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的问题

思想政治的问题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1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思想政治的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思想政治的问题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74-03[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德育课程国际比较研究”(JG14CB0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邴竹(1991―),女,辽宁铁岭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2014级在读硕士;孟庆男(1957―),男,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仅仅加强高中生的智能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意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传授其理论知识,培养其政治素养,又要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觉悟。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由于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导致在教学方式上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导致了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发展不平衡和“三观”扭曲的不良结果。

(一)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然而也只是仅仅注意到了课堂的教育作用,却忽视了其他的隐性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是对显性教育的有效补充,能够强化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把学校课程教学和隐性教育融合起来,那么我们就把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隐性教育也会因此而更加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1]由此可见,学校忽视了教师、家庭、学校规章、社会实践等思想品德教育隐性资源的利用。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教育内容还是教育目的来看,都局限于传授理论知识,培养政治素养,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忽略了对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高中生不久便要走入社会,单凭书本上的知识,可能会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人际,会使他们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高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需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参与感和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不仅是理论知识外化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内化过程。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加上学校和社会对思想政治的实践活动不够重视,使他们的实践行为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三)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发展不平衡

德育是重要的,这一点毫无疑问。而且德育也一直摆在学校教育甚至社会教育的第一位,在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也非常明确地把“德”放在了首位。但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多数的学校还是“重智轻德”。应该说,学校对德育的重视度不可谓不高,投入也不可谓不大,但学校德育却不尽如人意。显然,造成学校德育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知识时代的到来,“学历社会”的影响等都将德育与智育刻意地分割开来,或者认为知识丰富了,品德自然会好起来,这些都是片面的观点。学生的智力是发展了,但却忽视了品德的发展,造成了智育和德育发展的不平衡。

(四)学生的“三观”扭曲

学校欲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能够使高中生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为我国的繁荣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但实际上,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或多或少是有偏差的。他们对一些辱骂、打架、盗窃等不良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或是拉帮结派孤立其他同学等,这些都反映了高中生或多或少的扭曲的“三观”。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在学校方面体现为教育观念腐朽、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在社会方面体现为不良风气盛行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家长和教师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教学观念腐朽

学校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观念上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者、传授者的角色。虽然近些年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在高中的课堂上,面对“高考”的压力,这种想法很难实现。其次,教学效果评估不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评估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应该基于学生的综合表现。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却仅仅依据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评估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书本化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侧重于政治理论、形势政策、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对“三观”方面的教育。由于很少有专门的活动机构或者组织去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渗透和解析,因此,学生可能会对书本的内容产生怀疑,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仅要作为考试的内容,更要让学校和学生自身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学校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本不会从内心接受,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3.教学方法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为达到认识和改造受教育者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或者说,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标、完成一定任务,而对受教育者采用的认识方法和实施方法。”[2]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采取的是传授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以接受为主,教学方法单一,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社会方面

从社会角度来讲,社会的风气和环境对高中生影响很大。例如,高中生模仿大人抽烟、打架、喝酒,盲目追星,模仿明星的穿着打扮,还有一些学生有崇洋的心理等。社会的大环境对高中生影响很大,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很难判断对与错、是与非,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高中生的思想观念出现了问题。

(三)家长方面

在生活中,家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不够,父母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鲜有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现在的高中生整日被各种考试和培训班所包围,他们的精神生活相对贫乏。学生的活动大都是父母和教师安排好的,例如,周末参加语文、数学、英语的补习班,还有书法班和奥数班等,表面上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但很重要的一点却被忽略了,那就是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家庭教育里,家长强制孩子学习理论知识,学生考出了好成绩,却不代表他们认同这些知识。

(四)教师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存在问题。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思想政治课总是轻易地被一些“主科”所替代,正因为教师本身没有重视思想政治课,所以学生也就在潜意识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可以被忽视的。就现在的高中课堂来说,这种“替课”的情况比比皆是,十分不利于思想政治课的展开。

三、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针对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种种问题,相应地可以提出在学校部分加强校园环境熏陶、丰富拓展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社会方面整顿不良风气、加强媒体的舆论导向、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以及在家长和教师方面的解决策略。

(一)学校方面

1.加强校园环境熏陶

校园环境是主要实施教育的场所,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都在这里进行,因此校园环境对高中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要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可以从学校建设的细节入手。例如,在学校食堂里贴上有关节约粮食的标语,这样每次学生去食堂吃饭,都会在无形中加深对节约粮食的认识。学生在校园里学习,如果看到学校每个角落都是干净整洁的,即使欲图方便,也会不好意思随手乱扔垃圾。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自然也心情愉悦,可以轻松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最优化。

2.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现状是有一些历史原因的,思想政治的学习延续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高中生发展的需要。因此,除了书本上的内容,我们还要重视对高中生情感、理想、态度、审美情绪以及行为的引导。这样,高中生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全面的发展。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有针对性和时代性,必须根据高中生自身特点的变化而调整方式方法。在新的思想政治课堂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也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当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社会方面

1.整顿不良社会风气

“社会环境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基础,它直接决定了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好坏。”[3]高中时期正处于身心发展至关重要时期,是人生的成长阶段,也是性格的形成阶段,如果不对社会环境加以正确引导,高中生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社会大方向的引导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政府部门要对大环境的构造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引导高中生的思想发展方向,例如,取缔学校旁边的网吧、歌舞厅,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让他们了解这些场所的弊端,从思想上解决这一问题。

2.加强媒体的舆论导向

我国的媒体有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媒体,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要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和热情,深入体会新闻所传递的正能量,使学生将法律、道德和思想政治的教育联系在一起,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真正地完善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3.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高中生正处于模仿行为阶段,因此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这样会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利用榜样的力量加以具体化学生的道德和行为。这些具体生活的准则会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三)家庭方面

加强家庭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它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内化的过程。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和生活老师,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只有家长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作用,才能收获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家庭教育里,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能刻意要求孩子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要让他们从内心接受这些知识,做到知行意合一。

(四)教师方面

一方面,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自身的形象气质、知识层次、工作态度和价值观的取向等,都在无形中引导和熏陶着学生。教师的人格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师的道德品质是其他一切教科书都无法企及、无法代替的教育力量。所以,开发和利用教师自身具有的隐性教育资源十分必要。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品德,展现个人魅力,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学生便能在无形中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

参考文献:

篇2

高校体育文化是在校园内呈现出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是学校体育与学校文化相互渗透于融合的结晶,它主要是指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以体育活动为主要载体、以高校校园为主要空间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2]。根据包含要素及表现形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物质文化、意识文化与行为文化,其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与体育有关的实物,比如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服装,体育雕塑等,意识文化主要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风尚等,而行为文化则是指体育活动过程中制度化的或是约定俗成的,比如体育制度、体育传统、体育教学等行为规范。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群体通过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与道德规范等,对全体成员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影响,使其行为符合一定社会规范要求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3]。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立足于高校这一特定社会组织进行的针对大学生的教育活动,它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大学生从事一切学习、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之一,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心理倾向等方面合乎政治、经济与社会的要求。作为学校教育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直接面向社会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重视拓宽教育渠道,不拘泥于固定的教育形态,通过多种有效方式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克服传统“填鸭式”式的弊端,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教育效果。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体育发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其综合性的教育功能,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在当前社会,体育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培养体格健壮的个体,而是通过体育锻炼,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在《体育之研究中》对体育的价值就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舟,而寓道德之舍也。对体育的思想教育功能给予了高度评价。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交融所塑造的特定文化形态,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

体育,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活动,现在愈发显现出其蓬勃的发展势头,从气势恢宏的奥林匹克到红红火火的全民健身,还有与学校教育如影相随的学校体育。体育早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体育的关注度也空前的提高。体育所特有的功能也在不断的显现出来,并且不断增加。中美交往的先行者———乒乓外交,激励几代人拼搏奋进的女排三连冠,申奥成功时的举国欢腾等等,都让经历过的或者是间接了解的人激动万分。体育活动在学校的普及与盛行也无形之中影响到每一位学生,学校运动会上的加油助威、班级体育活动的欢呼雀跃、集体比赛项目的团队配合等对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荣誉感与责任感,对于形成无私奉献、互帮互助与团队配合等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另外,体育特有的增进身心健康的功能,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从而引导其关注健康、关注生命,促进科学生活方式的养成。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人格塑造功能

人格是指人的心理和行为特质,它主要包含政治、道德、情感、智慧等内容[4]。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塑造人格健全的个体,使其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学校体育文化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方面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体育道德风尚,“和平、友谊、进步”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高度概括,在体育比赛中竞争在所难免,尤其是竞技体育领域,竞争会尤为残酷。但是针对运动员倡导的“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规则、尊重观众”,以及对裁判员要求的“公正、公平、准确”则让体育比赛在一定的道德规范与制度约束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尤其在体育比赛开始之前的宣誓环节,让比赛规则变得庄严,让道德约束变得神圣,全体运动员与观众都会接受心灵上的洗礼,另外,“体育道德风尚奖”的设立,对于运动员的体育道德则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第二,锻炼意志品质,对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程中的困难与艰辛则需要顽强的意志品质来支撑,体育活动,尤其是集体项目,时刻考验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判断力与执行力,考验着关键时刻的及时果断与勇于担当,这都是其他教育形式做很难做到的。第三,提高审美情趣,体育是“健与美”的体现,许多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都以追求形体美为目标,而观众也在观赏的过程中体验到了速度之美、力量之美与形体之美。校园体育文化在引导学生关注身体之美的同时关注心灵之美,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心理调适功能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课余活动相对较少,参与积极性也相对偏低,各种压力如不能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宣泄,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差、性格孤僻不合群、内向、自卑等等。而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学校教育的不足,从而有效的调试学生的心理问题。比如,体育活动往往以群体的形式进行,参与其中的个体需要通过语言、动作等配合才能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频率,团队成员之间成功时的共同欢呼、失败时的相互鼓励,提高了成员的集体感与荣誉感,有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开朗性格的塑造。另外,当有内心感觉委屈、压力或者是愤怒时,体育锻炼也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方式。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思想政治功能的优化策略

(一)加大学校体育宣传力度,提高参与程度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是,当前学校教育中“重文轻武”的现象还很普遍,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专职老师,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造成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因此,应当加强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层面要加强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与支持力度,通过各种形式,打造出浓郁校园体育文化,并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给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二)提炼体育精神,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体育来源于实践却又不同于普通的实践活动,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一系列的价值与精神。体育精神来源于体育活动却又不同于体育活动本身,它彰显的是人们对某种品质的渴望与追求。因此,要结合体育的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提炼出具体的体育精神,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比如,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顽强拼搏、遵规守纪、尊重他人、不断创新等。通过一个个鲜明的主题,使学生在直接或者间接过程中,接受精神熏陶与心灵洗礼。

篇3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基础性现状,描述了在管理者、格局、工作形势、思想工作载体上国有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表现出的基本状况,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中心位置漂移、工作格局不完整、队伍弱化、能力不足和形式主义严重

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供了以强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构建大政工格局、创新工作形势和考评体系等措施,希望达到提升

国有企业重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工作中心;生命线;大政工;工作形式;考评

前言

国有企业进行现代化进程和创建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优

势和支持,特别在新要求、新任务不断产生的情况下,国有企业

经营的难度和竞争的压力在扩大,这时就需要国有企业思想政治

工作的不断强化,形成从实际情况上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详

细的认知,做到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复杂问题的全面分析,

真正在获得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变革的基础上,形成新时

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式发展,在保持国有企业思想政

治工作活力和战斗力的同时,为国有企业的真实发展打造出思想

意识、行为方式、政工格局、考评体系等方面的基础,全力形成

对国有企业综合进步和发展的支撑。

1.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重要的、基础性的管理工作,

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获得了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的

高度认可;在发达的企业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较好的企业已经初

步形成了“大政工”的格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正在

丰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正在变化,出现了异彩纷呈

的特征;以企业文化和多媒体为载体的多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

作方式正在不断涌现,并且在各种活动中发挥出国有企业思想政

治工作的潜在的和深刻的价值。

2.目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的问题表现

2.1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位置出现漂移

传统的国有企业一种将思想政治工作看做一切工作的中心,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这一认知有了改变,出现了国有企业思想

政治工作的中心位置的动摇,造成了认识上、思想上和行动上的

偏移。一些国有企业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没有

过多地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保障,没有进行有效的国有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建设,导致国有企业没有从内心深处高度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定位上和功能上的漂移。

2.2 “大政工”格局尚不完善

实行“大政工”后,兼职人员的身份和职能存在认定上的困

难,导致生产和经营的压力挤占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大政工”

格局中传统的管理关系、组织关系存在不清晰,导致责任上的不

明确。这样的局面会导致“大政工”格局失去吸引力,使国有企

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失去了保障,容易出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

工作的下降和功能缺失。

2.3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弱化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优秀人才被调任到其他部门,

而其他部门的低效能人员流动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里,

这造成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双重的伤害,出现了国有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素质和能力的快速降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

存在年龄断档的实际问题,出现“青黄不接”的倾向。对于国有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和培训开展的层次不高,频率也不符合

需要,导致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下滑的问题。

2.4 形式主义严重

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出现了思想政治工作浮于表面的显现,

不注重实效,从表面上和形式上做文章,失去了对思想动向和政

治方向把握能力,导致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出现问题,不利于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发挥。

3.提高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对策

3.1 强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

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社会里要强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

工作,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的生命线,要形成对国有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态度,形成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

全面支撑,以文化、教育、宣传等手段,提升国有企业思想政治

工作的品质。

3.2 构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政工”格局

要形成以国有企业党委为骨干,以纪委、工会、团委、妇联

为结构的“大政工”格局,将相似或相近的工作做到合并,在集

中各方优势的前提下,形成优势力量,提高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

作的质量,加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升。

3.3 建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考评机制

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多角度、多层次、全过

程的考评体系,以过程评价、实时评价和阶段评价为主,对国有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考评,达到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合

理把握和客观评价。

3.4 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形式

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宣传教育手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

富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和渠道,达到创新工作形式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新要求、新形势

和新情况不断转变的实质性要求,在一些国有企业和一些特殊的

阶段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摆脱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困难,形成对国有企业整体和思想

政治工作的全面认知,达到以理念、工作方式、考评体系、工资

形式为转变的创新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的工作体系,发挥出国有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战斗力的同时,确保国有企业发展的潜力和长

远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有章.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创新[J].湘潮

(下半月)(理论),2009(06).

[2]付翠.浅议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甘

肃科技纵横,2007(06).

[3]廖少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2009(05).

[4]黄一宁.以企业文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转型创新[J].市场周

篇4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的德育问题

1.过多注重知识积累,而忽视品德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存在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德育教育的问题。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虽然制定很多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但由于高考这一最终的衡量标准,制定的德育目标很难通过试卷来界定,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学习的重点最终放在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识记和运用中,很少去探究知识背后包含的德育价值,因此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以及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塑造。如高一《经济生活》的第三课,做理智的消费者这一部分内容明确了具体的德育要求———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但大多数教师只把它当成一个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去背诵,要求学生会做题,学生很难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别说运用这一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和生活。

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课时安排有限,很难真正落实德育目标

现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正常的是一个教学班一周两节课,但由于时间紧,在这两节新课当中,教师不是在紧张地传授知识,就是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课时去安排学生感受和体会德育的内容和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同虚设,不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对于教学目标的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现在的教学目标既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但很多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表现在教案和导学案上,没有落实到教师的心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没思考如何具体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学生在阅读导学案时也没有把这一学习目标纳入到自己的学习范围中,所以就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德育的教育。

4.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德育课程无法进行

思想政治方面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自身对事物的感知以及从中所获得的感受,从而才能获得心灵上的体会以及行动上的改变,有时需要离开课堂走入社会生活中去实践,以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课外课程无法进行。如在讲文化生活“体味文化”这一框题时,完全可以打破传统模式,让学生去展览馆或博物馆感受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在一些小城市根本没有这样的场所,所以仅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就显得很乏味。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德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1.在传授知识时应兼顾德育的发展

应试教育是要求把知识教育摆在一个不能替代的位置,但教师可以灵活处理知识把握与德育的关系,传授知识与德育渗透二者并不冲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兼顾德育的发展,而德育的渗透同样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如在讲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一方面要准确讲明金钱的由来,即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这是在加强对货币知识的系统认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从而促进学生养成正确对待金钱的思想和行为。

2.合理利用课后时间及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知,进而获得德育教育,促进品德形成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时间有限,但可以利用好生活这个大课堂,高中四本教材的内容,每一本都离不开对生活现象和内容的感知,所以把所要进行的品德教育落实并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和体会,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和深化,也会达到较好的品德教育效果。如每一年的清明节,各个高中都会组织学生去祭扫烈士陵园墓,政治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教育和培养,这也是对课本《文化生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含“爱国主义”这一内容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所以有了生活这一大课堂,思想政治的德育教育就可以有无限的延伸。

3.加强培训和学习,促进教师及学生观念的转变,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要想实现行动上的转变,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造成思想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同虚设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者也好,受教育者也好,没有从观念上重视德育的重要性,只有德育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为更好地进行智育教育和知识教育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为社会培养人才,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德育教育,那么其培养出的人才很可能成为社会的“危险品”,所以要解决思想政治课上的德育问题,必须做到观念上的转变和更新。因此有必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使教师真正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教材上”的德育,是要落在学生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德育。

篇5

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新时期农民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是受其经济收入、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念、利益诉求等差别也较明显。有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素养有待提高,不能深入地了解农民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做到语言的通俗化。相关知识、信息和技能的更新比较缓慢,调查研究、学习文件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宣传普及活动的实效性不高,对政策作了片面理解大众传媒等教育载体的利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不能有效团结农民群众,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帮助农民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对于农民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的事情,解决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新趋势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在当前的农村转型中发挥作用,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较低的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质低制约了农民自身的发展,改变农民身上的错误思想和落后观念。基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不学法、不守法,凡事凭自己主观判断,缺乏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现状,这将不利于村民自治和农村民主法律建设。

农村在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降低也日渐成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再加之农民所处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农民的社会心理也日益复杂化,导致社会心态的失衡。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考核评比制度不够完善,不能及时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处理,将背离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衡量标准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及实施效果,关系到加强和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进程进行调整,由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创新方法以体现时代特点。为保证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过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农民自觉理性的认识。

二、推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对策

不同劳动方式、经济利益、思想观念、管理机制。目前农村经济关系、经营方式、利益诉求、农民身份、农民思想观念等出现的一系列变化,给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尽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重大,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

1、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在我国,传统的农民较少参与政治活动,基于有的农民的政治观念淡薄,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还有甚者只顾一己之利而弃集体、大众的利益于不顾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和对立心态。对农民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将有助于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使其自觉履行各项应尽的义务,维护集体利益,加大普法力度,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和引导农民增强法制观念,扩大法律宣传的阵地和影响,使广大农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实行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积极开展文娱活动,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使农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针对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和个性特征,并与社会习俗相结合,广泛开展类似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秧歌队、合唱队等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文艺团体,既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又可有效地提高凝聚力,提升农民素质,引导农民形成丰富而且均衡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弃恶扬善、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潮流和教育氛围。

3、改进干部作风,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有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和有的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作风不硬,使得广大农民对基层组织、基层政府、基层领导干部产生了不信任感和疏远感,导致干群关系的紧张和基层工作开展受阻,产生出不良的社会影响。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亲身体验老百姓生活,以正确、正面、正当的内容与方法教育、引导农民,切实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多听取群众呼声、多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4、建立健全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在农村工作的生命线,把推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完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县制度可以帮助农民确立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农村中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才会迎刃而解。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的特点,完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机制建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各司其责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和责任机制。

5、改善农村文化基础教育,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教育设施落后、教育岗位空缺,严重阻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确保农村儿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加强对其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了农民认识世界、发展自身的能力,将农村的基础教育贯彻落实到实处,对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解放农民思想,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加快农民的先进性建设,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提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比例,这也体现了我们国家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民本理念的特点,农村的面貌将会有很大的变化。

6、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产生于具有较强农业社会特征的生产环境,由于其思维方式的保守性、封闭性和单向性等,阻碍了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发展。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创新思维方式,克服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向农民广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先进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和技能,鼓励农民创业,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先导,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作者单位: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罗一华.当代大众化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研究,2009(4):130.

[2]何文毅.关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策略的当代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1(6):14.

篇6

(一)不良的社会思潮及社会风气带来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向纵深发展,中国社会在利益分配层面上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分配格局,人们在社会思想上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更多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社会需要的是拥有高新技术水平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用型人才,人们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为自己直接带来经济利益。因而,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更为青睐的是从更为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实用技术的培育而忽视了对自身思想政治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一是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及时间的安排上不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安排,往往根据自身的喜好或是临时设置。二是在教师队伍的配备上不是狠下功夫,似乎在中学思想政治的教学中任何教师都能成为政治教师并给学生上课,导致思想政治教师的含金量不高,整体素质能力也显得普遍低下,不能很好的胜任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三是当前高考考核制的影响。在当前大搞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学往往不被重视,在整个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处于边缘性地位。在这种状况下,学校和教师都不再重视思想政治教学的积极开展,而是把时间主要倾斜在主干课程的教学上。

(三)家庭环境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虽然在一定层面上,国家和社会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在实际上家长和家庭还是注重自己孩子的各科文化成绩以及将来通过几年的中学学习能否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而实际上各个中学在表面上倡导素质教育,但在实际行动上贯彻的仍然是升学率,在社会上哪些中学的名气大、教育好最终仍然取决于该学校能考上多少清华北大的学生,能培养出多少名牌大学的学生。正是在此观念主导下,家庭和社会更加重视学生在中学期间主干课程成绩的的好坏,而对于其思想政治教育却几乎完全忽视。

(四)教师的教育学水平与能力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直接因素

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但在现实中表现出的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尤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当代社会,普遍的实用主义论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与现实中存在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等现象的反差,使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讲得不理直气壮,或是有气无力,对一些实际问题难以作答。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在国家财政方面一直对教师的投入不够,尤其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农村地区以及一些小城镇,则使得一部分教师在面对外界市场经济的诱惑之时难以把持自身,宁愿花较多的精力去搞教学的同时做点生意,而不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的培养上面。

(五)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与理解不足

一方面,对于家庭和学校而言,它们负有加紧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急切任务,一方面他们又时刻处于社会这样大的漩涡之中,他们更容易受到来自于社会和家庭在思想上对其的不利影响。正是在此大的背景之下,生活在社会中的学生面对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课堂上的说教更是难以入耳,从而也就很难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之学校的考核制不断地向所谓的主干课程倾斜,思想政治课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学生在课程的重视上更是与学校的步调相一致,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思想政治课程不屑一顾。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

(一)全社会应该充分重视对人们思想政治学习

首先,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上应该在充分的重视人们的思想政治的学习。在新时期,我们在经济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上不断推进民主政治的历史进程,在法治方面大力推进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这些方面很显然是国家和社会前进的主导方面,是国家和社会的物质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同时更为最充分的重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应该一起抓,凸显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在经济领域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家庭是中学生成长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家长的思想观念是对学生影响的最为重要的来源。家长自身应在社会生活中、家庭生活中洁身自好,自己形成良好健康的思想政治观念,与此同时,教好孩子,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不应将生活中的负面东西带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二)中学自身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中学自身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观念上和行动上的进一步重视孩子的思想政治的学习。在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上应该赋予其客观的分量和地位,开展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业务文化素质、水平和能力。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的教师应进行常规性的训练并强化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形成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避免枯燥无味,让思想政治工作避免简单的呆板的说教。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应该和革命爱国文化相结合,也应和当下社会经济和政治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相结合,正面的回答学生的各种关注,及时的解决学生的各种思想政治方面的现实困惑。四是改善目前的考核机制。高考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的成绩比例应占有一定的客观份额,思想政治课不应成为一种边缘学科或者学生升学过程中的累赘。

(三)创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该负有热情。教师自身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教师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教学的方式方法,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实际政治动态,是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广泛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方面的不断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彼此借鉴,相互学习,在学生中也可以开展各种相互学习的机制,营造一种一种大家积极学习政治课程的良好氛围。三是学生自身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姚蓉儿.《思想政治课》现状、经验和设想\[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4,(02).

篇7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1高中生的特点

当下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过于抽象化、理想化,不注意一般性思想教育,过于热衷于政治层面教育,从而使教育缺乏必要的情感基础、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从青春期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具有以下特点:

1.1身心发展极不平衡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成长的关键时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心理上的急剧发展,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增强,都给高中生带来了诸多新的思想困惑和不适应。心理发展极不平衡,自我矛盾型的高中生,内心冲突激烈,持续时间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不稳定,新的自我无法整合。正是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高中生情绪不够稳定,好感情用事,考虑问题也不够周全,容易出现行为偏差。

1.2旺盛的求知欲

高中生求知欲旺盛,他们对周围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喜欢批判旧事物,崇尚新事物,爱标新立异,对人或事容易理想化并盲从。

1.3渴望尊重与理解

尊重与理解的需要也是高中生这一年龄刻意追求的。这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表现。高中生要求尊重和理解,在集体生活中,他们渴望有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有适合自己“角色”的位置。自尊心是一种尊重自己人格,不容别人歧视侮辱,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自我态度。

1.4交友与友谊的需要

高中生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的需要日趋强烈。他们渴望多交友,有了心里话愿意找同龄人诉说。

2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观念认识不足

因为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和人们观念的束缚,学生要将思想政治课程作为课程来应付,并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识记到考试的学习方法,并完成好课程,避免出现教师讲条条,学生记条条的现象,解决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一系列问题。

2.2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挖掘思想政治的教育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包括经济、哲学和政治常识等,理论效果强,具有新时代的意义,也具有抽象的学习效果,因为学校和家长,甚至学生都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认识不够,存在着误解。因此教师难教学,学生难学习,教学质量不高。

3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效率的策略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确立的科学常识,也要顺应环境的变化。当前,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改变过去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试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教师要致力于改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并改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积极探索出新的教学策略:

3.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呼吁新观念,新观念产生新实践,要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者”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

3.2更新学习观念,全力挖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动力

高中生思考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教材的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思考人生,规划未来,并接受马列主义、思想的转变,消除思想的疑虑,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公民。教师要为学生的考试而进行教学,改变教师教,学生背的局面,教师要实现转变观念引导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深入了解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篇8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67-02

如何做好农村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宣传思想队伍的工作者来说,不但要用求实创新的精神去抓好新时期农村宣传思想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把抓好农村宣传思想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切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不仅为我国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导向,同时又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高度重视和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宣传工作都对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和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是深入宣传贯彻新时期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奋斗目标的需要;是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振奋群众精神、统一群众思想的客观要求;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复杂问题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民主、和谐局面的途径;是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

二、农村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对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

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某些单位和基层看不到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真正把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接到上级宣传工作任务时,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其结果不仅影响了党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的强化和深化,同时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农村宣传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滞后

基层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基层宣传员往往身兼数职,由于分管工作太多,工作上有心无力,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其他工作上,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来抓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各部门平时不注重培养选拔宣传思想政治的干部,基层宣传队伍薄弱,有一定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的人才更是稀少。

(三)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经费长期投入不足,大多数农村宣传阵地的基础设施形同虚设,宣传媒体网络不健全,宣传方式手段十分陈旧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舆论引导优势的充分发挥。不仅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同时宣传思想政治的干部也得不到必要的教育培训。

(四)宣传形式工作方法呆板单一

目前农村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仍滞留在订规划、下文件、开会议的低层次上,形式呆板,方法简单,针对性极不强,不善于在工作中创新。有的宣传干部不能很好地把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同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联系起来,致使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切实加强农村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篇9

1.前言

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才能在当前形势下做好人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呢?笔者认为,要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2.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转化和塑造人的思想和感情。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和人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严格的科学性、强烈的实践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综合性等特征。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1]。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现代化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保证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2)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3)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对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在当前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人们认为只要把经济建设工作搞好就完事大吉了,而搞不搞思想建设工作无所谓。就是在一些机关单位中存在这种思想的人员也不在少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无所作为又没有地位,可有可无。

3.2政治思想工作方法不符合实际。由于在很多企业单位和机关单位中存在轻思想建设、重经济建设的认识,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必要的工作而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是“空对空”,不仅只是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形式,而且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最终的结果是,虽然做了思想政治工作,但却没有客观的成效。

3.3多元化的思想挑战。网络既能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也能授人以消极颓废的意识和文化。人们通过网络便捷的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如社会治安状况不如人意、分配差距逐年拉大、个人就业的不稳定性以及竞争带来的种种压力等都对人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带来了极大的冲击[2],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给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4.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足是影响阻碍思想政治工作正常进行的最大障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导致人们对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持消极态度,再加上很多重经济建设、轻思想建设的观念影响,这些都使得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

4.2培训不周,组织不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对政工干部的思想培训跟不上;组织的力度不够,导致很多政工干部很少参加思想政治的业务学习。

4.3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但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轻视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资金来源稀少,资金缺乏,人力与物力短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开展,人员的流动性增强,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

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5.1转变思想观念。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转变人们重经济建设、轻思想建设的思想。如在企业中,转变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自上而下的固定模式,注意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种手段去解决实际的销售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3]。

5.2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如在某些企业单位中推行的书记经理一人兼职的做法就是一种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运行机制,有效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考核激励以及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权重,有效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的机制,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

5.3加强思想政治业务培训。选拔政治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有效组织政工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

5.4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往“一块黑板报、一个大喇叭”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4]。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通过新技术、新媒介的推广应用工作,构建网络、视频、报刊等多元化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平台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6.结语

总之,面对改革开放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严峻考验,只有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才能改变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切实有效强化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邓云峰.关于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0,(07):22-27.

篇10

艺术专业院校的招生规模也一年比一年大,几乎各个大专院校都开始尝试开设艺术专业,招收艺术专业学生。如何对这日益扩大的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必须面对的问题。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缺失现象。许多学校的学生热衷于在专业上出人头地,喜欢在外面出风头和赚钱。学校方面也片面的强调专业方面的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使得学校很少顾及学生在道德品质上的培养,造成思想政治教学的缺失。

一、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加强和改进

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下,如何建设思想教育阵地、加强对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艺术高校公认的难题,但是各个艺术院校在党的领导下,从来就没有放弃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艺术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的强大力量,把校园文化看作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认可校园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力量。国家加强艺术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得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秉承崇高的育人理念,以班级管理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教育,取得了重大成果。

(二)艺术院校通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艺术专业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艺术院校教育工作的法宝。为了让学生学到真本领,各艺术院校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艺术水平高、认真负责的教师队伍。院校雄厚的师资力量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后盾,先进的教学条件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了外部环境,随着党的教育方针地落实,各个艺术院校集中力量,狠抓教学,积极探索培养又红又专人才的新途径。

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各艺术院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前导,以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为基石,以坚强的党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

(三)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了学校其它工作的发展

从我们国家的社会性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包括艺术院校在内的大专院校的工作法宝。我国的艺术院校也逐步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艺术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并在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党委挂帅、多部门协助、院系负责具体实施和组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艺术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教学和形势政策教育。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艺术院校在学校开展了报告会、影视展播、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请爱国学者来校讲学等活动。同时,每逢爱国纪念日,艺术院校也会根据学生的特长,举办各种活动。

综上所述,艺术院校根据自身学校教学和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

二、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艺术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艺术院校的工作重点。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许多艺术院校把办学的方向瞄准迎合市场,一切向钱看,追求轰动效应和经济利益,使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节薄弱。部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数量不足,有些院校300到500名学生才配备了一名一线辅导员,而且这些教师和辅导员出身思想政治专业和管理专业的并不多,心理学、社会学背景的教师更是几乎没有。绝大多数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都是本校毕业生,这种缺乏交流的氛围,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缓慢

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上,部分艺术院校长期以来授课模式过于单一。学生的专业课一般采取小班授课,一个老师负责的学生不多;而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均采取大班授课,且多为照本宣讲,教材陈旧,没有新意,学生也是被动接受,在课堂上也不向老师提问题,没有师生互动和讨论的环节,整个课堂气氛沉闷,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1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它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以及教师做了大量的尝试,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并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办学理念存在误区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迫于高考、学校与学校间竞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仍旧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就教师而言,他们每天研究的都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如何让学生掌握所谓的“技巧”,然后考上名牌大学,嘴上说着要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训,实则以课本知识为目标。

2.教育缺乏科学性

学校开展思想政治课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希望通过此门课让学生学会规范自己的言行,最终成长为高素质的、专业性的人才。但在高中家长通常会把责任推给教师,就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而言,就只是沿用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这不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1.及时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

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下,教师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解决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这就忽视了学生技能以及情感的培训。此外,教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只关注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低水平、低文凭的学生。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观,这是克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根本。

2.科学地对学生展开教育

首先,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文化素养。此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它需要家庭的极力配合,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为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关注,必须让学生家长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篇12

学界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出了不少论文成果,但大多都缺乏创新,“换汤不换药”,有些甚至连“汤”也不换,似乎写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论文已经有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模式”。

首先,在写作步骤上,文章一般都会以“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都必须具有本学科独立的研究对象”开头来说明“研究对象”的重要性。接着引用《矛盾论》中的话“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来论述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就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否具有特殊的研究领域,和该领域中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什么。因而就通过分析“研究领域”、“特殊矛盾”就得出“……的规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结论。

其次,在文章内容上,文章在得出某个结论前,一般都会罗列前人的研究成果而取其“折中”意见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罗列的这些观点几乎都是一样。例如在“特殊矛盾”上,列举“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的矛盾”“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等几个观点,最后都会得出“人的思想政治观念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殊的研究领域的结论。

再次,在某些引用和语言上,在许多文章中都能见到一模一样的文字。上述《矛盾论》的引用为一例。又如通过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区别来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性时,都会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研究如何做人的思想工作,肯定要研究人,但不等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研究人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不可能研究人的一切,只能研究人的某一个领域,某一个特殊的领域”来论述。再如在论述研究对象问题的重要性时,都会先说明“建设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该研究领域必须有特殊的研究对象;二是必须有指导其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三是必须着力开展实际的研究,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难道真的那么巧合,这些文章的作者竟然如此“默契”,思考结果甚至是所用语言都如此惊人相似?细想一下就知道,其实不然,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首先由于现在学界盛行的功利主义所引起的,尤其是在硕士研究生的的制度上的“负作用”的反映。其次是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缺乏创新,甚至某些人会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已无研究价值。而且,有些文章还是对邱伟生、张耀灿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的有关文字的简单挪用。因此,笔者斗胆认为,按此“模式”写成的文章,多为“拼凑”之作。这些思想和行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甚为不利。当然,不能否认,学界也不乏真知灼见之文,如武汉大学黄钊教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名称的再思考》一文,文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思想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说,两者都属于“思想观念教育”,因此黄钊教授认为可以将两者并称为“思想教育学”,笔者对这个观点印象尤为深刻。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层次问题分析

现在学界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在研究对象的一般界定时,应该顾及到两个侧面,一个是客体的侧面,另一个是主体的侧面。因此,对上面这个“特殊矛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而言,是研究其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所接受的教育内容的规律;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规律。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层次问题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范畴

作为有自身完整体系的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总的称谓实际上涉及了三个范畴:“思想”、“政治”和“教育”。由于这三个范畴在对“研究对象”考察的视野中是密切关联,不能分开的,因此必须把这三个范畴连贯起来考察“研究对象”。

首先,唯物论告诉我们,社会中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这里所说的“思想”不同于一般的“观念”、“认识”,它是对社会的认识,而且这种社会认识不是指心理层面上的认识,而是指意识形态层面上的认识。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着眼点是对人们在社会认识的理性层面展开的。

其次,我们知道,只要社会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就存在着“政治”。其实,“政治”更多的是集中在这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表现到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比如法律的、国家的、政治思想意识的,这些实际上都是政治的具体表现形式。

这样一来,“政治”与“思想”就很自然地关联在一起了。“思想”是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而且是在社会意识层次上的认识,这种认识间接地反映社会存在,而社会存在最要紧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社会利益集团的存在,它上升到意识形态方面就是政治意识和思想政治。

再次,“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活动,将“教育”与“思想政治”联系在一起就是指通过这种活动“引导”人们去接受某种思想意识、某种政治格局。“教育”可以是最广义的,是社会层面明摆着的一种“政治思想”的转变工作,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们,这是一种教育;我们这里的“教育”是专指的一种思想政治的引导活动。将“思想”、“政治”与“教育”连贯起来看,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只要社会的“政治”存在着,社会的“思想政治”就必然产生,“教育”也就必然存在。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结构分析

为了更好地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分析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对其研究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结构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与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三个实践层面上展开的。

在第一个层次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国家或社会的事业,是社会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就像社会的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文化系统一样。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宏观层。在第二个层次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机构的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工矿、企业和军队等机构实体中进行着,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中观层。第三个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特殊交往形式存在着。交往的一方为教育者,另一方为受教育者,他们借助于一定的信息媒介进行交往,这一活动的直接结果就是受教育者身心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可以把这一层次称为微观层。

这三个层次间的关系是逐层内化、个别化。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首先内化为各级各类学校、工矿、企业和军队等机构的具体要求,然后再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要求,并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共同活动,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内部的变化和发展。这三个层次,各有特色,相互依存而不可分割。只有当我们从这三个层次逐步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时,才不致于陷于片面和被动,从而使我们在广泛的学科借鉴中、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较为科学地确定其研究对象。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属性问题分析

人们在界定一门科学的“个性”时,通常会通过其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共性”的区别来显现出来,这是建立在与“他者”的比较分析上的,但对科学本身的内部属性的分析却显得不够充分。就思想政治教育学这门科学来说,不可否认它与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关联密切,通过它们之间的区别的确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个性”显现出来,但分析其研究对象的属性则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界定其“个性”。

现在人们习惯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定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因此,对其“个性”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应用性与理论性

这里其实是对上面提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的分析,也就是到底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个应用性的工具来研究,还是当作一门理论科学来研究。其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学当作应用科学,是从它与实际关系的大小程度立论的。这种提法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理解成什么样的应用科学”和“怎样理解它是一门应用科学”。按照偏重于理论还是实践这个标准,人们通常将所有科学划分为两大类,即抽象性的基础理论科学和具体性的实践应用科学。也就是说,当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学当作应用科学时,是相对偏重于理论的基础科学而言的,是以其他大量的应用科学为参照系的,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应用性多于理论性、理论研究服务于实践为旨归的,而归根结底这种零散的经验整理、教条式的“注经”思维是必须而且应该升华为科学理论的。唯有这样的理解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应用性的正确认知。那种因为应用性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学脱离其理论性,将思想政治教育学降低为简单的实际操作的行为,不仅否认了科学的基本要求,而且违背了人类思维发展由感性至理性的必然规律。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在的指导下,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借助于其他科学,比如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使思想政治教育学成为真正的理论应用科学。因此,当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实践应用性很强时,那也是指它必须有正确的政治理论作指导为前提的,而这个正确的政治理论是来源于对生动活泼的生活实践的科学抽象。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综合性与边缘性

篇13

课堂提问的对象是谁?当然是学生了。可学生每个人都不一样,通常我们把学生分成三类:好学生、中等生和落后生。尤其是思想政治有效提问,要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水平,要尊重差异、没有歧视;有效提问,必须首先要考虑中等生多数,并且还要兼顾好学生和落后生;有效提问的课堂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提问;是信任、勇敢、公正、公平的课堂。要提高课堂提问的“含金量”,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尊重差异、统筹兼顾、信任公正。

二、从问题来源、内容、语言、难度等方面科学设计问题

思想政治课的有效问题的设计,需要体现出学生的动脑筋,要能够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有效问题设计不在于有一个知道的答案,而在于启发学生如何去寻找答案。要符合上述要求和提高提问的“含金量”,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

(1)问题的来源不能仅仅拘泥课堂的教材,问题可能来源于社会、社区、家庭或一个学术性学科。例:在讲授《价格变动的影响》时,我采用肯德基连锁店开展买一小套餐送可乐饮料的促销活动为背景材料,问学生;“你希望‘肯德基’送什么呢?”很多学生回答薯条,我继续追问“肯德基”为什么送的是可乐饮料而不是薯条呢?通过来自教材外的问题来剖析替代品与互补品的知识,即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又锻炼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问题内容应努力避免大量的机械训练,应关照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相关联系;我在讲授《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时,通过观看原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原省交通厅长蒲日新视的频材料,学生讨论回答问题。问题设计上由原来的“权力的行使为什么要监督?怎样对权力进行监

督?”改为1、上述视频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2、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会带来什么危害?怎样才能克服或预防上述现象的发生?4、克服或预防上述现象的发生的意义是什么?通过对关照知识来龙去脉的设问的层层回答,不仅让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投身于课堂中,更让学生掌握政治知识体系,达到教学目的,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的语言不能随意,要精练简洁,通俗易懂,不能使学生如堕云里雾中;如果思想政治课提问的语言带有幽默性、提问的形式带有创意性,则可能课堂效果事半功倍。例:一位老师在经济生活选修中讲到资本家由于采用新技术使资本家在获得了更多剩余价值时,有的学生提出“新的机器设备能创造剩余价值”的观点。对这一观点的理论说明较抽象,也较难理解。老师在引导学生细读剩余价值概念,明白剩余价值来源之后,反问了一句“如果张××用棍棒打死了一只鸡,你认为打死鸡的是棍棒吗?”许多同学心领神会,不禁大笑。这一问法既新奇又恰当,幽默风趣,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