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可持续发展都在大跨步日新月异。全国各地的农民物质以及精神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与此同时在也出现了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正在遭受污染的威胁。因此,怎样治理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恢复那里原有的天蓝地绿水清,成了不可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一)农民滥用农业生产资料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然而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为了快速增产增收,普遍、大量使用了化肥、农药以及农用薄膜等,过量的化肥、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体内形成一定的累积,很容易引起人畜中毒,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与焚烧,严重造成了的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从而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如果不加以治理将产生灾难性后果。这样的场面不仅造成农民经济损失、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造成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农业生产化过程中,养殖、畜牧业的大规模发展,动物排泄物、饲料残留物、植物秸秆等残留物大量增多,这些残留物通过水产畜牧的生物链循环进入大气、土壤,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三)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造成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现在农村生活开始形成集聚效应,而因为原来的分散随意的生活习惯,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放置,造成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缺乏规范的收集站点和排泄渠道,形成许多了露天的垃圾堆和污水沟,严重污染土壤、空气和水体。
(四)城市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城市污染已经越演越烈,进而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农村。城市大量无法消化的工业废料、废水、生活垃圾先是污染河流,进而垃圾占用耕地,使得农村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一些企业的有毒废弃物通过非法渠道全都排往农村,蔓延的各种污染源甚至已经威胁到了广大农村的生命安全。
二、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从法律角度来看,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法律意识
由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他们对环境污染的后果理解的不够深刻。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环境保护的宣传,倡导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提升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环境保护的治理和教育,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自觉参与环保的行为,把保护环境理解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总而言之就是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法制化
由于农村污染源复杂,要堵住源头,唯一的措施就是加大立法制度建设,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的进一步恶化。比如从基层入手,将农村治理纳入法制化程序,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对农村环境保护法各级政府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作出相关规定。并尽快制定配套的,违反这项法律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相应处罚措施规章,做到奖惩分明,保障环境保护法落到实处。
(三)严格执法,坚决遏制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泛滥势头
法律法规制定后,下一步就是执行的力度问题。首先要培训一支有责任心的执法队伍。第二就是要设立相应的农村执法机构,特别是乡镇等基层党支部要建立专门的环境执法大队,专人负责。第三要根据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特点和规律,摸索一套行之有效执法方式,堵疏结合,以预防教育为主,以理服人。最后在执法监督的过程中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公信力和执法透明度达到新层次,才能使农村环境执法活动真正走向正规。
三、结语
对于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渗透性、传播性,一个小小的局部环境的破坏,都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问题从而导致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有着全国乃至全球的重大意义。倘若农村环境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其危害势必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影响到每一个人。关注农村、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保护农民环境权益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与否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命运。只有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祖国乃至整个地球。
[参考文献]
环境污染问题是制约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关键问题,治理环境污染是我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首要任务。建筑行业作为人类的支柱产业,且又是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要治理环境污染问题,首先要解决建筑材料的问题,绿色建材正是今后建筑材料发展的方向。
1 绿色建材
绿色环保建材是我国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的趋势。它可以最大限度进行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可以与土地和环境的保护要求紧密结合,还可以与社会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发展统一协调,实现了材料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的发展符合当今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又以“综合利废、因地制宜与市场引导”为改善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加快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同时,为了实现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减少那些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材料,通过利用工业废料、废渣进行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目前国内常用的建筑节能材料有①绿色混凝土。绿色混凝土的生产原料是工业废料和废弃的混凝土再循环利用,所用搅拌水来自城市中的中水系统,同时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可以达到 C110,已经能够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水泥和骨料,提高其耐久性,为我国节省大量的资源,减少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建材的要求。②墙体材料。原来的建筑用墙体材料采用烧结砖,其保温性能较差,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粘土做为原料,烧制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要禁止烧结砖的使用,以保护土地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当前我国从砖的原料出发,逐渐发展了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灰砂砖以及页岩砖; 同时增加利用天然轻集料,注重对建筑垃圾进行循环处理使用。③绿色涂料。为了减少传统涂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同时不危害生态环境,目前生产的涂料不含有机溶剂与重金属盐,不产生有机挥发物,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减少VOC 的排放量,主要向涂料水性化、粉末化和高固体分化等方面发展。
④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其在发生相变的过程中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可以控制环境温度的变化,这种材料在构建建筑维护结构时,可以降低供暖和空调的能耗、减少空气处理设备的容量,减少能耗,降低运行成本。
可见,绿色建材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健康、安全、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的要求,同时没有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环境和资源造成损害,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效益有机统一,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效结合。
2 建筑节能
在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热点话题的今天,建筑节能成为全社会节约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对于发展中的中国,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气候的变化,建筑能耗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气的污染及建筑热环境的舒适质量,也制约了整个建筑业的发展。所以,国家将建筑节能列为全国建筑领域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自 2005 年至今已召开十届绿色建筑会议,讨论研究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的发展,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限制能耗水平,加强管理与监督,以推进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来满足人们的身心健康,达到高舒适和低能耗的要求。
2. 1 绿色建材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
2. 1. 1 绿色建材是建筑节能的前提
对于建筑节能来说,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前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筑是否节能,在一定程度上要看建筑是否节约能源( 材料、用地、能源等) ,是否减少环境污染,人们使用的空间是否是高效健康的,我们的建筑与大自然是否和谐共存。这些都依赖于建筑材料是否为绿色建材,是否是节能环保建材。
2. 1. 2 建筑节能推动绿色建材的发展
绿色建材的发展必须与建筑节能相结合,与提高建筑性能、功能、质量相结合才能有发展,有生命力。建筑节能需要不断研究开发新的绿色建材,完善、限制或淘汰原有不符合绿色要求的建材,创新方法,提高绿色建材的发展进程。
建筑节能和生态环境相联系,成为当代建筑规划设计的主题,必然对建筑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大背景、大前提下,推动了绿色建材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1. 3 绿色建材带动节能效益
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绿色建材的原料可以采用来源广泛、资源丰富以及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取的农业废弃物,不仅减少污染、节省能源,所生产出来的绿色墙体板材质量轻、强度高安装方便。
建筑垃圾的利用。由于现在城市的高速发展,产生的建筑垃圾占到城市垃圾的 30% ~40%,将建筑垃圾回收再加工,可生产质轻、防火隔热以及吸声防震、可钉、可锯、可刨等加工性能好的墙体材料,在我国将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开发新能源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供水、发电等,除可以节约大量常规能源外,还减少了常规能源造成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的影响。
3 结语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匮乏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建筑节能政策的影响下,相信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外界环境的污染,绿色建材的发展将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对提高建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因此,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通过对新能源、新墙材的宣传,通过对生产、使用者的培训,以及通过管理、设计、科研等多部门联动,从点到面逐步采用、推广新型墙材和能源,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白媛丽. 浅析绿色建材的发展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措施[J]. 环境科学,2014( 10) : 23.
[2]刘邦禹,蔡晗. 绿色建材的研究与发展综述[J]. 环境科学导刊,2014( 4) : 56 - 58.
自古以来,人类都习惯了责怪,对于自责都是只字不提的。当有人说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没有责任感的时候,可能有很多人会站出来理直气壮的说“我就很有责任感!”。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然而我想问的是:你有随手扔过垃圾吗?你有扔过粮食吗?当你在公共场合见到电灯亮着、水龙头开着但是旁边没有人时你会关上吗?你会吗!好,如果你说你没有丢过垃圾,没浪费过粮食,见到不文明向现象会制止,那好,地球人以你为荣。今天,我们生活的环境日益恶劣,那么,这些该归咎于谁呢?如果还有人说是监管部门的责任,那么我想说这位仁兄你应该再从小学上起了,因为你连做人的最起码的羞耻之心都没有了。其实,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实,但是都不愿意承认——环境污染应该由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负起责任!
一、环境污染的最大因素
时至今日,环境污染对于人们来说已经麻木了,那么我们所认识的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然而,追根究底的话引起这些污染的“罪魁祸首”则是经济发展。然而经济发展对于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从科学技术的弊端角度来讲,发展势必会带来不可预期的副作用,而且这种副作用只能减少,没有办法彻底的摆脱。
经济活动决定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排放的积累效应最终决定了环境质量,因此经济发展决定了环境质量。Grossman在对空气悬浮物和SO2的排放变化与人均收入之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发现,环境质量或污染物的排放水平与人均收入之间呈倒U形的曲线关系,也就是说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既是一种互斥关系也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一般称这种关系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EKC)。就像食物链一样,环环相扣,每一环节都会影响到周围环节,从而影响到整个食物链,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食物链势必崩塌。人类活动和环境也是一样,彼此依赖而且又互相制约,没有谁提出来,也没有谁能说明白,冥冥之中两者之间很自然的就形成了一种规则,也许这就是和谐。
从最初的农业开始到现在的机器工业为止,经济规模越来越大,投入的材料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更多,我们经常所说的“三废”污染也就会越严重。然而,经济发展必定引起经济结构的改变,当然经济结构改变必定影响到污染的程度,由于经济的发展需要,工业必定成为主导地位,而且,人类生活中一些必需品必须有一些高污染工厂制造,这样一来,污染在所难免。同时伴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不可再生资源被大量开采,同事由于大自然、技术、设备的制约,又有大量材料在运输和生产过程中被浪费,从而加重环境污染,使环境自我恢复能力不断下降,然后导致环境处于无法恢复的状态,从而产生一系列恶性影响。然而,人类要进步,要生存,经济发展还要进行,所以污染也将继续上演,只是我们可以从技术上的升级减少这种不必要的污染,所以我们必须控制高污染的中小企业的开设,提倡科技革新,另外,我们必须抛弃先发展后治理的思想,要深刻认识到环境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我国环境污染主要分为农村污染和城市污染。对于农村来说,前几年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需要,例如:秸秆焚烧、开荒造田等引起的生态失衡问题,然而今年来由于退耕还林等政策和法规的出台,农村在这方面有所改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活垃圾也开始成为环境污染的一大问题,因为没有特殊的规定,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就随处乱倒,因此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再说城市,可谓是最大的生活垃圾制造厂。同时城市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辐射污染等。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度PITI指数名列前十的城市为宁波、东莞、青岛、深圳、扬州、北京、广州、杭州、重庆、温州,得分都超过70分;最末十名城市为鄂尔多斯、锦州、阳泉、张家界、吉林、长春、克拉玛依、咸阳、大同、枣庄,其平均分为19.6,垫底的枣庄仅得12分,同时数据还显示了2012年度各省市区PITI平均分,仅北京、重庆、上海、浙江四省市的城市达到及格线,其余省市区均在60分以下(该数据来自中国日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工业企业的不断增多,城市环境压力不断增加。
三、结语
如今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日常生活,近年来,各种灾害频频发生,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也是层出不穷:邯郸水污染事件、北京雾霾、黄浦江漂猪事件、还有最近的H7N9无不警醒我们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必须要做出回应了。然而我们能做得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追求奢华包装、不适用一次性器具,减少不必要的生活垃圾。从现在开始,人类必须深刻反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于污染也是一样,一个人造成的污染很小,但是全世界每一个人所造成的污染加起来就足以是我们的环境遭到破坏!事到如今,人类互相推脱责任的习惯必须改掉,监管部门只是辅助作用,核心主力还是我们每一位公民!人类!醒醒吧!!别让世界末日提前到来!!!
参考文献
[1] 王火根,滕玉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空间面板数据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2).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低碳经济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很多国家都把自身的经济重心偏向低碳型发展,我国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近年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更需要我们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但是针对目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完善,下面我就来简要的介绍下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一些改善措施。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1.1法律法规的制定
任何一项措施的执行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低碳经济自然也不例外。和低碳经济关系最为密切的就要数环境的保护了,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早在1989年就制定了全国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来确保我国的环境保护。此后人们逐渐发现这项法律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漏洞,因此,又接连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完善。
1.2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消费结构可以说是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关键性的指标,也是当前我国需要改善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耗仍然主要以煤炭为主,几乎占到所有能源消耗的七成以上,其余的有一半以上还是被石油等能源占据,而一些比较清洁的天然气、核电、地热等能源却占有比例很小,这很不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1.3产业结构与行业能源消费
三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有力证据,当今我国还是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占到了总额的46.8%,虽然第三产业的数据和第二产业的相差无几,但是在行业能源消耗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别,第二产业,也就是工业能源消耗竟然占到了总能源消耗的七成以上,并且大部分都是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这种现状很值得我们去反思,去改善。
2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较低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注重提高自身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这些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这种发展效率比较缓慢,就目前现状来说还是比较低,不甚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发电这一行业的效率较低,进而降低了整个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我们应该以此为突破口提高我国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2.2能源的高消耗
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目前在我国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整个生产过程还是存在着高消耗、高污染的现象,这一点从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就可以看出来。近几年来,我国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一直都比较的大,甚至于都大于1,这种现象就很直观的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都是靠电力消耗来维持的。
2.3环境污染严重
我们上文也有所提及,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有很大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的污染也是比较严重的,尤其是一些第二产业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更是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这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是非常不利的一个现象。
2.4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极不合理,高污染、高排放的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煤炭、石油等环境污染严重的能源所占比重也比较大,而一些清洁能源和高科技能源所占比重严重不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2.5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早在1989年就制定了全国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来确保我国的环境保护,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完善,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漏洞,并且在一些更为详细的规定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我国的法律法规急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
3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3.1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也可以看出环境污染是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因素,并且目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状况使得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进一步恶化。这就是我们首先要进行治理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要加大环境治理保护资金的投入,事实也证明我国也正在逐步增加这种投入比例,但这种程度还远远不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环境污染治理科技水平,采用新型的高科技来提升自身的环境污染治理水平。
3.2调整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大,导致其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因而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首先,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以此调整产业结构。 在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下,我国尤其是与东盟国家相接壤的西南地区可以发展污染小的轻工业,加快推进工业化; 其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创造服务业品牌,从而改变和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最后,需要完善工业部门企业的竞争机制,淘汰落后技术,以大规模生产替代小规模生产。
3.3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 70%以上。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需要大力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如生物质能、海洋能源、光能等,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需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着手提高能源利用率。在管理方面,需要制定各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对各行业的耗能情况进行监督和奖罚等,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在技术方面,通过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生产,发展和推广节能新技术,提高原煤和原油利用率,并加强在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
3.4进一步加强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关键作用
政府应该发挥税收作用,实行税优惠政策,使税收政策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起积极作用。通过对企业和个人的鼓励,加大资金投入,逐渐形成政府引导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减排形势。此外,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3.5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提升社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在农业上,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走先进和环保的农业之路。加大特色资源开发力度,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生态工业方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工业园建设,推行无污染、低耗能的生产技术。 在生态旅游方面,需要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在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目的。改变传统粗放式的旅游模式,提高旅游业科技含量,降低旅游业对资源环境依赖性,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低碳旅游业。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很不容乐观,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制约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仍然是我们当下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马驰,丁俊慧.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2009,(07).
关键词:环境污染;问题;治理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环境问题已引起世界性的关注。人类对环境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对拓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超越国界,发展成为区域性、全球性共同关注的国际性问题。
1环境污染概述
1.1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1.2环境污染的含义
环境污染指的是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生产、生活)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态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或强调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自动调节能量),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或其他生物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质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1.3环境污染的分类
环境污染按照环境要素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电磁污染、热污染、光化学污染等;按照人类活动分为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按照污染性质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能源污染。
1.4环境污染的原因
总的来说,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这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类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我们平常所指的就是这类源于人类活动的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之所以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因为人类跟其他生物有一个根本差别:人类除了进行自身的生产外,还进行更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后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没有的。由于这一点,人类活动的强度远远大于其他生物。
1.5环境污染现状
1.5.1水环境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
1.5.2大气环境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1.5.3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20%左右。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1.5.4室内环境污染
自然环境污染固然不可小视,但室内环境污染同样威胁着人类健康。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和现代家电与办公器材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紫外线辐射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现状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居室、新购买的车辆都存在室内污染问题,某些污染物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
1.5.5其他污染
(1)光污染: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种建筑外墙使用镜面、瓷砖等高反射系数材料日益增多,使城市在日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炫目夺彩;而夜晚的城市灯火通明、霓虹闪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再加上近距离读写使用的书本纸张越来越光滑,使人们几乎随时随地把自己置身于“强光弱色”的人造环境中。
(2)电磁波辐射:电台、电视台的各种发射塔、雷达、卫生通讯系统、变电站,还有各种电子设备,以及随身携带的手提电话等使我们随时可能处于电磁辐射的不良环境。
1.6环境污染的影响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污染严重时,生物在形态特征、生存数量等方面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 环境污染的治理
目前,将环境污染完全消灭是不现实的,我们能做得只能是减少污染,并且对已经既存的事实作出更好的补救措施。
2.1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路
(1)环境污染治理体系的建立。良好的环境污染治理体系必须具备的要素:完善的法律结构、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竞争的市场和高效的政府,这些要素需要按照效力、公平、效率和弹性原则进行配置。通过在政府、媒体、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制度安排,包括合作机制、参与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实现要素在不同的治理主体间的合理配置和运行,并渗入市场调节和政府监管两种治理模式的共同作用,从而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效。
(2)环境污染治理决策的制定。环境污染治理决策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决策要考虑不同区域的利益代表,兼顾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尤其是弱势群体,真正体现多样性和代表性的原则。
(3)环境污染治理手段的确定。在治理手段上,要综合采用政府管制与市场交易两种制度;技术、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形成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此外,政府要建设环境保护信息平台,建立公开有效的信息接收和传递、渠道,广泛接纳社会各界的有益建议,接受来自群众和企业的监督。
2.1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
(1)合理规划, 完善城市功能。遵循生态规律, 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 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 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 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逐步解决城市功能区混杂问题,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治理城市水污染。所有城市都要制定改善水质的计划, 重点保护城市饮用水源。20 万人口以上城市要建立水源地水质旬报制度, 环保重点城市要实施生活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报告制度。采用截污、治污、清淤、保证城市河湖用水、加快水体交换、维护城市湿地等措施, 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达标。综合运用价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 推行城市节水、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 创建节水型城市。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 严禁超采地下水。
(3)治理城市大气污染。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 改善能源结构, 大中城市要建设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在人口稠密的市区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促进西气东输沿线城市积极利用天然气。加快城市供热、供气能力建设。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区内新建燃煤电厂和其它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企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鼓励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车辆, 逐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大中城市以及城市群地区要综合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物的相互影响。按照生态要求进行绿化、美化、硬化, 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 有效控制城市扬尘。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制度。
(4)治理城市垃圾污染。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 在优先进行垃圾、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 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安全处置。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体系。2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医疗废物必须全部实现安全处置,鼓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5)治理城市噪声污染。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限制机动车、火车市区鸣笛, 对造成敏感建筑物声环境超标的交通重负荷路段, 采取降噪措施, 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6)做好重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区域分布和环境状况等因素, 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扩大到113 个,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继续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 提升模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完善公众、社区和媒体参与城市环境管理的机制, 建立城市环境污染应急响应系统。
4 结束语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强化和履行好环境管理职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规模化养殖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危害程度
1.1 氮、磷的污染
由于牲畜对于蛋白质的吸收不能充分,因此其中一部分蛋白质就会以氮、磷化合物的形式随粪便排出了体外,据称,饲养猪大约将食入氮的百分之五十三和食入磷的百分之七十九排出体外,其中氮的一小部分以氮气的形式排入到空气当中,而且氮、磷仍可能转化为硝酸盐类和磷酸盐类化合物,它们不仅可以滞留土壤以此来造成直接污染,更甚者还能通过渗透形式进入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间接性污染,未经处理的污染水混入到灌溉水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及产量有很大影响,若直接流入到江河中,则可以对河流两侧的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再有,若不慎或者不经处理将污水用于养殖,就可以危害养殖生产。
1.2 病原菌与寄生虫的污染
针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牲畜排泄物的合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寄生虫与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蛔虫卵,口蹄疫病毒等,据化验分析,规模化养殖场中每1立方米的污水中含有约33万个大肠杆菌和约66万个肠球菌,所以,如果不做适当的处理,不仅成为蚊蝇等寄生虫的繁殖基础,而且还可以造成人畜共患的危险。
1.3 气味的污染
众所周知的养猪场周边的气味是大部分人都不可以接受的,这是因为养殖猪的分泌物等混杂在一起产生的不良气体,如硫化氢、抽粪素等,这些恶臭物质都能影响到人畜生理机能的,也能刺激嗅觉神经与三叉神经,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1.4 微量元素的污染
由于近些年的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使得产量化、利润化更加明显,趋利益化的原因让养殖饲料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越发增多,如,高铜、高锌饲料,而牲畜对高含量元素饲料吸收不够完全,所以,大部分的微量元素会随着排泄物排出体外,进而影响环境。
1.5 其他污染
其他方面如药物残留等也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2. 针对规模化养殖场对我国环境的影响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2.1 做好环境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加强环境的监控管理
为更好的维护我国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首先,我们应该对规模化养殖场(猪场)做好相应的宣传和引导,普及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其次,政府应做好相应的统领工作,在加大宣传和引导的同时,政府应针对畜禽粪污染源倡导规模化养殖场人员引进先进的配套技术,政府要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此外,畜牧的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尽快完善环境监测和预测体系,以减少规模化养殖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再次,为了更加有效的控制和减少规模化猪场的危害程度,我们应该提高养殖用户的准入门槛,倡导养殖用户多去向国外学习一些先进的方法和先进技术,强化养殖用户的管理,使饲养更加趋于标准化,实现“经营的产业化”的畜禽养殖办法,也是更好的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2.2 调整规模化养殖场的布局,减轻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污染
为更好的减轻由于规模化猪场所排泄的粪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我们应该适时的调整规模化猪场的原始布局,而采用培植公司加上基地的生猪生产模式,其主要的设计思路是:将规模化养殖变成由公司进行统一的管理,然后将猪场进行分散性的分布,最好是下分到各个农村或者单个养殖户,这样一来,不但使得粪便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将其变废为宝,而且还将环境的污染系数降低到最小值。此外,我们也应该极力号召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规模化养殖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养殖业污染的管理工作,并且在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一定要将解决环境影响放在畜牧业发展的首位。
2.3 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出量
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畜禽类排泄出来的粪便、或者废弃物以及其产生的有害气体均与日常动物摄入的粮食有关,如果摄入营养过剩的饲料,不但造成饲料上的浪费,而且还增加的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通过营养部门研究发现,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控制动物的生产系统这一环节来减轻规模化养殖场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因为动物都是通过“被饲喂——食物被消化吸收——排泄物排出体外”这一过程,因此,如果有效的控制了这一途径,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我们会得到很大的帮助。
2.4 畜用防臭剂的开发
为了减轻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对我国的环境污染,我们可以从提前防控的角度来出发,在饲料当中添加一些活菌制剂、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等各种防臭剂,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植物当中的提取物、天然沸石为主的偏硅酸盐矿石、绿矾个酶制剂等对排泄物的排泄过程起到一个吸附、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的作用,并且可以减轻所产生的有害气体,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变成其他无害的相关化合物,从而达到减轻气味污染的目的。
2.5 养殖场内部环境的控制
无论是养殖用户或者养殖企业我们都应该严格保持养殖场内部良好的环境卫生,比如温度、湿度、紫外线强度、空气等等因素,这样不但有利于动物的健康成长,而且还利于减少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3. 结束语
为了使得我国的规模化养殖场与环境更加有效、快速、和谐的发展,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规模化养殖场所造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防止环境污染,改善我们的周围环境,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建立一个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型养殖场而努力,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参考文献
[1]常志州,黄红英.动物排泄物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环境监测技术向多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技术必然会向着多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污染的种类逐渐增多,因此要大力发展多种环境监测技术。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加强生态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面检测,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其次,我国的环境监测单位一定要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提高环境监测技术的水平提供支持服务。最后,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还要积极的向外国学习和借鉴先进的专业技术经验,为国内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为我国的环境监测提供服务。
2.2环境监测队伍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环境监测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到的学科领域较多,并且专业性也非常强,相应的对监测技术人员的要求就非常高,但是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和要求存在很大一段距离,因此导致环境监测的质量难以保证,这个问题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因此未来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会大大提高,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同时也是提高环境检测技术水平,强化环境检测效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3环境污染物分析向着对有机污染物研究的方向发展
通过相关的环境调查表明,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化学物品等有机物的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当务之急,因此未来环境监测一定会向这方面侧重,针对具体的情况建立合理的监测方案,并开展相关的整治工作。
2.4环境监测仪方向着自动便携式的方向发展
环境监测需要用到大量的监测仪器,因此对于监测仪器的研制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当今社会,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逐渐严重,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会持续的发展,由于这两种环境污染类型具有难以控制的特性,因此需要研制出自动化便携式监测仪器,用以实现对空气和水污染现象的连续分析和自动监测。
2.5加强对突发污染物事故和重点污染地区的监测研究
加强对突发污染事故和重点污染地区的监测和研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要加强对突发污染事故全过程的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事前的预防工作、事中的监测分析工作以及事后的评价工作。其次,加强对重点污染地区的调查和监测的力度,并根据调查和监测的结果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其它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2.6监测管理向着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
监测管理向着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是环境监测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必然的一个发展趋势,这是因为实验室管理系统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能够促进环境监测技术向前发展。实验室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效率,最主要的是能够提高环境监测管理的质量,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使环境监测管理人员及时的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效率。另外,利用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准确性,从而保障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质量。
2.7加强对污染源总量控制的研究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制定了一系列的对策,其中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因此加强对污染源总量的控制是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趋势。
2.8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为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以更好的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势在必行。这个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对大气、水资源以及噪声监测的质量管理。首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根据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标准,明确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其次,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环境监测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反馈,从而促使环境监测人员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中图分类号: TV21 文献标识码: A
一、问题的提出
水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者地下水等水体,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水污染愈演愈烈,水环境每况愈下,2012年国家环境监控网实际检测的204条河流409个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9.9%,23.7%和16.4%。2014年3月环保部的饮用水安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有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因此加强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完善水污染犯罪立法迫在眉睫。
二、水污染罪立法现状和不足
现行法律中,涉及到水污染犯罪的法律文件主要是《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7年修订的新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单列一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第46条对刑法第338条做了修改,将其中的限制内容修改为“严重污染环境”,可以说是环境刑事立法的一大进步。修订后的环境污染罪虽然降低了水污染犯罪的入罪门槛,但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水污染犯罪还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惩治作用。我国水污染罪立法有以下不足:
1.水资源刑法保护的立法位阶低
现行刑法体系下,水污染是典型的的环境犯罪,环境犯罪是多种与环境相关犯罪的总称,涵括了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内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内容。污染环境罪隶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位阶太低,体现不出国家对水资源环境犯罪打击的重视程度,与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的地位不相称,也直接导致了目前大量的严重水污染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刑事制裁。
2.水污染犯罪构成要件具有模糊性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46条将338条的限制内容修改为“严重污染环境”,但至今还没有正式的权威的司法对“严重污染环境”进行具体的界定,导致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具有很大的模糊性。这种立法上的模糊性给具体水污染犯罪行为入罪的认定带来了难度,削弱了对水污染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效果。
3.水污染犯罪立法中忽略了危险犯
从我国刑法338条只规定了结果犯,并未规定行为犯和危险犯。根据该条的规定,只有当犯罪人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放置废物造成严重污染环境的后果才构成犯罪。水污染犯罪中水污染的作用周期比较长,如果仅仅以出现危害结果作为案件的定案依据,容易导致侦查机关收集不到足够的证据去,或者即使,也会因为证据不够充分而不能将罪犯绳之以法。水污染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惩罚,降低了环境刑法在预防水污染犯罪方面的效果。
4.对于水污染犯罪处罚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刑法对水污染犯罪的处罚仅限于自由刑与罚金刑两类,对于罚金未规定具体限额,给司法机关审判具体案件带来很大的浮动空间。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罚金的处理也不好控制。纵观当今世界各国对于水污染防治的刑罚措施中,无一例外地采用罚金刑,而且还明确规定了罚金的具体数额,这就为法律执行工作带来了方便。
三、完善水污染罪立法的建议
1.单独设立水污染罪
将水污染罪单独立法已是国际社会主流趋向,在美、德、日等环境刑法发展先进的国家,在环境污染破坏方面越来越注重刑罚的作用,刑罚手段是惩治水污染犯罪的首先和必要内容。在学习和借鉴他国先进立法经验的同时,我们要立足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完善中国特色水污染犯罪立法模式,充实我国环境刑法体系,更好地预防和惩治水污染犯罪。
2.增设危险犯
根据水污染问题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水环境一旦遭受污染,可能无法逆转,事后处罚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容易诱导排污者产生侥幸心理,不能很好地发挥刑法的预防和威慑效力。增设危险犯就是为了增加环境刑法的威慑力,使得生产者经营者在生产经营过程及处理污染物的时候保持谨慎的态度。同时,在具体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对环境影响进行预评价,制作环境影响评价书,把好技术关,促使排污者提高自身的安全措施,避免水污染事件发生。
3.有条件适用严格责任
严格责任,即无过错责任,无论犯罪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只要其实施了犯罪行为,发生了损害后果,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2010年7月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八章专门规定了环境污染侵权,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可见,我国侵权责任法对于环境污染侵权的归责原则为无过错原则。根据我国水污染现状,水污染罪立法不妨突破刑法犯罪主观罪过构成要件,有条件的适用严格责任。同时,由于严格责任要求极高,在采用时务必谨慎,可将适用范围予以限缩,仅限于那些严重污染破坏水环境,给财产与人身健康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罪刑相适应。
4.进一步完善罚金刑
如前所述,提高罚金刑的标准,明确罚金限额,是预防和惩治水污染犯罪的重要一环。个别企业单位之所以屡罚不止,主要就是处罚力度小,由于罚金数额不确定,处罚只不过是走形式,交了罚金便可以继续排污,这与我们刑罚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必须加大罚金的处罚力度,使犯罪者望而却步。同时要做好监管工作,真正将工作落到实处。
5.增加非刑罚处罚措施
在环境犯罪的刑罚体系中,非刑罚措施是刑罚的必要替代和补充。非刑罚措施的出发点要放在预防水污染,和恢复治理被污染的水环境上,例如强制安装防治污染的设施,责令恢复环境等。责令恢复环境不同于行政法上的限期治理,而是以法院的有罪判决为依据,责令水污染犯罪主体采取各种措施,对被自己污染破坏的水环境进行治理。同时,非刑罚处罚措施还可以将资格刑纳入其中,例如吊销某些企业的执照,暂时或永久剥夺个别企业从事相关行业的资格等。
参考文献:
[1] 杨风娥,我国刑法增设水污染罪立法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2010(06)
[2] 文永辉,论加强中国环境刑法的预防功能[J],社科纵横,2010(03)
[3] 王淇,对盐城水污染事件的法律思考[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03)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使人类较大程度地获得了生存自由,然而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时刻带给人类不期而遇的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土地沙漠化、森林破坏等。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呼吸遭疾病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
2、增强人们环保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据有关专家估算,我国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失每年达2800亿元,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脆弱的生态系统呼唤公众生态意识的觉醒。每一个环境污染的实例,可以说都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一声警钟。但是大多数人们的环保意识却是相当淡簿;人类的大多数还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环保教育迫在眉睫!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今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了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努力增强环境意识。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态度积极参加各项环境保护活动,自觉培养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作为生物教师,如何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我们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课堂抓起。现在的中学生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环保意识不仅影响着我国未来的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保护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新世纪的生物教师,就需要站在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树立环保意识。做一名维护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卫士和坚定的环保教育工作者。
二、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
1、结合生物教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内容。
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对环境保护教育的教材和大纲,而生物学科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渗透的内容很多。因此寓环保于生物学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是十分必要的。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有利用生物净化来消除环境污染和发展绿色食品等。在教学中。尽量结合教学内容,多给学生介绍些环保知识,例如,讲解“生态系统稳定性”一节时,讲到人类的滥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急剧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水灾、旱灾频发,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这些材料,课上交流,以此来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把环境保护与丰富的课外活动相结合,适应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兴趣广泛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团结互助、关心集体、热爱家园的优良品质,更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绿色、热爱地球的环保意识。
1)开展研究性学习,联系当地环境状况,加强环保意识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除了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渗透之外,还可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亲自体会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例如: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工业状况,环境现状及本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水质的污染阻碍了农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严重危及人的身体健康。要求住在造纸厂、水泥厂附近的同学,注意观察水泥厂、造纸厂排出的废水、废气的情况,并及时记录,以便及时向环保部门反映。这些耳闻目睹的环境现状都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素材。使学生了解当地环境污染现状。更加增强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2)学习国家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且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向社会义务宣传这些法律法规。在校内、班内举行环保知识竞赛。普及环保知识,使学生更加关爱家园、关爱自己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全社会人民的环保意识。开展这种活动既可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
3)发动全体同学共同创办班级环保手抄报。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35-02
王柏林村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境内,村北有一界洪新河流经淝河,最终汇入淮河。村子以农业为主,总耕地面积在650亩左右,主要种植小麦、大豆以及玉米。村里有100多户人家,总人口约500余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行政村。下面就以王柏林村的环境为例,来展现当下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和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为创GDP增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渡,此期间允许发展一些轻小型工业。由于追求经济效益的过快创收,这一时期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保护力度,以损坏生态系统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使其成为一把“双刃剑”,在创造财富、促进GDP增长的同时,工业的高耗能高排放,导致河水水质变差,被污染的土地成不毛之地,由此,给该地的水土资源系统和人们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困扰。另外,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各种生活垃圾,无处安放,于是村中沟渠,便成了村民选择处理生活垃圾的“集中营”。处在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期中,农民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导致农药化肥使用量上升,越来越多的农药包装物无法处置,只能随手丢弃,造成对土壤、水和大气的污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二、产生污染原因
2013年暑假,通过对此地的实地调查发现,王柏林村主要的环境污染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炼制黑机油汽油等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气废水胡乱排放,无人管治;二是村民的生活垃圾乱扔乱倒,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污染面积很大;三是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而带来的污染。
1.炼制黑机油等的乡村轻小工业污染。炼制黑油的作坊是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污染来源。王柏林村北的界洪新河大桥周围,相隔不到3公里的范围内,就有三四家无证经营炼制黑机油、汽油的作坊,在炼制过程中使用的是简易蒸馏设备,使用大量煤炭、废旧衣物和轮胎等作燃料来加热,产生很多浓烟气体和颗粒物;同时,在蒸馏过程中伴随挥发出刺鼻气体,排出浓黑色有毒污水,直接流入旁边的农田和界洪新河中,污染极其严重;另外,村民因呼吸过多这种有毒气体,患呼吸道疾病和肺部疾病的人员增加,造成村民的生活和生产困扰。
2.村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污染。第二大污染源来自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所致。村中建设没有具体的规划,生产生活垃圾处理点低,几乎都是露天排放;另外,随着外出打工人口的增多、农业税的减免以及农业生产产量增加带来的收入增长,生活水平随之提高,生活用品使用量大增,因此产生很多生活垃圾无法处理,村中沟渠就成了村民扔弃生活垃圾的“垃圾站”,不仅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减退生活质量,对农村环境直接产生了威胁。
3.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而带来的污染。第三大污染来自农业生产过程中施药所造成的农药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该村共有600余亩田地,现在村民对农药化肥的依赖性很大,从播种之前施用的除草剂,到播种时施用于除地下害虫的药剂,再到庄稼长出后,按时按量施用的杀红蜘蛛、蚜虫、青虫、棉铃虫、田菜蛾等,含氯氰菊酯、磷酸二氢钾等成分的农药。以小麦季度施用袋装药物为例,该村以650亩地计算,正常情况下总施用量为12000袋农药,直接产生包污染包装袋为12000个,如若遇到旱涝灾害天气,会比通常情况下要施用的计量增大近一倍。这些药剂包装被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农民自知对土地和水体不好,也苦于无法解决。这些使用后的农药包装,内有农药残留,随着雨水冲刷浸泡,会侵入土壤,经作物吸收,对作物果实和土壤造成二次伤害,对地下水系统造成污染。据统计,我国每年废弃的农药包装物约32亿多件,包装废弃物重量超过10万吨,而包装中的残留农药量占总重量的2%~5%,直接对土壤、水体、大气造成立体式污染,破坏大气和水土生态,造成恶性循环。这只是一个500余人的小村庄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但也可窥见中国当今农村环境的一般状况。中国像这样的行政村总数有70多万个,可以预测,倘若都存在这样的环境问题,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就流于形式。针对于这些问题,我根据当前政策和法律对于环境方面的保护措施,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及出于对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的坚实回应,从科学和政策角度出发,提出以下治理建议。
三、农村环境治理建议
1.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信息机制。由于农村环境普查仍缺乏经验,方式上也较多采用抽样调查,造成缺乏检测数据和统计资料成为农村环保最薄弱的环节。建议如普查人口数据一样,逐步深化改革对农村环境的检测方法与统计方式,做翔实的调查,以便为具体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提供参考。另外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在政策安排、机构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很薄弱。建议国家在这方面政策上对农村环境保护有所倾斜,机构设置上给予完善,并在资金投入预算上加大支持力度。
2.要对村民进行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教育,同时,需要基层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自觉使用环保产品和遵守相关环境法律,依法对周边的一些小型工业生产进行管理。
3.对非法经营的“五小”等轻小工业予以取缔。或者相关执法监督部门在要求其暂停营业整顿,完善排污设备系统,不直接把废弃物排放到河流和土地里,废气废水要经过专业设备处理后方可排出,达到相关环境标准后相关部门才准许获得经营许可证件,并对周围的村民造成的物质和人身伤害予以赔偿。另外,国家和地方财政给予财力支持,对污染过的农田和水体系统给予治理。
4.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增加垃圾回收的垃圾桶等基础性设施,建设垃圾集中扔放池,并安排专门的垃圾清洁人员和垃圾清理车,便于这些生活垃圾的集中回收处理。
5.农业生产的污染治理措施。第一,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倡导农业生产者应当科学地使用农药,促进种植技术的改善,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防止农药包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二,按《循环经济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农业等主管部门,应推进和支持农业生产者采用节药的先进种植技术,优先发展生态农业;第三,要从源头上来管束,由国家明令规定,生产农药应使用可直接分解的材料作为包装袋,生产高效、低残留的农药,或者从植物中提炼而成的农药,从源头上治理;第四,把包装袋集中高温燃烧处理,并配备专业净化回收设备。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92-01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及其意义
环境监测是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性测定的活动。它是通过对环境质量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监视、测定,以掌握环境污染状况和判明环境质量的好坏。
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包括:调查监测设计布点样本采集分析测试数据分析整理综合分析评价。通过这一系列的流程,测试分析得出最后结果就可以了解该地区的环境质量,同时也是相关部门对环境整治的重要的数据依据。
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被动监测阶段;20世纪70年代,主动监测阶段;20世纪80年代,污染防治监测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发达国家针对不断发生的化学毒物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事故, 对环境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组成和含量的环境分析。
第二阶段开始,发达国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开始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发达国家的环境法规得到完善,对企业的污染控制得更加严格,使对污染点的监测发展到对污染面的监测,形成区域的环境监测范围。
第三阶段,发达国家建立了自己的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和宏观生态监测系统,还大量应用现代化监测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这些技术有利于对生态环境的连续监测,同时可以对未来的环境质量进行预测,大大提高了对环境质量数据的获取速度和准确度。
最近几十年以来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也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在建立我国的环境监测系统后,我国的环境监测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对我国的环境管理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的监测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从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遥感、卫星监测, 从间断性监测逐步过渡到自动连续监测。监测范围也从地区发展为全国,已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监测规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以及环境质量报告制度,并逐步与现代监测标准规范接轨。
但是,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污染使我们的环境质量受到威胁。我国环境监测起点比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环境监测在体制上、经费投入、队伍整体素质、监测管理水平、监测技术配套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体现在环境监测技术总体水平不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薄弱、生物监测技术尚未得到普遍应用、环境监测信息技术落后的局面。
三、环境监测的未来发展趋势
世界各国把环境问题移到各国外交的热点上,并且就环境问题上达成一致的观点即要保护环境,防治环境问题。在此方面,各国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完善各不相同,我国就从具体国情出发也建立了一系列的环境监测技术可持续发展体系。
一是我国将加强对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在内的重点工业污染源的采样分析监测,并且我国将以监控有机污染物质为主要的环境监测分析项目。
二是重点研发有毒有害污染物种类的筛选以及相关的监测技术。根据国际发达国家给出的监测污染物种类的相关数据,我国将着重对化工、农药、石化、轻工、钢铁、焦化、医药、有机材料、电子等行业进行有毒有害污染物种类的筛选及采样、分析。
三是加强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近年来我国发生过多起突发性的污染事件,给我国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事故在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要求环境监测部门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事故性质、有毒有害物质类别等监测数据,这就要求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我国也正朝着这样一个方向进行探索研究以建立更加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
另外,我国的环境监测的发展还表现为:环境监测的方法逐渐向分析项目系统化方向发展;环境分析技术呈现出向连续自动化和现场快速分析方向发展;监测仪器也从向微型尖端的仪器发展;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将得到推广和应用;监测分析的精度将向痕量甚至超痕量分析的方向发展主要是为了检测出一些浓度低危害大的物质。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技术也在当今社会的环境监测中得到较好的发展应用。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其国家的环境监测技术也有更高的要求。当代的许多技术都已相继应用到环境监测当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外,还有采用到生物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应用技术、超声波提取技术、微波技术、气体采样吸附技术、衍生技术等;监测仪器上也应用高选择性的GC检测器:PID,ELCD,NP,FP、 ECD以及吹扫一捕集仪等精密监测器。此外,在环境监控介质、监测分析项目等方面也会针对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做出新的侧重方案的调整。这些将使环境监测技术更加先进和有效,对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也更精确,更有助于人类更好地管理环境。
结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为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服务的。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我国政府对环境监测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及更高的要求,为此,完善我们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胡冠九.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5).
[2] 但德忠.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J ]. 中国测试技术, 2005(31)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230-1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工农业的生产和建设也迅速地发展,但在与此同时我过环境污染事故也频繁发生,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发的阶段。怎样能够积极有有效地应对环境污染事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而环境监测部门在其中的位置是首当其冲的,它是应急监测的关键步骤。本文分析了近些年来我过环境污染事故,以及其应对的应急检测措施,系统的整理出一些环境检测问题以及参考相关文献做出了针对污染事故的环境监测问题的一些改进和提高措施。
1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时间还不够长,与一些国外的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国家环境保护局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措施,全国各大省市也积极响应建立环境监测站,纷纷展开监测技术研发工作,相关重要的单位都配备齐全的环境监测设施设备仪表,仪器等,在一些污染事故中已经起到了一些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环境监测发展时间短,经验有限,科学技术匮乏,在实际工作中仍是存在一些问题[1]。
(1)对污染事故没有危机意识,主观认识不强
一些领导决策者存在着这样一种目光短浅的观点,总是觉得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率较小,特别是针对他们所在的地区没有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他们对于环境监测都是属于完成形式上的任务,敷衍了事,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和惰性。
(2)缺少实际操作培训和实战演练
有很大一些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和专业的培训,对于出现一些应急监测都显得没有头绪。而且基本上他们都是没有经历过实战演练,应对紧急情况容易不知所措,手忙脚乱。
(3)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
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环境监测设施和技术相比,我们的设施和技术相对落后,造成一些监测结果数据等不准或有偏差。
(4)各部门协调不够好
环境监测站相对来说是一个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各个级别监测站和部门相互不隶属,因此在监测技术沟通交流比较少,使得技术和资源得不到有效共享和提升。
2提高环境监测能力的对策
(1)制定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应该制定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技术规范中应建立有环境监测的整个流程包括: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处理等涉及全方位的问题。在环保局制定这个规范的期间,应当广泛征集各个环境监测工作者及专家的建议和意见,这样技术规范才既有科学性又有实际性。
(2)要加强建设环境监测能力
要引起各级政府对环境监测的重视,加大对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和投入;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能力建设的投资,国家要鼓励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产业发展,给与相应的优惠政策,提高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技术水平,不要一味的依赖国外的监测仪器,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设备的竞争力;加快建立起各地标准的环境监测站,各地区个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响应,使工作积极展开,为以后遇到的环境污染事故做好应急监测工作[2]。
(3)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
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是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前提,能够提高环境监测站对各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能力。晚上的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合理安排群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利用,合理配置,及时正确处理环境监测问题,对污染事故提供及时可靠的科学依据。各地方环境监测部门应当因地制宜,建立设和当地环境的监测系统。
(4)培养高技术水平人才
我国环境监测研究成果总体质量偏低于国外先进水平,亟需大大改善。因此有必要重点培养一些高技术水平的人才,改善环境监测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环境监测问题作出贡献。
(5)制定严格的监测工作工序
在应急监测的时候,要分工明确,事故发生时,先是有一分队到达现场,了解事故具体情况和事态发展趋势,并且积极控制事态恶化,并及时报告上级事故现场状况。第二分队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协助疏散人员,警戒隔离等,并及时作出处理建议。第三分队主要负责对现场进行实地监测,采样化验,鉴定污染物,浓度,以及危害性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减轻危害的技术措施;还要制定污染追踪监测,确定污染区,对污染区进行隔离,以及对人员进行撤离;上报结果,经批准后污染信息[3]。
(6)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反对监测部门人员的技术培训,不仅仅是对环境监测问题的极是培训,还需要培训其他相关的知识的了解,例如环境化学,物理,环境安全,危险品管理等。分析了解国内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多进行技术经验交流活动,以提高自身的素质。
3结语
我国近年来来的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特别是今年青岛石油泄漏问题,这使得环保部门的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舆论。因此,环境监测问题亟需改善,各个部门的应急监测系统需要提高监测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起越,白俊松.国内外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 [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03).
中图分类号:X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263-01
随着全球性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急剧增加, 人类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生态和环境危机。当代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其中大部分与化学和化工产品的化学物质污染有直接关系, 绿色化学就由此而生。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环境无害化或清洁化学,即是利用新的化学方法, 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 避免副产物、有害产物的产生, 实现“ 零排放” , 从而维护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的化学。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发展绿色科技, 实现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转向治本。科学界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认识到:我们正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深刻挑战, 必须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现有的科学技术, 发展新的可持m发展的新技术。
一、国内外绿色化学的发展现状
绿色化学在节约原料、防治污染、保障人类健康与安全方面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 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列。1996 年美国政府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下设学术奖、小企业奖、新合成路线奖、新反应类型奖和无害化学产品设计奖, 每年颁发一次。
二、绿色化学―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绿色化学就是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 它的发展方向是化学要适应于改善人们的健康和保护环境的要求。21 世纪是绿色产业, 绿色消费和绿色文明的世界。绿色化学为实现这些目标带来希望。化学是中心学科之一。绿色化学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1. 21 世纪的化学―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是具有确定的社会需要和科学目标的新兴的多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的基础学科。绿色化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一步一步形成的。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绿色化学跟传统化学相比具有更高层次。它的定义是:利用化学的工艺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体健康、环境有害的物质产生。绿色化学的目的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 不再产生废物, 不再处理废物。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预防污染, 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 实现环境保护及生态平衡等方面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化学。绿色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围绕化学反应、催化剂、原料、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展开。绿色化学采用无毒、无害, 可再生资源为原料, 实现原料的绿色化;发展原子经济反应, 用来增加反应的选择性, 以实现全部反应的绿色化, 最终得到绿色化的产品绿色化学彻底摆脱了那种先发展后治理, 发展经济是以牺牲环境为前提的发展规律, 进而采用绿色与环境相兼容的发展方式, 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的产生, 从源头上降低或消灭污染, 满足了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 绿色化学是21 世纪化学发展研究最的新方向。
2.绿色化学的研究原则
绿色化学的目的和研究范围是从源头上摆脱染源, 而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故, 它的研究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2.1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原子经济性的目标是使原料分子中的原子更多或全部地进入最终的产品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反应原料,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因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环境污染, 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2预防环境污染。这既能带来经济效益又能带来环境效益。通过有意识地设计1 个不产生废物的反应, 分离、治理和处理有毒物质的必要就减少了。防止废物的生成, 而不是废物产生后再处理。
3.开发环境友好产品
绿色化学开发研究环境友好型产品 就是为了消除污染环境产品的消极影响。随着保护环境的呼吁声日益增加, 在汽车燃料方面, 已逐步推广使用压缩燃气、液化石油气、甲醇和乙醇等无污染燃料, 另外也成功开发了环境友好海洋生物防垢剂和防止“白色污染”的生物降解塑料等。
参考文献
[1]Anastas P T, and Williamson T C, Green Chemistry - designing chem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 ACS symoposium Series 626th ,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