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技术学习

数字技术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数字技术学习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字技术学习

篇1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学习环境不断优化,数字化学习终端逐渐完善,电子书技术会在未来两三年之内发展成熟,对数字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世界已开始了无纸化学习的新时代,出版和教育行业里,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的身影逐渐增多。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的发展技术支持,而标准就是一个重要保障,目前已有OeBPS“开放电子书出版结构”标准、ePub标准、国内的CEBX标准等,我国的新闻出版总署也成立了相关标准的研究机构,进行电子书的标准研究。

1、数字化学习终端技术标准体系构建视角

对标准体系的构建要考虑生态观、融合观以及产业观这三个视角。无论是电子课本还是电子书包,都涉及了众多领域,教育、网络、政府、出版等,包含众多对象,例如电子课本内容、学习终端、服务平台等,并与学习者,教授者、服务提供者的利益都息息相关。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都是复杂多变的非良构系统,必须用生态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构建学习终端的生态框架模型,在此前提下进行标准体系的建设。电子课本的出版涉及数字出版领域,电子课本的应用确实在教育领域,因此标准体系的构建需要对数字化学习领域与出版领域的多个标准进行融合,带有这两个行业的不同特性,必须对技术和产业以及应用这三个方面来融合。电子课本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教育媒介,这对众多传统产业如出版业、培训、硬件制造商等都产生较大影响,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标准体系的构建是为了规范和推动此类产业的发展,并促进教育应用的创新,因此要从产业的视角来构建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标准体系。

2、数字化学习终端体系框架

首先是概念框架。电子课本是特殊的专门用于教育的电子书,是科教书数字化后出现的带有教育属性的数字化出版物,具有阅读浏览和教学的功能,而电子书包属于一种个人学习终端,它整合了包括电子课本以及虚拟教具等服务。电子课本标准是一种关于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的内容、学习终端、学习服务平台等的解决方法。

其次是体系框架模型。包括电子课本内容、学习终端、学习服务、学习平台四部分。电子课本是主要的学习内容,有阅读性、开放性、交流性等特点,电子课本要吸收现有电子出版物的优点,还要再内部结构表征,网络展现等方面加入教育特性。电子书包是学习终端,是辅助学习的电子设备的统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学习终端即具备强大的学习功能,还有支持容量扩充、充当播放器等功能。学习服务包括本机服务与远程服务两个方面。学习平台即虚拟学具,是相对于学生使用的传统学习工具来定义的,参照教育学的角度,虚拟学具也可以分为教具和学具两种。

再次是层次结构模型。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的内容层次,有物理文件、内容表述和表现方式三个部分。物理文件的格式可以为TXT、GIF、HTML、RMVB等,电子课本及其内容的元数据描述,可以对照DC元数据标准来制定,表现方式包括内容排版、内容编排、内容包装等。

3、数字化学习终端标准体系以及标准引用组谱

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的标准体系的核心由五种技术标准类别组成,即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的总体标准、电子课本的标准、数字化学习终端标准、虚拟教具的标准以及学习服务标准,这是首期应研发的技术标准,此外,还有服务质量与管理、教学应用范本、推广方式等第二阶段应该研究的标准规范。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的标准体系的五个类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将任何一个类别孤立的看待。

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的标准不仅要研究新标准,还要对现有标准进行引用。在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的标准体系构建中,要对不同领域的标准进行充分融合,电子课本的标准即和学习资源的封装规范有关,还必须注意像方正研制的CEBX规范里的关于版式和流式的问题,因此,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标题体系一定要融合数字化出版和学习资源这两个相关领域的有关标准。

4、结束语

本文在生态观、融合观以及产业观的视角下,对数字化学习终端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从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的概念框架、标准系统体系架构、标准系统层次结构、标准功能建模等多方面提供了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模型,并给出了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技术标准体系引用组谱。

参考文献

[1] 吴永和.研制电子书包(课本)国家标准[J].中国教育网,2011(7):62-64.

[2] 肖君.学习技术体系谱系框架的设计和应用[M].上海:上海音像出版社,2005.

[3] 吴永和.“电子课本出版与生态发展的研究―基于教育创新、产业发展与标准研究的视角”项目申请书[R].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项目申书.2011.1.

[4] 徐汉斯.英国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电子教科书的发展战略与前景(一;二;三;)[J].出版科学,2007,15(4):71-78.

篇2

人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虽然计算机辅助教学对课程教学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其最高的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核心就是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1]。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以及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与现行通用技术学科的整合现状中关于“数字化学习(E-learning)”进行以下几点反思和探索。

一、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整合认识的误区

“通用技术”是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课程,在课程标准中对这一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通用技术课程倡导的新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2]。它强调学生向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形式的转变。在过去,人们对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整合存认识局限于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来演示技术素材和代替板书,把研究的注意力放在单纯教学素材和教案的演示和知识呈现上,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未能充分抓住信息技术“数字化”的优势和特点,没有真正体现“数字化”,因此,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没有实现真正的“有效整合”。其实,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整合当属“数字化学习”,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而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新课程有效整合的最佳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二、通用技术引入数字化学习的优势

(一) 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条件不足呼唤数字化学习。据我负责的通用技术教学现状调查统计显示:由于通用技术是新设课程,在泉州市71.8%的学校没有配备专用的通用技术实验室,所需的实验装备也极其匮乏。但目前泉州市高中校的多媒体计算机室配备率达到87.2%。对以上现状的反思,我们发现:通用技术课程采用“数字化学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一方面避开实验室不足的不利条件;另一方面恰好大多数高中校具备多媒体计算机室的硬件条件。

(二) 通用技术数字化学习与传统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区别。在通用技术数字化学习中,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整合不仅仅体现为把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将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简单结合,更主要体现为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这里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导学”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数字化环境里,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而转化为学生技术学习、探索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三)数字化学习对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具有优势。《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对通用技术的基本目标这样描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3]。教育部通用技术课程组组长顾建军[4]指出:技术素养既包含着技术的操作方法,也融入了技术的思维方法。数字化学习对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的优势如下:

1. 借助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丰富多样的多媒体学习情景和内容;

2. 构建基于XML技术的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库,弥补教学资源和设备的不足;

3. 利用虚拟的软件模拟各种实践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有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4. 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通过与同伴的协作,建立“学习共同体”,培养合作精神;5. 通过自我测评系统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反馈方式。

三、在通用技术课程实践中实施数字化学习的策略

(一)在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初期,必须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以省市为单位,自上而下,大力推进通用技术基本数字资源库的建设。高质量数字学习资源库的建立在通用技术课程设立初期是教师个人无法完成的,以学校为单位也难于完成的,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行动起来,由省市为主构建基本的教学数字资源库,并考虑实现省市区域内的共享,然后自上而下,逐级充实,各校教师还可以根据各自实际进行充实,把各种教育资料、信息、素材、课件等归入资源库,通过这种“以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学校和教师为辅”的模式建立网络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二)在数字化学习中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网络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学习。案例:比如在“常见的结构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完成任务:1.比较鸟与飞机的结构的异同、比较老鹰的眼睛与导弹导航系统结构的异同;2.在完成以上两个比较后得出有关结构的观点。学生带着“任务”分组学习,到资源库上去查找鸟、飞机、老鹰与导弹导航系统结构的有关知识,并组织小组学习讨论活动。然后,从力学角度出发,由结构引出力;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概括五种受力形式。

篇3

一、“1∶1”数字化学习的常见教学环境和基本教育思想

(一)教学环境

1.学生每人一台Classmate PC。

2.无线路由器。

3.多媒体教室系统e-Learning Class、家长无忧等软件。

(二)基本教育思想

1.变革师生的“教”和“学”的方式

利用CMPC和网络,突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实行分层式教学与个性化教学成为现实。在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得到的是比知识更重要的获取和加工信息的知识构建能力。

2.突破学习场所的限制

学生学习场所不再限于教室,通过特定的教育平台,学生在任何地点(如学校、图书馆和家里)都能依靠CMPC进行合作学习,使之自觉进行反思性与创新性的学习。

二、“1∶1”数字化学习的常用的教学流程

通过学习上海一些学校(如洛川学校和丽英学校)的教学经验(主要是语数英三科),并借鉴支架式教学和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理念,我发展和设计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流程。

(一)因特网搭桥,课堂前置交流

对于数字化学习来说,前置性作业体现了数字化学习的环境特点:网络化和计算机化。学生使用网络和计算机学习的潜力很大,教师可以在设计知识支架、确定学习交流的方法和建立网络交流共享的平台这三个方面下工夫,让孩子们在家里都能得师生的帮助。

网络交流的工具很多,如Moodle、学校门户网站、QQ群和MSN群。我校“1∶1”数字化学习实验班的班主任韦老师别出心裁地使用校友录来共享资料和文字交流也深得学生的喜爱。

(二)利用多媒体,汇报预习情况

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地投入前置作业的练习,我在课堂教学的设计时,刻意设置了预习情况的汇报,让其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汇报的内容要求学生利用PPT作为辅助手段来展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多媒体制作水平。我校实验班经过近四年的训练,学生利用PPT进行演说的水平远超许多教师。

(三)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信息技术是大多数学校的非统考科目,学生从主观上有可能重视程度不高。在营造浓浓情境后,再引入课题,可以提醒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用途,并可以鼓动孩子们学习的激情。如《为“民俗风情游”设计导航》一课,我利用山歌和桂林山水图片制作的旅游导游图,营造出旅游特有的美妙意境,并教育孩子们努力学习。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了,对所学的内容充满着好奇和兴趣。

(四)借助网络平台,展示教学目标

这个环节可以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架,如范例、问题、指南/向导、表格、图表等。在课堂之初,利用网页提出教学目标,符合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要求。我的做法是做一个网络课件学生一样可以像访问网站一样,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网页来展示教学目标,学生可以随时对比自己的学习进度。

(五)独立探索,合作学习

学生了解教学目标后,就需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预习的基础发挥出来,根据教师的要求独立地进行训练。计算机很多知识需要直观的指导,我一般采用跳跃式的演示,就是说不用从头到尾的演示,只是就几个难点进行特定环节的演示。这种折中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法宝。在教学中,我把每一列分为两组,每组设一名组长。当大部分学生完成自己的独立探索时,小组长组织学生交流,通过对比操作来交流学习,并找出最好的设计或是操作方法。比如《为“民俗风情游”设计导航》一课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一位同学发现将一个幻灯片里的含用返回导航页超链接的动作按钮复制到其他幻灯片时,还能保持相同的超链接属性。这是教材没有提到的高效方法。

(六)效果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了技能操作、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可以根据情况有所取舍或侧重)。课前我将评价标准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利用网络课件了解。教师引导学生将评价贯穿整个课堂过程,体现“重过程,轻结果”的思想。技能操作方面的评价最好借助学生展示和多媒体教室系统e-Learning Class的在线测试功能进行。评价过程中要引入竞赛的机制,在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的基础上,用五星或是红花把每一个小组的成绩在黑板上贴出来,最后得出优胜者,以营造热烈的气氛。

三、“1∶1”数字化学习的教研前景

2011年末,英特尔在上海举行了“1∶1”数字化学习交流年会。在会上我注意到,大规模开展“1∶1”数字化学习的教学研究的地区,已经从上海、江浙一带,辐射到许多非经济发达省份。这一变化非常令人惊喜,我相信随着类似于“电子书包”的项目铺开,会有更多的教师投身于“1∶1”数字化学习的教学研究,从而使其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2-0047-04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实施,数字化学习资源正逐渐成为高效、先进的学习资源形式;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也已成为教育技术领域人们极为关注的热点。作为课改深化队伍中的一员,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是否应当担当起先驱者的重任,走在教学领域学习资源数字化的前列呢?笔者相信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必然性

信息时代的大背景决定了数字化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主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学习资源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决定:

1.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将成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要资源形式

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是现今主流的信息技术。即便是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也处处展现着信息时代特有的魅力。从教学内容到教学环境,信息技术学科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没有道理不走在学习资源数字化的前列。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常见办公软件使用、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几大部分。而其中的每一部分都离不开数字资源和数字教学环境,甚至其课程任务本身就包含培养学生对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能力。

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先天特性决定了其学习资源的数字化是必然的。

2.传统纸质教材的版本更新速度已远远跟不上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速度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纸质教材的内容更新速度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了。一个新技术的诞生、一款新软件的出现可能仅仅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天内发生的;一些应用程序更新的速度早已远远超过了信息技术纸质教材更新出版的速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如冲出围栏的一匹骏马,势不可挡。在这种环境下,只有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从容地追上这匹骏马,能够以接近同步的速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最新的学科信息。

3.数字化学习资源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空间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国际互联网是数字化资源的重要来源,全世界的信息资源在互联网上实现了跨时空的交流和共享,学习资源当然也不例外。浩瀚如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视野和资源空间。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它海量的储备上,更体现在其丰富的媒体类型上。除了传统的文字类、图片类学习资源外,数字化学习资源还包含了数字音频、数字视频、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类型,能够更形象更生动地展现信息技术的独特魅力。

4.低碳环保时代的来临决定了学习资源数字化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各中小学校已陆续开始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循环使用教科书的管理办法,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正属于循环使用教科书的学科范围。多数学校在计算机房中放置了信息技术教科书,供学生在机房共享使用。在这种前提下,数字化学习资源当仁不让地发挥了特有作用。学生可以把数字化学习资源轻松地“带”回家,而不费一纸一笔;在享有网络学习平台的条件下,还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在线浏览学习资源,可谓一举多得。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过程

学习资源的数字化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自身的不断进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用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越来越多,资源范围也越来越广。如何高效实现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资源的数字化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近几年来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学习资源数字化的实际经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过程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1.根据课程内容确定资源范围

在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前提下,分析确定所需学习资源的大致范围。例如,确定一节课中所有知识点需要用到的学习资源、涉及重点难点知识需要的学习资源、学生练习作业需要的素材资源、学生练习作业需要参考的样例资源、知识拓展需要的学习资源等等。

2.确定所需资源类型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合适的资源类型。比如,为理论知识的讲解选择一些直观的数字图片类资源,针对操作类知识选择动画或视频等能够体现操作过程的资源类型等。

3.收集数字化学习资源及传统学习资源的数字化

根据已经确定的资源范围和资源类型,在互联网、教育资源库中有目的地收集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数字资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时,可对经典的传统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比如对教材上经典的插图进行扫描,将其转化为数字资源;对复杂的软件操作进行屏幕录制,制作成数字视频资源等等。

4.资源筛选和再加工

整理收集好的数字学习资源,进行细致的筛选和精简,并确定最终使用的资源。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对选定资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包括对已有数字资源的质量优化、重新组合及再加工成新的数字课件等。经过一系列处理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已可以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比如课上展示给学生观看浏览的文字、图片、教学课件等。而对于数量较多又可形成系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来说,还应当建立合适的应用平台来支持这些资源的实际使用。

5.搭建资源应用平台

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来承载,就像海量优秀的书籍需要充足适用的书架来盛放一样,如果只是把各种数字化资源杂乱地堆在一起,再好的东西也无法实现它应有的效力。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搭设自建网站、利用魔灯平台、建立FTP服务等方法,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良好的使用平台。笔者主要介绍搭设自建网站这一应用方法。

根据教学设计和课程结构创建的网站型学习平台,能够将每一章节中涉及的学习资源按需分类,并以网页形式一一展现,可以实现较好的应用效果。

总结近几年来搭设自建平台工作的实际经验,在搭建网站型学习平台时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1)设计平台结构,确定平台的主要功能。

动手制作平台前,首先应该明确学习平台的功能范围,可以依据教学设计的过程设置学习平台的功能分区。例如,设计供学生浏览课程具体内容的主展示区、供学生查看作业要求的任务公布区、供学生下载作业素材的素材下载区、展示学生优秀作业作品的作品展示区、成绩表数据的成绩查询区、放置学生自学任务和拓展资料的拓展区、可收集学生意见和评价的互动交流区等等。

(2)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确定网络平台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式。

根据各功能模块的使用需求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例如,针对纯展示性的功能区域可选用html网页技术进行系统的搭建,对成绩查询区可采用动态网页编程技术,链接成绩数据库数据来实现学生成绩和查询的功能;利用成品留言板系统搭建互动交流区等等。

(3)注重实用性,维护、更新成本最小化和可操作性的最大化。

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平台投入使用之后的日常维护成本及实际可操作性。如果对平台进行维护更新的操作过于复杂,耗费时间精力过多,则应考虑进行适当的优化简化,争取用最简单的维护方法实现最高效的维护更新,否则再完美的学习平台也会成为教学工作的负担。

6.配合教学过程有效使用

有了完善实用的学习平台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就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构架。但仅仅拥有这些是不够的,就像计算机的硬件身体必须有软件灵魂的支持一样,与学习平台和资源相契合的教学设计、教育理念才是课程的灵魂。数字资源、学习平台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高效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本身才是主体。只有配合教学过程,实现合理有效的利用,数字资源和学习平台才能真正发挥起它们的巨大作用,使信息技术课堂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案例分析

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尝试,一系列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课例被逐渐积累起来,其中多数案例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信息技术》第5册第七章第三节“建立超链接”的教学为例,阐述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用。

1.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①掌握文字和图片的超链接方法。

②学会指向不同类型目标超链接的制作方法。

③通过学习平台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养成使用帮助解决问题的习惯。

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探索学习的成果。

②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2)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建立一般超链接的方法,难点是制作指向不同类型目标超链接的方法。

(3)学生情况

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建立站点和制作网页的方法,并在之前的课程中建立了自己的站点,十分期待将自己站点中的各个独立页面链接起来。

(4)教学方式与手段

本节课主要采取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网络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完成任务目标。

2.自建网络学习平台介绍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的网络学习平台主要提供了成绩查询、优秀作业展示、学案资源、作品评价等几部分功能。

成绩查询区:利用动态网页技术与学生成绩数据库连接,学生可以随时查看到每次作业成绩。(每次课的作业成绩都以数据表格方式存放,可通过动态网页程序代码进行实时调用。)

“榜上有名”优秀作业展示区:利用动态网页与优秀作业数据连接,学生可以点击查看上榜的优秀学生作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以作业上榜为荣。

学案资源区:提供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及操作提示、作业任务、作业素材下载、拓展任务、相关资源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知识点及操作提示包含文字说明、截图说明及视频课件等不同形式的数字资源,为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作品评价区:利用网上问卷系统给学生提供自评与互评问卷表单,用以收集学生的评价信息。

3.教学过程

导入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上网的时候见到的超链接通常是建立在什么网页元素上的(文字或者图片)?

提出问题:那么怎样在文字和图片上建立超链接呢?

请学生启动IE浏览器,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学习网站”的地址,从这个网站上了解关于制作超链接的相关内容。(网站中呈现的内容包括文字说明、截图说明、视频操作演示等。)

指导学生查看学习网站上相关内容,自主学习如何在文字和图片上建立超链接。

公布任务 1:超链接制作练习1

请学生启动FP程序。

下载并打开学习网站中提供的 “超链接制作练习1”站点文件。

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分别协作完成1、2、3三个不同的操作练习。

鼓励学生进行相互帮助和讨论。

成果展示1:[屏幕广播]

请每组派出一个同学到讲台上进行演示。

①给文字添加超链接;

②给图片添加超链接;

③图片上的热点超链接。

教师小结:总结在文字或图片上建立超链接的方法,引出第二个问题,指向不同类型目标的超链接,举例指向外部网址的、指向电子邮箱的。

公布任务2:超链接制作练习2

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参考学习网站中的制作说明,分别完成练习2中的第1、2题。

成果展示2:[屏幕广播]

请每组各派出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制作指向外部网址和指向电子邮箱的超链接的操作方法。

教师小结并扩展问题:除了这两种指向的超链接之外,还有指向书签和某个文件的超链接。(体现分层教学,有能力的学生可进一步学习。)

学生进行练习操作。

公布作业任务

请学生查看学习网站中今天的作业任务――在自己的网站中建立超链接。

基本要求:

站点中包含图片和文字两种类型超链接;

站点中包含至少2种指向不同类型目标的超链接;

测试你站点中的所有超链接,以保证它们的有效和正确。

扩展要求:

在站点中除图片和文字超链接外还使用了建立在图片热点上的超链接;

站点中包含3种指向不同类型目标的超链接。

思考题:

你能够建立从某一页面到其他页面上某个书签的超链接吗?

指导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和实际情况完善自己的站点。

优秀作业展示: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作品。

进行小结

包括图片及文字超链接、3种不同类型指向的超链接、建立超链接时的注意事项。

篇5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格局、传播环境和手段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国内各高校自2002年开始以北京广播学院为首先后成立了一批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虽然数字媒体市场很大,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迫切,但近几年包括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内的艺术设计专业却成为学生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溯其根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意能力不够、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专业需求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因此,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课展开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技术的革新、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实践教学常常不能同时兼顾稳定性和前沿性。目前,该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缺乏艺术认知,艺术创意能力培养被羁绊。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集合了科技、传媒、艺术等多专业的交叉学科,虽然以技术为主,但兼有艺术的特性。市场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随着艺术需求的提高而改变,对集过硬技术和艺术创新能力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较为欢迎。然而,目前该专业的学生多是理工科学生,兼有少量文科生,他们大都缺少艺术素养和艺术功底。

针对上述问题,各高校分别相应开设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素描等基础课,但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知识,还是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艺术素养方面的需求。学生缺乏艺术素养,无可避免地限制了实践课中对其艺术创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和市场接轨,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应市场之需而成立的年轻专业,各高校虽然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也想方设法革新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诸如基于项目、工作室、工作过程等新方法。但是,不可争辩的是大学教育教学内容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和市场的千变万化形成反差,不能及时更新就必然和市场脱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的项目多不是市场上的真实项目,不能形成市场竞争氛围,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高校工作室为了维护工作室的声誉,保证项目按照客户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就只能让少量各方面素质较高的学生参与,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所起作用甚微。

2.泛在学习促进实践教学

泛在学习(U-Learning),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学习,是数字学习(e-learning)的延伸,克服了数字学习的缺陷或限制。

泛在学习视域下的实践教学活动是指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将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借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泛在设备,师生共同参与,最终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过程。泛在学习促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可以从环境、教师、学生等方面分析:

(1)泛在的学习环境已具备。

泛在的学习环境是保障泛在学习能够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

泛在硬环境主要指为保证学习者能够从周围环境中收集信息的设备和网络。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为泛在学习的推行提供了基础保障。2011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3G网络也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此类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渐成熟能维持泛在学习网络环境的通畅。因此,泛在学习的硬环境已能基本满足其需求。

泛在软环境主要指学习者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的信息,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从教学方面分析,近年来各高校相继进行的优质、精品课资源网络共享就有利于学生进行泛在学习。目前,除了学校方面外,类似优酷视频、新浪微博、猪八戒威客等各种各样的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从视频到文字,从专业知识、社交环境到市场前景等全方位的认知环境。总之,目前的网络资源对学生从各方面提高自我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当然,还未进入社会的学生要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资源,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2)泛在学习的整合性有助于教师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泛在学习环境提供的信息资源往往来自于真实社会的切实需求,教师可以把这些在网上出现的真实案例充实到已有的实践教学项目中,结合实际情况引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脱轨,正确把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新动向,了解市场前沿。

(3)泛在学习的社会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学习兴趣。

利用泛在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堂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需要从网络环境中及时提高自我。例如新浪网上就有很多目前国内著名的艺术家、从事相关专业的知名人士和新手的微博,学生就可以加入其中,关注他们,从各方面了解他们,并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提升自我的艺术认知。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和市场需求紧密关联的一个专业。如前所述,教师在实践教学工程中引入的基于项目、工作室等的教学方法在强化学生的市场意识方面各有缺点。利用泛在学习,学生可以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后,广泛浏览各种威客网站,了解市场动态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以个人或小团队的形式从网上接一些项目,既积累了专业知识,又在接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技巧,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学有所用的快乐,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

3.应用案例分析

许昌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获批于2010年,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动漫制作、游戏编程、影视广告设计、面向网络的新型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重点介绍Photoshop在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装潢设计等方面的操作和应用。现以该课程为例,分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类课程在泛在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改革。

数字媒体市场需要创意,但好的创意不是闭门造车能得来的,需要大量的实际演练,需要大学院校敞开院墙与社会接轨。传统的实践教学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是有限的。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我结合实践课堂中项目的实施情况,引导学生恰当运用微博网和威客网进行主动的泛在学习,能较好地克服实验室教学的弊端。

(1)引入微博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以期增强其在实践过程中的艺术创意能力。

2009年,随着新浪微博的正式上线,微博在我国流行开来,其具有、转发、关注、评论、聊天、营销等功能。国内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在国内率先给出了微博的定义——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用户除了可以通过计算机外,还可以通过类似手机的即时通讯工具、转发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的内容,还可以对其进行评论。结合微博的即时性、共享性、开发性、交互性和自主性,可以把微博作为泛化学习的工具引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

在“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新浪微博上开设账号,引导学生关注领域内知名人士和知名企业的微博,鼓励他们积极发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微博友并关注。通过浏览知名人士的微博内容,可以从思想上提高对艺术的认知;了解知名企业的微博内容,可以站在较高层次认识市场在艺术层面的需求;通过和志趣相投的微博友的交流,可以提高社交能力。总之,把微博引入到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实时地、不经意地进行艺术熏陶,提高自身素养,有助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发挥艺术创意能力。

(2)引入威客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期增强其市场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根据威客模式创始人刘锋给威客的定义可知,威客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威客平台是为威客提供交易服务的网站。任何人都可以在威客平台上任务需求或者对一些任务投标。威客平台的这种零门槛特性,有利于还没有涉足社会的学生参与,因此,把威客平台引入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在“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项目、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个人或者以小团队的形式到威客平台上注册账号。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威客平台,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如何和客户进行沟通等。通过浏览平台上的任务需求,学生们可以从各侧面了解市场需求,以便扩大知识面,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和客户的沟通交流,可以锻炼自我沟通技巧;通过承担一些较简单的项目,学生可以了解项目的运作过程,并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可以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但是,因为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年,所以只能定位在熟悉威客平台的操作流程和承接简单项目上,随着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术的提高,学生到高年级后必定可以承担一些较为复杂的项目。

4.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集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和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更高。市场信息千变万化,多媒体技术在日新月异地革新,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跟上变化,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泛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把微博和威客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分别以隐式和显示的形式,从艺术和技术层面使学生自发地即时学习,把实践教学从实验室推广到学生生活的时时刻刻,并学以致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否认,泛在学习指导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改革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如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如何恰当地引导学生都是进一步着重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明豪侠.数字媒体技术市场分析[J].电信技术,2011,9:104-1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