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3: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道路养护工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人们对于城市化建设的要求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高,所以,人们对于出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道路建设部分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来说,一方面它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其严重影响着城市整体建设以及文化形象[1]。所以,注意对于城市的基础建设以及文化、生活等的影响,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施工来说,这是一个重点问题。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建设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建设,还有对于其它方面的影响。但是,一个好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项目,不仅对于建设以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每个市民也是一件好事。
常见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问题,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的建设设计部分不够详细,往往存在单一化的设计,没有特色和创意,没有把城市的活力和色彩表现出来[2]。第二,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的种植与移栽过程中,考虑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过程中的移栽,以及种植的道路绿化植被特点不多,没有考虑生长适应环境等问题。这样在后期建设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往往存在一定问题,整体建设效果大打折扣。第三,绿化建设施工部分与城市的地下管网、高空线路的架设相互影响,所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道的施工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尽量使得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与地下管网、高空线路之间形成的矛盾得以有效解决。
1 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及注意问题
对于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施工的重要一部分的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建设设计来说,要想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施工能顺利开展,同时又能保证建设施工质量,就应该在初始阶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工作。
首先,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应该进行调查和了解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施工路段的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条件,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中才能尽可能避免相关矛盾问题的出现。施工地段、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的了解与调查,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前尽可能的准备周全,主要包括相关绿化种植地区的土质情况,施工城市道路的绿化现状,绿化景观施工周围的管网,架线分布情况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与施工部分应该特别注意相关道路绿化景观中的分车带施工部分,道路绿化的中心环岛,道路绿化施工的林荫带,道路绿化景观施工中的行道树部分等。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中就能了解主要的设计主体,针对要实现的不同功能进行不断地改进,完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效果。对于不同功能的城市道路路段的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以及包括相关绿化植被的种类选择,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进行有特点的区分。比如,在不会对城市道路主要功能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城市道路中的主要行道路段绿化植被,可以应用一些行道树进行绿化建设。绿化景观的施工在城市道路中有高空架设线路的路段过程中,耐修剪的绿化植物应优先考虑。考虑结合该路段的功能基础上,分析城市道路中分车带的绿化施工设计,同时,选择合适的草坪或者花木作为绿化植被或者景观,这是根据相关地下管道线路的分布情况而进行的选择。
第三,进行绿化景观施工道路行人的交通出行特征等问题。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才能更好地进行道路绿化植被的选择,力争做到美观大方,而且不影响城市道路功能,这样道路绿化植被才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另外,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道路绿化植物之间的协调,还包括城市气候环境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生长情况的影响等,也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充分考虑。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结束后的工作就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这是完全根据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情况而展开进行。
第一,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具体施工开始初期,为了避免出现一些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实际不符的问题,一定要严格审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施工设计图纸。为了保证道路绿化施工的顺利开展,对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现象的清理工作也应该及时进行。
第二,在移栽树木以及植被的挖掘过程中,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应该注重树木植被的根部不受损伤,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移植栽种后树木能够成活。为了提高树木栽种成活率,应该有效控制栽种过程中的浇水量,以及树坑的深浅等。相关的防护措施应该在树木移栽时及时采取,比如,为保障树木的成活和安全可做一些固定支架等。
3 道路绿化养护措施
第一,为调整群落层次及生长势,应该合理地整形修剪,这样会较为容易形成植物种类的良好株形,从而构成相应的群体美的效果,有利于大方美观的效果形成。另外,对于植物共同生长生活的良好环境,修剪整形也是一种有效手段,能够提升生态群落的景观。
第二,考虑到植物群落的最好肥源是枯枝落叶,应该积极做好枯枝落叶及表土层的保护工作。许多微生物存在于表土层若干cm之内,营养物的加工者细菌都覆盖在表土层的枯枝落叶层。若去除这些枯枝落叶,则丧失相关的营养物,使得土壤肥力大大降低,影响到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在充分考虑符合植物生长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群体结构的合理调整,比如,及时的移植、调整、重新配置措施,应该在发现植物种类之间,上木、下木之间互相抑制、竞争、对抗的现象存在之后立即执行。在这样的条件下,就容易有规律地组织好各种植物,从而更为容易形成层次分明的人工生态群落。
第四,基于园林植物生态学原理,首先要弄清楚各植物的生长习性。包括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生长、发育及群落的结构层次,季相变化等情况,然后进行科学护管各植物的具体操作,从而使得养护水平不断得以提升。考虑到道路植物的立地条件差,环境恶劣等特点,科学养护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说,城市道路的养护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这是验证了“三分种,七分管”的说法,也说明了符合植物生态群落养护基本要求的重要性。
4 结语
结合城市自然环境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功能特征,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中进行道路绿化植被的合理选择。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标准进行规范施工,只有这样才可能进一步推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其功能性、使用性能每时每刻对城市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都有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管好城市道路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和市容环境。城市市政道路养护的施工是繁复的工程。当前,城市道路交通业迅猛向前推进,养护施工工期长短不一,容易受到物质、技术条件上一定的限制。为了确保城市道路的安全性和通畅性,应该从根本上去解决养护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因此,在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方面也因由施工企业的自控逐渐的转为由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理相结合控制,然而在工程的管理方面仍会存有部分漏洞,所以,怎样可以提高控制好对于市政工程养护方面的工作,就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相关的措施。
1加强控制施工养护的造价
(1)在施工养护中一般会应用新工艺、新技术,这是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造价。但是,这也不是完全绝对的,而针对一些新工艺和新技术,比如在直螺纹钢筋的对接在替代了传统的焊接施工工艺等,这虽然会提高施工的进度,但同时也提高了工程的造价问题。相对之下,在高速路面的修建以及大型的土石方工程当中,在同陈旧的机械设备以及对于人工施工相比较,如果应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养护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的进度等方面。所以,无论在施工养护的过程中应用哪种施工方法、施工工艺,都是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应用情况,并且要综合其他因素从而来确定。
(2)在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中也体现在施工方案的问题上。在施工的各个阶段编制工程造价时,所应用的定额、指标和费用的标准等都需要和确定的施工方案相一致。因此,在确定施工方案时就必须要考虑到几方面的问题,①确定方案所能实现的技术性和可能性。②确定的施工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性。③确定的施工方案要与工程的规模相一致。
(3)合理完善的施工图和施工养护的组织设计,在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设备设置、劳动力的安排以及在施工养护的程序和养护工艺等方面的问题,都必须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比较。作为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文件,也是确保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由于在施工养护的设计思想以及设计意图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所以,对于施工养护的施工方案再过完善,也只是虚构,并没有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目的。对此,在施工当中,
就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图纸在施工养护过程中有效的实施,才能够确保工程的工期、工程质量,并且也可以达到控制工程造价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4)在进行分项或者是分部工程结束以后,负责监理的单位和有关负责人应必须要加强提高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工作,在检查中需要按照施工养护的方案和图纸进行检查。由于施工养护的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施工养护当中需要以实际情况来进行检查,并且在施工养护过程中必须随时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必须要及时进行调整,制定多种施工养护的具体方案,在进行比较分析后来确定最佳的施工养护方案,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工程成本,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最终目的。
2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质量技术控制
(1)在随着城市道路路面通行以后,城市道路的实际使用寿命和设计指标往往会有较大的差距,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预期之外的损伤,道路所受到的交通量大幅增长、受到自然因素的水分和温度影响以及行车因素等多种影响后,对于路基路面就会不断的出现病害。然而由于产生路面病害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对产生病害的各种原因必须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技术方案,以实现经济和耐久的目的。对此,在进行施工养护前的准备阶段,就必须要做好施工养护的组织设计工作,仔细选择施工养护的实际方案,;隹确细致的全面做好研究调查工作,认真编制质量计划。另外,对于施工材料的;隹备工作也要严把质量关,按照合同要求规定对材料质量的标准严格进行采购和运输,坚决杜绝在施工现场出现不合格的材料,并且按照要求进行存储和堆放,按照制定计划组织进行配套供应。
(2)在施工养护中,道路养护部门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对其进行养护需要定期做好预防性的养护维修处理,主要就是为了防止地面水的下渗而导致路基出现湿软的现象。同时也为了防止地面水下渗从而出现板底冲刷而脱空。对于接缝和填缝料的损坏进行维修处理时,如果在接缝中存有陈旧杂物和填缝料,需要进行及时的清除处理,并且要把缝内的灰尘清扫干净。
(3)对于市政施工养护的技术质量控制不能太过保守,需要经常进行交流与学习经验,进行分级处理,分级管理,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施工进度,以及提高施工质量,从而确保文明生产与安全生产的目标。把技术进行革新,一般主要就是对陈旧的操作方法与施工工艺加以创新改革,优化生产,把施工的工具和设备加强改进并提高效率,对原材料方面进行改进降低消耗或者综合利用、完善施工、应用先进管理方法以及实用技术等,通过技术组织实施和施工技术革新,不断提高施工养护工作。
3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安全问题
要全面落实检查安全的技术措施工作。(1)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要进行督促,切实做好安全管理职责工作,并且对施工养护的管理单位进行抽查。(2)作为监理人员在进行现场巡查时必须要检查实际上岗人员是否具有上岗资格。(3)对于经过审查批准的实施方案,应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对养护现场的施工机械以及模板、整体提升脚手架等和安全设施设置进行检查,并且加强核查验收的手续。(4)定期进行检查和巡视在施工养护当中危险性较大工程的施工情况,并且对关键的工序和重要部位需要进行旁站监理,做好记录。(5)落实做好安全生产的基本措施处理工作,以及规范管理机械设备和施工养护现场的文明施工养护。
4结论
总之,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养护的当中,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繁复而艰巨的工作。它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通过科学管理,使建设项目科学决策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以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政道路工程只有本着长远的眼光,以远期效益为目标,制定合理的道路养护建设和维修方案,采取高效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才能减少市政道路频繁维修和改建的困扰,才能将市政道路的窗口形象完美的展现给社会。
参考文献:
[1]丁雷.浅谈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问题.中国科技博览,2009(28).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城市道路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来说,一方面它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其严重影响着城市整体建设以及文化形象。所以,注意对于城市的基础建设以及文化、生活等的影响,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施工来说,这是一个重点问题。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建设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建设,还有对于其它方面的影响。但是,一个好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项目,不仅对于建设以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每个市民也是一件好事。
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工程建设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结起来大体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的建设设计部分不够详细,往往存在单一化的设计,没有特色和创意,没有把城市的活力和色彩表现出来。第二,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的种植与移栽过程中,考虑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过程中的移栽,以及种植的道路绿化植被特点不多,没有考虑生长适应环境等问题。这样在后期建设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往往存在一定问题,整体建设效果大打折扣。第三,绿化建设施工部分与城市的地下管网、高空线路的架设相互影响,所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道的施工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尽量使得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与地下管网、高空线路之间形成的矛盾得以有效解决。
1、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重要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具有多重作用,从以下角度进行阐述:
从绿化角度来讲,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最直接的功效就是增加了城市的绿色面积和覆盖率。
从气候角度来讲,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主要以花草树木等植物组成,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我们呼吸的氧气;植物叶子的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吸收热量降低温度;增加遮阴的面积,从而局部地调解着城市的气候和大气循环。
从美化角度来讲,绿色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降低了车辆、人流的噪音,吸收尘埃,净化空气;绿色植物以各式各样呈现,美化着街景,衬托和改善着城市的容貌。同时,当司机看着美丽的街景时,能保持愉快的心情,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城市规划角度来讲,每个城市利用绿色植物分隔与组织交通,通过诱导、指示作用保障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2、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及注意问题
对于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施工的重要一部分的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建设设计来说,要想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施工能顺利开展,同时又能保证建设施工质量,就应该在初始阶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工作。
首先,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应该进行调查和了解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施工路段的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条件,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中才能尽可能避免相关矛盾问题的出现。施工地段、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的了解与调查,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前尽可能的准备周全,主要包括相关绿化种植地区的土质情况,施工城市道路的绿化现状,绿化景观施工周围的管网,架线分布情况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与施工部分应该特别注意相关道路绿化景观中的分车带施工部分,道路绿化的中心环岛,道路绿化施工的林荫带,道路绿化景观施工中的行道树部分等。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中就能了解主要的设计主体,针对要实现的不同功能进行不断地改进,完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效果。对于不同功能的城市道路路段的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以及包括相关绿化植被的种类选择,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进行有特点的区分。比如,在不会对城市道路主要功能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城市道路中的主要行道路段绿化植被,可以应用一些行道树进行绿化建设。绿化景观的施工在城市道路中有高空架设线路的路段过程中,耐修剪的绿化植物应优先考虑。考虑结合该路段的功能基础上,分析城市道路中分车带的绿化施工设计,同时,选择合适的草坪或者花木作为绿化植被或者景观,这是根据相关地下管道线路的分布情况而进行的选择。
第三,进行绿化景观施工道路行人的交通出行特征等问题。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才能更好地进行道路绿化植被的选择,力争做到美观大方,而且不影响城市道路功能,这样道路绿化植被才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另外,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道路绿化植物之间的协调,还包括城市气候环境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生长情况的影响等,也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充分考虑。
3、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结束后的工作就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这是完全根据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情况而展开进行。
第一,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具体施工开始初期,为了避免出现一些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实际不符的问题,一定要严格审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施工设计图纸。为了保证道路绿化施工的顺利开展,对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现象的清理工作也应该及时进行。
第二,在移栽树木以及植被的挖掘过程中,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应该注重树木植被的根部不受损伤,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移植栽种后树木能够成活。为了提高树木栽种成活率,应该有效控制栽种过程中的浇水量,以及树坑的深浅等。相关的防护措施应该在树木移栽时及时采取,比如,为保障树木的成活和安全可做一些固定支架等。
4、道路绿化养护措施
第一,为调整群落层次及生长势,应该合理地整形修剪,这样会较为容易形成植物种类的良好株形,从而构成相应的群体美的效果,有利于大方美观的效果形成。另外,对于植物共同生长生活的良好环境,修剪整形也是一种有效手段,能够提升生态群落的景观。
第二,考虑到植物群落的最好肥源是枯枝落叶,应该积极做好枯枝落叶及表土层的保护工作。许多微生物存在于表土层若干cm之内,营养物的加工者细菌都覆盖在表土层的枯枝落叶层。若去除这些枯枝落叶,则丧失相关的营养物,使得土壤肥力大大降低,影响到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在充分考虑符合植物生长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群体结构的合理调整,比如,及时的移植、调整、重新配置措施,应该在发现植物种类之间,上木、下木之间互相抑制、竞争、对抗的现象存在之后立即执行。在这样的条件下,就容易有规律地组织好各种植物,从而更为容易形成层次分明的人工生态群落。
第四,基于园林植物生态学原理,首先要弄清楚各植物的生长习性。包括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生长、发育及群落的结构层次,季相变化等情况,然后进行科学护管各植物的具体操作,从而使得养护水平不断得以提升。考虑到道路植物的立地条件差,环境恶劣等特点,科学养护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说,城市道路的养护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这是验证了“三分种,七分管”的说法,也说明了符合植物生态群落养护基本要求的重要性
5、结语
结合城市自然环境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功能特征,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中进行道路绿化植被的合理选择。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标准进行规范施工,只有这样才可能进一步推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528.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高等级路面几乎都采用沥青混凝土铺筑。在实际工程中,沥青路面大多数是采用热拌沥青技术,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拌和、摊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有毒气体等,将沥青和集料加热到高温,需消耗大量能源。由此,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难度大,对施工人员健康造成影响,而且散热速度快,对周围环境温度要求高,对长隧道路面养护工程,热拌沥青在施工时,产生的废弃在长隧道内长时间无法排出,影响空气质量。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1]。笔者提出使用温拌沥青混合料用于长隧道路面工程的养护,现对其优越性进行分析。
1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优点
目前应用较多的温拌沥青技术是在沥青中加入外加剂降低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粘度来达到目的[2]。温拌沥青混合料需要拌和温度和压实温度低,和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1.1拌和成本低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相比热拌沥青而言可以降低20~60℃,由于沥青保温温度和石料加热温度降低。拌和时可以减少燃油成本20%~50%。材料更容易裹覆均匀,拌和过程中的机械磨损和能量消耗也会相应下降,降低了拌和成本。
1.2生产能耗少
通常,温拌沥青的拌和温度在100~120℃之间,路面摊铺与压实温度只需要80~90℃,与热拌沥青混凝土相比,温度降低30℃,由此一来,生产1吨的温拌沥青材料可以节约1~1.5kg燃油量,也就是说这样能够节约30%的能源消耗。
1.3老化程度低
有研究表明,沥青混凝土拌和温度超过100℃之后,温度每升高10℃,沥青的老化速度就会加快1以上,温拌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和摊铺温度的降低,能够减少沥青混合料的温度老化,进而能够提高路面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1.4烟气污染小
采用温拌沥青技术生产混合料,由于减少了燃油的消耗以及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沥青烟雾粉尘污染也会随之减少。摊铺时基本能保证无烟尘作业。如图1,随着温度升高,沥青烟浓度增大。
图 1沥青烟浓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从图1可知,温度越高,沥青烟的产生量越大,在温度在150℃以内的时候,产生的沥青烟浓度低于6.43mg/m³,从曲线斜率可知,温度越高,其产生的沥青烟浓度增长速度越快,当温度达到200℃的时候,沥青烟浓度已经达到了15.48mg/m³。
1.5施工灵活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施工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异缩小,运输时降温速率下降,允许的运输试件能够得到延长。卸车时,车底板的温度较低而产生的粘料情况也会较少。材料温速率较为缓慢,路面的有效压实时间延长,进而保证压实度效果。
1.6延长设备寿命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相对较低,在生产拌和时,材料对生产设备的磨损也会减弱,较少设备维修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1.6减小交通影响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在压实工序基本完成后,路面的温度已经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在碾压完成后可,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能够保证路面使用性能,开放交通,减少施工作业干扰交通。
2长隧道路面养护的特殊性
2.1隧道通风
长隧道养护过程中必须考虑隧道自身的通风条件和通风状况[3]。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比较污浊,汽车运行过程产生的尾气污染物影响了隧道的空气质量,在隧道路面养护工程中,如果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施工,就会产生大量的沥青烟以及有害气体,并长时间无法顺利排出,进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2隧道照明
长隧道内的能见度相对较低,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物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驶车辆的安全性能。热拌沥青混凝土铺筑路面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烟雾,使得隧道内的空气被固体颗粒污染,影响视线。因此在隧道路面养护时,还应该考虑施工方法和材料选择对照明情况的影响。
3工程应用及效果
本文以山西某长隧道路面养护工程为例,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和温拌沥青混合料两种施工方法进行养护,并对拌合站和摊铺现场产生的有害气体含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 1温拌沥青与热拌沥青各气体排放量检测结果
表1所示的检测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拌合站还是在摊铺现场,温拌沥青混凝土释放出来的CO、PM10、NO、SO2、NO2等气体的浓度都要比热拌沥青混凝土低很多。在隧道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时,这些有害气体会对作业人员产生更加恶劣的影响[4]。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与隧道路面养护工程中能够改善隧道内的沥青路面摊铺时的舒适度,能够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根据现场检测情况,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能够减少高达80%的有害“沥青烟”,这项技术在隧道中的应用能够改善作业环境条件以及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此外,通过对温拌沥青试验路段采用的温拌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最终得出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和体积指标都能够达到规范中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要求。从路面钻芯取样检测结果看,路面的压实度和厚度单点值与代表值都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4结语
通过对温拌沥青混合料在长隧道路面养护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温拌沥青混合料相对于热拌沥青而言,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而且能够保证道路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因此,温拌沥青混合料在长隧道路面养护工程中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王健伟,傅静瑶,郑建东.梅灵隧道养护管理[J].山西建筑,2005,31(2):199-200.
首先,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应该进行调查和了解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施工路段的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条件,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中才能尽可能避免相关矛盾问题的出现。施工地段、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的了解与调查,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前尽可能的准备周全,主要包括相关绿化种植地区的土质情况,施工城市道路的绿化现状,绿化景观施工周围的管网,架线分布情况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与施工部分应该特别注意相关道路绿化景观中的分车带施工部分,道路绿化的中心环岛,道路绿化施工的林荫带,道路绿化景观施工中的行道树部分等。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中就能了解主要的设计主体,针对要实现的不同功能进行不断地改进,完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效果。对于不同功能的城市道路路段的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以及包括相关绿化植被的种类选择,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进行有特点的区分。比如,在不会对城市道路主要功能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城市道路中的主要行道路段绿化植被,可以应用一些行道树进行绿化建设。绿化景观的施工在城市道路中有高空架设线路的路段过程中,耐修剪的绿化植物应优先考虑。考虑结合该路段的功能基础上,分析城市道路中分车带的绿化施工设计,同时,选择合适的草坪或者花木作为绿化植被或者景观,这是根据相关地下管道线路的分布情况而进行的选择。
第三,进行绿化景观施工道路行人的交通出行特征等问题。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才能更好地进行道路绿化植被的选择,力争做到美观大方,而且不影响城市道路功能,这样道路绿化植被才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另外,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道路绿化植物之间的协调,还包括城市气候环境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生长情况的影响等,也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充分考虑。
2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结束后的工作就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这是完全根据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情况而展开进行。第一,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具体施工开始初期,为了避免出现一些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实际不符的问题,一定要严格审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施工设计图纸。为了保证道路绿化施工的顺利开展,对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现象的清理工作也应该及时进行。第二,在移栽树木以及植被的挖掘过程中,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应该注重树木植被的根部不受损伤,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移植栽种后树木能够成活。为了提高树木栽种成活率,应该有效控制栽种过程中的浇水量,以及树坑的深浅等。相关的防护措施应该在树木移栽时及时采取,比如,为保障树木的成活和安全可做一些固定支架等。
3道路绿化养护措施
第一,为调整群落层次及生长势,应该合理地整形修剪,这样会较为容易形成植物种类的良好株形,从而构成相应的群体美的效果,有利于大方美观的效果形成。另外,对于植物共同生长生活的良好环境,修剪整形也是一种有效手段,能够提升生态群落的景观。
第二,考虑到植物群落的最好肥源是枯枝落叶,应该积极做好枯枝落叶及表土层的保护工作。许多微生物存在于表土层若干cm之内,营养物的加工者细菌都覆盖在表土层的枯枝落叶层。若去除这些枯枝落叶,则丧失相关的营养物,使得土壤肥力大大降低,影响到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在充分考虑符合植物生长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群体结构的合理调整,比如,及时的移植、调整、重新配置措施,应该在发现植物种类之间,上木、下木之间互相抑制、竞争、对抗的现象存在之后立即执行。在这样的条件下,就容易有规律地组织好各种植物,从而更为容易形成层次分明的人工生态群落。
第四,基于园林植物生态学原理,首先要弄清楚各植物的生长习性。包括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生长、发育及群落的结构层次,季相变化等情况,然后进行科学护管各植物的具体操作,从而使得养护水平不断得以提升。考虑到道路植物的立地条件差,环境恶劣等特点,科学养护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说,城市道路的养护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这是验证了“三分种,七分管”的说法,也说明了符合植物生态群落养护基本要求的重要性。
(一)规划
评价现有路网状况,提出需改善的项目,确定需改善项目优先次序,制定计划并编制预算。
(二)设计
收集原材料、交通、环境、费用等数据,对需改善项目提出设计方案,进行结构分析和经济评价后,提出费用-效益最佳方案。
(三)施工
编制招标文件,提出施工要点,组织道路工程施工,控制施工质量。
(四)养护
提出养护要点,编制养护计划。
(五)路况监测和评价
进行道路日常巡检,确定控制或评价路段,定期监测路况变化。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分属不同的管理层面。如规划活动主要指整个路网的投资决策和计划安排,设计和施工活动则涉及各个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就是在监测路况取得道路服务状态数据的情况下,不断做出与道路有关的各项管理决定,并加以实施。
二、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作用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经常性保证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从而保证道路安全快速通行和服务等功能的实现。通过对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起到以下作用:
(一)及时了解和正确评价道路状况和服务水平
根据道路状况和服务水平,及时安排维修保养、中修、大修等工程,合理安排维修养护资金,保证道路完好。通过养护调查建立相应的技术状况数据库,为城市道路的运行管理提供完整、科学的技术数据,并将数据分析处理后为决策服务。
(二)提前预防道路设施病害发生
及时治理随时出现的损坏,防止微小病害的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延长道路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行管理成本。
(三)及时发现并弥补道路设施先天不足或使用缺陷道路设施在建设期间,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使用过程中出现道路排水、通道设置等方面问题,只能通过后期的养护维修加以弥补。
(四)减少或杜绝意外损害和伤害
对道路设施进行科学、到位的养护管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由于设施病害、维护不当等原因给道路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和伤害,避免由此发生的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三、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护管理体制落后、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养护管理体系不健全、养护机械化水平低和法规、标准建设滞后。
(一)养护管理体制落后
1、不能对道路设施实施统一管理
当前,许多城市存在着多个养护管理部门,这样就人为把统一的设施划分不同区域管理,显然不利于道路设施养护管理的统筹考虑、整体安排。同时,由于各部门职责交叉,经常会出现面对问题、责任,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
2、管养不分,责任不清
现行管理体制下,养护管理部门既是城市道路养护的管理单位,又是养护的生产者。管理者责任不清,经常就养护计划与养护资金的分配发生矛盾,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很难追究责任。
3、有限养护经费用之不当
每个养护管理部门为了应对养护资金的不足,均成立了施工企业,造成冗员过多,养人包袱沉重。
4、缺乏竞争与创新
现行管理体制下,缺少市场压力与变革的动力,容易导致资产流失、非生产人员膨胀、队伍素质下降、行业管理职能削弱等问题。城市道路养护质量主要靠内部机制来保证,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情况下,直接导致养护管理技术不能创新、养护水平难以提高,道路完好率始终处于不理想状态。
5、企业失去活力
许多养护管理部门成立的施工企业既具有企业身份,又要负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要服从以社会效益为主的行政指令,这就束缚了企业活力,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也无法调动企业积极性。
(二)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
城市道路养护资金是保证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道路设施完好满足功能需求的重要基础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公益属性,其养护资金完全靠政府财政投入。但是,在大多数地区,城市道路养护资金每年的支出额只占所需资金的一半左右,每年城市道路增长的幅度远远高于养护维修资金的提高幅度,可以说养护资金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三)养护管理体系不健全
1、缺少完备的路况数据
正确、全面的路况数据可以反映路网使用状况的实际水平,从而对路网的使用性能做出正确评价。许多地方缺乏完整而详的城市道路历史数据档案,如各种路面结构、养护历史数据、路面的使用性评价数据等,而这些信息对于科学的养护决策而言是必需的。
2、现有档案信息管理手段落后
许多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部门都存有该部门成立以来所管辖道路设施的档案,但是档案的借阅、查询及保存工作仍然采用人工方法,工作效率低。由于借阅频繁,资料破损比较严重。
3、没有建立定期路况检测、评价机制
多数城市道路路况数据的采集是以“道路完好率”为主,表征的是养护工作质量,并不能准确反映路面结构、损坏、平整、抗滑等多方面的使用性能。
4、养护决策制定的主观性
许多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缺乏决策方面的先进技术支持,以往的养护决策往往依靠经验做出,无法从路网整体角度出发,对整个路面使用寿命周期进行对策类型和实施时间的优化,人为因素很强,所得出的决策无法保证最优。这样的决策不能使有限资金得到最好利用,也不能提供最优的路面状况。
5、缺乏养护工程监理体系
由于许多城市道路的保养小修和中修工程并未进入招投标市场,而是由养护管理部门直接实施,虽然具体施工时有养护管理部门的质检科监督工程质量,但是缺乏第三方、无利害关系的专业监理公司的监督,工程质量的保证体系还不完备。
(四)养护机械化水平低
1、设备种类单一
目前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部门拥有的设备大都是功能单一的小型维修机械,种类单一,缺乏大型多功能养路机械,致使道路养护维修机械化水平较低,制约了道路养护维修质量。
2、养护维修设备数量少
许多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部门,道路设施技术装备率距建设部1992年颁布的《城市道路桥梁和排水设施养护维修机械装备标准》规定的1500元/千平方米相距甚远。
3、既有设备工作性能不高
许多地方现有的养护维修设备都是国产养路机械,大部分购置年代较早,功能比较单一。经过十多年的使用,设备性能已经严重衰减,故障率较高,一些设备还超过了报废期限,严重影响了养护维修工艺的可靠性和施工进度。
4、设备更新改造慢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增长,路面破损越来越严重,道路的养护工程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现在路政管理使用的机械设备多是使用20多年,甚至30多年的。
5、机械化程度低
由于设备的缺乏和陈旧,道路养护工程机械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养护维修工作处于半机械半人工操作状态,相当一部分道路病害来不及处理,很多道路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五)法规、标准建设滞后
1、缺少有针对性的规范、标准
目前,城市道路养护维修领域还缺少有针对性、具有地区特点的各类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养护保障、养护定额等规范和标准技术体系,造成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的“道路完好率”指标,缺乏整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不能满足现今城市道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2、《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急需修订
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于1996年实施,距今已十多年之久,应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尤其是体制即管理者是谁的问题,近十年的改革发展,市政工程的投资来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程养护主体条块分散、独立管理、各自为战,工程养护的操作层没有市场准入资格限制,造成水平参差不齐,任意队伍都能披挂上阵,养护市场缺乏规范。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扩大资金筹措渠道
从目前来看,可供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提取;有选择地出让部分基础设施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合作路桥经营权;吸收增量资本;合理收取各种占道费;征收出租房税;建立以养路费为主的道路用户税费筹资体制;国家或省支持的城市管理的专项资金;关键路段设置轴重检测设备;居民收入调节税的征管;修建具有优质服务设施的车辆清洗站;修建优质设施污水处理厂;修建地上或地下大型停车场;修建优质服务设施城市道路等。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城市道路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达到更好的效果,也是节省资金的有效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资金效率: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养护决策水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节约成本;严格审批养护工程变更等。
(三)实现道路养护管理信息化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档案存储的电子化
存储完整、系统、准确的路网基本数据和路况调查数据,能够迅速、及时地查询有关管理信息、数据、资料等,为道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依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
2、对道路使用性能进行监测和评价
通过监测采集系统,定期采集城市道路动态数据,通过客观资料对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评价,说明道路的现有状况,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养护对策措施。
3、对道路的养护状况进行评定
通过对路面技术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以及阶段检查和年度检查的结果,对道路养护状况进行等级评定,以考察和评价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为改善和更新设计、施工、养护方法提供依据,并据此对承担道路养护维修任务的养护作业公司进行奖惩。
4、科学制定养护计划
根据道路状况给出养护对策,制定养护全市道路整体养护计划,并给出不同投资水平对路网状况和服务水平的影响,以科学客观的数据作为申请养护维修资金的依据。
5、根据养护资金的限制,给出最优养护策略
根据下达的养护维修资金数额,合理有效地分配投资,提供费用-效益最佳方案。
6、养护计划所涉及养护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养护计划中具体养护项目给出最佳的养护实施方案,据此对承担道路养护维修任务的养护作业公司的方案进行评价。
7、预测路网技术水平状况
利用具有一定可靠度的道路使用性能预测模型,预测各种养护改建对策的后效,以及路网内的路况今后发展变化情况。
(四)机械化发展对策
1、需要配备完善的主要设备
(1)路况数据采集设备
路况数据采集设备主要是给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部门配备,进行路况数据采集和评价。主要包括:多功能道路检测车和FWD(落锤式弯沉仪)。
(2)日常养护与维修机械主要是承包小修保养作业的养护企业配备,进行道路养护维修作业。主要有:多功能沥青路面养护工程车、稀浆封层机、沥青补缝机、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合料摊铺机、路面铣刨机、路面切缝机、振动压路机、挖掘装载机、自卸汽车、平地机和多功能水泥路面维修车等。
2、发展机械设备租赁市场
为适应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市场化的需要,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大修工程和改扩建工程及部分中小修工程所需的大型机械设备,由于设备复杂、费用高、闲置时间长等问题,一般从费用效益的角度考虑不予购置,而是通过社会租赁市场解决。其主要的实现方式有三种:
(1)养护机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公路管理部门以在公路建设投资期和运营期内购置的养护机械为资本,采取投资入股或者委托经营的方式,由一些具有养护资质及信誉的公司进行开发经营。这种方式适用于公路专用养护设备。在保证自身正常养护的前提下,公路管理部门只负责检查、监督养护质量和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情况。而经营公司负责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及经营活动。公路管理部门除享有设备的优先使用权和保证权外,还定期收取设备的折旧费和经营利润分成。
(2)养护机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公路管理部门将设备一次性分配给下属的养护作业单位,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由下属作业单位自行管理,或者对外租赁经营,而管理部门只负责对养护质量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这种方式适用于公路管理部门内部运作,适合于保障型养护设备及部分专用养护设备。公路管理部门只收取设备的折旧费、大修费,不负责设备的保养和管理费用。养护作业单位的设备的保养和管理费用除依靠养护经费外,还可以通过对外出租或者承包工程获得。
(3)依靠外租养护机械解决养护维修
这种方式适用于养护租赁设备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由于设备资源丰富,便于租赁,可以减少因购置设备支付的大量资金,节省设备的保养和管理费用。但是,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设备无法及时到位,就会影响正常养护作业。
(五)法规、标准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路网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桥梁四通八达,道路拓宽延伸,城市立体交通网络逐步成型,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和快捷。但因交通发展加快,城市越变越大所衍生出的断头路、跳车、桥脆等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大城市道路桥梁施工技术问题的研究,对于提升道路桥梁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道路桥梁施工技术问题
1.1施工场地问题
一般而言,城市路桥施工的过渡区及衔接区多为桥头施工质量控制的软弱环节,一旦施工出现偏差,则有可能导致桥头凹陷及断裂,故在处理回填土时,应采用与其周边路基一致的施工工艺进行回填。若遇特殊情况,则需根据施工场地的实情进行考虑,如采取与相邻部位的路基施工相一致的形式进行回填土施工,如果条件不允许,需结合场地实情,在施工时进行分层次压实并加宽为阶,再进行后续的施工。
1.2桥头跳车
桥头跳车为路桥施工工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多种,设计、计算、自然因素等主客观因素均可成为诱因,如公路桥涵实际设计与建设中,公路桥涵规范中规定的简支梁桥台桩基容许沉降量要比施工实际高;灰剂量、台背路堤回填土碾压密实度与施工标准不符;施工强度不够;长期作用于重荷载车辆下及车道荷载;路基剪切受损等原因均可诱发沉陷,从而导致桥头跳车的发生,严重影响行车舒适感。
1.3混凝土问题
混凝土为路桥施工必不可少的材料,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大小不均的缝隙,一旦缝隙进一步扩大,将导致难以预计的损失。但上述裂缝是可以解决的,就我国现阶段的施工技术水平而言,因使用混凝土后产生的裂缝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且不论混凝土自身物理性质的影响,现场施工时未按规范使用混凝土为导致路桥施工出现断裂缝的关键因素,如经验性施工导致的混凝土配合比例失准;搅拌过程中力度调节适当,搅拌力度过大或过小都将造成混凝土混合不均,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效果;此外,拆模阶段未做好相应的养护处理,导致混凝土因长时间暴晒而出现裂缝。
1.4路桥连接处沉陷
以刚构为主的桥梁与柔性路面相比,二者的建筑材料强度刚性等均存有较大的差异,且路桥的衔接区域在受力时易致应力集中,在路桥自重车道荷载车辆荷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柔性道路与刚性桥梁相连部位可同时发生不均性沉降,形成错台,尽管施工中无法完全规避该技术问题的发生,但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将路桥过渡段做适当延长可起到缓解之效。
2、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
2.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必须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
a.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施工图纸:桥梁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编制桥梁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桥梁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作业指导书及详细的施工方案等。
b.物质准备,包括建筑材料(水泥、钢材、砂石料等)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吊车、装载机、挖掘机混凝土罐车、混凝土输送泵等)准备。
c.施工现场准备,包括:控制网、水准点标桩的布设;三通一平,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等的准备;组织机具材料进场。
2.2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
2.2.1施工人员的控制
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在政治、思想、业务、心理、身体诸素质方面做到综合考虑,统筹兼顾,量才取用,提高质量意识,务必让施工人员树立五个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当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虽已通过鉴定、试验,但施工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又是初次进行施工时,也必须对其工序操作作为重点严加控制。
2.2.2材料的控制
材料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材料控制的要点是:加强材料进场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2.2.3机械设备的控制
机械控制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控制。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
2.2.4施工方法的控制
这里所指的方法控制,包含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同时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方案、工艺的优化。液压滑模施工中支承杆失稳问题,混凝土被拉裂和坍塌问题,大模板施工中模板的稳定和组装问题等,均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3、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及养护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3.1人为因素
对于城市道路桥梁而言,其施工及养护质量会受到项目、负责人以及施工团队整体素质等多种人为因素的影响,项目负责人而言,其责任感、廉洁程度,以及施工团队的执行能力及其施工态度均会对我国城市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及其养护、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
3.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一些客观因素,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方面,例如天气、气候以及季节等因素。虽然自然环境因素不会对城市道路桥梁的施工及养护质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是,仍同桥梁工程的质量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
3.3其他方面的因素
此外,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施工机械及其材质等也会为桥梁的质量及其养护管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施工材料作为施工的基础,其质量情况将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对于机械设备方面而言,其能否在施工及养护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也直接关系着施工的进度及其施工质量的高低。
4、桥梁养护质量体系建构
4.1加强对桥梁养护的重视程度。为了养护质量与责任脱钩的问题,明确桥梁养护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责权任,应由上至下建立桥梁养护质量四级责任制,加强桥梁养护者的技术培训与质量管理教育;培养桥梁养护者责任感,提高养护行业道德;建立健全桥梁养护质量责任制,落实到人;充分发挥桥梁养护者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4.2加强桥梁养护材料采购、保存、使用环节;科学地选择桥梁养护材料病防止错用材料;掌握桥梁养护材料质量标准并辅以科学检验;按时、按质、按量供应桥梁养护所需材料。
4.3桥梁养护方法应力求分析全面、经济合理、工艺先进并有利于降低投资。加快进度、提高质量;桥梁养护应主次分明,重点保障关键养护工序。
4.4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应按季节、地域区别对待;桥梁养护现场做到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桥梁养护应建立系统的、可持续的质量观。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从施工和养护各个环节入手,对城市道路桥梁的质量进行控制,必须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合理配置施工生产管理要素和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以便更好地推动市政道路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随着油田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专用车辆使用频率以及私家车的数量都在不断增长,城市道路与油田道路之间的相互渗透也更加复杂,交通堵塞成为了油田和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这就需要做好道路的养护和改造工作,油田特种车辆更是加重了道路的损坏程度,对油田道路的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多采取半封闭和全封闭的方式,在造成交通不便的同时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为有效减少道路养护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油田道路施工过程实际及相关安全管理经验作以下讨论。
一、加强道路养护施工中安全管理的意义
油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比有着更复杂的路况,车流量和人流量大,行驶车辆更为复杂,在对道路进行施工时多为线长点多,有着较高的流动性,需要很好的协作。在外界干扰和自然因素影响下,施工中就需要将安全生产活动组织得更加细致,才能保证在复杂、高风险的情况下做到安全施工。纵观油田道路的使用情况,在油田的快速发展中,道路呈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一些原有道路在长时间的重载下使用过度,路面状况已经达不到使用要求,为保证油田正常生产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必须对原有道路进行养护、改造。在道路养护改造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和施工单位的巨大损失。这就使得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凸显了其重要意义,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油田道路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分析,做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保证工程的安全完工。
二、影响油田道路施工的因素分析
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包含了整个过程所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安全管理的实施是对道路施工过程中的人、设备和环境因素进行状态管理,对人和设备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事故的发生。对油田道路施工的特点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险因素。
1、地下隐蔽设施的安全管理
在油田的不断建设中,与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渗透,油田建设和市政建设都不断增多,电力、通讯、燃气、自来水和油田管网都分布密集,在进行道路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对地下管网进行全面检测,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并做好了解和协调工作,保证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网的安全。
2、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在对油田道路进行养护施工时,不可能完全封闭交通,这就造成了施工场所的狭小,许多大型道路养护施工工程需要在夜间进行,这就加大了施工机械移动的困难,多工种、多设备的混合作业,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都呈现复杂化,在协调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安全方面事故,要求严格认真的做好安全管理。
3、交通安全管理
在油田道路路面养护施工时,特别是对于一些交通较为复杂的道路,紧张的路面施工会给交通量大、行车车辆复杂的路段带来很大程度的拥堵。在此类情况下就需要将施工安排在夜间进行,在相关干扰和昼夜施工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施工及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淡化而发生安全事故,所以需要做好交通安全管理。
对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安全管理不能分割来看,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在进行油田道路施工前,施工单位就需要做好开工前的统一安全准备,确定好安全施工方案,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安排好安全管理人员和费用等相关问题,在各方面统一协调的情况下,针对隐患重点分析,保证工程安全实施。
三、保障安全的相关措施
针对油田道路施工的相关特点,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从安全保障措施入手,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强化设备管理和做好交通管理。
1、落实安全施工责任
在施工单位中,应该有专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其责任就是对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制定劳动保护计划,研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做好施工中的安全检查和监督,保证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有效的贯彻实施。首先是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管理人士。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在施工前就对现场情况进行排查,对地下管网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正确认识事故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需要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到人,要逐级签订道路施工安全的相关安全生产责任状。项目经理为施工现场的第一负责人,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安全技术措施,地下情况不明时不能施工,没有安全措施不能施工,没有施工方案不能施工,施工必须是在专人进场进行安全监护,拒绝野蛮施工。其次是在施工前做好准备和管理,包括开工前的各项审批备案工作,与管线产权单位之间的沟通,明确施工处地下管线的情况,建立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履行审批手续,做好安全交底和签订安全协议等工作。
2、强化设备管理
道路养护施工中要做好机械设备组织工作,调配好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关操作许可证,在施工中严格服从项目安排,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正确操作。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好巡查工作,对于出现的违章行为及时制止。所有操作必须在操作规程范围内执行,对于违反操作规程和可能引发危险事故的指挥,操作人员应拒绝执行。做好安全检查,完善预防工作。施工单位要建立安全检查制度,进行定时、定人、定措施的检查,特别是重点部位和危险岗位。检查包括安全设施是否正常,安全技术装备是否能正常发挥作用,安全施工状况是否符合要求,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需上报做好记录。
3、做好交通管理
在人群密集、交通繁忙的路段进行施工时,交通安全管理是施工安全中的重中之重。规范安全管理应认真按照《安全生产法》及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与施工现场的具体要求相结合,做好施工的安全管理和现场管理工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时,明确施工范围,保证在施工时最大程度减少对交通的影响。设置好安全标志及导向牌,给予相关人员最大安全保护,特别是对于夜间施工,做好紧急情况预案。夜间的施工还需要穿戴好反光背心,设置好防撞桶和安全墩,保证施工人员和行人安全。
安全管理工作重在控制,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最好预防工作,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护好人员安全与健康。安全管理部是对事故的处理,而是针对生产要素,有效控制施工中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以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过程复杂性较大,对于技术方面的要求也较高,施工相关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因而这些因素均不同程度上导致桥梁施工风险的大幅度增加。此外,养护环节的质量情况也直接关系着整个桥梁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重点就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及养护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1、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是当前道路与桥梁的最主要材料,如果混凝土选用不当容易使道路与桥梁出现裂缝以及破损现象,严重的还会对桥梁的安全构成威胁。随着建筑业的飞跃发展新材料的应用,混凝土的强度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利用高强陶粒配制出了密度等级为1600~1900,强度等级在LC30以上的,广泛用于结构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是由普通砂、高强陶粒、水泥和水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配制而成的,通常它的强度等级在LC30以上,密度小于1950kg/m3,它本身质量很轻,是一种理想的结构用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减轻桥梁自重,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2)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3)抗震性能好;(4)减低桥梁高度。
2、桥头及桥台的施工技术
2.1桥头换填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在路桥施工过程中,应当利用高效机械设备将台背处的路基全部挖开后,统一填筑石灰土,即不保留周围素土,这样利用重型压路机就可以直接开进台背处进行碾压施工。虽然采用石灰土代替素土会略增加工程施工造价,但这种施工技术既可以保证台背回填质量水平,同时又降低人工与小型机具繁杂操作费用,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有效提供施工现场质量水平。总体看来,利用换填施工技术其利要明显大于弊。
2.2桥台混凝土搭板及顶层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施工企业进行混凝土搭板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立模施工,同时要保证混凝土表面坡度与平整度满足要求。搭板靠近桥头处的混凝土顶面距基层项面距离通常较小,且基层厚度较小,如果采用压路机直接通过时,则该部位很容易被压碎或形成薄饼。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规定凡搭板混凝土顶面距基层顶面不足10cm的施工部位,在铺筑下层混凝土时,一律需要将铺好的水泥碎石基层进行凿除处理,统一用沥青混凝土进行填筑、找平施工,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整个台背回填具备较高强度,确保工程施工具有较高质量和安全水平。
3、台后填筑环节的施工技术
桥梁两端路堤沉降由地基、路基、路面三部分压缩变形组成。其中,地基的压缩变形由路基路面的恒载和车辆荷载引起,填料的压缩、固结、次固结引起路基路面结构层因行车作用而被压缩。对于面层,若搭板上和桥面上的面层结构和厚度相同,则不会产生沉降差,因此搭板上和桥面上应采用相同的面层结构和厚度。由于填料自身固结和施工要求不严,若不对整个台背填方作加固处理,则不能彻底解决桥头跳车问题,因此,对整个台背填筑从地基开始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采用砂性土、砂砾、碎石土填筑,必要时用石灰或水泥进行稳定处理,也可采用半刚性材料填筑,以此减少路基工后沉降,同时相应提高压实度要求。
4、路基路面的排水技术
水是影响路基稳定性和强度的重要因素,路基病害多由水侵蚀造成,在路基施工作业中,要重视施工排水,减少不必要损失。路基地面排水设施一般采用截水沟、急流槽、边沟、跌水及地表排水管,使用浆砌片石对排水沟渠进行加固,使用混凝土制成的预制板块。路基地下排水一般采用盲沟、渗井、暗沟以及渗沟等,主要通过渗透力式排水,如水流量较大,可在渗沟加上渗水管。
5、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技术
5.1合理选择路堤填料
在进行台背路堤筑之前,应有目标性地选择施工路段填料,对可能选择的土壤进行对比试验,其中试验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土壤的液限与塑料测定;二是不同的土壤在同一个压实机具作用下,达到同等压实度,此时应加强对压实变数与松铺厚度之间的关系,经过试验获得各种土壤的技术指标,选出最适合的土壤作为填料;三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提倡就地选材,有关材料的选择方面,应选择容量大的砂类土或者渗水性能良好的材料。
5.2提高压实强度
应该认识到,台背路堤填土和锥坡填土一起进行,并按照设计宽度一次性完成填土,在分层填筑时,每一层的压实厚度不能超过15cm。正确的施工顺序是:卸土、洒水、推土机平整、人工平整、压路机碾压、检测压实度。在压路机的碾压过程中,既要确保压实度符合要求,又注意保护台身。
二、道路桥梁养护管理
1、明确职责,提高桥梁管养水平
应贯彻交通部《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做到职责明确,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反馈,使整个桥梁养护维修技术管理工作形成系统,高效运行。还应根据养护里程、辖区内桥梁数量设立若干名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并保证其工作性质的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换动。只有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才能从机制上扭转目前的重路况轻桥况,只养路不养桥的误区。
2、建立健全完善的桥梁档案资料
随着公路的竣工验收,管理单位应要求建设单位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并与建设单位技术人员对所有桥梁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检查。竣工资料包括:每座桥的原设计、变更设计、竣工图纸、隐蔽工程图片和检测资料以及桥下河流的水文计算等。桥梁检查应按照桥梁定期检查的要求进行,检查结果交管理单位留存。管理单位要按照桥梁管理系统的要求采集桥梁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建立数据库,输入计算机立档保存。
3、加大桥梁维修加固费的投入,落实桥梁养护维修管理资金
为保证桥梁的正常运营,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必须保证桥梁维修加固的资金,建议对我国大中型桥梁专项加固费的投入进行调整提高。
4、进一步加强桥梁检测新技术应用
桥梁检测是准确地评定桥梁的技术状况和承载能力,选择合理、经济的加固和技术改造方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缺乏检测手段,失去科学的检测方法,就难以准确地评定桥梁的技术状况,也难有效地、经济合理地进行维修加固技术改造。桥梁检测涉及的内容较广,包括试验目的、加载方法、测试手段、测量技术、实施步骤等方面,工作比较细致复杂。因此,必须认真作好应有的技术准备和试验布置。应重点做好:(1)掌握基本资料,明确现实情况;(2)制定试验方案,做好检测准备;(3)根据试验方案,做好具体试验检测。
5、实行预防性养护
要始终把预防性养护列入年度公路养护工作的首要任务,相应制定了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办法和措施,坚持以消灭路面坑塘为重点,积极加强路基排水设施的养护。以沥青路面病害修复工程费制手段,全面落实季节性预防养护工作,切实抓住黄金施工季节安排施工任务,组织生产活动。全面进行沥青路面修复坑塘、处置沉陷、刮油封裂、铲除拥包等工作。
结束语
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道路桥梁的施工及养护质量直接关系着市民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甚至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形象问题。因此,必须提高城市道路桥梁的施工及养护技术,确保城市道路桥梁具备足够受载能力的同时,还要同城市的美观保持协调,从而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在质量上容易出现的问题
(1)桥梁建设中使用的钢筋锈蚀程度严重。城市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和服役期限与钢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钢筋质量不达标或锈蚀程度严重,就犹如为桥梁质量埋下“定时炸弹”,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危害。(2)项目管理者与施工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一些项目管理者与施工队伍在责任心等方面不够重视,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存在怕吃苦怕受累心理。如果项目管理者与施工队伍素质不高,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即使材料再合格、施工程序再规范,也建设不出高水准的桥梁。(3)施工质量监管不严格,偷工减料的现象突出。当下,我国道路桥梁工程在扩大施工管理内容的同时,也带来了工程数量、成本与质量之间矛盾愈显突出的后果。因此,在施工质量监管方面部门施工单位还是将相关的一些责任制度置若罔闻,并没有加大对施工质量监管的力度,偷工减料现场屡见不鲜。(4)道路桥梁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多,为施工带来不稳定因素。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不可避免的要面对非常复杂的设计变更。通常都具有不可预见性,这就给道路桥梁工程设计变更的管理造成了异常多的麻烦,同时成为正常施工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二、影响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养护管理与质量的主要因素
(1)主观人为因素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中,项目负责人、施工队伍素质等主观人为因素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在当今一些城市出现的道路桥梁质量问题上,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主观人为因素。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心、廉洁程度以及施工队伍的执行力与施工态度都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维护管理与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2)客观环境因素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外部一些自然环境。主要体现在天气气候因素、季节变化等方面。自然因素不能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养护管理与质量产生根本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桥梁工程有着直接的关联。
(3)其他因素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所用的材质、施工机械等也会对桥梁养护管理与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材料是施工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服役期、关系到市民的出行安全。如果材质不达标,即使拥有再先进的管理手段、再一流的施工队伍,质量都无从谈起。机械设备因素能否发挥在维护保养中的作用,不仅关系到施工进度,也关系到质量的好坏。
三、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的要点
(1)施工过程的控制
施工过程就是施工质量的形成的阶段,控管过程务必严格。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也是由一些列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作业过程构成,每道工序严格受控,按照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步步到位,严查偷工减料的行为,由相关的质检部门以及项目部的自检人员负责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与检查,全方位实现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的落实目标。
(2)施工工艺的控制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关于施工工艺的控制主要点在于施工方法的选择,尤其是保证选择施工方法的先进性、适用性以及经济性等。合理地施工工艺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同时对于实现工程计划成本及进度目标起到基础性作用。另外,施工工艺的选择在施工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施工情况随时检查其适用性和对施工质量保证的状况做相应的调整或及时更换。
(3)施工进度的控制
保证施工进度不落后是建立在施工质量和安全能够得到完全保障的基础上的。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进度是以总的进度网络计划为根本依据,通过分析实际施工条件及施工能力按照不同的施工阶段和工序对不同专业工作分解制定不同的进度分期目标,以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动态控制,最终达到按期完成工程任务的目标。
四、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1)要建立健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严格遵守执行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维护管理与质量控制中必须要制定严格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坚持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为根本,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项目负责人与相关施工人员的义务与责任,对部门职责、人员职责要进行分工明确。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还要明确好项目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安全和管理职能,权责明确到人,职责落实到位。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项目所有管理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要认真遵守,严格执行。只有坚持以规范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为指导,城市道路桥梁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施工质量,减少质量隐患。
(2)强化以材料管理为重点的桥梁施工管理
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是决定质量好坏的核心物质基础。桥梁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把材料质量关,高度重视材料质量在桥梁质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针对不同的工序、确定专门的材料监督审核人员负责专项负责材料质量把关;对桥梁质量产生深远影响的混凝土、钢筋等重要材料更是要注意从正规企业直接供货,在存放管理中要根据材料的物理化学特点,科学保管。
(3)加强桥梁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养护管理
在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中要严格落实桥梁维护保养制度;桥梁管理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专项人员负责桥梁日常的养护管理,加大桥梁质量的排查与检验力度,对桥梁质量状况和外观状况要建立严格的记录汇报报制度,依靠现代化的测绘与加固方法加强对桥梁进行全方位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管理;坚持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根本,全面提升养护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化与精细化的维护保养。加强桥梁维护保养人员的培训力度,对桥梁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日常维护人员要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在日常排查、检测维修的一些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人员素质优势在桥梁维护与保养中的积极作用。
(4)依托现代化的城市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点数据库优势
城市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点的数据库是指在设计过程中以及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桥梁质量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设置,建立起相应的控制点数据库。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在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中模仿其他项目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对本项目关键点的控制上时时刻刻处于受控状态,有效实现工程质量提前预防与现场管理的双重目标。建立桥梁施工控制点数据库,在项目开工之前可以有目标性的进行质量控制点的提前设定,促进施工过程中控制质量效果的有效提升,有效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遗漏某个控制点而造成的质量隐患问题的发生。
五、结束语
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维护保养与质量控制要坚持严格的施工标准,项目管理者与施工队伍切实提高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将质量管理控制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结合施工特点,不断探索完善更加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维护国家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利益和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1 裂缝问题
裂缝是所有城市道路桥梁最为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城市的道路工程中,基本上现有国情下的很多二线城市的道路都会出现裂缝问题,很多城市甚至对此进行没有任何的管理和补救措施,任由其自然发展,直到道路无法使用。裂缝一般分为三种形式,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横向裂缝一般出现在公路上,是一条近乎垂直的裂缝,一般情况下是由路肩开始贯通,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温度和材料的影响,其中由于过往车辆的沉重差异也会导致这种情况。纵向裂缝则是由于行车习惯导致,由于某些地段的长期行车习惯致使其出现道路某一侧承受不起长期的过度使用,而提早出现的裂缝问题。网状裂缝则是由于多样化的过度使用或者施工方质量把关问题而产生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甚至于很多桥梁上也会出现网状裂缝,这会极大的加大行车或者过往车辆的安全出行,有的桥梁问题不会太明显,但是一旦遇到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罕见的风暴就会演变成大灾害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是人员的牺牲。
1.2 路基沉陷问题
在很多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中我们通常都会碰到一些路基沉陷的道路,这对我们的通行会到来很大的困扰,同时这些沉陷的道路甚至会在某一时刻会造成巨大的事故,所以道路沉基也是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道路沉积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第一,由于施工方在进行道路施工的时候高填土组成,过高的填土,在往后经过大量的重型货车运输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一个相当大的损耗,经过日积月累,这种损耗就很容易造成塌陷,这也是大量路基塌陷的缘由。第二,由于施工方在回土的时候,碾压不实导致一般情况下,施工方都会对这方面进行极大的关注,但是有些时候由于施工监管力度的不严,甚至是施工方的不在意、技术方面的不达标,都会造成这类问题,这种路基,一般在经过不长时间的使用,很容易就会出现道路沉陷的现象,对出行的行人和车辆造成巨大的不便甚至导致一系列交通事故的产生。
1.3 桥梁衔接处的高低差
由于很多施工方对于软土地基的软土特性了解不是很深,处理力度不够,这就导致很多路基和桥梁出现沉降不均和流变。也因为在后期推填的土料中大多存在有水分和空隙,导致施工方无论采取任何的措施都无法弥补和消除这部分空隙,导致压实度达不到百分之百,从而在通车一段时间后这部分在施工时无法压实的地基会被压陷,即出现高低差的现象,还有可能是因为桥台和路基的衔接不到位或者衔接结构变形模量相差太大,因为桥台和路基的材质不同而导致不可避免的形变差,这类问题在施工很少有碰到,但是还是有不少施工因为自身节约成本或者各种约束而不断铤而走险,这也是目前城市桥梁施工建设过程中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
2 城市道路和桥梁施工的养护管理
2.1 健全后期保障w系
路桥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建设质量离不开一个健全的保障体系,随着路桥使用年份的增加,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没有一个全面、完善的后期保障体系是无法保证路桥工程的长期稳定的。不仅如此,还应该以往的管理经验来最大化改善路桥建设。部分道路桥梁施工工程的施工方对材质的不熟悉,又或者是故意降低材料的成本来换取更大的利益,这样很容易造成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所以一个健全的后期保障体系对道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2.2 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择
总所周知,豆腐渣工程出现的最大原因就是施工方的偷工减料,如果能在施工方施工的时候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和检验,避免一些劣质材料流进施工现场中,保证各项施工指标都能科学规范那对于后期的维护能够有一个巨大的保障。当然对于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堆放和管理也要严格把控,避免材料在施工之前就因为各种原因而降低材料的品质,对施工材料进行科学严格的管理是提高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为工程的养护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2.3 关于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的分配和机器的使用和保养
科学合理的对作业人员进行分配,按人才划分,保证技术人员的到位,和工作人员的规范施工,以及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器保养得当,使用熟练到位,最好邀请一部分经验优秀的人员进行现场管控,能够最大程度上完善路桥工程的建设,尽量避免后期使用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合理的进行人员的分配和机械设备的保养,不仅可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工作效率,也有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能提升道路桥梁工程的社会利益。
3 城市道路和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
3.1 关于裂缝问题的质量控制
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桥面上的裂缝都会给人们出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对于如何治理裂缝是很多城市道路建设者必备的知识。为了减少道路出现裂缝的可能,首先在选料上一定要严格把控,选用正确的,优质的建筑材料在施工前就做好准备工作,能够极大的预防和避免裂缝的产生。其次是施工过程中施工者的行为规范,只有正确,科学的施工团队才能最大的发挥建筑原料的特性,保证道路建设的科学性和持续性,最后是对与道路的后期管理,要对道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适当的分流,限速,限重能够极大的延长道路和桥梁的使用期限。
3.2 关于路基沉陷问题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前对软基先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在施工中对软基要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处理方法,要灌实浆同时对施工人员的作业也要管理到位,不能在施工的时候造成施工空洞。还要制定方案,对于软基的密实度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桥梁和路基的材料和位置差,选用合适的原料进行施工,控制路基和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一致。并且通过搭版设置来保证路面的柔韧性和刚性的协调,降低出现高低不均问题。
3.3 桥梁工程建设问题的质量管理
在城市路桥工程的施工初始阶段,工程师必须与施工人员进行交流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和保证施工方能够正确理解设计图纸里的内容,并且对于选料也要有严格的指标,和专业人员的检验,只有优质的原料加上正确的施工作业再加上后期得当的维护才能让路桥得到最大的持续使用,也能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巨大的便利。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对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提升,只有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可以更好的进行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工作。
4 结语
在现代快节奏的发展中,城市道路桥梁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发展中很关键的一环,便利的交通往往能够为城市带来巨大潜力。所以城市道路桥梁的质量保障是城市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环,这能够极大的保障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安全出行问题,在我们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人们代步的工具越来越多,路面的安全情况问题也越来越多,道路保养的工作就变得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徐德鑫.试论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6(0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15-03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专业课程建设,打破了传统的课程改革模式,从根本上找到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差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建设。满足了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我们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对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首次将“工作过程”这一概念应用于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为出发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程序为线索,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从一个全新的视野对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开发出了高职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这些成果对接下来的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将起到指导作用。
一、国内高职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进入“十二五”以来,公路交通行业对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国内很多交通类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都开设了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但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设计并没有完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高职教育发达国家(如德国)相比,由于理念的偏差和经验的不足,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既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型人员,也不是只能做简单重复性工作的熟练工人。高职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培养的应该是面向公路交通建设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施工、监理、检测与管理综合人才。
2.缺乏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体系。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与广大路桥企业在人才供需问题上的突出矛盾是:学校的专业方向划分与公路建设的需求不同步,课程设计也未完全体现工作任务逻辑关系。
3.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应适当调整。要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技能为重点,适当增加实验和实训比例,改革专业过于狭窄的状况。
4.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大多数课程偏重于原理的解释和分析,实践性、操作性的环节太少,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公路养护施工实训室和校外现场实习基地作为支撑。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动手能力锻炼,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马上适应一线生产。
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建设思路
针对高职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能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框架,编制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对高职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课程进行全面的开发和建设。
1.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框架构建的思路。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公路工程养护施工项目(路基、路面、桥涵、隧道和沿线设施)为导向,依照养护施工的工作顺序,确定每道工序中学生作为一名养护施工技术人员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时序,合理确定课程的内容和排序,构建基于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过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型的课程体系框架。
2.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构建的思路。要遵循规范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原则,依照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来编写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①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确定课程改革方向,使学生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②要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体系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课程。围绕职业能力设计实训环节,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三、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构建策略
完整而科学的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构建应包括以下各项工作。
1.项目的筹备与调研。成立项目组,对项目开题,讨论项目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思路,落实具体任务和分工,确定项目研究的总体安排和进度。向全国开设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发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函,向一些交通运输企事业管理单位发出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调研函。经过多方借鉴和多次分析论证,完成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类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专业改革调研分析报告,为构建专业教学标准及专业课程标准奠定基础。
2.实施方案的设计与执行。①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②编制专业教学标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指导性教学安排、师资力量、教学条件配置等教学文件。③编制专业课程标准:提出各课程的性质、课程内容选择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教学设施与实训环境等方面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3.试运行及调整。我们以“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9、2010级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试点班级进行试运行,通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对“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4.论证与评估。召开论证会,邀请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对“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进行论证评估。
四、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工作过程体现了职业与职业之间的根本差异,职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划分以及项目施工工序的确定,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
1.划分了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我们邀请了专业人员,组成职业分析工作组,对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将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划分为公路养护技术、公路现场检测、公路养护管理三大岗位群。针对每个岗位群的任务领域,进行了具体工作任务的划分,共细分为十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并对每一项任务提出了职业能力要求。
2.确定了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项目施工工序。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项目施工工序的确定是构建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基础。经与多家路桥施工企业建立联系,深入研究,结合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以公路养护施工为总体项目,划分为准备、维护、质量检验与评定三个阶段共15道具体工序(下图)。
3.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根据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项目的15道工序,以及每道工序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按照“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的路径,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内容整合,确定13门职业专门化课程作为专业教学课程的主要框架,为专业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构建奠定基础。13门职业专门化课程中包括5门专业核心课程:《公路工程检测与评价》、《公路养护管理》、《路基路面养护与维修技术》、《桥梁隧道养护与加固技术》、《公路养护工程招标与投标》;8门专业一般课程:《应用力学》、《道路工程识图与绘图》、《道路工程地质》、《工程测量技术》、《道路材料应用技术》、《公路结构与组成》、《公路路政管理》、《公路沿线设施养护技术》。
4.编制了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在构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课程的基本规范和教学基本要求,编制了专业“教学标准”及13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为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确立了规范与标准。
五、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意义
高职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从事养护施工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既要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也要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我们把“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念引入高职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依托行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特点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及课程标准。依照新的教学及课程标准,企业将会实质性地参与课程建设,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都会得到优化;通过企业和学校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境教学环境。
我们将会把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放在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的推广应用和配套教材的开发工作。边实践边调整,与时俱进地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扎实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公路养护施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我国公路交通事业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城市道路施工技术
2.1沥青混合料拌合
道路施工对于设备和人员配备都有明确且严格的要求。例如,沥青混凝土拌合站的中心实验室要能检验混合料的各项指标。如此才能对于材料混合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如温湿度、用油量等做出精确的把关测量。人员方面,应该知晓混合料的实验流程和操作规定,且积累丰富的实际经验,能够建设性的指导施工项目,提供科学准确、应用于生产的各项实验数据。
2.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运输计划来安排运输车辆的班次和运输量,一般选用吨位为15吨以下的自卸车辆,车辆的总运输能力要比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能力多处3至4车的差距。在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要保持车内的清洁状况,避免造成杂物污染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为避免沥青混合料堆积而发生离析,车辆要不停的旋转罐体。运输车辆到达沥青摊铺机前时,要在距离摊铺机约10cm至20cm的位置停车,禁止过近靠近摊铺机导致摊铺机受到撞击。在沥青混合料卸料过程中,要指派专人指挥,摊铺机依靠自身推动力前进,而汽车挂空档,随摊铺机移动。
2.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在城市道路沥青面层摊铺前,要对道路路基宽度和道路中线进行复核,和定位、放样,要对道路路面进行基层高层和平整度检测,对检测中发现的不合格部分要及时处理。对道路的下承层表面进行冲洗或清扫处理,去除下承层的浮灰和表面污染杂物。之后在透层油洒布上出现少油、不均匀集油等位置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要符合设计的标准。道路摊铺上面层时,要先清除杂草和杂物等,存在严重污染的要采用水流冲洗。在晾晒干燥后,在上面层上洒粘层油进行施工。摊铺机作业时,不应使混合料沿着料斗的两侧堆积,但任何原因导致沥青混合料冷却至规定的温度以下时,要停止摊铺,并废弃该沥青混合料。
2.4压实
城市道路的沥青混凝土压实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压、复压及终压。进行初压时,要从外侧的低处朝向中心高处碾压,压实时温度控制在140℃左右。对外侧边缘进行初次碾压时,为了减少道路向外的推移,可以预留出40cm至50cm的位置不进行碾压。复压时采用15吨至30吨轮胎压路机柔压两遍,然后采用DD-110压路机碾压两遍,碾压的总遍数不应少于4-6遍。
3城市道路养护管理
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主要工作的基本内容为:规划科学。对现有的道路网科学评估考量,明确出可以改良的路段和方法,根据优先次序原则,定夺出相应的养护管理方向。设计合理。起草具体施工方案之前,搜集相关数据。如道路周边的综合环境、施工需要的各种材料、产生的总体费用支出等,分析综合效益,确定出投入合理,产出、实际作用高的最有办法。施工保质保量。在科学编制施工方案同时,突出其要点,相应展开施工工作,严把质量关。养护管理。明确道路养护要点,并编制养护实施计划。落实好路况的检测工作。如上文分析,如若道路养护工作不到位,那么再好质量的道路不堪天长日久的消耗磨损,所以定期检测路况,及时有效的做好维护工作。道路养护管理的意义在于使道路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下运营使用,这样既保证了道路安全,又能降低道路维修养护成本,更重要的是使道路能持续的为大众服务。如果能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及时排查、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拟出科学的施工方案并且及时解决,将问题解决于初始阶段,将成本降低至最小支出,不仅大大增加了安全系数,同时也在无形中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并且提高使用效率。也建议考虑在不影响当前使用的前提下,不断增加道路的承重能力,使之匹配日益增加的路面车辆通行量,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提供无形的支持保证。本文来自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简介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