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事业管理文化

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公共事业管理文化

篇1

建筑业历来都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业之一。从国际上看,2003年全球的重大职业安全事故总数为355000起,其中建筑业的安全事故约60000起,占16.9%;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在英国可达到建设项目总成本的3%-6%,美国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到其总成本的7.9%,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一比例更已高达8.5%。而从我国的实践来看,目前我国有建筑企业6万多家,从业人数3800多万,在施工程98万多个;并且从1990年到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所发生的建筑施工事故的死亡人数依然超过千人,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愈百亿元。

一、建筑施工安全文化概述

(一)建筑施工安全文化的概念

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审评会议总结报告》中,首次提出“安全文化”一词。“安全文化”一出现,就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广泛重视和兴趣。人们认识到,安全技术的发展、完善,设施的可靠性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还不够,还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制,而且新建立起来的体制必须是高级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还必须要有一整套安全法令、法规、规章制度,并且使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要得到有效的不打折扣的执行那就是“安全文化”。

(二)建筑施工安全文化的特性

建筑施工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安全作业行为。它既包括操作者,也包括决策层和管理层。既要求员工严格地执行良好的操作方法,同时还要具有高度的警觉性、实际的见解、丰富的知识、准确无误的判断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以此正确地履行个人所承担的安全职责。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手段,它能使所有企业和个人都对建筑安全密切关注。它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施工安全生产上的主导作用,并以此促进外界条件的改善,从而提高建筑企业乃至行业整体安全文化水准。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行为准则的总和。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内容和精神文化内容,而且还包括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只有把这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共同构建起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体系。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企业安全标志、建筑设施、技术装备、施工作业环境、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管理行为等的建设。

1.安全规章制度。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是企业在安全管理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和保障员工一定权利的规定,是实现企业安全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作为职工安全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企业有序地组织生产要素,使工人从事施工生产活动能安全顺利地进行。

2.安全标志。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标志是以安全标志性的物化形态来显示本企业的安全文化特征。如企业的安全徽章、袖标、安全信号、安全标语牌、警句、安全橱窗、安全板报、安全标志性建筑等。在许多安全管理先进的企业,都有一整套的企业安全标志,这些安全标志明显而形象地概括企业安全文化的独特色彩,令人留下该企业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刻印象。

3.施工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施工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是指企业员工在施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生产、办公、休息和生活的场所。包括机关办公楼、俱乐部、建筑工地“五小”设施、施工作业场地、防寒保温及防暑、防雨设施等。以改善员工施工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4.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行为。如施工中以“安全第一”为核心的作业活动,企业内部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目标的安全公共关系活动,对事故的处理采取“四不放过”处理原则等等。这些行为都是企业安全哲学、安全价值观念、安全道德规范的具体实施和直接体现,也是这些精神性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根本。它隐藏在物质文化建设的背后,却直接表现为精神活动,直接具有文化的特征,它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大致包括企业安全哲学、企业安全精神和安全目标等。

1.企业安全哲学。企业安全哲学是企业安全人格化的基础,是企业安全形成独特风格的源泉,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遗传密码,是企业员工进行总体安全信息选择的综合方法。在安全生产处于严峻的形势下,企业迫切需要形成自己的企业安全哲学。要创造具有本企业特色和风格的安全哲学,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以及对安全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2.企业安全精神。企业安全精神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企业安全的灵魂。企业安全精神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安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反过来又为企业的施工生产经营服务,为企业安全管理活动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激励、统帅企业员工的意志,使得企业员工在企业安全精神的指导下自觉地为实现企业安全目标而不懈地努力。

3.企业安全目标。它是企业开展安全管理的目的和标准。企业安全目标是一个多元体系,制定企业安全目标时,应高于企业目前的安全水平,还应考虑安全目标的复杂性、动态性、现实性。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遵照客观规律办事,达到企业安全目标的最优化,以激励员工实现安全目标的信心和毅力。

(三)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1.培养和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素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工作责任心的强弱,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2.培养和提高工人安全生产的素质。①加强安全生产方面的系列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民工文化程度低,不能阅读安全教育教材与有关的安全规定或阅读能力差,对安全教育的实际收效有显著影响,故应加强安全生产方面的系列教育和经常性教育。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包括班前安全活动,日常安全生产总结活动、伤亡事故分析活动、安全生产的“取经送宝”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高认识,扩大安全生产知识和学习先进的安全生产经验。③对职工安全生产素质的状况定期进行调查分析活动,并针对调查结果采取有效的提高措施分步骤地进行。④提高工人安全生产监督能力。施工现场是人-机-物系统交叉作业的动态过程。工人安全生产既是保证自己的健康,同时也要保护其他作业工人的安全。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来提高工人安全生产监督能力,从而提高其安全生产素质。

篇2

施工企业实行计划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是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施工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施工单位进行生产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施工企业为有序、高效地组织施工生产,实施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手段,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施工计划管理的任务是:从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出发,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有关具体要求,结合施工企业具体条件,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和工程管理经验,经过科学的预测,反复进行综合平衡,采用最合理、最有效的措施,充分挖掘内部人力、财力、物力的潜力,制订和各种先进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组织有节奏的、均衡的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依据实际的反馈信息,进行即时的调整和控制,以保证施工企业高速、优质、低耗的完成施工任务,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施工计划的编制

施工计划的编制要遵循下列要求:

1、符合实际施工的要求。要掌握有关工程的施工合同,规定、施工组织设计及其技术资料、工程性质规模、工期要求。了解施工条件和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等资源情况。

2、均衡、科学地安排计划。综合平衡是计划管理的核心,也是计划工作的基本方法。要统筹兼顾全面考虑,搞好施工任务与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供应之间的平衡,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

3、积极可行,留有余地。所谓积极,就是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潜力,运用各种技术组织措施,使计划指标具有先进性。所谓可行,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计划的可行性,使计划留有充分余地,防止指标过高而挫伤执行者的积极性。

4、计划指标要明确具体,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年度计划要保证合同工期的要求;季度计划要保证年度计划的完成;月份计划要保证季度计划的完成;避免各类计划之间的脱节。

5、突出重点。一般工程应受重点工程的制约;附属工程应受主体工程的制约;单位工程计划应受项目总进度计划的制约。

二、施工计划的实施

施工计划的实施就是施工活动的进展,也就是用施工计划指导施工活动,落实和完成计划。为了保证施工计划的实施,保证各进度目标的实现,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计划交底,全面实施计划。要使有关人员都明确各项计划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措施,使管理层和作业层协调一致,充分发动群众,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将计划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

2.签订承包合同或下达施工任务书。施工任务书是向班组下达任务实行责任承包、全面管理和原始记录的综合性文件。施工班组必须保证指令任务的完成。施工队和作业班组之间分别签订承包合同,按计划目标明确规定合同工期、相互承担的经济责任、权限和利益。

3.调度工作是施工计划顺利进行实施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任务是掌握计划实施情况,协调各方面关系,采取措施,排除各种矛盾,加强薄弱环节,实现动态平衡,保证完成施工计划和实现计划目标。

4.施工计划一旦批准,就成为施工单位必须履约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文件之一,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若要修改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作为施工企业内部施工生产活动的依据,应该紧紧围绕计划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已定施工计划,保证各种计划前后上下相互衔接,形成连贯性,始终保持计划管理的权威性。

三、施工的计划的检查

在施工计划的实施进程中,为了进行进度控制,应经常地、定期地跟踪检查施工计划的实际进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跟踪检查施工计划实际进度。这是项目施工计划控制的关键措施,检查和收集资料的方式一般采用进度报表方式或定期召开进度工作汇报会。为保证汇报资料的准确性,计划工作人员要经常到现场察看和掌握施工计划的实际进度,做到心中有数。

2.整理统计检查数据。对检查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形成与计划具有可比性的数据资料。一般可以按实物工程量、工作量和劳动消耗量以及累计百分比整理和统计实际检查的数据,以便与相应的计划完成量相对比。

3.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用施工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了解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拖后、超前还是与计划进度一致。一旦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符,即出现进度偏差时,计划人员必须认真寻找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进度偏差对后续工作产生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进度调整措施,以确保施工计划的顺利实施。

篇3

一、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一个具有优良企业文化的施工企业可以在整体上提高自身的形象,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与良好评价。广大群众更容易去信赖那些具有良好文化的施工企业,一个企业的文化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内部,同时体现在企业所进行的施工工程上,一个有着良好企业文化的施工企业,其工程质量也必然是可以得到保障的,施工的质量得到了保障就会赢得人们的支持,在人们的心里留下良好的形象,进而帮助企业更好的长期发展,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2.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文化代表一种精神追求,包括了企业的奋斗目标、企业所提倡的企业行为方式、所推崇的理念,员工可以根据企业的企业文化来断定自己是否适合这家企业,在这家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在施工企业中,企业的文化可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与方向,进而促进员工向着目标不断的前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3.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施工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直接动力,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灵魂,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断地激励着企业不断前进,同时建设施工企业自身的文化,可以有效的将自身的形象宣传出去,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口碑,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吸收更多的施工人才,进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为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动力。4.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使得员工具有相同的目标,并为之目标而努力奋斗,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就在不断提高,这时企业文化就起到一种能量整合的作用。一个施工企业的发展需要整个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施工企业中的员工沟通起来顺畅,在工作上更加默契,促使企业的凝聚力进一步的提高。5.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正所谓环境会改变一个人,一个企业内部的文化如何在每个员工的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从企业文化中就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整体情况,一个企业的文化会影响到员工的各个方面,如员工的价值观、待人处事、对工作的态度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之间的和谐交流,进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6.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在企业当中构建起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提高企业效益,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所在,企业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和凝聚的创造力也是由企业文化来引导实现的。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企业只有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解放出来,并不断地开拓创新,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而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先进的文化来进行指导,否则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施工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措施

1.正确认识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1.1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其核心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共同价值观,它通过人的观念和思维来发挥作用,其一经内化所产生的强大规范力、形成的良好价值行为导向,会发挥高效管理效应。1.2管理是使企业有效率、有凝聚力、有生命力的根本手段,管理的核心在人,当简单、机械化的组织管理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软管理来加强对“人”的硬管理,使职工从精神和行为层面达到知行合一。1.3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互促共赢的,两者目标同向、作用对象一致,企业文化既对管理工作具有导向作用,又兼具管理工具职责。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培育全体职工认同、自觉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以引导大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导入管理文化的内涵,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紧密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培育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管理理念,降低企业的监督和约束成本,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提高施工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施工企业内部的员工目前有两大类,一类是部队兵转工后的员工及他们的子女,他们大部分受过的教育不高,但这类员工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企业归属感强;另一类是企业招聘的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这类员工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思想起伏大,企业归属感需加强。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除了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培训、知识技能的培养,也要对一些道德规范进行适当的培训,从整个上提高施工企业员工的素质。只有施工企业员工的素质得到了提升才可以有效的去学习企业的文化,并将企业的文化融入自己的思想中去,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3.塑造良好的企业外在形象。企业的外在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站稳脚跟的重要内容。诚信、可靠、有质量保障的企业才会是人们信赖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多发展的可能。因此,要求企业塑造良好外在形象,从企业员工的统一服装、行为规范、工作利益以及企业的工作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积极打造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特色企业形象,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前提和保障。4.建立完善的文化管理制度,培育执行文化。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企业制度文化,企业法规和企业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企业制度健全、规范、落实的过程,企业制度落实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执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建设执行文化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重要环节,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就在于执行能力的建设。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培育执行文化,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5.打造企业文化的终极武器,塑造“品牌文化”。企业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品牌所代表的文化竞争。文化竞争是企业间高层次的竞争。品牌文化是企业整体社会形象的外在表现形式,目的是要与既定的目标消费者产生对于品牌文化认同的共鸣,进而提高社会对企业的认同度和信赖感。塑造品牌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艰巨的企业系统工程。塑造品牌文化要准确定位市场,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对市场进行把握,要站到一个较高的立足点去俯瞰市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结合施工企业的特色和发展前景,为企业塑造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结语

总之,加强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与竞争力,同时可以促进施工企业向着现代化管理发展,因此施工企业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为施工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企业能够关心所有员工爱护所有员工充分体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这也是所有企业的经营者建立人本文化的重要基础。正是这种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加大感情投资的经营管理模式,创造了特色的企业文化,弥补了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推动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关心企业员工也是企业人本文化具有的主要特征。

1.2引导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随着经营价值观的不断改变,如今企业内部对于利润水平的确认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出现了大部分企业都将企业员工发展成了企业内部的股东,员工逐渐开始创造企业的价值,因此,新的价值取向需要考虑到企业员工的利益。另一方面,对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现代企业逐步开始施行分权、授权或者是调动所有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的经营模式,员工的地位也在不断的上升,逐渐成为了企业的真正主人。由于这两种原因的结合,企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员工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的使命与责任也变成了员工自身的使命。企业具有的人本文化主要强调的就是员工的发展规划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2人本文化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实施路径

2.1建立特色的项目文化

在所有施工企业里,项目部门作为独立部门分布在各个地区,但是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大部分都只是局限在企业总部中,很难发展到项目部门中。所以,项目管理中具体的人本管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特色的项目文化。项目部门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特色的劳动竞赛,奖励竞赛中最终的获胜者,同时,项目部门定期做好企业内部的远景规划,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加强对技术方面的管理。项目文化更加注重的是学习型的组织,可以利用局域网以及广播等多种形式,推动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互相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营造企业内部具有的特色项目文化,将企业员工的利益以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2.2改善激励方式

目前,企业内部对员工的激励方式基本都是收入与任务相互关联的方式,这种单一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企业的发展,采用比较单一的方式激励员工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对于企业内部的人本管理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员工,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培训激励、荣誉激励以及职位提升进行激励,对表现突出者可以加入到项目管理中,但这些激励的前提都需要把员工的发展以及自身需求放在首要位置。想要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一定非要利用金钱作为条件,即使是一种赞美一张奖状或者是几句问候的话都会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2.3人本管理模式代替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大部分施工企业中,都存在部分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僵化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其中就包括员工作息时间安排的非常不合理,员工无法得到充分休息的时间,长此以往,员工就会处于非常疲劳的工作状态,导致工作效率不断降低,更无法保证施工的质量以及员工自身的安全。采用更加柔性的人本管理模式,改变工作时间的安排,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制定更加合理的制度,保证员工的休息时间,并在工作之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4完善领导管理方式

传统专断的领导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施工企业内部施行合作方式的民主管理模式,这种民主管理可以积极的调动起所有企业员工参与到项目的管理中,并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力。同时,领导阶层的人应该更多的注重与企业员工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在与员工沟通的过程中,领导者应该以一种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虚心接纳员工的合理建议,这种管理方式能够让员工得到足够的尊重,企业领导平易近人的态度也会让员工更加积极主动的为企业工作,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2.5为员工服务

项目部门需要利用基层工会进一步的为员工提供服务,把员工的利益和权利放在首要位置,真正让员工感受到施工企业像家一样的温暖。施工企业的项目部门对于员工的工作环境应该高度重视,企业内部员工工作非常艰辛,大部分员工都是背井离乡,每天都只能面对枯燥乏味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心情,因此,施工企业的项目部门需要多关心员工,了解员工自身的思想动向,重视员工的生活。

3人本文化在项目管理中具体的实施内容

3.1人本管理具备的条件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实现人本管理这一具有战略性发展需要拥有高技术管理人员相互配合。这些管理人员不只是企业主管还包括项目主管,这些管理者是整个施工企业的设计者,也是企业实施变革的主要支持者。在施工企业的项目中,项目经理属于整个企业内部的精英人才,这些企业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工企业的发展和兴衰。所有的企业经营都希望自己能够处于企业经营中,精确地了解企业内部的重大决策以及企业经营的发展动向,能够及时的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实现自主经营。这就需要施工企业项目拥有高素质的管理者,注重个人的修养,能够有效地将施工项目的具体经营权下放到企业员工手中。

3.2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具有的组织结构中,大部分仍然是具有高度集权特点的组织结构。企业人本文化的建设在这种组织结构中受到了极大的干扰。施工企业需要建立适合企业特色的组织结构,采用事业部制以及扁平式组织机构,对施工企业项目的权利实施下放政策,授权相关部门自主经营的权利,促进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决策变得更加民主化,员工也能加入管理的行列,充分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想要建立企业内部特色的人本文化,一个适合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建立人本文化的基础。

篇5

二、当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问题

1、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相对淡薄一些单位领导对预算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只关注资金申请而对资金的实际使用、管理随意性较强,认为只要钱到位、钱花光就是完成工作,就是达到了预期效果;抑或虽然认识到了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但对其理解却存在一定的偏差,将预算绩效管理简单理解为就是绩效评价,认为只要做了绩效评价就是完成了预算绩效管理,以偏概全导致预算绩效管理难以起到其应有的效果。

2、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缺乏复合型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一方面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诸如博物馆、图书馆等各类单位对于专业性要求较强,另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涉及的知识层面较为广泛,这种情况下往往出现熟知文化业务的人员不了解预算绩效管理,而相对了解预算绩效管理的财务人员又对文化业务了解不多。此外,由于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之前主要是将部分部门、单位作为试点,因此即使是财务人员,很多也对预算绩效管理一知半解。

3、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存在预算绩效管理环节缺失或有失严谨现象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尚未全面展开,事业单位特别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环节缺失或有失严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环节,设置绩效指标时敷衍了事,缺乏科学严谨的考证或干脆规避绩效考评;在预算执行环节,实际执行偏离预算绩效目标,只要不突破开支范围就随意花销,完全不考虑是否真正有助于绩效目标的实现;在预算绩效评价环节,应付了事或者大肆吹嘘,不以事实为依据,使绩效评价工作丧失其客观公正性;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环节形同虚设,评完了事等等。

三、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措施

1、全面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面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一是要加大对单位领导的宣传力度,强调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二是要明确预算支出责任,硬化支出预算约束,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加大预算绩效考评的奖惩实施力度;三是要在单位内部大力培育绩效文化理念,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使绩效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变被动参与、消极应对为主动参与、积极配合。

2、培养复合型预算绩效管理人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应当就自身事业开展特性,加快对复合型预算绩效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力度,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出既熟悉文化业务工作又具备丰富的预算管理经验,能够熟练掌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要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专门培训,增强他们的绩效管理意识,预算绩效管理关口前移,才能从源头上确保项目设计合乎本单位事业发展方向,符合公益性文化职能定位,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抓好“一保四”环节,切实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1)制度先行是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参照财政部的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文件执行时,还应当结合单位自身职能定位,研究制定切合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同时设计符合自身业务特点项目规划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此外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进行科学评估,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客观性、有效性、实用性和可衡量性,同时要兼顾成本效益原则。

(2)预算编制环节要严把质量关。科学编制预算,严把预算质量是确保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各项事业顺利开展,严格预算执行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因此,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当严格遵循预算编制要求,同时重点关注以下几点:第一,预算特别是财政项目预算编制,应当与本单位的公益性文化职能相匹配,应当与本单位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应当有助于本单位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第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必须具体明确,项目绩效指标应当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应当充分考虑项目实际进行设计,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第三,全面预算严格来说应当是“全民参与型”,绝非是个别人、个别部门负责了事,应当涵盖本单位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既包括业务开展也包括后勤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将每名员工的具体工作行为予以量化,从而最终形成本单位的全面预算;第四,绩效管理强调的是产出和结果,因此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来说,应当以实现最终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最优化作为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重点方向,体现在预算编制上即确保资金优先且重点保障最优公益性项目。

(3)预算执行环节要强化过程管理。预算执行工作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是预算绩效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确保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绩效目标实现,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方面要求单位自身严格按照批复预算设定的既定目标和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在发现执行偏离预算时及时调整、整改,因不可抗力等特殊原因确需调整时要严格履行财政规定的上报审批程序,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另一方面,有必要实施事中审计,既包括内部审计也包括外部审计,与其等到既定结果已出再行整改,不如及时发现问题边审边改,更加有助于绩效目标的最终实现。

(4)绩效评价环节要确保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需要明确的是,不管是单位自评还是外部机构进行评价,绩效评价主体都是由“人”这一客观存在组成的,只要有人为因素存在,绩效评价结果就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无误。要尽可能确保绩效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一方面要回归到绩效指标的设计,即首先在预算编制阶段就要确保绩效指标科学合理可考、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另一方面不管是实施单位自评、主管部门或者财政部门评价还是引入第三方评价都需要确保实施评价的人员必须要德才兼备,既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又要有极强的专业素质,能熟练掌握各种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有效实施绩效评价。

(5)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环节要落到实处。如果仅只是评价而没有结果反馈和应用,那么绩效评价最终只会沦为为评价而评价,完全背离我们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初衷。要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落到实处,有必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有反馈有整改有激励措施亦有惩罚措施。

篇6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安全文明施工,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科学地组织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地管理现场,使施工现场按现代化施工的要求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近年来,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更加注重安全文明施工。但不可否认,一些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对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提高安全文明施工的建议,总结了施工现场管理及安全文明施工经验,以期使安全文明施工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企业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安全文明施工思想认识不够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核心工作是生产。一直以来,很多企业只是片面追求工程实体的进度、质量和效益,而不注重施工环境的安全与文明。当施工进度、质量、效益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几方面发生冲突时,往往只顾前者,而忽视安全文明施工。这归根结底是在思想上对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果一个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操作工人,对安全文明施工不重视,那么就不可能把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搞好。

2、水利水电人才

水利水电工程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特别严格。一般需要的是一些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科研、设计、规划、施工和管理等全面的知识,能在水电、水利等部门从事设计、规划、管理、科研和施工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过程中的直接实际执行者,这里的施工人员不仅仅指苦力劳动者,而是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包括设计者,材料采购者,材料检测者,地形勘测者,规划者,指挥者和实际施工人员等等人员组成。因此,所有参与者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坚硬的操作技术。同时也需要提高所有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及身体素质各个方而,不断组织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准确的掌握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

二、对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提高安全文明施工的建议

1、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员工素质考核的体系建立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员工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素质考核体系,其覆盖面应包含到各个层面的各类员工,即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及其所属项目部管理型成员、技术型成员及操作技能型成员。不论管理型、技术型还是操作技能型的员工,均应以工作效率和能力作为考核的基本原则。员工考核体系建立两个层级的考核体系可以有效反映各员工的工作表现及实际工作能力。

员工素质考核一级体系是以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总部为主体负责建立。具体步骤为:新建所有员工的数据库;对三种类型的员工素质考核指标进行分类,建立员工素质分项考核表和汇总考核表,作为原始的记录凭证;对企业内部之间项目部的调动建立项目部之间的员工流向卡,并随同员工素质考核卡和员工流向卡交付所在的项目部。对属于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总部的管理型和技术型员工则由总部人力资源部负责日常考核,对项目部配置的管理型、技术型及操作技能型的人员由项目部负责组织日常工作表现的考核和汇总。所有的考核应以资料库形式建立,涵盖员工日常中出现的违规违纪、奖励处罚及当时采用教育的措施及效果。

将违规违纪与奖励贡献按重要程度分成不同的级别,并据此进行递进或叠加考核。如某员工在一个时期内为企业或项目部解决了某个具体的技术问题或安全隐患,按其为企业的贡献程度应给予相应级别的贡献记录,当贡献记录达到上一个贡献级别要求即可递进或累加贡献记录。如某员工在一个时期不服从工作安排或由于本人的原因在施工质量、安全等方面对项目部或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可以按其对企业的损害程度给予相应级别的处罚记录,当处罚记录累计达到上一级严重程度时可对员工进行违规违纪或损失警告、下岗或开除等不同的处理措施。所有的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记录与损失记录至规定考核期时按其进行汇总,确定该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率,并据此进行动态调整工资或奖励的幅度。由于该项记录实时地记录各个员工在不同时期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能力,可以真实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水平。

企业总部与所属各项目部以季度或年为单位进行汇总,确定阶段性的考核,并据此更新原有的考核结果,以确定员工相应的工资或福利待遇。管理型和技术型考核的分项细则由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总部规划制订,并统一实施。操作技能型的分项细则实施则由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各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结合相关专业制订,并上报总部统一审定后下发执行。

2、选择合适的水利水电施工工程的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决定着施工质量的好坏,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实际上就是把施工质量的控制由事后控制转为事前控制,最大的预防了质量风险。施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形,采取适合工程本身的技术和方法,做到确保质量和安全。同时要合理配置水利水电施工工程的活动条件,要将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有效地控制起来,确保每道工序质量达到要求和标准。

3、明确责任建立激励机制

一套完整的规章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各管理人员的行为,有利于指导文明工地创建各项措施的落实。公司、项目部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保证体系、规章管理制度,以及卫生管理责任、消防保卫责任等文明施工管理责任,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坚持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的实施,对提高全体施工管理人员的的工作能力和文明施工意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能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施工企业应建立激励机制采用项目奖金激励制度,即根据职责情况为管理体系内的每个施工管理人员制定一个项目奖金额数,工程竣工时如果目标实现顺目奖金兑现。如果目标没实现则扣留全部的项目奖金。从而激发和调动了各施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4、过程检查强化落实力度

施工企业应加强文明施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各种安全防护措施、文明施工措施是否全面落实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公司规章制度是否得到全面的执行。特别是文明施工措施费的落实,文明施工各项措施的落实要以资金投入为基础。为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投入的有效性,施工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对安全防护用品采取统一购买、统一供应的办法,从而使安全防护用品的质量有了可靠的保证。同时确保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落实到位、专款专用。在过程检查中,对发现的问题,管理人员跟踪整改直到不合格因素、隐患整改完毕为止确保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安全防护措施、文明施工措施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

5、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注重提高工程项目各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有效落实各项文明施工措施的前提。因此在建立良好的组织保障情况下企业还必须通过加强培训赴全体人员对创建文明工地的有关内容、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等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各施工管理人员的文明工地创建意识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和班组操作人员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用专业的操作水平来提高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形成高效的运作态势。

结束语

只要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所有人员统一思想,共同努力,不断总结施工现场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经验,不断学习现代化施工方法并应用到施工现场管理和文明施工实践中去,形成企业自己的一套安全文明施工体系,就一定能使安全文明施工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篇7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集合体,体现为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管理工作所持有的态度、认识程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安全氛围,将全体员工的安全需要体现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以思想信条和行为准则的形式加以实现,形成员工的安全生产精神动力和约束力,并服务于企业的总体安全生产目标。

建筑施工企业业务涵盖面广泛,生产周期长短相间,经营活动固定性与流动性相结合,对社会生活影响较显著,其安全文化具有自身的一定特点:

1、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员工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管理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实施主体。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以强化人文意识为重点,将对人的管理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具有超前性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方向在于防范,防患于未然;安全文化建设注重采用风险论、控制论和目标论来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率,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存在的安全隐患。

3、具有独特性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在各自的生产活动中形成。根据企业的性质及经营范围等特点,不同企业之间的安全文化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

4、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各级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与意识,消除习惯性违章,改变企业对生产经营安全隐患的习惯性漠视态度,加强过程监督,不断规范安全措施和管理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生活,同时保护国家、企业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生活不受损失。

5、具有社会影响性

现代化的建筑施工经营活动是根据一定的生产规律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化产物。企业的安全管理从国家来讲,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执政理念;从企业来讲,关系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对员工来说,则是体现人们对生存、生活的第一需求。安全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贯穿于生产、生活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日益强大的影响作用。

二、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

1、重视发挥领导作用

企业决策在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中起着主导和指引作用。企业领导层的安全文化素质亦能够直接体现企业的安全价值理念。因此,要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安全环境,企业领导作用的发挥成为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决策层只有具备了优秀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通过带头履行安全职责,规范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以实际行动重视人的生命和财产价值,真正致力于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才能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价值取向,使让员工看到、听到、感悟到做好自身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并以企业决策者的行为与风格为榜样,严格律己,从点滴做起,从而防止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和事故发生。

2、形成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个企业内部独具特色的文化产物,是企业自身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管理思想境界的体现。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和主旨因企业的类型、性质、发展方向等因素而定。企业在管理中引入文化层面的内容,更应注重其现实针对性和适用性。在安全文化建设中,企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定位,挖掘资源,站在全局高度进行总体策划;在继承和创新的原则下,立足安全理论阵地,研究现实条件下企业安全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提出适合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和自身发展的有效方案,指导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3、树立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理念

企业员工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既可以成为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卫士,又可能是事故隐患的肇事者。所以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要运用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调动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让员工在施工管理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企业的各项安全文化建设。

4、灵活运用并发挥各种文化载体的作用

安全文化的渗透可以通过多种文化阵地来实现。企业要利用各种文化宣传形式,包括悬挂张贴标语、横幅;发挥宣传栏、黑板报、期刊杂志等的传播作用;通过电视讲座、报告会,培训班、学习班及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合理搭配,科学组合,对企业各级人员进行长期反复的思想觉悟、责任态度、法律法规、价值观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充分阐释、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并经过系统灌输、认真实践安全文化,唤醒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渴望,从根本上提高安全认识和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从而为全面创造安全生产管理的良好工作秩序打下坚实的基础。

5、坚持精神文化建设与物质文化建设并重

精神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心,在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要有精神上的提高与领悟,思想上的更新和觉悟,这样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才可以有目的、有方向地去组织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是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能够较具体地折射出企业的安全生产理念、意识和作风,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实际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和物质层是表里不可分割的整体,分别代表了安全文化发展的思想内涵和外在表现。两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得到实施的有力保障,一定要做到二者并重才能够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6、明确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和提升安全文化

先进的思想和文化需要用制度加以固化。只有融入到制度和规则中去,并用以规范企业和员工的安全行为,文化才能够得以发挥和实现。安全文化建设也是如此,必须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来强化和规范。健全的制度体系可以促进安全文化的形成和提升;反之,安全文化又可以促使安全制度得到更好的维护和落实。企业必须将安全文化充分、恰当地融入到每一项政策、准则及工作标准和要求当中,并不断地加以充实和完善,使安全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奖惩分明,才能巩固无形的企业安全价值观,合理引导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方向,最终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高效运作的安全管理及文化网络。

7、确立发展和完善企业安全文化的长效机制

企业安全文化是在长期生产工作实践中积累、验证形成,并升华为被企业员工认可且转化为自觉行动的文化理念。建设安全文化,不但应体现鲜明的时代主题、自身特色,还要具有与时俱进的观念,结合形势的变化,在逐步深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渐进过程中,适时地修改其中不适应的环节和内容, 确保引导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入有序、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状态,为推进安全管理发展注入不竭的正能量。因此,一定要在长期的培育、反复的摸索中,探索建立系统化、强有力的监督、改进和激励长效机制,保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和丰富完善。

三、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施工企业管理的促进意义

1、有效弥补及完善企业生产管理工作

安全文化对于企业管理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和秩序;二是培养员工做出正确的安全决定的能力。良好的安全文化不仅可以使企业在较长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安全状态。更重要的是,经过安全文化的建立,能够通过加强全员安全思想教育、安全知识培训,完善安全文化管理体制等活动,强化安全文化氛围,使全体人员在思想素质、敬业精神及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成为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同时,还会带动与安全管理需求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重点工作的长足发展,这些对于增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和提升各项工作开展的力度都是大有裨益的,并最终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发展的强大动力。

2、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改善企业社会形象

安全文化意在从精神的层面上研究安全规律,加强思想管理,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并通过人为活动将有效的管理方法贯穿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在企业安全文化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通过不断地树立和强化,成为安全生产中弘扬和倡导的主流,逐渐成为员工所提倡、崇尚的内容。企业组织及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从内心逐步认同企业的安全文化价值观,形成的共同的思想作风、价值规律和行为准则,从而在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中将个人的目标集合引导并聚拢到到企业安全目标上来,提高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并维护和强化了企业正面、良好的外在社会形象。

3、有助于推动企业实现安全、健康标准化

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引导,通过建立制度、规程、标准来夯实企业管理工作基础,并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一系列安全管理行为;是企业安全文化理念的具体体现,属于物化的文化、制度与管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通过调动和激发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自律性来规避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维护企业的和谐稳定状态;同时也促使企业的组织行为逐步趋同于标准化要求,与外部经营环境及同类企业先进标准接轨,为以后健康稳步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结束语

篇8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032-02

现阶段石化企业处于知识经济发展的阶段,作为石化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对人才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时效性、两重性、高增值性和不可替代性等,加强企业人员的竞争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改善工作,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而企业员工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石化企业要加强对员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1 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影响石化企业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人力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人力资源作为石化企业最有利的竞争力,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从而保证人尽其才。员工培训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具体来说,企业员工培训的主要作用包括:通过员工的培训能够加强员工知识和技能,改善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进而提高企业利益。员工的培训也能够帮助其体验到在企业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责任意识。加强员工的培训,可以有效地达到企业发展的目标。

2 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人员对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使得石化企业每级管理人员的精力能够集中在工作生产上面,但是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起来。大部分的管理人员了解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但迫于生产任务的繁多和重大压力,渐渐忽视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开展。一般情况下,给予短期技能培训更多的关注,却忽视了系统性的培训能够给企业带来长久的利益,所以就造成了培训落后和断档的现象。

2.1 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1.1 生产培训的规则不完善

随着现代化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政府监管机制不断的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安全生产培训法规显现出很多的问题,如立法的延缓会造成部分急需法规出现空缺,然而部分已经颁布的法规又是重复出现的,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趋势。应该利用行政的方法管理相关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而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利用法律的方法去管理。由于法规操作性是非常差的,所以无法保证石化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导致培训指标和法规不够完善。

2.1.2 培训模式和内容不合理

企业员工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而现阶段大部分的企业培训内容多以理论培训为主,对相关职业的技能知识的培训较少,所以造成员工实际的操作能力很差。员工培训内容的空洞,虽然达到很好的讲演效果,但实际上员工所能掌握的内容和重点内容过少。年度培训计划也没有充分的按照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对员工现状不能进行全面的分析,这都是因为对企业和员工的需求不了解,只能按照部分单位所提供的相关培训内容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意愿去制定培训的计划,从而造成员工的培训计划内容过于片面,不能根据实际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计划。

2.1.3 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

培训评估主要是通过培训后对培训效果做以评价,以保证培训开展的意义。通过培训效果的评估,对员工培训内容进行分析,员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内容,培训计划是否有效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内容。再将评估的结果第一时间报给上级部门,认真做好日后的修订员工培训的计划内容,同时将培训所需的数据进行分析。现阶段的评估只是通过培训结束后留下的员工,对其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这样就降低了评估体系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1.4 培训管理部门的整体素质较低

企业员工的培训管理部门普遍积极性都不高,人员自身的素质也非常低,这影响了企业对员工培训和实施的力不从心。同时员工的培训工作疏于策划,达不到良好的培训效果,企业对员工培训失去信心。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造成企业员工系统性专业人员严重流失,外加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以传统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也不能切实的开展培训工作。

2.1.5 企业对员工培训的不重视

针对制度相对完善的企业而言,员工培训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企业也可以定期制定缜密的员工培训计划,从而能够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但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没能够认识到培训所带来的效益,而且制度的设计也不规范,对员工培训虽然给予一定的关注,但是重视的程度并不够。因为企业发展的初期经营阶段,管理人员对国际化和品牌更为重视,从而忽略了人才的培养和相关的培训。主要体现为参加培训的员工人数较少,无法进行有效的组织培训。部分企业对员工培训投入的资金非常少,认为培训根本没有必要,员工的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到培训的重要性。

2.2 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工作中的难点

①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管理工作,有效的开展员工培训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负责人和培训管理人员需要更多的关注企业中的问题。培训内容是非常复杂的,要善于总结和选择,合理地筛选出适合员工实际需要的内容,才能为培训工作打好基础。

②培训管理的开展,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在培训计划完善之后,有效的实施。培训的内容包括培训讲师的选择、各环节的链接性、培训计划的内容等。

③培训工作没有顺利的进行或是没有明显的培训效果,就会出现得不到回报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导致领导对培训的工作不认可,影响企业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因此错失企业领导的支持。

3 有效提高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员工培训管理的短期计划

①明确培训的训练目的,确保通过培训后,员工能够通过培训有所收获,能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②对培训计划要进行严格的设计,设计内容为培训计划大纲、期限和计划的内容设计,提供最佳的时间进行培训,以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

③拟定培训计划表,为员工提供具体的工作安排,确保员工和管理人员能够提前做好培训的准备工作,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培训课程表要将培训的日期、次数、内容和时间进行落实。

④设计多种学习形式开展培训活动,为保证员工通过培训能够有所收益,这就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完善培训工作,从而有效的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培训,如观察、会议、报告和作业、测验几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培训。

⑤完善控制策略,通过登记、例会报表、流动检查等方式进行控制,并加强培训监督的力量。

3.2 员工培训管理的长期工作计划

3.2.1 员工培训管理工作要按照计划的流程严格执行

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的步骤是通过培训的计划的制定―培训计划的实施―培训计划的评估―培训计划的完善等。根据上述员工培训的管理流程开展员工的培训工作,根据培训中的问题不断完善计划,并找到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3.2.2 设定员工培训的目标

通过对员工培训内容的调查和分析,将培训的需求转变成企业培训的目标。如以培训达到所有生产经营的目标并达到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通过上年度培训计划评估和总结,要将制定的培训计划,以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这也是近阶段培训的重点内容。

3.2.3 实时分析企业发展的动态

员工培训的主管部门需要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计划加以研究,计划中要明确企业的年度生产和经营的指标,进而找到员工的需求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结合石化企业的经营情况,找到欠缺的地方并加以改进,通过培训达到改善现状的效果。

3.2.4 按照培训计划制定的目标进行分类

结合企业自身制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内容进行培训方案的制动。方案内容要体现素质方面的训练、业务技术的训练和语言方面的训练等。培训内容要可以达到加强石化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需要对班、组长和更高级别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内容体现为对系统的督导管理和对培训员针对性的训练等。

3.2.5 培训的预算成本要列入到计划

将方案中相关培训活动所需的资金和器材、设备和外出活动等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将培训的成本控制到最小化,发挥最大的利益。

3.2.6 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尤其是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阶段,包括的很多不能确定因素都会造成多企业发展的影响。因此,我国现阶段需要正确的摆正中小企业的位置,充分的理解其重要性。近几年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和发达国家比较,其保障机制还有很多的欠缺,政府部门需要结合我国企业实际的情况和问题,同时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不断改进并完善法律和法规内容,为中小企业走向国际贸易提供合理的发展空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为中小企业发展以提供合理事宜的制度环境、不断完善石化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扶持制度、提高企业的组织和结构的建设,积极响应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帮助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应的扶持工作。

4 结 语

石化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并加强对员工培训的力度,将这项工作列入企业的工作日程中,制定相对合理的培训目标和管理计划。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主,同时加强员工的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掌握,避免因缺乏知识而出现事故的现象出现,使企业在竞争力的影响下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完善,从而形成独特的核心力量,从而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推进石化企业整体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雪,王越珩.企业员工培训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J].知识经济,2012,(1).

[2] 霍爱彬.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国企可持续发展[J].经营管理,2011,(5).

[3] 杨红敏.浅析企业员工培训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J].科学之友,2011,(24).

篇9

前言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当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

项目管理即施工项目管理, 所谓施工项目是由部分具有专业技术的施工管理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团队精神的集体, 共同参加建设某一个特定工程, 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所谓施工项目管理就是如何以高效益地实现目标为目的, 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 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施工, 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 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 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 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加强项目管理是保证企业生存的必要手段。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否能永立不败之地, 其产品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质量是建筑市场的关键, 是企业的生命。

二、项目管理的基本策略分析研究

项目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经理部及其所属机构职能人员, 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针对具体的施工项目及相应的人和物等生产要素,重点是工序质量的管理, 而工序是“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在特定项目条件下有机构成的体现。由此不难看出, 项目质量管理是工程产品合格质量形成的关键。项目管理的基本策略包括人员管理、施工组织管理、安全质量管理、成本核算管理。下面就如何加强这些管理谈谈个人见解。

1、人员管理。市场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是工作的主观能动因素, 管理人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1)管理人员的思想工作。敢于让新同志挑重担, 在实践中锻炼人才; 提高项目凝聚力,调动员工工作热情; 落实程序文件岗位职责, 加强管理人员责任心。2)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完善质量管理网络。3) 开展全员、全方位的教育培训。4) 加强对分包单位的控制和管理。

2、施工组织管理。1)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为顺利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a.明确工程质量目标。b.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c. 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d. 编制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2)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 确保工程质量。a. 建立项目工程质量环, 实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质量环是指导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依据和原则, 是影响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相互作用的一种理论模式。b. 物资采购。c. 进货检验和试验。d. 技术交底要清楚, 安全交底要到位。为使操作者能按照设计意图和施工要求, 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避免造成返工和浪费, 技术交底必须实用、具体。e.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要合理, 变更签证要及时。f.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要与施工进度同步。在施工过程中, 资料很重要, 它是施工的依据和施工过程的记录, 是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g. 加强验收工作, 加大检查力度。在施工过程中, 对每一道工序实行三检制, 即民工队自检, 工长检验和质量员复验。

3、安全质量管理。1) 加强参建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杜绝事故发生, 扎扎实实抓好“预防为主”的安全防护工作。2) 现场管理是创建文明工地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关系到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保证安全生产无事故的重要环节。项目是全面展示企业管理水平的窗口, 而创建文明工地的最终目的即是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和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4、 成本核算管理。1) 建立三级核算体制。建立三级核算体制就是建立公司 )分公司) 项目经理三级核算体制, 打破企业内部吃大锅饭的局面。各责任单位之间简单的协作关系转化为经济结算关系, 促进公司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2) 完善项目核算, 实现会计与成本的统一。项目作为三级核算体制的基础, 既是承包中心又是责任中心。3)立足项目管理, 加强成本核算。施工企业实行全员承包、全方位核算过程中, 必须明确核算的目标及内容。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 项目成本一般占项目工程造价的 82% 左右, 这一特点决定项目核算的中心是项目责任成本的核算, 项目管理的中心是成本管理。4)静态的核算与动态的管理相结合。项目管理是全方位的动态管理, 而成本核算就是通过一系列的静态核算、静态数字把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折射出来, 使项目内容看得见, 摸得着, 并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解决。a. 制定成本降低计划, 宏观上控制成本支出。在计划的制定上, 无外乎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计划收入的来源; 二是计划支出的确定。b. 计划收入来源方面主要依据施工图预算、施工设计方案及工程预算件, 根据不同的要求我们对预算件进行分解。c. 建立成本跟踪考核制度。根据各个工程项目的不同特点对工程项目的预算收入做好分解。从成本项目出发, 把预算收入分解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等。d. 建立成本快报, 及时反馈问题。在项目跟踪考核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成本快报。成本快报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5)加强项目核算, 实行成本否决。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有必要实行“模拟市场, 实行成本否决”。在施工企业成本项目上,工程成本管理的现状决定施工中的浪费, 成本费用的开支。成本否决促进了成本管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发挥了成本控制职能、加大了项目核算力度, 使责、权、利三者统一。6) 强化成本管理, 落实指标, 奖惩兑现。通过项目管理, 成本控制, 实行以成本控制的好坏、承包指标的完成程度对项目进行奖罚, 实行工效挂钩, 这样不但提高了项目全员的成本意识, 提高了积极性、主动性, 而且避免了施工中的浪费, 有效地降低了成本。7) 加强核算力度, 提高会计报表质量。建筑企业的施工周期长, 所涉及的材料纷繁复杂, 造成施工统计与施工进度不符、统计无法如实计量报送, 而施工企业生产又占有大量资金, 故必须正确使用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科目。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运用的准确、真实、合理, 使会计报表能如实的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三、结语

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管理科学, 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业而言, 项目管理是根基,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 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得到了完善。目前, 工程管理作为一项管理科学, 正越来越受到建筑企业相当大的重视, 也正在以相当快的速度被利用到项目管理中来,我们的管理水平也以相应的速度在发展。今后, 我们将总结和积累更多的经验, 使项目管理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 并使之标准化, 从而更广泛的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去。相信不久的将来, 建筑企业的队伍会更加壮大, 建筑事业会蒸蒸日上, 永远辉煌。

参考文献:

篇10

2将企业精细化管理做到实处

在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否可以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其关键点就在于管理制度是否可以做到认真准确的贯彻与执行。针对这种状况,公司就重点工作就需要从制度的实施的方面来执行,公司中组织检查组在机关中占据一半以上,其中对基层每一个单位的岗位都需要实施规章流程、管理程序的执行状况的检查。实际的检查结果现实了规章制度与管理的流程的覆盖率、执行率以及负荷率基本都需要保持较高的状态,企业精细化的管理成效较为明显。

2.1经营责任制的实施与贯彻要有力度

每一年的年初或者是全新项目建设的开始,各个基层的单位、每一个项目经理部都需要编制出企业经营的目标和方案,或者是目标成本的管理措施。推动目标工程目标的管理与实施,公司需要将经营管理工作的审核委员会在半个月时间之内审核完毕,并下达命令开始执行。与此同时,公司需要依据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项目的经历部门的方案以及责任制所设定的规定和标准,在经过测算和下达每个单位以及各个项目经历部门的运营责任制的兑现,并且对其额度的指标进行控制。

2.2科学有效的资源配置与管理

公司需要成立资源配置以及对领导小组的有效管理,经理可以担任组长,来统一组织和领导施工资源的配置以及管理方面的工作;公司需要定期的展开或者是周期性的召开施工资源管理会议,对施工过程中的资源调配进行会议性决策;只要是新成立的项目,首先必须要通过项目经历部门的编制,并且上报到工程资源的计划方案当中,并且想公司的负责施工的小组进行汇报,经过公司的综合性评定之后,再进行实施。

2.3增强标准化机组的建设

篇11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已经不能满足成本管理需要,很难为施工企业成本决算提供有利的依据。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主动,施工企业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成本管理办法,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将精细化管理理念作为基础,坚实定量化、细微化的成本管理方式,落实成本计划、分析、核算、考核等各项内容,不断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精细化成本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精细化管理强调全过程。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针对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并非针对某一环节。强调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第二,精细化管理需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不断的优化成本结构,挖掘潜在的价值,尽可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全员参与性。精细化管理提倡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

二、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施工企业资源,也就造成了施工项目成本,实行成本管理需要抓住施工成本的源头。精细化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仍然还处于粗放式管理的状态,企业法人对项目缺乏有效的管控,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对这种“粗放式”管理模式进行颠覆性的变革,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全面提。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举措。精细化成本管理突出“效益最大化”这个原则,抓住“成本管理”这个核心,强化“过程控制”这条主线,从而创造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可以使企业看到自己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无形中为企业内部的改革提供了动力。例如竞争机制的引入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企业中,根据个人能力的高低,业绩的好坏进行评选职称、调节薪酬已经是一种常态。任何情况下,只要有竞争的存在,总会有高低胜负的差别。在竞争机制下管理企业员工,决定干部的任免已经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种方式。竞争机制对企业发展产生一种压力,利用好竞争机制,可以使这种压力转变为企业人员的驱动力。从企业长期发展的利益来看,各企业各部门缩减成本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主要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一面,通过吸纳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见,有助于企业员工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增加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竞争中认识到团体意识的重要,通过对先进人物和事迹的表彰,使他们获得来自企业内部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有助于使他们摆脱工作的单调乏味,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三、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全员管理

施工企业需要树立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理念,从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核算、执行、考核等几个方面入手,引导企业员工主动的参与到成本管理中,转变传统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建立更加宽阔的成本管理渠道,降低成本对企业的影响,提高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另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以及奖罚措施,对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行监督,将成本管理的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单位和员工,同时实行成本管理的量化处理,将员工成本管理考核与员工工资、绩效等挂钩,提高员工参与施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施工成本管控中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的奖惩约束、激励作用促使各个环节做好成本管控,减少成本管控风险,激发施工人员参与成本管控积极性,融入以往项目管理经验与相关规定,构建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要发挥极致对基础管理的刺激作用,减少被动局面的出现,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以优秀的人才为支撑,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

(二)细化成本总目标,建立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施工实际情况,核算历史资料等,确定各项成本动因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会对工程施工成本造成影响,还必须建立数据化、具体化的成本目标。成本责任控制主要包括责任主体、成本控制链,施工企业需要将成本管理细化,细化到各个具体的成本管理项目中,并将各个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分配到具体的管理人员头上,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目标,提高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的效果。

(三)细化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流程

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需要贯穿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从施工招投标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事前精细化成本管理包括对企业成本的预测、计划以及重大决策;事中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是对成本核算,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事后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是考核各个阶段成本管理的效果。当然,这种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是不断循环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四、总结

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新型的成本管理理念,通过精细化成本管理,能够提升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还需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细化成本管理目标,尽可能的控制施工企业成本,同时优化施工成本管理工作流程,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效益。

作者:刘宏生 单位: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篇12

1城市夜景亮化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1.1布局不合理

受制于水、电、暖、天然气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的历史问题,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往往是“摊大饼”,从一环到二环,从二环到三环,从三环到四环……。在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且商业繁华,灯具的布置密度过大,几乎是亮如白昼。而偏僻区域的灯具布置密度又过小,除了路灯,几乎没有其他夜景亮化。在夜间从空中俯视城市,往往是中心一大坨,周围几条线。

1.2亮度不合适

某些领导片面为了追求灯具外观的好看,讲究高端大气上档次,忽略了亮度问题。某一段时间各个城市都在模仿长安街上的华灯,造型是很漂亮,灯泡多但是亮度不够,不得已只好以增加灯具密度的形式来达到亮度指标,使得工程造价大为提高。还有一些灯具,光亮度太强造成了灯光污染,严重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睡眠,每年为此发生的投诉及上访事件都不在少数。

1.3质量不可靠

就如同早些年的“北京欢迎您”,变成“北京欢迎你”,再变成“北京欢迎尔”。夜景照明灯具和线路及控制器很多都是裸露在室外,承受风吹雨打,夏天热,冬天冷,春秋刮大风,环境非常恶劣!往往一个点出故障,就会引起一条线甚至一个面的照明受影响。而亮化工程一旦出现故障,就会让人如梗在喉,非常不舒服。

1.4管理很无序

城市夜景亮化工程是一个非常科学、系统性的工程,但是在建设过程当中,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设计时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最后造成“千城一面”的局面;施工时讲究短平快,很多是献礼工程,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后期维护又缺乏足够的重视,维护保养少有人管,各部门推诿扯皮现象严重。

2提升城市夜景亮化工程及管理水平的方法

2.1坚持良好的规划及布局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色,其市政规划和布局不同,城市夜景亮化工程的规划和布局也应该有所区别。总体来说,我认为应该具备三个原则:适宜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延续性原则。

2.1.1适宜性原则

在做城市夜景亮化工程的规划和布局时,必须考虑本城市的实际特色,既要体现历史人文气息,又要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划和方向。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区域因素、人文因素、历史因素等等,做到科学引导,统筹规划。

2.1.2整体性原则

城市夜景亮化工程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工程,它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夜景亮化工程必须为整个城市建设服务,不允许独立出来。某些城市白天一面,夜晚一面,号称“城市千面”,这实际上是不可取的。城市夜景亮化工程与城市建设的整体工程应该保持一致,这样做不但可以节约资金,而且可以方便城市照明管理以及落实城市照明管理的各项政策。

2.1.3延续性原则

城市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在城市夜景亮化工程的规划和布局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延续性。延续性能够保障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延续性能够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适,延续性能够保障城市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需求。

2.2强化设计注重细节

拒绝“短平快”,摒弃机械式的设计手段,设计一定要有创意,要满足城市夜景亮化工程的实际需求。同时在细节上一定要精雕细琢,充分考虑环境和人文因素,细节决定成败!

2.2.1明暗得当,动静协调

简单的装上几个灯,提高指定地区的亮度,这种简单粗暴的办法已经不适应现代和谐社会对美的追求了。简单的亮如白昼不能够体现出城市的美,而明暗得当的城市街区反而另有一种韵味。静止的照明画面会让人觉得单一,炫目的屏幕变换也会让人觉得烦躁,而如果把二者统一起来,就会使夜景绚丽多姿,生动怡人。

2.2.2合理控制照明亮度

在控制照明亮度的时候,一定要兼顾照明前景和照明背景的影响。所谓照明前景就是灯光所照到的部位。既要考虑其在灯光照射下的视觉效果,还要考虑其反光程度。所谓照明背景是指灯光所照部位的周围环境。量与暗是相对的,如果照明背景较亮,那么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加强灯光的亮度;而如果背景较暗,那么就需要减少灯光的照明亮度。

2.2.3控制灯光色彩

很多时候人们发现同一处景色白天看和晚上看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夜晚与白天的环境亮度不一致造成的。夜晚的黑色往往给人们以阴森、冷酷的感觉,而合理的照明亮度,恰到好处的灯光色彩往往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点。所以夜景亮化工程的设计人员应当结合人们的实际感受,合理设置灯光色彩。

2.3提高亮化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量化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靠四部分保障:①要保障设计方案正确无误,不存在设计隐患;②要保障所有灯具、控制器、电缆等照明设施都满足工程的质量要求;③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④在亮化工程的运行过程中,系统的维护保养一丝不苟、认认真真,最终确保亮化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4构建完善的管控体系

虽然目前城市夜景亮化工程都实行了严格的预决算和招投标制度,但是其中的各个环节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为此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城市亮化工程管理和维护制度。

2.4.1推进工程管理的标准化和程序化

把整个工程的管理目标以及管理内容进行标准化、程序化,使得各个工程子项目有序合理衔接,容易形成具体的管理表格,降低工程技术管理的难度。按照标准化的管理结构,把所有的具体事务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身上,层层负责、件件落实,实行责任终身追究制。

2.4.2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合理利用目前市场上繁多的各种信息处理软件,将其与工程管理实践相结合,努力实现工程管理过程智能化,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项目管理过程当中的执行力度。

2.4.3构建完整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把关,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建立质量管理监督机构,明确监督人的责任和义务,切实保障城市夜景亮化工程的整体质量。

3结束语

总之,城市夜景亮化工程的实施,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城镇居民的夜生活,从而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希望我们的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为创建宜居城市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登茂.浅析城市的夜景亮化工程及管理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4):200+203.

篇13

2)现场投入(现场临设、三钢周转材料、质量定位)与合同要求、业主要求、社会形象、公司要求等方面取得平衡点。

3)劳务单价要与质量定位、进度要求、施工工艺、现场要求取得平衡。

4)材料的质量、利用率、付款率与价格要取得平衡。

5)在施工过程中从推动工作、劳动力消耗、固定支出费用、材料消耗、资金时效与关键环节的疏通之间要取得平衡。

6)机械配置与其使用效率、人工材料供应要取得平衡。总之要用大理念、大构想,处理好其各因素的因果、得失,从而有效取得经济效益。

2建立成本管控大框架

公司与项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签订成本责任指标。使其与项目经理年薪、效益工资、奖金、优秀员工评优等挂钩。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使项目建立主动性的“全过程、全面参与”的成本管控体系。同时,为了形成哪里发生成本,哪里就是管控对象,公司执行成本首问责任制,具体为分管领导约谈,班子约谈,降级使用,返回公司,以制度化的形式提高对成本责任的约束力。把项目人均贡献率作为首要指标,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3建立结算工作效益最大化机制

确立结算目标、时间及超额奖励等以责任状形式出现,提高参与人员积极性,挖掘正能量。为了强化结算队伍的建设,企业设专人主管结算全过程,同时对过程中的工作签证、报量、核定、变更等经济性资料指导、协助、核查、跟踪工作。形成施工全过程结算工作的一体化管理新篇章。

4建立项目成本深度对比机制

面对市场、资金到位,条件好的工程很少,要生存必须深挖成本潜力,找问题、找本质、找微观,不能只看几个大数,对项目细微指标对比分析(如分项消耗量对比,管理费微项对比,临时用工投入子项对比),好的讲经验,不好的说明原因。要找到问题的内因,分析改进,以推动分公司整体效益的提升。

5重视材料环节管理

严化大宗材料及三钢工具利用网络视频申报,批准工作流程。内容涵盖清晰的物流图片、车号、验收人、时间。挂账时打印出审批的流程单入账,否则不预挂账。项目要将每月库存或退下的材料(或预计退下时间)报材料科,互通信息调拨。同时材料科统筹规划,及时调配,以减少库存,从而达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的目的。大宗材料及三钢工具方面,大宗材料造价高,早进一天的资金占用就是成本,必须有效掌控时机。另一方面还需关注停工材料闲置(如过年3个月,存200t钢材,每吨5元/d,损失成本105000元)。三钢工具的闲置问题,也比较普遍,还有节点的退场问题,这些都是日常成本,方案是无法处理这些成本的。时机就是效益,要智慧判断、果断处理。

6施工环节的战略成本

紧抓施工进度,该方面最直观、可控,而且收益丰厚。根据施工经验,一栋高层住宅楼最佳的形象进度控制为:项目主体综合进度必须达到6层/月;主体完成之日砌体差5层,初装差10层;主体完成2个月内退掉周转材料及塔吊。装修阶段配合方较多,项目必须主动营造和谐的环境,最大限度推动工作进展。同时装修阶段劳务素质相对差,工序较多,协调配合成品保护必须高度重视。项目要严化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经济性、结算性,实聚项目及公司主管领导智慧,把方案做精、做优、做经济。策划先行,方案不协调或错误损失是巨大的,必须建立施工方案的全员参与编写关注、修改、补救流程。面对人力资源成本的上涨,项目考虑尽量多的用机械代替人工,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要合理配置,加强日常对比核算分析。

7以合同管理为前提,做好堵漏工作

施工成本犹如水管中的水,合同就是水龙头,管好水龙头是防止跑冒滴漏的关键。凡是结算,付款必须以合同为依据,同时抓好合同交底,要反复学习强化,吃透合同条款,在项目经济活动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无论外结或内结,要多利用集体智慧(加开专题会形式),能最大限度追加或降低合同付款,避免单打独斗,必须体现集体优势。合同签订要根据实际情况,又要借鉴好的合同经验,反复琢磨确定条款内容,做到合情、合理、完善,同时过程中要关注、不拖拉,公平合理解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