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3: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冬季公路养护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一、冬季路面除雪
1、除雪准备
在除雪之前,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各类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调试除雪设备运行正常,除雪结束后也要对设备进行检修,以便可以再次使用降低除雪成本。提前做好融雪剂、防滑料等物资准备工作,充足储备防冻机械燃油等防冻防滑物资,随时注意天气变化,根据气象资料,对不同的路面状况采取不同的措施。除雪时要做好安全准备,夜间工作时设好路障,使用夜间照明灯,避免意外事故。应尽量在每次除雪前召开一次相关会议,成立专门的小组制定方案及步骤,时刻与交通和气象部门保持联系,能够掌握最新的路面状况和天气信息,使除雪工作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
2、除雪方案
合理的规划分工可以使除雪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开始除雪时,将路段以积雪厚度和压实程度分成多个独立区间,每个作业组负责一个区间,根据每个区间积雪的不同,使用较为合适的机械对该区域进行除雪,争取在最短时间清除路面积雪,恢复交通正常。除雪以干线为主要施工目标,重点在纵坡较大处,主要区域清理完成后,再对连接线和服务区进行清理,确保路面不再有大量积雪。
3、除雪工艺流程
除雪的方式以集中联合循环作业为主,分不同的阶段对主干线上的积雪和压实积雪进行清除。清除积雪时使用多辆雪犁车同时同向运行,直到将积雪清出主路面,积雪堆积情况使用融雪剂彻底清除。由于使用融雪剂除雪会对环境有一定的损害,应尽量减少融雪剂的使用,除雪要以机械除雪为主,融雪剂融雪为辅。而对已压实的积雪应使用多功能车使积雪分散后再进行处理。除雪结束后整理资料、总结经验,为下一次除雪工作做好准备。
二、冬季路面除冰
冬季是一个雨雪多发季节,在雨雪过后由于气温过低经常会在地面结冰,路面的积冰往往容易使车辆速度不受控制,刹车不能起到及时有效的作用,进而引发交通事故。为防止因路面结冰导致车辆打滑而发生事故,有必要对路面的冰层及时进行处理。目前最为普遍的除冰方法是加盐除冰,利用盐溶于水时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融化,形成更多的盐水,然后这些盐水再融化冰,如此反复,直到冰都溶为水排出高速公路。用盐除冰的好处是价格便宜,材料易得,效果迅速。在用盐除冰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1、禁止在桥梁上使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遇水以后,会发生盐涨现象,氯盐渗透到混凝土中,会促进混凝土的冻融。但它最主要的破坏作用还是对钢筋的腐蚀。桥梁的主体结构由钢筋组成,使用盐对桥面进行除冰时,盐水会腐蚀桥的内部结构,会严重损坏桥的内部结构,大大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使其处于危险状态。盐类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尤其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同样也存在危害,盐类物质与沥青相互作用,大大减小沥青材料与沙石料的黏合能力,造成沥青表面脱落,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大面积路面破损。
2、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大量的使用盐或者融雪剂除冰,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含有盐水和融雪剂的冰雪堆放在绿化带和农田旁边,会使土地盐碱化,破坏植被。药物除雪难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只为完成眼前任务而去破坏其他。对于路面积雪积冰的清除,应以机器为主,少量药物为辅。
三、对大风、大雾天气的防护措施
冬季的天气较为恶劣,大雪和大雾天气总是阻碍人们的视野,公路的通行将受到严重影响。
在大风天气里,风向突然的转变经常会使驾驶员猝不及防,在桥梁、高架路段、以及从隧道驶出的瞬间出现,高速行驶的车辆容易遭遇横风,诱发交通事故。对于自然力量引发的灾害需要通过现有的科技尽可能的减小所造成的损失。在冬季,需要强化路面的管控能力,多派人巡逻以便能及时的掌握路面的第一手信息,发生事故时保证在最短的时间救治伤员、恢复交通、处理现场,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在建设高速公路时,应考虑公路附近地形所产生的浓雾对路面安全的影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山区把高速公路设计成弯曲的要比平直的更好一点,因为局部的闭塞不会产生浓雾。应对浓雾天气经常采用地面加热法,不过这种方法不适合在高速公路上使用,对付高速公路上的浓雾,最好是雾未完全形成时使用表面活性剂,破坏雾气的形成条件,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避免雾气继续产生。
对大风大雾天气的防范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加强天气监控。通过气象部门掌握天气变化的第一手信息,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大风大雾天气可能带来交通事故的机率。
二是强化路面巡查。增加对高速公路巡查的人手和密度,及时消除路面安全隐患。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工具,全面、准确、及时的向公众报道路况信息及应对措施。
四是实施交通管制。对因大雾天气影响能见度较低的路段实施交通管制,减少通行的车辆。
五是护送车辆通行。在天气条件允许下,有工作人员带队,对停留车辆进行正常、有序的放行,客车先行,货车殿后,做到先走人再走货,这种科学化、合理化的通行方式能够很大程度的提升通行的速度和安全。
六是强化值班备勤。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增派巡查人数,对所有路段展开全面的不间断的巡查,做好救援工作。
四、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
1、修补路面坑槽
冬季气温低,对路面的坑槽修补的施工难度大,需要寻找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操作施工。填补时做到坑壁垂直,能与原路面平稳连接,做到安全、耐用、美观、整齐。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采用不同的修补方法。根据坑槽的深度不同采用单层或双层修补法。重点修补零星坑槽,确保施工过后路面平坦,不影响正常通行。在低温条件下,修补沥青路面多采用沥青冷拌和料的方法,修补速度快,操作方便,可以很快恢复正常通行。对于损坏较为严重的地面,先清理路面,再用压机碾,最后修复路面。
2、公路养护的作用
公路正常、合理的养护可以使其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运行状态,以保证车辆畅通、安全、舒适的通行。公路养护的实质是对公路采用长期的、精细的护理来减少路面的损坏扩大,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根据每一路段不同的投资规模和路面实际情况,对高速公路的养护资金需要合理使用,以前期低额稳定的投资来获取长期高效的回报。
3、路面养护的技术要求
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线,高速公路对物资和人员的运输有极大的影响,高速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维修也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养护工作也就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所划分的五个等级,可以达到良级的技术指标为:
路面破损率 DR沥青路面<2.0%、DR水泥路<4.0%;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3.5m/km;
横向力系数SFC≥40 ;
路面结构强度系数SSI≥0.8;
沥青路面的车辙深度<15mm、路拱坡度为1.0-2.0%;
水泥路面相邻板高差<3mm;接缝填料凹凸<3mm。
依据具体的数据对高速公路路面进行管理,可以使养护工作更加直观、有效的进行,保证路面的安全通畅。
结语:
元旦和春节都在冬季,人流、物流相对集中,因此高速公路在冬季的交通流量将会比其他季节有较大的增加,防止因低温天气带来的交通堵塞的措施也就必不可少了。冬季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需要有一个长期的方案,可以应对各种天气条件及突发状况,确保不会因为天气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输。
参考文献:
[1]周余明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5).
[2]庄才庆;国内外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情况[J];新疆交通科技,1998(5).
[3]吴海燕;高等级公路建设与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
Abstract: highway safet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vehicles, guangdong province's rainfall is big,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highway is larger. The rains washed out on the highway structures, slope, road, there are certain safety problems.
Keywords: water damage, roadbed, slope, the road, flush, pit slot,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 U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领头羊。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建设,高速公路的建设在广东省的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省公路建设发展迅猛,许多地区公路网骨架已经基本形成。截止至2010年底,广东省通车的高速历程已达到6000公里。广东省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但是相应的高速公路养护还处于起步阶段。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如何使现有的公路网在资金受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公路的安全、质量和性能的预期以及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研究表明,及时合理地对路面预防性养护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延迟路面大修和重建,对维持良好的路面性能和保证路面具有良好的效益费用比至关重要。美国AASHO道路试验路研究表明,每投入1元公路预防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病害处治资金;在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运营费用45%-50%。预防性养护在路面寿命使用周期内,支出的养护经费是最少的。
因此,高速公路的前期养护显得非常重要。高速公路的前期养护主要是日常养护与小修小补。高速公路的前期养护所面临的公路主要病害有:水损害、高温病害、交通设施缺损、结构物轻微病害等。对路面的养护一般采用日常养护,大都等到路况下降到最低可接受水平时,再实施罩面或改建措施,即所谓的“反应型养护”。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是它的工作量和费用都远远高于定期维护,而且还延误交通。因此,为了维持高质量的路面而又不超出预算限制,考虑从传统的反应型养护方式转变为预防型养护方式,预防型养护实质上体现在路面维护。预防型养护是将路基路面的病害控制在未发生或者即将发生阶段,这就需要养护管理人员对路基路面病害的成因、发展过程、处治办法有一定的了解。养护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适当的工程技术措施,坚持日常保养,及时修复,经常保持公路完好、畅通、整洁、美观,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本文就雨水对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的损害、原因及防治办法展开探讨。
2雨水对高速公路的危害
雨水对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的损害有以下几个表现:
导致路面/桥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当路面(特别是特大桥的桥面)积水时,水就会漫过硬路肩淹至行车道,路面湿润会导致路面的摩擦力系数降低、行驶的安全性降低、刹车时容易打滑。
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当降雨量较大,排水系统不能及时把水排到边坡以外时,雨水就会漫过路缘石、急流槽对边坡产生冲刷,严重时会垮塌甚至滑坡。高速公路的边坡一般比较高,更加容易发生类似的病害,在边坡绿化未成活之前更易于出现。
沥青路面产生坑槽。当路面有积水时,有部分水会进入到沥青路面的空隙当中,形成自由水,车辆经过时对这部分自由水产生巨大的压力,车轮碾压过后形成负压,形成了一个动力冲刷循环;沥青混合料在自由水循环动力冲刷下逐渐失去粘结力,松散,紧接着形成坑槽,影响了路面的平整度。
3路基路面水损害病因分析
高速公路形成水损害病因主要有两个:
3.1客观因素。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如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情况。广东省每年都会有台风强对流等恶劣天气、降雨量大、高温。在夏天高温季节,台风过后高速公路路面的雨水经常会排泄不及时而积留在路面上,进而容易引起积水、沥青路面的水损害。雨水对土路肩、边坡损害更大。路基边坡在受到雨水的侵蚀后,常常出现土路肩边坡冲刷、路基塌方、滑坡等公路水毁现象,因此,要加强对边坡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截流、疏导,重点放在疏导地表水上。对边坡的裂隙,要及时填缝,防止雨水侵蚀,导致塌方或滑坡。同时,对边坡设置挡土墙和加固边坡内部也是防止边坡坍塌的一个重要手段。
3.2人为因素。其中包括设计、施工、施工管理、养护等。
高速公路由于线路长、汇水面积大的原因,下雨后路面上经常汇集了大量的雨水,设计的排水系统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与雨水量不匹配的话就容易引起路面积水、漫过拦水路缘石对土路肩边坡产生侵蚀;决定路面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的是设计的泄水孔(桥梁段)孔径、数量,急流槽(路基段)的过水面积、数量,拦水路缘石的高度,在凹曲线的最低点是否有泄水孔/急流槽。
施工过程是否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路面高程是否严格按照图纸控制、泄水孔是否有堵塞(特别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沥青废料)、拦水路缘石之间的勾浆是否饱满、路基施工后是否有采用不透水的包边土进行密封、绿化植被防护是否及时跟上,这些都会引起路基路面的水损害。路面的坑槽病害主要是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级配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碾压不够,导致了路面现场孔隙率过大(路面透水临界孔隙率为8~15%,在改范围内,路面容易透水产生坑槽病害)。
养护管理工作如果不能及时应对以上发生的轻微病害。其中包括日常巡查泄水孔是否被垃圾堵塞、急流槽中有无杂物杂草、拦水路缘石有无损坏。如果这些小隐患不能及时排除就有可能造成路基路面的水损害。
4对雨水的防治
现将水损害的对策归纳如下:优化设计,精心施工,合理及时养护。
4.1优化设计
设计之前应调查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如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情况,了解其变化规律,为防治病容提供第一手资料;认真选线、精心设计,充分注意路基排水,治水是防治路基病害的关键。在设计中路基排水均应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长桥、陡桥路段,应当加大泄水孔直径、数量;在桥头附近、凹曲线路基底部应增加急流槽数量;路缘石应采用拦水路缘石,防止漫流雨水对路基的冲刷;植被防护应采用根系发达、四季常绿的植物。
4.2精心施工
精心施工严格施工、杜绝发生路基病害的人为因素,这是预防病容的积极措施。
(1)施工前应对切实监控集料的加工和其他备料工作,必须采用级配合格的石料;有条件时优先考虑采用碱性集料或改性沥青以增加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
(2)混合料配比设计中,应采用合适的级配类型及曲线,曲线应避开水损害危险区,正确选择沥青用量及相应的设计孔隙率,使路面残留孔隙率不超过透水临界值。
(3)沥青摊铺现场尽量减少混合料的停放时间、转运次数,以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与碾压设备的数量匹配,加强混合料的压实度。
(4)桥面段施工前应清除浮浆,高差过大的应调平,防水粘结层应精心施工防止被破坏。
(5)路面应该控制好横坡和纵坡,保证雨水能顺利排走。在凹曲线最低点应增设急流槽。
(6)路缘石、急流槽砌块之间的缝隙应保证勾浆饱满,很多路基边坡的冲刷就是从这些空隙渗水开始的。
(7)路基培土后应及时撒种植被种子并盖上乌纺布以保证其成活率,发现有枯死的应及时补种。
4.3及时养护
加强养护、及时治理,以预防或减轻路基病容,并及早发现病害征兆,有利于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1)加强日常巡查,发现病害及早处理。
(2)台风暴雨过后抓紧对路基路面的巡查,发现积水应及时排水;路基边坡出现冲刷时应及时处理;清理排水沟,清疏涵洞,疏通桥梁泄水孔,特别是水沟兼用农用水渠的,要经常清理水沟内的杂物;对较高的河床,要及时清理,疏导河流,保持水流畅通,避免水毁公路。
(3)下雨过后路面仍留有水渍(说明此处的路面孔隙率过大)应及时做一些预防养护,对该处喷洒乳化沥青等封水材料。
5结语
养护是如何用最少的资金保证高速公路的最长使用寿命。预防性养护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延迟路面大修和重建,对维持良好的路面性能和保证路面具有良好的效益费用比至关重要。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养护过程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在建设中遵循长寿命路面的思想,有助于建设质量更好的高速公路。
参考文献
[1] 梁锡三 沥青混合料设计及质量控制原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上的行车安全,我国一般会在高速公路设置分隔带,与此同时在中央地区留有绿化养护空间[1]。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和降雨量的不同,所以部分地区的降雨量无法满足高速公路的绿化养护需求,需要人工降雨来维持绿化养护。现阶段来看,高速公路最为常用的人工灌溉方式有以下两种:(1)滴灌技术;(2)拉水灌溉技术。基于高速公路比较长,所以传统的拉水灌溉方式不够使用,再加上灌溉效果不够好,所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此时,自动化滴灌管理技术应而生。自动化滴灌管理技术最早是在农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其具有节约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在高速公路绿化养护过程中被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分析自动化滴灌管理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1 自动化滴灌管理技术是高速公路环境建设管理方式的变革
(1)滴灌是高速公路发展的必然选择。高速公路环境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环境既能够有效改善高速公路的生态环境,又能够不断丰富公路的景观,从而不断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西方发达国家在进行高速公路设计时都非常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需要考虑到纵断面和横断面的结合,另外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的结合。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起步比较晚,所以在财政资金投入方面比较有限,在经验方面比较缺乏。在公路设计中,对生态环境采取低标准,施工单位更为注重主体方面的工程,而轻视生态环境保护,给高速公路的相关管理带来很多不便之处[2]。由于高速公路的气候特殊性,加上灌溉工作比较繁重,所以费用比较高,甚至影响到了行车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高速公路的环境管理被侵蚀,使得环境建设和公路运营出现一系列矛盾。
(2)滴灌使得公路环境建设方式发生一系列变化。在高速公路上引用滴灌技术在一次性种植之后,其有关管理工作均变成自动化和现代化。通过滴灌管理模式,将营养液体输送到系统之中,通过管道能够将最好的肥料植根于根系地区。根据植物生长的营养变化需求,以小量的方式向作物输送养分,保持整个植物的营养水平。将除草剂灌入到滴灌系统之中,既能够清除杂草,又能够预防病虫害,最终完成好公路环境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
(3)滴灌是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主要战略。我国的水资源总量比较高,但是人均水资源比较低,是贫水国家。我国的干旱地区面积达到我国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存在缺水状况。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越来越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滴灌技术能够节约88%以上的水资源,相比起传统的水车漫灌方式而言有很大的优势。根据相关资料研究显示,由于受到污染的限制,所以利用含盐量高的劣质水进行灌溉趋势越来越明显。使用咸水进行灌溉能够使得作物正常生长,与此同时获得比较高的产量。采用滴灌技术来冲洗一定降雨量的地区,能够不断扩大公路用水的范围。
2 自动化滴灌技术的主要优势
(1)安全运用,减少车道占用。在高速公路绿化养护中采取传统的灌溉措施,势必会占用车道,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通拥挤,降低高速公路的整体运行速度。除此之外,洒水车的行车速度一般而言比较慢,相比起其他车辆行车速度,非常不符。行车之间的差异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在施工工人操作出现失误的情况时会给行车安全带来负面影响。而自动化滴灌技术能够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只需要设置好相应设备就能够不需要更多的人参与。
(2)提高灌溉效果。传统的灌溉方式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热情和整体工作效果,一旦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势必会在有些地方浇水过多、有些地方浇水过少,在气候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会干预到施工人员的相关工作,最终影响到实际浇水效果。在高速公路绿化养护中采取滴灌技术,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为干预,减少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浇水效果不均衡情况出现。
(3)设备投入比较少且经济效果显著。在高速公路绿化养护中采取滴灌技术不管是人工成本方面还是在机械设备的投入方面都要优于传统的拉水浇灌方式[3]。传统的拉水浇灌方式要配备洒水车和抽水泵等,而且还要配置专门的洒水人员,因此带来一系列的费用问题。
3 自动化滴灌系统的组成和应用
3.1 自动化滴灌系统的组成
自动化滴灌系统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位:(1)首部装置;(2)水源;(3)输水配水管网;(4)滴头;(5)自动化控制设备。水的主要来源有:(1)河流;(2)湖泊;(3)水库;(4)沟渠;(5)井泉;(6)坑塘。首部装置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水泵;(2)过滤器;(3)化肥罐;(4)水表。首部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好除草剂和肥料等,经过过滤之后输送到主管道内。在施肥装置中,根据管道内注入溶液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压差式;(2)文丘里;(3)泵注入式。过滤器主要有以下几种:(1)筛网式过滤器;(2)砂石过滤器;(3)旋转式水砂分离器。输水配水管网中的主要作用是将压力谁容易输送到滴头中,能够连接好干管、毛管等,将其连接为一个整体,进一步控制好相关调节设备。塑料管是滴灌系统中最为常用的管道,如PPVC(聚氯乙烯馆)、LDPE(聚乙烯管)。现代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塑料管的性能远远超过滴灌系统的基本要求,在公路上进行长距离输水能够得到材料方面的保证。现阶段来看,国内有诸多企业专门生产滴灌管和塑料管等。滴头的是自动化滴灌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滴头的主要作用是将毛管中的毫λ流减压之后,以稳定的小流量状态输入到土壤之中。滴头的种类有以下几种:(1)过流道式滴头;(2)孔口式滴头;(3)压力补偿式滴头。部分企业已经将滴头和毛管合二为一,并且按照客户的相关需求生产滴灌管,使用时更为方便。滴灌的自动化装置其主要作用是监控好设备的基本运行状况,使得系统能够更为正常且高效的运行。
3.2 自动化滴灌管理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滴灌管理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一项独立的发展产业,其技术日趋完善。滴灌技术从1980年开始就已经被逐步推广,其配件设施非常齐全。部分现有的自动化滴灌系统均为农业生产所涉及,在自动化控制程度方面比较高,但是投入的资金也非常巨大。高速公路滴灌设计将滴灌技术引入到高速公路的养护中,一方面能够完成好施肥和杀虫工作,另外一方面能够节约用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滴灌管理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灌溉方法,能够使得农作物土壤保持在最为理想的状态中,从而做好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0.前言
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确保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高速公路养护部门来说,除雪防滑是冬季养护最重要的工作。除雪时间的长短,防滑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江苏苏北地区每年都会有降雪,降雪期间最低气温一般为3℃~0℃,每次降雪都会有持续3~5天的自然消融期,消融期气温较低为-8℃~-4℃。连霍高速公路(江苏段)横穿徐州、连云港的5个市(县),跨度范围大,基本包括整个苏北地区。这一地区冬季降雪期为3-4个月,基本上从每年11月底到第二年2月底都有降雪,由于从东向西为由海洋气候逐渐转变为内陆气候,降雪量是从东向西逐渐增加。养护范围由K0+000至K235+792,养护里程高速公路全长的235.792Km。分三个养护段落按三个养护中心除雪,该段目前全线平均日通车量达12000辆。
由于地区气候差异,地形、地理、道路条件的不同、降雪量、降雪的物理状态和堆积形态的不同,因此,采取的除雪防滑措施,选用的除雪机械设备也不尽相同。现根据连霍高速公路(江苏段)冬季除雪防滑的实践,试探讨冬季除雪防滑的相关问题。
1、除雪防滑组织机构
为了在大雪期间规范养护作业,及时清理路面桥面积雪,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我们建立了冬季天气预报机制,对降雪天气提前预警,对可预见大雪至少做到提前一周准备。健全日常防雪物资储备,在降雪时可及时调拨除雪物资。建立沿线人工除雪联络体系,一旦大雪封路可上人员清理。设立大雪天气应急处理小组,使之能够及时调动人力物力。除雪过程中需遵守《江苏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严格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和《养护现场作业管理规定》规范化施工作业。
根据除雪防滑预案,我们采取以养护中心为一级除雪单位,由连徐养护管理中心负责监督指导的除雪防滑工作组。小组人员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保证除雪小组的实战能力,运作时要互相协作,保证小组协调一致、井然运作;在冬季来临前,小组有关人员必须保证除雪设备、工具、材料等到位,雪前所有人员、设备、材料必须处于随时待命状态,保证随时出动;一旦出现大雪天气,可能造成交通安全事故时,除雪指挥小组即开始运作;小小组各成员在降雪期间必须坚守岗位,不得脱岗;一旦高速公路因大雪封路,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消除一切不利行车因素。每一年的除雪实践工作大大加强了大家的实际应急与机动能力,保证快速机动的进行冬季除雪防滑工作。
2、物资设备及人员安排
2.1物资准备
每个养护段落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大雪,每中心每次提前准备一些除雪防滑物资。主要有:铁锹50把、扫帚100把、手套200付、纺织袋1000条、50吨黄沙,另外融雪剂为公司统一配送,保证库存在100吨左右。
2.2除雪设备及人员安排
融雪剂撒布车2辆,铲雪车3辆,轻卡4-5辆,铲雪车、撒布车每车配备操作员2人,工具车每车配备工人4-6人。
3、除雪实际操作
3.1下雪中
①当路面积雪厚度大于1cm时,就开始除雪工作。具体操作方法是采用铲雪车机械铲雪,重点是铲除行车道和超车道上的积雪。若已封闭交通,可由保洁工联系民工对自己主要桥梁匝道按预定的方案进行除雪工作。铲雪时,铲雪车铲雪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走向偏向硬路肩,以便雪停后直接将该部分雪送到路边边沟。铲雪车行驶速度控制在30-50KM/h。
②以快速除雪、保障安全为指导思想,做到及时清除路面积雪、快速开放交通,人机配合,铲、清调剂得当,保证铲雪速度和质量,并注意在铲雪过程中不能损坏交通标志。
③当路面积雪厚度大于2cm时,就开始除雪工作。一般以铲为主,两辆除雪设备铲雪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走向偏向硬路肩,
④铲雪过程中,两辆除雪设备应保持在200米以上的车距,车速控制在30公里
⑤当气温零下时。需在雪停后尽快清除积雪,防止融雪后出现结冰现象,避免积雪压死板结,同时路面、桥梁应撒布融雪剂以防冻结。
3.2雪停后
①做到除雪、扫雪同时进行,全面配合。车速控制在40KM/h左右,清理时先清超车道,再清行车道,最后清硬路肩,由左向右顺次清除(通过桥梁时,除雪车辆应减速将雪推至桥头处,再由除雪铲清理出路面,确保桥下公路、铁路车辆行人安全。同时,为防止下穿公路、铁路处泄水孔形成冰凌,应及时将桥面对应的泄水孔附近积雪清理干净)。
②不同温度条件下,除雪工作操作的要点:在降雪量很小时,除雪质量受温度影响较大。当雪停天气转晴后,如室外温度为正温度,随地表温度的增高,残留积雪不断融化,要抓住有利时机,人机配合,迅速清除残雪和雪水,防止夜晚温度降低后形成冰面,影响行车安全。
③为确保除雪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我们事前根据除雪防滑的作业量和机械设备的工作能力,本着“准备充分、作业合理、充分覆盖”的原则,规划和各种设备的主要作业线路。
4、防冻防滑实施方案
4.1防冻防滑措施
防冻措施:使用融雪剂,使路面上雪的冰点降低。
防滑措施:在车轮上捆扎防滑链或在路面上撒砂等防滑材料,加大车轮与路面的摩擦系数。
4.2防冻防滑实施时间
路面防冻采用的融雪剂最有效的撒布时间是一开始下雪就撒,或者在估计结冰前1-2小时撒布。但是随着时间的加长,撒布的融雪剂由于吸收水分会逐渐被稀释,融雪的效果会下降,根据不同情况,有时会产生再结冰的危险;另外,有的融雪剂速效性差,所以应该根据融雪剂的融雪特征,慎重地确定撒布时间。
4.3撒布标准
固体融雪剂标准量如下所示:
一般地点:-7℃~0℃撒布量为5~10g/,低于-7℃撒布量为15-30g/;
严寒多雪地点:-7℃~0℃撒布量为30g/,低于-7℃撒布量为30-50g/。
4.4撒布方法
撒布方法分为机械撒布和人工撒布两种,同时要考虑通行车辆轮胎引的扩散效果,以使撒布效果均匀一致。机械撒布可由专用车辆完成,撒布量有的按车速调整,有的不能按车速调整,所以事前一定要确定平均撒布量。同时装料最好在一个行程用完,以免料斗内贸有余量,造成固结;当时间紧急、除雪任务大,机械撒布力量不足时,必须辅以人工撒布。人工撒布主要由人力配以简单工具(如铁揪)完成,适用于融雪面积不大的区域。
4.5撒布融雪剂的注意事项
由于撒布的副作用很多,选择其种类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1)、对路面的损坏;(2)、对桥梁等结构物的影响;(3)、对汽车、护栏等产生腐蚀作用;(4)、对植物绿化的影响。同时,对使用的融雪剂的路面要跟踪观察,一方面注意加强对这路面的养护保养,另一方面为今后选用合适的融雪剂提供参考。我中心现的融雪剂主要成分为氯化钙(75),符合防腐蚀及环保要求。
5. 结语
除雪、防冻、防滑是冬季养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时编制冬季养护预案,落实冬季安防措施,备好冬季防护器材,加强冬防养护演练,才能有效打好冬季养护“防御”战,通过合理有效的除雪方法,才能快速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ntity increase gradually, many concrete highway construction team began to choice in winter construc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ign is used. However, although the winter cold in new period gradually shortened, concrete winter construction is still vulnerable to frost damage effect, which induce the quality problem of the engineering. Therefore,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am must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concrete winter construction to deal with them.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winter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road frost damage problem, emphatically from preparation work,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part three aspects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projects; Concrete; Wint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混凝土建材作为当前公路工程最常使用的材料,其施工不仅要受到自身性能的影响,还会遭遇公路工程施工工期较长、路段状况差异、工作较为复杂等各项问题的阻碍,进而容易造成施工质量问题出现。而混凝土公路工程的冬季施工还要面对寒冷天气的破坏,进一步增加了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的难度,但是,目前开展冬季混凝土工程施工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公路建设队伍应当积极地迎接这种趋势的挑战,迎难而上,主动采取有效的技术对冬季施工工作进行控制。
一、混凝土公路项目冬季施工的冻害问题分析
1、冻害发生原因
公路工程项目中的混凝土施工,是借助其材质自身的搅拌以及浇灌等工作中的水泥与水的水化热反应,最终实现凝结与硬化反应,而达到混凝土工程的设计强度。而此种水化热反应的发生,除了与混凝土的水泥、水的配比密切相连,它还直接地受到外部环境中温度的影响,外部环境的低温状态(0度或以下)会使水产生结冰反应,进而致使水化热反应中的水含量降低,水化热反应速度减缓或最终停止反应,而造成混凝土施工无法达到预期的强度,继而形成冻害。
2、冻害后续破坏
混凝土中的水凝结成冰,会产生水体积的膨胀以及膨胀应力,继而使水泥内部初期强度无法应对这种强大的应力,而导致混凝土结构遭到破坏,最终使得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处于较低的状态。而且,水向冰的转化,还会致使混凝土的骨料或是钢筋等出现冰冷,继而降低水泥浆与二者的粘接效力,使混凝土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此外,冰凌在遇到温度上升的状况而融化时,还会使内部结构各种空隙大量出现,进而破坏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密实程度。
二、混凝土公路项目冬季施工的准备工作技术
施工队伍在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阶段利用技术对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主要就是通过综合分析气候状况、合理编订施工方案等方式,为工程施工创造坚实的基础保障。具体的施工控制内容如下所示:
1、气候条件分析
施工队伍负责人员要针对该公路工程所处的地区,进行分段的气候分析,并切实地做好对于不同路段冬季气候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具体的气候调研结果作为基础对施工工作进行安排。其气候的调研主要可以通过对该地区历年的冬季气候变化状况、突发性天气、平均最低温、最高温等进行分析,以及对本施工期内的气候状况进行气象动态预测,或者是与周围居民进行沟通交流等,来获取该工期内的冬季气候变化信息。
2、施工方案编订
设计人员应当针对具体的施工气象分析结果,对施工工作进行分段设计,在寒冷季节来临之前尽可能地做好对于最寒冷路段的施工,并在施工方案中落实对突发寒冷天气的施工预案。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气候状况,做好对施工工期的调整、施工的升温处理方案、防冻剂选用等方面的设计,并且与高资历的冬季施工人员就方案展开分析、研究、调整、补足。
三、混凝土公路项目冬季施工与养护技术控制
公路施工队伍应对冬季混凝土的具体施工工作,主要应当做好对于原材料的选用、配比,以及对混凝土的人工升温处理,还有对于冬季工期内良好天气条件的准确把握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以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讲,其施工技术控制措施如下:
1、做好原材料的选用及配比
1)优先选择具有较高的强度等级(42.5以上)的硅酸盐水泥,并将水灰比控制在0.5以下,水泥用量在每立方300千克以上,严格避免使用含铝量较高的水泥。同时,如果要选择其他的水泥,应当通过加入掺合料,以提升其自身的强度和抗冻及抗渗性能。
2)混凝土的骨料应当保持足够的清洁度,经过检验不含有易冻裂的物质以及冻块、冰雪等,而且,水的选用要严格地避免其中存在腐蚀混凝土或是延缓水泥凝结速度的离子,还可以适当地加入引气剂、减水剂、防冻剂或者早强剂等,人为地提升混凝土材料的抗冻性能。
3)配比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配比掺合量进行合理调整,并做好对于混凝土的防风、防水、防潮、防冻以及防裂等方面的养护工作。同时,还应当尽可能地在将混凝土的和易性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中的基础上,对混凝土的水灰比进行降低,实现对于混凝土强度的提升。
2、完善对混凝土的升温处理
2.1 水与骨料的升温
1)施工人员应当在不同温度状态下,按照设计方案对混凝土中的水(外部天气温度在零下5摄氏度以上,可只对水进行加热)及集料(温度在零下5摄氏度偏下时加热细骨料,严重低于零下5摄氏度在加热粗骨料)等进行加热升温的处理,将各种原材料的温度提升至搅拌工作所需状态。
2)在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操作者要注意优先对水进行加热,且加热的水温要尽可能地控制在80摄氏度之内,假若此温度不足以达到加热要求,再适当地提升至100摄制度,但是,必须注意,超过80摄氏度的水严禁与水泥直接接触。接下来,如果水加热依然不能达到要求温度,再继续加热混凝土的骨料,且加热粗骨料与细骨料的温度要分别控制在15摄氏度左右、40摄氏度以内。
2.2 其他方面的升温
1)施工人员还要对混凝土中的水泥材料进行加入,比如,利用暖棚来储存袋装的水泥,利用水泥罐储存散装的水泥,且避免对使用温度在5摄氏度之上的水泥进行加热。
2)施工队伍应当尽可能地将混凝土的运输距离缩短,并在运输过程中定时地做好保温养护工作,以保证入模的混凝土处于要求温度的之上。
3)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进行清污及清冰雪的施工工作,并且适当地对钢筋、模板等进行蓄热或蒸汽加热处理。此外,还必须做好对于搅拌机械的预热处理,并按照先骨料后水的顺序投入搅拌。
3、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技术
施工队伍应当依据外部气温状态、现场施工条件、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养护经济性等因素,采取负温、加热(暖棚、蒸汽)、蓄热等不同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升温养护。比如,对于室外温度在零下15摄氏度之上,表面M系数小于5m-1的混凝土工程,可以利用蓄热法进行升温处理。
三、结语:
混凝土公路工程在冬季施工遭遇着外部环境的严重影响,施工队伍必须加强积极主动地对这些影响进行应对的意识,着力做好对于施工技术措施的选用,对混凝土施工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继东,朱宏兵. 浅析公路工程冬季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