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自然灾害的措施

自然灾害的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自然灾害的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自然灾害的措施

篇1

地球及其地球周围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运动、变化的本质规律及其人类社会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后所产生的灾害(人的生命及其技术和所创造的财富之不能承受的威胁),随时威胁着人类局部地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不论人类的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人类在一些极端自然灾害面前却显得无能为力(世界上因灾害遭毁灭的城市有53座,因地震而毁灭的为27座,另一半为水灾所致。地震造成死亡的人数占54%大多数是被震垮的房子压死的),但人类的技术和综合能力可以避免或减少极端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一、自然灾害的种类

我国地域、海疆辽阔,江河湖泊水系发达,山高盆低,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变化异常,雨量不均,植被不匀,湿地减少,人口较多,各种复杂因素的构成和地球及其地球周围环境运动、变化的本质规律,其自然灾害的潜在与发生是客观存在的。

(一)原生自然灾害的种类

原生自然灾害的种类大致有:地震(特别是地表15公里以内的6级以上的强震)、火山喷发(伴有地震)、海啸(5米以上)、高海潮(5米以上)、大洪水、山洪暴发(强降水)、飓风、龙卷风、台风(12级以上)、砂尘暴、雹雨、暴雪、雷暴、自然森林火灾、沙漠化、泥石流、山体滑坡、大雪崩、连续的高温干旱、连续的低温冻雨等。

以上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将造成人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尤其是大地震,范围大、波及面广,对人的生命(动物)和财产损失最为严重。

(二)次生自然灾害的种类

次生自然灾害是原生自然灾害发生后所产生的另类自然灾害。同时也包括人类行为工程(采油、采矿、开山、围湖、改河、建筑、化工、战争等)后所导致的自然灾害。

次生自然灾害的种类大致有:地震时所造成的海啸、火灾、爆炸、堰塞湖;水灾和地震过后的疫情;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固体污染、液体污染、声污染、光污染、磁污染等);气候异变(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悬河、悬湖、水库决口(堤);地面变形(地陷、地裂);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山体失稳等。

二、自然灾害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各种自然灾害都会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有的自然灾害虽然不是直接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但是,它会恶化人类的生存条件,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极端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将造成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不但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制约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而且给减灾救灾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有的原生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所产生的次生自然灾害,如不及时排除或处理不当,将会再次造成人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比如说,发生原生自然灾害是“致命打击”,那么,次生自然灾害则会“产草除根”。

(一)地震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我国地域的地震大多属于地质构造性质的地震。浅地表强震(大于6级以上)往往造成桥梁倒塌,隧道、路面、路基开裂,设施倒塌,路基路面坍塌,山体塌方堵塞路面,电源、通信、交通运输中断。地震发生时,严重威胁着公路工程建设和公路运输过程中人员及其财产的安全。地震发生后,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震级不同的、彼此起伏的余震发生。

(二)海啸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海啸是沿海地区或海洋区域发生强烈地震所引发的自然灾害,海啸形成的海浪高度可达30多米,海啸能量推进可达数千海里,冲击海岸线陆地,对海岸陆地的生命财产将造成重大损失。海啸对沿海公路、桥梁及其设施将造成严重破坏。

(三)台风(飓风、龙卷风)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台风影响范围较大,台风经过的区域将对公路设施造成破坏。台风不但风力强劲,而且都伴带大量的降水,台风经过的局部区域将造成山洪暴发,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塌(坍)方,损坏公路绿化,冲毁或掩埋公路、桥涵及其设施,造成公路交通运输中断。

台风的形成时段如遇天文某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沿海区域将产生较大的风暴潮。飓风、龙卷风经过的区域,公路的设施及其桥梁的局部将遭受破坏,但对公路的影响面比较小。

(四)砂尘暴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砂尘暴是内陆地区某些特定地理环境(山口、风区、戈壁)和大气气流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自然灾害。发生砂尘暴时的风速可达14级,在风力作用下,刮起尘、砂、石。砂尘暴持续时间可长达28小时。发生砂尘暴时,大量的砂石会堆积公路局部路段,公路被砂石掩埋深度可达2.6米,交通运输被迫停止,砂尘暴对公路标志及其附属设施造成严重创伤。

(五)洪水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大面积持续的强降水将导致洪水泛滥成灾,一般情况下,洪水持续的时间在3~6天,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持续了28天。洪水会淹没(冲毁)公路、桥涵及其设施;水面上的各类漂流物随着水的流速会撞击下游的各类桥梁,给桥梁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强降水还会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塌(坍)方,冲毁或掩埋公路、桥涵及其设施,造成公路交通运输中断。

地震时所造成的堰塞湖如不及时排除以及江河、水库决口(堤),同样会淹没(冲毁)公路、桥涵及其设施。

(六)高温干旱、低温冻雨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持续的高温(38℃以上)干旱会造成砂石路面结构松散,尘土飞扬,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拱起,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发软,强度降低,产生拥包、波浪、车辙等病害。持续的低温(-10℃以下)冻雨会造成公路路面严重结冰,路面打滑,车辆无法通行,还会造成电力设施倒塌,电源及通信信号中断。持续的低温天气也会产生大暴雪,导致公路交通运输中断。

(七)雪崩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雪崩是常年积雪的高原地区的一种自然灾害。大雪崩所形成的“雪龙”速度可达97米/秒,对高原地区的公路作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大雪崩产生的大量积雪将会掩埋公路局部路段及其公路设施,导致公路交通运输中断。

三、公路安全应对自然灾害的原则及措施

极端自然灾害发生所产生的危害(破坏)大,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其抗灾、救灾的工作任务单靠一个行业、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多方面的配合与协作才能完成。

(一)应对自然灾害的指导思想

应对自然灾害的指导思想:应从社会全局角度出发,综合利用全社会的力量,建立与完善技术、监测、跟踪、预报、预案、制度、规章、法律、行政和科普为一体的防灾、避灾、减灾、救灾、赈灾工作体系。

运用科学技术,把水土保持、固沙育林、保护湿地、增加植被、江河治理、节制汲取等工作做好,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加强调查研究,把地质、水文、气象、天文等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自然灾害的宏观、微观规律认识清楚,依靠现有技术与手段,认真做好自然灾害及次生自然灾害的监测、跟踪、预报工作,依照相关法律及时灾害信息,努力实施防灾、避灾、减灾、救灾的具体方案。

大力开展科普,把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技术、防灾的理念、救灾的原理、减灾的方法、成功的经验进行宣传与普及,努力提高民众自身防灾、避灾、减灾、救灾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二)行业、部门(实体、部落)应对自然灾害的思路

认清与把握行业、部门(实体、部落)自身所在地理位置的特征、特点,发生极端自然灾害对本行业、部门(实体、部落)所造成的破坏(危害)程度,以及自然灾害或本行业、部门(实体、部落)遭遇自然灾害所产生的次生自然灾害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

发生极端自然灾害时,行业、部门(实体、部落)是遭遇自然灾害的第一人,也是第一见证人。因此,行业、部门(实体、部落)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一切资源和科技手段,建立静态、动态预警机制和联防机制,并认真做好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对可预见性的自然灾害,要做好相应的工作《预案》,对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的自然灾害(事件),要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用自身的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保证《预案》、《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开展各种《预案》、《应急预案》演练,完善各类《预案》、《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水平,以达到避灾、减灾、救灾的目的。

(三)公路应对自然灾害的原则及措施

公路安全与畅通是减灾、救灾工作中的生命线。因此,保证公路的安全与畅通是交通公路部门的天职。公路在遭遇极端自然灾害时也将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抢通公路就成为交通公路部门的首要任务。

1.针对不同地区、自然灾害的种类与特点,合理提高公路工程的技术设计标准,以增强公路工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公路工程的技术设计要严格遵循自然环境自身运动规律,设计与工程施工都要尽最大努力减少对自然环境自身运动规律的破坏。

2.严格把好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关。同时,要努力保护公路沿线的地质、地貌、水流等自然环境;因公路工程建设需要而对公路沿线的地质、地貌、水流等自然环境所造成破坏的,要采取保护性技术措施,加以修复,确保地质、地貌、水流等自然环境的稳定。

3.加强公路安全、畅通的全面养护、巡查与管理,开展公路隐患的排查与整治。同时,要对公路沿线的地质、地貌、水流等自然环境的稳定性进行技术检测、监测,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公路畅通和交通运输的安全。

4.必须坚持重新设计和提高技术标准的原则。公路及公路设施遭受自然灾害破坏需要重新修复时,必须做好工程相关技术的调查分析,重新设计,以避免或减少同类自然灾害对公路造成新的破坏

5.根据行业、部门(实体、部落)应对自然灾害的思路,要以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指挥组织系统、人员力量调动、机械设备调配、通信联络手段、生命线路保障、抢救医疗安排、心理调节安抚、食品调集分发、资金物品管理、次生灾害处治、灾情技术监控、新闻报道主线、发动赈灾方法、恢复生产生活、灾后重建思路等方面的工作任务为模式,建立起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预案》和《应急预案》。

如:《地震公路抢通应急预案》(最高层次的应急预案)、《公路、桥梁、隧道突发性应急预案》、《砂尘暴公路应急预案》、《山洪暴发公路应急预案》、《泥石流、山体滑坡公路抢通应急预案》、《公路防汛、防洪工作预案》、《公路防台风(飓风、龙卷风)工作预案》、《公路防冻、防滑工作预案》、《公路防暴雪、防冻雨工作预案》、《公路春节运输保畅通工作预案》、《公路设施防雷暴工作预案》等。

6.开展各类《预案》的演练,验证《预案》的有效性,充实和完善《预案》,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和存在的应有价值。

7.加强公路安全信息体系、应急技术储备、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抢险队伍和应急指挥系统的综合建设,不断增强公路应急的总体水平。

8.加强公路应对自然灾害工作的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把公路应对自然灾害的任务列入工作日程。

9.以人为本,加强公路应对自然灾害工作的宣传,大力普及自身防灾、避灾、减灾、救灾的科学技术和知识,不断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认真研究和判断严重自然灾害后果的潜在危险的防范

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需要紧急调集大量的人力和各种资源,即时应急救援,同时还要认真应对和消除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各类次生灾害。

这里需要指出,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同时也产生各类次生灾害,当人们在一段时间内实施应急救援、消除各类次生灾害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我们还必须冷静地认真思考、分析、研究、评估、判断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相对地域内存在的潜在危险。一是同类自然灾害的继续发生和各类次生灾害的再次产生,需要认真防范和再次消除。二是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对原有地质构造的严重破坏,在严重破坏了的地质构造状态下,再加上气象环境各因素变化的作用下,将会发生另类极端自然灾害并产生各类次生灾害,同样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公路桥梁同样将会遭受再次破坏(2010年8月13日,四川遭受强降雨,汶川县城、映秀镇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的袭击,河道上形成了雍塞体、堰塞湖。8月19日,四川一天垮塌四座桥,宝成铁路广汉石亭铁路大桥、安县先林大桥、华阳通济古桥、崇洲怀远老定江大桥。此次降雨至22日)。

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抢险、抢修、抢通、临时建设是必须的,但在改建、新建、重建决策时,则要做好全地域范围内复杂多因素综合性的科学考查与论证,并就改建、新建、重建的时间段给出一个合理起建的时间表。

篇2

1南方棚室蔬菜难以抵御雪灾、冻害的原因

 

我国南方地区的蔬菜是北方冬、春季节蔬菜市场供应的主要来源。南方蔬菜种植面积广,大多采用棚室生产,但棚室的田间布局往往比较零散,不集中成片,在遇到极端天气时,也难以管理。在南方,普通菜农一般都使用竹木结构的大棚,这是应用面积最广的一种类型,优点是取材方便,棚体大小可以因地制宜,造价低廉,但是承重能力、保温能力都很有限,本身的使用寿命仅有2~3年,如果遇到强降雪天气,棚顶积雪过厚,棚架很快就会发生大面积垮塌。

 

另外,在品种选择上,黄瓜、番茄、茄子、甜椒等蔬菜的种植面积较大,它们都属于喜温类蔬菜,如果种植品种单一,一旦发生冻害,就会损失惨重。

 

2南方棚室蔬菜雪灾、冻害的防御措施

 

2.1常规措施

 

2.1.1做好低温锻炼冬春季节,南方棚室多种植的是喜温蔬菜,如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等,容易遭遇低温冻害。而喜温蔬菜要提高抗寒能力,主要是通过抗寒锻炼来提高植株对低温的忍耐能力。在种子萌发过后就可以进行低温锻炼,如果育苗期和定植前均进行低温锻炼,像黄瓜和番茄等喜温蔬菜即使遇到短期的0℃1 低温也不会受冻,而没有经过低温锻炼的,在2~3℃甚至更高的温度时也、会受冻。因此,棚室蔬菜在定植前必须经过7~10d的低温锻炼,才能提高秧苗的抗低温能力。

 

2.1.2掌握好定植时期秧苗定植后有个缓苗过程,这时需要较高的温度,是地温,以利于根系恢复生长。当棚内10cm土温稳定在10℃以上,夜间棚内最低温度在5℃以上时,是菜苗定植的合适时期,要在温度回暖期的前期定植。定植黄瓜、番茄等喜温蔬菜,应当选择在无风的晴天,在阳光充足时定植容易提高地温。另外,定植时要注意浇水不能过多,浇水过多也会降低土温。

 

2.1.3采用棚内多层覆盖采用棚内

 

多层覆盖能防冻保温,可采取几种方式。一是可在棚室内定植秧苗时,夜间在蔬菜幼苗上覆盖报纸或草苫等覆盖物,白天揭开。这样覆盖后的气温比不 后的秧苗防冻效果很好,但比较费工。二是可用塑料小拱棚覆盖,在蔬菜植株上覆盖塑料薄膜小拱棚后再加盖一层报纸,可减缓地面温度降低。三是地 膜当作小拱棚膜先盖在秧苗上,白天样“先覆天后覆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棚内温度的急剧下降。

 

加强保温措施 平时要经常扫 洗棚膜,把棚膜上面的灰尘和污物清 除干净,以增加光照,提高棚温。在棚室内设裙围、挂天幕,地面再扣小拱棚,在棚外边围草苫,都可以使棚内外温差达到 6~7 ℃,避免寒潮侵袭。或者是棚内双重薄膜覆盖,也就是在棚室 内用竹片或金属支架,再扣上塑料小 棚,这样可将气温提高 3~5 ℃。也可在棚室周围尤其是北侧设置风障,也能使秧苗冻害减轻。在大棚外面南侧可 以设置防寒沟,挖沟填入稻草、秸秆等 保温材料,防止地温向外散失,也是不 错的措施。

 

2.2 应急措施

 

2.2.1 清扫积雪、清沟沥水、修复棚膜

 

对于广大使用普通竹木或镀锌钢 管大棚的农户,在大雪天气下,务必要提高警觉,注意及时除雪。而有些雪灾带来的损失,正是因为人为的疏忽造成的,例如在 2008 年的雪灾中,有些地区的雪势不算太大,但依然有许多大棚全倒或者半倒,大多是没能及时清扫积雪造成的。因此,只要下大雪,即使深更半夜,也必须起来清扫棚膜上的积雪。

 

而在发生强降雪后,当棚外的积雪开始溶化时,必须及时清沟沥水,可 以立即挖去从棚上刮下的积雪,把积 雪水沥去,因为棚间积雪溶化,会通过 棚脚的泥土渗进棚内,不但带走热量,而且增加棚内湿度,蔬菜容易发生渍 害或病虫害。

 

注意要把雪灾中受损的棚膜修 复,破损严重的,就要及时更换新膜; 破损不严重的可进行修补,可用宽条 透明胶带将破损处粘连好。

 

2.2.2 做好棚室蔬菜应急管理 为了 避免蔬菜发生冻害,一定要做好防冻 保温措施,除了棚内多层覆盖保温外, 也可以在大棚内临时添加一些简易的 增温设备,可采用火炉、热风炉、暖气 加温等办法,提高棚室内的温度。注意,火炉加温一定要设烟囱,以免有害 气体危害蔬菜。另外,也可以隔 8~10 m 装 1 个 40 瓦的灯泡,当棚温近 5℃ 时开灯。

 

由于低温、光照不足,如果管理措 施不当,就会使蔬菜遭受寒害、冻害、沤根以及病害的危害。因此,要特别注意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棚室管理。比如在霜冻前一天晚上灌水,可比不灌水的夜温高 1~2℃,可以防冻,因为灌水 能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的热容 量和导热率,从而使夜间土温缓慢下 降;同时,地面水分的蒸发又有阻止地 面热量散失的作用,随气温降低,水蒸 气不断凝结,因此放出潜热,延缓了温 度降低。

 

对于棚内的蔬菜,要及时通风降 湿、改善光照,白天要尽早揭开草帘等 覆盖物,增加采光,但要注意,揭覆盖 物时不能一次性全揭,防止雪后转晴, 光照过强造成蔬菜严重失水,并引起 凋萎。可在 13:00~14:00,尽量揭开棚 门 1 h 左右,通风透气,降低湿度,其 他时间,最好在大棚门口,挂上草帘,防 止门缝风的侵入,冻坏靠门边的作物。

 

而且,由于冰雪霜冻天气温低,不能开棚通风透气来降低湿度,时间一 长,持续气温偏低,日照不足,不仅会 导致棚内湿度极高,还降低了棚内的 温度和透光性,影响大棚蔬菜的正常 生长,导致蔬菜白粉病和灰霉病的发 生与蔓延。因此,除了通风外,还要采 取其他除湿措施,简单的方法是将干细土或者草木灰撒在蔬菜行间,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棚内的湿度。

 

2.2.3 权衡利弊,舍卒保车 如果遇 强降雪天气,清除棚顶的积雪也来不 及的时候,考虑到普通的镀锌钢管大 棚,造价至少也在 5000 元以上,如果 棚内种植的蔬菜经济效益不是特别 高,或者棚内蔬菜已经发生了严重的 冻害,就应该及时揭去棚膜,保全棚架 和棚膜,以免造成压毁棚架撕破棚膜 等更大的损失。

 

在持续暴雪天气时,一些造价极高的连栋式大型棚室,也很难抵御住积雪的压力,至少会因挤压发生变形,如果棚顶上积雪已经很厚,棚架出现变形的趋势,而且由于棚室太高,难以清除,未来几天还有大到暴雪天气出现时,农户需要审时度势,舍卒保车, 必要时直接破坏棚膜,清除棚顶的积 雪,这样做可能使棚室内的蔬菜严重 受损,但设施齐备的连栋式大型棚室 造价一般在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以 上,在损失无可避免的时候,即使蔬菜 绝收,也需要保护好设施。

 

3 南方棚室蔬菜受到冻害后的补救 措施

 

3.1 适度遮阳

 

菜苗受冻的第二天不要打开棚室周围的草苫,可以起到一定的遮光作 用。也可在棚内设遮阳物,即日出时马 上用报纸盖苗遮光,这样做能使中度 以下冻伤的叶片恢复正常生长;或在 棚外覆盖草苫,中午气温高时全部遮 盖,其他时间部分遮盖,受冻组织恢复 后逐步减少遮阳。如果不遮阳,由于阳 光直射,菜苗体温回升过快,受冻幼苗 将因解冻迅速而严重脱水,难以复原, 造成局部或全株死亡。受冻严重的枝 叶,要及时剪除并清除到棚外,以免霉 变诱发病害。

 

3.2 及时浇水

 

浇水量以达到耕层为宜,不可大水漫灌。在受冻后的早晨,向地面和菜植株喷清水有减轻冻害的作用。随着外界温度升高, 水分不断蒸发消耗了热量,使棚内温度回升速度减缓,这样有利于缓冻。

 

3.3 科学通风

 

蔬菜受冻后不能马上闭棚升温,以防受冻组织脱水死亡。太阳出来后适度敞开通风口,过段时间再将通风口逐渐缩小、关闭,让棚温缓慢上升,使受冻组织充分吸收水分,促进细胞复活。

 

3.4 合理追肥

 

棚内蔬菜发生冻害后,要合理应用叶面肥,禁止用促进蔬菜生长的激素类药物 920 等。可以在叶面喷施速效肥,能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在天气晴朗的中午,根据作物的需肥特点合理用肥,比如瓜类和茄果类蔬菜,对氮磷钾的需求比较平衡,宜选用三元复合肥、喷施宝、光合微肥等;叶菜类蔬菜对氮肥需求较多,应喷施 1%~2%尿素溶液,再加入适量赤霉素效果更好;根茎类蔬菜对钾、磷元素需求较多,可以喷施 0.3%磷酸二氢钾或 1%硫酸钾水溶液。喷后 7~10 d 再喷施 1 次。注意还要及时在叶面喷施一次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等广谱性药剂,止蔬菜发生灰霉病、菌核病、立枯病,也可以采用烟雾剂,适合棚室蔬菜,效果不错。使用药剂时,要按照药剂说明书上的剂量及方法,进行防治。并要清除发病的植株。另外,有轻微冻害的植株,也可喷施芸苔素缓解。

 

3.5 补种其他蔬菜

 

在冬末早春,可以补种的蔬菜种类比较多,如瓜类、茄果类、豆类,都是不错的选择。要注意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种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雨雪冰冻天气以后往往一直是持续低温天气,虽然天气好转,但地温回升较慢,由于早春蔬菜棚室地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蔬菜秧苗根部的生长发育及吸收能力,同时也影响到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肥料的分解。

 

因此建议在育苗的时候,采用电热线育苗或酿热物温床,也可采取塑料薄膜地面覆盖、铺设防寒草等措施,这样不但出苗快而整齐,成活率高,还可以使蔬菜提前上市,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的幅度。

 

4 结语

 

在生产过程中,搭建大棚时,要适当提高大棚的承重性能,增强南方大棚抵御暴雪的能力。另外,在南方各种蔬菜品种的选择上,如果能够选择种植一些抗寒性能较好的蔬菜,如菠菜、芹菜、白菜、芥菜等,即使是同一种喜温蔬菜,选择耐寒的品种,在遇到冰雪灾害时,菜农所遭受的损失也相对小很多。

 

参考文献

 

[1] 高敏,李富占.大棚蔬菜雪灾的构成因素及预防措施[J].河南气象,2003(3):36.

 

[2] 刘可群,杨文刚,刘志雄,等.冬季大棚蔬菜低温冰雪灾害评估与预警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2011,50 (22):4617- 4621,4625.

 

[3] 吴明兴,夏月明,洪贞铨,等.蔬菜大棚内小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2006(4):92-94.

 

[4] 刘可群,陈正洪,夏智宏.湖北省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区划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6):888-893.

 

[5] 邱正明,肖长惜.生态型高山蔬菜可持续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6] 郑金土,王绍金.塑料大棚骨架静载强度试验初探[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3,19(2):155-158.

 

[7] 魏文寿,秦大河,刘明哲.中国西北地区季节性积雪的性质与结构[J].干旱区地理,2001,24(4):310-313.

 

[8] 郑大玮,郑大琼,刘虎城.农业减灾使用技术手册[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9] 李美荣,刘映宁,赵军,等.陕西省关中地区大棚蔬菜低温冻害预报服务方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5):204-207,231.

 

[10] 孙秋良,王贤.蔬菜冬季栽培新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篇3

一、气象性灾害的种类 

 

就全国来说,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水涝、风灾、寒潮、霜冻和冰雹。而东北地区则以旱、涝、低温、霜冻和雹灾为主。 

干旱:有两种。一种是因为长期雨量很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土壤水分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而造成的土壤干旱;另一种是因为温度高、风力大,相对湿度很低,空气十分干燥,土壤虽不缺水,但作物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本身蒸腾的消耗,因而产生青枯,萎蔫等症状,通常称干热风为害。 

涝灾:也有两种。一种是下雨时间长,河水猛涨,近河流的农田被大水淹没成灾;另一种是降雨强度大,土壤一时不能吸收,积水一时不能排出,土壤水分过多或洼地积水而形成灾害。 

低温冷害:在作物生长季节内,由于温度降低(并不一定低于零度),致使作物处于当时生长发育阶段下限温度以下,引起生理活动受到障碍,严重时可使作物某些组织受到损害,称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又有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延迟障碍混合型冷害。 

冰雹:冰雹形成于具有剧烈对流运动的积雨云中。雹心形成后,在云中上下运动而增大。当冰粒大到一定重量,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堕落地面。造成作物机械损伤或冻害。 

霜与霜冻: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霜:在降温时,如果空气的水汽达到饱合壮态,在低温影响下水汽直接凝华为冰晶,这种冻晶凝聚在植物及其他物体表面上,便是霜。 

霜冻:当地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骤然下降至接近0℃或0℃以下,引起作物因体内结冰而造成的伤害死亡。这种短时间的低温称霜冻。由于霜冻的成因不同,可分为平流霜、辐射霜和平流辐射混合型霜。 

东北地区,除以上五类主要气象灾害外,还有寡照、龙卷风等自然灾害。 

 

二、灾害性天气的防御措施 

 

灾害性天气的防御措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就我们的条件和能力而言,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一些工程的、栽培的防范措施。 

1、对干旱的预防措施:一是要营造和完善农田防护林,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风速,降低气温,增加相对湿度;二是要选择抗旱能力强的作物品种,如早熟品种,耐盐性品种;三是要加深耕层,狠抓适墒作业,早整地、整好地、春旱秋防;四是人工降雨,如采用高炮催雨等。 

2、对暴雨和涝灾的防御:一是挖截流沟,特别是沿山地号,要截住山水,防止山水冲刷耕地;二是要挖好低洼地的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三是平地洼地采取垅作,原则上不要在平地、洼地搞大田平播密植。 

3、对冷害的预防措施:一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我省热量资源,尽量做到早种早收;二是扩大早熟高产品种面积,玉米、大豆严禁越区种植;三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旱、排涝标准,使作物生长健壮,以增强其抗寒能力,减轻冷害;四是加强田间管理,如多锄多耥,增高地温,促进作物早熟;五是喷施磷肥、微肥促早熟。 

篇4

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打破课本的章节顺序,重点以我国区域为背景,讲解主要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干旱、洪涝、沙尘暴。提炼出四点课标内容:①运用地图说明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分布;②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③结合地理环境特点分析同一灾害对不同地区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④针对重要的气象灾害提出具体可行的应对方法及防灾减灾措施。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课标的要求,针对课标的要求选取典型的配套习题训练。

二、重点分析灾害的成因,把握本质

气象灾害的复习和自然地理联系比较紧密,在分析讲解时,成因是重点。下面以台风和寒潮为例举例分析。在讲解台风时,可从台风是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入手,分析气旋的气流运动状况,从而分析出台风的三个结构及台风形成的三个条件,这样,学生在掌握台风形成的三个条件基础上很容易分析出形成台风的地区在哪里,非常简单地理解了台风的形成和分布,而不用去死记硬背台风的知识点。

三、危害和措施体现差异性、区域性

自然灾害的减灾措施虽有共性,但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不同的自然灾害强调其减灾重点。①时间跨度大、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等,其减灾措施除了平时的防御措施及预警外,应强调遭灾时的抗灾。②时间跨度小、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等,其减灾措施除平时的防御措施及预警外,应强调灾后的救援。③时间跨度小、影响范围小的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其减灾措施重点是工程、生物措施的实施。④同一灾害的不同地区措施要有差异,如洪涝灾害不同的河段措施不同: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四、辩证地看待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在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好处。

(1)台风:①携带大量淡水资源,缓解旱情;②在一定程度上降温,缓解酷暑;③维持着地球的热量平衡;④增加捕鱼产量(使江河湖海底部营养物质上泛,鱼饵增多,吸引鱼群聚集)。

篇5

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一、预案的适用范围

(一)本公司港口机械防阵风、防台风管理工作; (二)本公司港口的防汛抗洪工作;

(三)其他对本公司港口构成重大危害的如:台风、雷电、地震、暴雨、高温、大雾、冰雹、低温等自然灾害事件,包括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二、组织机构

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士勇(总经理)

副组长:周学民(副经理、总工) 彭永宁(书记、工会主席)

成 员:潘万里(总调度) 周成友(工程部长) 龚 磊(安全员) 曾洪基(设备部长) 李军涛(技术部长) 丁宝来(管桩部长)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设在本公司生产副经理办公室,负责本港口预防自然灾害的日常管理工作。

主要职责:

(一)在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下,根据掌握的信息,指挥本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协调处理有关事宜;

(二)向本公司职工防风防台和防汛抗洪通知; (三)监督、检查本港口预防自然灾害措施的落实工作; (四)负责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传递信息和向上级部门报告本公司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有关情况;

(五)做出优先安排抢险救灾; (六)对本公司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工作进行指导,促进本公司提高预防自然灾害的技术和水平;

(七)督促本公司开展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宣传教育,并指导其开展港口预防自然灾害抢险技术培训和演练。

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三、预防自然灾害的工作要求

(一)大型港口机械防风防台工作要求

1、应当对大型港口机械的防风装置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完好并具备防风防台能

力;

2、大型港口机械作业的码头和场所,应当根据当地陈风或者台风的实际情况设置足够的锚定装置,对不具备防风防台能力的码头和大型港口机械应当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确保其具备防风防台能力;

3、正常使用的大型港口机械应当完备、有效,并具备有足够的制动力距。

轨道式大型港机应当符合《港口大型装卸机械防风的暂行规定》第八条的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应当配备防滑和制动装置,其中防滑装置须保证设备在15米/秒到35米/秒的现场风力作用下不发生滑移;

2、选择配备防止风的水平力和上拔力的装置时,须保证设备在35米/秒到55米/秒的现场风力作用下不发生倾覆。本辖区50年最大风速历史记录超出上述范围的,应当按照50年最大风速设防;

3、行走轨道应当平整,轨道两端应当设置钢筋混凝土或者钢板制成的挡块,并与码头基础紧固联系在一起;

4、应当配备防风预(警)报装置,并进行技术测试,以满足对设计风速警示预报的要求。

(二)港口防汛抗洪工作的要求

1、日常的港口防汛抗洪工作实行“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排大涝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

2、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突出重点,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3、坚持依法防汛抗洪,平战结合。

4、为港口抢险救灾工作所进行的决策咨询、工作建议和参与抢险救灾指挥等提供技术保障。

(三)港口预防其他自然灾害的工作要求

1、针对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应及时认真总结救灾工作经验。充分认识辖区其常见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和特点,把握灾害发展趋势,结合本港口实际,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

2、坚持灾情会商制度。预警信息。 3、抓好本港口自然灾害信息报送工作。

4、建立港口自然灾害应急指挥和信息管理平台。增强港口防灾救灾综合管理能力。 5、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与上级政府各部门以及110、119、120等应急力量的协调联系,全面提高港口应急救援能力。

6、加强应急值守工作。如遭受自然灾害时期的24小时救灾抢险工作值班制度,及时收集、传递和处理港口自然灾害信息,确保应急抢险救援高效快捷。

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四、港口自然灾害应急响应

港口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要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按照“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原则开展抗灾救助工作。根据港口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设立以下四个响应等级:

Ⅰ级响应

(一)灾害损失情况

本港口区域内,遭遇自然灾害时,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港口自然灾害事件。

2、需要由国务院决定的抵御自然灾害其他事项。 (二)启动程序

本港口遭遇上述Ⅰ级的自然灾害后,应立即向上级交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最终由国务院启动Ⅰ级自然灾害的相应应急预案实施救援,本公司负责配合上级启动相应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三)应急响应 本公司受到灾情后,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及时向上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机构通报情况。在应急时期,还需执行零报告制度,每日上午9时前汇总灾情信息,向上级报告,并保证通信网络24小时畅通,专人值守,及时组织抗灾自救工作,并请求上级部门协助开展救灾,派驻救灾队伍。

(四)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根据上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通知,确定终止Ⅰ级响应。

Ⅱ级响应

(一)灾害损失情况

本港口区域内,遭遇自然灾害时,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港口自然灾害事件。

2、需要由省政府决定的抵御自然灾害其他事项。 (二)启动程序

本港口遭遇上述Ⅱ级的自然灾害后,应立即向上级交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最终由省政府启动Ⅱ级自然灾害的相应应急预案实施救援,本公司负责配合上级启动相应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三)应急响应 本公司受到灾情后,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及时向上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机构通报情况。在应急时期,还需执行零报告制度,每日上午9时前汇总灾情信息,向上级报告,并保证通信网络24小时畅通,专人值守,及时组织抗灾自救工作。此外,还应及时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灾情信息,分析灾难形势,落实救灾措施,请求上级部门协助开展救灾,派驻救灾队伍。

(四)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根据上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通知,确定终止Ⅱ级响应。

Ⅲ级响应

(一)灾害损失情况

本港口区域内,遭遇自然灾害时,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港口自然灾害事件。

2、需要由江门市政府决定的抵御自然灾害其他事项。 (二)启动程序

本港口遭遇上述Ⅲ级的自然灾害后,应立即向上级交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最终由江门市政府启动Ⅲ级自然灾害的相应应急预案实施救援,本公司负责配合上级启动相应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三)应急响应

本公司受到灾情后,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及时向上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机构通报情况。在应急时期,还需执行零报告制度,每日上午9时前汇总灾情信息,向上级报告,并保证通信网络24小时畅通,专人值守,及时组织抗灾自救工作。此外,还应及时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灾情信息,分析灾难形势,落实救灾措施,请求上级部门协助开展救灾,派驻救灾队伍。

(四)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根据上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通知,确定终止Ⅲ级响应。

Ⅳ级响应

(一)灾害损失情况

本港口区域内,遭遇自然灾害时,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1、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港口自然灾害事件。 2、紧急转移安置人员不足1000人的。

3、需要由新会区政府决定的抵御自然灾害其他事项。 (二)启动程序

本港口遭遇上述Ⅳ级的自然灾害后,应立即向上级交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本公司应急工作人员立即进入抗灾抢险应急状态,实施救援。

(三)应急响应

1、本公司应急工作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全程跟踪港口自然灾害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与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港口自然灾害会商,做好抗灾抢险技术服务工作。

2、信息收集和处理

本港口遭受上述Ⅳ级的自然灾害期间,安全员需密切留意气象部门发出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等相关信息,负责对港口自然灾害情况进行收集和综合处理,并将有关情况上报公司领导和应急指挥机构。

3、通讯

本港口遭受上述Ⅳ级的自然灾害期间,参与港口自然灾害应急的有关工作人员应当保证通信畅通,手机必须处于24小时开机状态。

4、指挥与协调

当港口遭受上述Ⅳ级的自然灾害,预案启动后,本公司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指挥应急置工作,必要时建立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指挥事发现场的应急置工作。

灾害现场的指挥与协调以现场指挥部为主,有关人员应当遵照现场指挥部的应急工作部署,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全力以赴做好应急置工作。

在必要时,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组织或聘请有关专家参加现场指挥部工作,提供相关专业咨询,供现场指挥部决策参考。

5、紧急处置

(1)本港口遭受上述Ⅳ级的自然灾害后,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组织本单位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开展自救互救,全力控制事态扩大,尽力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根据上级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正确处置救灾。 (2)应急处置措施

本港口遭受上述Ⅳ级的自然灾害后,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需做好如下工作:①要求立即组织建立应急队伍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各岗位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1.医院预防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

2.自然灾害防范措施意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