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引入案例

初中数学引入案例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数学引入案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数学引入案例

篇1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下,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生活化教学,将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发生了极大的变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已经成为当前众多教学的目标,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理念落后,课堂教学过于抽象化和刻板化,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众多教师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因为,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分关注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各种学习技巧,却忽视了教学关键性的目的: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因此相比较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而言,学生的数学生活化能力同样重要。此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多初中学校缺乏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缺乏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的辅助和支持,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从根本上讲,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教师层面来讲,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在课件的制作中,认真思考,努力改进,寻找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生活化教学案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展的必然,符合时代的特征,符合新时代青少年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

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是时展的必然,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呢?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中,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效果。从根本上讲,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有时候与课堂氛围息息相关,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更直观的感受,这样,在生活化的情境下,数学知识不再显得那么抽象,而是具体的,不再那么枯燥,而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极大的提高。

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生活中到处都有学问。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当不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要想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深入了解,并通过认真研究生活案例,将生活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方能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案例,通过这些教学案例的展示,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初中数学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都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化的现状,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知识生活化和简单化,不断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方能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篇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68-01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系统性、逻辑性、复杂性等特点,让很多学生学习起来都感觉很吃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强化数学意识,提升数学能力,教师可以引入案例教学的策略,以案例的具体性、步骤性、思维性等特点,将抽象的知识、规律、方法、思想,应用到具体的数学案例中,以此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

一、引入分析案例,激发创新思维

分析是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碰撞的过程。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概念、理论、方法与规律,教师可以合理、有效地引入分析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分析中理清思路,建构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并分析得出更为完善的知识与规律。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强化数学思维与能力,笔者引入“杨辉三角”这一分析案例,鼓励学生拓展整式的相关知识。结合“杨辉三角”这一案例,学生将杨辉三角的一部分画出来,展开研究与分析,了解到杨辉三角第n行是(a+b)n展开式的系数,n行中的第i个数是斜行i-1中前n-1个数之和,第n行n个数之和为2n-1,还有其他很多规律,并且杨辉三角与斐波拉契数列有很紧密的关系。通过结合多媒体辅助课件,引导学生交流分析,探索数学的奥秘,激发其创新思维。

二、引入研究案例,强化合作交流

研究性和探索性学习方案是数学学习中较常用的两种方式,针对某一课题或知识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研究与探索,发现它涉及哪些知识与方法,并查阅资料、理清思路、研究分析和总结归纳,在研究过程中,强化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研究性案例的引入,一般需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性课题,与初中数学知识紧密相连,鼓励学生研究理论知识,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相关知识以后,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应用,了解三角形中边与角的相关知识,引入了研究性课题“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鼓励学生结合等腰三角形知识,展开研究分析。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动手画图、交流合作,运用辩证性思维方法,结合计算机软件工具,得出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等边对等角相关规律,边与角的对等和不等关系可以互换。

三、引入探索案例,挖掘学生潜力

探索与发现是获得知识、学习方法的关键途径,没有自主探索过程,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来源与发展,也就不可能真正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更不可能具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入探索案例,鼓励学生运用现有知识与技术,进一步探索分析,运用数学方法与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掌握数学规律,发现数学奥秘。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相关知识时,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三角形与多边形相关知识,教师以“多变形内角和探究”为主题,展开问题探索过程。师问:结合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四边形可以分割成2个三角形,梯形可以分割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那么多边形是否也可以分割呢?由此,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探索分析,动手画图、建模,结合已有知识,了解到多边形可以划分为(n-2)个三角形,由此,学生得出其内角和为180(n-2)度。这样,教师结合探索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分析,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完善了学生的能力。

四、引入实践案例,提升应用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应用,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完善各方面的能力。引入实践案例,将数学与生活应用实例相结合,进一步鼓励学生发现知识的奥秘和规律。

篇3

教育是我国培养人才的关键途径,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早在2003 年初,我国就开始融合教学改革思想,但截止到目前,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仍有待健全,下面笔者将详细阐述。

1.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体制有待健全

人才的和谐培养和发展有赖于一个良好的教育制度。为此,为了进一步践行新课改教学内容,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要以改进计划经济时代的数学学科体制为切入点,深化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但实际上,各地方的师资配备水平和教学质量是良莠不齐的,在这种差异化非常明显的教学资源下,教学体制面临着向较为发达地区倾斜的问题,这不利于新课改内容的全面贯彻。具体体现在,在同一城市,不健全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体制下,重点学校的有效教学资源分配明显较多等。

2. 不能充分了解新课改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落实需要依托于科学的新思维,根据多方面的调查,笔者发现,部分任务教师不能充分了解新课改教学内容,只是一味沿用以往的教学经验和理论,难以承担教师的职责,因此,阻碍了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良性发展。再加之,在不了解新课改教学内容的情况下,任课教师的教学讲解将脱离实际,这就使初中生逻辑思维与灵活运用已学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束缚,与新课改内容背道而驰。

二、走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困境的对策

1. 完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体制

教师充当的传道授业的重要角色,而实现该过程的前提则是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各中学要高度重视对师资力量的强化,可以采用定量或定期组织数学教学进行培训学习的方式,使任课教师不断学习新课改内容,继而提升自我。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也要重视每个培训学习、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传播,从而生成科学、有效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并平衡课程教学体制在各地区不同学校的发展,最终实现完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体制的目的。

2. 充分了解新课改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对新课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掌握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落实的基础。只有任课教师认识到新课改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够凸显出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得到尽可能的整合,最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案例一,在代数式一课的讲解中,笔者基于新课标要求,围绕着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即一斤苹果单价为a 元,那么3 斤苹果的总价格为3a。通过这种代数形式的表达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代数式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

篇4

一节课的教学质量能否得以有效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质量的高低。要想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就应当坚持课堂导入的生活化[2]。在进行导入时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例子,让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贴近,让学生觉得数学课的学习就是在解决自己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单纯有趣,进而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列举出很多案例,这些案例是否得当也关系到教学效率能否提升。我们必须善于用发现的眼光来充分挖掘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将其引入课堂中来,要求学生使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尝试解决,随后要求他们进行反思和总结,逐渐形成较为系统化的数学知识。另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编写数学问题,让学生之间共同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措施,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以很大的提升,逐渐就会喜欢上数学,更积极地应用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模拟生活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更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了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当然生活化教学方式较多,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巧妙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来创设生活情境,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多媒体技术更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工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创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如,可以将一些生活中的事物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再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眼前的事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也会出现这些事物与数学学习有什么关系呢?这种想法的存在不知不觉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初中数学学习中,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

情境教学法是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创设适当的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置身其中,从而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生活化情境会使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减轻学生的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余,充分了解到学情,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满足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选择学生熟悉的切入点进行整合,也使数学教学衔接自然,生动有趣。

例如,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时,我创设了如下的生活情境:假如以我们班级教室的座次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每位同学将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个坐标,能试着说出你自己的坐标吗?这样一来,学生顿时会感觉得到自己强烈的存在感,明白数学并不是只存在于课堂上的内容,而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四、将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方法应该作为一种简捷的途径,引导学生快速掌握?笛е?识,但是,任何的理论知识都需要回归到现实生活才能更有意义。将已得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购物过程中的账单结算;制作过程中对于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等等,都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最常见案例。如,在北师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第一节“确定位置”的相关教学中数学课本中,就用到了看电影找座位的实际生活情景加以代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也由此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看电影是人们日常生活休闲放松的常见方式,用电影票的实际案例进行阐述,更容易使学生明白如何实现人与座位的一对一,如何准确的确定位置。这些理论作为先进的教育思想,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作为教育的的教学”;加德纳的主张――多元智力理论表明,当学习发生在一定的合适情景下时,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篇5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可以说是枯燥无味的,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形式,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深入学生的脑海中,使其变得浅显易懂,且初中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问题的解答技巧时,切忌不可以生搬硬套,而是要深度挖掘生活中的例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抓住学生的关注点,使得初中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从情感的认识上升到科学理性的认识水平上。可以采用如下策略丰富初中课堂的形式,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感性层面上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情

采用生动形象的数学语言引入课堂所要讲解的知识,不仅能向学生展示数学语言及知识的魅力,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吸引到数学课堂上,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2]。

不仅如此,通过形象生动的课堂情境创设,使得初中数学的知识能够以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展开课堂的后续讲解,将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形成课堂教与学习的有效结合。

例如:在向学生讲解分数大小比较方式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分西瓜的案例引入分数的概念及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概念,例如如何将西瓜分解成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其中每一部分的大小,等等,学生在联想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象的生活案例。

二、给数学知识寻找合适的形象比喻

对于一个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学习是一个十分抽象且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在学生的心理上对知识形成有效的构架,使之成为知识网络的一部分,能够成功地理解数学复杂的概念,在形成数学知识网络构架的过程中,将枯燥的数学语言转化成为生动形象的比喻,简化学生的理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压力,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学习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是对数学概念性知识的理解。例如对于方程的理解,在理解方程这一概念的时候,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对一个方程进行等式计算,引导学生对未知数求解的过程进行认知。在此可以举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数学的方程比作一个月光宝盒,宝盒内的东西就是未知数,打开宝盒的过程就是一个求解方程的过程。在这一课堂引入的前提下,学生对于方程的系列概念有了比较完整的、大概的认知,在学习及记忆概念内容的时候有比较切合的联想。

其次,对于数学概念的操作程度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数学概念的基础上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数学定理,帮助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忆其中的概念。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一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的形象化语言有:“中心点对角顶点,零刻度线对一边,度数要看另一边,内圈外圈要分辨。”这样的语言既形象又好记,对于学生的记忆及使用有非常大的帮助。

最后,学习数学概念的最后一步便是对概念的系统性进行过程化的理解,这一步是最复杂的。在理解这一步的时候,学生需要对以往学习的知识与新的概念相互联系,注重相互之间的推导过程,亲手实践一遍,使得学生对于新旧知识的认识更深刻,动手的积极性更高,所产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高。例如:在学习数学乘法中的乘法分配律的时候,教师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深刻地记忆乘法分配率的特点,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讲解方法,例如引用长方形的面积概念:

从上图可以看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a+b)×c=a×c+b×c,这就展现了乘法的分配率的特点及结合的形式,学生在观看图形的时候对其的理解更深刻,对于乘法分配率的知识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三、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通过举办数学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且数学题目的形式比较灵活。为了使得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灵活运用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举办一些数学活动,例如:数学竞赛、专题活动、兴趣实验等,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将形形的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连接在一起,对于数学问题中出现的科学性问题进行探本求源,数量化、图示化,使得数学问题的分析角度更加新颖,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角度也更加新颖。在每一次的数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另一个角度着手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能够综合发展,更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培养目标,也同样使得初中数学学习变得更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及灵活性,使得每个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在很早的阶段就得到开发,并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继续对数学领域知识的探索,思维更灵活。

四、结语

由于数学是一门思维的学科,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当一味地照本宣科,而是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大的思维空间,使得学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并在更广阔的思维领域内理解抽象的知识。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更多的方式创造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阶段,强化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各个角度灵活地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篇6

一、初中数学的特点及初中生的特点

初中数学作为学生数学进阶的基础,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笔者认为,初中数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逻辑性,这种逻辑性是指数学知识结构的定向排列,体现为多样化的问题间的自然衔接与转化和动态的活动链。二是符号性,这种符号指的是形象化的符号,初中数学的很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具体的案例,而数学在这些显示案例与课程之间的作用就好像一种符号,是可以被具体的生活经验归类并系统化的。同时初中数学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体现在不同阶段的学生对符号的理解程度上,小学生认识的加减乘除,在初中生看来是不同形式的代数运算。这些特征表明了数学教学的可塑性,因此在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模式中应运而生。

初中学生具有很典型的特点,生理上初中学生的年龄已经达到了心理的半成熟期,缺少一定的独立性,却有很强的上进心,同时又有一定的依赖性,其可塑性极大。心智上,初中生的心智已趋于半成熟,智力、记忆力较小学有显著提高,抽象思维表现积极,想象力更是占了思维的主导地位。情感上,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或懵懂期,期待与人有更多的沟通,产生的友谊健康真挚,这些特点都为初中合作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干预案例探究

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虽然合作学习有很多益处,但是离不开教师的干预与指导。为明确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该如何干预,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的合作学习的案例进行了探究。

首先,教师应在备课阶段选取恰当的开展合作学习的素材,这需要教师选取有明确分工指向性的素材,需要学生在素材中相互配合、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并注意要每个学生的分工必须汇总。如在《游戏公平吗》一课中,可以指派两名学生分别转动十次两个转盘,十次得分累计起来再进行比较。这个过程中,合作―汇总―比较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素材,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其次,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实时监控与介入十分的重要。这需要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观察学生动态,同时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给予学生尊重,并与学生交流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这需要教师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把沉重的书本变成有活力、生命力的体系。此外,还可以让合作学习中开展得较好的小组分享他们思考的结果。例如在《全等三角形》课程中合作学习,可以实施分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如果学生无法明确得找到全等三角形的三个条件,要注意给予一定的提示,同时邀请已经证明的小组分享他们的证明过程。同时证明之后给予一定的反馈。如“还可以用哪些证明方法证明”或“怎样验证它们是否全等”,但注意在干预过程中要兼顾成绩较好的学生与普通成绩学生之间的轻重,如果处理不当,对普通成绩学生的表现缺少反馈,就很容易造成这些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另外,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启发与鼓励也十分重要。在给学生讲解有难度的知识点时,即使合作学习,也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这时可以使用类比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一定的指引,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二者的联系,采用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即“学且思”的能力。通过“思”使学生触类旁通,悟出事物外形背后的本质。同时,对能够深入探讨的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探讨,这时便不要干预,发挥小组讨论的深层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合作教学模式被证明是有效的,不仅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启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是个很复杂的课题,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要求教师从备课开始准备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良好的干预措施,这对教师来讲是存在一定的挑战性的。笔者在对教学案例的反思中发现,时常不能很好地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深入讨论,而是干预过早,等到进行后续的深入讨论时,学生已经缺失讨论的热情与兴致。另外,课堂是不断变化的,同样的课程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学习效果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增添了合作学习的乐趣,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同怎样设定教学素材?怎样合理安排不同教学班的合作时间?怎样分组才能保证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当然,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篇7

教育事业在我国由来已久,其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经拥有了多种教学方式,且新型教育机构也在不断涌现,使得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此过程中,我国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代社会更加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通识教育等,然而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教育要求和发展趋势,而几何画板恰恰可以弥补此方面缺憾,我国在将几何画板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后虽然小有成就,但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一、几何画板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

几何画板的应用最早由美国兴起,我国在意识到其对数学教学方面的作用后,即将其引入到初中教学中,其独有的优势使得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弊端得以优化,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将抽象具体化,其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公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如此一来学生即可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该优势在几何知识方面的作用尤为显著,使得难教难懂的几何知识变得易于理解;2.极具动态感觉,该教学环境的灵活性十足,其可以根据点、线、面不同的特征组成形式各样的几何图形,将数学规律进行动态演示,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拖动、改变几何图形,此种学习方式更加利于开展自主学习,另外,动手操作相较于教师讲解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几何画板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

(一)函数及图像

函数是初中数学中较为重要的知识,并且对于从未接触过函数的学生而言,若单单依靠教师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其实际含义,而使用几何画板则不会存在此问题。如在区分y=x+4与y=-x+4时,教师即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来帮助自身理解,其所显示的图形中可以看出,y=x+4中,x的值越大,y值越大,可见其为单调递增函数;而y=-x+4中,x的值越大,y值越小,因此此种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学生可以轻易的发现函数单调性的特性,并迅速找到区别其递增、递减的最佳标志,即观察系数,当x前的系数为负,其为单调递减,为正时则为单调递增,另外,当y=-x+4与y=x+4相交时,会出现垂直现象,以上种种知识在几何画板中的显示十分明显,便于学生理解。

(二)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知识虽然不似函数般难懂,但学生自身理解能力不同,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程度也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很难使学生保持在同一水平,但使用几何画板可以避免或减少此种情况发生,学生在自行操作几何画板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变化,也能感受到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因此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如在n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图验证勾股定理,首先绘制三角形,其次将两个直边标为a,b,斜边标为c,然后分别以三个边为基点绘制正方形,Oa,Ob,Oc,最后通过计算即能够发现勾股定理的含义,即Oa面积+Ob面积=Oc的面积。

(三)数学公式

数学公式在数学学科中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其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前提,然而由于数学公式往往需要学生死记硬背,很多学生觉得十分枯燥,并且人的记忆时间有限,此种记忆难以维持很长时间,当学习更多知识时会慢慢将其淡忘,对于今后数学公式的运用,已经今后的数学学习而言极为不利。而几何画板的优势使得教师可以将公式内容形象的演示出来,学生可以直观发现公式的规律,同时掌握更多科学依据,此种由理解促进记忆的方式更有意义。如在学习概率知识时,其中包含了许多形式的公式,如排列公式、组合公式或是加法、乘法概率等,此种知识若学生只专注于记忆,却忽略了理解,则很难在实际应用中迅速解答相关习题,几何画板内容的多样性在此方面的作用可以有更好的体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几何画板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我国初中学子的数学成绩,也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息息相关。不难发现,使用几何画板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更深一层的数学知识,此种新型教学环境所产生的作用是前所未有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实际应用中依然会暴露出些许问题,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使其能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健美.几何画板优化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9).

篇8

一、参与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并提出、思考、寻找答案之过程。该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由简单逐渐过渡到深层次之过程。学生在参与式学习中,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教师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教师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技能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让学生进行多方位思考,激发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分享、思考、练习以及协商实现合作学习,使用该方法时,教师要向学生解释策略学习内涵和面临的问题,学生自行自我思考,选取解决方案。学生被分为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成员间要交流和分享解决方案。最后,每个小组的方案综合、修改之后实施起来。教师要综合小组成员意见,制定练习方案。在课程进行到最后,学生练习最终的体育动作。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数学教学弊端。

二、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概念、原理以及思维方式,一般都是具备双向性的。同一个概念都会有不同的对称性,这对称性便是双向性表现。数学命题也具备逆向性原理,只是需要学生去谈是否成立而已。就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而言,教学方法类型多样,教师明确分析、综合、抽象化以及具体化等方法。这些思维都是可逆的。运用知识进行双向意识培养,逐渐提高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这是初中数学教学之重。例如:在某次乒乓球比赛中,有101名运动员参与,比赛使用的淘汰赛方式。那么你觉得冠军应该安排多少场呢?对于该问题的提出,习惯使用顺向思维的同学,会这样考虑:100名参赛人员,可以安排50场,最后一个人是落空,只要51人进入下一个比赛环节就可以。依次分解下去。这样看来,顺向思维较为烦琐。如果改用逆向思维去思考,从失败者角度去分析,每一场比赛只要淘汰一名人员,最后的冠军会从100名淘汰者中产生,因此需要安排100场,在该思维过程中,学生使用了不同的思考方式,最终得出的结果也有差异。

三、创设情境教学

当经历了真实的体验学习之后,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数学,对数学认知更深。创设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根据的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地理位置来确定,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很多的大中型城市里,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入了农业生产情境,学生学习兴趣会被激发,但是学生对农业情境不太了解,这严重影响了初中课堂质量,降低教学效率。很多教师都明白,创设的情境教学须同学生的生活相关,但是有一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学教学的实际意义。为了认同教学理念,需要善于将生活化的案例引入课堂中。同时,教师需明确的是,不是所有的生活案例都可以引入课堂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需要建立在学生认知,学生接受的基础上,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要求,开展情境创设,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在针对初中数学教改的讨论中,大都习惯于从技术手段的优化上下功夫。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可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却难以建立起可持续的课程创新机制。之所以这样讲归因于,针对初中数学教改创新的主体是教师,在他们缺乏深层次岗位素养的情况下,将很难提升理论与实践契合下的创新敏锐度。由此,关于提升初中数学师资的岗位素养便成为了本文讨论的议题。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问题,即什么是岗位素养。或许有同行会说,岗位素养便是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操守和专业修养等元素。诚然,这可以作为岗位素养的组成部分,但上述内容应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入职起点。从而,本文所提出的岗位素养问题则可以用“深层次”来形容。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初中数学师资岗位素养的认识

结合初中数学教改的需要,数学师资的岗位素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认识。

(一)岗位意识方面

上文已经指出,实施初中数学教改的主体是数学教师,因为他们了解现行教学模式的不足,也深知怎样的教学体系能在推动素质教育的同时,又能适应当前对应试教育的需要。可见,教师应能根据教学体会主动解析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并遵循可操作性原则来构建初步的应对思路。

(二)岗位技能方面

不难看出,初中数学教改工作需要数学教师集体的智慧,但这并不排斥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的常识活动。因此在面临全新的课题时,数学教师应在岗位技能上键入探究性的教改实验技能,并在团队协作的精神下不断获得基于校本要求下的教改成果。

以上从两个方面对初中数学师资岗位素养的认识表明,如何激发起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改领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如何逐步形成在教改领域的问题探究能力,将构成深层次岗位素养的内容。

二、认识引导下的模式定位

本文主题的落脚点在于“提升”二字,从而就需要前置性的完成对提升模式的定位。根据学校管理学原理可知,应充分发挥教师的首创精神。因此,针对初中数学教改的师资素养提升,也主要通过引导、辅助、激励等方式来获得。

具体而言,提升模式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岗位意识提升方面

从特定意识形成的内在逻辑来看,学校首先应营造出适应意识生成的校园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教师之间的交流机制、校际交流平台,以及符合激励兼容原则的激励机制,便能在满足引导、辅助、激励的要求下来提升意识。

(二)岗位技能提升方面

尽管岗位意识将促进岗位技能的获得,但在提升岗位技能上还应建立两项模式定位:①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能。不难理解,把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形式引入到课堂中,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不适,从而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②教改实验数据的分析技能。在进行对照组试验后,数据能否反映出某教改创新成功与否,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来确认。

三、定位驱动下的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提升初中数学师资岗位素养的模式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提升岗位意识的模式构建

(1)校园环境的营造。形成包括初中数学在内的教改氛围十分重要,这将使得初中数学教师感觉到自身的工作并不孤单,而又如此多的同行参与其中。这样一来,就能使他们形成教改创新的意愿。

(2)教师之间的交流。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交流机制十分重要。教改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也是在长期内才能取得成效的工作。因此,教师之间的交流不仅涉及教改内容,更重要的能在相互激励上发挥作用。

(3)校际之间的交流。努力创造校际交流的机会,将能建立起各学校教改理念互动机制。从而,仍能对教师意识进行激发。

(二)提升岗位技能的模式构建

(1)课堂组织管理技能的形成。或许这是年轻教师需要着重掌握的技能,从而可以借助传帮带机制来实现。在开展传帮带互动时,应给予年经教师一定的自我发挥空间,进而推动课堂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

(2)教改数据分析能力的形成。这需要借助岗位培训来进行专门学习,笔者建议: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可选派骨干教师到外地进行学习,由他们回来后在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进行,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四、案例分析

创新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教育学原理;同时,将创新体系植入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则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反复磨合。这是初中数学教师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例如:笔者设计出一道生活中的物理问题:A,B两地相距100千米,甲、乙两人骑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则他们各自到A地的距离S(千米)都是骑车时间t(时)的一次函数.1小时后乙距离A地80千米;2小时后甲距离A地30千米.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将相遇?设计这道题的目的就是:在具体、生动的条件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间进行比较,体会作图像方法与代数方法各自的特点,为讲解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做好了铺垫。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模型、幻灯、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的表示数学内容,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五、小结

本文认为,如何激发起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改领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如何逐步形成在教改领域的问题探究能力,将构成深层次岗位素养的内容。具体的构建模式包括:提升岗位意识和岗位技能两部分。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数学游戏的概述

所谓数学游戏指在教学中融入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参加游戏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进而达到教学目的。游戏教学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运用较多,初中教育较少采用这种方法。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单纯的灌输式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要求,尤其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不仅使教学质量下降,而且使学生的灵活性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们开始关注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以弥补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数学游戏教学应运而生,并受到欢迎。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中能够设计出符合初中生特点的游戏并在课堂中运用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开发学生学习兴趣意义重大。

二、数学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在引言、绪论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

游戏、娱乐和逻辑被帕斯称为数学中的“三剑客”,这也体现了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中运用数学游戏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和智力都在发育,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接受能力和喜好程度显著不同,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内容的引言和绪论中引入贴合教学内容并联系实际的游戏将能极大的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教学课堂中运用数学游戏,较好的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对数学深厚感情的良好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努力探索数学的奥秘。除此之外,在游戏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功喜悦的同时养成爱思考、勤动脑的学习习惯,提高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能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2、在新概念的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

数学的学习无外乎让学生在熟练理解、记忆公式、性质、定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这也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但是,数学公式、定理等多数教抽象化,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对有限。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工程中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游戏,借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在讲到图形的折叠和裁剪时,可以组织学生具体操作,通过学生的实际折叠和裁剪观察最终的形状,使同学们深刻、直观的理解学习内容。这样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能够加深记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游戏,能够给学生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这样一方面使得教师方便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学习热情上升,减轻学习压力。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畏惧、抵触心理是在所难免的,这样很容易阻碍学生成绩提高。而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方式能够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减少抵触心理。

3、加强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

初中生的年龄多在12到1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个阶段正好是青少年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生命的成长期,各方面发展不稳定。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第一,爱玩;第二,矛盾多,较叛逆;第三,这段时间较短,而且生理、心理变化大。因此,加强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很有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选用相对轻松舒服的游戏方式更容易使他们心理上放松抵触,溶于其中,自主学习,这将使他们受益一生。

游戏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够培养竞争和团体意识。在小组合作中,互帮互助,发挥自己的特长,此外游戏规则的遵循也能够使得学生对纪律的遵守有很好的认识。处在青少年期这一阶段的初中生已经开始自我发现,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他们开始乐于独立,爱好自由,叛逆。因此,在这一时期应加强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

4、游戏的设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游戏的设计是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如果设计的过于复杂,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只有这样学生才乐于参加到游戏中,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直尺、铅笔等来代替直线,并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老师加以引导,使学生在物品的观察中自主发现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将现实生活与数学游戏结合起来,能够使得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新性和能动性,有利于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沟通合作意识、自主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积极的作用。

三、结束语

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的数学课程中应该加入更多趣味性和开放性的元素,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对知识苛求的欲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游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提高教学热情,设计更多迎合学生兴趣并贴合社会现实的新游戏,努力促进游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隋然.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之需、学生之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2]张艳梅.让“数学游戏”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01).

[3]徐娟.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7).

[4]丁建.浅谈案例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5).

[5]王兰英.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商情(科学教育家).2010(05).

何健康

(贵州省务川自治县县庆中学 贵州 务川 564300)

摘要:

初中数学的游戏教学是建立在对游戏教学认识基础上的,运用游戏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实现教学中的互动。但是教师在采用此方法时,应结合中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有效的游戏才能实现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数学游戏在初中教学中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措施,以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游戏;初中数学;运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数学游戏的概述

所谓数学游戏指在教学中融入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参加游戏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进而达到教学目的。游戏教学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运用较多,初中教育较少采用这种方法。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单纯的灌输式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要求,尤其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不仅使教学质量下降,而且使学生的灵活性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们开始关注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以弥补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数学游戏教学应运而生,并受到欢迎。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中能够设计出符合初中生特点的游戏并在课堂中运用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开发学生学习兴趣意义重大。

二、数学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在引言、绪论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

游戏、娱乐和逻辑被帕斯称为数学中的“三剑客”,这也体现了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中运用数学游戏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和智力都在发育,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接受能力和喜好程度显著不同,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内容的引言和绪论中引入贴合教学内容并联系实际的游戏将能极大的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教学课堂中运用数学游戏,较好的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对数学深厚感情的良好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努力探索数学的奥秘。除此之外,在游戏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功喜悦的同时养成爱思考、勤动脑的学习习惯,提高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能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2、在新概念的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

数学的学习无外乎让学生在熟练理解、记忆公式、性质、定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这也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但是,数学公式、定理等多数教抽象化,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对有限。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工程中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游戏,借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在讲到图形的折叠和裁剪时,可以组织学生具体操作,通过学生的实际折叠和裁剪观察最终的形状,使同学们深刻、直观的理解学习内容。这样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能够加深记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游戏,能够给学生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这样一方面使得教师方便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学习热情上升,减轻学习压力。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畏惧、抵触心理是在所难免的,这样很容易阻碍学生成绩提高。而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方式能够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减少抵触心理。

3、加强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

初中生的年龄多在12到1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个阶段正好是青少年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生命的成长期,各方面发展不稳定。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第一,爱玩;第二,矛盾多,较叛逆;第三,这段时间较短,而且生理、心理变化大。因此,加强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很有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选用相对轻松舒服的游戏方式更容易使他们心理上放松抵触,溶于其中,自主学习,这将使他们受益一生。

游戏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够培养竞争和团体意识。在小组合作中,互帮互助,发挥自己的特长,此外游戏规则的遵循也能够使得学生对纪律的遵守有很好的认识。处在青少年期这一阶段的初中生已经开始自我发现,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他们开始乐于独立,爱好自由,叛逆。因此,在这一时期应加强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

4、游戏的设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游戏的设计是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如果设计的过于复杂,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只有这样学生才乐于参加到游戏中,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直尺、铅笔等来代替直线,并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老师加以引导,使学生在物品的观察中自主发现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将现实生活与数学游戏结合起来,能够使得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新性和能动性,有利于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沟通合作意识、自主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积极的作用。

三、结束语

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的数学课程中应该加入更多趣味性和开放性的元素,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对知识苛求的欲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游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提高教学热情,设计更多迎合学生兴趣并贴合社会现实的新游戏,努力促进游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隋然.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之需、学生之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2]张艳梅.让“数学游戏”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01).

篇11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中数学既包含了基础的几何知识,而且还有部分代数知识,相对于小学时期的数学知识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繁杂的知识导致学生在刚接触数学的时候兴趣尚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由于学生的不适应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这也正是当前初中时期学生数学兴趣不佳的原因之一。然而初中时期的数学知识虽然多,也是为了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基础了,学不好此时的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意义,所以就需要我们做好当前阶段的数学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谈一下我对初中数学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兴趣策略方法 一、首先需要教师做好教学的导入工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一样如此,想要实现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先声夺人”,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就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讲注意力放到课堂学习中来。笔者认为,导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首先是案例导入法,即通过一些现实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比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证明的时候,我就准备了一大一小两张纸,大的纸上画着一个小的三角形,小的纸上画着一个相对大一点的三角形,让学生进行分辨。由于视觉偏差,很多学生认为小纸上的三角形要大一些,于是我就将两张纸上的三角形进行重合,结果可以看出是一样大的,于是我就给学生说: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只根据自己的眼睛来分辨,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数学原理来进行分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通过这样的引导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到很好的激发,也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故事引入法,就是通过故事的方法来进行课堂的导入,比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我就导入了一个故事,一次警察跟踪一个盗窃人员,在他们窝点外面听到里面在讨论:我们这些钱每人分3000元,就多出来2000元,每人分4000元,就还差3000元……警察根据他们说的话便算出来他们有几个同伙,并及时报告上级,很快将这一团伙全部抓获。警察是什么知道他们的人数呢?学习了今天的知识,我们就可以很简单的算出来了!这节课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次是问题引入法,就是通过相关数学问题的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可先让学生想这样的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要三对边、三对角对应相等吗?能不能少点条件使判断简单?这样学生会怀着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去探索新的方法。二、其次需要教师重视课堂的趣味教学

有了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被激发起来了,而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有效规划、让学生保持这种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注重课堂的趣味教学的实施。比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他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景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显然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之后再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老师的帮手,一起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便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既实现了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很好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的目的。三、再次需要教师加强学生的习惯培养

首先要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的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的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教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篇12

经过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对于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而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运用,是时展的必然,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然。为什么说这是一种必然性呢?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由此可见,对于数学生活化教学而言,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之下,这已经是教育主管部门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重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时展变化的必然,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指导之下的有效教学模式。

2.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在教育体制上,我国的教育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在业余时间,笔者有时会观看一些西方国家的电影或者是电视,通过这种闲暇观看,笔者发现:国外的很多孩子,他们都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尤其是在面临危险或者困难的时候,他们总能够运用一些平时学习的知识为自己解围。相比之下,中国的孩子就如同生长在温室中,经不起风吹雨打,随时需要父母的呵护。其实,这是教育体制对孩子的影响。中国的教育体制,忽视对孩子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不过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重视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生活化,势必会大大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将一些理论化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教学模式,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程改革理念已经明确了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受到各种考试制度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教学依然是应付考试型。只要能够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付出再多的努力和心血也愿意。但是,很少有教师愿意将教学的重点和内容放在一些不在考试范围之内的教学上。这样的教学理念,源于考试制度的影响,但无论是基于什么因素,当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生活化教学依然是一片空白,很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将教学的重心放在生活化教学上,从而影响了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效率。

三、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以上,笔者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以及现状。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之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1.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可以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促进生活化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中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有着依赖直观和具体的实物支撑的特点,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设定与数学相关的现实生活,也就是说将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情景中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5轴对称图形6的讲解中,以“蝴蝶飞舞、落下”的多媒体演示为基础,在恰当的时机引入轴对称图像的概念。

2.紧扣教材,结合生活案例,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正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是这些数学知识,相比较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言,显得更加的通俗易懂。因而,需要老师能够深入的研究教材,结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将学习内容生活化。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降水概率、彩票中奖和分期付款等诸多问题,都可以在进行统计和概率数学知识学习中,起到良好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

3.例题的处理尽可能地实现生活化的效果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备课是,无论是教材的处理还是教学案例的处理,都应当尽可能地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吻合,和学生的现有经验相吻合,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

篇13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数学课堂,这让传统枯燥的数学教学有了欢快的氛围,正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实验开始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锻炼学生创新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观念认为数学教学相对严格、强调逻辑推理、抽象证明。和科学实验并不能够有效融合,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关的实验方式来发展数学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热门的研究课题,我国科学院士张景中还根据数学实验理论主导研究开发了《数学实验室》这款教育软件,更是让数学实验教学得到了教育界的密切关注,本文研究的重点也就是结合数学实验概念以案例的形式来探讨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中的具体运用。

1数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分析

数学实验既有科学实验的特点,同时又和普通的物理、化学类的实验有着明显的区别。数学实验的概念一般被认为是获得某种数学理论,证明或者检验某个数学猜想和数学问题,而采用的一些物质的手段,通过数学思维在典型实验环境或者某种特定的实验条件性进行的数学探索活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也并不是没有数学实验,比如通过剪纸拼图的方式来说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实验,或者使用折叠来说明图形对称的实验。而现代数学实验则是在传统数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为工具,以数学软件为应用平台,通过多媒体教室模拟数学环境,并结合数学模型而进行的数学教学。对于初中数学而言,现在的数学实验教学往往融合传统的手工数学实验模式和现代的计算机数学实验模式,通过这两种模式的有效融合,让初中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逻辑推理和抽象分析能力。

2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1传统数学实验的案例分析

数学理念中的抽象属性,往往都是以某种具有直观的想法作为切入研究点。作为数学老师就可以结合这个原理通过实验将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示出来,从而让学生利用这个本质而延伸到内涵以及其它问题的研究上。比如浙教版中有关三角形的内心、外心和重心的存在性并没有得到证明,学生在作图时就容易出现不准确的问题,很难符合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领悟三角形的内心、外心以及重心的本质。这个数学实验就是通过抓纸的方式实现。

让参与数学实验的学生每人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三角形的三个端点分别示意a、b、c,然后分别以这三个点对折三角形,就会出现三条平分三角形的中间对折线。此时学生就能够发现这三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中的某一部分先会相较于某一个交点,而这个交点就是三角形的内心。通过这种这点的方法还可以折叠处三角形的外心和重心,甚至还可以折叠处三角形的垂心。这种数学实验实际上就是通过直观的方法来展示抽象的数学内容。其实这种数学实验在浙教版中有很多,比如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心对于斜边一半的数学实验,甚至包括勾股定理都能够通过数学实验来证明。这些数学实验的操作能够一方面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扎实,另一方面还能够创新学生的细微,提升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能力。

2.2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数学实验案例分析

基于现代计算机信息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要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验,接着提出相应猜想和最后验证猜想。比如以浙教版初中数学为例,来分析棱柱的侧面展开问题。通过计算机数学实验软件来创设情境,展示直棱柱的侧面展开的动画。这个动画具有展开和复位两个过程中,此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给予计算机进行了数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直棱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显然就很容易得出来,因为直棱柱展开之后,这个图形就转变成了矩形,而矩形的面积就是长和宽的乘积。因此直棱柱的侧面积计算就是上底或者下底的各边之和乘以直棱柱的高。当这个直观的实验完成之后,就要提出相应的猜想,那么斜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优势什么形状呢?很多学生认为斜棱柱的侧面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果真如此么?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一方面让学生动手来模拟制作,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教学软件来展开斜棱柱,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当然除了斜棱柱的猜想、其实圆柱体、圆锥体等侧面的面积计算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数学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发现容易新问题,然后再来解决新问题,这种逐渐延伸内容的教学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进行更多的想象,从而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3总结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数学有两个侧面,一个是如欧几里得式的严谨。另一个则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无论是传统的数学实验还是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数学实验,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现代计算机的数学实验教学将会逐渐取代传统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因为数字数学实验从直觉感官上还是从思维过程的视觉化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凸显了思维实验的可视程度,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不仅仅要熟练掌握传统数学实验,同时还要学习数字数学实验的教学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