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信息化到数字化

篇1

“数字园区基础建设投入不仅要从成本角度考虑,重要的是从长远角度,看信息化建设对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起到的作用。”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坚认为:进行数字化建设,并不是想短期内获得多少收益,而是在于经营数字园区,促使整个园区更具有活力,更多地吸纳资源,更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数字化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终极目标是要促进高新区的发展。所以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应当突出考虑如何加大投资力度,通过数字化环境建设吸引外部企业入驻、帮助已入驻的企业发展。”北京新华信管理咨询公司赵天奇博士在谈到数字园区建设规划时也同样指出了信息化建设投入的重要性。

当然信息化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风险,在企业还没有能力去抵御这种风险时,园区政府可以来做这样的工作:通过电子政务等项目逐渐引导信息化进程,或者是针对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一些最迫切最有效的工作,做成一些小的应用软件包给他们,这样就会减少企业进入信息化领域的成本。在这方面,宁波市科技园区政府在创建数字园区时,利用引导资金支持数字园区基础建设投入,做了有益的尝试。

“宁波市科技园区投入3000万元资金用于数字园区的建设。”宁波市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王永康向记者介绍说,宁波市科技园区数字园区工程第一期实施计划已经出台。数字园区建设遵循“以电子政务为龙头,带动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和公共领域信息化发展”这一思路开始建设实施。建设内容包括电子政务系统、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四大部分。

篇2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45-02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信息化就是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微电子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造和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内容:工艺设计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利用Internet开展的电子商务。

生产过程信息化是,形成以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自动化生产信息运作系统,使生产要素的资源信息化、数字化,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诸生产要素高效利用与集流通过程信息化是,建设企业适应外部经济、市场变化可快速、灵敏反应的企业营销信息化系统,形成以市场应用为核心、市场创新为动力、企业内部与外部市场相沟通的企业市场信息体系,以能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不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管理决策信息化是,适应企业内部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和集成高效利用的需要,建设支持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有效进行的信息化体系,包括支持企业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和高层的辅助决策系统,形成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所必须的企业信息化环境。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整体现状

以信息流为主要特征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已在许多煤矿得到广泛应用。国产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牵引采煤机、全数字直流提升机已占领了国内市场;我国已能生产用计算机监控的掘进机、胶带运输机、矿井供电设备等等。上述设备为煤矿生产信息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国产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已在大多数煤矿使用,基本上占领了国内市场;此外功能单一的监控系统(如胶带机集中控制系统、束管系统等)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也有不少煤矿企业开始采用三层网络结构(信息层、自动化与控制层和设备层)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信道,实现了全矿井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信息化管理,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信息化系统;目前我国许多矿井安装了工业电视,用图像监视井下关键设备和主要工作地点,调度室的装备实现了数字化。1000M工业以太网、光纤多通道传输技术等开始在我国煤矿井下得到应用,做到数字、语音和视频在同一网络上传输,这十分有利于信息的进一步共享和信息化矿山的建设。

由于井下人员流动性大,有的设备在生产中也是移动的,为了实时采集到他们的信息或对他们进行控制,移动通讯和无线网络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尤其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小灵通系统的推广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在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煤矿计算管理网络得到普遍应用,建立了集团公司和各矿的网络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建立基于网络的生产调度、财务、物资、设备、人力资源、煤炭销售、办公自动化等管理系统,并得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少数矿业集团在实施ERP。

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各种电磁法探测技术、矿井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矿井地质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和综合分析处理技术,以及各类矿井组件的自动生产软件技术等已在许多企业得到应用。但我国煤矿信息化与世界先进水平以及其他行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孤岛。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绝大部分仍然停留在重复的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的水平上,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制约信息化整体效益的实现。一方面,通过煤矿机电一体化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但却因为缺乏必要的通讯功能而处于“自动化孤岛”状态;另一方面,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没有统一的通信协议,系统各自处于封闭状态,系统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增加了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

(二)信息化发展很不均衡。一方面,企业内部对生产安全监测监控、生产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矿区通信专网等工程建设实施推进较快,但企业管理信息化进展却相对迟缓;另一方面,企业之间信息化水平差距很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应用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少数比较先进的企业在生产组织、安全监控、经营管理中全面实施了信息化,并已从中受益。

(三)人才不足。煤炭行业缺少高知识、高水平的复合型专家。企业信息化的作用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拉动企业自上而下的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因此,要求企业必须有既懂企业、又懂管理、还懂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来保证信息化和企业发展的对称性。

三、煤炭行业信息化必要性

入世后我国企业要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上与国际一流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争,竞争的内容已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品牌、营销渠道、服务质量、市场准入等全方位的竞争。面对用信息技术武装到牙齿的国际竞争对手,能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小差距,提高国际竞争力,企业信息化是重要的有效途径。面对煤炭行业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煤炭企业需要利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来有效提高全行业的生产效率和再造企业管理的过程,包括改造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改造传统产业,调整行业和产品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原则和发展方向

篇3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7.036

一、从企业VI到区域VI

随着九十年代地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逐渐向地区竞争延伸。作为市场竞争的利器,企业形象理论得到进一步运用,如何有效地策划和导入区域形象或称城市形象,已成为各级政府重视的问题,被列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内容。几年前的烟台、海口、大连、天津以及近期的珠海、广州、北京等,都在树立自身形象方面迈开了步伐,显露出区域形象策划的雏形。其中大连的“北方香港” 、 广州的“南国商都”、武汉的“东方芝加”等已有一定影响。连县级南海市也邀请了广告公司为之系统性、工程性的区域形象策划。形象策划已经由小策划发展到大策划, VI形象已不仅是单个的企业形象,而是整合的区域形象。

二、从传统VI到数字VI

形象识别导入中国已有相当时间,其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也日益暴露。集中表现在:偏重VI而忽视MI和BI、与企业文化脱节、纸上谈兵刻板教条、雷同抄袭屡见不鲜,等等,远远没有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观上在于国人心理追逐时尚、偏重形式,理解消化不够, 生吞活剥; 客观上在于VI脱胎于工业设计时代,仍带有工业化时代深深的烙印。

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这种形式主义的形象识别总是强调“导入”,从一开始就陷入MI、BI、VI三要素的小圈子, 虽然容易理解和操作, 但是与经营管理相脱离,未起到VI应有的效果。我们熟知的MI、BI、VI只是企业形象开发初期的基本要素,是一个小循环,这一点从根本上解决了VI现存的问题,也就是说,VI的策划应重点落实到企业如何在传播、营销和管理中塑造形象,而不是只在徽标、口号和员工服装上做文章,使VI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工作和灵魂,而不是一种“花架子”和“富贵病”。随着社会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变,现代企业已经普遍处于计算机化空间之中。目前,Internet用户已涵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一亿用户,正以每月15%的速度快速增长。1997年,牛津大学计算机专业教授James Martin在他的第100部作品《生存之路--计算机技术引发的全新经营革命》中写到,世界将发生一场没有流血的革命,即由计算机技术引发的全新经营革命,其最终结果是计算机化企业的诞生。传统的非计算机化企业将在这场革命中逐渐消亡。这场革命对VI的影响在于从传统VI向数字化VI的转变。

著名经济学家乌家培说:“信息技术本身是一个庞大的扩展的高新技术群,包括电脑技术、电信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在信息技术革命中,数字化与网络化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数字化是指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把电脑二进制方式普遍化。网络化是指用纵横交错的互动式网络来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把电脑互联网普遍化,贸易环境的数字化要求企业形象数字化”。作为“振兴民族工业”的切实步骤,迅速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动中国信息化建设是每个民族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国内不少网络服务公司积极推进企业上网推介, 中国企业信息策划设计委员会为中国VIS进入数字化时代初步尝试。在企业形象走向数字化的同时,区域形象及区域旅游形象走向数字化也就成为必然。

设计的数字化是指在设计制作中尽量利用网络资源以多媒体手段制作理想的图案文字和文本视觉效果; 文本的数字化是指以VI电子文本取代传统的印刷品VI手册,利用其高精度性能使标准色、标准字真正标准化,实施的数字化是指大量通过计算机网络、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传播、营销和管理。它克服了传统VI的诸多不足。

参考文献

[1] 郭新生《CI设计》[M] 郑州 河南科技出版社

[2] 徐阳《CIS企业形象设计》[M] 武汉 湖北美术出版社

[3] 黄坚《CI设计》[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篇4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信息化调研现状分析表明,企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必然要求企业档案信息化。近年来,广东省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较快,尤其是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已经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发展到实现企业资源计划信息化,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了研制和生成的全过程,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

从长远来看,信息时代下的档案工作如果不实现信息化,将可能出现“断档”现象,进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特别是已经实现无纸化办公的企业,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仅会使档案管理与其他各项工作脱节,还有可能造成大量已生成电子文件的流失,导致文件归档不齐全、不完整甚至“断档”,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成果形式

根据目前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企业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首先应形成以下成果形式:

(一)馆(室)藏档案目录(包括文件级和案卷级)数据库;

(二)数字化档案数据库;

(三)照片档案数据库;

(四)多媒体档案数据库;

(五)本企业的发明、专利档案数据库;

(六)本企业的资产、资质证照数据库;

(七)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需要构建的专题知识库。

上述数据库、知识库,都属于对象数据库,是针对企业档案资源来建立的,是企业档案部门的主要管理对象,也是企业档案部门提供服务的资本和财富,因而是企业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整体规划,同步建设

企业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方案,坚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步的原则。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的联系,提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并将档案管理系统纳入企业信息化系统之中,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

(二)善用技术,注重管理

企业档案信息化必须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以管理统领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促进管理创新。信息技术应用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管理的需要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整体要求。

(三)资源为本,服务为上

档案资源建设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应该以“集成管理”为理念,以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为首要任务和重点,以数字档案馆系统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网络信息资源采集为必要补充。开展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服务为上的原则,开拓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本领。

四、企业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的主要措施

企业档案的来源和存在形式不同,在进行企业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时,也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

(一)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

1.明确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等属性最终还是要依靠电子文件管理软件来实现。电子文件管理软件的设计应遵循顶层设计的理念,应具备比较完善的功能要求规范。

2.实行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并存管理。电子文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代表了一种方向和趋势,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及电子文件本身的特性,目前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性还未得到认可、安全及长期保存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还会继续并存。

(二)数字档案馆系统信息化建设

数字档案馆系统项目,是应国家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和适应公司十二五信息规划的形势下提出的。“十二五”时期,既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更是企业档案事业发展的黄金发展期。

数字档案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定位为“一个平台、两个窗口、三个体系、四个中心”。

一个平台:一个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

两个窗口:企业档案展示窗口、企业全员服务窗口。

三个核心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保管体系。

四个中心:档案资源管控中心、档案信息利用中心、档案安全保管中心、档案业务协作中心。

(三)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

?W上信息都是已经数字化的信息,而且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知识,特别是与本企业相同或相关的其他企业的网上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他专用网络进行搜集。为发挥企业档案知识库的作用,还需要不定期地将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中零散、无序但对企业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信息采集下来,如新闻、照片等,并按照统一的标准将信息及其元数据转入到数据库中。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内容庞杂,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难以考证,这就要求企业档案部门在采集时要严格坚持相关性原则,进行仔细的甄选。尤其要注意的是,由于网上采集到的信息随意改动的机会比较大,采集时要将信息的版本、元数据及其相关的日志文件和背景信息都完整地记录下来,并且作为信息文件的组成部分一起采集过来。

五、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和档案人员树立一种“大档案”的观念,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建立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又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一)领导重视是组织保障

企业领导者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水平直接决定了是否会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通过了解档案工作现状,明确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并为之提供人才、技术、资金保障,才能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

企业档案信息化必须依赖于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致力于建设一批德才兼备、精干高效、勇于高拓创新的档案人才队伍,这是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保证,也是档案持续发展的根基。

(三)建设独立的数字资源库是难点

目前电子文件存储随时间的推移,遇到许多问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数字档案资源库,目前,国内大多数的数字档案资源库都是以纸质档案管理目录为中心的,少量的电子文件原文,用一个ID随机码挂接在目录上,离开目录和软件便找不到电子原文。而完善的数字档案馆的档案库是基于独立资源集合基础上的可以几十年稳定不变的独立实体,通过一定规范将电子文件分层分包存储,并有一个像Windows资源管理器那样的查询管理视图,档案管理员可以脱离软件系统和目录进行管理、迁移、保存。

(四)增强保密意识是构筑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安全保障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保密意识,认真地对档案信息作出鉴定,确定档案的密级程度和开放范围,严格审查,严格管理。同时,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效地防止人为的干扰破坏,注意防毒杀毒,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五)加强档案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条件

篇5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已经掀起信息化的浪潮,信息化的层次也在不断的演进,从MRP,ERP到CRM,从数据仓库到数据挖掘,每一次变革都极大地推动着企业信息化的升级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功能强大的,面向事物型的信息系统在各个行业中大量应用。

一、导致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的阻碍因素具体表现在

(一)信息意识淡薄,不善于主动地捕捉和利用信息资源,一方面,企业缺乏应有的信息支持管理决策,另一方面国家已经建立的技术经济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

(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下,不能针对生产管理实际情况,支持其决策需求。

(三)信息人才缺乏,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不够。

(四)投入强度低,地区行业不平衡,投资决策具有盲目性。把有限的投入重点放在硬技术上,而软件(特别是行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不足等等。

总而言之,主要因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认识与研究不够,缺乏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建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推动各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使我国的企业少走弯路,建设有效的信息化,具有关键意义。

二、企业信息化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及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和软件等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并充分整合、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实现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作业流、信息流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实现企业的自动化和企业制度的现代化,提高企业生产,实现企业内部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从而提供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其中,企业信息化主要的组成要素有:(1)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计算机外设、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及其他软硬件,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队信息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3)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了,一支既懂管理、又善经营,同时还掌握现代信息化工具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企业信息化的保证。

三、如何提升企业的信息化

(一)增强企业主体意识

从这些年的信息化研究经验看来,我认为提高企业的主体意识是最根本的。政府在推进信息化工作,系统服务商在推进信息化工作,专家学者在推进信息化工作,而最后实施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身的主体意识决定了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ERP项目不是一个纯技术的工程,他是企业管理战略落实的过程,因此ERP系统的成本和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主观意识又包括产业链创新意识、管理意识、危机意识和信息意识等。

(二)加强信息化培训,提升人员管理素质

加强培训是提高企业意识水平和系统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企业需要各种各样的培训,ERP系统的服务商也需要加强对企业的培训服务。

企业需要制定专业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的对象、课程、时长、地点、师资,培训考核的方式,培训效果如何量化,培训风险如何控制。

(三)鼓励企业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管理升级

信息化系统对于企业来说是拿来主义,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自我创新能力,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授权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评估机制、分析模型等方面进行管理研究,要敢于进行业务模式重组(BMR)。其中,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又是重中之重。企业实施ERP项目的效果是可以量化的,例如管理创新比率,它指的是企业通过实施ERP改进流程数量占企业流程总数量的比率。管理创新比率越高,说明ERP系统的应用程度越深入。

(四)制定具备前瞻性的IT规划,支撑企业长期发展

如果说发展中的企业是公路上奔驰的汽车,那么信息化系统就是公路交通的指挥系统,而信息化规划则是集未来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路线设计、指挥调度、交通压力预测于一体的总设计蓝图。

(五)成立ERP行业协会、建立成熟的市场导向

在软件领域由于行业标准难以定义,行业竞争针锋相对,到目前为止一直未形成实质性的行业协会组织。

四、结束语

过去人们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都存在“重硬轻软”的特点。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开发企业内外的信息资源,以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及决策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因此,在以企业信息基础机构为基础、以企业信息主体活动为保障的条件下,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软件体统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与方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各业务环节的计算机化控制和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企业信息量水平是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最重要的内容。

总的来说,信息量水平应该体现企业信息化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的幅度和质量,因此,企业信息量水平的评价指标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指标,其中,横向式企业信息化幅度指标,而纵向是企业信息化质量指标。

参考文献:

[1]叶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兵团党校学报,2011(02).

[2]许心.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10.

篇6

在设计中形成的工程档案和资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这些档案资料是设计院的命脉,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对设计院今后的壮大及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设计档案不仅服务于本企业的设计人员,同时也服务于业主和施工单位等,这类工程设计档案往往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档案种类繁多,包括设计前期资料、图纸、电子图档等;档案形成的周期长,工程设计档案有的设计周期长,周期能达到数十年;档案数量大,一个大型工程的图纸有成百上千张,档案的使用效率高等特点。规范设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提高设计院的管理层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围绕加大档案管理力度,增强档案意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推进工程设计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加强档案开发利用,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介绍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工程设计档案管理。

一、加大档案管理力度,增强档案意识

加大档案管理力度,确保档案工作与设计业务的开展同步进行,促进设计院档案工作的科学发展。明确各部室档案管理人员职责,加强过程监管,将档案工作纳入设计院管理体系,对档案工作从项目开始直至项目结束(或竣工)进行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将归档职责纳入设计经理和专业负责人的考核中,促使档案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档案的完整、齐全、准确。同时,强化宣传力度,通过档案知识培训、竞赛等活动,增强各级人员的档案意识,特别是增强院领导和咨询设计事业部总经理的档案意识。领导重视了,制度的执行,合理化的建议,档案设备的购置,人员的配备等问题才会迎刃而解。领导重视了,档案管理力度才会加强,才会真正把归档和员工绩效挂钩,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档案意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设计院档案管理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发挥档案作用的基本保证。由于工程设计档案种类繁多,数量大,有的设计周期长,周期能达到数十年,甚至还需要多次的修改补充,这使得工程设计档案完整性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设计院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如《档案管理办法》《项目文件收集归档控制程序》《归档电子文件管理规定》《档案保密规定》《档案销毁管理规定》,规范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立卷、入库、保管、借阅、利用、保密和鉴定销毁等工作,确保工程设计档案的完整性,确保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增强档案部门工作的缜密性,防止随意性。

三、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随着工程设计档案管理向信息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迈进,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学习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工程设计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文书档案,因此,工程设计档案管理涉及档案专业知识,还涉及到与工程设计相关的业务知识。在一套图纸中,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分清其前后形成的过程,内在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管理工程设计档案。培训是提高管理素质的最主要途径,在培训中讲解工程设计一般形成哪些文件材料、具体归档范围等,如化工项目中会形成什么文件资料、图纸,规定哪些是必须归档的资料等。工程设计档案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加强业务研究来探索工程设计档案的管理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工程设计档案管理的工作需要。

四、推进工程设计档案信息化建设

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进程,是实现档案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专业人员在工程设计时,往往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人员在接受纸质资料的同时也要接受和管理电子档案,这些电子档案是设计院重要的知识资产。只有推进档案信息化,才能管理好这些知识资产。因此,推进工程设计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确保档案管理系统及相关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建成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网络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推进信息化要制定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计划,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步,并健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同时,要积极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笔者所在公司根据“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原则,结合档案馆藏实际,对利用率高、保存时间较久、载体面临损坏的2010年前的档案已优先实施数字化,目前图纸数字化已达10万余张,档案数字化率达到了85%,预计2016年可以使2013年前的图纸实现全部数字化。2013年,笔者所在公司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针对档案管理的需求,购买开发了OA系统和图档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档案的收集、验收、整理、借阅利用各个环节的功能需求,建立了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和档案网上查询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档案资源共享。

五、加强档案开发利用工作

档案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只用通过利用才能更好地实现档案的价值。加强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一要强化档案信息服务功能,主动开发档案资源,不断挖掘档案的价值,使档案更好地为设计院的决策、管理提供参考。二要创新档案利用方式,拓展服务渠道。档案管理人员要完善档案检索体系,编制档案全套目录索引,便于档案查找利用。加强对设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做好档案的借阅服务和一般性的参考咨询服务。主动推送有价值的信息,从档案原件中提炼出让专业人员有用的信息,编写多方位、多种类的检索工具,这样加工出来的档案信息才能够使设计院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者、业主更加快捷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使档案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三要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使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设计管理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融合,并在融合的基础上逐步升级,实现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全球共享和社会价值,拓展服务渠道。

六、结语

工程设计档案是设计院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产,对设计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工程设计档案管理是设计院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应结合自身档案特点,做好工程设计档案工作,管好、用好这笔财富,充分发挥工程设计档案的价值,为设计院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静.综合设计院工程设计档案管理综述[J].城建档案.2014(8).

篇7

中图分类号:TP27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3-001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3.006

1 概述

MES生产执行层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的概念由美国先进制造研究协会(AMR)于1990年11月首次正式提出,1997年国际联合会(MESA)了6个关于MES的白皮书,1999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将MES有关概念规范化,2000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陆续了SP-95系列标准。MES系统在发达国家已实现了产业化,在医疗产品、塑料与化合物、金属制造、电气/电子、汽车、玻璃纤维、通讯等行业均有应用,国内MES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目前MES已在钢铁、石化、汽车、烟草等行业有应用,且开发完成了若干自主产权的MES系统,如上海宝信MES、中国石化MES(S-MES V1.0)等。随着对离散制造MES探索性研究,国内市场上也出现一些针对离散制造业的MES产品,如ICON-MES、OrBit-MES、天为MES等。

MES市场行业特色明显,要求开发团队对行业工艺生产流程有深入和全面理解,对于MES厂商更要把握好产品标准化和客户需求差异化平衡,虽然国内外MES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存在着MES产品市场处于一个分散状态,MES的应用价值得不到管理层的充分认知等不足,随着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的推广和应用,MES系统的未来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煤制天然气企业是国家示范工程,对MES系统功能设计和实施研究案例对行业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2 现代煤制天然气企业生产管理特点

煤制天然气企业以煤为原料,经过加压气化、变换冷却、低温甲醇洗和甲烷化等主工艺生产天然气,通过长输管道输送给用户。作为现代化的煤制天然馄笠担其生产管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生产管理数字化、精细化,生产决策可视化、智能化,充分利用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降低成本、增强效益、不断提升煤制天然气化工产业化水平。

3 MES系统设计

煤制天然气企业MES设计主流技术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主要采用Windows平台、Unix平台和Linux平台)、数据库技术(开发商主要采用SQL Server和Oracle数据库)、MES体系结构(主要采用C/S、Web使能、瘦客户端等体系结构)、开发应用技术((MES系统的开发主要采用DCOM、COM+,Active-X、XML,DotNET、J2EE,ODBC、OLE、OPC技术)和系统可配置性(通过标准化、组件、库和客户化定制4个指标评价)、集成技术。本文设计思想为强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应用集成技术完成MES功能、技术、安全、可靠性等设计,建立国内煤制天然气企业生产执行系统MES。

3.1 功能设计

根据煤制天然气企业生产管理特点,确定MES系统功能包括生产统计、管线监控、物料移动与平衡、罐区管理、能源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生产运营管理、生产统计管理和生产管理功能。MES功能模块设计内容不是固定的,可根据企业特点、需求、管理模式等因素有所增减。图1为MES功能模块设计图:

3.2 技术设计

要实现MES设计功能,必须借助于网络设置、系统开发、数据库建立等措施,其中来自生产的数据是基础,并且这些数据要做到数出一门量出一家,数据单位要统一。技术设计主要包括五个步骤,即数据源(实时数据、质量数据、关系型数据、衡器数据、SCADA系统数据等)数据集成(数据抽取、数据加工与整合等)数据管理(管道运行监控数据、化工装置监测数据、生产执行数据、汽车衡轨道衡数据等)数据应用(实时监控、开发报表、对外集成、生产计划与统计、生产调度等)展示结果(以画面、图表等形式展示)。

3.3 系统集成设计

MES在企业信息化架构设计中处于中间层,是生产活动与管理活动信息沟通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一方面接受PCS发出的生产指令;另一方面加工处理PCS的原始数据,为ERP提供及时、准确的生产数据。由此可见,MES系统必须与企业PCS、ERP系统实现集成,为系统之间的数据存取和数据交换提供接口。在集成时,涉及实时数据库、衡器数据库、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等接口协议、通信方式、数据传输格式等,这就需要信息化技术人员进行全面考虑,最好在详细设计阶段之前,与DCS、PLC、SIS等厂家开设计协调会,明确接口方式及协议,为MES系统读取数据源打下良好

基础。

3.4 安全设计

MES应用的前提必须保证数据、服务器等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若不安全,MES应用不仅起不到良好作用,而且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安全需求必须作为MES设计的重要部分。MES的不安全对象主要包括业务数据、用户身份、运行服务器和运行系统、数据库和主机。为了保证数据等信息的安全性,安全对策就是保密性,即用户通过统一方式实现用户身份验证,并根据自己的权限在不同的子系统中完成各自授权。

3.5 可靠性设计

为了提高系统高效率和可靠性,主要考虑系统双机热备、数据库备份等方法。对运行服务器避免单点故障,对运行系统的平稳运行建立备份策略。

4 MES系统实施

4.1 结构组织

一个项目的实施,首先应设立组织机构,根据项目特点和技术,设立项目经理,实施组、业务专家组、信息专家组和系统开发组,应分别设立组长,根据岗位职责,完成各自工作。组织机构设置根据项目规模大小、定编定员等情况,可以适当变化。

4.2 关键技术

MES系统实施重点考虑系统集成性和完整性,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模型搭建、可组态易保护的通用体系架构和分层次核心数据库设计技术等,技术路线如表1

所示:

4.3 预期成果

按照MES系统设计方案,通过系统建模、系统调试、系统上线试运行,做到数出一门量出一家,实现设计全部功能,为调度人员做出作业计划和优化提供平台,该系统应用到企业生产和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水平和能源利用率,增加企业效益。通过设计和实施过程,预计总结出MES系统相关论文5篇,结合煤制天然气企业现状,相关论文对以后MES系统研究打下基础。

5 结语

本文煤制天然气企业MES系统设计与实施研究目的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帮助企业达到“安稳长满优”目标,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凸现出来,国内煤制天然气企业处于起步阶段,且处于良好势头,这也给信息化建设和工程建设同步建设创造了机会,本文MES系统设计与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对正在信息化设计阶段的企业具有指导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诏书,李刚炎.制造执行系统标准的综述[J].自动

化博览,2006,(3).

[2] 晓镜.国外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J].数据通讯,

2006,(4).

[3] 冯庆艳.改变企业基因是CIO必修课[J].中国经济和

篇8

Abstract:In 2014,as large data technology advances,business demand for data as IT wall breakthrough,IT not only deal with business processes and 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side the firewall,but also extended to the overall mobile computing data processing. Today whether cloud computing,big data,or Internet,mobile Internet,mobile office is beyond the traditional data center can withstand the load,data that needs to change,IT technical innovations are changing the enterprise an entirely different model.This article is IT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ncepts,basic composition,the need for business transformation,elaborates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new technologies for the enterprise IT,technology transition and coping strategies.

Key words:Bigdata;Non-Structured Storage;APP

1.前言

IT领域面临的挑战是有目共睹的,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大数据、移动互联、SDN等成为听到频率最多的名词,它们标志着社会处理信息方式的变化,一些新的、正在冲击IT技术的趋势正在彰显着巨大变革能力。

IT产业自诞生以来,创新就是内动力,随着新一波IT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与服务的发展壮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新技术的逐渐应用改变我们着思考世界的方式也有助于我们在在IT技术不断创新时代正确地规划自己的数据体系,并且对传统的技术方法与新兴的技术方法进行必要的定位和规划。

2.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带给企业的契机

2.1 企业信息化概况

云计算、移动互联、移动办公深入到工作、生活中,企业对解决方案的要求越来越多元、专业。国网河北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信息系统整体规划始于搬迁到新址。目前正在运转的信息化可分为两大系统:省公司管理系统和子公司生产运营系统。从省公司管理角度出发:包括财务、人力资源、集团审计、综合统计、主数据管理等应用系统;检修分公司分为ERP和协同办公管理等系统。此外,我们顺应2013年国家提出的智能电网建设需求,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字化生产过程中,进而提升生产数字智能化水平。通过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检修和智能化技术应用支撑起整个信息化应用体系。

2.2 信息系统转型契机

2013年,国家快速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并随着移动应用、BYOD、大数据、云计算、4G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给现有信息系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迎接技术上创新的挑战我们把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放在了优化流程的基础上,推进了信息化管理、数字化进程和智能化技术综合系统的建设与深化应用。

首先,信息化管理方面:采用以ERP为核心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集成。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其次,可视化数字方面结合无人机视频、巡线机器人、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办公耗材在线管理、变电站视频监测、线路在线监测等。

第三,智能化技术:通过采用变压器在线监控、故障诊断、寿命预测等系统,我们通过传感器与无线网络及时将设备运行信息传递至信息中心,实现了融合了传感器、无线网络、GPS、在线监测于一体的综合应用。同时,我们还通过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提供远程安装、调试、维护和故障诊断与排除。

3.创新应用时代的对策

3.1 未来数据中心架构转型

转型是企业重新塑造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企业主动预见未来,实施战略转型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前瞻性决策。

未来的数据中心结合了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计算等众多新技术应用,数据中心不但需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以充分满足业务需求的变化。标准化、模块化的数据中心正在快速替代传统的数据中心,其快速的部署、灵活、弹性、可恢复是必须具备的,因为一个“整合的基础架构”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应用的基础。

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从物联网到大数据分析,基于移动互联的应用和HPC的迅速发展,SNS、视频业务的规模增加给数据中心带来转型的机遇,在一波又一波的新设备和新应用的后面是矗立的是强大的数据中心。在新的需求下,是到了该变革的时候了,否则将在变革中覆灭。

3.2 几种新技术应用的特点

随着IT技术变革的深入,企业纷纷向云计算转移,移动终端设备和应用程序的使用大幅增长,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成为关注的重点,于是传统IT应用模式被新的创新应用取代经由技术转变为技术和用户需求双驱动。今天的IT创新应用使我们在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感受着创新带来的推动:

云计算:不仅简化了企业原有IT基础设施的复杂度,提升了企业IT基础架构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更让企业享受到随需应用及低成本的计算资源;企业希望得到一个更为智能化,能够动态高效调控的云计算平台。

SDN既软件定义网络:主要是指针对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进行以软件定义为导向的创新,实现资源管理和利用从静态走向动态,从手动走向自动,从而对数据快速精准分析和高价值信息发掘。

互联互通的交流和社会化应用的兴起,使得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奔涌而至,对海量数据的智慧分析洞察不仅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还可以驱动企业迅速准确地采取决策和付诸行动;

移动应用:HP公司认为“IT新技术形态中,移动应用对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是最直接的。”它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对于企业不但可以提供易用性,还可实现移动办公。移动应用对于企业的转型和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它的便捷、高效成为企业效率的重要驱动。

3.3 转型的具体措施

为保证检修工作的及时响应,一个快速、智能、现代化的系统是关键,也就是融合了传感器、无线网络、GPS、输变电在线监测、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为检修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

物联网技术的采用把传感器嵌入到线路管道中,并与公司内部可视化平台连接,能够对网络内人员、机器、设备、移动作业平台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达到“智慧”状态。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解决了巡线的难题,毕竟人眼有盲区,GPS巡检仪会检查巡线员的出检情况,不按时巡线与出勤多少都会被记录下来并自动传动到公司的管理终端计算机上,最大程度地减小了风险。公司还采用了远程扫码技术,这套系统会非常智能化地将它感知到的资产快速输入终端,公司的相关人员可及时查询资产情况。

4.应对新的挑战

对于检修公司,新技术意味着变革,变革的发生就意味着传统模式被打破和新模式的建立。数据的集中、系统的虚拟化、业务应用的物理分布、访问端点的移动化等趋势都是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IT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在合适的项目上逐渐开展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应用。

2014年将深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实现业务全覆盖,数据联通,为企业的管理提升、绩效管理、优化系统应用、流程再造等方面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支撑平台。

4.1 移动办公的应对

未来几年,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技术会继续引领信息产业的发展,移动办公技术也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遵照信息安全、确保合规的原则下,全方位开展桌面虚拟化、移动办公技术的应用。综合运用无线通讯、桌面虚拟化和信息安全等技术,搭建移动办公平台,保证远程的工作人员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公司网站,查看、调用、审批非文档,处理日常业务。

4.2 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不断出现的IT新技术带来的挑战,企业需要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高效可靠地运营管理和更准确的趋势判断。而作为重要业务支撑和推动力量的IT技术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对企业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同时,企业必须寻求创新的技术和方案,以快速应对大数据的获取、整合和管理,同时应对移动办公、物联网等对企业应用的挑战。为适应这一挑战,我们将在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系统建设与深化应用方面进行改造,适应当前以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进行以软件定义为导向的创新,让它们能够构建于通用、可扩展且高效的架构之上,成为可按软件和服务需求进行灵活组合和调配,易于协调资源,并能实现自动供给的资源。具体措施将逐步实施:首先是加大网络设备的投入,采用模块化信息中心的概念对网络设备进行更新、安全修补,加装防浪涌保护器,以提高站场设备安全性,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其次是虚拟化的部署,仅此一项可将IT部门的能耗成本降低,同时规避企业预期硬件采购成本。用过实施虚拟化,IT平台的服务器规模可缩减70%,机房空间占用率提升60%,IT技术人员的维护负担减轻50%。同时,虚拟化的部署可建立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数据标准,实现公司内部系统间业务和数据有效集成。

4.3 新技术的展望

新技术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键因素,为尽快跟上IT技术发展的步伐,我们时刻关注着新技术发展动向并在适当时机应用到具体的业务中。2014年我们对新技术的关注点是:

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以传感器、FRID、GPS、无线网络为核心的物联网是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有安全保障的物联网应用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的关注点,在原有应用的基础上,我们会逐渐完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云计算:公有云目前不适合我们这样的企业,但是以私有云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将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毕竟,云计算正在主导着IT技术的未来的方向。

数据发掘与分析:信息化分为业务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两个层面,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偏重于业务信息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从数据中获取价值,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5.结束语

面对纷繁复杂的创新挑战,企业要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会,企业需要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高效可靠地运营管理和准确的商业洞察。而作为重要业务支撑和推动力量,IT技术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在冲击世界的IT产业的创新期,将所有企业带到风口浪尖上,不变,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变,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虚拟化中酝酿企业成长的爆发点。当企业真的能够洞悉市场、解析需求,把技术的撬棒顶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支点上,迎头跟上创新带来的变化和挑战,IT技术的蜕变已经开始,我们的脚步必须跟上。

参考文献

篇9

档案是记录企业历史的证物,档案管理工作是保障企业权益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煤炭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这就要求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实现煤炭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是煤炭企业发的必然趋势。

一、加强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档案局下发的《关于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数字化档案馆具有工作效率高、存储容量大、随时随地查阅等优点,它的建设,对资源共享,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更会给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便利,提高管理能力。

1、档案数字化有利于信息现代化建设

科技革新速度的加快,产品推陈出新频率的增加,让人们意识到,信息知识已成为企业比资金、劳动力更为重要的竞争力。要想企业发展,必须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而档案管理部门作为企业原始信息的收集者、整理者、保管者、传递者,在信息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档案里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书、人工定额、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纸等各种文书、照片、声像等资料,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管理有着很高的指导价值和参考意义,档案数字化有利于信息现代化建设。

2、档案数字化有利于保护档案原件

档案资料在企业开展业务时经常会用到,原件使用频繁不利保存,保护档案原件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复制件代替原件来提供利用,但也有弊端,占存空间过大。如果使用光盘、磁盘或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浏览,将档案资源数字化,既能够节省储存空间,还能减少或避免使用原件,加大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

3、档案数字化有利于快速检索

档案资源数字化后,使用者可以利用计算机,通过查阅目录快速浏览到文档信息,提高了档案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更方便了使用者。

二、煤矿企业档案管理中的不足

二十世纪末,煤炭行业遭遇寒冬,价格低、库存高,滞销严重,煤炭企业管理者想方设法提高企业效益,而档案管理被认为是无足轻重之事,无人管理,不少原始资料丢失;煤矿企业在改制之后,又因管理不善,丢失、破损大量中药档案。档案管理的机制和体系的落后造成我们现在才开始做的档案管理先天的不足,再加上其实现在大多煤炭企业虽设置有档案室,但大多只是存放档案,没有引入信息化;或是虽设置有信息中心,但主要职责是进行网络或硬件维护,而不是履行信息管理职能。所以,煤矿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还仅仅是虚有其表。

三、实施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条件

1、强化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意识

首先,煤炭企业高层领导应从精神上予以重视。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招聘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其次档案管理部门也应强化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意识。组织培训、进行学习,让部门员工意识到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当好企业原始信息的收集者、整理者、保管者、传递者。

2、提高煤矿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要想实施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必须建立起一支技术能力强、专业素质好、服务意识浓的队伍。煤炭企业应努力打造能够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高素质档案工作队伍。采取内培与外培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抓档案人员业务培训,组织档案管理员到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对标学习。培养档案业务骨干,掌握档案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工作内容,能够独立承担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和验收应检准备工作的指导,独立解决档案业务新问题,应对新挑战。

3、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制度

要想实施煤炭企业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必须完善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制度。文书档案归档制度、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部门立卷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规则、档案借阅制度等等。凡是公司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和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类资料、原始记录、出版物、各种图表薄册、照片以及与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上级事文等都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4、建立档案数据库系统

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管理为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带来了一定麻烦,文件系统下的档案管理同样也显出弊端,在信息化社会,用数据库来管理数据信息已然成为大的趋势。建立档案数据库系统是煤炭企业进行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核心。建立档案数据库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原始文件扫描和数据输入。为保障建立数据库的效率和数据库的利用率,应该遵循“先导后扫”的原则。因为现在很多煤炭企业进行了数字化办公,很多资料是存储在各个部门的计算机里的,在建立数字化档案库时,应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信息资源,将电脑中的文件导入到数据库系统中。如果没有办法导入,在选择扫描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这样不但能提高效率,还能保障质量。同时要注意的是,建库的目的是增进企业效益,进行资料入库时要优先处理使用频率高、存储价值大的资料。档案是煤炭企业的重要基础性信息资源,档案工作是煤炭企业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煤炭企业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利用档案数字化带动煤炭工业化,不但能够提高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更有助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数字化驱动下农业机械设计研发

农业机械是衡量一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因而提供数字化手段提高我国农业装备的设计水平,对于在贸易全球化背景下提升农业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不言而喻的历史意义。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设计已经全方位多层次的渗透到农业机械设计、生产中的方方面面,也给农业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信息技术与数字化的应用极大降低设计成本。

农业机械的产品创新设计涉及到数据开采、知识发现及其重用技术、知识的表达与组织、知识数据库的开发、基于知识的决策技术等。农业机械的设计可以在线上进行互动设计,企业可以与用户进行反馈论证与修改。设计者可以在线农业机械的设计效果,用户可以在线反馈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比于以前农业机械设计都在纸质上进行绘图,在线农业机械设计的极大的促进农业机械设计与实践; 以往产品创新主要集中于具体设计过程,如今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强调创新设计。如基于蓝牙技术的变量施肥机速度采集系统设计、温室环境下黄瓜采摘机器人信息获取设计、基于RFID 的农机安全监理现场巡检系统设计、基于资源管理和Silverlight技术的农业装备信息网络平台,以及Ajax 技术在农业装备信息网中的应用。均是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在农业设计领域中应用的典范

2)数字化技术强调产品协同设计。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需求,这些新需求也亟需新的设计的方法,就目前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水平来看主要三种主流的设计方法,一是德国设计理论的系统化设计方法,二是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三是公理设计(AxiomaticDesign,AD),对于目前我国而言,需要对先进的设计方法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需要产品设计师跨区域的进行交流互动,跨部门甚至跨企业共同协作进行产品设计与制造等。数字化的设计平台能够为设计者之间提供实时的交流平台。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可实现跨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设计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数字化虚拟设计实现了设计与需求的协同统一,锻炼设计者虚拟想象空间,提升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有效实现零污染的设计理念,促进绿色设计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如基于离散元法的数字化设计、精密播种机数字化设计、拖拉机队列自动控制系统、秧盘育秧精准播种的穴孔同步对中装置及其控制系统,以及基于力控组态软件的温室监控系统均是农业机械协同设计的样例。

3)虚拟现实便捷了农业机械设计与展示。

虚拟现实技术独特魅力之处在于能将农业机械的设计构思、实施及展现都表现为多媒体如三维图形、语音和视频,能然设计者和未来的潜在使用者身临其境地体验产品的设计整体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可以实现海量、实时、丰富的农业接卸虚拟设计素材。面向某些特色农业机械,其结构复杂、设计困难、设计周期长大大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然而如果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以上缺点,一方面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产品的某些性能,另外一方面也便于设计人员对产品的修改与调整。大大缩短了农机产品的设计、生产周期。满足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如虚拟样机技术在畜牧机械设计、基于ADAMS 的莲藕切片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基于Pro/E三轴卧式TMR 饲料车的建模及运动仿真、SPH 在土壤高速切削仿真系统开发中的应用、莲藕切片机惯性力平衡仿真优化、大型中空轴式静压轴承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以及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影响因素的仿真均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机械化设计中的应用。

结论

本文首先细致的分析了农业机械设计特点与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数字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如CAD/CAE/CAM虚拟现实设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的改变了农业机械化设计的格局与模式,本文首先详细梳理虚拟设计技术与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分析了农机产品设计制造现状,进而细致深入地分析基于数字化技术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信息技术如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农业机械的数字化发展提供的历史机遇,研究面向农机产品开发过程的数字化设计平台体系与设计模式,采用数字化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设计所带来的优点即在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运用数字化模型描述产品,并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评价、修改,通过这方面的讨论,以期为我国农业机械的数字化设计探索提供有益参考的新途径与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夏红霞;面向通用类机械产品虚拟装配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篇11

一、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强调档案事业与社会经济相互协调、同步发展的同时,重点把人的发展摆到档案事业发展的中心位置上来。一方面要明确档案事业在人类自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要明确人自身的发展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1、可持续性

档案事业的发展意味着其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而并非意味着资源消耗的增加,因而是可以持续的。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我们最重要的政策目标,应根据可持续性的要求调整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在社会可提供的条件内确定档案事业的规模。

2、协调性

档案事业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必然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性。一方面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动力是由它所依存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它又以自身的发展作用于社会,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3、公平性

公平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满足的是全体人民对档案信息的需求,而不是一部分人的需求。二是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既重视当代人的档案信息的需要,也重视后代人对档案信息的需要。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信息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技术标志,数字化、网络化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可以说。企业数字档案馆是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档案工作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的最好方法,离开企业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是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内在需要。

1、数字档案馆实现了档案管理由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的转变。

2、数字档案馆中不同类型档案管理规则、制度及标准的制定以及应用,促进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实现了档案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转变。

3、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在企业数

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各种业务技能培训班的开展,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使得企业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二)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企业档案工作中广泛应用,

使企业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实

现档案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整合共享,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实现企业档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某公司数字档案馆的建立使得传统档案查询耗时耗力的现象不复存在,大大提高档案查询的速度,同时有效地缓解了传统档案馆藏空间不足的矛盾,解决了传统纯粹纸张化文档资料管理固有的成本高、效率低、原件容易损毁的问题。

三、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档案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信息化将导致档案组织管理从档案实体管理向档案信息管理延伸,涉及到数字档案信息的形成、收集、归档、整理、鉴定、存储、保管、保护、检索、传递、利用、统计、销毁等全过程。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它的有效开展与人力、财力、技术、政策、观念、文化等一系列组成要素和环境要素密切相关。建设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各项要素的质和量以及对这些必备要素的组织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应该以这些要素为对象,研究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最优化、最有效的组合方式,根据建设目标和实际需要制定并采取一系列务实的组织管理措施。

(二)档案信息化人员队伍体系建设

从总体而言,我国档案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太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其中科技素质和业务素质水平较低、高层次技术人才匮乏。因此,必须抓好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周密合理的教育培训计划,积极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掌握高科技知识,熟悉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等高新技术,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档案人才队伍。这是提高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附加值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三)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

人事档案工作者向来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著称,封闭意识较强,要改变这种局面,不断更新观念、勇于进取,关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问题,把人事档案工作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使档案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在信息化时代,强化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科技化意识、计箅机管理档案意识,在加快档案由手丁管理向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增加档案人员计算机技能管理内容十分必要。档案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时,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

(四)积极推广云计算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应用

由于传统的计算机文档一体化管理架构设计,我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实现文档管理信息化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软、硬件,组建局域网和引进计算机技术人员,才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制约了电子文档一体化在我国的中小型和微型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普及。作为新兴概念的云计算技术还处在研究和实施的初级阶段,云计算必然会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是公有云服务。以云桌面方式打造的文档一体化管理平台,改变各单位文档管理平台使用的软件五花八门的现状,云桌面的应用取代了传统单机版和网络版的文档管理软件,软件的升级、维护由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负责,加快了文档一体化管理在我国全面普及的步伐。

二是私有云服务。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文档管理提供云服务,与传统的各单位建设的数据中心比较,私有云具有支持动态灵活的基础设施,能够降低各单位建设计算机中心架构的复杂程度。各单位在私有云平台运行的文档数据不对公众开放,而是在防火墙内工作,只有本单位的计算机管理人员才能对其数据、安全性、服务进行有效地控制。

三是混合云服务。就是应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相结合的形式建设档案信息化。将服务经济建设与民生的档案信息应用部署到公有云上来降低成本,同时将安全性要求很高、具有保密期限的档案信息部署到完全保密的私有云上。

结束语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企业档案部门与企业信息化建设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利用好企业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基础是搞好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方略。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发展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

篇12

1.1对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疗养工作的科学性认识不足主要是思想观念存在偏差,缺乏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疗养工作科学发展的创新意识。

1.2硬件设备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网络架构简单,计算机配置档次低,网络布线只限于满足当前要求,缺乏总体考虑,无法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1.3软件系统功能单一近年来,疗养院业务功能不断拓展,已经由单一疗养,逐渐发展到疗养、体检、康复、健康管理和治疗等多个方面,“军队疗养院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疗养院快速发展的需要,更达不到数字化疗养院建设的要求,需要抓紧时间完成系统的全面升级和功能的拓展。

1.4医疗设备数字化程度不高从疗养院实际情况看,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缓慢,品种单一,陈旧老化,数量不足。许多设备没有数字化功能或没有数字化接口。一些疗养院高新体检和康复诊疗设备几乎是空白。

1.5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缺乏多数疗养院信息科编制十分有限,部分疗养院信息科没有工程技术职称编制,甚至是由其他专业的人员担任信息科主任,个别疗养院还存在缺编现象。

2 疗养院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2.1建立完整的数字化疗养院模型由于对疗养院数字化认识的不同,使得数字化疗养院的定义和规范也难以趋同。因此,必须建立完整的数字化模型,统一认识和标准,才能自上而下完成数字化总体规划和建设。在进行总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目标的合理性和计划的可行性。模型要通过业务运行、知识管理、决策支持、信息服务等角度对数字化疗养院的组成系统进行定义,形成以基础业务系统为支撑、电子疗案系统为核心、系统集成平台为纽带,科研、管理、区域合作等为其服务外延、信息安全与支撑系统为保障的科学管理体系。

2.2建设规范的系统集成平台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形成覆盖疗养院所有业务流程的系统:①要在“军队疗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优化疗养流程,完善各项业务功能,利用计算机和数字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语音、图像、文字、数据、图表等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阅读、复制、处理、检索和传输。②要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将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全成本核算管理、后勤保障作为平台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丰富内涵,最终完成管理和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做到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网络化。

2.3提供信息安全与支撑系统建设与整个数字化进程相匹配的安全与支撑环境,要有防黑客、防病毒等安全设施和设备,还要建立安全的数据备份体系,建立安全认证机制与权限管理,保证系统的安全畅通。

2.4超前的区域疗养信息协同机制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流程与管理模式,融入信息社会,打破地域性限制,要考虑疗养院与医院,疗养院与部队,疗养院与地方等信息的协同与关联,树立“大卫生”的理念,系统开发时要考虑融入国家、军队卫生信息管理体系,真正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顺畅。

3疗养院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虽然在疗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我们也看到了疗养院的优势与机遇所在:①疗养院信息化建设中没有“烟囱林立”的现象,可以较好地进行顶层设计,避免了“信息孤岛”出现。②疗养院信息化建设可以借鉴医院信息化建设成功的经验,避免其曾出现过的问题,少走弯路,可避免重复性投资和资金的浪费。③目前计算机设备价格低廉,技术成熟,可以采用先进的设备在高的起点上进行信息化建设。

3.1提供以疗养、体检、康复为核心的疗养院基础信息疗养院基础信息系统反映的是疗养院三大核心业务工作,即疗养、体检和康复。系统的建设要为实现疗养过程全面信息化提供最基础的应用系统,为各类业务信息数据融合提供标准的数据存储交换平台,为各类辅助系统提供完备的集成平台。基础信息系统应具有通用性、可扩展性、开放性。该系统建设应包括与三大业务基础信息点的数据采集、传输、整理、分析有关的信息系统。

3.2提供以构建一体化电子疗案为核心的各种辅助信息将各种现代通信技术如PDA、自动化设备、数字化设备、无线网络融入到疗养院数字化建设中,围绕电子疗案展开医学影像、检验、心电图等辅助信息系统的建设,打破科室之间的界限,改变疗养、体检、康复相关数据分散而孤立的现状,实现电子疗案信息一体化。

3.3提供以科学管理为核心的决策支持该系统是建立在各类数据有机融合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疗养信息数据仓库,不断融入最新管理理念,逐步建立疗养院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疗养信息的全程监控、全面评价。同时要完善管理功能,建立包括全成本核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教研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体系。

3.4提供以高质量为核心的疗养服务将疗养业务流程与专业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借助信息服务网站、电子触摸屏、一卡通等手段,体现以疗养员为本的理念,实现疗养院整体服务的精细化、个性化、人性化。从健康服务的角度出发建立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健康档案管理、健康评估管理、健康规划管理等多种功能,把疗养院建设成为服务优质、运营高效的现代化疗养院。

参考文献

篇13

2杭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对此,公司办公室在档案馆的改造中启动了信息化建设项目,到目前为止,杭钢已投入合同金额103.7万元用于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在2010年3月开始准备,2011年1月正式启动,2011年10月钢铁主业生产单位及辅助部门的18家二级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上线操作。并明确提出杭钢集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逐步建成一个由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构成的跨区域、分布式、多功能、规范化、集约型管理的高效、开放、共享、虚拟、资源丰富的数字化“杭钢档案馆”。2.1阶段目标,2.1.1第一期实现杭钢档案馆和钢铁业二级单位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包括现有馆(室)藏档案有重点地逐步进行数字化处理,杭钢档案馆和钢铁业二级单位的档案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接入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文件通过办公自动化网络和光盘等手段和方式接收进杭钢档案馆。档案形成单位和部门可以利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或电子载体形式进行电子档案的移交;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采集、分类、整理、编研、提供利用服务和进行档案工作的日常管理;合规用户根据授权可以在网络上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查询利用和档案业务咨询。2.1.2第二期实施集团公司在杭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管理,并通过网络手段与杭钢数字档案馆信息系统相连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2.1.3第三期实施集团公司杭外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管理,并通过网络手段与杭钢数字档案馆信息系统相连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2.2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2.2.1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杭钢集团公司由于公司内网布局已经完备,基础设施的主要内容就是配备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支撑软件系统运行和相关档案业务工作的硬件设备。如:工程扫描仪、工程一体机、大型绘图仪、非线性编辑、音视频数据采集转换等设备。目前档案馆已配备了计算机6台、笔记本2台、高速扫描仪(3台)、打印机(2台,其中网络打印机1台)、光盘刻录机(2台)、数码照相机(1台)。为档案信息的采集、交流、交换和档案业务的监督、检查、指导服务。同时在数字档案信息存储管理平台上配备服务器(2台)、存储器(1台)承担档案信息主数据存储管理。在数字档案信息应用平台上配备计算机4台、终端4台:其中档案馆工作人员计算机2台,用于借阅利用和其他管理工作;档案馆用户查询计算机2台(独立连接国际互联网)、终端4台,装载应用软件系统,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群,提供在线利用。配备打印机2台、光盘刻录机2台,为用户提供档案信息载体。2.2.2钢铁主业二级单位档案室管理:一是加快现有馆室藏档案整理。按照国家和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冶金系统档案工作标准、规范加快对现有馆室藏档案的整理、整改工作:杭钢档案馆、钢铁业各二级单位、非钢产业各单位需分步完成文书档案、职工档案、会计档案、实物档案的整改,以及完成照片档案、印章档案、科技档案的整理、整改。二是加强档案目录及其数据库建设。现已拥有各类档案管理软件、具备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单位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加快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并为下一步移植到数字档案馆管理系统做好准备。三是规范电子档案归档管理。集团公司机关各部门要根据公司档案管理规定和要求,抓紧整理移交应归档的纸质或其他载体档案材料;加强对本部门电子文件的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移交工作;职能部门在与外单位签订设计、勘察、监理、施工、设备采购等合同时,要提出在移交纸质档案的同时移交电子档案的要求,其中设计、勘察、设备供应方必须提供电子文件归档。2.2.3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目前,杭钢档案馆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主要负责对采集到的档案信息进行规范整理、分类、管理,使之有序化。对采集的符合或通过转换使其符合档案管理规范的数字信息及其元数据,根据采集时所带的目录信息,采用《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档案分类编号实施办法》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标准的分类方案将这些数据有序地存储到系统中。截止2013年12月,杭钢档案馆机读目录案卷级3.05万条,文件级19.31万条,集团公司(含杭钢档案馆)机读目录案卷级5.58万条,文件级25.64万条。数字化加工转化集团公司科技档案37547件,集团公司文书档案13046件;钢铁业二级单位科技档案12233件,文书档案馆619件。同时,根据逻辑关系将符合《中国档案主题词表》、《冶金档案主题词表》、《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公文主题词表》有关要求的主题词和符合《中国档案分类法》、《冶金档案分类法》、《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档案分类编号实施办法》有关要求的信息分类号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套分类号主题词对照表,系统可以从对照表中自动提取相应的分类号—主题词,完成标引任务。此外,根据档案工作标准对整理立卷的档案或以件为单位整理的档案,进行分类后按不同要求自动编目,提供在线查询和输出为纸质载体。对重要文件和档案信息进行全文采集、转换、识别、压缩、加密、和检索等管理与利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