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4: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课外阅读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这种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长期的反复的阅读积累,通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材料逐渐养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课外阅读可以培养自学能力。课内老师谆谆教导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教会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在课外,在离开学校以后也能自主阅读,会自主的收集、选择、整理信息,语文学习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实践中自己去摸索去感悟,提高他们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而课外却是无限的。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教学更重要。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经常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很努力,书本上的内容记得很熟,但是一到写作的时候,思路总是打不开,例子少的可怜,每次作文都是那几个事例,要么来一段国情教育,要么来一段中国近代史,没有一点新鲜生动的例子作为支撑。而爱读“闲书”的学生则往往有较好的表现。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课外阅读是落实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施新课标,语文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能读会写,更要能思考、会表现、善交流。这些素质是语文教育必须实现的,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的学生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得靠课外阅读来完成。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语感。
这种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长期的反复的阅读积累,通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材料逐渐养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课外阅读可以培养自学能力。课内老师谆谆教导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教会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在课外,在离开学校以后也能自主阅读,会自主的收集、选择、整理信息,语文学习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实践中自己去摸索去感悟,提高他们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
课外阅读还能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语文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读一切的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最重要阶段,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变化大,他们的观念、性格、情感等又正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更要注重他们思想、灵魂上的塑造。这就要求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读物来适应他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课外阅读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针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可是,面对升学的压力,我们不禁要问,课外阅读是否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答案是否定的,有益的课外阅读会让你在语、数等方面出类拔萃。不仅如此,课外阅读也会让人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本领。
课外阅读对写作方面是很有用处的,它能给我们浏览到课本中没有的好句子,在写作文时能够得以巧妙地应用,让自己所写的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借鉴别人所采用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以备写作时的不时之需。有道是“学海无涯”,“读不尽者世上之书,明不尽者人间之理”,初中生只有不断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方能弥补自己知识的缺陷和社会生活阅历的不足,只有阅读才能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获取前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用于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方能减少前进道路上的弯路。不懂得生活情趣的人永远是残缺的人,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而课外阅读恰恰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口,且潜移默化地完善着我们的思想。更加难得的是课外阅读对我们的写作也很有帮助,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外阅读资源,让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起到它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应做到:
1.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正确引导。可订阅专业性强、阅读口味高的《课外阅读》、《语文报》,充满青春气息、了望外部世界的《青年文摘》等,丰富阅读资源:同时,应要求学生将感触最深或最喜欢的文章摘抄下来,并写写自己的感想。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阅读的深度,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一种阅读习惯。
2.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激发兴趣。
3.比较阅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可让学生从内容、形式、语言、具体的艺术手法等某一方面进行揣摩:让学生准备自己的摘抄本,摘抄精美文句。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要求学生从阅读过的书籍中记下提要。并表述自己在读书中的点滴体会。不讲求形式上的完整,也不要求内容上的联系,篇幅可长可短、灵活自由、有感而发,旨在达意。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变课外阅读为应试阅读。近几年来,小升初考试进行得如火如荼,试卷呈现出范围广、内容深、难度大的特点,为了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一些老师针对考试内容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划定了范围。大量的成语、谚语、百科知识等方面的读物占领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阵地,挤走了小学生原本爱读的童话、故事、小说、人物传记。更有甚者,一些“有经验”的语文老师还把自己辛苦整理出来的资料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反复阅读,机械记忆,企图通过这种“填鸭式”的课外阅读来迅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事实上,上述做法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首先,它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课外阅读时,教师应该本着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原则,加以适当的引导。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量的作文书只能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甚至会失去对阅读的兴趣,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这些为了应付考试的大量的知识背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无从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了。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书香氛围可以催生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此我做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及教室走廊,张贴一些读书名言及学生自创的凡人凡语,营造教室的书香氛围。第二,通过学校和年级组的共同讨论,向学校领导及学校各科任课老师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统一思想,不再把学生在自修课看课外书作为违纪违规来处理,使学生更自由地选择看书的时间。另外帮班级集体统一征订优秀报刊,精选时文,如《读者》《青年文摘》《语文报》等时文报刊,建立一个固定的班级阅读书库。第三,每个学生至少提供一本好书,到本班语文教师那里登记,并带在身边随时阅读。所有的书籍登记后供全班调配,互相借阅。要求每个学生每个月至少看完一本。第四,用家校双边互动时间尽量向学生家长推荐学生阅读书目100本,建议家长定期购买优秀书本,统计学生家中拥有书橱和书房的百分比,以及家庭藏书数,从而促进家庭读书氛围的形成。
二、拓宽课外阅读范围
每周抽出一节“说”课,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这节课是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开设的,可以作为讲故事、讲新闻、讲笑话等专题课,由学生分组轮流主持和轮流讲,以展示课外阅读成果。“万事开头难”,在刚开始时,教师要大力做好动员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这节“说”课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安排一部分学生做好示范。为了“说”好,他们会积极地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筛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最精彩的篇章或片段。这样,学生的阅读面就多了,知识面就广了,阅读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拓展阅读面。暑假、寒假的时间较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看新大纲补充附录――“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并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或读后感,或鉴赏文章,让学生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发展审美能力。现在有的地方正在推行一年四假制,我认为这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是有极大好处的。因为学生毕竟在学期内学习任务繁重,要学的科目多。要迎接的考试名目多,如市统考、省会考、全国高考等,所以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极其渴望能多一点时间让他们自由阅读,让心中的红杏能更自由地出墙来,而一年四假制将为他们满足这种愿望提供便利的条件。
三、注重课外阅读质量
引导学生读文学名著原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的有些文本是长篇名著节选,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而不能要求学生只读“名著导读”和青少年版本的名著简缩本。要求学生以节选的课文为基点向整本名著作扩展,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来加强对局部的理解,从而立足课内,带动课外,从课内有力地向课外拓展辐射。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与文本充分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分析感悟能力、自主欣赏评价能力和自主吸收迁移能力。
四、完善评价制度
经过研究得出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缺乏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反馈、评价和激励机制。没有积极有效的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的激发、方向的引导、成果的展示等就无法激活,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就会大大降低。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时间、语言积累、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主要内容,开展评价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资料查阅法。定期查阅《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检查学生计划的合理性和计划执行的实效性。每周末对学生读书笔记进行量化,一个月统计得分,根据分数确定课外阅读的等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验,同时它还牵涉到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信息的接受能力。在当下的生活中,人们往往需要通过阅读去获得一些信息和内容。例如在看新闻的时候,在和别人签合同的时候,都需要阅读做支撑。所以,在当下的生活中,阅读能力十分重要。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语文教师需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当下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教育的质量和过程受到了普遍关注,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十分有必要,它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帮助。当下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外读物品种繁多,内容有趣,能够贴近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更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可以打开一扇更为新奇的大门,让其体会在更浩瀚无垠的世界里。那么引导小学生投入于课外阅读就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了,鼓励教师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推荐一些具有教育意味的读物,让学生感兴趣,且能够让学生有所启发,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
二、提升小学生的素材积累能力
在小学生写语文作文时,需要有大量的语言材料作为支撑。而语言材料就是从小学生日常的积累中获取的。一方面,要通过阅读去获得,另一方面要从生活中获得,二者缺一不可。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在每天的午间实践,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做一些读书笔记。然后定期组织评议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单单看学生累积的数量,还要重视学生做笔记的质量。为了敦促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把评定的结果和学生最后的期末成绩挂钩。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还能够敦促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升。
三、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以往的认知中,往往人们会觉得课外阅读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这种观念是十分狭隘的,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影响非常深远,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写作就是一个被影响的亮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阅读能力。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导入情境,创设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创设音乐情境等。建立融洽的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完善教学。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让学生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同时还能够扩散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语文写作中,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再加上对文字的运用,让学生拥有更加优秀的作文水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融入课外阅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农村学生语文素质普遍较差。究其原因:(1)教学设备缺乏和师资力量不足。(2)学校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升学率。(3)家长认识偏差,重理轻文。
作为一名教师,想要改变这三大弊端,一时半会是难以实现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唯一的办法就是重视课外阅读。
一、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读书,先得有书。在农村,家庭藏书甚少,学校图书室藏书也不足。那么,就要鼓励学生人人买书。一人一本,一个班就是五十几本,大家互相借阅,买一本就可看五十几本。如果全校学生一人一本,那么就可以看到几百本了。鼓励学生买自己喜欢的中外名著,内容健康向上的报纸杂志,同学之间要选取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的。一开始不要求学生读多少,读哪本,只要读就行。一旦形成一种氛围、一种习惯,那么学生就会有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也就有了自我学习的能力。
除了阅读书籍外,还要读自然,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读社会,家长里短,世俗人情;读人生,古往今来,理想抱负。诸如此类都是一切可读之物。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首先要合理利用时间。读课外书籍,当然要选取课外时间。比如放学后,周六日,寒暑假。一天一般读多少页,要有一个限定,否则读得时间太长,真的会影响学习,也可能危害视力。即使是再吸引人的内容,也不能到课堂上去读,要有自制力。这一点教师既要从道理上教育学生,让他有所认识,也要以校规校纪来严格要求学生。其次,阅读时,要用心去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积累。要学习书中人物及作者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思考他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和道理,借鉴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收集作品中的优美语句和名言警句。
三、学以致用
俗话说:多读心中有主,多写笔下生花。广泛阅读、认真学习会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也会相应提高。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多与别人交流,多听取别人的看法,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在阅读中拓宽自己,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可搞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讨论会、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接着,就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理解、感悟和启示付诸笔端了。
新课程从文化积累和建构以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以至整体素质发展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那么,如何有效促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创造条件,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添砖加瓦
(一)提供适合读物。其实,绝大多数小学生不是不喜欢看书,而是他们常常没有书看。一方面,学校虽然有图书馆(室),也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但很少对学生开放。另一方面,家庭用于购买图书的支出比重较低,特别在农村,家长除了为孩子购买一些教辅资料外,其他书籍根本不过问。因此,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图书馆(室)建设,除了多购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外,还要建章立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开放。同时,还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随时都能有书看。而作为家长,不但要为孩子购买阅读书籍外,还应为孩子订阅一、两份适合少儿阅读的报刊。
(二)给予充分时间。有调查显示,有近三成的小学生认为不看课外书的原因是作业多,没时间看。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占比例也增大。其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历来十分重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明确规定了各年级段学生的课外书面作业时间。但是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学生的高分,仍然是做各种练习卷,机械繁琐的作业太多而挤掉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因此,小学生要从真正意义上获得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必须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为“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法规,落实课程标准,不但让学生有书看,更要让学生有时间看书。
二、强化指导,为小学生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一)选择有效读物。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小学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呢?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的定位,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应首选这类读物。当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也应以宽容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阅读,在选择课外读物时,也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因人而异。
(二)明确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在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三)掌握常用方法。(1)精读与略读。精读是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我们还须要学会略读。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每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球查找,同时略读也是精读的基础,通过略读可以决定是否要精读。(2)题读与议读。题读法是在阅读时抓住文章题眼,猜测文章会写些什么,怎样写。阅读后,对照自己的猜测,从而了解题目与文章内容间的关系。议读法是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依据,然后与同学、老师共同讨论,各抒己见,进行探讨。(3)摘录与批注。摘录法是一边阅读,一边摘录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句或有关片段。批注法是边读边想,边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在自己的书上作批注,勾划有关内容,还可在边上简洁地写上自己的感受。
(四)培养良好习惯。(1)用心读书 。读书时能一边读一边想,做到眼到、心到。(2)勤于动手。“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读书做记号、做笔记的良好习惯。(3)持之以恒。读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制订一个读书计划,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三、有效反馈,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推波助澜
(一)开展多种活动。学校或班级可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一方面,可借此了解或展示小学生的阅读成果,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可让小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成效,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如,读书笔记展示、读书征文、讲故事比赛、古诗文诵读、读书经验交流会等。
加强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外阅读对学生英语的学习有诸多益处,学生不但能够从外语书籍、报刊杂志中获得必要的知识,还能不断巩固和提高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及综合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小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势在必行。
一、加强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更好的了解文化意识形态,消除英语学习的障碍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它在人类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会让学生在英语阅读材料中接触到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新的语言思维方式,这样就有效减少了由于意识形态差异而引起的学习英语障碍。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的孩子们在阅读趣味性较强的童话故事时,不但会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还能帮助学生体味真实生动的语言情境,激发他们联系自身生活进行探索和追问的欲望,改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3、大量的课外阅读扩充了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大量的英语课外阅读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够在无形之中扩充他们的词汇量,为学生学好英语语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
当前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外阅读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材内容只局限于语言本身,没有做进一步的拓展,虽然各个小学英语所使用的教材版本不统一,但是内容都大同小异,都是以日常生活场景为主,通过听说读唱和游戏等手段,来训练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比较陈旧的模式,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多采取听读为主、结合游戏的方法,以听懂、会读单词、句子为教学目标,教师在课下会要求学生进行听读背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仅仅把英语当做一项学习任务来完成,而对于英语所承载的人文信息则一无所知。
三、加强英语课外阅读应该采取的策略
1、对阅读内容给予正确引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能力低,阅读能力有限等因素,需要教师和家长在阅读方面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教师和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阅读刊物时,要遵循教育性、益智性及趣味性的原则,在材料的选择上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内容文字不宜过多,最好以图片动画为主,或者是有教育意义的原版动画片,这样就帮助孩子们在阅读内容上树立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2、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有效弥补课内英语教材的局限性,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知识,具体可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措施,第一方面可通过板报、墙报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在黑板报上设立一个英语专栏,设置一些英语小漫画、格言、笑话等内容,供学生阅读和欣赏,对专栏的内容要定期进行更换,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编英语小报,将自己日常积累的英语知识通过这种形式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促进同学之间对英语的交流和沟通,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第二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请求学校设立一个儿童英文读物的阅读室,订阅一些英文类型的报刊等,同时也可向国外大量引入原版的英文儿童文学读物,按照难易程度依次摆开,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能力进行借阅。
3、可安排专门的英语阅读课
学校设置专门的英语阅读课有诸多益处,它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还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课的学习,逐渐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激发了对英语阅读的热爱,有利于他们在课外时间进行自觉独立的阅读,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交流的习惯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交流和应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交流的习惯,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但可以帮助他们互相分享英语课外阅读的乐趣和信息,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交流中更清楚应该向学生提供什么样的阅读材料,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结语: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虽然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只要教师进行积极努力探索,高度重视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加强对孩子们的培养和指导,就一定能够发挥英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文创作中,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直接反应出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对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作文教学足虻闹厥樱并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语文知识范围,将课外阅读引入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创作能力,进而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各方面认知还不成熟,缺少自我约束能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要从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外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语文作文词汇,提高学生语文创作热情,进而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课外阅读对学生作为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透过课外阅读,使得学生对身边事物或者是生活点滴形成一定的感悟,并将其积累到作文学习素材中,拓展知识面积,提高学生思维空间的敏捷性,进而逐渐增强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作文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课外阅读由于自身内容的丰富性,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教材素材,进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
(三)积累学生写作素材
在作文学习和创作过程中,为了提高作文能力,学生要大量积累语言材料和作文相关素材,这种素材一方面要从生活经验中获取,而另一方面则是由学生阅读中输出,二者起到相互补充、相互辅助的作用,进而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基于此,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引导的学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笔记,将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应用到作文创作中,提高学生作文创作能力,进而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营造学习环境,培养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挥出课外阅读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拓展自身知识范围,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提高学生语文作文综合素养,实现能力与素养并重。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我的课余生活》作文教学中,在课前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几本相关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自行选择后进行阅读,在课前引入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文章进行简单总结,强化学生记忆,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知识探究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交流各自的课余生活内容,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学生将生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生活事件出发,引出感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在此过程中,课外阅读和生活事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生活事件为作文创作提供主题,而课外阅读主要起到包装作用,优化学生遣词措句,强化事件感悟,进而提高学生语文作文能力。
(二)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要改变原有单一化教学方式,利用课外阅读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语文作文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综合质量水平的提升。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故事会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课外阅读中关于故乡的小故事,并说出这篇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影响和感悟,在学生经过发言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作文教学内容。同时,提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作文思路,拓展学生写作侧重方向,以点及面的构建作文结构,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三)更新教学理念,重视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挥出课外阅读教学的作用,教师要给予课外阅读足够的重视,更新教学理念,将课外阅读贯穿于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落实课外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综合写作能力。首先,教师要在班级中设置阅读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阅读刊物放在班级阅读角中,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进而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交流平台。其次,教师要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监督力度,结合学生现有作文能力和兴趣爱好,鼓励和引导学生制定完善的课外阅读计划,并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一说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和感悟,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德育素质。最后,学校要加大对校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结合教材和学生兴趣引进课外阅读,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发挥其教育功能,进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
结束语
本文通过研究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营造学习环境,培养阅读兴趣”、“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理念,重视课外阅读”等有效措施,完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系,进而实现学生作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起到重要帮助,它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素材,在遇到开放式作为题目时,能够快速提炼出材料的核心思想,并且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找到合适素材,运用到写作中,充实作文的内容,因此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2.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2.1 “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2 “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2.3 “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88—
3.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3.1 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3.2 在活动中历练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溶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历练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总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艰巨的过程,这其中既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更需要学生不懈努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纳入到正常的语文教学计划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此才能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地有效开展,从而为学生的终生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357-01
作文是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动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学生不知如何写作文,教师也难以找到有效的方式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从多角度出发,找出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其中,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学习、借鉴课外阅读中的语句,最终提升自身的作文水平。
一、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很难长时间的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正因如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不再将学习语文当做是一种负担。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最大努力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对高大榜样的崇拜心理,鼓励其多阅读名家作品,在阅读中充分吸收书中的精华。小学生每天要与教师长时间的接触,同时教师也对小学生思想、行为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陪学生一起进行课外阅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让教师热爱阅读的情绪深深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起榜样的形象,同时在学生中树立热爱阅读的典型。当学生表达出一些优美的词句时,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提出表扬。而当学生表达出某些独到见解的时候,教师也要进行鼓励并恰当引导。这种荣誉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过程中充满着快乐,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自信心。
二、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有很大帮助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与想象力。大部分的教师与家长对课外阅读仅有片面的理解,认为只有提升学生作文能力与考试成绩的书籍才是好的阅读材料,除此以外全部都是无用的书籍。家长为孩子选择购买的书籍也多是作文辅导类的书籍,很少支持孩子阅读其他课外读物。这种做法是极为不正确的,考试只是对课内知识体系测试的一种方式。大部分教师与家长认为,孩子在考试过程中不能取得好成绩,是不能够看课外书的。有些家长对孩子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固然可以理解,但切不可因此而剥夺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权利。教师与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坚持课外阅读对学生长期发展与写作能力的提升的巨大促进作用。而且,课外阅读同样也是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生活与身边点滴事迹的感悟能力,进而有效积累学习素材,提升其作文写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普遍达成一个共识,学生读的书越多,知识面越广,思维能力更加敏捷,作文能力也更强。对于广泛涉猎书籍的学生而言,在课堂中学习到的任何一个理念都能联系到在课外阅读中所收获的知识,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知识得到升华。反之,繁重的家庭作业会压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课外阅读工作做的好,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理解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更加愿意投身学习,效果也就更好。
三、开展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在现实中,若仅仅依靠语文教材的课文积攒写作素材,必定是杯水车薪,不足以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在大量的实践教学中,老师最通常最普遍的方法就是课外阅读。从幼儿基础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再到高阶段教育,凡是涉及作文教学时,无一例外跟随着“课外阅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能小觑。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行文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就是说,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人的思维模式会随之变化。在阅读中,品味作者的行文思路,观摩作者的用语规律,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哪里扬,哪里抑。在阅读过程中,这些影响将潜移默化的进入阅读者的头脑中。通过读、背,学生把课外读物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可能出现“文思如涌,笔下生花”的情况。在实践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段篇,看起来机械的学习任务,背后深意无限。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积累,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作文思路也就会更加开阔。因此,课外阅读是培养行文语感的利器,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坚持不懈的推广。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积累写作素材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首先要从生活中获取,另外,还可以从阅读中得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论教师教授多少写作技巧,教授多少写作方法,如果学生的脑袋里空空如也,没有素材,那么所有的写作技巧都会化为乌有,写作的理论都如空中楼阁。艺术来源于生活,写作也不例外。然而,小学生毕竟处于情感培养的初级阶段,他们难以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提炼出优美的、色彩丰富的文字来表述他们的感受。尽管有时候,他们基于生活而来的文字是真实的,但却缺少了滋味。
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其实是阅读与写作双管齐下的教学,二者就如同语文教学的两只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二者都不能荒废。其中一项的学习成果势必影响着另外一项的学习节奏。例如,关于“悲伤”情绪的表达,小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亲身体会到的就是“哭”“眼泪”等简单直观的字眼。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描写悲伤的词汇如“嚎啕大哭”、“捶胸顿足”、“心如刀扎”。这样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会随着课外阅读进入学生的头脑中。只有积累了充分的知识储备与优美的词句,才能够自然而然的写出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的文章。 我们的教育推行素质教育多年,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自习时间,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课外阅读上,其课外积累的知识多了,便能够自如地写出优秀的文章。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最典型的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小学生就像一幅简笔画,在他们的世界里开始有一些条条框框,但是色彩并不明朗。很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学生的日记中,都或多或少的看到小学生稚气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阅读不是目的,写作亦不是目的,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才是目的。
课外阅读从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活动性”或“经验型”的学习行为,其行为实施的基本特征就是实践活动中心,在教学实践中,它的表现就是写作。从广义上讲,课外阅读目标指向的是问题解决能力和人文素养,这只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在开放的多种多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交流、展示、总结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在体验与实践中形成并发展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