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课堂教学“三维”评价体系(以下简称“三维”评价体系)应运而生,是时展的新生儿,教学评价迈向3D测评时代。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必然经过实践的检验,“三维”评价体系能否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只能用事实说话。

一、课堂教学改革催生“三维”评价体系的创设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五化教学”改革实践多年,所谓“五化教学”,即“课程整合化、教学模块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学徒化、考核驾证化”,①由此拉开学院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并取得骄人的成绩。

“五化教学”顺应了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不由得让人联想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素质”公式,②笔者将此公式构成要素――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素质简称为课堂教学“五要素”,并得知课堂教学“五要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力度是不同的。

“五化教学”跟“五要素”之间存在着何种联系,“五化教学”是否喻示“五要素”的某种至高境界,或对其产生是一种导向作用?答案是显然的。不过,笔者也提出探讨,“五化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或导向,怎样衔接课堂教学“五要素”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呢?

同时,课堂教学“五要素”之间也必然存在内在联系,许多专家学者对课堂教学“五要素”的描述是多维度的,怎样来简明表达他们的影响力度与内在联系呢?笔者进一步联想,“五要素”多维度描述难以被普通教育工作者所理解和掌握,是否可以借助三维制图原理来解决,即所有课堂教学“五要素”统一实行简化处理,采用“三维坐标”度量其内涵呢?

“结构决定性能”,课堂教学“五要素”作为课堂教学内在结构,必然深刻影响并决定着教学质量,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整体反映课堂内在结构与内在联系,并能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

通过课题组认真探索与研究,创设了课堂教学“三维”测评模型与“三维”评价体系,因此,“五化教学”理念与实践,催生了课堂教学“三维”评价体系。

二、“三维”评价体系技术处理

“三维”评价体系在创设与实践中作了大量的分析研究与优化工作,主要问题的技术处理如下:

1、维度指标,浓缩组合

经统计,“三维”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为课堂教学“五要素”,二级指标为“五要素”的三个维度,三级指标为“五要素”每个维度的五个评价项目,每个要素小计有十五个评价项目,整个评价体系合计有七十五个评价项目(三级指标)。因此,对“三维”评价体系最初印象是维度与指标众多,不易把控。

课题组对所有维度和指标经过巧妙排列组合,将其浓缩于一页A4纸上(包括评价项目与标准、统计与计算),省略具体的标准要求,言简意赅,组合整洁,改变了评价者的最初印象。

2、以人为本,分步实施

七十五个三级指标,全面达标,确实不易,需要系统考量,分步实施。

因为,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质量是“五要素”综合体现,仅就教师单一要素讲,七十五个三级指标是每个教师长期的、甚至是一辈子的努力目标,很难在短时期内达到一名优质教师所具备的素养,并需要其他因素的密切配合,况且,经过测评系统实际测算与验证,得分区间分差较大,适合等级评定与分阶段达标。

因此,“三维”评价体系测评是务实的,体现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思想,从源头上消除形式主义评价方式。

正因为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任务,所以,作为教育部门需要做一份中长期教学发展规划,作为教师要做一份“教师生涯设计”。七十五个三级指标就如一面镜子,看看镜子,看清自己,就能明确课改方向。

3、三维图像,自动生成

三维图像,属于制图范畴,需要一定的绘图知识,依靠手工测绘,精度不高,且有碍观瞻与推广。为此,课题组组织攻关,已初步完成软件设计,使用者只要输入各项“五要素”数值,三维图像即可自动生成,并计算出结果,方便使用。

4、指标体系,灵活设置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三维”评价体系各级指标的设计,包括其名称、排序与权重均可以依照实情而调整,做到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尽显个性化设计。

因此,“三维”评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讲,只是提供了一种思想、一种方式、一种模式而异,指标体系,灵活设置,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课堂评价。

三、“三维”评价体系实践应用

“三维”评价体系应用反馈有三:

1、形成“自评、互评、专评”三位一体评价格局

“三维”评价体系作为新生事物,首先在教师层面开展自评活动,引起大家浓厚兴趣,积极投入自我评价,一方面熟悉评价新模式,另一方面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实测映像属于哪种基本形态,如图1所示,并根据具体映像开展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适应3D测评体系。

(a)凹凸型 (b)扁平型 (c)修长型 (d)丰满型

图1三维映像基本形态

其次,在课程组层面开展互相听课与评课活动,探讨在新模式评价体系情形下所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在课程组层面,更多地关注课程教学质量曲线状况(图2所示),审视教学质量(V)随不同的教学项目(K)测出的曲线,提出课程建设计划,以控制峰谷线,提升中线。

图2课程教学质量曲线

最后,在专业组(或专业群)层面展开专题讨论,探讨在课堂结构性3D测评体系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教学质量。专业组(或专业群)更多地关注不同层次或类型的课程(如专业课有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选修课之分)之间的协调发展,在专业发展规划基础上关注课堂教学改革。

2、催生“五导行动”,夯实基础

适应“三维”评价体系,试点教研室开展了“五导行动”,即导向(明确方向)、导学(终身学习)、导师(导师计划)、导生(师生关系)与导研(教学研究),夯实基础,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五要素”的改善,丰富 “三维”评价实践体系。

3、引导课堂教学正向转变

“三维”评价体系遵循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发挥课堂教学评价诊断、监督与导向功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能引导教育部门积极开展教学策略研究,加快引入并尝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颖教学方式,植入校企合作“三元制”或“二元制”育人模式,构建实践课为主的行为导向课程体系,为实行课堂教学正向转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四、“三维”评价体系活化、固化与进化研究

随着“三维”评价体系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需要进一步做好“活化、固化、进化”三化研究:

1、活化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三维”评价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提供了一种评价思想、一种评价方式或一种评价模式,因此,异质课堂实施个性化评价项目与标准设计(即“活化”处理)是必然要求,所以,需要进一步做好“活化”研究,提高“三维”评价体系适应性。

2、固化

在测评过程中,对已取得共识或结论的测评项目作一阶段性(或总结性)评价意见,重点测评其他因子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称为“固化”处理。实施“固化”处理,一方面用于总结和巩固教改成果,简化测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集中精力检测事先计划(或改进)项目的测评,检验课改效果。

3、进化

针对“三维”评价体系创设与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适时调整或改进评价体系,称为体系“进化”,这是促进新生事物健康成长的必经途径。

“活化、固化与进化”对于“三维”评价体系的意义在于活化是基础,固化是手段,进化是目的,三化协同发展是硬道理。

“变革中研究,研究中变革”,是“三维”评价体系创设与实践的工作思路,期待在更广大、更深入的课堂教学与评价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完善,共同迎来新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诞生。

参考文献:

篇2

0引言

《计算机网络》教学采取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通过重新调整课内外时间,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观看和学习,再回到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交流讨论、分享心得。教学模式改变之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应随之改变,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1《计算机网络》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计算机网络》教学具有理论知识点多、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适宜将不同的知识点用短小精悍的视频来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可通过上网观看视频,还可以通过实际网络或虚拟网络进行实践操作。《计算机网络》翻转课堂模型主要包括课前和课中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其中的教学活动又可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一是课前教学活动。教师方面,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整理知识点和测试题,并制作10分钟内的微视频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在此基础上,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包括教学引导、互动、分组讨论等环节。此后,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反馈信息、解答学生疑问;学生方面,需要登录网络平台观看视频并完成测试题,学生可自主掌握学习进程,比如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反复多次观看视频,还可以先从测试题入手带着问题观看视频,通过查找资料、与教师互动等,达到自主学习、探讨问题、分享经验的目的。二是课中教学活动。教师首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花5-10分钟时间就测试题反馈情况进行知识点讲解。此后,再按照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掌握教学目的、任务、程序和方法,在“提问-思考-研讨-点拨-再思考-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水平。比如,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分组讨论,并听取学生发言,适当给出意见和建议,最后再对于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示范等。

2《计算机网络》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1构建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

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教师检查监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构建原则:一是系统化原则。《计算机网络》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关联性,是基于教学理念、方法、环境等基础要素之上的一个系统化体系。通过教学实践一体化、课内课外一体化、引导反馈一体化,确保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二是教学过程与学习成效并重原则。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更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成效之上。因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必须坚持“以学评教、教学结合”的理念,做到教学过程与学习成效并重。既考查教师课前准备工作及课程答疑、实践指导等课后指导环节,又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符合多元化发展原则。《计算机网络》翻转课堂教学,空间上具有课内、课外等多元化特征,时间上具有课前、课中、课后等多元化特征,对象上具有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化特征,内容上具有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延伸知识等多元化特征,因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应具有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角度多元化及评价方法多元化等特征。

2.2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一是总体架构。《计算机网络》翻转课堂教学通常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因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总体架构必须围绕这三个环节来科学设计。二是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应坚持以人为本,兼顾全面发展。评价内容和指标应设置科学、界定准确、简单明了,尽量避免交叉、重复。要改变传统的纸笔测试形式,增加平时讨论、访谈、学习的档案记录,不仅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还依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档案对学习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把定量与定性、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相互结合,确保教学质量评价的公平、公正、公开。

2.3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实施

一是前期评价。观看《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点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检查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评价方法可采用视频附带习题的方式,还可以进行视频知识测验并将结果记入综合评价表的方式。二是相互评价。按照教学分组进行组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借此判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等。评价可采用打分或评级方式进行。三是主观评价。主要由教师来实施。通过观察和考查学生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知识内化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和效果。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及完成作业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获取有益的教学反馈。四是期末评价。《计算机网络》教学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要环节,因此进行期末评价仍然不或或缺。进行期末评价时,应对试卷和实践考核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占比相对传统评价方法有所降低,使评价更注重平时学习,也更加客观、科学。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系统化、综合化、多元化原则,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确定总体架构、实施综合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高,推动《计算机网络》翻转课堂教学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君.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20):18-22.DOI:10.3969/j.issn.1672-5913.2014.20.006.

篇3

教学评价对于教学工作具有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 对于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具有决定意义。实践中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而要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关键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高校课程门类繁多、性质各异,评价目的与对象不同, 通用的课堂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很难真正地对课程进行评价,因此各学科建立自己的科学、合理且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The Sheltered Instruction Observation Protocol(SIOP)Model教学模式自 1996 年兴起,用英语为英语非母语者传授学科专业知识,同时提高英语水平,是美国21 世纪提高英语学习者水平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八个方面30个策略。教师不仅可以将 SlOP 教学模式用于教学设计和授课,还能用于教师的自我反思,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这一观察模式监控课堂教学质量,并给教师提供可靠的反馈信息,让他们逐步完善教学过程。

因此,建立一个基于SIOP研究生外语类课程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提高研究生外语类课程的质量,并进一步对研究生外语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研究过程

基于SIOP研究生外语类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阅读,问卷调查,菲尔特法等研究方法。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方面,由于同行与学生在学时、评价经验及评价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分别研制同行与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故本研究只针对同行评价。

1. 初拟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组先通过 3 种途径搜集指标: 查阅SIOP模式文献资料,获得所需指标;根据自己的经验自拟指标;通过调查等方式向专家征集指标。然后运用经验法、相关分析法等对搜集的指标进行筛选,对同层次内涵相同的进行合并,指标有因果关系的留因去果,有相互矛盾的选择合理的,可操作性差或无法获得信息的寻找替代指标。

2. 第一轮评议。就初级评价指标体系向20位教师发放问卷,回收到20份问卷。20位教师中其中14位教师从事研究生外语教学工作,3人从事研究生外语教学管理工作,3人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其中有66%的教师从事研究生教学工作5年以下,因此问卷的信度有所降低。85%的教师认为建立研究生外语类课程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10%的教师认为建立研究生外语类课程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是比较有必要的。根据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各项指标描述的明确度均达3以上。

3. 修正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问卷调查中每位教师所给出的意见和建议,项目组对指标体系进行增删调整,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4. 第二轮评议。就修改过的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向20位教师发放问卷,对指标选项明确度进行调查。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经过修改的指标描述明确度都有了提高,但也有经过修改之后或者未经修改的指标描述明确度降低的。分析其原因,虽然问卷试用了李克特五等级量表,但评分取决于评分者的主观因素,且问卷的数量较小,因此会出现这种波动。

5. 最终的评价指标选项及其描述。经过前两轮对指标选项明确度的统计,最终确定各项指标选项的描述。

6. 特尔斐法确定各个指标选项的权重。将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给之前参与问卷调查的20位教师,请他们根据经验就各项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程度赋予权数,等级分为1-5,其中1为非常不重要,5为非常重要。再将教师对各项指标赋予的权数进行统计,计算出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

7. 确定评价标准和评定等第,并给各个评价等第赋值。在为各项指标确定评定等第时,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 5 个等距的等第,并分别以各个等第的组中值( 0.9、0.7、0.5、0.3、0.1) 作为各个等第的赋值。

8. 实践应用。再次请20位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使用评价指标体系对3节研究生英语课进行评课,评价者在运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分的同时,凭经验对课堂教学进行模糊评价,并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效果分析所提供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9.制定了评价标准和使用说明,便于评价者理解和操作时参照使用。见表1。

二、研究结论和建议

研究生外语类课程的质量与评价指标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为课程评价提供了依据,改变了以往无的放矢的评价方式。指标体系还采用量化权重的方法使评价结果客观、准确、科学。同时该评价指标体系能指出研究生外语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指明修正方向,改变了以往为评价而评价的局面,这使得评价具有非常深刻的实践意义。因此建立研究生外语类课程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SIOP的研究生外语类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课程准备、建立背景知识、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指导学习策略、互动、应用与实践、授课、复习与评估八个部分。它的三十个评价指标体现在从备课到复习评估的完整教学环节中。因此该指标体系比起高校通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更标准化、系统化,更能体现外语课程的教学特点,可以更有效地对外语类课程进行评价。由于教师与学生在学识、评价经验和评价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分别研制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组研制的评价体系更适用于同行评价,也可用于领导评价。

本研究希望建立研究生外语类课程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提高研究生外语课程的质量,进而对研究生外语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评价指标体系能否真正提高研究生外语课程的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通过实践来证明。在下一步的研宄中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 进一步完善评价量表,对于指标选项的选取和描述再次进行论证,争取找到更多的教育学专家从教育学的方向进行考评。

2.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方面,由于教师与学生在学识、评价经验和评价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分别研制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组研制的评价体系更适用于同行评价或领导评价。可以按照本项目的研究方法继续探索学生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SIOP的研究生外语类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相对于通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及描述更加清楚、明了,更加符合外语学习和教学的规律和特性,注重观测教师是否能够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合作、交流、场景等方式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过程;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价值潜质和个体差异,并非单方面的传授知识,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教师是否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表1 基于SIOP研究生外语类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Echevarrla, J., Vogt, M., & Short, D. Making Content Comprehensible for English Learners: The SIOP Model [M]. Boston, MA: Allyn & Bacon, 2004.

[2]李立群. 浅谈SIOP教学模式[J]. 高教研究, 2012(3):212-213.

篇4

首先,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为了利于学生沟通、合作学习,我打破了横排纵列的“排排坐”传统,采取“围围坐”的新型座位模式,将班级教室的座位组合成正方形的“会议桌”。每个小组确定一名组长和三名组员,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学习、一起讨论。比如针对《长江三峡》的学习目标要求,在“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部分,当我抛出“你对长江有何了解”以及“预习本课后,你收获了哪些字词”这两个问题时,座位重组、小组合作的优势立竿见影。学生们不再是“孤军作战”,而是各自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组内同学“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组际之间互相竞争,不断补充,学生都力求将最全面、最完美的答案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样,课文中的基本知识及本课的生难字词在学生组内的不断完善和组间的良性竞争中很顺利地得到解决。

由“排排坐”到“围围坐”的座位重组,不再如条列式“排排坐”般单调枯燥,不仅让学生们在直观上感到新鲜有趣,而且使学生间的讨论交流更加方便、自由。这样,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在组内、组间“踊跃展示”,自然教师的“限时讲授”就更容易落实。

二、有的放矢,控制授课、引导合作

课堂教学改革的十二字方略要求教师“限时讲授”,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不能超过学生活动时间的一半,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这是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硬性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细致备课、重点备课,精讲精评。在教学苏洵《六国论》、杜牧《阿房宫赋》这两首古文时,我就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对于字音、词语注释等基础语言知识,我没有面面俱到、字字落实,只是引导学生简单回顾工具书查阅的基本方法,安排他们自行校正、积累语言知识点;对于《阿房宫赋》的朗读,我也没有刻意要求学生跟读,只是明确了诗歌诵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在朗诵中体会技巧,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教学活动不在于教给学生什么,而在于学生学会什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有的放矢,传授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学习的技巧和思维的方法,应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其次,教师要充分激活合作,让学生在探讨中发现知识。如课文《鸿门宴》的学习重点之一就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领悟项羽、刘邦、范增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些人物性格的分析,如果仅仅凭借教师讲解,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没有任何兴趣所言,而由学生“单枪匹马”寻找相关语段进行归纳概括,也会出现答案支离破碎、不够全面的现象。这时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组员分工合作,就能比较轻松地找出刻画项羽、刘邦、范增的相关语句,并且在互相补充、不断完善中,了解项羽急躁、易怒、沽名钓誉、刚愎自用,刘邦善于计谋、善于用人、善于应变,范增足智多谋但妄自尊大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

三、踊跃展示,呈现自我和小组风采

“踊跃展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能规范、大声地表达,积极主动地展示。这在高中阶段,能积极举手抢答问题、大声表达的学生寥寥无几。“规范”“大声”“主动”是展示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展示体现出这三个关键词,要“踊跃”而有序、有效,而不是表面的喧嚣、热闹,甚至浅薄无聊。

篇5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评价因目标、手段和方法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遵循发展性、主体性、效益性等原则。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由于过于注重其鉴别和筛选功能而受到广泛的争议,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则更加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更加注重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及其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广义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有过程和结果、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维度。由于前面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学生和教学结果的评价,因此,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

二、两种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比较

1、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特点

从评价内容与指标上讲,人们业已习以为常的高中数学学业评价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更多地关注知识与技能,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缺乏有效的评价,忽视了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积极的学习情绪、与人合作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缺少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评价,重在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忽视了个体发展的独特性。

从评价主体上来讲,习惯于“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为主,评价主体以学校和教师为主,而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当然,也不会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就是说,无论在班级,还是在学校,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评价,缺少主动的自我评价和对别人进行评价。

2、高中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1)基本理念

高中新课程倡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评价,旨在形成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即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能承担学习的责任,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阶段性反思,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2)构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程数学学习评价旨在建立一个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其具体表现如下:①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②重视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评价;③重视对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评价;④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元化、内容多元化和目标多元化等,既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分析小论文和研究性学习成果等方式,也可以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

5、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进行评价

高中学生的个性正处在趋于成熟的阶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每个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智力优势、认知水平各不相同。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对待他们应该采用个人的评定方式,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任何进步,帮助他们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要求的课程组合,而不能歧视他们。

这样评价结果处理的多元化,是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作相对层次的适度要求,并以此为据去对学生进行比较公正、合理的评价;同时也注意了评、导的结合,教师在评价的整个过程中适时的耐心指导和点拨,不但帮助学生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6

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对课堂教学的价值进行评估,旨在判断课堂教学能否符合课标要求、能否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共同进步。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生命轨迹,对双方的终身发展有巨大影响[1]。本文基于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分析,侧重探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的构建。

一、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1.我国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现状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组的研究表明,我国现行教学评价的基本特点如下[2]。

(1)定量评价占主导,过度注重甄别与选拔。这取决于我国采用的奖惩性人事制度,也映射出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2)评价指标有待商榷。评价要素过于简单,如把学生的课业成绩、升学率作为教师工作质量评定的主要因子,甚至有个别学校用“班级学生近视眼发病率”评价班主任工作。

(3)“以学评教”问题仍十分严重。参与问卷调查的校长、教学研究人员及教师中50%的人认为,新一轮教师评价改革应把改变“以学评教”作为工作重点。

(4)评价指标“本本主义”,评价标准“一刀切”。如硬性规定教师每学期至少去图书馆次数及写读书日记字数、每周听课次数、参与评课节数等。

(5)评价体系模式化。多以教师互评为主,评价主体单一。很多学校按图索骥,不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评教,使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工作止步不前。

2.新课改助力教学评价改革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传统评价过分利用硬性指标评定教师教学能力的弊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逐步建立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应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实施。

作为实施教育评价改革的主体和主力军,教师同样是课堂评价的主体,新课改要求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中教育评价的实现取决于对课堂教学体制的变更,因此应创新评价体系。

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巧妙地学习利用学生评价成长记录袋,借助Blackboard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和Sakai网络学习空间将教师的授课理念、专业发展、授课视频、教学后记、教学叙事等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多角度记录教师发展进步的全过程,使教师在评教与反思中得到进步和成长[3]。

信息技术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先进的设备支撑,不仅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也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运用网络渠道、电视媒介等促进评教工作的进行,如MOOC、翻转课堂,微格教学等。对中学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可对相关评价因子及评价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教师成长记录用动态折线图表示,以更有效激励教师进步与成长,促进其专业终身发展。

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构建

新课程倡导建立一种发展性评价体系,采用多主体评价方式,遵循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科学地制定评价体系。

1.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为更全面了解当前我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具体状况,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南大学相关教师和开封市多位中学地理教师访谈调查,收集相关评价因子。发现当前评价体系中,教师评价方面以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所占比例最多,而在学生方面则是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被提及次数最多(见表1)。

通过调查访谈,发现目前评价主体越来越倾向于校长、专家、学生、家长和教师,中学教师较侧重听课教师、任课教师、听课学生三者的评价,这与提倡评价多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相符(见表1)。访谈中70%的中学地理任课教师认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技能、学生活动应作为新课堂评价体系的主要评价因子,其中以教学过程所占权重最大,在访谈后非常深入地了解到教学过程的开展在中学地理任课教师心目中极为重要。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施中应注意:评价应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多主体主动参与,评价形式多样;教师要有开放心态,主动接受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自我反思及评价不应关乎其自身利益;多主体之间评价应有效协商;在实际工作中戒除本本主义、形式主义。

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为科学合理地构建中学地理课堂评价新体系,在评价指标初步拟定后,将其设计成调查问卷,对河南大学地理教学论教师、地理课程论研究生和中学地理教师进行咨询,主要探究初拟评价体系中评价因子和评价权重的科学性,并邀请相关人士对表1的内容及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修改,以便从多个角度制定评价体系。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共40份,回收33份,回收率82.5%,从回收率看本次调查结果信度较高。

通过调查了解到,80%的地理教师并未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而是在原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改。90%的地理教师认为,地理课堂评价新体系应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作为评价内容,以体现新课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学生活动在评价中所占比重也有大幅提高,这充分表明广大地理教师已逐步深化教学活动中“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教学技能在评价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这充分说明发展性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逐步渗透,更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其专业成长。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价值观形成有直接影响,因此,地理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时,应把教师语言纳入评价表。通过访谈河南大学地理教学论教师和教育学教师,最终将教师语言权重确定为0.1。

3.结语

作为实施教学评价改革的主体和主力军,地理教师的授课直接影响着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通过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的调查发现,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善,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需加强对课堂评价体系的完善和改进,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授课质量,强化其教学技能,使其成为符合新课程发展需要的地理专业型教师,以实现新课改对课堂评价体系的时代性、科学性要求,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澜.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16-17.

[2]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组.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调研报告.2003:18-21.

篇7

1 对我国现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我国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在苏联(主要是凯洛夫)教学理论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系统。这种课堂教学以教师传授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为重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结构大都是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这几个评价要素,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也是如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受西方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确定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尝试:课堂教学中认识教的重要性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开始强调主体意识,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来看待。但在总体上未能突破原有的结构和框架,问题仍然存在。课堂教学标准的制定仍没有超出苏联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的规定,只是在评价标准的制定方面引入了定量方法,编制出了不少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2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体育教学目标,运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手段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进行测量,并予以价值判定的过程。其实质是从效果和影响两个方面对体育教学活动给予价值上的判定,并引导体育教学活动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既是对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作出评价的过程,也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所以,它的范围包括学生和教师。既要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结果,又要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

3 目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重视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是作为一节好课很重要的指标。而现实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往往只局限于知识性目标的达成。

3.2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忽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实际所获。目前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主要还是以教师为评价对象的,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从竞技体育教学的方法、原则以及生理数据方面入手,对一堂课的评价首先是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内容安排、教材搭配是否合理,讲解是否清楚,动作示范是否准确,生理曲线是否合理,队形调动是否合理,时间把握如何等等,至于学生想什么,学到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一般不在评价之列。

3.3重视课堂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教学的针对性。重视教师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并以之作为评价课堂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忽视了学生个体水平上的差异,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几个人尝试,大部分观望;少数人成功,多数人糊涂”的现象,严重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原则。

3.4重视对一堂课的评价,忽视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本来是常规管理的环节,应该在教学的自然环境中进行,与正常的教学管理活动融为一体。但现行的以“优质课”“公开课”等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机制,使得这些课与平时的教学活动脱离。

以下是我校在未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分析之前所采用的评价表:表(1)

评析:此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表所体现的评价指标较为全面,虽然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还是主要侧重于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运动负荷的实现情况,关注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且面面俱到,大多体现课堂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很难体现新课标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 构建现代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遵循的原则研究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在实践过程中,在构建现代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我们对以下三个原则进行了研究。

4.1导向性原则:现代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为此,在建立现代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注重了以下两个方面:

4.1.1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使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创造,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得到健康成长,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构建现代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的根本目标。

4.1.2体现先进性的教学观念。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出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教学观念,体现出与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化以及终身学习与个性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学观。

4.2有效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体现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可以使教师认可和接受。要使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达到有效性的要求,我们发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4.2.1体现体育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作为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要的学校教学活动,虽然有着极强的不确定性,但在不确定性的背后仍有其自身特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认识并遵循这些规律才能使教学发挥最大效益。

4.2.2体现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没有也不应该有统一的僵化的模式。我们的看法是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可能涵盖全部教学行为。因此应抓住影响课堂质量的主要行为即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要素。

4.3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水平的高低,是和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创造性努力分不开的。课堂教学是丰富复杂的综合体,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开放性的。

5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与评价标准的参照系的实践与研究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双边活动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在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制定、修改、完善过程中,我们重点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5.1学生的学习状态的研究

5.1.1参与状态: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看是否有学生还参与教学,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研究后发现:学生没有广泛、积极、深入参与的课堂教学,是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的。

5.1.2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反馈;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研究后发现:在没有良好教学气氛的课堂里,学生会滋生厌学的心态,变得不想也不愿合作。

5.1.3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看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研究后发现:学生的主动创造是课堂教学中最令人激动的一道风景,而创造这样的景观绝非教师一日之功。

5.1.4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和愉悦感,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研究后发现:有时课堂会突然爆出笑声又突然而止,会从激烈的争论转入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绪状态。

5.1.5生成状态: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各有所获;看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充满求知欲,并更有信心。研究后发现:一堂课的生成不能仅仅只局限于本堂课的效果,日积月累后的后期效应不可忽视

5.2教师的教学行为的研究

5.2.1组织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组织、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研究后发现:一个教师如果不兼备一定的教育与专业素养是不可能驾驭课堂并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

5.2.2注意中心: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强调教师在课堂的注意中心应从自己的思想、经验或教案转移到学生的思维上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学习情感与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研究后发现: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与认可,所以不要吝啬我们的大拇指和微笑。

5.2.3教学机智:课堂更需要教师具备机智的品质:敏捷快速地捕捉教育过程中各种信息,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研究后发现:学生对教师机智的体验、认证与默识,会潜移默化地生成智慧与见识。

5.2.4教学态度:心理学研究发现教学态度有两类:一类为非交往性态度,另一类为交往性态度。前者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系数极低,后者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后发现:与学生的交往,一要对学生尊重与信任,二要以热情与宽容鼓励学生的好奇心、赞赏学生的独特性与创造性。

5.2.5教学境界:教学水平有三个层面:传授知识、启迪智慧、人格生成。要观察教师对这三者整体发展的合成与自觉性,鼓励其向更高的教学水平进取。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去探究,要把它作为一种教学境界去追求。研究后发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说法在体育课堂中得到验证,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能力,他们会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6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评价表制定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在原有评价表基础上逐步修改与完善。以下是我们学校在实践与研究后最终所制定的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表:

6.1评价表(2)

评析:此评价表在评价表(1)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启发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备课、反思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多考虑课堂教学的细节,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随着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对评价表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7 取得的成效和建议

7.1教师观念转变,自身素质提升。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实践,才能形成一个评价的整体概念,并不断加以修改与完善。研究后,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了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学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会了机智教学。

7.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得到深层次的落实。实践后我们发现体育课堂教学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每位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的不仅仅是锻炼,更多的是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关注,有了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快乐感和成功感。

7.3师生关系进一步和谐。“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当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树立这样一个理念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会充满关心、耐心、爱心、诚心和责任心,我们的孩子同样会在你的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学会谅解、体贴、尊敬和认同。

7.4评价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要持之以恒地踏踏实实地加以贯彻执行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篇8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新课程实施纲要》的要求并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过程以及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的综合性评价。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内容、特定对象开展的特定活动所进行的效果判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纲要》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个性与能力,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应是一个需要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一、从教学过程和结果两方面来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是根据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并结合课标要求进行制订的。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最终价值要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所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是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主体。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从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这两方面开展。

1.体育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指标的设计。过去的许多评价是针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的,现在教学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部分,这个指标是通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三个指标实现的,是评价的核心。首先,要保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效互动。主要包括:(1)同学与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能做到正面的回应(及时对学生获得的成功给予表扬与奖励,让学生从成功中获得动力);(3)师生关系相对融洽(尊重每一个学生是前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基本要求)对体育课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其次,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成功与自信等)。在以往在评价体系中,比较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轻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情感体验等目标。而体育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情意性,因此,心理健康作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时代性,不可轻视。最后,要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去。新课程对体育教学的目标首要要求就是运动参与,因而学生是否快乐地、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也应纳入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2.体育课堂教学结果评价指标的设计。“健康第一”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体育课程标准与健康课程要求必须贯彻的思想,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的指标,对身体练习的要求较高,只有通过承受适当的运动负荷、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运动技巧和健康知识才能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篇9

Key words clas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作为确保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评价的一个关键准则,而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老师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工作,更可以加快小园教学建设的进度,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校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更加清晰简单地理解课堂内容,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我国高校教育的宏观上来看,我国虽然在不断地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但是由于课堂质量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各项评价指标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导致很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失真,并不能真正反映出校园课堂教学水平的质量,也就没办法达成教学质量评估的真正目的与效果。针对这一现状,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各个校园提高其教学质量水平的首要任务。

1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

(1)搭建师生交流信息平台,促进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搭建,一方面对高校老师来说,能够有效掌握学生们的学习进度以及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准确地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明确改进目标与方向,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学生们来讲,可以对课堂学习效率进行评估,明确学习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良性互动,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2)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从教学管理层面来看。课堂教学评价使高校教学管理者能够全面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可能性,以便有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同时,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老师晋升、考核等多方面的依据,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客观条件。

2 校园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不足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相对起步较晚。虽然我校基本建立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但是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一些数据指标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调整。

(2)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认识存在偏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学相长,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但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我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督导组评价和教师互评为辅的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足够重实老师的自我认识与评价,也就导致了老师忽略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有部分学生对评价的意义认识不够,评价时随意性大,有的学生为了查成绩和选课,抱着应付的态度,随意评价,甚至有的学生怕影响成绩,对所评教师的结果相差不大,结果都很高,致使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不高。

(3)校园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实用性不强。校园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不只是为了证明老师的教学水平,更是为了更好的改进与创新。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干扰因素,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是以一个数据来体现,不能满足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需要。另外评价结果公布滞后,甚至只是小范围的公开,不利于老师能够调整教学方式,进而影响校园课堂教学质量。

3 校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优化的方法

3.1 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1)评价方法:定量、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法便于数据分析和处理,便于第一时间区分出教学等级。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单纯的数据定量分析,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因此,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可以给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评价方法,有助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增加了评价报告的权威性,达到改进教学质量之作用。

(2)评价方式:“四位一体”联合评价。

①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过程里,学生是主体,也是活动对象,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学生是最了解课堂教学情况的。据相关数据表明,学生评价在统计意义上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具有相当高的信度。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托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网上评教,部分学生对评价工作认识不到位,对评价指标体系理解不深刻。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评价权重加以调整,学生评价的权重占评价总值的40%。

②督导组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小组之外可以设置一个教学督导小组,主要可以监督教师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之一。督导组成员由资深及有经验的教师组成,既可以评价课堂,还可以评价老师的教学。根据课堂教学督导标准来说,小组成员随机对老师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测评,为学校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但督导组队伍建设的专业有限,另外,督导组听课次数有限,不能掌握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因此,督导组评价应采用多名不同专业督导员交叉实地听课的方法,及时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和指导。这部分评价权重所占比例占评价总值的30%。

③同行评价。同行教师评价的人员由本教研室的老师、学校督导小组共同组成。由于具有更加专业的知识理论与教学经验,可以对课堂教学做出更客观更专业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则有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所以比重只占15%。

④老师自评。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全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老师的自我评价可以提升其教学质量水平。老师自评可以改进不足,更快更好的推动教学的发展与进步。但考虑教师的个人素质问题,这部分评价权重所占比例不应过大。因此,教师自评权重所占比例占评价总值的15%。

3.2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高校课堂质量评价体系中,需要建立信息反馈功能,可以更有效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联系,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不足,更好地进行完善与创新。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体系,能够更清楚地使老师了解自身的教学情况,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完善,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务处和各相关院(部)应及时地将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并第一时间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的教师,促使老师根据相关的评价与建议,保持自己的优势,改掉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将教学质量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到管理决策部门,使决策部门及时评价、修订教学目标和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3.3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统计与处理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统计。老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细则是老师与督导组、同事、学生等共计100分。学生评价所占比例为40%、督导组评价占30%、同行评价占15%、教师自评占15%的比例,由教务处汇总计算出每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最终评价结果。

(2)评价结果的认定。综合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①优秀:综合评分Y≥90分且当学期没有发生过教学事故的为优秀。②良好:综合评分为80≤Y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排名在本院部参评教师数前20%、且当学期未发生过教学事故的教师,为“教学质量优秀”等次。

(3)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统计与公布。对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数据,应由务处进行统一的汇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公布,而每位任课老师也可以登录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进行数据的查询,以便于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认可度。

篇10

语文是小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整个社会越来越需要实用型人才。培养实用型人才,必须依靠教育教学工作。在传统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这不仅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还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今后在教学中必须改变这种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尝试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1.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往往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常常是以闭卷考试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评价中侧重对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情况的考查,学生为了取得较高分数,需要进行大量的背诵和记忆。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难以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与整个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

2.运用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思路。事实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需要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情况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还要考查学生认识语言文字的能力,利用语文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为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评价的时候需要转变方式。而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实现对学生这些方面评价的有效综合,将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学习方法、情感因素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全面考查。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

1.终结性评价。在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查的时候,将笔试、语文知识运用能力测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方法。通过笔试,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闭卷方式进行,具体的考试题型为拼音、造句、成语解释、阅读理解、写作等。通过这种测试,能够了解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具体测试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储备、交流技能、情感态度等,测试方法以面试形式进行,具体形式可以为:问答形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对话表演形式――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对话;独白形式――通过给出某一话题,让学生发表看法。在测试过程中要考查学生的语音、语调、表达流利程度、用词恰当程度,以全面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评价主体包括任课教师、学生本人及其他学生,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采用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注重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还能够发挥激励作用,让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保持热情,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在运用多元化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把握好以下相关内容。

(1)任课教师为评价主体。任课教师评价学生的时候,要把握以下内容。第一,学生课堂表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课堂纪律、课堂参与情况、与同学的合作情况等。第二,座谈和会议。任课教师起主导作用,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从而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包括学习小学语文的习惯、学习语文的态度、学习兴趣所在等,同时在座谈和会议中,教师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教学进行适当调整。第三,学习档案。跟踪考查学生的具体表现,并记录下来,主要包括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表、日常学习记录等。

(2)评价以学生为主导。评价的时候需要重点考查学生的表现。第一,学生学习成果演示。教学中可将某一单元或者某篇课文作为主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词语和课文内容。通过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并进行阶段性的演示和学习成果展示,从而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第二,组织小组活动。任课教师给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

某小学六年级3班共有41名学生,在该班级五年级和六年级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毕业时有25名学生分别考入10所重点初中。通过对这些中学进行问卷调查,7所中学(占70%的比例)认为这些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运用表达能力强,能够很快适应中学阶段语文的学习。同时,运用《语文应用能力调查表》对这25名学生进行调查,20名学生(占80%的比例)认为,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更能够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而言之,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值得大家在教学中进一步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申学娟.小学语文学业的多元化和动态化评价[J].读写(算教研版),2013,(18).

篇11

独立学院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达303 所。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面向学生实行集中教学,把教学内容分为彼此相关又相对独立的章节,以课时形式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系统连贯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和重要内容,是加强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内涵解读

课堂教学是一般指以班级授课为表现形式,以学生培养为目的,数量相对固定的教师和学生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围绕特定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即特指上课这一特定时段内师生间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分析、总结,对课堂教学活动能否协调和满足社会与人共同需要特性的具体理解与表达,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收集一切影响课堂教学的信息并在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目的在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仅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提供一个价值判断,同时也为教师的成长设计一个发展远景,以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评价体系所设计的目标。

二、问题解析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最终结果进行的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信息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长期以来,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课堂教学主要组成部分的分析上,停留在甄别、选拔的功能上,停留在过分追逐教学技术、教学技能而忽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及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需要上。

2.1 管理者认识不到位,评价者态度不端正

很多一线教学管理者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视了教育发展的特质、独立学院特性和教师的成长规律,寄希望于从国外文献中寻找现成的、固定的标准,或者借助一些名校的高难度评价标准对本校所有课堂进行评价,不论教师年龄差异、学科差异、学生差异;而且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重视不够。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硬指标,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情况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能够充分表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充分显示教师的教学素养,所以是教学质量的硬指标,但是如今却变成了软指标。例如,在评定职称时,与科研相比,教学工作看似可有可无,基本不看重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因为对评价目的不清楚,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态度往往不够端正。有的学生会对按照既定的指标和操作流程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草草了事或人云亦云;有的学生根据自己当时心情的好坏进行评价;有的学生由于在课堂上受到教师的批评而产生偏见;还有的学生干脆不参与评教,导致参评率达不到要求。

2.2 评价主体较为单一

大部分独立学院建立了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且大都只存在这样一种单一主体的评价制度。学生参加课堂教学评价,无疑是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趋于有效合理的一种有益尝试。从理论上讲,群体性评价相对于少数人评价更具有指示意义,评价结果相对公正、客观,但是学生评教的不公正、不具可比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未必能形成客观完整的理解,特别是在课程刚刚结束之际。对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和判断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等学生走向社会后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不少上课内容浅显、但课堂气氛活跃的教师往往获得高分,更不用说少数为迎合学生而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的教师。有的独立学院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师津贴挂钩,不及格者则扣发一定数量的津贴,导致有的教师不愿管、不敢管,甚至一味讨好学生,这样不仅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而造成评价结果失真。

2.3 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

(1)指标体系统一,制约了教师的教学个性。 大部分独立学院没有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内在差异性设置不同类型的指标体系,而采取全校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忽视了大学课程课堂教学多样性、个性化、创造性的特征,如果使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评价所有教师、所有课程,虽然便于操作和横向比较,但抑制了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会挫伤其教改积极性。

(2)指标体系设计缺少开放性,不能满足教师改进教学的需要。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在学生、同行及专家评价表格的设计上,基本选用的是定量选择题,没有开放式问题。以定量的形式来描述评价结果,教师获得的只是一个孤立、抽象的分数或排名,至于专家、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具体反馈信息则无法获得。这样教师就不能够有的放矢地调整课堂教学,难以达到促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2.4后续工作有待改善

(1)结果反馈缺乏时效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新学期开始后,才能获得评价结果,因为不能及时地依据评价结果在新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完善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整改工作。

(2 )缺乏后续的改进和提高。许多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认为评价就是为了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对教师实施考察。这种指导思想很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教师都严格要求自己,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这种单纯地对教师实施考察的目的与教师的预期心理需求,即通过评价找出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较为普遍,只看最终的评价结果,而对教师施教过程中的教学行为不够重视。所以,不能考察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之间的相关因素,没有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三、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琐碎复杂的工作,从研究和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选定评价范围到宣传、组织和测评分析,再到后期评价结果的反馈等都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整个过程能够尽量做到规范化和人性化,那么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将会大幅度提高。根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工作思路。

3.1成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实施与监督机构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新的重要资源,已进入到提升质量的重要阶段,但部分独立学院基础教学条件差,教学质量控制意识稍显淡薄,对教师进行评价往往陷入只评价其专业水平而非教学质量的误区,且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研究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研究、控制与应用显得尤其重要。独立学院应成立由分管教学、学生工作的院级领导分别任委员会正副主任,教务负责人及各系部教学主任、教学骨干为成员的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研究讨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指标体系等相关制度和文件,指导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监督落实相关制度;指导教师正确认识和使用教学评价结果。

3.2 引导师生建立现代评价观

在组织评价过程方面,应加强对各类评价主体的培训,加强评价者的教育、管理工作。在指定时间、地点开展有指导的评价工作,切实解决学生评价中遇到的困难,避免敷衍、替代等现象的发生。总之,评价者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这项工作,严肃认真地对被评价的教师做出真实的评价。加强对教师同行评价者的教育,强调结果的客观性,这不仅对促进教学评价和改进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学生也有表率作用。同时,在学生中进一步宣传教学评价的意义,加强学风教育,把他们培养成负责任的一代。此外,要使广大教师明确,评价不仅有助于其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而且能促使他们更加关注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追求教学互动,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3 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采用三元评价主体原则:一是学生评价,是最主要的评价主体,在评价结果中权重为60%或70%。学生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评价;二是同行评价,一般由三位同行教师组成,根据情况可随机听取一次及其以上的课堂教学情况,在评价结果中权重占20%;三是二级教学单位组织的教学督导小组,一般由其主管教学的领导和两名声望高的教师组成,权重为20%或10%。

尽管三元评价主体有利于改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但仍应考虑如何有效消除学生动机与情感、师生关系、同行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以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有效;而且应提倡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改善评者与被评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教师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提升。因此,独立学院应在教师自我评价方面加强探索。

3.4 建立人性化的信息反馈机制

若将评价结果用于改进课堂教学,激励教师更好地工作,必然会受到其欢迎。因此在运用评教结果时,应将着眼点放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首先,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其次,注重反馈的方式和时间。传统方式是将反馈内容以某种便于数据对比的格式打印出来,分装后发放给教师。这种做法比较人性化,但工作量很大,很难做到及时反馈。所以,要开发网络评价系统,教师自行用账号和密码登陆查看,这种简便的方法使教师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结果反馈。而最理想的反馈时段应该是在当学期期末考试结束、放假之前,以便于教师在准备下学期课程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

除了做好整理分析和结果反馈外,还要做好评价后的调查和教育跟踪工作,使结果反馈产生预期的效果。另外,要及时收集各教学单位的信息反馈,听取各教学单位的意见和反映,让大家提出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从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使评价活动能够真正达到督促、鞭策和提高的目的。

四、总结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独立学院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总结问题和经验,完善评价体系,通过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发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加快课程建设步伐,使教师的教学目标与独立学院的发展目标一致,才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教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0.

[2]汪全胜等.建构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J].教学研究,2009(3).

[3]郑蕊.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方法初探[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6).

[4]李琼等.从知识观的转型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角色之嬗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4).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59-01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可以这样说,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程度。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课?”“怎样的课才是好课?”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使教师根据评价指标组织教学,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笔者就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希望与同仁一起讨论、商榷。

一、构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对课堂教学现实进行客观测量、分析诊断、综合评定以及提出指导建议的价值评判过程,它是教学实践的一根指挥棒。通过课堂评价,以检验教学过程中课改理念是否得到贯彻落实,教学目标是否得到实践。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保证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落实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构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育目标的实现为终极目标,以教学目标和有关教学理论为依据,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评价,首先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对评价内容的界定,也是开展评价的依据。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是课堂教学的规范和质量尺度,是教师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指针,所以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

(二)科学性原则。评价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评价目标的实现和评价功能的发挥,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和权重分配,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数据处理的方法必须科学合理,使评价结果可信、可靠。

(三)导向性原则。根据课改要求,选定评价指标,引导教学活动向正确方向转化。

(四)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的确定,必须使评价可行,评分易操作。因此,指标体系中的要素多少,评分办法的粗细,必须从实际出发,便于评价人掌握与使用。

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

新课程课堂评价指标,重点落实了“两个转变”,促进了“两个发展”。

(一)“两个转变”为:

1.从关注教师的“教”真正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行为表现,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真正体现“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新课程理念。

2.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传统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常常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研究的重点也往往是教材的重点是什么,教学的难点在哪里。思考的重点也常常是导语的设计,提问的设计,板书的设计,作业的设计等一些教学的具体的细小环节。不难发现,这是一种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做法,而学生经常被作为处于一定年龄阶段的抽象的群体来认识。事实上,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独特的、活动的人。一节课,设计再好,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配合,就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课堂常常不是静态的,而是鲜活的;教学也往往不是预设的,而是创生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生活。教师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和学习毅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二)“两个发展”为:

1.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关注学习发展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教学评价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变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以及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这些改变对于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我们正处在尝试和摸索阶段,要实现评价标准的科学化、规范化,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使之更客观、更实用、更完善。

参考文献:

篇13

一、现阶段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分析

提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具体做法,但是现阶段最主要的评价就是主体评价为主。所谓的主体评价,即是有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主要由人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的评价,或者说,多元化主体评价是综合衡量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评价模式。因此,在设置、健全、完善高效课堂教学质量体系时,必须分析不同的主体评价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发挥和整合优势力量,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各评价主体、性质、目标和工作方法的差异,明确好评价主体间共性与个性的东西,并在各级评价指标、评价权重中得以体现。目前高校评教的主体都与教学质量有密切关系:学生、专家、教学管理人员[1]。

(一)学生评教模式利弊分析

学生评价是指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后对课堂教学进行的有效价值评价。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将教师任课班级的学生直接评教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评价的整体权重中也占到较大的比重,国内研究也表明,学生评价己经被广大教师接受或欢迎。一般认为,学生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中最有价值的评价。但是,有研究表明,学生是否是一个合格的评价者值得考虑。尤其是在目前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下,功利主义思想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也渗透的比较严重,有些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很大程度上和该教师的课程考核方式、不及格率等挂钩,而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质量反而居于次要地位。而且,学生评教还要受到课程本身的性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并不能完全形成真正客观标准的评价结果。

(二)专家评教模式的利弊分析

专家评价是指学校专门聘请来考核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行家,通过跟班听课来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这在高校主要运用在准备晋级职称的教师的教学环节活着是学校的期中教学检查等带有检查考核意义的阶段,还没有普遍适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专家一般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视野更宽阔,站得更高,能够从学科发展和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角度对教师授课进行理性的评价,因此专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专家同行听课毕竟要占用较多时间,在教师教学工作量普遍较重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听课的课时。另外,组织退休教师成立督导组随堂听课也受到督导年龄、体力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加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方式的不同,专家评价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管理人员评价模式的利弊分析

高校的各级管理部门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监督活动,是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尤其是高校的教务管理部门,更是直接负责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管理者。教学管理人员课堂评价特别是院校领导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但是由于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繁重,很难将精力全部集中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尤其是目前衡量高校排名的主要因素基本集中于科研领域,作为高校管理人员,主要工作精力也在于如何提高单位的科研工作实力,因此真正落实在教学上、尤其是通过随堂听课的方法获取的信息更是不现实。通过组织学生谈话等方式,也未必能真正获取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真实反馈。

以上即为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主要模式,其中,学生课堂教学评教是其中的最主要评教模式,占最重要的地位。

二、我国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设置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学生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单一化

评价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目前的评教主要是以网络问卷选择为主,一般都是全校统一的问卷模式。采用这样的指标体系,从操作方便、规范角度考虑是可取的,看起来显得公平,但实际上,统一的指标体系,无法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做出客观评价,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学科或专业课程的特点,抹杀了被评价课程的专业性。教师的教学水平确实有高低,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课程性质对学生评教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用同样的评价表去评价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即使在得分一致的情况下,实际教学质量也未必相同;而得分上的差异在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质量上的差异[3]。

(二)学生课堂评价价值导向功利化

我国目前学生评教是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评价因素,也是教师各类评奖评优的中药衡量指标;而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除了课堂教学中的互相配合,教学评价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往往学生会通过在评教中的活动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考评施加压力。甚至出现对学生要求严格、学术严谨的老师被学生打低分的情况。这种不良倾向长期以往发展下去,必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高校整个教学评价机制构建的科学性与功能性。此外,从评价目标的设置来看,目前我国高校的评教依然以“知识”和“讲授”为中心,很难反映出教师与学生的“个性”、“思想”、“交流”方面的内容,而国外则重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己的“兴趣”与“探究”,真正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9

[2]陈悦.学生评教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

[3]谢博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