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建议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建议

篇1

斗智,炼成技术专家

电信网络诈骗成为突出的社会现象,是在2000年前后。“某某公司举行庆典,您的手机号被幸运抽中二等奖,请速来电话联系……”这类针对手机用户的骗术一时很嚣张。骗子往往假冒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知名公司,很多被害人给上海公安机关打电话报案,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这种利用移动通信和网络实施诈骗的全新犯罪,与以往诈骗案件很不相同,公安部门侦破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当时,韦健是一名刑警,并无电信专业背景。组织的安排,让他走进了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的新领域。

韦健沉下心来,对电信诈骗的整个流程进行分析,访问了数十个被害人,仔细询问每个人被骗的过程。有了点底数,可上阵还是屡屡失败。骗子并不容易抓到,有了线索,识破了骗子的招数,可骗子还是逃脱了。好几次他们被骗子牵着鼻子跑。骗子随时变换手法,破案就如同一场拉锯战:他们发动进攻,骗子来个遁形;他们步伐放慢,对方又大举反攻,猖狂一时。遭遇挫败的韦健头脑中也闪过离开这个岗位的想法,可一想到被害人遭受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内心煎熬,想到警察的天职,他决定坚持下去。怀着强烈责任感去刻苦钻研,韦健侦破电信诈骗案的本领突飞猛进。有一次,韦健参加一个通信技术交流会。会后有人问他:“您是哪个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说自己根本没读过计算机专业,对方大吃一@。

新领域的很多事情,现成的专业知识也不够用。韦健曾经向几位电信工程师请教,涉及诈骗手法,专家也一脸茫然。“白的不研究黑的”,有的专家对电信诈骗的花招惊诧莫名,“怎么能这样?”“不太可能!”韦健侦破电信诈骗案的很多知识都不是学来的,全靠个人在工作中总结、体会。多年摸爬滚打后,韦健渐渐成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行家里手。2009年,韦健被公安部聘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特邀专家。

斗勇,勇者胜的诠释

搞电信诈骗的人以身试法,胆大妄为,而又诡计多端。与这些人斗争,虽然不像两军厮杀一般惨烈,也是剑拔弩张,令人身心俱疲。谁懈怠、怯懦,就可能先败下阵来。韦健对电信网络诈骗向来嫉恶如仇,破案是他最关切的事,办起案来勇往直前。“两军相争勇者胜”,韦健和同事用累累战果诠释了当今“勇者”的内涵。他们相继侦破了长宁“2009.2.24”特大电信诈骗案、“2009.6.16”特大电信诈骗案、“2010.6.1”电信诈骗案、杨浦以购买消费卡为名系列诈骗案、以网购机票为名系列诈骗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网络无国界”,有些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身居外国遥控指挥,侦查、抓捕非常麻烦。2010年12月,韦健赴菲律宾侦办电信诈骗团伙案。到了菲律宾,离圣诞节没几天了,韦健和侦查员们绞尽脑汁,利用各种资源寻找线索,雇了当地的司机天天加班办案。没几天,当地司机不肯干了,多给加班费也不干。这位司机发感慨:“华人勤奋我见多了,可是没想到中国警察干活这么拼命!”依靠拼脑力、拼体力、拼毅力,专案组最终大获全胜。经过司法程序,韦健等人将24名犯罪嫌疑人悉数押解回国。

2013年底,韦健一行到柬埔寨侦办一起涉案金额高达2000万元的电信诈骗案。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们一身当地人打扮,在柬埔寨金边转悠。经过对多个可疑目标的甄别,他们确认了诈骗窝点的确切地址,配合柬埔寨警方将团伙成员抓捕,押解回上海。

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遍布天南海北,抓捕常常是长途奔袭。动作稍慢,犯罪嫌疑人就闻风而逃。破案的关键在于反应机敏、行动快。为了抢时间,韦健和同事们总是“说走就走”,争分夺秒地工作。2015年5月的一天,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打击电信诈骗新闻会。会15时开始,14时电话联系时,韦健还说“车已经过了高速收费站”。14时20分,他就调转车头,直奔虹桥机场,去调查一起手机木马诈骗案件。雷厉风行的动作使这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连木马病毒制作者也被缉拿归案。

斗法,筑起反诈骗的铁壁铜墙

一起电信诈骗案件从幕后策划到打电话、发短信,再到提取现金,涉及网络、通信、银行等部门。侦查员必须精通网络、通信、银行等领域的知识,还要争取有关行业、部门的支持,协同作战。韦健早就有一个梦想:建立一个平台,整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所有资源,全社会齐心合力,让警察不再孤军奋战。他的愿望于去年实现了。2016年7月17日,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正式成立。中心由上海市公安局牵头并会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银监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通信、金融监管部门,深度整合资源,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金融清算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联合入驻,打击、防范、治理一体化运作。韦健担任该中心负责人。

篇2

一、存在的问题

(一)转账效率受到影响

按照《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第五条的相关规定,从2016年12月1日起,个人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向非同名账户转账的,均一律实行在受理业务后24小时后到账,这一政策的实施,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使得客户在银行非营业时间办理转账业务被动延迟,使得部分对资金需求较为迫切客户以及需要多次转账的,例如突发疾病,工程项目急需用款等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为客户带来较多不便。

(二)新型诈骗手段出现

目前,央行制定的关于ATM机转账延时24小时到账的规定,能够有效地防止通过账户间转账实施的电信诈骗,维护受害者的权益,但是,这一规定所适用的范围较小,仅仅限制于运用银行卡进行的转账汇款业务,而对于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开通的无卡存款功能没有做出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这一漏洞,以必须本日到账等说辞作为诱饵,诱使受害者按照其要求的账号存入现金,从而绕开到账时间限制,实现诈骗目的。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

(一)商业银行营业时间,网点人员配置不合理

在ATM转账新规出台后,银行客户要想实现账号之间的及时、大额转账,只能通过银行柜面转账的方式进行,但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营业时间集中在上午9点至下午6点这一时间区间内,而这一时间区间也正是大多数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时间,这一时间上的冲突使得很多个人支付和转账行为无法通过柜面这一渠道实施,同时,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由于人员结构和人员配置方面的问题,在一些网点特别是乡镇基层网点存在着人员配置方面的困难,存取款排长队、办理业务难的等情况屡见不鲜。部分乡镇网点甚至不具备柜面转账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ATM机成为了办理业务唯一选择。

(二)无卡存款程序设计存在漏洞

目前,为了方便客户的存取款行为和提高商业银行账户运用效率,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均在其自助会员机上设置了无卡存、取款功能,这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未携带银行卡办理业务的客户,也降低了携带银行卡可能存在的遗失风险,但是,由于这种存款方式操作极为简单,客户只要选择对应的业务类型,输入需要存入的银行卡号,然后放入现金即可及时到账,因此对于完美的绕开了转账业务中的延迟到账的限制。

(三)生物识别技术未得到有效推广,客户取款身份识别难度较大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明确的生物特征识别的国家标准和应用于金融领域的行业标准,大多数机构还仅仅将其运用范围控制在小额支付和辅助个人存款账户身份信息识别等极为有限的领域,而在取款方面,目前,客户使用持有的银行卡在ATM机进行现金取款不需要携带任何身份证件,甚至部分银行(如工行、交行)还实现了手机银行网上取现业务,客户仅仅需要事前在手机银行预约时的预约手机号码,预约号以及预约银行的取款密码,即可实现取款,在这种情况下,客户身份信息无法得到有效验证。

三、相关建议

(一)推动商业银行建立灵活的营业时间,提高柜面业务办理效率

针对当前出现的柜面业务办理难度较大,等待时间较长等问题,建议商业银行可以从营业时间制度等方面入手,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改革。例如可以将整个商业银行系统办理转账业务的时间在工作日(如周一至周五)等业务的时间延后或延长至晚上7-8点,同时还应当允许商业银行根据自身业务办理长度和数量的规律进行合理调整,甚至可以再特定情况下,(通过申请及时支付服务绿色通道等方式为具有特殊情况的客户提供及时服务。确保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及时性支付服务需求。

(二)改进无卡存款程序

篇3

Analysis on Comprehensive Clean-up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2017

[Abstract]In order to fully clean up and comprehensively develop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2017, the revolution route of domestic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three decades was reviewed.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were deduced based on analyses, including withdrawing 2G network to fully use its spectrum, planning 5G to maximize benefits, implementing the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al service according to weak links to shorten the digital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s well as strengthening the network security to prevent telecommunication fraud.

[Key words]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lecom universal service network security

自2013年底发放牌照以来,短短三年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4G网络,构建了10万个以上载波聚合的4G基站,成为全球在多个热点区域下载速率最高的4G体系。2016年中国移动提前1个月实现了5亿用户的年度发展总目标,截至11月底,已建成146万个4G基站,覆盖人口超过13亿,实现全国城乡以上连续覆盖和行政村热点覆盖,并在300多个城市提供了VoLTE高清语音商用服务,大力推动载波聚合技g应用,4G下行峰值速率达到330 Mbps、平均下载速率提升到40 Mbps。

中国移动网内,宽带网民超7000万,2G/3G/4G的移动网民超7.3亿,合计超过8亿。在终端领域,中国移动已与全部主流品牌终端厂商合作,社会渠道规模突破70万家。移动终端产业巨大,仍有近4亿的2G/3G客户需要升级换代,同时在已经成为4G的5亿客户中,预计约有50%客户面临手机的再次换代,预计2017年整体手机市场规模不低于5.4亿部,并将积极打造4G+服务,规模化推广VoLTE业务,预计客户超1.5亿。

中国移动大力推动从个人用户市场向移动市场、家庭市场、政企市场、新业务发展“四轮驱动”融合发展转变。去年净增家庭宽带用户超1986万,占我国新增家庭宽带用户的64%,家庭宽带用户总数达到7325万,其中20M带宽以上占比超过70%。数字家庭产业的市场空间同样很大,全国约有5亿家庭住户,而三大运营商的宽带用户数合计尚不足3亿;中国电视用户规模4.5亿,而互联网电视规模尚不足1亿。在智能家居领域,市场刚刚起步,预计相关智能家居硬件和服务消费总规模超过1800亿元。

政企用户通信和信息化收入份额提升到32%,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物联网专用网络,在车联网、智能穿戴、安防监控、工业制造等领域发展物联网用户数超过9100万。业务转型和用户结构变化带动收入结构优化,中国移动数字化服务收入与传统业务收入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1:1提升为1.5:1,无线数据业务占收比达到46%,超过传统语音短彩信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在国际服务领域,中国移动加强与国际伙伴合作,推出分区资费,在139个国家和地区开通4G国际漫游服务,漫游资费同比下降40%,用户数和业务量同比增长66%和244%;协同推动TD-LTE与LTE FDD融合发展,加快提升TD-LTE的全球服务能力。此外,中国移动2016年进行了5G技术实验,2017年会开展较大规模的5G外场实验。

由上可知,2016年中国4G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这大好形势下,TD-LTE于2017年1月9日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沿着自主创新的TD-SCDMA十年奋斗的移动通信技术达到的新高峰,没有TD-SCDMA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没有TD-LTE今天的辉煌。因此,为了2017年能全面清理综合发展移动通信网络,本文将回顾我国移动通信30年的变革路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2 回顾我国移动通信30年的变革路

中国的公众移动通信从1987年起,历经1G、2G、3G、4G,现在又开始发展5G了,其中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吸取,因此首先回顾30年来移动通信的变革路。

2.1 第一代模拟话音通信

我国的语音通信是从1987年广州筹建900 MHz TACS蜂窝网开始的,系统与终端全部是爱立信、摩托罗拉的进口设备,初期发展很慢,规模不大。

2.2 第二代数字话音通信

我国在1994年7月中国联通成立时,才开始筹建900 MHz GSM蜂窝网,由于当时美国的CDMA不成熟,中国电信晚一年也选择了GSM,因此国内的2G是统一标准的。1998年开发了GSM900/1800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与手机,开始有国产设备投放市场。1994~2000年间我国迈入2G年代,统一了标准,开展了竞争,促进了发展。

3.3 要大力实施电信普遍服务,缩小城乡“数字

鸿沟”

当前国内中小城市以及乡镇4G多已覆盖,人们都已享受其廉价方便的信息服务。农村和西部地区区别于城市和东部地区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地广人稀、地形复杂,实施电信工程所铺设的光纤线路投资很大,施工特e艰巨。如果用现有的1900 MHz、2600 MHz频段来解决低密度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覆盖问题,也将大大增加网络部署成本,限制单站覆盖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后续TD-LTE建设覆盖全国农村、实现普遍信息服务是一个严重阻碍。为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解决3.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网络覆盖建设问题,建议将2G退市下来的800 MHz―900 MHz频段,特别是450 MHz频段用于解决电信普遍服务,为网络扶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供重要手段。

3.4 要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水平,防范打击通讯

信息诈骗

去年9月三起学生遭电信诈骗致死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公安部门高度重视,为了遏制电信诈骗,先后实施了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大数据预警、银行延时转帐、健全完善法律政策标准体系有效措施。

在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案中,骗术花样繁多,首先是通讯安全无保障,可轻易登陆到单位或个人的网站,窃取机密;其次是利用“伪基站”钓鱼,获得授权。因此从源头防止身份信息泄露,自然是首选。

我国对无线局域网提出的WAPI是全新的高可靠性安全认证与保密体制,万能钥匙无法打开,WAPI是完整的无线用户和无线接入点的双向认证,“伪基站”无法欺骗。虽然用户每天都要大量使用身份信息,但只有合法的客户才能收到,不法分子的终端没法访问,也就没法窃取机密,用户的终端也不会误入“伪基站”,不法分子也就无法骗得机密。并且违法犯罪行为也能够追根溯源,这就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恶性泛滥的电信诈骗。

而这就要求全国运营商立即摒弃Wi-Fi,马上把WAPI用起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对4G的网络设备也应加上双向认证等安全技术措施,强化技术管控能力。使所有无线网络成为可管可控可追溯的全国性网j,以维护公众信息安全不受侵害。

4 结束语

2016年中国4G蓬勃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为了2017年能全面清理综合发展移动通信网络,通过回顾我国移动通信30年的变革路,分析得出“清退2G,充分利用其频谱;规划5G,使效益最大化;针对薄弱环节实施电信普遍服务,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以防范电信诈骗”的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进良. 4G要向一机在手通遍全球的理想奋进[J]. 移动通信, 2016,40(1): 25-28.

[2] 程泽,陈金鹰,李彪.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J].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6(1): 50-51.

[3] 左威. 新型电信诈骗违法犯罪预防[J]. 法制与社会, 2016(10): 116-117.

[4] 夏文,韩蕊. 电信普遍服务工作任重道远[J]. 通信世界, 2016(12): 21-22.

[5] 白娜,崔巧娜. 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体系架构及其关键技术[J]. 中国新通信, 2016(7): 90.

[6] 夏文. 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未来任重道远[J]. 电信网技术, 2016(9): 21-23.

[7] 阿仙,孙晓文. 对于移动通信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J]. 通讯世界, 2016(24): 77.

篇4

网络诈骗学习教育心得体会一

为了提高我们的防范意识,尽可能地避免我们上当受骗。学院邀请倪辉警官为我们展开了一场防范诈骗的专题讲座。倪辉警官以幽默的话语向我们讲解了电信网络诈骗的种种套路,用打油诗的形式提醒着同学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谨防骗子有机可乘。

听了倪辉警官的讲解,我们学到了很多防骗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总是存在着很多的骗局,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精明的侦探,仔细地观察,有防范意识,以防自己被骗,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管是多亲近的朋友,或者是看起来很可怜的陌生人,我们都应该擦亮眼睛。

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随意注册不知名网站账号,以防个人信息泄露。网购逐渐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购物方式,我们要警惕退货、换货、退款、理赔诈骗。要洁身自好,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远离“校园贷”、“套路贷”、网络传销。

网络诈骗学习教育心得体会二

随着网络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骗子们的诈骗手段五花八门,骗术让人眼花缭乱。参加了防范诈骗安全教育大会,我受益匪浅,了解了很多关于常见的诈骗方式,也懂得了很多防范诈骗的方法。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大部分同学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经历还不够丰富,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单纯,遇到问题不够冷静,容易相信他人。在防范诈骗安全教育大会上,倪警官列举了许许多多的大学生被骗的例子,很多例子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骗子利用了大众的心理弱点,比如碰到事情不够沉着冷静,听到一些情况就下意识的相信骗子,还有就是大众的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会被骗。但是结果却是不尽人意。被骗的人当中大部分都是损失了钱财,但是也有一部分因此受不了压力和打击,草草了结了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防范诈骗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虽然不能保证接受过防诈骗有关的教育的人都不被骗,但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敲警钟。俗话说,一分预防胜似十分治疗。所以,这样的教育大会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听了防范诈骗教育大会,让我想起了我身边的例子,让我更加明白天上不可能掉馅饼这个道理。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高警惕,关于转账等等的敏感问题要加以提防,也要脚踏实地的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要贪图小便宜,也不要对任何人或任何事抱有侥幸心理。多和身边的同学、朋友分析问题,有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寻求家长、老师等可信赖的人的帮助。当身边朋友或同学疑似上当受骗时,也应该及时提醒。防范诈骗不仅仅需要依靠警方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本身的力量。

处在大学环境中的我们,介于学校和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里,我们的意识观念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我们应该保持谨慎,选择正确渠道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要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对“诈骗”说不,全民防诈,从你我做起!

网络诈骗学习教育心得体会三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电信诈骗已成为诈骗团伙谋取他人财产最主要、常见的手段,其方法各式各异。现今,许多人莫名深陷电信诈骗的泥沼,深信刷单、领补贴、领奖、零利率网贷等表面看似美滋滋的事情,或是冒充客服退款、特岗来电,假冒熟人借款等横飞而来的急事,熟不知早已成为“局中人”。而校园是发生电信诈骗最为频繁的地方之一,诈骗团伙抓住学生心理观念意识的薄弱以及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等,有针对性的设置各种圈套,我们身边被骗的人已不是少数。在防诈骗安全学习教育讲座中,倪辉警官为我们系统的教授了几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和套路,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

我认为对防范诈骗知识的学习不应仅限于专题讲座,还必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时刻保持“防范之心”。电信诈骗可以形象地比喻成“顽疾”,只要被它缠住,将是无尽的痛苦与挣扎。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难以管控,大部分的诈骗案件一般最终的结果都是石沉大海。所以,防范诈骗的学习也应该作为大学生发展自我的必修课。我们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提升自我认知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警戒意识,增强防范能力。

总之,越完美的谎言,就越漏洞百出。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诈骗团伙的手段和方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作案情境也会愈加复杂化,我们只有随机应变,提前做好相关的预警准备,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损失。

网络诈骗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四

在现如今的社会,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近期部分高校发生了多起学生被骗事件。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一些学生的虚荣心、贪便宜、单纯等心理特点实施各种诈骗伎俩,使部分学生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为增强大家的防骗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我院邀请了吴家营派出所的倪辉警官进行了名为《以案释法》的防范诈骗专题讲座,让我们明白了如何防骗、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对待可疑人员,既有教育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防骗的警惕性。

篇5

一、引言

电信诈骗在当今世界已经滥觞,手段之多,范围之广令人惊愕。国家打击力度层层加码,电信诈骗却依然雨后春笋遍地可见。防骗宣传铺天盖地,上当受骗的受害人数量仍在攀升,危害严重,不可谓不是中国如火如荼的法治建设的瓶颈,不可谓不是现代法律之殇,在完善执法漏洞之际,找出解决电信诈骗关键环节迫在眉睫。

二、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家杂志(新华社:邹伟、郑良、刘良恒、叶前2016年9月15日发)指“出近10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35.5万起,同比上升36.4%,造成损失114.2亿元。2013年至今,全国共发生被骗千万元以上的电信诈骗案件104起,百万元以上的案件2392起。”在网络碎片化侵入社会生活的背景下,诈骗手段多样多边,内容和对象精准,范围广泛。政府对电信诈骗“全面宣战”严厉打击,社会“全民武装”积极防骗。从手段上总结经验,从时间上分析规律,从立法和电信金融制度上加强“防火墙”建设,如此官民一致仍对电信诈骗显得捉襟见肘。台湾国际电信诈骗犯被遣送回国、多个诈骗村爆出、徐玉玉等被害人惨剧发生,不断扰乱社会生活秩序和社会经济秩序,打击电信诈骗刻不容缓。如此捉襟见肘又刻不容缓的现状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从源头打击电信诈骗,即预防与制裁的制度设计理论研究。

三、概念与特点分析

理论研究的基础是概念研究,首先必须深入分析电信诈骗的概念与特点。电信诈骗属于诈骗的一种,它由“电信”和“诈骗”两个部分组成,因而也综合了这两个方面的特征。

(一)衍生于诈骗而分解。诈骗伦理基础是“人性恶”论。诈骗行为自古以来便存在,由主体、内容、手段、对象构成。它最初衍生于骗。圣经记载上帝对亚当说智慧树上的果实不可吃,如若吃了,必定死亡,结果夏娃受了蛇的诱惑,吃了智慧果并让亚当也吃了。事实证明,亚当夏娃没有死,而是能明白是非善恶,知道羞耻。这大概是西方最早的“骗”例。圣经又记载雅各趁着他兄弟以扫饥饿而趁机用扁豆汤换取了他的长子名分。这大概是西方早期历史上最惊人的骗局了,以小骗大。谎言是骗的最原始形式,谎言也就是一句话的问题,骗也就具有低成本的特点。诈骗的基本构成是主观和客观构成。主体和对象是人,因而也就具有主观性。骗是由于获取利益的驱动,多为财产性利益,受骗者由于保护利益的驱动,包括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既得利益或可得利益。诈骗的内容和手段则是客观的,受具体案件和社会物质条件的约束。诈骗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是一般的欺骗、说谎行为,第二个层次是普通违法侵权行为,第三个层次是犯罪行为。这主要是根据诈骗的危害程度进行的分类,由弱到强。三个层次的主线是侵犯的法益相同,即诚信价值和受害人的财产或其他利益。第三个层次的诈骗,又是狭义的诈骗,即刑法中规定的诈骗,具有社会规范最后一道防线性质。诈骗表现形式的本质在于诈骗手段,诈骗手段是诈骗的关键要素,具有时间和空间双维度性。时间维度是指诈骗从古至今存在纵线的维度,它从简单的口头到书信、合同、信用卡、保险单、网络,随语言载体新形式而不断纵向展开。空间维度是指诈骗从手段上定性诈骗区别于与其他行为如偷窃、抢劫、绑架等侵害他人人身财产利益的行为,或信用卡诈骗、合同诈骗、保险诈骗、招摇撞骗等带有欺骗性质的行为。

(二)基于电信技术而生成。电信包括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成果,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可以从主体、技术、信息三个方面分析电信技术的概念与特点。主体上,电信技术源于广大群体方便的需求,目的是将缩短现实交流距离实现远程交流,以传递人与人的信息为基本形式。信息是传递的载体,这种信息囊括每个个体不断生成的信息,具有时间空间内容的爆炸性,而这种信息是以个体定点定人三维标准碎片化形式存在的。技术上,电信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包括一切信息技术的特点,如更新换代快、技术含量高、发展具有无限延展性。所有这些特点使得广泛远程群体的信息爆炸内容在电信网中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

四、预防与制裁

从运作模式不难看出诈骗运行模式是主体、对象和路径。电信与诈骗交叉生成电信诈骗,其糅合了电信与诈骗的特征。打击诈骗的有力突破点并非各个击破而是集中力量阻断路径。首先在犯罪主体控制上,涉及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涉及思想与制度层面,也不止于法律层面,还涉及到经济、教育、文化等社会层面。其次在犯罪对象控制上,过度防范是对诚信危机的加剧、对社会关系的恶化、对人性恶理论的全面投降。最后电信诈骗的表现形式的本质是手段,手段承载的基本内容是信息,打击电信诈骗的最佳政策是信息制度建设。当路径得到阻断,主体与对象就难以连结,诈骗行为也就难以成就。

阻断途径的制度设计在三大方面。第一,建立个人信息保存制度。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姓名、电话、住址、身份证、家庭成员、工作、民族以及发生的事件将这个个体定位于世界。所有这些内容都构成个人信息。每个个体都是群体的个体,家庭、单位、团体、国家、组织,每个个体都将自己的信息登入这些集体证明其身份属性或证明其利益属性。由此而衍生出各种机构、团体、企业、单位的信息登记,如政府部门登记收录信息、学校学生登记信息、医疗机构患者信息、金融机构客户信息、社会团体成员信息、公司员工信息、商店会员登记信息。作为信息保存的政府部门、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社会团体、公司、商店必须承担保存与合理使用的责任:首先建立这些单位职工信息保密制度文化,对泄漏信息的职工进行纪律处分。其次完善信息处理程序保障,对信息的获取要求手段合法、对信息的交接登记手续齐全。最后对过期信息要立即毁灭不得倒卖,要密切监督这一程序的处理。第二,提升信息防泄漏技术。一方面在预防上,现代信息社会,许多信息已经不止于纸质,还存在与网上。而网络作为具有无限延展性的技术,黑客与复制把信息置于危险境地。多数单位注重档案的保存却忽视网络技术的安全防范,以为网络密码是保险,对“白客”的忠告视而不见。各单位应当加强网络漏洞修补,必须与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形成新的合作模式。常见的有:1、聘任制:适用于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规模大业务多的公司。2、合同制:根据特定的网络设计或安全漏洞任务建立,属于定期模式。3、随意制:单位定期逛“白客”论坛,发现本单位网络安全漏洞后与具体发现者面议的形式。另一方面在制裁上,对非法获取和倒卖信息的制裁与打击也不可放松。第三,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制度障碍。受骗者受骗的最大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表现在:1、不知道亲人是否发生事件,如交通事故。2、不知道机构政府手续,如无预付款。3、不知道技术花样,如篡改来电电话号码显示。4、不知道是违法犯罪,如贪便宜分赃或购入非法财物。5、不知道是不科学的,如迷信神医。解决的途径包括:1、规范署名通知形式,对冒名发送通知信息者在电信实名制基础上建立信用记录,不良记录到达一定程度则进行通告或罚款处罚。2、建立公告信息系统,对每个基层单位和组织公布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办事程序,以备查询。3、鼓励技术、法律、科学宣讲栏目,举办诈骗与防范文艺活动,消减知识信息不对称。

电信诈骗是现代法律之殇,更是现代信息法律制度之殇。当传统诈骗结合现代电信的时候,传统的各个击破打击手段远远不够,只有从关键即路径上阻断,从信息上进行管制的制度建设才是最佳良方。

参考文献:

[1] 尼葛洛庞帝,胡勇译.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