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篇1

农村中学长期以来受家长文化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加强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提升农村素质教育的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是:

(一)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模糊,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开设专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中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评价。

(二)农村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重视程度低,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口头上。虽然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往往只是一个摆设,没有起到直接有效的作用。

(三)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资薄弱。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缺乏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经验。①以这样的师资力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结果就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中学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学生中出现太多的人际关系不协调,以自我为中心,孤独自卑、狂妄自负,或意志消沉、或感情脆弱、或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可以说,在农村中学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②

二、构建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的课题,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从学校领导到老师、家长乃至学生自己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和帮助,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发展健全的人格。根据对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战略高度的位置。

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符合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目标和内容。

(二)学校是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的环境。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或态度都是环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和反映,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存在着客观的原因。③因此一个和谐的环境无疑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使可能出现的异常心理现象减少到最小程度。

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板报、橱窗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当前,农村中学极度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几乎为零。据调查,当前农村中学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班主任、政治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而且多数是兼职人员,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受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规律和要求,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障碍。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是必要保障。④

(四)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

(五)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学科教学中及时适当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学生自觉地接受、主动地接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在思想品德课中,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素质,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才能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语文课中优美隽永的散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人生、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美好情愫。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和谐统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六)家长要与老师坦诚相待,保持一致,并形成教育台力。

建立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长应经常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取得联系,通过及时的沟通与联系,使教师也能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及其心理原因,同时帮助家长熟悉青少年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⑤了解这段时期的教育内容及方法,提倡科学的教育方法,不但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而且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真正实现同步,形成合力,从而实施有效的家庭心理辅导。

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既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未来国民的精神面貌和农村整体素质的提高。目前要求加强青春期心理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面对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农村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解决中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能单纯而孤立地对学生进行政治引导、思想教育、品德培养和知识传授,还应关注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其心理发展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并予以主动积极的辅导,帮助学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复杂多变、奇妙无穷的心灵,而教育者才能真正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⑥

注释:

①张世富. 心理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②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③王道俊. 教育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④丁志强. 教育管理心理学[ M] .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1.

⑤汤有国,李林红.心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⑥张万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与方法[ M] . 北京:中央民族大出版社, 2001.

参考文献:

[1] 张世富. 心理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2] 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丁志强. 教育管理心理学[ M] .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1.

[4] 王道俊. 教育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篇2

一、面向全体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学生的普遍需要之上的,不仅要面对已经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更要面向广大的正常学生。面向全体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学科教学中渗透,结合班级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每次讲座根据学生和教育工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例如,新生入学后,举办“如何适应新环境”的讲座,考试前举办“考试焦虑怎么办”的讲座,考试后举办“怎样合理归因”的讲座。在适当的时候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困扰,解开心结,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的理性引导作用。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心理健康教育可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所有任课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都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有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心理教育因素,把握最佳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意志品质等。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教师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热情等。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心理学知识,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和谐的班级氛围,可以使学生塑造良好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适应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各种竞赛、集体劳动、集体出游、社会实践等,教师有意识的把这些活动与心理健康联系起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磨练意志。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最为了解,其日常工作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班主任要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面对个别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特别是已经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专业心理教师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与干预。学校要开设心理咨询室,由专业心理教师对个别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惑。也可以通过“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等方式与中学生交流。面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对辅导教师有一定的要求,他们必须懂得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方法,受过专门的心理咨询训练。中学心理咨询有其独特性,面对的是正常的、有了困扰和苦恼的学生,他们不是病人、不是成人,教师要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问题,健康愉快地生活学习。心理咨询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中学生在学习、自我、人际交往、适应、考试等方面遇到问题时,需要专业的帮助与指导。专业的心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困境,防止问题进一步发展,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校园环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环境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校园环境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校园环境不仅指物质环境,要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校园的精神、人际和心理环境。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中学生得到受尊重的感觉,给中学生极大的心理幸福感、安全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促进学习;相反,师生关系紧张的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对中学生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是如果过分看重学习成绩,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考试必排名,给中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这种氛围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创设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各方面都表现优异的学生,还是某方面不尽如人意的学生,这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转变以学习成绩衡量中学生好坏的传统观念,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优良的校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面对升学压力很多中学让学习活动成为学校的唯一活动,其他活动都属于明令禁止的“违法”活动。这种校园氛围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有效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使中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各种本领,发展各种能力,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各种竞赛活动、兴趣小组、广播站、合唱队、篮球队、科技小组等等。这些活动培养了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各项能力得到提高,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全面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同样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双管齐下,才能提升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青少年期的学生身心处于一个迅速发展阶段,心理特征表现为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不能持之以恒;青少年期还是一个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对社会和人生有了一定的看法,独立思考能力有所提高,但有时好高骛远,羡慕虚荣,遇到挫折也较容易灰心、泄气、退缩,甚至有抵触等逆反心理;还有因课业负担重、各种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单调性,面对父母、老师寄予厚望,形成无形的压力,很容易使其在学习、生活以及平时体育活动中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逆反心理、恐惧心理、依赖心理、强迫心理和抑郁心理等,严重者选择逃避、离家出走、拒绝上学等现象,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根据运动者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较多地采用游戏教学、情境教学,能够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2)对于年级高的学生,心理比较复杂,单一的体育运动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应多选择综合类有竞争性的活动为主,如在“集体过障碍”这个体育活动中,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成一路纵队前后拉手站在起跑线后,教师鸣笛后各队集体向前跑,滚过垫子,钻过栏架,走过独木桥,以动作快,脱手少和队形齐的一方为胜。

2.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要学会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体育运动,要耐心引导学生,不失时机地使其心理得到充分发展。

3.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改善学生情绪障碍。体育活动的特点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任何活动都有可能成为一种体育运动,而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教育和身体练习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体育活动可以改善情绪的效能。(1)跳远项目。女生害怕跳不进沙坑,即使勉强跳过去的学生样子也不好看,还弄的满身是沙子,这样更没有学生愿意跳了,教师首先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恢复自信,对动作分解进行练习,再以小组比赛形式练习,学生学习的情绪也提高了,而且获得了成功。(2)跑类项目。相当一部分学生听到跑,特别是耐久跑,往往很反感,有抵触情绪,容易退缩、泄气、害怕的心理。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了解学生产生惧怕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克服,引导和鼓励学生用顽强意志力去克服困难,战胜自己。

4.融爱与体育教学之中,排除心理障碍。教师平常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有助于学生在进行体育教学中能积极的表现自己,教师也往往因为学生的表现而变得更加敬业。

5.创建合作与交往机会,优化人际关系。相当部分的当代青少年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的关系,在客观上也影响了他们心理成长,主要表现为不合群、自私、任性等。教师可以通过集体项目比赛,让学生团结一致、协同作战、彼此鼓励,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及人际交往能力。

6.要特别重视社会适应的培养。在心理健康的诸多定义中,最普遍的一种观点就是以是否适应环境来划分健康与不健康的。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加大力度,可以多选用些集体项目,团结协作完成的项目,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碰撞”,以便发现和解决个性化的心理问题。

三、体育教学增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

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能强身健体,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1.能改善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畏难、胆怯、自信心不足、不如他人、可能学不会等情绪障碍,而体育运动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2.可促进学生智力水平。如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话,能增进身体健康,进而促进的智力发展。身体好是脑子灵活的物质基础,坚持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大脑获得充足氧气,得到快速恢复,大脑良好的发育为智力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3.可以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的特征,培养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4.有助于学生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整体评价,由于中学生处于自尊心、自信心较强的阶段,体育运动正好为其自我概念的强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表现机会。5.有助于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学生身上肩负着沉重的压力,当达不到他们预期的要求,追求不到理想的目标时,就会给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遭受挫折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动作粗暴、语言粗鲁、攻击、不安、逃避和推诿等。针对这些表现,教师应采取正确的心理教育方式,运用体育运动特有的松弛、转移、激励和调控功能,使受挫学生的心声得以自由表述,压抑情绪得以彻底发泄。6.有益于协调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竞争意识。体育运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与他人发生交往和联系,其显著特点就是在运动中人与人之间既有竞争性又有合作性,尤其中学生处于心理尚不成熟且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教师必须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角度,结合体育运动特点,协调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运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四、小结

篇4

长治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职业中学,学校面向全市招生,学生一般中考分数较低,不能进入普通高中就读,还有部分没有参加中考甚至初中辍学在社会上的学生。学生特点是男生多,女生少;住校生多,非住校生少。面对生源质量差、教学难度大、管理不易的困境,学校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确立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突破口的办学新思路,以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实施师资培训,打造专业队伍;健全心育制度,推进科学咨询;坚持纵横结合,构筑心育网络;搭建活动平台,优化心育环境。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心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工作机制

学校确定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从2004年根据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通知中的要求,详细地制订了《长治市第二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校长牵头的首届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2006年9月,为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该校率先在全市职业学校中专门设置了心理辅导中心,并通过该中心有针对性地为全校师生提供个体或团体业务咨询服务以及承担校级心理辅导教师和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任务,建立起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团队,坚持以课堂教学和德育活动为

有效载体,积极组织广大师生有目标、有步骤、有秩序地开展一系列的教研工作。

二、实施师资培训,打造专业队伍

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能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

关键所在。学校针对当前校内学困生、贫困生、心困生等“三困生”数量多的特点,在管理工作中确立了“全员培训、全员参与、全员负责”的教育方针,将心理健康教育业务培训列入了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计划,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位教师都必须积极投身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每位教师都必须选择若干名“三困生”进行定点辅导和结对帮扶,并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全程跟踪负责。学校利用

寒、暑假的校本培训时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外聘蒋乃平、缑国禧、黄云汉、李玉清等多名优秀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派遣教学骨干远赴河北衡水、江苏洋思、山西平遥、太谷等省内外学校学习经验,切实提高了本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专业业

务技能。在对专职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上,学校持续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为学校图书馆和心理辅导中心购置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书籍、光盘,订阅了多种相关报纸、杂志,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相关教师通过实地和网络两种方式进行业务知识的有效补充和业务技能的锤炼升级。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业绩突出、表现优异的心理教师和班主任,该校除重点奖励外,还优先解决他们的职称、评优问题。通过实施专业师资培训计划,该校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为主导,广大任课教师为辅的具有较强心理健康教育业务能力的专业师资队伍,这为不断提高该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健全心育制度,推进科学咨询

为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学校先后制订了《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制度》《校内心理咨询师工作守则》《校内心理咨询工作流程》《校内心理咨询保密制度》《学生心理档案收集办法》《学校团体咨询活动规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制度》《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逐步驶入了目标化、常态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作为该校德育工作的一项中心内容,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每年都会制订详细而

周密的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按照相关规定有条件、有选择、有步骤地开展一些针对性很强的专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领导组还定期召开心理工作例会,总结前阶段的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学校开辟了专门的心理活动区和心理访谈区,而且提供了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持,建立健全了学生电子心理档案,购置了专业的心理测评系统软件。学校长期坚持实行了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制度,引导一批又一批“三困生”逐步走出了心理泥潭,步入新的生活。通过每月一期的心理论坛和每周一次的心育科研活动,给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和进行业务探讨的机会,通过持久有效的双向沟通,最

终达到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坚持纵横结合,构筑心育网络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该校经过长期的深入探

究,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纵横结合、三位一体”的教育新路子,在全校范围内构筑起了一张融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一体,实行多边响

应、多级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所谓“纵”,指的是在学校内部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心理辅导中心―学生心理互助协

会―班级心理委员会―心理委员―学生个体”的垂直教育管理模

式。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负责制订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为心理咨询提供必要的硬软件教育设施设备,并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心理辅导中心则充分依托心理辅导室和心理教研组,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心

理状况,开展个别心理咨询、班级心理辅导和团体咨询活动等。学生心理互助协会是在心理辅导中心指导下成立的学生社团组织,是由一群喜欢心理学、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有博爱心的学生心理爱好者组成的,他们通过观看心理电影、同做心理游戏、举办心理沙龙、阅读心理资料、接受心理培训等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朋辈心理辅导。首先,从学校教育来看,通过校内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条件对学生心理状况及异常变动进行有效的干预,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始终保持一种较为积极、健康、平和的心态。其次,从家庭教育来看,该校不断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通过设置校园开放日、开通家校热线等多种方式建立起与家长的经常性

联系,并对广大学生家长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专题培训,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状况的关注度,使家庭教育顺延学校教育的步伐,帮助学生提高个人心理素质。在必要的情况下,学校会征得学生同意采取班主任或心理教师专题回访学生家庭的常规教育模式,以增进对“三困生”的教育效果。

五、搭建活动平台,优化心育环境

面对中职学生管理不易的困境,学校本着“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原则,主动搭建活动平台,努力畅通各类教育渠道,为优化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坚持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了学

校的整体教学计划。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科任教师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加入相应

的心育内容。(2)坚持心理辅导室定时开放和心理教研活动定期举办的原则,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不丢失。每周一下午的三点至五点是学校的心理咨询时间,学生和教师可在前一个工作日进行提前预约,心理咨询教师将针对个体的不同心理状况进行一对一的当面辅导,帮助广大师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情感困惑。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后是学校心理教研组的集体活动时间,该校通

过举办心理沙龙的形式为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搭建起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3)该校坚持借助学生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主导方针,通过生帮生、生带生,使学生在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基础上共同进步。学校成立的学生心理互助协会充分依靠各班级心理委员会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办专门的心理小报,定期举办专题心理讲座,为促进学生和谐相处发挥了积极作用。(4)坚持以课余活动为载体,时时、事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媒介,本着“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的精神,大力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篇5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根据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和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心理状态和素质,是摆在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生理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转化时期,学习由义务教育转向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转向以就业为主,学生面临诸如学校教育、人际交往、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如得不到很好地调适,就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感较强,自尊心不足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有不同程度的挫折经历,加上社会上一些人长期以来对中职学生存在严重偏见和歧视,中职学生几乎成为“差生”的代名词,学生心理压力较大。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相对陌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训练难免会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因此自暴自弃,整天无精打采,对事情不感兴趣,自卑感较强。

2.人际交往障碍

进入中职学校,学生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广交朋友,宣泄情感,但他们主动性不强,且缺乏人际交往的知识与技巧,在实际交往中,存在着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不能真诚地赞赏别人,对他人的缺点又过分在意,难以容忍,往往易引发人际冲突。

3.情绪调控能力较差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情绪富于变化,好奇心强,容易感情用事,缺乏冷静思考,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高兴快乐时兴奋过头,挫折悲伤时抑郁消沉,情绪控制能力差,易冲动。

4.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中职学生由于原有的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对所学专业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为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表现为奇装异服、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二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方法,促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达到自我心理调控的目的。

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笔者认为,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职学校建立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职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补充。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是为了帮助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或困惑的学生。对前来咨询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人格、行为、能力和健康等方面的心理测试、检查,立为个案研究,为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累资料;也可以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关注学生个人的深层心理因素,通过咨询老师与咨询学生建立轻松自然融洽的关系,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做好个性心理调整;还可以实现校园信箱和网上交流,定期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学校宏观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因材施教,使心理教育科学化。

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辅导老师的事,更是教师、学校、全社会的责任。学校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学校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以借鉴心理卫生和发展教育代替心理咨询技术,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帮助学生解决在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

在实习实训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实训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克服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变化发展,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环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人性、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学校应不断地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根据专业设置的需要,建立社会实践和实习基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重视校园教育阵地建设,多出反映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校报、黑板报、宣传栏,利用校园广播站、网站、电视台等媒体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各种有益心理健康的比赛、表演及中职生社团等活动,使学生在学校既能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学校的关怀,又能促使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增进交往,增强自信,积极调整心态,完善自我,进而明确自己的生活目的、生活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