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3: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产品批发销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7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1)06―0016―05
长期以来,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城市农产品流通中居主导地位。如新发地批发市场2010年蔬菜供应量占到北京市总需求量的70%以上,水果占80%以上,进口水果占90%以上。但近些年,农产品流通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其他流通渠道(如农超对接、农产品基地进社区、网络零售等)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正在弱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北京市各区县按照“市管批发、储备,区县管终端、零售”的原则,探索降低流通成本、减少中间环节的流通模式,如东城区着力推进的“天镇场地对接直销模式”,海淀区试行的“产销对接模式”、“农超对接模式”、“农餐对接模式”、“周末车载蔬菜市场模式”,朝阳区开展产地直供、推广企业直营模式等。这些模式绕过批发市场,组织产地农产品直接进社区。在这种竞争格局下,现有的批发市场必须谋求战略调整。另外,北京市正大力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为迎合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批发市场也应该积极推进创新营销。
一、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概况
北京市名义上有3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调研确认为26家。目前,北京农产品流通已经形成以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为核心,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性批发市场为特色,小型区域性批发市场为补充的格局,其中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9家,小型区域性批发市场8家,产地批发市场4家,专业性批发市场5家(表1、表2)。
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新发地的蔬菜果品、中央市场的特菜粮油酒水、岳各庄的肉禽、锦绣大地的羊肉等。在众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新发地批发市场规模最大,该市场成立于1988年5月,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北京市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新发地批发市场主要经营蔬菜、果品、肉类、种子、粮油、水产、副食、调料、禽蛋、茶叶等农副产品,是一处以蔬菜、果品、肉类批发为龙头的国家级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辐射到蒙古和北京周边的一些省市,如东北地区、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天津等地。
在9家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目前以新发地规模最大,不论交易量还是交易额都远超过其他8家批发市场(见图1)。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规划》,在五环外东南方向,采取园区式开发模式,将新建一个全市性大型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新批发市场建成后,将与新发地一起形成全市性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双核保障机制。而新发地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占全市的比重将会明显降低。
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销售对象来看,据24家批发市场的统计,有15.65%的农产品销售给了其他批发市场,20.85%的农产品销售给了农贸市场,6.85%的农产品销售给了超级市场,9.95%的农产品销售给了餐饮企业,7.78%的农产品销售给了各单位(如政府、部队、企事业单位等)。
目前,这些批发市场处于相对均衡的局面,各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吸引范围。但随着批发市场之间的竞争,及其他农产品流通渠道对批发市场的竞争,目前的格局将会打破。
二、创新营销分析框架
美国西北大学的莫汉・索内(Mohan Sawh―ney)提出了12个公司的创新维度,即提供物、平台、解决方案、顾客、顾客体验、获得价值、过程、组织、供应链、呈现、网络、品牌(表3),并认为商业创新是通过系统的、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来增加顾客价值。下面以这12个维度作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创新营销的分析框架。
在应用这12个创新维度时,一方面要使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要观察企业的正在探索的创新实践。
三、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创新营销
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应以创新营销的12个维度(提供物、平台、解决方案、顾客、顾客体验、获得价值、过程、组织、供应链、呈现、网络、品牌)为指导,研究本批发市场的营销创新。根据每个创新维度的内涵,寻找目前本批发市场已有的营销创新,探讨新的营销创新的机会。对于找出的新的营销机会进行评价,选择合适的新营销创新进行实践。
根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特点,本文选择解决方案、顾客、获得价值、呈现、网络等六个维度作为农产品批发市场首批创新营销来源。
(一)解决方案维度的创新
解决方案维度强调农产品批发市场要为顾客创造一体化、定制化的提供物,从而不断解决顾客的问题。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维度方面一个可能的创新是针对大客户(如部队、学校、餐馆等)的采购需求,建立现代采购中心,提供采购服务,根据大客户对农产品的需求种类和档次,组织专人从批发市场的商户处采购,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且根据大客户的独特的采购要求,委托批发市场的商户从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货,在规定的时间,送到客户指定的地点。
(二)顾客维度的创新
顾客维度强调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善于发现未被满足的顾客需要,或确认未被服务的细分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现有的细分市场主要有小批发市场中的商户、农贸市场中的商户、超市、餐饮企业、单位(如政府、部队、企事业单位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该维度的创新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调查现有的细分市场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二是寻找新的细分市场。如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将社区菜店作为潜在目标市场,当社区菜店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销售量就会得到提升。
(三)获得价值维度的创新
获得价值维度强调农产品批发市场要重新定义公司如何获得收入,或开发创新性的新收入来源。农产品批发市场不论是否国有,都带有公益性质,如果批发市场对商户收取过高的费用,这笔费用最终要转嫁到最终用户身上,不利于菜价的降低。因而批发市场需要探索新的收入来源。农产品批发市场可能的收入来源有:一是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进入农产品加工业;二是进入零售终端,开设批发市场直营社区菜店;三是发展仓储业务。
(四)供应链维度的创新
供应链维度强调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对采购进行与众不同的思考。目前批发市场主流的采购模式是通过商户从全国各个农产品来源地采购农产
品。当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产品滞销时,商务部门也会组织批发市场去基地救急采购。一种创新性的采购是变“外出寻找”为“引来挑选”,建立现代展销中心,将会展模式引入批发市场,即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专门的基地直销区,可出租给各省市区的商务部门,由其组织本省的基地来批发市场展销。
(五)呈现维度的创新
呈现维度强调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创造新的分销渠道或创新性的呈现地点,包括顾客可以买到或者使用到提供品的各种地方。现有的批发市场主要是一种交易的场所,交易双方在批发市场现场看货,现场交割。实际上,客户来批发市场交易并不是很方便,只是为了追求价格便宜和可挑选性,才不得不克服距离和交通因素。农产品批发市场可通过改变交易地点,方便消费者购买,如考虑在客户的地点进行交易,通过先期的信息交流和专业的标准化的绿色配送来实现。另外,在大的社区设立小型的批零兼售的菜站也是一种可能的呈现维度的创新,但为了降低成本,需要政府在租金方面予以支持。
(六)网络维度的创新
网络维度强调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创造以网络为中心的智能化、一体化提供品。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建立的企业网站并不属于网络维度的创新。网络维度的创新在于建立综合性的现代网上交易中心,即网上提供需求信息、网上农产品展示、网上批发、网上购物平台及网上提供服务等以网络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整合。客户只需在自己的单位连接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的智能网站,就可完成农产品采购的一切活动,并且足不出户所采购的农产品就会送到需要的地点。
四、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依据商业创新的12个维度和创造性思维,农产品批发市场能够找到很多创新营销的思路。在解决方案维度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可推出采购服务和委托采购。在顾客维度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将社区菜店作为潜在目标市场。在获取价值维度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可进入农产品加工业、进入零售终端、发展仓储配送业务。在供应链维度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建设基地直销区。在呈现维度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可考虑在客户便利的地点进行交易。在网络维度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建立以网络为中心的综合性的服务平台。
当前,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市场类型,农民经纪人、运销商贩、中介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产品经营主体,农产品集散及现货交易是农产品的基本流通形式,农产品流通仍然是以原产品和初加工产品为主要流通客体。
1.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占主导地位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逐步发展成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中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已经占到相当比重。如山东省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对零售价格以及产地直销价格起决定作用。1990年成立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已发展成规范化的全国性粮食批发市场,“郑州价格”已经成为指导性价格,对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保证农产品供应,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三是批发市场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有利条件。政府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利用储备适时进行吞吐调节,达到平衡农产品供求,稳定农产品价格,稳定农产品市场的作用。
2.集贸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场所
农产品集贸市场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各地农产品生产发展很不平衡,集市贸易是这种商品经济还不很发达的情况下,适应我国当前生产水平的一种交换方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成千上万分散在城乡的集贸市场,对调剂社会不同农产品消费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农产品集贸市场还处于层次较低、发育不良的状态,但农产品集贸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呈多元化发展
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组织主要有农产品经销公司、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大型零售连锁集团、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商贩、农产品中介组织和农民协作及产销同盟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4.农产品流通中仍然是以大宗原产品为主、初级加工品为副的格局
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都在90%左右,我国只有30%左右;发达国家深加工农产品占80%,而我国只占20%左右;发达国家加工制造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大约为80%,而我国还不到30%;目前农产品流通仍然维持着以大宗原产品为主、初级加工品为副的格局。
5.农产品流通仍处于较原始的集散阶段
目前农产品流通主要是按照“ 产地收购-产地市场集散-销地市场集散-城乡商贩零售”的模式进行着现货交易,还处于比较原始的商品流通状态。农产品的现代物流模式及农产品其他交易方式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流通不畅,大大增加了流通成本,流通能力降低,许多产品不能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无法直接进入市场。
二、几种行之有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分析
农产品流通体制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形成,受社会体制、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从国外农产品流通的成功经验看,主要有三种模式:东亚模式、西欧模式与北美模式。
1.东亚模式
该模式以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为主要代表。
以日本为例,批发市场是日本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其批发市场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农产品从农户生产一直到消费者手中,通过批发市场的中心环节,形成了一套严密的运作体系,使农产品的流通高效快捷。拍卖是批发市场最重要的交易活动,绝大部分鲜活农产品由批发商通过拍卖销售给中间批发商或其他买者,只有个别特定品种的商品才进行对手交易。
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有两个特别值得关注方面,一是农协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农协组织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极大增强了农民作为卖方讨价还价能力,保护了农民利益。二是日本政府的宏观管理作用。早在1923年就制订了《中央批发市场法》,1971年又制定和颁发了《批发市场法》,此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法令,如《批发市场法施行令》、《批发市场法施行规则》、《食品流通审议会令》等,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设、规划、运营、监督、审议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
东亚模式的主要特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并十分注意培育和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作用;流通环节多,成本较高。一般都要经过两级或两级以上批发渠道后,才能把农产品转移到零售商手中;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尽管流通环节多,但农产品批发市场采用拍卖、投标、预售、样品交易,形成的价格公开、公正。
2.西欧模式
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国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
以荷兰为例,荷兰是世界最大的花卉供应、交易中心,荷兰的花卉业是荷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荷兰花卉业发展中,花卉拍卖市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荷兰有大量的农业合作组织,依靠农民合作组织,建立起了灵活、高效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如奶牛协会、农业与园艺合作社、花卉合作社等,在国内外建立了销售网络,形成了畅通的农产品流通渠道。
西欧模式的主要特征:西欧模式中拍卖方式是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形式。拍卖方式保证了农产品快速高效的流通,拍卖制度已相当规范和成熟,它不仅涉及交易方式,还涉及到农产品的检测、储存和运输等流通环节;农业合作社是农产品流通的中坚力量。在农产品流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农业合作社负责收购农产品,在信息、科技、培训等方面积极为农户提供服务,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为农户取得贷款融资提供方便;注重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并将产前、产后相关企业建在农村;重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对商品流通至关重要。西欧各国大都推行三种农产品标准,即各国国内市场标准、欧共体市场标准和其它国际市场标准。各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立法,规定产品规格要求,设立专门处理违背标准化行为的组织。强调标准化生产是西欧模式的重要特征。
3.北美模式
美国、加拿大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部分农产品是通过大型超市、连锁食品店来实现的,一些大规模超市、连锁食品店纷纷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直接到产地组织农产品的采购,以减少中间费用。另一方面,美国农场经营规模较大,许多农产品生产者直接为零售企业提供多品种、大批量的农产品供应。
美国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流通比例有所萎缩,尽管如此,批发市场仍然是传统而重要的流通方式,其作用不可忽视。美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健全的管理和运作体制,按其功能可划分为产地批发市场和终点市场,美国一些农业协会组织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农业协会主要做沟通政府与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工作,协调各方关系,加强信息交流和提供咨询服务等。
美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另一个显著特点批发商的经营规模都很大,实力雄厚,既从事批发市场内经营活动,也从事农产品收购、加工和直接批量供应。
北美模式的主要特征:大型超市、连锁零售商左右着农产品的交易体系,是北美模式的最显著特征;农产品产地市场比较集中,产地批发市场与零售商的交易量占绝大多数;销地批发市场大都分布在大城市,形成城市农产品集散市场;流通渠道短、环节少、效率高。农产品从产地经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流通速度快,成本低,从而提高了流通效率。
三、完善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对策思考
1.加强和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中仍将占主导地位,加强和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重点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建设,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加快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加大基础设施更新,特别是网络信息设施和物流设施的建设,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代化程度;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充分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渠道的作用。
2.培育和发展农产品中介流通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农产品中介流通组织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扶持和引导农业行业协会和农产品中介流通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3.加快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产品认证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和信誉。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立路绿色农产品销售市场,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4.大力发展销地农产品市场
加大销地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力度,形成城市农产品集散市场,有利于缩短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积极鼓励农产品出口外销。
5.推广多种农产品交易形式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交易形式还较为单一,推广借鉴国外成功的农产品交易形式,有利于活跃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1997年深圳福田批发市场农产品的拍卖就是成功的范例;有的城市的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销售模式等。
2011年以来,专业而又稳定的南宁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粮油区的一期和二期相继开业,100多名经销商汇聚于此,经销商们在粮油行业是什么分量?目前的经营状况如何?
11月13日上午,笔者来到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粮油区二期4-5号仓库,只见几名工人正在往一辆半挂车上装大米,仓库后面传来轰隆作响的磨米声,这里就是南宁市渭发大米加工厂的仓库和加工车间。该公司的黄老板介绍说,钦州那边的经销商要货,这车大米是送往钦州的。他说:“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仓库专业又稳定,大货车直接开进仓库,启动传送带,几名工人一会就装好一车米,货车从二塘收费站直接上高速,方便又省心。”
黄老板是江苏人,1998年来到南宁,租用了大学路一家市场进入大米销售行业。到2009年,因为该市场附近路段修路,禁止大货车出入,这事可把他愁坏了,运送大米的车辆都是大型货车,如果禁止进入市场,这生意就没法做了。2009年3月,他从大学路搬迁到五一路一家粮油市场。没过多久,他在五一路这家市场又遇到很多麻烦:大型货车的频繁出入,未经硬化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逢雨必涝;仓库的盖子是彩钢瓦的,未经隔热处理,放在上层的大米因为温度太高都变质了,大家的损失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市场又不赔偿;随后,该市场又被划入旧城改造范围,搬一次家损失很大,市场不稳定,大家都没心思做生意了。一连串的麻烦出现后,黄老板落户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而黄老板的遭遇,也是很多粮油行业经营者的切身体会。
目前,专门做大米批发生意的黄老板,销售有产自江苏、湖北、黑龙江、安徽等多个省份的大米,分别销往钦州、北海、防城港和梧州等市县,平均每天的销售量达几十吨。
在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像黄老板一样把大米生意做得这么大的企业,有十来家。他们纷纷进驻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除了这里的仓库最专业,道路坚硬牢固和交通便利,还因为这里的租金便宜。目前,五一路一带粮油市场的租金在26元-36元/平方米/月,大学路一带粮油市场的租金更高要40元/平方米/月左右。而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租金,才12元/平方米/月。综合条件“高大上”的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租金低又可以安心地使用50年,备受规模型企业的青睐。
特色粮油受欢迎
目前,专业而又稳定的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汇聚了多家粮油巨头,为了避免同行们在同一平台上出现不良竞争,每个商家都有自己的经营特色。
南宁枫谷商贸有限公司位于粮油区二期4栋18-22号仓库,其老板纪玉柱是东北人,主营黑龙江和湖北大米。纪玉柱说,他做大米生意已有24个年头,经过多年的摸索,他发现产自黑龙江的北大荒精洁米和湖北的洪森米最受广西消费者欢迎,原因是北方米一年一季,生长的周期长,品种优良,特别香甜,加上都是绿色食品,关键是价格还不贵。
广西馥演天商贸有限公司也已进驻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几年,主营金龙鱼品牌的油、米、面和面条等。公司执行董事黄铁说:“南宁市场金龙鱼品牌的粮油产品都是我的货,大家各营一样,各有倾向,共同发展,把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这座专业市场做得更专业。”
打造更专业市场
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稳定,流通主渠道地位不变。从市场数量上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至今,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稳定在4100-4300多家左右,市场单体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年平均成交额增长4倍。截至2015年底,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超过4400多家。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671家,全国有各类农贸市场2.7万个。从市场结构看,在亿元以上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蔬菜市场占30.5%,水产市场占14.8%,干鲜果品市场占13.2%,肉粮禽蛋市场占12.8%,粮食市场占 10.5%,棉麻土畜烟叶产品市场及其他农产品市场占18.2%,形成了以蔬菜水产等鲜活农产品为主的大型专业市场流通网络。从发挥作用上看,通过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数量占全国农产品商品总量的70%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南菜北运”、“西果东送”等跨区域流通链条中的支撑作用凸显,在当前及在相当长时期内,农产品批发市场都将是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核心和枢纽。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和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快速成长,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等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品化处理、冷藏冷冻仓储、交易厅棚的改扩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市场地面硬化、水电路系统改造、商户生活服务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为批发市场实现保障供应、稳定价格、信息、快速检测等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奠定了物质基础。
随着农产品流通模式不断创新,农产品直供直销、电子商务等新兴流通业态蓬勃发展;拍卖、网上交易、电子结算等新型交易及结算方式不断涌现;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收集、处理技术快速发展,部分批发市场主体加快应用新技术,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推广公平交易方式,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提升对生产者、经销商、电商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些批发市场如辽宁北镇窟窿台批发市场等,通过由内部与商户、向前与基地、向后与销售终端、并行与直供直销模式等进行调整关系和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从生产到消费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形成产地市场、集散地市场、销售市场、零售环节等多层次、集团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平台效应和带动影响力,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有效对接,推动农产品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从分散布局向产业集聚转变,促进一产种植养殖业、二产加工业和三产商贸服务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
农产品批发市场未来趋势是什么?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转型升级,整体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大势所趋。加强批发市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包括仓储物流、资产管理、经销商管理以及市场信息管理等的ERP系统,夯实批发市场信息化运营基础,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电子交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市场实行电子结算,鼓励市场创新交易方式,探索实体市场开展拍卖和网上竞价等新型交易方式,实现交易结算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数据化;加快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依托自身仓储、物流等优势,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或借助现有的成熟电商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推动电商企业入驻批发市场开展集货经营,提升市场的价格信息采收、分析和功能,建设面向农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消费者及政府部门的现代信息服务系统,为进入市场交易的农户和采购商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产销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是现阶段城市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枢纽
农产品流通交易流转的过程是从产地运送到销地,经过城市农产品流通最后到达消费者。城市农产品流通指农产品在销地通过农产品流通中心进入农贸市场、社区菜店、超市、机关食堂、餐饮企业、连锁零售终端等,进入消费者手中,如图1.1所示:
城市农产品流通中心是农产品交易、储存、运输、加工等农产品流通活动的中心,在城市农产品流通中承担核心功能,是城市农产品流通必不可少环节。现阶段城市农产品流通中心的主要形态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城市农产品流通中发挥枢纽作用。
(一)现阶段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仍不可或缺
世界级城市如纽约、巴黎、日本的市级批发市场的经由率均不低于50%。日本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的蔬菜数量占整个日本蔬菜供给量的80%左右;美国纽约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的蔬菜数量占纽约蔬菜供给量的50%至60%;韩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是生鲜农产品的流通主渠道,韩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由率为55.8%(2007年)。
以北京为例,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北京农产品交易量的60%以上,在北京农产品流通中发挥核心作用,除此之外,北京还有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北京农产品供应保障功能。
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我国现阶段城市农产品流通中心的主要形态,在城市农产品流通中承担仓储、集散、交易、价格形成等核心功能,在城市农产品流通环节中不可或缺,将长期在我国城市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城市农产品流通中心不应远离城市配送终端
农产品从产地运到销地农产品流通中心,通常使用10吨以上的大宗专项物流车辆,到达农产品流通中心后,按零售终端和机关团体用户需求分拣为多品种搭配的农产品组合,由小型物流车辆(包括面包车、金杯客改货、厢式货车等)配送至各区级市场、连锁终端、社区菜市场和机关团体用户。按进入批发市场大宗专项物流车辆平均15吨,运出批发市场小型物流车辆平均2~4吨计,批发市场运出车辆将比进入车辆增加平均5倍左右,如深圳海吉星市场交易流程图1.3所示。
这种由大型车辆到数倍的小型车辆分流的交易流转模式,如果离城市中心太远,大量小型农产品进城运输车辆将给沿线交通造成巨大压力,并加大农产品运输成本。因此,需要成熟的双向交通、物流网络体系的支撑,要求农产品流通中心必须位于农产品进出城的交通要道,交通通达,既不能离城市中心太近,影响城市交通,也不能距离城市配送终端过远,增加集散成本,降低集散效率。
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大城市的农产品流通中心一般位于距离城市配送终端25公里以内的距离,才能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集散。法国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距巴黎市中心(凯旋门)12公里,东京大田农产品批发市场距东京市中心(东京站)13公里,澳大利亚悉尼批发市场距离悉尼市中心(悉尼塔)15公里,韩国可乐洞批发市场距首尔市中心(首尔塔)25公里。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应有足够规模的仓储、分拣加工功能
保障城市农产品应急需求,需要在交易、仓储、物流等环节中流转的农产品达到一定的动态储备量,尤其是承载农产品流通核心功能的城市农产品流通中心的动态储备量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保障城市农产品的安全。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各大城市需确保重要的耐贮存蔬菜品种5~7天消费量的动态库存。
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主要的农产品保障供应,需要不断提升交易、仓储、物流、分拣加工能力,尤其现代化冷链仓储、冷链物流、农产品精加工与深加工的能力,全面提升农产品动态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保障应急供应。
二、农产品的标准化与净菜化
城市流通的农产品逐渐呈现标准化、净菜化发展趋势。农产品标准化与净菜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农产品标准化即实行农产品质量、等级的统一标准,为市场交易各方提供信息便利,以促成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净菜也称新鲜消毒蔬菜,即将新采摘的蔬菜经过整理(如去掉不可食部分、切分等)、洗涤、消毒等加工操作,在无菌环境中,真空包装而制成的一种产品。
(一)城市流通的农产品逐渐在产地实现标准化
农产品的标准化可以大致分为两个环节:种植和筛选分级。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特性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日本所有农产品都要按一定标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分级。鱼虾是以“条”为计量单位;梨、苹果多以“只”为计量单位;大白菜、包菜以一棵或半棵标价。
我国过去农产品的规格化欠缺,使多数农产品流通仍处于混批、混装表2.1:冷链物流对比表状态,使许多商品到市场后再进行初选、加工、分装等,一是增加人工装卸成本,交易周期长;二是缺乏冷链物流,造成农产品损耗率高,如欧洲大部分国家的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已达100%,损耗在5%左右,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损耗率为15%、8%和10%左右,与国际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三是大量的农产品废弃物在市场或集散地形成二次或三次垃圾。
农产品标准化可以实现以件为单位进行快速交易,免去传统交易的称重或按个数等的交易,有利于提升交易效率,提高\输或配送效率、提高商品化程度,减少装卸货成本等。
因此,我国农产品流通从产地到销地的过程中,应当发展标准化农产品,由产地市场逐渐实现标准化,进入销地城市。城市农产品流通中心应当按标准化农产品交易的标准和要求建设升级现有设施,进行全程冷链体系的建设,交易设施与冷链一体化设计,从产地的预冷、运输全程冷藏车,进场冷藏、出库冷链,入户冰箱,提升冷链物流能力,降低农产品流通损耗,提升流通效率,提升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净菜在城市农产品流通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高品质净菜已成为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蔬菜消费的主流。在欧美、日本等国家,90%以上的蔬菜是经过商品化处理和加工后进入市场的。法国1989年生产净菜已经达到35000吨;1998年美国净菜和切割蔬菜销售额已达到了60亿美元;上世纪末,日本市场的净菜率几乎达到了100%,英国的净菜加工率约占蔬菜总销售虽的85%。
我国净菜消费正在成逐渐上升趋势,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机关食堂、餐饮、酒店等企业直接采购净菜。如北京康安利丰农业有限公司为西贝、海底捞、麦当劳等餐饮企业,提供净菜加工业务;二是社区菜店、超市销售净菜,满足社区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如京客隆建设单独的物流配送中心进行净菜加工,再配送至各门店;三是消费者直接在家通过网络购买净菜。如每日优鲜为消费者提供全球生鲜产品“2小时送货上门”的极速达冷链配送服务。
净菜对于城市农产品流通主要有三大好处:一是简化食堂/餐饮企业传统工艺管理流程,降低蔬菜成本,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二是提升城市农产品流通环境水平,减少城市垃圾的产生。据调查,每上市销售100公斤蔬菜毛菜约产生5-10公斤蔬菜垃圾;三是可以为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因此,随着净菜消费率的不断上升,净菜在我国城市农产品流通中的比重将逐渐增加。
(三)农产品流通中心发展净菜加工是一种较好的模式
净菜加工通过将加工端集中,将需求品种、需求量集中加工,工艺流程一般为:原料、验收、清洗、整理、杀菌、淋洗、控水、包装、贮存、配送、销售,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分拣加工、拆零、包装、配货,配送到城区指定地点。
――大批量采购,多元化组合拼配包装。净菜加工要求大批量的单品采购,由大包装分拆成小包装,并且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多元化的组合拼配包装。净菜过秤、装袋、封口等包装环节必须在无菌操作间进行。
――保鲜期短,全程冷链物流,运输时间不超过6~7个小时。净菜包装后应放入冷库中贮藏,冷库温度必须≤5℃才能获得足够的货架期及确保产品食用安全,并利用冷链(温度≤5℃)进行运输和销售。从净菜加工中心到配送终端的运输时间不能超过6~7个小时,如果离开冷链环境,产品品质就会收到损坏。
由于配送终端需求多元化、大包装分拆成小包装、从单品包装到组合包装,全程冷链物流,具有小批量、多频次的特点,配送时效性要求高,使农产品配送半径限制性强、高风险性、高成本性、时效性强,不宜与零售终端距离过远,很难在农产品产地解决。
农产品物流加工配送如果建设在农产品流通中心以外,会由于土地空间不足,导致未来发展的瓶颈;如果建设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内,会由于批发市场利益的关系,不利于农产品物流加工配送企业的成长壮大。根据国内外经验,农产品流通各功能一体化发展效率最高。如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交易区周围自发形成了面积达1500亩的用于农产品分拣加工和物流配送的区域,是海吉星交易区的3倍,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周边约100亩的物流加工配送区,补充场内物流加工配送空间的不足。
因此,农产品净菜的分拣加工最好在城市农产品流通中心实现,农产品流通中心不能离城市配送终端太远,并且应当以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橐劳校才能规模化生产配送。
三、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区将成为未来城市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枢纽
如前所述,随着现代物流、净菜加工比例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比例逐渐下降,冷链仓储物流、分拣加工功能需求比例增加,农产品批发市场向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区转型是根本方向。因此,批发市场的管理方式将不再与之适应,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区未来应当采用农产品流通园区化的管理模式。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正逐渐向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区转型
随着传统流通渠道的逐渐减少,农产品批发市场内直接交易比重逐渐下降,电子交易比重将逐渐上升,产地农产品标准化将逐渐成为城市农产品流通主流,部分初级分拣加工、初级仓储功能随之前置至产地,但对标准化农产品,特别是净菜进行分拣、深加工与精加工、冷链仓储物流等功能还需进一步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承载农产品流通相应的核心功能。
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围绕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即以一到两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整合农产品物流、分拣、加工等功能,逐渐发展成为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相比,将增加更多的物流加工配送功能、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展示体验场所、发展先进的交易模式。
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区主要包括批发交易区、分拣加工区、物流配送区、仓储区、展示体验区、智慧中心及商业生活配套区。
一是增加更多的物流加工配送功能。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区应当为现代加工物流配送设施建设预留足够土地、资源,便于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等企业进驻,加大现代加工物流配送能力。
二是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展示体验场所。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区应当提供展示体验场所,逐渐从农产品批发向农产品展示体验、电商展示、跨境直销、创意孵化等功能转变。如绿膳谷项目是由深圳市绿膳谷农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倾心打造,面向都市高知型终端消费人群,立足注重饮食安全健康的家庭消费,基于互联网在线交易及线下实体体验,集农业文化创意、健康饮食体验、潮流主题餐饮、全球高端食材和大众创新创业为一体,整合最完善、业态互补最佳、品牌级数最新颖的多功能、多主题、引领崭新健康饮食的国际农业文化创意综合体。
三是发展先进的交易模式。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区应当以“农产品交易”为核心,培育农产品B2B、B2C交易等农产品电子交易,集聚农产品交易所、投融资平台、交易场所、会展服务、中介机构等农产品交易相关机构,积极探索发展甩挂、落地交易、委托交易、拍卖交易等多元现代交易模式。
(二)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区采用流通园区化发展是最佳的方向
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区应当突破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采取农产品流通园区的管理模式。
一是采用管委会管理模式。管理机构不介入经营,政府成立管委会组织征地、按功能分区、招投标、并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促进园区内企业创造经营效益是管委会的重要职责;相对于批发市场而言,不会考虑其自身的经营收益,可以集约使用城市发展中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避免土地资源浪费的同时减少分散物流的成本。
二是入驻企业自主经营。各功能区以招标形式吸引批发市场、物流企业、加工企业,及其他相关企业投标入驻,入驻企业自主经营,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相对于批发市场中经营商户只能按照批发市场制定的规则进行交易和租用市场的摊位、仓储、物流设施而言,可以规避批发市场考虑自身利益的弊端,鼓励大量物流加工配送企业入驻。
三是制定相关的鼓励支持政策。企业可以直接享受到政府在用地、租金、建设等的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相对于批发市场而言,避免了其市场垄断地位产生,可以通过产业园区政策扶持处于成长期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的进程。
四、云消费时代,农产品流通呈现“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趋势
1、云消费时代,消费呈现“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趋势
伴随着现代信息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强劲增长,应对新一轮零售革命的浪潮,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时代――“云消费”时代。其核心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导,消费者可以通过任意消费终端获得任何其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其接触的任何有形、无形平台均能为其提供无缝消费支持。消费突破传统店铺的限制,突破了商品形态的限制,流通的时间障碍、距离障碍、渠道环节也已完全突破,呈现出“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之趋势,即流通的时间障碍消失(零时差)、流通的距离障碍消失(零距离)、流通的渠道环节消失(零渠道)。
2、农消对接逐渐成为主流交易模式
云消费时代,传统的层层加码的中间渠道已越来越缺乏生存空间,流通的渠道环节趋于消失,农消接逐渐成为主流交易模式。即以消费者和生产者为核心,借助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共享消费者各种农产品的需求信息、消费者信息、供应信息、价格信息和质量信息等。这种对接减少中间环节,交易价格更为透明,可以根据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安排农户种植和配送。同时可以监测蔬菜的质量,根据蔬菜的供应等反馈信息调整订单,达到利益最大化。
一是农产品私人定制模式。消费者通过网络直接下订单进行农产品定制,农民提供日常的农产品相关生产维护,生产过程中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全程实时监控。
二是农产品买断模式。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取得农民的茶树、果园、农场的所有权,农民提供日常的农产品相关生产维护,所得盈利归消费者。
三是农产品众筹模式。农产品众筹模式可以使农业获得了许多更为灵活、更为多元的引资方式。如云联牧场帮助那些养殖农户及企业筹集资金,在平台让为消费者开通绿色预订通道,最低投资金额仅有1000元,平均3~4个月就能获得收益,不但让消费者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大草原羊肉,还让消费者体验到了当牧场主的感觉。
(一)买方的议价能力
一般来说,买方数量越少,个体购买量越多,则买方的议价能力越强。我国产地批发市场中的买方主要是长途经销商,他们从产地市场长途贩运到销地市场销售;城市销地批发市场中的买方主要为二级批发商、零售商贩和一些大型超市。批发市场中的长途贩运商、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贩以个体为主,目前数量较多,但其正逐渐向公司化、规模化、正规化发展,未来数量上会有所减少,经销规模会逐步增大;购买量大是大型超市作为买方的主要特征。再者,交易越公开,买方的议价能力越强。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一个公开的交易场所,通过信息及时,所售产品和价格一目了然,买方很容易了解市场行情。此外,现在买方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其忠诚度也较低。所以,综合上述因素,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买方的议价能力总体较强。
(二)供方的议价能力
供方主要包括农产品经销商以及农户、农民合作社、等。一般来说,供方的数量越多,每个供方的供应能力越相近,其议价能力越弱。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供方中,数量众多,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供方发展及其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供方能力在逐渐增强,数量有减少趋势。在产品标准化方面,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缺乏统一公认的等级划分标准,产品质量主要凭借经验判断,主观因素胜于客观标准,继而降低了供方的议价能力。此外,我国已经有很多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了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合作,其中一些批发市场还发展了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市场供方的议价能力会日益降低。同时,供方和市场之间的交易是公开的,从这方面讲供方的议价能力较弱。综合上述因素,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供方的议价能力总体较弱。
(三)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也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市场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因素:进入新领域的壁垒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新进入者的反应情况。在进入壁垒方面,新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受到规模经济、品牌认知度差异、资本需求、客户转移成本、人力资源支持条件和政府政策等方面的限制,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进入壁垒属于中等。在行业内反击方面,在同一地区的已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它们对新进入者的反击很强烈,通常会导致恶性竞争,从而导致两败俱伤。所以,业内企业的反击程度较高。综合上述两方面,新进入者的威胁中等。
(四)农产品批发市场之间的竞争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一般来说,在一个行业中,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可以产生超额利润,激烈的竞争会导致整个行业利润下降,而在一个行业中存在大量的竞争者会降低合作的机会。截至2007年底,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总数已经发展到4150个,总体上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同时,从全国范围来看,规模接近的批发市场很多,分布也较为集中,并且经营方式基本相同,批发市场之间竞争比较激烈。
通常,产品需求的波动会加剧行业的竞争。农产品属于需求稳定型产品,很难加剧行业竞争。此外,众多企业分食固定的市场份额也会使得整个行业竞争加剧。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一方面,批发市场规模较为固定,多人分食会使得竞争加剧;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特殊性,对选址方面要求很高,所以各竞争市场纷纷“跑马圈地”,甚至导致恶性竞争。综合以上方面,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内竞争状况总体在中等水平。
(五)替代品的威胁
对于农产品批发市场来说,其替代品主要为连锁型生鲜食品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电子商务网站等。近年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其已有能力在农产品交易中跨越批发市场,直接与超市或其他零售终端实现“农超对接”,继而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威胁。
目前,很多连锁超市仍然从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随着连锁超市等零售终端的发展,通过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生产基地、签订订单农户或寻求自己的专业批发商,连锁超市等零售终端也将有能力摆脱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依赖。所以,连锁超市等零售终端作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替代品之一,具有中等偏上威胁等级。另外,近几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市场也在全国各地兴起,尽管目前交易品种有限,交易制度也不甚规范,但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地区辐射范围大,可由局部市场,向全国、甚至全球的市场发展。因此,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也对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构成一定威胁。
综合上述五力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的吸引力较强,行业内竞争激烈程度中等并呈上升趋势(见上图)。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门槛并不高,所以未来行业内批发市场的竞争将主要在批发市场与替代品之间展开,并且可以预见随着替代品的发展完善,竞争会日益激烈。
二、竞争环境推进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多维发展趋势
(一)横向网络化发展趋势
农产品批发市场横向网络化发展趋势可以分为连锁兼并、区域集结和功能拓展3种形式。在连锁兼并方面,一些市场利用其资本、品牌和管理优势,向其它市场输出资本和管理,在本埠和异地同时经营若干市场,一些市场还形成了母子市场体制和市场集团体制。例如,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资本运营为主要手段,先后购并了一些批发市场的股权,初步形成了全国范围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在河北、内蒙等地通过兼并重组建立了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初步实现了网络化经营。在功能拓展方面,一些市场通过增加交易品种,实现市场转型;另一些通过扩大市场经营场地,增加服务功能;还有一些通过功能延伸,大力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不断强化其物流功能。另外,还有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向国际贸易领域延伸。在区域集结方面,以区域为核心的地方大市场可联合当地各农产品批发市场,结成战略联盟,集中优势增强竞争力。
(二)纵向一体化发展趋势
现代意义的批发市场己不单纯是商品的集散和交易中心。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质量,保持交易规模,批发市场需向生产和零售领域延伸,实现纵向一体化经营。由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类型、规模、实力不同,因此纵向一体化发展趋势展现出3种方式:一是向生产领域延伸。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培育优良品种,发展产供一体化经营;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兴办农产品基地,发展“订单农业”,以掌握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货源。二是向零售领域延伸。批发市场积极发展零售终端市场,以扩大商品流通规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如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已建立了100多家社区菜店,实行统一配送,不仅扩大了经营规模,也降低了销售价格,让利于民。三是向全供应链发展。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方面向上游延伸,投资或参股建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另一方面向下游延伸,与农产品零售终端结合,为其加工、配送农产品,以实现供应链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
(三)竖向虚拟化发展趋势
未来在市场不断发展的培育和催化下,随着入市者交易规模扩大、信誉程度提高、交易制度完善等因素的发展,信用交易、电子拍卖交易、网上交易等将逐渐成为一些市场的主体业务,其中,电子拍卖市场方面,由于标准等原因,我国目前电子拍卖交易模式较多应用于粮食、棉花、食糖等大宗农产品,生鲜农产品领域应用较少,但也有云南花卉、山东寿光、深圳福田市场开展了电子拍卖试点。农产品电子商店模式是农业企业利用电子技术从事商品零售业务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农业企业价值链的营销元素和买方价值链的采购元素直接通过网络相联,给买方和卖方都增加了收益。电子交易市场方面,近年来,已有一批利用互联网进行农产品交易的电子市场涌现出来,但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亟待加以规范管理。
关键词:批发市场 流通效率 交易方式
从2009年至2011年,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次农产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产品流通效率偏低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而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批发环节。在我国流通体系中,农产品批发的功能主要由各级批发市场承担,经由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达到70%以上,其中城市蔬菜的交易量更高达90%。因此,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成为优化流通体系、提高流通效率的关键。
批发环节与流通效率的关系
人们曾经普遍将批发环节置于流通效率的对立面,认为若要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就必然要减少批发环节。姑且不论这种看法是否符合农产品流通的现实状况,仅从理论角度分析,这种对批发环节的看法也是似是而非的。
批发环节与流通效率之间的确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般条件下,批发环节少就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但某些情况下,流通成本的降低和流通效率的提高是通过批发环节的增加而非减少来实现的。假设市场上有M个生产商,N个零售商,在没有批发环节的情况下,双方直接交易,交易次数为M*N次;如果市场存在一个批发商,则总交易次数为M+N次。只要生产商与零售商的数目均在两个以上,则存在批发环节的情况下,总交易次数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减少,流通成本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是因为批发环节的多少是以能否解决商品集散矛盾为依据的。对于那些需求面广,流通量大,需以不同程度的集散为条件才能顺利进入消费领域的商品而言,环节过少就难以完成其空间转移的全过程。事实上,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市场范围的扩大,地方性产品日益卷入全国商品流通市场,批发环节的增加几乎是必然的。同时,环节的多少,还取决于批量交易规模。如果生产、消费都处于较为集中的状况,批量交易规模大,则尽管流通半径大,但环节不会增加;若生产、消费有一方处于分散状况,批量交易规模很小,则即使地产地销,环节也不会减少。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恰恰是生产高度分散且市场范围广大,因此,批发环节不可或缺。那种希望通过减少批发环节来降低流通成本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若人为地减少批发环节,则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现实必然性
(一)农产品流通的季节性
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并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因此,农产品流通随季节变化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在结构和数量上旺季与淡季差别极大。这就要求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自身灵活性的特点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二)农产品自身的易腐性
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本身具有鲜活、易腐、不易保存的特点,客观上需要缩短储存时间,以节约商品流通费用。我国地域广大,冷链技术应用范围有限,因此上述矛盾的解决只能依赖各级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可有效地解决农产品的存储问题,极大地降低商品损耗,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
(三)农产品流通的分散性
与工业生产相比,农业生产本身就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在我国,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基本还是以小农方式为主,数以亿计的农户在广阔的地域各自单干,造成我国农业生产点多面广。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流通半径急剧增长,加剧了农产品流通的分散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则可以将亿万小生产者引入大市场,成为连接生产与需求的重要节点。
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强化政府职能并完善统筹规划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政府调控、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在我国,曾出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脱离实际条件建设市场的问题。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实践证明,凡是注重、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把市场发展纳入到城市建设中去的地方,农产品批发市场就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否则,必然导致空间布局不合理,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造成城市空间拥挤,增加交通压力,而且商流与物流的矛盾突出,不利于农产品批发市场自身发展壮大。
加强、完善相关规划,前提是必须强化政府职能,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国际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如韩国全国5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由政府100%出资的公营批发市场就占了29个,一般法定批发市场19个,民营批发市场只有3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计划、布点、投资乃至管理,全部由政府负责。具体过程是:当某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到需要建设市场时,首先由地方政府提出申请,经过中央政府主管部门认可后,中央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设计市场规划方案,规划确定后,资金问题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解决。这对控制市场总量、稳定秩序、有序竞争、提高市场规模和建设标准起着重要作用。即使在经济自由化程度最高的美国,政府的作用也无可替代。在美国,农贸市场建设必须根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由市政府统一规划后方可建立,即市场建设必须经过市政府的批准。一些大型市场的建立,有时连总统都要亲自过问。1986年,美国西部最大的洛杉矶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扩建时,需要在黄金地区占有5万平方米土地,当时的总统里根就亲自过问了该市场的建设情况,要求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上予以支持。可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是农产品批发市场顺利发展的前提。
(二)利用技术手段并改善交易方式
传统的“一手钱,一手货”的简单交易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辐射范围的扩大。因此,积极寻找适合不同市场发展的新型交易方式,是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产品批发市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引入诸如招标、期货等现代交易方式,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电子商务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充分利用这一现代交易方式,可以实现农产品的采购、交易、分销及结算过程网络化、电子化,大大节省流通时间、降低流通费用,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组织生产、衔接产需、促进经营,在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加工技术的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有效的推动作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把农产品生产者和加工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农产品生产者按照订购合同,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商对生产者提供的产品进行加工,然后交由农贸市场组织销售,这样,有效地实现农产品的流通,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联系,保证农产品流通的顺利实现。
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改进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制约着批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又好又快发展,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切实改进管理模式并将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国际经验表明,通过立法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设、经营等进行规制,是农产品批发市场顺利发展的前提。如日本政府早在1923年就制定了《中央批发市场法》。到1971年,政府又制定和颁发了《批发市场法》,这是一部针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本法,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设、规划、运营、监督、审议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批发市场法》的出台为其它相关法令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如1971年颁发的《批发市场法施行令》、《批发市场法施行规则》,1991年制定的《食品流通审议会令》等,构成了完整、规范的法律体系。
我国目前相关法律建设略显滞后,且伴随着政出多门的痼疾,因此相应的规划失序、经营失调等问题也就难以解决。因此,当务之急是整合现有法规法条,出台一部统领性的相关法律,并进而以此为核心,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规范相应管理,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明确定位并突出批发市场的公益性质
分析美、日等国的相关经验,其批发市场都是由政府出资兴建,同时政府还有一系列的扶持措施,公益性极为明显。但在我国恰恰相反,没有将此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对待,而是采取了企业经营的模式。这种情况下,有关经营者必然会将批发市场作为盈利的工具,因此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层出不穷,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导致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价格暴涨,而农民和消费者都深受其害。因此,必须明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属性,在用地、税费、贷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
(三)培育规模化的经营主体
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必须走规模化经营之路。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追求规模化往往通过扩大建筑面积,增加进驻单位来实现,单个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没有相应发展起来,因而不能有效降低成本,无法在市场竞争中承受市场变化的风险。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培育一批组织化程度高、能够承受市场变化压力的经营主体,使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总体上提高运作能力,有效地组织产销衔接,成为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力量。
(四)开发必要的硬件设施并提高装备水平
冷链技术在现代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可以有效降低流通过程中的农产品损失,也能够实现农产品流通的价值增值,还可以扩大就业,是吸收农业人口转移的有效途径。而我国目前冷链系统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应用还不普及,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也比较大,体现在批发市场环节就是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建有配套冷库的市场很少,一般只能当天上市当天售完,否则就失去原有的鲜美度,商品品质难以保持,造成损失和浪费。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我国的鲜活农产品损耗率在25%左右,而美国的鲜活农产品损耗率只有2%到3%,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只有5%左右。因此,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大力扶持、推广冷链系统的普及,在批发市场建立配套的冷藏设施,既可有效减少批发环节的物质损耗,而且也可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增值,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这对于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五)与现代物流业结合来实现批发市场的升级转型
现代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农产品供应链包括农产品生产资料供应、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改变以往分散的环节运转,使上下游经营主体之间整体合作,信息共享,农产品流通顺畅高效,分享价值链条协作创造的最大化价值,增加农户收入。国际经验也表明,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助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现代化。而批发市场与现代物流业的有机结合,可有效改变原有流通形态,把无序的运输和过多的分销整合为简捷、经济的物流过程,从而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由单一农产品集散地向农产品物流中心转变。因此,有关方面要加强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等扶持政策,从而推进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和转型。
参考文献:
1.祁春节,蔡荣.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演进回顾及思考[J].经济纵横,2008(10)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3-0057-03
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仅仅具有集散货物、交易商品、价格形成和信息集散等传统功能,在我国特有的农业生产与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潜在的、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的社会功能。产地批发市场具有组织农业生产、组织农产品加工、组织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一体化生产经营、促进农村社会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功能。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从2002年开始,农产品批发市场“国债项目”、“双百市场工程”、“升级拓展5520工程”、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等先后启动。近年来,国家对农产品流通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政策密集出台。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出台《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尤其是在税收政策上有了重大突破。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创新流通方式。2013年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健康发展。
1产地批发市场的基本特点
连云港市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目前,连云港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林果茶、畜禽渔、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紫菜养殖加工基地、河蟹育苗基地、对虾和泥鳅养殖基地和江苏省唯一的海珍品养殖基地。随着农产品产量和种类日益丰富,商品交流日趋活跃,全市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
11覆盖范围广
据初步统计,全市现有各类农产品规模批发市场64家,其中产地批发市场38家。从地域分布看,覆盖范围较广,布局基本合理。从产业类别看,门类比较齐全,分工比较专业,现有批发市场销售种类众多包括粮油、蔬菜、海产品、花卉、畜禽等基本农产品,涵盖了粮油、园艺、畜禽、水产等各优势产业,其中蔬菜类批发市场12家,占316%;水果类9家,占237%;综合类8家,占211%;水产类3家,占79%;花卉类2家,占53%;粮油类1家,占26%;畜禽类1家,占26%;其他类2家,占53%。
12有力地促进农产品的流通
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载体中占主导地位,全市有23家产地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过亿元,6家超5亿元,其中连云港苏鲁海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通过批发市场,我市的品牌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或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农产品的流通,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开拓了国内外市场。
13传统市场档次得到提高,功能逐步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批发市场经营面积逐步扩大,内部设施和管理功能逐步完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如淮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苏北地区一个较大的综合性批发市场,市场设立蔬菜交易区、果品交易区、肉类交易区等7个交易区,建设电子结算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五个中心。目前市场已形成蔬菜、干货、调料、水产、粮食、肉禽蛋等几大批发区域,已由最初单一的蔬菜批发市场发展成为综合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14产业带动作用明显
产地市场主要依托于农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载体。各地根据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特点,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农产品市场。大多数产地市场交易面积不大,交易设施比较简单,但对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繁荣发挥着显著作用。位于泥鳅生产大镇――墩尚镇的赣榆县泥鳅批发交易市场,该镇泥鳅养殖面积达21万亩,在韩国拥有首尔、群山、平泽三大销售基地,泥鳅年出口量占全国九成以上,出口创汇额达2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超万人。
15市场辐射能力逐步增强
随着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全市产地批发市场得到较快发展,全市农产品规模批发市场占地面积2729亩,从业人员14万人,年交易额超过189亿元。其中产地批发市场占地965亩,从业人员近8万人,市场投资规模近3亿元,年交易量366万吨,年交易额75亿元。辐射带动蔬菜生产34万亩,水果14万亩,畜产品20万吨,水产品71万吨,农户34万户。连云港苏鲁海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位于海洋捕捞集中的海头镇驻地,年交易水产品量达17余万吨,交易额156亿元。
2需要关注的问题
虽然连云港市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存在功能不够强、规模不够大、政府引导和扶持跟不上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产地与销地以及不同类别市场之间布局不合理
近年来,随着全市优势产业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鲜活农产品集中度稳步上升,客观上要求建立集散能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和冷藏能力大的保鲜库。但目前产地与销地以及集散地之间布局不合理,销地市场发展比较充分,年交易额达到189亿元,仅市区的连云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到60亿元,而产地市场年交易额只有75亿元,发展相对落后。
22部分农产品市场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
连云港市虽然各类农产品销售主体较多,但总体规模偏小,设施简陋,组织化程度较低,交易手段落后,辐射面不宽,市场引导生产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总体看,全市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以小型为主,年交易额不足1亿元的占到39%,5000万元以下的占26%,且多数市场规模小、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强。在被调查的全市38个产地批发市场中,占地面积在10亩以下的小市场占到34%,占地面积在5亩以下的占到16%,80%的市场缺乏冷藏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信息或质量检测设施。
23缺乏统一规划,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
政府对于批发市场的未来发展缺乏统一的政策、规划和目标,特别是国家层面关于批发市场法律、法规的制定,尽管已呼吁多年,但未有结果。虽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各式的批发市场发展规划及管理办法,然而由于部门各自为政,可操作性、落实情况不容乐观。相对来讲,目前各级政府对于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还缺乏有效的政策、经济、法律、行政等方面的引导,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4农产品流通模式较单一,现代物流发展相对滞后
现有流通形式的多重性、离散性、区域性和信息不公开性造成极大的信息不对称性,生产者在缺乏信息或信息被扭曲的条件下盲目进行生产,在生产获利微薄的情况下还要承受销不出去的巨大风险。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相对滞后。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营销规模小、效率低。
3措施及建议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体系与营销体系的核心环节,加快培育农产品批发市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当前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带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任务。对拉动生产,服务三农,完善流通网络,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3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规划引导,重点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合理布局、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拓展。根据产业布局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步伐,新建或改扩建产地批发市场。在蔬菜、水果生产集中连片,例如农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农业生产集中区,没有交易场所的地区建立产地批发市场。对已有市场但基础设施差、集散功能弱的实施升级改造,重点考虑对既是鲜活农产品优势产业带的产地批发市场又是农业部的定点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主要是加强市场供水、供电、道路和通信等系统的改造建设和交易棚厅的改扩建,切实改善市场交易环境。在批发市场提供交易场所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拓展价格信息汇集、产品质量控制等功能,鼓励市场开展加工配送、质量监管、规范包装、发展现代流通、壮大市场主体、完善公共服务等。
32推动相关政策落实
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场的扶持力度。积极采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政策手段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逐步调整现有农业资金的投入结构和支持重点,向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倾斜,支持批发市场电子结算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质量检测系统、信息收集系统、垃圾处理设施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帮助完善和提升市场功能,增强流通效率。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指导,规范和降低摊位费等相关收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并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进一步落实鲜活农产品配送车辆24小时进城通行和便利停靠政策,降低中间环节成本费用,为农产品市场流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3强化流通主体培育
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在农产品产地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农产品物流业的规模效益。积极培育各级农产品营销协会、专业协会,发挥其促进产销衔接作用。鼓励和支持农民经纪人发展加工、分装、储藏、保鲜、运输等业务,在规定的低温条件下进行农产品加工、分选包装、储藏和运销。推进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和经营,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产品物流带动能力。加强对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培训,提高为农服务意识和水平。积极引导农民营销合作组织发展,鼓励运销大户、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领办营销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参与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34加强市场监测预警
扎实开展主要农产品的产销信息、产地价格信息、市场运行走势的监测统计,切实加强分析研判和预警,特别是掌握重要节日期间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提前制订应急预案,引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规模,科学安排上市时间,指导农产品跨区域有序流通,让产地市场不仅成为农民出售农产品的场所,也成为农民获得市场信息的渠道,帮助农民根据市场情况调节生产,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增收致富。
35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积极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在质量、规格、包装等多方面实行标准化,实现分级收购、包装、销售,使进入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应逐步实现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推行农产品检验检疫和市场准入制度,组织开展农药残留和产品质量检测试点工作,防范农药、饲料添加剂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名牌农产品,扩大品牌农产品生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贤平,徐伟军宁海县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0(2):420-424
[2]胡峰广州市批发市场发展特点及空间布局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1-2
[3]何贤平,徐伟军宁海县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0(2):420-424
(上接P33)参考文献:
[1]吴敏从中西诚信观看中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J].企业经济,2013(2).
[2]王为论企业诚信营销文化建设[J].企业家天地,2009(2).
[3]张云起营销风险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农产品批发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后,经历了一个数量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从产地市场兴起到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并行发展,从民间自发形成到政府推动建设再到市场力量整合重组的过程。
(一)演变形成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购统销的流通体系经过政策的引导逐步演变形成我国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体系。形成的三种方式主要是:
1.由农民自发兴办,在农贸市场或集贸市场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南京白云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2.由政府、工商管理部门建设或者原来商业、粮食、供销等流通部门的购销场所改造形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
3.由农业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例如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二)发展历程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之后就迅速发展,市场数量由1986年的892个发展到2007年的415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由1986年的29.35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9300亿元,平均每市成交额则由317.8万元上升为22409万元。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呈现迅速上升到稳中有降,再到基本平稳的过程,平均每市成交额则持续上升,表明批发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
不同学者对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根据我国流通体制改革阶段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自身发展情况,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20世纪70年代末-1984年,萌芽阶段。1978年的农业改革极大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各类农产品总量大幅提升,从1979年起,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农产品统购统销的范围和品种进行了重新规定,在不从根本上触动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的条件下,逐步缩小统购范围,减少统购品种,允许部分农产品议购议销和自由购销,放开集市贸易,伴随流通政策的改变,一些具有比较优势和交通便利的农业产区的集市由定期赶集发展到天天开市,进而有了批发市场的初步形态。
2.1985-1995年,高速发展阶段。1985年后,农产品流通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取消统派购制度,多种农产品走向宏观调控下的自由流通体制,全国各地的集贸市场纷纷恢复与发展,一些传统集市向批发市场转化,新兴的批发市场作为国合商业传统封闭式批发网络的替代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入市交易的农产品品种、规模迅速增加,除棉花、粮食等少数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批发流通的主渠道。在产地批发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销地批发市场也日渐兴起,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大体形成。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流通不畅导致的农产品供应不足是重要原因,为此,国家提出“菜篮子”工程,力保大中城市蔬菜供应,要求各地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由于批发市场能够直接快速提高地方税收,在“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指引下,全国形成批发市场建设热潮,从1991年到1995年,全国批发市场数量从1991年的1509个上升到1999年的4249个,连续5年递增率达两位数,其中1995年甚至高达42.3%,其中尤其是大中城市销地批发市场发展更快。
3.1996年至今,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阶段。在批发市场发展热潮中,由于缺乏合理定位和科学论证,部分市场成为有场无市的“空壳市场”,也有些市场管理不善,基础设施欠缺,配套服务不够,批发市场陷入盲目发展和竞争状态。同时,1996年前后,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状态出现转变,从早期的供不应求逐渐演变成品种和数量的全面供过于求,为保护当地农业,区域流通受到各种限制,地方保护主义泛滥,给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针对区域流通中种种不健康现象,国家采取“市场办、管分离”“市场登记与年检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对批发市场进行规范,批发市场在竞争中出现合并、转移、倒闭、关停的情况,批发市场总量也在2000年达到高峰的4532个,之后逐渐下降并稳定在4150左右,随着市场的规范,国家又陆续推出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和改造的方针,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农产品流通逐渐向规范化、组织化、标准化、大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从2000年的1.6万亿增长到2007年的9.4万亿,其中,批发业务成交额从2000年的1.1万亿增长到2007年的3.5万亿。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类型
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演变,批发市场逐渐发展,按照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类型的市场。
1.按交易方式分为: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是指产品的种类比较固定的市场,如粮油市场、干鲜果品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肉禽蛋市场、土畜产品市场等。综合批发市场则是交易多种农产品的场所。统计年鉴上大多采用这种分类方式。
2.按市场所处位置和承担职能以及辐射半径分: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区域中转(集散型)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地建立的市场,产地批发市场的典型特征是“买本地、卖全国”。产地批发市场是在农产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形成,通常交通比较便利并能辐射周边地区,有集货、分货交易功能。产地市场一般季节性强,交易设施比较简陋,在山东、河北等蔬菜生产较为集中的地区,就存在大量此类市场。我国产地市场数量占批发市场总数的1/3左右,在农产品集中收获旺季,这类市场活跃着大量熟悉本地情况的农村经纪人,批发商往往通过他们实现产品采购。目前我国大型连锁零售商在产地采购产品的80%-90%是通过产地市场和产地经纪人实现,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产地批发市场的典型。销地批发市场是在农产品消费量较大的地区建立的市场。
销地批发市场的典型特征就是“买全国、卖本地”。销地批发市场是以满足城市农产品消费需要的公益性农产品交易设施,具有集散、交易、价格、信息、结算、商流和物流及配送等功能。比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就存在多个此类市场,其主要特点是:市场内农产品来自周边及全国各地,多品种,大量交易,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以最新鲜的状态实现产品销售。在农产品基本实现大流通的今天,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存在从外地调入农产品的现象,主要用于调剂品种,确保周年供应。销地批发市场的交易根据城市大小、季节及所在地不同而不同。比如南方中小城市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多体现出以本地产品为主,北菜为补的特点,为满足市场品种丰富度需要调入某些品种。北方大城市由于气候条件,本地产品数量上就无法满足本地消费,大多依靠南菜北运,比如山东寿光的蔬菜占北京市场的1/3。
区域中转(集散型)批发市场的典型特征就是“买全国、卖全国”。它一般由产地批发市场发展而来,除交易本产地的特色产品,还因为拥有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品牌优势、信息集散优势、集聚效应等,成为远距离运输的集货和中转市场。如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1984年是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农产品销售而设立,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批发和集散市场,由于寿光聚集了大量的客户和信息,甚至远在海南的特种农产品也先运到寿光,通过当地的批发市场实现产品的有效分销。而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经营的蔬菜、水果、粮油和土特产品分别占深圳市民消费量的85%、90%、40%和65%以上,不但满足了深圳700万居民的生活所需,而且还辐射到整个华南地区(包括港澳台)乃至全国,并与东南亚、南非及欧美等市场建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转口贸易基地。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特点
1.批发市场平均交易规模迅速扩大,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发展速度各异。平均每市成交额是反映批发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986年仅为317.8万元,1999年已达到7867.2万元,2007年达到22409万元,20年间,批发市场平均成交额增长了70倍。2007年,全国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有1551个,其中亿元以上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830个,而亿元以上专业市场有721个,在亿元以上的247家蔬菜市场中,前100名市场由过去的3-5亿提高到10亿元以上。2006年,虽然全国最大的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达160亿元,北京最大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达150亿元,随着交易规模的上升,单个市场的辐射空间也不断扩大,从区域性、省内扩展到周边省份,甚至全国范围。
产地批发市场日益减少,销地批发市场稳中有升。产地批发市场成立主要是为方便农区农产品集中上市季节大量农产品快速有效的销售,销地批发市场则是在解决城市居民农产品采购困难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产地批发市场起步和发展早于销地批发市场,但随着时间推移,城市化进程加快,销地批发市场增长也远快于产地批发市场,从市场总数看,2000年4532个批发市场中,产地批发市场有2578个,销地批发市场有1954个,而2007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约4150个,其中产地市场1600家,销地市场2550家。
2.市场运行机制以现货、现金交易为主,批零兼营相对比较普遍。现有的批发市场大多是实物交易,产品全部堆放在市场,买主在验货基础上讨价还价,现金收付完成结算。以现货为主进行交易得到的交易信息对调节商品流量、平衡区域供需矛盾有较大作用,但因交易对象已经是成品,因此交易信息对商品生产指导意义并不大。根据蛛网定理,农民生产决策依上期价格而定,但交易价格却取决于本期供求状况,生产决策与产品上市间存在一定时差,在缺乏科学分析的条件下,批发市场现货价格的高低甚至还是农产品“买难”、“卖难”周期性循环出现的重要诱因。现金收付作为传统的交易方式虽然比较方便,但是批发业务因为交易数量大,往往需要大量的现金,假币、抢劫等不法行为的存在又使得这种交易方式布满危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批发业务和批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行批零兼营,在4000多个批发市场中,纯粹意义上的“批发”市场为数并不多,典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几乎是传统集贸市场的放大版本,摊位细小零散,交易起点较低,产品包装简陋,缺乏现代批发市场应有的规范与效率。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传统交易惯性之外,还因为仅靠单纯的批发交易不足以支撑市场运营,需要兼营零售来提高场地综合利用效率。
3.批发市场功能由产品集散、辅助流通向价格决定、质量监控发展。批发市场是伴随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而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促使市场定位和市场功能不断变化。土地承包制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在自然资源较好的传统农区,大量农产品在上市季节积压,同时,城市国有商业系统在改革中逐渐衰弱,为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满足城市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批发市场应运而生,从农业生产者中分化出专营农产品批发流通业务的商人,远距离运输并销售农区产品,批发市场发挥了集散产品的功能,随着城市化推进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批发市场功能进一步完善,从早期的提品集散场所扩展到快速高效的检验检测流通中产品的安全,而部分批发市场由于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批发商,更是成为特定产品价格形成的重要场所,市场的批发价格成为指导各集贸市场零售价格、批发商采购价格甚至生产者决定来年生产计划的重要指标。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特点的成因分析
当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中呈现出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不断推进在流通领域的具体表现。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有:
1.农业生产集中程度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建设与农业生产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着竞争关系,大城市劳动力价格不断升高以及广大农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产品生产逐渐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不管是水稻、棉花等大宗粮食作物,还是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特种农产品都已经基本形成全国性的区域中心,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例如蔬菜生产方面,中国播种面积最多的九个省份合计占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的比例从1985的58.63%提高到2005年的64.31%,产量比例从1985的40.29%提高到2005年的67.70%,同时,在主产省内部也出现区域性的集中,蔬菜播种面积在6666.7公顷以上的县由1990年的163个发展到2002年的658个,其中2万公顷以上的大县已有55个。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普遍提高,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在全国遍地开花,有效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也使得农业生产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
2.基础设施改善和技术手段的推进提高农业生产率,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而自然资源有稀缺性、区域性和整体性,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出现土地、水或劳动力的短缺,从而对限制生产扩大,但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则在不同程度上使生产突破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优良种子的培育和推广、农药、化肥使用、塑料大棚技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等提高农业生产率。
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改善城市和区域的通达性,从而缩短产品生产地与其销售市场地的距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条件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要致富,先修路”成为90年代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口号,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1988年的147公里发展到2005年的4.1万公里,基本构建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公路网,确保了农产品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大范围运输。
3.零售阶段市场结构变化。作为一种新型零售业态,超市从1990年代开始进入我国,到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再到农村,从综合超市、大型超市到便利店,各种超市业态遍地开花。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生活方式改变,超市以其品牌、购物环境、安全保证等优势在生鲜食品零售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随着超市生鲜品经营规模的扩大,其采购也由早期全部从销地批发市场采购逐渐转为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直供并重。随着超市在生鲜食品零售业的比例不断提高,批发市场的发展空间也日益狭小。
4.城市消费者数量增多,需求提升。随着国家整体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大中城市数量增加,原有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众多农民转换成市民,需要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多样化需求扩大,销地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周转和集散的场所,顺应不断扩大的需求而蓬勃发展。单个批发市场形成区域性的垄断地位,辐射空间扩大,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了北京60%的蔬菜,南京白云亭批发市场提供本地80%的蔬菜。城市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促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专卖店成为部分高端客户的采购地点。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未来方向展望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挑战
1.土地流转制度的松动使生产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流转制度的松动,未来农业生产必然将逐渐向大规模发展,专业化生产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生产的大规模必然导致流通渠道发生变化,产地批发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优胜劣汰之下,部分基础设施欠缺,服务落后的产地批发市场在竞争中逐渐衰弱,部分条件好、吸引力大的市场将得到更多的生存空间,辐射更大的范围。
2.农产品市场国际化趋势继续推进。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包含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化,表现在大量进口外国农产品和出口本国农产品,生产者为全球提品,消费者从全球选择产品,还包含农业关联产业(agribusiness)的国际化,即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国际化,表现在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国际化,加工厂被国际资本控制,流通领域大型连锁超市的兴起和垄断。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可以互通有无,调剂国内外余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农产品市场国际化也提高了对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的要求,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周转的主渠道,对这种趋势也必须做出反应。
3.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从简单的数量满足提升为对质量、品质、安全的追求,作为大中城市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的中转环节,能否快速准确的检测进出市场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对问题产品在销售前进行控制,同时让产地生产者得到信息并取得产地政府的重视,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决定了批发市场未来发展的空间。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趋势
虽然面临巨大挑战,但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仍将长期存在。从农产品供给角度看,我国幅员辽阔,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农产品生产具有分散化、小规模特征,批发市场能够有效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从农产品需求角度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多品种的、偏好是多样性的,对生鲜度要求也很高,批发市场已经被证明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城市“菜篮子”工程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从农产品批发市场自身看,市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交易方式不断创新、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平台不断完善。尽管在单品种(如苹果、梨)上,不能排除大型综合超市通过第三方物流向生产基地直接采购农产品的可能,但是从总体来看,大型综超直接从产地进行多品种采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从中心批发市场采购生鲜农产品仍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流趋势。
由于地域特征和历史原因,日本和我国农业生产者规模普遍都比较小,农产品物流主要借助于批发市场完成。作为农产品物流中最大的通道及枢纽,批发市场可以满足买卖双方扩大运销规模和交易空间、节省交易成本的需求,是解决小规模农业生产和大市场、大流通之间矛盾的客观场所。在国际上,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已得到公认,对于在农业生产上与之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中国来说,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特点健全的物流管理体制是保证物流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的前提条件。日本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才形成了从农产品生产到流通一整套的理论和体制。
归纳起来,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支撑。
以法律来规范市场建设和管理,培育出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是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取得成功的保障。早在1921年日本就了第一部《中央批发市场法》,将中央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交易等纳入了法治轨道,并于1923年开设了日本第一家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批发市场地位的日益提高,日本又于1971年修订了该法,将《中央批发市场法》改为《批发市场法》,将地方批发市场也纳入了法治轨道,进一步确立了以批发市场流通为主的农产品物流地位。以后每隔5年修订一次,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依照该法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市场运行规则。〔1〕经过几次修订的《批发市场法》更加严格了交易原则,使交易活动更具公共、公开、公正性,很少发生违法现象。
另外,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也保证了行政职能的高效发挥。日本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安全卫生、上市运销、零售消费等生产和流通诸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能,统一归口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
在全国层面上由农林水产省流通局负责农产品的流通行政管理,在省、市级层面上由地方农林行政部门的流通室负责行使职能。
2.有组织化程度极高的农民协会。
日本法律规定,中央批发市场必须由政府开办,但地方批发市场可以由农协、商社等法人团体开办。
农协是组织日本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关键组织,日本农协是根据1974年国会通过的《农业协同组织法》,由农户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的群众经济组织,是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力量的、遍及全国的民办官助农民经济团体。在农产品流通的各环节,如组建批发市场和集配中心,组织物流、商流、信息流及组织结账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农协一般都建有农产品集贸所,负责本农协成员产品的售种、挑选、包装或冷藏,然后组织上市。目前,全国农协系统共有集货所近3000个。此外,农协系统还有全国运输联合会,下设众多运输组织,充分保证了农产品以高保鲜度迅速运到批发市场。〔2〕3.有高效运行的竞争机制。
对于批发市场的交易参加者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特别是作为交易主体的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才能进场交易。为了保证竞争适度,每个批发市场对进场的批发商、中间批发商的数量都有严格限制。在日本,通常每个批发市场内的商被控制在2~6人。〔3〕这些人要靠恪守法规、诚实、有实力、有信誉,才能在市场中站住脚,以赢得生产者的信任,使其可以稳定、多渠道、多品种地获得委托销售货源。另外,在价格的形成上主要采用拍卖制,经纪批发商或参加买卖者进行激烈的竞买,以出价最高者买取某一物品。
激烈的竞争使得少数有实力、经营得法的批发商发展成为批发株式会社,有的则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转贴于
4.有严格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鲜活农产品的供应,直接关系国民生活的质量与食品安全。日本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包括:从分级包装入手,建立农产品产地追溯制度;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建立农产品品牌和信誉;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实施快速检测与化学分析检测结合的一系列检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职责明确、体系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由财政投入。
5.有现代化的交易方式和手段。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进行拍卖交易,迅速、准确地处理货款结算。在日本,买卖双方要把货款结算业务委托给第三者处理。一般来说,买方在3~7天之内要通过银行向批发商付款,批发商在1~4天内通过银行向供货人付款,从而完成结算过程。
二、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建立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城乡集贸市场、连锁超市和其它零售网点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目前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4500多家,承担着约70%的商品农产品流通任务。〔4〕目前,我国的批发市场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工商局或农民集体兴建;另一类是经过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国家级的批发市场,较规范但活力不足从而未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自发形成于市的批发市场,有活力而规范性差,二者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纵观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其高效运作主要取决于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法规体系。因此,借鉴日本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应该着力从以下方面完善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
加快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规体系建设。
要确立以批发市场流通为主的农产品物流地位,规范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与经营制度。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管理规范化程度都比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批发市场法规建设严重滞后。由于缺乏市场法规,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另外,我国现行的市场行政管理体制滞后,有关职能部门责权范围不明,职能交叉,使得批发市场管理上、政策上不统一、不规范,遇事相互推诿,行政效率低下。
因此,借鉴日本建立批发市场法规体系的经验,应尽快制定一部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法,以保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范运作,达到公平、公正、效率的目的,使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物流的枢纽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2.培育规模化经营的现代批发商,激活农产品批发市场。
目前,我国规范化的批发市场经营主体都是计划购销体制下形成的国营公司或企业,而自发形成于市的批发市场,任何交易主体都能进场交易。真正的中间商或独立的、自负盈亏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批发业者没有很好地培育起来。未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不应该是个体摊位的集合,而应该是批发企业的集合。市场竞争必然走向集中,优胜劣汰的规律首先表现在经营者规模经济效益上,竞争必将导致许多小规模经营者无法支持而退出市场,批发业最终将是集中与规模经营。因此,一方面政府和批发市场管理者要引导现有经营主体按照现代流通方式转换经营业态,做大、做优、做强,朝着现代企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引进大生产商、大批发商、大商入场经营,尤其是那些在国际和国内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入市,通过他们的规范化经营带动批发市场整体素质的提高。
3.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农产品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发展,特别是应重视从农业生产者中培育成熟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通过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农产品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能力,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上规模。在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的问题上,由于种种限制,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各地各种农协组织多偏重于农产品生产,真正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农产品销售的组织屈指可数。农产品分散地参与市场流通,一方面增加了物流和交易费用,造成规模不经济;另一方面,农户之间缺乏整合,大大削弱了其讨价还价的能力,难以保护自身利益。当前,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其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决定农民收入高低的主要场所。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不但有利于农民增收,而且能带动我国农业的结构性调整,促进农产品流通新模式的建立。日本农协以及美国和欧共体国家销售合作社的发展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4.积极稳妥地推行拍卖制,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拍卖制是国际上规范批发市场价格机制较为普遍运用的方式。日本的中央、地方批发市场都以拍卖制为主。通过买方的竞价购买,使价格的形成过程公开透明,能明显提高信息的集散传播效率,有利于理性的交易决策。另外,拍卖能使同一批产品卖出最高价格。买方投标竞价在公开场合短时间决策,依据的是经营效率和预期利润的约束,这既符合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又有利于利润分割的公平、公开。但是,目前我国批发市场由于交易主体经营规模小、流动性大、数量众多、交易分散等特点,使得拍卖制的产生与发育受到制约。因此,一方面要催育大型的批发商组织,以扩大交易规模;另一方面要促进委托批发贸易的发展,以提高交易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从而为拍卖制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5.实施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全程监控与可追溯系统,为农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农产品监管部门提供一个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此外,政府应该实行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主体的资质认证,交易主体承担保证经营农产品安全无害的义务,如出现问题,取消其经营资质,并按照有关法律追究其责任。建立农产品物流信誉保障体系,实行对农产品供应人、承销人和零售商的备案、不良记录通报制度和农产品安全责任连带制度。通过系统的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手段的实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山城宏。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J].中国市场,2004, (09)。
会议认为,一年来,国家粮食局重点联系粮食批发市场以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服务农民、服务消费者和服务经营者为宗旨,市场经营取得新成绩,市场建设取得新突破。会议也对下一步加强粮食批发市场建设提出要求。
会上,各重点联系批发市场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并就进一步完善国家粮食局重点联系粮食批发市场制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中日韩筹建农产品流通贸易共同体初期构架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11月3日透露,中、日、韩三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正筹建农产品流通领域贸易共同体的初期构架,希望能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平台,在产品包装规格、产品质量标准和运输条件标准上实现一体化。
马增俊在此间召开的首届亚太批发市场大会新闻会上说,目前在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贸易额每年约为200亿元人民币,仅占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6%左右。应尽快建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国外农产品市场经销商对接的新模式,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表示,我国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在70%以上,批发市场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但同时,当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中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备、标准体系不健全、流通规模比较小、配套设施需完善、国际交流待加强等问题。
批发市场已成中国农产品流通主要渠道
记者在11月3日的“首届亚太批发市场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对接会”的新闻会上获悉,中国经由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七成以上,并且这一比例仍在继续升高,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据介绍,目前中国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都配备质量检测设备。但同时中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专家也指出:当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中还存在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弱,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国际交流合作欠缺等问题。
统计显示,中国农产品流通损耗率过高,部分果蔬类鲜活产品甚至高达20%~30%,远远超过美国、日本等流通业发达国家。
供销合作总社、商务部联手打造专业农产品贸易平台
首届亚太批发市场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贸易对接会于11月17日至19日在河南郑州召开。大会的指导单位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商务部。大会由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亚太地区工作组联合主办。
本届大会以“亚太市场一体化战略”为主题。日本东京筑地鱼市场株式会社、韩国可乐洞市场、韩国九里批发市场、台北第二果菜批发市场、澳大利亚亚铂斯市场,还有德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批发市场负责人、经销商齐聚郑州。为全国各地农产品与国外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开拓贸易渠道提供新的商机。此外,国内外农产品流通领域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和亚太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负责人也到席,共同探讨亚太地区农产品流通一体化战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广泛的对话和交流。大会还举办亚太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高层论坛、亚太十大典范批发市场评选、中国农产品批发行业年会、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一届二次理事会等系列活动。大会同时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贸易对接会。对接会以推动“名特优农产品在展中、展后的有效对接和持续贸易”为目标,以利于构建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商务部八项举措开拓农村市场商务部将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
全会精神,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着重做好八件事:一、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推动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支持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二、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推进创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三、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四、扩大“家电下乡”实施范围;五、完善应急储备制度和市场监测体系;六、提升茧丝绸产业竞争力;七、积极推动农业走出去;八、依法规范农村市场流通秩序。
农业部多举措帮助橘农打开销路
日前农业部召开柑橘产销工作会议,针对四川省广元市部分地区柑橘发生大实蝇虫害和目前柑橘市场销售受阻、价格下跌问题,召集四川等9个柑橘主产省份农业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批发市场、物流企业负责人,共同分析当前柑橘产销形势,研究稳定柑橘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多项措施应对当前柑橘产销中遇到的突发问题,帮助橘农打开市场销路。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总经济师张玉香出席了会议。
危朝安在讲话中分析了今年全国柑橘产销形势,并强调,当前促进柑橘市场转旺,重点要抓好几方面工作:一是正确引导舆论;二是强化产销衔接;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四是强化疫情控制。
鸡蛋橘子凭检验合格证进入岛城
继多个品牌的鸡蛋被检出三聚氰胺,岛城的鸡蛋销售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近日,为了给岛城的消费者吃一颗“定心丸”,青岛市各大农贸市场上的鸡蛋开始持证“上岗”,消费者在购买鸡蛋时可以查看鸡蛋的检验合格证。同时,受四川广元柑橘长蛆传言的影响,岛城的橘子销量近来大减,为了让消费者放心选购,橘子也有了自己的“合格证书”。
据了解,为了保证岛城市民吃上“放心蛋”,鸡蛋每一个批次来了以后,市场的管理人员都要严查厂家的检验报告,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报告,鸡蛋就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
受四川广元橘子长蛆传言的影响,目前青岛橘子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连柚子也受到连累。但现在市民可放心买橘子,因为市场销售的橘子等水果现在都有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合格证,上面明确标注了检验时间,检测种类、数量,消费者可以看证后放心选购。这样的合格证,在青岛市果品批发市场的每户销售商手中都可以找到。橘子批发商周先生说:“这几天橘子的销量已经有所回升,相信有了合格证书以后,橘子的销售生意会逐渐回暖。”
在此之前,重庆农产品市场分散、规模不均,外地供应占到了主城市场供应的大部分,这就导致流通等渠道的成本增加,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终端市场的价格持高不下。同时,农户们没有明确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指导,极容易造成盲目生产和销售不畅。为此,重庆商业投资集团与江苏华西集团共同出资建设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形成一条从主城到区县再到乡镇、社区的销售体系,降低成本、保证供应,打造最稳定的农产品交易中转地。
双福国际农贸城位于重庆江津双福新区,成渝高速、重庆绕城高速、九江大道、津马大道高等级公路在此纵横交汇,规划的轻轨5号线、7号线在此南北贯穿。项目规划占地约5000亩,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建筑规模约500万平方米,设有商品交易区、配套功能区、管理办公区、生活服务区四大功能板块。
其中,最核心的商品交易区有蔬菜、水果、粮食、食用油、肉类、水产、活禽、冻品、禽蛋、干货、调味品、酒类、糖果、饮料、茶叶、保健品、花卉、香料、名优特新产品、中药材、棉麻、林竹产品、餐具、厨具、食品包装、食品机械共计26个类别。项目设计年交易量600万-1000万吨,年交易额300亿-500亿元,引进交易客户约4万户,可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
在如此有利的市场远景下,截至2013年10月底,市场登记了4761户客商、棚位6527个,市场使用面积432970平方米,形成蔬菜市场建一个摊位3个客商来争相登记的局面。
安民生打造老百姓的“菜篮子”
有了稳定的农产品中转地,主城居民的菜篮子满了,“两翼”农户的腰包鼓了,双福国际农贸城的区域意义还不仅限于此。
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如何保证未来全市特别是主城对农产品消费的巨大的胃口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严峻问题。只有通过建设像双福这样的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才能极大地拓宽农产品的来源渠道,提高农产品存储的能力,有效保证主城的农产品供应。同时,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的严峻现实,双福国际农贸城将建立由农业、质监等部门组成的一体化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中心,对进场的所有农产品进行检疫检验,建设可追溯系统。
农产品价格是我国物价水平的基础,要保持物价水平的整体稳定,必须优先保障农产品的价格稳定。双福国际农贸城作为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价格主要的形成地,能够快速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化,使市政府及时采取对策,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模式落后,市场交易信息不全,不能为政府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双福国际农贸城将建设信息化系统,通过电子过磅、集中电子结算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搜集和处理各类交易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高效的服务。
双福国际农贸城作为重庆市三级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中的龙头市场、农产品生产和联系的关键桥梁,能够从根本上畅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极大地促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促进城市的城乡统筹发展。
现代化颠覆传统的农贸市场
农产品种植规模及布局:目前,我市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20.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9.63万亩,大小拱棚10.74万亩。较大的集中联片区主要分布在利通区的金积镇、东塔寺乡、郭家桥乡、孙家滩开发区,青铜峡的叶升镇、大坝镇、小坝镇、瞿靖镇,盐池县城西滩、红寺堡开发区乌河塘等乡镇,同时各市县区也有一定数的小规模种植区。据统计部门统计资料表明,20__年,市区设施农业农产品产量近900万吨,主要品种为辣椒、黄瓜、番茄、茄子、西瓜,年产量达到65万吨,占总产量80%以上。按照市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到20__年全市(区)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25万亩。
市场现状:__市目前已形成规模的综合农贸市场有35个,其中,按地域分,利通区7个,青铜峡市10个,盐池县8个,同心县6个,红寺堡开发区2个,太阳山开发区2个;按功能、设施、特色、规模划分,专业批发市场2个(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市场、东郊农产品批发市场),批零兼营33个。具有冷藏、交易大厅2个(如: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市场、西湖菜市场等);露天6个,遮阳大棚27个,其中库容在1000吨以上的3个(有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按市场特色划分的,具备清真特色的2个,如:西湖、涝河桥;按上联基地、下联超市(配送网络)划分,有6个,其中农产品超市8个;按投资主体和所有制性质划分,集体所有制17个,如:利通区的东郊市场、盐池县的西街市场、红寺堡开发区农贸市场等,公司制股份合作制4个,如: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市场、青铜峡市南市场、小坝商城市场等,独资民营14个,如:盐池县综合市场、同心县的河西综合市场等,还有部分乡镇所在地的市场;按具备工商、税务、商务部门准入条件,国家定点的5个,如东郊批发市场、涝河桥市场等;按规模划分,年交易额在3亿元以上的1个(涝河桥市场),1亿元以上的3个(东郊市场、青铜峡小坝商城),5000万以上的2个。
从市场现状中看出,综合市场多、专业市场少,缺乏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且规模小,无上规模的农产品冷藏库。
二、__市设施农产品销售暨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20__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区的设施农产品销售出现了卖菜难和滞销问题,__市场上的辣椒批发价每公斤不到0.80元,并且无人问津,菜民情绪低落,忧心忡忡,一时间,街头巷尾谈辣色变, 谷贱伤农、菜贱伤棚,种植大棚户弃棚撂棚现象时有发生。
经调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近年来我市大棚菜的产销基本属无订单种植和销售,主要销售方式为小规模的蔬菜经纪人进入棚区实地采购,各大棚户亲自向餐厅、批发市场销售,价格随行就市,几乎没有以销售合作社的形式组织销售,无专业固定的销售队伍,因而导致20__年辣椒等蔬菜的滞销、烂椒、农户弃棚现象。农产品是很脆弱的产业,蔬菜更加脆弱,虽说20__年辣椒价格下滑低迷与年初因受冻灾影响而错过上市季节有关,但从中也暴露出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在销售环节上,组织化营销程度低、流通网络少,缺乏龙头企业。虽有一定数量的农民经纪人(果蔬),但普遍单打独斗跑“单帮”,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狭窄,压级压价的现象普遍存在。市场流通体系网络不健全,功能不完善、不专一,缺乏一定规模、一定数量的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
2、在包装、运输、冷储、加工环节上,存在着分级包装水平低,无专用运输设备、冷链设备和销售体系。据有关资料表明:国际上80%的蔬菜通过冷链物流配送,我国仅有5%,美国农业总投入的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品加工保鲜、加工冷链建设,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率为60-80%,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是2.4:1,农产品分级率已经达到100%。而我市几乎无统一规格的包装箱、蔬菜冷藏、冷储冷运式的冷链设施,果蔬深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产品加工率不足30%,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6:1,农产品缺乏统一的规格标准,缺乏统一的注册品牌和统一分级包装,农产品分级包装率不足30%,致使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挤压损耗严重,受污染而质量下降,损耗达25%以上,等次、售价降低,产品增值低,影响菜农收入。
在__40多个市场中,其中综合性的农贸市场有35个,占市场总数的90%,以蔬菜、水果为主的专业批发市场仅有3座(东塔乡龙二蔬菜批发市场),至今未有一座市场有冷藏蔬菜的设施(只有肉类有冷藏设施),且市场交易品种多,大宗主要品种交易市场少,逢集赶早集的市场多,全天候交易市场少,市场所处位置与设施农业片区偏离,交通不便,市场面积小,设施简陋,为市场服务的单位少(金融网点、电信、电子显示市场信息系统等)。这些情况制约着我市设施农业的发展,关键因素是市场网络体系不健全,与山东寿光市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寿光市
人均拥有0.8亩设施果蔬生产面积,平均每个乡镇就有1.5个产地批发市场,每个产地批发市场覆盖面积仅为80平方公里,产品从产地进入当地批发市场运销距离不到5公里,每万亩果蔬基地就拥有2个农贸市场、5.7家经营公司、180个蔬菜运销专业户、协会、联合体、经纪公司等中介组织、1100多名营销人员,从而实现了“在寿光没有卖不出去的菜”。而我区,人均仅拥有0.15亩蔬菜生产基地,其中设施农业仅有0.07亩,每5个乡镇才拥有1个批发市场。就我市而言,农产品市场也较少,且不专业,每个产地批发市场覆盖面积多达上百平方公里,农产品从产地进入批发市场平均运距达40多公里,每万亩蔬菜基地才拥有1.7个农贸市场、3个运销组织、70多名营销人员,从市场网络到营销组织、到营销人员、到运储设备远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产品的销售,无法走向或参与市场大流通、大竞争的舞台。3、在设施农业农产品种植环节上多年来出现过两个现象:上年啥贵,下年就种啥,这种现象菜稍多价即低贱,菜稍缺价即暴涨,对种植户种植下一茬菜产生了信息误导。农民种植随心所欲,盲目性较大,缺乏准确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的引导,导致种植面积大,品种杂、分散;种植品种多、品名多、同品种种植集中联片区小规模小且分散,同品种菜由于种植时间不一,造成上市时间参差不一,无法形成规模产量和满足集中采购量。
4、在农产品种植流通信息上滞后,不对称,缺乏健全的、准确的收集、分析、系统。
三、__市(区)农产品的优势及销售潜力
虽然我市在设施农产品销售上存在着以上问题,但只要我们抓住市场,发挥我市优势,加快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功能及辅助设施体系建设,制约农产品销售这一瓶颈,将会彻底改变。
市场空间:根据与农民经纪人座谈调查,目前,我市及周边市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本地大路菜未上市前,市场交易的菜70%为外省区菜,本地蔬菜供应量不足15%,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区实际生产能力约为360万吨(20__年),全区每人年均消费360公斤蔬菜计算,年蔬菜需求总量为220万吨,由于我区的蔬菜品质优势好,360万吨中的70%即250万吨销往外地,满足我区供应的也就100万吨,尚需120万吨外地菜补充,如将流动人口计算在内,需求缺口将会更大。
品质优势:我市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越的自然环境,出产的蔬菜无污染、口感好、营养丰富;其二,近几年我市实施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战略,已认定的产地无公害种植业面积达到90%以上,58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蔬菜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稳步上升,优良的品质和全面的认证管理体系使我区瓜果菜在国内享有良好的声誉。
基于以上优势,我市及我区的设施农产品国内市场销售空间较大,销售区域已扩展到周边的陕、甘、蒙、青,甚至已延伸到新疆、山西、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港、澳等省区。随着设施农产品规模的扩大,标准的严格提高,品质的提升,营销队伍及组织的壮大,冷链系统的建设,我市的蔬菜销售空间将更加广阔。
四、__市设施农产品销售对策及市场体系建设
(一)加强对设施农业的组织领导。成立“设施农业办公室”,下设种管组、信息组、营销组。在具体工作开展上实行“三同时”,即:种植区大棚建设与农产品市场同时布局规划、种植与销售同时服务,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同时规划建设农产品市场。
(二)加快建设和完善全市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要实现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目标,首先要营造快速发展的环境,必须完善市场体系,抓好市场营销。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在一次政府常务会议上要求,要像重视生产一样重视市场流通,市场的建设要跟得上现代农业发展,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快农产品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形成全区专业市场网络,提高集散速度。寿光、东莞的经验启示,外地的经验表明,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需要现代化的流通业作支撑。
因此,我市要在近几年扶持培育、改造升级具有地方特色、产品特色原产地批发市场上狠下功夫。借鉴河北省沽源县、邻近省区甘肃省榆中市做法(沽源县全县建设96座恒流库、13个大型蔬菜交易市场、20多个专业合作社、1000多名农产品经纪人),(兰州市榆中县政府扶持、社会自然人投资在定远镇建设冷藏库4座,库容6万吨)。改造和扩建各市县区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先期先改造利通区东郊农产品批发市场,增加东郊批发市场的预冷、储藏、保鲜设施和运输工具,新建金积镇冷库和大庙桥产地批发市场,郭家桥乡蔬菜果品原产地批发市场,完善东塔乡龙二批发市场,提升扁担沟辐射孙家滩地区的果蔬批发市场,扶持培育建设一批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三)加快培育发展设施农产品销售网络。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引入全国知名蔬菜营运企业、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公司、农产品精益物流公司、专业销售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经纪人、果蔬物流配送中心(公司)多元销售的流通格局,大力培育发展产后分拣、包装、储藏、保鲜、配送、运输等综合物流服务。扶持建设市县(区)级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主领、组建农产品运销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骨干批发市场中心,以直销配送、连锁超市等为补充,以现代物流为依托,现代金融交易、信息检测、储藏等技术为支持,以良好的企业经营和多元资金投入机制为保障,以稳定有序、规模化的农产品经销商队伍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