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法律专业远程教育

法律专业远程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3: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法律专业远程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法律专业远程教育

篇1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简介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从而真正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因此,我国应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经验,通过开发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制定良好的营销策略,将我国优良的旅游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以提升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的内容涉及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发展及趋势、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市场分析与营销策划、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项目创意设计、可行性分析、保障体系规划、旅游规划研究热点、案例分析,等等。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研究热点和案例分析等,其中又以理论基础和研究热点为难点。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在旅游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从上面《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本课程是主业必修课程,对学生综合掌握旅游专业的知识有很大的作用,适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全体学生使用。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对实际的旅游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该课程总共有三个学分,而其他的课程基本上只有1.5或2个学分。这些充分说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是旅游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因此,认真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技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掌握相关知识,是提高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掌握旅游规划的研究热点,熟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内容体系,并通过对案例教学的分析及自身的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旅游规划实践任务。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进程、旅游规划的思想与程序、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等内容。

2.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

3.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综合评价及进行野外调查;掌握市场调研与分析的程序、方法和内容;掌握旅游营销对策、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和方法等。

4.熟悉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各项保障体系。

5.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进行旅游资源的野外调查,完成简单的旅游规划设计与操作。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教学方法

要达到《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增强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效果。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该课程应特别注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

由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用到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实践要点、步骤、方法、技巧等内容。例如,在讲到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时,教材上有相应的评价步骤、模型树及评级因子权重表等,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这种评价方法,就必须用案例进行评价,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旅游资源评价的作业进行实践评价,这样学的知识就能得以巩固。又例如,在讲到项目创意设计原则的时候,看起来很简单,但要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让他们认为这不只是“喊口号”,必须用案例进行说明。另外,还有很多教学内容,例如旅游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主体定位、功能分区、保障体系规划等内容,都应该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样看来,案例教学法贯穿该门课程的始终,是该课程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二)研究型教学法

大学教师一定要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这样才算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呢?这就要用到研究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拓展和提升,从而发现研究课题的教学方法。因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旅游专业课程中理论深度、实践要求都很高的一门课程,有很多内容是值得挖掘和进一步研究的。例如,在讲到专项旅游资源技术性评价时,教材上只列举了美国的海滨旅游资源及滑雪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估标准。还有很多专项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没有制定出来,因此我就展开了对温泉旅游资源评价标准的分析和研究工作,结合武汉城市圈的温泉资源开发现状,成功申报了湖北省教育厅课题。又如,在讲授旅游形象设计这一内容时,我就结合武汉东湖风景区的旅游形象设计开展研究工作,确实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只有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两者才能互为动力,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推动教学,使两者共同提高。

(三)零距离教学法

高等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加强旅游资源实践环节在整个旅游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就是一门实践环节要求较高的课程,因此必须加强零距离教学方法的运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零距离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与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地的城镇规划与环境的协调;旅游地的人文、经济、环境、民风民俗等社会资源的考察;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旅游线路的设计;旅行社的经营与发展状况;导游人员的情况、旅游地的市场定位与促销、旅游地的形象,等等。通过零距离教学,学生既增加了旅游的经历,又进一步加强了对所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实际的旅游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数字技术和仪器设备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它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幅提高。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我认为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合开展多媒体教学,有的课程很适合,有的课程部分内容适合。《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部分内容适合开展多媒体教学。例如,在进行主体定位、功能分区、营销策划、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等内容的讲解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其他地区对这些内容的成功设计。

篇2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教育方面也逐渐采用新的科技成果。远程教育模式就是用现代的科技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向公共或者个人学习场所传送,教学所采用的形式是利用多媒体或者技术系统。远程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将教与学在时空上进行分离,而非传统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展。法学是应用型学科,其主要目的是使大家熟知理论知识,而远程教育模式在法学专业中的应用,则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推动法学专业发展。

一、远程教育法学专业教学质量特点

各大高校对现代远程教育模式非常认可,同时也纷纷加强了新模式的应用,在法学专业采用远程教育模式已不再过度注重数量上的扩张,转向了对质量的监控。通过搜集各校法学专业远程教育的主要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以便于对新模式在法学专业的应用作出质量的评价,并且归纳其特点。

(一)教育质量观具有适应性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趋于大众化,远程教育模式的质量标准就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指学生的需要,同时还涉及到满足单位、社会的需要。目前,我国需要大批的法律人才投入到法制建设中来,远程教育在法学专业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统一的新型应用人才,采用新模式的法学教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衡量其培养学生的质量指标。

(二)远程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特点

现代远程法学教育的基础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与学之间的交互性,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衡量指标。为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对学习工程进行有效监督,此外为帮助学生适应新的远程教育模式,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的转变,或者对学生实施技能培训,这是由于思想和技术的支持更加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

(三)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具有可控性的特点

远程教育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教与学空间上的分离,远程教育模式的过程大体上分为招生、开发课程、实施并保障教学、进行评估与督导等环节,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对教育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证质量,远程教学的重心应转向教学过程,管理的有序性、可控性非常重要,要借助于整个过程的控制来达到现代教育的质量标准。

(四)远程教育法学专业能力训练具有实践性特点

法学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较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现代远程教育法学专业的目标,因此,法学专业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处理法律领域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二、 远程教育模式在法学专业中的应用

(一) 通过网上传送教学资源进行远程教学

通过教学系统,一些高等院校或者教师将法学专业的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空间,目的是供需要法学资源的人们下载使用。在学习各种法律知识时,比如说对民法的学习,可以在远程教育的教学系统中上传法学名家王利明教授讲解民法的讲课视频。

(二) 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远程教学

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学指的是教师或者教育机构在进行教学时,通过有线电视或计算机网络电视进行传播,对其他地方的学习者进行授课的方式。比如在学习某项法律条文时,不用聘请教师,而是将某法学名家的教学视频播放,以供大家学习。

(三)通过自主整合网络资源进行远程教学

这个过程主要是学习者进行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整合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刑法所讲的盗窃罪时,学习者先搜集具有代表性的案件,并对其予以加工,整合成教学案例进行参考、研究,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在网络上结果以供其他人借鉴。

三、远程教育模式在法学专业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远程教育的应用范围受限制,需进一步推广

许多高等院校的法学专业长久以来均采用的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师生对传统模式习均以为常,再加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便使得短时间内现代远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得到普遍性推广应用。全国很多高校都设立了法学专业,但是法学专业采用远程教育模式的高校很少,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远程教育模式有相对较大的应用空间。

(二)对远程教育设置门槛,很难获取教学资源

目前,有些高校不但没有为学生提供获取教学资源的空间,而且还对远程教育设置门槛,几乎很少有学校为学生提供无偿使用的教学资源。一些学校法学专业的教学资源是通过交换或者购买取得的。法学专业是一门重要的骨干课程,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需求量很大,有相当多的学生难以支付很大的花费来购买教学资源。

(三)教材陈旧,教学内容落后

很多学校的法学专业教材不合理,没有使用我国统一的教材,教材的很多内容出现重复的现象,这既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符合法学教学改革的要求。除此之外,教材的编写方式落后,比较传统和保守,教材注重的是理论,对实务部分只是轻描淡写。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逐渐感到烦躁、厌烦,教材内容往往落后于现实新法律的颁布。

四、远程教育法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 对法学专业课程进行结构调整,确保符合培养目标

法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主线应该定位职业岗位,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导。在课程的设置中增加实务类内容,尽量减少理论性内容,还应增加操作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力。对学生的选修课程进行调整,减少非法律类课程,同时增加与专业技能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学习力、发展力等综合能力。

(二)改变教材编写和选用形式

目前,法学专业的教材内容落后,即使改版也不变内容。要提高法学专业远程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改变这种状况,选用适合开放教育的教材,教材的选用要符合学生目标、贴近学生基础。学生所用教材除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外,添加定量的案例并进行分析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要突出法学专业远程教育教学内容的特色

法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具有科学性、效用性,还要与思想性结合并达成统一,这样对学习者的学习才会有利。在远程教育前提下进行的法学专业教学内容应以先进、实用为原则。法学专业远程教育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进行。教材要突破传统内容,选取内容新颖,应用性强的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程序,提高学生远程教育的质量。

五、结束语

总之,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法学专业在所有学科中的地位是尤为重要的,而且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因而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纷纷采用远程教育模式教学,即便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模式此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显著提高学生整合资源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远程教育模式在法学专业中应得到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篇3

中国西部地区一般是指西南五省区市和西北五省区以及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西部地区幅员辽阔,面积约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人口约3.6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9%,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部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新疆人口为196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5%。共有47个民族成份[1]。

又如,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自治区是中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区。现有人口221.8万,人口密度为1.73人/平方公里,只有全国平均数的六十分之一。全区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部。阿里、藏北那曲,人口特别稀少,往往百里不见人烟[2]。

尽管中国政府在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中,不断加强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在上世纪末的时候又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这些决定和构想对西部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起到了一定的普及、推动和提高作用,但医疗卫生工作条件较差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现状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改善西部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不仅对于中国医疗卫生总体水平的提高,会有直接作用,而且也会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尚处于发展中和暂时落后的国家,也有一定可借鉴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跨越式”改变西部地区医疗卫生现状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开展医学远程教育。

2远程教育

2.1远程教育的特点

2.1.1可以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是同步或异步方式教学。学习者可以不受自身工作条件的限制,在只需有终端接收设备(计算机或电视机)的条件下,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育内容和信息。这种教育不同于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而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最佳方式。

2.1.2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它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它可以针对每一个学习者,按最有效的个体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更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它能及时反馈和调整学习内容,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规律。

2.1.3有利于创新意识培养现代远程教育可使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与传统班级课堂教学和广播电视教学相比,它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和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开发大脑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2.1.4有利于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

它可以把最优秀的教师集中在一起授课,让更多的人同时获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实现资源共享,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效益。远程教育的这些特点,能够针对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有效普及和提高当地医疗卫生工作者及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这也正是他们了解国内和世界前沿学科动态的理想方式。

2.2远程教育的开展方式

2.2.1网络教育(学历教育)在试点的基础上,教育部近几年分批在全国比较知名的高校中已批准67所高校和中央电视大学公共服务体系可以进行网络教育。这68所开展网络教育的学校中,有13家院校提供医学远程教育,涉及基础医学、中医、药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共工程、卫生事业管理、医学信息管理等十余个医学相关专业[3]。他们的教学方式或采用“地网”,或采用“天网+地网”形式,主要的学习功能模块有实时授课、网络点播、在线答疑、电子留言,网络作业、资源连接等。学历层次包括专科,专升本。

2.2.2医学网站(非学历教育)除教育部批准的试点普通高校网络学院提供的学历教育外,另有好医生网、37℃网等网站在非学历医学远程教育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好医生网站是卫生部批准的医学专业信息网站,是药监局批准的经营性医药网站,也是目前卫生部批准的国内第一家可以进行网上远程医学教育,并有权授予国家一类继续教育学分的医学教育网站。该网站拥有国内最强大的学术阵容做后盾,开设医护人员的专业教育,如:继续教育,卫星远程教育,考试辅导,岗位教育等;医院科教领域的信息管理技术,如: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专家系统,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等;医药企业的信息化产品,如:DIS,Online-Training,SMS等。其中卫星第一频道以专题讲座、讨论、案例为主要内容;第二频道侧重国内著名医院的手术直播和手术点评;第三频道主要内容为执业医师、护士资格考试辅导。通过网站内容的学习,既可以学习和了解最新最前沿的医学知识,还可以获得继续教育学分,满足医务人员业务考核及职称晋升的需要。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对550万在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以扩大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面[4]。

除此而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网站和学术性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司的网站也开展着有关医疗卫生教育或继续教育工作。

2.2.3远程医疗远程医疗是网络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实现对医学资料(包括数据、文本、图片和声像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它通常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和远程交流等几个主要部分。远程会诊是一种两地或多地医生交互式共享病人诊断信息,特别是放射学图像、超声图像、病理检查、心电图、血压等多种报告的分析诊断过程。最终诊断报告由本地医生提出,异地专家只是提供参考意见,以协助本地医生作出正确诊断。

远程会诊包括:治疗方案会诊、手术方案会诊、明确临床诊断会诊等。远程诊断是在分享医学影像及其他各种诊断信息的基础上,最终诊断报告由远在异地的专家签署。它涉及到图像的数据采集、压缩、传送、解压缩、处理和显示等各个技术环节。远程诊断:包括病理诊断、放射学诊断、皮肤病诊断、超声诊断、内镜诊断等。在开展医学远程教育的过程中,一些较传统的方式也起着很大作用。比如,通过播放光盘和收看有线电视来获取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3对医学远程教育思考

3.1转变观念,提高对远程教育的再认识

20世纪后期以来,知识的增长呈现爆炸趋势,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方式也是多种渠道的,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不仅是学习方式的一次革命,也是学习理念的一次革命。虽然,远程教育的开展在我国时间并不很长,但以其灵活性、普及性、终身性和共享性的明显特点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在中国西部,由于其教学条件、教育资源,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与发达地区有着较大差距。实施远程教育,对这里的人们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进而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时展的必然,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早行动早受益;行动范围越大,受益面积越广。而且要将这种对远程教育的认识,通过方案规划,经费投入,人员培养等环节加以落实。

3.2共享资源与标准化

3.2.1资源共享在开展远程教育的过程中,资源建设与开发无疑是项基础性工作。在资源建设中往往存在资源较少,即“有路无车和有车无货”的问题以及资源浪费的问题。现在西部地区已建起许多网站,但实用内容较少,有的甚至仅是一个简单的网页,没有可连接的实际内容;有的则是内容和水平较差,是一种低层次重复。这种形式的网站是对资金,时间和人才的浪费。因此,必须要花大的精力和投入加强资源建设。在共享多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时,还应对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印刷资料和电子光盘资料一并加强建设和共享。

3.2.2标准化我国目前远程医疗尚无统一制式,信息传输存在着通讯信道不同、应用软硬件不一致、设备不兼容等问题。为共享资源,我们需要有一个国家统一的并力求于国际接轨的标准以推动远程医学教育健康发展。

3.3建立并完善远程医学教育中的法规远程医学中的法律、法规涉及到远程医学能否长期有效开展的问题。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医疗信息可能涉及司法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例如,现行的法律规定要求使用“书面的”、“签字的”或“原始的”资料才具有法律效力,而对电子病历、电子医疗文书、电子文档、电子签名等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我国已有的法律法规中,既有从国家宪法和部门法的高度对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信息活动涉及国家安全的法律约束,也有直接约束计算机安全、国际互联网安全的法规,还有对信息内容、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产品授权审批的规定。但是,目前尚未见到有针对企业级或部门级的局域网管理法规,更没有信息化医院从业自律和他律的法规性规定。

3.4加强对远程教育的规范管理

3.4.1卫生部对规范管理的要求在《卫生部关于印发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远程医学教育的意见的通知》中明确写到:“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卫生服务的需求,须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建立终生教育体制,以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指出,“远程医学教育是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使广大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获得知识的一种全新教育手段,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对于采用远程教育开展医学培训和教育的方式,卫生部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在此基础上,为了规范管理,在一些具体条款上也做了相应规定。如要求“远程医学教育的服务对象以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经审核批准的继续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岗位培训、乡村医生教育培训等教学项目或课程。”在管理上要求“远程医学教育实行行业管理。由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具体实施。卫生部负责远程医学教育制度的建立和管理,远程医学教育规化的制定,远程医学教育制度的督导和检查;负责对开展远程医学教育的卫星网络、计算机网站的资格进行审批和管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统筹规划下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远程医学教育规化、实施细则,协调、督导和检查远程医学教育工作。负责审批和管理当地开展远程医学教育的教学站。”

另外还规定了各类继续教育项目和学分的批准程序及授予标准。这些规定和要求对开展远程医学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3.4.2教育部对规范管理的要求为规范管理,教育部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政策和办法,主要有:《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网络教育学生部分公共课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教学工作评估体系》和《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的通知》。

这些文件不仅有对开展远程教育的构想、条件,还有对教学环节中的质量监控,学籍及证书管理以及评估等问题的规定,它对于加强和规范远程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篇4

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属于本科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办学的新力量。远程法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手段在高校开展法律教育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坐堂教学上时间和空间的界线。远程法律教育为推动我国法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更多的人能够享有优秀的法律教育。为了解远程法律教育在独立学院中运行的模式与效果,笔者于2011年1月至4月,分别对广西九所独立学院中开设法学专业的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以下分别简称为相思湖学院、行健文理学院、漓江学院)这三所独立学院进行调查,结合与这三所独立学院教研室的交流,了解到如下情况:

一、远程法律教育集中在司法考试领域

广西的独立学院目前没有开设函授课程,也不能招收自考和在职的考生,只能通过高考招收本科生,因此独立学院并没有开展对外远程法律教育的动力。根据调查,广立学院还没有主动制作远程法律教育课程的计划,还处于接受远程法律教育的阶段。广立学院接受的远程法律教育主要是司法考试培训,其运营的模式也有自身特点。

(一)远程法律教育在独立学院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补充独立学院法律职业教育方面的不足,培训的内容集中在司法考试领域

司法考试是我国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从事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应当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司法考试作为唯一国家承认的法律职业准入资格,将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教育连接了起来,成为法律职业教育与本科法学教育合作的重点,学生也非常渴望获得相应的辅导。故,虽然当前大学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间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两者在司法考试上产生了明显的交集。

(二)远程法律教育在独立学院中运营的模式有自身特点

司法考试培训机构授权本地的商,商在学内进行宣传,并通过与独立学院的合作,让学校推荐学生参加辅导班,学生则享受相对低的报名费,同时对学校进行反点。在管理上,由司法考试培训结构授权当地的人会将辅导材料发到学生手中,并组织学员学习集中上课,时间一般在星期六、星期天。远程教育开展的时间集中在大三下学期。司法考试培训的远程教学方式能够在全国被广泛地采用,其原因在于其“权威性”。司法考试培训中,真正吸引考生的是司法考试辅导方面的权威老师,这些老师长期从事司法考试辅导,有良好的教学经验、解题经验并且对出题老师有相当的了解,他们是司法考试辅导班真正的卖点。这些老师基本集中在北京等大城市的辅导学校,如果按照传统的面授方式,学生则必须到北京等地上课,学费高达数万。当然也有的曾经尝试在本地进行面授,但是因为成本过高,结果大多数都没有能经营下去。与传统的面授教学相比较,远程教学方式更容易操作,商只需要租借有多媒体设备的场地,有一个人管理播放即可,在人力和设备投入非常低。相对的,远程教育收费往往只有一千多元,学生往往也比较容易接受。

二、远程法律教育在独立学院中开展的模式及利益相关者分析

根据米切尔评分法,要确认利益相关者首先要确认谁是利益相关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并将特征分成主动性、重要性和紧急性。在此基础,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决定型的利益相关者、预期型的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型的利益相关者。通过米切尔评分法分析,首先可以发现学生和司法考试培训机构属于决定型的利益相关者,它们同时拥有对合作问题的主动性、重要性和紧急性。他们对远程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有非常强烈的欲望,也是利益的最直接相关者。其次,学校属于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它具备合重要性和紧急性。在合作中学校虽然拥有影响合作的地位和手段、并且学校的需求在合作中也必然受到相应关注。但是,司法考试辅导本质上还是培训机构和学生的民事合同,学校的道义上和法律上的直接索取权是较低的。最后,在司法考试远程教育中还存在一个被人忽视的潜在的利益相关者,那就是教师。当前在司法考试领域开展的合作对学生、学校和司法考试培训机构有利,对教师无直接利益。

(一)从司法考试辅导机构的角度,合作有利于获得客源

司法考试难度大,通过率低,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知识学习,复习压力大。相应的这一块的市场也很大,每年有近30万的考生参加考试,司法考试培训学校应允而生,它们针对司法考试的特点和每年的变化制定相应复习方案和复习资料。当前司法考试辅导领域的竞争已经属于商业上的红海,各地不同机构的商对客源非常的渴求。通过三者的合作,表面看起来可能收费变低,但是学校推荐学生报名往往人数众多,可以保证充足的客源摊平成本进而形成雪球效应,这是司法考试培训机构非常愿意的。

(二)从学生的角度,选择专业的辅导有利于通过考试,并且远程教育的费用更低,更容易接受

根据调查,75%的学院多数学生愿意获得专业的机构在专业问题,18%的观望,只有7%的表示不需要的帮助。学生看到了本科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教育的差别,期望获得更专业的帮助,以增加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另外,学校统一组织报名,往往报名费会比社会上低不少,在享受相同服务的情况下,能少花钱是最能打动学生的。

(三)从独立学院的角度,选择合作既可以相对提高竞争力又可以有一定经济收入

据调查,广立学院办学时间最长的也只在十年左右,还处于发展阶段,其教学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模仿母体学校。但是独立学院与一本、二本类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在生源、办学经验、科研力量等方面都处于下风。为了扬长避短,独立学院都往往将人才培养方案定义为“应用型实践型”,作为职业准入资格的司法考试合格证件就自然成为了独立学院极的重要目标。相思湖学院、行健文理学院、漓江学院与社会上的不同司法考试培训机构都进行过合作。这样,学院避免了准备司法考试的工作,还可以收取一定的管理费。

(四)教师并不在合作的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中,远程教育对教师具有潜在的利益,但是教师对远程教育没有直接利益诉求教师是大学教学任务的承担者,如果激励得当,他们可以对远程教育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远程法律教育存在问题

(一)独立学院远程教育开展的效果不理想,司法考试通过率不高

司法考试的全国通过率在近几年基本都超过20%。本科生通过司法考试后根据不同考分可申请A证或C证(C证要求学生户籍在国家规定的地区方可),要求分数为360分和315分。广立学院的生源大量来自国家照顾的地区,大量的学生只要拿到315分就可申请C证,在通过率上有优势。但是,实际情况是广立学院司法考试通过率都不理想。以漓江学院为例,06级法学(62人)得到司法考试A证的只有2人,07级法学(87人)得到司法考试A证的有4人,加上可申请C证的人数后,总体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两所独立学院的通过率与漓江学院类似。

(二)远程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外部监控

司法考试的远程学习采取的是播放视频,学生按照培训机构制定好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按照这些培训机构的宣传,感觉是类似正常学校的授课教学方式。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般学校的教学是典型的外部控制教学,学习监控由教师来完成,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监控学生的学习。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当前远程教育的外部监控形同虚设。学习监控是指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达到学习的目的,而对学习活动进行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一系列过程。没有学习监控,学生往往就容易松懈,曾经出现一个班50个同学报名参加同一个辅导班,最后只有10个同学能坚持下来的情况。通过对参加过司法考试的同学进行调查,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教学的监控是最重要的。外部监控的缺乏等于将教学监控全部交给学生,在面对高难度和高强度的司法考试时候,一些学生本身就容易气馁和松懈,这时候没有人督促和打气,这些学生往往就会失去对自己控制。

(三)远程视频教学交流的单向性弊端难以解决

网络教学本身最大的特征是能够保证同步交流,但是当前的远程视频教学和网络教学都是单向的。在实践中,教与学之间的交流,信息的相互交换是完成教学设计的保证。但是在当前的司法考试远程教育中,学生只能听和看,但是却不能与老师进行交流,至多能在网上提问,沟通有限。在远程学习过程中,信息交互是促进学生产生概念交互,进而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环节。信息交流的阻断,使教学交流留于表面,因材施教难以实现。

四、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相关者诉求不一致

在校大学生刚刚进行了几年的法律学习,有暑假充足的时间进行复习,又有专门的辅导班,其通过率应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反而会不高了?教学监控不力和学生本身素质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是学校、司法考试培训机构、学生和教师利益诉求的不一致也是导致这一情况的重要内因。

(一)司法考试培训机构的商更注重短期利益和降低成本

司法考试培训学校一般会通过授权的方式在全国各地找商,这些商通过支付加盟费的方式获得权,支付费的方式为每年支付一次。在此情况下,商为降低成本和获取更高利润,普遍采取雇佣在校学生负责播放视频的方式。因为,如果要进行教学监控必定要雇佣专门的法律老师,则必然要大幅提高人力成本,这是商难以接受的。更有甚者,有的辅导班直接让听课的学生负责,学生负责的代价仅仅是不收取个人的报名费。教学的监控需要聘请教师,这样又会增加成本,商当然不会主动聘请。

(二)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司法考试复习资料,更重要的是需要学习监控

不少学生都是首次参加司法考试,对相关的辅导班都只是道听途说,缺乏相应的认识和了解。在司法考试培训机构天花乱坠的广告和学校的大力推荐下,其选择缺乏自我判断。无论是学习目标的确定与修改、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组织、操作加工策略的采用和改变、产品结果的检查与反馈,都需要监控系统综合各个方面的信息分析与判定,发出协调与行动的指令。学习活动监控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成分就是自我监控。在当前司法考试复习中,学习的效果主要还是看学生自我监控的力度。要通过司法考试,考生就在必须一定时间内进行海量知识的记忆和突破,复习的状态类似高考,可是在几年的大学生活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已经很松散了,要完成自我监控,需要教师指导鼓励、辅导班的监督考核等进行帮助。学生需要一种合理的外部监控以推动自我监控的完成。遗憾的是学生的这种核心诉求往往自己都意识不到,当然也就得不到满足。

(三)虽然合作对学校有利,但是独立学院本身并没有主动开展远程法律职业教育的动力

一方面,独立学院不能开设函授课程,不能招收自考和在职的考生,没有校外的学生使独立学院没有开展远程教育的动力。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本质是民办教育,投资人出资办学的目的有强烈的逐利性。同时,独立学院没有公立学校那样的财政拨款作为办学支持,所有的办学经费都需要自筹自资,使得一些独立学院在成本计算上不得不有所考虑。在开展本科教育时,如果要购买远程教育就必然要花钱,这样就增加了办学的成本,这是投资方往往不愿意接受的。只是由于司法考试的存在和法学就业的压力,使得独立学院法学教育不得不寻找司法考试培训机构的帮助。这就解释了,独立学院只是坐等司法考试培训机构与其联系,在将学生送到培训机构后也极少管理的原因。

(四)教师作为教育的媒介,利益诉求无法得到体现

司法考试的复习一般从当年的三月开始,至同年九月结束,复习的时间一般在半年左右。要保证在半年中学习的热情,是需要外部的激励与老师的辅导。一方面,司法考试培训机构并不会专门聘请教师,导致远程教育中没有教师的辅导,使得学生感觉不到自己受到重视,努力得不得相应的承认,学习的激情逐渐减退。另一方面,独立学院教师的精力无法集中到法律职业教育上。独立学院的法学教师多是年轻教师,正处在忙于搞项目、发文章、提职称的阶段。在没有额外收益的情况下,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并不容易。基于以上原因,造成了教师在远程教育中的缺席。

五、提高独立学院法律远程教育效率的措施

任何经营管理活动要兼顾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或参与,行业的发展应该以追求各个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局限于满足某一利益主体利益;应该追求长远的利益而不是短期的利益,它体现了行业发展的效率和公平的原则。

(一)独立学院需要对利益的平衡起到更大作用

独立学院是预期利益相关者,在当前的情况下对学生和司法考试培训机构都能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法律远程教育的顺利开展符合学校的短期利益,因为这种远程教育本质是由学生和司法考试培训机构担当了本应学校承担的法律职业教育的责任和成本。同时,法律远程教育也符合学院的长期利益,因为它增强了学生就业的能力并提高学院名声。如果放任学生和司法考试培训机构双方博弈,就会因为双方实力的不平等,而导致培训机构不负责任的行为。独立学院应当为远程教学提供相应的人力和物力帮助,引导合作取得成功。

(二)教学监控的成本,需要多方共同承担

篇5

一、新课程设置的构想

新课程专科阶段最低毕业学分拟定为76学分,共1368课时。其中公共课程全部为必修课程共6学分,108学时;专业必修课程51学分,918学时;专业选修课程1分,342学时;取消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课程。

公共课程开设大学语文(3学分、54学时)、政治理论(3学分、54学时),取消开放教育入学指南、外语等课程。

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开设宪法学(3学分、54学时)、刑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民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诉讼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法理学(3学分、54学时)共五门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开设婚姻家庭法学、环境法学、法律调解学、中国法律思想史、司法口才、国家赔偿法、物证技术学、刑事侦查学、犯罪心理学等课程,学员从中选取至少1分的课程修读。

新课程本科阶段最低毕业学分拟定为71学分,共1 278课时。公共必修课程共6学分,108学时;专业必修课程55学分,990学时;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最低选修10学分,180学时;取消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开设应用文写作(3学分、54学时)、政治理论(3学分、54学时),公共选修课程开设外语、计算机应用、逻辑学等课程,取消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课程。

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专业必修课程开设中国法制史(5学分、90学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经济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证据法学理论与实践(15学分、270学时)、国际法学(5学分、90学时)共五门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开设世界贸易组织法、人权法、海商法、国际贸易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外国法制史、婚姻家庭法学、环境法学、法律调解学、中国法律思想史、司法口才、国家赔偿法、物证技术学、刑事侦查学、犯罪心理学等课程,学员从中选取至少10学分的课程修读。

二、新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一)取消毕业论文必要性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文章。它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毕业论文具有三个特点:指导性、习作性、层次性。

从目的上看,成人学员大多已经在工作岗位上撰写了论文,部分学员还参与了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的攻关。仅仅以本科课程、甚至专科课程是否可以应用到具体问题上来总结和检阅学员的学习成果,显然略失偏颇。

从特点上看,指导性做不好。远程教育师资的数量和质量不能保证学员的论文质量,甚至有些指导教师自己撰写论文都存在很大的困难。习作性没必要,前面说了,好多学员已经写了不少的论文,个别学员公开发表的论文无论其理论性,还是实践性都强于指导教师的论文。

(二)取消外语必修课程的必要性

学以致用是学习最根本的目的,远程教育专科培养的是低端的人才,这些毕业生在毕业以后几乎不会接触到外语,即使真的需要用到外语时,我们学的外语知识根本解决不了学员的需要,因为学员遇到的外语专业性太强,而我们现在设置的外语课程根本谈不上什么专业性。

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知识是必要的,但并不需要人人成为外语专家,也不可能人人成为外语专家,与其通过自己一知半解的外语水平学习借鉴外国法律知识,倒不如通过专业化分工方式,将那些有外语天赋的外语尖子培养成为职业地翻译人员,将国外先进的知识准确的翻译成为汉语文章,供工作一线的每一位人员参考、借鉴。

(三)减少专业课程数量而增加学分和学时的必要性

1.课程数量的设置要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通过对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法学专业和现代远程教育法学专业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及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普通高校要培养国家级的高层次人才,甚至是国际级的高级人才,它是一种精英教育,其毕业生部分将成为法学专业的职业研究人员、教学人员,而非一线工作人员,另一部分将成为实务界领军人物。它要求学员知识面广,课程覆盖法学专业各领域;要求学员有较高的理论研究能力,课程理论性要强;要求学员具有比较法研究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外语课程必修。所以普通高校除了设置宪法学、法理学、刑法学、刑事诉讼学、民法学、民事诉讼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学、商法学、经济法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十四门主干课程外,各普通高校依据自身教育目标的侧重,设置了不同的课程,比如,邮电大学培养能在信息产业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认识和处理信息时代来临所产生的新问题,如计算机犯罪、网络犯罪和通信市场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等的基本能力。其在主干课程之外开设信息产业法律法规和相关信息技术课程。经济类院校法学专业在主干课程之外开设知识产权法、保险法、金融法、海商法、劳动法、公司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还有些学校开设律师实务、法律文书、秘书理论与实务、社交礼仪、计算机应用基础、文献检索与利用、专业英语等课程。 而现代远程教育培养的是有利于当地经济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一定法学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在固有单位发挥自己法学专长的基础人才,它是一种大众化教育,毕业生绝大部分是已经有稳定职业和一定的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另一部分还有稳定职业的毕业生也将成为基层人员。它不要求毕业生知识面广,更不追求毕业生有很高的理论研究水平。所以,现代远程法学教育课程设置应区别于普通高校法学课程设置。

2.课程数量和深度的设置要与学员求知状况和基础相适应

电大法学专业专、本科学员中不仅有在职人员,还有下岗、待业人员。他们为了调整知识结构、学习新知识,甚至是为了解决就业,选择了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内容个别化的学习方式继续其学业。这个群体的学习目的不是要成为国家高级人才,而是要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有用人才;这个群体,他们在选择专业时是有的放矢,并不盲目的,他们几乎全部是有过法律实践的法律实践者。

鉴于现代远程教育面对的群体自身的条件和追求的目标,以及中央电大的培养目标是“各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就应该把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作为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课程数量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课程深度以能完全、彻底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被学员掌握、应用为原则。

3.课程数量的设置要适应教学方式和技术的要求

现代远程教育是通过提供视频和授课讲义,同步播放自主学习课件。课程讲解是网络课程的主体部分,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学习,它具有虚拟性、兼容性、开放性、支持协作和信息资源的丰富性,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创新性,在教学手段上倡导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大力推动教学研究、教育技术应用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要求教师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远程教学工具将日益完善,网络教学资源也将逐渐丰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多样化、层次化、专业化,万金油式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将会被社会彻底淘汰。真正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才是现代远程法学教育的终极教学目的。只有对现在的远程法学课程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体现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

篇6

远程教育是新生事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毛入学率相对较低。远程教育将利用自身的优势弥补高校在这方面的不足,最大可能地为广大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它与其它教育形式具有极强的互补性。

远程教育发展中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定位问题。由于立法滞后,我国对远程教育的定位,即对远程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地位和作用没有权威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这给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管理带来了困难。以电大为例,部分地方电大被与其它学校合并,一些电大逐渐失去独立办学的地位。严重削弱了远程教育的特有优势,大大影响了合并各方的教学质量,对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健康发展产生冲击。

二是投入问题。由于缺少强制性的规定,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一直不足,对远程教育的投入尤其不足。使得远程教育办学单位无力聘请高水平师资等,制约了远程教育作用的发挥。

三是学校设置及办学自问题。目前,关于远程教育学校的设置仅有教育部的《广播电视大学设置暂行规定》,对于单独设置远程教育学校、合作办学等问题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致使政府对远程教育统得过多,管得过死,使学校不能够真正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四是办学者、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保护问题。办学者的利益保护问题主要体现在投资经济回报和办学自上。教师的利益保护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材著作权上。学生的利益保护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学质量上。上述三个主体利益保证问题均无明确的法律依据。

远程教育存在的众多重大问题不是仅凭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与政策手段能够解决的,必须通过法律手段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有关远程教育的立法不能满足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法体系只有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1995年的《教育法》、1996年的《职业教育法》提及了远程教育,并且都仅仅一句话概括,“国家支持采用广播、电视、函授及其他远程教育方式实施高等教育。”缺乏具体规定,长此以往,则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堪忧。

二、从我国远程教育立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关于远程教育的定位。远程教育立法应当将远程教育确定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与其他教育形式具有平等的地位,并保护其不受非法侵害。

第二,远程教育的投入。从根本上讲,经济的发展要依靠教育,教育需要投资。目前,举办远程教育的院校,教育投资的来源主要靠学生的学费。远程教育立法一是要规定政府投资义务,二是规范社会集团、企业、乃至个人投资办学的行为。

第三,学校设置及办学自。设立远程教育学校及其远程办学机构的指导思想是,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终生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设立高等远程教育学校,应当具备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独立设置的高等远程教育学校,应当有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有符合远程教育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有必要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具有较强的远程教学、科学研究力量。实施本科以上远程教育的学校应当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实施专科高等远程教育学校,经国务院授权,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审批高等远程教育学校的设立,必须聘请专家组成评议机构评议。

在远程教育立法中,远程教育学校作为独立的教育机构行政法人,依法应获得独立办学和管理的自。学校办学自至少应该包括:(1)教学自。包括自主决定系、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2)人员任用权。自主决定教师、职工的聘任和任用,教师职务的晋升和工资标准。(3)经费和学校资产的管理使用权。(4)发展校外合作和国际交流的权利。

篇7

Xx村干部队伍年富力强,干部年龄多在25-45岁之间,其中绝大多数在40岁上下,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会成员3人,大学生村干部2人。全村党员5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33%,全村联户代表2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58%。该村信息技术普及工作较为突出,群众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交流较为普遍,20**年12月,Xx村建立了Xx区首家村庄博客。

20**年以来,Xx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站点为全村党员干部带来时政新闻、农业科技、法律维权、人口计生、经济管理、休闲娱乐等丰富的海量信息,开阔了群众视野,增强了群众知识,丰富了群众生活。

二、一年来学习收看情况及其他做法

一年来,Xx村党支部在Xx区党委、管委,Xx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站点这个平台,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多形式集中时间对党员干部,广大群众进行了多方面的教育培训。其主要措施有:

1、结合村委会办公网络的开通,通过全国、省、市现代远程教育互联网络,及时组织收看党和政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村庄管理、农业科技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

2、利用每月一次党员民主生活会的时机,及时传达党和国家新的路线方针政策,收看现代远程教育相关知识内容。“4+2”工作法推广、“三资”清理活动等都是借助这种方式实现的。

3、利用上级组织安排集中政治学习讨论活动的机会,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使学习讨论活动不断深化,真正做到入心入脑。“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学习活动由于借助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方便了党员干部相关政策资料的搜集整理,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习效果更为明显。

4、利用农闲及其他群众相对集中的时间,以现代远程教育休闲娱乐内容为载体,对群众进行人口计生、法律维权、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寓教于乐,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村庄发展管理等借助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得到很好的传播,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好评。

三、取得的成效效果

一年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站点,使农村党员干部获得新知识,增强了村庄建设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才干,使广大群众丰富了闲暇时节的生活,增强了致富奔小康的各项技能。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站点相关知识的不断学习,现代远程教育“让干部受教育,让群众得实惠”的教育目标基本实现。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运用在教育干部、培训群众方面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意见

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远程教育网络不定期发生中断,严重影响教育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也是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存在的首要问题。

2、远程教育网络一度受其网线电话线电话通话的影响,往往在收听收看的过程中因为电话通话使远程教育网络中断,接着看又回复困难。

篇8

榆林村干部队伍年富力强,干部年龄多在25-45岁之间,其中绝大多数在40岁上下,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会成员3人,大学生村干部2人。全村党员5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33%,全村联户代表2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58%。该村信息技术普及工作较为突出,群众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交流较为普遍,2011年12月,榆林村建立了高新区首家村庄博客。

2011年以来,榆林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站点为全村党员干部带来时政新闻、农业科技、法律维权、人口计生、经济管理、休闲娱乐等丰富的海量信息,开阔了群众视野,增强了群众知识,丰富了群众生活。

二、 一年来学习收看情况及其他做法

一年来,榆林村党支部在高新区党委、管委,沟赵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站点这个平台,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多形式集中时间对党员干部,广大群众进行了多方面的教育培训。其主要措施有:

1、结合村委会办公网络的开通,通过全国、省、市现代远程教育互联网络,及时组织收看党和政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村庄管理、农业科技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

2、利用每月一次党员民主生活会的时机,及时传达党和国家新的路线方针政策,收看现代远程教育相关知识内容。“4+ 2”工作法推广、“三资”清理活动等都是借助这种方式实现的。

3、利用上级组织安排集中政治学习讨论活动的机会,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使学习讨论活动不断深化,真正做到入心入脑。“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学习活动由于借助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方便了党员干部相关政策资料的搜集整理,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习效果更为明显。

4、利用农闲及其他群众相对集中的时间,以现代远程教育休闲娱乐内容为载体,对群众进行人口计生、法律维权、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寓教于乐,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村庄发展管理等借助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得到很好的传播,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好评。

三、取得的成效效果

一年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站点,使农村党员干部获得新知识,增强了村庄建设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才干,使广大群众丰富了闲暇时节的生活,增强了致富奔小康的各项技能。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站点相关知识的不断学习,现代远程教育“让干部受教育,让群众得实惠”的教育目标基本实现。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运用在教育干部、培训群众方面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

四、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意见

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远程教育网络不定期发生中断,严重影响教育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也是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存在的首要问题。

2、远程教育网络一度受其网线电话线电话通话的影响,往往在收听收看的过程中因为电话通话使远程教育网络中断,接着看又回复困难。

篇9

全纳教育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全纳教育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比传统教育思想更加全面和开阔,也更具有时展的特征。全纳教育的基本思想是:全面接纳所有的学生,倡导一视同仁,尽可能通过教育来满足更多人的不同需求,并且鼓励他们更多地参与到现代教育中去,注重个人在集体中的合作功能的实现。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在世界教育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全纳教育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是在国际教育民主化的思潮下兴起,在世界教育组织大力推广全纳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1994年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并且通过了“全纳教育”,并表达了对全纳教育的重视,希望通过全纳教育能够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2000年,全纳教育又得到了重申和发扬,得到了国际教育组织的进一步支持。这一教育思想对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到了全纳教育的实践中去。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全纳教育思想发展比较缓慢,规模较小,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渗透。笔者在此主要探讨我国的远程教育中渗透全纳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结合我国远程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全纳教育的思想渗透进去。

二、全纳教育与现代化远程教育融合的意义

残疾人等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因为身体上的某些缺陷而存在较多障碍,以至于无法和正常人一样接受普通学校的教育,然而他们也渴望接受教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化远程教育带给我们启发,残疾人可以采用远程教育的方式学习。因此,全纳教育与现代化远程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群体,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现代化的远程教育实现自我提升与学习。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全纳教育思想在远程教育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在现代化远程教育中渗透全纳教育思想具有如下重要意义:首先,全纳教育的思想对残疾人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高校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都向前推进了一步;其次,在远程教育中渗透全纳教育思想可以让教育资源得到更多的利用,将教育覆盖到更多人群中去,让更多人获益;再次,从现代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全纳教育有利于减少社会分歧,让更多的人感觉到被社会接受,尤其是对被边缘化的群体来说,全纳教育给予了他们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帮助他们提升个人能力,发现个人价值,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全纳教育思想渗透到现代远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就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主要针对的还是普通人群,对残疾人的关注较少。而对残疾人而言,要实现远程教育,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与实践:

1.创设无障碍的远程教育环境

制约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无障碍还难以实现。远程教育支撑平台以及学习资源是远程教育实现的基础,在过去的很长时间,远程教育并未将残疾人纳入体系,他们无法正常通过信息网络获得教育资源。因此,构建一个无障碍的远程教育环境是在远程教育中渗透全纳思想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具体到远程教育设备的发展情况来看,就需要完善信息无障碍的标准,考虑残疾人的真实需求。例如教育视频资料要配合字幕等来方便聋人使用;针对视力存在障碍的人群,提供有声教育资源,利用读屏软件来帮助盲人获取信息。总之,无障碍信息系统的建立体现了全纳思想,通过完善的服务让更多人能够更好地接受远程教育。

2.强化学科建设

在学科建设中应该多学科、全方位地对远程教育中的全纳教育进行综合建设。根据实际的需求,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角度,进一步规范远程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学科建设中强化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和考虑。

3.个性化、针对性教学

开展个性化的教学需要从残疾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们量身制订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教学计划,避免撒网式的教学。因此,在教学的开展中需要设计合理化的教学方案,进行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学。远程教育就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组织安排,制定针对性强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和网络设计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通过不同的教学资源设置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尽可能实现远程教育的个性化和针对性。

4.提高教师及管理人员的素养

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其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远程教育中也不例外。因此,要加强对远程教育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在过去的远程教育中,由于考虑不够周全,教师的特殊教育能力不够,加之长期以来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分割,使得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残疾人的教育需求缺乏了解。因此要在全纳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提高现代化远程教育的水平,就需要从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入手,提升他们的特殊教育能力和全纳教育意识,进行相关的培训,从知识体系和教育意识的角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对远程教育的管理人员而言,要提高专业的信息网络技术,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中考虑残疾人的真实需求,以人性化的设计来提高远程教育的教学水平。

5.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保障体系

由于我国目前远程教育的发展还不成熟,自身还不完善,因此需要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角度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予以法律的保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规和法律标准,来促进各项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和人性化,从而保障残疾人接受特殊教育的权利。

6.提升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

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相比而言,他们拥有的社会资源较少,要提升残疾人的社会融入能力,需要提升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改变残疾人观,使社会以一种更加理性和人性化的观念来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关注:首先,残疾人和健全的人_样,都具有基本的公民权利,因此需要从法律上予以残疾人保护和保障;其次,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予以残疾人支持,让身体具有不同程度残疾的人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接受教育,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再次,要充分肯定残疾人的价值,他们同样可以参与社会价值和财富的创造,为推动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宣传教育新的残疾人思想观念,在全纳思想的指导下更好地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促进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融合。

篇10

我国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已经开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对于提高我国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水平,起到了很好的督促和提升作用。同时,我们要看到,我国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建设与应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质量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

1、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发展的规模效益与办学质量不协调。目前,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学校发展的规模都比较大、发展的速度都比较快,但与此相要求的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资条件、教学资源、管理水平、资金等办学条件还未跟上。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学校追求的主要是办学规模与效益,由于办学条件跟不上,造成了目前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学校办学质量不高,引起广大学生、家长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强烈反响。

2、成人高等远程教育战略地位未落实、成人高等远程教育作用未发挥。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并没有被全社会所有的人所认识,有的即使认识到了,但却没有付诸实现。“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和随意撤并成人高等远程教育机构,调离老师、占用校舍、减少经费、漠视质量的做法经常发生。有的主张成人高等远程教育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附属和补充,可以纳入这“三教”之中,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等等。这些轻视和反对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对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对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质量保障更是不利的。

3、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未能得到政府和有关机构的合理解决。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遇到了不少困难。如宏观调控不够,体制不完备,办学自主权未得到充分保证,成人高等远程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科技发展,及时提供直接有效服务的机制尚未形成;教育结构和体制还有待完善,特别是面向广大农村和基层服务的成人高等远程教育严重不足。教学上的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特色体现还不够,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办学与需要、教学与实际、学习与使用的“三脱节”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办学效益还有待发掘;教师队伍素质设备等基本办学条件亟待改善等一系列问题急需得到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合理解决。

4、在学校内部未对影响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的所有因素进行监控,是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学校自身的责任。这种质量监控活动是通过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过程实现的。因此,真正持久的教育教学质量应是学校内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单靠学校外部的质量监控是难以保障其教育质量的。在现行的质量保障体系中,由于对政府组织的外部评价的高度重视而实际忽视了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没有把它看作是整个质量保障活动的主体和基础,只是将其视为质量保障的对象。这种质量意识不强的结果:一是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学校普遍缺乏加强质量管理的内在动力;二是部分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学校片面迎合政府评估需要;三是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学校与政府、社会之间内外脱节,降低了质量保障的作用。

5、未能认识到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涉及与成人高等远程教育有关的所有要素和功能,它输出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种信任和声誉。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片面认识,要么将其等同于精英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么将其等同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么将其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评估体系,要么将其等同于学校内部的质量管理和自我评价;要么将其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引入ISO质量保障体系等等。

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质量意识不强还表现在:一是理论研究与实际脱节。民间出台的各种具体的评价标准、方案、体系等得不到承认和采用,被束之高阁。二是设计方案不够合理。我国对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学校教育工作实行合格评价,随机性水平评价和优秀评价三种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不同的评价。但这种划分累赘、重叠,且极难界定,无法反映特定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学校的教育工作在同行中所处的质量水平位置。三是评价服务功能未得到充分体现。总结性评价过多,形成性评价过少,评价更多地集中在评比和选优上,关注评价结果而疏于诊断问题,对如何帮助被评单位改进工作、提供服务重视不够。四是队伍建设和学术研究未形成气候。五是政府、社会和个人忽视、漠视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制度不健全

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立法滞后、法制建设不健全。

首先,以广播电视高等教育为例,立法滞后表现为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实行的是“先上马,后备鞍”,即先建校、招生、开学、授课,后制定各项法规制度和明确规范的设置标准。中央电大和各级省电大一般是1978年建立、1979年招生开课,而我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广播电视大学的第一部行政法规《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是1988年制定并颁布试行的。此后,关于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立法工作又长期停滞不前。法制建设不健全还表现在我国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法规制度几乎都是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法规和文件决定,还有众多的会议纪要等。至今尚无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的有关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法律法令。此外,我国高等教育法及其条款等是否适用于我国各类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学校的问题也没有明确的有法律权利的解释。

其次,我国各类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学校(以广播电视大学为最典型)建设初期存在的投入严重不足,以及各级政府对相应各级广播电视大学的财政拨款没有统一的户头和标准等问题,也从反面表明了我国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立法和法制建设的薄弱。

再次,1995年出台的《教育法》明确提出了我国实行教育评估制度。但是在教育评估法规建设方面,除了一部1990年首次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价暂行规定》外,其余只是零星的评估法规条款。而目前我国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虽然制定较早,但其基本框架还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已远远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成人高校评估政策,各省区也缺乏配套政策与措施。高等学校的内部自我保障也不规范,有些流于形式。不过,2002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期评估指标体系和总结性评估指标体系中各自的评估指标内容,涵盖了目前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办学的基本要求。

因此,今后我国应依《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为依据,吸收欧美等国家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先进经验,制定有关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法律、法规、规章,对我国各类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目的、组织、程序、结果等一系列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各省区也应结合本省区实际,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各高校应在与国家和地方政策一致的前提下制定校内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规章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使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为我国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在法律与制度上提供保障。

三、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设施不扎实

目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完全满足我国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关于网络基础设施的问题很多,诸如:计算机普及率不高,不是所有学生可以保障在空余时间能找到计算机进行远程学习;网络带宽不够,多媒体信息无法快速的下载,学生没有耐心等下去继续学习,有的甚至丧失了学习兴趣;数据传输不稳定,会导致学习中断,严重影响学习情绪和效果;上网费用过于昂贵,导致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满足不了学习时间上的需求;特别是偏远一些的农村,目前,要进行远程教育的难度更大,网络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等等。

这些因素都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制约着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发展。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对网络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基础设施要有较大的跟进。基础设施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和需求比较起来还有一些差距。这主要是由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决定的,我国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但是由于使用网络基础设施接受远程教育的人陡然间增多,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国的远程教育还没有成为一种产业,运转时间不长,运行不够规范。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国家要加大教育资金在成人高等远程教育上的投入。其次,国家需要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吸引相关企业向我国的成人高等远程教育领域投资,以保障其良好的发展势头获得更快、更大的发展。最后远程教育主办单位比如广播电视大学、其它专门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学院或网络学院、企业本身也要重视成人高等远程教育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和建设速度。

四、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成人高等远程教育教师主要有辅导教师、导学教师、管理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四支队伍组成。目前这四支队伍在我国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学校普遍存在。四支队伍人员主要由学校的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担任。但老、中、青结构不合理,师生比(要求1:50)脱节,专兼职教师比(要求1:2或1:3)失调。老教师观念更新慢、使用新技术差、更新知识结构难,体力支持弱;老教师与中青年教师相比存在不少差距。

目前,我国实施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学校,其师资队伍情况相差较为悬殊,如电大系统中地市级以上的学校与普通高校中实施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情况大多数都比较好。电大系统中县级工作站、普通高校中实施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县级学习中心,师资队伍建设的情况大多数都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两者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所造成的,前者处在城市,拥有较丰富的教师资源条件;后者处在县城甚至乡镇,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相对要少得多,从事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师资条件相对要差得远。二是由两者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前者处在城市,平时接受新信息、新技术多、快、全、准,后者处在县城甚至乡镇,平时接受新信息、新技术不多、不快、不全、不准。

成人高等远程教育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少教师在成人高等远程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反映出来的知识结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多数教师对其所属学科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技能的专业基础较弱,多数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未能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如开展所属学科的学术研究、承担项目、发表成果;开展应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研究;未能对自己参与的远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开展有效的评估。对所属学科专业的研究前沿及其最新研究成果了解不够,参与所属学科专业的相关学术活动不经常。

2、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多数教师未能完全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不能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革新。多数教师具备面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实践经验,但不完全具备开展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远程教学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缺乏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不熟悉远程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建设,不懂如何设计、开发和提供学生学习支助服务,还未能完全成为应用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指导和帮助远程学生学习的助学者和朋友。

3、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多数教师同时承担着对课程和学生进行教学管理的职能。目前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多数教师缺乏对远程课程开发和发送、维护和更新的管理经验。在对远程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学习支助服务的管理经验不足。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多数教师未能发掘开拓创新的能力。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远程教育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方面还做得很不够。

在我国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处在迅速发展之际,为保障我国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加强对从事成人高等远程教育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培训,逐步形成一种制度和规范,是保证我国成人高等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中介机构未建立

我国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中介机构的发展尚处于萌芽时期,即处于研究和初创阶段。

目前,真正完全意义上的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中介机构还没有。因此说,这种质量保障中介机构目前还不健全,其主要表现为:

1、行政依附性过强。政府对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中介机构的支持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行政控制,即一统到底、一管到底、一包到底。

2、权威性不够充分。我国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中介机构是政府主办的,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行政权威性。但学术权威力度不大。理论研究滞后于实际发展,实践多停留在经验层面,专职研究队伍力量薄弱,成人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中介机构的保障活动较长时间依靠邀请外部专家进行。

篇11

一、现代远程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优势

传统的推进教育公平的做法在中国都会遇到一定的问题,但积极发展远程教育为推进教育公平提供了一条蹊径,而且现代远程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确实独具优势,具体而言:1.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与多种教育形态融合,如此就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多种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产品。远程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可以为人们提供学历教育和专业教育;如果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结合,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技术、岗位、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而且现代远程教育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学习方式也可以随着学习者的时间而调整,可以让学习者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如此一来,现代远程教育的这种“兼容性”既扩大了学习者的受众主体,也扩展了教育机会的公平。2.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兼具发展性和补偿性政策的效果就其补偿性而言,其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教育资源匮乏的区域,能够保证资源匮乏的区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提升教育效果。同时,从发展性而言,远程教育扩大其教育总量的供给可以不受师资、教学硬件的限制,其扩大规模比传统学校教育扩大教育总量的供给更加容易。3.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对经费投入要求更低,同等规模的经费比传统学校教育能够给更多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尽管也需要经费的投入,比如,教学设备的软硬件建设,但其只要投入一次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只要其规模上去了,其运行成本与普通学校教育相比是较低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源地———英国,通过建立巨型的开放大学,学生的容量是普通学校的10倍,但其教育经费只需要普通学校的50%,之所以成本较低是因为巨型开放大学的运行机制与普通高校是不同的。我国有学者对广播电视大学与普通高校的经费也做了对比研究,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容量是普通高校的3-5倍,其生均经费只是普通学校的20%左右[1]。可见,如果在同等经费的投入下,现代远程教育的供给总量将会大大提升,极大地推进教育公平的发展。

二、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机制

1.能够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如果从价值观上考察,既是教育公平化和民主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终身学习理论的产物。如果从物质形态上考察,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结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察,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科技及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力。可见,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发展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学习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成为人们就业的重要筹码,而传统的学校教育无法随时为人们提供知识与技能的更新。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保证了教育资源供给的即时性,为人们学习的需求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平台。就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历史看,英国被认为是其发源地,英国政府建立的英国开放大学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鼻祖。该大学是一所能够授予学位的、向全社会开放的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的自治性大学。该大学的办学思路就是为那些没有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大众提供一个继续上大学的机会。同时为已经接受了大学教育的人提供一个继续教育的机会。英国开放大学新颖的办学模式及办学理念,对世界各国的现代远程教育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比如,加拿大建立的第一所开放大学———阿萨巴斯卡大学,日本人建立第一所放送大学———日本国立放送大学,均是仿照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建立的。而中国在1979年建立的第一所广播电视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也受到英国开放大学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普通高校受限于招生体制问题一时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广播电视大学以较低的门槛,大大推进了教育机会的公平发展,为很多无法进入普通高校入学就读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到了1980年代,各级广播电视大学的相继建立,更是扩大了教育机会的公平。如今,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借助于这些现代技术手段,网络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学习产品,从而满足了更多人的学习需求。可以说,在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作为第二代远程教育是促进中国教育公平的起点,那么以网络教育为基础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将是推进教育公平深入发展的载体,但不是终点。

2.能够为教育机会平等提供更大的空间

现代远程教育凭借其技术优势,无疑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更多的学习机会,其为教育机会的平等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代远程教育扩大教育规模提供了条件,通过扩大教育整体的供给量,促进了更多人能够接触到这些教育资源,加之其开放性的入学政策能够保证教育机会的平等。具体看:第一,入学政策的公平性。现代远程教育除了其推行的学历教育对新生入学有一定的条件要求之外,在其他的教育类型上对新生的年龄、性别、职业甚至是国籍上均没有限制,只要愿意进行学习或是具备了基本的学习条件,任何人均可以进入该系统学习,基本上实施的“宽进”政策,对社会大众完全做到纯粹开放。比如前述所讲的英国开放大学,只有年满16周岁的在英国生活或工作的人均可以入学就读,连国籍都没有限制。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最初实行的是入学考试制度,但近年来,随着网络教育的拓展,也完全实施了开放办学,没有门槛限制。第二,教育对象的公平性。现代远程教育在入学对象上几乎是没有限制的,这就能够为那些处于社会底层或弱势地位的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毕竟现代远程教育要求的是时空分离、师生分离,任何学习者只要有时间,就能够摆脱地域、年龄、交通、身体、工作等条件的限制,随时可以参加学习。如此一来,就为那些地处偏远或交通不便或是经济条件不佳的学习者无法参与普通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接受高等教育或者享受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3.能够为教育过程的公平提供条件

可以说,教育机会的平等是应然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而教育过程的平等则是实然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换言之,教育过程的公平是实体性的教育公平,是真正的教育公平。因为现代远程教育具有特殊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特点,这两个方面可以保证教育过程的公平。毕竟现代远程教育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建立了一个交互的渠道。此外,其在教学管理包括学分制、选课制等方面,体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能够保证每个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平等对待。具体而言:第一,保证学习过程的个性化。现代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学习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及资源获取的形式。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也可以单独与教师交流,真正做到学习计划因人而异,教师因材而施教。第二,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传统的课堂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很难做到能够平等对待课堂之内的每个学生。但现代远程教育打破了这种时空的限制,师生处于分离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完全平等的,接收到的信息也是完全一样的[2]。而实际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教与学的过程完全分离,师生之间的交互也是基于信息的交互,相较于课堂教学而言,能够建立更加平等的师生关系,确保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4.保证了教育资源利用上的平等

客观看,教育不公平问题的主要体现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其外在的体现就是教育资源利用上的不平等。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无法享用优质教育资源就难以推进教育公平。整体看,优质的教育资源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师资资源、课程资源与教学组织资源。现代远程教育能够促进这三种核心资源在利用上的平等。具体而言:第一,现代远程教育能够有足够的动力聚合这些优质教育资源。与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同,现代远程教育必须扩大规模才能实现规模效益,因此,出于效益的考虑,现代远程教育会吸引优质的师资、课程及教学组织等优秀资源。同时现代远程教育是开放办学,需要接受学习者和社会的评价,优质教育资源的聚合是必然的,没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聚合,就无法在社会评价中立足。第二,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固化。固化实际上就是积累和储存的过程,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依托其技术,扩充其教育容量,在资源累积过程中能够丰富学习者的学习选择范围,提升教育质量。第三,现代远程教育所依赖的技术优势可以保证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扩散。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形式可以将优质的教育资源传输到偏远地区或是优质教育资源欠缺的地方,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共享,为社会弱势群体、贫困群体、边缘群体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机会,从而保证资源利用上的平等。

三、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路径

1.完善并健全现代远程教育的政策法律体系

前文所述,现代远程教育在实现教育公平上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当下,建设学习型社会,发展终身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导向。但从整体看,远程教育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体系还较为薄弱,仅仅依靠政策导向,如果没有法律的支持,在实践中的执行力可能会大打折扣。因此,确保法律法规对远程教育的肯定和支持是极为重要的。我国应该尽快推进远程教育政策法律体系的完善,通过相关立法,明确各级政府在远程教育发展中职能定位,保障远程教育的经费来源。尽管我国当前教育政策的导向对远程教育的投入做了一些规定,但很多时候并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从而导致投入的不足,影响了其促进教育公平功能的实现。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立法经验,比如,英国通过“开放教育皇家特许令”,该法明确规定英国各类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可以获得经费支持的数额、方式和形式;印度的“大学及教育法”也明确规定了远程教育经费来源方式、政府支持形式等。由此,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大对远程教育的支持,保障其促进教育公平功能的实现。

2.强化对现代远程教育市场的规范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之国家对网络办学资格审查机制的取消,以网络教育为代表的远程教育发展很快,但是也造成了其市场失范、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合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民众对远程教育的认可度。毕竟远程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远程教育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对远程教育在招生、服务、教学等方面的监管[3]。此外,对远程教育的市场要进行规范,对相应的办学机构实施准入机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淘汰一些资质较差的机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远程教育发展需要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确保其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如此才能提升教育质量,才能保障其促进教育公平功能的实现。

3.完善并健全现代远程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的教育形式,对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推进远程教育发展,必须有健全的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软硬件设施以及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等软件设施。这些设施既是保证学习者和教师、远程教育机构实现互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远程教育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对技术手段的要求在提升,如当下的4G网络、无线局域网、移动APP、移动课堂等技术手段可以与远程教育进行结合,可以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不高,网络条件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必须推进这些地区的软硬件建设,推进这些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力度,否则就可能会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为此,既需要加大远程教育信息化及其技术的推广力度,提升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也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掌握信息技术,实现与学习资源、远程教育机构、远程教育教师的互动。

4.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追求的服务是个性化、差异化、社会化,其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也会融入其中,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普通教育的知识传授方式。不管是主讲教师还是辅导教师,在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个性、需求来进行授课、辅导,安排好教学进度。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要求,帮助其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方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大有针对性的指导,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4];还应该积极改革课程内容,开设针对性、实用性、可选择性强的远程课程资源,借助于网络远程优势,对学生学习加大指导,通过开展交流互动,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冯艳玲.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现代远程教育改革创新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6(6):80-82.

[2]程志高.现代远程教育对促进教育公平的功能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6(2):6-10.

篇12

近年来,我镇利用区位优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大规划"的总体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已经形成了东部观光旅游农业、中部工业加工区、西部物流园区的产业格局,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全镇经济发展迅猛。

但是在发展道路上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当前有很大一部分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花岗石的开采加工,但是开采完之后这部分农民应该何去何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应当如何谋生?随着各地区公路村村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区位优势也已经不再那么明显,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发展中继续保持优势?怎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急需考虑解决的问题。

在《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篇章中,重点谈到了培养新型农民的问题,强调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家知道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有句广告说得好:科技以人为本。其实不只是科技,任何事业的成功都要以人为本,包括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无论立足当前,还是着眼未来,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建设新农村落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家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建设新农村首要环节。

那么怎么培训新农民呢?总不能都让他们去上大学吧?对,就是让他们上大学!是农村大学,也就是咱们的远程教育。对于培训新农民,远程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网络覆盖面广,每个村都有。里面的讲座知识丰富、全面,涵盖了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计划生育、实用技术、乡村剧场等多个方面,并且更新速度快。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两年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远程教育可以利用其强大的网络系统,精心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学习,是他们学习培训的一件新式武器。

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通过远程教育,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更深入地掌握了党的农村政策,了解党的知识,党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的要求,增强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党员"双学双带"能力。远程教育还在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强化对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的监督,最终达到管理民主。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通过优秀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片,通过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正确的乡规民约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成为"新农民"。远程教育在大力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提倡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上,为树立农村新风尚做出了努力;通过教育片、文艺片的播放,积极配合各村开展的创建文明户、文明生态村等活动,最终达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篇13

一、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的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并不是一个绝对性的概念,其内涵具有发展性、历史性。在不同的时期,教育公平的内涵、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也有差异。从整体上看,其内涵的发展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并且呈现正比例关系,换言之,就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教育公平的内容和形式就会更为丰富。我国古代“有教无类”思想即是教育公平的追求,可谓人类历史上最早对教育公平的论述。到了现代社会,教育公平已经上升到基本人权的地位,是教育权的核心内容。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教育权宣言》中就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人权的一部分,其关系到受教育权能否实现。教育公平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在很多情况下,绝对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从其内容上看,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等三个方面的公平[1]。教育起点公平,即是受教育机会的公平,也就是入学机会的平等,这是教育公平的初级要求;教育过程公平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消除歧视与不公,其主要是针对教育政策、决策而言的;教育结果公平强调的是教育质量的公平和平等,是实质性公平。就发达国家而言,在教育领域基本上实现教育公平的三重内容,且在实践中更加注重过程、结果的公平。就我国教育实践看,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起点公平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在基础教育阶段过程公平也已经基本实现,结果公平尚未实现;高等教育阶段过程、结果公平均未能实现。目前,高等教育阶段的不公平主要是基础教育结构造成弊端的积累所致,也是基础教育不公平的一种延续。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而言,错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公平,只能依靠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的公平来进行补偿。当然,这也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随着现代化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的开放、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日渐凸显,已经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立交桥。按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超过50%,网民人数达到6.9亿人。中国网民发展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正在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扩散,特别是初中及其以下学历的人群增幅较大;第二,逐步向中老年群体扩散;第三,逐步向农村人口扩散[2]。正是这样的特征,既为依托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迎来发展良机,也为教育公平的推进提供平台。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特点,不仅可以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还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随时学习,无疑,这为缩小教育差距,尤其是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供良好的条件,是我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功能机制

(一)开放式办学模式为入学机会均等提供条件长期以来的城乡分治及经济社会的不均衡发展,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突出表现就是教育机会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性别之间造成的差异依然存在。近年来,特别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更是突出。有学者研究指出,尽管当前农村学生升入大学的人数相较于1980年代并没有减少,在绝对数额上甚至更多,但农村学生在大学中人数比例在下降,特别是在重点大学中的比例下降极为明显,只有1980年代的一半。即便是考虑到城镇化进程较快等现实原因,但农村学生在大学人数中比例下降已是不争事实,越是重点大学,农村学生人数越少。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在入学机会上不受年龄、地域、时间所限,学籍有效期也比较长,这就可以为那些失去学习机会以及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社会个体创造条件。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或是制度、现实造成的差异,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解决。比如,国家开放大学(中央电大),在2015年全年招收各类本科学生近7万名,男女比例基本上保持在1∶1;学生的来源也极为多元,包括汉、藏、蒙古在内的近40个民族学生;从城乡看,城镇学生的比例约为53%,农村学生比例为47%,相差不大[3]。从这个数据看,入学机会公平得到很好的解决,基本消除性别、城乡、地区、民族等因素造成的不平等。

(二)灵活式的学习方式和优质的学习资源为教育过程的均等提供条件现代远程教育是依托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网络的平等、灵活、开放等优势在其身上得到明显体现。远程教育具有普通教育不可比拟的网络优势,比如,电大系统开展的远程教育,其网络技术、学习机构布局,大大突破时空、地域限制;其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覆盖城乡的各个角落,为社会个体创造“人人可学、时时能学”的机会。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建设提供条件。计算机的巨大储存量,保证学习者只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以获得海量信息,任何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比如,电大系统依托其网络化、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优势,构建学习资源统一管理、传输、储存、协作的平台,各类多媒体学习资源遍布各级电大系统,学习者只需要访问学习平台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资源。此外,现代远程教育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学习选择的专业类型、知识层次完全是依据个人需要,自主选择。这种均等化的机会在一般课堂教学上是无法实现的。

(三)科学化的课程考核及评价方式为教育结果的公平提供条件尽管现代远程教育在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上还没有全国性的标准,但电大系统在远程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五个统一”“五个要素”等质量保障体系,能够为远程教育学习者的教育结果公平创造条件。所谓的“五个统一”是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材、试题、考试、评分标准等五个方面的全国统一,从而保障对所有学习者的一致评价,不会因学习机构不同而造成差异;“五个要素”是指,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支持、教学管理、办学方式等五个方面的全国统一和协同,从而保障学习者不因地域的差异而造成学习质量的下降[4]。同时,各个远程教育机构还探索出试点评估、年度检查等评价方式,确保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的统一,由此推进学习者教育结果的统一和公平。

三、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中遇到的问题

(一)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缺乏统一的政策法律体系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权的平等性尽管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教育政策大力倡导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对远程教育的投入力度。但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国家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政策导向对于远程教育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成人教育的界限不明,甚至在很多时候将远程教育视为一种教育技术,而不是教育类型。从全国范围看,远程教育的发展并没有进入教育政策的层面,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体系中,没有一部专门的远程教育法律法规,由此使得各级政府对远程教育的定位不清。更重要的是,这种没有法律的支持,使得远程教育的经费得不到政府的常规保障,从而导致远程教育学习者和普通教育的学生形成权利上的不对等。甚至在很多地方,远程教育经费甚至没有列入政府预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现代远程教育市场秩序失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过程及结果的公平当前,除了电大系统,各普通高校也相继成立网络教育学院来从事远程教育工作。由于普通高校的主要资源包括各类软硬件设施主要用于其普通高等教育上,远程教育只是其附属部分,普遍存在重视规模效应而忽视教学质量,甚至有些高校只是将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创收的工具。同时,普通高校在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没有摆脱普教化模式,忽视远程教育中成人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和其固有特点,使得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完全无法发挥远程教育对于成人学习者的优势[5]。当然,电大系统的远程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习资源数量不足且更新缓慢,加之对学生管理松散,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并不纯正,混文凭、混学历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远程教育社会认可度较差,直接影响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

(三)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性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公平也有不利影响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远程学习者带来入学机会的平等和便利,但缺少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和校园情感。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计算机来实现学习计划和任务,掌握相应的技能,但教育目标是否能够达成,难以判断。同时,远程教育对于学习者的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很多学习者特别是年长的学习者面对各种数字化资源、媒体、形式,难以适应。如果学习者缺少自学能力或缺少指导,将难以从这些海量信息78资源中获取其想要的知识,学习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失去学习的热情。如此,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

四、完善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功能的具体对策

(一)完善并健全现代远程教育的政策法律体系从整体看,远程教育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体系还较为薄弱,仅依靠政策导向,如果没有法律的支持,在实践中的执行力可能会大打折扣。因此,确保法律法规对远程教育的肯定和支持是极为重要的。我国应该尽快推进远程教育政策法律体系的完善,通过相关立法,明确各级政府在远程教育发展中职能定位,保障远程教育的经费来源。尽管我国当前教育政策的导向对远程教育的投入做出一些规定,但很多时候并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从而导致投入的不足,影响其促进教育公平功能的实现。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立法经验,比如,英国通过《开放教育皇家特许令》,该法明确规定英国各类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可以获得经费支持的数额、方式和形式;印度的《大学及教育法》也明确规定远程教育经费来源方式、政府支持形式等。由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大对远程教育的支持,保障其促进教育公平功能的实现。

(二)强化对现代远程教育市场的规范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之国家对网络办学资格审查机制的取消,以网络教育为代表的远程教育发展很快,但是也造成其市场失范,恶性竞争,严重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合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民众对远程教育的认可度。远程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远程教育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对远程教育在招生、服务、教学等方面的监管[6]。此外,对远程教育的市场要进行规范,对相应的办学机构还实施准入机制,定期要对其进行评估,淘汰一些资质较差的机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远程教育发展需要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确保其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唯其如此,才能提升教育质量,才能保障其促进教育公平功能的实现。

(三)完善并健全现代远程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的教育形式,对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故此,推进远程教育发展,必须有健全的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软硬件设施以及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等软件设施。这些设施是保证学习者和教师、远程教育机构实现互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远程教育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对技术手段的要求不断提升,如当下的4G网络、无线局域网、移动APP、移动课堂等技术手段可以与远程教育结合,可以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不高,网络条件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必须推进这些地区的软硬件建设,推进这些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力度,否则就可能会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为此,不仅需要加大远程教育信息化及其技术的推广力度,提升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还要求学习者要积极主动掌握信息技术,实现与学习资源、远程教育机构、远程教育教师的互动。

(四)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追求的服务是个性化、差异化、社会化,其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也会融入其中,这就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普通教育的知识传授方式。不管是主讲教师还是辅导教师,在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个性、需求来进行授课、辅导,安排好教学进度。一方面,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要求,帮助其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方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大有针对性的指导,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7]。另一方面,应该积极改革课程内容,开设针对性、实用性、可选择性强的远程课程资源,借助于网络远程优势,对学生学习加大指导,通过开展交流互动,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我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公平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秦虹,张武升.“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2016(6):8-10.

[3]俞金香.开放教育资源(OER)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国家开放大学为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9):29-34.

[4]袁昱明.宏观视野下的区域开放大学与中观远程教育学[J].开放教育研究,2012(5):43-48.

[5]杨令平.现代远程教育中有效学习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1):40-4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