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益处

课外阅读益处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3: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课外阅读益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课外阅读益处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少年儿童时期,正是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对书籍的强烈好奇。在这个阶段,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去阅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应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为教学的重点。以兴趣为起点,孩子便有一个快乐的阅读过程。这是小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地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譬如说,在学习《幸福是什么》这一课时。可在课前留下一些问题,如:看完文章后,你认为什么是幸福?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心理去读文章,有目的性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在同学完全理解课文后,学生可以表演故事情景。一个学生扮演仙女,三个学生扮演故事中的孩子。表演后让他们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开始活跃课堂,然后也和学生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看法,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这样师生互动的课堂是最成功的课堂。

文字枯燥无味的误区,特别是对于刚刚接触文学的小学生,逐渐增多的阅读量,学生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为了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应该采取一些方式,以保持或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现在学校的教学设备已经渐渐齐全,多媒体已经普及到每个学校,一些乡村小学也配备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也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我们要好好利用。在读的教学上,多媒体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它能综合语音、文字、图像,将抽象化为具体,变动为静。使学生更易于接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

二、加强引导

在提倡素质教育之前,大多数的师生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导。而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应该将主导地位还给学生。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仅供一时之需;授之以渔则受用终身”。所以引导学生去阅读是小学老师最主要的任务。让学生由引导阅读过度到自主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介绍历史人物等方式去引导学生读书,如给学生讲武松打虎的故事,学生会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自然会想阅读相关的其他故事,这时就可以推荐他们去阅读《水浒传》。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的不同,介绍给学生看的书的种类也不尽相同,男生或许比较喜欢历史文学或者地理知识类的书籍,而女生则更喜欢看故事类型的书籍。所以对于不同学生,要推荐不同类型的书籍。

对于引导学生阅读,老师应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爱阅读,常阅读的形象。同时,在阅读方面。老师可以多多与学生交流阅读心得。这样不仅激励学生去阅读,还督促学生去阅读,让他们明白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做的工作,也是每天都必须要做的工作。

三、勤于积累,善于表达

学生通过阅读积累有意义的东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知识。课文阅读是学生积累和吸取营养的主要方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到的知识在于积累。每个人都能在阅读中获取不同的知识,也会有自己独到的阅读心得。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但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只有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文化的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

篇2

其次,阅读能提高我们阅读综合能力。经常的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降低阅读时的困难。大家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哪怕是没有时间规律的课外阅读之后,在读阅读理解题的文章时“觉得没那么痛苦”了。

再次,阅读能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课外阅读能让大家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扩大大家的知识面,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现在的高考题中,单选题的语境设置更具时代气息,而书面表达的话题也比较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所以,知识面的扩大对解题也有好处。

最后,阅读能增强同我们对英语的兴趣。一些趣味英语阅读对我们来说除了是学习之外还是一种娱乐、放松,能增强我们对英语的兴趣,让大家更主动地学习、思考和研究英语。

二、高中生如何选择阅读材料

为了培养我们的兴趣,我们应遵循文章由易到难的原则。

1.文章长度:由短到长。高一的我们,尤其是农村我们大多是没有课外阅读习惯的。教师不妨指导他们由最短的小笑话、漫画或者如一些学习辅导报上的小资讯读起。这些笑话、资讯往往一分钟左右就能读完,有趣而且简单,并且贴近生活,能引起大家的兴趣。而在培养我们阅读习惯的最初,“兴趣”恰恰是教师最应该注重的。

2.文章内容: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具体的文章如有故事情节的记叙文、报刊上的连载小说等,容易理解,有利于增强同学们课外阅读时的信心,从而使其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有了这个好习惯之后,再渐渐过渡到一些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种体裁的文章。

三、高中生如何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高中阶段学习任务较重,因此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不是很容易。有时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没有时间阅读。这里,可以把时间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作如下建议:在培养我们阅读习惯的初期,教师不妨每天给出课内的一小部分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指定一些简短而有趣的文章让我们去阅读。一些英语学得好的同学在做练习的时候比较快,也可以利用这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一些阅读。同学们的阅读习惯初步养成之后,教师就可以逐渐减少课内所用的阅读时间,指导大家利用课外的零碎的时间去阅读。根据这些时间的长短决定阅读文章的长度。

四、改善阅读环境

篇3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个性化阅读; 阅读指导

如今的图书市场良莠难辨,炒作、玄幻、污秽之作杂陈其间,儿童读了不但不能增长阅读才能,反而会增添许多坏毛病。即使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大多主题引领。因此,对于今天的儿童,读什么书其实是一个比读不读书更重要的问题。笔者粗浅地认为,儿童并不是缺少阅读,而是缺少“有主题的阅读”。

一、主题阅读

在笔者看来,有主题的阅读就是要在儿童成长中注入必需的精神元素。有主题的阅读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书籍要以“激昂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或充满哲理,如“生活是一首哲理诗”主题;或“讴歌生命、和平,如”心灵上的小鸟,等等。二是以“真”为第一要义。真者美也,真的文章书籍一定能从某一方面拨动儿童的心弦,使文字同儿童情感、心灵对接,那种从内心里释放出的真的力量不是摇旗呐喊、声嘶力竭能相比的。在主题阅读中,一个主题实际上是一个通向人文思想的窗口,一个开拓学生精神视野的机会。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对每一个都要赋予明确的人文内涵,并注意让“主题阅读”的外延和儿童生活的外延相等。各个“主题”应该形思想序列。

二、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什么作用呢?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李燕认为,亲子共读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将使孩子受用终生,会给孩子将来的学习、社会适应、文化修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孩子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与看电视被动地接受信息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其次,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经常接触这种符号的孩子,其信息加工水平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现在不少孩子从小就习惯于依赖于具体的形象,形成视觉加工模式。

亲子共读时间里,孩子不仅会接触到语言文字、图像,同时还听到父母绘声绘色的讲述,听觉器官也被调动了,这将提升孩子对信息的整体加工水平。

亲子共读的几种读法:(1)提问阅读法,让孩子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2)角色扮演法,当孩子已经熟悉了书中的内容,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故事书。这样的阅读不仅能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孩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注意力。(3)重复阅读法,有些材料的阅读可以让孩子多次阅读,能够达到背诵的程度。这样,家长翻开这些书时,读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然后让孩子看图“读”出相关的内容。这能让孩子有一种自我实现感。想象阅读法,当家长给孩子读了某些故事或内容后,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想象阅读法是培养孩子创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推荐阅读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在引导他们阅读经典时一定要讲究策略。首先要引导亲近儿童经典,像《木偶奇遇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小王子》等此类经典之作,语言生动活泼、情节动人曲折,且很有教育意义,值得学生阅读。

还有一类书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以及各类名人传记、科普读物,虽然它的文字不一定很适合儿童口味,但是内涵极其丰富,也必须进入孩子们的阅读视野。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去唤起他们对这类书的阅读兴趣,不要企求他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一整本经典书籍,而是引导他们逐步深入阅读、完整阅读。笔者和同事们曾作过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影视引领。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等,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篇4

高效阅读,强调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情,阅读出最多的作品,当然还要求相当高的质量。教师以一课时为一个单元教学,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训练一种阅读技巧。例如筛选文中的议论句,通过大量的试题,强化这种技巧。通过反馈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正答率,分析学生薄弱的环节,再利用一节课有针对性的训练。初中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一定的要求,然而,学生面临中考和各学科的压力,他们不可能利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阅读。那么,学生如何在初中三年完成大纲要求的课外阅读量,提高鉴赏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质,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材选择的名著多为节选内容,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把衔接所学内容这一过程变成一种有意识的过程,通过网络阅读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思维结构,联系自己的经历,完成阅读量。因此,笔者认为课堂高效阅读教学需要“内外兼修”。

一、“内修”之课内文章阅读

课内文章阅读可以采用分类教学法。应有的知识点,要尽可能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巩固、完成。这应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的素质标准。教师除课下认真备课,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存外,重视课堂四十五分钟训练的速度、质量、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按照课本内容分类讲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讲,要讲、练、巩固、提高、拓展有机地结合、统一。根据内容难易,先训练快速阅读说明文,筛选信息,找出议论语句,做选择题,试题可以选择历年的中考试题。其次训练议论文。找到议论性语句,划出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最后训练记叙文阅读,找出抒情、议论语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敢于向自己挑战,否定旧我,塑造新我。要强迫自己甩掉以往的包袱,切实落实课堂质量。

二、“由内而外”的可行性

学生阅读现状是他们对课本中名著的节选部分仅止于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对名著的整体把握却失于偏颇。初中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名著片段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此外,《读本》中也有很多相关的优秀文章,这些都为学生的拓展阅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时就需要学生拓展阅读空间,完成整体阅读。

三、“外修”之课外一般文章的阅读

教师开设每周一节阅读欣赏课。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喜欢诗歌的学生,他们自觉地组合成一个诗歌小组并且制作了自己的主页。主页设计策划都由小组讨论完成,定期更换主页内容。他们的网页主要涉及国内外的著名诗歌作家的经典作品,同时,他们也在网页上发表自己创作诗歌作品。在学完课本上的一个诗歌单元后,学生就开始大量阅读课本中提到的作家的作品,并分析其诗歌风格,从而进行模仿。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构建了一个桥梁,在阅读的同时积累的丰富的“源头活水”。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在讨论平台上,任由别人去评说一番,然后合理采纳意见进行二度创作。这样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与写作水平齐头并进,都得到了提高。

篇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64-01

新课标对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要求无论是量还是质,都有明确具体的规范。语文教师应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初中语文课程内容与学习标准以及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多角度、多层次探究引领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笔者经多年教学实践发现,以“趣味”为抓手,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效率与效果是引领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成功的关键。人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是可以培养的。因此,抓住学生不同的兴趣点,以“趣味”为抓手,引领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是多样的。

一、用生活之趣引领学生阅读文学名著

生活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世间百态;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呈现出人生百味。生活是文学的来源,文学是生活的凝练。绘声绘色、内容丰富的文学名著,高度浓缩生活,提炼了世间百态与人情冷暖。许多名著充满生活趣味,无论是《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巨作还是《一件小事》《藤野先生》这样的短篇佳作,都体现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阅读它们就是阅读时代的生活史。姑且不论作品中的深刻内涵与其涉及的经济、文化、法律等领域的内容,就是人物的衣食住行与喜怒哀乐、生活中的小事也趣味良多。因此,语文教师应针对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与心理特征,带动学生从体会生活之趣入手,通过阅读领略作品描绘的不同层次的人物在不同时代的生活状态。如阅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通过鲁迅对幼年与青年时代生活情景的描写,体会作者生活时代的趣味和特色。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会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生活之趣,可有助于学生充分体悟作品表达的内涵,陶冶情操,升华人生基调,打好人生底色。

二、用哲理之趣引领学生阅读人文社科类作品

语文阅读范围不应仅限定在纯文学作品,优秀社科类作品特别是涉及哲学与社会伦理学的书籍也应是初中学生的阅读范围之一。教师可选择一些针对青少年心理特点写作的浅显读物,如《生活哲学ABC》等“短、平、快”的读物。这些作品往往针对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亲历亲见的事件进行哲学意义上的剖析,其中涉及的事件青少年都比较感兴趣,充满睿智的论述颇富哲理之趣,诸如“拼爹还是拼个人能力”“超男超女与追星”“韩剧与文化的传播”“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等许多当下热门的社会事件,在这些书中都有精当的、深入浅出的分析。学生阅读这些书籍,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理解不仅有感性上的认识,更有哲学意义上的理论认识。如在学雷锋活动中,笔者曾任班主任的班级的许多学生说,社会上一些人认为雷锋精神已“过时”,学雷锋的意义已不大。对此,笔者指导学生选读关于雷锋精神的一组散文与哲理小文章,学生对此很感兴趣,阅读后纷纷意识到,学雷锋不是简单的形式模仿,形式总有过时的时候,但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雷锋的事迹及其精神,其实是人们通过对别人施予帮助而实现自我心灵净化的途径,这是超越具体时空的。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感悟了哲理之趣,升华了精神境界。

三、用科学之趣引领学生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

篇6

本文作者主要总结了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并提出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和思考,以供同仁参考。

一、培养高雅而又多方面的阅读情趣

针对阅读取向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我觉得教师应在了解青少年阅读目的、需要、兴趣指向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引导阅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兴趣方向。“阅读导向应以提高阅读品位,增加阅读文化名著、科技书籍的比重,改变阅读取向浅层化,培养高雅而多方面的阅读情趣为主”。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既鼓励学生多读文学名著,也提倡中学生多读科学名著和哲学名著;既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注重科学素质的提高。阅读名著是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时代精神,启迪和发展心智的有效途径。提倡和鼓励多读文学名著, 如为中学生的知识结构补钙,有助成长。国家教育部在新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中学生课外必须阅读的30种推荐文学名著,其中初中生必读的书目有《西游记》、《水浒》、《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激发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探索和社会实践意识,促进了学生提高阅读品位,使他们全面发展。

二、内容的排序:计划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

教师虽然开列了书目,但要求每位学生都读完这些课外书是不太现实的。为避免漫无边际、大海捞针式的阅读,我采用计划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计划阅读即按照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由短到长、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对课外阅读书目进行排序,而且遵循课外阅读与课本阅读相结合的原则,如教师在上第一册语文《论语》十则时,可向学生推荐《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其他几则。

例如: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为政》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雍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熟读或背诵这些简单的古文,使学生对孔子这位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更完整的了解与认识。

再如,按照教材顺序,在上《烈日暴雨下的祥子》一课时,可安排学生课外阅读小说《骆驼祥子》,通过阅读整部小说,使学生对小说的社会背景、祥子的性格发展、最后的命运结局有所掌握。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所以当我在课后设置了一个问题:在烈日和暴雨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祥子的命运如此悲惨,试问,在自然环境得到改善,或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里,祥子的命运会不会得到改观,学生的答案就显得比较客观、冷静而全面。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对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主题理解,最重要的是从课外阅读中取得的。而与计划阅读相结合的自主阅读就相对开放、轻松了许多。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和学习;语文素质不仅是掌握语言操作技巧,还应是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及审美情趣、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人格因素的合理建构。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选择,努力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学习特长,以利于独特个性的发展。同时,由于每个人的阅读对象、习惯和方法不同,最终取得的阅读效果也不能一刀切,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要形成了一个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各自个性,独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所以引导学生正确有效的自我阅读就需要有教师的提点和指导,这样才能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建自由发挥的空间,帮助学生扩展认知水平,使学生不再束缚在所学课本之上;营造畅所欲言的表达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在没有压力、没有束缚的轻松氛围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发掘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物;通过大胆地猜测和想象对问题展开推理、总结,形成对某一知识完整的体系架构,提升自我学习和自主阅读的能力。但由于初中学生所处的特殊人生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虽然喜欢探究新鲜事物,但若没有老师的指引和帮助很容易凭一时兴起而走入误区,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来读,比不阅读还要坏。”所以,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来提供不同层次的书籍、教授不同的读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摘抄语录、制作卡片、写读书心得的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文知识也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听取对方讲述由课外阅读得来的有趣故事,再转而通过自己的理解转述给其他人,听说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也能够更加准确地接收和把握他人的讲话内容,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明显的提升。通过认真读取美妙动人的文章,才能体会表面文字背后暗藏的深刻寓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阅读量上去了,学生的语言素材自然就充沛,从此也就不再有江山如此一句无的窘境了。

总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增加课外读物的数量和锻炼课外阅读的能力,使得学生的语文基础更加扎实;学生在听说读写时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可以灵活的运用课内课外所学知识;通过正确科学的培养、锻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日积月累方能厚积薄发,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提出,关于小学生语文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较宽的阅读面,较大的阅读量,提倡少做习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还有就是,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还可以利用网络等新颖信息渠道,来进行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扩展小学生的阅读面。

一、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创设良好阅读环境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还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通过让学生进行多元化,多角度,多方面的阅读,通过阅读收到效果,达到目标。

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利用所有空间,在教室内,楼道内,张贴有关读书名言,建立“读书小屋”,定期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布置班级读书角,让每个同学们为班级捐书,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互交流读书心得。

2.充分利用开放的学校图书室,在第二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到图书室阅读。阅读时,教师要以身垂范,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同时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自豪感,教师也能够进行及时引导。

3.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利用召开家长会时,进行宣传,改变部分家长的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多种渠道添置课外书籍,保证家里有足够的课外读物,同时家长能够进行课外阅读的监督,要是做到和孩子一起阅读最好了。

4.有效利用微机课堂,指导学生们学会在网络上分辨、收集、阅读健康有益的内容。

二、指导小学生学会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书籍

小学生特点是好奇心、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但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性别、年龄特征,思维发展状况,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帮助学生选择思想健康、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

1.按学年段推荐书籍。一、二年级的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应该以注音童书和绘图本为主,如《成语故事精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三四年级的中年级学生有一定识字量,他们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时可以给孩子推荐一些儿童文学,如《时代广场的蟋蟀》《外国寓言故事》等。五六年级的高年级学生就可以看一些简化版的中外名著了,以及校园系列作品,如杨红缨的系列丛书《非常爸妈》《淘气包马小跳》等。

2.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爱写作的,就帮他们多选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如《优秀作文》《写作指导》等。爱看推理故事书的,就给他们介绍《福尔摩斯探案集》等,喜欢历史类的,就推荐他们看我国的四大名著及外国名著等。

3.选择健康、积极向上的书籍,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益,要和家长配合,查堵学生阅读不良书刊。让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达到心灵日渐纯净、感情日渐丰富、兴趣爱好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日渐增强。

三、教授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自觉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结合语文课文的阅读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读,学会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互联网网络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在收集和处理信息方面的能力。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结合读物,教授学生一些基本阅读的方法。

1.选读法,就是根据学生的课堂语文学习或作文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相关读物内容,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学习了教材课文《景阳冈》后,为了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武松这个人物及完整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去阅读《水浒传》。

2.精读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及书报文章时,对自己喜欢的,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要求要做到全身心投入,具体来说要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记,逐渐养成精读的好习惯。

3.速读法,就是浏览。即学生课外阅读时,只要了解到内容即可,在阅读时不发音,不辨读,快速的对文字浏览,集中注意力,快速的对信息进行处理和消化。

4.摘录批注法,就是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把有关字、词、句、段乃至全文摘录下来,或者对读物的重点、难点部分做记号,作解释,写感悟。

篇8

一、现今高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课外阅读时间不充足而导致阅读量不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愈加的浮躁,现今的人们应经很难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而更多的是被丰富的连环画、插图、卡通读物等充斥,学生更加喜欢那些浅显易懂,趣味性很强电视节目和卡通书籍,进而导致了学生非常容易就沉溺于网络世界而无法自拔。花花世界已经使学生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迷失了方向,而电脑和电视等的普及使得学生对于书本的阅读完全的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欲望,导致了其本应该用于读书和思考的实践变成了打游戏和看电视。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逻辑性不强,作文条理不清楚,或者是在庸俗的作品中寻找寄托,使得学生的逻辑认知等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2.由于图书阅读选择缺乏严格的筛选

由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料缺乏正确的引导,这种放羊式的方式使得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更具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心情,反正与学习无关紧要,因此可以随意的选择。这种思想就使得学生在可谓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千差万别,对于中国经典名著的选择少之又少。此外,高中生在多年的阅读经验中具有一定的习惯和阅读方法,但是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和方法是错误的,进而导致阅读效果不佳;加上教师在学生的课外材料选择上采取放羊式的管理,进而使得学习效率不高,这都是由于教师没有做到引导的作用造成的。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需要采取引导的方式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3 阅读环境不佳而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素质教育在社会、家庭和学校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更加的重视学生的升学率,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学生进入高三之后伴随而来的是一个有一个大考和小考,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淹没在了书本之中而对于课外阅读则是完全的放弃了;另外一方面则是高中对于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开放程度很低,并且开放时间上也是具有严格的限制,这就使得学生的开放阅读的时间更少,同时进行读书交流的时间也是有限制的,这种阅读环境的强制性限制约束了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和范围。

二、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1 通过对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来培养课外阅读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文学名著的阅读来更加透彻的认识世界,了解历史发展脉络,进而懂得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提高对于美丑善恶的辨别意识,此外健康向上的书籍的阅读能够使得学生抛弃心中杂念,进而净化其心灵。但是如果学生远离经典的名著,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学生的文学鉴赏的能力逐渐下降,对于学生的发展产生十分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外阅读资料的选择上要承担指导员的角色,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文章的鉴赏,引起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对于阅读的内容进行思考,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2.通过计划性的阅读来提高效率

由于高中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名著面前如何进行选择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时注意与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需要认识到只是一味的进行名著的阅读也是不科学的,同时还要辅助一定的时尚读物,间接提高学生阅读的多样性,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新课程改革大纲之中明确的规定了高中生一年之内所需要完成的名著阅读量以及总字数,这样就需要学生做好阅读计划,进而通过连贯性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来将阅读任务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3 .多种手段并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方式有多种,单一的阅读方式不利于学生对于所读作品的理解和基因。因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进而实现字斟句酌,从中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因此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需要来进行灵活的阅读方式的选择。如果说一本书的阅读只是为了了解故事概况,那就只是需要快速浏览就可以了。此外还可以采用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阅读,这样就使得快速的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内容,进而不断提高阅读效率。通过循序渐进的阅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阅读初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可读性和故事性比较强的书来进行推荐,例如《格列夫游记》等,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之后就可以渐渐的加深。到高三时由于其具有阅读的积累就可以读一些哲理性比较强的作品了。此外学生在阅读之后不是就结束了,而是应该通过做笔记等的方式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感悟,进而能够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一段时间内再进行总结,这样就使得阅读效率不断提高。

4 .通过阅读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阅读鉴赏力

阅读除了要保持质疑的精神还需要保持一种独立的审视的态度。也就是说读者需要在阅读时突破原作者所留下的框框架架,进而束缚思考能力和思考范围,而是应该坚持自己的立场,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进行作品的评价和理解。此外文学作品都会有留白的部分,而不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填充这一部分的空白,解放学生的思维,进而不断培养其独立自主的阅读方式。

三 、结语

高中正处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经历和情感体会都比较少,因此为了弥补在这一方面的缺陷,就可以通过名著的阅读和理解来提高审美情趣和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需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通过教学资料的推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计划性的阅读计划的制定来提高阅读效率,加之多样的阅读方式则使得阅读效率显著的提高,进而有利于学生的阅读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涉猎的种类少。笔者在不断地走访调查中发现,不少初中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包含的方面比较窄,女生对一些以情感发展为主线的著作感兴趣,男生则对一些灵异类、科幻类的小说感兴趣,学生对著名的经典名著、人物传记、古典和现代诗歌了解并不多,另外,很多学生表示不喜欢读名著及传记。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量比较少。初中生实际的课外阅读量相对于新课标中要求的必读名著数量相差甚远,很多在新课标中要求的必读物大多数初中生并没有阅读,比如四大名著翻拍的影视作品很多学生都看过,但是真正读过原著的学生少之又少。笔者继续调查,有一部分学生看过四大名著的一本或者是一小部分,但是超过两本的几乎没有。

(三)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以青年杂志、现代小说为多。现在的学生虽然对一些古典名著、中外经典的涉猎比较少,但是对现代杂志和现代小说的阅读量却十分大。

(四)初中生因为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很多时候将精力都放到了考试的试题上,忽视在语文考试中涉及很少的课外读物。

这些都是现在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严重偏离正常学习中的要求。对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引导措施

就现在的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应该采取正确的引导措施,让学生阅读和学习经典的文学著作,让初中新课标的改革得以落实。

(一)增加语文课堂中对课外读物的互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太过于注重考试的要求,把考试作为学习的中心,忽略了学生对语文课外读物的涉及。我们应该在语文的试题中将课外读物的题量和分值提升,并且在语文课堂讨论中增加对课外读物的提问和互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激励方式可以让学生为在课堂上进行自我表现,而在课下主动地去阅读课堂上涉及的读物,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也可以举办好书推荐活动,在班级里让同学们依次介绍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并且说明喜欢的理由和其中的大致内容等。通过多元化教学来增加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和互动。

(二)减少学生对现代小说的阅读和选择性地阅读杂志。现在的很多小说都充满着黄色和暴力的内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应该远离这些不健康的小说,这些小说不仅会分散学习精力,而且还会影响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为了减少学生对现代小说的阅读,家长和老师需要共同努力,对初中生看现代言情小说进行严格控制,对于较好的杂志,比如《新青年》,还是有很多励志、抒情的散文,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

(三)向学生介绍课外经典的优美所在。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经典名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们远离现在的生活,语文老师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将部分经典名著翻拍的影视作品播放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其实名著中的很多优秀思想、品质我们至今仍在沿用。此外,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比一下阅读课外读物多的同学和阅读课外读物少的同学所写的作文在措辞用句中有什么差距,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自己可以发现差距所在。教师在对比之后适当点评和表扬,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三、小结

总之,之所以如此重视初中生课外读物的涉及不仅仅是因为初中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而且大量课外读物的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懂得做人的方法。推荐的课外读物有很多都是作者一生的心血,做人的道理尽在其中。作为当代的青年不应该仅仅以应试为目的,更应该博学多才、知书达理。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文化水平是不能用试卷上的分数来衡量的,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初中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且要理解作者的思想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88-01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毋庸置疑,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不少教师站在课堂中央担任主角,教师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强加在学生的身上,用固定的结论框住学生的思维,我们遗憾地看到这样的阅读教学越来越远离语文教育的要求,而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课堂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产生对大自然的亲近之心。因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会有这些自然而然呈现在读者面前雪地作画的热闹场景。那么,教学中让学生也成为细心的观察者,辨别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等动物的脚印,这是学生解读文本的第一步骤,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疑惑,小鸡为啥画的是竹叶,小狗为啥能画出梅花……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冗长的介绍,而是将这四种动物的图片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观察图片中拨开迷雾,不少学生甚至会用笔描摹这四种动物的脚。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先学生一步看学生所看,听学生所听,想学生所想,为其准备辅助帮助,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自主观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从而得到认同文本、领悟文本、启迪智慧的一种素养提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低姿态高水准,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索文本的蕴含之意。创设平等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我,张扬个性,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此处无声胜有声――把阅读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

曾有教师说:“世界上最危险的人,就是太快举手的人”。这也是在提醒当下的语文教师,学生对文本的领悟是需要时间沉淀的,适时营造一片安静的课堂,学生的心思才可放入文本之中,与文本进行无声的思想交流、碰撞,在这些交集的情感脉络中,学生自觉调动情绪,展开判断、推理、验证、认同,学生才会感作者所感,悟作者所悟,思作者所思,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才能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和心灵震颤,身心受到熏陶和洗礼,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

在执教《怀念母亲》一文时,让学生默读文本更能从静谧中寻到作者从血液中流淌的思母之情和思国之情。季羡林大师的这篇文章是“泣血之作”,细思深品下格外深沉,格外悲怆。教师把默读的课堂时间交到学生手中,不急着催促,不先发表见解,不旁敲侧击,非要给个思想的引线。这是并不需要的,此时就是一种境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于无声处胜于有声世界。对母亲的心,是任何一个血肉之躯都无法不去珍视,不去依恋,不去投靠的。对儿女的爱母亲又给得多么隐忍,多么细碎,多么平凡。在安静的默读之后,忽然有学生自言自语,“我一定是离不开我的妈妈的,我做梦都要和她在一起。”若非为文本蕴藏的深情打动,是不会令这位学生脱口而出这句话的。这就是一个人对母亲的那种深情,母亲是灵魂得以安放栖息的暖巢。由此情景,教师让学生自主讨论作者思母与思国的共同之处。这短暂的安静之后,是学生受文本启发,再通过冷静、理智地思考,不断酝酿架构自己的文学语言,通过具有逻辑性的表述一一展现了鉴赏审美能力、鉴赏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探究批判能力。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把阅读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

在一些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问题是一个连着一个,面面俱到,目的在于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究文本,找准把握文本主旨的关键点。但是,这种“独权”思想还是会引发学生的排斥感,让学生感到思维被限制。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性的张扬体现在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自我审视、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得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阅读质疑,这是激活课堂精彩生成的“活水源头”,学生阅读文本产生思疑,说明对文本已经进行了细阅读、精阅读,从而在理解上产生一个或多个疑惑点,有一种非要弄清缘由的自我心理催促,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个时候,教师转变身份变成学生疑问的倾听者和引导者,教学会事半功倍。而学生因要努力解开心头的疑结,会更为认真地听,让思维灵动起来,这其中说不定还会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四、百花齐放才是春――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盛宴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课堂教学,还需要课外阅读延伸。通过整合阅读环境,广泛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校内有班级阅读角、学校图书室,校外有家庭书屋、书城、图书馆,定期设定主题,定向开展阅读。将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品质。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机制,适时开展读书会、诗歌文学朗诵大赛等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打造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阅读体系,把“精神的种子”埋在学生的心田,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不断浇灌成长,为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铺路搭桥。

篇11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始终占据着核心的位置,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依靠课内通过教材文本和其他阅读材料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进行阅读拓展,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来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课外阅读能否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在课外阅读中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适宜的阅读材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考虑到学生的词汇量、兴趣、词汇复现率、生词处理方式以及阅读能力中的薄弱环节的加强与训练,适宜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主要有报纸、杂志、简易英文小说、网络上的简易新闻报道和有声读物等。阅读材料选定后,教师的恰当指导能让学生的阅读进行更为有效。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无论是前期的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到阅读过程中策略的应用到后期交流中经验技巧的总结都需要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中更是少不了教师的指导。但是课外阅读毕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指导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不是像课内教学时那样全盘操控。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外阅读能力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有别于课堂教学目的来进行的自主学习,并借助这种方式来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是需要的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操控者。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时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无论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阅读策略的应用还是阅读经验和技巧的总结还是在课外阅读活动小组交流时的评价都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直接告诉学生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用什么样的策略,你存在什么问题,你的优劣是什么。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劣,自己掌握课外阅读的每一个环节,并能在其中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

(二)注意学生个性因素

学习态度与外语学习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态度和兴趣更为重要, 但是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需求不同。有些教师在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时,往往只考虑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因素,致使个性鲜明的学生困难于得到特别的引导而影响其学习潜力的发挥。[2]自我意识或抑制型学生可能因缺少教师的帮助和鼓励,以及怕自己在选择材料上或是在其它环节出错而变得更胆怯和沉默;而冒险型的学生却因其过于大胆或无视在进行课外阅读应该做的准备工作和应有的策略,以致在尝试中其无法有效地理解阅读材料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多次的失败易削弱其学习动机;过于焦虑或放松型的学生也可能因不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或对自己完全没有要求,而在课外阅读中影响其效率和速度。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时,应该在学生的整体水平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因素,给予区别对待,注意学生的个性兴趣,而不是对每个学生都是同一指导标准。

(三)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

课外阅读毕竟是在课外,它区别于教材文本阅读,教材的文本阅读在课堂上进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多,更多是和教师的交流。但课外阅读不是课外阅读训练题,教师的指导应该是一种指引和帮助而不是教学,特别是阅读兴趣小组上,教师不应把它再次变成一个课堂,应该让学生自己交流,教师在需要时给予指导。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相互产生的影响有时比教师指导的作用要大得多,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也是他们对课外阅读信息再组的过程。

二、优化指导策略,注重课外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无论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阅读时间上,还是阅读技能的训练上。课外阅读是主要与学生为中心,是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如何安排学生有决定性自,然而在习惯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况下,脱离了课堂和课本的束缚,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利于阅读能力提高的问题。

(一)指导学生掌握好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于课上阅读要宽松得多,学生很容易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完全随性的阅读,有兴趣是就读一点,无兴趣是就无限的往后拖延,这样课外阅读很容易就成为慢读。然而阅读材料是一个整体,在阅读是要强调信息的整体输入;同时阅读还是读者理解文字,融入意境,感受作者心声的过程。所以阅读应该是连续不间断的,一个整体的阅读材料的阅读时间间隔过长容易造成信息的中断。更有的学生因“慢读”,久久不能完成一定的阅读目而产生畏难和自责心理,最终失去阅读的兴趣。如果学生在阅读时没有紧迫感,不利于其阅读速度的提高。针对阅读时间的问题,教师应该提倡在进行阅读是做一个时间限定,也就是限时阅读。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但是限定时间应因人和阅读材料而异,即根据的不同书评和材料难易程度确定不同的阅读时间。如果条件允许,学生和老师或是学生之间互相先商量来确定所限定的时间则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注意阅读的方法指导

阅读是获取语言信息的掌握阅读策略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主要途径,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阅读策略师略读(skimming)快速阅读(fast-reading)和跳读(scanning)。[3]在课堂时间的限制下和课后习题解决的要求和教师的监督下,学生能应用到这些阅读策略。而课外阅读时间较宽松,没有课后习题束缚脱离了教师的监督。学生在进行阅读是则可能比较松散,随心所欲,不注意阅读策略的应用,这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效率。真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对各种阅读策略和阅读材料给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种阅读策略的适用题材范围,并鼓励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用这些阅读策略,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和速度还能对各种阅读效率进行训练。

(三)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技巧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阅读是一种集体的活动,大家阅读同样的材料,共同解决问题,然后和同学老师一块总结经验技巧,而课外阅读则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活动个人活动,在阅读过程中没有了同学间的交流和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平时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很容易就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和英语知识的增长,学生也会再阅读方法和技巧上获取一定的经验。若是能让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帮助他们总结阅读经验,并应用到阅读实践中去。比如适度使用工具书,找主题句,猜测词义以及掠读和略读等;教师还可要求学生书面总结自己阅读中运用某些技巧的体会,同时各个学生的阅读策略不仅同,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或是书面总结中发现其问题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行个别辅导。

(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有些学生在阅读是口中念念有词,或是用手指点,或经常回读,在心里默念。这些情况在时间和空间更为自由的课外阅读中更为严重,由于课外阅读量大,这些不好的阅读习惯可能在阅读过程中恶化,直至不好的阅读习惯根深蒂固,难以改正。所以在进行课外阅读是一定要注意改正这些不良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这阅读习惯的问题,可以采取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自行记录在一定时间内读出声了多少次回读了多少次,记录下来请同学保管记录,并不断的刷新纪录,直到最后完全改掉这些不习惯。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的技能,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大量而有效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要求灵活,范围较大,恰好是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在狠抓课内阅读的同时,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也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篇12

课外阅读健康读物,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积累都是很有好处的,下面谈谈开展课外阅读的好处。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学科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和民族精神,都饱含在书籍和文献中。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人类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胜过学校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独立、自然的成长。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提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拿小学生来说,有些老师喜欢让学生抄写字词,他们动不动就让学生把学过的每个生字抄写几十遍,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这些无用功上。因为这些宇他们早都会写了,老师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去写,他们心里就会产生厌倦感,虽然看起来学生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可是这样的作业作用在哪里呢?假如用这些时间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健康的课外书籍,同样的时间内,这两种学习方法学生实际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后一种方法学生感兴趣,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学会更多的字词等等。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提升他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母语素质和接受传统文化的能力

“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面向每个学生,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大量的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把提升祖国母语素质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可以领略中华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哲理、逻辑等深刻内涵,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蕴。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大量接触、理解、感悟、运用母语.是铸造民族意识的重要途径。大量的中国优秀文化作品,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与文化的源泉。中国语言,其内涵是相当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让学生多读,多感受,多品味,这是增强学生对母语情感的唯一途径,也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从传统语文教学观到大语文教学观是一个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过程。它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促进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为重点。从这一理念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保证,自主学习习惯必须得到培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可能刚开始,学生还是漫无目标,想阅读又不知从何读起。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健康的适合他们意愿的课外读物,引导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自己获取读物,一旦养成习惯,将会受益无穷。

篇13

89岁高龄的冰山老人在回忆自己幼时,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的时候,写下了对少年儿童的谆谆教诲:“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我想不单单是对少年儿童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其实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具有很好的指向性。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人们身处于快餐文化的包围之中,更应该记住冰山老人的谆谆教诲,停下匆匆的脚步,静下心来,捧起书本来好好读一读了。当然了,我们要探究的是冰山老人的这九个字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实是更有直接的导向作用的。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课《忆读书》,对他们今后的课外阅读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冰心老人的九字箴言对于初中学生有什么导向作用:

导向作用之一:引导学生明白读书的好处,从而自觉地参与读书活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美国物理学家凯勒)。阅读的作用显而易见,特别是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引导他们在课余时间阅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见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冰心老人在文中认为读书的好处归纳起来有四点:(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性格和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这些读书的好处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的。特别是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这一点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最有直接效果的。很多学生苦于作文写不好,或者是没有好的素材运用于作文之中,而阅读是最有利于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

导向作用之二: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从而打开眼界以增长知识面。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接触什么样的事物,我们都将面临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知识,困住了我们大展宏图的手脚。怎么办?我们惟有向书本请教,惟有多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重要手段之一。读书应成为我们人生的头等大事,读书也理应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当今是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更新非常迅速,你一旦今日停止学习,明日你就可能停止工作。凭一时心血来潮,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读书,终究是学无所成。现在的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看电视、上网上,为阅读花的时间少之又少,怎样才能把他们从电视电脑上把他们拉到书本上呢,这是老师和家长非常头疼的。冰心老人的“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这些基于个人经验所得到的人生体验或许对学生会有所触动吧。

坡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一个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获取无尽的精神食粮,来填饱我们饥饿的大脑。所以引导学生多读书是培养他们个人气质的最好的方法。

导向作用之三:引导学生读什么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读书的效用。

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而读一本坏书,则使人心胸狭窄,使人不知羞耻,使人自私残暴。所以在读书时,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冰心老人则为我们把《水浒传》和《荡寇志》作一比较,得出了《水浒传》里的描写“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而《荡寇志》则是“没有人物个性”和“索然无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