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籍测绘方案

地籍测绘方案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3: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地籍测绘方案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地籍测绘方案

篇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事业都蒸蒸日上。城市一体化的脚步越来越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地地表动植物、地貌、地形构造、水文、矿藏的勘测与研究。测绘工程不仅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前提保障,更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尽管测绘技术不断进步。但是目前测绘工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地形测绘,有待解决。

1目前测绘工程的状况

近几年在测绘工程上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施工地点的不同,同时在测绘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不仅迎来了工程的极度发展,同时也体现出了测绘技术方面存在的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在技术中存在着制约测绘工程发展的一些因素,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地质形态的地区之中,这种问题的表现就更为突出,不仅限制了工程进度,同时也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一定的阻碍,这是不能够符合现实工程中的技术标准的,对于工程管理方面也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测绘工程的内容

在测绘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于所需要测量的地区内,对于地面形态,空间结构的内容能够以一种平面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这种研究方法不仅针对于地球,同时也能够对于另外一些星球而言,表面形态也是主要的研究内容,这在目前的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是很多的,不仅包括了表面的植物种类、地面情况、地质结构等等内容的研究与测绘内容。就目前的城市建设与地区建设之中,都必须通过良好的地面形态研究以及在地质方面的勘测,才能够进行的。通过测绘工作者,在工程之前通过测绘技术对于工程地点实现测绘研究,实现对于地面以及地质方面的详细了解,这是施工之前的必要程序,也是为了能够促进工程的稳步进行,避免由于地质原因阻碍工程进度,限制工程的建筑质量,只有通过详细的地质了解才能够为高质量的工程建造提供保障,就目前的地区建设而言,测绘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1.2特殊地形区域内展开测绘工作

就目前的测绘工作地区而言,不再是如以往的工作区域相同,开始主要以特殊的地形区域为工作地点,这对于以往的测绘技术而言,不仅在施工条件上有所限制,同时也对于工程进行有所阻碍,如何能够保障在特殊地形状态下进行测绘工程,这就需要针对于特殊地形这种与以往不同的工作区域,研究出一种新的测绘技术,能够符合特殊地形区域内的测绘工作需要,这种测绘技术是可以参照以往的测绘技术研究的,不仅在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程序上与以往的测绘技术有联系,同时也是测绘学中一个主要方面。如何能够在特殊地形状态下,展开测绘工程的相关工作,在测绘技术上,只有通过良好的技术选择才能够实现工程的顺利完成,在对于数据的收集方面,以及对于地面地质的了解过程中,依靠对于地理以及地面的情况了解,作为对于这部分特殊地形能否利用,以及如何利用的重要数据提供工作,只有通过正确的实施测绘技术,才能够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标准,在提升工程质量的同时,缩短工程时间,优化工程内部条件。

2地形测绘工作要点

在测绘工程中,遇到特殊的地形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对于这种特殊的地形,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测绘方式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仅降低了测绘的准确程度,还严重地影响到测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从目前测绘工作人员遇到的特殊地形上来看,主要涉及到隐蔽地区以及泥泞地区等等。由于测绘空间不足的原因,在这些特殊地形区域无法开展传统的测绘工作,可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来完成测绘技术是必然趋势。

为了完善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技术人员对地形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采用特殊的技术和理念,将测绘高度、角度和距离等合理地运用到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中,找到测绘工作的个性,达到测绘工作的目的。所以,进行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勘查工作有重点。需要注意的是,在测绘工作的进程中要严格按照测绘设计方案进行。操作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将现代的测绘技术和传统的测绘方案相结合,分析其异同点,应用有价值的测绘方式,做到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进而提升测绘工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从现如今的测绘技术和方法上来看,全站仪数字测图是比较重要和常见的测绘方式,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也会存在这各种缺陷和不足。全站仪数字测图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站点之间的距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要在实现通视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测绘,而且这种方式的测绘精准度明显降低,精准度受到距离的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主要采用RTK的测量仪器,无需通视,可以远距离的测量,但是这种方式对于地形和视野的要求相对较高,由于工作环境本身都存在着复杂性,因此,这种方式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应用范围较小,即使站点之间的视野是开阔的但是还会受到各种信号和高度角的限制,在较为隐蔽的地区就无法应用。

因此如何在具体的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传统测绘技术和现代高新测绘技术的优势互补,达到最有效的生产高效率,是测绘增值利用理念和我们测绘生产的目的从以上各技术的优缺点得出,将其有效的技术整合,从而大量减少内外业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且能最大可能的提高测量精度。

3 以旧城镇村舍房屋密集区为代表的测绘方案

首先,野外草图的绘制。不难发现,经过规划设计过的村庄测量时,其野外草图的绘制较清晰直观,草图布局也合理完整。但没有经过规划的村庄其野外草图绘制时,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会感觉杂乱无绪,经常造成因为测定的点图不符,使室内编图出现差错;甚至在野外测量时还容易丢失地物。为有效改观这一现状的重复发生,建议此时干脆不绘野外草图,只在设立测站后测定能看到的各房角点。等所能测的碎部点都完全测定后,再室内通过电脑把所采集的相关海量数据和信息的流程处理简单化,并且成直观汇总展现后以一定比例尺打印出来,再去野外实地根据点位量画草图。这样能确保草图及室内编绘图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同时保证了测量精度不会损失。其次,体现在野外数据采集。 特别在地物密集地区,传统测绘技术如(全站仪)测距速度快,测距镜头灵巧,可以最大限度的接近地物点需要采集数据的点位,具有GPS RTK 测量无法相比的优点。因此,一般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用全站仪补测RTK不能采集数据的区域,以保证数据精度。但总会因为居民区(或工厂等)经常出现锁门等现象,测量人员无法直接进入其院内实地测量作业,这时无论使用GPS RTK仪器或者普通全站仪都会失去作用。为保证测量精度而等联系到主人回来会延误时间,此时建议在测区其它高处(如楼顶等)用GPS RTK设立测站,再采用免棱镜全站仪(如拓普康免棱镜全站仪GPT3002N 仪器)进行测量碎部点,这一方法比较省时、方便和快捷、高效率,且能保证测量精度。 尤其在地籍测量中对困难地区隐蔽界址点的测定最显效果。

结语

总之,就目前测绘工程的研究地形而言,需要不断的调整测绘技术以适应测绘区域地理情况变化,以往应用的测绘技术在目前的特殊地形测绘工程中,不能更好的服务于测绘工程,测绘技术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通过不断的技术方案变化,才能够实现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P21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9-016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9.079

一方面,工程技术项目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繁荣的经济也支撑着工程技术的不断更新。那么,作为我国经济迅速繁荣,社会不断发展的奠基石,工程技术在相关专家、人员眼中都是时刻讨论的热门话题。在工程技术中,作为基础并且不可忽视的一个阶段,测绘工程是施工前期测量、采集数据的阶段,没有这个阶段,工程就无法顺利展开。然而,如果在地形测绘与数据采集过程中遇到特殊地形,并且无法用传统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对于这个问题,既不能避免也不能忽视。于是,本文以测绘学为基础,以科学规范为目标,对特殊测绘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一些特殊地形,如未经开发繁茂的山林地、人口密集的三线城镇等做出了系统性的分析。就目前的工程测绘技术而言,还需要不断改进调整,提高其精确度和可行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发展。

1 对于目前形势的思考

1.1 对于特殊测绘技术的解释

测绘工程的基本内容就是对地形进行勘测,并记录该地区的地形结构、空间布局,需要详细完整的数据,大部分还需要设计空间结构平面图。这种数据是对一切土地形式最基本的了解方式。也即是说,研究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星体和宇宙中实质存在的表面的地质结构都是适用的,由此可见其基础性和重要性。测绘的项目内含丰富广泛,包括地面的占地面积、地形类别、地质结构,该地区存在的植物种类等。就我国目前的综合情况来看,城市建设和开发还不够完善,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有关企业都是迫切需要提高测绘技术的。近几年来,测绘工程的发展在技术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在迎来工程技术发展的高峰期的同时也显示出了一些漏洞,制约着测绘技术发展的一些因素开始显露端倪。这些制约因素不仅影响到了测绘工程的发展,还影响了测绘技术的进步。在实际勘测一些特殊地形的过程中,就会限制着进度的顺利进行。

1.2 为何要改进传统、创新特殊

进行测绘的工作人员往往要对工程实施的地点进行测绘研究,这是在工程实施之前必要的准备工作。进行这项工作是为了掌握该地区的施工数据,如施工面积、地质情况等。避免这些内外因造成工作困难,影响工程进度,使得工程质量低,效果不良,确保测绘工程的稳定实施。因此要对地形熟悉,充分了解和把握该地的地质。就目前我国测绘工程的大部分勘测地区来看,特殊地形的勘测工程量已经占据了主要部分。有发展就有落后,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不适用于越来越复杂的地形勘测工程,如果一味使用传统方法只是在做无用功,甚至还会阻碍测绘的进度。因地制宜,特殊地形就需要特殊的测绘方案,研究探索出与特殊地形相匹配的特殊测绘方案就能让特殊地形顺利开展测绘工作。在传统测绘技术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它为前提进行改进,使之方法更加简单快捷,在新的时代中适应新的潮流。这样更方便工作人员收集数据,为研发新技术提供数据样本。通过正确简单高效快捷的测绘技术对特殊地形进行测量,既能够促进特殊地形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能够减少人力、物力资源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

2 不同类型的特殊测绘方法

2.1 繁茂的山地的测绘方法

在对地形复杂、植被繁密的山地进行勘测的时候,因信号会受到影响,导致大部分GPS RTK测绘仪失灵,不能使用,或是测量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影响数据结果。而全站测量仪的使用也会受到丛林中较高大树木的阻碍,视野受到影响。此时就需要特殊的测绘技术,方法为:先测出待测地点目前测站的实际直线距离,然后用测设的导线点、放样点的坐标、距离和角度以数学公式计算出测量方位和待定点的坐标所成的方位角,然后把数据代入,再以传统的测量技术和方式计算测量出精确值。用特殊测绘技术化简测绘过程中难以测量的部分,这种方法已经实际应用于我国许多大型工程建设的测绘方案中了。

2.2 人口建筑密集的乡镇的测绘

专业测绘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在测绘过程中收集数据时全站测量仪是最为合适的辅助工具。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测量距离时速度比较快,镜头灵活,可以在任何地点使用,比较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需要收集数据的地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测量仪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一般在要求数据比较精确的工程项目中用全站仪补测其他测量仪不方便采集数据的区域,以保证数据的精确度。但即使是这样方便的测量仪也会有其死角和一些无法预知的阻碍,影响到测量结果。有些人类去不到的地点或是到达测量地点需要耗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精力与财力,这时无论是使用GPS RTK仪器或者普通全站仪都会毫无效果。因此,建议在测区附近找一处高地,用GPS RTK设立测站,再采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测量细微的部分,这种方法较为方便和快捷,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所需的精准度,且能省去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除此之外,在绘制地形结构草图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即使用各种方式测得了数据,将其记录下来,绘制成图之后却杂乱无章。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也不能避免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兴起时间不长,还处于早中期发展的乡镇都是经过设计规划的,这类地形的结构草图绘制出来后是非常清晰明了的,布局合理完整,整体直观简明扼要。但那种自发性强,兴起时间长,已经发展到晚期的乡镇聚落,布局基本已经定型且具有随机性,导致绘制出的草图出现较多误差,点图不符,甚至在野外测量时还容易丢失地物,最终影响到实际施工效果。为避免这一现象的重复发生,建议此时干脆不绘草图,只是在各方角点设立标记,直到所有测点都完全测定后,再通过电脑设计技术把所采集数据汇总,进行处理分析,用规范的技术将其整合。最后根据整合的信息去进行实地草图的绘制,这样能确保草图及室内编绘图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又减少了复杂的测绘和绘制草图的工程量,并且提高了草图的精确度。

2.3 面积较大的地区的测绘

对于海、河或者大面积的泥泞地、滩涂地以及荒漠区这样荒无人烟、人类不便顺利通行的地点,测量工作更加难以开展。这个时候建议:在测区周边使用GPS RTK设立测站,再采用免棱镜全站仪测量或近景摄影测量方案。

3 结语

当今社会,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工程建设项目也为测绘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在倡导发展各种高科技的测绘技术的同时也要立足于传统的测绘技术,将它作为一个基础性的理论支持,不断改进,应用到特殊地形的实际测绘中,能够有效地减少时间成本和节约劳动力资源,更是大大减少了测绘工作的难度与工程量。就目前测绘工程的研究工作而言,需要不断调整测绘技术来随时应对地域地形的变化情况。以往的传统测绘技术不能适用于现在大面积的特殊地形测绘工程中。测绘工程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需要不断改进创新,才能使工程建设行业和测绘行业一直顺利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篇3

近些年,伴随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飞快发展,各行各业的生产技术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并有了空前的提高。其中以工程测绘行业的发展尤为明显,其呈现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但是由此也引发出一系列的新问题。整个测绘技术都发生了质的改变,无论是从设备上、技术上还是工作理念方面,其发生的变化都是显而易见的。

1测绘工程概述

1.1关于测绘工程

主要指以绘制空间信息及地形的一种信息数据地形图,普遍应用于现代社会中。通常状况下,在某一个特定地区的建设中,首先要让专职的地形测绘人员通过对这一区域的地形情况和地理结构进行调查和统计,然后画出信息地形图。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因此测绘工作在社会发展期间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发挥着最为关键的作用[1]。

1.2测绘工程的质量控制

测绘工程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需针对职责和分工的不同,对参与测绘工作的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工,让他们各负其责。

1.3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

特殊地形测绘工作是建立在传统测绘工作基础上的,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的一种新技术,虽然它的测量精度方面的要求与一般测量工作会有所区别,但它的重点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都是以测绘学为基础,所以它和传统测绘工作并不存在对立关系。

2测绘工程行业的未来发展态势

我国的测绘工程的项目质量管理在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后,一些技术水平已经不断地更加完善和成熟,目前我国的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通过科学的持续创新,向这一领域的一体化方向发展。测绘成果的数字化管理,测绘技术的高端信息智能化等信息化产业的发展,都影响着测绘的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2]。

3测绘区特殊地形测绘技术概况

3.1资料分析

测绘技术是保证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顺利完成的先决条件,而能够科学分析该区域地形相关资料是技术效果实现的前提。若想顺利完成村镇房舍密集区域的测绘工作,必须充分调研现存的房舍分布、使用材料、建筑的特点,村庄中的道路、河流的分布,土壤的性质特点等各个地理元素的情况。

3.2把握测量精度

准确的测量精度是测绘工程的基本要求,对于那些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因其地形的特殊性则更要保证其测量的精准度。在对村镇房舍密集地区进行工程测绘时,其测量的精准度将直接关系到具体哪座房舍是否拆迁以及工程走向等问题。

3.3定位系统测量技术

定位技术作为一种全天候实时性的技术,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程测绘技术,它在保证测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提高测绘的精准率。它能够实现对待测定点位置进行实时、精准的测量,并且能借助于载波的相位观察值完成对动态的监测。

3.4数字测绘技术

数字测绘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测绘工作中。通过电脑技术和测绘工作的有机结合,完成了测绘工作中数字与图形的密切结合,大大提升了工程测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使得测量结果的精准度得到保障。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时,可以把该测绘区域中的物理信息进行信息数据化的处理,然后借助于电脑成像等科技技术把该特殊区域中的具体信息用地形图的方式完美呈现到计算机是,并能利用其它的数据对该区域进行平面以及三维立体的测量。

4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方案

我国的国土幅员辽阔,大部分的测绘工程都是在特殊地形中进行的,针对不同地区要制定不同形式的测绘方案,在我国测绘工程中,由于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方案与普通地形的测绘方案的制定有很大程度的区别,而得到测绘工作者的特别重视。同时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对特殊地形进行精准的测量。接下来详细探讨一下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

4.1野外草图的绘制

测绘工作中,针对简单规划的地区要进行草图绘制,这种草图不仅要给人清晰直观的感觉,并且要有完整合理的布局,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测绘工程的顺利进行。然而,如果在前期测绘工程中没能进行合理的工程规划,就会导致所绘制的草图不能直观清晰的展现整个地形的变化,而且由于测绘人员对一些地形测绘的不准确而导致所绘制草图展现不出清楚合理的布局

4.2野外数据的采集

一般的测绘工程测量距离的速度非常快,而在对个别地理位置图像相对聚集的野外数据的采集区域,由于要全面采集接近需要进行采集的数据点,因此在测量期间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准度,一般都要应用特殊精准的仪器设备来进行测量。但在实际测量期间也通常会出现一些非常具象的问题,而使测绘人员不能直接进到实地去进行精准的测量,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测量进度,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可通过GPS在测量点范围的其他高度对零碎点完成准确的测量。

4.3对滩涂地、荒漠区、泥泞地等区域的测绘方案

海边、河边等因为落潮产生的滩涂地、荒漠区和沼泽地地等,由于地表是处在的状态下,但是就算是辅助了一些如船只等相关的工具,也不能通行而过。在测绘这些范围比较小的区域时,能够进行在内部设置相应的等高线的范围线的绘制,但是如果测绘面积大的区域时,就必须测定区域内的高程。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相关的科学技术水平质的飞跃和创新。在测绘工程行业中,专业技术人员广泛重视与研究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并掌握了一整套优良的关于特殊地形的测绘方案,这些都在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特殊地形的测绘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特殊地形;测绘技术;测绘工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领域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工程技术的提高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且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也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相应的机遇。目前的测绘工程对地形研究,针对不同测绘区域的地形变化,需要进行测绘技术的不断调整。而以往的测绘技术在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过程之中,具有许多限制性条件,无法实现测绘技术的准确性,并且不能对测绘工程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需要测绘工程具有更为全面的测绘技术方案,才能更好的促进测绘工程的发展。

通过分析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局势,可以看出我国的建设工程时间明显缩短,这是由于工程技术层面的不断创新。而在发展的过程之中,我国的测绘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随着一些实际性问题的出现,越来越需要对测绘技术进行发展,从而适应测绘工程的发展需要,保障测绘工程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

一、测绘工程概述

1.1测绘工程概念

测绘工程主要是指以测量地形信息和空间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地形图,将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形状、重力为主要研究对象。测绘工程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包含了对地形构造、动植物、地貌、水文和矿藏的研究与勘测。测绘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区域的空间结构和地面形态的内容,以平面的方式进行展现。而测绘技术的研究方法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地球,其他另外的星球也有重要的表面形态研究。在区域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通过测绘工程对区域的地形条件和地理结构进行统计和分析,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施工建设之前的必要程序。测绘工作的重要性,是整个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充分避免由于地址原因从而阻碍工程进度的现象,并对限制工程建筑质量的因素加以分析,通过对地质进行详细了解,从而为高质量的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1.2测绘工程的目前状况

近些年来,我国测绘工程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施工地点的改变,并且在测绘技术方面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在适应工程建设需要的同时,测绘技术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尤其是特殊地质形态的地区之中,这些制约因素尤为明显,不仅限制了工程进程,还为工程的安全性造成了影响,并不符合现代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因此我国测绘工程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对制约性因素加以解决,加强工程建设质量。

1.3地形测绘的工作重点

在测绘过程之中,工作人员会遇到许多困难,而地形测绘的工作,本身是对土地的进一步利用,土地作为自然资本是社会的无形财富。将土地进行充分利用是测绘工程的工作重点。我国的地形较为多样化,并且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问题,很难进行测绘工程的开展。也正是因为测绘工程的技术限制,导致青藏铁路的开通时间延迟了需求。并且由于各地不同的地质原因,疏松的图纸会给测绘工程带来许多困难,并且高山、河流都会成为测绘工程的阻碍因素。而也正是因为这些阻碍因素的存在,测绘工程的工作人员更需要在测绘工程领域加深研究,从而改进现有测绘技术,并通过对传统测绘设备的替换,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进一步加强测绘工程在特殊地形中的测绘技术方案,加强测绘技术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对高度、角度以及距离进行测量,是测绘工程最为基本的工作,这一特点适用于任一地形结构,并且也是测绘工程中最为基本的工作重点。而为了实现这一基本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中对这一目的的本只要就进行理解,加强工作中勘察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并通过对传统技术与特殊方案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加强两种传统技术与特殊反感的优势互补,加强测绘工程质量。

1.4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工作

由于测绘工作区域具有差异性,而根据特殊地形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地点,对于目前的测绘技术,在施工条件尚有一定的限制因素。而如何对减少阻碍因素,并保证测绘工程在特殊地形下能得以顺利进行,需要针对不同的特殊地形,进行新型测绘技术的研究,新型测绘技术需要对原有测绘技术进行参照,加强工作程序以及工作方法的练习,并且作为测绘学的重要方面,能够在特殊地形状态下,加强测绘工程的相关工作。需要通过良好的技术选择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而数据的数据方面,需要加强对地面地质的了解,从而对特殊地形进行充分分析,研究特殊地形是否有利用价值,以及如何利用重要信息为工作服务,并运用正确的测绘技术,从而对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缩短工程实践,加强工程效率,优化工程内部条件,提高工程质量。

二、关于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

地形在测绘的过程之中,会遇到特殊的地形并为测绘工程造成阻碍因素。如旧城镇内的村社房屋、泥泞地区和林地繁茂的隐蔽地区等。工作人员不能区域内的高程进行测量进行测绘。并且对待特殊的地形测绘需要采用特殊的测绘方案进行解决。而特殊的测绘方案也基于测绘学的基础,最为基本的工作是对高程、角度及距离进行测量。因此特殊的技术方案应当与传统的测绘技术方案加以结合,从而保证特殊方案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并为特殊方案的理论验证平台提供保障,加强特殊方案与传统技术的优势互补。

2.1旧城镇村社为代表的测绘方案

野外草图的绘制过程,需要对村庄进行规划设计,从而使得野外草图的绘制更为直观清晰。但没有经过合理规划的村庄进行野外草图绘制时,会因为测点的点图不符合,从而造成杂乱无序,甚至室内编图出现失误,甚至进行野外测量时丢失地物。而对这一现状进行解决,应当对野外草图进行取消,通过在各房屋角点设立测站,从而进行测点,并将能观测到的碎部点都测定完毕,运用电脑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按照流程进行简单化处理,变成直观后以相应的比例尺进行打印,再到野外实地根据相应的点位进行画草图,从而保证室内编绘图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并对测量精度进行保证。

2.2林地繁茂区域为代表的测绘方案

林地繁茂区域的隐蔽性,通常会对测绘精度造成重要影响,因此应当以树林内的断面测量为例,在树林进行测量作业的同时,注重高度角的影响,保证GPS RTK的信号质量,从而对测量精度所要求的固定解加以保证。并且在全站仪测量被树木等遮挡物遮挡视线,从而无法进行测量作业时,应当用导线推进断面测量,将测设的导线点、放养点的坐标以及距离和角度数据,根据相应理论坐标值反复计算,从而计算出测量点到坐标方位角和亮点的距离,从而得到仪器测量的数据,再将测量点放设在正确点位,从而保证测绘精度的准确性。

2.3以泥泞地区为代表的测绘方案

泥泞地区、荒漠区以及滩涂地区都具有地表但工作人员无法借助工具同行的特点,即使是相对面积较小的区域,工作人员也只能对范围线进行绘制,而面积范围较大的趋于应当对测定区域内的高程进行确定,从而对测量精度进行保证,并在测量区域周边设立相应测站,在运用全站仪测量或近景摄影测量方案,从而加强泥泞地区、荒漠区以及滩涂地区的测量精度。

参考文献:

篇5

平面控制测量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测绘成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地形图的精确度。而平面控制测量的关键是控制点测量。由已知控制点与若干个待求控制点组成闭合导线,通过测量闭合导线内角和距离,确定待求控制点坐标,绘制平面控制网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依据。本文以我校郭杜校区平面控制测量为例,详细阐述经纬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过程。

1.测前准备工作

测前收集关于测区(郭杜校区)已有资料,对测区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进行业外踏勘。野外踏勘是野外测量之前很重要的预备阶段,踏勘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测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控制网的面积。

(2)确定控制网的点位分布点的数量和密度。

(3)交通情况:校区道路分布及通行情况。

(4)水系分布情况:湖泊分布等。

(5)绿化情况:绿化地分布及面积。

(6)原有控制点的分布情况:三角点水准点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点位的数量及分布,点位标志的保存状况等。

2.平面控制测量

2.1 踏勘选点

根据实习场地的情况和实习的要求,由全组同学共同选点并设立标志。踏勘选点之前,搜集我校郭杜校区原有地形图和高一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然后在地形图上初步设计导线布设线路,最后按照设计方案到校区实地踏勘选点。总计选出A、B、C、D、E、1总共六个点,A、B、C、D、E五个点组成一个闭合导线,其中点1、点A为已知水准点(坐标和高程已知),点B、C、D、E为踏勘选定的控制点,现场踏勘选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以便于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如采用钢尺量距丈量导线边长,则沿线地势应较平坦,没有丈量的障碍物。

(2)点位应选择土质坚实并便于保存之处。

(3)在点位上,视野应开阔,便于测绘周围的地物和地貌。

(4)导线边长应按参照测量相关规范的规定确定,注意相邻边长尽量不使其长短相差悬殊。

(5)导线应均匀分布在测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位选定后,在点位上打一木桩,桩顶钉上一小钉,作为临时性标志;实际实习过程中,在郭杜校区的沥青路面上,用顶上凿有十字纹的大铁钉代替木桩。

2.2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的线路是由两个以上等级三角点作为初级的已知控制点,与踏勘选出的控制点组成闭合导线,如图1所示,点A和点1为已知水准点,点B、点C、点D和点E为踏勘选出的控制点,共计6个点,其中点A、B、C、D、E组成一个闭合导线。平面控制测量采用的仪器是J6″光学经纬仪,外业测量时测量闭合导线的所有内角和导线距离。

3.外业测量

3.1 观测内容

以测回法施测,每站测两个测回,第一测回度盘起始读数在0°附近,第二测回起始读数取90°附近,每测回的两半测回角值之差不超过40″(DJ6),各测回的平均角值之差不超过30″(DJ6),以测钎为照准目标,经纬仪对中误差不应超过3mm。

3.2 观测步骤

3.2.1 闭合导线内角测量

(1)在控制点A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

(2)将望远镜置于盘左位置,瞄准目标点B,进行度盘配置: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为略大于(i-1)×180/n,其中:n为总测回数。

(3)盘左:瞄准后视目标B,进行读数,记a1;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前视目标E,进行读数,记b1;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左=b1-a1。

(4)盘右:瞄准前视目标E,进行读数,记b2;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后视目标B,进行读数,记a2;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右=b2-a2。

(5)检查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40″,计算一测回角值β=(β左+β右)/2。

(6)搬动经纬仪至下一个控制点B,重复(3)、(4)、(5)步;观测其余控制点,依次测量出闭合导线的内角。

3.2.2 碎部测量

(1)在控制点A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i,盘坐位置观测垂直度盘注记方式,确定垂直角的计算公式为αL=90°-L。

(2)瞄准另一控制点1,打开水平度盘变换手轮的护盖,转动度盘变换手轮对准0°00′00″,关上护盖,检查水平度盘读数是否仍是0°00′00″。

(3)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瞄准碎部点上的标尺(水准尺或塔尺),十字丝的中丝截在仪器高的i或i+1m(中丝要截的i处被遮挡时)。

(4)转动望远镜的微动螺旋,让上丝截取标尺上一个整分划,向下读取下丝以厘米为单位的尺间隔。

(5)再转动望远镜微动螺旋,让十字丝的中丝截准i或i+1m等位置,读取水平角。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让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垂直度盘读数。

(6)重复(3)、(4)、(5)步,观测其余碎部点。

(7)注意视距不应超过测量规范中的最大视距,比例尺1:500的最大视距主要地物点60m,次要地物点和地形点100m。

4.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计算之前,应全面检查导线测量的外业记录。如数据是否齐全,有无遗漏、记错或算错,成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检查无误后方可绘制导线略图,将已知数据和观测成果标注闭合导线上,如图2所示。内业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角度闭合差和角度闭合差容许值, ,测量数据合格。

(2)计算水平角改正数 。

(3)计算改正后水平角。

(4)根据控制点1(-1628.980m,5335.475)和点A(-1564.426m,5338.704)的坐标反算直线A1的方位角αA1;由已知直线A1的方位角推算直线AB的方位角(αAB),在闭合导线ABCDE内,由起始直线AB的方位角依次推算直线BC、CD、DE、EA方位角αBC、αCD、αDE和αEA。

(5)坐标增量计算,依据坐标增量公式:xij=DijcosαIJ 和yij=DijsinαIJ ,依次计算x方向的坐标增量xAB,xBC,xCD,xDE,xEA,y方向的坐标增量yAB,yBC,yCD,yDE,yEA。

(6)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计算x方向和y方向的坐标增量闭合差fx和fy,计算全长闭合差fD和相对误差K,其中K应该小于相对误差的允许值K允()。

(7)坐标增量的调整值计算,依据(6)步骤计算的坐标增量闭合差fx和fy,用:

公式计算(5)步骤的坐标增量调整值。

(8)改正后坐标增量计算,步骤(5)和(7)相加,计算改正后的x方向的坐标增量′xAB,′xBC,′xCD,′xDE,′xEA,y方向的坐标增量′yAB,′yBC,′yCD,′yDE,′yEA。

(9)坐标计算,由公式x前=x后+′xij和y前=y后+′yij依次计算点B、点C、点D、点E和点A的坐标,如点A的坐标xA=xE+′xEA和yA=yE+′yEA,则计算正确。

5.结语

测绘的正确与否对施工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样测绘方法得当对测绘速度影响较大,因此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测量和绘图,保证测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选择合理的控制点进行控制测量,为更快更准确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提供依据,同时也对现阶段高校学生的测量实习具有一定参考作用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车艳峰.数字化测图控制方案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

[2]莫南明.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教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9).

[3]王宏俊,董丽君.建筑工程测量[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2).

[4]唐桂彬,周波.大比例数字测图内业绘图技巧及质量控制[J].信息科技,2011(5):2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