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医基础理论难点

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医基础理论难点

篇1

[DOI]10.13939/ki.zgsc.2016.36.189

1 中医的概念

若想对中医的概念做较为透彻的了解,首先要避免对中医概念不合理或片面的理解误区。很多人可能认为中医就是用中国传统手法医病救人,只属于医术的范畴。其实,医病仅仅是中医领域中一个非常微小的部分,中医的理念远超过治病养生的范畴,囊括了为人、修身、成功等哲学文化范畴。

中医即中和之道,行事为人符合规律。其本质是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1]中医是唯一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得如此完美的中华文化,其余如哲学、文学、音乐、绘画等,对人的生存皆无实用价值,即使是里面真有实用价值的部分也被中医所吸纳。中华文化的精髓即是包容,中医则是包容体现之大成者。

说到中医,就必须要提及“中医人”这个概念。中医人是将中医的理论与实践展示给人们的群体,是中医之践行者,是中医之守护人。中医作为自然调控的手段,中医人已不再是单独的治病救人,其承担的更多的是天地对生命的宏观调控职责。中医治病讲究“平治于权衡”,而圣人治世讲究“平天下”,二者极其相似,都是体现天地间宏观调控的能力,故古人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2]

中医人是真正的智者,能人所不能,把握病人生命状态,解病人之危,;中医人又是真正的明者,他们不断超越自我极限,用生命阐释着对中医理解。真正的中医人其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可以达到人的最高体现,而且其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可以高度的完美协调。当代大学生若掌握一定的中医知识,必然对其窥视生命之真谛有巨大的带动力。

2 中医理念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中医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三点:中医是为人之道、中医是成功之道、中医是健康之道。身体和心灵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身体和心灵二者的关系是互为影响,互相效力,通过一种合宜方式,二者将会共同促使一个人的身心达到一种平衡健康的状态。中医就是这个促进身心达到平衡健康的合宜方式。掌握了中医之道并真正活出来,融汇在每日的生活中,将会从本质上扭转一个人原本可能混乱迷茫的生活状态,朝向积极正能量的方向去奔跑。

2.1 中医是健康之道

对身体中医养生是指通过未病先治的理念,通过一些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目的。中医养生其实很简单,它不是要你特意去做一件与日常生活无关的事,养生恰恰就是日常生活,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探讨的是饮食方面。因为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饮食的原则: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下午要吃少。三是用食物之偏纠人体之偏。中医治病是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所以中医养生主张用食物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

第二要顺应四时。按照《黄帝内经》说,顺四时,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3]

第三要调畅情志。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其两面性,既能利于人,又能害与人,同样人的情绪变化有利有弊。情志养生即指通过有目的地激发某种情志变化,可选择性地矫正太过情志所造成的气机紊乱,使即将破坏的身体机能恢复正常,以防患于未然。比方说怒伤肝,喜伤心,恐伤肾,思伤脾,要是像林黛玉一样的个性,就是过悲,悲伤肺,以至于她也是死于肺痨的。

第四要起居有常。这是养生的基本要求,也告诉我们要依照正确的生活方式来生活才能延年益寿。

向学生普及中医学与健康养生有关的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当下时代各种不良环境、生活习惯及社会潮流的影响下,树立中医养生观念,落实到自身的点滴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带动学生从身体到心灵的健康素养的提升。

2.2 中医是为人之道

何谓“养心”?中医中的《黄帝内经》认为是“恬淡虚无”,即保持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养心”就是拥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也是健康长寿之道。[4]

德者养心“积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可见,道德修养不仅是品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养生的手段。[5]

仁者养心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体可以概括为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等。一个人如果能达到如此之境界,其心境必定是欣慰和宽松,而不是懊恼、愤恨和作奸犯科后的恐惧,因此,“仁者寿”。善良者能获得内心的温暖,缓解内心的焦虑,故而少疾,恶意者终日在算计与被算计之中,气机逆乱,阴阳失衡,故而多病而短寿。[6]

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最高的境界像水那样,保持高贵的天性,却甘愿将姿态放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哲理养心哲理养生,主要是要掌握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哲理养生是高层次的保健养生,与德、仁相辅相成,异曲同工,只有在实践中反复磨炼才能做到,是道德品质、气质修养、文化水平、经验阅历的集中表现。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医理念,能够促使他们正确地待人待己,热爱学习,讲究生活质量,这不仅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也是养生防病的前提。

3 将中医学理念纳入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可行性

高校可以从专业设置和教师培养方面将中医学纳入高校教育教学中。在专业设置方面,可先将有关中医的精华及基础知识有关的书籍作为选修课程纳入高校教学专业设置当中。给予中医知识一定的学时要求,可按考查或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和老师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中医这门学科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课程,而是一门和必修课几乎等同的重要课程。在教师培养方面,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因此,如果想让学生通过中医知识上获得学术、身心甚至生命层的改变,首先应从教师入手,对教师队伍进行中医学术知识的培训。这个培训不应是短期的形象工程,乃是与教学相结合,贯穿于每一个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中。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使教师对中医知识有一个不断积累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从而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学习中医,对教师本身的身心灵也带来了福音,使教师能够将所学的做人之道行出来,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此外,由于中医作为一门课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同样新颖。这大大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懂、学生都不懂而只能跟着老师走的节奏,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教师谦卑受教、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心态,在学生面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随时和学生交流学习的心得。

4 结 论

中医人是真正的智者,能人所不能,把握病人生命状态,解病人之危,;中医人又是真正的明者,他们不断超越自我极限,用生命阐释对中医理解。真正的中医人其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可以达到人的最高体现,而且其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可以高度的完美协调。当代大学生若掌握一定的中医知识,必然对其窥视生命之真谛有巨大的带动力。

参考文献:

[1]童瑶.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56-58.

[2]王新华.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2.

[3]孙广仁,刘家义,张安玲,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5-40.

篇2

1亡阴亡阳的机理与特征

亡阴是由于机体的阴气大量消耗,阴气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由此而导致人体生命机能严重衰竭而出现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亡阴的发生往往由于邪热炽盛,热甚竭阴灼液,或吐泻过渡,阴液大伤,或慢性疾病经久不愈,长期消耗,以致阴气逐渐耗竭,阴伤至极则为亡阴。阴主滋润,制约并涵纳阳气,其性静而宜内守,阴气亡失之后,则机体属于阴的功能都因之而衰竭,其中的宁静,滋润,内守和制约阳气的功能衰竭得最突出,故亡阴病人出现烦躁不安,口渴欲饮,气喘,汗出如油而热,四肢温和,舌红而干,脉洪实或躁疾,按之无力。

亡阳是机体的阳气大量散失殆尽,阳气的功能骤然极度衰竭,从而导致人体生命机能严重衰竭而危机生命的一种病理变化。亡阳的原因主要是阳气消耗太过,如疾病过程中,邪势极盛正气抗邪而致,阳气过度消耗,或大汗,大下,大吐之后,因汗、吐、下失宜,导致津液大量丢失,气随津脱或大量失血,气随血脱,或素体虚弱之人,过度劳累,消耗正气,复因剧烈的情志波动,如大惊、大恐使阳气消亡或慢性久病,阳气逐渐消耗,终致亡阳之变,人体之内,凡温煦长养,鼓舞推动,固摄卫外,兴奋等诸般功能皆由阳气司之,阳虚则上述功能低下,阳亡则由阳气所主的上述功能皆因之而衰竭,其中以温煦、推动、兴奋、卫外功能的衰竭尤为突出。临床表现以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蜷卧,脉微欲绝,大汗淋漓等垂危征象为特点。

2冷、暖休克是以动力学的变化所产生的

冷休克因其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增高的特点,故又称低动力性休克或低排高阻性休克。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四肢湿冷,尿量减少,血压下降及乳酸酸中毒,类似于一般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低排高阻性休克是血压降低使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的冲动减少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外周小动脉收缩可促下降的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代偿。

暖休克因其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降低的特点,故又称高动力性休克或高排低阻性休克。高动力性休克时由于扩血管因子的作用大于缩血管因子的作用,出现高排低阻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临床表现为皮肤呈粉红色,温热而干燥,少尿,血压下降及乳酸酸中毒等。暖休克尽管心输出量增加,但由于动静脉短路开放真毛细血管网血液灌流量仍然减少,暖休克可向冷休克发展,见表1、2。

3体会

上述对比分析可看出亡阴亡阳与冷、暖休克理论与症状上有一定的相同点。可指导临床用药。如暖休克时可用益气养阴的参麦或生麦注射液,冷休克时可用益气回阳救逆的参附或参附青注射液,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此外心源性休克中大多数患者低排高阻型,少数患者为低排低阻型可以用中医气滞血瘀来解释。

总之亡阴亡阳是机体阴阳由于虚而致衰竭殆尽的垂危病理变化,其发生机理在于阳气或阴气的功能突然发生了严重衰竭。冷暖休克是以心输出量改变及外周阻力的改变而形成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所表现的两种休克类型。

参考文献

1孙广仁等.亡阴与亡阳的机理与辨识.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2001,294-29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