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保险监管趋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我国目前对于再保险业务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主要散见于其他编报规则之中,这些规则包括《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3号:应收及预付款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6号:认可负债》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9号:综合收益》。“随着我国再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有些规定已经滞后于实务发展,有些规定则需要补充”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2008年12月3日,中国保监会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15号:再保险业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本文以该征求意见稿为依据,分析我国再保险业务偿付能力监管的趋势,并对趋势进行评价,以期把握我国再保险业务偿付能力监管的脉搏。
一、我国再保险业务偿付能力监管的趋势分析
从目前来看,我国再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趋势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引入重大保险风险判断标准判别再保险业务类型
我国再保险偿付能力监管重要趋势之一就是利用重大保险风险判断标准将创新再保险业务纳入监管。未来再保险业务偿付能力监管将以是否转移重大保险风险为标准,将再保险业务分为转移重大保险风险的再保险业务和未转移重大保险风险的再保险业务,又以再保险业务所转移的风险是否已经发生为依据将转移重大保险风险的再保险业务进一步区分为预期再保险业务和追溯再保险业务。由于这三类再保险业务转移的风险截然不同,因此,对这三类业务采用不同的监管措施,即允许按照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原则正常认可预期再保险业务的损益、递延认可追溯再保险业务产生的收益和不认可未转移保险风险业务的损益。
2.差异化再保险业务偿付能力评估标准
再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另一重要趋势是考虑账龄、偿付能力和境内外等风险因素差异化制定再保险业务偿付能力评估标准。其中,考虑到境内外不同公司而制定不同的标准,主要是由于对境内保险公司监管的难度要低于对境外保险公司的监管,而对境内保险公司监管的充分性要高于境外保险公司,这就使得两类公司的再保险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化监管的发展趋势符合国际惯例,并可鼓励境外再保险公司在国内成立机构,增加我国再保险市场的主体。
3.加强再保险业务信息披露要求
再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重要趋势还体现在加强对再保险业务信息披露的要求。围绕再保险业务的重要决策、重大合同信息、重要交易对手风险信息及重大关联方交易等几个关键控制点,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加强再保险业务信息披露是实现再保险业务偿付能力监管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对我国再保险业务偿付能力监管趋势的评价
总体上,我国再保险业务偿付能力监管的趋势是加强了对再保险业务的风险防范。无论是细化再保险业务的判断标准、差异化再保险业务偿付能力评估标准,还是加强再保险业务信息披露的要求,都是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加强再保险业务监管。以再保险业务判别标准的细化而言,这一措施就可以更好地防范相关风险,保障保单持有人利益。纵观世界保险业,在曾经出现过的破产及指控质疑案件中,我们经常与财务再保险、有限风险再保险等创新再保险业务不期而遇。通常,带来风险隐患的创新再保险业务往往是以再保险合同的形式出现,但其所转移与承担的保险风险十分有限甚至为零,监管当局将此类产品作为传统再保险合同进行监管,掩盖了问题保险公司真实的经营成果和偿付能力状况,进而损害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因此,细化判断标准,辨别再保险业务转移风险的程度,进而实现对再保险业务的分类监管,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考虑到创新再保险业务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及可能前景,细化标准之后还可以及时将创新业务纳入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之中,对于防范此类再保险业务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从再保险偿付能力监管趋势的影响来看,毋庸置疑,监管新规势必改变现行监管行为,但不仅如此,此新规还会对保险会计实务产生重要影响。2006年2月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以下简称为“保险合同准则”)中初次引入了对保险合同及再保险合同所承担保险风险的判断。此次再保险征求意见稿所用重大保险风险的判断标准与保险合同准则中保险风险的判断标准之间存在“量”的区别,这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再保险合同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即,一些再保险合同可能是转移了少量保险风险,但这些保险风险不足以称之为重大,那么,依据现行会计准则这些合同的收益可以正常确认,而按照新的监管规定,这些合同的收益不被认可。显然,采用重大保险风险的判断标准细分再保险业务更符合国际惯例,因此,新的监管趋势将会对我国保险会计准则形成有益的补充,也势必对我国保险会计实务产生积极的影响。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前提。这一点,用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的一句“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足以说明。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有探索和追求知识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够集中、往往凭兴趣学习的特点,我认为教师应该采用竞赛、游戏、猜谜的形式,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热情参与,别把学生引进“呆读死记”的胡同。
1.猜谜语的活动容易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我在教《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的生字“鼓”时,让学生猜谜语:“一士左上坐,吃掉豆一颗,右侧棍一支,注意别写错。”小家伙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当我肯定了他们的谜底时,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这样,识字的效果大为提高。
除了教师编谜语让学生猜以外,也要激励学生自己学会编谜语、编口诀,把识字变成一种乐趣,免除反复抄写、死记硬背的烦恼,让学生越学越聪明。
2.竞赛是一种很有效的生字复习方法,在生字的复习中可以用写字竞赛、加偏旁组词竞赛等方法。如: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开展“写带有相同偏旁的字”等竞赛活动,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增长他们的知识,还可培养他们的集体协调能力。
3.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做游戏。在教学完识字后的巩固阶段,适当做一些“找朋友、小猫钓鱼”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准确地把握重难点内容,达到复习生字、训练语言的目的。如:用卡片写出生字的不同部件,玩组字游戏等。
二、把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作为识字教学的关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十分重要。因此,识字教学中能否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是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关键。
1.重视汉字的构字规律指导,使学生根据规律掌握汉字。让学生掌握并充分利用字的构造规律,培养学生识字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的认识就可以大大加速,识字效率就能提高,为以后学习汉字打下基础。我在教二年级教材中的形声字时,首先教给他们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同时又引导学生注意字音的变迁,让他们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2.灵活调整识字内容,让学生自选生字汇报识字方法。在识字教学中,先让学生掌握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偏旁部首,再让学生利用拼音识字,掌握读音;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后,又教学生用“熟字加(减)偏旁”和“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生字。最后让学生自选生字汇报识记方法,加强记忆。比如,在教二年级《泉水》一文中的“挑”字时,可以让学生运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比较识字,达到举一反三的识字效果。
3.让学生自选生字书写加以巩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开展课外识字竞赛活动,把拓宽学生识字渠道作为识字教学成果巩固的保证
识字教学仅靠课本是不够的,必须向课外延伸和拓展。
1.开展“课外识字”竞赛活动,激励学生利用看书、看电视等机会识记生字,并将学习成果于第二天课前进行展示,教师将学生的所学生字在“展示台”进行展示,并张贴小红花予以鼓励。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ing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the fire accident happened frequently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because of the material thermal insulation, fire resistance, lead to security problems have become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topic, but also can be said to focus on material fire insulation has arouse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his paper is aimed at the rec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fire prevention, insulation materials at home and abroad to do a review, so as to let people know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ire insulation materials have a better.
Key words: building exterior wall external insulation materials; fir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U76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材料进料到了装修行业当中去,数不胜数,给人们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有的可能是由于一些不法商人的谋取暴利,偷工减料,用那些残次品充当合格品,导致质量严重不合格;而最重要的一方面是由于技术的不到位,技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达不到那种高性能的指标。我们知道装饰材料中大多是可燃、易燃的高分子聚合物,不仅燃烧时可能有引发火灾的危险性,还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从而导致了各大悲剧的发生。我们应该知道一个材料的高性能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在防火保温方面。
1防火保温材料的分类
1.1按材料成分分类
①有机隔热保温材料:如稻草、稻壳、甘蔗纤维、软木木棉、木屑、刨花、木纤维及其制品。此类材料容重小,来源广,多数价格低廉,但吸湿性大,受潮后易腐烂,高温下易分解或燃烧。
②无机隔热保温材料:矿物类有矿棉、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硅藻土石膏、炉渣、玻璃纤维、岩棉、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浮石混凝土等及其制品;化学合成聚酯及合成橡胶类有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聚乙烯、脲醛塑料和泡沫硬性酸酯等及其制品,此类材料不腐烂,耐高温性能好,部分吸湿性大,易燃烧,价格较贵。
③金属类隔热保温材料:主要是铝及其制品,如铝板、铝箔、铝箔复合轻板等。它是利用材料表面的辐射特性来获得绝热保温效能。具有这类表面特性的材料,几乎不吸收入射到它上面的热量,而且本身向外辐射热量的能力也很小,这类材料货源较少,价格较贵。
1.2按材料形状分类
①松散隔热保温材料:如炉渣、水渣、膨胀蛭石、矿物棉、岩棉、膨胀珍珠岩、木屑和稻壳等,它不宜用于受振动和围护结构上。
②板状隔热保温材料:一般是松散隔热保温材料的制品或化学合成聚酯与合成橡胶类材料,如矿物棉板、蛭石板、泡沫塑料板、软木板以及有机纤维板(木丝板、刨花板、稻草板和甘蔗板等),另外还有泡沫混凝土板,它具有原松散材料的一些性能加工简单,施工方便。
③整体保温隔热材料:一般是用松散隔热保温材料作骨料,浇注或喷涂而成,如蛭石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混凝土、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粘土陶粒混凝土、浮石混凝土、炉渣混凝土等,此类材料仍具有原松散材料的一些性能,整体性好,施工方便。
2外墙外保温现状分析
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市场已发展成为种类繁多、技术构造多样、产品需求量巨大的一个产业。市场上推广应用的系统有发泡聚苯板(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机械固定发泡聚苯板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发泡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挤塑聚苯板(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复合型外墙外保温系统、聚氨酯(现浇、喷涂和板类)外墙外保温系统、膨胀玻化微珠外墙外保温系统、墙体自保温系统以及复合保温系统和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等。
据了解,聚苯板(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和挤塑聚苯板(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是市场上应用量最多的系统,基本上占据国内外墙外保温市场75%以上的份额。另外,机械固定发泡聚苯板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发泡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和聚氨酯(现浇、喷涂和板类)外墙外保温系统大约占据20%的市场份额,其他系统总量约占5%。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涉及与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系统产品有关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全国达到8000家(不含原材料供应企业),而在2001年前,全国该领域的从业企业保守的数据不到500家。据对2008年全国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市场情况分析,整个市场形成的总产值在500亿-600亿元(人民币,下同)之间,年产值最大企业的销售额约为3.2亿元(其中包含该企业其他辅助产品的销售);极少数企业的年销售额达到2亿-3亿元,年销售额1亿-2亿元的企业数不到2%,年销售额5000万-1亿元的企业不到3%,超过80%的企业的销售额在700万-3000万元。也就是说,以现行聚苯板(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100元/平方米计算(包括饰面层的价格),按照达到2亿元的销售额,外墙外保温施工面积为200万平方米;按照达到1亿元的销售额,外墙外保温施工面积为100万平方米;按照达到5000万元的销售额,外墙外保温施工面积为50万平方米。
更多企业的年销售量在10万-30万平方米之间。在数千家从业企业中,真正具备技术开发实力的企业数量不到10%,企业原创技术产品不多,拥有专利技术或者说技术产品已经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的企业的数量更少。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外墙保温节能的企业尽管数量多,但整体规模偏小的问题突出,巨头企业不多,整体技术研发实力不足。虽然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从推广使用的情况来看,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有开裂、空鼓、脱落、渗水、防火等。这些保温施工问题的出现,给快速发展的行业市场敲响了警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从技术研发的角度看,在数以千计的墙体保温(主要指外墙外保温)企业中,从业时间超过10年的企业数量不到5%,超过80%的企业是在2003年或者2004年后才开始涉足。在超过10年的从业企业中,多数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强,而在上述80%的企业中,仅有极少数的企业拥有一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大多数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和管理者都是从相关的企业离职后开始单干,这样一种衍生出的经营形式,基本上缺乏独立的研发能力,大多还停留在模仿国内外的技术和产品,缺少对技术的基础理论、构造措施原理和系统形成机理的研究,所谓的“系统”产品根本算不上是系统,一旦市场出现低价竞争,或者为节约成本,他们只能简化产品构造,以牺牲产品的性能为代价,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些问题出现后,有人将根源归结于行业市场进入门槛低,很多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同台竞争造成。
3建筑外墙防火保温材料的发展趋势
3.1无机质材料
目前,无机质材料在外墙的防火保温方面仍处在拓展阶段,虽然市场占有率还是较小。但它因为有有机质材料无可比拟的性能优势,从而引起了各方的重点关注,代表着未来建筑防火保温材料发展的趋势,慢慢显示了它的主要性质。岩棉和玻璃棉属无机质材料,自身不存在防火安全问题。但其他性能不能完全满足外保温的要求,目前尚不具备广泛应用的技术条件。
3.2有机质材料
目前,我国的外墙保温材料是以有机质材料为主导,其主要产品主要有聚氨脂硬质泡沫板,聚苯乙烯泡沫扳(EPS),胶粉聚苯颗粒砂浆干粉系统以及挤塑板(XPS),虽然它们已经达到了规模化和规范化生产,以及技术成熟,但它却有致命的缺点及时不能防火,不能和建筑同寿命,以及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污染。
3.3无机质与有机质复合材料
无机质与有机质复合材料其实就是无机质材料与有机质材料的复合体。目前虽然尚处在试行阶段。但在理论上应用到外墙防火保温方面却有极大的优势,应该是有机质与无机质二者互补,但在生产工艺、施工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上还需在实践中去完善和验证。以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为主的无机和有机质复合材料,属难燃材料,且不具有火焰传播性,自身不存在防火安全问题,而且保温性能也很良好。
4结语
众所周知,建筑外墙火灾及建筑施工工地火灾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于材料防火保温性能差的缘故而引起的,这就呼吁我们要更好地研究开发新的防火保温材料,使得防火保温材料能很好的替代易燃的保温材料,这样才能更好的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同时才能更好的有利于社会。
加快保险业发展,有利于保障生产和流通的安全与稳定,更好地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服务;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和巩固我市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社会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保险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水平和保障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目前保险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优化保险业发展。
环境,促进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人才聚集和业务拓展,抓住CEPA机遇,使保险业形成产品、服务和规模优势,取得更大发展。各区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协调和服务,努力推进我市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保险业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加快保险业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从市场局部开放向全面开放转变,从单一服务功能向多重功能转变,从相对独立发展向与外部联系更加紧密转变,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成为保险机构聚集中心、保险市场辐射中心、保险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创新中心、保险产品研发中心、保险人才交流培训中心、保险资金运用中心。
二、大力引进各类保险市场主体
(一)切实为各类保险市场主体提供快捷优质服务。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印发关于为我市大企业提供便利直通车服务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深府〔2003〕136号)规定,将在的保险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纳入便利直通车服务对象范围。对新设立的各类保险机构,工商、税务等部门要简化相关手续,为保险机构办理注册登记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切实落实我市鼓励支持金融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对在新设立保险机构总部的,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对在新设立保险机构地区总部的,一次性奖励200万元。总部或地区总部在的保险机构新购置办公用房,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大型保险机构在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需购地自建办公用房的,其用地经市规划、国土部门审核并报市政府审批后,以协议方式出让,由市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返还地价(含配套费等)的30%。保险机构新购置自用办公用房、在原来面积基础上新增租赁自用办公用房,可以申请补贴。
对在新设的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保险公司,公司严格依法纳税,上年度利润达到规定数额,给予相应的一次性奖励:上年度利润达到3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上年度利润达到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上年度利润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0万元;上年度利润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500万元。以上奖励和补助资金从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三、大力支持保险业改革创新
(一)支持保险业组织创新。积极探索专业性保险公司、自保公司、相互保险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鼓励保险企业在深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市金融办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强上市指导,帮助企业妥善解决上市中遇到的税收、土地、房产等有关问题。支持本地保险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现有保险政策和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拓华南、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二)支持保险产品服务创新。鼓励发展企业年金和健康保险,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配套服务;发展责任保险,为医疗、工伤、交通事故以及公共场所安全事故提供风险保障;发展中小型企业保险,为民营、高科技企业等提供服务;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动外汇保险业务试点工作,满足市民多元化的保险需求。推进保险服务的网络化建设,提高保险服务效率。市政府设立金融创新奖,对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活动成果显著的保险机构及有关人员给予奖励。
(三)支持保险企业管理创新。指导企业制定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指导企业创新业务流程,提高经营效益和服务效率;支持企业探索新的保险营销模式,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支持保险企业按照有关规定,自主决定员工工资标准,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实行灵活的员工激励制度,如期股期权、员工持股等。
四、实施积极的保险人才战略
(一)加大力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落实保险人才支持政策,创造条件,吸引境内外保险专业人才来深发展。在的保险机构总部副职待遇以上、地区总部正职待遇以上高管人员,按每个职位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住房补贴。人事、公安部门应当依照国家和省、市有关人才政策规定,为保险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办理调入和家属随迁手续、人才居住证等方面提供便利。教育部门在保险机构高层管理人员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市、区教育部门应当安排其子女就近就读重点学校。外籍人士子女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优先在的国际学校和部分其他学校学习。人事、外事、公安部门应当在权限范围内,为保险机构聘用的外籍专家申请1至5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签证等提供便利。
(二)创造条件培养人才、输送人才。鼓励保险监管机构和各类保险机构选择作为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引进境内外专业培训机构,努力将建成保险人才培训中心。鼓励保险从业人员参加境内外相关资格考试。人事、外事、公安部门应当简化办事程序,为保险机构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赴国(境)外培训提供便利,组织、人事部门继续将保险机构中、高层管理人员赴国(境)外培训纳入我市人才培养计划,根据需要保证一定的名额指标。
五、大力加强深港保险业合作与交流
(一)加强深港保险业信息交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深港保险业发展论坛和各种形式的研讨会,为两地保险业业务交流提供平台。推动建立深港保险同业间定期互访制度,共同研究促进两地保险业发展的具体事宜。
(二)加强深港保险产品研发合作。鼓励香港保险业经营机构将研发部门迁入,支持深港保险经营机构合作开发保险产品。
(三)加强深港保险监管合作与交流。建立健全深港两地保险监管合作与交流机制,提高监管水平,合力打击跨境非法经营活动,维护保险市场秩序。
六、努力营造保险业发展良好外部环境
(一)营造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进一步加大保险知识普及力度,增强全社会的保险意识。新闻媒体应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积极宣传保险业在经济补偿、抗灾减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市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便利条件,支持保险业开展保险宣传活动。
(二)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建立由保监局牵头、市公安局、工商局、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金融办、市中级法院等单位参加的业务协作机制,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
(三)营造良好的资金运用环境。加快我市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创新金融产品,增加对保险资金的吸引力,形成资本、货币和保险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
1 灌区概况
石堡川灌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居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塬接缘地带。灌区设施范围涉及渭南市白水、澄城及延安市洛川三县。灌区设施灌溉面积4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1万亩,设计灌溉保证率50%。灌区受益范围包括白水、澄城、洛川三县14个乡镇,180个行政村,灌区内总人口3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37万人。
灌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49.2mm。灌区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夹少量褐色垆土。灌区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油菜、苹果、核桃为主,是陕西省粮食生产基地和果林优生区。
灌区水源石堡川水库,修建于1969年,总库容6375万m3,兴利库容4585万m3。灌区地下水埋深40~100m。可开采量2030万m3,目前年利用地下水量约520万m3。
灌区工程设施包括:水库枢纽、干渠、支渠、抽水站及田间工程五部分。枢纽有大坝、放水洞、泄洪洞、泄洪底洞、溢洪道;干渠1条,长38.708km,各类建筑物148座;支渠8条,分支渠14条,总长219.343km,各类建筑物1895座;抽水站9座,总装机1350kw,抽水流量1.65m3/s;田间工程有斗渠397条,总长486.5km,建筑物2940座;分引渠2229条,长2213.5km,各类建筑物24500座。
2 干渠工程存在问题
石堡川水库干渠0+000~14+950段为绕山明渠及隧洞、跨沟建筑物等,存在渠基岩石风化、剥落、滑塌、险情不断、渗漏严重、隧洞及建筑物建设标准低,病险严重,导致不能按设计流量运行,事故频发,贻误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干渠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渠基地质条件差,岩石风化,基础变形,渗漏严重。经对石渠段0+000~5+300全面检查观察,发现石渠段下部有一层约4m厚的泥质页岩,其特点是外露最易风化,特别是在1.5km至4km处,大多为这种情况,而泥页岩不断风化脱落,使上部的砂页岩石渠部分悬空,加上渠道内的渗漏水和冻胀影响,上部的岩体塌落,使部分渠段基础移动变形。由于两侧未变形岩体的相互牵制,这些“危险”段落暂时还没有滑塌,但一旦上下渠道均发生变形,石渠整段滑塌的风险就非常大,特别是渗漏和由于渗漏产生的冻胀使这种危险情况在不断加剧。经初步检查评估,这利风险极高的渠段约为3km,占石渠段总长的57%。
(2)过水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灌溉和城市供水。石渠段经过两次防渗改造,过水断面减小18%,每次防渗漏处理方案都是在原渠内衬砌砼,致使渠道断面缩小,要达到设计流量,只能抬高设计水位,从理论上侵占了渠道设计时的超高断面。而更重要的是渠道存在的安全隐患使管理单位不能按设计的9m3/s放水,只能按其70%的流量运行。目前的现状是渠道不稳定状态进一步加剧,今后数年内管理单位只能加大巡查维护力度,盼侥幸维持6m3/s左右的风险运行。
(3)渗漏损失严重,水量浪费大。石堡川干渠全长38.5km,渠道水利用系数0.75,经分段监测,仅5.3km石渠段水量损失就达到18%。据观察和当地群众反映,每次石渠段放水时,特别是放水流量较大时,下游河道的流量就会有看得见的增大变化,而当渠道停水后,河道水也明显减小,这说明石渠段的渗漏通过通过各种途径均汇入了地形最低的河道里。按2012年放水3000万m3计算,仅石渠段5.3km年可损失水量达540万m3,相当于几座小型水库的容量。这对于一特别缺水的渭北旱原来说是非常可惜的有效水资源。
(4)险情不断,抢修不便,贻误灌溉。1971年9月2日,暴雨引起山洪,洪水顺沟而下,东、西孙家山和落雁3座土填方大部分冲毁;1971年10月30日,北彭牙西沟双曲拱渡槽在吊装五段拱肋时,垮入沟中,成为开工以来第一大事故;1990年11月17日,冬灌进入,干渠落雁弯道填方发生险情,当即决定停水抢修,维修队全体干部工人经一夜奋战,于20日抢修完毕,继续放水冬灌;1991年7月5日,张索渡槽漏水,经过5小时的紧张施工,处理好接头处漏水,保证了夏灌行水安全;1994年6月28日,灌区突降特大暴雨,导致渠道不同程度的发生倒塌、决口;1995年7月24日―8月1日,灌区连续两次突降暴雨,导致干支渠道不同程度的倒塌及衬砌板悬空及衬砌板悬空、裂缝、变形,建筑物损坏严重;2005年3月,落雁段发生管涌;2008年夏灌中放水流量由6m3/s增加到8m3/s,但不到48h,石渠段末段的土石渠结合部渠外侧突然滑塌,形成了40多米长的一条决口,8个流量全部溃泄至下部河道和河川农田和果园,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全线灌溉中断,由于交通不便,经过一个月的苦战完成决口抢修后,已失去了夏灌的最佳时期,几十万亩农田和果园严重受损,而为夏准备的超过汛限水位的1000多万方水,由于水库防汛的要求而白白的被从河道下泄。2012年夏灌中石渠段又一次发生严重漏水问题,有多处漏水点距石渠段150m左右,在石渠段下部的山脚下老百姓的农田中冒出,淹没农田40多亩,果园10多亩,给受灾群众造成损失近20万元,为此群众不断上访,要求彻底改变石渠段的安全隐患。
(5)干渠改造交通不便,改造投资大,治标不治本。现状干渠0+000―5+300交通条件差,改造工程投资大,由于渠基础基础条件差,即使进行内衬防渗,也不能适应渠基的变形造成的危害,仅是治标,不治本,通过干渠改线,可消除渠基带来的不利影响,从长远看,石堡川水库不仅承担灌区农业用水,而且可能承担县城供水、工业用水,采用隧洞输水,防止水质污染、节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3 干渠改线思路
现状干渠起于水库放水洞出口,沿沙家河左岸山坡盘山向西,在桩号3+841进入1#隧洞,渠线基本呈南北走向,先后经2#、3#、4#隧洞,在东落雁村出4#隧洞,接明渠后,渠道转向东,经石索村、北彭衙、丁家山村至澄县。干渠较大建筑物、渡槽、高填方多位于0+000―15+000段。
根据干渠现状存在问题,拟对石堡川水库干渠进行改线,改线段隧洞起于总干渠0+133,出于总干渠14+950,然后向东输水到现状干渠,向西输水到二支(11+103.4),一支渠位于干渠7+126.9处,设计流量1m3/s,面积4.0万亩,对现状干渠0+135―7+126.9改造后解决一支渠输水问题,故确定改线隧洞流量为原干渠流量扣减一支渠流量。
4 改线投资对比分析
方案1是对现状干渠0+135~14+950进行内衬C20砼12cm,配φ6@200钢筋网,对现状隧洞进行内衬砼防渗加固,对渡槽进行加固,对高填方进行充填灌浆,工程估算投资1.45亿元。方案2是采用隧洞对0+135~14+950段进行裁弯取直,替代明渠输水,工程投资1.60亿元,由于改线方案2具有安全、节省维修费用、线路短、水利用率高的优点,推荐选用方案2。
5 工程建设方案
洞线起于干渠0+135,出口到干渠14+950,通过改线可替代干渠长度14.815km,减少5.3km石渠段,4座隧洞,6座渡槽,3座高填方运行带来的各种病害、险情,改线段总长7.93km,其中隧洞长7.715km,明渠长0.215km。隧洞设计流量取8m3/s,加大流量10.5m3/s,控制面积36万亩。
6 结语
改线工程完成后,从放水洞口到三支口,水利用系数提升至0.98,按灌区每年渠首引水3000万方,年可节余水量600万方,多灌溉5万亩果园,按亩均增产500公斤苹果,可增产苹果2.5万t。
灌溉增产调查资料及2013年农产品影子价格,经分析计算,正常运行期所产生的灌溉净效益为5000万元,则灌溉净效益为2000万元,间接效益按灌溉净效益的15%计算,则为300万元。
改线工程一旦实施完成,可节省每年原干渠维修费用200万元,有利于灌区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