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1-0046-02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1978年以后全面进入对外开放的新历史时期。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深刻影响着研究生这一特殊人群的思想转变,这一环境变化也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创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刻影响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改革。
从国际上看,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相互交融依赖程度不断加大,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联系都不断加强,逐渐成为共同的地球村。另一方面,全球格局不断变化,新兴国家不断挑战旧的世界格局,思想上各国也不断碰撞。比如中国在海外建立了众多的孔子学院,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影响世界。同时中国也深受国外思想和思潮的影响,韩流、好莱坞、宝莱坞和美国篮球大联盟等各种文化思想不断影响国人,特别是研究生这一高知识人群,受到的影响也不断加剧。从国内上看,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也不断增强,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我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开放型经济文化体系,使我国具备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基础和条件。但另一方面,在我国的众多领域,经济粗放型发展,教育领域改革脚步缓慢,教育体制改革的任务也十分繁重。特别是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众多问题,比如课程设置缺乏主体间性,课程内容枯燥等,都是一系列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紧跟时代和历史潮流,结合中国国情和马克主义,不断进行改革,把握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文化开放政策。
从微观层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创新的必要性。对于教育者来说,研究生教育主体有国内的和国外的,也涉及中央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内部以及各地区职能部门及企业,也关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多个相关领域。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言行乃至思想对受教育者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教育者必须先自身接受教育,只有很好地领会社会发展前进的趋势,不断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和举措上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才会有助于研究生个人成长,也有助于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等人才。对于被教育者,这一人群有着自身特点,事业成熟、思想比本科生更加健全稳重、自治能力强,他们接受过多年社会和教育的洗礼,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但同时他们也在思想、就业、学术、收入等方面有着不小的压力。在学术上,各个高校毕业要求高,需要进行科研和发表文章,学生学术压力大。在经济方面,很多人没有固定收入,有的人面对家庭的巨大开销束手无策,面临着不小压力。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本科生更加困难、更加复杂,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特别是需要培养研究生这一群体自身接受创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有效。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来说,教学实践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唯一标准,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是经过实践的不断检验和磨合,任何一门学科和学说的形成,也是经过大家多年的艰辛探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学科只有不断适应国情和时代步伐,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才能发展。
二 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的思考
研究生是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三高人才,与大学本科生思想相比,研究生有着更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创新作为工作的中心,推动创新不断发展。
1 制度创新
建立有效的联动负责机制和“思政教育导师制”。对于联动负责机制,各个高校在教育部的牵头下,以高校研究生院为单位,建立学院级别的思想政治负责小组,每小组负责各个学院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安排专人和固定时间以集体形式进行教育,形成国家教育部――高校研究生院――各级学院――政治小组的四级负责制。教育部督促,高校总研究生院监督,各级学院小组具体负责执行和贯彻思想,引领好各个小组内研究生成员的共同思想成长。
建立合理的“思政教育导师制”。导师制是研究生院的特色教学模式和机制,应该加以完善和创新。选择优秀的思政教育导师,把那些具有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能力的优秀导师都调动起来,只有好的教育者才有利于好的教育结果。同时成立高校研究生导师培养监督委员会,监督导师行为,按成果评选优秀导师,也对导师进行严格的考核检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评选考核体系,并且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于出现教学事故或不负责任的老师,可以考虑淘汰出导师队伍,从制度建设上确保导师切实履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责任。
2 信息技术创新
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积极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注重课程设置改革,从而更好地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建立一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术系统。该系统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系统设计教育时间、地点、方式方法,使之更加有针对性地符合研究生生活和思想发展要求,更好地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网络终端和学生微信相互链接,学生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号,学校及时按时最新的党情资讯,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天下大事,了解国家政策。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对于我国国情来说,理论课程是研究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当对此进行创新。多组织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热点问题进行关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一,课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程应当多一些互动,多一些交流,甚至学生翻转作为老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第二,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立体的多媒体教学。第三,加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列出话题或者书目,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阅读,同学写好阅读笔记和发言稿,在课堂上表达意见。
改革思想政治课程设置。我国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偏向知识传授但没有解决研究生的现实生活问题,重视专业轻视思想道德的建设,重视专业课程的传授轻视交叉学科的应用。因此要进行课程改革,比如增加实践和生活应用能力,增加学科交叉应用能力。这对于教育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应该把书本知识和学生应用相结合。知识的获得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开展实践教学和操作教学,建立研究生实习和创业基地,从而加强学生的知识和学科的交叉应用能力。其次,建立互联网教学系统。通过构建互联网知识平台,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通过建立思政专业网站、微信群、QQ 、学习微博等即时通讯平台,让思政课程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3 对辅导员队伍的创新
研究生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说,辅导员和同学之间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首先研究生辅导员数量上就不足,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待遇十分低,往往处于高校底层,相应的待遇不高,这就造成辅导员流动性大,数量存在着大量的缺额。其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能力不足。一些高校为了弥补数量的不足,大量招收一些低层次人员,造成我国辅导员构成成分有待提高的情况。同时研究生辅导员面临的服务对象是高层次人群,无论思想还是学业上都处于高水平状态,这就对一些能力不足的辅导员造成了严重困扰。所以,我们应该建立一支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高校需求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第一,要探索符合中国特色和我国高校情况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发展路径。把研究生辅导员纳入教师队伍,给予相应的职称和物质奖励,吸引高等学历人才加入这支队伍,提高学生和辅导员的配置比例。第二,根据研究生的差异,确定研究生辅导员的专业工作。研究生和本科生相比,更有着阅历和知识,有些人是工作后几年才来就读,有些已经结婚,因此研究生辅导员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实施路径应与本科生辅导员有较大的差异性。必须尊重差异,引导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方向和工作节奏合理化。研究生辅导员自身也要不断探索与研究生特点相适应的工作方法、实施路径等特色工作方法,从而在工作实践中形成具有研究生辅导员专业的工作内容。第三,建立研究生辅导员专门的工作机制。研究生辅导员在一些高校是专职,属于正式编制,但在一些高校只是兼职辅导员,协助学生和学校做一些工作。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应该一视同仁,无论在奖金发放、工资待遇还是福利方面,都应该一律平等。并且在工作时间上,应该尊重双方的选择,灵活处理。一些兼职辅导员有着自身的主要工作,就不能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处理,应该充分考虑其作息规律,灵活应用。
4 对现实环境、场地的创新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场地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依旧在我国占有主要地位,用考试作为学生接受程度的评判标准,但这过于单一。可以建立井冈山革命历史教育基地、校园思政角等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场地和环境。让学生动起来、走出去,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根据地,参加历史博物馆研习,定期组织观影,播放历史战争的影片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5 对知识内容的创新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的重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在所从事科研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还需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品质。
一、当前研究生思想特点
1.趋于明显的主体差异性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在年龄、职务、经历上跨度大,价值观念分歧也更多。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个人行为、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自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主体差异性特征明显。
2.价值取向现实性
当前网络时代,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学业竞争、生存压力等现实问题使他们的人生理想日益务实,因此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更为现实。大部分研究生政治上积极向上,但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
3.政治热情高而又带有盲目性
研究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一部分,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强烈但又普遍缺乏政治经验,法律观念和规范意识淡薄。大多数研究生尚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他们乐于吸收外来的新思想,也易受他人影响,难于理智地分析判断社会现状,思想波动性大。如果没有正确目标的指引,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偏差。
4.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的渐进性
研究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受本科阶段的影响较大,此外,受家庭、社会、大众媒体、校园文化等因素影响较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形成过程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需要持续引导和不断规范。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生物工程学院”)现有研究生近800人,这其中包含学历硕士、专业硕士、工程硕士(近期启动“卓越工程师”硕士培养)。经过多年探索,结合生物工程学院特点,形成了“一二三”管理模式。
1.“一个理念”——全过程培养、协同管理
研究生的教育是一个全过程教育,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样。生物工程学院坚持对学生全程跟踪、全过程培养。进校伊始,由党政领导牵头开展入学教育,介绍学院、专业情况,让研究生一进校就感受到学院的人性化管理,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和爱校情感。学期中,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织开放式报告和交流活动,开阔了研究生视野,以2011年为例,学院组织讲座共32场;以社会奖学金激励为导向,鼓励学生、参与科创项目,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毕业阶段,开拓各种渠道以提高研究生就业力,如聘请知名企业HR和优秀校友开设讲座。
学院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包括离退休教师、校友、合作企业及管理、实验和教学教师,让他们也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聘请离退休教师为研究生党建组织员,审核党员发展和培养,邀请优秀校友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指导,通过合作企业设立的奖学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定期邀请已退休的学术泰斗为研究生开设讲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仅停留在一年级,对研究生需要进行全过程跟踪,同时调动一切资源使其成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育质量。
2.“二个平台”——横向班级平台、纵向实验室党支部平台
生物工程学院建立了横向班级平台和纵向实验室党支部平台。横向班级平台主要负责学生事务性管理包括资料整理、日常通知、奖学金的评定和就业信息等;通过班级组织活动,加强同年级、同班级研究生之间的交流。纵向实验室党支部平台,主要进行支部的党员发展和再教育,完善的制度保障了党员发展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以党支部为单位的实验室定期开展学术科研交流,高年级的党员指导低年级研究生,并通过自身模范榜样作用带动实验室的氛围。通过横纵交叉的方式,完善了研究生日常事务和思想管理。
3.“三支队伍”——导师队伍、中心秘书队伍和研究生会队伍
紧紧联络好三支队伍,使其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有效抓手。通过发挥导师的关怀功能、中心秘书的辅助功能和研究生会的服务功能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目前,生物工程学院主要采取导师负责、中心管理的模式,对于工科研究生,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导师在其研究生生涯阶段对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导师的关怀功能,对研究生进行学业关怀、生活关怀和发展关怀。学业上,导师全面指导学生的学习、科研,定期组织研究生开展读书报告会和课题进展汇报会,给予指导和建议;生活上,关心研究生的生活、恋爱和思想动态,特别是一些特殊群体如家境困难或心理有问题的研究生;导师还对学生的组织发展、就业发展等给予关怀,党员发展过程导师有推荐和一票否决的权力,许多导师还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指导、帮助他们联系单位。
中心秘书是实验室管理的具体人员,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辅助功能,有助于辅导员更好地了解研究生在实验室中的具体表现,对其管理更有效,服务更有针对性。中心秘书主要在科研、思想和教学三个方面进行辅助:科研上,管理实验室科研环境,对研究生实验给予指导;思想上,协助辅导员管理实验室党支部,与导师和研究生进行沟通;教学上,协助管理研究生的学业问题,如中期考核、答辩等事宜。
研究生会是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织机构,承担着丰富研究生业余生活、科技创新和就业服务的职责。以“朱宝镛大讲坛”为载体,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拓宽国际视野,在生物工程研究生中营造求实、创新、争先的学术氛围。生物工程学院院研究生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级“大挑”“小挑”奖项,以2011年为例,研究生发表SCIE 94篇、EI 49篇。打造研究生会创业就业工作新品牌:“职场问道”——研究生就业能力大讲堂,举办优秀校友讲座、优秀毕业生面对面等活动。开展五院联谊舞会、篮球联赛、趣味运动会、羽毛球赛等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校园文体活动,这在丰富研究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研究生干部。
通过“一二三”管理模式,有效加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了工作实效。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还在不断尝试和探索,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实现教育强国做贡献。
参考文献:
研究生教育事关国家创新体系构建,是适应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发展要求,培养有灵魂的卓越人才的重要保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高校研究生培养成效,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然而,从其发展现状来看,却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须着眼于研究生群体特点、把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独特规律,从新实践中探索新理论、建立新制度、形成新模式。其中,重要的问题在于: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否遵循“导辅协同”的基本思路、能否形成“导辅协同”的工作范式。
一、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辅协同的概念拓展
立德树人应当是也必然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遵循。导辅协同逻辑起源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生群体本身的特殊性。从词义上看,“导”即启发、引导、主导;“辅”即帮助、佐助。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辅”与“导”作为矛盾的两方面,其中居于支配地位的一方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与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此外,唯物辩证法认为,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研究生群体知识水平高、政治参与意识突出、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总体上思想政治素质高,思想观念更趋成熟,多数已基本形成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抑或是在自身成才发展过程中,其主动性、自主性都极强。因此,与本科生“辅”重于“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同,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导”应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辅”为次要方面。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导”“辅”内涵的理解与拓展、作用的辨析是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逻辑基础。所谓导辅协同,一般地说,是指基于研究生的群体特征和研究生思政教育特有规律,贯穿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全程的基本线索和总体思路,是构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范式的基本遵循。具体地说,可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进行理解。从狭义上讲,导辅协同主要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中导师和辅导员双主体作用的协同发挥。从广义上讲,导辅协同不仅体现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主体论中,还包括研究生思政教育功能、价值上的导辅协同,研究生思政教育方式上的导辅协同等。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广义的意义上理解导辅协同,不断拓展导辅协同的外延,挖掘导辅协同的深义,统筹设计、构建体系。
二、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重要且必要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1922-1996年)在其1962年出版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范式的概念和理论,他以范式及其发展变化为基点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结合库恩有关范式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中国学者对范式的内涵基本达成共识:是同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内普遍认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这成为该学科或专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共同的理论基础与框架,规定并指明了该学科发展的方向。本文所指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即在现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识、持用话语、既定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本学科或专业领域内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汲取研究生思政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有益发展模式,探求能为人们所认同并施行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新结构、新形态,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学科或专业领域,应具有的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形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并非先存在,它孕育、形成、确立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及其科学研究的发展进程中,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性。其标志有多种,如确立了着眼于研究生群体特性及研究生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学科架构为核心,进而探析特殊规律的学术旨趣;在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以研究生思政教育主体、客体、过程、内容、方法为主的概念体系,确立了着眼于运用此概念体系观察、反思和从事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基本框架与行动模式,这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理论研究和现实工作意义非凡。但是,面对当今世界所处之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之战略机遇期,面对中国改革发展所面临之风险与挑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范式也面临挑战,体现在:我们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运用既定范式思考和回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所提出的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时,时常发现理论关照和回应现实的不足与无力。(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在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中式微政工作队伍建设中式微,导师和辅导员在处理“导”和““辅”的关系中存在“顾此失彼”误区队伍建设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依靠力量,是决定其工作成效最主要的方面。然而,在当前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中却存在“重本轻研”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从大学生总体结构上看,在当前高校中研究生规模普遍小于本科生规模,此外,与本科生群体的整体思想状况相比,研究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状况相对成熟,在学习活动组织和生活自我管理方面自觉性更强。这使得各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心聚焦于本科生,在制定相关思政工作制度时将优势资源和利好政策向本科生倾斜,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研究生思政工作有关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同时也极大影响了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充实和完善。另一方面,从客观外部环境来看,我国经济结构虽逐步优化、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由大国竞争加剧、西方“中国威胁”思维惯性导致的意识形态矛盾和斗争,加之西方对华意识形态输出方式和策略的转变,隐蔽性成为其主要特点,这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大背景和重点攻坚领域。如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预判不足,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主体自觉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此外,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直接决定研究生思政工作成效,其中,导师负首要责任。当前,绝大多数导师能着眼于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基本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学习指导、科研实践中,较好地完成科研育人的职责。然而,部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体现出重科研指导而轻学术道德规范教育,重学业专业指引而轻人格品行养成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问题,即“导”而不“辅”。研究生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队伍的要素,是骨干力量,也是主攻手。当前,研究生辅导员在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方面总体上是好的。然而,受研究生培养模式影响,很大一部分研究生辅导员存在重日常事务管理而轻思想政治教育、重具体工作实践而轻系统工作统筹等问题,也即“辅”而不“导”。因而,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导”“辅”功能发挥的不平衡、不协调极大影响了研究生思政工作实效。(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两重功能的关系有待调整升级整升级,在实践中偏向重“非意识形态功能”而轻“意识形态功能形态功能”从价值论维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均具有“意识形态性、非意识形态性”双重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即向教育客体传导意识形态、使客体形成教育主体期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观念体系,以此引导和规范教育客体行为方式的效能、属性。其首要目的是实现统治阶级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掌控。所谓非意识形态功能,是除了意识形态功能以外的其他社会功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非阶级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要求。在任何国家和社会,“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虽然均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一问题的两个侧面,然而,在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两重特性的地位问题时,仍然要有所侧重、不能偏废。这根本上是由思想政治教育阶级性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要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在发挥其功能时,意识形态性居于主导地位,体现并代表思政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其功能的“非意识形态性”之于意识形态学必须也只能是从属关系,不能独立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方面,其主旨是将广大研究生培养为我国意识形态战线的有力维护者,其根本目标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水平拔尖的顶尖人才。然而,由于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投入大、见效慢、难度高,且教育效果难以评价和衡量,而对研究生进行非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则相对难度低、可操作性强、效果容易凸显,这与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方法更新不足、主体间分工配合不力、教育内容结构不够优化等负面效应叠加,就导致教育主体主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渠道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社会实践、校园学术文化等教育载体未有效运用教育载体未有效运用,传统教育方式与新媒体新技术相融合的教育潜能有待进一步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引导研究生构建科学“三观”的主要路径之一。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广泛、有效开设已成为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由于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未能着眼于研究生的思想特点,更多地采取灌输方式,对研究生关注的时下热点问题涉及较少;再加上研究生课业、学术任务重,不少研究生只能把主要精力投入专业能力的提升中去,很大一部分甚至只是为了凑学分才勉强选择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上种种,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被“边缘化”,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主渠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社会实践始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对于帮助研究生深入社会、认知国情、锻炼本领、锤品铸魂的作用无可替代。校园学术文化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应有之义,其内涵的育人资源、素材所具有的育人价值不可小觑。当前,大多数高校已经把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案中,以期促进研究生结合所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达成研究生专业素质提升和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双轨并行。然而,由于各级各类高校所掌握的社会资源的不平衡性,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和落实的差异性、不均衡性,使得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和学术文化教育缺乏必要的长效机制和保障体系,再加上研究生培养模式所限以及研究生繁重的科研任务,导致部分高校培养方案中规定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和学术文化教育流于形式,限制了其作为教育载体的功能的发挥。此外,互联网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手段,是传统教育方式和载体的必要补充。近年来,校园网建设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各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重点,多数高校都能够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校园网和公众号为研究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达成教育、引领研究生思想和风尚的目标。然而,鉴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渠道的不可替代性,再加上维护和运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相较于传统教育方式和载体要高出许多,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评估难度相对较大,这使诸多高校在网络育人资源开发和育人平台维护方面望而却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线上线下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的形成与发挥。
三、导辅协同视角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构建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独特规律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构筑方式,应遵循导辅协同的基本思路,全面系统地从其主体、功能、内容、方式等方面着手。(一)存在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的导辅协同同:着眼于构建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德育共同体”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增质提效,队伍建设是根本,实现对研究生意识形态的掌控,有赖于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队伍,这是我党长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从教育主体维度看,“导”即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处的主导地位,“辅”即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关键主体、相较于导师的首要负责人定位,起辅助作用。当前,突出导师和辅导员的双主体作用,当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优化顶层设计,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地位,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中的重点,专门安排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实现优势资源和政策有效倾斜;着眼研究生群体特征和教育规律,以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抓手,高度重视运用制度手段推进工作。二是研究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德育素质培训体系和机制,着力提升两支育人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增强育人合力。三是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应苦练内功,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树立德育共同体观念,立足岗位职责做到既导又辅,增强教育实效性。研究生培养模式决定了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其两大基本职责就是教书和育人。因此,导师若想扮演好思想引路人和学业指导者的双重角色,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还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教风引导、影响学生,重点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出发,真正理解和践行导师工作的“导”“辅”二重性,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和研究生成长成才的主心骨,做党委工作的辅佐者和研究生成长的引路人,在保证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着重培养研究生的民族责任感,重视研究生理论水平的提升。研究生辅导员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作用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育人作为自身岗位的根本。这就要求研究生辅导员要坚持终身学习,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知识结构和宽口径的知识储备,加强科学研究,从工作作用和工作方法的角度全面认识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辅”“导”二重性,即从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出发,做好党委工作的助手、导师教学和科研的助手、学生成才发展的助手的同时,注意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日常事务管理相结合,将系统工作统筹同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加强研究生政治思想引导、情感疏导、行为教导和就业指导。据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双主体作用的协同发挥,必然要求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导师和辅导员不断转变观念、精诚合作,由传统的各行其是向形成协同攻坚的德育共同体发展。(二)彰显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的导辅协同同:着眼于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双重功能的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的协同发挥同样须遵循导辅协同的基本思路,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功能必须补充、辅助于意识形态功能。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趋势虽整体向好,但是个别人还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意识淡薄、知行合一不足等问题,反射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两重特性的发挥亟待优化。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的有效发挥,特别是突出其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应着力于四个方面。一是加大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其对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其投身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感、自觉性和综合能力。二是立足研究生群体特点,科学构建教育内容体系,优化内容结构,科学设置“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内容的比重,形成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为核心与主导,兼顾学习观教育、学术规范和道德教育、婚恋观教育、择业观教育的内容体系。三是探索并引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评价机制,为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坚实保障。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效果较难进行量化评价,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从科研、管理和活动等不同维度设计工作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其中,尤其要突出和增加意识形态教育所占权重,坚持以科学引导为方向和以客体效果反馈为中心相结合,更加注重教育主体对客体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实际效果,以期达到表彰和激励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四是在调研并分析现有主体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明确并协调好不同主体间的分工与职责,引导、激励各方着力构建德育共同体,研究并建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机制,实现全程育人。(三)承接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的导辅协同同:着眼于传统教育方式同新兴教育方式相结合教育方式的适配性、丰富性、多样性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选取、运用必须因时而新。其中,所谓“导”,即继续坚持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然而,从研究生培养的角度看,我国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模式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无法很好地适配,既定的教学理念、方式受到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因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重置,既充分体现理论学科发展的规律性、专业性,还要重视教材建设的实效性,即教材的编写在结合研究生的思想特点及其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同时,还应及时反映国内外最新理论特点。此外,更要重视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学方式,以研究型教学为导向,在课堂上重视翻转式、讨论式、个性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并从时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引导研究生感知和探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辅”,即注意发挥校园学术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途径的补充作用,结合研究生培养特点,在研究生学术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实践环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的交叉,在推进研究生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高的同时,引导研究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同时,还须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自觉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充分运用校园网、公众号、手机APP等新媒介、新载体,推动研究生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新技术相融合,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寻找新的生长点、开创新空间。
四、结语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石”。在新时代,推动研究生思政工作提质增效,需要立足研究生群体的特点,构建导辅协同的新范式,通过优化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
[参考文献]
[1].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刘放桐,等.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任少波,许占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建构初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2):46-52.
[5]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40-46.
[6]石书臣.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统一[J].探索,2003(3):81-83.
[7]吴春梅,陈一恒.意识形态导向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功能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22-26.
[8]冯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9-14.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11-03
研究生是国家和社会宝贵的高级人才资源。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需要,是建设和谐校园、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但客观来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依然很大。如何在现有情况下找到有效的突破口,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究竟难在何处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难来自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主要是来自内部。来自外部的困难是指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这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于这些影响本文不再详述。来自内部的困难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生群体具有显著的特点。与本科生相比,这一群体总体上年龄更大,个性更加明显,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意识更强,在学习生活的物理空间分布上具有极大的分散性。同时,他们承受着学业、就业、经济、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但不同个体的生活经历、求学动机及心智成熟度等却又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这些特点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具体操作方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契合研究生群体的这些特点。
二是研究生教育具有显著的特点。研究生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形式在特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习和科研创新活动。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对研究生成长影响最大的人,但不同导师的思想观念、学术水平,包括师德师风等各不相同,不同导师对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能力差异也很大。由于种种因素,导师和研究生之间产生不和谐的现象并不少见,极少数导师的言行甚至会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能量。这些特点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特殊的困难,尤其是在机制设计方面,必须要纳入导师的影响力。
三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道路具有显著的特点。从世界范围看,较正式的研究生教育源于1876年的美霍普金斯大学。历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欧美的研究生教育已相当成熟。我国成规模的研究生教育是近30年才发展起来的。2000年以来,我国连续10年进行扩招,2013年启动了新一轮深化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中国的国情及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既不能按本科教育规律办研究生教育,也不能按经济规律、科技规律办研究生教育;既不能脱离国际闭门办研究生教育,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研究生教育,而是需要走出既与前者相关,又不同于前者的建立在我国国情土壤上的研究生教育之路”。[1]这条道路的探索充满艰辛且需要时间。这些特点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理论指导方面,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总的来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为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未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中观层面看,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教育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教育管理、服务保障还未能很好地适应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未能很好地适应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的要求,离建立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培养机制还有较大差距。从微观层面看,在培养研究生的具体过程中,许多导师招生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分担科研任务,而大部分学生读研的动机,却不是真的喜欢科研,双方的目标和需求具有较大差异[2],离师生志趣相投、合作创新、和谐愉快、教学相长的科研共同体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从现状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依然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几乎还在初级阶段,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依然存在理论认识不透、实践经验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体制机制不全、支撑保障不力、教育效果不强等问题。
二、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是客观的、长期的,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针对目前的状况,从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角度看,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对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既利于长远,又快速有效。
(一)加强专职研究生思想政治干部队伍建设
专职研究生思想政治干部队伍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没有这支队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就缺乏有效的牵头人和责任人。近年来,不少高校开始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专职研究生思想政治干部队伍建设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学校认为研究生比较成熟了,又有导师管着,不需要专职干部;有的学校担心财务支出,不愿花“冤枉钱”;有的学校担心编制,怕专职干部多了未来没出口,等等。这些都没充分意识到研究生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意识到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及新一轮的深化改革,涉及研究生思想教育和事务管理(包括就业服务、经济资助、安全稳定等)的工作量剧增,迫切需要一支专职队伍;没意识到这支队伍将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出强大的组织、协调、管理作用;没意识到缺少了这支队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的风险和漏洞,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可能是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没意识到这支队伍还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中坚力量。
加强专职研究生思想政治干部队伍建设除了要在学校层面设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门,明确专职人员编制外,重点是加强学院的专职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目前看来,一些重点高校做得相对较好,比如武汉大学,其每个学院不仅按1∶200配备了一名研究生专职辅导员,还配备了一名专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副书记,但一个学院连副书记在内的研究生思想政治专职人员不超过5个人。尽管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但一个学院的研究生若超过200人,无论是参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 24 号令)的要求,还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配备一名专职的研究生辅导员都是应该的。对于研究生规模在千人左右的学院,配两名以上的专职研究生辅导员并不为过。
(二)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力量,没有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支持和投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从根本上取得实效。2010年11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首要地位和首要作用,决定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首要优势和首要条件,决定了导师是对研究生成长成才最具影响力的人,决定了导师是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人选。”[3]但部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一要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 扩大导师队伍的数量,同时限定导师每年的招生数,缓解有的导师指导学生过多的问题。二是要明确导师的权责。要给导师充分的权力,比如在研究生的招生、培养、日常管理、入党、奖学金评定、助研津贴发放等方面的建议权和决定权[4],同时也要明确:“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招研究生,是为了“育人”而不是完全为了“用人”。“导师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要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三是既要实行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保证遴选质量,把住“入口关”,更要打破导师终身制,畅通“出口关”。对那些责任心不强、培养能力不高、师德师风不佳的导师,应取消其导师资格,真正做到导师能进能出。[5]真正把育人作为遴选和考核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实施“一票否决”制。四是强化导师培训,提升导师全面育人的能力。导师科研能力强,不等于育人能力强。尽快成长为一名称职的导师,除了需要个人经验的积累外,科学及时的培训也非常必要。五是要完善导师育人的有效机制,健全制度,开展活动,调动导师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制订导师教书育人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定期评选优秀导师、组织导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经验交流、鼓励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团和班集体建设及各类活动等。
(三)加强研究生骨干队伍建设
研究生骨干队伍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扎在研究生群体中的根须和触角,是学校和研究生群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诸多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面对庞大的研究生群体,没有一支强有力的研究生骨干队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耳目和臂膀,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大打折扣。况且,让研究生承担一些社会工作,这对研究生全面成才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以我校为例,研究生骨干队伍总体上包含两类:一是传统的研究生会、党建办系统和各类社团的研究生干部;二是导师助理队伍。第一各高校都有,这里不再详述。第二类则是我校的独特做法。所谓导师助理(以下简称“导助”),就是以研究生师门或实验室(研究室)为基本功能单位设立的一个助管岗位,按1∶10至1∶30的比例从研究生中选拔一人担任。情况适宜的,可与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和建设相结合,符合条件的导助可兼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师门或实验室(研究室)为基本组织管理单位,符合研究生学习、生活和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在工作中,导师大力支持,学生积极参与这样的队伍易于建设和管理。导助队伍能推动并协助导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同时能和传统的研究生干部队伍形成有益的互补,共同服务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另一个角度看,导助制度也创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形式和阵地模式。[6]
综上所述,尽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来看,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来看,无论是从解决当前问题来看还是从长远来看,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都是当务之急,这也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突破口。另外,鉴于导师队伍建设的复杂性和难度较大,建设效果的显示周期较长,研究生专职辅导员队伍和研究生骨干队伍建设的难度相对较低,见效相对较快,因此,在稳步推进导师队伍建设的同时,更应该优先加强这两支队伍的建设。
[ 参 考 文 献 ]
[1] 赵沁平. 探索・创新・求真――《研究生教育研究》发刊词[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1-2.
[2] 陈竹.研究生师徒关系困境如何突围[N].中国青年报,2014-02-15(03).
[3] 胡守强.论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48-52.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中明确指出,[2]要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师责任制度,强调导师应担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责;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的机构;应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的实施工作;应提前做好教学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课程教学贴近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符合研究生学习特点。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1、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到位
作为高等教育的高端群体,相比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学科的科研能力。因此,绝大部分教育者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认为研究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科研。所以,在对研究生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专业知识、技能及科研能力成为衡量研究生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而忽视了研究生道德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健全人格等方面的评价。部分高校虽然对研究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认为研究生考核标准高,属于高层次人才,他们已经具有较强的约束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不需要再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从而放任自流,殊不知,部分研究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社会上败坏的道德风气影响。经常有各类新闻媒体报道称许多具有高精尖技术、高学历的人由于利益的诱惑做出伤天害理的事,严重危害了国家、人民的利益。所以,管理者应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重新认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以重视。
2、研究生辅导员配备不足
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需要及高校扩招,研究生数量日益增长,而研究生辅导员却没有随之增加,导致师生比例失衡严重。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校级主要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门承担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院级负责人主要是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研究生辅导员。[3]由于领导层人员每天要处理很多管理方面的业务,几乎没有和学生交流的机会,辅导员的时间也多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缺乏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时间,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辅导员没有机会下寝室,不能切身地体会研究生的寝室生活,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不清楚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处理方式;学生学习、就业、生活、感情中的压力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疏导。所以研究生辅导员配备不足,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较大的缺陷。
3、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上都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通过指导、示范等方式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导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多,每位导师所带学生人数增多,导师的负担也大大增加,导致导师与每个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8.8%的研究生有经常与导师当面交流的机会,31.7%的研究生觉得与导师当面交流的机会很少,20.8%的研究生甚至觉得与导师电话邮件交流的机会也很少,这些均导致导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减弱。此外,有部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专业学习,轻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技能才是关键,才能在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有的导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方法老旧,不能与时俱进,与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要求相去甚远。由此看来,目前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4、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体制管理方面不够完善,首先表现为没有清晰的创新型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老旧的标准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此外,没有较高的质量要求,每年有大批的研究生从学校毕业,部分学生在强烈的社会竞争中无法适应;在研究生的培养体制中,有部分导师的责任意识不够强,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更有部分导师自身素质不够强硬,没有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部分管理者、教学者及辅导人员对自身职责也不够明确;针对教育者和学生群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完善的保障机制和奖惩制度,而目前相关制度和机制非常少。最后,随着社会网络化进程的发展,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深远,高校应重视网络对研究生群体的影响,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目前的体制中,也严重缺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4]由此可见,体制不合理是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5、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明显
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学生群体而言,很多研究生不明白要不要学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这门课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帮助?通过学习能够学到什么?用怎样的方法去学?所以,很多研究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对他们来说没有用,在研究生期间没必要开设,学生持这样的态度,自然会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效果。此外,随着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的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和结构矛盾也日益凸显。大部分老师认为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重要作用,但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与本科生课程内容重复,教学内容没有贴近现实和前沿;部分高校课时安排不合理,很多问题没有机会仔细探讨研究;研究生思政课没有专门的教研室,不利于开展教研活动;有部分高校,全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任务仅由几位主要的教师来承担,教师任务重;部分老师没有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授课方式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缺乏个性化教育、人文教育等,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有的学生理论素养低,学起来觉得抽象、空洞、盲目,使得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肤浅,方法上有娱乐化倾向。所以,从各种现象来看,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效果不够理想。
二、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改变观念,重新认识和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从高校领导到教师、研究生本人都应重新认识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真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划、布置和检查,并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予以加强。不仅要重视研究生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人格魅力的培养。不能认为研究生具有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管,而应坚持用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结合研究生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教育,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2、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研究生数量多、辅导员人员少的特点,应按比例配备专职研究生辅导员。严格选拔优秀的研究生辅导员,首先应根据学校专业背景不同,选择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这样辅导员才能和学生有共同语言,更容易有效地交流。其次,研究生辅导员应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准确把握,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引导。再次,由于研究生普遍年龄较大,有自己的思考,有来自生活、工作等的压力,辅导员应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技巧,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引导其用合理的方式排解压力。此外,学校还应加强新辅导员及在职辅导员的培训,一方面可促进新老辅导员的交流,让优秀的在职辅导员通过现身说法向新辅导员传授经验;另一方面培训可使辅导员们重新认识和规划自己,始终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有关部门还应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和待遇保障,如建立健全辅导员的奖励、考评、提升机制,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
3、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读书期间接触时间最多最亲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导师教书和育人的作用。导师肩负着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负责所指导学生日常的教育和管理。21世纪是全面开放的时代,要做好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依靠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是不够的,应充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严谨的学术品格的塑造作用;对研究生在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培养方面的强化作用以及在研究生心理素质提升中的作用,使导师成为研究生思想、学习中的引导者。明确导师的人品、学识、道德对研究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5]使导师真正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和解决各种难题。学校应明确导师责任,做好导师的选拔工作,制定导师考核胜任标准,担任研究生导师的人不仅要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也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此外,相关部门应完善对导师的考评机制,如可以包括导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术道德、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等。高校间可搭建研究生导师交流平台,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导师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高校对育人工作突出的导师应评优表彰,甚至可将典型人物事件放入宣传栏进行宣传表扬,最终促进导师主导功能的发挥。
4、建立健全合理的体制
合理的体制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学校应制定详细的规范化的管理体制。首先应制定关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制定和明确教育者中的工作职责,是学校、学院管理还是以研究生院管理为主,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责和分工,贯彻落实党委的意见和部署。其次,应实施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如开展研究生培养创新课题申报、研究生卓越学术科研活动等。要提高培养目标,严把质量关和学术关,培养研究生严谨的学术道德,刻苦的钻研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精益求精;认真考核研究生各项质量要求,达标者才能顺利毕业,对即将进入社会的学生做好职前教育,避免因受到利益诱惑而做出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此外,应合理地配备人员,制定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明确导师责任制度;完善奖励帮扶制度,关注实际问题,修订完善奖助学金的评比办法;建立教师保障制度和考评制度,使教师有更加丰富的时间、精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发挥网络宣传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研究生文明上网,要把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主动权。总之,学校、学院各部门应重视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5、学生、老师及各部门共同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一部分人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专业好,科研研究得好,拥有丰硕的成果是最重要的,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沟通的重要作用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他们很少沟通学生的生活,只是更多的倾向于学业问题,对教育重视的不足,导致当代研究生问题层出不穷.
2.招生与日俱增竞争日趋激烈所带来的压力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不断壮大,一方面是,在高等教育大幅扩招,而另一方面,就业和社会人才的需求并没有跟着大幅增加,使得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与需求,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变得难以解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高校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显现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就业压力、生存压力、竞争压力不断加剧,许多具有高学历人才自杀或杀人等事件不胜枚举.然而,在许多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中不够重视心理问题,没有预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及时发现预防,并最终导致了悲剧.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不健全,导致教育堵塞
许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并没有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专职人员来解决高校学生存在的问题,甚至与思想政治,大部分也都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问题.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专职机构设置,不能落实到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研究生工作的针对性
因为近年来,国家继续增加研究生招生,这种高层次的研究生群体变得越来越复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变得复杂.研究生年龄基本从24到35岁左右,一些研究生已达35岁;社会经验方面,有些学生具有一定社会经验,思想更成熟,能更全面的考虑问题,而大大多数学生都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缺乏社会意识,没有社会经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针对性和多样性,教育工作不会发挥最大功效的工作.
二、解决问题与对策研究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队伍建设.目前,中国基本上没有专职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院系的辅导员他们都是兼职模式,因此很难保证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处,因此成立专门的组织是非常必要的.第二,加大创新活动对研究生校园文化的熏陶,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干部和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使学校和研究生专业教育和自我教育相得益彰.研究生培训的条件改善,增加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投资,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所需的学科建设,专业实验室设备配置,提高研究生的研究性学习,加强对研究生购买书籍和材料提供快速高质量的信息资源.
其次,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群体分层治疗.由于毕业生更复杂的来源,他们的背景、知识、态度都不一样,不能对研究生搞一刀切的教育,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来源的不同,对他们的经验背景分成不同的组,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合理的模型,因不同人制定不同方案.
第三,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挥与作用.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下,导师是和研究生联系最为密切的,研究生往往最信任他的导师,我们可以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展开工作,通过这个平台使导师和学生有效沟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导师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要控制带研究生导师所带研究生的数量,加强和发展高质量的研究生.
第四,图书馆资源的完善和有效利用.校园网对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和丰富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国内有些高校校园网络非常完善.高校校园网先进的设施,无线网络遍布校园的各个角落,网络课堂的建设和管理为管理现代化教学提供便利.网络教学,科研,服务体系,是大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所有的老师和学生以及后勤工作人员只要正式注册,就可登录校园无线网络,几乎什么都可以通过校园网来实现.高校拥有一个先进的查阅全文的数字图书馆,这一点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极其重要.
最后,要提高心理素质,提升就业指导.学校应着眼于就业市场的现状,及时掌握动态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来指导研究生的主攻方向.除了传统的招聘会,学校应积极多元化渠道,如网络媒体、就业讲座等形式,逐步使他们树立现实社会的就业理念,减少就业心理压力.
三、对研究生教育方法创新
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向参与互动的形式,根据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的特点.课堂讨论,讨论,辩论,实用,热点社会实践,调查访问都是有效的形式更适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校园的围墙,一方面,研究生应与社会,家庭联系起来,从社会实践中创新和寻找方法;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要有世界眼光,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从单一的理论知识的传播,培养理论思维,形成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所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设置奖罚机制,对于优秀的研究生评奖评优、考博、入党、找工作等方面给予帮助.并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适当的激励机制,提高奖励比例.在这方面,高校应重视榜样的力量,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的活动.另一方面,对于落后的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研究,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教育,在言行举止方面若有严重错误的研究生,按照相应的处罚给予处分.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具有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教育对象的行为活动教育实践.或由教育对象,教育自己,自觉接受积极的作用,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方法,既注重灌输社会教育从外部和内部培养,也重视自我教育,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四、研究生对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1.自我教育批评法
自我教育批评是有意识地公开自己的过错,缺陷,误差分析和检验.自我教育批评是一种主体意识,是对自己教育自己的思想和自觉抵制错误的思想,用自我批评的方法对思想进行转化.当代研究生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承担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责大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很重要的.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和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年轻的新一代,应该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但也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注意自我批评教育,不断剖析自己,是提升自我意识进步的第一步骤.
2.自我提升修养法
研究生是高学历人群,有责任肩负起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要上进心强,明确自己的责任和目标,要道德意识感强,为社会前进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自我教育中,研究生要自觉实践提升自我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不断锤炼自我内在与外在的认知与行为.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Key words: hierophant;graduat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215-03
0 引言
据统计,2000年我国在校研究生总数为20.8万人,2005年为92.5万人,到2010年底已达133万人。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各方面的挑战[1],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仅是研究生培养机制的重要内容,也关系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指出[2]:“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事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导师要正确分析当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现状,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对策。2010年11月17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指出: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因此,本研究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探讨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 当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
了解当代在校研究生的时代特点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研究方法,以调查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等为内容,以陕西省、山东省3所高校(陕西省2所、山东省1所)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0份,回收率为96.7%,同时深入访谈对象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或研究生秘书)。调查结果显示,当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从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的、乐观的,他们热爱祖国,勤奋好学,关心时政,冷静理性,珍惜荣誉,具有较强的政治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分强调个性自由、忽视纪律约束;过于自我中心,忽视团队合作;过于追求享受,忽视无私奉献;过于急功近利,忽视社会责任;过于热衷交往,忽视学业深造。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已经成熟化,他们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生活独立,学习自主,但有些研究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我评价过低,对前途迷茫等。
2 当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
通过对当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多高校都比较重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为学校教育的头等大事,从学校党委到院系党支部,从党员到团员,建有较为规范的运行机制,但同时也发现,重视之余还存在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盲点和疏漏。
2.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畅通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面对研究生群体的多元化态势,有些院校只限于口头上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而在实际运作方面缺少系统性、发展性,没有建立专门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没有创设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体系,造成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2.2 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不明确,教育方式落后,教育内容陈旧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人才,这就要求研究生不仅要有完备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很高的思想政治素质[3]。然而,有些高校仅限于给研究生开设一门思想政治公共课,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不明确,同时,作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其教育方式落后,教育内容陈旧,缺少时代感,大多都是本科学习了解过的知识,没有与时俱进,途径狭窄,很难对特殊情况的研究生起到作用,从而严重阻碍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2.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规范,没有充分认识到导师的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有些院校仅注意到了发挥党员研究生的先锋队作用,建立了基层党团组织;有些院校仅仅依靠研究生辅导员或研究生秘书,来兼职做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研究生辅导员或研究生秘书的工作是很繁忙的,需要处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事务,而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负责人,往往较为重视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导师仅仅发挥了在研究生学术教育的作用,却没有充分发挥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3 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高校基本上都是实行导师负责制,即导师负责引导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具体说来,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学习,研究方向与内容的规划,毕业论文的实施与写作,同时也应该看到,导师作为一个已经思想人格成熟稳定,且具备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人,其专业功底、学术水平、人格魅力等都对研究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对研究生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人格魅力和思想政治觉悟,会直接影响研究生,也决定了研究生的政治培养方向。相关研究指出,面对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建立导师制的新形势,导师全权负责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包括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人才,也是导师职责的应有之义。
3.2 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当代研究生的特点决定的 研究生的年龄构成较为复杂,学术背景也各有差异,思想状况更是参差不齐。尽管研究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但在少数研究生身上依然存在着诸如不少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仅靠院系党支部和政治教师的教育是不够的,导师与研究生的接触机会较多,从而便于对研究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以往研究显示,研究生对其导师的面孔识别比对其他人有更高的唤醒,即说明研究生对自己的导师有更高的敬畏感,同时研究生自我意识与自主性强,因而院系或其他老师的帮助可能对其影响甚微,但导师的教导与要求可能更能让研究生的思想与行为做出改变。
3.3 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导师自身发展与研究生成才的需要 导师的研究方向需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指引,同时对研究的不懈追求与探索,更需要有健康而积极的心理状态,这就要求导师要时刻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保持学术研究的有效性和先进性;研究生作为较大学生更高端的人才,其进取心、求知欲更为积极,且具有较高的抱负水平,但他们又处于学校与社会的边缘期,面临着沉重的学业与就业压力,积极的心理状态也往往会被现实所打压,这就需要导师的不断帮助与引导,以保证研究生的积极力量,而心理救助本来就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研究生的积极力量与心态同时又可影响导师,因此,研究生与导师的交往过程,实质就是思想的相互影响、相互提升的过程。
3.4 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有利的自身条件 作为专业的学术权威,赢得了研究生的尊重与信任,在研究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其他任课老师无法比拟的;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最为熟悉,对研究生在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都会乐于接受。因此,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5]。陈颖等人指出,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是五位一体:思想道德修养的引路人,学术思想和学术水平的指导专家,科研热情的激发者,亲切可靠的心理疏导朋友,人生的规划顾问[6]。
4 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研究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自身专长,加强管理,注意疏导,形式多样,符合时代要求,以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4.1 高校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重视导师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把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研究生日常管理体系之中,切实引导导师,在做好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的同时,担负起研究生的德育工作,增强责任意识,实行个人联管承包责任追究制。
4.2 增强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导师的自身素质,完善导师聘用制度。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成长的指引者,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导师作为研究生学术文化的引领者,用心指导,精心培育;导师作为研究生生活中的朋友,以诚相待,用爱熏染。切实增强导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把师德高尚作为选拔、聘用导师的首先条件,切实提高导师自身素养。
4.3 转变导师角色定位,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新时期导师角色应该是指导者,联系人,顾问,教师,指导员,评论员,自由的提供者,支持者,朋友,审查员[7],而师生关系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效果,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才培养。只有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导师才能真正成为研究生的仰慕者和引路人,导师的人格魅力、治学态度、信念和价值等才能成为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4.4 导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灵活地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应当利用身边的现实资源,如网络、讲课、参观、经验交流、报告会、生活会、思想汇报会等形式进行教育。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必处处板起面孔,不要仅限于空洞的说教,而要通过活生生的事例,生动有趣的故事,幽默风趣的语言,抓住教育契机,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效果,不必拘泥于形式;重点是找准突破点,不必拘泥于时空。
4.5 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构建国家、省级、学校、院系、导师、研究生、研究生家长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国家应当搭建全国性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由各个省、学校、院系、研究生和研究生家长注册登录,通过互动与交流,可以有效地拓展思想教育的空间,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2010,(9):192-193.
[2]路甬祥.在中国科学院首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C].2004.
[3]吴栓虎.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53-55.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38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ZHONG Linpeng, WU Zufeng, HONG Lei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0051)
Abstract In the new media era, the use of new media and the use of new media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empirical stud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for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ll college graduate survey sampling, 148 randomly deployed valid questionnair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content, carrier and demand are investigated. Discovery of new media under 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utilization rate is not high, platform coverag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is low, students of higher demand problem. Meanwhil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o establish new media concept,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broadening the ways of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and optimize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five aspects of thinking and suggestion.
Key words new media; gradu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新媒体以高多元化、强交互性、强开放性等特点,打破了时空界限,摆脱了容量与速度的限制,实现方便快捷、多角度、多维度的信息传播。同时,新媒体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资源与形式。研究生主要将精力放在学术科研上,参与文体活动的机会较少。他们自主性强,偏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因而,传统的集体教育活动很难适应研究生的生活学习规律。其二,研究生在年龄跨度、个人经历,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他们中既有应届生,也有工作数年的,既有结婚生子的,也有未婚的,因而同质性较强的教育活动亦很难适应所有人。在此情况下,引导他们开展自我教育成为一个好的选择。其次,大多数研究者对“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理论型、宏观性、一般性的研究,在实践性、具体性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为开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战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探寻新方法,开辟新路径,使新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堡垒”。本文自编问卷,以电子科技大学(985、211重点大学)为案例,对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
1 研究设计与实施
(1)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研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研究选取电子科技大学在校研究生为调查对象,结合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主要从理工科和文科专业选取了共约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约200 份,收回有效问卷148份(表1)。
(2)研究工具与方法。本研究自编调查问卷,主要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等三个维度进行调查。通过克伦巴赫信度系数检验得出该问卷的各维度系数均大于0.7,说明本问卷的信度属于可以接受的水平。在效度检验中,各维度的系数在0.24~0.45之间,代表本问卷的效度也是可以被接受的。运用SPSS22.0 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
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和理论研究,笔者自编的调查问卷主要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等三个维度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体情况如下(表2):
表2 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经过对148份问卷在各维度上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三个维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20、2.90、3.75,其中除载体维度处于2(不认同)和3(不确定)之间,其他维度的平均值皆大于3(不确定)和4(认同)之间,但仅有需求维度高于3.55。这表明,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是不够理想的。
(1)在新媒体下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平台覆盖面不广。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新媒体(如博客、微博、网络广播等)是现在研究生使用得最多的新媒体。148名受访者中,共122名,即82.43%的研究生接触最多的新媒体是网络新媒体(如博客、微博、网络广播等),而19名(12.84%)的研究生接触的较多的新媒体是手机新媒体(如手机短信、彩讯等),仅有7名(4.72%)的研究生接触较多的是新型电视媒体(如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和其他新媒体。当前,高校校园媒体主要由校园网、校园 BBS 论坛和专业主题网站等组成,所传播的内容尽管紧跟新媒体的发展,但是无法覆盖主流的新媒体,所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利用率比较低,平台覆盖面也不够广。这使得很多有效的新媒体平台没有被及时运用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2)研究生对通过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较高,但对思想政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低。在148份问卷中,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仅有12位(8.11%)研究生对现阶段通过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处于不确定状态,131人(88.51%)对于利用新媒体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处于认同或非常认同状态。而对于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114名(77.03%)的研究生都认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低。现阶段各高校都开通了各大新媒体载体,也相继改版网站,开通新的主题网站,但是因为内容不够鲜活,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且高校在运用新媒体载体时,会出现“语境转换”不畅的情况,还是按照传统媒体的方式来维护或运营,在“接地气”方面、内容丰富性方面都还不够,这些或多或少影响了研究生自主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通过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仍有一段路要走。
(3)研究生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较高,但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较大。对问卷进行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生对于高校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均值为3.55,表明需求较高。问卷中,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中互相关注或互为好友问题上,受访的148名研究生中,共有126名(87.14%)的学生认为该问题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有的同学愿意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中互相关注或互为好友,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空间很大。而关于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中互为好友或互相关注后,研究生新媒体消息时做出的反应,66名(44.5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可以直接消息;58人(39.19%)的学生对于有些消息会故意屏蔽老师,不让他们看到;17人(11.49%)的学生选择不任何关于个人心情的消息;仅有6人(4.05%)的学生另行使用新媒体客户端或开通账号,回避老师。以上数据表明,一方面尽管学生愿意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中互相关注或互动,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是十分愿意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自己的思想发展动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遇到的挑战十分巨大。
3 思考与建议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年古树幼苗起”。教育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做起。对于具有一定主体意识的研究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如此。笔者结合上述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新媒体的特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3.1 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传播特征相一致的理念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自主性和参与性等传播特征,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种类,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从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发展规律看,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传播特征相一致的理念,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结合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在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把教育内容数字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声像交融,对学生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利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结合新媒体教育平台,使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念。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型的问题选择相应的方法,根据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不同起因来选择相应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与身份特征来选择相应的方法。再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教育的隐蔽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带强制性要求的目的巧妙地隐藏在学生平时必须进行的新媒体活动中,相对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原封不动照搬上新媒体的显性方法而言,这种隐性教育淡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充分照顾学生的内心需要,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于严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育,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考虑,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重视个体价值和尊严,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及其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利于学生彰显个性情怀,健康发展。
3.2 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
高校校园媒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高校校园媒体主要由校园网、校园 BBS 论坛和专业主题网站等组成,但是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研究生所关注的新媒体主要集中在QQ、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因此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及平台进行有效整合。首先,高校应设立统一的新闻中心,分工协同合作,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的有机融合。传统媒体有其优势,新媒体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会更吸引学生、教师和其他工作者。借助新媒体,发挥新旧媒体优势,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各学科教师应积极构建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电子资源库,利用各自教学专长,交叉协同工作,根据各学科的教学目标,收集和整理各种不同的教学资源。同时,鼓励学生搜集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资源,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后,网络媒体资源有必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整合。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环境,进行优秀文化宣传与重要新闻报道,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得到优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情操得到提高,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环境建设与育人相统一的目的。
3.3 拓展教育路径,构筑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在新媒体环境下,QQ、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工具层出不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此类网络社交工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顺应当今时展的潮流,充分了解学生当前使用的主要通讯工具,尽可能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必采用以往面对面说教式教育的方式,可通过网络通讯工具等途径进行沟通与交流。利用网络社交工具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避免了传统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场面,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另一方面交流方便,速度快,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还可以开展线上网络互动活动,既利于师生、同学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又利于师生、同学间感情的培养。同时,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自己公开的博客,该博客可以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表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或者发表自己对学生学习、生活或工作方面的建议,或者发表有关国内外的时政信息,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与进步。
3.4 加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更应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挖掘者。为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之外,还必须掌握现代传播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注重新媒体的传播技巧的使用,培养熟练的媒体使用技能。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提高正确辨别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通过定期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培训、社会考察、主题讲座等活动,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认识。同时,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不断进取,及时发现新媒体的新的发展方向,加强对新媒体前沿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媒体机构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互动交流,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的媒介素养,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优化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需要优化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实时性。首先,健全与完善校园新媒体的管理制度。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联合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信息中心等部门,分工协作,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应做好全校校园网与新闻网的建设、维护与完善的工作,积极报道围绕学校的重大事件,主动地控制校园舆论。同时,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部门应大力组织主题演讲、主题讲座等活动,开展与新媒体相关的竞赛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起来,融入其中。而网络信息中心则应做好校园网络的建设、安全维护与健全完善的工作,构建一个安全与健康的网络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基础。其次,加强校园网络监控管理。针对学校各老师、学生、工作人员,做好校园网络的登记、备案工作,完善实名登记制度。学校网站、论坛和留言版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及时发现和删除各类负面信息。对于在校园新媒体中传播负面信息的学生、老师或工作人员,绝不姑息,依据国家法律和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严格追究其责任,给予一定处罚。再者,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培养学生自律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关注学生动态,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网络行为。通过对学生进行新媒体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和媒介运用能力,教导学生自觉抵制负面信息,积极动员周围人远离负面信息。在参与网站与论坛讨论的过程中,主动正面信息,自觉规范言行举止,积极传播正能量,做正面舆论的实践者,有理有据驳斥负面言论,主动自律地净化新媒体环境。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理念是统帅人们灵魂的精神支柱,是道德的基础,能为人们确立坚定的价值导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经济、政治生活和价值观念面临着新的撞击和整合,虽然当代研究生的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但是不能不看到研究生的政治观正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另外,由于社会竞争机制及利益驱动功能的增强,研究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更趋于务实,个人功利意识增强,讲究个人实惠。他们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常常以个人的发展为视点来看待问题,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关心国家大事,把国家社会看作实现个人价值的客观外在条件和手段,在思想政治理念(政治信仰)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淡化和弱化,一些人在金钱名利诱惑面前理想信念动摇,对社会和人生没有清醒的认识。
2低龄趋势明显,集体意识淡薄
随着应届毕业生继续攻读学位及短期工作后报考研究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群体的年龄普遍降低。仅以南开大学2008年研究生招生为例,24岁以下的硕士研究生占录取硕士生总数的74%,26岁以下的博士生占录取博士生总数的57%,研究生群体低龄化的特点十分突出。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与本科生有明显差异,他们基于从事学习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因学科(专业)或导师等因素而联系在一起,而这种联系的紧密程度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的班级,加之研究生培养类型和培养方式的多层次性,使得“小团队”效应更加突显,一些在读研究生数量已接近或超过本科生的高校,暴露了研究生集体意识淡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薄弱的问题。
3心理问题频发
研究生是高学历人才,社会对其期望值高,肩负着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期待,承受着来自学业、情感、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研究生的活动领域狭小,交往受限制,因此很难弥补感情上的空白,没有工作趋向,没有感情依托。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焦灼的感觉,学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不好,自觉前途渺茫。此外,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常常萌生自卑感且敏感脆弱,遇事容易采取逃避和自闭的做法。有研究表明,研究生当中37%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不容易被自身意识或他人察觉,负性情绪容易在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爆发,从而直接威胁个人身心健康与校园和谐稳定。
4人际关系紧张
交际困难是当前研究生面临人际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一些研究生没有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心理承受能力、与人沟通协调能力较差,遇事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总希望别人和周围环境顺着自己。但由于研究生来自不同地域,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上差异明显,所以常常由于无法容忍对方的生活习惯而产生矛盾。而且现在研究生中独生子女增多,他们从小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做事往往不考虑周围人的立场和感受。另外,部分研究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孤傲和自大的心态,从而造成了研究生人际关系紧张。
二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一段时间以来,研究生自身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难以转化为其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诉求。因此,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充分发挥研究生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为基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首先确立三个方面的基本认识:一是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形式,即引导和调动研究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努力构建导师负责制下的以研究生自我教育为核心的主体性德育模式;二是不断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探寻符合研究生工作内外规律与实际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分层分类落实到教育培养的整个过程。基于此,当前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点强化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形式
1吸纳研究生导师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努力构建导师负责制下的主体性德育模式
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对研究生的教育主要通过言传身教实现。导师以其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挚的情感、高尚的人格以及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研究生,使研究生学会做学问的同时学会做人。当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错误思潮,研究生的理想、信念动摇,这就要求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工作中,应当时时校正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因此,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导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导师应以德育人、以情感人,要注意发挥研究生导师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强调在学术道德和人品方面对研究生的率先垂范。此外,高校在遴选导师时还要注意和加大对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
2开展研究生论坛和专题讲座
由著名专家和学者主讲的研究生论坛的内容往往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会吸引很多不同领域研究生来参加。这些学者本身的人格力量和他们在讲座中提到的有关他们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科研经历,也能对研究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且研究生论坛也可以加强学风培养,增进学术交流和师生交流。
3指导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和研究生两个积极性,使学校教育与研究生自我教育互相协调、形成合力。由于研究生年龄普遍较大,不但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还有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思想状况已趋向成熟,具备了开展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依据这一特点,充分发挥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首先要加强对研究生的指导,积极利用研究生会、科技协会以及各种社团组织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研究生中综合素质较好并且发展相对较快的骨干是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力量,对他们加强教育和培养,把他们的积极影响予以整合,带动其他研究生共同发展,此外还要指导研究生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以及组织听有关报告讲座,为研究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机会,也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做贡献。
(二)不断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由于研究生时期更多强调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少安排固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时间,但在高校仍然普通开设了政治课,这些课程对同学们提高理论水平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但是当前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是研究生经过大学阶段的政治理论课学习,对知识性原理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地步,另一方面是研究生的思维高度和学识修养使得单纯的理论说教会失去新意和吸引力,研究生们为修得学分而象征性地学习,所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用性便是当务之急。除了要认清时代变化和学生们所处的生活、社会环境变化,并将其切实反映到当前研究生政治教育理论中,还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联系当前学生们所关心的时势和热点,引导研究生理性的思考各种社会问题。
2加强研究生的党建工作
研究生党支部是密切联系研究生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党建为龙头,强化研究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一方面要规范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做好支部内的党员教育,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在加强研究生的思想建设方面,传统的灌输方法将难以施展其作用,支部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洞察能力,采取各种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在研究中加深理解,在讨论中启发觉悟。通过形势报告、播放录像、组织参观、文件学习和讲座讨论等形式,使广大研究生了解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是加强党员发展工作,力求做到“发展一个,带动一片”。针对研究生社会化程度高、个体比较成熟的特点,制定专门的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细则,加强对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由于研究生个体相对比较成熟,入党动机更加复杂,所以培养、考察更要慎重、严格,必须坚持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保证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质量。
3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学术交流活动为研究生提供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生深入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同时学术交流活动营造了自由平等、开放活跃的学术氛围,广大研究生能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和交流,敢于竞争,大胆创新。当前研究生教育过多的强调专业领域的成果,从而忽视了隐含在科学知识体系里的人文精神。事实证明,人文精神比科学知识给人类带来的物质利益更加宝贵,因此学术活动中,既要有专业学术交流,又要设置该领域相关道德的研究讨论目标,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4努力发挥网络优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生的社会沟通已走向网络化,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涉及面广、速度快、影响大,可以发挥传统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针对研究生科研任务较重,学术活动较频繁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克服时空限制,建立工作网络系统,通过在线交流、留言板等形式,进行政治学习、思想教育和开展组织生活,把网络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但高校也应认识到:一方面,研究生攫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和快捷,在网络所构建的交互式平台上进行科研和思想状况的交流;另一方面,网络管理的滞后性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这就需要积极主动地让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引导研究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鉴别力,防止错误不当的网络言论扩大影响。
总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关系到国家科技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因此,增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改进和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总结,开辟新途径,创造新经验,才能始终保持研究生工作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杨光玮,蒋舜浩.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2]崔晓雁,王雪鹏.实效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
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整体素质,因而历来受到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随后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从多个方面对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了强化。就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来说,上述两个“意见”均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但是,从跨学科的视野来看,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只有立足于社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具有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人才的客观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完善,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一、跨学科视野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一,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专职人员,工作落实不到位。[1]这种概括尽管比较全面,所指出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但其只是一种综合性的分析归纳,针对性不强。笔者认为,在跨学科的视野下审视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将其归结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偏重于宣讲政治理论,轻视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根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意见,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选修课为“自然辩证法概论”或“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为“中国与当代”,选修课为“经典著作选读”。从课程名称可以看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基本都是政治理论方面的。研究生接受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作为高层次人才,倘若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清楚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和实际指导意义,不熟悉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应看到,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偏重于宣讲政治理论的做法,虽然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却也容易因忽视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而导致一些研究生对其所产生的困惑难以排解,进而引发各种问题。无论是在婚恋、家庭、学业、信仰等个人事务中,还是在人际关系、集体活动、社会实践、就业等社会活动中,每一个研究生受家庭状况、教育背景、生活经历、个体性格、生理状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研究生作为特殊的、接受专业化与高级培训的群体,在拥有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经济、婚恋等方面的问题及困惑,使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困惑如得不到足够重视和及时疏导,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2]现实生活中,研究生过劳死、自寻短见或者违法犯罪现象时而发生,让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不得不反思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存在不足。在解决研究生的某些困惑方面,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似乎显得力不从心。客观地分析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发现其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⑴过于重视政治理论的宣讲,可能会忽视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其他问题。长期以来,通过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向研究生宣讲政治理论既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也是实践中各高校的具体做法,这使得不少人特别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和片面认识,即在一定程度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同于政治理论宣讲,误认为只要把这一工作做好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基本完成了。而研究生的身心健康、生活状况、业余活动等则相应地被忽视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内容也被省略了。即使是辅导员、班主任等一些专职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也更多地是从管理角度对研究生开展教育。而能够给研究生带来心理、思想困惑的,往往是那些与个人生活紧密相关的细节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政治理论教育难以关注的。⑵过于重视政治素质的提高,可能导致其他方面教育内容的缺失。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当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培养的主要是研究生的政治素质,而这种政治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引导研究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接受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应包含有培养研究生具有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明显的体现。然而,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政治理论教育,无论是在教导研究生树立人生理想方面还是遵守法律和道德方面,都是从“政治上更正确”的角度来进行教育而忽视了“学术上更专业”的问题。例如,当研究生在生活上面临着个人情感和物质利益的选择时,在学习上面临着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时,在处理某些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心理失衡时,其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都难以起到直接的引导作用。可见,如果忽视与培养健全的人格相关的道德、法律、心理等课程,研究生在遇到与之相关的问题时因得不到专业性的帮助就有可能走向极端。
(二)教学方式:偏重于教师包干和独白,轻视团队教学和研讨研究生与本科生处于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因而对其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本科生有很大的区别,这在专业课教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样应当体现出研究生与本科生在教学方式上的区别。然而实践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的数量相对不足,再加上一些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公修课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不少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照搬本科生的教学模式。这样做不仅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几乎“沿袭”了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不足,而且使研究生形成了轻视思想政治课程的错误观念。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教师包干某些课程和授课中实行满堂灌式的独白两个方面。由教师包干某些课程,自终至终只由一个教师授课是高校中比较常见的授课方法,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一方面,由于只有一个教师讲授某些课程,自然就不存在教师之间的竞争和学生对教师的评比,教师没有教学效果方面的压力,也就没有提高自己授课水平方面的动力。所以,一些讲课水平低、教学效果差的教师长期“垄断”某些课程,通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方式授课也就不足为奇了,研究生也很难对这样的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在只有一个教师授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很容易带来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研究生合并上课的结果。“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忽视了教学空间这一重要的环境因素,全国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常采取大班上课,一个课堂往往学生人数达到200人。这种情况久而久之,竟习以为常。在高校扩展的情况下,则更为严重。班级过大,使教师忽略了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难以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和课堂检查。”[3]研究生的专业课一般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课还和本科生一样采取合并上课、大班讲授的方式,不仅授课效果差,还会给研究生造成学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不重要的错觉。在这种情况下,主讲教师没有压力而不认真讲授,研究生不重视而不认真学习,似乎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通病”。满堂灌式的独白方式在我国高校的教学中一直存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比较缺乏,使研究生的心理困惑、怀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消解。随着困惑、怀疑程度的逐渐加深,研究生在心理上逐渐失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在行动上逐渐拒绝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4]这固然有大班授课无法实现师生交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主要的问题还是高校领导和相关专业教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教育,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过于强化这一功能也易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和授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小心翼翼和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机械地完成上级安排的教学任务外,别的什么也不敢做,当然也不会加入自己的相关理解,更不敢直面学生提出的社会问题,从而避免自己因可能出现的不当言论而陷入麻烦之中。因此,本来应当以讨论、交流等研讨方式来促进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则变成了毫无生气的、消磨时间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使研究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活动无非是宣讲一些“官话”“套话”,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的课程当然不会有吸引力,也不能达到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二、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性
有学者认为,大学的专业划分太细会导致大学生的知识面过窄,不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而建议大学开展“大文科”“大理科”式的教育。这种观点并没有改变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过细的专业划分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专业和研究领域的划分更为细致。不可否认,研究生教育阶段细致的专业和研究领域划分能够促进研究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但过于精细的专业划分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的思维和视野。因而,有学者建议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认为“实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不仅是科技发展和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5]研究生教育中专业课程的设置过于精细确有其合理性,但是把这种更细致的专业划分带到属于公共必修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则显得很不合适。笔者认为,以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使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应当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这是因为:从内在因素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从外在因素上说,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当前我国特有的教育内容,古今中外的教育者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在高等教育中开展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头脑,确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当然,我国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原理的前提下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掌握群众的活动。无论哪一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来教育、影响、掌握和引导群众的活动。思想掌握群众,既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掌握本阶级群众的活动,也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影响和掌握其他阶级群众的活动,其实质都是力图让一定阶级的思想上升成为占主导地位或统治地位的思想,进而影响和支配全社会的实践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一定阶级的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6]思想掌握群众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完全局限于划分相当精细的理论学科,而必须实行跨学科发展。只有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进步。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所讲授的主要内容,但理论从来都不是封闭和停滞不前的,它总是不断吸收其他学科中的科学成分,使之成为自己不断发展进步的积极因素。这一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其他学科,以包容的胸怀对待不同的观点,以扬弃的方式借鉴其他学科中的有益因素。正如有学者所言:“当今社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蓬勃兴起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可以说,跨学科研究必将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7]具体到教学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应当大力宣扬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还应当介绍与理论和方法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基本主张,并用的理论和方法对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基本主张进行评析。这是由于,每一种学科都在一定程度上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和批评观点的挑战,因而具有了相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许多观点和主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许多观点和主张,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充实和完善。广大研究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鉴别力,能够运用基本原理识别判断各种理论和观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和授课教师形成互动,这必然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并取得新的进步。如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概地拒绝其他学科,则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自身的完善。只有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用政治理论武装研究生头脑的目标。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要用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研究生的头脑,进而转化为促使其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然而,用政治理论武装研究生头脑的前提是其能够从思想上真正接受政治理论,这种真正接受尽管需要一定的宣讲来实现,但总体上说还要靠理论自身的说服力。毕竟,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更注重学术的争鸣和论辩,一种理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其内心所接受,主要看这种理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超越其他理论。所以,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如果单纯地讲授理论而对其他理论只字不提,甚至回避理论与其他学科在某些观点上的分歧和争论,既不利于研究生对理论的认可和接受,也不利于实现用政治理论武装研究生头脑的目标。笔者认为,广大研究生不仅要从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角度来接受政治理论,而且还要为学术研究增加内容和色彩,只有这样,才能使政治理论真正走进研究生的内心世界,进而武装他们的头脑。
(二)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对研究生开展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也是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性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能够科学地解释研究生所思考的各种社会问题,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革的转型时期,在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上,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保守与开放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在上演,并不时地引发一些社会事件,形成一个个舆论热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须勇于直面这些现象和问题,并用原理来分析和解释其中的复杂关系。由于社会现象的涉及面非常广泛,与不少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吸收借鉴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开展不同学科的专门教育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更富有理性,更喜欢思考,因而,一旦其关注了某一社会现象,往往会采用寻根究底的方式进行深入地探索,并希望得到专业领域的答案而不是泛泛而谈的解释。同时,他们也会积极寻求“自己的真理”,而一旦研究生对某些问题形成一定的认识后,会显得固执己见,难以轻易更改。更重要的是,接受政治理论教育的研究生遍及不同的专业和学科,有些研究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可能比单纯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更为深刻。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讲解太“外行”,就有可能导致研究生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政治理论本身产生怀疑。因此,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针对研究生爱钻研的特点,用不同学科中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术语来帮助研究生解疑答惑,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培养研究生学习政治理论和其他相关知识的兴趣,帮助研究生拓宽知识面和树立严谨治学的态度。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由对某一社会问题更有研究的专家就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来给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可能会更好。有学者提出:“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能动作用,调动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在施教中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自主评价、自主控制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汲取。”[8]研究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学术个性,不同研究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可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对政治理论课程的需求状况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仍对他们开展完全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不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有所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然会打折扣。只有根据不同专业研究生的知识背景和学科特点开展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美妙境界。
三、跨学科视野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建议。有的学者主张,针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树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积极推行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充分发挥研究生辅导员的作用,调动研究生会的积极性,有效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9]有的学者主张,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10]并强调深刻把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内在逻辑,以党建“三步曲”带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11]在实践中,有的高校按照“构建导师团队是关键,研究生集体建设是重点,研究生辅导员建设是基础,明晰主体权责是根本”的思路,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12]这些研究和探索对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笔者认为,从跨学科的视野来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因而从这两个方面来推动改革,是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探索。
(一)教学内容:开展政治理论教学的同时,兼顾人文和科学素质教育鉴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政治理论内容过多而缺乏其他方面素质教育内容的现状,可以考虑对教学内容做适度调整,在保持政治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加入其他素质教育的内容。这至少具有如下三个非常明显的优势:⑴顺应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素质教育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研究生教育阶段也不例外。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加入人文和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健全的人格,增强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能力。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互补。思想政治素质与其他素质是互补关系,一个人文素质或者科学素质非常低下的研究生,不可能具有特别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反过来,其他素质教育做好了,不但不会冲淡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反而会使广大研究生从更为全面的视域认识政治理论,并强化其影响。⑶解决研究生的实际困难。研究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较多的困难是由于经济利益、学术研究、人际关系、情感归属、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因而只有加强这些方面的素质教育,才能更全面地解决研究生的实际困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沁入研究生头脑的目的。总之,在对研究生开展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必须兼顾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完整性。除了固有的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所需要加入的其他素质教育内容,大致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研究生开展以法律和道德为主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当前受关注度较高的素质教育,其目标是把人们培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公民。现代社会里,人们无论存在多大的差别,都是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应当行使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和履行最基本的公民义务,都应当具备最基本的公民道德。因此,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法律和道德教育。而广大研究生所面临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可能更为突出,由于其是基本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又是独立劳动的成年人,不仅在学术研究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如何对待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科研成果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也必然会遇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理顺家庭生活的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急需解决的,如果处理不好,则无法实现自己作为一个研究生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对于研究生来说,为了让其做好科学研究,必须对他们进行知识产权法律和学术道德教育,依据法律和道德处理好自主研发和科学借鉴、个人成果与单位成果、个人劳动与集体劳动等方面的关系,实现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同时,还必须加强对研究生在人事劳动、社会交往、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和道德教育,帮助他们顺利解决就业和家庭生活方面的问题,使其尽早走出适应期而奔向幸福的人生。二是针对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开展不同的人文和科学教育。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对他们开展素质教育必须避免内容重复,并有效弥补其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这需要根据研究生专业的不同而分科进行。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各个专业的详细划分使人产生了“隔行如隔山”的感觉。一般来说,文科类研究生的科学素质相对不高,理工类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则相对欠缺。因而,可以考虑根据大的学科门类划分,对研究生分别开展不同的素质教育。比如,对文科类的研究生加强基本科学知识教育,使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大致状况有一定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对理工类的研究生开展人文社科教育,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同时,对非医药类的研究生开展卫生保健、医药常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等。只有通过这种区别对待的素质教育,解决不同研究生各自面临的问题,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为研究生所接受和喜欢。
(二)教学方式:组建专门的教学团队,并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比较庞杂,涉及到的专业领域很多,那种单纯地由理论专业的教师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显然已经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方式上需要关注师资队伍和授课方法两个问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上,可以考虑组建一支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具体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⑴专职人员及其职责。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政治理论,因而专职教师主要应当是从事理论研究的教研人员以及热衷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素质课程教研人员。这一部分教师作为教学团队的骨干成员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者,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并根据每年形势的变化来修订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不偏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偏离有关的文件精神和管理规定。⑵兼职人员及其职责。兼职人员应由人文和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除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进行学术研究和专业教学外,还应经常性地参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以高深的学术功底和专业水平向广大研究生开展人文、科技或者卫生健康方面的普及工作,使不同学科的研究生能够接触到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了解到不同专业或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最新进展,感受到其他学科或者文化的魅力,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动力。⑶专兼职人员的关系。教学团队的所有人员采取分段上课的方式,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每一个教师都只负责讲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某一部分的内容。这样可以让研究生感受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采,时刻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保持新鲜感,期盼着更好的老师带来更精彩的学术大餐。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和新闻舆论热点的变化,可以适时调整兼职教师,扩充或者压缩兼职教师的数量和教学任务,使整个师资队伍始终保持活力,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授课方法上,除了坚持传统的课堂讲授外,更应当注意采用灵活的方式开展教学,激发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兴趣。在这方面,不少学者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如有学者提出,通过微博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微博的集聚或明星效应,组建各种类型的微博绿色社区;以学生政治辅导员为纽带组建微博班级;以红色社团为先导建设基于同一爱好的微博社团社区;开设理论微博课堂作为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教学方式的新探索。[13]有学者推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专题讲座教学法,认为“专题讲座教学法,可以克服目前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满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增强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式。”[14]还有学者主张发挥专业课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一个好的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一世的。导师要对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承担主要责任,对学生的引导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术上,而要贯穿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整个过程中。”[15]这些建议都切实可行,只要组织得当,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比之下,笔者认为,进行专题讲座和召开专题研讨会的方式,更有利于开展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专题讲座往往是由某一专业领域的名家主讲,内容非常灵活,时间和地点也可以适度调整,因而更有利于研究生学习。而专题研讨会可以把研究生列为主要发言人,由教师对其发言进行点评。发言者为了确保发言精彩,必然会查阅很多资料,这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研讨会通过不同观点的争锋来说明某一问题,既能培养研究生的表达和辩论能力,又能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专题讲座还是专题研讨会,本身都是学术性的活动,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取代了讲授者的独白和自上而下的宣传,因而更能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欢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自然能够实现。
作者:魏胜强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郑州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白清平,陈巧玲.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5):16-17.
[2]马香丽.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4,(06):112.
[3]杨业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研究,2010,(06):137.
[4]蔡晓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接受效果新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1):77.
[5]严伟.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09,(08):104-107.
[6]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J].研究,2012,(09):131.
[7]谢晓娟.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3,(09):101.
[8][14]唐检云,龚婷.以专题讲座增强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4,(19):42-43.
[9][15]苗云飞.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03):151-153.
[10]顾慕娴,邹再金.构建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长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2,(09):83-86.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多元化社会致使研究生思想复杂多变,当代研究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要求我们正确分析当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力求探索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对策,以期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良性发展。要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了解当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当前,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遵循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不断进行调整和加强,始终坚持党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保证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得到加强和改进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第一,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健全。面对研究生群体的多元化态势,一些高等院校仍然没有建立科学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专门的研究生工作队伍,造成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第二,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不明确。导师往往较为注重对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很少有意在思想教育上下功夫;在学校的管理方面,也常常忽视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不正确的思想不仅严重阻碍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影响到高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的进展。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与途径
(一)建立健全相关机构,优化教育资源
1、设立专门机构,安排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我们有必要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组织研究生定期学习、讨论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重大时事,探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2、充分发挥党支部、团委和研究生会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强制实施教育影响,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重缺陷,容易挫伤和压抑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应充分发挥党支部、团委和研究生会的号召、宣传、教育作用,多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通过活动,不仅可以增加研究生之间的认识和交往,而且有助于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导师、教研室和学校全面参与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1、导师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研究生在校期间,导师是他们最为敬重的人,导师不仅在专业学习上给予指导,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等方面。导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导师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导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导师的学识、人品和言行对研究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也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增长。
2、教研室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研究生的老师,一般基础理论功底深厚,有系统精湛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不少学生往往以他们作为榜样,因此,这些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学校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环境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学校有责任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研究生心理问题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研究生教育体系
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研究生必修课程。为研究生配备专职心理课程教师,针对不同年级研究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传授合理宣泄,释放压力的途径和方法。
2、建立研究生心理咨询机构
定期为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聘请心理学专家为有心理问题的研究生解惑答疑,给以有严重心理疾病的研究生正确引导,并帮助其寻求专业医生的医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完善心理健康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网络、广播、报纸、杂志等现代技术媒体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供健康的信息内容,充实研究生群体的精神生活,并通过心理健康专栏,为研究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服务。引导研究生加入到心理健康文化建设中去,使其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微博的功能特征及研究生使用现状
1.1 微博的功能特征
微博的功能体现在“”、“关注”、“评论”及“转发”四个方面,这些功能展现了微博的强大魅力和特征,主要表现在:(1)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更加广;用户可自由获取、和分享信息,信息在经过一对多、多对多转发后形成链式传播。(2)信息门槛低,信息功能强大;用户可随时随地登录微博发表、评论或转发信息,并且可以添加图片或影音链接。(3)方式多样,不受时间限制;微博除了使用电脑客户端登录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手机、iPad等客户端进行登录,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捷,突破了时间限制,影响范围更加广泛。[1]
1.2 研究生使用微博现状
2011年我们做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上网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占24.1%,在6-8小时之间的占22.26%,也就是说46.36%的研究生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可见研究生的生活规律和特点与本科生大不相同,这也就为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和平台。同时,调查显示在研究生群体中使用微博的比例占60%以上,每天都会登录微博的比例占49.54%,使用时间超过1小时的占72.13,由此可见,微博已成为研究生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工具。
2 以微博为载体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2.1 有利于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研究生群体经过了本科阶段的系统学习和培养后,传统的课堂教学、报告宣讲等形式已经很难达到预期教育成果,但微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将微博应用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可以让思想政治课教师及时教学信息,而且还便于教师及时关注和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2 有利于扩大受教育人群范围
我国研究生的年龄结构跨度大、生源情况复杂,学习活动场所分散,单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工作量大,覆盖面小,效果事倍功半。以微博为载体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裂变式传播,将信息覆盖到所有研究生群体,而且微博的使用方法简单,信息便捷,传播速度惊人,可以达到以往教育活动和教学方式所无法企及的效果。
2.3 有利于创建可信任的交流平台
微博本身作为一种开放性、交互性和随意性极强的网络交流平台,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突破了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零散时间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不仅能够激发研究生的兴趣,达到受教育的目的,而且利用微博平台交流,研究生不会因面子问题产生心理压力,能够更加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使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触及到内心深处,达到教育的目的。
3 以微博为载体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进一步认识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可以丰富和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增加深度和广度,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3.1 创建学校官方微博平台,抢占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3.1.1 依托党委宣传部,创建学校官方微博平台
党委宣传部作为学校的舆论导向和宣传部门,可以创建学校官方微博平台,及时学校时事动态,引导研究生群体树立客观、公正和科学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利用微博充分了解研究生群体的关注对象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政工作,为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可参考依据。
3.1.2 发挥团组织优势,增加学校微博关注数量
共青团可以组织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研究生骨干成员,围绕学校微博开展话题讨论,一些关于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的信息,打造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这样既可以调动研究生参与学校官方微博的关注热情,增加关注数量,又有利于促进研究生的健康发展。
3.1.3 重视宣传导向作用,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微博以其开放性、便捷性和交互性的独特优势成为研究生群体热衷的对象,随着研究生群体使用微博的范围越来越广,学校要充分做好宣传导向,将学校发生的重大时事、研究生关注的热点及时向学生公布,树立正确的导向,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积极应对微博带来的挑战。
3.2 教师和辅导员注册微博,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动态
3.2.1 鼓励教师创新教育方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微博的兴起,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了一个教授和交流的平台,它将传统被动式的“灌输”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共同探讨的开放式教育,教师注册微博,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逐步形成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3.2.2 鼓励辅导员建立微博,构建开放、自由的交流平台
辅导员是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他可以借助微博平台学校教学科研、党建团建、就业指导等服务信息,在线同研究生进行交流和咨询,克服研究生组织管理难,分布零散,通知信息传达不到等困难。[2]也可以随时记录工作内容,积累感想、经验、体会,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路。
3.2.3 把握研究生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微博诞生后,教师和辅导员可以根据研究生群体自身的特点,利用微博平台,对研究生群体的信息和表露出来的心情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3 发挥微博集聚效应,搭建教育互助群体
3.3.1 创新教育模式,增强交流互动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思政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以微博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划分不明显,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网民,有平等的话语权,这样既可以拉近师生间距离,深入了解研究生的思想,也可以根据研究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3.3.2 以社团为基础,创建各类微博社区
研究生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组建成各类社团,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探索以社团为基础建立微博社区,充分利用社团开展各类讨论,激起学生共鸣,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影响。此外,研究生骨干还可以依托红色社团,使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通过微博这一新的媒体广泛传达到研究生群体当中,充分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3.3.3 以辅导员为纽带,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管理体制
辅导员可以以学院为单位建立一个微博群,将微博群建设成为各种活动和通知的信息平台,同时鼓励班级建立自己的微博群,再加上原有的校级官方微博,这样就构建起了“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微博管理体制,学校的信息可以通过辅导员转发到学院和班级,不仅可以减少工作的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主流意识。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起点,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关系到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格和品格塑造、综合素养提升等多个方面,值得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和工作者高度重视。
硕士研究生在社会阅历、自我意识、年龄跨度、思维模式等方面与本科生相比均呈现多元化。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硕士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复杂,要求也更高。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只有在立足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探索方法,不断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
一、现阶段硕士研究生主要思想特点
(一)阅历差异大,思想状况复杂多样。
随着近些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日益多元化。相比本科生,他们的年龄跨度较大,在学习经历、生活背景等方面阅历上的差异比较明显,思想状况复杂多样。
硕士研究生人群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人群社会阅历较简单,他们在入学前的主要活动场所为学校,主要经历为学习。这类人群年龄相对较小,社会关系简单,普遍尚未成婚。因为入学前一直在学校接受教育,相比社会上的同龄人,他们能够比较及时有效地接触新知识、新事物和新观念,思想意识也比较超前。由于参与的社会实践较少,他们的思想相对不太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集体观念较强。第二类人群社会阅历较为丰富,他们或在入学前已有工作经历,或是在职接受研究生教育。这类人群年龄跨度较大,社会关系复杂,部分已结婚甚至已育有子女。他们的共性是都有工作经历,但在工作时间、工作性质、工作岗位等多方面还存在差异。由于已经离开校园环境一段时间,社会阅历较为丰富,他们的社会化意识较强,往往对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持消极态度。
(二)主体意识强,思想逐步成熟稳定。
总体而言,经过大学本科阶段的培养锻炼,硕士研究生的思想都比较成熟,主体意识也比较强,对任何事物和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大部分硕士研究生处于青年晚期和成年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基本形成[1]。
相比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更强,通常不再需要父母、老师的指导,就能对学习和生活做出相对合理的安排。他们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认知能力也较强,考虑问题比较全面,能够较为客观地对事物和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他们的主体意识较强,期望自己的思想和志向兴趣得到认同和尊重,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的思想逐步成熟稳定,难以接受外在的思想灌输,也不容易受他人影响。
(三)功利意识强,集体观念相对淡薄。
无论有无社会工作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关系的广泛、社会阅历的丰富,加之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影响,硕士研究生的价值取向更为实际甚至是更加功利。他们往往比较关注与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比较淡薄。
硕士研究生通常只有一年左右课堂学习的时间,其余时间多分散在各个实验室中与导师做实验、做研究,甚至是出差到科研项目现场,他们的学习、工作大多是个人或少数人行为,缺少在集体中与人沟通交流的经验,缺乏集体荣誉感,组织观念淡薄,个人意识较强。部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目的狭隘功利,他们重视在短时间内提高专业技能,以便提升就业竞争力,获取更高薪酬,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部分研究生受到同龄人大多已经济独立的影响,追求物质利益的意识强于追求知识能力的意识,他们因此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了有偿的社会活动上,在学术研究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为了缓解学业压力,部分人甚至不惜违反学术道德。
(四)精神压力大,心理问题多发。
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研究生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学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他们对自身成长成才的期望值比本科生更高。任何方面的挫折都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引发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在学业上,除了参与课堂学习外,硕士研究生一般都要在一定程度上开展独立性、创新性研究,并要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科学规律、撰写学术论文。学习形式的转变和学习要求的提高使得一部分硕士研究生无法按期完成学业要求,心理压力很大,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上,硕士研究生的年龄普遍较高,大多在承担学业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婚恋问题。婚恋问题会消耗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因其不确定因素颇多,不可避免地会随时给当事人带来烦恼甚至是挫败感。此外,就业期望值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或家庭成员身体变故等问题都容易引发硕士研究生的心理问题。
二、目前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教育意识有待增强。
1.对学生的思想现状过于乐观
有些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本科生上,忽视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乐观地认为硕士研究生思想比较成熟,已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不必重视甚至不再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上,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思想状况复杂多样,其中功利意识强、集体观念淡薄、心理压力过大等现象都很突出。这些思想状况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
2.对培养目标的认识存在偏颇
尽管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中体现了“德才兼备”的总体要求,但在实际的教育培养中,为了满足“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要,突出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在业务素养上的优势,很多教育机构管理部门和教育单位都会“重才轻德”,将工作重点集中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上。在他们的观念中,只要学生的业务素养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就意味着完成了培养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如何则可以忽略不计。
(二)教育体制有待完善。
1.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需要明确
在学校层面,目前各高校负责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不尽相同。对于已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大多设有专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工作部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对于未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有的成立专门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部门,有的是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挂靠在负责本科生的学生工作部门,有的是在研究生处指定一些工作人员负责。总之,与各所高校都有专门负责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生工作部门相比,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部门的不确定性较强,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
2.科学高效的工作体制需要建立
有些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实行学校统一管理,研究生培养单位不承担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有些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实行校、院二级管理[2]。一级管理体制因为缺少了具体培养单位的贯彻执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流于形式,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和细致深入。相比之下,二级管理体制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只是目前一些高校虽然是二级管理体制,校、院二级部门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责权定位有待明确、工作模式有待完善、资源配备有待合理等。
(三)教育队伍有待加强。
1.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德育教师数量普遍不足。比数量不足更为严重的是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一些高校硕士研究生德育教师主要由党委组织员、团委书记等人兼任。这些兼职人员因为还有本职工作需要完成,对于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不会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探索。此外,由于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不够系统深入,德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研究不够,工作中通常是借鉴甚至是照搬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得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成效不显著。
2.导师的德育作用发挥不充分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特殊地位和关系使得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水平等的了解与其他管理人员相比更加全面、深入,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3]。可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在管理体制上,很多高校在对导师的遴选和考核中,只有针对业务能力和业务成果的考核,没有对导师的德育能力和德育成果进行考核,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导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此外,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部门和德育教师与导师之间缺少有关德育工作的沟通交流,使得一些有热情参与德育工作的导师感到无从入手。
(四)教育成效有待提高。
1.教育内容需要有的放矢
我国高校普遍重视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之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也较多,目前相对不算成熟的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搭便车”,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上都过于陈旧、不具有时代特征,与本科阶段有大量雷同甚至是重复,脱离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活实际和思想现状,教学效果不佳。此外,硕士研究生参加的讲座、参观等教育活动在内容上大多缺乏针对性,不能适应研究生个性、心理、社会阅历等特点的需要,教育收效甚微。
2.教育模式需要不断创新
目前很多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比较传统,在活动形式上追求覆盖广、规模大、行动齐,比较看重活动的规模和影响。这种教育工作模式的优势在于容易在受众人群中引发共鸣,更适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初级阶段教育。但无论是考虑硕士研究生的思想现状,还是考虑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活都相对分散的特点,采取集中教育和在大范围内开展集体教育活动的形式都难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多视角增强教育意识。
1.认识加强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在肯定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思想状况主流较好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在复杂多样的思想现状中存在着影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的思想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正确的引导和系统的解决。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动态发展的,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若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认识加强教育的重要性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研究生教育,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要重视知识文化的传播和科学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重视和关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他们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意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确保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4]。
3.认识加强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和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相比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较为滞后。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4.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要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其次,要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理念。所有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相关的部门和人员都要承担相应的育人责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再次,要树立“分层教育、分类管理”的教育理念。研究生思想状况复杂多样,必须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才能确保工作实效。
(二)多层级健全工作体制。
1.明确校级层面管理部门
要做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全校相关部门和人员分工协作、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在学校层面必须明确管理部门。一般说来,设有研究生院且研究生规模不太小的学校应成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为便于系统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通常可与研究生院合署办公。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学校层面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策制定和宏观管理,并对学院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支持和协调。
2.建立校院二级管理体制
针对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思想复杂多样的现状,为了在学校统一领导管理下,充分结合学科或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些高校经过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二级管理体制,实行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统筹规划与各院系共同分担的管理体制。这种二级管理体制既强化了学校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又发挥了各个院系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建立全员育人工作模式
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部门,更不能仅靠德育教师的力量,需要在学校范围内建立起有利于全员育人的工作模式。学校与研究生教育培养相关的所有工作部门都应将业务职能与育人职能有机结合,承担各自相应的育人责任,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合力。
(三)全方位建设工作队伍。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仍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要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一是要提高对教师综合业务能力的要求。任课教师要从知识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适应形势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相比其他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最重要的育人职能,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的发展变化。任课教师应当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的高度,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2.加强专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要加强专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既要保证数量,更要注重质量。一是要在人员选留问题上做到严格把关、科学选留。所谓严格把关,重点是要充分考察选留对象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保证选留对象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正面示范作用;所谓科学选留,重点是要充分考虑选留对象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历层次等,保证选留对象的综合素养能够满足工作需要,推动工作发展。二是要加大对专职德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不仅要组织岗前培训,还要定期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组织有针对性的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全面促进专职德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职责。从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出发,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在指导教师选聘过程中避免“重才轻德”,注重对选聘对象政治素养、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考察。二是要明确指导教师所要承担的德育工作职责,将德育工作成效纳入指导教师工作考核体系,通过奖惩措施调动指导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搭建指导教师与专职德育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组织有关德育工作的学习讨论,提高指导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能力。
4.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研究生会、社团、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等都是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组织。要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上述组织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一是要严格选拔。公开选拔那些经验足、热情高、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服务意识浓,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二是强化管理。应加强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考核。三是增强队伍的延续性。针对硕士研究生在校时间短的情况,要早发现、早培养、早任用。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对学生干部中的优秀分子,在评奖推优、选送出国、提前攻读学位、选留辅导员等方面要给予优先考虑,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5]。
(四)多途径提高工作成效。
1.教育内容需要更新丰富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紧随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时结合硕士研究生思想现状不断更新丰富,才能让学生接受和认可,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成效。更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是要从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入手,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二是要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素质拓展、人文精神培养等内容相融合。三是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发展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资助体系建设等内容融合。
2.教育手段需要多样有效
教育内容的更新丰富,需要多样有效的教育手段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发挥实效。一是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多样有效,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以增加课堂讨论、主题发言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介,搭建一个论坛、博客、微博、QQ群、飞信等手段合力并用的信息沟通和教育平台。三是要围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活动形式,将专题学术论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办新办好。四是要加强社会实践阵地的开辟和建设,组织学生不定期走入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文艺团体等开展调研活动。
3.教育环境需要优化改善
要提高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需要站在全局高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明确并建设校园主流文化,发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激励和约束作用。二是要组织学生参与文明健康、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宣传渠道,通过加强校园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的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4.教育对象需要充分参与
要提高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需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通过更新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手段、优化教育环境等,提高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要加强对研究生会、社团、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等组织的建设,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领导作用,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小霞.试论硕士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74.
[2]蔡茂华,戴雪飞,陈翱.理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的对策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