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辅导

小学生课外阅读辅导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3:4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生课外阅读辅导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生课外阅读辅导

篇1

其次,在苗区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以后,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兴趣,除了教材的课文以外,要选取一些贴近苗区儿童心理和生活实际的课外阅读教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感悟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时教师可以找一些苗区儿童都熟悉的歌谣来让孩子们翻译写成汉语,激发兴趣。

第三,在苗区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技能的训练。朗读、默读和背诵是小学生阅读的三种主要形式,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三种基本技能训练。朗读是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培养语感最基本的途径之一。苗区儿童受苗语发音影响,训练诵读时应该首先要求读得正确,不读错;接着要求读得流利,不拖拉;然后要求读得有感情,不平淡。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课文要让学生去读,而不只是老师讲。默读是无声阅读,它比朗读速度要快,也比朗读更有利于思考。它省时省力,形式灵活,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在练习时,要求学生不出声,不指读,集中注意力,边读边看边想。重复训练,熟能生巧,既要学生读懂文章,又要有一定的速度。背诵是一种通过反复诵读达到准确记忆文章的阅读方式。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加强背诵训练,学生通过背诵名篇佳作,名家那典范的语言就会自然地进入学生的口语表达之上,影响并规范了口语。

第四,在苗区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加强阅读方法的传授和训练。阅读的方法一般分为精读、略读和浏览。精读常见于课堂教学之中的阅读。苗语没有文字,苗区的儿童说话张口即出,说完就完。汉语有文字,课堂精读,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读,揣摩探究,咬文嚼字的良好习惯。略读常见于课外阅读,往往属于学生自主性极强的选择阅读。训练时只要求学生捕捉住关键信息就可以。课外书籍繁多,有些有用,有些没用,要教会学生用略读来多地阅读有用的文章,能得到关键信息即可。浏览则用于查找资料,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从小就具备这种查找资料的能力,为今后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篇2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和用语文,是语文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开展课外阅读,把语文课堂教学向外延伸,是时展的需要,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需要。

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读书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一是以讲诱导法,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他们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的阅读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他们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二是以身示范法,每次读书时间,叫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做笔记,教师要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三是赏识激趣法。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二、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辅导相结合

学生个体之间的读书兴趣、读书习惯、读书方法等必然存在差异,也有正误之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读书指导。课内教师通过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辅导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针对性,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读书的品味。

三、教师推荐阅读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

根据素质教育“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教师在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等方面进行辅导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需要,请学生自主选择,决定自己读什么书,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在此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以往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担忧化的阅读与多形式的阅读相结合

阅读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个人行为的方式进行的,我们可以把这种单一化的阅读方式与多形式的阅读活动结合起来,如十分钟队会进行读书自由交流;进行新书介绍;把学生引进阅览室;还成立了书友会。此外,把阅读变成听故事、讲故事,把阅读活动办成主题班会、专题黑板报、个人小报、班级壁报、征文比赛、舞台表演等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也促使学生广泛地阅读材料,把个人的情趣引导到读书上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五、教师要进行有效性指导

为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教师统一做必要的指导,充分地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

1.“书海”。我们总结归纳出读写有机融合的一个系列方法――《书海》,其中包含:古诗鉴赏、古文评读、名言感悟、名人传记、好书推荐、好文交友、词语盘点、句段点评等。

2.读书小报竞赛。

3.共写“班级日记”。各个班级坚持写“小班日记”,记录班集体中发生的事情,既让学生学以致用,又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历程,并相机进行教育。

4.班级读书会。定期举行班级读书会,可以是向同学推荐新书或文章,也可以是师生交流读书心得、讲故事、知识问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了解我国灿烂文化,并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推荐好书,使之多读

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有益身心健康、有思想教育作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籍,让他们多读多看,掌握更多知识,获得更多信息。

如学习了《生死攸关的烛光》后,我向学生推荐了时期的英雄故事《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学习了《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后,向学生推荐了《寓言故事》。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又收到了巩固课本知识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生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写作,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小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要收到较高的阅读效果,“蜻蜓点水式”的阅读习惯就失去了课外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切实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就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习惯上“明思想”“明意义”“明方法”“善记忆”。在阅读的过程中“明事理(文章中心)”“明思路(写作顺序、文章结构)”“明情感(作者思想感情)”,这样才真正地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1 阅读资料少。

农村中小学所在地的各类文化设施相对较弱。据调查得知,设有图书室并向学生正常开放的中小学校只占学校总数的20%左右,而这20%学校的图书室的大部分图书陈旧。知识老化,可读性不强。图书室也大多只有一个教室。几个书架,里面堆了积满灰尘的破书。而且图书管理员又不常在图书室履行职责。学校缺乏能够提供给学生丰富知识的文化载体,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久而久之,放弃了课外阅读。而电视台热播的一些连续剧、流行的一些小刊小报却成为他们流连忘返的精神食粮。由于缺少指导,这种任意盲目的阅读非但不能有助于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人格的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因此,阅读资料的严重缺乏,成为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 阅读时间少。

在农村中小学有两类学生是比较典型的:一是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以升学的厚望。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二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而另外一些基础尚可但升学无望的学生。由于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及有效的阅读辅导,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也大都花在自已喜闻乐见的事上,如看电视、打球、上网聊天等。另外我还发现,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事实证明。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也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 阅读指导少。

通过调查得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有部分甚至持反对态度。在他们的教学计划中,既没有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也没有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把语文课简单地理解成教材,分不清教材与教本的教师大有人在。一方面。语文教师本身阅读量不足,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不能积极地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校、年级也很少举办与语文相关的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对课外阅读感兴趣的同学,也只能自己找一些书来看。没有选择、没有指导的阅读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篇4

我认为世间最美的是花,比花更美的是人的心灵,然而人的成长需要书籍的不断供养。不论是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人,只要有充沛的精力,有空余的时间,有随手可看的书,他们都会找到心灵的休憩地安心品尝最华美的圣果。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西汉时大文学家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就像药一样,好好读书可以医治愚蠢。书能使人变得精致。可见,书籍是受所有人喜爱与欢迎的。

阅读,对中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它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学生可以随时涉猎其中,无比自由如鱼儿一样快乐成长。所以说,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方式。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部分,课内、课外阅读是紧密联系的,需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拨。

但我国青少年阅读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的未成年人读物拥有量在全世界排名第68位,是日本的四十分之一,是美国的三十分之一。为何今日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如此严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可置疑,倒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应值得深思!造成中学生的阅读率偏低的原因是:

一是学生没有阅读时间。受应试教育、中考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而课外阅读到中学被淡化,学生的大脑已塞满了课本知识,尤其到了临近毕业的年级,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学生的课外时间已被现代的多媒体所替代。

二是家庭没有阅读条件。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注重,他们认为只要把课本的知识学生就不错了,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即使有些家长给学生买课外书,也只让学生看作文文选及教材相对应的课外书。另外,因家庭经济条件普遍比较差,所以家庭在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方面做的严重不足。

三是学校没有阅读环境。很多学校的图书馆较小,图书被存放在书柜里,基本不动,不向学生开放,另外藏书不够多也不丰富,每年也没有新增的图书。另外,大部分学校没有学生专门的图书阅览室,没有图书借阅制度、课程表里没有课外阅读安排,相当多的学生除课本和语文辅导书籍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有时教师在班内组建阅读之地,学生将自己书拿来存放教室,可以互相阅览。但从学生中组建的书,类别较少,内容不广泛。

四是学生缺少自己的读物及阅读辅导。学生在小学时还有几本可看的读物,到了初中就逐渐减少甚至没有,有的只是辅导资料。家庭大多较贫困,学生没有可支配的零钱。另外,教师在思想上要改变观念,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会课本的知识以外,要适当延伸引进课外材料进行教学并在本学期进行规划,并指导学生定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其次,学生课外阅读的30%要与教材紧密结合,70%涉及科普、自然、书法、摄影、建筑、美术雕塑、舞蹈、图画等方面。

中学生的阅读同课改一样重要,不可忽略。课标对中学生的阅读作了明确的规定:“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中学生的阅读没有开展起来。所以我们先要尽量做好客观条件的补充,为中学生的阅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二、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要使学生明确,我们的读物内容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此外,还要教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三、善于利用或借助多种媒介学习并能感悟、理解、赏析作品。

四、是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创造读书氛围,拓展阅读空间。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氛围。

篇5

作为知识与技能的载体,教学内容的开发与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全面、科学地开发与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所谓教学内容,就是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给学生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

小学品德课程具有生活化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为我们大力开发与丰富教学内容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新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应全方位挖掘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必要的能力,最终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如何科学、全面地开发与丰富教学内容呢?

一、挖掘文本内容

文本包括教材和课外读物。无论是小学品德教材,还是相应的课外读物,都是图文并茂,其内容的呈现形式新颖独特、富有童趣,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他们理解、吸收。因此,教师在教学或课外阅读辅导中只要准确把握内容、巧妙运用插图、精心设计方法,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领会思想内涵

小学品德教材及相应的课外读物中的文字表述既有丰富的知识内涵,更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使他们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指导学生理解图片

小学品德教材及相应的课外读物通过许多图片再现了历史时空和人物活动情况,这为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每幅插图都是紧密配合文字表述而精心绘制的,所反映的内容和意义都与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以图释文,图文并举,相得益彰,是我们在教学或辅导中必须做到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本中出现插图的地方往往是重点和难点。对这些插图的有效使用,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其实,紧密联系文本,指导学生读图,这不仅有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挖掘生活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应树立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重视把社会生活及日常生活纳入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以促使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

此外,我们还可以把各种节日纳入教学内容。例如:在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带动学生缅怀先烈;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引导学生尊老、敬老;在“世界地球日”开展生活环境调查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向生活的延伸,不仅能使学生懂得知识来源于生活,还能引导他们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挖掘网络内容

篇6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努力使教学有新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注意感情的培养,以情激趣;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通过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课内语文学习要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等等。

二、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相结合

(一)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上好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二)辅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和量都做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书籍报刊,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随着网络的普及,还要鼓励学生上网浏览。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和检验。显而易见,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

三、开展语文活动,厚实文化积淀

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让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积累只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得以实现,活动是厚实学生文化底蕴的必要途径之一,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的。

(一)每日一句的积累。古诗名句、歇后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作为课堂检验的重头戏,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发现了汉字里蕴含的审美价值,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

(二)不定时的举行朗诵会。有诗朗诵,经典文本的朗诵,结合课文新课标,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每次分组举行,汲及写景、立志、惜时、做人等方面,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并要求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见解,此活动增加了积累,锻练了语文,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增加了文化更深的认识。

(三)每日的一句,全班同学都参与“我喜欢的名句”活动。每天由一位同学将喜欢的名句写在相应的专栏里,其余的同学可以写也可以为自己选择,将自己喜欢的名句放到摘抄本,日记或作业本的封面。

(四)开展阅读文学经典书籍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也是厚实学生文化底蕴的必由途径。经典在不同的时期,意义不同。特别是我国历精典子籍,处在青少年时期要应该作为学习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四书》《史记》《公羊传》等。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7

姜洪伟,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传播学硕士生导师,博士;钱震敏,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数字阅读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NO.2012BTQ002); 新闻出版总署数字传播重点实验室2011年开放基金(No.04-1000-309-000);上海理工大学人文社科“攀登计划”(NO. 58-12-114-274)。

一、研究背景、问题提出与概念界定

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在线阅读已成为儿童课外阅读的一部分,电脑、手机、iPad等新媒介成为儿童常用媒介,儿童阅读行为出现重要变化。网络兴起初期,人们大多认为网络阅读会影响儿童的心智发育,对其评价以负面居多。随着数字媒介的普及,数字内容越来越丰富,图书、杂志、博客微博等有价值的数字读物越来越多,儿童上网率不断提高,在线阅读也逐渐成为无法阻挡的行为习惯。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

(1)对儿童在线阅读状况不甚了然,对数字化影响阅读习惯的实证研究较为匮乏。

(2)对在线阅读态度暧昧,人们更多地担心碎片化、娱乐化等负面影响,而较少看到其作用和价值。成年人应该采取何种态度?

本文拟通过对上海市中小学生在线阅读状况的实证分析,研究其阅读习惯与行为的变化,观察总结在线阅读方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价值。

2. 概念界定

在线阅读指使用数字设备、必须接入互联网才能进行的数字内容阅读。它与“离线阅读”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其内涵与“网络阅读”相近。[1]

“网络阅读”是约定俗成的叫法,但当人们使用“网络阅读”一词时,习惯上指阅读网页内容,而不包括在线阅读图书、杂志等。为求明确,文中使用“在线阅读”概念。

目前,离线阅读在儿童数字阅读行为中所占比例较小,他们更广泛地使用手机、电脑上网浏览,而较少使用电子书或iPad来读书。故本文首先关注在线阅读对儿童阅读习惯的影响。阅读习惯的构成要素有多种,本文拟从阅读方式、阅读时间、内容选择、媒介偏好、阅读辅导等5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二、文献探讨

在有关儿童数字媒介接触与阅读状况的定量研究中,有些调查涉及阅读习惯,如陈锐军《广东省青少年数字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2]发现广东省青少年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为50分钟,其中使用电脑、手机阅读的比例已占到41%,网上最受欢迎的图书类型是小说、漫画、百科知识。青少年上网后喜欢做的事情是网游、聊天、视频,“看新闻”和“电子书”则排在其后。该调查样本较大,但所发文章中相关题目不多。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份《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于2011年,[3]调查面较广泛,学生回答部分共7道题目,其中1道涉及网络阅读,在4至6年级小学生网民的“主要网络活动”中,排名第一的是“玩网络游戏”(55.6%),其次是“看书/看报/看期刊”(46.7%),另有搜索信息39%、了解新闻时事35%、更新或阅读博客18%、BBS 4.6%。

杨鸲等《关于儿童纸质出版物和平板电脑类数字出版物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一文,[4]发现80%的学生阅读数字出版物的时间比纸质出版物时间短,62%的学生对平板电脑类阅读器感兴趣。但该文重点在平板电脑类。

上述文献均具资料价值,但由于研究重点不同,对本文所关心的阅读习惯问题,尚未做出翔实的勾勒与分析。总体来说,该问题的研究仍较为薄弱。

三、问题、假设与研究方法

1. 问题与假设

问题包括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媒介偏好、阅读辅导5个方面:

(1)日常阅读方式,不同方式阅读时长,上网后总阅读时间量的变化。

(2)在线阅读时长与纸质书本阅读时长的关系。人们模糊地认为,儿童上网阅读时间长的话,纸质阅读时间就会缩短。将其概括为一个假设:儿童在线阅读时长与纸质书本阅读时长存在负相关关系,前者时间越长,则后者时间越短。

(3)在线阅读时间与“图书”(含纸质和数字图书)阅读时间的关系。上网是否减少了图书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在线阅读对“读书”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该问题的理论前提是对儿童来说,“读书”比读报、刊、网络等内容更重要,应加以特别关注。

(4)在线阅读内容的变化:寻找与纸质阅读内容的区别。

(5)媒介偏好:儿童是否已倾向选择数字媒介。

(6)阅读辅导:家长或老师是否进行辅导,参与儿童阅读。

2.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拟在上海市区范围内,选取中小学4所,在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4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200人,共约800人,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工具

根据上述问题编制调查问卷,共30道题目。所有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

四、问卷分析

1. 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涉及4所学校,发放问卷630份,回收593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573份,有效率为96.6%。有效问卷人员构成为四年级87人、五年级77人、初一256人、初二153人;共含男生263人,占45.9%,女生310,占54.1%。

从语文成绩看,90分以上41人,占7.16%;80~90分的188人,占32.80%;70~80分216人,占37.7%;60~70分 128人,占22.24%。呈正态分布,符合问卷需要。

2. 阅读方式分析

从数字阅读设备看,电脑(含台机和笔记本)是使用率最高的设备,有477人使用,占总人数78%;其次是手机,56%,平板电脑使用者占39%,而电子书阅读器使用者仅占13%。这说明,电脑和手机阅读在都市儿童中已相当普及,平板电脑正在进入主流,而电子书阅读器依然边缘。

从表1来看,学生在线阅读率为80%,说明在线阅读已成为日常阅读的主流方式之一。此外,依然有20%的学生从不在线阅读,这说明在线阅读仍然没有像纸质阅读那样得到普遍认可。

3. 阅读时间分析

(1)平均每天阅读时长

将表1中各选项取中间值,“1~30分钟”计为15分钟,“30~60分钟”计为45分钟,“1~2小时”计为90分钟,“2小时以上”计为150分钟,计算得出儿童平均每天纸质阅读时长为63分钟,平均每天在线阅读时长为38分钟。后者依然低于前者。

(2)上网后阅读时间量的变化

第12题为“自从能够上网,我的阅读时间”:选择“明显增加”和“增加一点儿”两项共计66%,“没有变化”27%,“减少一点儿”和“明显减少”两项共计7%。说明上网对阅读时间的影响,整体上带来的是阅读时间的增加,而非减少。(见图1)

(3)上网对图书(含纸质和数字图书)阅读时间与数量的影响

见图2,该问题为“自从能够上网,我阅读图书的时间量”。57%的人表示没有变化,“明显减少”和“有些减少”二者相加为28%,比“明显增加”和“有些增加”之和的15%高出13个百分点。说明网络对读书时间造成轻微的负面影响,并不严重。

下组数据也能佐证这一结论:“自从能够网络阅读,我阅读书籍的数量”(见图3)。

其中,“减少一点”和“明显减少”百分比相加为7%,“明显增加”和“增加一点”两项数据之和,得到令人乐观的64%,因此得出结论:网络阅读会增加图书阅读数量。一般而言,阅读数量与阅读时间应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图2显示“阅读时间没有变化”居多,因此可认为,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阅读数量,是由于儿童阅读速度的提高。

(4)在线阅读时长与纸质书本阅读时长的关系

对假设进行验证:儿童在线阅读时间越长,纸质书本阅读时间越短。验证目标: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负相关关系。

采用相关分析法检验两个变量,设在线阅读时长为x,纸质书本阅读时长为y,相关系数为r,配对数量n=573,自由度df=n-2=573-2=571,计算公式, 检验结果为r=0.2036。

根据一般原则,r值在0.20~0.40之间为低度相关关系,属于确实存在但比较微弱的关系。[5]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二者之间不是负相关,而是较弱的正相关。这一数据有力地说明,在线阅读与纸质书本阅读之间不存在负相关。

(5)目前在线阅读时长是否合理

见图4,该问题为“我认为我花在网络阅读上的时间”:51.5%的学生认为“不多不少,正合适”,超过半数;认为“有点多”的占20%,“太多了”占8%,“比较少”的占17%,“非常少,应增加”占4%。说明多数儿童认为自己上网时间合理。

4. 阅读内容分析

图5为“我上网时经常阅读的内容”,最受欢迎的“动漫”“新闻”各有51%,“网络小说”39%,其次是“微博与博客内容”33%、“文学名著”“科学知识”各28%、“历史哲学等故事或知识”27%,说明学生在线阅读内容较为宽泛。

5. 媒介偏好分析

“如果一本书既可上网看,也可阅读纸质,在同样免费的前提下,你选择什么”,结果见图6,选择“上网阅读”的占21%,两个都看的34%,二者相加为56%,说明儿童对新兴数字媒介作为阅读工具,接受度已很高,超过半数。

那么,儿童认为网络阅读有哪些缺点呢?排名第一的因素是“容易疲劳”,有69%选择此项,其后依次为“容易养成长时间使用电脑等设备的习惯”51%、“注意力容易分散”36%、“很多内容雷同”23%。

既然缺点明显,是否可放弃网络阅读?大部分儿童仍拒绝放弃,见图7,“强烈反对”和“反对”两项相加为51.5%,可见儿童对网络阅读的认可度较高,已将其作为阅读生活的一部分。

6. 阅读辅导分析

从现有文献中,很难得知家长对网络阅读的态度,本次调查结果有些出乎意料,高达85%的儿童表示家长鼓励他们网络阅读,表示“明确禁止网络阅读”的仅占8.9%。

家长参与孩子网络阅读的比例也较高,占到45%,参与方式包括“进行指导,帮助选择内容,与孩子讨论,限制阅读内容与时间”等。表示“从不参与”的占42%,表示“从不关心”的占12.6%。

那么儿童是否欢迎家长参与自己阅读呢?第30题“在网络阅读方面,是否需要老师或家长参与”,表示“需要”的占40.5%,表示“不需要”的占37.7%,表示“都可以”的占21.8%。如果把“需要”和“都可以”两项相加,则为62.3%,说明如果家长和老师能提供良好的指导,大部分儿童还是乐于接受的。

五、结论与讨论

1.阅读方式

在线阅读已成为都市儿童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依然有20%的学生从不在线阅读,说明它仍未像纸质阅读那样得到普遍认可。

2. 阅读时间

(1)学生平均每天纸质阅读时长为63分钟,平均每天在线阅读时长为38分钟,后者少于前者。

(2)上网后阅读时间总量:整体上带来的是阅读时间的增加,而非减少。

(3)上网对图书阅读时间与数量的影响:图书阅读时间轻微减少,阅读数量显著增加。这说明儿童可能在网上浏览图书,或进一步根据网上信息寻找纸质图书来阅读。数量增加,时间未变,说明阅读速度提高。但很可能没有精读,提高的是浏览式的泛读速度。

(4)在线阅读与纸质阅读时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极其微弱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爱阅读的儿童对两种方式所用时间都长,不爱阅读的儿童两种方式所花时间都短。

(5)在线阅读时间是否太长:大部分儿童认为时间合理。

3. 阅读内容:动漫、新闻、网络小说是主流阅读内容,其次是微博博客与文学名著。可见在线阅读对儿童来说,与对成年人一样,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

4. 媒介偏好:超过半数的儿童表达了对数字媒介的接受和喜爱,并反对“放弃在线阅读”,说明使用数字媒介正在成为他们新的阅读习惯。不过,56%的“喜爱程度”与前面80%的使用率相比,说明尚有24%的学生虽使用却并不喜欢。

5. 阅读辅导:85%的家长鼓励孩子在线阅读,45%的家长参与其中,62%的儿童表示乐于接受家长或老师的参与。这说明一方面近半数家长对孩子的阅读辅导由纸质延续到数字,不放松对阅读习惯的培养;另一方面多数儿童主观上依然需要家长或老师辅导。(下转第41页)

(上接第32页)

6. 总结:儿童正在养成在线阅读的新习惯,且看起来并不坏。网络并没有影响到其正常阅读状态,对纸质阅读也未构成重大影响。对此不必忧心忡忡,应给予正面辅导,培养儿童在时间、内容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六、研究反思与进一步拓展

限于调查能力,本次随机抽样的600多人中,限于4个年级,且各年级人数分布不够均匀,所以无法观察到年龄与阅读习惯之间的关系。如果样本年龄平均分布于6个年级之中,则可以解决更多问题。

对在线阅读的研究需要继续拓展,如它是否有可能促进纸质阅读?它与阅读成绩的关系如何?对儿童阅读能力是否有影响?应当怎样全面评价在线阅读的价值?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仲明. 数字化阅读对学术研究的正负效应[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0).

[2] 陈锐军. 广东省青少年数字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出版,2010(8).

篇8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工具”。(叶圣陶语)它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性质和地位决定它的重要性。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新闻记者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两段话已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人获得更多的外部信息与知识。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千变万化的世界,读书则是一个人了解世界的最好途径。但是,书是读不完的,那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一日千里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没有时间,“一目十行:成为时代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新闻记者中讲究方法与技巧,讲究新闻记者的速度,用有选择的鉴别的眼光,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选择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新闻记者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讲的就是阅读能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品位。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与大师们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书让我们都是纷繁的思绪得到沉淀,读书让我们空虚的心灵得以充实,读书让我们站在为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在拼搏与成功中找到乐趣。在小学阶段就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净化心灵,提高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境界尤为重要。

再次,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是人生存、交流发展的重要赁借。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学生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开阔视野、发展智能、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语言的发展与人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一个人语言发展的水平往往反映出这个人的整体素质,儿童的成长往往会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阅读能够使学生在语言训练方面得到大量的积累,有了量的积累就有质的飞跃,学生“胸有点墨”,有了良好的语感就自然能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阅读对发展人的语言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阅读教学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中积累、运用方法应该达到的目标。

语文学习必须是先积累、后运用,而积累则主要是依赖阅读教学。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一,阅读教学在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字、词、名是形成语言的最基本的材料,识字、学词是儿童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最基本的环节,是学习文化的开始,识字、学词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教学,又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大量的字、词、句方面的知识,促进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自觉地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形成良好的语感,以便在习作中运用。

第二,在阅读技能训练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朗读、默读和背诵是学生阅读的三种主要形式,民是阅读教学虽最经常最重要的三种基本技能训练。“读,见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脑。”(廖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读,是培养语感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朗读是指发声阅读,就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用,有助于因场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加强语感,以声传情。”(际志平:《语文课程新探》)在小学阶段,朗读应做到读得正确,不读错:读得流利,不拖拉;读得有感情,不平淡。

第三,在阅读方法方面应达到的要求。阅读的方法一般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精读常见于课堂教学之中的阅读,是对课文认真仔细的研读。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的魅力。应该培养学生认真细读,揣摩探究,咬文嚼字的习惯,而且还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中,我们就可以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来精读,如这一句“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通过反复地朗读读出这种不可思议的感受,体验安静那种全新的体验感受。

第四,阅读教学在提高小学生作文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学语言就是多读多写。”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是难点。读写应该结合,这为大纲所确认,为专家所认可,为广大老师所拥护。大纲中指出: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自能。虽然阅读不是专门为了写作,但是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两大途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

1、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但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上好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2、辅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课外新闻记者是最廉价、最有效、最积极称职的助教。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单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应有量的保证,提供学生语文素养还要更多地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对学生提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随着网络的普及,还要鼓励学生上网浏览。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检验。另外,课外阅读还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完全自由的阅读活动,它十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阅读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应该成为阅读的主体,老师是学生的导师,学生应该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感悟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老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努力培养有创意的读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篇9

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上好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走进文本,深入解读,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把学生带进教材,深入解读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为了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这一目的,我设计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能流利地朗读全文。在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勾画出感人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引导学生从读准句子到理解词义的读,从感受母亲工作环境恶劣到母亲工作动作、神态的读。一个“读”字里,感受慈母的深情。

2.以教材为载体,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阅读课上,我们以教材为载体,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思考”。例如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用“”标出优美词语,用“~~~”画出优美句子,并写出简单的阅读心得。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读书我快乐。特别是在低年级段,就让学生慢慢养成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因低年级学生能力有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读书笔记做得简短些,但坚持写好读书笔记的意识培养是很重要的。这对学生一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是大帮助的。对于低年级学生,主要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培养他们提问的兴趣,课堂中重在引导他们提问,从不同角度提问,不要在乎答案。对于中年级学生,就要引导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让学生去探究性阅读,并就自己的问题展开研究,从书本、生活中寻找答案,并写出相应的研究心得或研究结论。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指导、监督、鼓励、评价。

二、加强课外阅读辅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自然、生活、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1.激发读书兴趣,调动课外阅读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只要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预约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在平时阅读指导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激趣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利用榜样引趣法、听故事激趣法、开展活动提趣法都是较好的有效激趣方法。

2.营造读书氛围,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实践中,我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本学期我尝试选择适当的时间,请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学生往往对此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精神抖擞,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

3.加强阅读内容引导,提高阅读品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场,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我们必须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由选取阅读方式,对作品的选择可以不受年段的限制,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愿。当然,学生的年龄有限,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也有限,在选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例如,有的学生选择刺激的武侠、言情小说,有的学生则选择了新奇的卡通漫画书。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值得理解的,现在视听传媒的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老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经典名著与流行的快餐读物之间的本质区别,矫正学生浮躁的心理和行为,提高阅读品味。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篇10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不断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成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促使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然而,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下面对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现状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让大家一起走进阅读走进理想之窗。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方法单一:单一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制约有效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虽然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当中仍然有很多地区在短时间内无法回避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而使很多地区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使用着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课堂里与学生的互动不多,使得原本可以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变得枯燥无味。

2、缺乏辅导:缺乏正确的阅读辅导是遏制小学阅读教学发展的原因之一。学校教育相当重要,但家庭教育也固不可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结合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的阅读教学课程中是相当有限,然而在有限的课程里教师的方法老套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能创新性的突破。回到家里时家长对学生的关心也更多的倾向于学生是否听话、上课是否认真、学习是否努力,而容易忽略学生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的。

3、缺乏兴趣: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是是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阅读本身很是需要一定的耐心耐性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绪是较为浮躁的,很难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文本。学生对阅读没有充分的认识,无法从阅读中寻找乐趣,教师也忽视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而阅读,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对策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关键。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及内在动力,只有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知识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一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便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另外,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习展示更多的丰富的教学题材,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可以开展朗读竞赛、通过电教的方式来巧设问题等结合实际的教学。

2、开拓阅读培养灵性

开拓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灵性是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阅读仅限课堂阅读训练,而课外很少进行阅读活动,为此,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开展听读欣赏、开展阅读活动。教学在课内指导学生听读欣赏一些儿童文学佳作,并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听读欣赏的方法,在课外独立进行听读欣赏,提高听读欣赏能力,促进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听读欣赏可以先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读,引导儿童一边听,一边想象,进入作品意境,同时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文本:写的是谁?在做什么?这件事开始是什么?经过了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初步概括懂得的道理。最后让学生独立阅读自己喜欢的,并读给大家听,共同欣赏。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班会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开展朗读、背诵、故事复述比赛活动、阅读交流活动等。在上好课内阅读指导课的同时,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的内容。

3、改进教法鼓励教学

改进阅读的教学方式方法,实行鼓励教学是有效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途径之一。

增加课堂互动,加强阅读教学辅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习带着问题对文本进行阅读,阅读完毕之后对于学生进行提问,并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加予鼓励,对不完全的回答给予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文本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其加以鼓励和肯定。如此,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还能提高他们对事物及人的判断分析能力。让学生始终处在激情满满的状态,乐于尝试,勇于创新,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4、教授方法重视朗读

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重视朗读训练是有效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的朗读练习,并与家长联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指导学生朗读,能使读者与文句产生共鸣,情景交融,由此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情感相融,读者的情感随着朗读的加强而不断地加强。”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当读者与文本的感彩融合为一体时,所读语言材料由赏心悦目的一般层次的美感,提升到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巅峰。同时,朗读还有利于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理解和记忆。因此,学校可以设立相应的早读课,让学生的早读课上大声朗读文本,并给予指导;同时,家长应给学生营造相应的家庭阅读环境,让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找寻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总之,只要阅读教学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只要老师积极的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多鼓励学生阅读,实行多元化教学,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灵性,便能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阅读,走进理想之窗。

参考文献

篇11

“语感阅读法”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韩宝成教授在他所主持的课题一《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中提出的。他所倡导的语感阅读法,是一种崭新的英语教学和学习理念,让我们的英语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语感(SellSe of laugue/speech feeling)为首要目标,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时间,以读带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让学生在读的同时接受文化教育,扩大知识面。

语感阅读法以“以读为本,拼读领先,听读结合,分级加量,形成语感,促说带写”为基本教学方针的教学法,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为什么要进行“语感阅读法”教学

在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相关研究中表明。目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难点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主要来自己于教师本身。由于我们在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忽视阅读教学,所以就造成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不足,使得我们在面对阅读课型的教学时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同时在面对学生课外阅读辅导时,我们也有许多迷惘。

第二个方面来自于学生阅读能力的缺失。由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只重听说不重阅读,在词汇和对话教学中缺少对阅读内容的提前渗透,同时我们又不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导,所以给阅读课型的教学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1.学生对已学的语言不能快速地认读。2.学生对新学的语言不能有效地构建。3.学生缺少对文本信息的收集能力。4.学生在收集和处理文本信息中缺乏相应的技巧和方法。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关于策略情感目标中就要求:小学毕业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兴趣和爱好,对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外国文化习俗有求知欲,学习注意力集中,乐于参与实践,与他人合作。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语感阅读法正是能够达成这些目标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另外,随着上海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更多的外来建设者子女将在上海学习英语。面对这些居所不定、学习环境差、父母学历层次低的学生,语感阅读法能提供更多的阅读英语本土教材的机会,学会正宗英语发音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如何进行语感阅读法教学

1.“语感阅读法”教学的教材

,从去年十月起,我们就在二年级开展了语感阅读法教学的实验工作。《典范英语》就是实验教材。《典范英语》Good English原名《牛津阅读树》(OXford ReadingTree),是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家喻户晓的英语教材。《典范英语》(1~5)精选了261个最有趣的、最适合我国小学生阅读的故事,共分五级,每级两册,配原声录音CD,语言纯正地道,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融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权威性于一体。它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在故事中轻松、快乐、自然习得英语”,强调激发兴趣,培养语感、启迪心智:奠定基础;符合儿童语育教育规律。

2.“语法阅读法”的教学方法

“语感阅读法”是强调“以读为本”,“以学生学为导学”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不同的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英语。

(1)眼光盘朗读:《典范英语》每题书都配原声录音CD,由英国本专家录音,音质清晰,纯正、优美,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跟读,也可以在家中自由地跟读,既能流利朗读故事内容,又可以学到一口纯正的英语。

(2)分角色朗读。《典范英语》的特点之一就是以故事为核心。教材中成功塑造了几个活泼可爱的核心人物形象,贯穿教材始终,备受儿童喜爱。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发音归类朗读。《典范英语》中的一些单词会在不同的故事中反复出现。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单词,我们就根据单词的拼写和发音规律进行归类总结,并让学生反复朗读。例如:含有并发音为/i/的单词有:is,it,Chip,Kipper,…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而且改变了学生一个字母,一个字母背单词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4)和父母一起读。为了让家长也能了解《典范英语》,并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在课外的阅读情况,我们制定了一本《家庭阅读记录册》。每天家长要认真记录孩子当天的朗读情况,从而提供了父母和孩子一起朗读的机会,并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分享学习的欢乐。

(5)朗读比赛。这是激发学生热爱英语朗读热情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一年的语感阅读法教学实验,我们在二年级开展了英语朗读比赛,内容以《典范英语》为主。比赛中。我们采用了全班海选,全校学生共同观摩评比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比赛结束,参与评比的老师都说这次参加决赛的学生的发音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次。

四、语感阅读法的教学效果

1.让学生自然习得了纯正的英语。在以往的英语的教学,我们发现,不同的英语老师教出的班级英语发音都有所不同。但通过语感阅读法韵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发音变得纯正了。虽然老师没有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发音规则,但学生在反复的跟读,反复的模仿中自然习得了纯正的英语。

2.让学生提升了英语学习兴趣。由于语感阕读法的学习,是以渎为主、讲为辅。而且是以学生学为导学理念,因此,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没有压力。加之教材的图文并茂,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故事内容,并加以内化:

篇12

儿童文学是专门以儿童为读者对象而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儿童文学作品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极富童趣,充满幻想,具有故事性,情节简单直观,语言简洁易懂等。儿童文学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形态的文体,由于国家、民族、宗教、政治等的不同,其发生和发展的轨迹也大不一样,不同地方的儿童文学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由于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孩童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要求,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加强英语儿童文学的使用。

1.应用儿童文学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

6~12周岁的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求知欲极强,对周围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然而,因为他们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在实际生活中所接受到的知识无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弥补这一点。

2.使用儿童文学教学符合小学英语教学新课标的要求

2011年我国教育部制订了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目标做了新的规定,其中对小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要求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等。《新课标》的这些要求,总体上来说,是更加重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自然要多看、多读,那么,专门为少年儿童所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英语教学中自然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3.利用儿童文学教学有助于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提高

一种语言的形成,离不开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也离不开对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文学作品,它们的创作离不开作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它们也一定会反映出这种社会和文化背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使用儿童文学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英语语言产生的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感知和接受能力,领会英语语言的真正魅力。

二、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英语儿童文学的现状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增加。尽管如此,在英语儿童文学教学方面,还是存在不少不尽如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缺乏重视

儿童文学由于提供了大量相关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可以增加学生对这门语言文化的感知和领会。然而,不少教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儿童文学教学对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出现严重漠视儿童文学教学的现象。由于出现这种认识上的严重偏差,导致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单纯着重英语发音技巧、语法练习和死背单词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到整体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程缺乏定位

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学习过程,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巧,还要求他们应该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文化。一般来说,那些语言学得好,语感好并且表达能力强的人,与其具备了深厚的语言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然而,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依然还是热衷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做题技巧的训练上,而不是在语言文化的素质拓展上。

3.教学方法不得要领

儿童文学不同于一般的大众文学,它拥有自己特定的读者对象,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美学品格。儿童文学的这些文学特征,要求教师在教授儿童文学时,应该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和儿童文学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但由于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偏差。这突出表现在依然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将教学重心放在对单词的读音和意义、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等方面的讲解,而没有抓住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学特征,从美学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审美教学,使得原本充满童趣的课文被讲解得面目全非,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说教。

三、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英语儿童文学的方法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以促进小学英语教学儿童文学的使用:

1.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

英语教师是使用儿童英语文学的关键,他在学生与儿童英语文学之间扮演着 “引路人”的重要角色。教师本身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想要使儿童文学在英语学习中发挥应有贡献,必须先要提高英语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因此,要提高教师儿童文学素养,就需要教师自身和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挤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自觉加强儿童文学的素养。可以购买纸质图书或进行在线阅读电子图书等方式,尽量多阅读与儿童英语文学相关的书籍。同时,作为主管部门,学校和教育行政机构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儿童英语文学素养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他们这方面的素养。例如,尽可能地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搭建平台,配送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书籍,派遣他们出去专项进修,改善他们的网络学习条件,充分发挥远程培训的效能。

2.辅导学生课外阅读

想要真正把英语学好,要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能够多阅读、多练习,而不能仅仅指望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把课外阅读这个环节抓好,应该努力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做好图书资料建设工作,使学生在课外时间有书可读。现在儿童英语文学的读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以外,还有有声读物、影视作品等。尤其是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电子作品。为了使学生在课外的时候有书可看,学校和家长要做好图书馆资料和相关设备的建设,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二是在学生课外阅读时要进行必要的辅导。教师首先应该推荐优秀的儿童英语文学作品。现在市场上英语儿童文学作品不少,但良莠不齐。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本身的年龄、学历以及作品的内容分类、阅读难易程度等,列出书单,推荐给学生阅读。其次,进行阅读辅导。儿童英语文学的读者是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小,阅历浅,还不完全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所以有必要进行阅读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儿童英语文学作品时,除了要让学生在充分领略作品的内容大意之外,还不能忘记语言教学的目的。

3.努力营造良好的儿童文学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既包括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又包括课外教学的学习氛围,既包括班级的学习氛围,又包括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无论哪种学习氛围的营造,都要尽量创设与儿童英语文学相关的情景,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时,要善于使用各种技术手段。例如,在班级学习氛围的创设上,我们可以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开辟一个“儿童英语文学学习专栏”,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设立儿童英语文学课外学习小组;根据儿童文学的内容编演一些英语话剧,做一些与儿童英语文学相关的游戏活动,组织以儿童英语文学为专题的读书会,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等等。

参考文献

[1] 孔宝刚.儿童文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9.

篇13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所占课时多,所用精力大,所以,在教学中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课堂高效的保障。

1、对待内容浅显、贴近学生实际的课文,我放心、放手地让学生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自主解决问题,比如,对《忆读书》这篇课文的教学,我采用从解题入手,通过设疑导入、填空回顾、自学引导、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探究释疑的方法,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

2、对于一些稍有难度,与学生生活较远的课文,我主要采用从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比如在学习《哈尔威船长》一文时,我结合“哈尔威船长有哪些高贵的品质”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寻找答案,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到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阅读课中的实践研究

课内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拓展和补充。

1、对课内阅读课文,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是读, 用默读、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在创设的情境中,自由民主的学习。同时,在教学中我常常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比如,即兴表演、朗读竞赛、小博士答辩等形式,不仅高效完成课内阅读教学,还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在进行课外阅读辅导时,我一般的方法是:提供课外书的目录供学生选,提供时间让学生读背优美词句,提供一个机会让学生说说读后感受,让学生身心愉悦地走进课外阅读,在激情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口语交际中的实践研究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口语交际课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首先,我立足教材,以课文为主阵地,奠定交际基础。比如我教《绿色千岛湖》这课时,我采用让学生描述画面,写广告语、当个导游等形式,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其次,我让学生从家庭、学校、以及一些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中,小组结合选取材料,展开辩论,锻炼口才。另外,我每学期都会在班级举办一到两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口语锻炼舞台。

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在作文教学中,我首先重视培养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引导学生从深层次思索探究,此时,我的角色就要,变主为辅、变授为导.

2、要想写出好作文,离不开丰富的素材。在平时我就注意引导学生搜集素材,比如,鼓励学生干家务,参加各类兴趣小组,办手抄报,利用网络、电视等资源搜集资料;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用笔展现生活。

3、在生活中,我处处寻找让学生写作的机会。坚持让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