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建筑设计标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设计人:
发包人委托设计人承担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
1.2国家及地方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1.3建设工程批准文件。
第二条 本合同设计项目的内容:名称、规模、阶段、投资及设计费等见下表。
第三条 发包人应向设计人提交的有关资料及文件
第四条 设计人应向发包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
第五条 本合同设计收费估算为 万元人民币。设计费支付进度详见下表。
说明:
1.提交各阶段设计文件的同时支付各阶段设计费。
2.在提交最后一部分施工图的同时结清全部设计费, 不留尾款。
3.实际设计费按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概算)核 定,多退少补。实际设计费与估算设计费出现差额时, 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4.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设计费。 第六条 双方责任
6.1发包人责任:
6.1.1发包人按本合同第三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设计人提交基础资料及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限负责。发包人不得要求设计人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
发包人提交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规定期限 15天以内,设计人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交付设计文件时间顺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上时,设计人员有权重新确定提交设计文件的时间。
6.1.2发包人变更委托设计项目、规模、条件或因提交的资料错误,或所提交资料作较大修改,以致造成设计人设计需返工时,双方除需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或另订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发包人应按设计人所耗工作量向设计人增付设计费。在未签订合同前发包人已同意,设计人为发包人所做的各项设计工作,应按收费标准,相应支付设计费。
6.1.3发包人要求设计人比合同规定时间提前交付设计文件时,如果设计人能够做到,发包人应根据设计人提前投入的工作量,向设计人支付赶工费。
6.1.4发包人应为派赴现场处理有关设计问题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条件。
6.l.5发包人应保护设计人的投标书、设计方案、文件、资料图纸、数据、计算软件和专利技术。未经设计人同意,发包人对设计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不得擅自修改、复制或向第三人转让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发包人应负法律责任,设计人有权向发包人提出索赔。
6.2设计人责任:
6.2.1设计人应按国家规定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及发包人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工程设计,按合同规定的进度要求提交质量合格的设计资料,并对其负责。
6.2.2设计人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是:
6.2.3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
6.2.4设计人按本合同第二条和第四条规定的内容、进度及份数向发包人交付资料及文件。
6.2.5设计人交付设计资料及文件后,按规定参加有关的设计审查,并根据审查结论负责对不超出原定范围的内容做必要调整补充。设计人按合同规定时限交付设计资料及文件,本年内项目开始施工,负责向发包人及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处理有关设计问题和参加竣工验收。在一年内项目尚未开始施工,设计人仍负责上述工作,但应按所需工作量向发包人适当收取咨询服务费,收费额由双方商定。
6.2.6设计人应保护发包人的知识产权,不得向第三人泄露、转让发包人提交的产品图纸等技术经济资料。如发生以上情况并给发包人造成经济损失,发包人有权向设计人索赔。
第七条 违约责任:
7.1在合同履行期间,发包人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人未开始设计工作的,不退还发包人已付的定金;已开始设计工作的,发包人应根据设计人已进行的实际工作量,不足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一半支付;超过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全部支付。
7.2发包人应按本合同第五条规定的金额和时间向设计人支付设计费,每逾期支付一天,应承担支付金额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逾期超过30天以上时,设计人有权暂停履行下阶段工作,并书面通知发包人。发包人的上级或设计审批部门对设计文件不审批或本合同项目停缓建,发包人均按7.1条规定支付设计费。
7.3设计人对设计资料及文件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负责修改或补充。由于设计人员错误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损失,设计人除负责采取补救措施外,应免收直接受损失部分的设计费。损失严重的根据损失的程度和设计人责任大小向发包人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由双方商定为实际损失的 %。
7.4由于设计人自身原因,延误了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设计资料及设计文件的交付时间,每延误一天,应减收该项目应收设计费的千分之二。
7.5合同生效后,设计人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人应双倍返还定金。 第八条 其他
8.1发包人要求设计人派专人留驻施工现场进行配合与解决有关问题时,双方应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或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8.2设计人为本合同项目所采用的国家或地方标准图,由发包人自费向有关出版部门购买。本合同第四条规定设计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份数超过《工程设计收费标准》规定的份数,设计人另收工本费。 8.3本工程设计资料及文件中,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设计人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发包人需要设计人的设计人员配合加工定货时,所需要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8.4发包人委托设计人配合引进项目的设计任务,从询价、对外谈判、国内外技术考察直至建成投产的各个阶段,应吸收承担有关设计任务的设计人员参加。出国费用,除制装费外,其他费用由发包人支付。 8.5发包人委托设计人承担本合同内容以外的工作服 务,另行支付费用。
8.6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 8.7本合同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应及时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调解,调解不成时,双方当事人同意由 仲裁委员会仲裁。双方当事人未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当事人又未达成仲裁书面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8.8本合同一式份,发包人份,设计人 份。
8.9本合同经双方签章并在发包人向设计人支付定金后生效。 8.10本合同生效后,按规定到项目所在地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审查部门备案;双方认为必要时,到项目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签证。双方履行完合同规定的义务后,本合同即行终止。
8.11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有关协议及双方认可的来往电报、传真、会议纪要等,均为本合同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8.12其它约定事项:
发包人名称: 设计人名称:
年月日:
建筑设计标准合同范文二发 包 人: 设 计 人:
发包人委托设计人承担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设计市场管理规定》。
1.2 国家及地方有关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1.3 建设工程批准文件。
第二条 本合同设计项目的内容:名称、规模、阶段等、投资及设计费见下表。
第三条 发包人应向设计人提交的有关的资料及文件。
第四条 设计人应向发包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
第五条 注:1. 按照付费次序支付各阶段设计费。
2. 最终设计费按施工图面积核定,在第四次付费时一并结算,多退少补。
3. 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设计费。
第六条 双方责任
6.1 发包人责任:
6.1.1 发包人按本合同第三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设计人提交资料及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限负责,发包人不得要求设计人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
发包人提交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期限15天以内,设计人按合同第四条规定交付设计文件时间顺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上时,设计人员有权重新确定提交设计文件的时间。
6.1.2 发包人变更委托设计项目、规模、条件或因提交的资料错误,或所提交资料作较大修改,以致造成设计人员设计需返工时,双方除需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或另订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发包人应按设计人所耗工作量向设计人增付设计费。 在未签合同前发包人已同意,设计人为发包人所做的各项设计工作,应按收费 标准,相应支付设计费。
6.1.3 发包人要求设计人比合同规定时间提前交付设计资料及文件时,如果设计人能够做到,发包人应根据设计人提前投入的工作量,向设计人支付赶工费。
6.1.4 发包人应为派赴现场处理有关设计问题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条件。
6.1.5 发包人应保护设计人的投标书、设计方案、文件、资料图纸、数据、计算软件和专利技术。未经设计人同意,发包人对设计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不得擅自修改、复制或向第三人转让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发包人应负法律责任,设计人有权向发包人提出索赔。 6.2 设计人责任:
6.2.1 设计人应按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及发包人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工程设计,按合同规定的进度要求提交质量合格的设计资料,并对其负责。 6.2.2 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
6.2.3 设计人按合同第二条和第四条规定的内容、进度及份数向发包人交付资料及文件。
6.2.4 设计人交付设计资料及文件后,按规定参加有关的设计审查,并根据审查结论负责对不超出原定范围的内容做必要调整补充。设计人按合同规定时限交付设计资料及文件,本年内项目开始施工,负责向发包人及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处理有关设计问题和参加竣工验收。在一年内项目未开始施工,设计人仍负责上述工作,但应按所需工作量向发包人适当收取咨询服务费,收费额由双方商定。
6.2.5 设计人应保护发包人的知识产权,不得向第三人泄露、转让发包人提交的产品图纸等技术经济资料。如发生以上情况并给发包人造成经济损失,发包人有权向设计人索赔。
第七条 违约责任
7.1 在合同履行期间,发包人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人未开始设计工作的,不退还发包人已付的定金;已开始设计工作的,发包人应根据设计人已进行的实际工作量,不足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一半支付;超过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全部支付。 7.2 发包人应按本合同第五条规定的金额和时间向设计人支付设计费,每逾期支付一天,应承担支付金额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逾期超过30天以上时,设计人有权暂停履行下阶段工作,并书面通知发包人。发包人的上级或设计审批部门对设计文件不审批或本合同项目停缓建,发包人均按7.1规定支付设计费。
7.3 设计人对设计资料及文件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负责修改或补充。由于设计人员错误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损失,设计人除负责采取补救措施外,应免收直接损失部分的设计费。损失严重的根据损失的程度和设计人责任大小向发包人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由双方商定为实际损失的%。
7.4 由于设计人自身原因,延误了按本合同第四规定的设计资料及设计文件的交付时间,每延误一天,应减收该项目应收设计费的千分之二。
7.5 合同生效后,设计人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人应双倍返还定金。
第八条 其他
8.1 发包人要求设计人派专人留驻施工现场进行配合与解决有关问题时,双方应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或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8.2 设计人为本合同项目所采用的国家或地方标准图,由发包人自费向有关出版部门购买。本合同第四条规定设计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份数超过合同规定的份数,设计人
8.3 本工程设计资料及文件中,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设计人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发包人需要设计人的设计人员配合加工定货时,所产生的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8.4 发包人委托设计人承担本合同内容之外的工作服务,另行支付费用。 8.5 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
8.6 本合同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应及时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调解,调解不成时,双方当事人同意由 绵阳市 仲裁委员会仲裁。双方当事人未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事后双未达成仲裁书面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8.7 本合同一式份,发包人份,设计人 份。
8.8 本合同经双方签章后生效。本合同生效后,双方履行完合同规定的义务后,本合同即行终止。
8.9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有关协议及双方认可的来往电报、传真、会议纪要等,均为本合同组成部分,与本合同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8.10除双方签名外,本合同条款原则上不认可手工痕迹,如确需要对合同内容进行手工增减、改动,须双方均在手工痕迹处加盖公章,方能认为手工痕迹有效。
(此下无正文)
发包人名称:(盖章) 设计人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建筑设计标准合同范文三委托方(甲方):
承接方(乙方):
甲方委托乙方承担 ,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2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工程勘查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1.3建设工程批准文件。
第二条 本合同工程设计项目的名称、地点、规模、投资、设计内容及标准:
2.1工程项目的名称:
2.2工程项目的地点:
2.3工程项目的规模:
2.4工程特征及附注说明:
2.5工程项目的投资总额:
2.6工程项目的设计内容及标准:
第三条 甲方向乙方提交的有关资料及文件
第四条 乙方向甲方交付的设计文件
第五条 设计费及支付方法
5.1甲方应支付本合同项目的估算设计费为 元。 5.2 支付方法为:
5.2.1本合同生效后七日内,甲方应向乙方预付估算设计费总额的20%,计 元作为定金(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设计费)。 5.2.2 乙方提交初步设计文件后七日内,甲方应即再支付估算设计费总额的30%,计 元。(不含定金)
5.2.3 乙方提交施工图设计文件后七日内,甲方应即再支付估算设计总额的45%,计 元。(不含定金)
5.2.4施工结束后七日内, 甲方应即向乙方结清全部工程设计费。计 元。(不含定金)
5.3 收费说明:
5.3.1 取费计算标准:
第六条 双方责任
6.1 甲方责任
6.1.1 甲方按本合同第三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乙方提交资料及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效负责。 甲方提交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内,乙方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交付设计文件时间顺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上时,乙方有权重新确定提交设计文件的时间。
6.1.2 甲方变更委托设计项目、规模、条件或因提交的资料错误,或对提交资料作较大修改,以致造成乙方设计需返工时,双方除需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甲方应按乙方所耗工作量向乙方支付返工费。
6.1.3 在合同履行期间,甲方单方提出解除合同的,乙方未开始设计工作,不退还甲方已付的定金;已开始设计工作的,甲方应根据乙方已进行的实际工作量,不足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一半支付;超过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全部支付。
6.1.4 甲方应按本合同第五条规定的金额和时间向乙方支付设计费用,每逾期支付一天,应承担应支付金额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逾期超过30天以上时,乙方有权暂停履行下阶段工作,并书面通知甲方。甲方上级对设计文件不审批或本合同项目停缓建,甲方均应支付应付的设计费。
6.1.5 甲方要求乙方比合同规定时间提前提交设计文件时,甲方应支付赶工费。
6.1.6 甲方应为乙方派往现场的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条件。
6.1.7 甲方应保护乙方的设计版权,未经乙方同意,甲方对乙方交付的设计文件不得复制或向第三方转让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乙方有权索赔。
6.2乙方责任:
6.2.1乙方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内容、时间及份数向甲方交付设计文件。
6.2.2乙方对设计文件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负责修改或补充。对于乙方设计错误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损失,乙方除负责采取补救措施外,应免收损失部分的设计费,并根据损失程度向甲方偿付赔偿金,赔偿金最多与免收的设计费金额相等。
6.2.3由于乙方自身原因,延误了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设计文件交付时间,每延误一天,应减收该项目应收设计费的千分之二。
6.2.4合同生效后,乙方单方提出解除合同的,乙方应双倍返还定金,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赔偿甲方损失。
6.2.5乙方交付设计文件后,应参加有关部门设计审查会议及根据审查结论负责不超出原定计划任务书范围内的必要调整补充。
6.2.6乙方不得向第三方扩散、转让甲方提交的产品图纸等技术经济资料。如发生以上情况,甲方有权索赔。
第七条 其他
7.1乙方为本合同项目所采用的国家或地方标准图,由甲方自费向有关出版部门购买。
7.2本合同第四条规定乙方交付的设计文件份数超过《工程设计收费标准》规定的份数,乙方另收工本费。
7.3本工程项目中,建筑材料、设备的加工定货,甲方需要乙方人员配合时,所需费用由甲方承担。
7.4甲方委托乙方配合引进项目的设计任务,从询价、对外谈判、国内外技术考察直至建成投产的各个阶段,应吸收承担有关设计任务的乙方参加。出国费用,除了制装费外,其他费用由甲方支付。 7.5甲方委托乙方承担本合同内容之外的工作服务,另行支付费用。 7.6 由于不可抗拒因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 7.7 本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委托方与承接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7.8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作为附件,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7.9 其他约定事项 无
7.10本合同一式五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建设管理部门备案一份。
7.11 本合同双方签章后,在30日内报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双方认为必要时,到项目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鉴证。双方履行完合同规定的义务后,本合同即行终止。
绿色建筑设计也可以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以及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内涵是要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影响,要做到节约能源及各种资源,同时提供安全、健康而舒适性良好的空间。绿色建筑要提倡与自然环境的亲和力,同时也要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和持续发展。
一、绿色建筑技术概述
1.绿色建筑技术的涵义
绿色建筑技术属于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不是独立于传统的建筑技术,而是要采用“绿色”的技术对传统的建筑技术进行重新的审视,是传统建筑技术与新型学科的交叉与组合,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同时也能保护环境并减少污染。绿色建筑技术的采用,既可以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而高效的使用空间,也能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而所谓的绿色建筑技术就是指应用这一技术所建造的建筑,进而达到人与自然、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和谐。
2.绿色建筑技术实施的目标
绿色建筑技术以因地制宜、低投高效为原则,在施工中选用绿色的建筑技术,以绿色建筑为建设的目标,在节能、节材以及室内外环境控制的运营和管理等方面按照绿色建筑技术要求进行实施,进而确保绿色建筑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将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加大绿色环保以及再循环材料的利用,体现“节能与环保”的理念,在户型、给排水、电气暖通等设计中突出体现“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要求。
3.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前景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还缺少一致性的认识,因此在实施上的差距较大,而绿色建筑技术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我国近几年在全面的推广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并争取在5年内在全国新建建筑达到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的标准,争取三分之一以上的既有建筑基本上实现节能的改造,而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实现节能的百分之五十。到2020年绝大部分的既有建筑就可以实现节能改造,新建的建筑全部实现建筑节能为65%的总目标,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下降20%,而我国建筑的资源消耗水平也将接近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商业建筑设计中建筑材料的节约与应用
在商业建筑的设计中的建筑材料的节约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实施绿色建筑技术,以适用为设计的总体原则,避免采用没有功能作用的各种装饰的构件。首先是利用本地材料,采用高性能的建筑材料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要利用可再循环材料而做到环境的保护。此外,还可以再室内采用灵活而适用的隔断,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在设计中要合理采用高性能的混凝土和高强度的钢材等,以节省空间及材料用量。在商业建筑设计中利用绿色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分类回收和利用建筑垃圾,使得建材可以得到循环的利用。在商业综合体以及商务办公楼等可以通过复合的空间设计,或者采用灵活的隔断等功能,来实现室内空间的可变性特点,商业裙楼之间也可以采用钢结构的连廊连接。
2.商业建筑设计中节约土地设计标准的应用
在节约土地和室外环境的评价中,可以从地下空间的利用入手,详细分析场地的通风设备、噪声的处理、日照的环境等情况的分析和优化设计。在商业建筑设计施工的过程中针对可能造成的各种场地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制定出绿色施工组织方案来保护周围场地和环境。同时避免幕墙光的污染,限制溢出商业建筑物以外的光线。同时也可以在主要的道路沿线结合景观来设置复层的绿化带,降低交通噪声对场地的影响。
3.节约能源的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
在节约能源的方面中,要注意控制商业建筑的窗墙比以及建筑的朝向,在建筑的外墙以及屋面采用保温的措施,在外窗采用高性能的节能玻璃和遮阳的构件,同时采用节能空调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等措施来实现商业建筑的节能目标。此外,可以利用市政热网蒸汽凝结水的余热为建筑提供所需的生活热水以及其他的节能设备。在商业建筑中,可以通过自然通风的模拟优化建筑幕墙来开启位置,对室内的自然通风状况进行优化,为商业建筑创造出健康而舒适的室内环境。对于水资源的节约问题,也要采用绿色的建筑技术,例如可以收集天然雨水和蒸汽凝结水来用于室外场地景观的补水和绿化浇洒,节水器也可以利用到商业建筑中。
三、商业建筑设计中要注意的绿色建筑准则
1.对商业建筑中室内的环境质量的监控
除了了商业建筑中注意采用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也要注意对商业建筑中室内的环境质量的监控。室内的设计要结合建筑立面来设计遮阳反光板,分区照明并控制优化的采光设计。同时分析室内各功能区的噪声源情况,分别安排合理的噪声功能区,进行优化的隔声设计。在商业建筑的室内做到视野优化设计,并且在人员密集的区域中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以保证健康而舒适的室内环境。
2.把握绿色建筑准则,对商业建筑中运营进行有效管理
商业的运营管理的灵活性很强,商业要实施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管理,尤其注意商业建筑中的垃圾分类回收以及处理方法。在商业的建筑中注意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并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此外,还要提供高水平的物业管理,对商业综合体以及商务的办公楼中的空调通风系统以及其他动力用能系统设置合理的监测系统。
3.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全过程
要参照国际绿色生态建筑标准设计来建造商业建筑,并倡导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将绿色设计的理念融入到商业建筑的开发和设计的全过程,创新性的将绿色建筑设计的施工目标、绿色施工的导则等纳入到建筑设计的合同中,在确保绿色生态目标落实到项目建设中并兼顾技术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夏春海,刘鹏.商业综合体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J].暖通空调,2012,10.
1.1.1.1托儿所,B>的任务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是造就人一生的基础,托儿所,B>是对婴,幼儿进行教养的奠基工程.
1.1.1.1托儿所的任务
·对三周岁前乳,婴儿实施合理的教养,实行科学育儿;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增强乳,婴儿的体质;
·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乳,婴儿身心健康,迅速地成长.
1.1.1.2B>的任务
对三至六周岁幼儿实施保育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等诸方面健康,活泼地成长.
1)体育
·保证幼儿必需的营养,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增强体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2)智育
·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进行交往的基本能力,注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德育
·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及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
·培养幼儿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美育
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兴趣和初步知识,萌发幼儿感受美和表面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2)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创造力,自信心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充分发展,为成为具有适应未来发展的知识结构和智能潜力的优秀人材奠定基础.
1.1.2托儿所,B>建筑要点
(1)婴,幼儿的生理,心理,行为特点及科学管理的要求决定了托,幼建筑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托,幼建筑应满足"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的要求;
托,幼建筑应满足婴,幼儿生理,心理,行为特征的需求;
托,幼建筑应运用儿童行为科学,心理学的理论特点来研究托,幼建筑环境及其要点,是托,幼建筑至关重要的问题.
婴,幼儿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及要求见表1-1.
婴,幼儿生理,心理,行为特征
时期
年龄段
特征
生理
心理
行为
婴儿期
初生∽2个月
·躯体发育不完全·骨骼软,机能差
·具备一定的心理活动触觉,嗅觉敏感
·已出现与人交往的最初萌芽
·产生观看四周行为
·会微笑并手舞足蹈
·出现初期的一些回答性动作
乳儿期
2个月∽14个月
·生长发育迅速,股体新阵代谢旺盛
·有较强的感知力及初步的注意力,记忆力
·会摆弄物体,出现了摹仿成人和成人交往的萌芽
·3个月时可以俯卧
·4∽5个月时可以扶坐片刻及翻身
·6∽7个月会爬行
·8∽9个月可扶栏站立
·10∽11个月可开始独立迈步行走
托儿期
12个月∽3岁
·身体各部分组织,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较快
·产生了与他人接触的能力
·有较好的摹仿及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
注意力不稳定
·开始了游戏摹仿但动作不够直协调
·独立活动能力差,依恋感强
幼儿期
3∽6岁
·身体各部分组织,器官的发育迅速,尤其是心脏发育,5岁儿童比新生儿重4∽5倍
·肌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多
·皮肤粘模,淋巴等组织的屏障作用不足
·各种社会交往形式有了发展,游戏能力提高
·形象思维发展迅速,抽象思维开始萌芽,4岁幼儿就开始了创造要求和行动
·富于幻想,乐于探索,喜欢自己动手,有创造才能,能接受粗浅的知识及学习操作技能
·爱动,喜欢有思考力的游戏
·4岁幼儿游戏的独立性和水平有较快提高
·5岁幼儿动作灵活,讲究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注意活动的效果
·有独立活动的能力和个性要求
(2)适应婴,幼儿生活规律的要求:
·乳,婴儿一天睡眠约需求20∽14小时,尤其是乳儿除了吃奶就是睡眠;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睡眠时间缩短,动态活动时间将逐渐增加,游戏成了幼儿活动的主弦律;
为使幼儿学习粗浅的知识和生活技能,B>应安排少量的上课时间(每节课20∽25分钟).
为此,应创造舒适的睡眠和良好的室,内外活动环境以适应婴,幼儿生活规律的要求.
(3)创造良好的卫生,防疫环境:
·婴,幼儿处于发育,成长时期,其肌体抵抗力弱,易感染,他们生长的环境应安静,卫生,无污染,易防疫;
·托,幼建筑从选扯到应创造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满足卫生,防疫要求,利于婴,幼儿健康,活泼成长的好环境.
(4)创造安全,利于防护的环境:
婴,幼儿时期,身体骨骼发育不完全,他们行动较笨拙,防护意识差,而且好奇,好动,好幼想,因此,托幼建筑应为他们创造安全,利于防护的环境,以保障婴,幼儿的安全.
(5)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婴,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差,不能自觉管理自己并有较大的依恋性.为此,托儿所,B>需制定一整套管理制度,配合婴,幼儿的日常规程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养.因而,托,幼建筑应方便办公,利于管理.
1.2托儿所,B>的分类与规模
1.2.1托儿所,B>的分类
托儿所,B>的分类表1-2
类别
特点
按年龄分
托儿所
收托3周岁以下的乳,婴儿
哺乳班
初生∽10个月
小班
11月∽18个月
中班
19个月∽2岁
大班
2∽3岁以下
B>
收托3∽6周岁幼儿
小班
3∽4岁以下
中班
4∽5岁以下
大班
5∽6岁
按管理形式分
全日制(日托)
幼儿白天在园(所)生活
寄宿制(全托保育院)
幼儿昼夜均在园(所)生活
混合制
以日托班为主,也收托部分全托班
1.托儿所编班年龄引自卫生部《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草案)198 0年;
2.B>编班年龄引自教育部《城市B>工作条例》(草案)1979年.
1.2.2托儿所,B>的规模
托儿所,B>规模及每班的容纳人数(班容量)是根据婴,幼儿年龄的差异而反映出其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及保教人员的工作量决定的.托儿所规模按2的倍数确定其班级数,以4个班为宜;B>规模按3的倍数确定其班级数,一般以6个班,9个班规模为宜.
托儿所,B>规模及编班,见表1-3.
类别
规模
优缺点
班级(班)
容纳人数(人)
托儿所
小型
4班
·交叉感染面小·易管理
小
15∽20
中型
6班
中
15∽20
大型
8班
·不易管理
大
21∽25
B>
小型
5班以下
·规模小了些·不利于开展教研活动
·设施利用率低,不经济
·不利于发挥管理干部潜力
小
20∽25
中型
6∽9班
·与居住小区规模较适应·大,中,小班各有2∽3个班级,利于班际之间开展竞赛
·利于管理,利于提高保教质量
中
26∽30
大型
10∽12班
·规模偏大,作为寄宿制,城市中心B>,大型企事业单位B>,规模可行,大于12班管理上有困难,保教质量受到影响
大
31∽35
托儿所与B>合建
根据县,区,企事业单位具体情况定,以4班托儿所,6班B>为宜
可使婴,幼儿的教育有连贯性,而且建筑也可联成整体,节约了用地和造价相互间有一定的干扰,中应考虑适当的分隔
小
各班人数与上述托儿所,B>单独建造时各班人数相同
中
大
1.托儿所,B>编班人数引自1987《托儿所,B>建筑规范》(JG39-87);
2.寄宿制B>各班人数可酌减;
3.小于4个班的托儿所,可将年龄相近的乳,婴儿编为混合班,分设乳儿班(每班15∽20人),托儿班(每班18∽23人).
1.3托儿所,B>的工作人员编制
托儿所,B>工作人员编制表1-4
类别
班级
幼儿:保育人员
幼儿:行政人员
备注
日托
全托
日托
全托
可按工作人员总数的2∽5设置机动人员
托儿所
乳儿班
小班
4:5∽5:1
3:5∽3.5:1
15:1∽17:1
11:1∽13:1
中班
大班
6:1∽7:1
4:5∽4.5:1
B>
小班
中班
大班
教养员2名
保育员1名
教养员2名
保育员2名
三个班以上设园长1人行政助理1人
幼儿超过100人,设护士或保健员1名
幼儿在100人以下,设兼职护士或保健员1名
40名幼儿设1名炊事员
·按B>规模在小设专职或兼职财会人员及其它工作人员
·幼儿在园吃三餐饭
1.引自教育部《城市B>工作条例》;
2.混合设置的托儿所,B>可参考上述编制设编.
1.4托儿所,B>建筑总平面的功能关系与分区
1.4.1托儿所,B>建筑功能关系分析
1.4.2托儿所,B>建筑功能分区
托,幼建筑的功能分区由不同的使用功能,性质,规模及分类决定的.一般可分为:婴,幼儿活动区:服务区;供应区.
1.4.3功能分区原则
·托,幼建筑各组成部分应有明确的分区;
·各功能分区之间应"闹,静"分开.即既有方便的联系又要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如各幼儿活动用房既要求安静又要避免班活动室之间,活动室与音体室之间的噪声影响;
建筑给排水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是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的技术依据和准则,正确理解和运用现行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是设计人员能够设计出符合工程建设规定控制的质量标准、系统合理并能达到预期使用功能的产品的关键。
1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应用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建筑给排水技术标准有几百种,分为四级两类,四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两类即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另外还有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用于设计参考的还有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和各种技术措施。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往往对这些标准、手册和技术措施不能明确地界定和在使用上不能准确地把握。审图人员在审图时常常发现设计人员在写设计依据时出现下列问题:1、重要规范漏写;2、把技术措施当作设计依据写;3、写了与本工程无关的规范;4、所列举的不是最新版本的规范。还有对于规范的地位、层次不能很好地理清,导致所写的设计依据层次混乱等问题。另外,对于规范条文理解和应用有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设计质量。
2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体系
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体系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三个层次。
2.1基础标准
是指在某一专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图形、模数、基本分类、基本原则等的标准。如给水排水制图标准、给水排水设计基本术语标准等。
2.2通用标准
是指针对某一类标准化对象制订的覆盖面较大的共性标准。它可作为制订专用标准的依据。如通用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通用的质量要求,通用的设计、施工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通用的管理技术等。
2.3专用标准
是指针对某一具体标准化对象或作为通用标准的补充、延伸制订的专项标准。它的覆盖面一般不大。如某种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的要求和方法,某个范围的安全、卫生、环保要求,某项试验方法,某类产品的应用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
现在将给排水设计中最常用的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及专用标准列举如下:
基础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
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01
2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GB/T501062001
通用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
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9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GB50045-95
专用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
1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
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4
气体灭火设计规范
GB50370-2005
5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51-92(2000年版)
6
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96-93(2002年版)
7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38-2003
8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93-93(2010年版)
9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 50364--2005
10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06
11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22-2008
12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40-2010
13
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
14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1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the technological level of China's construction has increased rapidly, to adapt to the social economic life and production quality, standards of construction products increasing requiremen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and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developmen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building products.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increasingly deepened, with the position of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 for design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personnel to carry out technical standard design and basis,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standard and design to meet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of quality control, has become the key to achieve the desired objectives.
Keywords: application of drainage water supply system standard
中图分类号:TU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技术创新,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产品的各专业。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加深,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是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的技术标准和依据,如何正确理解标准及设计出符合工程建设规定控制的质量标准,成为了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water supply system)给水的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以一定的方式组合成的总体。是指通过管道及辅助设备,按照建筑物和用户的生产,生活和消防的需要有组织的输送到用水地点的网络。电厂的给水系统由给水泵、给水管道和阀门组成,其任务是保证连续可靠地向锅炉供水。通常把给水泵吸水侧称为低压给水管道系统;给水泵出口侧称为高压给水管道系统。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sewerage system)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的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用以除涝、防渍、防盐的各级排水沟(管)道及建筑物的总称。它主要由田间排水调节网、各级排水沟、蓄涝湖泊、排水闸、抽排泵站和排水容泄区等组成(见图)。排水区的多余水量首先汇入田间排水调节网,然后经各级排水沟或经湖泊滞蓄后再由排水闸或抽排站排至容泄区。
建筑给水排水标准
3.1建筑给水排水标准的适用
(1)应当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为设计依据,对于各种设计手册,技术指南,设计指南等只能作为参考,设计人员不能本末倒置,将技术措施作为设计依据,根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设计依据包括依据性资料和工程建设标准。当发现标准条文要求与手册或者技术措施要求存在差异或矛盾时,应以标准为设计依据,不可随意更改。但是如果设计人员对某些规范的要求有认为不合理时也可以和主观部门沟通。
(2)明确体系关系
明确体系关系即明确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的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业标准三个层次的关系。上层标准的内容包括其以下各层标准的某个或某些方面的共性技术要求,并指导其下面各层标准的具体实施。所以,当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当首先满足上一层标准所指定的基本要求,再按照下一层的要求去实现设计,当出现上下条文的矛盾时,应当以上一层标准的内容理解为标准,斟酌上层标准后,在考虑下一层的标准内容,达到两者的统一。
在写设计依据的时候,也应当分清层级,上下规范要分前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消防设计的通用标准,工程界通常称之为“母规范”,其他消防设计专业标准为“子规范”,“母规范”通常规定“是否设置”,“子规范”则规定“如何设置”,当对“母规范”与“子规范”的内容理解存在矛盾或争议时,则以“母规范”为准。设计人员在判断是否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依据“母规范”而不是“子规范”来执行。
(3)对于范围的界定
标准内容只针对符合该标准适用范围内的工程项目设计提出技术要求,所以设计人员必须理解掌握标准界定的适用范围,才能准确使用标准。例如《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两个规范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以居住小区为界定,即《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只适用于居住小区。
在消防的设计中范围的界定是十分重要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同为消防设计的“母规范”,其中有很多规定是设计人员容易混淆和矛盾的,例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消火栓设置消防水泵启动按钮”这一规定是强制性的,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是非强制性条文。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消防设计时应首先分清标准适用范围,再仔细斟酌规范要求,以求设计准确。
(4)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区别
我国《标准化法》规定,涉及安全、卫生、环保方面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其余均为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是必须执行的,推荐性标准自愿采用,但在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家政策法令,或者工程建设具体项目的合同中予以明确规定后,就必须执行,带有强制性。2000年1月30日施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做了以下规定:“凡是在勘察、规划、设计、施工中擅自更改强制性标准的,或编制标准设计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并可处以罚款。”通常情况下,公告部分会列出哪些条文是强制性,在正文中则会用黑体字显示,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必须把握好强制性和推荐性的区别,强制性的条文必须遵守,虽然推荐性的条文不要求必须遵守,但是其有着不同的严格程度,设计人员必须仔细斟酌条文的区别。
结束语:我国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在建筑技术的这种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宜用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技术成果和设计新思想。适应了建筑产品的多功能化、宜人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在建筑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技术上的创新性改进。在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与建筑内、外部系统的对接和与相关专业技术的衔接上进行了设计理念的更新。这些新技术新设计思想应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体现出来,提高技术设计水平,适应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有的技术已用于工程实践中,并已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姜文源.给水排水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J].给水排水,2002,28(6):87—95.
[2]杨敏.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及关键技术应用[J].西南交通大学,2009.12(3):56.
陶源1985年2月13日
男
籍贯 重庆北碚
单位 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重庆事务分所
建筑在我国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本身能耗不大,所以国家还未对工业建筑作出节能方面的要求。民用建筑又分为两大类: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在各专家编写规范之前的社会调查阶段中由电业总局与燃气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就目前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而言,居住建筑能耗与公共建筑或国外居住建筑相比是非常少的。居住建筑提倡节能设计,目的是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性。而公共建筑提倡节能设计才是建立集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公共建筑分为以下几类:办公建筑(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楼),商业建筑(商场、金融建筑),旅游建筑(旅馆、娱乐场所),科教文卫建筑(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通信建筑(邮电、通讯、广播)以及交通运输(机场、车站等)。有数据显示:就政府部门办公楼每年所消耗能量相当于全国八亿农民全年全部的能耗:办公室里夏天穿毛衣御寒、冬天衬衣短袖解署、白天亮灯办公、热水机饮水机下班后没人关。现在全球范围内已开始能源紧张,尤以中国较为严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使用和节约就更加迫切了。
以下着重介绍《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有关建筑部分的要求。《标准》比刚才提到以往的有关规范要严格些,按照本标准设计,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能耗应减少50%。《标准》的章节不多,共7页17条,但简明扼要,省去了复杂的热工公式,归纳总结出来几点要点,强调了规范的实用性。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及术语结合规范本身展开叙述:
1 热工设计的分区:
按照我国的气候条件,划分为五个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以及温和地区。
热工分区的基本规律是: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基本是我国的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这些地区的地域辽阔,面积大,建筑节能设计起步也比较早,经验相对来说比较丰富,主要考虑的是冬季保温。夏热冬冷地区大体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成都、武汉、南京、上海等,这些地区的建筑的节能设计由于历史原因起步较晚,面积虽然不是最大,但人口密度高,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可以说这一地区的节能潜力最大,效果也会最明显。设计考虑的是冬季保温与夏季防热兼顾。夏热冬暖地区大体上是华南地区:福州、广州、南宁、台北等。这些地区的建筑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夏季防热。温和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如:昆明、西昌、元江等。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部分地区注意冬季保温。《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这五个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公共建筑节能的设计特点作了些调整:把严寒地区细分为严寒A区与严寒B区,而温和地区不强制执行节能设计标准。
2 热传导系数:
这个概念是本标准的核心名词.所有的围护结构:门、窗、外墙、屋顶以及地面都围绕这个概念展开的。图纸审查或政府检查部门的抽查也是这个数据。她的名词解释为: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1h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W/m2.k 。简单的说便是热量在某种材料里传递的速度,速度越小,那么这种材料的隔热性能也就越好。怎样求得这个数据呢? 传热系数K0=1/ R0 。
R0 ,传热阻 :R0 = Ri + ∑R + Re 单位:m2/K .W
Ri 与Re 分别是材料内外表面的换热阻。他们是固定数据,可由表差得:0.11m2/K .W 0.04m2/K .W 。
∑R是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某单层材料的热阻R=δ/λ,δ为该材料的厚度,单位是m,λ为该材料的导热系数,单位是W/m .K。λ为此公式求值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也是每种材料的固有的属性。她的名词解释为:1m厚的物体,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1h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W/m.k 。通常把导热系数λ小于0.3 W/m .K并能用于绝热工程的材料,叫做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是绝热材料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热物理指标。例如:普通混凝土λ=1.74W/m .K,钢筋混凝土λ=1.51W/m .K,多孔砖λ=0.58W/m .K,聚乙烯泡沫塑料λ=0.047W/m .K,聚氨酯硬泡沫塑料λ=0.0216W/m .K,(这种材料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建筑绝热工程中最普遍使用的材料),而铸铁λ=49.9W/m .K。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卡特比勒办公楼的外墙部分设计采用聚异氰脲酸酯(PIR),这种更新型的材料λ=0.020W/m .K,属绝热材料。这便是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的求解过程。
下面结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上海地区的各部分围护结的隔热要求构逐一探讨:
2.1 屋面:K≤0.70W/m2.k
我们的习惯做法一般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例如:120厚现浇混凝土楼板+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泡沫混凝土找坡层最薄30厚+40厚的λ=0.03W/m .K挤塑板(XPS)+防水层+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这样的做法就可以达到K≤0.60W/m2.k。须注意关键的保温层一般应选用40厚挤塑板,若选用聚苯板,厚度应增加至60。
GB50189-2005的颁布与实施是为了规范全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提高公共建筑能量利用率,从根本上扭转公共建筑能量浪费的局面。GB50189-2005共分5章和3个附录,总计条文93条。其主要内容反映在第4章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第5章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GB50189-2005用两条途径(两种方法)进行节能设计,一种为规定性方法,如果建筑设计符合GB50189-2005第4章中对窗墙比等参数的规定,同时也符合第5章强制条文的规定,那么,设计者可以方便地按所设计建筑的城市(或靠近城市)查取GB5018-2005中的相关表格,得到护结构节能设计参数值,按此参数设计的建筑即符合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另一种为性能化方法,如果建筑设计不能满足第4章中对窗墙比等参数的规定,必须使用权衡判断法通过计算判定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节能要求,权衡判断法需要对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计算,以确定该建筑的节能设计参数。规定性方法操作容易、简便;性能化方法则给设计者更多、更灵活的余地。
GB50189-2005给出了节能设计计算参数,如室内采暖设计温度、新风量设计。在加热的情况下,室内温度每降低1度,能耗可降低5%~10%。根据温度与节能的关系可以设置温度,但同时还要考虑室内的功能划分,不同室内,温度规定在不同的范围。
热传系数对建筑耗能影响很大,寒冷地区,护结构热传系数限值要求较高,夏热冬冷地区,主要考虑隔热,综合我国不同地区的情况,本标准认为屋面传热系数定为0.7w/(m2・K),外墙为1.0w/(m2・K)较为合适。
对于建筑在设计时要对平面、朝向、太阳辐射、通风等对能耗的影响进行分析,降低冬季采暖的能耗,尽可能利用太阳能取暖,多获得热能,降低热损失。夏季最大限度地减少热对室内温度的影响,通过自然来降温冷却。建筑的朝向是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要想真正做到通过建筑物朝向获得夏季防热,冬季保温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朝向,尤其是根据本地区或本地址的特性选择朝向,尽可能避免东西朝向。建筑物的体形越复杂、护结构面积越大,传热损失或受热影响就越大,因此,在设计体形时,要多方面考虑其耗能与体形的关系。
近年来,公共建筑的窗墙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窗户越来越大,这是由于人们希望公共建筑更加明亮,建筑整体更加美观,建筑视野更加宽阔,但窗户比墙体传热能力高许多,要想维持室内正常温度,需要采暖设备和空调的工作才能达到。本标准对窗墙比进行了规定,不大于0.7。
有些建筑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和保持建筑整体风格,整个建筑设计成全封闭式,或外窗开启率逐渐下降,这种做法不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散热,室内温度、湿度完全靠采暖和空调控制,不利于节能。
GB50189-2005还对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节能设计进行了规范,比如对空调冷负荷进行逐时计算,作为施工时依据,避免装机容量大,投资成本高,能量消耗增加等想象,热水集中采暖系统是比较合适的节能措施。
GB50189-2005中附录A是关于建筑外遮阳系数计算方法;附录B是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附录C是建筑物内的空调冷热水管道绝热厚度表,该表是从节能的解读出发,按经济厚度的原则制定的。
GB50189-2005对档案馆建筑的启示
GB50189-2005于2005年7月实施,其中10项条款为强制性条文,用黑体字注明,必须严格执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满足各式各样的规范,其中包括建筑设计的规范,节能规范,结构的规范等,是强制性的,这些规范有很多条文和基本内容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相关,比如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其中很多条款并不是强制性的,只起规定或建议的作用。
而对谓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如我们国家推出了中国绿色标准标识,覆盖了住宅、公共建筑。GB50189-2005的许多条款及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属于强制性是强制性的,因为对于目前整个基本建筑行业的现状来讲,满足基本要求规范前提下,强制要求所有建筑项目都朝这个标准靠,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要有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另外,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如住宅,对于风环境、自然采光、通风、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等等都有很明确的指标,国际通行的评价标准也基本如此,都有相当多非常明确的指标。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为强制性标准,见下表。其中对档案馆馆址、面积、建筑设计、用房、建筑防护等作了规定。强制性标准要求在设计和建设时需要满足标准的要求,但从实际情况看,每一项都符合JGJ25-2000很难做到,与其这样,倒不如将此标准中的部分条款定为强制性条款,如防震等级为7级可列为强制性条款,部分内容只作为规定或建议,尤其是如今后加上节能评价参数,可否考虑将其列为非强制性标准或条款。因为各级档案馆建筑基础条件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其节能的目标。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实施已有10年时间,按标准建设的要求,标准实施5年后可以修订。JGJ25-2000部分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建筑的要求。如通风方式,过去主要采用的是自然通风,现在很多档案馆是利用空调系统进行通风,通风的计算方法也不同,通风量的规定不统一无法指导实际操作。另外JGJ25-2000缺失部分内容,对指导目前档案馆建筑设计规划和建设有一定影响。比如建筑节能参数、节能建筑设计计算方法、节能措施如冷暖设备、通风、遮阳节能等都没有涉及。近些年来,档案馆的业务工作也做了部分调整,建筑用房功能需要重新考虑和定位,比如数字化业务是目前档案馆正常工作任务之一,建筑用房需要将其考虑其中。这些内容的调整、补充都需要在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中体现出来。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需要参考GB50189-2005的部分内容,但要考虑其自身的特殊性。比如保存对象的特殊性。档案馆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节约化、有利于档案保存、无害化、集约化。这些原则服务于可持续档案馆建筑
的最终目标。实现档案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以建筑结构功能的灵活使用、可拓展性与现实可行性为基本准则,实现最大限度的统一;节能降耗,尽量减少营运成本是档案馆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讲究环境效益是档案馆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标准;结构化综合布线是满足图书馆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的传统档案馆建筑或藏书楼建筑,比如北京的皇史成、需要关注它的护结构、采光、通风、照明,是否做到防光,是不是自然的对流,建筑方向是不是南北,防潮。现代档案建筑对防光、防潮、采光、地面承重、密闭与通风等有一定的要求,在建筑设计时要考虑这一特点。
档案馆建筑的节能措施
GB50189-2005节能的目标是在保证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第一个阶段,到2010年,全国新建建筑争取三分之一以上能够达到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标准,同时,全国城镇建筑的总耗能要实现节能50%;第二个阶段,到2020年,要通过进一步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使全社会建筑的总能耗能够达到节能65%的总目标。
节能档案馆的功能是要实现在没有使用任何采暖或制冷设备的前提下,让一年四季的室内气温尽可能地维持或接近档案库房保管的要求范围内,即温度14℃~24℃(±2℃),湿度45%~60%(±5%)。这一基本原理可以运用在每个档案馆,并能指导以尽可能小的功率和能耗设计满足的档案馆建筑的要求。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寒冷地区,冬季时间长,不论是冬季采暖,还是夏季防热,都离不开能源,怎样使冬季室内热量传出的少一些,夏季室外热量传人的少一些?采暖能耗投入非常大。低温对纸质档案、胶片档案、磁性载体、光盘等保存是非常有益的,在冬季,对于夏热冬暖地区的档案馆可以不使用采暖设备,对于夏热冬冷地区的档案馆,尽量低标准地使用采暖设备,只要保证室内温度不在0℃以下即可。对于单独的档案库房,可以整体关闭采暖设备或尽可能降低采暖温度,对于档案库房与办公楼在同一楼的档案馆,可以完全或部分关闭采暖设备。我国北方档案馆冬季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档案馆建筑湿度严重偏小,这与使用采暖设备息息相关,采暖时间越长,采暖设置的库内温度越高,湿度会越小,库房内长期湿度低,会导致纸张水分减少,纸张发脆,严重影响纸张寿命。尤其是冬季的长期干燥和夏季的湿度增大这种忽高忽低的变化对纸张档案的长期保存是非常不利的。冬季可以适当降低室内温度,保证一定湿度,不但有利于保存档案,还有利于节能。
人们对夏热冬暖地区,从3月到6月,9月到11月,室外温度不高于28℃的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较大,有的可达60%以上,完全可以利用自然室外温度达到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空调运行的时间,节约能源,同时也不会影响档案馆保存的档案。
档案馆建能源消耗最大的是采暖和制冷空调,其次是照明,前者约占60%~70%,而采暖和空调耗能中,50%以上是被护结构传热而消耗,要做到节能,需要从护结构设计和照明措施等入手。
减少建筑物的外表面积和加强围护结构保温,以减少传热耗热量;提高门窗的气密性,以减少空气渗透耗热量。在减少建筑物总失热量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太阳辐射的热和建筑物内部的热,最终达到节约采暖设备供热量的目的。对于采暖供热系统来说,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改善采暖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以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加强管道的保温,以提高室外管道的输送效率。
节能是点点滴滴的行为。新加坡用雨水收集系统灌溉花草节约了大量的淡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新馆装置“雨水采集系统”,―方面回收生活用水,一方面收集雨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卫生间冲洗和园林绿化灌溉等方面,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在档案馆建筑的周围种植绿色植物,尤其在建筑物的东西墙方向种植高大的绿树,一方面可以遮挡阳光,另一方面可以明显改变空气质量;沈阳市图书馆在屋顶种植草坪和花草,也起到了屋顶隔热的作用;有的单位将空调热回收,节能约25%;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新馆设计中除广泛使用室外低负荷太阳能供电系统,为路灯、庭院灯、广告灯路牌导向灯提供照明电源外,还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利用玻璃窗来收集太阳能,解决图书馆白天的照明问题。湖北省图书馆面积10万平方米,空调耗能是“大户”。为此在设计时考虑了两种空调模式“接力”省电:中央空调冷热系统采用地源热泵,节能40%。到峰谷电价最低值时,再“切换”到冰蓄冷系统空调,可以省电费30%。
按照瑞士的标准。完全依靠技术,节能率达到60%-70%不是梦想。档案馆建筑节能设计除了上面谈到的护结构,照明节能也是一条途径。档案馆照明规定应选择白炽灯,从实际使用情况看,很多档案馆选用日光灯。日光灯照明发光度高,均匀,但释放紫外线。近些年来,节能灯越来越普及,被应用于室内照明。节能灯的最大优点是节省能源,一般可以达到节能80%,而在公共建筑特别是档案馆还为被采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是人们还未建立节能的意识。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强电施工;标准化设计
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是大家有所目睹的,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科技背景下也是如此,在诸多方面彰显着一定的优势。建筑行业逐渐也转变成一门科目,具备较高的综合性,长时期以来得到了人们的权力探索和研究,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建筑企业的今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约制效果,问题的出现其实就是行业发展必然需要经历的过程,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妥善处理,才能促进行业更好发展。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强电的施工及其标准化设计进行阐述和解析。
1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的基本概述
在开展建筑施工时,会应用各种型号的建筑电器,应用这些建筑电器的主要作用就是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提供一定便利条件,促进行业稳定发展,在建筑行业中,还需要应用诸多的电气设备,这就要求电力工程更加完备,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促进行业更好发展。电力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假设没有应用电力,就会给电气工程的落实带来阻碍。电力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划分,主要划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强电,另一个是弱点。针对强电建筑工程,又可以将其划分成三项内容。
1.1高压配电系统
通常状况下,我们把配电大于1KV系统叫做高压配电系统[1]。在运用建筑电器设备时,会消耗一定的电能,而电能源于发电厂,这些电能需要经历电厂之后运用高压线实现传输,之后传入到建筑中,当作能源进行供应。这传输电能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繁琐化的转换,在转换时,会实现电压的转变。高压配电系统在我们当前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该方面探究需要逐渐向前。
1.2低压配电系统
其主要指,把建筑领域中的供电设备的380V或者220V的电压,运用建筑线路的方式,将其传送给各个用户的配电系统中[2]。各个建筑领域结合突然断电给建筑运营带来的影响程度,对低压负荷进行合理配置。在实际生活里,负电级别划分成多种,各个级别又配置各个标准,在实际运用时,可以实现有据可依。当前建筑该方面的设计逐渐增多,探究力度也逐渐加大,有关机制也朝着完备化的趋势发展。
1.3建筑防雷与接地系统
建筑在应用点能源时,需要注重用电安全,这就需要做好建筑防雷以及递阶系统安置工作,雷电给人们带来了危害众所周知,其主要是自然环境中形成的雷电给周围事物带来了损坏,这次过程中,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损失。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做好防雷工作,采用高效的防雷措施。针对目前防雷措施来说,主要运用在高层建筑顶端安装避雷针的方式,根据各种级别,建筑物也具备多项内容来实现避雷级别的区分。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防雷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当前的避雷设施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这就需要后期加大研究力度,对其进行创新和完善。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强电的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设计方面的问题
在进行建筑强电系统设计过程中,存在诸多的设计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设计缺少合理的标准。针对电气工程来说,其涉及的电能要求众多,由于建筑级别存在差异,使得设计需求也所有不同。但是,在开展建筑强电系统设计工作时,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没有根据有关需求螺丝设计工作,如果出现问题,需要开展全面修整工作,这样不仅需要延长施工时间,同时还会消耗已经的经济成本。第二,变压器和其他设备之间缺少一致性。结合设计需求以及标准,这些方面都应该做好合理的配置工作,只有具备一定的匹配性的条件下,才能获得良好的预期效果[3]。并且,在不匹配的状况下,还会引发设备受损的情况,因此,只有严把这一环境质量关,才能保证工程全面落实。
2.2施工质量方面问题
在开展强电系统施工工作时,总是会发生质量问题,而引发质量问题出现的因素有三点,第一,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这对强电系统来说,其涉及了诸多配件,在落实施工工作时,如果没有做好各项配件质量检测工作,直接进行应用,就会因为配件故障因素,使得整个强电系统不能顺利应用。第二,安装质量问题。在开展强电系统安装工作时,因为有关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施工技术,或者施工流程不规范,从而给建筑用电造成不利影响。第三,线路保护质量问题。线路运营的实际环境比较恶劣,使得线路出现老化现象,或者存在混点问题,由于受到该问题的影响,从而给工程带来不利因素。
2.3防雷以及接地措施方面的问题
在开展建筑强电施工工作时,因为没有给予防雷以及接地工作高度重视。各个高度建筑或者应用途径存在差距的建筑,应该根据规范需求明确防雷级别,同时运用合理的防雷措施。由于一些建筑没有开展防雷工作,使得建筑中有关电器设备因为遭受雷击的影响,而发生损坏,从而造成已经的经济损失[4]。针对没有开展接地工作的建筑来说,总是会出现触电或者线路短路现象,从而无法保证建筑的用电安全。
3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强电施工设计策略
3.1建筑电气强电施工的优化设计
要想保证建筑电气强电系统的整体施工安全,就要采用合理的优化设计方式,要想实现建筑电气强电施工的优化设计,我们应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做好强电系统施工设计规范工作。在开展强电系统施工设计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有关规范需求落实设计,结合各个级别的负荷情况,合理的选择强电设计标准。针对建筑设计环节来说,应该由设计企业一次性落实强电施工设计工作,同时对各个变配电的实际需求进行标注。第二,在开展强电系统安置以及施工工作时,需要加强对其竞技性以及应用性的全面思考,合理设计出传送路径,起到节省成本的目的。针对此环节来说,需要根据有关流程落实安装工作,在进行安装时,需要明确各个部件的安装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安装的整体实力。第三,在进行防雷以及接地施工时,需要建立精准的防雷以及接地标准,同时安排有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行检测,针对没有满足施工要求的环节,应该及时进行修改[5]。
3.2加强团队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给建筑电气工程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融合一些现代化的技术,这就给建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人们给予该环节的关注力度普遍偏低,缺少创新意识,并且后备人才严重匮乏,这种现象的出现,给建筑企业的今后发展带来了制约。针对这种现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步入窘境,如何才能高效处理该问题成为了探究重点。部分企业开始采用高薪纳才的方式,但是获得成果并不理想,针对聘请来的人才,由于缺少对企业的了解,从而给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影响[6]。鉴于该种现象,部分企业找到了合理的优化措施,就是运用内部人员培训的方式,进而满足企业人才要求。邀请专业的人士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融合,从而促使企业职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但是不能使得讲解过于形式化,不具备实际效果。企业还可以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把企业职工学习情况纳入到考核工作中,这样可以调动企业职工学习积极性,此外,企业还要开展知识竞赛活动的方式,提升企业员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投放一定的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如果人才出现流失现象,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企业需要想方设法保留人才,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7]。
3.3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的注意事项
在开展电源线接入施工工作时,尽可以防止电源线发生打结现象,或者电源线之间出现缠绕情况。在开展布线宫缩时,需要结合颜色标准开展此项工作,如果一些分线不能实现根据颜色标准开展施工工作时,可以借助胶带进行标注。针对电线接口位置,做好加固处理工作,确保包裹严密,不得出现毛刺外露现象。在开展带负载检测工作时,应该应用插线板,对电源口的稳定度进行检查,保证接线安全,之后才能和设备通电。另外,针对主机电源线接头来说,还要安置一个铜鼻子,不得直接将其连入到接线柱中。在开展UPS电池组链接工作时,需要对螺丝钉拧紧程度进行合理检测,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过紧会导致电池出现爆裂现象,过松会导致电池组不放电[8]。
4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来说,其作为一项具备较高繁琐性的项目,不但需要监理企业、施工企业、涉及企业等紧密配合,同时还要对工程施工情况有所了解,并且还要做好设计理念创新工作,运用高效的施工工艺,来保证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工作的全面开展,加大对强电施工策略探究工作,运用现代化施工工艺,从而确保工程整体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孔维展.刍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强电的施工与优化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5,45:255-256.
[2]朱玉浩,傅业梅.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关于强电的施工与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5,28:111+157.
[3]朱海兰.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关于强电的施工与设计[J].化工管理,2016,14:109.
[4]郑力德.刍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强电的施工与优化设计[J].民营科技,2016,09:42.
[5]李晓雷.强电施工和设计策略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04:70-71.
[6]曲成虎.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强电施工与设计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6,50:106-107.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residential building of standardized design is the current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important trend, the standard desig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esign method is saving social resources, reduce development costs advantages of both can satisfy the people's basic residential need, and can keep the building the unity of the style, to build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 material expounds residential building of standardized design of function and meaning, and with XXX residential build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standardiz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some questions, the author hope to promote residential building of standardized design of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residential building; The standard design; application
我国自古注意建筑材料的标准化,例咸阳城、兵马俑、明长城所用砖规格,长宽厚比例4:2:1,标准化设计可以说极大的提升了建筑工程建设效率。住宅建筑设计现在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也就是个性化发展趋势和标准化发展趋势,这两种趋势各自适用于不同档次的住宅建筑当中。一般来说个性化的设计应用在高档住宅建筑设计当中,而标准化设计应用在普通的住宅建筑设计当中。但是随着人们对住宅建筑设计认识的加深和成本观念的增强,现在一些高档住宅建筑当中也开始普遍采用标准化设计模式,使住宅建筑在统一风格的基础上,大大节约了社会资源,缩短了开发工期,有效的保证了住宅建筑的建筑质量,如龙湖地产的滟澜山、滟澜海岸系列产品,卓越地产的蔚蓝城邦、蔚蓝群岛、蔚蓝海岸等蔚蓝系列产品等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都采用了标准化设计方法。因此,标准化设计已经成为现在住宅建筑设计的主要模式,需要从理论上深化对其的研究,推动其应用和发展。
1.住宅建筑标准化设计的意义
住宅建筑的标准化设计是相对于个性化设计而言的,标准化设计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设计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约设计工作量,对于住宅建筑本身来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节约社会资源
在标准化设计当中则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因为所有的建筑在外形、内部空间上面都是一样的,只需要做一个或几个设计方案即可,可以有效的节约设计资源。由于施工方案之间相差不大,施工过程中可以同时按照相同的标准组织施工,有效的减少工程量,保证施工进度,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节约社会资源的作用非常明显。
1.2降低开发成本
住宅建筑开发当中控制开发成本是项目开发的主要目的,尤其是在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今天,如何降低成本意味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得到相对提升,有效的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住宅建筑开发当中,设计和施工成本占据绝大多数,可以说只要控制好设计和施工成本,就能达到降低项目开发成本的目的。而采用标准化设计模式则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1.3预防建筑通病
在住宅建筑开发设计当中,建筑质量就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命线,虽然现在房地产市场依然非常火爆,但是消费者对于住宅建筑质量的追求却是越来越高,一个住宅建筑质量很可能绝对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命运。而从住宅建筑的本身来说,建筑设计越复杂越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如一些开放商过于追求建筑的个性化外形设计,一些外面的悬挂物过多,会改变建筑物的受力结构和承载力,导致建筑容易出现裂缝、突出物跌落等问题。而采用标准化设计模式,则可以有效的预防各类建筑通病,因为标准化设计是基于统一模式下的反复实践,从而逐步成熟,避免易出错的地方,优化已出过的问题。一般方案比较简洁,没有对技术上的一些特殊要求,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要点可以说是一清二楚,能够让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更好的控制质量质量。
2.XXX住宅建筑标准化设计的探析
卓越蔚蓝城邦为例,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全部为高层产品。由于该项目主要面向面向中低收入人群,为了降低房地产销售价格,争取更多的客户,在保证建筑设计质量的前提下,最终选择了标准化设计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2. 1住宅户内设计
2.1.1入户设计
2界定居住空间设计中健康标准的重要性
完善和健全居住空间健康标准已经迫在眉睫。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破坏也日趋加剧,健康问题将是21世纪的重要命题之一。居住空间中健康标准的构成应以标准化的考核来界定,不仅可以提供一个完整清晰的科学数据参照,还对居住空间组成因子要求的更加完善。
1)人体健康的要求。
健康是每位家庭成员关心的问题,而居住空间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因子,更是会激化人与居住空间之间的矛盾,随着矛盾的不断增大,人会自动的远离环境或改造成新的环境。不同人群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特殊人群要求会更加严格,例如:患有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结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这类人群对空气质量比一般人要求会更高。
2)整体(社会)节能减排需求。
居住空间由不同属性的客观物质构成,有些则是不可再生资源。从长远的规划和科学的利用的角度使用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同时也能节约物质资源,减少和避免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随着社会在不断地向前进步,家庭中不利于健康和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最终将会被拆除丢弃,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建筑环境垃圾。若从设计开始就将观念与标准植入其中,就无形中节省了社会的物力、财力和资源。
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人们的意识观念在不断地向前推动,对居住空间中的客观物体标准也会更加严格,提前做好健康标准界定,不仅在发展方向领先世界,同时也在资源上做到节约。保留那些暂且不开发物质资源为后代的需求留有余地。
3居住空间中健康环保指标的构成
1)空气质量。
空气在所有空间中扩散流动,是人们密切接触的生活要素。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社会节能减排要求的提出,建筑物密闭程度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面积相对较小,加上空调通过降低通风率来维持原供暖和制冷的做法,会导致室内与室外空气的交换量减少,使居住空间内一些污染物的浓度甚至高于室外。居住空间中的空气污染如今也像外环境污染一样,给人们带来许多健康危害。所以居住空间的空气质量是健康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2)通风量。
通风量即从外界进入空间的总气流量。居住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建筑的围合空间,需要被输送一定量的新风以改善居住空间空气质量。保障通风量是改善居住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所以,将通风量引入居住空间的健康指标是很恰当的。保证居住空间中所需的通风量不仅可以将室内污浊的空气及时的排出,引进新鲜空气,加强空气流动,而且,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期间也有一定新鲜空气的交换和补充。营造更加健康良好的高品质居住空间环境,有益于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3)采光量。
采光量即空间所进入的光通量。居住空间的采光可以分为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白天大多来自自然采光。柔和的光线和充足的采光量使人从视觉和心理上切实地感受到居住空间的和谐与温馨。太阳光可以杀死居住空间空气中的微生物,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如今大量的装修设计随意封闭窗户或者减少开窗面积带走了明媚的阳光,居住空间中的采光并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居住空间中的采光量是衡量居住空间健康标准的重要组成元素。
4)装修及装饰材料污染控制值。
装修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居住空间内的空气质量。通常有毒有害的装修材料是居住空间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就当前充斥在中国市场的各个品牌的装修材料来说,很多都不能达到环保标准,污染物含量及物理性能等项目超标问题很普遍。目前市场状况并不乐观。要想真正还原健康的居住空间,就必须细化装修材料的控制标准并将其作为重要指标加入健康标准的界定中。这样不仅能在行业中提供有效的依据,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材料生产上所忽视的问题。
4在设计中具体的实施要求
1)设计观念的转变。
从居住空间的设计上来说,健康标准的界定不仅仅是对材料和施工方面的具体把控,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在设计开始实施阶段就把健康和环保理念作为出发点和目标运用到设计中去。因为节能、低碳、环保设计已经是现代设计发展的主流趋势。
2)自然元素的还原。
居住空间健康标准的界定还应该强调自然元素的还原。将人们所感受到的自然元素要最大程度地得到还原。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中可以考虑窗户的开启面积,经过不断的采集数据并将这一数据做到科学化、合理化,以保障日照采光及通风换气的基本要求。比如居住空间内的自然采光系数即室内全天光照度与室内距离采光窗中点地面1m高、1m远的采光天然光照度应不小于1%,居住空间的窗地比不应小于1/8等等。
3)装修及装饰材料合理选择及使用。
居住空间在入住前都要进行装修和装饰。而现今大多数人在此方面往往过度装修,只顾追求居住空间的奢华与美观,而很少考虑布局和材料应用的环保性能,致使一些危害人健康的装修材料像隐形杀手一样进入居住空间。不论是像花岗岩这样的自然材质,还是经过加工的合成材料,都有一定的危害性。比如,天然的大理石具有很强的放射性,运用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中会对人的健康有潜在的威胁。另外,在装修中常常被用到的三夹板、人造板等板材,甲醛是作为粘合剂的重要成分隐藏在板材的夹层中。随着室温的上升,甲醛释放到空气中的浓度就会增加。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对身体的损害都是致命的。设计师应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知识。在设计中推广绿色设计。把健康、安全的居住空间环境作为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优先选用有环保标志的绿色环保材料,并进行绿色施工,改革传统落后的施工工艺。
4)施工过程中的检测与考核。
居住空间存在的问题很多是在设计初期和施工前期就可以加以控制的。国外的一些小学在施工和设计中都非常重视过程中的材料考核与检测。在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团队制定一系列的环保健康标准来规范和考核。在居住空间中我们也可以适当合理的采纳这样的模式,依照具体完善的健康指标,将这一合理的数据真正的运用到居住空间的健康环境建设中。
在我国,建设行业实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十几年了,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必须通过培训及考试获取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职业标准作为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统一标准,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必须参考的重要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要与建设行业的职业标准进行对接,才能为建设行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一、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原则
建设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以下简称《职业标准》),于2012年1月开始实施,该标准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员、质量员、材料员、资料员、安全员、机械员、标准员、劳务员做了职业能力标准的规定。实际上建筑项目的人员分类不只“员”,职业标准设置分类主要是根据量大面广、技术性强、通用要求高的原则来设定,同时也考虑前瞻性的因素,如劳务员和标准员目前各地普遍未设置,但管理上需要加强,希望通过《职业标准》引导设置岗位。监理员、测量员和造价员也属于施工现场专业人员中的重要的岗位,但是已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因此未将其纳入《职业标准》的编制中,其培训、考核、发证仍沿用现行做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是通过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调研,确定专业定位,从而明确就业核心岗位及岗位群,参照建设行业专业岗位职业标准中的岗位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并兼顾学生的人文素养、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制订出紧跟建设行业一线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教学标准(培养方案)。
二、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标准》为参照
经调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初始就业核心岗位是建筑施工生产一线的施工员岗位,就业的岗位群及晋升岗位见表1。从初始岗位到晋升岗位需要3-5年的工程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及考取相对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人才初始岗位与《职业标准》中的岗位相吻合,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职业标准》为参照并考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面向建筑工程领域生产一线,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从事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图1)。其中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务实;2.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3.具有良好的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人文素质好;4.具有正确的安全质量观,坚持“安全至上、质量第一”;5.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的理念。
三、构建与《职业标准》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在《职业标准》“员”岗位中,施工员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要求相对比较全面,所以以施工员岗位为核心岗位,兼顾其他岗位要求为切入点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逻辑路线是:施工员岗位岗位职责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基于工作过程整合、梳理、延展专业课程体系。《职业标准》中对施工员的岗位职责划分了5大类:施工组织策划、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进度成本控制、质量安全环境管理和施工信息资料管理。根据这5大类职责又细分为14条具体职责,对履行这14条职责需要的专业技能归纳为13项,掌握13项专业技能需要的专业知识归纳为17条。将《职业标准》中施工员岗位所罗列的13项专业技能和17条专业知识进行细化、梳理、整合并兼顾其他延展岗位的职业能力及可持续学习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分析表。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主要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即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建筑企业施工工作过程和职业人才成长规律,认真细化施工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找出能形成职业能力的支撑课程,从而构建出能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
四、课程标准有效衔接《职业标准》
课程标准有效衔接《职业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课程定位及目标的确立应以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为准绳,并应与《职业标准》中岗位规定具备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相契合,特别是与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与职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相对应。
2.教学内容的选取可围绕职业功能展开,根据施工员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按职业活动顺序,以项目为载体选取并重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也要正确处理职业教育“必需、够用”原则和学科教育知识体系形成及继续深造学习的问题。
3.教学组织可依据典型工作流程,通过任务驱动方式,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使学生获取相关的技术知识,能完成操作技能训练,使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机整合,实现理实一体化。
4.课程的考核评价,要参照《职业标准》相配套的“员”考核评价大纲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要涵盖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根据课程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理实一体化课程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素质等进行多方面的考核,采取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如图2);双证书课程的考核直接采用其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考核方式和内容,通过考核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业基础课程侧重对知识的考核,采用传统的笔试闭卷的形式。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以上几点,仔细梳理选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典型的工程项目作为专业实训课的载体,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结构实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施工技术实训、施工组织实训、建筑设备等课程围绕同一工程项目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对同一工程项目整套图纸的反复训练,能够很好地达到“擅识图”,“懂技术”的人才标准。
五、建设符合职业标准要求的实训基地
《职业标准》中专业技能的形成,主要依赖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按照校内模拟实验实训群和专项技能实训群中的实训项目来进行规划建设
(1)专项技能实训室,以课程本身基础训练为目的设立。如:建筑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与检测实验室、土工基础实验室、建筑测量实训室等。(2)仿真模拟实训室,通过仿真模拟软件,真实再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以施工工艺和管理流程为主线,构建典型专项实训功能模块。如:建筑施工工艺仿真、BIM仿真综合系统、施工管理实训系统等。(3)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建造真实的构件实体和施工工艺展示模型实训室,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如:各类基础实体模型、框架剪力墙结构实体模型、砖混结构实体模型等。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主要按照职业技能岗位
实训群和毕业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情况,遴选稳定的校企合作企业(1)加强和地区政府部门、建筑行业企业主管部门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特点,使到工地现场教学存在高危险、高成本、难观察、难操作等问题,因此,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2012年1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教育部共同颁发了《关于加强建设类专业学生企业实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学校对学生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加强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教育培养,充分发挥政府推进学生企业实习的作用”三个部分内容,该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建设类学生的校外实践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2)创新合作模式,遴选稳定的校企合作企业。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模式,专业核心课程都要对口建立校企紧密合作、具有较好实践教学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此建立“共享”、“共建”、“双赢”的长期互动机制。
六、结语
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才需求,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唯有紧贴建设行业一线岗位要求,根据职业标准要求合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对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深化,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
[2]薛叙明,曹红英,赵昊昱.高职人才培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2):75-78.
1.1 车站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客流要求,乘降安全,疏导迅速,环境舒适,布置紧凑,便于管理为基本功能要求。
1.2 站址应选在客流量大、并且便于乘客乘降的地方。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不但方便地铁各线的换乘,也能方便与其它公交系统的换乘。
1.3 车站规模除满足远期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的需要外,还应满足事故发生时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
1.4 车站防灾设计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地铁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1.5 车站平面设计力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紧凑,并便于运营管理和设备布置,车站内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条件。
1.6 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冷却塔位置应符合市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尽量与现有或规划建筑合建,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并符合市人防、消防部门的有关要求。
1.7 考虑无障碍设计,设置盲道和无障碍电梯。如遇到设置垂直电梯有困难的车站,考虑输送残疾人轮椅车的无障碍升降平台。
1.8 防洪(涝)安全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新颁布的《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城市地下交通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设,应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
2 地铁车站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
地铁车站站位和出入口的布置以及施工工法的选择取决于几点控制因素:
①站址附近的环境以及建筑的情况;
②客流吸引;
③地面交通情况;
④工程地质条件;
⑤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下面以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长龙站的设计为例,具体阐述在做地铁站的建筑设计时应该如何综合考虑这几点控制因素。
2.1 长龙站概述
深圳地铁5号线西起前海湾,经宝安新旧城区、西丽、龙华、布吉,至终点黄贝岭站。线路全长40.058km,其中高架线3.424km,地下线路35.858km,过渡段0.776km,共设车站27座,其中高架站2座,地下站25座,平均站间距1.512km。5号线与深圳市初步规划的轨道网络14条线(含国铁、城际铁)交叉换乘,形成12座换乘站,其中换乘枢纽4座。
长龙站位于深圳地铁5号线,龙岗区布吉街道布吉中学段吉华路下。
2.2 具体方案设计的分析和推理过程
(1)站位的选择与总平面布置
①站位选择的比较:
综合分析站址环境,考虑车站设计控制因素,对车站总平面布置作如下分析:
分析A:根据《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站的站台宽度为10m。经计算,10m宽站台已能满足远期客流集散和运营管理的需要,也能满足事故期间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因此站台宽度选用10m。
分析B:考虑地下管线的避让。站址地下的管线包括通信、电力、水管等,均为可迁移管线。但若车站放天城路道路中间,两边管线均要迁改,现往一边偏移移,只迁改一边的管线,便可以避开另一边的管线,减少管线的迁改量。另外此段吉华路北侧有暗渠,拆迁难度很大。因此,车站主体明挖条件南侧优于北侧。
分析C:从地面交通状况分析,此处为交通繁忙,车流量人流量都很大的吉华路商业路段,车站施工期间不能中断该道路交通,且应尽量保证原有车道数。对于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压力来看,站位在北侧优于道路中间。
分析D:从施工场地条件分析,吉华路南边多为低矮砖建筑,施工场地充足。
分析E:站位范围内的地质条件,基本上为淤泥质粘土层和粘土层。如果选择暗挖法施工,需增加站位范围内土体的加固的费用。
综合以上一系列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果:
(Ⅰ)从节约投资、控制成本出发,建议站台宽度选用10m。
(Ⅱ)车站站位南移优于站位北移及放在道路中间。
(Ⅲ)为解决施工期间交通疏解的问题,车站需采用临时盖挖法。
(Ⅳ)车站可采用二层明挖岛式车站。
②总平面具体布置
长龙站将车站设在吉华路布吉中学段,车站沿吉华路呈“一”字设置。四个像限都有通道可以进站及过街,并可尽可能缩短通道和风道的长度。车站为全明挖地下2层10m岛式站台,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右DK30477.00,设计起点里程为右DK30355.10,设计终点里程为右DK30568.40,车站总长为213.3m。
本站共设4个出入口(含1个预留出入口)及1个紧急疏散口。吉华路南、北侧各设置2个出入口,两站厅之间设置通道连接,兼可作过街通道。南侧的1号、2号出入口于道路边,北侧设3、4号出入口(4号为预留出入口),其中2号出入口设残疾人电梯。
在西北端设备区设有1个紧急疏散出口。车站的过街功能通过2、3号出入口之间的通道解决。所有出入口均按敞口式出入口设计。本站的4个出入口(含1个预留出入口)均具备结合地块规划建设的要求而增设出入口的条件。
整个车站分设两组风亭,风亭设于车站南侧,分别位于吉华路南侧2个地块范围内。1号风亭和冷却塔合建,按高风亭设计,可考虑按城市小品建筑造型设计。2号风亭考虑周边是绿地以及位于尖角处对行车视距的影响,按矮风亭设计。
3 车站各层平面布置
车站各层平面的布置应以人为本,满足客流要求,保证乘降安全,疏导迅速,并且布置紧凑、便于管理,其次尽可能做的美观有特色。在车站设计中要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求,才能充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因此必须有无障碍出入口和残疾人电梯。
3.1 站厅层平面布置
站厅公共区流线布置:中间为付费区,付费区两端为两个非付费区,两端非付费区通过通道相连。付费区通过两组相对布置的楼扶梯组与站台层相连,电梯设在付费区中部。车站东端为环控设备用房,西端为主要的设备管理用房,设有紧急疏散通道和楼梯直通室外。付费区中楼扶梯采用正八字布置,进站客流有一定的迂回,电梯布置在中间。车站出入口设在站位的四个象限,方便各个象限的客流进出车站。站厅非付费区由通道连接,实现非付费区的连通,同时兼顾了过街问题。由联络通道的一边进入付费区,在付费区的左右两侧出站。
3.2 站台层平面布置
站台层均设在地下二层,在有效站台范围两端布置了部分设备用房。
4 车站防火分区的划分
防火分区的面积不得大于1500m2。因此长龙站分为三个防火分区。站台和站厅层公共区为一个防火分区;西端的设备管理用房按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1500m2的要求,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东端的设备用房按一个防火分区划分。
5 验算方案是否满足疏散要求
火灾时紧急疏散量为远期高峰小时一列满载到达列车的载客量(1608人),加上2分钟内在站台上候车的设计客流量及工作人员20人,紧急疏散要求在6分钟(其中1分钟为反应时间不列入计算),把上述疏散量疏散到上一层或安全区域。
按下式验算:T=1+(Q1+Q2)/{0.9[A1(N-1)+A2B]}
其中:
Q1每列车满载人数1608(人)
Q2――站台候车人数工作人员=5001*1.3/3020=217(人)(候车人数根据工可所提供数字)
1.3――超高峰系数(一般车站的超高峰系数在1.1%1.4之间,闸弄口站的客流超高峰系数取1.3。)
30――高峰期一小时内列车对数
A1――自动扶梯通过能力,按9600人/h,即160人/分钟
A2――人行楼梯通过能力,按3700人/h,即62人/分钟
N――车站设计站台―站厅的扶梯总数3台
B――人行楼梯总宽(2.40m*1)=2.40m
疏散时间:T=1+(Q1+Q2)/{0.9[A1(N-1)+A2B]}
=1+(1608+217+20)/{0.9[160*(3-1)+62*2.40]}
=5.48min
车站设计方案的扶梯、楼梯数量满足紧急疏散要求。
综上所述,一个地铁站的建筑设计,是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的,对于这种百年大计的工程,一定要作全方位的考虑,才能做出功能合理、可实施性强的设计方案。
钢结构建筑的施工设计在整个钢结构建筑项目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结构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耗时短,但是,在整个建筑过程中,设计的时间站到80%上,工作量非常大,由此可见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前期设计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水平和使用寿命。由于钢结构建筑前期是在工厂中进行焊接、组装,然后将组建由各个工厂运至工地进行拼接,这就对各个组建的精确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精确度的不足很有可能会影响钢结构建筑的后期施工,甚至使施工工作发生停滞。设计的缺陷需要在最终拼接时进行弥补,这就会使组件上产生较多切割、钻孔的痕迹,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因此钢结构建筑物的标准化施工设计是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以下对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的内容和优势进行叙述和探讨。
1 标准化施工设计的内容和流程
1.1 标准化施工设计的内容
以目前最为常用的钢结构系统为例,施工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零件图、安装图、材料清单。对于各个主要部分可以再进行细分,其中零件图包括定制件图和标准件图。安装图包括定制安装图和标准安装图。
标准件图和标准安装图是基于标准化程序确定的标准化零件与操作方式,在前人总结的标准化规范的前提下,运用相关技术指导和标准化指导原则,选用具有明确标号的钢材及螺栓,根据标准化要求和施工规范,安装在预先确定好的部位。这些标准件和标准安装位置的选择和确立是由前人通过严密的力学计算和在施工中的经验总结而来的,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在施工设计中使用这种标准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参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设计工作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大大提高设计速度和工程质量。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是根据施工建筑的具体形式以及施工地点的具体情况而确定出来的,对于不同的建筑物,往往在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上有着较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对于不同的工程,在设计时对于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只能作为参照,不能作为模板来使用,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的确立有很强的地域性,对于不同的工程,应当因地制宜的设计最能符合工程要求的结构,且设计要以标准件图和标准安装图为主体,不能因为定制部分的设计而使标准化部分受到影响,更不能使用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来取代标准件图和标准安装图,这是有其客观原因的,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的确立过程往往是由某个施工设计团队独立完成的,其人力、财力、技术水平有限,难以对设计的结果进行大规模的验算测试,更不可能以实物进行试验,这就使得这种设计具有先天的局限性,往往会出现一些瑕疵和漏洞,但是标准件图和标准安装图的制定过程出现此类问题的可能性就小得多,由于通过前人大量的运算和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得可靠程度有着很大的提高。对此,在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的制定过程中,应当秉承严格设计的要求,对材料的受力情况和选材的力学性能进行严格计算和验算,针对不同的项目要求,制定符合施工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图纸。
1.2标准化施工设计的流程
钢结构家住的标准化设计流程对于整个设计工作的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科学的设计流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设计工作的负担,也降低了设计出现错误的发生率,同时一套流畅的施工设计流程也是工程能够达到较高质量水平的保证,以下对目前最为常用的标准化施工设计流畅进行介绍。
1.2.1 为主、次结构设计组件、零件图
在设计初期,应当首先将整体工程分为主要结构和次要结构,在设计时,优先考虑主要结构的设计,以主要结构为主体,发展和完善次要结构,保证次要结构不对主要结构进行干涉。
对于主结构,目前常采用Tekla Structures(Xsteel)软件进行模型搭建,这款软件是通过创建工程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以后自动生成钢结构详图和各种报表,在报表中有各个零件的具体规格参数,并能够估算材料的使用量,为工程预算和工程管理提供依据。在报表中,会对每个零件进行编号,将各个零件图发给加工工厂后,工厂会根据要求进行制造,最后根据报表中的零件编号将零件安装至对应位置,大大减少了出错的可能。在Xsteel软件中,也可以对建筑物进行预先模拟组装,以在设计时期就可以发现建筑的缺陷,并进行相应的弥补。
对于次要结构,目前常采用的是预冲孔系统,这在Xsteel软件中也有出现,预冲孔的作用是通过具有对应编号的连接孔,保证主结构和次结构连接的准确性。在以往的设计中,对于主、次结构的链接,常采用耳朵是焊接檩托板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增加制造时的工作量,同时可能会发生误差的积累,导致精度水平的下降。目前广泛采用的预冲孔系统,在大大降低工厂劳动强度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安装精度和安装速度,同时,由于其可以使用螺栓进行连接,在日后建筑使用寿命到期时的拆除工作也提高了便利。
1.2.2 设计安装图
安装图的作用是为日后的安装工作提供参照,并将此提供给客户,为日后的维修管理工作服务。安装图的设计应当以施工地点的具体情况和客户的具体施工要求为基础,参照主、次结构的组件、零件图,对于建筑主体,应当有详细的节点图,并配备有详细的材料汇总清单,与此同时,配备施工地的组织图,对于吊车、雨棚等的布置,也应当尽可能详细。
2 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的优势
钢结构建筑的标准化施工设计是目前钢结构建筑的主流施工设计方式,其在很多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以下对其详细探讨。
2.1 降低人为因素对工程的影响
在制定出详细的标准化施工设计方案和图纸后,可以尽可能的降低施工人员的因素对工程的影响。减少了施工人员的操作习惯和操作失误对建筑整体质量产生的隐患。通过详细的设计图纸,根据零件的编号,对零件进行安装、拼接,使之对号入座,大大降低了工程建造的难度,同时降低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对于大规模工程,需要较多的人力,此时标准化施工设计可以使新进的施工人员在进行简单的技术培训后就可以投入工作。对于同一种建筑的大批量建造,也可以受益于标准化施工设计,使得建筑质量、外形更为统一、美观。
2.2 缩短工期
工期是影响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工期长意味着所需要付出的人力、管理成本就高。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可以大大缩短工期,据权威统计,施工方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达35%以上。工期的缩短意味着工程可以尽快交付使用,可以创造更大的使用价值。
总结:
施工设计是目前建筑行业一直研究与发展的课题,如何能够使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达到最高的水平,使工程能够最大程度的从中受益,依旧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新技术的引进为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提供了帮助,同时也为相关的研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如何能够完善标准化施工设计,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