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急诊常见护理常规

急诊常见护理常规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4: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急诊常见护理常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急诊常见护理常规

篇1

在外科的实习工作中,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提问,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对科室的急、危、老、重患者,能迅速熟悉病情并作出应对。通过学习,本人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牢记护士职责,不断加强思想与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做一名合格的护士。

在带教老师指导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无菌操作技术,基本了解了内科常见病的护理及护理操作。熟练掌握护理文件书写,病情观察等。希望在以后学习中能够更完善自己。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在内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基本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较好完成实习计划。

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良

外科

实习内容:熟悉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处理和手术适应症。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外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熟悉掌握外科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前备皮,术前术后护理,熟悉换药,拆线,包扎,各种引流管与胃肠减压的使用与装置,掌握了外科常见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污染敷料的处理。希望在下一个科室学到更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在外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掌握了外科常见病的术前护理以及护理宣教,了解了心电监护和各种仪器的使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各项技术操作,以及静脉输液,给氧,肌肉注射。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良妇科

妇产科

实习内容: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妇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基本掌握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阴-道分娩,产程观察处理。熟练掌握听诊胎心音,骨盆外测量,阴-道冲洗,灌肠。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在妇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基本掌握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阴-道分娩的基础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产前产后护理等知识,望能继续努力,能争取更大进步。

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良

儿科

实习内容:熟悉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了解其诊疗常规,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儿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能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新生儿的各项生活护理,以及新生儿培养箱,蓝光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希望在接下的科室能更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在妇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无菌观念强,基本掌握儿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良

急诊

篇2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急诊;护理质量

急诊护理工作量繁重,患者病情紧急,极易发生不良事件,并易出现医疗纠纷,因此找到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有效方式,对于患者本身以及医疗系统都有显著意义[1]。为分析人性化管理对于急诊护理质量提升的应用效果。为今后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于我院治疗的急诊患者中选取94例病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常规护理组(47例)与在常规护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的人性化护理组(47例),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评价人性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1月~2014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急诊患者中选取94例病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常规护理组(47例)与在常规护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的人性化护理组(47例)。其中人性化护理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平均(44.8±11.8)岁,常规护理组男性28例,女性19例,平均(45.3±1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护理组护理方式如下:对护理人员定期组织专业性知识培训,强化技能培养,在再培训中渗透人性化护理理念,并定期开展技能考核。在急救护理的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护理原则,先对病情较重的病患进行处理,对病情稍微稳定的病患,可根据医嘱分发口服药物与静滴药物。优化护理流程,预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急诊情况做好预案,务必使急诊护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得以为患者抢救争取黄金时间[2]。成立护理缺陷管理小组,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护理缺陷情况,一旦发现,需立即上报,并采取补救措施。为提升急诊速度,应当成立专门的急诊护理小组,应对紧急外出急救工作。强化与急诊患者和其家属的心理干预,优化医患关系,安抚情绪,注意说话措辞与态度,并为患者和家属进行必要的疾病风险宣教。

1.3观察指标:

将所有94例急诊患者以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护理组(47例)与在常规护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的人性化护理组(47例),观察并比较各组接诊时间、护理差错、医疗纠纷、抢救成功率等情况,并通过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次研究中人性化护理组包括接诊时间、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等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

2.2此外根据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观察组47例患者中,护理满意率为97.87%;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9.36%。

3讨论

在急诊护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可以使护理工作在体现医院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实现精细化、系统化管理[3]。这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急诊护理工作繁重,且存在较大风险,而急诊护理的质量情况,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而一个医院的抢救成功率,恰恰是大众心中衡量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强化护理水平,对于患者本身,乃至于医院的医疗水平都有着积极影响[4-5]。本次研究中采用人性化管理的观察组包括接诊时间、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47例患者中,42例很满意,占89.36%,4例满意,占8.51%,1例不满意,占2.13%,总满意46例,占97.87%;对照组31例很满意,占65.96%,11例满意,占23.40%,5例不满意,占10.64%,总满意42例,占89.36%。两组护理满意情况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人性化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中,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优化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杨海妮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4参考文献

[1]徐玉红,潘斐彩.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5):718.

[2]林晶,黄晓玲.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11(15):108.

篇3

急诊科实习小结的书写,让在这极其短暂的三周时间里,最大的体会就是急诊室护理工作特点:我们都必须分秒必争,迅速处理,争取抢救时间。急诊病人来诊时间、人数及危重程度难以预料,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尤其是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急性中毒、传染病流行时,就更显得工作繁忙。因此,平时要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而使工作忙而不乱。我看到抢救室的护士们在病人进入抢救室的第一时间冲过去大家分工合作为病人立即实施抢救流程常规:吸氧,开放气道,开放静脉通路,备血,心电监护等,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这是我在急诊室的第二个收获。

急诊科实习小结的经验分享,在急诊实习期间,我积极主动,遵守急诊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各项急诊护理操作技能,认真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细心听取各位老师的教诲,努力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急诊实习期间,通过各位老师的热情指导,耐心言传身教,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到护士工作的艺术性和专业性。急诊是抢救病人生命,照顾危重病患的第一线。作为一名急诊护士,不仅要熟悉各科专业的理论,更要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操作,还要具备常人所没有的耐心和爱心;要在紧急情况下,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真心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认真地做好与病人家属的沟通。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通过在急诊实习的这段时间,使我对护士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将牢记急诊严谨求实,认真谨慎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护士。

2.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基本掌握了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心电监护等技术操作规程。

篇4

在急诊科中,昏迷是各种疾病发生的一种常见病症。糖尿病昏迷其病因相对比较复杂,主要包括糖尿病酮性酸中毒、糖尿病非酮性昏迷(亦即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昏迷;且在患者昏迷后,病情的变化也较快,这就使得得临床治疗难度提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治疗不及时常导致死亡[1]。而这类患者在急诊就医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其无法在进入医院治疗中就能第一时间够获得对症和护理,故而,必须要通过提高对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护理的有效性,来降低患者的生命风险[2]。在急诊治疗中,对患者的护理措施基本都是常规标准化的流程,相对而言不够细腻。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当前各个医院的急诊室患者流量大,面对的疾病种类很多,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而随着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该院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常规护理进行对症改进和调整,更加注重时效性与有效性,通过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措施提高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护理质量。现对该院糖尿病昏迷患者护理效果回顾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昏迷。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62.10±6.34)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2.38±6.23)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要在入院后给予相关的检查诊断,且给予静脉补液治疗。治疗中需要为患者预留胃管。如果,在检查中发现患者的血糖浓度低于13.9 mmol/L,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对应的流食补充。在对症急诊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其护理主要包含患者病情监测、给药、与家属进行沟通等基本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急诊护理。其护理内容有:①在患者因昏迷就医时,必须要第一时间与家属或相关人员沟通,且第一时间配合医师对其相应指标进行检查,诊断其昏迷原因,进行病情评估。根据患者昏迷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糖尿病昏迷临床多存在糖尿病酮性酸中毒与糖尿病非酮性酸中毒两类。在诊断中对于血糖明显增高,且血酮增高,pH值下降的患者,视为糖尿病酮性酸中毒;反之则视为非酮性酸中毒。对于前者需要给予胰岛素注射,从而调节患者的血糖状况,纠正其酸中毒;而对于后者,需要适当的给予患者注射生理盐水,从而纠正其水电解质平衡,使得血容量逐渐恢复,从而使血压正常化[3]。对低血糖患者10%葡萄糖糖液维持治疗,严密监测相关指标,配合医师做好进一步针对性治疗和护理[4]。对乳酸中毒性昏迷患者则需迅速补液、纠正酸中毒,并做好抗感染的治疗和护理[5]。所有病情严重、抢救效果不佳患者均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②在患者苏醒、意识恢复正常后,需要及时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告知,且结合患者的文化、职业等情况就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讲解,以提高患者警惕性。③心理护理。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会因为疾病的长期存在,而导致其负面心理相对严重。而一旦发生昏迷,多数患者会产生恐慌、焦虑等多种情绪,从而使得其在治疗过程中的生理指标发生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时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并且适当的为其提供该院治疗该种疾病的成功案例,以引导建立其治疗信心。④并发症护理。不少到糖尿病昏迷患者需长期卧床,须做好压疮等并发症预针对性防护理。如预防压疮护理措施主要有定时翻身,拍打易发压疮部位,至少1次/d[6]。⑤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必须要就其饮食、用药、运动等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指导,以提高其生活的健康水平。对于昏迷后自理能力缺失的患者,需要与之家属进行沟通。针对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嘱其进行对应的锻炼,促进患者更好康复,从而提高其自理能力。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状况,并且对患者病情治疗情况进行记录。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的意识清晰,生活自理,无其他并发症;有效:患者意识清晰,但是生活自理能力尚未恢复;无效:患者昏迷状况继续。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糖尿病昏迷

糖尿病昏迷是指患者由糖尿病诱发的一组以意识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包含糖尿病酮性酸中毒、糖尿病非酮性昏迷、低血糖昏迷和糖尿病合并乳酸性酸中毒昏迷,均为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且其危险系数较高,如果没有加以重视且及时处理,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一般来说,糖尿病昏迷不会在没有其他条件下发生,也就是如果患者仅仅患有糖尿病,其?T发昏迷的可能性不大。在临床调查中显示,在如下几个情况下,其诱发的可能性较大:①处于应激和感染状态;②水分严重缺失;③高糖分摄入与输入;④部分药物的大量使用;⑤具有其他脏器疾病[7]。由此可见,糖尿病昏迷本身的发生可能性比较低。但是,这几个情况都是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时的常见情况,故而其发生率就相对增加。而由于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不知道自身患有糖尿病并发症,这主要是因为糖尿病的症状缺乏典型性,不能引起患者重视。在这种状况下,患者如果发生昏迷,危害性也就会相对增加,并可能造成严重后遗症,甚至危急生命安全。

3.2 糖尿病昏迷的诊断

糖尿病昏迷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因此,对该种疾病的诊断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该种疾病的治疗时机。就临床对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救治而言,其主要诊断步骤为:①入院后立即对患者的血糖、尿糖、血酮、尿酮、血纳、pH、乳酸、二氧化碳结合力等多种指标进行检验。②给予患者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并就患者尿常规与尿酮体进行检查。③诊断分型:如果患者的血糖明显较高,血酮较高,且尿酮呈阳性可以确定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如果患者血糖极高,且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现象,则可以判定为高渗透性非酮症性昏迷;如果患者因休克或者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而使得其存在血乳酸增高、酸中毒现象,一般为糖尿病乳酸性中毒;如血糖显著降低则可诊断为低血糖昏迷[8]。不同类型的昏迷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与护理方案,故而,在临床糖尿病昏迷的诊断分型对于其治疗的有效性十分重要。

3.3 针对性急诊护理的优点

针对性急诊护理其更加注重整个治疗的时效性,在患者进入医院后,就及时对其进行一些保障性的护理措施。同时,就患者昏迷的原因进行必要的诊断,采取对症针对性的策略来进行护理,能够最大程度的稳定患者的状况,并且使之在进入治疗之前的生理指标相对恢复。另外,针对性急诊护理中,其也包含了饮食、生活、运动以及心理护理等多个内容,从而使得糖尿病昏迷患者在治疗后,能够充分认识到该种疾病,且提高其生活中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该种疾病再发生的可能性,使得患者的心境较好,在整个治疗中会更加配合。

篇5

1 昏迷病人的急诊护理

1.1 昏迷病人进入急诊室后,接诊护士首要的任务是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查,如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脑肺复苏术,并通知有关医师立即进行抢救。对昏迷病人某些紧急危重并发症,应及时处理和相应护理,并执行医师的医嘱进行相应处理,特别是对口服中毒病人按常规洗胃。

1.2 判明昏迷的有关程度和简单病因,其目的是进行针对性护理和了解昏迷病人的进展和预后,对意识的判断采用两项提问(年龄和时间)、两项指令(伸、握掌,睁、闭眼)和使用强烈的针刺疼痛觉观察其反应。浅昏迷患者是呼之不应、唤之不醒,但对强烈的刺激尚有反应。

1.3 初步简单检查,有利于病因分类和配合临床医师进行针对性诊疗护理。急诊护士应掌握简单的神经系统检查(如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瞳孔针尖小,很可能是桥脑出血或有机磷中毒;瞳孔大,对光反应消失,多为深昏迷频死或阿托品中毒。此外,亦掌握简单快速的定位体征的检查,如胸骨上反射。

1.4 昏迷病人的后续护理:昏迷病人进行初步护理,有关各科室医师已明确昏迷的病因后,需进行后续护理。其任务是:做好转入病房,护送病人至有关科室的工作。如病情不稳定,昏迷病人病因尚未弄清,需留急诊室继续观察。除按护理程序继续观察生命危象外,应按昏迷常规护理,如口腔护理,大小便的处理,褥疮、下坠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的防治,以及营养、水电解质的管理等,并注意昏迷程序的发展和病情的预后,及时汇报医师。

2 昏迷的机理和病因

2.1 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和症状,无脑膜刺激征。(1)急性发病常见于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脑外伤;(2)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常见于脑炎、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窦血栓形成、脑脓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