实施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客观因素,也包括单位管理不规范、部门执行力度不到位等主观因素。

(三)财务资金中坏账、呆账现象突出

根据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往来账项的金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在这里面包括相当多的坏账、呆账。这些呆账、坏账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就是在采购商品物资时预付的账款没有得到及时清算,产生了债务纠纷,无法收回预付款而形成呆账、坏账;其二,事业单位违规为其他单位进行担保,借款人到期不能按时清偿债务,事业单位要承担连带责任,银行将事业单位的款项进行扣除,单位不能从借款人那里获得补偿而形成坏账、呆账。

二、事业单位财务资金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财务指标

所谓财务指标就是能直接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指标。主要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资产周转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3类。这3个指标是最常见的指标,主要反映事业单位能否在债务到期时偿还债务。其一,偿债能力指标。该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其中要注意的是债务与有形净资产的比率。这个指标反映的是事业单位的长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大,说明单位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差,风险也就越大;相反,该值越小,说明单位有足够的资产偿还债务,风险也就相对较小。现阶段,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各项职能,往往需要筹集大量资金,这时对债务资本的正确衡量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减少财务风险。其二,资产周转能力指标。所谓资产周转能力是指事业单位对资产利用效率的高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较多,除了发挥公共服务的职能外,还可以将空闲的资产出租或者经营从而获得经营收入。同时,对于事业单位报表中存在的坏账、呆账还要选择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考察指标。其三,盈利能力。一般而言,最常用的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收入增长率等。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都比较简单。在企业中已经是非常熟悉的指标,但是在事业单位中却没有发挥真正的用途。将事业单位获得的经营收入通过盈利能力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其提高经营能力,减少经营风险。

(二)非财务指标

近几年,随着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市场竞争越演越烈,企业已经开始从重视财务指标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重转变。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非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财务管理的效率高低、社会大众的满意程度、服务创新能力等。对于这类“软”标准,事业单位只有通过不断的加强管理来达到改善的目的。

(三)案例分析

本文以内蒙古某院校的校办模具厂2007年~2009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各项财务指标来分析该厂的资金运用情况。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该校办工厂的偿债能力比较好,流动比率接近于2,但是由于该厂的存货比较多,所以扣除不容易变现的存货,计算出的速动比例仅在0.3左右,远远低于1的标准值,所以从这两方面看,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从长期偿债能力来看,资产负债率超过0.5,并且在样本期间,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如果从长期发展来看,该工厂的长期偿债能力呈逐渐减弱趋势。从盈利能力上来讲,本文重点从主营业务利润率来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该指标值呈下降趋势,并且在2008年降至最低点。原因主要是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该工厂的产品大量积压,影响了效益。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实施,2009年企业经营情况开始有所好转,主营业务利润率开始慢慢上升。对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进行分析,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最慢,而到2009年企业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在加快,这说明企业的管理效率在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

三、完善事业单位财务资金评价体系的相关措施

(一)合理编制事业单位预算计划

首先,事业单位要加强各部门负责人的预算管理意识,可以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制工作小组,小组成员不仅包括财务人员,还需要包括采购人员、管理人员等。因为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是需要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协调沟通完成的;其次,制定公正的考核奖惩办法,从而激励员工按照预算计划来完成工作。对忽视预算计划、没有按照预算计划工作的部门或者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从而帮助预算计划在各部门的有效实施;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流向,对偏离预算计划的事项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从而为下一年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依据。

(二)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财政机关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是有专门用途的,事业单位应该保证这些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用来规定资金的使用途径及使用标准,做到“有章可循”。其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约束管理,对违规操作、使用专项资金进行及时的审计、纠正,保证资金使用到位。最后,事业单位应该对专项资金的申报加强管理,在此基础上详细地编制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从而增强预算计划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当然,还可以通过财务指标绩效评价体系,对专项资金使用的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及时发现资金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专款专用。

(三)加强对预算外资金和经营收入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不善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对预算外资金及其他收入进行严格的管理。所以,事业单位要想合理运用财务资金,就必须把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中,明确各项预算外收入的使用方法。事业单位获得的经营收入也不能随便使用,应该首先作为预算资金的补充部分,剩下的再进行公共设施建设、职工福利发放等,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各部门私设“小金库”,从而维护单位的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志红.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施重点[J].财经界(学术).2009(12).

[2]车凤丽.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探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2).

篇13

上市公司年报奖评委专家之一、香港威汉广告传播公司董事长陈一楠认为,上述巧合是因为双方都参考了香港的做法。

“证监会的想法代表了市场与社会公众的期望。而监管当局正在不断变革以满足社会公众和中小股东的诉求。”上市公司年报奖评委专家之一、《投资者报》执行总编吴强说。在他看来,虽然A股市场跌幅很大,但是各种监管措施的完善将有利于推进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提升年报质量措施密集出台

为提高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质量,近期监管层密集相关报告和准则。

10月8日,中国证监会会计部公布的《监管报告》指出,从2011年年报披露的总体情况看,上市公司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对重要交易的信息披露更加充分。

该报告还指出,从年报披露细节看,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仍存在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部分公司年报存在简单错误,如可比信息与上年度法定报表数字存在差别,难以与本期信息对照阅读。报告认为,这些简单错误的可能误导报表使用者;二是重要会计政策披露未体现企业特点,对使用者评判公司财务信息的有用性有待提升;三是部分公司报表项目列示较为机械,有些项目未完全反映经济实质。

此前不久,9月21日,中国证监会《2012年修订准则》,该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准则中谈到对年报披露的要求,一是大幅缩减年报摘要篇幅,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二是简化年报全文披露内容,强化投资者关心事项的披露;三是以体现公司投资价值为导向,增加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四是增加自愿披露内容,鼓励差异化披露。这些内容和标准与上市公司年报奖的评定中的不少标准不谋而合。

反映市场与社会公众的期望

陈一楠认为,香港管理专业协会的上市公司年报奖已经开展很多年,中国内地借鉴香港市场经验,就容易出现同样的评选指标。

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年报奖的评选流程主要是,首先组成强大的评选委员会,比如邀请香港知名的会计事务所、金融行业的人士等;然后由专业人士来确定评选标准。同时不断跟踪年报披露和参考国际情况,通过多年的修改和完善持续到今天。目前,中国内地上市公司年报奖在引进各种规范的时候,可以借鉴香港此前的经验。

在《投资者报》执行总编吴强看来,《投资者报》与香港管理专业协会联合主办的上市公司年报奖的评选,代表了市场与社会公众的期望。而最近证监会密集提高年报披露质量的细则,则表明监管当局正在不断变革,满足社会公众和中小股东的诉求,这与我们评选的初衷相吻合。

“年报披露更加透明是证券市场发展大势所趋。”阮光立认为,“年报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唯一窗口。在过去的一年中,很多公司上市,但是股市却持续下跌。政府,社会,投资人,以及企业,应如何判断一家上市公司优劣?年报是影响判断的最重要的一环。社会的关注带动证监会提高年报披露质量的公告。”

在陈一楠看来,上市公司年报奖也好,证监会的规定也好,将对上市公司产生两大影响:一是鼓励上市公司用规范的方式披露年报,二是树立榜样的力量,以提高企业对年报披露的意识。

促进证券市场中长期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中,股市的“跌跌不休”无疑是投资者心中难解的一个结。

不过,在吴强看来,郭树清上任后,虽然股市依然在下跌,但是,郭一直在完善各种制度,比较关注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从上市公司年报来看,部分公司的年报质量已超出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年报奖将让这些公司树立榜样作用,以激励更多的上市公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