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中医基础笔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TBT协定》中,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着明确的定义,即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WTO成员国在考虑到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诚信交易及公民健康等方面,所制定的带有一定歧视性的对外贸易技术规则和标准。实际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强制性法规壁垒;二是自愿性标准壁垒;三是全过程闭环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数量和价格。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强制性法规、自愿性标准和全过程闭环。其中,强制性法规壁垒是一种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是国际贸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不正当竞争方法。例如,美国的汽车工业,美国为了更好地保护当地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污染净化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并且在《空气净化法》与《防污染法》中也对汽车污染净化的标准技术规格进行了明确,但外部市场的大排量汽车却不包含在当地汽车工业竞争的范围之内。现如今,随着强制性法规贸易壁垒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在保护本国经济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自愿性标准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需要以贸易对象国的强制性国标和推荐性国标为载体,一般被应用于“绿色”、“低碳”等产品的对外贸易中。自愿性标准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很好的体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未来发展趋势,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得到国家认可的非关税隐形排外壁垒。全过程闭环壁垒是指依靠复杂的程序对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成本、交易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进行提升的一种非关税壁垒。例如欧洲,全过程闭环壁垒是将提升贸易交易成本作为其得以实施的切入点,欧洲政府规定外来化学物质的进口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注册、评估、许可及限制等一系列过程,也只有通过严格的程序对化学物质的进口进行控制,欧洲的化学物质的进口才能得到保证。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效应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数量和价格。在数量方面,例如出口国在初始条件下出口五种产品,而进口国家设置技术标准要求为A1。当进口国家将技术性贸易标准提升到A2的时候,初始条件下出口国所用以出口的五种产品中,会有两种产品不再符合出口标准的要求,并被以质量或其他要求退出出口市场,在此情况下,出口国的出口总额会减少,从而导致出口国在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在价格方面,当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数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后,出口国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会产生一种将不合格产品标准由A1提升至A2的需求,而在此过程中出口国用以出口的产品的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改善,技术标准也会得到提升。同时,新投资会引起出口成本的增加,而出口成本的增加也会引起成本价格的提升。此外,在降低出口国产品竞争力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价格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显得更加突出。
二、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所造成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使得发达国家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可以使发达国家的技术专利、产品等得到更好地保护,并在贸易中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同时,发达国家作为国际技术标准规则的制定者,也能够顺理成章地对发展中国家的同类型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过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受害者,而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加工技术比较传统、通讯工具比较落后,也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比较低。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的种类比较多,技术要求也比发展中国家更加严格,因此发达国家往往会制定多种严格的法规与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进行限制,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不仅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对发展中国家引入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设备造成限制,从而影响到发展中国家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事实上,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不仅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会对发达国家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不能真正达到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进行提升的目的,也根本无法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进行更好地保护。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不仅会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被降低,也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出现恶化增长,而这不仅会限制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和资本输出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也会使发达国家的商品市场价格出现持续飙涨,以至于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害。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升级与资源的交流也越来越受重视,发达国家也逐渐垄断了世界资源的配置。由于发展中国家所受到的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比较缺少产品技术的开发能力,而这也就导致发展中国家往往只能依靠发达国家。现如今,技术性贸易壁垒已逐渐成为了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成为了WTO未来谈判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发达国家一直以保护环境的名义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政策,而这不仅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进口,也会增加贸易双方的摩擦。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向区域化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这类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成员已经基本都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环保水平与环境标准大致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发达国家会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对区域外的商品进行限制,并排除在区域市场之外,而这也会影响到贸易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关系。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种类比较多,波及面也比较广,不仅会影响到各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也能够推动国际商品之间的交流,并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流通驱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所造成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够对我国进出口产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保护。发达国家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中的众多商品进行规范,而这也代表着进口货物只有符合这一标准才能得到各个国家的进口。同时,我国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础上也制定了相应的技术准入标准,这是为了更好地对我国的特色工业进行保护。在我国所制定的技术标准中,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对发达国家的进口进行了限制,也为发达国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设置相应的限制,而这也使我国的民族工业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第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对我国企业在技术竞争领域的升级有很大帮助,也能够促使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近年来,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功利心过重,产品竞争仍停留在价格层面的竞争,对产品技术的创新却不够重视,以至于我国企业技术的发展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由于技术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使得我国企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重视,并对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型地位进行重新估量。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企业也再逐渐增加对产品技术的研发成本,健全产品技术革新的奖惩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对传统产业进行更新换代。同时,从长远角度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也能够促使我国出口受阻的企业对生产技术进行创新,以便使这些企业的产品能够更快的回到进口国的市场。第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能够提高我国工业标准化程度,也能够提升我国企业产品的质量。当前,技术性贸易壁垒之所以会对我国企业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企业产品的技术标准水平还比较低,现在所实施的技术标准与评定标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这不仅导致我国相关部门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比较疏松,也会影响到我国产品的出口。在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清除的时候,我国企业必须要先树立更加先进的技术标准,并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我国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目的。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不仅能够使我国工业标准化变得更加的规范,也能够提高我国工业产品的技术水平。
(二)消极影响
当前,尽管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却无法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这种贸易保护方式只能使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短暂的利益,同时会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一定的限制。在此过程中,我国大部分产业很难从发达国家得到先进的技术转让,这也导致我国的产业技术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也间接对我国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涉及面比较广,制定的贸易制度也变得越来越多。由于发达国家具有丰厚的经济底蕴,会提高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标准,特别是产品的绿色准入标准,而这一标准的提高也会使我国的大部分出口产品达不到要求。例如,欧盟对国外产品的引进有一系列完整的规则,而在国际贸易中各个国家也有着很多必须要遵守的标准。从总体上而言,我国的出口产品要想进入欧盟市场,则产品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我国的出口产品必须要符合欧盟的技术标准,并得到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认可;第二,我国的出口产品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安全因素,并获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第三,我国的出口产品必须要进入欧盟市场,则必须要获得欧盟合格证书。此外,欧盟对流通欧盟市场的产品还有更加明确的规定,即这些产品不仅要符合欧盟的标准要求,也必须要通过欧盟的严格认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标准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认证体系还不够成熟,工业标准也比国际先进标准低,而这也导致我国的很多出口产品往往都会被国际市场所排挤,从而致使我国企业很难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翻译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不同语言的人类有沟通交流的需要与渴望。对于初级的法语翻译者来说,“忠实、通顺”是最为实际的翻译基本。要使学生在法语笔译练习中达到上述的“忠实、通顺”的要求,便要借助于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使学生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开始,到熟练运用翻译技巧,重视翻译技巧的使用。
一、常用翻译技巧
(一)词类转换
有人说,汉语是一条线形式推进的,一环一环的逐级展开。反观法语则是从句结构,总是各处开花,多线发展。因此,在法汉互译的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结构不同,表达习惯有差异,我们常常需要进行词类转换,使得语句更加通顺,语流更加连贯。
L’Alliance fran?aise,créée en 1883,et ses 1060 comités ont pour but la diffusion de la langue et de la civilisation fran?aises dans le monde.
创建于1883年的“法语联盟”及其1060个委员会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法语和法国文化。
句子中diffusion主语动名词完成了动词的转换。法语中有一类的名词是从动词转化而来的,因此该名词本身就具有动词的性质。从而译成中文时,应考虑处理为动词。
Il a giflé un pauvre malheureux.
他给了那个可怜的穷人一耳光。(动词与名词的转换)
J’ai vu une scène tristement comique.
我看见了既可笑又可悲的一幕。
在中文中,我们一般用表示程度的副词来修饰形容词,例如“很”、“超”等等;但是法语中,往往可以用除程度副词以外的、不符合逻辑的副词来修饰形容词。由于中文中没有这种表达习惯,通常可以将该副词转换为形容词与原本的形容词并列翻译。
(二)代词的翻译
法语中常出现代词,但代词的翻译有时往往会造成译者的困难。通常,代词的翻译可以考虑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重复名词: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系代词在翻译成汉语时,常常还原为被代替的名词:
Les romains menacèrent les cardinaux de les exterminer s’ils leur donnaient un pontife étranger.
罗马人威胁红衣主教们,如果他们给罗马人选出一个外国人当教皇,就把他们杀死。
省译代词:相同指代的代词重复出现时,考虑合并句子承担相同成分的代词,省去部分代词不译。
Marx était un honnête homme. Quand il savait,il disait qu’il savait,quand il ne savait pas,il disait carrément qu’il ne savait pas et il s’empressait d’apprendre. Il ne feignait jamais et il ne prétendait jamais savoir ce qu’il ingnorait.
马克思是个老实人,他知道时,就说知道,不知道时,就干脆说不知道,而赶紧学习。他从不装腔作势,强不知以为知。
(三)减益法
在法语中,往往为了强调或是出于习惯表达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重复相同的语义。在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在汉语读者看来有些多余,因为可以适当的删减词语。
Pour me documenter sur le rendement de ce projet,je choisis la résidence du directeur financier.
为了收集这个计划收益的资料,我决定去找财务部经理。
上句翻译的原文中,前后句的两个语义之间,观察到一种上下文的呼应关系,因此在一文中中省略了中心语的翻译。
Car il a connu des torpeurs. Il a connu des léthargies.
因为他曾有过犯糊涂和嗜睡的毛病。
上述法语中,两个并列的句子的概念相近,并且主谓结构相似,从而共用了一个主谓结构。
二、句子翻译常见难点
法语句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法语的长句多,因为法语句子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延伸,法语中几行甚至十几行乃至更长的句子并不罕见,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查了字典、解决了所有生词的含义后,仍不明白一句话甚至一段话的意思的原因。
由于这许多后置修饰、限定成分、关系从句、同位语分句、介词短语、后置形容词等 在同一句中同时使用,交相辉映,才使得法语句子能够延伸达到一定长度。因此学习法语者一定要充分重视法语句法的这些特点,习惯用法式句子表达思想。
(一)关系从句职能扩大化
关系从句有时职能扩大化,意即不仅仅是形式上作为关系从句,从作用上相当于状语的作用。这种关系只能从全句整体意义中体会出来“因为”等词,是译者为衬出原意而增添的。
Des passants,qui ne se connaissaient pas,s’interpellaient:Jaurès vient d’être assassiné.
一些过路人,尽管互不相识,也在奔走相各:“若雷斯被暗杀了。”
这里的关系从句实际起了让步状语的作用。通过理解句子的前后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补充添加了“尽管”这一关联词,从而体现出了该句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副词性从句的翻译
在法语中,副词性从句是主句的状语,修饰主句的谓语。这类句子结构一般较长、较乱,不容易理清。翻译时,可通过语法分析先理清关系和词义,在进行翻译。
C’est un mince filet d’images qui,goutte àgoutte,comme si la source était tarie et qu’il fallait toute son énergie pour puiser dans la nappe ultime,suinte dans son esprit.
这一幅幅画面宛如细流缓缓地滴进他的脑海之中,似乎这水滴的源头已接近干涸一般,又好似必须使尽全力才能榨取含水层最后的残留一样。
原句的特点是用句子作比喻,修饰中心句的动作。翻译时应注意用词搭配,如“一滴滴缓慢地滴进”,配之以“似乎这水滴的源头已经干涸一般”。
Il pleuvait de telle fa?on que je fus obligé de rentrer.
下雨了,我不得不回去了。
这类从句的连接通常是靠“结果是”、“以至于”这类连接词。不过,由于汉语表意的特征,这类连接词通常不需要直接书写出来,通过上下文逻辑关系即可传达意思。当然,必要时,还是应该用连接词明确表达的。
三、结语
虽然法语和中文这两种语言不尽相同,但和许多的世界其他语言一样,总有相类似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两种语言有这巨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翻译过程中译者所面临的难题。通常译者不能直接找到完全对应的语法结构。这就要求译者,尤其是初级译者,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在完全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上,加以灵活使用翻译技巧。当译者遇到翻译上的困难时,能够利用翻译技巧作为之路的明灯,在翻译的过程中找到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 许钧.法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 冯百财.新编法译汉教程[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5-0008-03
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select new combination of rice variety which suitable for local region cultivation.【Method】Conducted contrast test of one season rice varieties, including 6 rice varieties;【Results】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ety "SLY5814"with the advantage of highest yield, when next is variety"YLY143",the variety"YLY8866"with the advantage of better integrated traits and higher resistance.【Conclusion】 The three rice varieties"SLY5814", "YLY143"and"YLY8866"are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in Guanyang County.
Keywords: Rice; variety; biological traits; yield; contrast
水稻是灌阳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一些一季超级稻新组合在灌阳县种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生产适应性和其他重要特性,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筛选出适宜灌阳县当地种植的一季稻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15年,在灌阳镇上王村进行了超级稻品种的品比试验,为推广一季超级稻新组合及引导农户购种提供科学的依据,进一步加速水稻新品N的推广与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Y两优900”“Y两优143”“Y两优916”“超优1号”“Y两优8866”“深两优5814”。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灌阳镇上王村上陆家屯陆光奖责任田,面积630m2,土质为粘壤土,肥力中上,地势平坦,地力一致,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常年水稻产量9000kg/hm2左右,前茬作物为水稻。
1.3 试验处理及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小区面积90m2,采取随机排列法,不设重复,每蔸插2~3粒谷,行距26.7cm,株距20cm,各处理的栽培管理一致。品种成熟时,对各小区进行单独收获、晒干、称重。每个品种取代表性植株3蔸进行室内考种,以灌阳大面积种植的“Y两优916”为对照。
1.4 试验过程
1.4.1 育苗 各参试品种统一于3月26日进行浸种催芽,采用药液浸种,用爱苗10ml、福戈4g兑清水10kg浸种消毒,保湿催芽到露白,于3月28日进行播种,大田的用种量为22.5kg/hm2,采用塑盘育秧,因早春气温较低,采用加盖农膜保温。
1.4.2 移栽 4月17日进行移栽,叶龄3.5叶左右。移栽前用福戈、35%三环唑进行病虫害防治,做到带药到大田,插植规格为行距26.7cm,株距20cm。
1.4.3 施肥 肥料的施用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肥量的大小,采用平衡施肥法,每1hm2施纯氮210kg。N:P2O5:K2O=1:0.5:1,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按4:2:3:1比例施用。即插秧前整田时施45%复合肥(15-15-15)375kg/hm2、尿素75kg/hm2作基肥;4月27日施尿素60kg/hm2、复合肥150kg/hm2、氯化钾60kg/hm2作分蘖肥;6月10日施45%复合肥(15-15-15)225kg/hm2,尿素45kg/hm2,氯化钾75kg/hm2作穗肥。粒肥在始穗期或齐穗期视苗、天气酌情而定,主要以喷施叶面肥为主。
1.4.4 病虫害防治 根据病虫情报及时做好试验田的“三虫两病”防治工作。5月2日、5月25日、6月8日、6月20日、7月11日、8月5日分别进行了钻心虫、卷叶虫、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的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苏云金杆菌、70%吡虫啉、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5%三环唑(丰凌)。
1.4.5 水分管理 采用水气平衡栽培模式,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插后回青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扬花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保持湿润灌溉为主,严格按照水稻生育期的需水量进行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及时控制无效分蘖。促进大穗形成。后期采用两段灌浆法,干湿交替,以促使水稻充分灌浆,提高结实率,并在成熟前7~10d断水。
2 结果与分析
水稻成熟后对各参试品种进行测产验收,并进行经济性状考种,产量及考种结果见表1、表2、表3。
2.1 各参试品种生育性状及产量情况
2.1.1 生育性状 由表1可以看出各品种的生育期为139~141d,基本相同。“Y两优8866”最早,生育期为139d;“Y两优916”最迟,生育期为141d;“Y两优143”“Y两优900”“超优1号”“深两优5814”生育期为140d。
2.1.2 产量 由表1可以看出“深两优5814”产量最高,为10944kg/hm2;“Y两优143”“Y两优8866”次之,分别为10602kg/hm2、10576.5kg/hm2;“Y两优900”“超优1号”10123.5~10048.5kg/hm2;“Y两优916”产量最低,为9789kg/hm2。
2.2 各参试品种农艺性状及抗性
通过表2可以看出:分蘖力较强的品种为:“Y两优8866”“深两优5814”“Y两优916”“Y两优143”;分蘖力中等的品种为:“超优优1号”“Y两优900”。株型紧凑的有“Y两优900”和“超优1号”其他品种表现适中。抗病性:各品种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稻瘟病发生,纹枯病发生较轻。因此,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抗倒性:各品种的抗倒性都较好,叶色、叶姿、熟色均表现较好。
2.3 各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
从表3可看出:
2.3.1 株高 “Y两优143”最高为119cm,“超优1号”最低为106cm,其它品种的株高在113~117cm之间。
2.3.2 有效穗 参试各组合中有效穗比CK多的品种是“Y两优143”,为344.925万穗/hm2,其余的都比CK低。
2.3.3 穗长 各参试品种的穗长比CK长的品种有“Y两优143”“Y两优900”“Y两优8866”“深两优5814”,穗长在27.8~24.5cm之间,其中,穗长最长的是“Y两优143”,每穗长为27.8cm。比CK短的品种有“超优1号”,每穗长为23.5cm。
2.3.4 千粒重 各参试品种的千粒重比CK重的品种有“Y两优8866”“Y两优143”“超优1号”“深两优5814”,千粒重在31.2~27.3之间,其中,“Y两优8866”千粒重最重,为31.2g。“Y两优900”和“Y两优916(CK)”的千粒重一样,均为26g。
2.3.5 结实率 各参试品种的结实率比CK高的品种有“深两优5814”“Y两优8866”,“深两优5814”结实率最高,为89%,“Y两优8866”的结实率为86.8%;比CK的结实率低的品种有“Y两优143”“超优1号”和“Y两优900”,其中结实率最低的是“Y两优900”,为77.2%。
2.3.6 每穗总粒数 每穗实粒数 各参试品种的每穗总粒数都比CK多,160粒以上的有3个种,其中“深两优5814”最多,为168.6粒/穗。最少的为“Y两优916”,为115.5/穗。各参试品种的实粒数都比CK多,其中最多的为“深两优58141”,为150.1粒。
3 结论及推广意见
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的产量均在9000kg/hm2以上,超过10500kg/hm2的有3个品种,“深两优5814”为10944kg/hm2、“Y两优143”为10602kg/hm2、“Y两优8866”为10576.5kg/hm2,产量最低的“Y两优916”为9789kg/hm2。6个参试品种都超过了当地中稻9000kg/hm2平均水平。
综合参试6个品种的各种表现可以看出:这些品种都适宜在灌阳镇作中稻种植,产量及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品种:“深两优5814”。其次是“Y两优143”、“Y两优8866”,“Y两优900”。它们株型紧凑,群体整齐,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是比较理想的几个组合,但在种植这些品种时应注意防治稻瘟病。针对各种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提高弱势颖花的结实率和千粒重,能有效提高参式品种的产量,使各参试品种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陈勤平,叶万余,何永祥,余永国,董丽兰,韦汉文.不同超级稻品种比较试验[J].广西农学报,2010,25(6):1-5
一、问题的提出
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纺织业的发展、限制他国纺织产品的出口,不断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出口大国每年因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纺织品出口方面遭到很大损失。自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以来,印度纺织业不断显现的劳动力优势以及产品国际竞争力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威胁,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有必要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两国纺织品出口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度的实证研究,从中找到中国纺织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关于中印两国纺织品贸易比较的文献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两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差异研究上,极少有文献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条件下两国纺织品出口对比的分析。本文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为切入点,运用引力模型来分别测算其对两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在比较分析中找出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之策。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构建与理论预期
经济学中引力模型的基本思想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将引力模型运用于国际贸易领域的是经济学家Jan 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两国的双边贸易流量与两国各自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Poyhonen给出了贸易引力模型的早期形式:
Xij=cCiCj(YiaYjb)/(1+hrij)d①
其中:Xij表示国家i到国家j的出口贸易值;Yi和Yj分别代表两国的经济总量;Ci、Cj分别出口国i和进口国j的出口参数和进口参数;a、b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收入弹性;rij代表两国间的运输距离;h为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d是独立参数,c为常数。随后,经济学家为了检验政策、历史、文化等因素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又逐步对模型进行扩展,引入人口、人均收入、汇率、是否同属于一个经济组织等变量。
本文选取引力模型来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模型选择人均GDP表示经济规模,相对距离表示阻碍因素,引入虚拟变量来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额的影响,得到扩展的模型,并对模型两边取对数,具体构建的模型如下:
LnExcj=a0+a1LnPGDPc+a2LnPGDPj+a3LnRDcj+a4D1+a5D2+a6D3+a7D4+ξcj②
LnExcj=a0+a1LnPGDPi+a2LnPGDPj+a3LnRDij+a4D1+a5D2+a6D3+a7D4+ξij③
方程②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方程③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印度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其中,PGDP表示贸易国的人均GDP,预期符号为正,Rd表示相对贸易距离,预期符号为负,D表示技术性贸易壁垒虚拟变量,预期符号为负。
(二)数据来源
模型中的数据主要来自官方网站:各国GDP和人均GDP来自联合国统计数据库;中印纺织品出口总额来自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纺织品的统计口径采用HS1992的分类方法,共分为14大类;贸易双方实际运输距离来源于网站(省略)中的“距离计算工具”(city distance tool),分别是中国首都北京和印度首都新德里到各国首都的距离,相对距离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本文选用1992-2008年中印纺织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国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比较,模型选取美国、德国和法国,这三个国家是中印纺织品出口市场分布中重叠份额最大的国家,2008年中国出口至这三个国家的纺织品金额占其纺织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是:13%、4.2%和2.2%,而印度相应比重是:20.3%、6.2%和6.9%。此外,美国和德国是纺织品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最为严格的国家,而法国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大多纺织品相关的法令和技术法规与欧盟一致,对纺织品进口和销售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因此,选取这三个国家为代表来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和印度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模型中的虚拟变量主要根据发达国家颁布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法规选取。1994年7月15日德国在之前消费品法基础上明确将20种致癌芳香胺的禁令扩大到染料乃至纺织品、皮革制品,规定从1995年7月1日起德国“那些使用这些有害染料的染色及印花纺织品不得再在德国销售”,从此掀起了世界各国关注并禁用部分偶氮染料的热潮;1996年美国CPSC发表指南,对儿童上衣的绳带及腰部的束带做出严格规定,最大限度保护儿童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之后许多国家出口至美国的童装因为不符合此项规定而损失惨重;1997欧盟了67/648/EC指令,该指令主要是禁止在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中使用可裂解并释放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2007年6月1日欧盟正式出台《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限制》(REACH法案),该法案是欧盟对进入其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的一项化学品管理法律,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因此,虚拟变量的选取分别以1995年、1996年、1997年和2007年为界限,实施之前为0,实施当年及之后为1,表示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当年就对两国纺织品出口产生影响。
(三)回归结果及分析
本文选取1992-2008年共计17年的时间序列以及3个国家的截面数据作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结构,模型②选用不变系数模型,模型③选用变截距模型,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中的交叉权重系数法,利用Eviews5.1软件对模型进行计量分析。
从回归结果看,两模型的F统计量显著,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较好,但具体变量存在不显著情况。剔除模型中不显著变量,对模型进行修正,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两个模型重新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修正后的两个模型F统计量显著,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具体各解释变量的都通过检验,回归系数符号与预期基本一致。1997年发达国家对纺织品进口门槛的提高阻碍了中印纺织品出口,模型②的弹性系数为-0.154,模型③为-0.135,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造成的阻碍程度要略大于印度。2007年欧盟出台的REACH法案给中印两国纺织品出口造成了极大阻碍,从回归系数来看,模型②为-0.23,印度为-0.26,印度遭受的影响要大于中国。说明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中国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的阻碍程度要小于印度。
中印两国经济实力的提高确实促进了纺织品的出口。两国人均GDP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都为正,与预期一致,并且数值均接近2,表明两国人均GDP每提高1%,两国纺织品出口额都能增加近2%。而两模型中相对距离印度的回归系数皆为负,距离因素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系数为-1.028,而对印度的影响系数为-1.93,说明两国在交通设施方面都不完善,不足以保证纺织品出口的顺畅,而印度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比中国更加落后,对纺织品出口形成了很大阻碍。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印纺织品出口都产生了阻碍,尤其是2007年欧盟REACH法案的出台对两国纺织品出口冲击很大,纺织品出口形势加剧。相比较而言,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范围更广;随着中国在应对纺织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自身产品技术标准的不断提高,出口受到的阻碍程度逐渐与印度相当,并且开始低于印度纺织品出口受到的阻碍程度。
2、距离因素阻碍两国纺织品的出口,印度存在的问题更严重。两国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纺织品出口受到限制,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中国更加落后,更大程度上阻碍了纺织品的顺利出口。当然,两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将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将减少贸易距离因素对纺织品出口的阻碍。
(二)对策
为积极应对纺织品出口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中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政府与纺织行业协会协同努力,打造权威信息平台,构建对外沟通磋商机制。国际市场瞬息万变,政府及纺织行业并整理国外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同时建立统一权威的信息平台,让企业及时准确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快速地对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政府积极与国外相关机构磋商,尽量简化各种产品出口过程中的检验程序,降低企业成本。
2、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外压力,发展需求为内动力,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中国纺织行业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步伐显得太慢,金融危机又对其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也是一个加快调整步伐的大好时机。在国际贸易壁垒对企业的外在压力和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加快纺织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实现纺织业良性发展。
3、以质量为核心求发展,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搞创新。发达国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动机包括保护本国消费者的安全。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该将产品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参照国际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另外,企业在技术革新、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了解目标市场消费者对纺织产品的偏好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使得出口产品更加受到进口国消费者青睐。
4、打造特色纺织品牌,逐步引导国际市场消费观念。企业有责任引导国内消费者正确的消费观念,让其在选购纺织品过程中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可以利用我国传统服装文化打造特色纺织品牌,逐步引导国际市场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余文娟,李晓钟.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
2、高巍.中国和印度纺织业竞争力比较与合作建议[J].国际贸易,2006(8).
3、王亚静,陈富桥,祁春节.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4).
4、田毕飞.绿色壁垒对中德纺织品服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9(8).
1、初中没毕业可以上技校的,可以上中专或者读职业学校。
2、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其招生列入国家统招计划,毕业由人事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开具的就业报到证(以前称派遣证),有整套人事干部档案手续;在中等专业学校或一些高等学校里面设置的中专部就读至毕业的学生(称中专生)都属于中专学历。学生在校主要学习中等专业知识,同时也进行文化课的学习。
3、职业学校是进行学历性职业教育类学校,可分为初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初等职业学校是在完成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实行的职业学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是在完成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实行职业教育的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是在完成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实行职业教育的高校。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