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技术创新投资分析

技术创新投资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技术创新投资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技术创新投资分析

篇1

但是就我们所要研究的环保类项目的投资决策而言,净现值法只是用于静态的投资项目分析,对于动态的多投资阶段的项目显得有些不足,得到的评价结果势必也是有局限性的。就焦化产业中的焦炉煤气利用技术的选择与比较中,关键是如何确定折现率,这也是一大难题,可以说,到现在为止,这不得不依靠我们的主观判断,其道理就像任意多的已知数与一个未知数相加其结果还是未知数一样简单,在净现值为零的情况下,向左向右稍微调整某个因素,净现值就能变成或正或负。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的产生过程有其特殊的局限性和特点。焦炉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气中经过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得到的可燃气体,是炼焦产品的副产品。对于单一焦化企业的主营业务就是焦炭生产和销售。而对那些利用焦炉煤气生产其他工业产品是由于国家环保政策法规的要求,故其计算时,当其净现值为零或者是负数时,也都可以投资。但是在什么范围内进行投资需要新的算法和条件,这也就是本文最终所要传达的信息。

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实物期权分析法是指企业或者是个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拥有的、能根据决策时尚不确定的因素,改变行为的权利(期权)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的方法。麻省理工学院FaimoK.Lamalain分析:如果投资者对某个投资项目进行首轮投资后,若该项目盈利前景良好,将能降低投资者进行第二轮投资的成本,而如果第一轮没有投资,今后想再投资该项目或进入该投资领域就要付出相当高的成本。在进行投资时还要考虑应用动态规划中的整数规划进行投资时机的选取。可以看出,期权法强调了投资是分阶段进行的,投资资金往往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投入先期部分资金,生产销售该产品,同时继续对产品的性能、技术进行研发和改进,这可以减少投资者的潜在损失,其价值远远大于一次性投入的情况。这种方法就是针对项目的发展动态过程,根据项目开始投资后,管理者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关于项目进程和最终产品市场特征的信息。后继的商业化过程是在前期的成功基础上实施的,是可以选择的;当新的信息不断到达,项目投资回报率不确定性逐渐消失时,管理者可通过修正最初投资策略,提高项目的价值和限制损失。如果项目成功,企业能从中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如果不成功,企业至多也是损失项目投入的沉没成本,相当于期权的成本。

对于期权定价模型而言,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中,只有以焦炉煤气作原料生产甲醇这项技术可以进行下一步投资,可以利用甲醇为原料生产甲醛、聚甲醛、醋酸等化工产品。而其他的投资项目成为最终的消费品。期权的投资前提是筹资的无限可能性,但是在实践中难免有种种困难。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我们在进行环保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中不能够简单的依靠一种投资决策方法。

三、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方法

灰色理论概述与于1982年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所提出。邓教授认为现实世界并不是清清楚楚的白色系统,又非一无所知的黑色系统,而是略知一二的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以往用白色的思想处理问题,要找到因素间明确的映射关系,然而确定性作用原理在社会、经济、农业、生态的等领域都没有物理原型,虽然能知道某些因素,但很难明确全部因素,更不可能建立明确的映射关系。比如影响物价的许多因素,如心理预期、政府导向等是无法量化的。一些可以量化的数据又缺乏详细的资料,因此对物价的定量预测具有一定难度,若不考虑这些因素,只将可以得到数据的因素考虑进去,必然带来预测结果的不准确。就白色系统常用的回归分析工具而言,在应用过程中具有其缺点。比如:要求样本有大容量,是正态分布,平稳过程才能得到统计规律,计算工作量较大,不容易分析复杂系统等等。而对于以上困境,灰色理论应运而生,它处理问题另辟蹊径,不是找概率分布,求统计规律,而是用生成的方法求得随机性弱化,规律性增强的新数据序列。这一新的数据序列既能体现原数据序列的变化趋势,又消除了其波动性,它可以较好的解决某些参数已知,某些参数未知的系统问题。

在我国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上既有新的技术也有些不被淘汰的旧技术,当然对于现在的生产而言,这些技术是相当成熟的,而要将项目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有效结合不是件容易得事情,更何况环保技术创新项目的投入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需要我们对项目的各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这就涉及了灰色系统关联评价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在对白黑两种情况的考虑是相当充分的,即使实际中技术和经济都存在不确定性,我们也是能进行相应决策分析的。就焦炉煤气的利用上来说,可以根据项目的各种经济性参数和项目的技术参数来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的分析提供决策依据。

四、结论

由于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环保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研究现状,我们在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进行单一的项目评价时,如果考虑的因素不是很多,可以采用NPV方法来进行项目投资的决策分析。可是这种方法又不能摆脱静态性,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项目的投入具有动态性,可以提高决策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在进行一个项目的开发时,如果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经济因素,那么影响我们做出最终投资决策的就不能用NPV方法进行简单的评价,必须借助于系统工程理论中的综合评价来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决定我们待上项目的未来。

通过对三种评价方法的说明,结合文章的背景,山西的焦化产业环保技术创新项目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投资性指标,还要考虑到技术投入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只有将这三者考虑周全,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结果,从而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这也是作者今后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利用净现值法和实物期权方法对经济性指标进行先评价,然后通过这一步整理好的经济参数与技术指标、环境保护指标进行结合,利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待上投资项目进行最终综合价值的评价,依据综合价值最高原则可以选择出优先进行开发的投资项目。这样就实现了我们的决策分析。

总之,在今后的研究中,努力将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不光考虑项目的经济特性、也要考虑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和环境保护特性。充分利用项目评价中的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工作,从而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文中提到的综合评价方法灰色系统关联理论只是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今后将其他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再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结合数学模型来分析这种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等: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叶义成等: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杜栋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李武威:循环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度方法[J].经济论坛,2006

篇2

一、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的思想要追溯到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了此思想,后来经济学家欧•费雪(Irving Fisher)在《资本的性质和收入》(1906年)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人力资本理论真正兴起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的舒尔茨在1960年的一次演说中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就是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状况的总和。贝克尔其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1)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2)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和健康等形式支出所形成的,其中高等教育的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部分;(3)人力资本投资像其他一切资本一样,可以获得回报,而且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大于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它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4)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经济价值就是对人力资本的贡献。所以,政府应增加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就是用货币、实物资本、商品等资源通过消费、教育学习和医疗保健等形式进行投入的,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并增加人的生产效率和收入能力的一切活动。人力资本投资是用支付当前投资成本及各项费用的方式,以取得未来收益为目标而进行的对人自身知识、技能和更大生产能力的投资行为。

人力资本投资按照其形成的途径主要包括教育投资,在职培训投资,“干中学”投资,医疗、卫生、保健投资四种。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提高人力资本知识和技能存量的主要途径。教育投资又包括家庭教育投资、正规学校教育投资和成人教育投资等。

二、技术创新

对于技术创新,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国内学者比较倾向于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①引进新产品;②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的市场;④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不管这种来源是否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⑤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组织,例如生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对于技术创新可以从以下角度去理解:第一,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关于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日本钢铁业通过技术创新赢得竞争优势并超越美国钢铁业。另外技术创新并不等同于研发,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技术创新包含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工艺创新等。第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家是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在知识经济社会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第三,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超额利润。成功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把最新的科技融入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力的技术构成,其新产品就具有了某种差异性,从而能够使消费者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其产品,这样一来,企业就能够赚取超额的利润。第四,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科技人员是技术的载体,正是因为其研发成果才有可能使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另外科技人员应该既要有科技创新意识又要具有经济意识,研发出来的技术成果如果不能用以打开市场就不会有经济价值,而只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三、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技术创新关系实证研究

1.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1)教育投资严重不足,教育体制不合理。中国教育投资占GDP比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根据中国2008年统计年鉴在全国人口受教育程度分布中具有高中文化的只占12.6%,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的占6.2%,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2)劳动力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科研投入还仍然不足,到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有了较大的提高,约为1.5%,但也仅及美国的二十分之一,日本的十四分之一。(3)劳动力流动率低下。(4)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我国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严重失衡。

2.数据的选择及处理

对于自变量人力资本投资,用以下三点来衡量:1)职工工资x1;2)毕业大学生数量x2;3)毕业职业中学学生数量x3。对于因变量技术创新,本文拟用专利申请数量Y1和高技术产业产值Y2共同来作为技术创新的指标。

3.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分析技术创新指标Y1和Y2与职工工资x1,毕业大学生数量x2和毕业职业中学学生数量x3之间的线性关系。

4.实证结果分析

(1)技术创新指标Y1与三个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a. Predictors: (Constant),毕业职业中学学生数量x3,毕业大学生数量x2,职工工资x1

a. Predictors: (Constant),毕业职业中学学生数量x3,毕业大学生数量x2,职工工资x1

b. Dependent Variable:专利申请数量Y1

a. Dependent Variable:专利申请数量Y1

(2)技术创新指标Y2与三个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a. Predictors: (Constant),毕业职业中学学生数量x3,毕业大学生数量x2,职工工资x1

b. Dependent Variable:高技术产业产值Y2

a. Dependent Variable:高技术产业产值Y2

综上,由表可知Y1、Y2与三个自变量的线性关系为:Y1=16.929x1+630.051x2+34.189x3-68761.993

Y2=0.25x1+100.848x2-5.949x3-581.901

两次结果的样本判定系数R2分别是0.997和0.999,样本判定系数越接近于1,回归超平面拟合越高。0.997和0.999分别说明Y1的变动中有99.7%和Y2的变动中有99.9%可以由三个自变量解释。调整的判定系数R2也分别高达0.995和0.998。复相关系数R表示所有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线性相关程度,两次结果的复相关系数均为0.999,说明技术创新与三个自变量x1、x2及x3间的相关程度为99.9%。由此可见,文章中所选用的样本有极高的拟合优度。随后本文以F检验做了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两次多元线性回归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5,F值的大小分别是476.18和1308.00,对应的P值均为0.00,因此P值远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据此说明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

本文选取了2000年―2007年八年的数据做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投资与技术创新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从所得出的关系式中可见,职工工资和毕业大学生的数量与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毕业职业中学学生数量在某些方面有助于技术创新,但对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重视教育投资的质量,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乃至技术进步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莫寰.企业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J] .企业经济,2006,(2):65-66.

[2]Paul M. Romer1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90,98(5).

[3]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

篇3

(一)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公平竞争

风险投资能够强且有力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建立健全风投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对风险投资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许多风投实施的较为成功的发达国家都出台了许多关于风投法律制度,来保障本国风投业的发展。我国的风投处于起步阶段,现行法律都没有考虑到风险投资运行的规律与特点,没有切实对知识产权有所保护,更关键的是,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有许多地方又与风投运作规则相违背。正因为这样,我国需要制定一部体现“鼓励、支持、保护”原则的专门规范风险投资活动的法律。制定专门的法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所以我们目前可以先制定一些暂行条例。首先,修改现行《公司法》等法律中与风险投资运行相违背的部分;其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相关法律,对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的合法权益加以保护;最后,房款对民间企业和民间资金创办风险投资机构的限制。

(二)实行政策扶持,加大支持力度

参考国外风险投资的成功经验我们就会发现,即便是类似于美国这类资本市场体系完善的国家,它的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也要依靠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可见,政府的支持对于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的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首先,地方财政应当增加高科技产业发展专项拨款,从而降低风险投资家的投资风险;其次,政府应制定出对风险投资提供经济补助的政策;最后,通过制定政府倾斜采购政策为高科技的产业化开辟初期市场,使政府采购成为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三)优化税收激励,促进风险投资

税收政策这一宏观调控工具对生产和投资都很敏感,对其合理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江苏省针对自身情况已制定了《江苏省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管理办法》。但与风险投资发展较好的美国相比,仍存在许多问题。对此,建议税收政策应该更激励“上游”的风险投资和长期稳定的风险投资并向高风险的初创期倾斜。与此同时,“马太效应”也存在于江苏省的风投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众多省份一样区域发展状况不均衡的问题同样出现在江苏省。这就导致了,江苏各地的财力差距很大。而拥有越大财力的城市,就越有能力吸进外地的风投资金。根据 《江苏创业投资发展报告2015》的统计,2014年风险投资资金数量排名居前四的机构数量占全江苏机构总数87.85%。而排名最后的宿迁只占0.21%。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建立专门投向江苏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特定风投基金;给予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更大的权力,允许各地因地制宜的制定更适合有效的税收奖励政策来吸进风险投资。

二、拓宽风险资本来源,培育多元化风险资本主体

目前,江苏省风投资本的来源渠道较少,仍是主要来源于政府和国有投资公司。要促进江苏省风险投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风险投资资金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培养多元化风险资本主体。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放宽对养老基金及金融机构的限制

养老和保险基金虽然受国家的控制比较多,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但其规模庞大,具有长期性,来源稳定,符合风险投资的对风险资本的要求。目前,我国实行较为严格的限制来保证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虽然在近年来已经对养老金的投资领域已经慢慢逐步放宽,但仍不允许养老金进入风投市场。江苏省可以借鉴风投较为成功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可以承担风险的范围内,一步步允许养老金在一定的规模范围内参与风险投资,达到优化风险投资的资本结构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大型企业集团的资金实力

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风险投资产业的过程中,工商企业在风险投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力量。江苏省在发展风投产业的过程中,也可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优质民营企业等企业集团进入风险投资领域。通过采用这种方法,不光可以增加风投资金的来源,而且可以使企业接触到风险投资产业。企业也可以以此来不断更新自身技术,跟上科技进步步伐。

(三)引导个人进行风险投资

就目前现状而言,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水平仍逐年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投资途径仍较为匮乏,居民急切需要更多合理的投资途径来经营资产。如果允许调动这一部分资金的积极性,允许其投入风险投资行业,无论是对个人投资还是对风险投资业而言都是好事。所以,在个人投资者拥有雄厚财力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其开办私人风投机构,与公司采用类似运行方式进行风投活动。

三、在鼓励风险投资的同时,给予风司以支持

(一)培养高素质风险投资人才

高风险,高收益是风投的最显著的特点。因此,在保障高收益的同时,尽量降低风险,是风投机构最关注的一点。而这与风投的人才的自身素质息息相关。进行风投活动要涉及知识范围非常广,它要求风险投资家不但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知识基础、金融投资实践经验,而且要懂得企业管理理论且有敏锐的发现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变化的能力。然而,结合江苏省目前的实际现状,适合风投业发展的全面型高素质人才十分紧缺。若该情况不加以改善,人才的匮乏势必影响风险投资机构对于风险资本的管理能力。因此,引进风险投资人才,建立起人才培育机制,对于发展江苏省的风险投资产业有深远的意义。要想扭转江苏省目前风投人才紧缺的现状,仅是依靠风险投资机构自身是不够的,需要靠政府的力量一起来解决。首先,必须建立风险投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正规的教育来大量培养风险投资复合型人才;其次,建立岗位学习机制,通过进行实践来造就人才;最后,建立激励机制,通过采用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调动创业激情,创造多赢。

(二)帮助风险投资企业建立起完善的体制

风险投资并不单纯的只是风险投资机构向风险企业投入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风险机构还需要给予风险公司促进资金转化为创新技术过程中的全方面的帮助。这些年来,风险投资在我省的迅速发展,对风险投资机构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风险投资机构在管理、组织形式和对风险企业的支持能力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江苏省在风投金额增长的同时,并没有产生对被投企业强大的支撑作用。所以,江苏省不应只是把关注点放在风投金额的提升,而应从源头出发,着力改进风投机构的体制,提升风投机构的支持力。

(三)对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项目的行业进行引导

近年来,相对于新兴行业,江苏省的风险投资很大一部分都投向了传统行业。一般来说,传统行业的创新能力远比不上新兴行业,所以,这对中国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会造成的负作用。虽然,投资项目阶段分布和规模分布表明,在鼓励发展天使投资等政策的引导下,江苏省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阶段不断前移,对新兴产业的投资也逐步增加。但江苏省政府仍应继续采用政策配套等方法,鼓励并引导风投机构将风投资金更多的投向拥有较高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新兴行业,从而来提高风投对于江苏省的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四、培育风险企业,形成健康的投资接收主体

根据江苏省科技厅于2014年的调查显示,高达19.03%的风险投资机构认为缺乏好项目是推进风险投资发展的困难所在。随着风险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优质的项目源供应不足,致使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成为了造成风险投资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因此,江苏省应着眼于对风险企业的发展,以形成良好的投资接收主体。培育风险企业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加强宣传教育,帮助风险企业摆正位置

自1992年我省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成立以来, 江苏省的风险投资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风险投资在技术创新中的巨大作用已经日渐表现出来。因为江苏省的风险投资仍在初步阶段,江苏省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对它认识远不够充分。一些企业因为需要资金就盲目的选择风险投资公司,仅仅把眼光投入在大笔资金上,而不关注自身的创新力的提高。对此,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帮助高新技术企业摆正自身与风险投资机构的位置关系。使高科技企业深刻认识到:最好的吸引投资的方法是保持技术与产品的先进性,打造可行的项目计划。这也恰恰要求企业不光要努力引进风投资金,同时也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思考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可行方案上。

篇4

联合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于1996年首次在国际组织文件中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在OECD发表的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经济的定义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一种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具有区别于传统的各种经济形态的自身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成为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来装备。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的力量与知识的生产、分配及使用已密不可分,信息产业中的软件产业、芯片技术及微型电子产品等都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为第一要素,以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知识经济在经济决策和科学管理上,以知识化为基本特征;知识经济在经济增长渠道上,以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渠道。

2.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型资本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起主导作用的资本不再是农业社会的土地和工业社会的金融资本,而主要是知识资本。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取决于该企业知识资本的拥有量。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高于传统的生产要素,知识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日俱增,知识资本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本、战略资本。

3.知识经济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为基础。根据OECD的有关调查,90年代初期主要OECD国家在工商业的应用科技研究和开发方面有将近三分之二的费用是直接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是高科技企业,它们生产销售知识并提供知识服务。知识、信息是科学研究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物,世纪之交关于知识经济的这场变革是一场革命,即科学研究成为一种主导产业的革命。

4.知识经济的另一个特征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特色,是高科技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等内容。知识经济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很快。根据市场需要;通过创新,尽快将先进的工艺技术转化为产品,迅速进入和占领市场,从而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特征

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会计,首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知识资源为主导的要素,使得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有以下特征:

1.企业的资产以无形资产为主。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了总资产的60%。知识型企业以科技开发为基础,科技开发费用占其总支出的大部分,科技开发研究的成果以无形资产的形态存在。

2.职工的劳动以复杂劳动为主。知识经济的实现使得所有的经济部门都以知识为基础,且以知识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于是那些拥有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的劳动力群体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生产要素。有研究发现,在整个就业人口中各部门之间非生产工人比例出现分化。通常被视为高技术部门中非生产工人高达85%,而低增长、更传统的产业中非生产工人的比例只占20%或更少。由于原始笨重的体力劳动已被机械化和自动化所代替,随之而来需要的劳动力则是掌握和管理这些先进技术的专业人士。可见,复杂劳动是知识型企业的主要劳动形式。

3.科技开发是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知识型企业生产销售知识,知识是企业中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知识、信息是科学研究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物。在工业化阶段,企业把重点放在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上,通过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发展标准化生产以降低成本。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研究开发与营销日益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大大减少,甚至出现“车间无人化”,小型灵活生产成为主流。

4.高风险、高收益是知识型企业的另一重要特征。高科技企业的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市场风险。首先,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技术能否成功是不确定的,即使技术成功,技术垄断寿命也是难以确定的。其次,知识在创造新的高科技产业的同时也必须制造市场,市场对全新产品不易及时了解其性能而往往持观望或作出错误的判断,这就影响了市场容量的判断,而且超前的高新产品的推出时间往往与诱导出需求的时间有一定时滞,有时这种时滞足以否定高科技所包含的价值,如贝尔实验室50年代就推出了图像电话,过了20年才实现了该技术的商业价值。知识型企业投资风险虽比一般企业大,但其成功后利润是惊人的。据世界电讯联盟测算,高信息技术每投入60美元,就可获得1000美元的产出,但创新的成功率不足30%。

5.网络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特征。电脑网络化在企业内的使用,缩小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管理者随时可以了解最新的情况,管理决策效率极大地提高。经济组织内网络化涉及生产部门、科研开发部门、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它提供给决策者各种及时有效的信息,同时实现分支组织的信息互享。

三、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会计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方法,企业生产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对我们的企业会计理论和工作带来挑战,它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需要思考研究的新问题。针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特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会计的挑战。

1.会计信息网络化知识型企业采用网络化管理,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应用,大量的重复性、事务性工作岗位由越来越完善的自动化系统、机器人和计算机负责。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提供信息的方式,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建立会计信息网络,结束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的传统方式。那么,会计的核算、控制职能被计算机替代后,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作用是什么,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其次,我国现行大多数企业仍然用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方法,甚至一些高科技企业也是如此。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建立会计信息网络,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2.投资固定资产通常占传统企业整个资产的很大比重,它是企业生产规模、收益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管理会计一直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资分析的重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成为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成为企业竞争能力、发展动力和收益能力的重要标志。知识型企业从事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物资成本来说占用较高的比例,例如,对于典型的知识产品的计算机软件产品来说,产品中的物质性材料的成本占产品价格的比重已微不足道,决定这种产品价值的主要是其中包含的人的创造力和领先的技术。针对这种变化,投资分析的重点应发生转移,以知识的研究开发作为投资分析的重点。但是,知识的研究开发与固定资产不同,投资分析的方法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固定资产的投资,首先要预测未来现金净流量,比较同行业其他企业及其设备的收益情况,现金流量较容易确定。然而,研究开发的知识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未来现金流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给投资分析带来较大的困难。知识研究开发的投资分析不以物质性材料成本为研究的重点,而把科技开发费用和知识的未来收益作为分析重点,建立适合知识研究开发的投资分析模型,是知识经济时代给我们提出的另一个新课题。

篇5

公司风险投资是指有明确的主营业务的非金融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进行的风险投资。公司创业投资时往往强调的是非财务性的目标,只有约四分之一是纯粹以“获取财务收益”为目标的,其他的都是非财务性目标或是多重目标。这与普通风险投资的动机存在显著差别,普通风险投资的动机是获取财务收益。

一、财务收益动机

公司风险投资首先出现在美国。在普通风险投资的巨大成功吸引下,很多知名大公司进行了投资,如施乐和戴尔等。西方学者Gompers和Lerner对公司风险投资及业绩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公司风险投资可以与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一样取得成功,公司风险投资能从当前主营业务互补性行业中获取较好的收益。Place和Park对欧盟、东南亚及北美95个公司风险投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发现普通风险投资与大公司风险投资在业绩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从这些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公司风险投资与普通风险投资一样可以取得较好的财务收益。

二、战略导向动机

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寻求直接的财务收益,间接实现其战略利益。这些战略利益长期内会抵消短期财务收益的损失,特别是对高新技术的风险投资,可以帮助投资者通过特许经营或收购获取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战略导向视角下公司风险投资动机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创新

公司风险投资能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从内部向外部的转移。Grilichesf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内部技术创新与最终专利创新,发现内部技术创新在企业的发展中只起了部分的作用。Dushintsky和Lenox分析了对新创业企业的权益投资,认为公司风险投资是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的一种有效率的方式。公司也认识到以风险投资的方式作为一种外部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将公司风险投资视为内部研发的延伸和补充。如思科公司,为了维持网络技术的优势,从1993年开始就不断的进行风险投资,至2000年8月,该公司风险投资总规模达130亿美元(投资、市值和现金)。近两年为了和Notel 在光纤行业一争高下,更是连续斥巨资投资或并购相关的风险注资公司。

2.期权构造

(1)购并期权。公司风险投资不仅可以为母公司提供潜在的关键技术、技术许可,甚至可为后期并购做好准备,包括股权准备、技术淮备、管理准备、乃至企业文化的协调,使并购后的协同与整合高效顺利。例如微软在将自己从软件业延伸至网络软件供应和服务时就采用了这种方式。目前,全球化导致的初创公司在海外市场对大公司的依赖强化了这种趋势。

(2)进入新市场期权。大公司风险投资也是公司培育新的优质资产,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多元化的战略工具。公司风险投资可以促使公司迅速进入高科技领域或实现业务结构多样化。如IBM风险并购了莲花公司,进军软件产业。可口可乐公司,试图借风险投资实现多元化。我国申能集团与申能股份共同出资成立申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希望籍此培育新的优质资产,从而调整公司的产业结构,实现高成长。

(3)长期期权。一些公司将风险投资视为一种长期期权。如摩托罗拉公司的风险投资投放在一些自己公司并不涉及但有潜在重大技术突破和崭新市场前景的初创公司中,这可以让摩托罗拉在没有过多约束的前提下多一种机会和选择。相比之下,生物技术和药品行业的长期战略投资者强生更是用心良苦。

3.战略盟友关系

一些公司进行风险投资旨在加强策略联盟,稳固价值链的上下游。通过投资与母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或者第三方企业,利用这些新创企业来促进公司的主营业务的发展。如戴尔投资韩国的三星以确保自身所需元器件供应,旗下的戴尔基金不仅强化公司产品和服务也提升其直销模式。IBM也通过设备租赁计划支持初创公司,希望这些初创公司能成为自己的消费者或者技术伙伴。惠普公司热衷于投资能够购买其新产品或服务的小公司,以建立一个以惠普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心的公司网络。

4.企业家精神

一些公司希望借助风险投资刺激和保持其创新机制和企业家精神。公司风险投资可以改善母公司研发效率,促进母公司的技术创新。在研发机构内部采取创业投资形式来管理研发项目可以保留创新人才,激励创新。如壳牌公司的创业投资机构,使用壳牌公司技术部门预算中的10%选取技术部门中的一部分项目以创业投资形式运作,在2002年实现了32个技术的商业化,极大的改善了公司的研发效率。AT&T则希望能通过创业投资解决日益严重的人才流失和机制老化问题。

5.资源利用

公司风险投资可以将母公司内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商业化。大公司研究能力很强,很多研究成果与主营业务关系不密切,没有被充分利用。公司风险投资可以通过创业投资将这些研究成果推向市场、最后通过创业投资的退出而获得财务上的收益。如朗讯公司评估了400个项目,建立了35个创业企业,吸引了外部3.5亿美元的创业投资;英国电信在2001年评估了330个项目,完成了4个项目,收获了3千万美元。

参考文献:

[1]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篇6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2

一、引言

电力行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生产和投资都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多年来,中国电力市场一直处于严格的监管体制下,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运营和发展。21世纪初,随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改革的推进,传统的电力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同时,国资委在包括电网企业在内的大型中央企业中开始推行以价值管理为基础、以经济增加值为主要工具的考核体系。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电网企业的规划、投资、经营要逐步转到商业轨道上。

目前对于电网企业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资效益评价、投资策略决策两大方面。例如,曹阳、朱鑫榕、陈旭卯等从电网投资效益评价入手,分析影响电网投资效益的经济及社会类因素、构建电网投资效益的评价体系;陈武对电网投资决策理论进行了综述,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静态方法、动态方法、实物期权方法、期权博弈理论和动态方法。

在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基本都是从某个角度对电网企业投资的单个过程或方法进行分析和说明。然而,电网企业项目投资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和涉及理论方法众多的系统问题。目前的研究中,尚未有人提出一个全面的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的系统框架。因而,本文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引入价值管理作为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的主线,构造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系统。

二、基于价值管理的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系统

企业是由若干个要素构成的集合体,构成企业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在维持生存的基础上,不断谋求发展,通过价值创造活动获得利润,实现价值的增加,可以认为企业是一个价值增值系统。价值管理是以价值和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适时地根据环境变化进行战略制定和战略调整,合理配置资源,是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在价值管理时代,如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应用价值管理思想研究企业投资时,首先应该明确企业投资的价值(V),如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并建立科学的投资价值评估体系,其次,以投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行一系列的投资事件(S),即投资方案或措施;最后,作为投资分析的基础,需要明确企业投资所处的环境(H),这里环境为广义上的定义,包括影响到投资事件的全部因素。基于此,可以建立企业投资的环境-事件-价值分析系统,即H-S-V系统。系统内,投资事件与投资价值相互影响,投资事件又与投资环境存在耦合关系。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投资分析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投资分析系统框架

将企业投资分析的H-S-V系统应用于电网企业,可以很好的帮助电网企业投资相关决策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宏观把控。同时,通过不断对系统元素进行细化分解和元素间关系的模型量化求解可以为决策实施人员提供指导。进一步,H-S-V系统可以用来支持电网投资策略决策及其后评价的研究。下面对电网企业H-S-V系统的每个核心组成进行分析。

1.电网投资价值(V)分析

电网企业投资价值是企业所处经营环境中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而这些因素是影响或推动价值创造的决策变量,是结果的决定因素。电网投资价值评估作为价值管理的基础,是对电网投资创造价值的度量。在电网投资价值评估过程中,通过对价值驱动要素的分析,不仅有助于管理者认识价值创造过程!识别关键价值驱动要素、合理安排各种资源,而且可促使管理者将管理重心转移到公司的价值创造上,加强对价值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的管理,推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电网投资价值会根据不同的电网企业而不同,同一电网企业由于所处的时期不同也会有所不同。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电网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其投资价值不仅仅为经济价值,还应将社会价值列入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便确立电网投资价值是以社会价值为主,经济价值为辅的多重价值体系。

社会价值主要包括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价值、环保节能价值、战略价值和社会满意价值。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追求的最基本价值就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电力供应,因此首先肩负着的是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稳定、可靠、优质的供电责任。电网的安全运营情况以及供电可靠性程度是衡量电力企业电力供应价值的主要标准。

环保节能价值是一项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电网企业尤其要重视的价值,环保和节能是面向未来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它要求通过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来带动经济的绿色发展。电网企业的环保节能价值体现在绿色供电为推动社会节能减排的贡献程度。

战略价值是电网企业投资项目对企业战略规划所带来的价值,包括市场份额、供应商利益、发展潜力等方面。社会满意价值是电网企业的投资策略所带来的社会对电网企业的满意度,包括员工利益、服务群众、回馈社会等方面。

经济价值则主要包括收入增长价值和成本节约价值两部分。收入增长价值用来衡量电网投资带来的收入变化,可以使用电网资产收入比、单位资产供电量、单位投资增供电量、单位投资增供负荷、单位投资新增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进行评估;成本节约价值用来衡量电网投资带来的成本变化,可以使用线损率指标、单位投资降损电量指标、容载比指标、欠载变电站、单位电量供电成本指标等来评估。

电网企业投资价值评估的评估思路如下:

首先对电网企业投资的社会价值进行评估,对电网投资社会价值进行评估时,指标的选取、权重确定、数据收集和处理必须以统计、管理科学等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从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价值做出准确的描述、分析和评估。由于电网投资社会价值的组成部分中战略价值和社会满意价值很难进行精确的定位,因此可以根据调研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估,而电力安全与可靠性价值与环保节能价值,其评估体系包括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需要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

其次对于经济价值,选择合适的价值评估模型,如神经网络模糊综合评判等,利用历史数据合理预测评估所需的各种数据和指标来计算企业的价值,可使价值评估的结果比较直观!真实,便于从整体上进行价值管理。电网使用经济价值评估值进行历史比较和行业比较,可使电网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判断某一阶段经营成果和进行决策时具有客观的比较依据。

最后,综合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评估出来的价值,模糊的计算出电网投资的整体价值,然后,利用企业的价值评估值及其评估过程中产生的有用信息为基于价值管理的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系统服务,加强电网投资的价值管理。

2.电网投资事件(S)分析

电网投资事件分析即电网投资方案分析,在对电网投资分析的H-S-V系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电网投资事件影响到电网投资价值的评估;另一方面,电网投资事件的确定受到电网投资环境的制约影响。

电网投资主要为固定资产投资电网投资,包括各电压等级送变电工程、小型基建工程、其他专项工程等与电网基本建设有关的投资。从电网投资的增长趋势与投资构成变动规律来看,近年来配网建设、其他专项工程占比逐年递增,尤其是“十一五”以来,电源电网技改项目、配网专项改造项目、新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与智能电网建设等方面的投资在电网投资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3.电网投资环境(H)分析

电网投资环境分析是电网投资分析系统的基础,对投资环境分析的目的是系统全面的建立其与投资事件的耦合联系,分析投资事件对投资环境的反向作用。电网投资环境包含多个方面,主要有政策制度、市场竞争、发展需求、管理观念、投资能力五部分组成。

政策制度主要包括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政策方案及相关制度。如财政政策因素、节能环保制度要求等。其中财政政策因素分为地方投资水平与财政贡献值,地方投资水平为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GDP的比值,是用来衡量地区固定资产水平、基本建设水平的指标。

市场竞争包括电力市场和电网竞争两方面。电力市场主要是指地区电力消费水平,以人均电力消费量来表示。把电力消费与电力需求因素区分开来,也是把电网投资、经济增长分别与发电侧用电与需求侧用电区分开来。电力消费能力的高低影响电源送出、电力输送等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规模、建设强度,如果电力消费能力较高,则说明现阶段电网建设相对完善,则加大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相对低电力消费地区的建设积极性较低,反之对电网投资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电网竞争主要是电网企业间的良性合理竞争,包括市场份额、用户满意度竞争的方面。合理的竞争可以激励电网企业更合理的进行投资,同时也是电网企业进行电网投资活动时需要考虑的指标。

发展需求包括经济需求、技术需求、社会需求、环境需求四个方面。经济需求因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宏观经济环境因素,政府补贴等经济政策因素;技术需求因素包括电网安全性因素、电网容载比、资产设备改造更新需要、技术进步需要等;社会因素包括偏远地区用电需求、电力负荷增长、征地拆迁、增加就业等;环境因素包括清洁资源发电的有效输送、电动汽车等智能设备接入以及电网建设的噪声、电磁环境、无线电干扰等因素。

管理观念包括电网企业投资过程中各种关于人的因素,特别是决策者的决策理念、资历经验和业绩等。管理层的管理观念对电网投资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电网投资活动在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之后,最终的决策方案往往仍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和管理素质。因此,管理层的管理观念需要作为电网投资环境的重要部分进行研究。

投资能力包括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电网成本等方面。营运能力因素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盈利能力因素包括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偿债能力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发展能力包括净利润增长率、销售增长率等;电网成本因素包括资产全寿命周期角度下的电网投资建设各阶段标准运行维护成本、标准检修成本等。

三、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对电网投资研究角度单一化的问题,引入价值管理相关理论,建立基于价值管理的电网投资分析系统。系统主要框架为环境(H)-事件(S)-价值(V),即H-S-V框架。系统主要由电网投资价值、电网投资事件、电网投资环境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针对电网投资问题,分别对电网投资价值的组成和评估、电网投资事件的内容及方法和电网投资环境进行了介绍。电网投资管理者和相关领域研究者可以根据系统介绍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针对特定的投资问题,对电网企业投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

本文另一特点是将企业使用较多的价值管理理论应用到电网投资项目中,利用电网投资分析的HSV系统,电网企业一方面可以高效的对投资进行价值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对投资项目内部关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把握。

参考文献:

[1]陈武.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综述――兼论四维决策框架体系[J].工业技术经济,2011,01:150-156.

篇7

基于我国汽车业投资机会分析,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未来几年中国汽车技术特别是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将大幅度提高,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技术这个制约我国汽车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障碍有望获得突破。我国未来的汽车产业的制造成本优势将通过三方面释放出来:一是随着我国对加入WTO的逐步适应和人民币的升值,零部件的价格将与全球接轨;二是从产业格局讲,我国商用车具有美日欧无法比拟的规模经济优势;三是劳动力成本具有绝对优势。我国汽车产业较大的本土市场规模优势,较大规模的本土市场有利于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减少投资风险,进一步强化成本优势。

从供给与需求平衡的角度看,全球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是一个长期现象,并且近年来呈现出逐步加重的趋势。在我国汽车行业投资宏观方面的投资分析中,由于生产能力的过剩,汽车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导致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下降。而从微观方面的投资风险分析可以得出:汽车企业新项目投资成功的因素可归结为6个方面:①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潜力;②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强;③工厂建设具有经济规模性;④企业各职能一体化;⑤决策层支持;⑥企业能与外界科技网络相互联系,且愿意承担风险。导致新项目投资失败的原因包括技术、资金、企业内部组织、营销管理、竞争对手抢占市场、领导支持、市场预测失误、企业员工素质以及政府干预等。

面对汽车行业的进入壁垒,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汽车企业的投入将大幅度增加。我国汽车产业投入增加首先集中在技术上的投入增加,随着法规的严格和竞争的焦点转向技术创新,研发及关键零部件总成本的投入将大幅度增长,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随着zlunwen.com竞争的升级,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各汽车企业均应积极加大研发力度,形成核心技术能力。汽车企业在生产制造上的升级、品牌的提升上都将需要大量的投入。中国汽车产业将成为一个高投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没有投入能力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

4. 2 从资本视角对我国汽车业投资的建议

汽车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拉动的,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在各方面支持的结果。现在汽车产业投资速度快,产能严重过剩。汽车产业的过剩是结构性过剩,也就是说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多,需要发展的先进产能其实并不多。纵观汽车产业目前的投资情况,其实是国外汽车企业投资规模大,国内汽车企业投资小;轿车企业投资规模大,商用车企业投资规模小;整车投资规模大,零部件特别是关键零部件投资规模小。

汽车企业投资时应重点关注:1)产品。公司产品是否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即要有好的产品,同时在后续产品的更新换代方面要有保障。2)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能力直接决定产品价格竞争力,在面临相同的价格竞争下具有优势。

未来几年是汽车零部件厂商奠定市场地位的关键几年。投资那些占得先机的企业将成为分享这块蛋糕的方法之一。相信具备以下核心能力的企业将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中的领导者和最大得益者。从资本视角出发,汽车企业对行业进行战略投资应考虑以下因素:

⑴拥有强大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更新能力

汽车行业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各个环节都需要厂商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硬件设备和核心技术,否则作为该领域的参与者,将无法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优异的研发能力和技术设备可以使生产厂商拥有更多的毛利率,更多的产品组合和更加牢靠的客户基础。

⑵拥有牢固客户基础的企业

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产品,它的安全性被置于非常高的地位,由于汽车行业的这个特殊性,致使汽车整车制造商通常会长期采用某一种或几种产品,或者和供货商建立长期的合作联盟甚至合资企业,以确保提品质量和数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那些能够拥有可靠客户基础,并和客户建立战略性联盟的企业将能够更好的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⑶拥有更好的盈利能力和财务控制的公司

在汽车整车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作为上游行业,汽车配件行业的利润率也面临被压缩的趋势,在此条件下,汽车配件行业可以通过整合供应体系和加大内部控制体系来保证盈利能力和财务安全,这对于中国本土厂商将是一个新的挑战,那些已经着手开始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厂商将取得竞争优势。

⑷能够准确的判断价值分布变化趋势

价值分布的变化引起行业价值的再分配,使竞争优势在不同的企业间发生和转移,使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不在如以往那样能提供获利能力与价值保护,竞争优势获取的规则发生了变化。对中国本土厂商而言,正确判断价值分布的变化趋势,找寻行业增长潜力及其价值分布格局,发现最大利润区和价值流,将是制胜的关键,也是行业投资者评估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要点之一。

⑸有效识别价值转移路径的能力成为关键

价值从可见的硬件资源(追求效率)转向看不见的服务资源(价值创造),中国本土厂商应对基于价值转换所带来的挑战的能力成为关键。因此认为,我国汽车企业应有效的把握价值转移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

⑹具备整合产业价值链的能力

中国汽车产业价值链处于离散状态,产业关注重心在制造业,对价值链下游的服务、贸易、物流、金融领域缺乏整合能力。如何整合价值链各环节的能力成为未来能否生存的关键。

⑺应聚焦核心价值环节

价值转移的总趋势是企业把资源和能力集中于自己zlunwen.com最擅长的领域,以培育和保持价值核心竞争力,而不是简单的追求企业规模扩张。因此,中国本土厂商在识别和发现所在的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后,应将企业资源集中于此,培育核心能力,并借助这种核心环节的竞争优势,获得对其他环节协同的主动性和资源整合的杠杆效应。具备这样能力的企业将成为产业链的主导,获得其他环节的利润或价值转移,更加可以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

5 结论

在未来几年,中国汽车产业将为世界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走向世界,融入全球市场。随着产业竞争手段的升级,产业竞争的强度提高,产业竞争的门槛提高将把汽车产业带到一个新的成长和竞争平台。要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做好汽车业的投资分析,提高汽车业投资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同时也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我国汽车企业投资的投资机会和投资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从资本角度对我国汽车业提出了建议。做好汽车业投资分析,对规范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开、公平、有序的投资环境,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研究所.2006年中国工业年鉴[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90.

[2] 张夕勇.发现投资价值[M].科学出版社,2006:68.

[3] 张夕勇.不确定条件下的汽车产品开发投资评价模型构建[J].汽车工程, 2005,6:85.

[4] 张夕勇.发现投资价值[M].科学出版社, 2006:73.

[5][8] 张夕勇.中国汽车业投资风险研究[J].企业天地,2005:74,75.

[6] 吕政.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吗? [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7] 孟怀虎.民营制造[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9] 黄兆银,王峰.全球竞争中的中国制造[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37.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2005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11] 施中华.汽车行业分析[J].行业透视,2004:37-40.

[12] 李康.驶向高速公路的汽车行业[J].统计研究,1998,5:37-40.

[13] 曹建海.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J].管理世界,2003,4.

[14] 成峰.汽车行业投资经营风险分析[J].上海汽车,2004,11.

[15] Mankiw. Essentials of Economics[M]. Original language published by Thomson learning , 2003.

英文摘要

The Profession Analysis That the Our Country Automobile Investment in Opportunity and Risk

Economics: Liu Jingjing      Tutor: Zhou Jun

篇8

一、风险投资流程

(一)寻找投资机会

市场上的投资途径一般有三种:一是风险投资企业自己搜集到的,二是想获得投资企业的毛遂自荐,三是第三方的中间介绍。风险投资企业初步筛选手中的投资机会,确定后根据收到的投资建议书进行初步筛选,挑出自己感兴趣的进行深入分析调研。

风险投资企业一般会用1.5~2个月对投资建议书中所写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来判断想获得投资企业提供的资料精准与否,并尽量搜集到更多重要的细节类信息;在多方面了解投资对象后,根据手中掌握的内部资料对投资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市场等多方面进行纵向对比,给做出正确投资决定提供依据。

风险投资市场上单打独斗是不明智的,因此风险投资企业通常会拉拢其他投资企业一起,既增加了投资份额,又分散了经济风险,何乐不为呢?辛迪加有利于风险投资企业分享各自领域的一些经验,通过互惠互利实现共赢。投资和融资双方如若对投资项目的具体细节没有异议即可达成初步投资意向,此时牵头的风险投资企业为表诚意会草拟一份“投资条款清单”,一旦事实清楚且各家都同意并签署后即意味着该项投资生效。

(二)考察投资项目

对投资建议书要做到了然于胸,仔细考察投资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市场等方面是否符合投资要求。与想获得投资企业的高层管理进行一场深入浅出的交流与沟通,以重点考察投资对象的公司管理是否得当。此外,聘用专业人士或者专家学者作为自己的投资顾问,在他们的陪同下参观想获得投资企业的软硬件环境如何,同时辅以想获得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与法律事务,侧面验证自己收到投资建议书中的信息是否精准。

(三)资本投入方式

风险投资企业通常不会一次性将资金全部投入投资对象当中,往往会根据投资项目的运行情况分阶段投资,给每一个阶段设定一个预期目标,每每完成一个阶段的预期目标即为下一个阶段要达成的目标铺垫,但前提必须保证每一个阶段要有足够的资本投入,否则融资企业会因资本不足而无法完成既定目标,不利于实现良性投资。

二、稳中求胜关键

(一)做好心理准备,保证快、狠、准

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欧美信息,对市场前景是否利好具有明确的判断意识;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技术面的发展趋向,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基本面形势利空白银且技术面明显下降,在高点位置时大胆做空;基本面形势利空白银且技术面不确定时,建议再多观望一阵子,等候最佳时机入场;基本面未知但技术面确定时,做空或做多轻仓,以免基本面发生突然变化。

大的利润空间意味着大的投资风险,时刻坚持“快、狠、准”的投资思路并做好可能连本带利都收不回的心里准备。打个比方,一个小的投资项目大概需要七千元,这就要求要先做好七百至一千不等的最低亏损额度的心里准备,当挽回部分损失后,要坐下来对白银的趋势走向进行冷静的分析。要是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笔者建议还是不要淌这滩浑水得好。因为一旦承受不起经济损失的打击,就会严重挫伤投资的热情,降低投资者的信心。

(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风险投资是一项智力大比拼的脑力活动,这就要求风险投资者要有异于常人的努力,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不管风险投资分析软件制作得多么精良先进,永远代替不了智慧无极限、潜力无穷尽的人脑。不可否认有个别在这方面天赋异禀的风险投资者,但毕竟是极少数,多数风险投资者还是凭借后天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功。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有肯吃苦、肯努力的劲头,翻越名为“困难”的这座大山是迟早的事。而那些想凭借手段、投机取巧的风险投资者即使在市场上获得一时利益,但终究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严防贪欲膨胀,时刻保持清醒。风险投资是一场相互博弈的整合游戏,有人盈利就肯定有人亏本,盈利的人大多都想手中的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而亏本的人赔钱后担心会赔的更多便畏首畏尾,这两种心理都是要不得的,因为头脑一旦不清醒,对市场的敏感度就会下降,就会严重影响风险投资者对投资市场的冷静分析与科学判断,所以这就要求风险投资者在面对盈利时能做到喜不自禁,在面对亏损时能做到泰然处之。还有一点切记,风险投资者不可故作聪明,逆大流而为之。市场没转势前,轻易地对市场的底和顶做判断是毫无意义的。行情一直在涨,说明市场中买方大于卖方,此时不可轻易言顶;行情一直在跌,说明市场中卖方大于卖方,此时不可轻易言底。

投资市场中要想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光有独到的投资眼光还远远不够,还要学会如何随着大流而行。单打独斗地逆势而为意味着与市场为敌,这就是在裸挑衅自己的资本投入,显然与当初进行风险投资行为的目的背道而驰,所以切勿盲目追涨杀跌。看到行情涨便盲目追涨,此时行情可能急剧下降;看到行情跌便盲目杀跌,此时行情偏偏直线上扬。这正是投资的风险所在,也是风险投资的迷人之处。因此风险投资者在面对高低点时,一定要做到冷静冷静再冷静、全面全面再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基本面与技术面,综合考虑其涨跌的可能性有多大,切忌马虎大意。

参考文献:

[1]周春雷.《企业参与风险投资的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07)

篇9

环境技术创新是指所有能够维持、改善生态环境或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技术创新活动或过程,环境技术创新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主,并能够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绩效的环境技术创新战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特别地,如何激励企业积极主动实施环境技术创新已成为当前环境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之一。

20世纪70年代由史密斯(Smith,1973)和普瑞斯(Price,1974)提出了演化博弈理论的基本概念——演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ies, ESS),泰勒和金克(Taylor & Jonker,1978)提出了复制动态(Replicator Dynamics),此后演化博弈理论在经济学、生态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地,演化博弈在环境问题和企业技术创新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应用演化博弈理论,从对称角度,对企业之间的环境技术创新行为进行了演化博弈分析,旨在揭示规模相同的企业之间在进行环境技术创新时的各自选择。

一、 基本模型

针对环境技术创新,有的企业会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创新,有的企业则不愿主动创新,而是等待时机采取模仿或跟随创新企业。为此,我们不妨假设有两个企业,企业1和企业2,他们的企业规模相当,市场占有率基本一致。如果双方都选择积极主动地实施环境技术创新,则各得到a单位的收益;如果双方都选择跟随或模仿他人的环境技术创新,则各得到d单位的收益;当其中一方选择积极主动实施环境技术创新而另一方选择跟随或模仿环境技术创新时,前者得到b单位的收益,而后者得到c单位的收益。双方的支付收益如表1所示。

现在我们来分析区域内的企业群体随机地进行该博弈,假设有比例为x的企业采取主动环境技术创新的策略,比例为1-x的企业采用跟随或模仿策略。究竟有多大比例的企业采取主动环境技术创新策略不仅取决于该类型企业的期望收益,更重要的是与该类型企业的期望收益超出全部企业平均收益的幅度有关,显然,这部分超额收益越大越能激励更多的企业采取主动创新策略。由此可见,“主动创新”类型博弈方比例x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动态变化速度可以用下列动态微分方程表示:

其中,u1为企业群中采取主动环境技术创新策略的企业的期望收益,u为该企业群中所有企业的平均期望收益。

从模仿者角度来看,博弈方学习模仿的速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模仿对象的数量大小,可以用相应类型博弈方的比例来表示;其二是模仿对象的激励程度,可以用模仿对象策略得益超过平均得益的幅度来表示,因为这关系到模仿成功的大小。

根据表1所示的收益矩阵,可以得到两种策略的企业的期望收益和所有企业的平均收益分别为:

u1=xa+(1-x)b(2)

u2=xc+(1-x)d(3)

u=xu1+(1-x)u2(4)

其中,u2为企业群中不实施环境技术创新策略的企业的期望收益。

将(2)式、(3)式、(4)式带入(1)式中,可以得到:

二、 分析与讨论

状态1:x* 1=0,这说明初始时刻不存在“主动创新”策略类型博弈方,且采用这种策略类型博弈方变化速度为0。从模仿者角度来看,只有出现模仿的对象才能进行模仿,当x=0时就说明没有模仿的榜样,因此,所有的博弈方都不会有意识地改变他们的策略。

状态2:x* 2=1,这说明初始时刻所有博弈方均为“主动创新”策略类型,既然都是主动创新者也就不存在模仿行动。因此,对于有限理性的博弈方而言,因为没有模仿者,所有的博弈方都不会有意识地改变他们的策略。

三、 演化稳定策略

即使上述学习过程已经停止,即所有博弈方都通过学习找到了最好的策略,也不能排除博弈方还会“犯错误”,即博弈方仍然可能会偏离上述复制动态收敛到的纳什均衡策略。因此,有必要分析上述复制动态收敛到的稳定状态是否具有一定的“容错性”。为此,我们不妨假设,博弈群体中e比例的博弈方在收敛到“主动创新”策略后犯了错误,选择了“跟随或模仿”策略。此时选择“主动创新”策略的博弈方比例为1-e。按照前面的分析,采取“主动创新”与“跟随或模仿”策略博弈方的期望收益和群体平均收益分别为:

uc=(1-e)·1+e·0=1-e(6)

un=(1-e)·0+e·0=0(7)

ucn=(1-e)·uc+e·un=(1-e)2(8)

因为,uc=(1-e)>0,且接近于1,因此,犯错误博弈方的期望收益远远低于没有犯错误的博弈方收益,也远远低于群体的平均收益。因此,犯错误方会逐步改正错误,最终仍然会趋于x*=1,即所有博弈方都采取“主动创新”策略。由此分析得知,x*=1不仅是复制动态收敛的一个稳定状态,而且具有对少数错误偏离的稳健性,因此,x*=1是上述复制动态下的一个进化稳定策略。同理,我们可以分析上述复制动态的另一个稳定策略x*=0,即所有博弈方都采取“跟随或模仿”策略,结果显示,有少量博弈方偏离这个稳定状态,复制动态会使结果越来越远离它,最终不再收敛于它,由此得出,该策略不具有对少量犯错行为的抗干扰性,不是上述复制状态下的进化稳定策略。

四、 结论与建议

环境技术创新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而企业又是环境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企业在环境技术创新方面的选择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特别是规模相当的企业之间,如果政府能够为创新成果提供相对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必要的社会支撑体系,则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主动环境技术创新策略,即使个别企业会偶尔偏离这一选择,最终也会重新回到主动创新的队伍中来。因此,各地政府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完善财政补贴、技术融资等社会服务体系,努力为企业环境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研究综述.天府新论,2012,(2):45-49.

2.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 Weibull W.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Cambridge:MIT Press,1995.

4. 卢方元.环境污染问题的演化博弈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9):148-152.

5. 杨丽,魏晓平.基于演化博弈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0,(21):18-21.

6. 刘海涛,孙明贵.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7):97-100.

7. 王建成,吴俊.基于蛙鸣博弈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44-46.

8. 马小明,张立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环境保护投资分析.环境保护,2002,(11).

9. 许健,吕永龙,王桂莲.我国环境技术产业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9,(2).

10. 沈斌,冯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技术创新及其政策机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8).

11. 耿建新,尚会君,刘长翠.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管制的理想框架.环境保护,2007,(8).

12. 吕永龙,许健,胥树凡.我国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5).

13.钟晖,王建锋.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机制.生态经济,2000,(3).

14.彭海珍,任荣明.环境政策工具与企业竞争优势.中国工业经济,2003,(7).

15. 赵细康.环境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16. 陈经伟.美国推进环境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做法与启示.科学管理研究,2005,(4).

17. 曲如晓.环境保护与国际竞争力关系的新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1,(9).

18. 朱昶.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及其体系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3.

19. 翟欣翔.面向生态—技术创新的经济圈城市发展能级评价研究.天津大学,2004.

20. 秦颖.企业环境管理的驱动力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6.

篇10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11-0499-03

目前全球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医药高新技术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首要的是创新和领先,研发是创新的基础,增强自主创新研发新药能力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综观世界制药企业,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每年的R & D费用节节升高,R & D投入至少要占上年销售利润总额的10%~15%才能保证持续创新原动力。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我国医药企业而言,资金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创新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我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国外领先制药行业巨头的研发投入让国内制药商难以望其项背。由于各方面原因,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医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很多医药企业陷入了“创新能力低-资金少-创新能力更低”的恶性循环,威胁到很多企业的生存。这就要求这些企业一方面要增强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融资,打破资金短缺这一“瓶颈”。

1 医药行业中的风险投资现状

1.1 传统资本已不能满足资金需求

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风险投资家的兴趣在于处在开拓阶段的企业的潜力,继而注入风险资金推动其成长为成熟的企业。

目前我国医药研发除了自筹外,主要融资渠道是传统资本。传统资本主要包括部门和地方政府资金、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就目前现状来看,政府部门资金毕竟有限,主要流向是基础研究和重点建设项目,而医药行业的高风险性和行业中众多企业的不良运行状况,使得从十分注重资金安全性的银行取得可观贷款难度日益加大,而作为较理想融资渠道的股票市场门槛较高,虽然二板市场的产生是对中小企业的巨大鼓舞,但是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企业在规模等方面的要求远未达到上市要求。

1.2 风险资本在医药行业具有广阔的远景

风险投资对于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在其成长阶段的资金支持,不仅能让一个好的项目从实验室走出来变成商品,也使得许多有潜力的公司得以度过难关继续生存和发展。风险资金的引入除了带来资金外,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中去。风险投资者不仅要对风险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管理,还要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调整等高层次重大问题的决策。同时监督企业研发过程,提高科研动力,以更好地弥补企业在企业管理和资本经营等方面的经验不足。培育和引导企业快速成长;协助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在企业获得成长后的上市支持[1]。风险资本在医药行业具有广阔的远景。1999年7月,全国风险投资公司不到100家,投资能力不足40亿元,而仅仅两年之后,风险投资公司就激增至近250家,资本规模达到了400多亿元,且近几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可以预测:随着风险资本的日益壮大,我国较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形成在即,我国的医药企业也将迎来再次高速发展。2005年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生物芯片公司――美国昂飞签订原创性技术合作协议,吸收风险资金4 800万美元;2006年上海安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晨兴科技500万美元风险投资。上述两项可算是近两年在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风险投资[2]。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11月发生在医药健康领域的投资有5起,投资金额为4 200万美元,投资规模居中国创投市场的首位,而排在第2名的IT行业,该月投资金额只有2 750万美元[3]。

1.3 风险投资发展障碍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资金来源不太合理,自筹的约占60.9%,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33.3%,风险投资仅占5.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而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1)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风险投资的整个运作没有足够的制度保障。目前我国涉及风险投资的法律规定极为原则化,不具备可操作性,极难满足现在风险投资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2)我国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不足,使得国际风险投资企业非常谨慎。因此要增强风险投资业对医药领域的信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才是根本。

2 医药产业集群吸引风险投资的优势

近年来,全国医药经济区域集聚优势明显,2006年“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经济区占全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64.9%和66.2%。国内的医药产业集群如吉林通化医药城、上海张江“药谷”、北京北大生物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医药产业集群凭借其明显的优势,正在形成“燎原之势”,其吸引风险投资方面也将有很大作为。

2.1 区域集中性

美国学者Florida和Smith的研究表明,风险资本是高流动性和高地方性的。一方面,投资流向最大机会和回报的区域;另一方面,风险资本通常在发达的金融中心和高技术产业中心得到快速发展。这种理论更符合集聚理论和区域专业化。因为风险资本要求在地理上集中,资本的流动性不仅通过自由市场进行,而且通过风险资本产业的网络结构进行,这强烈地根植于具体区位。风险资本家依赖对距离敏感的个人联系网络来识别投资机会,完全信息是不存在的,风险资本家会尽量避免遥远的位置。因为他们不可能经常地前往以监视其投资及其生产状况。由此产生的投资模式展示强烈的区域偏向,更加强了现有工业的地理集中。因此风险资本会对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显示出投资偏好。

2.2 较低的创新风险

集群内的企业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的大量集中,各个医药企业之间的往来比较密切,获取信息的渠道广,信息量大而且相对真实,这就使得集群内的企业以超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获得行业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信息,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创新的盲目性,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医药产业集群内有许多实力雄厚的研发中心和制药界的领头羊,这些机构和企业引领着医药行业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方向,有效地减少了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研发的盲目性,降低了技术创新风险和由此带来的巨大的资源浪费。

2.3 企业强劲的创新动力

创新动力是风险投资机构评价风险投资项目时十分看重的一个因素。集群内激烈的竞争为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在产业集群相对狭窄的地理范围内通常聚集着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并进行着同类或相似产品的生产,集群内的竞争非常激烈。由于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差异很小,从而迫使企业必须通过持续不断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不管是走低成本路线还是走产品差异化路线,企业都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因此,迫于生存压力,集群内的企业与集群外的企业相比,更具有实施技术创新的动机。另外,在集群内,企业进行创新的可见度较高,创新者的领先效益和示范效应突出,率先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取得的超额垄断利润,无形中给其他的企业很大压力和动力,从而推动所有企业重视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4]。

2.4 良好的投资环境

以上海张江“药谷”为例,针对浦东医药企业目前资金来源明显不足的问题,政府一方面通过政府基金的自我造血机制为企业吸引更多的投资,制定多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入风险投资机构,拓宽浦东的生物医药产业的资金来源,努力健全风险投资体系,尤其是对创业投资的引导。另外,园区的管理部门经常举办交流会和各种形式的论坛,免费为中小企业进行改制上市培育工程培训,使企业深入了解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触摸全球资本市场脉搏;各种俱乐部专为园区创业型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服务,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投融资沙龙活动,建立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充分利用张江创业投资广场聚集了国内外43家创业投资机构的优势,与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联系和协调项目的信息交流,打通园区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融资瓶颈。

2.5 相关的技术配套

制药尤其是生物制药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使其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不论是上下游技术的相对成熟还是其它行业技术的支持,都将对其技术及产品能否具备产业化前景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医药行业研发力量本身就不强,产业化环节还没理顺,而生物医药的上游技术与国际的差距并不十分显著,而下游技术的差距却很大,这种不均衡性严重制约了产业化进程。因此,风险投资项目选择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相比于分散的医药企业,医药产业集群具有天然的优势。集群包括了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间信息和沟通相对显得便捷,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进行了技术上的变革和创新,其它技术相关的企业会被迅速地影响到并做出反应。一个企业进行某项技术创新研究,也会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关注和技术跟踪,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因此,医药产业集群在技术配套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3 医药产业集群风险投资发展建议及展望

如何更多、更好地引入风险投资?

1)对于国家的产权市场和投融资体系来说,一是要逐步构建和发展知识产权市场、股权交易市场和投融资市场的阶梯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将技术、产品、资本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应避免过多的政府行为,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政府的作用应该主要作为一个市场管理者而非创新过程中的资金提供者,政府应健全各种法规,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并对医药流通市场进行整顿[5]。

2)对集群管理部门来说,一是完善针对集群内企业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专门服务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二是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资金、人力、基础设施扶持,大力倡导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同时建立高效的风险资本运作机制,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3)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一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形成具有独创性和高成长性的项目,并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性进行必要论证,因为这是吸引风险投资的关键。二是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管理团队,明晰产权,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运作更高效、更规范、更透明。三是提高企业和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增强团队的稳定性,为获得风险投资等融资渠道的资金减少障碍。

风险资本在国外医药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在成长初期依靠风险资本壮大,成熟后增加普通权益性资本,循序渐进。虽然现在金融市场低迷,全球经济不景气,但是医药的需求是刚性需求,弹性不是很大,这就是医药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的原因。根据历史的数据,医药行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同样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资金会寻找防御板块作为其避风港,医药行业自然能充当这样的角色。所以应该抓住时机,充分发挥我国的医药产业集群的内在优势,积极吸引风险资本的加入,增强研发和创新实力。

可喜的是,政府和企业都在为此努力。张江医药产业集群积极为集群内的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对集群内企业的投资。据悉,张江集团正在探索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合作,酝酿建立张江自己的三板市场,这对于集群内的企业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利好。我们有理由相信,风险投资将在医药领域里有大作为,会让医药产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研发出更多更好的新药。

参考文献

1 何静,赵丽莎.风险投资促进医药产业自主研发[J].医药世界,2006,(7):45-46.

2 张仕元.2006年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分析[J].高科技与产业,2007,(12):35-36.

3 丁琳.资本密集涌入医药业[J].IT经理世界,2008,(1): 39-41.

篇11

摘 要:本文就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披露政策的隐性选择进行了详细地探讨。首先针对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2007-2011年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类上市公司为例进行探究,最后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在研发支出披露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及意见。

关键词 :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披露政策;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069-02

一、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理论分析

1.概念界定

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就是研发,研发主要指的是企业运用一些新的科学原理及工艺进行研究活动。研发支出指的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企业要想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胜,就必须不断研发新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研发支出主要是通过开发支出、董事会报告以及现金流量表附注三种形式进行体现。

(1)开发支出。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前,我国各个公司都将研发支出纳入费用会计科目进行处理,研发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自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研发支出不再只是归入费用进行处理,而是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将研发支出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划分,再分类进行会计处理。

(2)董事会报告。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以及公司的未来发展大方向主要是通过董事会报告进行披露,董事会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是企业的风向标。企业的研发支出作为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投入都会在董事会报告中有所体现。

(3)现金流量表附注。在公司的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有一项“支付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现金流量”项目2,此项主要反映企业的研发支出,虽然此项在反映研发支出上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可以对公司研发支出大致情况进行反映。

2.隐性选择与市场认同

隐性选择指的是企业在对研发支出披露方式进行选择时会保有隐性特征,企业之所以进行隐性选择主要取决于研发支出供求双方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不仅一般商品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矛盾,研发信息也同样存在。其主要以低信息供给与高质量信息需求的矛盾形式存在。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市场认同主要通过产品市场以及股票市场这两方面体现出来。

(1)产品市场。一个公司的产品销售量与公司对新产品的研发是密切相关的。消费者对公司研发支出的市场认同主要在产品销售量上体现出来,如果公司所投入研发的项目能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那么这种产品的销售量就会稳步提升,也可以解释为产品市场中技术创新产品市场份额越大,公司对研发支出的披露越能够得到了市场的认同。

(2)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对研发支出的市场认同主要是通过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进行体现,回报率越高,投资者就会对企业研发支出披露更加认同。

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不但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支持企业研发才能够顺利进行。企业的技术研发主要依靠于技术创新理论的支持。

二、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类上市公司为例进行探究

为了能够深入探析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披露政策的隐性选择与市场认同,在这里以2007年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类上市公司为例进行探究。这里的医药制造业类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中药材加工业以及动物用药品制造业等。表中是对2007-2011年这一期间内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总体描述统计,剔除了在研究年限中途退市或上市的公司,最终选择了70家在深沪主板上市的企业。

1.对公司研发支出披露的整体状况进行探究

通过对所提取的这70家样本公司的研发支出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下表中的数据,从企业数目角度出发,2007年披露研发支出数据的企业数是38家,2008年在2007年的基础上增加了3家,到2011年则达到了65家,企业数目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发支出的数值。从平均值和中位数角度出发,2007年平均值指标为2188.40万元,中位数指标为1206.01万元,到了2011年则分别达到了5200.51万元和2498.24万元,大约翻了一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些样本公司研发支出是在逐年上升的。纵观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总体描述统计表中可以得出在2007-2011年这一期间所披露出来研发支出信息的企业呈上升趋势。

2.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披露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对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总体描述统计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信息披露项目缺乏连续性。从样本信息数据中可以发现,只有34家企业连续5年对企业自身的研发支出进行披露,其余36家企业在研发支出披露上缺乏连续性。主要原因可以归为企业在该年度并没有进行研发投入以及企业对于研发投入信息没有全面对外披露,而是特意披露一部分信息数据。

(2)信息披露项目缺乏统一性。即使这34家连续 5 年都进行研发支出披露的企业,也难以将每一年度的数据信息纳入统一会计科目中去,信息数据披露较为随意。

(3)信息披露过程中的定性描述过多。从样本信息数据中可以发现,几乎所有样本公司在这5年来的财务报告中所提到了都是有关于完善研究体系建设、加强研发的投入以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相关的定性描述,模式化现象严重。

(4)信息披露基本数据较少。信息使用者在进行决策分析时离不开基本数据,而从表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样本公司在这5年来的财务报告中所披露的基本数据较少,基本没有对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研发投入数量、投入强度的信息进行详细描述。

三、研发支出披露的政策性建议

1.完善企业研发支出信息披露机制

(1)重视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时效性。上市公司应将研发支出信息披露间隔时间缩短,不仅需要在年度报告中进行披露,还应该在期中报告和季度报告中给予一定的体现。

(2)完善研发支出信息的披露内容。上市公司应在披露研发支出的金额的基础上对有关于研发信息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披露,使投资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公司的资金流向。

2.强化我国资本市场信息环境建设

(1)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针对于股权结构不合理以及董事会职责不明确等实质性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

(2)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我国国家证券监管部门是中国证监会,但中国证监会的职责尚不明确,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对股票市场进行全面监管。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证券市场三级监管体制。这样一来,有效地推动力股票市场监管工作的进行。我国证监会应该提高自身独立性,司法与行政管制分离能够大大提高监管效率。

3.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分析能力

投资者要想全面掌握市场动态,必须提高自身投资分析能力。不仅要熟知经济学、金融学、投资理财以及财政学等方面的知识,还有时刻深化证券投资方面的知识,以做到与时俱进。同时,投资者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情况,并将其与整个行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公司日常运营情况总结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请专业人士分析公司发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和防范公司的一些潜在风险的发生。

四、结论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了能够使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胜,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对新产品的研发,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日益增大,研发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上市公司应当对研发支出给予科学合理的披露,促进投资者形成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合理预期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公司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武阳,陈超.研发披露、管理层动机与市场认同:来自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1(04).

篇12

1.1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加,城市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等情况下,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及再就业的蓄水池,它有效解决了我国大量人口,特别是弱势群体如大量的老年人、妇女和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人员的就业问题。

1.2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在这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小企业要想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技术创新非常重要,它是许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环节。加之中小企业其独立灵活以及较强的利益约束更能激发人们对创新的开拓精神。另外,中小企业由于不具备较大的规模优势,因此想要在这竞争中求生存,就必须发挥出大型企业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1.3中小企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技术要求不高,机构相对简单,并且生存适应能力强,尤其是在条件比较艰苦的边远地区,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和再就业的蓄水池,它可以帮助当地农民和居民参加就业,并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对于农业的发展,各级政府不仅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性政策,而且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也要提供大力支持,对当地的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条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2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融资方面问题分析

2.1.1企业发展资金过分依靠自筹资金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额不断增加,各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大量的富余资金,而作为活跃国民经济的中小企业却因受各方面限制而致使融资困难。对于少数正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来说,这种自力更生的筹集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虽能为企业资金的融通起到一定作用,但这种方式也只能使企业获得短暂的资金;加之企业的折旧费率较低,无法满足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企业的存留收益也较少能转变为新增投资,随着新税制的实施,中小企业应缴纳的税率与大型企业保持一致,使得中小企业在内源融资方面更加困难。

2.1.2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还不够健全

目前,非正式权益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体系及二板市场之所以在许多发达国家能得以发展,是因为它可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权益性融资缺口”。而在我国,非正式权益资本市场常常被认作“乱集资”而强行取缔,另外,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还不完善;发行商业票据和债券常因企业没有较高信用等级无法进行,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资本市场。

2.1.3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金融机构参与、企业化运作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提供服务的体系,原因在于大多金融机构由于自身发展问题没有解决,以及整体实力、知名度、业务范围、规模等方面约束还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虽说近年来,我国也逐步建立了一些中介担保机构,但都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之这些担保机构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运行机制及风险补偿机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2.2投资方面问题分析

2.2.1投资活动受资金短缺的限制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小,银行认可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数量较少,同时又缺乏信用担保,信贷能力又低。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另外,由于受到上市主体、发行额度及审批的限制,中小企业不能像大型企业那样,直接向社会发行股票和债券,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所以中小企业在做投资时会因资金的短缺,无法对投资的规模进行比较,更谈不上用适当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他们只能在限定的投资范围内,比较预期利润的大小,进而决定是否投资或推迟投资。

2.2.2投资活动受财务人员素质水平的限制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综合水平较低,财务意识淡薄,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进行分析论证,这就使得许多企业在决策中,因无法对具体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导致投资失败。另外,许多中小企业投资者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在投资过程中没有运用科学规范的投资风险管理及决策的方法技术,从而导致投资风险的加大。

2.2.3企业经营模式对投资活动的限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都是私营独资、合伙经营为主。许多处在创业期或成长阶段的企业,为了靠投资获利做大做强,所以在这一阶段,他们都一味地追求销售的增加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只注重短期收益,在投资过程中缺乏长期投资分析,没有谨慎地对资本成本、资本结构、风险报酬、现金流量额以及预算控制等方面进行权衡。还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投资风险预测与控制技术上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这虽然在表面上减少了成本支出,但实质上加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3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3.1重视财务管理,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中小企业管理者应积极转变观念,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结合起来。同时,企业管理者要敢于突破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勇于接受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另外,企业应选用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方式。对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内部审计、财务会计报告等制定相应的企业规章制度;对于国家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企业管理者也要定期或非定期地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3.2筹资管理策略――扩大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水平

篇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家用汽车的普及、化工产业的发展,都导致石油能源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大。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面对国际油价高居不下,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资源后备不足等问题,如何解决我国石油企业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急需考虑的问题。

一、实现四个转变

我国传统石油企业过于注重经济总量增长,存在着高投入、低收效的问题,而且因为消耗大,污染严重,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后果。在如今资源紧张、生态坏境不断恶化的形势下,这种落后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在现有经济政策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运用现代先进科技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已经成为石油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一)发展理念转变

石油企业在发展初期,物资匮乏、经济总量不足是当时面临的问题,为了尽快改变这种情况,追求发展速度和总量增长成为石油企业初期的发展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经营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注重发展效益和质量的转变成为新形势下的新理念。

我国的石油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实力和规模,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但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还要看到存在的资源紧张问题,要在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方面下功夫,要从搞大规模投资、建新项目的理念中走出来,做到科学审慎的投资。在优化管理、增加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力求对现有资源进行更新、改造,做到挖潜增效,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缓解资源短缺,资金浪费等问题,增加有效供给,做到资源、资金利用最大化,更好地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要。

(二)发展手段转变

"要素驱动型"是我国传统石油工业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扩张生产要素和增加资本投入成为成为扩张规模和实力的主要手段。新的企业发展应该是以“创新驱动型”为主,既依靠科技研发力量,使企业在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将新的科技成果运用到生产上,增强石油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努力实现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增加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的转变。

(三)发展环境转变

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形势,使得国际化经营战略成为必要。石油企业要做大做强,就要以此为契机,重视和利用国际环境,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优化配置,增加竞争优势。只有将国内、国际这两个市场的资源、资金充分利用起来,拓展国际化经营,石油企业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管理模式转变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重视人才,发展人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才会给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带来技术革新的新理念。

二、四个注意

中国石油企业要在在现有经济政策下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转变发展理念,重视资源的利用、狠抓技术创新、进行体制机制结构建设和调整,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竞争优势。

(一)开源节流,提高资源利用率,突破资源瓶颈是发展的基础

第一、加强新的油气资源开发。我国的资源探明率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要做好新地区堪储量的探索开发,尤其是海上油气的开发,填补老油田产量减少的缺口。

第二、与世界各国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能源合作方式达到互补共赢的目的。

第三、再者就是要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增加有效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

第四,积极寻找替代能源,进行合成油类制剂的开发。

(二)调整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遵循客观规律是发展的重点

石油企业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做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进行结构调整。要根据世界石油企业的发展规律,进行资产优化和资本运作,做大做强主业,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在管理体制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同时完善营销管理体制,进行网络营销,降低流通环节诶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自主创新、提高科研能力,形成竞争新优势是发展的关键

第一、要坚持深入研究开发,进行技术创新,突破原始技术瓶颈,取得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第二、要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使科技成果能够在生产中发挥作用,通过实施应用创新战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

第三、要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对科技前沿的创新技术要多加重视,提早进行技术储备。只有创新战略具有前瞻性,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竞争新优势。

(四)加强管理、搞好体制机制创新、重视人才利用是发展的源泉

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石油企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建立与生产发展相配套的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调整,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将企业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实现稳步快速的发展。

三、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改革开放的形势和现有的经济政策对于中国石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发展的契机,石油企业要抓住机遇,根据市场形势及时调整战略目标,加快实现石油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要全面考虑,意识到潜在的危机,避免急于求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现有经济下,实现石油企业快速稳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