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46-02
临床路径的概念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由临床路径小组(the clinical pathway development team,CPDT)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的工作顺序和准确的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保证医疗护理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平[1]。一般包括诊断、化验及检查项目、药物治疗、医疗干预、护理、监测项目(包括用药效果和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疾病知识教育、治疗阶段目标、时间要求以及运动、饮食、营养、一些需病人协助的康复指导等。根据对象不同,可分为医师、护士和病人三个版本[2]。我护理单元将临床护理路径更加细化,制订成图文并茂的册子,应用于普通外科低年资轮转护士的护理教学中,收到满意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方 法
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共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疾病的介绍,包括解剖生理、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第二部分为每日的宣教、护理措施、饮食、活动及并发症等内容;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分解说明,如各种护理操作具体方法及风险、发生并发症原因及处理、健康宣教的意义等。普通外科常见疾病按三个部分详细说明并整理成册。
2 临床护理细化表的实施
2.1 组织带教老师学习 护士长在科室内统一培训带教老师,详细掌握临床护理细化表的内容,实现人人达标,标准化。
2.2 基础理论培训 轮转护士进入科室后,带教老师详细讲解“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的内容及学习方法,要求护士完全掌握第一部分内容后进入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需要三天时间。
2.3 技能操作培训 理论培训结束后带教老师对整个普通外科护理操作流程详细讲解并结合临床进行示范,需要三天时间。
2.4 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在临床中应用 轮转护士通过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后,结合临床护理细化表的相关内容,对住院患者每日制订标准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提供最佳护理服务。
2.5 综合评价 评价改进阶段临床路径实施一定时间以后,要将路径实施后的结果与实施前的数据进行对照并加以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护理质量评价、工作效率评价、经济指标评价以及病人满意度的评价等,通过评价以改进原有路径或使用改进后的新路径,使“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不断完善,更符合临床护理实际。
3 结 果
对2008年3月――2011年9月在普通外科轮转学习的86名护士在出科前1周进行对“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学习模式的效果评价。有效回收率100%,见表1。
4 讨 论
4.1 规范教学模式,减少教学的盲目性 临床带教以往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带教,难免随意而盲目。“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的应用,规范普通外科低年资护士教学模式,注重临床护理前后衔接的顺序性,增强了教学的系统性。
4.2 保证培训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学习效率 “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对培训内容和要求有具体细致的描述,预期目标和时序明确,且要求规范记录计划目标完成双向认可,例于执行和客观评价,保证培训有效性并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4.3 激发低年资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的使用对低年资护士的整个培训及临床护理有章可循,主动在“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中寻找自己的不足点。
4.4 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因有了严格的时间框架作为指导,同时路径中所列出的每日重点工作一目了然,使护理人员有预见性、有计划的工作,完善了整体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5 临床路径的前景展望
临床路径的推广需要病人与医疗工作者的密切配合。我护理单元所设计的“普通外科护理临床路径细化表”是大量基础研究以及和循证医学、循证护理密切结合,更具普及性的临床路径时刻表。在低年资护士培训过程中促进了护患交流护理路径同时是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规范的内容和向病人公开的形式,保证了护士与病人交流的时间和时机,掌握了细化的普通外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使护理教学工作更趋于完善,使护理学科有更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内容;结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成为临床护理路径是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工具。它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以减少住院天数。自80年代以来,临床护理路径在美国和英国得以应用,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后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国家的大医院也陆续采纳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2]。
1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一种护理模式,它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以减少住院天数。针对特定的群体,用时间为横轴,把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 护理、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科学的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做一个详细可行的日程计划表。对何时应做哪项检查、 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与记录。因此护理工作不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明白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而主动参与护理过程,从而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使护理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2 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结构
我们可以可由表格式的护理路线图来表示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内容,但其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不同的疾病也有不同的路径设计形式。以腹部外科胆囊切除术为例:(1)病人一般信息包括,手术名称、日期,管床医生和管床护士等的姓名及电话等;(2)护理流程表,包括从入院到出院,每天所需做的主要护理措施。如每天、每班次要进行的全身评估、心理护理、检查、护理重点、使用药品、医嘱、营养情况、病人活动和安全情况。(3)护理计划和目标,是指病人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如何达到最佳身心护理效果。注意重要检查或护理的特别记录[3]。
3 临床护理路径在国内外的应用及成效
在临床路径管理中,临床护理路径是主要的应用工具。CNP本着 “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成效为核心”的护理模式正在引起医学界的关注。无论是急症工作还是常规护理工作;是成人还是新生儿;是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到儿科等均有相关报道。
3.1 在国外的应用:在美国1995年成立了西南外科协会(BWSC)领导的临床路径委员会。 实施的临床路径均为常见疾病,通过普通外科治疗的临床途径。其中包括: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式胆囊切除术、腹股沟病、腹壁病、结肠憩室炎切除术、结肠癌切除术、象限切除、根治切除术等的临床路径。
3.2 在国内的应用: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大多数还处于试验阶段,但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3.3 临床护理路径的成效:纵观国内外对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和应用的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可以取得如下成效:(1)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周期,界定标准的住院日;(2)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费用;(3)规范诊疗护理的手段并加强医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通过变异分析促进医疗质量的改进;(5)病人和家属了解护理目标,增加病人的参与意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4 临床护理路径的影响
4.1 对护理学发展的影响: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减少护士进行文书记录的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规范护理活动,使之程序化和标准化,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风险。临床护理路径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护理人员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可以对疾病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使护理工作者成为医院改革实践的先行者,为实现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而努力。
4.3 对病人的影响:医疗费用是大部分患者关注的问题,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缩短其住院天数,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为病人减负。同时我们在实施标准的治疗程序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所患疾病的了解的渴望,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主动参与治疗的积极性,还能提升患者满意率。
4.4 对医院管理的影响:从中外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的经验来看,这一做法并未造成医疗质量的下降。现在医疗资源紧缺,缩短患者住院周期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护理人员可以对疾病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一方面可培养护士工作的自主、自律性,增强成就感;另一方面增加了医护之间以及医患之间的互动,并可使医院多学科合作。同时由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监控机制,可以保障医院护理管理的有效进行,增进各方之间的沟通,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性改善。
5 临床护理路径在我国实施的展望
目前,我国临床路径护理的研究刚刚起步,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以及外资企业介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医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到时谁有更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所以探索临床路径护理必将成为医疗机构提高护理水平的必然和重要选择,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也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4] 田丽.临床路径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4,4,18(4):734-735
目前中国患者接受的治疗大部分为传统路径,即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为此国家卫生部要求2010开始在国内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院也根据卫生部下发的文件2010年3月开始对冠心病介入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概念及制定
1.1 CNP 根据对患者实施的方案为患者进行护理措施实施的方案。此路径可对护理人员、患者起到提示作用,让患者对自身应进行的措施明了,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治疗进度,从而达到最有效的疗效[1]。
1.2 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制定 根据教科书中的标准对患者进行服务,其可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保证临床护理路径全面,准确地反映病情,缩短住院周期,降低住院费用。
2 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实施方案
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CNP)主要有表格化的护理路线图来表示,有严格的时间框架,按主要护理工作、护理重点、护理分步实施内容进行优质护理。
2.1 对病人进行入院评估,并填写入院评估单。
2.2 按冠心病介入治疗CNP的各项方案进行工作开展。此方案可由患者从住院开始一直到患者痊愈。每日对患者进行的各项操作都明确,治疗进度也很明确,每日对患者进行观察的项目,操作项目、辅助检查等都很明确。每日实施完要求的事项之后操作人员应进行签名。
2.3 护理目标 病人按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路径表格进行护理,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达到最佳身心护理效果。
2.4 病变记录是有特殊病情变化所采取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3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3.1 患者住院之后应先向其进行此项服务措施的宣教,告知患者如何进行配合治疗,并嘱咐其应注意的事项。在患者接受之后再进行实施。患者的接受会对治疗起到关键的作用。每日责任护士必须按照当日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病情,如病情平稳在护理记录相应栏内打勾,有病情变化在记录中分析、书写所发生的变化、干预措施和效果。
3.2 护士长对每位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督导,随时进行评价、指导,促进病人的康复。
3.3 轮转护士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中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也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即便对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掌握不全,提醒护理人员可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表格指示内容进行护理,避免工作中的漏洞。
3.4 病人出院,科室进行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及效果。
4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4.1 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表,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导,每日每位责任护士所做的重点工作一目了然,可使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有预见性、有计划的工作,避免了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遗漏和疏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4.2 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表以打勾形式,反映护理活动的主要、重点及分步实施的情况,减少护理人员文件书写所消耗的时间,真正意义上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把护士的时间,留给了病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护理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20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开发出了新的管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它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成效护理模式引起医务界的广泛关注[1]。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我们对39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8例,男44例,女34例,年龄在20~53岁之间,均为非急诊手术、单纯骨盆骨折(无其他合并症)的患者。骨盆骨折类型,旋转不稳定型57例,旋转与轴向不稳定型2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临床护理路径组)与对照组(非临床护理路径组)各39例,两组均根据要求选择患者并在病历封面贴上标记,便于护理记录和统计资料。两组一般资料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实验组利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
1.2.1 人员培训 组织科室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路径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掌握骨盆骨折的专业护理知识。
1.2.2 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方法 护士长组织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广泛查阅资料,征询科内专家意见。运用护理程序评估、设计、计划并分析和运用收集监测每日患者的病情变化。要求护理记录以临床护理路径表为标准顺序记录,不得漏记的资料制定出适合本科特点的护理路径。其中临床护理路径小组职责为:①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临床护理路径的特点,以取得配合;②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完成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各项内容;③协调医护、医患、护患关系;④发现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对证处理;⑤提醒、监督每日记录,保持病历完整性。
1.2.3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 护士长组织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掌握流程内容并具体实施。从患者入院开始,责任护士即向其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向其讲解表的内容及最后所要达到的护理目标。临床护理路径组责任护士每日按表的内容实施检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评估、评价及时。
1.2.4 临床护理路径的评价方法 两组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互相调查患者骨盆骨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制订骨盆骨折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调查表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3个答案:了解、部分了解、很少了解或不了解,分别定为3、2、1分,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调查,25~30分为优,20~24分为良,15~19分为一般,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优 良一般差 优良率(%)
实验组3935(89.7)3(7.7)1(2.6)0(0)97.4
对照组3916(41.0)8(20.5)11(28.2)4(10.3)61.5
注:χ2值=12.17,P=0.0069,P
2.2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例数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很差满意率(%)
实验组3936(92.3)3(7.7)0(0)0(0)92.3
对照组3925(64.1)12(30.8)2(5.1)0(0)64.1
注:χ2值=9.63,P=0.0082,P
3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3.1 入院第1天 ①人院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科主任、护士长、住院制度、注意事项;②护理体检:做好详细入院护理评估并记录。
3.2 人院第2天至术前1 d ①护士长和责任护士一起问候患者,评估患者的病情;②告知术前各种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知识、术前康复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指导;③责任护士应及时评估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掌握情况;④护士长每周带领责任护士检查并了解患者治疗、护理措施落实情况;⑤术前1 d进行皮肤准备,解释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⑥术前心理指导。
3.3 手术日 ①术前:告知术前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按医嘱执行),鼓励患者,送患者去手术室;②术后:监测生命体征、保持正确、观察伤口引流及伤肢血运、执行术后医嘱、预防各种并发症(压疮、出血、伤口感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3.4 术后第1天一出院前1 d ①术后麻醉消退,生命体征平稳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责任护士及时督查并评估锻炼情况;②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后治疗用药的名称及注意事项;③每日观察伤口、患肢血运及全身情况,有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对证处理;④出院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合理饮食,适当户外活动,坚持功能锻炼。
4 讨论
4.1 临床护理路径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的入院时间为序,对患者的护理作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人,有效地控制了环节质量。它每日工作重点和内容随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同,保证了以患者为中心,具体、深入、细致的临床工作,因而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2]。
4.2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状态,经常向患者与疾病有关的问题与内容,由过去的被动沟通变为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4.3 临床护理路径具体规范了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护士每天严格按照路径表的内容为患者实施功能锻炼,使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有章可循,且循序渐进。科学、规范、具体的功能锻炼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提高自护水平和生活能力[3]。
4.4 利用临床护理路径,规范了护理服务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是多学科的护理治疗技术,它表示了在健康护理过程中的序列过程[4],应用护理路径使护理人员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逐项落实。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临床路径进行全程序的质量控制,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我们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院情况,发展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护理路径,在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护理并发症、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实践证明,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更好地推动护理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文姬.骨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SWOT分析.护理学报,2008,15(6):48-49.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新型临床服务模式,是由各相关部门或科室的医务人员针对特定的疾病或手术共同制定出的有顺序、有时间性和最适当的医疗护理服务程序,以加快康复,节约资源,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质量。[1] 我科于2008年1月一2009年10月应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8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中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8.5±3.5)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7.7 ±4.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构建临床护理路径组织管理体系:为了使临床护理路径得以顺利实施,需要构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组织管理体系,成立科室临床护理路径指导小组和实施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
1.2.2 人员培训: 组织科室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路径的概念、起源、特点及应用,了解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目的、作用及意义。学习有关颈椎病的专业护理知识。
1.2.3 制定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表: 此路径表作为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的路线图,护理人员依据护理路径表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连续、规范、有针对性的护理。它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
[2]
1.2.4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 责任护士每日按照路径表上的指示内容根据患者需求并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文化层次、经济状况等进行评估,详细解释临床护理路径的有关内容和作用,取得患者的合作,并在临床护理路径表上对已执行的内容打“√ ”,对没有执行的内容打“×”并进行分析记录。在实施过程中,科室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路径运行情况,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查找路径中不尽合理的内容,将修订意见反馈给护理路径指导小组,指导小组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反馈意见集中研究,对路径文本进行必要的修订,然后将修订后临床护理路径文本下发,进入下一轮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 。
1.3 评价标准
1.3.1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根据颈椎病的特点自行设计的量表,包括15个问题,每个问题分为3个等级: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共100分,成绩>80分视为健康教育达标。调查内容包括颈椎病的基本知识,各种检查的注意事项、生活起居调养、所用药物的名称、用法及作用、出院后的自我保健知识、预防本病复发的相关因素等。
1.3.2 满意度调查。参考某医院病房通用的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表,其中个别项目略作调整,每个条目分为3个等级: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分别赋予3、2、1分值,然后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进行计算每个病人的满意度,并把80%≥定为非常满意,60%-80%为基本满意,60%≤为不满意。最后将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总人数除以总调查人数即为满意度。
1.3.3 住院天数。从住院第1天至出院日。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
3 讨 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实现了医疗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3]这一程序化和标准化的工作方式,培养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护士不再是盲目执行医嘱,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能够全面准确地观察病情,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病人并发症,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满足了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与患者缺乏沟通是常见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加强沟通也是常常被护理人员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由此可引发工作失误。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状态,经常向患者讲解与疾病有关的问题与内容,由过去的被动沟通变为主动沟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3],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临床护理路径制定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并且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程序,表格上的时间顺序,合理安排各项检查、治疗,同时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主动参与进我们的护理过程中来,加快了患者的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提高医院综合质量。临床护理路径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体现了医院多专业、多学科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协调了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信息交流、传递,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了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持续性的医疗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00-02
胸外伤及其合并伤是胸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因为其特殊的解剖部位,伤后往往引起呼吸、循环的功能障碍,伤情紧急复杂,而且时有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的损伤,及时正确的治疗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我院胸外科自2008年1月份来,对76例胸外伤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选择我院心胸外科共接收胸外伤患者144例,其中交通伤98例,挤压伤24例,坠落伤12例,其他伤10例。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68例,男45例,女23例,平均年龄(34.5±10.5)岁;实验组76例,男50例,女26例,平均年龄(33.2±10.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伤情、合并伤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即入院后常规检查、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卧床休息、饮食指导、皮肤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出院指导,并随机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
1.2.2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订 我院临床护理路径的制订是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组成科室临床路径小组,参照《临床路径应用指南》[2]制定出最适合本地实际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和评价指标,内容主要包括住院天数、监测指标、用药、护理、健康教育及饮食活动等。人员需经过临床护理路径知识的岗前培训,确保其具备较高专业技能水平及熟练的掌握路径内容,严格采用制定的临床路径表对患者进行护理。
1.2.3 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 ①患者入院后,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述路径的有关内容和要达到的治疗、护理目标;②主管医师根据临床路径开具医嘱,责任护士按照护理路径的要求护理患者,完善相关检查,负责患者的饮食、活动及健康宣教等;③科主任及护士长随时检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情况,及时督促指导;④对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床头悬挂醒目标识;⑤责任护士每日按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患者进行观察、治疗、护理及各阶段的健康教育,并负责填写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表格;⑥对于变异,要主动处理,并做好分析记录,并尽量减少或消除变异。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死亡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死亡率采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实验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又称临床程序,是为已确证为某种疾病的一组病人制定的、以病人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住院护理模式,在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日、限制医疗费用增长、规范诊疗行为、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3]。在美国,临床路径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近20年时间,由于临床路径能够切实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及改善医疗品质,所以在最近的5年中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我国对临床路径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作为目前最新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手段已显示出其良好效果[4]。临床路径是医疗护理同时进行,在整体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对特定的诊断、手术做出最恰当的有顺序和实践性的照顾计划,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以及其他人员都依此计划为病人服务,发挥一种团队精神。
病人的来源会影响到临床路径的实施,因此临床路径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医院的特长;②已经开展临床路径医院的结果及经验;③患者的承受能力;④整体护理开展的情况;⑤系统化贯彻护理程序的情况;⑥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程序的能力;⑦参与人员的素质等。
本研究针对胸外伤患者具体诊疗情况制定了临床护理路径表,并通过在临床中的运用发现,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说明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急救工作,使患者在入院时即得到最好的护理方案,从而缩短了住院天数,使医疗费用降到最低。
我们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过程中还体会到,临床路径不仅科学准确,还具有记录简单易行的特点,缩短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增加了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机会。护士长也可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质量监控,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本实验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就是其具体体现。
当然,胸外伤患者的个体情况千差万别,对待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医疗护理活动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严格的标准化和程序化是不可能的[5]。制订出最适合本地实际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是为临床提供建议和程序化的医疗、护理工作,使住院的胸外伤患者得到最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907.
[2] 临床路径应用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2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选取2014年8月在我院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成年患者60例为对照组,麻醉护理采用传统模式管理;2014年9月同病种患者60例为实验组,麻醉护理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排除标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及以上患者;术前心电图、血常规、电解质检查明显异常者;肥胖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困难通气或困难插管患者;手术中出现呼吸暂停,明显低氧血症等严重并发症,需特殊处理者;手术时间显著延长者[1]。对照组:年龄29~54岁,平均(42±9)岁;男22例,女38例;体重(58±10)kg;ASA分级Ⅰ级36例,Ⅱ级24例;丙泊酚用量(2.9±0.4)mg/kg;麻醉时间(从麻醉诱导到患者苏醒)(12.5±2.2)min。实验组:年龄26~51岁,平均(39±10)岁;男25例,女35例;体重(60±9)kg;ASA分级Ⅰ级33例,Ⅱ级27例;丙泊酚用量(2.7±0.6)mg/kg;麻醉时间(11.7±2.9)min。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丙泊酚用量、麻醉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编制 实验前期,由护理部、麻醉护士、消化内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实验设计人员共同参与,精心准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以往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医嘱项目,用药种类,用药剂量等资料,根据无痛胃镜检查技术的特点和麻醉护理规范,依照帕雷托法则[2],将使用频度>80%的医嘱项目编入路径表,其他的非医嘱项目由课题组根据实际工作制定,涵盖术前准备,患者摆放,心理疏导,术毕随访等麻醉护士的工作内容,并在实际工作中预应用、检验一段时间,以增补项目。
1.2.2 临床路径的宣讲培训 实验前6个月,采用科室讲座的方式,培训麻醉护士系统学习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历史演变、国内外现状、实施意义、路径表的设计、实施方法,及相关的统计学知识,并在预实验中简单实习应用。
1.2.3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实验过程胃镜检查操作人员、麻醉医生均为同一组人员。麻醉护士为4人,按工作日逐次上岗。无痛胃镜检查配合路径用图表的形式提供,可使麻醉护士一目了然。让护理工作根据手术进程有预见性地进行,而不是被动、机械的执行医嘱。
无痛胃镜检查临床护理路径内容:①物品、药品准备:??K物品准备:麻醉机,监护仪,中心吸氧装置,喉镜,抢救车,喉罩,气管插管包。??L药品准备:利多卡因喷雾剂,丙泊酚,芬太尼,阿托品,麻黄碱,氟马西尼,纳洛酮。②麻醉配合:??K术前评估: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药物史,过敏史,是否空腹,有无假牙,予心理疏导,整理保存麻醉同意书,发现特殊情况向麻醉医师汇报沟通。??L核对:麻醉医师,麻醉护士,手术医生,胃镜室护士进行核对。??M配合:开放静脉后,协助摆放,防护坠床,监测生命体征,鼻导管吸氧,口咽粘膜表面麻醉,固定口圈,根据医嘱推注丙泊酚和芬太尼,依患者病情,调节推注速度,观察患者神志、呼吸、心电图,防止舌后坠,呼吸抑制。术中出现体动、呛咳等适当加深麻醉;如心动过缓,低血压,氧饱和度大幅降低等及时和麻醉医生沟通、处置。③术后处理:手术结束,患者清醒,用推车将患者转至恢复区,监测生命体征。待定向力恢复,无特殊不适,嘱其本人及家属术后注意事项,出院。④术后随访:术后3 d电话随访征求意见,调查满意度。⑤变异。
1.2.4评价标准 每例手术术后调查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对麻醉护理的满意度,患者的反馈在随访阶段进行。不满意记1分,满意记2分,非常满意记3分。
1.2.5变异的处理 患者或者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偏离临床护理路径的情况或不符合路径预期的现象叫变异[3]。出现变异时,麻醉护士客观准确的记录在路径表内,以便以后完善护理路径,必要时集体讨论处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经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条件,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见表1。
2.2变异结果 实验组的60例患者中,3例(5%)出现变异。其中2例患者既往有多次无痛胃镜检查史,本次检查无家属陪同;1例在术后出现轻微低血糖症状,都即时采取针对措施: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并电话联系家属尽快到场;低血糖患者输注葡萄糖后症状很快消失。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对照实验,经讨论,变异发生率低,且为可控变异,未对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修改。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腹股沟斜疝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10岁。患儿均拟行高位结扎术,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并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观察组根据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护理特点,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由主诊医师和责任护师共同为腹股沟斜疝患者设计并制定围手术期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并在实施中根据临床路径的结果分析、评估而不断改进和完善。临床护理路径以时间为横轴,以术前指导、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手段为纵轴。患者由住院至出院及持续服务均依据此模式接受护理服务。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过程中,临床护士参照临床路径表反复进行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和实施护理措施并签名,根据个体差异做出评价和修改。评价指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平均费用及满意度等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整体护理模式,是临床护理工作标准化的方法。医护人员按病种设计患者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并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患者住院时间,不仅规范了常规进行的护理操作,减少了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护理行为,并且保证了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效果,使患者获得最佳服务[2]。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我院在儿科腹股沟斜疝患儿治疗中行CNP管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对医护工作满意率及家属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得到提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作者单位:477150 河南省郸城县妇幼保健院儿科
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护理管理的新模式,溶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将“尽早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科室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干预和监控,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不合理用药,减少了患者无效住院时间。
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医患双方的有效交流,减少了诊疗和护理过程中的差错和医疗纠纷。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CNP明确了护理人员的职责,可使护理人员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目的、有预见地进行护理。同时,CNP是整体护理的深入,可有效促进护理人员对护理程序的运用,以此来提高护理质量[3]。CNP的应用,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服务宗旨,护理人员定时向患儿及家属进行疾病预防等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家属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了时间概念,提高了认知程度,同时落实患儿家属的知情权,促使患儿及家属主动配合治疗,减少了术后感染、便秘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用CNP规范了护理行为,使护理行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减少医疗行为随意性和医疗资源浪费,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此外,CNP要求医护人员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诊疗、健康教育的内容,增加了护患交流的机会,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通过两年来的实践,作者认为,在腹股沟斜疝患儿诊疗过程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利于患儿术后恢复,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医疗供求关系的复杂化,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看病贵、看病难”成为影响百姓生活的焦点问题,让病人“早日康复、降低医疗费用”也是护理学者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住院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保证诊疗效果的基础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是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之一。国外研究表明,临床路径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为特征,具有规范诊疗行为、节约卫生资源、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品质的重要作用[1]。临床护理路径是为具有特定诊断和治疗(手术)的患者群体制定的一种标准化、规范化的护理模式,是一种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的整体服务计划,包含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多种专业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让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进行治疗和护理[2],属于临床路径范畴。
我科在总结归纳以往护理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剖宫产的临床路径研究。通过设定路径表实施护理,使孕产妇得到全面相同的护理,达到护理优质化的目标,并且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增加了其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标准性。通过临床应用的效果比较,表明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是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可行途径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0 年1 月~2010 年9 月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64 例计划性剖宫产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内的504例剖宫产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孕产次、职业、经济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研究组根据临床路径表(见附表1),由医护人员按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流程合作完成治疗和护理,并接受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采用随机教育方法。
1.3 研究步骤
1.3.1 临床护理路径准备
在推行临床护理路径前对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特点、应用价值等进行宣传教育,对科室内的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分层次开展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和护理骨干的重点培训,系统学习临床路径的相关知识、实施要点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1.3.2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
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研究组由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按制订的路径表实施临床路径。由责任护士按照临床路径流程,向产妇详细讲解临床路径的目的、经过、服务和目标,取得理解和合作,征得产妇和家属的同意后,按标准确定产妇进入路径后按照临床路径表来完成各项治疗、护理、观察、健康教育等任务并详细记录,实施过程中不断了解产妇和家属的感受和意见,并定时讨论、修改。
1.3.3 评估指标
①平均住院日即从住院当日到出院当日;②平均住院费用即住院的所有医疗费用;③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自制健康教育知识评估表,内容包括是否认真阅读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文本,是否理解及产前产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④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在产妇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
1.3.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
2 结果
统计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两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与费用的比较
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越来越高。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是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化,对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质量,节省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作用。
3.1 提升患者满意度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可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及目标,并且可以就诊治计划提出自己的问题,增进了医患、护患之间多层面的交流沟通,有效地改善了医患关系,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在医疗护理工作面临挑战、竞争、机遇的今天,临床护理路径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我科今年开始开展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由于病例数有限,尚未得出满意结论,有必要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实施临床路径的优越性已经有所体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各基层医院得以普及。
3.2 提高医疗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基本是通过表格的形式制定,护理工作者根据临床路径表,对患者实施自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化和动态化、连续性而又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改变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和被动地服务,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促进个性化健康教育,充分显现健康教育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 [3]。
3.3 改善医疗品质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促进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能有效加强初产妇母乳喂养基本知识、新生儿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及母婴保健基本技能,提高医疗品质,增进母婴健康。
3.4 缩短平均住院日
临床护理路径制定了合理的标准住院天数,并明确规定了每天的医疗计划,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合理高效的利用医疗资源,有效缩短不必要的住院天数。
3.5 降低住院费用
临床护理路径引入了成本医疗的原理,对医疗费用实行限额控制,规范医师行为,减少浪费,降低医疗成本,以达到降低住院费用的目的。
本研究今年刚刚开始,病例数有限,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优越性已经有所体现。从表2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6.88%,与对照组相比,满意度大大提升,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研究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也有所降低,但因病例数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随着临床路径的开展,护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护理计划的完善,实施临床路径的优越性和科学性将得到进一步验证。
4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主要通过路径表的使用,可以提高护理效率,促进整体护理的深化,增加护理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标准性、规范性,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宫腔镜检查术
临床护理路径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对84例宫腔镜检查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84例,均行宫腔镜检查术。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3例,对照组41例,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治疗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实验组患者从入院即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
1.2 方法
1.2.1 临床护理路径制订
为保证患者手术顺利实施和术后顺利康复,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根据护理计划和患者的需求,由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共同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并在临床实施中完善。临床护理路径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宣教、检查、术前准备、术后指导、饮食告知、健康、出院计划等手段为纵轴。
1.2.2 临床护理路径形式
临床护理路径以表格形式列出。(1)入院时护士主动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相关规章制度,临床路径治疗护理计划。收集相关资料作出评估,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讲解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手术。(2)术前一天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禁食时间、手术名称及时间,麻醉方式、手术,手术过程及术中配合,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及充足的睡眠。(3)手术后护理路径:护理人员必须知道患者回病房的时间、手术过程顺利与否,仔细观察生命体征,了解有无不适,必要时作相应的处理。如出现恶心呕吐告知患者可能为丙泊酚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4)临床观察与干预:每班次均按照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将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5)出院评价与指导:出院评价内容主要为患者满意度。出院指导主要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自我保健知识及复诊时间等。
2 结 果
2.1 焦虑程度比较
实验组产生焦虑情绪14例,对照组20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率100%,对照组满意率90.24%,差异有显著性(χ2=4.40,P<0.05)。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实验组住院时间(6.33±1.92)d比对照组住院时间(10.89±2.94)d明显缩短。实验组健康知识评分(28.86±1.12分)比对照组(26.82±1.68分)高。见表1、表2。表1 两组宫腔镜检查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略)表2 两组宫腔镜检查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略)
3 讨 论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41-02
临床护理路径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现已经被确定为一种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临床护理路径强调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疾病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结肠癌占了10%到15%比例。对于结肠癌手术患者而言,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手术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 概念介绍
1.1 结肠癌的概述 所谓结肠癌,指的是人体结肠粘膜的上皮在环境或者是遗传因素等各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结肠粘膜上皮发生恶性病变的一种疾病,结肠癌属于恶性肿瘤的范畴。结肠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与结肠癌的症状和时期有关,早期结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腹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早期的结肠癌症状从间歇性转变为持续性。随着病情的加重,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出现腹部包块,肠梗阻等,同时由于结肠癌的肿瘤溃烂、失血以及毒素的吸收,会导致患者出现低热、乏力、浮肿等各种中毒症状。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化疗和放疗等辅助治疗[1]。
1.2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述 所谓临床护理路径(CNP),指的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的一种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综合性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最早出现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并在实践中被美国确定为是一种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这种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护理内容和任务包括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接诊时对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症状等进行诊断、检查、配药、治疗、护理,对患者进行饮食的指导、活动指导等健康教育宣传、出院计划等。医院根据这些工作和服务内容制定一个日程计划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何时进行何项检查、治疗以及护理等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记录[2]。
2 在结肠癌手术中实施护理康复路径
2.1 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 文章结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实施的护理康复路径对患者康复效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结合结肠癌手术患者的情况对护理康复路径进行设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在本院进行手术的结肠癌患者的具体情况按照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等层次和小组成员成立专门的护理康复路径研究小组。然后根据本院实施手术的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手术诊疗和护理的特点以及其具体的情况等,对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工作内容、工作步骤等进行设计。本次研究中,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结肠癌手术患者的饮食、休息、活动、检查、治疗、用药、康复护理效果等[3]。
2.2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为了探究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护理康复效果,本院选取一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常规康复护理作比较。实施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就由责任护士对其专用的临床护理康复路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患者对自身在住院期间的一个过程有一个总体上的了解,然后由护士指导患者进行手术后的康复锻炼和基本日常生活自理功能的恢复锻炼,通过鼓励和引用其他案例等,鼓励患者按照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计划执行康复锻炼。然后再由护士根据患者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
在结肠癌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康复路径的过程中,在护理内容方面,要注意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心理护理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病情的信心,饮食护理和护理等是预防患者在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出现其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相关功能和自理能力锻炼的康复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患者进行康复路径的实施过程中,要避免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以及不良的反应等。
2.3 护理康复路径对结肠癌手术患者康复影响 本院本次研究结果发现,临床护理康复路径能够有效提高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根据对照组进行的手术后常规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发现采用临床护理康复路径有效的降低了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出现。本组患者对结肠癌疾病以及结肠癌手术后的护理知识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促进了患者手术伤口的愈合和病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医务人员的满意度。采用护理康复路径对结肠癌手术患者进行全程服务,有效缩短了结肠癌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康复期间的住院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的费用负担[4]。
3 临床护理路径的总结
总之,临床护理康复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护理服务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本院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它为医院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促进了医院护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具体来说,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3.1 对患者而言 对于患者而言,从本院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结果可以发现,一方面,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的出现,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促进了患者手术的愈合和病情的康复,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另一方面,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过程中,通过护士对临床护理路径的介绍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的提高了自我康复管理。
3.2 对医院而言 对于医院而言,首先从医务人员出发,能够有效拓宽护士的知识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护理服务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护理质量,有效降低了护患纠纷率。从医院来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转变医院的护理观念,增强医院的服务意识。通过全过程的高效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和医院的满意度。同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规范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护理工作的不断完善[5]。
参考文献
[1] 胡红飞,卓亚娟,焦碧英,应瑛.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1,12(02):23-25.
[2] 杨九菊,郝兰婕,张翠玲,王秀芬,赵捧欣,康艳凤.胸科患者患侧肢体加强康复操锻炼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09,19(09):12-13.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32例、女18例,患者年龄为45~78岁,平均(60.3±4.0)岁;患者病程为1~16年,平均(7.0±2.0)年;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龄为44~75岁,平均(61.9±3.0)岁;患者病程为1~15年,平均(6.5±1.4)年。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下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下的健康教育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1.2.1人员配备
选取出优秀的护理人员,由护士长对临床护理路径概念进行介绍,护理人员在接受强化训练后投入至临床护理工作中。
1.2.2提出问题
护理人员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分析2型患者住院期间所出现常见的问题,制定出相关的护理路线,为患者实施优质的动态护理教育。
1.2.3护理内容
(1)入院指导。患者入院后由导医向患者介绍本次主要治疗医师,让患者熟悉治疗环境与治疗医师。
(2)病症知识介绍。向患者介绍与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包括糖尿病定义、分型、糖尿病诱因、常见并发症等,让患者对糖尿病有所了解。
(3)心理护理。从患者的言行举止中发现患者的心理情绪,对不良情绪进行指导,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与安慰。
(4)饮食指导。分析患者以往的饮食结构,对患者的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减少油炸、烧烤等食物的摄入,而是注意清淡饮食。要求患者家属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监督。
(5)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敏感性,更好的进行血糖控制。我院建议患者每日餐后1h进行散步、太极等运动,每日运动时间约为30min。
(6)药物指导。向患者讲解其所服用的药物知识,对于胰岛素注射患者,向其讲解胰岛素注射要点,对于口服降糖药物患者,详细介绍药物治疗剂量、服用次数等。
(7)血糖自我监测。教导患者如何使用血糖仪,以利于患者在家中可自行进行血糖监测。并告知患者对于血糖值进行记录,在返院就诊时可提供给医护人员进行分析。
(8)生活习惯干预。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指导患者按时作息、加强营养补充。
(9)出院指导:出院前1天对患者再次进行强化指导,以帮助患者熟知护理内容,以便后期在家中仍能够行优质的自我护理。
1.3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病症知识知晓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于病症知识知晓率对比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病症知识知晓率进行观察比较,并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对于病症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表1:两组患者病症知识知晓率
2.2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比较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观察比较,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表2: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比较
3、讨论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专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临床实践的基本内容。健康教育范围广,各专科内容不同,有调查显示,实习护生临床实施健康教育能力低下,认为健康教育是护士职责的仅占19.2 %[1]。为提高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我科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选择来自广西各大医学院护校在我院实习的女性护生165人,随机分为观察组85人,年龄17~21岁,平均年龄18.5岁;对照组80人,年龄16~21岁,平均年龄17.5岁。两组护生文化水平、年龄及带教资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随机指导护生对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临床教学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教学,具体方法为:(1)护生入科时,带教老师向护生简单介绍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体征、用药、护理配合要点,组织护生学习健康教育路径表,理解表格的内容,学习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让护生做好预习准备。(2)随带教老师分管3~6张床位。(3)患者入院后,护生给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带教老师指导护生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表上的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指导、教育、评价,直至患者理解并主动配合为止。呼吸内科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见表1。表1 呼吸内科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
2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导护理工作、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是为某一类特殊患者设定的住院护理图,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判别患者预后[2]。护生分管3~6张床位,让护生有我要对“我的患者”负责到底的感觉,应用健康教育路径,从时间、内容、方法均提出了严格要求,护生必须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才能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健康教育技能,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恢复社会功能。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护理路径为护生提供了方便,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机会和具体方法,提高了护生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护生仅会采用非正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教育,仅有48.3 %护生认为应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3]。健康教育路径使健康教育有计划性、预见性、针对性、时限性和可视性,它强调向患者提供主动的、连续的健康教育服务,护生必须按当日健康教育路径内容对所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讲述患者应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并每天进行效果评价。带教老师则起监督、指导、检查作用,并随时纠正护生不足之处,有效避免护生因专科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所造成的低效教育。出院后电访回访,让护生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概念,对患者实行全程健康教育服务,培养护生的爱心及独立工作、思考能力。护生经常与所管患者接触沟通,增加患者对护生的信任感,提高了对护生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