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村镇银行存款风险

村镇银行存款风险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村镇银行存款风险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村镇银行存款风险

篇1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作为新兴小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存款业务面临发展瓶颈,资金来源面狭窄。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在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对这类小型银行构成重大威胁。如何科学把握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平衡点,探寻小型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特色方法,至关重要。

一、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点

(一)对流动性风险的动态监控不足,预警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村镇银行使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比如流动性比例、法定准备金率、存贷款比例等都属于静态指标,只能反映某一时点的流动性状况,这种事后反映和控制,不能准确把握银行流动性的供给、需求及缺口变化。村镇银行的动态指标流动性缺口,融资缺口,现金流等使用管理的还不够成熟,特别是计算流动性需求与供给的技术和方法还不够先进。新兴的村镇银行还面临着很多瓶颈,从根本上说,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处于不停的动态变化之中,面对服务三农,风险点就要远远高于其他服务领域,所以村镇银行应该在以静态指标为参考的前提下,加强动态的指标的监测尤为必要。

(二)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三个根本诱因

诱因之一:资金来源不足流动性。流动性不足源于村镇银行通过负债手段获取现金的能力不强。村镇银行社会认知度低,公众普遍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有钱也不愿存。此外,目前村镇银行结算渠道不畅,还不能以直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结算系统,异地汇划只能通过行进行,企业结算不方便,企业不愿到村镇银行开户,其难以获得稳定的对公存款。

诱因之二:资产迅速变现能力差。村镇银行资产主要是县域信贷资产,由于“三农”业务生产周期较长,决定了期限多在一年以上,资产迅速变现的能力本身就差,自然灾害更直接加剧了贷款风险。现阶段,在农业贷款补偿机制基本缺位的情况下,贷款延期或不能收回的概率会相应提高。

诱因之三: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大面积同时爆发的危险性高。首先,村镇银行贷款行业集中度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经验不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需要一个较长期的摸索阶段;其次,农户对信息分辨能力差,当一家村镇银行出现一点小问题时,有可能迅速在农户之间以扭曲的方式传播,最终演变成挤兑。另外, 由于农村小微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等原因,在宏观经济状况变差时,容易出现成片倒闭的现象。农村中小企业的倒闭直接使村镇银行的资产状况恶化,甚至可能出现倒闭现象。

(三)利率市场化更加大了流动性风险动态管控难度

近期,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幅提速,利率水平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已是大势所趋。这产生的直接后果在于:一是银行业存款竞争进一步加剧。二是利率波动幅度和频率加大,对银行资金头寸的动态管理水平提出新挑战。利率波动对居民的储蓄意愿影响很大,当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时,居民为了减少机会成本,选择了其他的投资方式,储蓄存款减少;贷款则因成本的下降而需求增加,贷款的增加,存款的减少,给银行资金流动性会带来一定影响。利率波动幅度和频率加大,也会增加其流动性风险动态管控难度。

二、政策建议

(一)健全科学的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动态检测

必须增强对流动性风险的防范意识,应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更多的应用统计技术、数理建模技术,从经验型传统管理提升为标准化、专业化的现代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科学地预测流动性缺口,二是寻求弥补缺口的合理策略。做好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通过对流动性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情况的预测和分析,完成对潜在流动性风险的动态度量。其核心是构建动态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包括:预测风险警情、确定风险警况、探寻风险警源,即通过指标预测,可以大体评估未来经营时期流动性风险状况。最终目的是提供线索,及早发现警情。村镇银行应结合具体情况对其中的风险驱动因素进行丰富,使之更具实用性。

(二)健全内部约束与强化外部监管,双管齐下

要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约束机制,完善审贷、放贷、贷后管理等业务流程,合理的考核及奖惩制度,成立独立的内审机构,提高银行自主定价水平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并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回收,彻底走出恶性循环。监管部门也应始终如一地坚持审慎的监管原则,即使在银行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也不应放宽监管尺度。而应居安思危,经常性地对村镇银行进行压力测试,及时发风险预警,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面对经济下行的大环境,更应该重视流动性风险监管。

(三)构建农村小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树立信心

目前,民营资本参股成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但其规模较小且资本实力有限,缺乏国家信用担保,公信力不足,导致居民储蓄业务开展一直难以打开局面,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为此,主管部门应借鉴国外的银行危机救助机制,有计划的组织为数众多的农村新型银行机构联合出资,加快建立自己的农村存款保险制度,预防其信用危机。一旦投保银行面临困境时,能加快风险处置进程,由存款保险机构向存款人付现,保护存款人利益。只有建立公众信心,才能从根本上突破小型农村银行负债业务发展瓶颈。

(四)充分借助发起行优势化解风险,资源共享

与村镇银行相比,发起行的业务规模较大、营业网点较多,结算手段齐全,资金实力较为雄厚。村镇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发起行的资金优势,与发起行签订流动性协议和通存通兑的业务协议,借助发起行的网点和渠道,方便客户存取款,吸引客户来村镇银行办理业务。发起行也可以在产品研发、科技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村镇银行丰富产品线,弥补村镇银行在业务方面的弱势,实现资源互补共享,及时化解流动性风险,弥补村镇银行动态资金缺口。

参考文献:

篇2

1、其实,村镇银行并非私人银行,而是经银保监会批准,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并控股,受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的正规银行。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当地农民、农业和中小型企业,主要是为了满足“三农”发展的需要。村镇银行具备存款、贷款、交易结算等金融服务资质,且存款利率相对大型商业银行要更高。

2、村镇银行规模小,资金基础较薄弱,且风控能力也不及大型商业银行,理论上来说村镇银行是存在倒闭风险的。但村镇银行的存款产品与其他银行一样,属于《存款保险条例》保护的范畴,50万元以内的存款也是可以得到赔付的。

3、其实任何银行都会存在倒闭的分享,只是存款金额在50万以下都是可以赔付的。所以村镇银行存款相对来说也是安全的,而且存款收益还不错。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1.1负债业务进展缓慢,存贷比超标问题普遍

资金筹集困难,是目前大多数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村镇银行通过负债手段获取现金的能力不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①社会认同度不高,作为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在发展初期社会认知度低,公众普遍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有钱也不愿存。②目前,村镇银行结算渠道不畅,无法通存通兑,也无法发行银联卡,大多数村镇银行的异地汇划必须通过行,因而汇划款项难以实时到账,这样的弊端使得企业缺少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意愿。基于以上原因,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536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为1006.7亿元,仅占全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0.107%。同时由于存款的增长率和贷款的增长率不匹配,很多村镇银行的存贷比超标。

1.2金融专业人才缺乏

村镇银行业务主要面向农村地区及中小企业,而农村地区明显大量缺乏金融人才。造成村镇银行专业人才奇缺状况的原因:①在于其是新兴事物,并且主要业务面向“三农”,这样的机构发展对于国家政策的依赖度很高,前景难以预料,因此有经验的金融专业人员为自己的发展前途考虑通常不愿进入村镇银行;②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一般缺少金融行业的从业经验和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知识,而员工的业务经验及管理经验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经营和发展。

1.3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不足

村镇银行作为服务农村经济的商业银行,其发展受到农村经济一些固有特征,比如高风险、低收益等的影响,应当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目前,村镇银行的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分别为25%和5%,都明显高于与其服务目标相同的信用社。村镇银行在现阶段的起步发展阶段,只有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得到适当的补贴和优惠,才可能化解风险,求得长远发展。

2村镇银行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

2.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而村镇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更是高于其他商业银行。①村镇银行的服务目标在“三农”,农业生产周期比较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农业保险机制还未形成,更加剧了农业贷款的信用风险;②相比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由于成本和技术问题等等原因难以进入征信系统,其贷款对象往往在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贷款记录,这样无疑更加增大了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

2.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村镇银行正在业务拓展阶段,业务相对单一,主要是存贷款业务,其面临的状况是吸收存款难度大而贷款需求旺盛,同时贷款回收也存在一定问题。村镇银行目前还没有被广泛的认可,设立地区和服务目标又与农信社和邮储银行这些已成规模的金融机构相重合,争取存款业务的道路艰巨而漫长,但同时由于其他金融机构尤其是全国联网的商业银行贷款审批程序严格复杂,这一目标客户群的贷款需求又极其旺盛。这样的业务现状带来存款和贷款数量及期限的严重不匹配,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

2.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进行扶持,但村镇银行目前的发展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前景还不明朗,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专业金融人才以及金融管理人才都持观望状态,不愿加入村镇银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村镇银行的业务操作人员往往是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社会招募人员,其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的欠缺使得村镇银行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性增大。另外,村镇银行也大量缺乏具有金融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管理层的不专业,也很难在业务部门出现违规操作时及时发现风险。

3村镇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3.1健全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加快进入征信系统进程在学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比较成熟的信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信用管理机制。①必须实施标准化的信贷管理流程,完善贷前、贷中、贷后三阶段检查,全面对贷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②在还款监督机制中可借鉴国外成功案例,成立贷款人相互监督小组,充分运用群众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以达到最小的监督成本,最大的还款效率。③必须加强内部工作人员培训,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信贷人员责任心及工作方法的指导。加快村镇银行进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进程,是降低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途径。村镇银行应加强农户以及相关中小企业信用数据信息的收集,对服务客户的基本信息、信用交易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用资料做到全方位记录。在进入征信系统的技术、管理、资金方面的不足可以寻求人民银行和政府的帮助与支持。

篇4

关键词:地方银行;风险;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海南省农信社逐步完成全省票据兑付工作以及村镇银行在各市县陆续开业运营,地方银行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伴随改革发展的步步深入,海南省地方银行发展现状及其风险状况受到各有关方面的关注。本文以地方银行财务报告为切入点,分析农村信用社与村镇银行的资金运用特点及其财务可持续性,进而阐释地方银行面临支付能力不足、经营低效和行业风险积聚的危险。

一、海南省地方银行发展现状及特点

海南省地方银行包括农信社和村镇银行两类机构。2011年末,地方银行资产规模667.9亿元,占全省银行的10.8%,负债618.3亿元,占10.2%。全年累计实现利润3.3亿元,占同业的4.3%。

(一)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差异明显

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同业存放款,截至2011年末,琼海村镇银行和文昌村镇银行的同业存款占总负债比例分别为59.6%和82.4%,吸收存款仅占39.9%和15.9%。与之相较,农村信用社吸收存款占总负债的75.6%,同业存款占18.0%,且主要为市县联社上存省联社的资金。受制于社会认知度低、网点单一,村镇银行很难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以吸收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其“同业”存款也主要是发起行的存放款。

从资金运用方式看,农信社生息资产种类包括发放贷款和垫款、货币市场营运资产、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占总资产比重分别为40.7%、15.7%、12.1%和24.7%。村镇银行生息资产包括发放贷款和垫款、存放央行款项和存放同业款项,其中,琼海村镇银行和文昌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约占总资产的80.3%,文昌村镇银行发放贷款中来自发起行的转贴现占全部贷款82.7%。其它村镇银行均在去年9月后开始营运,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吸收的存款绝大多数存放同业,其存放同业款项占生息资产比重达82.4%。与村镇银行相比,农信社得益于存款和新募股金增加,除发放贷款外,通过货币市场运营的资产大幅增长,2011年末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比分别增长265.8%和235.1%。

(二)村镇银行收入来源单一,农村信用社多元化经营趋势明显

村镇银行是其发起行以存放同业形式将资金存入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再以发起行资金发放贷款,且贷款中发起行给予的转贴现占绝对比重,可见村镇银行2011年度盈利绝大部分依赖发起行的支持。

农信社营业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和投资收益三部分,占比分别为84.2%、1.3%和14.3%。其中,利息收入除了贷款利息收入,还包括贴现、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且占比逐年提高,2011年对利息收入的贡献同比增长4个和11.7个百分点。农信社投资收益来自统筹运用市县联社上存资金,加大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规模,2011年该项目同比增长158.0%。

(三)地方银行利润增速大幅超过存贷款增速

2011年村镇银行存、贷款增长96.0%和392.1%,净利润增长了1217.5%;农信社存贷款增速分别为43.1%和57.5%,净利润增长2507.0%。与此相较,已步入稳健经营阶段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贷款平均增长17%,净利润增长15%。地方银行利润增速大幅超过存贷款增速,究其原因一是地方银行贷款议价能力较高,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对象主要集中国有企业,为维系大客户,议价能力相对受限,因此,地方银行能实现以价补量,使利息收入增速快于贷款增速;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倾向于总行集中运用资金的经营模式,其系统内往来利息收入占比明显高于贷款利息收入,而地方银行信贷资产运作经营灵活,不仅局限于存贷业务,如农信社可据货币市场情况买入返售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四)地方银行高议价能力难以抵补低成本控制能力,总体盈利能力偏低

2011年地方银行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8.68%,省内其他商业银行为7.30%,可见地方银行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但从成本控制看,一是地方银行存款结构中低成本活期存款比例较低,致使利差水平低于同业;二是每一单位收入需要支出的成本较高,村镇银行、农信社成本收入比分别为84.2%和49.7%,大幅高于同业38.1%的平均水平。成本控制能力较低严重影响地方银行的盈利能力,2011年地方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资产回报率分别为5.2%和0.5%,大幅低于同业8.1%和1.6%的平均水平。

二、地方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篇5

1福建建瓯石狮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建瓯市是福建省的一个农业大市,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疆域总面积423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519万亩,耕地49.2万亩;全市辖10个镇、4个乡、4个街道,217个村、27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3.89万,其中农业人口42.5万;占总人口78.86%.建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金瓯宝地”、“竹海粮仓”、“绿色金库”和“酒城笋都”之称.茶果、木竹和畜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锥栗、食用菌、粮食蔬菜等十三个重点农产品优势明显.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全国重点林业县(市)”、全省柑桔生产基地市和“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盛产莲子、食用菌、泽泻、仙草和松脂等多种土特产品.莲子、笋制品、大米、茶叶、芦柑和葡萄等众多农产品获绿色食品或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建瓯锥栗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瓯市“三农”贷款需求旺盛,市场可开发潜力很大.

面对建瓯市“三农”的特色与资金需求,经福建银监局批准,福建建瓯市石狮村镇银行于2008年7月12日正式挂牌营业.这是福建省设立的首家村镇银行.它是由福建石狮农村合作银行全额出资2000万元组建,实行执行董事授权下的行长负责制,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均由母行董事长兼任,副行长和监事也由母行委派.建瓯石狮村镇银行积极开展存、贷、汇等各项业务,以满足建瓯市农村融资需求,特别是小额信贷需求.建瓯石狮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为“立足城乡,服务三农”,践行“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理念.目前建瓯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64个,从业人员674人.而建瓯石狮村镇银行目前仅有2个营业网点、32位工作人员,占当地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到5%.截至2009年末,各项存款余额就已突破亿元大关,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61.61%;各项贷款余额近八千万元,比年初增长313.27%,无不良信贷资产;农户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350.46%,占比85.75%,较好地遵循了监管部门期望的“小额、分散”的放贷原则;实现净利润38多万元,缴交各项税收20多万元.一举扭转了2008年末的亏损局面,提前实现了开业3年盈利的目标.

建瓯石狮村镇银行在业务上不断创新.2009年4月,以“抵押+担保+保险”的方式在全省率先开办农机具抵押贷款,解决了农民购买大中型农机具资金不足的问题.同年8月在辖内率先开办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为福建建瓯黄华山酿酒有限公司提供信贷资金200万元.同时,建瓯石狮村镇银行严格执行监管部门有关规定,单一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和人民币超额备付率,均在规定比例之内,建瓯石狮村镇银行开始步入稳健发展之路.

2福建建瓯石狮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

2.1面临的金融风险

2.1.1信用风险.对于村镇银行来说,信用风险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风险,而且是一种始终存在的风险.村镇银行面对的是大量的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缺乏以往的信用记录和有效信用评估办法,对农户的贷款也缺乏财产作抵押,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虽然目前建瓯石狮村镇银行无不良信贷资产,但是随着信贷资产业务的发展,不可避免会出现信用风险.

2.1.2经营风险.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与城市经济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高风险、低效益的弱势经济,农民作为弱势群体,严重受到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制约,农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2011年建瓯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8000多元,还债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弱,建瓯石狮村镇银行面临经营风险.

2.1.3市场风险.村镇银行主要从事存贷款业务,主要面临利率风险.目前我国银行利率管理政策是存款管上限,贷款管下限.商业银行可以实行差别化的利率.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银行业通过上浮存款利率,来吸收存款,村镇银行面临利率风险.

2.1.4竞争风险.设立村镇银行必将加剧农村金融机构竞争的激烈程度,由于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与村镇银行相似,村镇银行面临竞争风险.建瓯石狮村镇银行目前仅有2个营业网点,再加上存贷款总量少,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1.5流动性风险.村镇银行基层网点少,老百姓认知不足,增储难度大.目前建瓯石狮村镇银行存款只占建瓯市存款总量1.52%.并且,由于农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春季,容易造成银行存款减少和贷款需求的增加,村镇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

2.1.6操作风险.村镇银行人手少,建瓯石狮村镇银行目前2个营业网点,仅有32位工作人员,再加上村镇银行设立时间短,新业务也在不断发展,规章制度不完善,容易导致操作风险发生.

2.1.7政策风险.农村产业发展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种产业很容易出现大起大落,不易把握其发展状况.农村基层政策不稳定,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也容易给村镇银行造成政策风险.

2.1.8声誉风险.良好的声誉是银行长期发展的重要资源,是银行的生存之本.由于村镇银行刚开业不久,业务品种少,业务能力还有待于拓展,品牌价值还没有得到体现,个别员工工作失误,可能给村镇银行声誉带来严重影响.

2.2金融风险产生原因剖析

2.2.1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抵御风险能力低.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农村往往是重灾区.村镇银行开展的业务要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要求,所以它的贷款业务主要是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获得贷款资金大多是投入到种植业、养殖业和畜产品生产等农业经济中.与非农产业不同,农业生产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从投入生产到获得产出要有一定的时间周期.生产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从播种、养殖到收获,整个过程处于一定程度的风险之中.因此,当贷款获得者无法取得预期的收入时,村镇银行就面临经营风险.如2010年6月20日建瓯市遭受了一场特大洪灾,农业遭受重大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2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0万亩、经济作物15万亩;农作物成灾面积17.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万亩、经济作物10.5万亩;农作物绝收面积10.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8万亩、经济作物7.3万亩;毁坏耕地面积1.3万亩、其中灌溉面积0.91万亩;淹没蔬菜5.1万亩,倒塌菇棚280座,食用菌被淹196万袋,淹没鱼塘11000亩,死亡禽畜0.21万头,直接经济损失20398万元.#p#分页标题#e#

2.2.2农村信用环境欠佳,农村信用制度建设滞后.从征信制度来看,农村地区存在信用制度缺失的情况,没有建立起个人信用记录、信用账户之类的信用体系.而许多农户的信用资料不全,并且还处于纸制化人工处理阶段,没有使用电子化信息管理.村镇银行虽然已经开始开办存贷款业务,但是它的帐户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征信系统还不能与人民银行联网,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无法快速了解客户信用记录.这样,造成了农村借款人信用评估难、信用跟踪难、信用约束难,容易引发信用风险.

2.2.3风险过于集中.村镇银行经营地域范围狭小,信贷支持的主要是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域内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如笋竹、锥栗.建瓯石狮村镇银行建立的原因之一就是看中这些特色产业,业务定位也是主要服务这些特色产业,这类业务具有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和风险大的特点.所以,村镇银行的业务高度集中于一、两个产业,风险过于集中.

2.2.4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业务还在不断拓展中,各项业务操作流程还不够规范,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相互制衡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够健全,有可能因人的因素造成操作风险与声誉风险.

2.2.5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村镇银行主要是小额信用贷款,并且农业作为一个弱质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产收益不确定性,对村镇银行来说业务风险较大,利益低.为了降低风险,村镇银行要对贷款项目进行调查,调查越深入、详细,风险就越小,但投入成本就会越大,造成风险与收益不对称.建瓯石狮村镇银行在2008年末就出现亏损,2009年末才实现赢利30多万元.

2.2.6信息不对称是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村镇银行很难了解农户和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变化,从而处于不利地位.信息不对称是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2.2.7面临同业竞争,组织资金困难.村镇银行是新生事物,信用积累不足,在短期内难以被广泛认同,公众常常视其为“私人开设的银行”,有的担心重蹈“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覆辙,因此对村镇银行持怀疑态度;再加上镇银行支付结算功能尚不完善,且服务半径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资金组织.从建瓯石狮村镇银行情况看,2010年6月末储蓄存款余额仅占各项存款余额的23.94%,11个对公专用账户成为存款主要增长点,负债结构不合理,存款不稳定性大.

3福建建瓯石狮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3.1完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

要以信用创建为契机,加快出台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县域信用社区创建工作方案》等地方信用建设方案,大力开展信用企业和信用乡镇、信用社区等信用创建活动.建瓯石狮村镇银行可借鉴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对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经验和做法,综合农户的各类信息进行信用评级,尽快规范和完善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信用档案.并在此基础上,将评级的范畴延伸到个体工商户,然后决定授信额度,形成良好信用与信贷支持的互动循环,从根本上建立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长效机制.

3.2健全农村金融政策、法律法规

尽快制定出台专门《农村金融法》、《农村金融服务促进法》、《农业保险法》等,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尽快修订完善《破产法》、《刑法》、《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为农村金融的良性运转提供法律支持.如根据《物权法》规定,积极探索新型“三农”信贷担保抵押方式,缓解“三农”“寻保难”、银行“难贷款”的压力.

3.3完善农业风险经济补偿机制

要引入农业保险,完善农业风险经济补偿机制,减轻农户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强农户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降低信贷资金风险.目前农业保险仍然停留在成本较高的商业保险领域,政策性保险几乎是空白.农业保险经营原则应该是政府政策扶持,公司商业运作.所以,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由政府主导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分散或降低农业经营的自然风险.对农业保险公司给予必要的财税政策优惠,对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等,从而分散农业经营风险,降低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确保村镇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

3.4创新信贷管理模式

创新信贷管理模式,支持县域产业化发展.村镇银行要建立“企业+协会+农户”、“企业+农户”信贷模式,根据产业发展要求,为龙头企业、专业户、种养大户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为专业户、种养大户提供担保或损失分担机制,信贷资金实行封闭运行,该模式可以增强龙头企业与社员的合作,兼顾了三方利益,提高信贷资金安全性.

3.5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篇6

国家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颇为重视,并希望以此推动农村地区更加繁荣,但在发展中却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通过对村镇银行发展背景的更加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解决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下面先讲一讲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我国村镇银行数量不足、全国分布不均、贫困县网点少

村镇银行成立数量低于国家计划,不能更好满足农村所需金融服务。

早在2009年银监会计划于2009~2011年三年中,在全国35个省计划单列城市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而截至2012年6月30日,全国共有1101家村镇银行,若提出部分村镇银行开立的支行数量,则仅有731家。虽然说成就斐然,但是尚未实现2009年的计划目标,一些急需金融服务的贫困地区甚至没有建立起村镇银行,这些已成立的村镇银行还不能满足广大贫困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村镇银行的布局呈现部分相对集中的态势,东部发达地区较多,中西部落后地区较少。而银监会在组建村镇银行初期,主要是为了满足中西部贫困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如今的村镇银行格局却没有达到目的。

各省份中的国家级贫困县和村镇银行布局重叠度太低。2012年国家公布的国家级贫困县有592个,其中中部贫困县有217个,西部地区的贫困县为375个,占国家级贫困县的绝大部分,而中部地区共有263家村镇银行,西部有村镇银行342家,看似数量较多,但与没有贫困县但村镇银行数达338家的东部相比,西部地区贫困县平均分布村镇银行较少,这必然导致当地所需的金融服务不能得到满足。

2.村镇银行内部经营模式缺乏创新,吸收贷款难

当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国农业银行主要服务于高端客户,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于中端客户并逐步向高端客户延伸,所以我国农村的中端客户所需金融服务未得到充分满足,低端客户处于空白状态。低端客户主要是一些贫困农户和微型企业,风险较大且收益甚微。村镇银行在成立初期需要严格控制风险,因此也必须争夺中高端客户,在发展较为成熟后向中低端客户延伸。但当前村镇银行的贷款方式,风险评估,信用担保,贷款审查,贷款偿还等贷款模式均没有太大突破,在产品开发方面创新较少。村镇银行的贷款模式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没有本质区别,而其自身又起步晚,经验不足,这就使得其在农村贷款中无竞争优势。

多数村镇银行,伴随着央行的两次降息,两次上浮其存款利率至顶。所有这些村镇银行上浮存款利率至顶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为了保有现有存款和吸收存款,若自己不率先提高利率,恐怕现有本已不多的存款也会流失。吸收存款难直接导致村镇银行贷款业务量较少,从而对农村金融影响甚微,不足以满足三农发展所需金融服务。

在我国一些国家级的贫困县中,当地村镇银行的支农资金较少,大部分资金还是流向了较为发达的城市,这完全与银监会组建村镇银行的初衷相悖,使本就缺乏经济发展动力的农村地区更加贫困。

二、对村镇银行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相关政策方面

从保障村镇银行健康发展上来看,银监会的规定不无道理,但其规定从满足农村急需的金融服务上,却起到了制约的作用。虽然最大股东持股已由20%下调至15%,但其实质制约作用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我国农村地区所需的金融服务规模小,较分散而且风险较大,商业银行的逐利性和决策地位,必然导致其将吸纳资金投向收益较高的城市,使得支农资金大量较少。还有,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满足主发起银行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较少,这就使得中西部设立的村镇银行数目较少,而我国中西部又是我国三农重点发展区域,这就与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随后银监会“东西挂钩,城乡挂钩,发展与欠发展挂钩”政策,也存在一些不良作用,第一,挂钩政策使得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限制加大,一些原本支援在发达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地金融机构只有放弃设立,这反而又减少了村镇银行地设立数量。第二,对于在挂钩中贫困县设立的村镇银行政策上没有给与一定的优惠,这又进一步加重设立村镇银行的负担。

2.村镇银行经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村镇银行起步晚,自身实力不足,不能吸收金融人才,并且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导致其金融创新严重不足,大量的金融机构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金融人才支撑,金融创新是不可能的,而要留住金融人才,没有相应的薪酬待遇是不行的。

但对于刚起步的村镇银行,不可能有较多的资金用于吸纳金融人才,同时,村镇银行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地方特色也导致其缺乏金融创新,也即没有符合当地境况的贷款模式。

我国大多数农民及小生产者对存款的安全性要求较高,而对于存款利率大多持无所谓态度,他们大多对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较为信任,这使得即使村镇银行的利率高于前两者,大多数农民仍不愿在村镇银行存款。村镇银行没有行号,也就不能业务利用央行的清算支付系统,而其自身又没有清算系统,这必将导致村镇银行的转账支付难以进行,而农村的一些中小企业还有部分打工家庭对于转账又非常急需,这也将使村镇银行吸存能力受限。村镇银行自身公信力不足且宣传力不足。作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起步较晚,与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相比,没有树立起实力雄厚、安全、可靠的公众形象,而对于银行来说,商誉至关重要,农民心中没有充分认可村镇银行,这就必然使村镇银行吸存能力大打折扣。

三、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主要问题的建议

1.放宽发起人的资格限制并实行优惠政策

政府要逐步放宽对发起行的资格限制,首先,对我国中西东部实行有差别的主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的资格限制。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可仍坚持原来的主发起银行政策;但对于东西部地区,可允许一定符合条件的证券保险等金融类机构设立村镇银行,对于国家更为贫困的县可进一步放宽发起人资格,允许有丰富经验的企业或自然人发起设立。同时,相关政策应规定增加符合一定条件的自然人股东比例,这样一来,便可利用自然人在当地的熟人社会,不仅可以拓展业务对象范围,又可降低信贷风险。还有,对于设立村镇银行,政府要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方面的优惠至少不低于对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政策,同时要实行较为有效的差别化财政税收政策。对于在东部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优惠幅度要小于中西部地区;对于在发达城市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优惠幅度要小于贫困县的;对于由于挂钩政策而设立的村镇银行,政府除必要的优惠政策外,还要实行一定的奖励激励制度,切实逐步改进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分布不合理。贫困县网点少的窘境。再有,规定村镇银行支农资金的额度。对于村镇银行资金外流,投资于非农业务,必须有明确的相关法规限制。可出台规定:村镇银行的小额贷款量不得低于全年的总贷款量的百分之五十,一年贷款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贷给农户,农村小企业和农村个体户,如此以来不仅可以满足农村对小额贷款的需求,而且避免的大量的资金外流。

2.进行金融创新、提升自身公众形象

村镇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其自身必须要有地方特色的金融创新,首先要拓宽担保渠道,如可实行土地使用权抵押、林木抵押、机械设备抵押、厂房抵押方式,以解决微小企业和农户生产贷款所需的抵押押物。还有,在一定的贷款范围内,可进行信用贷款,对于不同的信用级别也可以实行差额信用贷款,农民个人的信用状况可以通过当地走访以及以往信用记录来确定。在风险分担上,可以成立贷款小组,由小组内各成员共担贷款风险。例如,辽宁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就实行了独具特色的贷款小组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偿还贷款上,可以实行分期偿还,并且还可以实行提前还款奖励制度,一遍更好地鼓励还款积极性,减少偿还风险。

村镇银行要从自身做起树立安全可靠的公众形象,以此增强吸存能力。村镇银行要以自身优质的服务赢得口碑并且加强宣传力度,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村镇银行的先进经验,例如巴西的BRADESCO银行,通过以优惠政策帮助当地一些求学困难的家庭提供助学贷款、婚宴贷款等,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形象,这自然使更多人愿意在BRADESCO银行存款。

3.发挥地方政府在完善金融服务中的作用

村镇银行在进行金融产品设计时,可与地方政府合作,把地方的三农发展规划政策纳入自身的业务规划中,对于符合三农发展政策的项目,主动提供优惠贷款,在贷款模式上要有充分的灵活性,对于贷款审查、风险评估、信用担保、还款方式上与项目的实际情况为标准,逐步探索出实现自身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让政府出面对村镇银行的信誉加以确定。公众对政府是颇为信任的,由政府为村镇银行正名,足以使村镇银行改变现状。

4.村镇银行之间可以实行联合,有效办理清算转账业务

村镇银行在短期内不能加入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统,但村镇银行间可以部分联合,在局部实现清算转账业务。对于农村的中小企业,可以先了解与中小企业有密切往来的外部地区,如大规模原料采购地、产品销售地等,并与该外部地区的村镇银行实行联合,专门为这些企业进行转账清算业务。对于农户农民,村镇银行也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满足他们的转账需求,例如,我国相当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所谓的“打工经济”,而这些地区的打工农民往往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样当地村镇银行便可与打工地区的村镇银行联合,实现异地跨行转账,既方便农民,又可大量增加存款。

四、总结

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部分,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深入分析研究村镇银行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例如,村镇银行之间可以联合起来、发挥地方政府在完善金融服务中的作用、进行金融创新、提升自身的公众形象、放宽发起人的资格限制并实行优惠政策等,让我国村镇银行更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参考资料:

[1]乌 兰 张 莉:内蒙古村镇银行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知识经济. 2012(23).

[2]王军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2(08).

[3]廖继伟:村镇银行经营行为趋势与发展方向——基于对四川省村镇银行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12).

[4]张洁颖 张 平:新四类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及比较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04).

篇7

——结算系统不畅。目前,村镇银行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尚未连接,未设置金融机构联行行号,使清算、汇兑等业务无法办理,这也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此外,村镇银行的业务处理系统是基于简单联结的内部网络,与外界相关机构和发起行没有实现相应的网络连接,如代收代付、通存通兑、信用卡及网上银行等业务难以开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务正常开展。

——资金筹集难。村镇银行地处农村贫困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而且,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不高。加之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由于结算系统不畅,同业拆借难以进行,村镇银行不能发行、买卖金融债券,融资渠道受限。

——风险控制难。一是服务对象风险。银监会强调,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这些类型的贷款风险高、数额小,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农民,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二是自身经营风险。村镇银行尚处于萌芽阶段,规模尚小,实践证明:规模过小的金融机构难以存活。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会碰到所有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的商业银行同样的问题,如贷款风险偏高、呆坏账可能性比较高等。

——政策支持不足。一是货币政策支持不到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的《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虽然解决了村镇银行开户、资金清算、存款准备金和征信、统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急需解决的央行再贷款、银联入网等问题仍未得到明确。二是缺乏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却没有享受到与农村信用社一样的待遇,相关行政性、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免和涉农资金存款的支持都没有体现。如政府没有出台与村镇银行相配套的存款保险、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贷款利率及信用担保、法律环境等政策,由于业务开展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

篇8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9-0101-03

[作者简介]曹景华(1972-), 男,汉族, 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货币政策;刘田旺 (1969-),男,汉族,经济师,研究方向:货币政策;李子胜 (1969-), 男,汉族,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管理;汪东方(1987-),男,汉族,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货币政策;王井(1984-),男,汉族,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市场;胡林香(1985-),女,汉族,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货币政策。

一、景德镇市村镇银行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

(一)发展概况

2010年12月,景德镇农商银行作为发起行在景德镇市浮梁发起设立首家浮梁农商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6000万元,其中法人股本2300万元,自然人股本3700万元;2011年4月,哈尔滨银行作为发起行在景德镇市乐平发起设立乐平融兴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全部为法人股本。多年来,景德镇辖内两家村镇银行股本构成未发生变化。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主动适应金融发展新常态,发挥经营机制灵活优势,积极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创新发展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截至2015年1季度末,浮梁农商村镇银行资产总额10.0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6.28亿元;负债8.38亿元;存款余额7.30亿元,其存款规模在全省35个村镇银行中排名第8位;拥有员工34人,设有1个总行营业部、1个本地支行。乐平融兴村镇银行资产总额3.0亿元,其中贷款余额2.4亿元;负债3.0亿元;存款余额1.14亿元,其存款规模在全省35个村镇银行中排名第29位;拥有员工24人,设有1个总行营业部、1个自助银行。

(二)主要特点

1.总体发展速度快

截至2014年底,景德镇市村镇银行资产规模合计为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亿元;负债规模合计为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亿元;存款规模合计7.74亿元,同比增长8.4%;贷款规模合计为8.5亿元,同比增长25.55%。

2.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2014年,景德镇市村镇银行实现利润总额4000万元,净利润2999.75万元,资产利润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其中:浮梁农商村镇银行资产利润率为3.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4个百分点;乐平融兴村镇银行资产利润率为1.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7个百分点。

3.资本约束能力强

截至2014年底,景德镇市村镇银行资本总额为9000万元,资本净额为15500万元。浮梁农商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9.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39%,拨备覆盖率为581.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1.08个百分点;乐平融兴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7.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5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612.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2.17个百分点。

4.支农作用显著

景德镇市村镇银行自开业成立以来,始终遵循“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己任,较好地支持了“三农”和“小微”信贷对象,初步发挥了服务地方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职能。截至2014年底,浮梁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5.28亿元,涉农贷款比例为89.01%;乐平融兴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2.18亿元,涉农贷款比例为86.31%。

5.经营机制灵活

根据涉农、小额、时效、分散的放贷特点,景德镇市村镇银行贷款发放具有便捷、高效和灵活的优势。从贷款发放形式上看,主要以信用、抵押贷款为主;从贷款的期限结构看,“短平快”是主要特点;从利率定价看,根据贷款的不同对象,执行利率水平差异较大,也较为灵活,弹性较大。

二、景德镇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经过5年时间的运行,景德镇市村镇银行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浮梁农商村镇银行,对所在县域金融市场影响力正在不断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其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了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趋缓、经营困难、信贷风险加大等,这一方面是经济新常态下必然反映,另一方面也受其自身发展模式的制约,再加之配套政策支持跟进不力,导致村镇银行较其他商业银行经营面临更大的困境。

(一)吸储难度增大

通过对村镇银行资金实力的分析,首先,因村镇银行设立初期定性为县域以下,发起人大部分为中小银行,其注入资本量较小,后期增资扩股滞缓,规模效应较弱。其次,发展较为缓慢,网点扩张能力较差,辐射面偏小。由于监管政策、综合成本效益及吸存能力等因素导致村镇银行网点扩张五年来仅增加一个,辐射仅在县城周边,未能延伸乡镇,严重制约吸储能力。第三,由于村镇银行品牌效应和社会公众形象等因素,业务开展单一,企业文化尚未形成,金融服务掣肘,特别是异地发起人等因素,也直接影响了存款营销能力。同时由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并受大额存单推出和近期股市飘红影响,加剧削弱了村镇银行存款增长的基础。数据显示,浮梁农商村镇银行存款余额2014年较2013年增长27%,2015年5月较上年同期仅增长10.6%,低于全市存款平均增长水平,乐平融兴村镇银行银行存款余额2015年4月,较2013年、2014年同期增速分别下降12.35%、5.53%。

(二)信贷投放难度增加

村镇银行发起设立之初定位不清。作为金融补充作用的小微农村金融机构,其定位主要是服务小微企业、涉农项目及广大农户,而将村镇银行落户县城区域,网点扩张也在县城区域,有效的辐射范围较窄,其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从而导致在客户结构上,高价值客户占比低。另一方面,由于利率市场定价能力不高,营业网点的布局、设施、功能有较大差距,另外处于经济下行期,信贷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信贷营销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贷增长。调查显示,辖内村镇银行2015年前5个月信贷投放出现负增长态势。

(三)稳健经营难度上升

随着传统金融需求弱化不断加剧,村镇银行顺应新兴金融需求而调整的步伐缓慢,影响其供求错配。业务领域过于单一,经营风险过度集中,而其客户对象又属于经济弱势群体,在经济下行期抗御风险的能力更加弱化。调查显示,2015年辖内村镇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占比呈现双升态势。收入结构的单一化,传统的贷款利息收入占比过高,实现多元化经营转型目标困难。据调查显示,浮梁农商村镇银行2014年利息净收入占比营业收入高达99.47%,2015年一季度利息净收入占比高达98.88%,经营效益难以维系。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信贷有效需求不足,不良贷款风险的反弹,拔备计提增多,再加之扶持政策不充分,导致其效益增长空间受制,效益同期相比出现下滑态势。

(四)转型发展难以推进

国家一直在释放推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政策信号,但是试水P2P平台、大额存单等业务却被叫停或排挤在外。而且随着市场利率化发展的深入,村镇银行由于其自身实力、信誉、利率议价能力、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等因素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了市场竞争的两极分化,其必然被排挤在高价值客户门槛之外。受发起行绝对或相对控制,其自主经营权受限;起步晚,高端人才储备不足,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集约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推进不够,抑制了村镇银行服务水平的发挥。经营发展配套服务不足,营业网点的布局、设施、功能与转型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配套的优惠政策跟进不力,而且在信息建设、内控制度等方面均缺少系统性指导或扶持,甚至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小微领域的竞争中还处于劣势地位。

三、新常态下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村镇银行从成立之初的快速发展到如今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瓶颈,有发展定位不准、基础不实、资本实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后劲不足等原因,同时受自身因素和政策环境的共同影响。因此要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应在指导规划、政策扶持、功能定位、升级转型上下功夫。

(一)适时出台指导意见,增强发展后劲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支持“三农”发展的有力补充。近年来,政府出台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机构准入政策、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等意见,却未有系统性支持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应出台一套完备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推进机制的指导意见,解决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指导制定村镇银行科学合理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规范发起行的管控,确保村镇银行独立法人行为;坚持业务发展与突出特色、风险防范与深化改革、差异化经营与社会统筹兼顾等原则;指导建立科学激励约束和管控机制,不断培育良好的村镇银行品牌形象等。

(二)准确定位,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

一是要准确功能定位。农村市场中的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给村镇银行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因此村镇银行要围绕区域农村市场定位金融服务,在基于弥补农村金融设计不足的同时,又要进行商业化模式运作,不断扩大其规模实力和社会知名度。二是扩大村镇银行在农村的覆盖面。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实现村镇银行设立“常态化”,塑造金融新格局,坚持金融服务“三农”与小微企业的宗旨。针对县域村镇银行覆盖率较低的实际情况,建议大力发展地市级村镇银行,或是将县域设立的村镇银行升级,实行地级市总部、辖内县域设立分支行、乡镇设立网点的“总分行制地市级村镇银行”发展模式,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发起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及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又能积极拓宽辐射范围,壮大自身实力和规模,切实解决其破局吸储难题。三是建立差异化发展机制。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农村金融需求差异性较大,村镇银行应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实行差异性经营管理模式,包括在定位客户、决策流程及信贷模式等方面,充分发挥村镇银行机制灵活、决策时效高、贴近农村等特点,创新差异化的经营管理体制和金融服务需求,保证其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村镇银行活力

为“三农”服务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扩大农村金融供给,为“三农”服务是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为使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并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就必须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给予更多方面的政策扶持。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允许村镇银行部分财政结算业务,增加其资金实力;延续并完善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实行对涉农项目财政贴息、农业风险保障、政府担保基金等多种方式,降低其信贷风险和成本。给予村镇银行更多的参与机会,允许其参与如以地方财政资金为保证的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通等创新业务。另一方面,强化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金融监管部门在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同时,更要提高对村镇银行涉农小微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对其存款准备金、资本充足率、存贷款利率等给予更大的自由浮动空间,充分利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给予村镇银行更多资金支持,从而引导其信贷资金投放和流向,确立准确的市场定位,继续发挥其在农村、小微等领域的优势,弥补正规金融机构的市场空白。同时适当放松监管限制,允许村镇银行一定程度上的金融创新,并享受与其他商业性银行一样的诸如发行大额存单等权利,为村镇银行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助力村镇银行转型升级,推进可持续发展

篇9

1. 运营成本高、融资渠道狭窄、收益偏低,风险大

(1)小额贷款公司就其内部因素来看,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规模不大、运营资金较少,造成了经营风险大,同时风险管理跟不上企业需求,更加大了企业的安全隐患。

从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小额贷款公司是近几年形成的农村金融机构,社会认同度低,能提供的服务产品少,盈利能力也较小;该类公司网点覆盖面窄,大多在农村和偏远地区,能够吸引的存款少融资难,且服务的客户群是农村的农业小微企业和农户,导致客户群体对贷款的需求额度较小,发生贷款行为的频率高,加大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难度,同时这类客户经济困难、抵押担保物品少且价值较低,加上他们的经营较为依赖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低,这也会增大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降低其收益。

(2)村镇银行存款企业存款高于储蓄存款,活期存款高于定期存款,且存款依赖于大客户。村镇银行网点大多设置于县城,县城居民的闲置资金有限,限制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加。与小额贷款公司一样,村镇银行的社会认可度不高、服务产品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导致吸收存款能力较差,存款规模小导致村镇银行贷款发放受到影响。村镇银行的设立需要较多资金的投入,营运过程中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支付的报酬较多,增加了营运成本,从而降低了盈利空间。与小额贷款公司相比,村镇银行运营机制较为成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较为完善。但村镇银行的内部运营情况良莠不齐,有部分村镇银行内控环境差、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和制度,增大了其经营风险。

2. 人才需求缺口大

(1)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需求增加,公司需要进行规模扩张,也面临着对对口人才的需求增加。现阶段下,小额贷款公司的从业人选相交大型金融机构来看数量较少,不能很好满足公司的需求,同时职工的业务素质整体水平也较低,公司的发展现状难以吸引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加入。人才缺口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为困难,也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2)村镇银行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才缺口,培养专业人才同样是村镇银行面临的艰巨任务。由于村镇银行的工作地点特殊大都在县级村镇,需要的从业人员经验、业务技能不足,专业性较差,但是随着业务不断扩大,需要逐步建立培养起自己的干部员工队伍,才能促进村镇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3. 政府扶持力度较小

我国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帮助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发展,但各地的各种财政、税收政策还不能满足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发展需求,未能创造出适合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良好金融环境。同时,我国关于农村金融法律体系的建立尚不健全,信用环境、保险和担保体系等的发展较为迟缓落后,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

4. 服务对象偏离

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服务的群体是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帮助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但是,现阶段大部分的此类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设在县域城区,乡镇网点比例较低。这类金融机构的贷款仅有不到半数涉及农村贷款,大客户的目标定位也是放到大型企业上。以上经营方式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偏离了最初目标。

二、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调高自身发展能力

1. 强化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需根据自身情况聘请专业人士制定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管理体制。可以通过建立监督制衡机制、强化人员素质考评、加强贷款管理、建立内审制度等方式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2. 立足市场需求,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改变产品单一的局面。根据农村企业和农户的需求设计新型金融产品,吸引农村资金需求者在农村金融机构存贷,通过多元化、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留住客户。

3.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人才缺口,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使机构可以高效、安全运行,并能取得长足发展,制定一系列措施吸引人才、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制定符合机构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专业素质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提高和积极的员工晋升、培训政策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4. 打造企业品牌,提高社会认同度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调高自身服务质量,突出服务特色,打造企业品牌,提高社会知名度。机构可以通过媒体宣传、走访农户和农村微型企业、在农村开展金融知识宣讲等方式提高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力,从而取得社会的认同。

(二)优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外部环境,提供政策支持

1. 完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给予政策偏移

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借助于政府的支持。我国可以通过多种措施促进机构的良性发展:解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问题,帮助其拓宽融资渠道,可以适当对其放款融资限制等方式增加其资金来源;制定政策帮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入现已成型的支付结算系统和征信系统;拓展惠民政策的广度和深度,针对涉农贷款机构建立补贴制度,鼓励机构针对广大农村开展贷款业务,帮助机构降低经营风险;减少对市场利率的管制,提高机构的运营自由度。

2. 加强监管,防控金融风险

篇10

    二、威海县域案例:鲶鱼效应与机制缺欠互现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辖区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典型的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特征。2010年威海市首家村镇银行在下辖的乳山市成立,至目前共组建3家村镇银行,荣成、文登和乳山三个县级市各有1家。截至2011年末,威海辖区村镇银行各项存款达4.92亿元,各项贷款达2.3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达1.54亿元,占比达65.81%。威海辖区的3家村镇银行各有特色,荣成的汇丰村镇银行是由外资银行发起成立的,文登的建信村镇银行是由国有银行发起成立的,乳山的天骄村镇银行是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起成立的。母行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威海辖区的村镇银行具有典型代表性,对其经营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也具有典型意义。

    (一)鲶鱼效应

    从威海辖区来看,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表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发起条件宽松,政策规定在县域设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即可。以威海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设立村镇银行在注资上是极为容易的;其次是法人机构优势,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在经营上拥有完全的决策权,这决定了在贷款审批和发放等方面具有其他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还有一点是村镇银行产权明晰,没有历史债务和遗留包袱,在经营发展上可以轻装上阵,而其他金融机构因种种原因导致不良贷款多、信贷风险大、经营活力差。由于以上经营优势的存在,村镇银行设立后在较短时间内就显现出对县域金融的强势冲击,收到一系列连锁式成效,形成了预想中的“鲶鱼效应”。

    1.县域贷款利率不同程度下降。近些年来威海辖区农村基本处于资金供需失衡、金融缺乏竞争、贷款利率高企的状态,村镇银行为满足快速拓展业务的需要,利率定价机制灵活,实施较低利率策略,抑制了民间借贷的发展,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迫使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利率调整措施,引致了县域贷款利率整体出现下降的良好局面。村镇银行营业初的贷款利率比其他金融机构平均低10%左右,目前县域农行的涉农贷款利率比前两年下降约5%,农村信用社的下降约10%。

    2.涉农贷款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信贷审批具有管理链条短、贷款投放快等明显优势,在信贷审批中重在审查客户的现金流、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而不注重抵押担保,能够根据农村经济的实际需求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涉农贷款投放较快。在村镇银行的带动下,其他农村金融机构也加大了涉农贷款的审批力度来抢占市场,涉农贷款投放速度明显加快。2011年威海的县域涉农贷款新增40.16亿元,同比增长9.58%,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幅,比未成立村镇银行时的2009年涉农贷款增幅高4.38个百分点。

    3.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极大改善。村镇银行经营的灵活性和贷款的快捷性,打破了农村信用社多年垄断农村市场的格局,引起了农行和农村信用社的高度重视,在改进信贷审批流程的同时,纷纷加大农村金融服务设施投入。如在乡镇增设ATM、在农户家中配置电话POS等,依托较完善的金融服务机具来稳定客户和占据市场,促进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2011年威海辖区农村金融机构在县域以下增设ATM441台,同比增长14.25%,增设电话POS9593部,同比增长35.28%,发放惠农卡24万张。

    (二)机制缺欠目前村镇银行这一模式的作用并未得到完全发挥,其生存发展还不同程度地受到制约,这些都应引起决策者的关注。

    1.国有银行难以主动成为发起行。从现行金融监管机制分析,国有银行在资本刚性约束下,更多地希望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业务,而村镇银行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盈利较低,并且在经济发达地区国有银行在县域均设有分支机构,因而国有银行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并不积极。而对于异地扩张需求强烈的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而言,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成为其跨区域经营的最佳路径,因为要到异地设立自身分支机构的门槛很高,审批流程漫长,难获监管部门批准。从威海3家村镇银行来看,只有文登的村镇银行是国有银行发起设立的,并且设立时间最晚,是在国内村镇银行出现五年之久才开始设立的。

    2.村镇银行尚未被完全接纳。由于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村镇银行不能直接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不能以自主身份进行全国统一的划汇结算;没有联行行号,村镇银行不能开具票据、银行汇兑、发银行卡,电话银行、投资理财、担保咨询等新型业务也无法开办,只能依赖存贷款业务来生存,造成业务经营模式单一、缺乏盈利增长点的局面。据调查,威海辖区最早于2010年设立的天骄村镇银行至目前也未能成功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只能依托其母行鄂尔多斯农商行进行结算,交易存在时滞。

    3.村镇银行未将村镇作为主战场。从当前金融运行机制分析,村镇银行的设立虽对农村金融形成了有益补充,但仍未完全冲到支持“三农”发展的村镇第一线,基本上是以县市及周边企业作为主要的信贷服务对象,以拓展中小企业贷款为主流。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机构单一,如果将服务重点确定在乡镇和农村,不仅经营成本高昂,而且也失去了原有的信息对称优势,这就导致了村镇银行“冠名村镇、身处县城”、“借助服务三农经济而生、依赖支持县域企业而存”的事实。据调查,威海的3家村镇银行所放贷款中,真正投放到农村领域的仅占48.72%,投放到县域企业的占51.28%。

    4.财税政策扶持机制明显不配套。从国家财税扶持机制分析,目前财税部门对村镇银行在营业税、所得税征收方面是比照其他商业银行标准来执行,而同是服务于“三农”的农村信用社在征税方面享受到更大的政策优惠,并且财政对农行和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业贷款还进行贴息,相比之下村镇银行在享受国家财税扶持政策方面明显不配套,这些都极不利于其生存和发展。从威海辖区农村信用社与村镇银行比较看,前者营业税率为3%,村镇银行开业两年后为5%,前者所得税免征或减半,村镇银行要全额上缴,一年几项合计可影响利润150万元左右。

    三、发展模式研究:经营风险分析与市场策略设计

    (一)经营风险分析

    1.存款资金筹措的艰难性。村镇银行是新生机构,并且组建股东中有私营企业参与,城乡居民对其认可度和接受度不高,部分企业和居民甚至视其为杂牌银行,质疑其经营实力和信用程度,根本不愿到村镇银行存款。加上村镇银行没有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汇总和结算等业务无法正常及时办理,即使主动出去营销吸揽存款,多数企业和居民也不愿意在村镇银行存款和办理业务,吸收存款艰难、放贷缺乏资金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据统计,2011年威海县域存款增加87.69亿元,而村镇银行存款增加2.04亿元,市场份额明显弱于其他金融机构。

篇11

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发展,给赣州金融市场加入了新的载体,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金融服务的空白,一些被忽视的信贷对象受到关注、得到扶持。截至2013年6月末,赣州市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5.60亿元,涉农贷款占比达到85.9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5.72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1.92亿元,同比增长19.58%。从实际用途分类上看,主要用于支持商贸流通及生产加工。以借贷利率为例,目前村镇银行贷款月利率普遍为10‰,民间借贷的利率则普遍在15‰~20‰左右。融资成本的降低,实实在在地降低了农民和中小企业的资金负担,满足了它们发展生活和扩大生产的金融需求,而且有助于农村地区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主体多元化、产品多样性、服务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截至2013年6月末,3家村镇银行吸引了社会资本1.50亿元,吸收社会存款29.79亿元,这客观上为民间资金进入金融业提供了正规渠道。

村镇银行层级简洁,机制灵活,能够根据农村金融实际需求,不断创新信贷担保、产品和流程,提供有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目前赣州已开业的村镇银行通过逐步探索,相继开办了公务员保证、农户联保、林权抵押等产品。针对农村地区、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不健全、抵押物不足难题,村镇银行大胆创新,采取自编报表等方式,主打保证信贷产品,全市村镇银行各项贷款90%以上为保证贷款。此外,村镇银行还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特点,大胆推进金融创新。如赣州银座村镇银行指导当地家具行业协会,设立互保基金,互相担保承担连带责任,之后对协会成员发放贷款。村镇银行在信贷服务时间上突出“活”字,在信贷服务环节上体现“快”字,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到贷款发放,最慢5天,最快1天,有效缓解了贷款时间长、速度慢的问题。

赣州市村镇银行仍处在初创发展期,随着业务经营和管理的逐步深入,目前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资金筹措困难,流动性风险隐患大。村镇银行目前普遍面临资金筹集困难,存款稳定性较差,流动性风险隐患大的问题。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本就较短,加之采用的是独立法人的运作模式,缺乏足够的社会认知。此外,由于目前3家村镇银行都不能直接接入人民银行的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导致支付环节增多、资金结算和周转速度缓慢,造成存款市场上的竞争力先天不足。截至2013年6月,赣州市村镇银行存款余额为29.79亿元,仅占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1.21%。目前,3家村镇银行平均存贷比超过100%,且多数村镇银行的存款主要来自结算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占比不足20%,财政性存款几乎没有,存款稳定性差。如2013年6月末,某村镇银行单月存款下降1.51亿元,占其各项存款比重达到5.07%。

服务方式单一,营利能力待提高。受准入过程烦琐、成本高、相关规定不明确以及规模小、管理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制约,目前赣州市村镇银行支付结算都是通过主发起行或选择其他银行接入。同时,部分村镇银行也未加入银联,导致结算渠道不畅,难以提供多品种、高效率的结算服务,许多新型业务无法开办。此外,目前村镇银行的业务都是以传统的存、贷、汇为主,而利润空间高的代收代付、代客理财、信用卡、投资咨询等中间业务几乎一片空白,部分村镇银行目前只开办了工资一项中间业务,而且是免费服务。据统计,2012年3家村镇银行实现利润4482.31万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仅164.74万元。

定位不够清晰,风险控制需完善。目前赣州市村镇银行在信贷担保、产品、流程上都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也有部分村镇银行目前仍然沿袭的是传统的业务运作模式,在客户定位上不够清晰,存在“垒大户”现象,在业务品种、信贷调查、抵押担保、贷后管理、利率定价等方面也缺乏创新,与现有金融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质化竞争,而不是差异化竞争。此外,目前各村镇银行在贷款期限设置方面不够灵活,随着经营时间的积累,可能还会有一些周期性、行业性问题逐步显现。影响风险控制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村镇银行尚未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客户的道德风险约束具有一定影响。

篇12

村镇银行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对农村金融体系存量改革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供需的矛盾,对我国培育多元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有效增强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对支持“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探讨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村镇银行的设立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诉求

首先,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部分农民已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成为专业户和生产大户,他们对资金的需求有着很强的季节性,且数额较大。此外,农户在生活中又会经常遇到临时性生活困难,对资金的需求是经常的。其次,农村中的中小企业在扩展经营的过程中,他们的自有资金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自有资金匮乏,使他们成为资金市场的需求者。他们对资金的需求特征常常表现为短、频、快,资金需求没有可供抵押的资产和信用担保,使得贷款风险较高,难以满足国有银行贷款条件,因而很难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支持。第三,金融改革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大量撤并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从1999年开始,四大国有银行大规模撤并31 000多家地县以下基层机构,即使是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也不断向城市和大中型企业转移,不仅撤销了大量基层分支机构,而且对农民的信贷支持逐渐减少。农村信用社商业化趋势明显,资金运用出现“非农化”特征,造成农村金融资源的流失。

由于上述原因,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够满足农户和农村小型企业的需求,农村金融需求日趋多样化进一步凸显出来。农民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潜在障碍。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发展缓解了资金供给不足的局面,规范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李志辉先生在《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变迁》一书中指出“多样化的农村金融结构比单一的结构更能反馈信息,提供各种机会,更加能够适应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引入新的投融资方式和新型的金融机构,并优化各个金融主客体之间的比例,最终建立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是解决‘三农’金融支持问题的最有途径。”村镇银行以其经营灵活、成本低、运营效率高等优势,有效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村镇银行的推广进一步稳固和加强了村金融系统自身建设,提高了农村金融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打破了农村金融业原有的垄断格局,开创了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形成了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各种非正规金融机构同时并存的竞争格局,有利于最终实现金融市场体系整体效率的提高,并进一步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和进步。

二、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我国村镇银行的产生本身具有公共财政的属性,是以政策扶农为目的进行商业化运作的企业,所以村镇银行的经营与发展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目前,各级政府没有系统地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与金融支农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相比,村镇银行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和农贷贴息、支农再贷款等方面都缺乏优惠政策,这将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差异化的扶持政策,将不利于村镇银行持续、健康地开展各项支农业务,也将进一步削弱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吸收存款能力不强

村镇银行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同时,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较低。再加上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小,这就使得村镇银行存款来源少,制约其市场开拓。村镇银行没有加入银联,服务对象大多分散在农村和小城镇,客户必须到网点来办理存款、取款业务,金融服务不够便捷,组织存款、营销贷款成本较高。

(三)贷款风险控制难度大

村镇银行贷款发放对象主要是当地农民,其所从事行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抵御灾害能力弱,易形成自然风险。社会对农产品需求与农户生产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隐含较大市场风险。由于认识上的误区,部分农户认为村镇银行是国家对农民的一种扶助行为,在这样的银行贷款,法律的制约性和强制性低于其他银行,从而引发资金的道德风险。

(四)结算渠道不通畅

从功能上来说,村镇银行可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结算、票据承兑与贴现等业务,但是从目前来看对村镇银行的开户、结算问题,有关部门尚无明确规定,致使其支付结算难。村镇银行自身账户无法在人行开立,不能参加同城交换,有的村镇银行只有通过县级其他银行开户并结算;村镇银行吸收的单位账户得不到核准,致使部分行政、企事业单位因结算难而流失;由于涉及跨地区等一系列的审批和收费问题,人民银行、银联公司尚未同意村镇银行推出使用发起银行的借记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篇13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8日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一)村镇银行发展迅猛,但仍与监管部门规划有较大差距。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726家,在已组建机构中,有473家设在中西部省份,占比60%。已开业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16亿元,80%以上用于“三农”和小企业,其中农户贷款余额435.5亿元,小企业余额631.5亿元,中西部贷款农户数占到全部贷款农户数的70%以上。

截至2011年末,已开业村镇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30.5%,总体上运行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1年我国村镇银行机构设立增速是十分快的,分别为378.9%、52.6%、135.8%和50.2%,年平均增长率为154.4%。但是,由于银监会将村镇银行限定于中西部及欠发达县域农村地区,发展前景不明朗,大中型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热情不高,村镇银行数量增长缓慢,与监管部门规划的2010年村镇银行大提速、2011年成立1,027家的目标相去甚远。(图1)

(二)注册资本金不断增加。据统计,2007年9月之前,在6个试点省市成立的前12家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为1,060万元,最大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最小注册资本仅200万元。截至2009年末,正式成立的148家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上升为4,930万元,注册资本超过亿元的村镇银行有14家,最大注册资本规模上升为2亿元。2010年6月末,“全国最大村镇银行”的名号已归东莞长安村镇银行所有,注册资本3亿元;2010年12月末,“全国最大村镇银行”的记录再一次被刷新,河南南阳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12月30日正式宣告成立,注册资本金5亿元。(表1)

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规模的扩大,主要源于做大贷款规模的冲动。根据规定,村镇银行对单一客户的最大贷款规模为注册资本的10%,注册资本越大越易争取县域内资金需求量大的大中型企业。未来,不排除有注册资本达到全国性商业银行注册资本要求的村镇银行出现。

(三)盈利能力较强。农村地区旺盛的资金需求为村镇银行提供了绝佳的发展环境。从已开业村镇银行的运行状况看,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各项业务发展较快,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末,全国村镇银行存款余额401.6亿元,贷款余额349.3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10亿元。以较早开业的3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甘肃庆阳瑞信村镇银行和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为例,除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开业的2007年出现亏损外,2007~2010年间,3家村镇银行都实现了盈利连续增长、商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有偏离“三农”倾向,发展偏离政策初衷。“村镇”一词同时也刻画了村镇银行设立区域、服务对象,即“在农村地区设立,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但从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来看,除先期试点的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固阳包商惠农村镇银行现将总部设在乡镇,先后通过开设分行和搬迁总部的方式“回县城”,其他村镇银行大多将其总部设立在经济发达的县、市一级。从客观来看,这并不完全符合在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布局的经营思路,更有甚者,大部分村镇银行都没有专注“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小额贷款业务,而将目光放在了贷款金额较大的小企业上,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偏离了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初衷。

(二)总体设立步伐较为缓慢,与监管规划差距很大。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村镇正式开业的村镇银行为539家,与《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中截至2011年末村镇银行总数达到1,027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按照监管规定,村镇银行必须由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目前村镇银行设立难,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难找。截至2010年末,全国村镇银行中,由国家开发行及四大行发起的村镇银行约占总数的7%,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的约占10%,城市商业银行发起的约占50%,农村商业银行(含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发起的约占30%,外资银行发起的约占3%。在现有体制下,村镇银行对于大多数大中型银行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是目前成立村镇银行的主力,但受制于自身资本规模和管理能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能力有限。

(三)存贷比过高。存贷比过高是村镇银行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造成存贷比过高的原因是村镇银行吸收存款难而发放贷款易。村镇银行吸收存款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汇兑结算难。村镇银行多数未纳入人民银行结算系统,与央行结算系统不畅,使清算、汇兑等业务无法办理,与外界相关机构和发起行也没有实现相应的网络连接,代收代付、通存通兑、信用卡及网上银行等业务难以开办。二是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较低,因而不敢将个人存款放到村镇银行。三是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吸引力小。

(四)人才瓶颈问题。人才问题也是村镇银行目前面临的瓶颈因素之一,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一家银行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由于村镇银行主要设立在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在吸引人才方面,很难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媲美,更难以与外资银行相竞争。村镇银行应在人才招聘方面更具灵活性,但应该严格避免“近亲繁殖”。其员工大部分是从农村信用社转来的,来自大银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很少,即使一些大学毕业生对村镇银行也缺乏“入行”的兴趣,因此村镇银行业务急需专业人才。

三、对策建议

(一)坚定“支农”、“支小”的发展方向,立足于长期价值和长远发展。村镇银行及发起人应立足于对长期价值的追求,不能为了当前利益而“紧盯”商业银行的传统领域,走进同质化发展的“死胡同”。各家发起行务必立足长远,以追求长期价值为目标,为村镇银行经营管理确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还应力求在“农”、“小”领域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经营,是村镇银行的成立之本,发展之源。村镇银行要不遗余力地专注于“农”、“小”领域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通过强化客户细分和差异化管理、不断推出高度契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创新产品、不断优化业务流程等举措,打造比较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力争早日形成“支农”、“支小”特色品牌,实现银行与客户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主发起制度应适当改革,从制度上推动村镇银行设立步伐。目前,对于村镇银行能否实现商业可持续,仍需在实践中摸索。而在这一过程中,民间资本无疑可以担当重要角色。但目前的监管制度束缚了民间资本的能力。同时,银监会在2009年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转制为村镇银行,但转制除了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外,还要满足村镇银行股权的有关规定。这等于是民间资本在经营几年后,若想将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就得将控股权拱手送出。上述出于风险考虑的制度设计,限制了民间资本在激活和推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能力释放,也从机制上束缚了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的作用发挥。

要想推动村镇银行组建步伐,切实发挥在实现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可从制度上充分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目前,江浙地区出台的村镇银行具体规定中,有的已经对银行控股的最高比例进行了适当的限制,以保证村镇银行的机制优势得以真正发挥。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也应允许转制后的控股股东可以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尽可能激发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三)多策并举,提高业务发展水平,缓解流动性风险。村镇银行应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可信度,并适时设立分支机构,以充分吸收当地资金来源。同时,主发起行应在系统网络、产品提供、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村镇银行有力支持,解决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的技术“硬伤”,提高村镇银行的社会认同度;监管部门应从制度上解决村镇银行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和征信系统、加入银联系统、进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发行金融债券、获得支农再贷款、村镇银行存款保险等问题,使之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在技术、系统和机制上为村镇银行吸收存款和筹集资金提供支持。同时,建立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处置机制,确保在村镇银行暂时出现流动性问题时,可以向当地人民银行申请动用存款准备金或争取其他资金支持。

(四)创造良好环境,吸引优秀人才。首先,制定较高的薪酬待遇,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其次,村镇银行应当加强员工培训,尽快提高现有人员素质,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要鼓励、支持村镇银行组建既懂信贷业务又了解市场和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信贷业务管理团队,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村镇银行要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开展日常业务培训;支持村镇银行从业人员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实习,帮助他们练习和培训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