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制药行业趋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学生 李雪 指导老师 张小梅
摘要:医药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被视为永不过期的朝阳产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推进了人们生活水平质与量的双重提升,药物化学技术的进步、消费者药物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世界各国医药行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作为高技术密集的产业,制药行业有着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制药行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应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经济规模;制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应提高技术转化能力和开发效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发展,应全面提高研发水平;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
关键词: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措施建议
由于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从简单的准备和处理,以医药中间体的研发和生产。从简单的手工作坊到新工艺,新设备,机械化的现代化厂房,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本文将分析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就其发展前景和趋势预测。
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政府扶持,多项政策保驾护航
目前,中国已经发展医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对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2009年6月5日,国务院的若干政策,以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成立了医药产业,特别是生物产业。医药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医药行业的更具体的发展战略。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在医药行业的发展努力,并增加从政策和资金投入。目前,具有相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某些领域正在不断创造国家级医药产业基地。制药工业集群增加行业集中的规模;并通过进一步调整和中国医药行业的产业结构的改善,这些都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药品监管机构的调整,连续出台的行业规范和政策,行业结构和药品流通体系的整体调整,鼓励制药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实现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形式。此外,中国的物流业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为医药行业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在医药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已进一步加强监管,也促进了制药行业的发展。
(二)资源丰富,技术设备快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它有大约26万种生物物种和2800种药用植物资源。它创造了种质资源在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和亚洲最大的微生物资源库。在制药行业开发独特的资源优势。与此同时,尽管中国医药行业起步较晚,但起点比较高,关键性设备均从国外引进,特别是在上游、中试方面和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这已经提高了中国制药企业有利的客观条件。随着推出的“十二五”规划生物产业规划和医药内需的扩大,中国的医药R&d有所加快。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不能够产生或在过去的成本问题。生产高价药的技术问题,医药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即将来临。
(三)机遇良好,制药行业前景广阔
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容量。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药品市场增加了5000万美元,每一年的市场需求。如此巨大的市场足以支持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只在国内市场上依靠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大力支持医药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重点建设产业经济发展和支柱产业的高新技术。医药行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化程度低
医药生产研发制造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了约八成左右的比例,这部分企业往往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现代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大多以粗放式增长为主。以中成药行业为例,2010年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没有一家中成药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到整体市场份额的10%以上,前十名的企业相加只占到整个中成药市场的23.7%。企业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使得企业管理和生产成本偏高,研发投入金额不足,市场竞争处于被动应对的地位。近年来上游原料供应环节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制药企业由于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价格谈判的资本和实力,所以每次价格波动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下游医药流通环节以国药集团、上药集团、九州通等为代表的医药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集中度不断提高,区域的垄断优势逐渐显现,流通企业开始凭借其渠道优势不断向制药企业要求更高的利润空间,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制药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五)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新药研发的投入严重不足,新药开发能力弱,我国每年用于研发的经费仅为销售额的1%,而国外制药企业的研发经费一般占到当年销售额的15%左右,这也就导致我国制药行业创新产品少,重复品种多,产品创新度低,因而被限制在了低端市场。
(六)营销推广模式老旧
营销推广模式单一老旧也是现在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发展的特征,大部分企业的终端销售以代金销售和客情关系维护模式为主,缺乏专业和长远的规划同时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这种模式虽然在过去确实曾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企业的销售带来了较大增长,但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对医药市场监管的决心和力度不断加大,代金销售的模式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法律风险,逐渐被淘汰出局。
同时,药品的广告在公众媒体上投放密度较高,加之很多企业在广告内容和形式设计上只追求广告效果而忽视了观众的主观感受,使得不少广告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进而影响整个行业形象。
(七)合作意识缺乏
我国制药企业快速做强做大的有效途径,就是实现企业间的强强联合。通过彼此分享优质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是提高本地区本国家制药行业水平、满足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的好方法。另外,除了合作,收购、合并、参股等形式也都是合作意识的体现。
二、我国制药行业发展趋势与措施
(一)注重自主创新意识培养
医药行业的高科技性,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革发展过程中,解决企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这也需要中国的医药行业持续聚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例如,2000年,中国建成的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促进了“十三五”以来的生物制药计划。
(二)加大研发投资,保证产品升级
长期以来,中国医药行业不注重研究和开发新药,它是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资性。因此,基于中国的医药行业的长期发展,我们应加大研发力度,进行产品升级,并在部件,制造工艺,药品标准的条款进行的产品创新。在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复星医药和恒瑞医药的R&d投资排名中名列前茅,而上海医药,科伦药业,仁孚药业等企业也重视R&d投资非常重要。在未来,中国的医药行业将不再是传统的模仿,而是会朝仿创移动。
(三)与时俱进运用多元化营销推广模式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代金销售和客情导向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新的营销推广模式随着媒体和信息多元化应运而生。以专业广告推广、学术推广为主要的推广营销手段开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认可。专业广告推广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并最终带动产品的销量提升;学术推广通过把临床实践中提取的产品核心价值传送给目标医生,再通过医生影响患者,达到建立学术权威和用药习惯的目的。很多外资企业在学术推广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其中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许许多多的创新媒体工具也为药品的大众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借助网络互动问答、微博、健康社区、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的传递企业产品信息和疾病相关健康知识,达到提升产品认知度和美誉度、教育消费者的目的。
(四)提高产业集中度,构建监管体系
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能促进产业整合,同时也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不仅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设备和药品的支持,而且还与教育,培训,技术转让和工业发展的联合行业。目前,中国已逐步推广的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建设,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以控制假药,并出现在当前医药行业的假药现象。
参考文献
[1]梁旭明,蒋渝,杨会全,等.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0:6(1):25.28.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行业对于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同时也为救灾防疫、军需战备等提供充足的医药物资,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医药行业是一个长期被看好的行业医药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提高显著。医药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而且随着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老龄化所占比例的增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网店基本实现全面覆盖,药品零售市场正在日趋扩大,医药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药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药品注册门槛进一步提高,而且由于近二三十年,医药市场的价格在地域差异上存在差异,国家进行医药市场整改,控制医药价格。整改医药市场有利于给医药产品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和市场,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绝佳的投资机会。在医药品种中,从其成长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四个角度来看,生物医药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但投资风险比较大;中药企业将快速稳定增长,投资价值比较高;化学药的盈利能力比较稳定。
二、医药行业投资面临的风险
医药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其产品主要处于产品研发期、产品试验期、产品生产期和产品销售期四种状态。当医药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投资者进行投资时,生产企业自身也无法对此药品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的市场前景没有准确的把握,投资者也无法对医药企业的预期收益进行准确判断,一旦产品研发结果和研制成功后的销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投资者的投资也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当产品处于试验阶段,医药企业需要通过投放少量产品到市场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这一过程时间比较长,还尚未处于收益阶段,需要大量资金做为流转资金,但是否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大量投入生产也是不可估计的。当产品处于成长阶段以后,其风险会相对缩小,对产品的预测估计准确度会相对提高。但是,还是存在医药产品还尚未形成大众认可的品牌、销售业绩有限或者医药企业估计过高,生产量远远超过销售量,造成产品堆积现象,也会造成投资者的利益受损。或者在销售过程中,医药产品出现问题,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而且,当产品处于成长阶段后,投资者会越来越多,其投资竞争力会变强,投资价值和效益会随之缩小。现如今,医药产业的发展面临药品招标采购、产品更新速度快和药品零售限价的压力,其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医药产品的毛利率将呈下降或稳定发展的趋势,国家正处于转型期,其政策的调整也会对医药市场造成不小的影响,这些原因都会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造成影响。
三、医药行业投资前风险控制措施
1.投资项目选择。医药行业包括几大种子行业,每个子行业下有很多医药产品和医药公司。选择哪个子行业的哪种产品或者哪个企业需要投资者慎重筛选做出决定,投资项目的选择的控制投资总风险的关键环节,项目的质量好坏和发展潜力对项目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最注重的是将来投资回收的可能性和投资回报率的高低。所以,选择的投资项目应侧重于政府的重点工程和各种科技发展计划,国家的支持往往会是市场竞争中的潜力股,发展市场良好。我们在投资项目前要对医药产品的市场前景、公司的管理团队背景进行详细调查。对医药市场前景的调查包括产品发展的外部环境和产品在医药市场中的竞争力,产品发展的外部条件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和资源方面的影响。因为投资的周期比较长,过程复杂,这些环境因素中任一个条件的改变都可能会影响产品的生产销售,影响投资者的收益。所以,我们在投资某一种产品前,首先要运用准确科学的方法来对可能影响产品发展的这几种因素进行深度分析和科学预测。其次,随着我国逐渐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国内医药市场的医药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其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医药产品治疗效果好且价格适中的产品更受医院和消费者的青睐。所以,对处于研发阶段的医药产品进行医疗效果预测看是否值得投资,对成品药看其治疗对象和价格所针对的消费者数量的可观性。对医药品种的选择要树立长远的目光,从产品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四方面进行全面考虑。2.验证商业书的假设条件。对项目进行初步筛选后,被选中的多家被投资产品公司会给投资者送来各式各样的商业计划书,在这些商业计划书中公司往往过高的估计未来收益,对产品的发展呈乐观看好的心态,但低估其风险。投资者应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立场,对产品的风险进行专业谨慎的计算估量。对商业书中的假设条件进行实际验证,科学预测这些假设条件是否成立和其实现的可能性大小。金融工具是投资形式的体现,种类众多,投资者应根据双方实际情况选择双方都满意的金融工具。一般投资者最通用的金融方式是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回收率而且还可以保证投资者对企业的主动权。3.在合约中采取措施。投资者在确定了投资项目后与产品企业签订有效合同维护双方的利益。合同是当事人经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意思后订立的协议。作为投资者在与医药企业的合同中要设置限定投资资金来控制投资规模。在投资前签订合同之际,投资者应在合同中根据自身资产情况和被投资公司的规模明令指出对企业的投资额度限定在公司总资产的40%-60%或者具体限额,对单笔投资额度也限定一个特定的数目。这样既可以使投资者再有多余资金投资其他项目,又可降低投资风险。其次,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合同中还可以设定部分保护性条款。例如,限制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限制管理人员因公消费的额度,对于发生几率较大的可能性事件双方做出的应急措施应做出明令规定,在合约中对投资者和被投资企业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做出明确详细的划分,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的预期目标进行规定来促进被投资企业的运作动力。4.联合投资。投资者往往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人脉关系,当确定投资某个医药项目后,联合其他的投资者共同投资,在让利给其他投资者的同时,也降低了每个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对于某些产品处于成熟生产期的需要大量资金的大型项目可以联合其他投资者投资满足公司发展资金需要,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分散风险。
四、结语
投资前的风险控制是对投资活动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投资者应认真慎重选择投资项目,对投资的医药产品的市场前景、发展环境和企业的管理运营能力进行切合实际的调查和预测,在合同中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争取将投资的风险在投资前降到最低,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毛文杰,投资前的风险控制措施,化工管理,2008年09月.
引言
营销渠道作为市场营销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是产品到达消费者之间流动的载体,是连接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在市场运作中具有产品分销、服务传递、信息沟通及资金流动等功能,是企业实现销售目标的工具,也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一个对目标市场全方位覆盖、全渠道控制的营销渠道是绝大多数产品取得成功的先决因素。
营销渠道已经变成了企业核心竟争力的一个源泉,对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渠道资产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但我国企业的营销渠道方式选择对公司业绩增长是否有正面促进作用还缺乏科学和一致的实证研究结论支持,所以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人研究。医药行业是一个高利润的特殊行业,它的渠道模式也与其它行业有所差异。为此,本文选择医药行业进行研究,考察营销渠道决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2相关理论
2.1营销渠道治理理论
营销渠道治理的研究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早期的研究一般认为,Weld是渠道管理结构研究的奠基人(刘伟宇,2000)。他论及营销渠道管理的效率,认为职能专业化产生经济效益,因而专业化的中间商所从事的分销是合理的。Converse等(1940)研究了营销纵向一体化的潜在优势,即营销费用的降低和原材料或商品销路的确定性;同时指出,一体化也带来了相应的管理和协调间题。
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营销渠道治理理论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1954一1973年间,渠道治理结构理论研究达到一个高峰。营销学者利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营销渠道管理产生、结构演变、渠道管理设计等问题。Balderston(1958)提出了一种显示了专业化经济性和竞争过程之间的互动模型,指出设立在一组买卖双方之间的中间商如何通过减少交易的数量来减少系统成本。Cox等(1965)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了分销渠道管理的结构,使用‘、营销流程(marketing flows )”这一概念来描述通过分销网络发生的营销活动。McCammon (1965)认为,协调营销体系的潜在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可以用公司型、管理型和契约型3种方式有效地协调营销渠道管理体系。Baligh等(1967)进一步扩展了Bolderston (1958)的有关渠道管理结构的经济分析,涉及了更多种类的营销活动。还有一些学者试图了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渠道管理网络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如何影响渠道管理的变化(Moyer等,1968 )
近期的研究中提出治理决策是在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之间做出的,本质上与交易费用理论中所使用的方式相似(Hei-de,1994)。这些模型的基本决策标准是经济效率( b4allen ,1973)和效益。于是,渠道管理结构治理的重点是优化渠道管理结构来提高效率和效益。而本文研究讨论的正是医药行业采取哪种治理结构更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
2.2渠道结构模式分类
按照国内家电行业具体情况,本文对渠道结构进行了划分,其具体结构形式如下:
(1)常规渠道。按照科特勒(1999)的说法,传统或常规渠道由一个或一组独立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每个成员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实体追求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即使它是以损害系统整体利益为代价也在所不惜。没有一个渠道成员对于其他成员拥有全部的或者足够的控制权。
(2)垂直渠道。为了解决常规渠道所存在的不足,产生了垂直渠道形式,又称纵向一体化公司渠道形式。如果制造商向分销职能整合,由自己的员工完成分销工作,这被称之为从生产向前整合或向下游整合;如果下游的渠道成员,如分销商和零售商,向后承担生产供应职能,这被称之为从分销或终端的后向整合。不论是制造商向前整合还是下游渠道成员向后整合,结果都是由一个组织来承担所有的工作,这就被称之为纵向一体化或内部一体化或一体化公司渠道。这里,分销角色虽然被替代,但分销的职能却是相同的。
(3)混合渠道。为了获得两种渠道模式的好处,一些企业将常规渠道模式与一体化渠道模式混合使用,产生了所谓的混合渠道模式,即一个企业的渠道模式中既有一体化渠道又有常规渠道,两种渠道各自对应于不同的销售对象与目标,在实现一定程度的控制的同时,达到较大的市场覆盖面。
3实证研究
在这部分研究中,为了具体考察渠道治理决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对医药行业企业效益和营销渠道结构选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文中选取了医药行业的134家上市公司,对这些上市公司的几个主要效益指标进行了提取,并且利用SPSS应用统计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综合后得到了对企业的最终效益考察指标,然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对这个效益值与渠道结构分类相关性做出了分析,得出行业的效益与营销渠道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数据,进而验证医药行业营销渠道结构与绩效关系。
3.1数据来源
文中所采纳的医药行业的各项原始指标数据均来自于上市A股公司近一段时间提供的数据,而其营销渠道指标则是在对每个企业的资料进行查询分析后归类确定的。以行业上市公司为代表研究行业渠道治理抉择方向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规模和成熟度相对高一些,研究结果就会有代表性,并且上市公司的原始数据比较容易获取,同时也便于综合整理。
3.2变量设定
原始变量:企业股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为便于运算将这些变量所对应数值记为Xi,XZ,XS.xa,XSo
因子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提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因子记为f},fz>f3,’二。
综合指标:对因子变量进行加权运算后得到的最终指标即是综合指标,记为y。
定量变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fi,fz,fs’二为原始变量xi,xz,x;,xa,xs的第一、第二、…第m个主成分。其中f;在总方差中所占比例最大,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也最强,其余成分综合原变量的能力依次减弱。主成分分析就是选取前面几个方差较大的主成分(本文选取其相应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xi,xz,xs,xa,xs对应的系数向量是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Total Variance Explained的第一列)对应的特征向量二
综合指标与因子变量的关系:Y-wife十wzfz+...}y}
其中因子变量的系数(即权重)来自于Total Variance Ex-plainedo
定性变量的设定,由于渠道选择模式均为定性变量,为使之便于考察,按照常规将其定量化为:1代表垂直营销渠道,2代表常规营销渠道,3代表混合营销渠道。
3.3模型假设
W所分析的医药行业选取的A股上市公司具有行业代表性,基本上可以体现行业整体营销渠道治理状况。
(2)模型提取的企业近期股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值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该企业的运营状况。
(3)医药行业中比较成功的企业选取的营销渠道是有利于企业绩效的,该渠道是适于企业使用的渠道。
(4)医药行业中大多数绩效较好的企业都使用的营销渠道治理方式是与该行业相匹配的方式。
(s)如果最终获得的综合指标与营销渠道相关性比较高,
则可以说明在医药行业里营销模式有趋同性,也就是说适合该行业整体的营销产品销售模式相近。
(6)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推断医药行业企业效益与渠道相关性不会存在相关性。
首先根据已有数据对医药行业做一个初步的分析,考察一下各原始变量与营销渠道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4统计分析
步骤1
表1医药行业相关性数据表
从表1可以发现营销渠道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8 ,0.015 ,0.057 ,0.078 ,-0.017,从*标记可见营销渠道的选取与企业考察指标相关性都较弱。从这些数据初步推断出医药行业的营销渠道与效益间不存在相关规律性,但仍需要进一步进行综合考察以明确验证这一点。
步骤2
为了进行因子分析,首先检验已知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为此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
表2医药行业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表
表2分别给出了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其中K&10值为0.479,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取值小于0.6,不是很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零假设,认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步骤3
由表2检验知所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接下来进行因子提取。
表3反映了初始解按照一定标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I)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
表中是因子分析后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的结果。其中,Component列和Initial Eigenvalue,列(第一gIJ到第四列)描述了因子分析初始解对原始变量总体描述情况。
第五列至第七列则是从初始解中按照一定标准(在前面的分析中,设定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1)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它反映了原变量的约一半的信息。第九列(% of Variance)的数值是最后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的系数,对应着F1是45.162。由于所提取的公因子反映初始变量的程度太小,所以根据表中第二列特征值基本情况重新设定特征值为0.97,重新提取后得到表4a
步骤4
表4反映了初始解按照一定标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0.97)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后,它们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第九列(% of Variance)的数值是最后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的系数,对应着Fl ,F2和F3分别是38.646 ,23.805和22.1500
步骤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因子1解释了每股公积金和每股净资产两个原始变量,因子2解释了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两个原始变量,因子3解释了主营收人增长率。
步骤6
表6是输出的因子挛量的协方差矩阵,该矩阵为一个单位矩阵,恰好证明了3个因子变量之间是不相关的。这也正好满足了因子变量应该是正交、不相关的条件。
步骤7
表7是最终的综合指标与营销渠道相关性表,综合指标是由公式(2)计算得到的。在本行业中,二者的相关性系数是0.047,相关性很低。通过该相关性数据说明了在医药行业企业的效益与其采取的销售渠道是没有关系的,这证明了假设(5)是错误的,同时证明了假设(6是正确的。并且事实上在本文中所考察的所有企业中只有三种渠道模式,而且其数量差别不大,也就是说采取垂直型、常规型和混合型营销渠道的企业比例均衡,而且经营状况也没有太大差别,根据对医药行业资料的查证发现这个结果直接与我国的行业情况有关系。多年来,医药行业依靠一些保护政策运作的情况很严重,这导致了渠道结构对其效益没有很明显的影响,就出现了本文调查所得的结论。但在反商业贿赂的政策旗帜下,2006年医药行业已经加速进人行业规范阶段,同时多年以来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加剧,导致利润不断稀薄,整体行业在政策的洗礼下进人洗牌阶段,胜者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在战略上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在此环境背景下,医药企业纷纷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企业可持续运作的经营模式,而营销模式的转变是经营模式转型的重要课题。所以医药行业营销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医药行业整体面临转型的今天,也更需要对医药行业结构模式进行研究,以求获取更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方式。
4结论
通过对医药行业企业的样本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营销渠道治理机制和医药行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人探讨,并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
自2007年7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合作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也得到了市场和农民们的认同。但我国的合作社还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数还流于形式,没有得到实质的发展,合作社没有规范的规章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才,尤其是财务会计方面的人才。财务会计工作是合作社的核心工作,其质量是合作社发展的瓶颈。但是大部分的合作社对财务会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普遍存在着各种财务会计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部分合作社没有按要求建账、记账。部分合作社没有自身的账簿,其交易情况仅记录在工作簿上,没有正规的各类凭证和报表;部分虽有自身专门的账簿,但是没有按要求填写账簿,账簿不规范、明晰,多为“印象账”;部分虽按要求建账、记账了,但月末还是存在如缺乏真实性、通俗易懂性等问题。
第二,部分合作社管理不规范。部分合作社存在运营资金管理效率低、账簿科目混淆、存货分类不合理、清账查账不负责等问题。
第三,部分合作社的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没有接受过完整的专业培训,有的仅上了短短几周的集训课。且合作社岗位配置不合理,没有按国家规范合理安排各种管理和技术人才,财会人员间权责利不明确。
第四,部分合作社没有专业的采购和销售人员,对采购和销售业务只是跟着市场走,没有主动地预测和规划,更缺乏与合作社财会部门人员的沟通,规划合作社的业务发展。
综上所述,合作社里没有规范的制度规章,成员、工作人员的权责利不明确,各种关系相互交织、工作混乱。合作社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拥有自己的发言权,必须全面分析其生存的政治、法律、市场环境,分析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发展目标,从实际出发,规划自身的发展道路,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尤其是作为核心内容的财务会计制度。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条不紊,体现其市场主体地位。
二、制定、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一)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实施财务会计制度
合作社的发展不仅是其自身的问题,也是整个国家发展的问题。国家对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包括技术开发上的支持、税收优惠等,同时还划拨了大量的专项基金支持其发展。所以合作社应制定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保证财务会计工作,为国家提供一份“明白账”,进而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管理且为支持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性质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实施财务会计制度
合作社是由大部分农民以入股的形式成为合伙人而成立的一种合伙制组织。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不高,合作社的权责利不明确、分享利益不清楚,这必将影响农民入社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合作社的生存,这必然要求合作社要制定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保证合作社的财务会计工作,为社员提供一份“明白账”,进而增强农民入社的积极性,推进合作社的发展。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发展要求其要制定、实施财务会计制度
财务会计制度是一套规范和约束财务会计行为的程序。财务会计制度是企业目标、财务会计目标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实行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自主选择、制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模式,总体来说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合作社作为新型的市场主体,源于企业主体,但又不同于企业主体,因为其设立登记、成员、组织机构、财务管理等有着不同于企业的要求。因此,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并不完全适用于合作社,合作社的特殊性要求其有特殊的财务会计制度。合作社还处于发展初期,要想保障其实现发展目标,必须结合其发展环境和发展目标,制定适合其发展的财务会计制度。合作社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之上,财务会计制度是财务会计工作的起点,指导着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也是评价财务会计工作的标准。
三、制定、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曲折性
制度的制定是一个不断完善的、从适应到不适应再到适应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更是如此,是一个漫长的探寻过程,需要根据当前形势,结合实际制定相关财务会计制度,指导财务会计工作,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检验财务会计制度的合理性,如此循环而不断完善。
(一)国家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工作的总体方向
为了规范合作社的会计工作,保护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国家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国家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是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合作社的发展方向,规范合作社的发展范围,为合作社财务会计工作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目标、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目标的体现
1、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体现“服务最优”的目标。我国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现阶段合作社不是以“盈利”为目标,而是以“服务”为目标,同时合作社财务会计工作也应是以“财务状况清楚、财务成果分配公平”为目标,所以,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应体现的是“服务最优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这样可以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队伍。
对于不同合作社而言,有着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服务群体,因此“服务最优”的标准不同,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求制定和实施符合其自身的财务会计制度。
对于一个合作社而言,其合作社成员是不同的主体,每个主体间的“服务最优”的标准也不同,要满足每个主体的“服务最优”的标准最终将会导致整体的混乱。现代制度的“妥协功能”正体现在此,《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是合作社不同主体“妥协”的结果,这种“妥协”是积极的,是不同主体在让步与满足之间进行选择而达到的整体满意度最大化的协议,同时它也起到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各方参与自由竞争,使参与者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推动着合作社的发展。
2、不同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现不同的目标。在合作社发展初期,为了给其发展创造条件,通过创建不同的合作社,不断吸收农民入社,扩大其队伍的“广度”,此阶段财务会计制度体现的是“服务最优”的原则。为社员服务好、带给社员最大的优惠是财务会计制度的目标,通过带领社员走向市场,壮大社员的实力,实现家家致富。但当合作社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为了适应合作社的发展,财务会计制度体现的原则要有所改变,同时财务会计制度的目标也有所不同,这时应分析形势,寻求合作社的自身的发展,可以提倡“利润最大”的原则,实现合作社自身价值的最大化。通过扩大发展规模,提升市场地位,使其达到一定的“深度”。但发展的最终阶段,财务会计制度体现的还是“服务最优”的原则,这时合作社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在市场中也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财务会计制度的目标又回到为社员带来最好的服务,这时服务的整体质量将远远高于初期。
四、制定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合作社的货币资金是各项资产里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一种资产。合作社应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领用时需经过一定的审核程序;不同印章分人管理;明确个人的权责利;专项基金更要全面记录来源及使用情况,做到合理有效地使用专项基金;合作社里的资金互助要明确要求、公开公正。
(二)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采购、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合作社以其社员为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农业生产者。因此,其采购业务有其独特性。首先,采购的货物多为计量性质农产品生产资料,因此要求采购过程要严格记录好各种生产资料的单价、重量,并按要求填制相应的凭证,加强有关单据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并对各类凭证分类管理。其次,货物多是为社员采购的,合作社充当的是“服务机构”而不是“盈利机构”,因此合作社除收取必要的交易费用,不应另提报酬。
其销售产品也多是为社员收购的农产品、在产品、委托加工物资、工业产品等,合作社应做好其“中介服务机构”的身份,集中散户的农产品,组织销售团队,利用其优势减少散户的各项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等。因此,合作社应为社员避免市场风险提供保障,在市场低迷时稳定收购价,在市场高涨时要给予社员更好的价格。
(三)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存货制度
合作社的存货是采购和销售业务的货物的静态形式。首先,应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分类存储,以免部分货物因存储不当而腐烂变质。其次,各类存货的计价方式各有不同,应按国家规定把每类货物的单价、总价清楚地记录下来。再次,应建立存货保管人员岗位责任制,做好存货的入库、出库管理,并明确个人的责任。
(四)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收应付账款管理制度
合作社的往来对象有社员和非社员,国家统一规定:与社员之间的账项记入“成员往来”科目,和非社员之间的账项记入“应收应付款项”科目,以便更好地记录合作社的每一笔账,所以合作社要建立健全其应收应付账款管理制度。一是分清“成员往来”和“应收应付账款”两个科目,做好记账前的分类准备。二是两个科目都要分别建立总账和个人明细账。三是记账前先判断大类,看其属于哪个科目,再同时记入总账和明细账里。四是要做到日清月结,每日一小结,每月一大结,随时核对账项检查是否有遗漏或重复记账的情况。五是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培训,要求有关人员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应兰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思考――以浙江金华市为例[J].北方经贸,2008(8).
2、马彦丽.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解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面对如此“骨感”的现实,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实现成功就业,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毕业生选择职业应该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需求、竞争程度、个人适合度、职业(行业)发展潜力、个人兴趣等。本文仅探讨个人兴趣与个人适合度两个因素,哪个在职业选择中更重要。
观点一:根据兴趣择业才能发挥所长
兴趣是注意与研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与倾向,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形成的。它在人的职业选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进行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当外界环境限制较少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长时间保持高效率并且不会感到疲劳。
案例一:曾经有一年,笔者所带班级里有10个男生就业于车管所。每天和汽车打交道,是每个男孩都喜欢的。但是3年下来,10人中仅有3个人留在了车管所,其余的都选择了其他的职业。对比一下,笔者发现,留下来的学生有以下共同特点:性格温和,善于和人打交道,做事严谨,但有些循规蹈矩;离开的学生虽各有不同的原因,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点:不甘于按部就班,喜欢冒险创新。笔者曾经问过他们关于工作的感受。留下的学生都觉得在车管所工作起来如鱼得水,并且与周围同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关系;而辞职的学生则感觉工作枯燥乏味,每天重复相同的内容令其无法忍受。
案例二 :有一个女孩子,性格外向,开朗活泼,勤奋,吃苦耐劳。笔者遂推荐她到国家机关工作。一段时间后,其领导对她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并表示在实习期过后可以正式录用她。然而,实习期过后,女孩并没有留下签约。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而女孩却选择了放弃。当笔者问她原因时,她表示周围的人都一直埋在头工作,彼此间没有交流,感觉太压抑。后来,笔者又推荐她去了其他国家机关的接待窗口工作。她在那里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性格优势,吃苦耐劳、善于沟通、乐于助人。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她很快被提拔为部门主管。
案例三:有一个男生,毕业分配被推荐到央企的安全保卫部门工作。与同龄人相比,其工资、福利待遇应该说都是较优越的。但是,一年后他却辞职了。当被问起原因时,他解释道,在那里一天到晚无事可做,什么都学不到,感觉是在浪费青春。辞职后他自己找了一家影楼当小工,每月的工资仅够吃饭,还要低三下四地受人白眼,同学都为他惋惜。然而,3年之后,他成为行内小有名气的摄影师,专门为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产品拍摄照片。他说:“我就是喜欢尝试新东西,而摄影能够满足我创新的需要,每张照片都有我的灵感,都能表达我的新想法。”
观点二:完全按照兴趣择业不现实
首先,兴趣具有不稳定性,而稳定就业是择业的目标。个体在生命早期所形成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才能形成稳定的、现实的职业兴趣。职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行业和新职业的不断出现,都会对人的兴趣产生影响。有的人兴趣一经形成就稳定不变,尽管以后兴趣面不断拓宽,但却始终保持原来的职业兴趣。然而,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职业兴趣都处于频繁变化之中,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后者很容易对某一职业产生兴趣,但很快又会被另一种职业所吸引。这种态度很难适应职业生涯的要求,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和稳定就业也是极为有害的。
其次,兴趣是培养出来的,是从性格中生长出来的。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部分,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系统和相应习惯了的行为风格的心理特征,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兴趣是可以慢慢被培养的,而人格特质却很难改变的。这种稳定性,与职业发展的稳定性要求相吻合,能帮助个人获得稳定的职业发展需要。以案例三中的男生为例,在去影楼打工之前,他从没接触过摄影,更别说爱好摄影了。但是,摄影能够很好地满足他性格中创新的需要。每一张照片都可以表达他的新想法,这使他乐在其中。当然他还有其他的兴趣,都和创新相关,比如滑雪、户外生存,甚至是成人积木比赛。这也说明在择业中,毕业生应该去思考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工作,而不只是单纯地考虑是否喜欢。很多人找工作都会从自己的兴趣着手,然而,能不能在一个工作中长期发展,往往都跟自己的性格适合度有关。至于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身的性格特点,其次应考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达到职业要求。
由此可见,毕业生根据性格选择自己的职业,能使行为方式与职业工作相吻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本职工作。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择业。例如:理智型性格、喜欢周密思考的学生,善于权衡利弊得失,故适合管理性、研究性和教育性的职业;情绪型性格的学生,通常表现为情感反应比较强烈和丰富,行为方式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故适宜于艺术性、服务性的职业;意志型性格的学生通常表现为行为目标明确,行为方式积极主动,坚决果断,故多适应经营性或决策性的职业。
理清自己的性格适合哪种职业后,接下来就要考虑个人能力问题了。
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个人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号召能力,适应能力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知识总是在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个人能力的计算公式为:P=E×A×S
P:个人能力;E:该员工从事该工作的天赋能力;A:该员工工作努力程度;S:该员工获得的支持。
摘 要:教育部提出的英语高考社会化改革政策将于2017年在全国高考中推行,也就是英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进行,一年多考,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同时按成绩来划分等级,最好成绩计为最终成绩,这将成为高校招生的参考标准。高考英语社会化的核心理念就是公平、竞争和自由,并使英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英语高考的社会化的趋势下,提高高校英语教师职业素质也势在必行。我们知道,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职业素质是英语教师水平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升了,那麽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自然也有了重要的提升和保障。教师的职业素质的提升,这是高校英语教育长远并可持续发展下去的毋庸置疑的选择,本文旨在通过深入透彻的分析目前的英语教学和考试的趋势,分析高校英语教师最应具备的哪些职业基本素质,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提升高校英语教师职业素质的策略,最终推动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的进步。
关键词 :高考社会化;提升;英语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50-03
基金项目:内蒙社科规划项目(2014B130)阶段成果
1 什么是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
2014年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英语将退出全国统一高考,英语将进行社会化考试,也就是说高中生可以从高二自行选择英语的考试时间和次数,一年有两到三次机会,最好的成绩作为最终成绩,此成绩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准和依据。这样的改革将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教师队伍的素质体现着学校教育质量的水平,教师素养在教学质量中有着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教师素质是有关于一个地方,学校质量的最本质的问题。如果想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就必须具备高素养的教师,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关注力度对于教师职业素质。实施有效措施来高度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2 高校英语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教师职业素质
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师德。我们都知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盛大的称号,承担着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重大而又光荣的责任。英语教师这个职业有不同于其它的职业,这个职业具有独特的关键性。因为英语教师搭载着一条大学生传播外国文化的桥梁的天职。教师职业本身就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崇高的师德;以及优秀的人格魅力。教师职业本着以身作则的原则一直带有勃勃朝气,饱满的热情,积极奋发的心态去迎接一切事情,为所有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学生做好教学工作,这些我们绝不是打口号,而是必须说得出做得到。所以对英语教师就要严格要求,首先,当然,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必须遵从党的教育领导,忠于教育事业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工作上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很光荣的去培养积极向上,高素质的,有责任感的人才,始终把这一项任务作为最高目标和责任,恰到好处的鼓励和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作为教师而言,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始终有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更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内心充满奋斗向上的情绪,不管在事业上有什么困难或问题,都勇敢面对!
有一颗爱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我看来,如果一位高校英语教师要想博得所有学生对英语课程的热爱,那就要耐心的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以及他们对学习英语上的困难,所以高校英语教师一定要去关心所有学生,最起码要有感情的交流,用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更要用心去创造令大家都公平平等的学习机会,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看在眼里。绝不可以随便打击他们,而是多写些褒扬。
要有夯实的文化基底,巧妙的教学方法。我们可想而知,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只有有着夯实的文化基础你才能运用自如的去把握英语教学,这是一个基础。体现一个高校英语教师较高的水平,不仅仅是阅读和写作能力上,其实更重要的是口语的交流,我想这一点往往是很多英语学习者所欠缺的,但这一点更为重要,所以高校英语教师一定要把准确的发音教授给予学生,不能一张口满是地方语音。高校英语教学中,也要求高校英语教师始终有这样一个意识,我们是具有国际教学特点的,即我们需要广泛的学习各国知识,从中摸索出中外文化差异,尤其是对于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以及习俗特点,社会历史的发展背景我们要格外掌握。一个有着渊博知识的高校英语教师,所讲的课一定很精彩有趣,譬如,当学生们感觉光听老师讲课有些枯燥,这是老师可以给学生来一小段插曲,讲一些与主要英语国家有关的故事,这样既放松了学生的心情,有了解了课外知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能力,精心安排好每堂课的内容,最大程度的让每一个学生吸收课堂知识。要根据课堂需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对于高校的英语教师来说想做好大学英语教学的工作不是很容易的,我们需要不停的为我们的大脑充电,汲取知识,做好基本功,最基本的就要精通英语语言层面的知识,譬如:英语的语法结构,语音,常用的次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不同的意思,以及语用等。阅读和书写,听力和口语,笔译和口译都要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才会更好地为学生授课。近些年,我国的教育部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所以各个高校的英语教师可能会迎接更多的挑战,我们要做到的不只是学到了英语语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有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所以这很理所当然的要求英语教师具备渊博且广泛的中西文化知识,我们知道,语言学和文化的密切程度很高,语言很好的诠释着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和文化习俗,英语教师只有掌握了扎实且广博的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很娴熟的找出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以及原因,把文化和语言紧密联系起来,使二者相互渗透。这样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吸引力,很容易的使学生们对语言产生高度的敏感性,并准确运用。现代教学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在教学中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同学们营造了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更提供了学习语言的情景。
要有教学创意,反思教学方法。高水平的高校英语教师要时刻怀着有创意的心态,负责任的进行教学,学会与学生交流,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设计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到启发,进而得到更好的教学路子。同时要有科研精神,在学习中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时刻树立科研意识。对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师的一个新要求就是有科研精神和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比较灵活的学科,有关于英语教学的教学理论是不断更新的,作为一个英语教学者,在教学中要开拓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3 当前的英语教学状况
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改革势在必行,这一过程逐渐深入发展着,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在这场改革路途中,我们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紧随步伐,英语教学取得明显的进步。各种英语教学设备很先进,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在不断提高,这是很可观的一面。但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现实,目前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我们的教学理念有些陈旧,非常需要改变。有些教师对于教学理念的认识并不清晰或不够深入,他们只是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书面的写作能力够强就可以,口语会说几句就可以,考试的时候达到及格就行。在教学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们在课堂上的安排不够精心,内容过多往往又会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从而对学习越来越不上心。课程教育体系也有问题,无论什么考试都是统一,这样的形式太片面。这样很容易抑制学生潜力的发挥。我们要端正我们的教学目的。现代社会的各种竞争都很激烈,所以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要求提高。对于他们的期望值不断提高,所以自然而然就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压力。学生能力的高低总是凭借分数的高低来界定,也使得教师们很困惑,因为他们总要花费精力去研究考题,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们适应做题,从而教学目的发生偏转,不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是在锻炼他们的做题能力,所以出现学生英语高分低能的显现也就不足为奇了。需要创新传统教学方式。英语教学应该多注重实践练习,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阅读和写作上的进步,还要注重听和写的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用英语交流沟通。但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是很传统,总是很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虽然教师总是很努力地在传授知识,但缺乏与学生的英语交流,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是很高,所以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高考英语社会化趋势下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素质的策略
首先,加强教育引导。英语教学本身就融合这多方面的知识,英语教学改革推进的难度是很大的。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教学理念,只有正确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师才会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带动学生总出传统的学习方法的束缚,有着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综合能力。所以对教师进行教育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理念。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教师要掌握学生之间的学习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课堂积极的气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交流中,变得更有信心。其次,加强教师培训。虽然每位老师都是很卖命的工作着,但还是需要加大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们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英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培训,是教师的眼界更直观的得到拓展,教师运用自如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最大程度的开发英语教学资源,同时也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共享学习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这样会很有效的提高教育学的效率。掌握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很方便的就把教学内容清晰的展示给学生,摆脱掉形式陈旧的烦恼。在不断的尝试中探索科学的教与学的规律,也要适当多些口语实践的活动。教师一定要多给每位学生鼓励,让他们勇敢的讲出,耐心的指导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每个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和表现的机会,多举办这样大家一同讲英语的活动。譬如我们可以做角色扮演,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会让学生很容易的记住英语的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英语能力。最后,加大对教学研究的关注度。培养教师的教研能力,积极引导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学习,使教师们的专业水平更高,持续不断的成长和进步,教学能力也随之进步。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一定要不断的更新,摆脱掉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还要学习其他的先进的科学教研成果,借鉴他人的经验,熏陶自己的文化素养,时刻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以促进鲜活的文化教育。在教学过程的研究中,探索和把握学生们的学习心理特点。我们必须鼓励每位学生,褒奖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形成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尊重他们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个性特征。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合到学习氛围中,很好的途径就是创造各种同学们一同学习的机会,这样促使他们相互交流,营造更和谐,同进步的发展趋势,教师还可以给同学们更全面的指出缺点。师生之间建立了更多交流的场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再根据分析的成果自我进行调整学习规划和方法。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不管哪个行业都会涉及到各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由于教育部不断提出我国的英语教学需要改革,并有新的任务,所以各个高校为了紧随改革步伐,当然也是教学要求,所以高校英语教师们应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英语。因为教师对改革方案实施的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师的职业素质和素养的水平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是一个传授者,教师实施着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他的文化素养,谈吐举止在熏陶着他的学生,所以它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很重要,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师在当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具备哪些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和文化素养,我们大家都应该很关注并注意培养。
总之,高考英语社会化趋势下提升高校英语教师职业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角色是一个复杂的称谓,总体是受学校环境的影响的。他的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早期的教育模式一直是教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教师滔滔不绝的灌输知识向学生,孰不知这种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好,所以现在必须改变这种形式,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发言,当她发现有任何问题时,师生之间要多一些互动,甚至可以安排一些课程叫学生讲解,这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得学生将知识记得更牢固,另外让他们体会和感受教师的辛苦甘劳。所以教师和学生的的角色是可以随时调换的。这种角色的交换,更适合现代的教育改革潮流,打破过去那种单调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U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190-01
生物制药行业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行业,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内容。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生物技术已经被运用到了制药业当中,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于当前一些疾病的治愈来说具有很大促进作用。然而,当前的生物制药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现状
(一)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具有的机遇
对于生物制药行业来说,技术是最关键的方面,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已经将科技运用到了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1]。例如,在生物工程的基因工程当中,生物制药技术主要是将DNA技术运用到新药的研发当中,通过对药理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药物的使用价值。然而,当前我国对生物医学的研究仍旧处于初步阶段,随着这一技术的发展,将会为生物制药带来巨大成就。如下图1所说,近年来,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二)巨大产业发展潜能
生物制药技术具有风险小,成果明显的特点,目前受到了众多生物药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在医学领域,制药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生物制药技术只是其中的一种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是利用现代化的生物技术,对药物对人体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生物基因产生的反应做出记录,最终得出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当今社会当中,生物药学与不同的学科都有了一些交叉,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例如,生物药学与基因学进行了明显结合。因此,生物制药技术的运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药物临床实验工作,除此之外,生物制药技术还被广泛地运用到了药物的研发等各种环节,必将会对医学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三)产业基地和创新体系建设
为了促进我国生物工程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实施“863”计划,目前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已经得到了巨大的财政支持[3]。例如,在我国的上海地区,已经建设成了三百余家生物制药企业,并形成了初步的生物制药产业基地。
二、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巨大不足之处
(一)缺乏足够的创新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晚,因此,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的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少,而且也缺乏成熟的产品种类,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缺乏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不能够在生物制药行业进行创新。除此之外,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也是造成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缺乏创新力的重要原因。
(二) 我国对生物制药行业投资比例比较小
与其他行业不同,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是一种比较长远的投资,而且面临的风险也比较巨大[4]。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需要以巨大的财力作为支持,通常情况下,社会上的一些小企业根本不具有进行投资的条件,这种大规模的工程通常需要国家利用财政进行投资,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我国对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通常是微乎其微,2000年我国的投入仅为20.7亿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很难吸引一些优秀人才进行生物制药研究,这样就会使我国的生物制造领域缺乏创新,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当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还会在一些方面出现了严重依赖外国技术的不利局面,对国家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促进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就需要我国加大对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力度。
三、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更加注重对生物制药行业进行创新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了世贸组织,而世贸组织对药物产权做出了明确规定[5]。然而,我国目前的生物制药行业仍旧处在发展的初步阶段,主要工作是对当前世界先进的生物制药进行模仿,这让我国的生物制药在国际竞争当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现在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鼓励我国生物制药行业进行创新,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生物制药行业方面的优势逐渐被显现出来。此外,我国还应该利用关税政策对生物制药行业进行引导,促进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与世界接轨。
(二)对生物制药行业进行规模化建设
根据以往的发展经验,生物制药行业对规模有着很大的要求,规模比较大的生物制药企业通常会在竞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此我国应该注重对生物制药行业进行规模化建设,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生物制药的产业联盟,从而使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提高他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除此之外,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应该主动“走出去”,自觉与国际上的一些生物制药行业进行融合,向他们学习先进经验,使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得以缩小,可以积极融到国际市场当中,提高自身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
(三)主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更加明显,如果仍旧采用原来制药行业的营销手段已经不能够抵御市场经济的冲击,因此,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生物制药的营销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应该采取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方式,积极融入到市场经济体制当中,改变人们对生物制药行业的传统认识,使人们能够树立一种现代化的消费意识。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制药行业得到了不断发展,为人类的医学领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由于起步比较晚,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国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王仰东,尉佳等.基于创新基金数据的我国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7):75-80.
[2] 李天柱,马佳,刘小琴等.挖掘研发失败项目的价值――提高生物制药研发柔性的思路及启示[J].科学学研究,2013,31(8):1165-1170,1127.
2.对生物制药技术的展望
2.1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同其他发达国家的生物制药产业进行比较,我们国家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程度只能算是初级阶段,相对落后,不过政府将会持续地提高加大对该产业的扶持力度,不管是政策还是资金方面的支持都会有所增加。目前,生物制药行业已经被国家当作了重点扶持和重点建设产业,地位已经上升为高新产业的支柱,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正在加强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建设,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着很好的带动作用[2]。产业化的生物制药将成为必然,企业与技术研究方建立技术联盟,互相发挥优势,让自己能够专心研究本身的专业特长,这样能够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其竞争力。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在日后必定会延续这种趋势,采用外包的方式,把技术含量高的研发部分分给那些有着研究优势的小型企业,发挥他们的技术特长,联合开发新药,从而进一步加快药物开发的速度,减短药物开发的周期,实现企业与研发机构的优势互补。
2.2药物开发新局面
生物制药技术直接影响着新药物的开发,未来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得会越来越好,新药物的开发也会呈现出全新的局面。新技术能提高药物开发的效率,采用模拟系统更方便地对新药物的安全性进行研究,从药物尝试的基础上来进行定制化开发,依据用药组的数据记录来进行药物的改进和推广,药物的试验更加科学严谨,药物的针对性得到强化,因此新药物的疗效也将大大提升。到21世纪50年代,利用生物技术的药物的总数量将会与普通类型的药物的总数量大体持平,制药公司的数目也会成倍地增加,总体研发的成本将会降低,但含金量会增加,生物技术的价值将会越发凸显。
2.3行业总体趋势分析
未来几年生物制药行业总体的趋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是我国的生物制药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其中农村的购买力有可能会超过城市,农村药品市场情况将会有较明显的改变;二是行业创新能力必定会有较大的提高,随着各类疾病越来越多地出现,我国本土的制药行业将会增强其专业性,可能会出现实力较强的制药企业,药品种类也会全面丰富;三是药品的研发周期会越来越长,研究的成本增加,原来的跨国药企将会把产业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本国企业的生产运营将会越来越合乎市场规范。总体来说,制药行业总体趋势良好,不过行业投资仍存在风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为了更好地推动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访谈了30家武汉市生物制药企业,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调研结果对生物制药人才的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调研目的、内容及方法
1.1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了解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未来三到五年对现代生物制药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总结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作为确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依据。
1.2调研内容
共调研企业30家,其中重点走访21家,问卷调研9家。主要调研生物制药行业企业发展现状、生物制药行业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生物制药专业的职业岗位与岗位能力要求、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合理性等方面。
1.3调研方法
通过资料调研、实地走访、发放企业调研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
2调研结果分析
2.1生物制药行业背景分析
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当今最活跃和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也是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中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激励下,生物制药产业的迅速崛起,为高职层面发展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营造了需求环境。《2006年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分析报告》中指出,在未来5到10年市场急需的人才中,生物制药中下游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位列前10名。
生物制药也是湖北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为我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创业6年,光谷生物城在全国26个生物产业园区中,综合实力位列第三,2014年上半年,武汉、宜昌等十市实现生物产业产值693亿元,超过去年同期全省生物产业产值。全省医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4亿元,同比增长33%。
2.2未来3-5年,行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预测
据资料分析,目前全国生物制药企业发展速度和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制药行业,仅湖北省的生物制药企业就多达1400余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发酵、分离纯化、制剂等技术领域,虽然抗体、基因工程等现代制药技术所占比重较小,但发展迅猛,体现着未来制药业的方向。高速发展的生物制药业带来了不同的岗位需求,通过调研分析,未来五年,武汉地区生物制药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不少于2500人/年,加上自然更新人员,每年需要生物制药专业人员约3500人。
2.3生物制药行业生产岗位人才需求悄然发生变化
在调研结果的分析中,有个现象值得关注: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技术类(23%),质检类(15%)和销售类(11%),在技术类毕业生选择的多是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基因操作、分离纯化等现代生物技术带研发性质的实验员/技术员岗位,而传统制药岗位,如微生物发酵、制剂生产岗位的选择很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代生物制药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异军突起,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趋势,因而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生物制药行业需要掌握传统微生物发酵 、制剂,生产管理等技术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是需要具有现代生物工程的制药生产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2.4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期望
生物制药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产业,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带研发性质的技术类岗位对高职学生青睐有加,企业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生物制药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变化决定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结构的内容。
2.4.1企业对人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企业认为本专业的学生最需具备的能力排在前三位的是:具有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一定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医疗安全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
企业认为本专业学生最重要的素质要求排在前三位的是: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
2.4.2企业对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企业认为本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基本满足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储备,但在职业技能训练方面有待加强,尤其PCR操作、SDS-PAGE、Western blotting、ELISA等现代生物实验技术亟待加强。
企业用人观点归纳:在企业访谈过程中,每个企业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由于各企业经营方向不同,学生就业岗位不同,而学生能力及素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从事生产、检验岗位对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从事销售工作对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但共同的特点是企业更看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而学习成绩、专业背景、社会实践相对不重要。
3建议
(1)“普适+定向”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学生素质培养优先;
(2)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校企两个育人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7-1491-02
医药产业在国际上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它同信息、生物、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一样,是国际公认的当今快速发展、具有广阔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医药工业不同于传统工业,属知识密集型、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产业。由于其发展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因而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未来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我国医药工业一方面正在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这就决定了社会对掌握现代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如何面对医药产业的社会需求,密切关注行业的生产实际和发展动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学科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思路,是高等教育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1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1 发展现状医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医药行业的高增长和高收益特性非常突出。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医药行业规模效益逐渐显现,潜力大,成长性好,处于稳定、健康、快速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近7000个制药企业,能生产原料药1400余种,每年实际生产近900种,生产制剂药4000多种,植物药8000余种。我国有化学制药企业2000多家,化学原料药品种居世界前列,出口原料药占世界原料市场的20%以上。这表明我国化学原料药生产日益成为世界制药产业链中的新轴心。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产值年均增长17.7%,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但仍未摆脱以小型为主,以原料药生产为主,以仿制品为主,以内销为主的格局,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作为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利润、高风险的产业,中国的医药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却还没有在国际市场上确立医药强国的位置。例如,2003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为4060亿美元,其中美、欧、日三大市场占了88%;而当年我国医药销售额为2464亿人民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8%,其中出口约46亿美元,只占全球销售份额的1%左右。我国出口的产品中,以中低档原料药为主,制剂产品占出口额的10%,国际医药企业利用这些原料制成药品后,又出口到我国。
此外,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操作理念落后,也长期困扰着医药行业,我国医药行业的经营和管理理念亟待提高。
1.3 发展趋势 医药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医药行业竞争对手变得空间强大,国内市场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市场竞争变得更为直接和生死攸关。
世界医药的未来发展新趋势是传统化学制药增长速度逐步放慢,天然和生物药品将成为医药行业主要经济增长点。天然药品、生物药品和非处方药将形成2l世纪药业的三大新兴市场,这是未来医药行业最重要的特点。
我国医药行业“十一五”期问的发展重点是着眼于自主创新和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因此,技术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将主导我国未来医药市场已成为共识,医药行业中,普通药品已进入薄利时代,新药以及具有市场独占性的药品将成为企业盈利的主要支柱,我国医药行业开始进入自主创新时代。
2 医药行业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国医药行业已进入技术创新新时代,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可以预见,以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为主的既懂制药,又懂工程,还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医药市场的宠儿,尤其是制药工程专业人才,以进行产品和工艺及设备的更新改造、GMP设计和验证、生产管理等。而以往那种只懂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药学类人才和只懂得工程设计的工程类人才,都无法满足现代制药工业的要求。
为适应世界医药产业的发展潮流,改变我国医药产业的落后现状,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优秀的综合素质,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能满足医药产业的研究开发、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
3 国内外制药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现状
3.1 国外现状,自1995年美国新泽西州大学开设制药工程高等教育以来,美国已有多所大学设置该学科。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的高校也相继设置了该学科,开展制药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或把制药工程学科作为课程纳入其研究生教育中。
一、引言
在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处于优良的发展环境。第一,政策对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形成有利支撑。该行业是一个容易受到政策影响的行业,积极有力的政策环境能够加快行业的前行。第二,医疗卫生水平提高有助于生物制药行业稳定的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消费起价格相对较高的生物药品。然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存在较多问题,如研发资金投入比重不足、科研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和产能过剩竞争过度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评价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经营绩效,有利于促进该行业稳定健康以及提升其竞争力。
目前,国内缺乏专门对生物制药行业经营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医药行业的其他子类,而非生物制药行业,大多数使用了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对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尹学慧(2009)研究发现:因为没有达到相对较高的生产规模,以及公司的现金流量相对较低,小规模的医药公司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资源配置效率较差。许晶,等人(2011)通过DEA方法对中国医药制造业7个子行业的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存在于制药专用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行业和中成药行业中;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的技术效率相对较低但规模收益递增;卫生材料、化学药品及中药饮片、医药用品规模效率都相对较低并且规模收益递减。
二、研究方法
效率度量模型
(一)BCC 模型
A.Charnes,W.W.Cooper和E.Rhodes在1978年提出了DEA方法最早的形式CCR模型,但该模型存在着仅能处理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特征的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估缺点。在此之后,Banker等人在1984年提出了BCC模型,在评价可变规模收益的生产技术能够使用DEA方法,并在前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
对于任一决策单元,其对偶形式的BCC模型可表示为:
由于本文的决策单元(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产出中存在负值,所以利用Charnes等人(1985)提出较为客观的处理方法即所谓additive BCC模型,“转换不变性”是该模型突出的特点,即对每个投入产出数据加上一个充分大的正数。
(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为了能够客观衡量技术变动、技术效率变动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Fare等人(1992)定义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表示如下: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设定和数据来源
投入指标:总资产、主营业务成本和各项费用作为;产出指标: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投入产出指标选用的样本数据均来源于东方财富网统计数据及各家上市公司公布年报)。
(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1.静态效率评价
选择投入导向BCC模型,利用Deap2.1软件对2008—2012年年度的我国生物制药行业25家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
25家上市企业的静态效率和分解项的平均值情况以及相应的规模报酬状况我们可以从表1得到。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分别有10家和12家样本位于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前沿和纯技术效率水平前沿,占样本的40%和48%,这么高的百分比使得很难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政策建议。从规模报酬情况来看,大多数上市生物公司处于规模报酬的递增阶段。显然,以上分析结果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整体科研创新能力薄弱、规模偏小有关。
可以看到,静态效率评估反应出的信息有限,很难给出有效、明确的政策建议。但是,通过得到的规模效率水平相对较低的结论,可以帮助我们给出25家公司基本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判断。
2.动态效率评价
运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通过Deap2.1软件计算,得出25家生物制药行业企业2008—2012年间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及各部分构成变化情况。
动态效率评价结果显示(限于篇幅,备索),从总体上看,2008—2012年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效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降速年均为2.7%。其中,年均降速2.3%的技术进步是引致全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技术效率呈现年均0.4%的下降态势也是推动全要素效率下降的原因。
从单个样本来看,2008—2012年我国25家生物制药上市企业有9家保持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它们分别是长春高新、达安基因、中牧股份、交大昂立、四环生物、四环药业、科华生物、上海莱士以及沃森生物。其余企业主要受到技术进步的下降,均发生了退步。
四、结论
本文运用BCC模型对我国25家生物制药行业主要上市公司2008—2012年间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并结合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样本期间内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变换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利用静态评价得出由于规模效率明显偏低,样本期间内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相对不高,需要改善;其次,利用动态评价得出技术水平下降呈现变化是全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尹学慧.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医药上市企业经营绩效评价[J].商场现代化,2009(574).
[2]许晶,李野,于艳艳.中国医药制造业7个子行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1(18).
[3]A.Charnes,W.W.Cooper and E.Rhodes.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e[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02).
[4]Banker R.D.,A.Charnes and W.W.Cooper.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
一提到医药行业很多投资者自然会联想到“医改”,但事实上除了“医改”医药行业还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讲。至少,在平安证券的杜冬松看来,除了有良好预期的医疗制度改革,医药行业目前最好的消息是原料药价格的上涨。或许这才是医药被市场一致看好的原因。
我们注意到,作为医药行业分析师的杜冬松一直以来对医疗体制改革颇有研究。在07年之初,杜冬松发表的第一则行业研究报告就是关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在该文中杜冬松对目前我国医疗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详尽地分析。这立刻掀起了“医改”的研究热潮,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在此后,杜冬松又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医改”可能给带来的行业影响。在公司研究上他推荐了片仔癀、紫鑫药业、国药股份、华兰生物等个股,深受投资者喜爱。但目前杜冬松为什么提示投资者要关注原料药呢?这又意味着什么?
多种因素促成原料药价格上涨
原料药行业在经历了05、06年的低潮后,07年开始迅速进入景气周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迅速上升,销售净利率也重回03年高点。在医药六大子行业07年的全面复苏中,原料药行业的增长是最为实在的,其投资收益占比虽然也稳步提升,但07年仅为6%,远低于全行业27%的水平。
在谈到目前原料药价格上涨这一现象时,杜冬松认为这至少透露两个市场信息:首先,原料药价格上涨价至少表明行业景气度是上升的,否则会是相反的效果。其次,原料药生产企业会直接受益。这一点对于我们投资者寻求市场投资机会而言更具实际意义。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杜冬松认为原料药涨价行情远远没有结束。从市场表现来看,涨价最先启动的是鑫富药业(002019)和广济药业(000952)泛酸钙、核黄素等小型原料药,后续启动的是浙江医药(600216)和新合成(002001)VE、VA等中型原料药,目前已经延伸至VC、青霉素工业盐等大型原料药。
其实在杜冬松上月发表的一则行业研究报告《医药行业08年中期策略》中杜冬松就已经对上述医药公司做过推荐。就中期而言,杜冬松仍坚持看好作为医药行业产业链上游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他认为,CPI以及PPI的高企对这些上游企业有利,企业能够自主定价通过涨价顺利将成本增加的因素传导到下游企业。由于需求增加、寡头垄断形成、企业间的竞争成熟,该行业将维持持续的景气周期。
杜冬松认为,由于地震的偶然事件,导致原料药需求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原本形成的涨价势头。大地震对原料药行业的影响:抗生素、皮质激素、解热阵痛类产品需求快速放大,不会出现公益性的捐赠。原料药企业的下游为制剂药生产企业,而不是直接针对伤病员,因此不会出现公益性的捐赠。但该类产品的需求急速放大,目前全球的青霉素工业盐的产能为3.7万吨,中国为2.2万吨,2.2万吨中的7000吨为国内自用,有关部门统计地震大地震将会使国内的需求快速放大到2万吨以上,这造成了全球市场的一个巨大的缺口。
灾后救助对抗生素类的药品需求大大增加,目前紧缺的有青霉素,头孢胶囊,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抗生素药品。对于成品药,企业以捐赠和国家采购为主,都不以赢利为目的。短期内大量的赈灾药品将拉动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解热镇痛类医药原料的需求。所以杜冬松相信国内制剂药企业对糖皮质激素、解热阵痛药物等的需求也会快速放大。
再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杜冬松指出,中国的低油价、低粮价是对全球制药业的补贴:未来原料药出口价量齐增的趋势中短期会继续存在。中国的低油价、低粮价是对全球制药业的补贴,原料药的生产成本继续保持全球的竞争优势,相信在这种状况下该类产品的出口量将会继续放大,产品价格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青霉素工业盐的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玉米、苯酚、丙酮、丁醇等。
再看原料药行业的市场表现。经过对比分析,杜冬松认为原料药出现了类似有色金属的板块轮动趋势。他注意到,目前相关公司的股价表现已经明显反映出产品的价格。
但杜冬松也提醒,由于鑫富药业和广济药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很容易被新增的产能冲击。因此这些企业产品的价格相对波动很大。而对于大宗的原料药,受到市场的冲击将会很小,未来产品价格的稳定性会非常强。
杜冬松认为,造成这种类似有色金属类板块轮动的原因是:1、需求稳定增长,灾情、疫情等造成的需求放大引发的缺口,地震联邦彭州抗生素厂停产等均对该市场的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2、原料药产业格局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持续存在。3、环保壁垒和产业政策等因素导致没有新增产能。竞争者相对成熟了,重在追求稳定的毛利,放弃通过价格战来扩大市场。小型原料药最先启动主要是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产能相对较小,需求的稳定增长导致产品价格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大,从而导致产品的价格波动大。4、由于需求的稳定增长和缺口的出现,这种产品涨价的趋势将会向青霉素工业盐、糖皮质激素、解热阵痛原料药等扩展。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大宗原料药的涨价刚刚开始,杜冬松相信未来还会有100%以上的涨幅。目前青霉素工业盐、皮质激素、解热阵痛类药物的价格涨了不到一倍。正如前文所分析:中国的低油价、低粮价是对全球制药业的补贴,原料药的生产成本继续保持全球的竞
争优势,相信在这种状况下该类产品的出口量将会继续放大;加之地震造成的需求缺口会在08年全年发生持续的效用,导致产品的价格稳定上涨;大宗原料药生产的进入壁垒极高,目前已经形成的寡头垄断格局很难打破;通过与钾肥、草苷磷等农药以及VE/VC,核黄素,泛酸钙等产品价格的涨幅的比较,所以杜冬松认为未来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解热阵痛类药物等具备较大的价格上涨空间。
紧跟受益企业 力争上游
再谈到目前医药行业的投资策略时,杜冬松认为,就中短期来看投资者应积极关注作为医药行业产业链上游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因为,在杜冬松看来,在目前CPI、PPI高企的经济环境下,对这些处于上游的企业更有利。道理显而易见,上游企业能够自主定价通过涨价顺利将成本增加的因素传导到下游企业。
由于需求增加、寡头垄断形成、企业间的竞争成熟,该行业将维持持续的景气周期。杜冬松认为08年原料药行情将会持续。所以相关企业仍会存在不错的投资机会。通过比较产品涨价对业绩提升的敏感性分析,杜冬松认为:东北制药、华北制药、天药股份、新华制药、康美药业、鲁抗医药和海正药业存在极大的盈利提升空间。
杜冬松对医药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市销率的比较,看到原料药企业的市销率是相对非常低的,这些企业的行业龙头地位,较高的市场覆盖率和未来巨大的可改善空间等,说明这些企业蕴含较高的投资价值。
东北制药(000597):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之一,是以化学原料药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制药企业,在我国主要原料药出口排名中,公司生产的维生素B1和氯霉素的出口规模位居首位。公司生产治疗爱滋病的药品原料“齐多夫定”,具有比同类进口药物价格便宜的优势。考虑到成熟原料药产品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保守按板块估值的一半15倍来估值的话,东北制药的合理股价为17.55元,此外VC的价格上涨仍在延续,因而给予东北制药“推荐”评级。
华北制药(600812):公司是前国内最大的抗生素类医药产品生产基地,抗生素原料药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左右,粉针制剂的年生产能力达22亿支,居全国第一位,具有行业的龙头效应。由于VC涨价,预计2008年平均成交价格将不低于8美元/千克,根据2008年-2010年8美元计算,公司EPS分别为0.35元、0.48元、0.66元。目前价格低估,而且VC上涨趋势建立,上涨持续时间将不低于6个月,给予“推荐”评级。
从医药行业11月份的统计数据来看,尽管受国家政策调控以及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影响,我国的医药行业目前仍然表现为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生产、销售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出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成本费用持续增加,经济效益有所回升,今年以来利润增幅终于超过10%。
生产、销售均保持较快增长
2006年1-11月,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760.23亿元,同比增长18.39%,较前三季度的增幅微跌。新产品产值653.47亿元,同比增长14.60%。
其中,化学原料药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61.71亿元,同比增长17.11%;化学药品制剂工业累计实现1353.87亿元,同比增长14.48%;中成药工业累计实现1031.37亿元,同比增长13.86%,增幅列各子行业之末;中药饮片加工业累计实现191.41亿元,同比增长30.56%;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简称“医疗器械”,下同)399.61亿元,同比增长26.95%;生物生化制品行业381.07亿元,同比增长24.85%;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行业(简称“卫生材料”,下同)209.04亿元,同比增长39.93%,在所有的子行业中增幅最大;制药机械32.14亿元,同比增长31.85%。
今年1-11月,医药工业总产值排名前10位的省市在医药工业中所占的比例为67.94%,山东、江苏和浙江省继续居排行榜的三甲,增幅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山东、河南和广东省。
表1 2006年1-11月医药工业总产值按地区排名(前10位)
今年1-11月,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661.45亿元,同比增长16.55%。
图1 2006年1-11月医药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全行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525.59亿元,同比增长19.71%。其中,卫生材料、中药饮片加工、生物生化、制药机械和医疗器械行业分别完成销售产值203.77、179.21、361.24、30.10和382.9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4.95%、31.54%、28.15%、25.64%和24.95%,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行业为销售产值最高的3个分行业,分别完成销售产值1124.37、1285.14和958.7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01%、15.39%和15.10%,同比增幅均落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增速进一步下降。
1-11月,全行业累计完成出货值590.26亿元,同比增长26.83%,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作为医药出口两大组成之一的化学原料药行业,出货值占全行业的45.59%,在面临反倾销反垄断双重压力下,实现出货值269.09亿元,同比增长17.59%;出货居第二位、占比23.37%的是医疗器械行业,累计实现出货值137.93亿元,同比增长42.52%。在成品药方面,生物生化制品和中成药分别实现出货值61.41和26.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49%和24.07%,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化学药品制剂累计实现出货值51.60亿元,同比增长也达到18.46%。
产销衔接方面,2006年1-11月医药工业平均产销率为95.07%,比上年同期高1.1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的较高水平,整体产销较为稳定。除医疗器械行业和制药机械行业产销率分别较同期下降1.28和4.41个百分点外,其他分行业的产销率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图2 2006年1-11月各子行业产销情况
1-11月,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461.74亿元,同比增长为18.12%。其中,卫生材料、中药饮片加工、制药机械、生物生化和医疗器械行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92.97、169.32、29.53、347.38和379.7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2.42%、35.62%、30.25%、25.04%和23.21%,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的销售收入增幅相当,同比增长分别为15.00%和15.81%,均低于全行业的平均增幅,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147.95亿元和1248.51亿元。中成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45.82亿元,其增幅列全行业末位,为13.47%。
成本费用持续增加
自2003年底以来,水、电、煤、汽等上游生产要素持续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医药生产成本也相应提高。2006年1-11月,在面对上游原辅材料、水电煤运价格处于高位压力的同时,企业开工不足、行业毛利水平下降、GMP改造后企业的经营费用普遍提高等原因导致企业成本费用持续上升。
1-11月,医药工业成本费用的增长幅度一直领先于销售收入的增长。本期医药工业销售成本同比增长了20.86%,比销售收入增幅高了2.74个百分点,达到3122.48亿元。2003年以来,医药行业成本费用一直处于20%以上较高水平,并且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
图3 2000-2006年11月医药工业销售成本增幅变化趋势
其中,化学原料药累计销售成本757.24亿元,同比增长16.03%;化学药品制剂613.10亿元,同比增长20.31%;中成药472.91亿元,同比增长19.77%;中药饮片加工100.10亿元,同比增长39.31%;生物生化制品194.48亿元,同比增长28.35%;卫生材料124.12亿元,同比增长48.42%;医疗器械18.32亿元,同比增长25.70%;制药机械18.32亿元,同比增长33.78%。
今年1-11月,全行业销售费用累计455.77亿元,同比增长13.61%,增幅较同期有所下降。
表2 2006年1-11月医药各子行业销售费用情况
经济效益增速平缓,仍处于历史低位
1-11月,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利润352.89亿元,同比增长为10.44%,尽管仍处于历史低位,但是终于扭转了2006年以来利润增幅一直处于10%以下的局面。
图4 2006年1-11月医药工业利润增幅变化趋势
医药行业运行分析
本期出现亏损企业1449家,行业亏损面为25.36%,累计亏损额36.72亿元,同比增长了17.58%。
从分行业的利润看,卫生材料、医疗器械、中药饮片加工、生物生化制品和化学原料药工业1-11月分别实现利润总额12.62、36.35、8.75、38.10和65.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8.39%、27.40%、24.48%、20.52%和19.58%,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中成药累计实现利润84.24亿元,同比增长仅为2.36%;化学药品制剂105.41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75%,也突破了2006年以来一直处于负增长的局面,且相对于2006年上半年情况有较大的好转;制药机械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85亿元,同比下降了5.50%;作为行业利润贡献最大的两个领域――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两个成品药领域效益增幅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了全行业经济效益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