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路工程建设模式

公路工程建设模式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4: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路工程建设模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公路工程建设模式

篇1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road special constructiv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security of the meaning and correlation, and then the world management mode- -remarkable management mode are introduced, the author of this organization and its actual flexible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to find the main advantages of organization and prominent improvement opportunities, make feasible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improvement plan, and adhere to such learning cycl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maturity. In highway project management form an unified standard, based on the uniform standard for each management system work, so as to achieve a common goal, improving project quality, ensure the project safety, excellent process of a remarkable management effect.

Key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s;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security; 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 Excellence management mode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大对公路的投资力度,由此,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是建设项目的基本要求,所以,对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要求便更高、更细致、更规范。在现有的理论研究领域,学者们将质量和安全作为两个独立的方面进行研究,且由于建筑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在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并没有引入在世界企业管理领域已应用的非常成功的“卓越绩效管理”,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从业主的角度出发,将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和安全结合起来考虑,分析二者相关性,并试着将“卓越绩效”理念引入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提出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卓越管理模式,促进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卓越发展,提高项目组织的管理水平。

一、公路建设项目质量与安全的相关性

研究公路建设项目质量与安全的相关性,可以从工程建设项目质量与安全的相关性方面来说明。在项目工程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建设劳动者甚至所有参与者的生命安全,与所有相关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尤其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大,牵涉范围广。质量是安全的目标,安全是质量的前提,在项目安全进行的前提条件下,确保建设项目按质量标准完成。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必将不能达到质量要求,反之,若建设项目发生了质量问题,必然会有安全隐患存在,质量与安全相辅相成,不能分开,如图1所示。二者的相关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图1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相关性逻辑关系图

(一)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为“人、材、机、环、管”五类,即人、材料、机械、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引发安全事故的五大要素也是以上五类。项目的全过程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人是项目质量和安全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材料是形成项目的物质条件,项目的成品都是由这些材料构成,如果使用本身就有问题的材料,或者在材料的使用上不恰当,都会对项目质量和安全造成或大的影响;机械是建设项目的工具,工具出问题,项目质量和安全也会有影响;无论是环境条件简单还是复杂,都会对项目质量和安全产生特定的影响,分可抗力因素和不可抗力因素;管理上要注重方法,指项目建设采用的工艺、技术、作业和组织方案等,不断提高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是保证项目质量和安全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

由于项目质量和安全的相互作用关系,上述五类影响因素会同时影响项目质量和安全,例如:公路路基施工,施工员使用了配合比没有达到强度要求的不合格材料,当遇到恶劣天气,发生路基坍塌事故的概率及其大,造成严重的施工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以及工期延误,而影响到整个公路工程质量。

(二)基本原则的相关性

ISO9000中提出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以事实为决策基础”、“与供应商保持互利的关系”等八项基本原则。安全管理六项基本原则有“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坚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管理中在控制”、“在管理中发展、提高”,其中,所谓的“四全”动态管理,是指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两者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说明质量和安全管理都坚持着在正确的领导下,项目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基于事实的基础上,以预防为主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持续、动态管理原则。

二、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卓越管理模式的定义

如上所述,已有的理论成果都是研究“卓越绩效管理”,是指各企业、政府或其他组织的全体人员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组织绩效计划制定,进行绩效辅导沟通、考核评价、结果应用的持续循环过程。不同于“卓越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将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结合在一起考虑,并提出“卓越管理”模式是本文的核心。

根据以上综述,给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卓越管理模式下一个定义:结合现阶段已有的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理论,以卓越的评价准则为标准,通过卓越的管理工作过程,对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全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使项目管理组织最终达到卓越绩效的管理结果的一种新型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三、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卓越管理模式的框架建立

(一)现有卓越绩效评价模式

我国以美国波多里奇卓越绩效模式为基础研究与引进卓越管理方面的知识与应用。借鉴国外对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成熟成果,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这种模式在国内推广普及,于2004年9月,我国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GB/T19580.2004)正式,标志了我国企业、政府和其它组织正式进入卓越管理阶段,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如图2所示,同美国波多里奇奖卓越绩效模式框架图一样,我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也包括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7大类目,但在测量、分析和过程管理内容上增加了改进内容,且更注重过程的评价、改进、创新和分享。

图2中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和分值分配

(二)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卓越管理模式因素关系设计

以我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和分值分配为基础,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7项基本原则为评价内容,建立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卓越管理模式因素关系图,对管理因素的每项内容进行卓越评价,以此来评价管理过程及管理工作的卓越程度以及指导以后的工作。现将建立的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卓越管理模式因素关系如图3所示。

图3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卓越管理模式因素关系图

(三)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卓越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设计

1.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卓越管理模式逻辑结构图

管理模式是一种管理的工具,在制定固定的框架基础上,应当直接遵循规定的规则、制度的一种管理体系。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是指依据公路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对于业主项目管理而言,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从项目的提出建设要求直至项目运营阶段,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及其它方面的目标进行全面控制、管理。本文着重从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这一方面目标,探讨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的管理模式。建立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卓越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如图4所示。

图4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卓越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图

2.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卓越管理模式组织职能表述:

(1)项目总经理

负责组织编写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对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负主要责任。负责协调项目质量与安全冲突事件,负责项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项目中持续有效运行。

(2)项目总工程师

协助项目总经理完成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负责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全过程运行,保证项目质量与安全的协调性。定期组织项目质量、安全检查等,定期组织评价项目质量、安全工作。落实项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目标指标、方案措施和各项强制性标准。

(3)质量-安全管理协调小组

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协调小组所有成员协助项目总工程师完成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贯彻落实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负责项目质量、安全的定期检查及评价工作,发现项目质量与安全发生冲突,或项目质量-安全与工期、成本等其他因素发生冲突的时候,及时上报领导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具体如下:

质量-安全施工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工地,及时了解并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操作,若因为施工环节的原因,使得项目质量导致安全问题发生,或者安全问题导致项目质量的不合格,都应该及时处理并解决问题。定期对项目施工的质量-安全的协调性进行评价。

质量-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协助项目总工程师做好项目质量-安全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负责项目质量-安全技术方案、操作规程及施工方案编制的审核和监督。当项目质量和安全在技术方面发生冲突时做好协调工作。

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人员:对公路建设项目所在的公司、项目部以及施工等环境进行管理,促进、带动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管理。

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对与项目质量-安全相关的各个部门及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行为监督,协调各部门之间关于项目质量与安全发生的冲突,参与沟通。

质量-安全物资管理人员:制定项目质量-安全物资消耗计划,合理控制质量、安全设备、设施和材料的投入。

质量-安全费用管理人员:控制项目质量-安全费用的使用,包括项目人工、材料、机械和管理等全部费用,并协调项目质量和安全费用的使用。

质量-安全制度管理人员:明确项目质量与安全的责任制度,落实项目质量与安全教育制度的实施。

3.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卓越管理模式组织资源配置。具体见表1。

表1各管理部门资源配置表

四、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卓越管理的实施措施

(一)形成追求卓越的理念,以理念牵动管理进步

1.通过导入、培训、宣传,使该项目组织人员逐步了解了卓越管理模式,进而在项目组织中逐步形成科学管理、追求卓越的理念,例如“零缺陷,我的责任”的质量理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的标准化安全管理理念。卓越的绩效需要卓越的文化,卓越的文化促进达成卓越的绩效。

2.组织的高层领导起决策作用,由领导首先重视起来,亲自参与学习并领会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精髓,比较旧的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决心导入和实施,并为组织整体导入和实施起模范带头和激励的作用。

3.组织高、中层领导和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骨干人员参加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导入培训,以便带动全体员工对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意义、框架、标准内容和评价方法等有基本、系统的认识,也为以后每位员工的自我评价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实施导入,稳步推进

1.根据学习、培训的深入,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要求为参考和依据,按照评价准则7大类目、22个评分项和43个着重点逐条进行所的现状梳理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提炼项目组织在质量和安全方面运作的关键影响因素和面临的挑战,制订并实施改进计划。

2.策划并制定自我评价计划,实施自我评价。进行自我评价的范围为整个项目组织和所有过程,分阶段展开,包括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等阶段,与这些阶段所有相关的人员,遵循卓越评价方法和评分指南,将同类别的“过程”和“结果”安排在一起,逐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确定优势、改进机会,并逐项打分,撰写逐条评语,识别出所的重要的优势、改进机会,最后编写综合性的自我评价报告。通过定期的自评活动,可以进一步地深入理解和掌握自己以及组织的现状,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3.组织外部咨询老师参与指导诊断评审。这些老师对卓越绩效管理的研究更加精确,并经验丰富,还可以给予项目内部员工一定的帮助与指导。以专业的眼光看项目质量和安全内部问题,会更加全面、准确并客观的给予诊断和评价,对项目的发展作用更大。

4.在完成第一次自我评价和第一次诊断评审后,总结评审结果,确定在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中所有的优势、劣势,以及各自在管理过程中的权重,以此为标准确定下一步的管理计划,扬长避短,改进现状。

完成一个完整的评价管理之后策划第二次自评及改进等工作,如此循环推进,持续改进,每一次学习循环都使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使项目越来越接近卓越,卓越的理念就是,在内部表现在全体员工团结协作、提高业务素质和为达到卓越的目标而做的努力;在外部表现在对顾客满意度提高、履行社会责任、对保护环境和资源所做的贡献。

结语

通过研究卓越管理模式在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中的运用,证实了卓越管理模式不仅对于各类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各类组织、各行业的广泛适用性,还可以运用到工程建设项目等特殊行业中。本文先阐明了公路的特殊建设性,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的内涵及其相关性,然后对世界管理模式---卓越管理模式进行介绍,最后结合本组织的实际和所处行业的特点灵活运用,发掘组织的主要优势和突出改进机会,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改进计划,并坚持这样的学习循环,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组织的管理成熟度。对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上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基于这一统一规范开展各管理体系工作,从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提升项目质量,保证项目安全,以卓越的过程达成卓越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单志刚.基于行为的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0).

篇2

建设部2003年2月以建市[2003]30 号文《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第四条第(七)款提出:“提倡具备条件的建设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组织建设。鼓励有投融资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对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根据业主的要求,按照建设-转让(BT)、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拥有-经营(BOO)、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T)等方式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推行在即,随着公路工程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发承包模式的多样化,公路工程是否适合发展设计施工总承包,笔者就所参与的一条高速公路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的工作实践,谈点认识,以供参考。

高速公路项目前期一般经过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等几个主要阶段,前期的几个阶段是决定项目功能和造价的关键阶段,各阶段周期较长,随着对项目工期迫切性的要求和生产集成化的需要,设计与施工总承包模式应运而生,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一般采用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实行这种发承包模式与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设计-招标-建造模式)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缩短工期: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模式顺序进行,项目实施周期长,而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最大限度实现施工图设计与施工的合理搭接,并行作业,有利于缩短工期。

2.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施工成本: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其建造阶段一般采用多标段平行发包方式,对于高速公路项目来说,这种方式不利于土石方的跨标段调运利用,难以实现人力、机械、设备、材料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建筑材料的集团采购效应也不易发挥,而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充分考虑较大范围的土石方平衡,通过采用统一的桥型、隧道衬砌形式、边坡防护类型等措施,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生产率,达到降低工程建造成本的目的。

3.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施工的可操作性:在充分考虑施工单位人力、机械、设备等资源状况的基础上,设计单位提交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更具有可操作性,成为真正指导施工的图纸,有利于减少后期的设计变更,而施工人员也会针对各种不同的自然、地质,施工等条件,对设计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设计与施工的沟通与交流,实施动态设计,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施工的可操作性。

4.易于管理,减少管理费用:由于避免了工程建设的多头承包,由一个有实力的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负责,规避了设计和施工的突出矛盾,业主方的合同管理工作量少,业主方可以致力于协调管理和征地拆迁等工作,减少工程建设中的扯皮、推诿现象发生。

5.便于费用控制:设计施工总承包一般采用总价合同,只要风险划分合理,可大大减少施工中由于设计变更、地质条件变化等原因引起的索赔,有利于费用控制。

尽管公路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有很多优势,且在国际建设市场发展较快,但国内公路建设市场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招标控制价难以把握:总价合同一般适用于工程量不大、施工设计图完善、工期较短、技术不复杂、风险不大、能准确计算工程量的工程,而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的高速公路项目,一般是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组织招标。以概算确定招标控制价本来就不尽合理,再加上公路工程属带状物,露天施工,受天气、地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风险较大、工期较长、技术复杂,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招标控制价的合理确定,加上招标时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业绩等方面的要求又较高,潜在投标人较少,缺乏竞争性,一般投标报价均较高,业主方可能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

2.不易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可以实现设计与施工的合理搭接,运用不好,极易演化成“三边工程”;不利于质量和安全控制,易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甚至会产生“短命工程”。

3.合法:《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规定: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批准的,不得使用,不予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开工报告或者施工许可。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批准要等施工图设计全部完成,并经有相应公路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审查,再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如果按部就班顺序完成,设计施工总承包节省工期的优势将大打折扣,如何操作,尚需深入探讨。

4.设计管理体制不成熟:设计是公路工程的灵魂,设计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和使用功能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设计居于先行与主导的地位,必须事先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尽管业内人士对此都有共识,在监理制推行的过程中,一直主张监理时段应向前延伸,由于我国建筑市场存在比较严格的政策性壁垒,工程监理、咨询、设计、施工企业资质条块分割,造成我国对设计的动态管理仅停留在理论概念上,而以动态设计为主要特点的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设计管理,更加需要监理与咨询单位的积极参与与介入。

5.设计优化底线难于把握: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中的地质变化、设计错误等风险均由总承包单位来承担,而总承包单位也享有优化设计带来经济利益的权利,采用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的工程,其优化设计主要是相对于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承包方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必然会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优化与变更。从短期来看,施工图优化设计后,所有指标都可以满足项目的技术指标,短期内还可节约成本和资源。但从长期来看,进行优化设计后的项目是否符合工程耐久性和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等长远发展需要还难于界定,因此,设计优化底线难于把握。

6.由于我国具备设计与施工双重资质的企业较少,大多采取的是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组成联合体投标。设计单位所获得的设计费用相对较少,承担的风险也就少,联合体内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利益和风险不平衡,设计单位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导致施工单位将自身的意愿强加给设计单位,影响设计质量。

在公路建设项目中,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建设企业,抢占国际建筑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现行的公路建设市场法律法规,增加有关工程总承包条款,尽快出台公路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范本和管理办法,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克服法律法规障碍。

2.对于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来说,尚无招标范本可循,招标阶段主动权控制在项目业主手中,项目业主应充分重视招标文件的编写质量,风险的划分方法、尽可能避免合同缺陷和漏洞、将合同争议、索赔风险降低到一个合理的程度,加强招标文件的前瞻性,预见性,调查了解类似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在招标文件中加以明确和约束。

3.保证初步设计文件的深度和设计质量,另行委托中介机构对概算进行审查,确保招标控制价的准确性。

4.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安全文明措施费控制价下限,单独报价,不宜包干使用,按实际发生额单独计量支付,竣工结算时按实际支付金额,超过报价部分由总承包人承担,低于报价则按实结算,以确保安全及文明施工。

5.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图纸审查的责任及总承包人提交设计进度计划表的时间,并按时间表督促总承包人分阶段提交的施工图设计图纸,分阶段审查后,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防止“三边工程”,确保工程质量。

6.应明确开工期为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生效后的合理期限内,以督促总承包单位积极主动为开工创造条件,真正达到确保工期的目的。

7.标段划分要合理,有必要在招标文件中约定标段合同额上限,从而保证现场管理人员数量。

8.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设计优化及设计变更审批程序及时限要求,尤其对调整合同总价的条件及处理时限更要明确具体,避免“秋后算帐”。

篇3

【分类号】TU201-4

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坚持产教结合的原则,学校教育与产业界合作,形成学校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人才供求双方合作的人才培养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以企业需要为方向,教学内容以建设项目为方向,课程设置以建筑行业各种岗位的能力需要为方向,教材的编写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方向,全面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工程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课程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能有效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共赢。

一、公路施工技术专业教育现状

1.1培养目标

公路施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交通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在公路建设施工、管理一线从事施工放样、试验检测、工程计量、现场组织管理等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1.2 学生工作情况

通过我们对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调研发现,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单位主要从事试验检测、工程测量、现场技术员三类工作的人员占毕业后到施工单位工作的学生人员90%以上,通过访谈我们也发现从职业院校刚毕业出来的学生最缺乏的是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岗位的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的爱岗敬业精神。

1.3课程教学开展现状

职业院校中公路施工技术专业开展的课程的开展上,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采用的理论教学,核心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桥涵施工、路基路面施工采用理论及实习参观的方式进行。

各院校开展的课程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为没有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及封闭式教学阻隔了学校与企业、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学校在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闭门造车,学的课程是否能用于工程实践,现有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是否能适应行业技术更新的要求。

二、公路施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1 课程设置的依据

首先我们通过与公路施工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访谈,了解收集和分析社会需求信息、企业需求人才的标准及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等信息。通过对中交集团、中铁集团及地方的路桥公司的{研及访谈我们得知当前公路施工行业对测量人员、试验员、一线现场管理技术员较为缺乏。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岗位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同时对人员的专业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其次通过对公路工程建设全过程对人员的需要进行分析,分析不同人员的工作任务,为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奠定基础。公路施工企业从接到工程项目到工程项目竣工,主要分为施工准备、桥梁下部施工、桥梁上部施工、路基施工、路面施工等各个工序阶段,在不同工程中需要不同的技术人员。

2.2 课程设置的思路

(1)课程内容重组

由于学生学习的时间总学时是固定,过去公路工程专业的开设课程内容多,有的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为满足学生参加工学结合的需要,需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将专业的基本原理等内容的教学与重要专业课程的学习分开,开发专业选修课,缩短学生学习基本原理的时间,减少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负担;第二,专业课程整合。将专业课程中的重复内容进行调整,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

(2)突出课程重点

过去公路施工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按照国家要求进行,没有将专业设置与职业的结合,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与岗位需要的脱节。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以就业为导向,将职业岗位能力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强调课程内容的使用性和针对性。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之中,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3)新课程设置

新课程的设置一方面需要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具体要求,针对性地开展新课程,如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工程监理等内容。另一方面,根据公路工程专业的各种注册资格证书考试设置新课程,如开设监理工程师、试验检测员、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资格考试的课程。

三、 实施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保障

3.1教学队伍的保障

课程体系的完备与教学队伍密不可分,因此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是保障工学结合的必要手段。

1)、提高教学老师的施工现场经验:

首先学校需要与企事业沟通合作,增加教师的从业经历与实践性。使教师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以外,增加施工现场经验,从而达到工学结合,以此提高保障教学团队的专业素质。

2)聘请施工前沿的专业工程师共同教学:

长期从事施工的工程师更加了解企业抑或行业的发展规律,更利于学生掌握受企业或行业认可的先进工艺;同时,教师应具备原创性精神,在开发课程的探索和研究方面,教师应有自己的理解,合理安排课程进度,规划实践与理论知识的配比。

3.2 教学场地的保障

保障教学场地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性较强的学习和工作环境,由于公路施工的特殊性,不便于建立模拟场地。因此,教学场地应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为更好的使学生增加实践经验,学校应根据所学内容与企事业建立互动关系,使学校和企业共同主导,进行实训讲学;

教学场地的建设应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学校内部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教学,其二应由企业相关技术专员负责学生在企业内部的实训讲学。教学场地的功能应体现出科研、教育及培训的先进性。学校教学场地应具备创业开发与创新资源,要承载教学任务,具有教学中的竞技和训练功能;企业实训场地,则需要真实性、职业性,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便于学生彻底加入到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强化专业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育体系就是将工作与学习合二为一,教育主体仍是学生,但教育形式与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就业为前提利用校内和校外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将课堂教学拓展至实际的工作内容中是课程设置的亮点。

参考文献:

篇4

Abstract: The materials procurement tender of its organizational procedures, processes, and construction work is the same, but in its technical evaluation and the evaluation process has a very big difference, and much more complex, this paper herein depth.

Keywords: project; material tender; tender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建设中的物资主要是指构成建设工程实体的材料和设备。建设工程造价的60%以上是由材料、设备的价值构成的,建设工程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对材料、设备采购进行招标有助于提高采购物资的质量,降低采购价格,有助于提高建设工程质量,降低建设工程造价。

建设物资采购方式

建设物资采购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招标采购和直接采购。

(1)招标采购。对于采购批量大、潜在供应商多的物资,为了取得物美价廉的效果,一般都采用招标的方式。我国规定: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单项采购合同额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总投资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法定必须招标采购的,则只能选择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公开招标适用于采购量很大,对潜在供应商情况了解不多或把握不准,或希望通过广泛吸引供应商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更高的质量,或扩大建设项目在社会影响等情况。公开招标也称无限竞争性招标。但采用公开招标环节多,时间长,费用大,这是要预先考虑的。公开招标有国内公开招标和国际公开招标之分。

(2)直接采购。直接采购是一种非竞争性采购,一般适用于采购批量小、价值低、市场供应大的标准化产品,但也有“仅此一家,别无分店”专有技术、独家生产的产品。直接采购容易“暗箱操作”,这就要求采购人员要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品德修养。直接采购又可分为竞争性谈判采购、单一来源方式采购和询价采购。

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标文件编制技巧

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标文件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它是设备采购者对所需采购设备的全部要求,也是投标和评标的依据。招标文件的内容应当做到完整、准确,所提供条件应当公正、合理,符合有关规定。其应当包括招标单位名称、建设工程名称及简介、招标物资的主要参数、数量、包装要求、交货期与交货地点、投标地点及截止日期、开标日期和地点;还包括对招标文件的说明,投标人的要求及投标文件的基本要求,评标、定标的基本原则和标准等内容。合同格式及主要合同条款应当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包括价格及付款方式、交货条件、质量验收标准以及违约罚款等内容,条款要详细、严谨,防止事后发生纠纷。

鉴于物资采购招标文件的重要性,编写建设物资采购招标文件应当考虑相应的技术要求。招标文件应清楚地说明拟购买的货物及其技术规格、交货地点、交货时间表、维修保修的要求,技术服务和培训的要求,付款、运输、保险、仲裁的条件和条款,以及可能的验收方法与标准,还应明确规定在评标时要考虑的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以及评价这些因素的方法。对原招标文件的任何补充、澄清、勘误或内容改变,都必须在投标截止期前天送达所有招标文件的获得者。技术规格(规范)应明确定义,不能用某一制造厂家的技术规格作为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如确需引用,应加上“实质上等同的产品也可”这样的词句。如果兼容性的要求是有利的,技术要求中应明确地写上与已有的设施或设备兼容的要求。技术规格方面应允许接受在实质上相似,在性能与质量上至少与规定要求相等的货物。在技术标准方面亦应说明在保证产品质量等同或优于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标准的前提下,替代设备、材料或工艺也可以接受。

物资评标技术要点

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应以最合理价格采购为原则,即评标时不仅要看其报价的高低,还要考虑货物运抵现场过程中可能支付的所有费用。如果是设备招标,还要评审设备在预定的寿命期内可能投入的运营、维修和管理的费用等。在采购大宗建筑材料或定型批量生产的设备时,由于标的物的规格、性能、主要技术参数均为通用指标,因此评标一般着重于对投标人的商业信誉、报价和交货期限等方面的比较。而在招标采购非批量生产的大型复杂设备、特殊用途的非标准部件时,则应对投标人的商业信誉、加工制造能力、报价、交货期限和方式、安装(或安装指导)、调试、保修及操作人员培训等各方面条件进行全面比较。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标中常用的评标方法有综合评标价法、全寿命费用评标价法、最低投标价法和综合评分法。

物资招投标模式的思考

目前,〈〈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已于2012年2月1日起实施,可根据国家有关采购招标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有关招标采购的监督制度,督促和配合采购招标主管部门制订和完善有关招标采购制度,监督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招标采购制度的有关规定。针对目前物资采购招标工作中仍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心得:

(1)结合已有规定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招标信息制度,避免在招标信息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由于铁路物资采购的次数多而频繁,金额大小不一,若都要求在政府采购网站上招标信息,在时效性方面无法满足要求,在成本上也不合算。因此,可以采取两种办法:对于采购金额较大、影响较大的项目,必须在政府采购网站上招标信息;对于一般采购项目,除通过招标信息外,要求主管采购招标的职能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电子设备、机电产品等市场专业协会联系,通过它们的网站招标公告,使招标信息能及时、公开、透明的向外界。

(2)由主管采购招标的职能部门组织成立招标技术咨询专家委员会,对招标书在拟订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咨询、审核。主管采购招标的职能部门和监督部门不是技术专家,在招标书的拟订和审查过程中,技术问题只能由有关技术专家来解决。应当由技术专家对招标书中所涉及的技术规范、标准、专业术语及专业表述方式作出明确的表述和技术规范、标准要求。没有国家规范和通行标准及计算、评价标准的,应当由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根据有关规范和科学技术理论作出评价标准和计算方法,以避免因招标书表述不清或错误而引起招标过程中出现的理解错误、歧义、争议,使招标书做到完整、严谨。

(3)采取完善专家评委制度,建立采购招标评标专家库,减少行政职能部门和使用部门行政领导在评标委员会专家评委中的比重,主管采购招标的职能部门不能作为专家评委成员,不能参与投票表决,职能部门和使用部门在专家评委中的比重必须小于1/2,最好占1/3,技术专家评委应占1/2以上;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评标技术专家库,并按设备仪器类型分组建立,如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类、教学仪器类等,每一组别的专家人数应在10人以上,最好为20人左右,由监督部门在开标前的适当时间随机抽取评标技术专家。通过以上两条措施,可使某些投标人想通过有关职能部门的影响来中标的目的不能实现,也可使某些投标人想通过某些技术专家评委的影响来中标成为不可能。

(4)建立严格制度,杜绝不按招标的有关规定和程序甚至不履行招标程序的采购行为。除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外,严禁把招标程序搞成走形式甚至不履行招标程序。有关部门不能以时间紧急、急需使用为由规避招标或假招标,而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对工作有预见性,及早筹划,早报采购计划,早做准备,才能更好地满足工作需要。

结语

物资招投标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能否做好招投标工作,直接影响一个建设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物资招标策划应结合建设项目各自的特点而采取相应的实施方法,同时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招投标技巧。

参考文献:

篇5

公路的建设以及维护对于发展当地的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以及维护模式当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从而切实保障高度公路的建设以及维护的正常、稳定。

1 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以及维护模式当中的问题

1.1 机电设备缺乏统一性

在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机电设备方面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需要具有完善以及统一化的设备,从而方便以后的施工。但是,我国的机电设备比较多以及形式各异,在兼容性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不仅如此,由于每个施工单位存在差异性,在高速公路建设上使用的设备品牌以及型号都不相同,这样的情况就导致设备检修比较困难,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进行设备检修工作,从而降低整体工程的施工效率,此外,维护资金成本以及人员成本都有显著的上升,并且还耽误施工,影响进度。

1.2 施工队伍的素质偏低

在我国的施工当中,可以给每个施工队伍或者施工单位进行任务分配,在任务分配完成之后就要每个施工队伍或者单位独立完成,其中,一个单位或者队伍管理好一个路段就可以了,但是,由于每个队伍的施工人员素质高低不一,有的素质还算可以,但是有的素质偏低,所以,难以对施工进行统一的指挥和调度。这样的形势下,有的路段可能完成较快,有的路段很久都没有完成,此外,每个路段的质量也存在差异性,在施工中因为评价指标缺乏,所以很多时候工程质量难以保障,验收工程的时候也比较繁琐,根据当前建筑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我国的机电设备引进较慢并且发展也慢,对设备的维护管理方面缺乏标准,又因为人员素质总体偏低,所以,机电工程建设以及维护工作更难顺利开展,对于维护人员来讲,因为没有衡量的统一标准,难以在施工以及维护的过程中发现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此外,公路建设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技术,必须要相关专业人士才能完成,在公路建设承包的过程中需要此类的专业性人才,但是,人才缺乏以及队伍素质偏低,所以工程技术总体偏低。

2 完善机电工程建设以及维护模式的主要措施

本人认为,为了完善工程建设以及维护模式,应当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四点:加强实地调研工作以及强化可行性研究、健全工程管理制度、建立相关系统维护制度、建立人才培养制度。

2.1 加强实地调研工作以及强化工程可行性研究

对于公路的机电建设而言,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这两者之间要进行更为密切的交流合作,强化实地的调研工作,在项目开展的初始阶段,应当做好科学以及详细的论证工作,在实地需要收集好重要信息,主要是机电工程所处地区自身的地质情况,气候环境以及水文情况等,对这些方面的因素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及论证。此外,需要对建设现场进行科学管理和规划,需要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更为可行的方案,相关部门需要和科研单位一起展开更为和谐友好的合作,从而提升研究的整体水平以及质量。此外,在规划机电工程的过程中,需要预留一定的施工空间,提升工程的质量。施工准备工作对于整体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前期的规划合乎实际的情况,保障设计的合理性才能保障之后施工的顺利进行。

2.2 健全工程管理制度,提升公路机电工程的管理水平

只有健全机电工程的相关管理制度,才能提升管理的水平,管理制度是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工程施工单位而言,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就应当对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其中,管理制度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包含了施工建设方方面面的管理。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方面的管理从而保障进度以及质量。施工单位建立相关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本单位情况实行全方面的了解,从而根据建筑的特点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此外,相关施工单位可以和法务机关实现合作,根据我国已有的法律法规,从而使管理制度更为具体化以及更为细化,保障管理制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仅如此,还需要和其他相关单位实现互动交流,可以建立互动交流的通道交流技术经验等,同时,应当强化供电设备的供应工作,做好供应协调,积极和供应方保持沟通,切实保障设备可以正常安装,从而避免影响施工进度,此外,应当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对于各项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升管理水平以及质量。

2.3 建立相关系统维护制度,提升机电工程的维护质量

目前,在机电工程系统维护工作之中有着诸多高科技的维护模式,其中,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可以大大提升公路\行效率。所以,针对目前的形势进行分析,在不远的将来,公路的机电系统将实现智能化以及信息化,因此,对于机电管理以及后期的维护来讲,就需要更加严格要求,对于机电工程维护工作,就需要开拓创新,加强技术革新才能满足机电维护需要,对于机电维护,可以采取市场竞争的模式,开展更为广泛的招标活动,从而吸引大量优质的维修公司进入到机电系统维护当中,对于维修公司,需要明确他们的维修责任,需要设置专门小组对维护人员进行监督,切实保障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对于维修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把关,可以建立相关奖惩制度,对于违规操作的人员进行处罚,提升机电工程维护水平以及质量。

2.4 建立人才培养制度,提高机电工程维护人员的素质

机电工程是公路建设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优秀的机电工程可以有效保障公路的运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由于公路自身就比较复杂,对于维护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相关维护人员不但需要经验丰富,而且需要掌握过硬的技能。机电维护要求相关人员具备机电一体化知识、计算机知识以及通讯知识。此外,由于设备维护环境十分复杂以及维修存在一定风险,所以,相关维护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以及较高的道德素质。对于维护人员的管理需要从人员入职就开始进行,需要强化人员资质管理工作,严格对人才进行筛选,从而杜绝滥竽充数。应当加强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此外,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对于有功劳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对于存在过错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处罚,从而提升机电维护管理的水平以及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以及维护模式当中依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应当加强实地调研工作以及可行性研究、健全工程管理制度、建立相关系统维护制度、建立人才培养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公路机电工程的维护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BT融资模式在参与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加广泛,尤其是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仅仅依靠政府资金无法应对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时,BT融资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我国公路建设领域的又一支新力量,为我国公路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有效的加快了我国公路建设市场的发展。BT模式作为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其发展的过程,就是相关程序不断完善与健全的过程。BT模式下,设计管理是高速公路建设的控制重点,而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面临地质条件复杂、地下管线布设多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为了要控制投资、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设计变更在所难免。由此可见,施工阶段设计管理工作的控制重点就是控制设计变更管理,管好了变更就管好了设计,就能有效的节约投资,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展开。下面拟通过对霍永高速公路(西段)BT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工作的实践和研究,对BT模式下高速公路的设计变更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探讨。

1、霍永高速公路(西段)BT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实例

1.1 工程特点

霍永高速公路(西段)是山西省第一条以BT模式建设的高速公路,省交通厅在山西省转型跨越“调结构,促发展”的新思路、新要求下,对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创新尝试,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益尝试。霍永高速公路西段线路全长47.718公里,主线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工程地处山西省西部的黄土高原,为黄土地貌,路线范围内黄土地貌主要以黄土塬、梁、峁、沟谷的形式发育。地面起伏较大,地形破碎、沟谷众多,不良地质分布较广,桥涵通道多、比例大,隧道地质复杂,引发的设计变更较多。

1.2 霍永高速公路(西段)设计变更管理的发展

霍永高速公路(西段)作为山西省第一条以BT模式建设的高速公路,从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的整个实践过程中,设计变更管理工作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健全。项目建设初期,根据《山西省高速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晋交公字[2009]158号文件:“本《办法》适用于政府投资项目,其他投资形式的项目可参照本《办法》管理”的要求,设计变更管理参照其执行。2011年12月,为了严格设计变更程序,针对BT项目在设计变更管理过程中反应出的问题,特提出“非省厅直接管理的省投市建、市投市建及BT、BOT项目应严格履行与省厅签订的《协议》和《招标文件》等有关条款的约定,较大以上变更不得由建管处越级审批,必须经省公路局、市政府监管机构、出资方董事会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执行,即省公路局、市政府监管机构、出资方董事会是工程设计变更的批准单位。”2012年9月,为了进一步加强设计变更审批程序,再次提出“BT项目较大设计变更方案,经服务监管处确认后,报厅重点办审批;BT项目的一般变更需在服务监管处的监督下完成,审批结果经服务监管处签认后报厅重点办备案”。同时,为了节约资金,加强了成本管理监管力度,较大变更金额由原来的单项工程变更费用超过300万元调整为现在的100万元,并将单项工程变更费用超过300万元的变更列为重大变更。从设计变更的不断完善中,可以看出,以BT模式承建的高速公路在设计变更的管理工作中,正在逐步的完善健全,形成一套系统的、独立的设计变更管理工作体系。

1.3 霍永高速公路西段设计变更主要原因

(1)桥梁工程:由于地形复杂,开挖工作平台,会造成原地面线与设计不相符,引起桥梁桩基外露,需对桩基长度及标高进行调整;另外,由于桩基的设计地质与现场实际不符,导致需重新调整桩长及桩基标高。

(2)涵洞工程:部分涵洞设计位置与实际地形不对应、地质与设计地质不符,需对涵洞位置、交角、长度及基础处理方式进行调整。

(3)隧道工程:由于受偏压、冲沟及隧道仰坡较高等问题的影响,为了确保施工及运营安全,增加了明洞以及对部分地段的支护形式进行了调整。

(4)路基工程:受复杂的地形和不良地质的影响,存在土方无法调运、现场实际地质与设计地质不符、边坡滑塌、设计补强方式无法实施等问题,导致发生变更。

(5)其他工程:由于线路途经村庄较多,且线路所在附近居民多以种植水果为主要收入,工程施工过程中,受树木根系影响原设计路基清表厚度不足,土方调配不平衡。另外,线路下方存在多处存放水果的窑洞,严重影响工程质量,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1.4 霍永高速公路西段设计变更分类

霍永高速公路(西段)设计变更按照变更结构或费用分为重大设计变更、较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三类。

1.5 设计变更管理原则

(1)设计变更无论由哪方提出,均由服务监管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原则、变更的工程量及重要程度逐级、严格审查,经确认后由设计部门发出相应设计服务函,并办理签发手续,下发到有关部门付诸实施。当涉及到重大方案的调整或变更工程量(工程造价)较大时,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

(2)发生设计变更时,必须严格履行申请、报批手续,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自作主张,不得以改变设计后对施工有利为借口,采取先斩后奏的办法,事后才向公司、设计单位补办手续。遇有特殊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设计变更现场处理时,必须经相关单位及部门人员参加,处理完毕后,由申报单位及时填写《设计变更处理纪要》,经参加处理的人员签字确认后,作为设计变更的依据。

(3)各单位必须按批准的设计变更项目、范围及内容组织施工,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突破已批准的设计变更的深度。如设计变更实施过程中,遇到其它问题时,则应再按设计变更申请、审批程序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在申请未被审批同意前,不得擅自变更施工。

(4)所有变更的提出,应附有变更设计图、工程数量表(含计算单)、计量支付以及工程费用的增减情况和依据,并建立设计变更台帐,由专人负责管理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的依据文件、图纸、图片、说明等都要妥善保留,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的一部分。

1.6 设计变更管理的审批权限及流程

(1)一般设计变更在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签署意见后,报建设单位审批,由建设单位总经理批复后,报服务监管处审批。

(2)较大设计变更由建设单位提出审查意见后,报服务监管处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交通厅重点办审批。

(3)重大设计变更由建设单位提出审查意见后,报服务监管处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交通厅主管部门审批。

(4)审批流程:提出设计变更申请批准方案 变更设计文件的编制、审核、审批 签发变更令 实施变更工程。

2 结语

通过霍永高速公路(西段)设计变更管理工作的实践可以看出,变更管理行为规范,变更分类、审批、流程清晰,批复效率高,监管到位,投资可控,有效的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对业界内以BT模式承建的高速公路设计变更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金峰.BT模式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J].交通财会,2011,(286);4-9.

篇7

一、集成电路设计业背景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是指将很多微电子器件电路集成在芯片上的一种高级微电子器件。通常使用硅为基础材料,在上面通过扩散或渗透技术形成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及PN结。20世纪中期,半导体设备可实现真空管功能的实验发现,以及半导体制造技术的进步,使得集成电路成为可能。第一个集成电路雏形是由杰克・基尔比于1958年完成的。仅仅在其开发后半个世纪,集成电路变得无处不在,电脑、手机和其他数字电器成为现代社会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Linux/Unix背景

UNIX操作系统(UNIX)是美国AT&T公司1971年在PDP-11上开发的操作系统,具有多用户、多任务的特点,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Linux操作系统(Linux),是一系列类Unix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统称。Linux操作系统是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发展中最著名的例子。

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中,有着简明清晰的权限控制、高稳定性、高性能、可大规模并行以及有着深厚开发工具基础的Linux/Unix操作系统被广泛地使用。这就意味着,掌握Linux/Unix操作系统的使用是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必需的基本技能。为了满足工业界的需求以及培养合格的工程硕士,数字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专业设置了工业Linux/Unix课程以培训相关技能。

工业Linux/Unix课程则主要针对集成电路设计工业界的需求,对未来的集成电路工程师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能在进入工业界后迅速地熟悉相应的开发平台并在该平台上发挥其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该课程有着以下特点:

(一)针对性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使得学生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工业生产流程中最有可能遇到的部分知识与技能,拥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可进行实际生产开发的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满足工业界的需求,而不是为研究院所提供科研人才,实际的操作能力是本课程的重点所在。

三、工业化教学模式

为满足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建议对工业化产业化的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实施2.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课程结构原子化。针对该课程知识点众多针对性强的特点,重新梳理课程结构、整理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按照工业界开发流程分割排列为若干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单元。即仿真以下情景:一组从未接触过Linux/Unix操作系统的工程师被要求在该操作系统进行开发,同时项目开发与时间进度均有着相应的要求,那么他们应该如何学习,何时以及如何在学习阶段和开发阶段相互切换,才能以最优解完成任务。

(二)讲练结合。针对该课程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特点,该课程一半以上的课时设置为实验课;并在时间上与讲授课程结合,讲完一个单元随即练习一个单元。既能及时巩固讲授课程内容,又能及时发现不足。比如在版本控制工具subversion讲授课后,安排学生上机以小组形式使用该工具进行开发。通过不同组员同时更改同一源代码文件后自动报告有需要解决的更新冲突这一虚拟场景,使得学生能充分体会到使用版本控制工具的优势和好处,进而自发地进行练习希望能够掌握并使用该工具来完成自己最终的课程设计。

(三)产品代替实验。在实验课中,以逐步完成一个实际产品为最终目标,有机结合不同单元的教学内容。抛弃了以往的给出实验内容列表,学生们按部就班走流程的实验模式。实验课没有硬性要求,但最终需要提交完整的产品作为实验成果。同时,在实验课最后会提出若干思考问题,鼓励创新,引导学生完成额外的功能以完善自己的产品。如前面所述的makefile实验中,鼓励学生改进优化原有示例,不同的学生就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改良的方式各有侧重,有的倾向与代码的简洁性,有的倾向于功能的完整性,有的则倾向于用户体验的舒适性。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其跳出书本、主动思考的创新精神。

(四)工程代替考试。课程终期设置从实际工业环境中抽象出来的实际工程来作为对学生水平的考核。给予学生的课程设计指导文档相当于工业界的客户需求文档。学生需要灵活应用课程中学到的内容、模仿实验课中使用的流程进行自主开发,完成能够满足需求书上描述功能的产品,提交包括最终产品、源代码、用户手册、设计手册、测试计划书以及工程开发进度记录等一系列成果。并在最后课上通过产品展示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推销”其产品,而其他同学则通过客户角度给予该产品评价。通过前期的产品测试、撰写用户手册、设计推销手段等流程给予成果自评,并通过其他学生的反馈得到客户评价,从而使得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产品的优点与缺点,进而在设计与实现的流程中掌握课程中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

笔者认为,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工作一定要倾向于研究性教学或工程性教学。这两种教学和之前阶段的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开放性、可扩展性的教学,引导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在集成电路专业实用Linux/Unix教学中研究并实践工业化的教学模式,并观察总结学生的反馈,该教学模式非常适用并且效果优秀。该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关注度与投入度,而且还能培养其自学能力、创新精神、活学活用的能力等潜在能力,是工程型课程教学中不可多得的优秀教学模式。

篇8

中图分类号:F224・33;F54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1-0131-05

0引言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仅靠政府财政供给已远远满足不了这种需要。因此,政府就必须积极引入民间资本进入高速公路建设领域。在引进民间资本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应用较多的有BOT、TOT等。但是这些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采用招投标体制时经常会使投标价格过高,同时私人企业基本上没有参与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不利于技术创新[1]。近些年,一种新的融资模式PPP融资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1PPP模式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是指政府与私人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授权私人企业与政府合作建设、运营或管理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电厂等)或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如医院、学校等)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2]。运行程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选择高速公路项目合作公司;确立项目;成立项目公司;项目融资和招投标;项目建设;项目运营管理;项目移交。

PPP模式与其他融资模式相比,有自己独特的内涵。第一,PPP模式下,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的合作始于项目的确认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私人企业可以在项目的前期就参与进来,有利于利用私人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第二,PPP模式可以在项目的初始阶段更好的解决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风险分配。第三,PPP模式通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达到合作各方的共赢[3]。

2PPP融资模式下承包商风险分析

PPP模式下,高速公路建设的风险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整个项目从融资、设计、建设到运营直至移交给政府,各个环节都是分别由不同的参与方负责完成。由于每个参与方的利益预期不同,决定了他们在PPP项目中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多数情况下,承包商与PPP融资模式中的私人企业方有较大联系,这样就有利于新技术的采用,同时也增加了技术上的风险。另外由于承包商通常与项目公司签订固定总价合同,固定总价合同使得项目公司尽量把所有的建造风险转嫁给承包商,同时PPP项目中,承包商有可能即对项目进行长期投资,又参与项目的经营管理,实际上承担了政府的一些投资风险[4]。因此有必要对承包商承担的风险做好分析,为项目的顺利完工做好基础。

本文从工程承包商的角度来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网络分析法进行分析。风险因素指标应全面反映在PPP融资模式下承包商承担风险的全面性与复杂性。因此,本文按照项目管理中管理目标的方式,建立评价因素集,如表1。

篇9

2公路建设项目BT投资模式的风险分析

公路工程由于其建设周期长、投资资金额度大、技术要求层次高等特点,致使公路工程建项目在建设的工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造成的风险直接威胁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本文从投资方的角度,对BT投资模式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在BT投资模式中,于投资方而言,BT投资模式下,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存在的风险有以下四方面:

2.1政治风险

由于公路建设项目属于国家基础性建设项目,在BT投资项目中,政府实行全过程监管,政府和主管部门会对项目过多干预,往往导致项目多头领导,协调失灵。由于国家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体制突然不合理化。

2.2经济风险

通货膨胀或紧缩、汇率变动、市场动荡、社会各种摊派和征费的变化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资金筹措困难等。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成本超支、投资增加、报价变化等财务风险的存在,导致公路工程项目在施工工期延后,延期交工,带来不能按期履行合同而违约的风险。

2.3技术风险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逐渐运用到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由于技术人才更新速度的限制,技术人员的水平限制,存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工艺、工程无法通过验收、工程试运行不合格的风险。

2.4项目执行风险

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集选址、设计、施工等诸多过程为一体的全寿命周期,存在着合同履行力风险、组织能力风险、技术管理水平风险。综合学者们的研究,结合中国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现状,本文构建BT投资模式的风险指标体系。

3公路建设项目BT投资模式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针对表1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负效应,将不确定性的风险损失降低到自身可以接受的范围,并对已辨识的公路BT项目风险进行跟踪监督,检验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后的效果。政府风险主要采取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的方式。对于政府风险,建设单位应该设立相关部门,负责研究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法律法规,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做好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体制,合理规避政府风险。同时,利用BT项目的运作特点,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可以利用政府对项目的特许权的范围和权限、获取约定的财务补贴或其他优惠的条件、特殊的优惠税收政策的批准等,合理转移风险。经济风险主要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经济风险是公路工程建设项目BT投资模式不可规避的风险,对于建设期的通货膨胀风险,虽然已在项目投资估算中,预列有项目预备费,但仍需要通过技术和经济手段,如材料替代、材料节约、缩短建设时间、合理安排采购周期等措施,控制通货膨胀的危害,同时也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由于经济风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签订产品、服务协议,保障投资成本和收益。通过与材料供应商等相关单位签订材料价格合同,通过材料集中购买等方式降低汇率变化、通货膨胀、材料价格变化对建设项目成本的影响,合理控制BT投资模式下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技术风险主要采取风险预防的方式。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所有其他有关各方的行为不当是构成工程项目技术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减轻此类风险,就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风险和风险管理教育。风险和风险管理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有关人员充分了解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了解和掌握控制这些风险的方法。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吸收高学历人才,聘请高资质的专业人才的方式,提高建设队伍的技术能力。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的培训等方式提高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合理预防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带来的技术人员水平限制的风险。执行风险影响因素多,对于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风险管理措施。公路工程建设项目BT投资模式管理水平风险,通过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技术。要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首先必须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由于工程项目风险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提高对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能力,加强工程项目风险信息收集工作,掌握不同工程项目的风险规律。所以工程项目企业要对参与的工程项目列出潜在的风险清单,并且要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和衡量比较,确定工程项目风险的相对重要性,以便能够从容准确地应用风险。合同履行力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公路工程的工期风险和质量风险。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BT投资模式中,BT投资模式的运作政府,根据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将项目融资和建设的特许权转让给有资格的公路工程建设单位,项目竣工后,按照合同,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将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移交给政府。如果项目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如期将合格移交项目,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将面临合同履行力的风险。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工期管理,就是对施工的全过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和调度等手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目标,保证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工期目标的实现,从而规避因为工期问题而带来的风险。对于质量风险,可以通过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关注设计质量、依靠科技进步等措施降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风险。

篇10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公路工程管理是现代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一个缩影。公路工程管理主要应用于投资规模巨大、建设主体关系复杂、工程建设时间紧张和工程建设资源较为有限的一次性工程任务的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一个缩影。

笔者长期工作在公路工程管理的一线,对现代公路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具有深入的了解,继而可以结合自身的公路工程管理的经验进行管理思考,因而结合就目前现代公路工程管理创新思路进行思考,在公路工程管理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方面;实施立体化的风险管理、制定严密风险管理措施方面;加强网络信息化技术应用、实现公路工程管理网络信息化技术建构方面;以及加强综合管理控制与项目评价创新,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等提出了一点思考与建议。

一、公路工程管理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

科学的公路工程管理形式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在现有的管理资源和管理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先导与整合手段,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整合,从而实现公路工程管理效益的最大化的管理模式创新思路,其中良好的合作关系、系统重组运行机制、集成化的管理模式都是公路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特征。这种公路工程管理形式是在相互信任协作的基础之上,以相应的资源共享机制与合作协议作为连接手段,进而签订相应的合作协议作为运作基础,共同实现公路工程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诸如:在济南大型公路建设项目中,多个方面对现有的公路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进行管理资源的整合,按照优势互补、管理资源共享的基本要求,将三方不同层次、不同资质、不同专业领域已经不同的工作经验的公路工程管理资源和人员进行整体整合,建立全新合作模式下的公路工程管理部门。在这种创新公路工程管理模式的指引下,合作模式下的公路工程管理部门不仅具有综合的管理资质,多元化的管理人才,以及更加高效的运行工作模式,从而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优秀的管理服务。正是在这种创新管理模式的基础之上,公路工程管理的效能更好的发挥出来:济南花都国际城建设项目于当年获得山东省建筑示范奖;项目工期提前7个月实现验收交工;管理成本降低30%;项目整体收益提高9.7%;此外,大大缓解了因为工程建设对济南市区交通运输、城市环境所带来的压力。

二、立体化的风险管理

广泛风险是现代工程建设的重要特征。现代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形式主要有:“技术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等各种风险,使预期目标难以达到,还可能造成项目失败,甚至带来巨大损失。”[]现代公路工程管理决不可忽视工程建设风险的存在,同时也无法回避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因而,我们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必须做到:正确认识和识别工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对于公路工程管理中要加强风险管理,制定科学的风险监控运行机制,形成立体化的风险管理体制,争取将风险降低到最低。

立体化的风险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目前工程项目整体情况进行工程风险的全面认知,对工程风险的存在类型、工程风险的出现频率、工程风险的影响概率以及影响度进行整体分析,而后修订成为工程风险表,是全体公路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对工程所可能形成的风险具有深刻的认识,继而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去尽可能地化解与规避。

其次,在现有的过程风险表的基础之上,根据工程风险的存在类型、工程风险的出现频率、工程风险的影响概率以及影响度等内容进行专业评估、逐条分析,而后给出风险关键、监控、降低的管理措施,形成系统化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地回避、缓解风险,直至将工程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最后,在以上基础之上,对工程风险进行统筹管理,从而确定出工程风险管理时间表,包含风险的评估、应对与防范、日常检查与风险管理总结等多个项目,通过严谨、科学的管理措施制定,实现工程立体化风险管理的目标。工程风险管理时间表将成为整个工程风险管控的纲领性文件,公路工程管理人员按照时间表严格进行立体化的风险管控,而后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进行风险监测与总结,同时还有加强一些重点部位与重点部门的风险管理,将工程风险有效地降低。

三、公路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

公路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是现代公路工程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适应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管理发展的重要举措。公路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主要是将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手段纳入到公路工程管理体系中来,使得现代公路工程管理更加完整、高效与准确。现代公路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与网络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基于工程数据储存的信息管理建设,就是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存储能力,将涉及工程建设的各项数据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收集与处理,形成公路工程管理的信息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其次,在掌握了大量的公路工程管理数据信息之后,要进行准确、及时的分类处理,为整个工程建设提供详细的信息数据保证,整个时候就需要进一步利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传输优势,利用优良的网络传输环境,将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地交互传递。

最后,在实现了公路工程管理数据信息存储与传递系统建构之后,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资源整合与架构管理,可以建立信息化程度更高的“公路工程管理协作系统”,从而实现工程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递、应用的系统化管理创新模式。这种“公路工程管理协作系统”的基本概述为:公路工程管理的各管理主体在整体的管理领域之内对信息使用的权限进行调配与使用,通过我们的传递系统进行数据的权限范围内的操作。与此同时,可以将项目的进展、整体规划等不信息向社会提供公开浏览的服务。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可以依托这一系统在任何一个网络节点上进行管理工作,诸如:工程设计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资金使用规模管理、规程项目评价机制使用、工程风险监测、工程质量管理等,还有日常的公路工程管理服务,像涉及工程人员的通讯联络方式、电子邮件、工程企业官方网站以及论坛和微博、还有视频会议等诸多管理应用管理功能,不仅方便公路工程管理同时还有效地解决了日益复杂、规模较大的工程建设的协作问题。

篇11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公路工程管理对整个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和进步,原来的管理方式、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对公路工程管理进行创新,以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效益的提高。

一、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公路工程建设,是保证人们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基础性项目工程,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对工程建设自身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各行业的正常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但由于一些公路工程的施工单位,把注意力都放在工程的进度和投入产出比值方面,对管理的重视成度不足,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及时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仍坚持认为道路工程的质量取决于材料的使用和施工人员的水平高低等方面,对管理方法和手段关注度不够。

(二)专业管理人才缺失

公路工程建设是一项程序繁多、施工难度高、施工群体大的技术性工程,必须有高水平的施工和管理人员,才能够保证项目工程管理的专业性、经济型、权威性和科学性(但是公路建设的管理人员构成不合理,很多管理人员是走出校门的学生,有激情和知识量,但是没有足够的管理经验,对具体的公路工程施工不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还有一些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容易陷入经验主义中而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进行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创新。

(三)工程施工管理模式还有待完善

施工现场管理、施工材料管理及施工机械管理等均是施工管理的重点,但目前管理不善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会对公路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不良影响。

(四)工程设计阶段不正确

当前我国公路工程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是设计在先、然后根据设计项目选择承包方、承包方根据设计施工、这样在设计中的一些缺陷很难发现、就会造成在施工中就会频繁变更设计内容,同时承包方要先对工程设计项目事先进行了解而延长工期。

二、创新公路管理办法的意义

(一)加强管理内容的创新

公路工程的管理创新除了制度和观念上两方面外,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内容上的创新,如果说前两者是基础则内容创新就是核心,因为它们是内容创新的出发点和保障,而真正能够对施工质量直接产生影响的就是管理内容的创新,它包括施工过程前、施工过程中和工程竣工三个方面的管理创新。首先,施工前的管理创新主要是针对施工设计而言的,施工设计是否科学将直接决定公路工程的能否被审批、施工质量和进度、施工的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对施工设计进行管理创新主要是采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设备,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定;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创新包括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施工人员的分配和工作进行监督,定期考核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负责区域的施工质量等;施工后期的管理创新是指工程的验收除了检验工程的施工质量外,还要对相关的施工数据进行整理归档,为下一次的施工积累相关的施工数据,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合理确定监理费用

工程监理企业按国家标准规定合理收取费用是建设工程监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工程监理取费合理有助于监理单位的良性发展,而建设单位在对监理招标过程中应注重监理单位的监理能力、服务质量和信誉上,而不应放在工程监理费的高低上。工程监理费作为工程投资的组成部分对整个建设项目造价的影响是不大,而监理人员的能力对整个工程建设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工程监理费用应与项目建设投资相适应。

(三)并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控制要点

一是工程建设中各类人员和各个部门之间必须有良好的沟通关系与和协作能力,把整个系统的高效率当作主要目标。二是工程单位要通过信息流把各管理层次,不同的并行工作小组,承包商和供应商进行沟通。保持物质流与信息同步以及准确而及时的信息。三是要注重运用系统模型。力求达到量化。精确地表达多因素的实际行为状况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四是要加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分析。按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在科学化的基础上,把个人经验与科学方法进行紧密地结合。

(四)工程设备管理的创新

为了能够有效管理施工机械设备,首先应注意定期养护整修设备,以保证设备能够维持正常运行;其次,可根据工程施工进展情况,适时更新施工中所采用的设备,以保证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应重视做好设备选择管理工作。施工环境、运输距离及作业内容是选择设备的主要依据,例如在选择路基施工设备时,对于较为泥泞或潮湿的土壤,应优先选择履带机械进行施工;而对于较为干燥的土壤,则应选用轮式机械。此外,在选择设备时还应对转场、调迁、维修、燃料供应等因素进行考虑,以保证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工程质量。

(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计算机辅助管理已经成为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可根据公路工程的特征建立起合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并在系统中构建起功能详尽的子系统,如决策支持、合同管理、工程物资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及施工材料管理等子系统,以便能够采用可视化的方法分析公路工程的费用、质量及进度等情况,从而实现公路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此外,还应在管理系统中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并融入公路工程建设阶段常使用的技术,如GIS技术、道路CAD技术等,以便能够为信息共享的实现及工程管理方式的优化提供条件。

(六)进度管理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项目进度计划是公路工程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公路工程进行管理的依据。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能够调动各方而的积极因素,使公路工程建设收到最佳的效益。因此,必须重视对公路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方而的工作。

在制定进度计划时,必须从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体出发,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并将系统中的每个要素利用网格图形的模式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然后再对图形进行全而的分析,对公路工程建设中需要使用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预测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并对公路工程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优化建设目标,并按照进度计划,积极采取各项有效的措施,保证施工按照既定的方案和目标进行。同时,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情况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公路工程进度计划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质量,保证公路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提高公路工程建设的效益。

(七)组织机构调整的路径与方法

组织机构调整也是公路工程管理创新不可缺少的工作,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而。第一、符合弹性生产原则。对总承包人的职能进行划分,将其施工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并让用工制度具有弹性,满足弹性生产的原则。第二、符合刚性产业结构原则。可以进行跨地区经营,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效益和影响力;能够与业主直接签订承包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各自的行为,为公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第三、贴近市场的要求。进行跨地区经营,如果采用过于集中的、统一的模式进行管理,必然会影响到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还会增大公路工程管理成本。所以组织机构的设置应当具有灵活性,贴近市场的需求,权限适当下放到相关部门,建立机动灵活的组织机构,以便这些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决策效率。第四、降低行政成本。行政成本过高不仅影响公路工程管理的创新,还影响整个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所以,在进行组织机构调整时,必须将降低行政成本作为一个约束指标,在满足公路工程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精简机构,减少行政管理人员的数量,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例如,对于一些福利性、义务性的机构,可以将其从建筑企业中剥离,让市场来调节,使其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结束语

有效的监理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有效的工程监理机制,规范工程建设监理活动的行为,学习有效的先进管理方法,将是我国工程监理的主要工作。同时监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以及对业主的投资效益和施工企业的形象。

参考文献:

篇12

1、前言

人类用地球表面的资源和环境创造了丰厚的财富,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与此同时人们正生活在一个被丰厚的物质包围着但环境残缺的一个现实生活中。人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奢靡生活,却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资源的稀缺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渐渐由人口与经济关系到人地关系,主要方面有资源的稀缺和环境污染。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给环境人工空间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以至于动植物种的灭绝、生物种类的多样化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生物性病理变化,人类急需为自己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反思。大自然的报复让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警觉,人们明白了要依赖大自然生活就不能再肆无忌惮的对大自然进行破坏,要保护大自然这样才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生活中的高污染、高消耗给人们带来了一时的生活享受,却不能将享受持续到底,否则人类毁灭的不仅是生态环境,甚至是人类本身。

2、生态发展

生态发展模式即为“绿色模式”,是由工业化发展模式演变而来,也是对现今社会工业化发展模式的一种否定。代表着人们已经不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将生态环境抛在脑后的工业发展模式,将专注于各方面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强调出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两者的统一性,两者应该和谐相处,这将是人类向新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着交通业的飞速发展,从而使公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发达,汽车总量和公路公里数的持续增加使社会的经济带来了繁荣一新的景象,使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便利。但是公路工程发快速发展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污染环境、古文化的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等问题,植物的大量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在生态发展的理念中,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3、公路工程建设中环境问题体现和问题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的公路总里程数由最初的652Km发展到现在的2.52万Km,公路的总公里数以发展到世界第二,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但是公路密度和公路总里程数的指标却比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相差甚远,由此可见虽然公路总里程数位居世界第二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改革开放后,公路工程建设不论质和量都有了很大的飞跃。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距离有了很大的缩短同时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方便。但是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环境和地址等各个方面造成了一定的损坏。高速公路建设期间,由最初向山区延伸,地形和地质的复杂也要求道路设计标准越来越高,公路建设中对原有植物和水系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相关问题,导致了神态环境的不平衡。

3.1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污染。公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指在公路工程建造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和车辆排放的尾气污染。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公路施工最大的特点为开挖土基,在挖土基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对环境有着严重的危害。公路通车以后大量的汽车开通,汽车的尾气主要由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组成,这些有害气体混合在一起加剧了全球的“温室效应”对空气和大自然有了严重的污染。大量汽车的增加,汽车尾气以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越来越人性化的公路在道路旁设置加油站、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但由于人类的随意丢垃圾和污水的随意排放,对周围的河流水质严重影响,这些行为可能给附近的村民带来疾病,严重危害村民的日常生活。

3.2公路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和文化古迹的影响。公路与自然景观的不协调成了公路对自然景观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如何与景点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显得尤为重要。在高速公路向山区发展过程中,对树木的任意砍伐、岩石等,对大自然进行了严重的破坏并影响了其美观。公路工程建设中随着公路的延伸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历史文化古迹,此时文化古迹必定不保,但是被破坏的古迹往往无法挽救,成为人们最大的遗憾。

公路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损害,公路工程建设中大量开挖将地表值破坏,使其与植被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在水流冲刷和风蚀作用下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在隧道建设中如有对弃渣进行处理不当,对产声水土流失的现象极高。水土流失导致了大量土地的贫瘠化,加剧了洪水对人类的灾害。

3.3公路工程建设中诱发的地质灾害。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到处损坏草木、乱倒沙石等现象,在修路切坡时,由于大量的挖、填将原有的地形完全破坏了,经常导致崩塌现象。在施工时如果有超挖及排水不畅的问题会发生滑塌和滑坡现象,而在高路中因为压实力不够产生的沉降现象时有发生。公路工程建设中因为切断了水层或者是揭穿隔水层,经常出现水上升或下降等不稳定情况,产生一系列的水文地质问题。

3.4公路工程建设中占用耕地问题。如果有大型的工程项目,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占用耕地是不可避免的,公路建设占用大量的农田现象,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农业发展和附近农民的生活。

3.5公路工程建设对动植物种的影响。公路工程是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方便。但是在公路建设中常常因为修进了深山老林或草原等相关地点,才有可能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大量破坏了森林及神态环境。在森林破坏的同时,大部分的野生动物因为活动通道受到阻隔而逐渐减少甚至是濒临灭绝。

4、公路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4.1合理规划,优选线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根据当地的现况,反复论证后得出最优化的施工路线。

4.2精心设计,保护环境。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各种情况下的问题点均已列出,在设计施工路线时,应把所有的问题点考虑在内,将所有不必要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达到保护环境、保护人民的重要责任。

4.3科学施工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将所有的废弃物区分放置,并合理利用。这样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在无形中也保护了环境。

4.4精心养护,安全运营。在公路工程建设结束后对环境的保护依然重要,对于噪声污染和环境污染人人需要注意外,相关部门也要及时控制,将环境保护到底。

4.5完善法律、法规,学习经验,培养综合型人才。制定关于公路工程与生态环境相关额规程和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律可循。对不符合生态发展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学习发达国家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并采纳合适的相关对策,更好的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

5、结束语

篇13

我们在对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研究过程中发现,通过实施项目管理的标准化措施,能够使得工程的质量得以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并可以保证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如期完工。在公路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会使得公路工程建设的前期成本有所增加,不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却能够创造更多的效益。通过标准化的管理,能够使得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改善公路工程的施工效率,提升公路工程的质量,增加使用年限,减少公路工程运行阶段的维护费用,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能显著的提升。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对于整个公路工程的管理来说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并且,未来也定会成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而施工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更好的培育与发展市场,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但是,在公路工程的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依然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严重的阻碍了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发展。所以,要想确保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得以顺利的实施,应当对公路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全面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1公路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施工现场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进行公路施工的现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公路施工质量的检查工作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在进行施工时经常有偷工减料的问题发生。2)现场出现非常多的材料纰漏问题,资源的配置没有加以优化。3)没有形成完善的应急体制,若是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时,不能采用及时、合理的措施加以处理。4)工程施工的进度相对较慢,经常出现工程完工延期的问题。5)施工作业未能和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好的协调,作业施工时常常对周围居民及正常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1.2成本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公路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在进行公路工程的施工时所开展的成本管理活动,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所使用的材料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欠缺,出现较为严重的浪费问题,同时很多的公路工程没有对材料使用的额度加以明确,没有形成限额领料规章制度。2)对于人员的管理工作欠科学,存在相对严重的一岗多人的问题,对于人员的配置未能优化,导致工作中效率较低,使得人员成本明显增加。3)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以及安全管理未能形成严格的管理体系,使得施工中的成本极大的超出了预算成本,且在施工中易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1.3养护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因为国内公路建设的速度极快,而相应的管理模式却未能跟上发展的步伐,不能和现阶段的公路发展需求相适宜。采用以往的管理模式会导致较多的问题出现,例如,公路工程养护的定额欠缺规范、公路工程养护的机制落后、公路工程的养护人员素养偏低等。因此,应当采用更为先进以及更为适宜的公路工程养护管理模式,以更高的提升公路工程的养护管理水平。

2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的措施

2.1工程进度管理的标准化

项目管理标准化的工作之中,对于公路工程的投入使用影响最大的便是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进度。所以,在进行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阶段,应当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以保证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进度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进行标准化管理时,第一,要形成进度上报的机制,同时通过每月、每周或者是每天的汇报工作,以加强管理人员对于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动态管控力度。另外,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同样应当形成汇报制度,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发现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公路工程建设施工时,要采用标准化的施工工艺与技术,如此才能更好的保障建设施工中不同工序之间能够更加完美的进行衔接。

2.2用地建设标准化

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建设执行标准化的管理,可以确保建设施工中硬件设施能够满足施工的具体需求,有利于对施工质量的管控,这样便能够确保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有利于提升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工程的形象。用地建设的标准化主要是对于土建、房建以及路基工程的建设执行标准化管理,通过利用“三个集中”的管理理念,也就是对于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拌合站、构建预制场地和钢筋加工场地等加以集中地管理,以便能够更好的发挥出管理方面的优势,确保构建预制工作、钢筋加工作业以及混合料的预制等处于集中管控状态。如此,便能够更有利于集中地管理,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减少对于场地的占用量。

2.3环保管控管理标准化

公路工程建设环保结果的作用,是用来对施工管理标准化程度进行衡量的,因此,要建立并健全公路工程建设环保专项制度。在进行公路工程的路线规划过程中,要尽量的不通过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区域。第一,进行公路工程的勘查过程中,要对环保工作进行整体的设计,并按照相应的设计再确立更为合理的施工方案。第二,进行建设施工时,应当严控现场的环保管理工作,防止引入外来物种或者施工人员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要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思想认识水平,使施工人员树立较强的环境保护观念。

2.4施工工艺管理标准化

要进一步的强化施工工艺管理的标准化,这样便可以确保公路工程施工效率的提升以及工程质量的改善。应当依照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实际,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与规范,确保施工的流程以及工艺符合要求,如此才可以有效的确保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1)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施工时,应当确保用于路基填筑的材料符合标准要求,尤其是桥台的背面位置进行填筑时,材料必须保证符合要求,同时要严控铺摊以及压实作业。2)进行桥梁的标准化施工过程中,也要对桥面的装铺作业、梁板预制等施工过程实施标准化的管理。3)进行路面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的控制好混合料以及碎石的施工工艺,防止混合料出现离析问题。

2.5安全管理标准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