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生物科学的认识

对生物科学的认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对生物科学的认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生物科学的认识

篇1

“生物”从字面意思理解,“生”即为“活”,则生物即为有生命的、活的物体。那么,生物学这门课研究的即为自然界有生命的、活的物体。如何区分活物与死物呢?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无新陈代谢,即有无化学反应的发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生物学这门课有什么特点呢?因为生物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且这些生物体特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人类只能够去探索、发现、认识其特点,然后加以利用,所以我们学习时,只能去记忆,而不能臆想、创新,对生物体的一些特点随意捏造。例如,豆科主要特点为:叶常为羽状或三出复叶,有叶枕;花冠多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为二体、单体或分离,子房上位,荚果。而不是别的。

什么是记忆呢?记忆等同于背诵吗?背诵,是指将一些知识机械记住,而记忆是在背诵的基础上将杂乱无序的知识经过理解、联系、融会贯通,最终综合成为有序的知识框架。

那么,要如何记忆呢?

一、要反复看书

看书时,要特别注意书中的标题、蓝体字、黑体字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下设五节内容,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介绍生态系统结构,第二、三、四节介绍了生态系统的三个功能,即一至四节从结构和功能介绍了生态系统,第五节介绍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这样节的设置和章题目间关系就清楚了。再如,《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蓝体字――生态系统的范围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黑体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下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两个标题。而我们知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这样每节小标题的设置和节题目间关系就清楚了。

二、单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记忆某些基本概念

例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原细胞―初级母细胞―次级母细胞―/卵细胞/极体这几个概念,原细胞不具备减数分裂能力,经过间期后,形成能分裂的母细胞,这个细胞因为要经过两次分裂,才形成最终的子细胞/卵细胞/极体,所以此时的细胞相对于/卵细胞/极体而言是第一位母亲,减二时期是生成/卵细胞/极体的第二位母亲,即初母和次母。

三、利用流程图和“拍照”结合的方式来记忆

例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我们可以只看图片,观察图片中细胞中的结构,即可清楚各个时期特点和染色体、DNA、姐妹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清楚之后,可以把这些图片像拍照片一样印在脑海里,需要哪张,就将哪张调出来。

四、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还可以将两种分裂方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可以更加深印象。当然,上面的这些方法都和我们最基本的机械背诵分不开的,双管齐下,才可对课本知识有很好的把握。

如果要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就需要强化记忆。“知识运用得越多,记忆就越深刻”,主要是多做题,多总结,多积累。

为了有效地做题,对于选择题,每个选项都要弄明白,每个知识点不清楚的及时翻书;对于大题,一定要先思考和写,再对答案,力求表达标准、准确。做了很多题,要助理梳理、总结、积累。

对于大题,还要多记一些经典题目。因为大题是对某一块知识的综合,记一个经典题目,即可对此块知识有总体认识。

最后,需要学生的信心和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一定可以把生物这门课学得很好。

篇2

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如下: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该学科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生物学根据研究对象,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根据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是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评定指标的确立,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发展层次,高中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原来以考试为主的评价,只强调选拔、共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体现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能力,这样下去,学生探究学习不会持续下去。这样也就违背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精神,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天赋和兴趣。生物学科评价对不同学生分层次提出不同要求,符合学生的心理期待的需要,给予他们更多选择的机会,使高中生物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学科评价,让每个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并能充分地表现自己,使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鼓励、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的教学目标和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学习的水平,特别有针对性地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多多鼓励、激励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学习。例如,高一学生进行“酶的高效性”探究实验时,实验前,学生认真充分地准备实验的方案,可是实验还是失败了,学生觉得很沮丧。这时,教师应该如何评价学生呢?教师应帮助学生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但是教师还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中积极认真的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鼓励学生继续实验,直至最后成功。评价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目标,不断反思、调整、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

2.评价学生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教师不公正、不客观的评价只会拉开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师生间产生隔阂甚至对抗的情绪,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冷嘲热讽,损坏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教师的威信也会大大下降,并且学生精神上也会受伤害。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公平、客观、公正,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对优秀学生不偏爱,更不能冷落、漠视后进生。对后进生更要关心,积极发觉、赏识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赞赏他们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得到“我也行,我能行”的情感体验,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及时反馈评价信息。信息反馈越及时,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在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及时地反馈学习情况、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程度,及时地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改进、调整学习策略,争取更大的进步。评价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应与学习过程同步。将自我评价作为积极主动学习的一部分,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乐于接受评价,促进其进步与发展。

三、生物学科评价的要求

全面性: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切实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全过程评价;发展性:对学生的评价要是客观的、动态的,且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民主性:学生评价应由教师、学生、家长、有关其他人员等多方面合作完成。实现评价公开、民主、准确;主体性: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差异性:承认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差异,个体间的差异,允许学生之间存在发展水平、状态的差别。评价要有针对性,有益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生物学科评价的多元化

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互评自评相结合,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中找到自我。对学生的生物知识、技能和能力、思想情感及其发展状况实行评价,发挥学习评价对学习过程的导向功能,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

1.学生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主动评价自我,提高自我评价的积极性,了解自己学习的方向和状况,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自我发展与提高的能力。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互评的过程也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且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学生的这种学习形式,让学生能自觉地认识、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秀之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教师的评价。随着评价手段的“多元”化,教师往往倾向于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评价,使之成为日常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及时准确,要一针见血,对学生存在的错误、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对学生表现出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鼓励,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

4.多样、多主体评价。教师应从不同的维度,为学生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成长、发展状况的信息,帮助学生自我认识。 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学习态度、能力的提高、学习习惯、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学科评价,而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这样的评价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增强其学习兴趣。

5.课外活动评价。鼓励学生参加生物兴趣小组、生物科技活动、标本的制作、撰写生物小论文、参加生物竞赛、绿色环保等课外活动,并对学生作出相应评价。教师对课外活动的评价要重视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及情感体验,关注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不同发展潜能,做出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有针对性的规划。因人施教,让学生学有所成。

篇4

1、第一段:明确目标。通过学生解读目标,制作知识树,提高学习知识能力。

思想品德活动教学虽然以活动为载体,但离开了知识目标,活动课就没有实际意义。但活动课的知识目标和课堂教学的目标的实现手段是不同的,要求也有区别。课堂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去实现,要求也比较高。可活动课的知识目标往往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同时,活动课的知识目标相对要求较少。在活动教学过程中,不是要关注知识掌握得多和少,关键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活动课的知识目标是通过学生的活动去实现的,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活动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如在八年级《男女生如何正常交往》活动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表演,自己体会。帮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去培养能力。活动课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深化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定向自学。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学生定向自学完成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

定向自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强化教师“导”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念,培养独立思考研究问题的能力。例如:老师要给学生制定一个导学案,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依据学生能学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这部分问题难度小,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解决。让学生自我检测自学效果。自主学习期间教师只巡视不干预,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理解并掌握了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3、交流讨论。学生不会的知识用红笔勾画下来,在交流讨论环节中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高合作探究能力,从而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质量。

首先,教师应采取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形成不同组合的讨论小组。按学生差异搭配,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配到一组,可形成帮带机制,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按性别差异搭配,性别的差异必然会带来知识组成的差异、认知方式和认知风格的差异,讨论小组中既有女生又有男生,必然在讨论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异性效应;按个性差异搭配,不同个性的成员可使讨论不至于过于热烈或过于沉闷,通过讨论,认识不同成员个性中的优点,帮助成员纠正自己个性中不利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分组,可因时、因地、因人和主题采取一种或多种讨论团体形式的方法。

其次,教师在组织讨论前应给学生以明确的分工。要确定好组长,记录人等,使小组内的成员各司其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一旦对学习有了较明确的目标,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再次,讨论前必须落实相应的讨论任务和要求。如设定好讨论的主题和目标,要求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发言,并善于做一个虚心的倾听者,在倾听中认真思考、分析他人的长处与不足等。如果缺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工,不对讨论提出明确的要求,只是很笼统地讲一句“这个问题,你们讨论一下!”这种所谓的讨论往往流于形式,很容易造成组内成员讨论的不知所措和课堂上的混乱局面,难以达成预期目标。

4、展示反馈。在展示反馈的环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理论方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会得到成功,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

展示反馈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课堂上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取代老师“一言堂”,关注知识的生成、学生的生长、课堂的生动,“还权彻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教师的“导”。

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教学。为了实现教学减负任务,我会在课堂中完成练习的矫正和反馈,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明白更多的道理。这一环节我通常是让学生自己分组学习,找出本组的问题所在,再由组长把问题汇总,我适当做出点拨,再找一两个相关资料进行巩固反馈,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越发具有成就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更有信心了。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376-02

引言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成为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厚德载物”出自《坤卦・大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命题的提出,浓缩了儒家文化对理想人格和君子典范的追求,而“厚德载物”这一美育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故步自封,应与时俱进,不断地赋予新的阐释,使其对现代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与培养发挥积极的影响,达成孔子所说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一、“厚德载物”美育观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

(一)借“厚德载物”美育观增强大学生对社会及他人的接纳力

在经济、文化、国际关系日益复杂、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面临多元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由于多种文化、思想的交融互通,那么当众多有着不同社会背景、文化结构的人聚合在一起,怎么和平共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不同群体之间的分歧怎样平息?“地载万物而成其广,海纳百川而成其大”[1]78。《周易》在强调人要效法天道,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创新进取的同时,指出一个社会能正常运转,政治清明,国强民富,更提倡社会公民应效法“地”道的博怀、恬静、诚信宽厚,像大地一样滋养万物,承载世界,心怀敦厚,无所不包,会通万物,才能福泽无边。引导大学生认知到这一观念,正能够帮助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各自为政的言论和立场时,面对同学间各异的性格与观点时,可以以如大地般宽厚的胸襟和情怀,怀徕四方,包容各方面的人和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声,各安其道。

(二)借“厚德载物”美育观化育大学生谦恭之心

在社会关系的调节中,大学生们往往急于去表现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的重要性,缺失了化育他人优秀品质的契机和见贤思齐的自觉性。在厚德美育中,要使群体中的优秀品质得到化育,就必须先树立一种思想,人不宜贸然前驱、高调张扬自我,而应该谦虚谦厚,这样才能达到《象辞》中所说的亨通无碍,最后必定得吉。通过厚德美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一个品德高尚、素质均衡的人,必然是一个能全面、正确认识诸多事务和处理各种关系的人,能从自己身边的小事中感悟生活,寻求真理,能从失衡的状态中权衡出最优化的平衡点,协调好关系。同时,一个品行完善的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表现为既能和谐处理,又能使事情快速解决,也能在群体中利用群体的力量,群策群力,做好群体成员的表率和榜样。一个社会只有培养出这种品德厚实的青年和人才,这个社会才能和谐正常地运行。是否能够在社会中化育出优秀品质的关键是在于能不能谦虚地接受优秀的思想,谦虚地接受批评和意见。

(三)借“厚德载物”美育观警醒大学生遵从大局

大学生处于青春焕发的时期,往往有小部分学生喜欢自行其是,不太愿遵从学校与班级的管理,展现出另类行为,实施厚德美育,则有助于对这类行为予以一定的警醒与化育。在“天行健”与“地势坤”的关系中,《乾》是纯阳卦,意味着纯刚、至健,天即是这样的特点,自强不息,刚强向上。如果在社会伦理学的范围里来讲,乾可以代表君主、家长、领导等主导的角色。而坤卦“地势坤”重点在地的顺从比辅,地厚承天,体现出《坤》卦的顺从和比辅的含义。王充《论衡・问孔》曾曰:“忠者,厚也。”[2]140这也是顺从比辅忠厚特点的概述。引导学生深刻体味厚德美育中的这一观念,能够警醒学生为自己与集体的角色有一个合理的定位,理解遵从集体管理与意愿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二、基于“厚德载物”美育观进行当代大学生人格构建

上文探讨了传统厚德美育的重要意义和实施必要性,如何用传统厚德载物美育思想化育当代大学生,是当代美育的一个重要论题,笔者就个人认识尝试提出以下化育的思路与方法。

(一)解读经典,去芜存菁

厚德美育思想是一座历久弥新,充满无数珍藏的宝库,但当代大学生多数不甚了解,对相关经典的阅读也认为干涩难懂而持排斥心理。因此,美育学科的教师应当在呈现与推介经典的同时,以通俗易懂之言语对经典进行深刻解读。例如,关于“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解读:远古以来,人类对土地的膜拜早有记载,所有的生命和成长都在大地上开始和结束,大地孕育了万物,承载万物的生长,最后也化育了万物死去的残骸;大地带着母亲般的情怀,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博大能量来造化神奇多样的万物生灵。古往今来,人们对厚地养育的恩情充满敬仰和赞叹,以大地的博厚之德比拟君子,提出君子应秉承“厚”的概念。“厚”的实质是厚道,因此,在这一点上,“厚”更强调一种君子自修的涵养,带有厚道、沉静、睿智、包容、淡泊、安详等特征。当然,任何一种思想、理论的存在都是瑕瑜互见、菁芜并存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客观的分析、判断,需要结合当今社会的具体形式,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扬长避短,尤其是某些存在等级偏见、封建迷信等的理论也是在摒弃之列。因此,对于传统的厚德美育中的一些瑕疵我们应该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扬清激浊,这也是当代厚德美育人格构建的必由之路。

(二)小组研讨,关联时势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聆听只是一种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形式,但真正的思想意识建构却需要经历自身的反刍、贯通与运用的过程,因此,厚德载物美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一味的解读与讲授上,而可以围绕所述主题,适时设立若干需要一定思考深度的研讨话题,分设小组展开自由研讨。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研讨的兴趣,话题的选取尽量贴近生活,关联社会动态与时势。例如,2006年9月,在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引用“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3]53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迹,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心胸和修养,该新闻便可成为课堂分组探讨的特别话题:同志所引用的这句话,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你是如何理解的?作为大学生又应当以怎样的形式展示这句话之精神?再如,针对抵制日货出现的最新时事,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深入研讨:厚德载物思想与抵制日货是否是相矛盾的?应当如何正确地看待抵制日货的行为?大学生的思想在小组研讨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

(三)以身作则,学科渗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通过厚德载物美育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教师自身的修养与言行是最为直接、具体的榜样形象。一方面,高校教师应当以厚德载物作为自己追求的一种理想人格。厚德的包容性集中体现为待人宽、待物宽;容人,容物;成人,成物,因此,教师要以宽容之心,平等善待不同的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给予所有学生发展、向上的机会。大学生从教师的外显的一言一行中,能够真实地体悟到厚德载物的内涵与表现,在教师魅力的感染下往正确的方向成长。另一方面,厚德载物美育观不仅仅也不应当只是在相关的美育课程、思想政治课程中呈现,在其他各门课程中,都应当借助不同的内容载体形式予以渗透。例如,大学物理学科课程,便可以在讲到相关物理知识时,以故事的形式插入讲述物理学史上科学家们之间的学术相助与坦诚交流,讲述物理学家们如爱因斯坦等对世界和平的奔走呼吁与努力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悟厚德载物的美育观在各学科中的运用与发扬。

(四)潜默化育,润物无声

开展厚德载物美育观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在日常学生管理、学生活动中都应当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名人名言、板报、塑像等展示与传递厚德载物的观念,使学生在校园穿梭步行、运动游乐中,都能受到一种无形的文化浸染,这样的缄默学习,往往起到课堂教学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学生管理方面,教师应当以博爱之心,关心学生的学习、住宿、生活,从细微处现温情,带头建设温馨的班级文化,同时也为不同特长、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体现出宽广载物的管理风貌,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熏陶、感悟、成长,逐渐形成健康人格。在学生活动设计方面,可以考虑采用征文、辩论、演讲、文艺展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围绕厚德载物的思想开展形式灵活的活动,例如,可以开设辩论赛,辨析该如何正确地秉承“厚德”的坤厚之道,是顺从领导的一切决定,还是加以思考辅佐灵活变通?通过类似相关主题外显化的学生活动,使参与的学生开展厚德载物美育观的自我教育,从而达成不教而教。

三、小结

上文探讨了厚德载物美育观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上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开展厚德载物美育教育的途径与思路。应当看到,人格培养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只有以时代的观点,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对传统美育思想进行取精去粗地梳耙和整理,以传统的美育化育之道,来加强传统美育与当前人格构建,提取出适应当代社会的美育思想,才能更好地构建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大学生美育教育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任务式教学;女大学生;改善应付方式

“任务式”教学模式是当今许多学者提倡的教学模式。此模式倡导学生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避免了“传授―接受”教学模式的弊端,是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本文针对大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多的行为协调进行研究,以应付方式为指标,探讨在健美操选修课中实施“任务式”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的应付方式有何影响,意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本文以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选修健美操专项的女生班为研究对象,对几个女生班进行指标的前测,在前测指标没有显著差异的两个班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实施“任务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起指导、咨询作用,所有活动都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式教学。十八周后进行指标的后测,比较两组学生实验前后应付方式指标水平。

二、实验结果

(一)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应付方式的比较

三、分析与讨论

(一)健美操选修课中实施任务式教学对女大学生应付方式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任务式教学班实验后的应付方式和实验前相比有了积极的改善,在解决问题和退避两个因子上达到显著性差异;而传统式教学班实验后的应付方式在求助、幻想、退避因子上虽然有所改善,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说明:任务式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改善女大学生的应付方式,降低学生的应激反应,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应付[1]是个体面临应激情境时为减少压力或伤害而做出的认知或行为努力,它是对情境变量、时间因素、影响适应结果等一系列事件得来反馈的反应。它处于应激情境与人的身心健康之间,适宜的应付对缓解和调节环境对个体的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任务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心理品质的提高。任务式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设定的各项教学任务。根据任务的内容和目标,学生首先要独立思考,个人要先有一个对所完成任务的想法,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任务的完成。在单人实践的活动中,学生必须动脑动手、亲身体验、自主学习、自主设想,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擦出创新的火花。

任务式教学通常还采取小组活动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小组成员具有不同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与认知风格,学生们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学习方法、个人观点得以交流,思维过程得以展现,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达到集思广益、拓宽思路、深化认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另外,学生之间的互评也可以使学生更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任务成果,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

在任务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教师提供给学生大胆思考、创新的机会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观念,从而形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想是不可能被这样好的开发。

正是在学生的个人努力、小组的协助、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综合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提高必然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随之提高。有研究指出[2][3]:自我效能感影响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越强,应付方式会越成熟、理智,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因子呈显著性正相关,与自责、退避因子呈显著性负相关。学生在之前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许此时就会感到可以解决,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不是退避、幻想、自责,这应该是任务式教学班学生应付方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任务式教学本身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地应对和解决问题。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在开始会很不习惯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积极的习惯逐级养成,学生在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会在习惯的驱使下自觉地解决问题和挫折。这是任务式教学班女大学生应付方式转变的一部分原因。

四、结论

健美操传统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均可以改善女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任务式教学在改善女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上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篇7

生物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史涵盖多方面内容,包括生物科学知识的发展历程,科学家研究生物科学时所采用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的演进过程,涵盖着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看法与观点.生物科学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研究生物科学在过去如何发生与发展,也表示人们当前对生物科学的认识与观点,揭示今后对生物科学的研究方向.另外,科学家在对生物科学的探索中所展现的高贵品质与精神,也同样蕴含于生物科学史,时刻教育和警醒着后人.

二、生物科学史对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生物科学史包含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历史片段及真实的材料,这些生动鲜活的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高中生物课程的趣味性,使教师和学生均能提高对生物科学重要性的认识,继而能更积极参与到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将教授的内容与生物科学史中的相关史料相结合,为学生讲解真实的历史事件,以此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科学知识

生物科学史记载着生物科学知识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如何发展的.这些生物科学知识的发展历程,为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生物知识提供了所需产生、发展的背景,并说明了科学家探索和研究这些知识的过程.众所周知,生物科学知识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对知识的研究切勿仅限于一点,而要着眼于发展全局.生物科学史能够提供科学知识发展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框架,对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3.有利于学生学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确保人类研究得到正确结果、把握真实规律的重要工具.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引领着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生物科学史反映了科学家探究生物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解决生物问题的研究方法.而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给学生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从中总结出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生物科学史在记载科学家研究生物科学历程的同时,体现了科学家宝贵的科学精神.学生所需要的怀疑精神、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都包含在这些科学精神中.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史教育,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研究应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当前高中教育的需求.

三、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教育价值的认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根据实际调查,多数高中都认可生物科学史具有教育价值,但却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严重,对学生的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讲解,很难在课堂上增加新颖的内容,忽视了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另外,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没有随着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发展而改变,多数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生物科学史教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2.对生物科学史的了解程度不够

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在接受教育阶段,对生物科学史没有充分的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扎实,另外,高中生物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缺乏足够的时间深入了解教材以外相关的生物科学史,导致无法顺利展开生物科学史的教学.

3.学生偏重于掌握知识,课堂参与意识薄弱

调查发现,学生对生物科学史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家的励志故事有着极大的兴趣.但是,学生对生物科学史中科学知识的学习,也是为了应付考试.同时,学生更不愿学习生物科学史中科学的研究方法,他们认为这些对于成绩的提高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课程中,学生缺乏应有的参与意识,不积极配合与教师的互动.另外,学生在课堂中体现的被动心理,也对学生学习生物科学史十分不利.

4.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

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仍然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导致教师的授课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都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主要目的,很少考虑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而且在考试与作业中都有规定答案,这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此类不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致使高中生物课程开展生物科学史教学举步维艰.

四、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物科学史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新课标教育理念与传统的理念有着诸多不同,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转变自身固有的教学观念,要结合教学目标,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此外,教师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继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2.学生要重视学习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学生要逐步意识到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因素.学生进入学校参与课堂,并不是单纯为了获得知识,而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考虑问题的正确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在生物科学史中,学习到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高贵品质,为今后自身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8

结合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国在生物科学的学习和教育方面做出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通过生物科学与社会的教学向学生展示生物科技在社会中产生的作用,并使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的运用的现状和前景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及身边的科学技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一、研究方案

选择两个在水平上相当的两个班级做对照实验,一个作为实验班,一个作为对照班,实验班与对照班均使用统一的生物科学与社会教材并同为一名授课教师,区别在于实验班使用STS教学法组织教学,而对照班使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其他方面严格控制以提高实验的可信度,并尽量避免无关因素对于实验的影响。

二、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前测,对两个班级的同学进行生物学检测及生物学兴趣态度问卷调查,检测试题需署名以确认两个班级同学的生物水平与试验后做对照,态度兴趣无需署名,仅用于了解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情况。(2)实验班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对实验班学生合理编组,以5到7个人最佳,男女比例相当,然后教师通过对生物科学史及生物科学进展的阐述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然后结合课堂问题及小组交流和组间交流,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实现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小组高效学习。整个过程需严格要求纪律,以具备融洽的学习氛围。(3)实验班采用STS教学方法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实验班结合小组学习模式及安排相应的调查研究计划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并形成调查资料进行交流并得出结构,而对照班则是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采用教与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最终由教师进行课程总结。(4)检测实验效果,通过实验教师设定的生物科学与社会教学目标检测对两个班学生进行后测,比较两个班学生对科学概念、过程技能、知识应用以及创造性领域方面的差异和不同。然后进行对应的兴趣和态度问卷调查,从对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学习喜恶、生物科学的了解等方面对两个班同学进行调查。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结合取得的数据及答案分析我们能够发现以下结果:(1)生物科学与社会课程的STS教育能够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2)生物科学与社会课程的STS教育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STS的教育方法能够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方法并通过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能够使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即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同时也有效的培养起学生生物科学的素养和品质。

四、结论

通过实验的设定和实施能够正面生物科学与社会的课程是可行且有效的,在生物科学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应用STS教学法能够将素质教育真正的发挥出来,并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在生物科学方面的素质和思想,与此同时也能够全面的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五、建议

虽然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结果,但是通过反思我们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生物学教学中的STS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课程的内容深度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把控,另外对于BTS教育的切入点需要结合社会热点和社会生存及生活健康的密切程度,并且对STS教育的效果需要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但因为有的方面很难合适评价所以细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身在BST教育教学中的指导方法,同时针对STS教育中的教育活动也需要学校及社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防范安全问题的出现。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科学与社会课程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使我们发现生物科学与社会课程的进行能够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带动学生对生物科学进行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同时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必须改正传统的教育观念,能够深入的研究并吸取国内外优质的教学经验,另外要求生物教师具备适应能力及解决各项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将教学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有机的进行结合,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能力,从而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

参考文献:

篇9

生物科学史中的发现都是众多科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与周密的试验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是高中生理解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科学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将生物知识学会,而且能够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了解生物知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取合理的生物科学史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进行生物课堂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及生物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生物教学受到了教育教学领域的高度重视。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式局限于"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形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违背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阻碍了生物教学的进步。生物科学史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它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生物教学内容,同时提高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了整个高中教育教育的发展。

二、高中生物科学史的教学方法与途径

1、坚持利用生物科学史教学的原则。首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要把握住教学的重点,生物科学史要适当引入,但是教学的重心还要放在生物知识的教学上;其次,要对生物科学史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筛选,选用的生物科学史部分要能够给学生多方面的教学;第三,高中生物老师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只45分钟,老师不能把课堂时间都用来满堂灌的教学,要有选择、有目的的进行教学,而且要对教学内容详略得当;第四,高中生物教师要选取合适的科学史内容进行教学,教学史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而且要与学生的高中生物课本内容紧密相连,不能把教学内容复杂化,影响实际的教学内容。

2、加强过程式教学。生物学知识是人类长时间研究与精心积累的知识,在各类知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通过对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物科学家进行生物知识研究的全过程,而且能够将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探究精神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而且在了解生物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生物探究的方法,明白生物学科中的概念、原理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仅给学生传授了生物知识,而且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讲述生物学家的生平事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在适当的时候,有意地选取一些生物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进行讲述,把科学家的事迹适时的渗透到生物知识的教学中,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日常的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到科学家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学生以后的生活中不畏艰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入科学家事迹的讲述,势必会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在了解科研的基础上,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4、增加生物科学史的故事性教学。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讲授生物知识,枯燥的教学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甚至厌倦学习。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生物科学史不仅能够使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起来,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进行"酶的作用"的教学时,首先给学生讲述科学家斯帕兰札尼的实验设计,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酶的作用的学习,而且还学会了科学家解决困难的方式方法。

5、增加学习生物知识的途径

高中生物知识的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上,生物教师要给学生适当地提供一些其他的学习途径,比如随着网络的普及,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生物知识学习的网站,让学生利用对科学史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生物知识。生物科学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年代里,各种有益的科学史料数不胜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无法实现史料的完全呈现的,因此给学生提供其他的学习途径是非常有益的,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生物科学史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和各种学习方法。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对生物知识进行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物成绩,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当前,比较全面、受欢迎的网站比如http:///ebook/biology;http://cyborg.bokee.cpm/等。

总结:

生物科学史展示了生物学科发展的过程,呈现了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它能够将生物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高中学生在对生物科学史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将生物科学知识学会,而且还认识了生物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作用,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俞丽萍.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科学本质教育[J].生物学教学

篇10

2.STS观念。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STS)的相互作用,是生物科学乃至科学的一个重要维度,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科学进步推动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又反作用于科学的进步,两者相互促进。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有很直接的体现。例如,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使得人们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进入细胞水平,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又使得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深入到了亚显微结构。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也反作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如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的不断深入,让人们对各种疾病有了更多认识和治疗方法。同时,为了寻找这些解决方法,又不断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应该多注意渗透STS方面的内容。

二、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目标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对生物课程目标作出了规定,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同时也是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目标。

三、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方法

1.探究式教学。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对于问题自主地去研究,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探究能力,从而形成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态度。教师的探究式教学则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形成积极对待科学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生物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或者说是探究的科学。科学探究活动能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有助于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前述的科学探究一般过程是针对于实验探究而言的,但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适用。课前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自己或者小组的推测。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通过实例或者示范实验来验证之前的推测,从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也即探究式的教学和学习。

2.增加科学发展史。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就是自然科学的探究史。传统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注重结论的介绍和记忆,而忽视了得出结论的过程。这让学生失去了对科学历程、科学精神、科学家的意志品格等多方面的了解,把多元化的生物科学变成了单一的生物知识点。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提到了相关科学发展史。如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矿质元素的发现故事等。教师带领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励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索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11

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还要尽可能教给学生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研究生物学的能力,把发现真理的“钥匙”交给学生,特别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的形成。使他们在面对新的情景和现象时,有勇气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敢于探索,勇于开拓成为开创型人才。

本文作者以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问卷中使用的指标体系为参照,结合高中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特征,设计惠贞书院高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调查问卷,从学生获取生物科技信息的渠道、学生对生物科技信息感兴趣程度、中学生的基本生物学核心素养、中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评价和态度等方面展开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82,回收有效问卷480份。调查对象包括高一、高二选考、高二学考、高三选考四类学生。

一、惠贞书院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现状分析

(一)学生获取生物科技信息渠道单一、时间较少

高中学生获取生物信息渠道的前三位依次为网络(65.2%)、课本及课堂教学(50.9%)、电视(37.8%),其中,不同调查对象的选择差别较大,高一和高二学考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占首位,分别为66%和63.6%,高二选考和高三选考学生则主要从课本及课堂教学中获取。调查显示,除正规学校教育外,大众传播媒体是学生获得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从这个特点来看,学生还缺乏核心素养培养意识,只是一种无意的获取。

调查学生经常阅读的文章内容后发现,主要有流行小说(46.0%)、时事热点(43.6%)、科普读物(36.7%)。高二选考和高三选考学生更喜欢科普读物和时事热点,高二学考学生更喜欢时事热点和流行小说,显示出学科特点及学生的不同爱好与所选学科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对不同学科学生的访谈表明,有50%以上的学生虽然喜欢课外科普读物,可由于课业负担重、科普读物少等原因很少阅读,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学生科学态度的不足。

根据学生获取生物科技信息的时段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段的学生每天接触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时间约为1小时。在对了解生物科技知识最多阶段的调查中显示,有93.0%的学生认为在高中阶段了解生物科技知识最多,这与学生的年龄、理解能力和对生物知识吸取的重视程度以及高中生物的知识量有关。但调查显示:12.7%的高二学考学生选择初中阶段是其了解生物科技知识最多的时期,说明“科学”对于非生物选考学生来说仅仅是知识含义,也说明我们对青少年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教育的匮乏。

根据学生获取生物科技信息渠道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网络、课本与课堂教学,学习阶段主要在高中阶段,更喜欢阅读小说,对科技读物涉猎较少,接触媒体的时间平均在1小时左右,高中是生物核心素养获得的主要阶段。但学生科学态度不足,缺少了解生物科技知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二)学生对生物科技信息感兴趣,但基础较差

针对学生对生物科技信息兴趣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分别占24.7%和62.9%,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占74.2%,这是令人鼓舞的数据,是提高高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先决条件。但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学考和选考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程度差异明显,选考生中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不愿参加生物活动,这与学生所学学科及对科学的认知态度有关。

在学生对基本生物科学术语和科学观点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对5个生物科学术语均选择“了解”和科学观点能答对5道及以上的学生作为“了解基本生物科学知识的学生”。调查结果表明:了解基本生物科学术语的学生为12.3%,了解基本生物科学观点的学生为55.1%,在教材和媒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正确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教育、课堂学习在获取、积累知识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三)学生具备一定探究能力、对生物科技持正面态度

本问卷从客观精神、探索精神、质疑精神、公平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惠贞书院的高中学生对人、对事基本能够秉承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当与他人有不同意见时,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善于和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科学实践活动。

针对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看法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科学技术持正面和积极的看法,能认识到科学对当今世界及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对科学技术充满希望。但是学生对于重要生物问题的关心程度不高,高一和高二学考学生不太关心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占50.9%和12.7%,说明缺乏忧患意识的学生仍然存在。

(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总体状况

学生若能同时达到对科学常识和概念的基本了解、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有关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基本了解,就可以认为其具备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水平。

篇12

一、引言

随着整个社会对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要求的提高,课程教学中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让学生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但不能忽视的是,在大类招生背景下,一些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学创新不足,课程安排不合理,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本文结合大类招生的时代背景,探讨生物科学实践教学的不足,并提出改革创新策略,希望能为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借鉴。

二、大类招生下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不足

实践教学是生物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实践教学中,一些任课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更新,实践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制约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效果提升,存在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实践教学方法陈旧。一些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方法陈旧,常常根据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步骤进行简单演示。先介绍实践教学的目的、步骤和方法,然后根据已有教学材料和实验场地,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演示,由学生观察并撰写实践报告。这种方式比较落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作操作技能。[1]第二,实践教学内容单一。生物科学知识发展迅速,更新较快,但很多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忽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所采用的内容比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再加上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没有被融入教学活动当中,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不足,制约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2]第三,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一些任课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也制约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效果提升。例如,任课教师的年龄较大,忽视及时更新生物科学知识,科研实践不足,职业技能训练被忽视。再加上忽视培训和进修,没有观摩并学习其他任课教师的优点,对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产生不利影响。[3]第四,实践教学场地缺乏。生物科学实践教学离不开场地建设,但由于经费拨付不足,制约场地建设和设备更新,难以满足生物科学新技术和新实验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4]

三、大类招生下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

为顺应大类招生工作需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结合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和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完善措施。第一,创新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思想观念,努力推动实践教学效果提升。例如,生物实践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创新,综合利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参与式教学法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要重视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的应用,力求实验内容新颖,实验方法先进,能让学生有效参与生物科学实验锻炼活动当中,促进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第二,完善生物科学实践教学内容。根据生物科学专业特点以及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并更新生物实践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前沿和最新的问题,利用互联网下载最新学习资源,更新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要重视微课和慕课的利用,补充新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学习,进而深化对生物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掌握生物科学的前沿知识,增强实践技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三,提高任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注重引进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课堂组织能力强的任课教师,充实生物科学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管理培训机制,让他们有效开展培训和学习活动,通过访问、进修、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等方式,不断提高综合技能。为任课教师进入科研单位、实训基地参加锻炼创造条件,不断增强任课教师的实践技能。从企业选派优秀人才来学校讲座,进行课堂授课,帮助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解答疑惑,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高。第四,重视生物科学实践场地建设。根据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加大实践教学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合理划拨各项经费,为设备购置、场地设施建设创造条件。要科学安排各项资金支出,用于购置实验器材,改善实验场地环境。同时还要学习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知识,加强实验室管理,让学生有效开展实践活动。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将教学、科研和生物科学实验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实践技能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类招生背景下,为促进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该采取措施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从而顺应时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促进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希文,阮期平.新升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8):138-140.

[2]林丽飞,杨建.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6):2900-22902.

篇13

在中学教育中,生物科学是一门相当重要的现代科学。多姿多彩的生物,使地球上充满无限的生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各种各样的生物息息相关。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面临着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环境污染、人口增长过快。人类的生存已经受到严重的威胁,此时此刻,生物科学的作用就体现出来。生物科学在其他科学发展的情况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成就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也显得分外重要,因为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生物科学后辈人才的重任。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归其原因可总结如下:(1)中学生物的开设在中学出现时断时续的状态,初中学两年,初三不学,也不参加初中升高中考试,高中高一不开设生物,高二、高三才开设。新课改后高中三年才开齐。(2)在一些学生、学生家长以及部分教师心中,认为生物学不重要,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在平时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3)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需要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也就需要一定的费用,而一般中学经费十分紧张,根本拿不出这一笔开支,现有的设备非常老化,基本不能使用。加之处于贫困县的山区的乡镇中学更是条件特别差。(4)高考生物考试分值很低(特别是一些选学文科的同学,在分科之前,就选择放弃生物),得不到学生、家长及学校领导的重视。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导致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学打折扣,或者不学或者敷衍了事,致使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很难进行。作为生物教师自己应该怎么办?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体会到应该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下工夫,不要去等待学校改善条件,而应该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上的第一节课至关重要,因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从这第一节课开始的。初中的第一节课要从探索生物的奥秘开始,高中生物要从生物科学的前景着手,向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花草树木的叶子为什么大都是绿的?也会出现红、黄等其他颜色,为什么?蜘蛛为什么能够结网?如何利用网捕食?幼年时参观动物园的情况,植物园中的王莲它的形状、大小、生长状况,为什么能坐上去一个小孩以及它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等等。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进行详细的解答,既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探索生物学的兴趣。再加上相应的彩色挂图、照片以及电脑制作的动画、有趣的动物世界,珍稀濒危的动植物资料,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崭新的感官认识,同时也把仿生学的知识渗透进来。

在学习种子的结构、根的形态、根的结构、叶的结构、叶的形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各种种子、根、叶子,注意要强调一些必须收集的种类(如双子叶的种子、根、叶和单子叶的种子、根、叶),收集的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就会主动地询问各种有关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认真地回答问题,千万不要认为一些学生的问题简单或者幼稚而拒绝回答,如果拒绝回答将使好不容易培养的一点学习兴趣丧失殆尽,同时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此时可能出现教室秩序很乱的情况,教师一定要认真引导,不要简单粗暴地处理。

在生物教学中,根据学校地处山区,各种可见的小动物比较多的情况,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到小河流、小溪中、野外草地、小山等处,采集各种动植物样本,既经济又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又积极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弥补了学校的经费不足的问题。在学习动物行为一部分内容时,提前让学生在家中注意观察家养的家禽、家畜或者家养的小宠物,注意它们的各种情况,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引出所要学的内容,这样得到的知识容易掌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