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媒体设计与艺术

数字媒体设计与艺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字媒体设计与艺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字媒体设计与艺术

篇1

所谓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在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的今天,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种类,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大潮。科技与媒体的飞速发展为数字媒体艺术提供了基本保障,追求新奇和多变的社会思潮,为数字媒体艺术提供了精神支持。诚然,数字媒体艺术也有其独特的艺术属性。有学者认为,要了解一件艺术作品,必须了解它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格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这表明艺术本身就具有多重属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艺术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体现不同的功能并满足不同的需求。

与数字媒体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平面设计,则是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与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信息的视觉表现。不难发现,数字媒体艺术是应设计而生的,是为培养设计人才服务的,平面设计当然也包含其中。稍有不同的是,平面设计更注重“视觉”所传达出的信息,而数字媒体艺术更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但无论如何,这两门都属于艺术设计的延展学科。

综合以上的说法,数字媒体艺术和平面设计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关联,我们不妨简要剖析一下。

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一直以来,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媒体,尤其是当下。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史就是媒体不断进化的历史,媒体进化的同时又促成了人们观念、语言形式和视觉表现的改变。平面设计是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美术知识和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内容,这与数字媒体艺术所包含的美术修养和艺术风格不谋而合,在学习数字媒体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从而培育出从事平面设计、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由此可见,两者之间联系甚密。

另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又与平面设计交叉融合、互相渗透。数字媒体是从视觉传达设计即平面设计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学科,它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平面设计,也发展和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内容,数字媒体艺术同时也为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特征。虽然互联网一开始不是为艺术创作而发明的技术,但它会逐渐演变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工具。数字媒体艺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科学技术、现代媒体与艺术的结合体,它所呈现出的互动性、虚拟性、综合性、娱乐性和商业性等特征推动了平面设计的新发展。

(一)互动性

互动性是数字媒体艺术独具的艺术特征,它表现为人的参与。如今的数字媒体艺术不再像传统艺术那样高高在上,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让观众真正参与、享受、体会艺术,它无疑拉近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大众的距离。数字媒体也是技术家,把以往的一切艺术形式包括绘画、文学、设计等都纳入其中,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用数字媒体艺术的方式得以体现。笔者认为,它所带来的互动性能够产生的原因还在于全方位地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总之,互动性作为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打破了多年的传统设计模式,是人性化的最佳体现。

(二)虚拟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又一表现特征为虚拟性。在平面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性将改变传统的艺术品的设计方式,即不需要笔和纸等实体工具。我们都知道,传统设计会受到诸如素材单一、缺乏视觉感染力等限制,但是在数字媒体面前这些问题不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设计,走近艺术,使设计者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地去设计,这正是其艺术特征的表现。

(三)综合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形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人的感官多重性。数字媒体艺术通过数字化处理可以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电影、视频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转化为统一的数字语言,艺术家可以随意选择两种以上艺术形式进行处理,使艺术设计不仅仅停留在视觉上,还可以享受听觉、触觉等感官器官带来的丰富世界。因此,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和传播过程就带有了综合性的特点。

(四)娱乐性和商业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人人参与性质决定它具有娱乐性和商业性的特征。从传统艺术种类到电影、电视、数字媒体艺术等新兴艺术种类,艺术从少数化走向平民化。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设计,像报纸杂志、网络上面的美图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也说明了美和艺术存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角落。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平民化特征更为明显,这充分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所具备的人人参与、不分贵贱的民主文化艺术特征。

总的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平面设计从诞生至今,它所具有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先导的双重属性始终没有变味。不论是设计潮流的变化还是应用技术的革新,乃至社会思潮的涌现,我们总能够从平面设计的过程中看到数字媒体的影子,它的出现也让平面设计焕然一新。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必将为新媒体和新艺术形式在人类历史文化长廊中增添新的色彩,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翟坤.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7).

[2]付海菊.设计学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建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2(12).

篇2

在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人们对于医学与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和雕塑艺术表现形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几何与透视学的研究成果,为绘画艺术提供了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社会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科技对于艺术领域的冲击也越来越位强烈,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艺术表现注入了新的内容。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图像艺术设计被称之为现代最前沿的视觉表现手段,应用领域十分的广泛,其中包括: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建筑设计等众多领域。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出现,也被人们称之为图像的第三次改革,而且这次改革的成效要远远大于前两次。从诞生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十分新颖的模式出现在人们的眼中,它使得艺术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两个有着千差万别的学科融合在一起。在二十一世纪,不但在我国,在国际中以新媒体、数字影像、网络科技为到表的数字内容艺术创作行业已经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核心产业,该产业也必定会成为我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而且不断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数字媒体创作行业中去。相应的科学数据统计我国将需要二十万工业设计师和十五万动画设计师,巨大的人才需求,当然这还只是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人才需求必定会逐渐增加,所以,对于新媒体设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问题至关重要。

二、新媒体艺术的人才培养

因为,我国对新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会逐渐的增加,所以,对于人才培养的工作十分重要。首先,需要加强各个人才培养院校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科间的人才培养经验和相关信息资料可以得到共享,各个学校可以优势互补,从而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其次,是建立新媒体教学学科间的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的立体化教学平台,这样能够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进行优化和改良,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具有良好的艺术设计功底,同时,还能够具有实践能力,进行数字工具的相关操作,并且将各个信息资源的价值有效的发挥出来。然后,需要注重的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艺术教育与数字化技术教育良好的融合,创建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优异环境,建设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生产相结合的工作空间,以及数字人才培养的创新空间。提升学校的的教师待遇,增加对教师人才的吸引力,保证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提升新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最终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应用设备的质量,必须要对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教材的选择也需要格外的谨慎,必须要完全的符合新媒体教学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这样才能为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保障。对于新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和社会都要将其具有的优势全面的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面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新媒体艺术人才。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教学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应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更多的是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三、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未来和发展前景

无论人们身处于哪个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联系都是十分密切的,可以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但是,对于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这样巨大的转变还是前所未有的。目前,新媒体艺术已经深入的改变了艺术的思考模式、设计模式,甚至是艺术的传播模式和艺术的欣赏模式,新媒体艺术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应用新媒体艺术将自己的创作情怀充分的表达,同时,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新媒体艺术是数字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产物,它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在时代追赶下,数字信息的传播会更加的全面,新媒体人才培养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对此必须要抓住机遇,不能有任何松懈,满足社会以及时代的发展需求,也使得新媒体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篇3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篇4

1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2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

第三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3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4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为了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4.1在人才培养院校建立各个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料的资源共享、学科间的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

4.2开设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学习教学的立体化平台。这样有利于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和熟练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资源。

篇5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现代艺术与数字技术进行了有机融合,并产生了新媒体艺术设计。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研究重点主要在知识结构、美学理论等方面,因此我们就需要透彻分析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特征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进一步发展。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概述

新媒体艺术与成品艺术、身体艺术、装置艺术以及大地艺术都不相同,它是一种具有综合性质的合成艺术,并且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凸显其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对于艺术领域的影响不断加大,并对其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艺术形式的繁荣提供了契机。在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对于艺术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并且数字技术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空间。到了九十年代,“数字艺术设计”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之后到了二十一世纪,由于数字影像、网络技术等数字行业的迅速崛起,“新媒体艺术设计”应运而生,并且新媒体创作人才逐渐成为了市场需求的热点。

二、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特征

(一)科技性

站在传统艺术形式的角度来看,美术、音乐、戏剧以及雕塑等艺术门类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的文化习俗、主观意识以及审美意识,通俗来讲就是艺术设计的不断创新以及发展需要人的主观意识来推动。然而由于新媒体艺术设计是现代艺术与数字技术结合的产物,这就使其发展并不是全部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其影响也十分巨大。以现在的计算机图形技术为例,将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应用其中可以使其具有便携性,不仅方便其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还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传播带来了积极影响。

(二)虚拟性

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其本身并不是应用实物进行设计,也就是说其艺术设计的作品、理念都是建立在虚拟的网络环境当中,然后通过数字化设备,将理念付诸实践,以此来完成艺术设计,因此这就使得新媒体艺术设计具有虚拟性的特征。从现代新媒体创作人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见到,无论是二维平面,还是三维立体图形,其设计理念都是来源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当中,并且在创作过程中,由于创作者的创新思维,使得这些艺术设计超出了现实感,变成为超现实主义的精密作品。当然,无论对于哪种艺术来说,其创作灵感都不可能脱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尽管新媒体艺术设计是虚拟的,但是同样也需要利用生活灵感创作作品,从而使其设计具有一定的生活元素,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进一步的发展[1]。

(三)互动性

从传统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来看,其呈现方式单一,并且人们对于这类作品需要秉持着“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原则,导致作品缺乏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互动性。然而从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作品来看,这些作品通常都是具有双向性的,并且这类作品可以利用自身技术的优势,实现与欣赏者之间的有效互动,以此来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为欣赏者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新媒体艺术设计由于数字技术的优势,可以更好的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从而为世界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我国当前新媒体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媒体艺术设计认识不足

要想新媒体艺术设计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就需要充分了解新媒体艺术设计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例如在数码艺术设计方面、计算机艺术方面等等。此外,由于新媒体艺术设计是现代艺术和数字技术有机融合的产物,因此就使得新媒体艺术设计具有许多其他艺术学科不具备的特点,比如合成性、时代性、跨学科性以及实用性等等。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我国对新媒体艺术设计并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对其看法与传统艺术并无差别,这就使得我国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较为缓慢,并且也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由此可见,正确的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对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

(二)新媒体艺术设计缺乏专业人才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由于对新媒体艺术设计认识的不足,就会导致相应人才培养的滞后,从而制约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新媒体艺术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对其认识不足,使得相应人才只能够掌握动画设计以及平面设计的理论知识,只了解视频、音频的设计历程,并不具有完备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从而无法满足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需求。

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

(一)创作范围更广

艺术设计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因此在传统艺术的设计过程中,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创作者付出较大的精力和时间。并且由于艺术创作的性质所致,使得创作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发生严重失误就需要将作品全部,重新进行创作,这样不仅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对创作者的精力和体力更是巨大的考验。但是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由于这些作品的设计都是基于虚拟的网络环境,因此创作者就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采用修改、撤回、还原等方法对作品进行不断的完善以及修改,使作品趋于完美。此外由于互联网的优势,创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寻找创作灵感,从而使创作范围更加宽阔,不仅如此,创作者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其作品进行推广以及传播,从而使艺术作品为广大人民所了解,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3]。

(二)创作思维的分散与创新

在进行新媒体艺术设计时,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实现创作上的资源整合,比如创作的表现方式、工作组织、设计理念以及合作形式等等,以此来打破传统的艺术设计惯用形式,实现突破。在设计过程中,数字技术作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导线,使整个创作会更加趋于人性化,从而让艺术创作中的创作思维更加分散,以此来不断的创新,使艺术设计拥有更为开阔的设计思路[4]。

(三)艺术创作手段多样化

在艺术作品的设计过程中,创作者是设计活动中的主导者,不仅是在传统艺术中,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也不例外。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创作者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根据实际需求任意调整作品的比例或者是尺寸,亩使艺术作品满足不同数字平台的传播要求,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与传统艺术相比,新媒体艺术设计具有十分显著的特征,比如科技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等。但是由于我国新媒体艺术设计还处于发展阶段,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就需要对新媒体艺术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从而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星.艺术和数字技术的结合――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若干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102.

篇6

在我国人才培养问题中,复合型知识人才的培养是比较明显和突出的问题,人才的培养才是艺术设计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一书的优点在于提倡培养适合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因为环境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需要众多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人力支撑。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和“环境技术人才”就显得尤为珍贵,然而,当前国内人才的数目和需求并不成正比例,在我国,许多地区依旧采用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教育和培养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当中,充分考虑市场以及社会的需求。

《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一书的学术价值在于创新了人才培养的新策略。书中提到了当今人们的素质和教育问题对于环境艺术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通过“走捷径”的方式进入艺术领域,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下降,也对环境艺术设计和数字媒体的结合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正如笔者前文提到的,在环境艺术发展的众多问题中,人才培养问题最为关键。《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一书便为解决环境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共同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培养问题提供了思路。书中认为,首先,早在学校培养阶段,高校应当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科之间做到资源共享和互相取长补短,因为只有具备对数字工具娴熟的操控能力、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并且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真正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价值与数字媒体技术的技术价值的和谐统一。其次,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也不容忽视,过硬的教师团队是保障人才素质的关键。当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也必不可少,只有将这二者紧密地结合,才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的结合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篇7

1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教学现状分析

1.1数字媒体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就数字媒体语境教学来说,教室的设施和设备是实现数字媒体教学最基本的条件。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设施设备落后,硬件条件简陋,导致教学条件跟不上教学手段的更新。还有高职院校经费紧张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数字媒体设施设备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上课的需求。

1.2教师的教学课件创作水平参差不齐

数字媒体是近年来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数字媒体语境教学需要教师制作相关的课件,这是数字媒体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辅助教学的核心。尤其是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数字媒体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可以通过数字媒体进行设计、绘图、动画、声音等的教学。虽然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都参加过数字媒体的业务培训,但是从整体水平上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仍然参差不齐。

1.3教学方法无法与现代数字媒体相匹配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将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与数字媒体的使用有效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但是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对称的现象,就是教师在使用先进的数字媒体教学设备,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却用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方法和方式相对处于滞后的状态,使得数字媒体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关键作用。

1.4教师对数字媒体的使用观念存在着误区

在数字媒体的语境下,教师在教学中对数字媒体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可以概括为“两个极端”和“三个代替”。首先,是“两个极端”。一方面是“用而不得”,由于数字媒体的出现,学校也都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设备,但是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会认为,如果要使用数字媒体教学就意味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制作课件,就没有过多的时间对教学方案进行仔细的斟酌,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因此,这些教师认为使用数字媒体教学使他们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而且教学效果还是未知数,可能会得不偿失。而另一方面则是“为用而用”,就是说在数字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后,学校积极建立了数字媒体教学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并且对数字媒体教学进行了一定的宣传和要求,部分教师就会认为无论是哪一种课程,都要通过数字媒体进行教学,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必须要数字媒体的配合。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大型的公开课或者是一些参赛的课程中,对于课件的要求就是必须要将影音、图片、三维立体动画进行结合,而且对于课件的要求就是难度程度越大越好、内容越丰富越好,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或者是评委的注意力。而这种“为用而用”的认识误区使得教师在数字媒体教学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关注形式,画面过于丰富,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够专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接受。其实部分课堂可以不必采用数字媒体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但是不要强行地让小黑板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屏幕,要适可而止,适当地配合使用。其次,是“三个代替”。第一,数字媒体课件代替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照着课件阅读,对于学生的反应丝毫没有察觉,不管他们是否听懂、是否存在疑问。第二,数字媒体教学取代传统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全用数字媒体代替传统教学。第三,数字媒体代替艺术设计学习。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依赖数字媒体,总是在学生存在疑问的时候误导学生拷贝老师的光盘进行研读学习,曲解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意义。

2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媒体教学的对策研究

2.1加大资金投入量,强化数字媒体培训

要想改善数字媒体教学的现状,首先就是要完善数字媒体教学基础设施设备,加大对相关资金的投入量。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要提高对现代化教学的技术设施设备的推动工作,加大对教学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按照数字媒体现代化的建设要求进行设施设备的完善。其次就是要增强师资力量。学校应提倡“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对于数字媒体教学模式采取开放性的政策,加大对教师数字媒体教学的培训,使其能够尽快地熟悉数字媒体教学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提升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

2.2更新教育观念,整合教学理念

高职艺术教学采用数字媒体的教学方式是依托于现代化教学的发展,是将数字媒体运用于教学中,数字媒体是一种教学辅的工具,而不是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全盘的否定,两者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来达成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思想,要学会将现代化的数字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融合;在运用的过程中既要了解数字媒体教学的优势,也要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弊端,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优势互补,而不是完全替代。

2.3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师生交流

在利用数字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信息量相对来说比较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来说节奏相对较快,而这就导致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难以适应这种快节奏的教学方式,也一时很难消化教学的内容。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扮演好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在采用数字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要与学生及时地交流和互动,课件也要反映与学生的互动内容,这样一来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篇8

(一)数字媒体应用提高了艺术设计的广泛参与性

数字媒体应用在艺术设计中,最大的益处是提高了艺术的广泛参与性,使艺术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的特长,更成为了普通大众都能参与其中的娱乐。这也真正符合了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通俗的说,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而传统的艺术,如雕塑、油画、书法、文学等,这些都需要通过专业的学习,才能被专业人士利用借以表现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对于普通大众,难以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情感和想象。

但是,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这一现象,其为普通大众提供了艺术设计的途径,使未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大众也可以参与到艺术设计过程中。例如计算机绘画技术,通过提供一些图像处理工具、图像特效模式,可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利用画图工具实现绘画创作,使普通人可以利用绘画表达内心世界和反映现实生活。再例如数码相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对摄影者摄影技术的要求,使没有摄影基础的普通大众都能创作出精美的照片。

(二)数字媒体应用为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灵感

数字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虚拟性,这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思路,开拓了艺术设计的想象空间。艺术家可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完成前模拟艺术场景,模拟的艺术场景可为艺术家提供更多的灵感去改善艺术作品或创作艺术作品。例如,在房屋设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模拟进行房型、装修配色的模拟可以帮助设计师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

同时,数字媒体技术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由于其灵活性、虚拟性,降低了艺术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损耗,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艺术方案去尝试,促使了新的艺术灵感的出现,也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创新。

二、数字媒体应用为艺术设计带来的隐患

(一)艺术作品对数字媒体技术过度依赖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的工具。艺术作品是有灵魂的,它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和理想。同时因为艺术作品的审美需求,它应该是兼具美感和灵魂的。数字媒体技术通过特效手段、高科技提供了一条快捷途径创造美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当代艺术作品中。比如随着3D技术的出现,大量营造视觉冲击效果的影片纷纷上映,这些影片在给人们创造了短暂的视觉享受后,由于缺乏灵魂性,难以带来思想的共鸣,引起人们的思考,这些艺术作品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作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艺术公司或艺术工作人员试图在短时间内批量生产艺术作品。美感是艺术的表象,灵魂和思想是艺术的本质,但本质一般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被人们发现并欣赏。因此过度依赖数字媒体技术创造一些具有美感的作品,成为了当代艺术作品的一个发展趋势。但这个趋势是不容乐观的,这个趋势使真正的艺术作品淹没在大量虚假的艺术作品中,并使一些艺术人员不去花时间花精力提升自己,钻研真正的艺术。最终造成了艺术作品质量的下降。

(二)艺术作品泛滥、严重商业化

当代世界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也对艺术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而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创造艺术作品成为最受欢迎的方式,被大量艺术公司应用和吹捧。经过高科技技术特效包装的电影、电视剧成为最受欢迎的艺术作品,利用计算机绘画技术制作的漫画、网络游戏也成为最受商家和消费者喜爱的艺术作品。而油画、雕塑、文学这些真正的艺术作品却只得到少数人的赏识,商家也不愿意在这些较为冷门的艺术作品上投入太多的资金支持。

篇9

生活中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广告、电视、服装以及生活用品都是通过设计而来,可见生活离不开设计。我们的经济已经面向全球化,随着几次工业革命,现代社会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工业社会走向科技信息社会了[1]。时代是进步的,所以用以设计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替中,在设计的领域里电脑设计的方法逐渐受到重视,并且慢慢开始取代传统手绘设计。电脑设计技术日趋成熟,在很多方面成功的完成了以前只能依靠双手来完成的手工设计,并且值得称赞的是,电脑的效率十分高,可以完成数量很大的工程[2]。以此趋势发展,手绘的应用领域越来越狭小,而计算机设计则是顺风顺水,占领到了有力的地位。在设计中,通常都会遇到一些十分复杂的文字处理和繁琐的工序,如果将这些工作全部用手绘完成,不仅困难而且耗时长,如果利用电脑处理就不一样了,不但操作简单而且可以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任意的修改。因为手绘设计的完成是必须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的人才可以,如果利用计算机就又不一样了,计算机的操作相对比较简单,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人也可以完全学得会,并且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可以熟练的操作。正因为电脑功能的强大,手绘设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下面将从文字设计作为例证,找出手绘与电脑设计的利弊,以及将来的发展和变异。

一 手绘在现代文字设计中的尴尬现状

现今,如果和业内人士谈及到设计,他们所讲到的,我们所看到的,似乎都与电脑有关,比如说软件、程序、命令和图层等等,这些领域都要用到设计作品,而完成这些设计组品的工具就是电脑。甚至,在一些大型的工程标志设计招标时,所提交的竞争作品大都是电脑设计而成的,手绘的作品根本就与之无缘。那么,再把目光转到学校,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也都不进行手工绘制,而是利用电脑软件完成[4]。学生们都是比较注重电脑的学习和操作的,他们只要熟悉常用到的设计软件,就可以轻松的完成课业了。其实,人们却都忽略了一件事情,电脑仅仅是一种视觉传递的手段,我们却将设计中较为关键的计划、规划、摄像和问题的解决轻视化了。俗语说心手相应,也就是人们心中所想的事物,通过手来表达才是最合适的。在设计领域中,只要是有一定追求想得到更高设计能力的人,大多数都会采用手绘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和灵感。但难以让人相信的是,即使手绘的作品再怎么优秀,都无法改变电脑设计作品横行业界的现况。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的话,手绘设计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人们也会渐渐的完全被电脑设计的空间、材料和质感的效果所吸引,那么我们所引以为傲的手绘设计就会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了。

可见,似乎现在的社会环境对手绘设计的发展十分不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手绘设计走到了尽头。无论科技发展有多快,社会有多进步,这些都离不开人的掌控,所以机器再先进,也无法代替人的作用。电脑可以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和设计,但只有这样也不能完全取代手绘设计,尤其是文字设计。当下设计领域比较依赖电脑,也只是这个时期的一个必然现象,这种按照一定程序来完成设计作品的方式,毕竟有很多的弊端。手绘作品中所能展现的灵动和扩散思维,无法在电脑设计的作品中清晰的展现出来。

二 手绘文字设计与电脑文字设计的异同

不论是手绘设计还是电脑设计,都是用来进行视觉传递的。从设计的起源开始,都是设计师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用电脑或手绘的初衷都是一样的。观察他们在设计上所展现出来的优势,电脑能够做到高精确度、高工作效率、高质量,并且可以随时进行修改,而且操作简便[5]。可是,机器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多少都会有点呆板、冰冷和没有活力,无法将作者的真实心声百分百表现出来。手绘作品在这方面就占有很大的优势了,因为手绘设计本身就是作者思想和灵感想碰撞出来的火花,所以每一个文字都可以渗透出作者的心声。手绘作品中的文字是作者激情的影射,所以更加亲切和生动,会给看字的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比如说,如果设计者想在包装盒上展现书法字,用电脑来设计的话就显得非常古板,表达不出设计者的想法;将其换成手绘的以后,就发现突然多了几分生气,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可见,手绘设计的独特的魅力是无法被取代的。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了,在学习的时候,手绘要比电脑困难的多。从学习的时候开始,设计师对电脑的依赖度就十分高了。可事实上,很多取得一定成就的设计师都是用手绘方式来完成各种作品的。对于这些大师而言,他们在面对利用电脑软件设计数字媒体文字的做法并不特别支持,甚至有时会持反对的态度。传统的手绘方法,在使用时会觉得有些缺少科技含量,并且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却可以将文字的精髓展现出来,让设计作品中充满活力和艺术生命力[6]。在现实生活中的作品中,比如海报、包装纸和标志等,手绘设计的文字更可以将作品的灵魂展现出来。但不能否认的是,在电影特效、平面处理等具有复杂工序并且对作品的真实度和仿造度有很高要求的作品中,电脑还是要比手绘实用的多。所以,手绘和电脑设计这两种传递手段都各有千秋,各有利弊,它们不需要互相取代,只需要互相补充就好,只有在合适的时候使用适合的手段才能创造出最好的作品。

三 手绘是文字设计的原点和终点

设计者灵光一现的设计理念经过延伸以后就会形成一个好的创意,而我们所分析的手绘则是设计理念最直接的表现手法。如今电脑在设计领域慢慢开始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可是对于设计者来说,就算电脑的分量再重要,也无法让手绘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具有同样功能的两个手法,在同一个领域的作用肯定是此消彼长的。仅从文字设计来看,对于以手绘设计为主的设计者,通过手绘设计过程的复杂工序,可以完全释放自己的设计理念,他们慢慢的整理自己的思绪,让设计理念和作品完全的融合在一起[7]。相对而言,利用电脑设计的人,因为设计的整个过程变得简单了,这样作者就会变得有较强的机械性,失去了最先的艺术灵感。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在进入佳境之前都要有一个慢热的过程,只有在繁琐的工序中,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进行作品的绘制,才可以让最先的设计理念升华再升华。

要进行手绘设计,就要求作者必须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所以,手绘技能的培养也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专业级的训练,才可以真正掌握手绘的规律和技巧。这只是入门的第一步,所以想要成为一位真正的手绘大师,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虚心的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同时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慢慢达到想要的高度。作为一个初级学员,需要几年的绘画训练,以及大量的设计经验,才可以了解到绘画的技巧,感受到手绘的魅力。也就是说,想要掌握手绘设计的技巧很难,理解手绘的精髓更难。

日本著名设计家佐野宽曾经这样说过:“只有从艺术家到设计家,没有从设计家到艺术家。”[3]这句话重点是在强调艺术家和设计家之间的亲密关系,强调以艺术为功底的设计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就必须兼备艺术家的素质和修养,甚至更需要有良好的美术功底。在我国,目前比较有名的设计师位数不少,比如陈绍华、韩美林、韩家英等等,他们都是采用手绘的方式进行设计,通过手绘完全可以惟妙惟肖的传达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内在含义,这是电脑再先进也无法做到的。

设计在一开始的时候,完全是依靠设计师手绘来完成的,所以作品的好与坏就代表着设计师的水平高与低。设计者会更加看重绘制出来的效果图,效果图也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判断手绘作品好坏的标准和尺度。而电脑的闯入,让手绘的地位受到严重的影响,使其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可电脑设计的崛起相信也只是有时段的,在将来,手绘会让人们再次发现它的优势,在设计领域掀起另一波。

四 正确看待手绘与电脑的关系

传统的手绘设计真的要丢弃并且完全可以被电脑设计取而代之吗?当然不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设计的本质内容。将计划、规划、设计和问题的解决办法,以视觉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的活动,统称为设计。设计的核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整体设计和构思的框架搭建;第二,将解决计划、构思和设想等问题的方法以视觉的方式传递出来;第三,达到传达目的以后的措施。也就是说,设计师依靠人的大脑来完成的,灵感与思想之间可以擦出设计的火花。那么对于设计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而设计的手段就是为其锦上添花的。手绘的设计手段和电脑的设计手段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是现代社会逐步呈现出商业特性,数字媒体文字设计的趋势让设计艺术面临很大的冲击。西方的文化价值伴随着经济的步伐慢慢的渗透到国内,并且对我们的传统民族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手绘设计和电脑设计上升到更深的层面可以演化为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也可以看成是观念和语言的分歧[8]。

在设计领域,我们要从自己的思想深处认识到手绘的重要性和电脑的先进性,这样才可以让设计的艺术精髓充分展现出来。无论是电脑还是手绘,都是设计的表现手法,都要从设计自身的要求出发。所以,必须在教育的初期就强调学习手绘的重要性,让初学者在认识的初期就了解到其重要性,充分对二者的优势有着科学的认知。不容忽视的,手绘方式是传统观念和语言的保留和继承,可并不是说电脑设计就是现代的手法。手绘设计和电脑设计是设计者的传达手法,所以决定作品是传统还是现代的关键就在于作者的意识和观念。我们要从实质上去分析和辨别,然后正确的对待手绘和电脑。

参考文献

[1] 刘洋;论视错觉图形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2.04:26-28.

[2] 郑国喜;图形开眼法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12.10:36-39.

[3] 陆一文;图形设计中的“显著点”[J]包装工程.2012.10:46-51.

[4] 陈岩,唐建. 论艺术设计的全球化与中国文化[J]. 建筑与文化. 2010(10) :112-115.

[5] 张宏. 书籍装帧中的文字版式设计[J]. 湖南包装. 2007(01):1-2.

篇10

二、关于现代字体设计教学中美术字教学的思考

字体设计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美术字应该融入美感,美术字形式值得研究,下面结合笔者工作实践进行一些探讨。

1、有关基础理论讲解。

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要了解文字即中国历史的文明发展史,认识中国汉字中所包含的审美要求。而美术字的形式感是和其所需表达的内容紧密结合的。绘写时应先从内容出发,对文字内容要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将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生动、概括,非常突出的表现文字内容的精神含义,进而增强宣传效果。

2、原型解析。

文字的结构形式是通过人类文明活动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具有约定俗称的结构形式。其结构形式应该符合人们习惯性的认知,也就是说文字结构形式应该与社会活动相适应。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临摹具有一定设计风格的字形作品,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激发学生文字设计的灵感,进而发现字形结构美,字形特征以及字形形式。

3、案例分析。

教师应该结合文字设计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比如,以传统书法为元素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08年北京奥运一些列文字艺术设计,靳埭强的设计作品等;日本文字吸取了中国文字的一些精华,教师可以通过对日本文字的讲解,使学生在此过冲中汲取艺术设计营养,更全面的学习东方文化,可以学到不同形式的美,毕竟当代日本文字设计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日本文字同时也在向国际先进字体设计靠近,设计出了一系列文字艺术设计效果。通过以上专项讲解,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几组自己感兴趣的字或词进行文字艺术设计,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丰富的想象,通过尝试可以验证之前学习的效果。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美术字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应注意以其自身的艺术性去吸引和感染读者。不可随意增减笔画,避免字体奇行怪状,难读难认。

4、结合实践。

熟练掌握绘写标准字体,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美术字,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美术字都是通过标准字体形式衍化而来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绘写标准字体的能力,才能够设计出美观并且大方的美术字体。所以,学生可以先学好标准字,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设计创作。通过以上扎实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浅而易懂的主题让学生去设计艺术字,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传统艺术字体设计方法,再结合一个特定主题去完成字体艺术设计。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的联系,学生可以懂得美术字体的实用性以及懂得如何去设计文字美术形式,进而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新的具有一定内涵的文字艺术形式。

篇11

汉字从创造之初就具有了其内在的价值与美学,最早的文字形式是一种表意的图形符号,其功能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为了传播信息和宗教目的。《说文解字》六法论: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考老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这“六法论”总结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形成特点。汉字的形态、内容是一个系统庞大的体系,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稳定的民族传统使用惯性和民族使用内涵。当代的字体设计不能忽略其根源和原始信息的文化内涵,舍本逐末的做法不适合汉字字体的创意创新设计。所以设计汉字首先要遵循的是忠实性和识别性,忠实于汉字的思想内涵,忠实于汉字的民族习惯和民族认同,包括历史的使用习惯现在的使用习惯,避免过分和胡乱的变形、变化而丧失其本身的内在美,以及对其内涵意义的曲解与误导。忠实于它的内在美,并能够识别它的美,才能体现出对汉字文化体系的科研意义、贡献意义。

二、传统美学思想对汉字字体设计创新的影响。

我国有很多重要的文学艺术、美学思想,作为记录的工具,汉字文字的书写造型无形中就会受到它的影响。如:书法艺术中谈到的“筋”“骨”“气”“情”“意”“韵” 等对于书写书法艺术的审美做出了独特的评判国画的美学理论、绘画原理等,都值得学习和参照。如:宗炳《画山水序》的“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澄怀味象体现了较高层次的艺术创造、审美概念;又如:刘熙载强调的“阐”“扩”的创新方法,阐前人所以发,扩前人所未发。又说:“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入我神者,古化为我。”“诗不可有我而无古,更不可有古而无我。典雅、精神,兼之斯善。”刘熙载还崇尚个性的“自得”,“文莫过于深邃自得”,“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又“睹影知竿”,“时大为”等美学思想,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创新审美观念;又如:司空图的“含蓄”“洗练”,“离形得似”“超像入神”“体素储洁”;李渔的“结构第一”;苏式的“自出新意”“妙在笔外”“技道两进”“贵自然”等。这些美学思想对于文学、艺术创作和研究都有很好的启示。作为字体的视觉艺术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视觉的游戏上,或者是技巧的熟练中。或许从这些美学思想中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灵感和方法、审美追求,获得更多的笔墨。从事汉字的字体设计研究,关注美学思想、关注客观规律,关注艺术本身,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样我们的工作或许更有价值和意义。当然,我们也不难感受一些优秀设计师的字体设计作品十分美妙,体现出了其重要的美学观念和人文思想。

三、汉字字体设计“创新”观念的情态美。

现代社会在设计对象的创新上往往会遇到诸多的因素。如:传统和现代观念的结合问题,内在与外显观念的统一问题,通用与个性观念的平衡问题,形式与功能,突破与完整……视觉美丑等这些观念的存在、结合,本身就具有矛盾的特征,这样的矛盾观念,设计中而又真实存在,是设计师进行设计的具体思考和情态。字体设计离不开这样的要求审视,因为一项好的设计是包含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部内涵,至于走多远那是设计师的思考深度。我们不可能静止的看待设计问题,在专业的学习中也深刻感到这样的一种必要性,如何在矛盾的状态观念中做到平衡,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汉字的设计和创新反映的是设计者的情态、苦思和真实的情感。

四、汉字字体设计的功能、形式美。

从功能上来说字体设计是基于视觉传播和视觉审美,实用性是它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设计字体在传播性和艺术性方面达到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字体设计基本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开发性字体设计;另一方面是商业创意性字体设计。开发性字体设计是对字体的书体形式进行开发设计,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便于排版、印刷,当然也可以艺术探索与追求;商业创意性字体设计是针对商业活动做的字体科研设计,便于商业的诉求传播。设计字体的形式美包括:识别美,结构美,风格美,应用美。1、识别美是设计字体的最基本美,设计后不能识别的字体我们只能说它是不"美"的,因为它不能够达到传达的目的,没有体现文化或商业的传播诉求,与受众不能形成有效沟通,或许你的形式变化符合艺术美的规律,看起来很漂亮,也只能供来欣赏罢了,只是个视觉的游戏;2、结构美是字体的结构形式美,字体的形式变化美。字体设计的结构内涵包括笔画、笔形、间架结构的塑造,笔画的组合搭配、穿插争让,韵律和秩序,要符合艺术的规律和视觉的规律,在外观上呈现出一种字体的形式美。3、风格美是字体的创新设计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是汉字艺术的品味和艺术高度。例如,印刷字体黑体、宋体、书法体,它们各有自己的特色,黑体稳重简洁,宋体秀丽装饰,书法体人文含蓄。当然设计字体的形式可以是抽象的美,也可以是形象的美,还可以是抽象与形象结合的美,甚至还可以是很具象的形象或者是空间形象,只要协调一致都能形成一种独特艺术风格,就是好的设计。这也有利于塑造它的同一性,增强它的传播和识别;4、应用美是强调设计字体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及应用的载体形式,设计字体的音、形、意的完美结合,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和它的载体环境融为一体,是文字的编排形成的整体个性和美学。

篇12

中图分类号:TN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1)07-0049-03

引 言

传统的固定视频业务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信息多元化的需求,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网络已在建立和完善,可为手机或者其他便携式设备提供接收数字电视广播的功能,以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状态下接收电视节目的需求。中广传播和中国移动已于2010年3宣布在全国303个城市正式商用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业务,这不但使CMMB成为T D-SCDMA手机的标配,同时中广传播还规划在三年内将CMMB网络覆盖到全国地级城市及百强县,城区内覆盖达到95%并在重点场所实现室内覆盖,五年内要实现主要高速公路覆盖等更高的覆盖目标。因此,市场对支持CMMB的终端设备需求量极大,相关产业链也在如火如茶的发展,本文针对移动多媒体广播给出了三种满足CMMB标准的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设计方案。

1 CMMB接收芯片选型

CMMB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组成包括射频调谐(Tuner)、视音频解码(AV Decoder)、CMMB基带信号解调(Demodulator)等部分,其中射频调谐部分一般应支持UHF和S频段。CMMB系统整体的规划是天地一体的网络,城市等人口密集区域的地面覆盖以在地面建设UHF频段的CMMB发射塔为主,偏远地区则以S频段卫星覆盖为主,所以,完整的设计方案应该是同时支持UHF和S频段,如果主要针对城市区域,可以仅考虑UHF频段。CMMB移动电视核心芯片制造企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创毅视讯、泰合志恒、展讯、Siano、苏州中科半导体、中科院微电子、瑞芯微、爱浦多等,这些芯片厂商可提供多种满足CMMB标准的RFIC,这里选用Siano公司的SMS118X系列芯片来实现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设计。

Siano的SMS118X系列CMMB RFIC是专门针对中国移动电视市场设计的。SMS118X同时支持接收和演示多个电视频道,并具备出色的移动性能,而且灵敏度高,功耗低(约40 mW);同时支持单芯片天线分集和多种接口,包括SPI、SDIO、TS以及parallel,也可以提供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USB、Memory-mapped 和I2C等接口;可实现多波段接收,而且支持UHF(470~862 MHz)和S波段(2 100~2 700 MHz)两个路径,同时在支持CMMB标准(S-TiMi)的基础上,还提供了对MBBMS的支持。功能上支持画中画应用,并提供完整的MDTV接收软件方案;并可提供支持所有接口的设备驱动,包括为Microsoft Windows XP、Microsoft Windows Vista 、Linux Device drivers 及Windows Mobile等操作系统以及可为主处理器服务的中间件。由于SMS118X 系列芯片还支持单芯片全MRC 天线分集接收,因此SMS118X可应用于手持媒体播放器、PDA、智能手机、手持导航设备 (GPS)、笔记本以及MID等终端设备。

2 CMMB标准的数字电视接收终端设计方案

Siano的CMMB数字电视接收芯片SMS118X完全满足CMMB的标准,同时支持不同的条件接收系统 (CAS),包括中国移动的手机广播业务管理系统 (MBBMS) 以及中广传播 (CBC) 的CAS系统。 其中SMS1180属于可实现全MRC接收的CMMB数字电视接收芯片;SMS1184属于支持CA的CMMB移动数字电视接收芯片,该芯片专为入门级消费电子类设备设计;SMS1186支持付费电视功能,属于可实现全MRC接收的CMMB数字电视接收芯片。三种芯片集成的系统可以实现30个频道的节目接收,能提供一级的画面质量,具有极低的功耗水平以及极佳的接收表现,尤其在进行室内接收时,对于CMMB信号的室内墙壁阻挡问题,Siano已经成功地通过接收芯片中两个特别的硬件模块克服了这一问题,其中一个模块位于RF调谐器部分,另一个位于接收器中的解调部分,称为FDU,通过先进的自适应估计技术,这两个硬件单元可协同工作,并可实现非常高的灵敏度和对墙壁、门窗等反射面干扰的高宽容度,因此,SMS118X芯片可广泛应用于室内接收以及高速移动接收。

2.1 全MRC接收的CMMB接收终端

为实现全MRC接收的CMMB数字电视接收,本文选用SMS1180芯片来进行设计。SMS1180是一种高度集成的全CMOS 单芯片接收器,通过优化设计,可降低地面与卫星(多波段)CMMB (S-TiMi)相结合的应用成本,加快项目实施速度,满足CMMB的网络拓扑结构需求,还可以通过不同接口在多个平台上进行应用。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组成框图图1所示为全MRC接收的CMMB移动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组成框图。该系统由CMMB数字电视接收芯片SMS1180、基带处理器、应用处理器、蜂窝射频前端、CPU存储器、音频编解码、SIM卡、相机模块、彩色LCD等组成。播送的射频信号由SMS1180 输入,可支持单天线接收。SMS1180内部集成RF调谐器和数字解调器可将处理的信号以标准的TS码流送到处理器中解码还原。SMS1180与应用主处理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既可以采用串行接口,也可以采用并行接口。SMS1180输出的信号是经过解调及选择过的压缩音频和视频数据流,将该数据送入可进行视频和音频解压(如 H.264/AVS)和图形处理的应用主处理器中,随后送入LCD及音频编解码模块中进行视频图像的显示和音频信号的播放。SMS1180集成的调谐器和解调器附有 Host-API 软件包,包括各种主流主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可选用多种处理器进行系统设计。

2.2 支持CA的CMMB接收终端设计

随着中广传播对条件接收管理的不断加强,新的、入门级的城市地区应用方案是非常必要的,这个方案仅需支持地面频率,但对芯片本身和周边系统来说都只需要非常低的成本。因此可选用SMS1184来设计支持CA的CMMB移动数字电视接收终端。

SMS1184是一个高集成度的全CMOS单芯片接收器,专为需要极低成本的CMMB设备所设计,可通过最小的设计投入,使得CMMB移动数字电视接收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手持和便携设备中,例如手机,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以及PC等。SMS1184具备优异的性能表现,能够保证无论在室外还是室内条件下的超强接收。

图2所示是采用SMS1184设计的支持CA的CMMB移动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组成框图。SMS1184能够和Nagravision的条件接收SMD芯片实现直连, 并由SMS1184的固件控制SMD以完成整个的内容解扰过程,从而使主接收器可以得到一个经过解扰的数据流。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整个CA过程及解扰都变的完全透明, 并可减少将条件接收集成到产品应用过程中的相关投入。

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组成框图2.3 支持付费电视功能的CMMB数字电视接收终端设计SMS1186不但支持CMMB (S-TiMi) 数字电视标准,也支持中国移动的MBBMS条件接收及计费系统。SMS1186具有优越的性能,易于集成并极具灵活性,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实现这个方案在多个平台和设备上的应用,因此采用SMS1186来进行支持付费电视功能并实现全MRC接收的CMMB数字电视接收终端设计。

图3所示是采用SMS1186设计的可支持付费电视功能并实现全MRC接收的CMMB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组成框图,SMS1186集成了RF调谐器和解调器,符合中国移动通过的MBBMS安全模组的要求,其所包含的root of trust信息完全支持MBBMS标准。SMS1186还支持内容解扰,为支持CMCC网络的手机和PC、笔记本和上网本提供低成本高安全性的解决方案,而且其USB接口可为基于PC的应用产品提供更进一步的产品优化,同时,SMS1186和SMS1180的引脚完全兼容,这对产品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SMS1186输入的是播送的射频信号,该信号由天线接收,而输出的则是解调的、经选择的压缩音频和视频的数据流。该数据将被送入可进行视频和音频解压(如H.264)和图形渲染的应用主处理器中。与SMS1180一样, SMS1186也集成了调谐器和解调器并附有Host-API软件包,其中包括各种主流主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也可选用多种处理器进行系统设计。

图3 采用SMS1186设计的支持付费电视功能并可实现

全MRC接收的CMMB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组成框图3 结 语

随着中广传播各项推动CMMB市场的举措的执行以及TD-SCDMA+CMMB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中国移动加速定制TD-SCDMA手机,满足CMMB标准的各种接收终端的需求将急剧增加,采用SMS118X以及后续的SMS218X系列芯片以及进行设计也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 考 文 献

[1] 张民,张德伟,张霞,等.基于TD-SCDMA的CMMB交互系统研究与设计[J].电视技术,2010,34(03):9-10,16.

[2] 解伟.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与标准[J].现代电信科技,2008(06):22-29.

[3] 武晓华.CMMB+TD-SCDMA的手机电视解决方案研究[C].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4] 孙一中,丁昱,杨晓东.TD-MBMS标准化现状及解决方案[J].电信技术,2007(10):116-119.

[5] 王燕,谭泽富.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技术分析[J].广东通信技术,2009(04):21-23,28.

[6] 陈爽文.新媒体技术应用模式及其关键技术[J].现代电视技术,2010(10):115-120.

[7] Siano. CMMB receiver chips[EB/OL]. .

篇13

数字媒体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象征,各种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展示设计空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凸显了现代展示设计的深刻内涵。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现代展示设计不再沿袭以往的传统表达方式,而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表达着与众不同的一面,数字媒体艺术的渗入,改变了展示设计效果,传递了展示设计的设计艺术行为。数字媒体的独特艺术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给人类带去各种生活享受,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一、数字媒体艺术概述

1、现代媒体

数字媒体艺术的实现和传播与现代媒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下,媒体出现了新的形式,各种文字、视频、音频以及数字化信息频频出现,取而代之了以往传统落后的媒体。也就是说现代媒体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发展,体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态势。现代媒体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一系列的电脑技术、智能手机、游戏机以及音频传播等以数字化的形式传播,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艺术传播平台,不仅提供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得以广泛传播的平台,而且经由观众交流互动,发扬了人性化的艺术理念。综合起来可以总结出现代媒体的特征,即大众化、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艺术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各种需求,且满足了人类的需求,现代媒体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科学技术正是科学技术的产生,才出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也就是说数字媒体艺术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在科学技术条件下,数字媒体艺术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超前卫的媒体艺术不断满足着人类的各种需求。数字媒体艺术总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与科学技术呈现同步的趋势。数字媒体艺术与科学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体现着多元化和全方位的发展态势。3、艺术属性数字媒体艺术本身就是艺术的一个种类,它不仅具有大众化艺术所具备的特征,而且还表达了自身的独特艺术理念。数字媒体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总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满足着人们的不同需求。数字媒体艺术有两大方面,一是基于网络以及各种新媒体、新科技、新材料以及新思想等方面的技术化艺术,主要表达了其与传统艺术的不同,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交互性,表达了虚拟世界的各种艺术行为。二是数字媒体艺术是商业和艺术的紧密结合体,表达了和传统艺术的相互关联性,具有一定的大众化设计行为,体现了媒体的艺术性。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1、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介入在网络时代条件下,人类通过新的媒体形式进行各种语言交流和沟通,新的媒体艺术表达出各种文字、图像以及三维环境空间等,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媒体设计形态。科技愈是进步,就愈能够体现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将其运用到展示设计中,不仅成为展示设计新的辅助工具,而且展示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绚烂多姿。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较之其它国家起步较晚,但是自数字媒体艺术引入之后,展示设计便展示了无穷的艺术设计魅力,这种设计不断与国际接轨。传统的展示设计以文字展示为主,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激光技术、交互影院、遥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数字媒体艺术不断展示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展示设计中放光放彩。2、数字媒体艺术注入了新的展示设计特征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注入,是一种时代的象征,也是展示设计的发展空间展示。在科技的发展下,数字媒体艺术不断表达出各种互动性、虚拟性、综合性、娱乐性以及商业性等特征,由此推动了展示设计的不断向前发展。在互动性方面,展示设计有了众多观众的参与,极大地拉近了生活与艺术、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同时,数字媒体艺术家在展示设计中融入了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现了新媒体艺术的时代性,也展现了展示设计的互动。在虚拟性方面,数字媒体艺术呈现出各种展示物的虚拟特性,通过各种手段比如数字影像、遥控器、光线、声音以及各种互动装置等,打造出数字化的虚拟时代。在综合性方面,则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以及人的感官多重性进行表达。各种艺术的综合性特征使得展示设计作品更富表现力和象征力。在娱乐性和商业性方面,则融入大众化行为,表达出创作的参与自由性,大众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开始不断充实着人们的生活。3、数字媒体艺术带给展示设计的新变化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展示设计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符合社会和时展需求的。各种投影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等打造了新的媒体艺术空间,表达了展示设计新的展示语言,体现出展示设计的设计魅力。数字媒体艺术由物质转为非物质、由静态转为动态、场景由真实至虚拟加上交互式的变化性,是艺术进步的表达,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时展,彰显出展示设计的与众不同,从而能够更好地宣传自身产品,达到既定的传播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不难看出,数字媒体艺术在时代条件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的数字媒体艺术代替了传统落后的媒体,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表达了数字媒体的惊人变化。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于展示设计中是设计艺术行为进步的标志,数字媒体艺术不仅能够打造展示设计特有的设计艺术氛围,还能够更好地宣传和传播展示设计产品。

参考文献

[1]高颖.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钱晨.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

[3]王德群.数字媒体艺术中“国画元素”运用初探[D].北京印刷学院2009

[4]张琳.新媒体时代下的我国省级卫视频道整体形象包装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