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机电技术与管理

机电技术与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机电技术与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机电技术与管理

篇1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煤矿生产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但生产效率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而且生产的安全性得到了良好的保障,为煤矿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提升机、电动机、采煤机等机电设备的应用。由于机电设备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转下,容易发生各类故障,如果不及时将设备维修好,那么煤矿生产将无法继续进行,所以煤矿企业应重视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技术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为煤矿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1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技术现状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起步较晚,仅有30余年的历史,这造成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体系,在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上缺乏明确的指导依据,生产和维修严重脱节。很多煤矿企业都存在重效益、轻维护的思想,既没有引进先进的维修管理理念和方法,也没有对设备进行动态的监控,而传统的维修技术只能应用在设备损坏时,耗费的时间长,维修效果差,导致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不科学,报废率较高,企业的固定资产损耗严重。煤矿机电设备所在的环境较为恶劣,煤矿中也存在较多的危险源,而煤矿企业仅将机电设备维修作为辅助职业,提供的福利待遇不符合技术人员的心理需求,不仅无法吸引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前来就职,而且企业内部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致使煤矿企业的机电人才十分短缺。由于机电设备的种类多,占地面积广,监察工作无法全面覆盖,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同时监察人员的思想意识较为懈怠,普遍缺乏安全意识,不能完全履行自身职责,给井下作业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部分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的维修缺乏足够的重视,只是在设备出现故障了才进行维修,没有定期对设备采取保养措施。有些机电设备的零件已经远远超过了使用期限,企业仍旧抱着能用就用的心理,不及时将这些零件更换,导致机电设备内部发生了连锁反应,故障点越来越多,给维修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煤矿企业的资金较少,无法购买先进的机电设备,现有设备的老化现象十分严重,科技含量较低,无法满足实际的煤矿生产需求,企业不得不让这些设备连续的运转,在超负荷作业下,设备的故障风险大幅度上升,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饱受威胁。

2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的对策

目前的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矿新增机电设备投入资金也在大幅缩减,煤矿企业都在想尽各种办法修旧利废,这使得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2.1转变维修技术管理方式

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应该受到煤矿企业的高度重视,将其当作日常工作的重点内容,加大各类资源的投入,摒弃传统落后的维修技术,确保机电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为煤矿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的改革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煤矿企业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为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提供标准化的作业依据,同时严加约束维修人员,使其能够明确并履行自身职责,将机电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掌握先进的维修技术,以缩短设备的维修周期,确保设备尽快的恢复到生产中,从而保证煤矿生产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2.2选择合适的维修技术

当煤矿机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应根据其故障类型选择合适的维修技术,以降低维修成本,保障煤矿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了更好的实现故障的检测和维修,煤矿企业应制定维修技术管理制度,促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趋于标准化、专业化。对于主观诊断即可判断的故障,就不需要再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诊断,防止维修成本的升高;对于结构复杂,难以迅速诊断的故障,可以结合多种诊断方法查找故障点,比如数据诊断、神经网络诊断等等,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的加快机电设备的维修效率,使设备尽早的恢复正常运转。

2.3将设备维修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发展为重要科技,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分类、预测和决策,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向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变,使维修技术更加系统性。煤矿机电的类型极多,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在线监测仪器可以实时掌握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维修计划,使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由静态变为动态,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减少了维护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

2.4加强绿色维修方式的推广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倡导绿色科技,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煤矿生产中也应引进绿色维修技术,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机电设备的绿色维修技术,开展绿色的维修工作,规范绿色的维修技术标准,使现代化绿色维修制度得到完善。促进绿色维修技术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提高设备绿色维修性与可靠性,使绿色维修设计得到推广和应用。在进行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时,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效益。在解决设备存在问题的同时,将绿色技术运用到传统维修技术中,提高对环境的保护。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关系到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应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机制,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维修工作中,以更新维修技术,同时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力度,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为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从而全面提高维修技术管理水平,促进煤矿企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在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煤矿机电技术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要求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提到更重高的水平,直接反映在企业的竞争力,对安全生产和社会效益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一、科学合理的进行开展矿井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工作

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能够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存在的多种技术难题,积极开展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活动,有效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大大降低设备事故障率,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过程精细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层次责任化,人员能力素质化之路,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稳定开展夯实基础。组建科学合理的机电技术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团队团结、协调管理制度,做到“各负其责,各履其职”,工作达到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有效利用各种有效人力技术资源。使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协调部署,实现“人人都干事、事事有人管、管理标准化”的干事创业的团队格局。根据矿井采掘年度计划,对新采区的设备选型进行设计计算。合理编制矿井设备大中修管理计划及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紧紧围绕矿井装备科学化、自动化、高效化进行组织开展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工作,在确保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提高矿井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区域竞争优势。

二、加强现场机电设备更新改造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管理素质

设备是采掘现场主要的生产作业工具,需要相应的人员进行维护管理。因此,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才是煤矿机电技术的基础主体。首先要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以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根据矿井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对现场一些效率低、故障率高的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使其装备性能符合现代化矿井安全生产要求。在对更新改造后的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之前,要反复进行充分调试,达到安全高效技术要求,实现设备安全运转。对矿井机电技术管理人员要进行长期、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根据其各自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现场处置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分类培训,逐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及现场处置能力。制定矿井技术比武年度计划,开展技术竞赛活动,鼓励技术人员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促进矿井技术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三、逐步实现矿井机电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和数据化

要建立完善的矿井机电技术管理平台,实现工作考核制度化、现场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信息网络化。建立符合矿井安全生产的机电技术资料档案管理体系,建立主要设备技术数据库,进行专人管理。建立完善矿井计算机辅助管理,及时掌控和查询大型设备历史技术情况和使用动态,建立大型机电设备的技术特征、参数和维护管理台账,随时了解设备的技术状况。利用矿井机电技术管理平台数据库,建立完善主要机电设备技术履历簿,实现矿井机电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和数据化。

四、制定完善的机电技术管理保证措施

(一)保证措施

1.制定图纸会审、交底制度建立完善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由机电工程师组织、机电副总工程师主持、主管技术员具体实施落实的图纸会审、图纸交底会,将会审、交底内容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进行存档备案,确保会审交底工作有效的实施落实。2.建立周技术例会制度每周下午召开由机电副总工程师主持的周技术例会,可将一周内的问题统一协商解决部署。3.实行专题讨论会,遇到较大问题时,与施工单位等有关方面一起协商解决。4.机电成本目标:精心管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功效,提高设备生命使用周期。5.技术措施(1)对入矿的材料、设备,要严格验收,严把质量关,杜绝违规设备、材料入井。(2)抓好人工、材料预算,坚持按定额耗工、耗料,严格控制,杜绝浪费。(3)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功效,减少支出。(4)加强现场管理,减少材料消耗。

(二)对机电安装工程要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减少不必要环节的影响。特制定如下措施:

加强煤矿机电技术与创新管理,能够有效保证机电设备安全正常运行,保证设备选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能在矿井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增强机电技术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切实提高煤矿机电装备水平和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落实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活动,实现矿井机电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和数据化,推动煤矿企业的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机电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监督管理,目前许多煤矿都设有机电管理这一部门,但实际上这个部门不单负责机电管理工作,还要做好机电的安全生产,这就必然导致机电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放在机电生产上,而对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再加上有些煤矿企业领导也忽视机电管理工作,为了减少经费开支而缩减机电人员人数,机电管理部门人员编制不全,部门职能也就体现不出来。

2.机电管理队伍人员素质较低、培训不到位。在许多煤矿企业,特别是一些地方煤矿,相应的机电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许多都是熟人介绍进来,只受过小学或初中教育,机电方面的专业技术水平低下,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而且实践经验也较少,这势必导致在开采作业过程中各种违章作业屡见不鲜,对机电设备性能认识不到位,设备出故障频繁,各种因电气失爆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另外,人员技术培训工作也非常不到位,虽然每年都有举办机电培训,但没什么实质性作用,培训过于理论、抽象,没有实践操作性,职工在培训业犹如听天书,必然造成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达不到培训的真正意义与目的。

3.机电设备技术理论薄弱、设备安全隐患较多。在一些地方煤矿上,机电技术人员可谓是严重稀缺,连指导煤矿开采生产的技术人员都不够,严重影响到开采效益。相关的技术措施、规范也不健全,比如供电无设计或者有设计但不规范,许多机电设备不能保证定期进行性能检测、测试,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做不到位,对机电设备测试的相关仪器老化严重,测试方法也早落后与行业水平。机电设备老化严重,许多都是“带病”工作,完全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有的矿井为了加快生产进度,对井筒的防腐措施做不到位,主副井的停产检修时间也被占用。在许多煤矿,一些固定设备上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等精度不够准确,缺乏定期校准,利用铁丝等代替保险丝的情况屡见不鲜,许多相关保护措施被甩掉不用,井下局部接地极及连线在材质和方法的选择上与要求不尽相同,电气设备失爆现象经常发生。

二、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措施

1.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建立由机电副总领导的技术管理体系,设置技术、电气、电管、防爆、设备等专业化管理小组,明确各小组岗位职责,使技术管理更好的服务于煤矿生产。定期开展专题会议,明确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从技术、经济、组织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管理体系也要因矿而异,选取相对稳定的管理模式,对于基础工作较好的大型矿井,可以采取统计管理模式,由机电管理部门负责所有的机电技术、设备及调度管理;对于小型矿井,可将机电管理部门与机电工区合并,减少不必要的人员编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机电技术管理培训工作。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煤矿机电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机电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机电技术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一方面,要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关心他们的生活,让技术人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稳定现有技术队伍;另一方面着手培养基础好、有事业心的技术工人,由各区队机电技术主管牵头进行传、帮、带,定目标、压担子,逐步使其进入角色,增强技术后备力量。矿山企业必须按规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具备必要的自保自救能力和事故救护知识,防止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

3.突出机电管理工作重点。在矿井的机电管理系统中,由于其工作复杂性高,关乎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必须抓住机电管理工作的重点。首先,要保证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对于那些对矿井安全有不利影响的电气设备必须进行整改,提升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其次,加强井下供电及提升运输系统的防护工作,业内人士都知道,井下供电负责给开采设备通过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井下环境复杂,因此必须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确保相关安全保护措施到位,提升运输系统是保障矿井工作的基础,只要保障它的正常运行,才能说去提高矿井的开采效率,因此每天两小时的保养工作是必须做到位的;最后,加强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和修理工作,只有规范的操作才能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只有合理的维护使用才能避免设备故障的产生,不检查维护就不能发现存在的隐患,因此,抓好这三个管理重点,矿井才能有条不紊的持续生产。

4.加强人为控制。人是直接参与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在人体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技能和安全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还应根据矿井特点,在技术水平,身体残疾,心理行为,错误的行为控制人的使用。如果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过程中,尽可能安排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人来完成一定的要求;在没有走错了发生什么危险的过程,必须分析员工心理活动,确保员工情绪稳定;在工作现场的危险源,应严格控制行为,如设备厂房禁止吸烟、打闹、玩耍,特殊岗位工种限制携带手机,避免接听电话发生危险。此外,应做到无技术人才工作严格禁止,不懂装懂、碰运气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制止。总之,只有提高人的素质,规范人的操作行为,才能确保施工质量。

5.加大资料投入,提高质量标准化水平。加强对职工工作学习环境建设的投入,改善水平。加强计算机等辅助工具的投入与管理,建立健全设备数据库,这样能更好、更及时的掌握机电设备的技术情况,方便管理人员的查询工作,对机电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大型固定设备检修履历,有助于为决策工作及时提供依据;改善职工学习环境,为技术人员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硬件,提供供电CAD和AutoCAD绘图软件等,井上为操作员工建立相应技术培训工作室与培训基地,井下现场建立现场实际操作培训基地,配备日常使用相关设备技术图纸等资料,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来强化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基础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水平高、有经验的老员工进行现场授课,切实提高机电质量标准化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诉,我国煤矿行业中机电技术管理应建立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规范、管理机制,并不断探索改进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对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视,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

篇4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对煤炭资源的使用数量与日俱增,而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我国重点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逐渐与国际发达国家靠拢。但与此同时,煤矿机械化程度的加深,使得机电事故已经成为影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机电技术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煤矿机电事故实例

案例1

2002年乌兰煤矿暗副斜井1350车场发生“5・17”机电事故,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在安装主排水和压风管道,将膨胀螺栓固定在巷道顶部之后,与其进行对接时膨胀螺栓两桶混凝土喷层脱落,管子将操作人员将矿车上带下,并砸在其中一人的头部、胸部等位置,抢救后死亡。

案例2

2004年某煤矿发生“1・11”事故。其主要经过为两名操作人员在对皮带尾两侧护板进行维修时,其中一人发现皮带机底部附有一锚盘,在没有停机的情况下用铁棍进行投出,未果后另一名维修人员随用铁棍投锚盘,不慎将手臂卷入处于运转状态的皮带机尾滚筒中,在成头部、肩部挤伤,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1.2 煤矿机电事故发生原分析

由以上事故可知,矿井机电事故造成的结果都相当严重。但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机电事故发生呢?通过对相关事故分析,我们将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2.1 缺乏健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部分煤矿企业虽然制定了一定的机电管理制度,但由于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对各个机电工作项目进行充分了解,导致其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在落实过程中,由于缺少强有力的监督制度,导致其落实不够充分,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此外,一部分监管人员缺乏责任心,在工作过程中监管不够全面、仔细、严格,甚至有的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但没有进行及时整治,最终酿成惨祸。

1.2.2 对机电设备重视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煤矿发展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依旧有许多煤矿对生产设备投入不足,导致部分机械老化,不能很好的实现更新换代。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的机械,没有做到定期检查、维修、更换、升级等。在一些煤矿,甚至主要的生产设备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比如缺乏一定的安全措施、保护工作不到位等。总的来说,对机电设备重视程度不够,不仅严重影响到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会严重威胁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大大制约力煤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2.3 操作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

对于煤矿工作的环境比较特殊,且本身属于高危险性行业,工作条件比较恶劣且风险性相当大,因此对综合素质比较强的人才吸引力不大,致使煤矿经常出现招工难的现象。一些在岗工作人员由于受到经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在工作之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进修、培训等,即使煤矿制定了一定的培训计划,收效也甚微,导致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文化知识等程度不高。此外,许多煤矿企业将培训重点放置专业技能上,导致部分员工在文化知识方面存在巨大缺陷。而社会因素造成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许多高等院校中针对煤炭专业的报考数量越来越小,导致煤矿所需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在机电、开采、安全等方面人才数量逐年缩水。

2 降低煤矿机电事故的技术管理措施

2.1 健全各种机电管理制度

健全机电管理制度,是操作人员规范作业的参照标准和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保证作业拥有良好秩序,维护安全、高效的纪律措施,因此各个煤矿企业不断加强对各种机电管理制度的健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进行管理制度制定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实施,并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17种相关制度逐一健全和完善。除此之外,还应针对操作人员建立相关责任制度,促使其在作业过程中落实责任,规范行为。建立科学、严密的监管制度,将监管人员的工作内容与个人业绩、晋升、进修等挂钩,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摆正工作态度,落实责任义务,从而有效降低机电事故的发生几率。

2.2 加大对机电设备投入力度

加大对机电设备的投入力度,促使机电设备及时更新换代,是保证煤矿企业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煤矿企业应充分了解市场信息,及时更换部分老化、陈旧的设备,保证设备自身性能良好。此外,应建立完善的检修制度以及动态评测制度,定期对重要设备、特殊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评定,保证机电设备作业期间的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在进行检修过程中,则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进行规范操作。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一些设备比较特殊的,应建立一定的技术资料库,以便在对其进行检修之前,可以帮助维修人员对检修内容、技术等重要信息进行巩固,保证其在检修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3 加强对员工队伍建设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主要从三部分出发:第一,通过制定完善的培训技术,对在岗人员进行针对性强的安全常识、专业技能、文化知识培训,增强操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完善的专业技能以及先进的科学文化素质,具体作业过程中,能够做到规范自身操作行为,保持强烈责任心,进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加强对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的招收和引进,向作业队伍注入新鲜活力,展现自身才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出机电设备应有的实效性,进而保证队伍整体具有极强的战斗力。第三,对机电人员给予高度尊重,通过不断改善其在物质、精神方面的待遇,做到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能留住人才。

3 结束语

总之,想要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必须加强机电技术管理。通过总结机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在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同时,保证煤矿企业高产、高效生产,从而有力促进煤炭企业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德泉.针对煤矿机电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方法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16):342-343.

篇5

中图分类号:TP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061-01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技术维护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发展。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必须回归到基本层面,从基础工作做起,采取经济与技术手段,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确保煤矿机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一、煤矿机电设备在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落后的管理理念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很多重大决策的失误都与管理者的理论观念有关。煤矿领导对机电设备的管理重视度不够,只注重矿产资源的开采量,没有突出机电设备是现代化煤矿生产的重要基础保障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缺乏足够的认识,仅把机电管理部门看作是一个辅助工作,淡化了这个部门的职责,因而出现了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全国煤炭企业中,完全按照安全生产标准管理的单位仅占到20%。而每年的机电事故率约占总事故的 30%~40%。这一系列情况的出现都是因为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滞后,领导者对机电设备常规检修重视不足、认识不到位导致的。管理理念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坏时再修”的层面,缺少未雨绸缪的前卫观念。

2.陈旧的机电设备

煤矿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很多机电设备都还是建国初期制造或引进的,所以机电设备出现老、旧、杂、带病运转的情况在所难免。再加上煤矿企业自身环境的特殊性,粉尘大、湿度高、时常有腐蚀性气体的存在,机电设备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如不注意采取防尘、防潮、防锈等有效措施,就很容易会造成设备的腐蚀和损坏。同时很多煤矿中,存在很多未经及时更换的老设备,如老绞车、老的防爆高压开关、非阻燃胶带等。这些设备,不仅性能老化而且存在数量还较多,加之对设备的测定不及时和技术的相对落后,导致存在隐患颇多。

3.滞后的专业队伍

在企业的成长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在煤炭企业机电专业队伍的建设中,因为煤矿工作自然条件差,不安全因素较多,在人们的头脑中己默认为这是一项又脏又累又不安全的工作,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不愿进入到煤矿企业工作,或者因为待遇不高等因素造成机电人员思想情绪波动较大纷纷跳槽,导致煤矿人才甚为缺乏。现在乡镇煤矿中从事机电工作的人员大都是农民工,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一些机电设备的简单故障的排除不及时,不能进行基础安全保障,应用计算机参与现代化设备管理更是不能够熟练操作。总体上看煤矿企业机电设备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差。

二、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的重要举措

1.规范管理,创新理念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只有严谨、系统、科学的管理,才能使管理规范而有序的进行。实现合理整合资源,根据岗位不同配备相应的人员,同时建立健全以责任负责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使人员对制度高度服从。管理者要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根据国际国内矿业的管理经验,推陈出新,不断整合出适合本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用新的理念引领人的思想与行动。

2.技术改造,更新设备

科技引领创新,带动经济发展。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一定要加大科技的投入,注重设备技术的改造。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中,采用先进的技术、优质的材料、全新的工艺,集中力量进行机电设备方面的研究,形成以技术带动整个企业发展的趋势。要适合时宜的更新陈旧腐朽设备,研发与引进先进的机电设备,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中的使用,引进“煤矿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网络软件,对本矿设备进行全面的跟踪管理,方便领导快速、全面的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既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又可有效的控制设备及人员费用开支,实现了对设备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

3.提高素质,培养人才

在机电设备管理中人的因素占到了第一位,因此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想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以先进技术知识作为支撑,所以一定要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尊重保护技术人才,积极鼓励机电专项技术研究并给予奖励。对人员进行培训是提高机电技能的有效途径,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培训教育,使机电管理、、使用、维护人员懂得操作流程、认知设备性能与原理,能够对设备进行轻松的操作、维修和保养,并能够判断与处理突发故障。

三、结束语

煤矿机电系统在煤炭企业中占有重要的比重,系统复杂庞大,若管理不善,轻者停工停产,重者造成重大事故,因而,在煤矿企业中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迫在眉睫。在矿业企业发展中要想获得质量与经济方面的双赢发展,必须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中注重创新,加强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完善监督与考核制度,科学的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促进煤矿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