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4: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地籍测绘的成果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U4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095-01
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勘察工作中最基本工作。现代工程地质测绘技术的核心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其中,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遥感技术是航天技术、卫星技术、传感器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综合集成的结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空间分析与模拟(虚拟现实)技术综合集成的结果。因此,现代测绘技术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
1 工程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
工程地质测绘是按一般勘察程序,主要是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勘察阶段安排此项工作。但在详细勘察阶段为了对某些专门的地质问题作补充调查,也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查明拟建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将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采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按照精度要求标绘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并结合勘探、测试和其他勘察工作的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这一重要的勘察成果可对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工程地质测绘可分为综合性测绘和专门性测绘两种。综合性工程地质测绘是对场地或建筑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要素的空间分布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为编制综合工程地质图提供资料。在测绘地区如果从未进行过相同的或更大比例尺的地质或水文地质测绘,那就必须进行综合性工程地质测绘。专门性工程地质测绘是对工程地质条件的某一要素进行专门研究,如第四纪地质、地貌、斜坡变形破坏等;研究它们的分布、成因、发展演化规律等。所以专门性测绘是为编制专用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析图提供资料的。无论何种工程地质测绘,都是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服务的,都有其特定的研究目的。
2 地质测绘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
2.1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
GP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PosiDtioningSystem)。它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利用离地面约两万多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的24颗人造卫星所发射出来的讯号,以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收讯者在地球上的位置。GPS采用的是全球性地心坐标系统,坐标原点为地球质量中心。
2.2 遥感技术的发展
遥感技术在近一、二十年内飞速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的日新月异,其发展的特点如下:
a).不断研制新型传感器,既有框幅式可见光黑白摄影、多光谱摄影、彩色摄影、彩红外摄影、紫外摄影,又有全景摄影机、红外扫描仪,红外辐射计、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CCD线阵列扫描和矩阵摄影机、微波辐射计、散射计,合成孔径雷达及各种雷达和激光测高仪等。
b).形成多级空间分辨率影象序列的金字塔,以提供从粗到精的观测数据源。传感器的研制在向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向全方位的立体观测能力方向发展。
c).可反复获取同一地区影象数据的多时相性。一般是空间分辨率低的而时问分辨率高。遥感多时相性,提供了人们长期、系统和动态研究地球表面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可能性。
3 工程地质测绘的应用
3.1 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
地震的发生受地质构造控制,因而,研究地震与构造的关系、建立活动构造与地震响应关系、划分不同地震构造类型是地震构造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利用震前、震后,不同时效的卫星影像信息,结合地震构造,尤其是活动构造研究,地震地质工作者寻求卫星影像动态变化与孕震过程的关系,对地震预报研究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提供的宏观、快速、动态的信息源,可为地震预报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条件。
3.2 在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在水文地质勘查的各个阶段,充分运用航空像片、卫星图像的解译和其它遥感手段,使我们能更准确地掌握该地区地下水形成、贮存、运动特征、水质、水量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利用和排除措施的制订,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3.2.1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利用遥感图像解译地貌、水体和含水岩体,具有效果明显的特点。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能够迅速地总结出该地区的水文地质规律。
3.2.2地下水资源的调查。用遥感地质方法寻找地下水及估算地下水资源,由于遥感图像解译得到的含水层和含水构造的边界相当准确,所以用遥感技术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3.2.3矿区水文地质勘查。利用遥感图像的解译,就可以有效地查明含水层的分布和地质构造,能够做到合理布置矿井,进行有计划开采。这对于有效地减少矿井透水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大意义。
3.2.4水利工程的水文地质勘查。在我国三峡水利枢纽、二滩水电站、飞来峡水利枢纽等许多大型工程都应用了遥感技术,并取得重要成果。
4 地质测绘技术的发展
4.1 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
控制测量是地质测绘的基础,地质矿区布设平面控制的方法,一是在国家一、二等三角控制下进行三、四等三角点的加密,另一是在国家一、二等三角点下不能加密情况下布设独立的三、四等三角或五秒小三角锁网作为矿区基本“平面控制.独立的三角锁网必须测定锁网的起算边长。对于内部范围不大的测区来说,采用光电测距仪、全站仪进行三角锁、导线的测量,生产效率比丈量基线也提高几十倍。所以对于小范围测区来讲,光电测距(半站仪、全站仪)除测定起算边外,还应用于测边网、测距导线代替常规的测角网。大地控制测量成果的平差计算,以往用对数表人工计算,进度慢、差错多,现在也普遍引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象GPS后处理软件、控制精灵等等,又提高效率也减少误差出现的几率,所以在
4.2 全野外数字化的测量技术
新型的全野外数字化的测量技术的优势是传统的大平板仪不能达到的,单单就工作量来说,全新的数字化测量技术是大平板仪的十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两者的工作效率没有可比性。以前在控制地形测量的加密图根的问题上,是在测绘区的基本控制点之下,架设测角图根线形锁和测角的交汇点,这种手段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工作人员大量的工作,而且测绘出的精度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先进的测量技术可以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测绘的精度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测绘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会大大的减少,测绘工作的效率因此得到提高。
5 结束语
在工程地质测绘中,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逐步扩大应用,我们应当不断的完善地质测绘技术,以及提高测绘技术的科技水平,促使地质测绘技术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与现代先进的技术相比较,传统的地质测绘长期依靠的是经纬仪、水准仪和平板仪展开测绘工作,由于工具为纯手工仪器,操作比较繁琐,而且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根据时展的趋势,今后一段时期内,地质测绘将告别这些传统的测量仪器,使用GPS技术、遥感技术和GIS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航天卫星技术综合实现GPS技术和遥感技术,而通过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空间分析模拟等技术实现GIS技术。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测绘技术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高新科技的全面综合集成,是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通过工程地质理论,对工程建设中相关的各种地质现象所做的观察描述,查清待建场地或者各个建筑低端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察的结果将各种地质条件要素进行不同颜色和符号的标注,然后按照精度要求结合公众勘测资料绘制出工程地质图。
工程地质测绘的目的是为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服务的。工程地质测绘一般是在勘察事项中最先展开进行的,它是工程勘测是基础,涉及到拟建场地的安全、稳定性等。在实际的勘探过程中,根据某些特殊的需要或者对一些地址问题做补充说明,也可能会做工程地质测绘。
由于工程地质的测绘工作不需要太多的仪器设备,测绘周期比较短,不会有太多的资金耗费,所以测绘工作在展开的时候结合岩土工程,应该获取尽可能多的地址信息,从而达到对拟建场地现场的地面以及地址情况有更深入详细的了解,为不止其他的勘测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提高工程勘察的效率。
工程地质测绘可以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分为综合性测绘和专门性测绘。前者是通过全面的测绘分析,来研究工程建筑场地或者地质条件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为基础编制综合工程地质图。专门性地质测绘则是根据实际的需要,针对工程建筑场地某一专门的地质条件要素进行研究,从而编制专用的工程地质图。
2 现代测绘技术。(1)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利用24颗地球定位人造卫星所发射出来的讯号,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做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以知道接收机的具置。GPS定位系统采用的是全球性地心坐标系统,坐标原点为地球质量中心。
(2)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近二十年之内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它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方面是新型传感器的种类不断呈现多样化,另一方面是传感器成像的分辨率越来越高,全方位立体观测能力越来越强,还有一方面是可以获取同一地区影像数据的多时相性,这提供了人们对地表变化和规律研究的可能性。
(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朝着数据标准化、数据多维化、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系统平台网络化以及应用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数据标准化实现在异构的环境下不同系统或者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以及协作。目前对数据多维化的研究重点放在三维数据结构的设计、优化和实现、体视化技术的运用和三维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方面。
系统集成化是把GIS的功能模块划分到多个控件上,通过可视化软件把这些控件集成,形成最后的GlS应用系统。系统平台网络化则是基于互联网,利用Internet技术在互联网上共享信息,提供给用户浏览和使用的功能。应用社会化,将地球相关现象数字化地重现,通过统一的手段进行处理分析,完成数字地球的核心功能。
3 地质测绘技术发展。(1)大地控制测量。大地控制测量是在一个或几个国家范围内,在适当选定的参考坐标系中,测定一批足够数量的地面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值,建立国家统一的大地控制网,以满足地形图测绘和工程建设需要。
控制测量是地质测绘的基础。地质矿区布设平面控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国家一、二等三角控制下直接进行三、四等三角点的加密,另一种是在国家一、二等三角点不能加密,则布设独立的三、四等三角或五秒小三角锁网作为矿区的基本平面控制。自从上世纪末引入了多套GPS接收机和后处理软件以来,控制测量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善:精密控制测量不再受限于通视条件和距离等因素。测量工作步骤得到了极大的简化,节省了人力和时间,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现在对大地控制测量成果的平差计算,往往引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又减少了相对于人工计算产生的误差的几率,所以普及的速度很快。
引言
地质资料是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可以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了全面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使地质工作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提升信息服务质量,必须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完善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质量。本文将从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多角度分析完善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质量的方式,促使其更好的发展。
1.当前地质资料验收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电子文档存在的问题
由于原始地质资料是对在进行地工作时直接形成或采集的,反映地质现象或地质体的,以各种载体类型存在的原始记录、中间性解译资料、最终地质工作成果原稿等。所以汇交成果地质资料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影响资料真确分类的制约因素,这一情况在附件类、其它类和审批类文件组织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可以将设计书以及合同书归类到附件当中,汇交成果资料时,必须要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齐全性。但是目前在资料汇交中依然存在材料缺少许可证、承诺是、报告目录不明确、只汇交电子文件但是不汇交相应纸质文件的问题,并且还会时常出现扫描审批文件缺页、文件张冠李戴等问题,影响汇交质量。文字部分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正规的汇交报告正文字体需要小于5号,目录需要自动生成,但是这些问题在实际运行中效率极低[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片类资料日益增多,但是很多汇交的资料文档扫描分辨率较低,图片不够清晰。一些资料的扫描件没有整体装饰,页面中存在黑线,这些都会影响资料汇交效率。随着新规定的实行,对附图电子文件信息的要求有所提升,所有的附图文件都必须保证文件是清晰可读的,并且连接线和符号没有任何歧义,不可以出现丢色或者是偏色等情况,保证附图文件的可用性。还有一些图片是因为名称和比例尺存在差距,导致图片不可用,这些情况虽然都属于小型事件,但是经直接影响资料的实际使用效率,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其加以重视[2]。
1.2储存介质存在的问题
虽然一些地质材料管理部门经济条件较好,但是大部分的基层单位都会因为办公条件以及经济实力的限制,导致软件、硬件设备更新不及时,使汇交电子文档携带病毒进入到数据库中。还有一些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在对资料进行汇交前先自检,导致汇交所用光盘以及U盘无法打开或电子文件中存在着多余的垃圾文件等,还有一些设备虽然可以打开,但是却不能读取数据,降低工作效率。
2.完善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建议
2.1资料制作
根据国土资发[2006]210号文件,现地质资料应按《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和《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的要求进行电子归档。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在经过扫描之后,要通过photoshop等专业软件对其进行修正,清除掉页面上存在的黑线以及噪点等,明确纸张大小适合汇交,并且要保证插入以后的页面可以和原来的页面大小保持一直。需要注意插入及修正的顺序,插入本文文件以后,是不可以再次对其进行修正操作的,如果强行修正,电子文档在转换成PDF格式之后,显示的比较模糊,时效性差。通常情况下,应当将所有的资料合并在相同分类中,对资料的顺序进行编号。因为地质资料收集工作的工作量比较大,所以收集到的附属资料一般比较多,可以将附件图归入到附件图分类集合中,制作成分册,并在报告目录及电了文件登记表中予以说明[3]。
2.2提升资料管理工作人员及资料制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作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工作质量,综合素质表现在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掌握以及个人素质两方面。其中个人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累积,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专业技能是可以通过企业培训等方式来开展的。单位可以每年都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定期的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根据汇交要求进行应用软件如ED-Maker14、photoshop或原始地质资料归档要求等培训内容,也可以是如何提升资料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定期从外界引入在相关方面有一定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可以始终掌握世界前沿技术,提升资料管理及资料制作工作效率。也可以根据培训的内容来拟定测试题目,每一次培训过后都要对员工进行测试,对成绩好的适当给一些奖励,对成绩垫底的工作人员给一定的惩罚,提升培训工作的实效性[4]。
2.3 全面发挥监督指导作用
对每份汇交资料做到专人负责,跟踪到底。对汇交内容、汇交及返工时间、验收意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反馈给制作人员,以便于其认识到错误,及时修改。对于未通过汇交验收的汇交人,不予出具资料汇交凭证。汇交验收人员也需加强业务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并在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汇交工作的顺利进行[5]。
2.4明确纸张使用
虽然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到了无纸化办公时代,但是依然有部分地区因为经济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还在使用纸张进行地质资料汇交。在使用纸张进行工作时,汇交的地质成果资料要制印清晰,着墨牢固,能够长期保存,封面不宜用压膜和滑面纸;纸质一般要求在70g以上中性纸,成果资料文本中文件插入彩色图、照片页面需用80g以上的纸张,报告纸质资料规格为标准A4纸。成果资料单张大幅面附图采用韧性好的95g或者100g纸张打印。附图需要按照要求折叠成手风琴的样子,附图的大小规格需要和报告的规格相同,将图签折叠在外面,保证工作人员可以直观的看到标签,按照序号一号一张操作,提升后续工作效率。印刷方式可以选择胶印或者是激光打印这两种方式,尽量使用中性的绘图纸,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来完成印制。
3.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模式下的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已然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需要将现代化制图、办公系统融入到地质资料绘制以及汇交工作中,才能保证该工作顺应时展的步伐。上文从目前我国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面入手,结合全面发挥监督指导作用、提升资料管理工作人员及资料制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资料制作三方面的措施,提出了如何完善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提升工作的实效性,促使其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芳,张小兰. 电子文档汇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处理[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01:78-81.
[2]程琳. 浅谈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02:207-209.
2信息化地籍测绘的质量控制分析
众所周知,要保证信息化地籍测绘的成果,就必须要对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是保证测绘成果的重要方面。对信息化的地籍测绘的质量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对数据搜集的质量控制、对内业的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和对测绘数据的成果进行的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的控制。
2.1数据采集的质量控制地籍调查的内容应该与实际的情况相一致,还要保持地籍调查内容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外业数据采集的信息化。地籍要素信息化的数据搜集,要求的是地籍测绘在野外的全数字化搜集。目前,先进的测绘仪器对地籍测绘的要素的精度的要求很高,但是经过提高还是可以达到标准。外业测绘的工作人员在数据搜集时严格按照了测绘数据的高标准,坚持做到时刻按照信息化的原则去进行数据采集,制定地籍测绘的数据库标准。北京市目前开展的地籍测绘项目,就要求严格按照《北京市国土资源和建筑管理局地地籍信息的数据库标谁》去户外进行数据的搜集。内业过程的质量控制十分钟要,它是当今信息化时代地籍测绘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目前,北京市国土建筑局在对信息化地籍测绘的内业过程控制方面,数据库检查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的网络体系。在地籍空间数据质量的控制方面不仅要注重外业空间数据采集的精度,还要注重数据搜集的有效性,重视对数据生产过程的多方面进行检查。鉴于此,我们开发了北京市城乡地籍三维空间数据检测系统(以下简称检查系统),该系统用了GIS高兴技术、数据库链接技术、检查功能自动制数技术、信息化激光技术、计算机自动化编程技术等高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对空间数据的全面有效的检查。将信息化地籍测绘的数据质量控制,渗透在空间数据生产的全部过程之中。同时,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检查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标准评定。
2.2对地籍测绘数据成果的质量进行控制对地籍测绘的结果进行控制,主要是对测绘数据成果的电子文档资料的真实性、电子数字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检测。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点内容:第一,对电子文档资料数据的完整性和文字资料的有效性进行检测。第二,对具体的地图和地籍测绘结果的登记表、审批表进行检测。第三,对电子资料结果记录的目录(包括数据结果的格式)、图形的精确性、属性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出图数据要素效果表达的正确性及图幅整体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检测。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027-01
1 关于地籍测绘的地位
就“地籍测绘”而言它首先是一项政府行为,但同时它也一种法律行为。因此我国必须建立起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地基测绘能够有效的实施。地籍测绘是一个机构,国务院测绘的行政主管部门是我国最高级的地籍测绘管理机构,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地籍测绘制定方针、政策、技术标准,管理资格认证以及质量监督。与国务院的土地管理部门和其他的相关部门一起制定土地的测绘与规划,并且组织地籍测绘工作的具体实施等等。我国的省级人民政府都有测绘机构存在,它的职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地籍测绘方针和任务进行工作。
在现阶段,地籍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保证税收和产权的管理了,它在更大的层面上可以认定为对于土地进行了公共管理和保障,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使之可以在这个系统里面自由的交换信息,所以它也是在市场经济和信息产业的双重推动下形成的空间定位系统。
2 地籍测绘的经济作用
2.1 为房地产事业服务
地籍测绘的结果是实行土地和建筑物产权管理十分重要的依据,土地产权发生变更的时候,要通过对地籍测绘资料来核查上面相应的登记记录和土地权属关系,并根据测绘的成果来判定其权属问题。如果出现了测绘结果不能反应权属的状况时,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确认的权属关系来重新的进行修测,并作为其修测的权属资料进行记载。城市土地的利用和规划的基础就是地籍测绘,并且为建设用地及土地等级的评定提供基础的参考材料。
2.2 为房地产的开发和超商引资服务
地籍测绘的结果详尽细致,能够很好地反应权属界线、面积、地块用途、位置、房屋的结构和使用者及所有者进行全面的体现,这些都会给要进行土地开发的人提供详细的考核资料。
2.3 为城乡建设服务
地籍测绘的成果可以充分的反应当前城乡建设的基本情况,地籍测绘的变更测绘,可以做到变更一项数据就会更新一项数据,为城乡的合理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4 服务于城市交通道路管理
地籍测绘可以详尽的表示出城市现有的交通状况,所以可以为城市的交通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还可以用GIS管理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时时跟踪,搞好城市交通的管理。特别是在进行交通改造得的时候,它提供的基础数据能够为交通的合理规划提供很大的便利。
2.5 服务于城市区划和地名管理
地籍测绘是界限测绘的一种,因而它能够充分的反映出个行政区化的界限,并详尽到街道的行政区划上,并注记地名。
2.6 为城市公安管理服务
房地籍图管理信息GIS系统可以清晰反应城市的街道,这就为城市公安的管理提供了最基础资料,在公安的自动报警系统中,户籍管理系统中,治安管理系统中以及消防报警系统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7 为城市环保提供服务
地籍测绘的结果会直观的反映出地块的用途和面积,以及植被和水系等方面的内容,当进行城市的环境规划保护时,可以根据这些资料,制定具体的方案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与监测。
2.8 为权属纠纷问题服务
法院在解决上诉的权属纠纷问题时,会根据相应的测绘部门提供的测绘资料来分析情况,给案情的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2.9 为征收土地使用税服务
对土地使用税的征收是按照纳税人占用土地的面积为计算标准进行的土地税征收,土地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为当地的税务机关关提供土地使用可能性的权属报告的规定,根据地籍测绘的成果来进行合理的判断,这就是地籍测绘在土地征收中的作用。
2.10 为房屋灾害损失赔偿服务
这里主要指的是,当有重大的灾情发生时,建筑物一旦被毁,如果在这之前进行了财产保险,那么就可以根据测绘结果像保险公司索赔。
2.11 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地籍测绘的成果会直接的体现其现势,当进行城市规划和改造的时候,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就可以根据现势来进行合理的布局。
2.12 为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提供服务
地图的比例尺都是根据一定的周期进行更新的,地籍测绘的动态管理可以为地图的更新提供良好的基础,按基本比例尺的测绘要求,对地籍测绘的成果及未来反应的部分,及时的加以补充后,就可以成为基本比例尺地图了。
3 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中的作用
(1)地籍测绘能够为科学的土地开发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其实就地籍测绘本身而言,为各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是它的责任。地籍测绘结果的共享,为各个部门的建设提供了最基础的依据。例如区域地形,人工,水环境,产业的工程结构等等,这些都会土地的开发提供有利的保证。
(2)地籍测量可以减少资金的浪费。
地籍测绘的成果往往能够直接的影响到土地开发设计的方案,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很多,比如设计方案如何进行优化,以及预算概率是否合理准确的问题,还包括对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分析。这些准确的数据可以很好的为业主开发提供明确的信息,减少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3)地籍测绘可以规范土地开发的工程质量。
我们必须根据既有的规定来完成相应的目标,这就是所说的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在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就务必规范好验收的环节,它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影响重大。想要有一个好的验收标准,那么就必须有一份完整、准确、详实、合理、符合实际的地籍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项目报告作为参考的标准。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刻的认识到,地籍测绘在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明显,它涉及到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地籍测绘本身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建立地籍测绘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测绘的管理,特别是人员的管理上,要不断的发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是测绘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同时在进行地基测绘时要不断的提高质量,它可以说是地籍测绘的生命,如果数据上出现了问题,那么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笔者通过对文章的论述,旨在总对地籍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主要作用进行整理,希望可以为以后地籍测绘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
参考文献
[1] 马志敏,李海生.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J].维普资讯网,2007.
[2] 李天文.现代地籍测量[M].科学出版社,2002.
1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是一项以地表上的地物、地貌作为表示对象, 并以规定的点、线、图式符号、文字及数字注记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的技术性工作。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的目的是客观而又准确地通过所测地形图的三维空间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为城市的合理规划服务。
2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地籍测量包含着地籍调查和地籍图测绘两方面工作。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的中心环节, 重点是搜集和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类型、用途、数量和质
量等地籍信息。地籍测量是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采集、处理和表现土地权属、位置、形状、数量、土地利用现状等地籍要素的定位信息, 并以图形
形式加以表示的技术性工作。地籍测量的成果资料是地籍图, 它的主要要素是宗地的权属界线, 这些界线有的是可见的线状地物, 也有的是不可见的点位连线等。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地籍测量成果、资料的使用功能上, 地籍测量成果、资料在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学利用方面具有法律性、经济性、社会性和地理性作用。
3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的共同点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都是涉及图形的测绘, 因而在图形测绘的工作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1)测图成果都是大比例尺。
(2)依据的基础理论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测量都是依据测量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量测角度、距离、高程来确定地面界址点或地物特征点的
平面位置。
(3)遵循的测图原则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测量都遵循着“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从高精度到低精度”的测图基本原则。
(4)测图方法相同。
大比例尺数字测量和地籍测量均是先控制测量、图根测量, 再碎部测量。测量成果输入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5) 采用的投影方式和坐标系统相同
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 5cm/km 时,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都是采用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 5cm/km 时, 当面积小于25测区时, 一般不经投影而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6)采用的图幅分幅方法及编号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测量的图幅分幅都是采用坐标格网的矩形或正方形分幅法。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整10m )数编码, 纵坐标在前, 横坐标在后, 中间短线连接。
4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的不同点
(1)测图目的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是以客观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为目的, 主要用于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等, 应用范围较广。
地籍测量是以权属管理工作为目的, 专门用于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记, 应用范围狭窄。
(2)工作量不同
地籍图测绘的核心是宗地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利用现状, 它是以反映宗地权属范围的界址点坐标来表达的,地籍图较高的精度要求也相应导致了成图作业方法的高要求, 所以地籍测量比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工作量大很多。
(3)测量点位精度要求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成图比例尺关系很大, 一般是指图上的点相对于实地同名点位的测定精度。地形测量规范要求: 重要的地物与地物轮廓对于附近图根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 6mm , 次要地物与地物轮廓位置中误差不大于0. 8mm。
地籍测量的精度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精度和地籍图测绘精度,《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地籍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在图上不得超过±0. 1mm ,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地籍图根控制点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 3mm。因界址点为地籍图的主要因素, 界址点的坐标精度代表了地籍资料的定位精度。界址点的图上位置精度是影响地籍图面精度的主要因素。因此, 在相同比例尺的情况下, 地籍测量对细部界址点的测定精度要求比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时一般地物点的点位测量精度的要求高。
(4)图上表示的内容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只强调客观地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 具体的专业内容往往留给用户应用时自行填补。
地籍测量的地籍图测绘首先应考虑表示权属、权属关系、土地用途等一系列内容。地籍图上所显示的现象往往是地表上看不到或无法直接量测的, 如地籍号、地类号、权属界线等。此外, 地籍测量要求地籍图上所表示的内容与地籍调查所搜集的信息内容必须完全吻合, 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5)测图要素选择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要表示的是地面上的所有地物、地貌要素, 如地面上的河流、山脉、道路、居民点、地面高低起伏等, 比较详尽。
地籍测量的测图要素主要是地籍界址点、界址线、权属关系、地籍号、地类号、土地用途、土地面积等与土地管理有关的内容。地籍图上反映的地物较少, 不要求反映地貌。虽然地籍图上也有一些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 但它们是作为地籍要素的一些环境因素而表示的, 起定位和衬托作用。
(6)依据的规范和图式不同
地籍图测绘是以表示地籍调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平面图, 作业依据是1993 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在表现形式上还有专门的地籍图图式。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依据是国家测绘局制定的《1 :500、1 :1000、1 :2000 比例尺( 地形测量规范) 》和相应的地形图图式符号。
5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资料与大比例尺地形图
5. 1利用地籍测量资料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籍测量是以坐标数据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作为界标物的道路、水面界线、房屋、各类墙栅等地物都有较好精度的点位坐标。因此, 我们可利用地籍测量提供的房屋拐角点及地物特征点的点位坐标, 及时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 以保证成图的现势性。
5. 2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地籍图
地籍图必须有众多的地物要素作衬托, 才能清楚地表现出地籍要素的位置特征, 缩短成图周期, 降低成本费用, 又能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 因此,它在建制镇、村庄地籍测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结语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两者虽然在表示内容上、取舍上各有侧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它们之间却有着割舍不断地联系。在此建议政府部门应当对整个城市的各个部门的测绘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测绘,避免重复测量, 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测绘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254-01
1 地籍测绘概述
地籍测绘是指对土地的权属临界点、临界地址进行测定,并将相关土地的权属、具置、实际使用面积、利用情况等因素测绘到图纸上。地籍测绘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而开展的测绘工作,是在地籍调查中实现依法确定权属及利用状况的技术手段,因而能够为地方地籍档案的建立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时期建设对地籍测绘的需求日益增长,无论是地区资源环境管理和开发建设,还是工程勘探设计等,都离不开地籍测绘的支持,在地籍测绘技术、产品及服务方面表现出强烈的需求。因此,地籍测绘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备受关注。从我国新时期建设的趋势来看,土地开发整理和房地产开发尤其具有代表性。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使农村、城镇土地资源呈现出迫切的开发需求,而立足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必须具备科学的依据,地籍测绘不可或缺。同时,房地产业近十几年来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其测绘的成果直接关系到业主的利益,关系到行业的和谐稳定。因此,新时期建设应充分发挥地籍测绘的优势,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的顺利实施,以及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2 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
在土地开发整理方面,地籍测绘将服务于工程的不同阶段。首先,在工程前期的决策和设计阶段,地籍测绘工作需要对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旧村改造及搬迁人口、损失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对旧城镇的地下道路、基础设施等进行详细的信息测定。这些地籍测绘信息的形成将作为项目可行性分析的依据,用于建设审批和开发决策。其次,进入工程实施中期,施工单位需要应用地籍测绘提供的数据进行设计方案的施工测控,同时政府部门及监理部门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参考。最后,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地籍测绘的数据以工程项目成果图的方式存入档案,因而对测绘精度具有更高的要求。土地是我国宝贵的资源,土地开发整理对地籍测绘准确性、现势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土地开发整理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土地资源使用应保持科学审慎的态度,避免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及不合理开发;从地区经济建设角度,土地开发整理应与本地经济发展保持协调,满足地区生产生活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需求。因此,地籍测绘的作用首先体现在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支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涉及不同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地籍测绘信息的形成要确保真实、准确,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资源环境建设等信息汇总,根据测绘的原始结果,反映所开发地区的地形地貌、人口、交通等特征,以便政府部门对开发的土地进行科学选择,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
第二,节约建设投资。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地籍测绘信息不仅是政府部门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更要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伴随开发投资的全过程。而从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来看,前期对设计方案的分析决策对工程建设成本的投入有着更显著的影响,设计方案的优化避免了后期工程建设问题的反复发生,而且即使是发生工程变更,如果是在设计阶段发生,其损失也远低于发生在施工阶段。因此,对设计方案的选择、投资的合理计算等都需要一套科学准确的测绘成果,地籍测绘的有效实施将促进建设成本的节约。
第三,规范土地开发工程。地籍测绘的结果是土地开发整理的决策依据,是项目设计方案形成的依据,因而也成为规范工程建设的依据。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开展建设,要做好符合实际的设计,测绘资料就必须详实。所以地籍测绘也对土地开发工程形成有力的约束。
3 地籍测绘在房地产开发中的作用
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住房问题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房地产业自兴起以来,发展速度快,建设规模大,在满足群众住房需求、促进城乡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过程中,地籍测绘的作用不容忽视。
第一,地籍测绘关系着业主的切身利益。地籍测绘工作形成的信息量很大,工作细致而复杂,其地籍测绘信息的形成关系到业主的切身利益。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而地籍测绘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商品房开发项目为例,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呈现出异常火爆的发展态势,即使经历金融危机考验,经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房价仍存在居高不下的问题。从群众利益来看,业主买房是根据单位价格乘以相应的面积,最后得出总房款。对房屋面积的测绘稍有差错,就会导致业主利益受到损失。比如实际面积小于购房合同中约定的面积,这意味着业主没有购买到足够的面积。而通过地籍测绘工作的开展,房地产企业最终向业主发放购房合同时,可以根据地籍测绘结果进行总房款的多退少补。因此,地籍测绘的结果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对维护业主利益至关重要。
第二,地籍测绘促进了城乡房地产业的发展。地籍测绘的结果不仅具有法律效力,其对地区地形地貌、人口、建设条件的分析也将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信息。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新时期城市建设的发展,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地区的权属界线、地块用途、所属位置、面积大小等都是使用者、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详细地籍测绘结果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而地籍测绘又是一项动态性的工作,其数据会不断更新,以反映当地的最新建设成果。因此,开发商可根据某地区近年来的规划发展情况做出投资开发决策,其房地产开发建设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带动建筑工程周边的交通发展,地籍测绘还可以详尽地表示地区现有的交通状况,为地区交通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第三,地籍测绘可以为公共管理提供支持。经济建设与公共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有序的公共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房地产项目开发及销售还伴随着权属界定、税收征缴、灾害赔偿、环境保护等重要工作。地籍测绘的结果可以为权属纠纷问题提供依据;使纳税人按照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进行纳税;使房屋财产在发生灾害后能够具备赔偿依据;使房地产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等等。所以地籍测绘发挥作用的范围非常广泛。
测绘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精准、翔实、高效的地籍、土地分类、统计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测绘技术为我省的土地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全国两轮次土地调查在我省的实施,现阶段已在农村广泛开展,地籍测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参与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参与地籍测量实践时的经验、教训,探讨现代测绘技术解决现代地籍测量和土地管理在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望得同行斧正。
1 测绘与地籍测量发展的历史
测绘技术产生之初的主要应用之一就是解决土地的划分和测算田亩的面积。最远可追溯到约公元前30世纪古埃及皇家登记的税收记录中。公元前21世纪尼罗河洪水泛滥时就曾以测绳为工具用测量方法测定和恢复田界。我国从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开始了对田地界域进行了划分和丈量。明代编制的鱼鳞图册,是我国地籍测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地籍测量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政府对此项工作也普遍重视。而数字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卫星监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地籍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地籍的管理体制等产生广泛的影响。数字测量技术已成为土地调查与制图的重要手段。其中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主要通过处理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制作数字影像产品和提取地物的矢量信息,它具有获取速度快、信息量多、直观性好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土地利用调查与动态监测。
全球定位系统是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一代精密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即GPS定位技术。它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精密定位和城镇地籍测量,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布点灵活、经费省等优点。发达国家都陆续开展了由政府监管的以地块为基础的地籍或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工作。现在,我国已开展以宗地为基本单位土地建库和土地发证等土地信息系统。浙江省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在城镇已开展这项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建立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2 浙江地籍测量的发展过程
我省地籍测量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这也与测绘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第一阶段为平板仪测绘地籍图也即“白纸测图”,人工勘丈,手动填表。特点是大量使用手工,精度不高。第二阶段为解析界址点、装绘、表簿自动生成,特点是图属分离,效率、精度有提高,但劳动强度还是较大,自动化程度不高,更新困难。第三阶段为信息化地籍管理,以二调为代表,特点是GIS+OA一体化,随测绘科技的提升信息获取手段丰富,信息管理效率、分析功能强大。缺点是受制于本身精度高要求,制约了其利用高科技测绘手段对信息的实时获取,及快速更新机制的建立。
3 现代测绘技术在我省地籍测量的运用现状
(1)空间定位技术在我省地籍测量的运用。随着现代控制测量学科和定位卫星和、接受设备的发展,地籍测量的空间定位技术已经从最先的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发展到当今的卫星定位,基于cors的网络rtk定位技术,我国的北斗系列导航定位卫星已能覆盖我国,并在加速发射组网阶段。这些现代定位技术从效率上,自动化程度上、精度上使地籍测量有了质的飞跃。
(2)航天航空遥感技术在术在我省地籍测量的运用。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高分辨率影像的获取、轻型无人机等小型地面高分影像的获取,快速制作高分地面影像,为地籍管理中地类的快速、精准获取土地分类统计成为了可能。
(3)先进的测绘测仪器装备。现代测绘仪器设备,如免棱镜型全站仪、可量测的实景影像采集车、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涌现,为地面地籍数据的采集提供了快速的解决方案。
4 现代测绘技术与方法解决现代地籍测量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卫星信号和通讯信号遮挡问题。在城市居民地内部和植被茂密的山区等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区域,卫星信号接收机不能接收到有效的解算卫星数量,在cors覆盖区域,如无通讯信号也不能得到cors站点发出的解算信息,不能随时定位,目前的测绘技术和方法还不能解决这类问题。这些区域目前只能用常规的仪器来解决空间定位问题。
(2)高分卫星影像问题。高分影像一方面为地类调查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工具,但这些都是受制于别国,且购买费用比较昂贵,虽我国最近发射了此类卫星,但在精度方面比较难以满足要求。航空影像的获取又受浙江的地理、水雾天气较多的限制,在时间上不能保证地类调查快速开展。
(3)现代测绘仪器设备和国产GIS软件的问题。现代先进测绘仪器还处在实验研究阶段,不但价格昂贵,后续海量数据处理技术还有待进一步跟进,国产的GIS软件在处理效率、功能反面还与世界上先进的ArcGIS等有较大差距,况且这方面的人才还比较匮乏。
(4)不同尺度测绘技术的融合问题。不同尺度测绘技术的融合问题。土地管理需要不同尺度的图件和数据,并且他们之间需要高度相关,配合使用。在地籍测量技术中,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技术解决小尺度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监测问题,全野外数字测量技术解决大尺度的城镇地籍测绘问题,而全球定位技术可解决多种尺度的地籍测绘问题,现阶段,这些技术没有相应的规程或规范来合理的进行集成和融合,使地籍测绘成果缺乏一致性和连续性。因此,必须全面研究摄影测量技术、遥感技术、全野外数字测量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相互融合集成,确保不同尺度地籍测绘成果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5)对新技术的快速反应应用、地籍日常的更新机制问题。随着3S技术的日益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地籍测绘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总体上来讲,这些新技术的测绘精度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显著。现在我们对这些新技术的反应机制严重缺乏,不能对新技术的使用进行统一的部署,从而造成测量精度的不匹配,给地籍信息的有效更新带来重要的影响。为避免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地籍测绘成果的不匹配,建立地籍信息的日常有效更新,应建立新技术应用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更新机制,严格控制测绘成果的质量,保证地籍测绘成果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统一性。
5 结语
上述问题虽然客观存在,但随着现代测绘技术(含3S技术)的发展,地籍测量也会不断发展和先进,以满足现代土地管理的需求。也会随着标准、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不间断的信息流传输和更新。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stage of our count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conflict between resourc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Not only provide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for land resources departments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but also provid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Key words: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importance of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中图分类号:P25
一、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里程碑
1.GPS技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测绘工具,通过GPS建立控制网、利用RS快速的采集数据,更新基础地理信息,运用GIS来管理基础地理信息,完成基础地理信息的建库与动态更新任务,使3G技术能在地形测量测绘技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展。
2.随着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4D产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现代地籍测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测量方式。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使地籍测绘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
二、国土资源管理对地籍测绘的需求
1.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地籍管理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它具有提供计税依据、产权管理依据以及用户需要的地块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统还是多种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系统,它为土地登记确认权属提供依据。
2.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动态监管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现代化的国土资源管理已经上升到卫星遥感检测,真正实现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立体监管体系。具体到如何查,那就需要落实到每一宗土地的详细情况,地籍测绘便是基础工作。地籍测绘的基础工作是如实准确地测量土地面积,绘制地形图,建立地籍资料,形成数据库。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基础图件。一方面,为土地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查处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的动态控制提供地形图、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目标。
3.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为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必须选择快捷有效的方式来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为此我们需要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来发现和提取土地变化信息,以满足土地利用数据建设的需要。
总之,随着地籍测绘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能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土地管理部门面向社会的窗口,它的运行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有助于国土资源管理执法行政公平、公正、公开。伴随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必将增强土地管理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
三、地籍测绘的经济作用
1.为房地产事业服务
地籍测绘的结果是实行土地和建筑物产权管理十分重要的依据,土地产权发生变更的时候,要通过对地籍测绘资料来核查上面相应的登记记录和土地权属关系,并根据测绘的成果来判定其权属问题。如果出现了测绘结果不能反应权属的状况时,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确认的权属关系来重新的进行修测,并作为其修测的权属资料进行记载。城市土地的利用和规划的基础就是地籍测绘,并且为建设用地及土地等级的评定提供基础的参考材料。
2.为房地产的开发和超商引资服务
地籍测绘的结果详尽细致,能够很好地反应权属界线、面积、地块用途、位置、房屋的结构和使用者及所有者进行全面的体现,这些都会给要进行土地开发的人提供详细的考核资料。
3.为城乡建设服务
地籍测绘的成果可以充分的反应当前城乡建设的基本情况,地籍测绘的变更测绘,可以做到变更一项数据就会更新一项数据,为城乡的合理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服务于城市交通道路管理
地籍测绘可以详尽的表示出城市现有的交通状况,所以可以为城市的交通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还可以用GIS管理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时时跟踪,搞好城市交通的管理。特别是在进行交通改造得的时候,它提供的基础数据能够为交通的合理规划提供很大的便利。
5.服务于城市区划和地名管理
地籍测绘是界限测绘的一种,因而它能够充分的反映出个行政区化的界限,并详尽到街道的行政区划上,并注记地名。
6.为城市公安管理服务
房地籍图管理信息GIS系统可以清晰反应城市的街道,这就为城市公安的管理提供了最基础资料,在公安的自动报警系统中,户籍管理系统中,治安管理系统中以及消防报警系统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7.为城市环保提供服务
地籍测绘的结果会直观的反映出地块的用途和面积,以及植被和水系等方面的内容,当进行城市的环境规划保护时,可以根据这些资料,制定具体的方案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与监测。
8.为权属纠纷问题服务
法院在解决上诉的权属纠纷问题时,会根据相应的测绘部门提供的测绘资料来分析情况,给案情的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9.为征收土地使用税服务
对土地使用税的征收是按照纳税人占用土地的面积为计算标准进行的土地税征收,土地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为当地的税务机关关提供土地使用可能性的权属报告的规定,根据地籍测绘的成果来进行合理的判断,这就是地籍测绘在土地征收中的作用。
10.为房屋灾害损失赔偿服务
这里主要指的是,当有重大的灾情发生时,建筑物一旦被毁,如果在这之前进行了财产保险,那么就可以根据测绘结果像保险公司索赔。
11.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地籍测绘的成果会直接的体现其现势,当进行城市规划和改造的时候,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就可以根据现势来进行合理的布局。
12.为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提供服务
地图的比例尺都是根据一定的周期进行更新的,地籍测绘的动态管理可以为地图的更新提供良好的基础,按基本比例尺的测绘要求,对地籍测绘的成果及未来反应的部分,及时的加以补充后,就可以成为基本比例尺地图了。
四、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刻的认识到,地籍测绘在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明显,它涉及到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地籍测绘本身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建立地籍测绘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测绘的管理,特别是人员的管理上,要不断的发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是测绘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同时在进行地基测绘时要不断的提高质量,它可以说是地籍测绘的生命,如果数据上出现了问题,那么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笔者通过对文章的论述,旨在总对地籍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主要作用进行整理,希望可以为以后地籍测绘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
参考文献:
0 引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地籍管理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以后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保证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城乡土地利用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科学规划、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坚守好耕地红线,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土地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发展的轨道。国家部署从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为按时、保质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任务,在人员组织、财政经费保障、技术支持、工程监理和精度控制等方方面面作了充分准备。各地都成立了土地调查领导工作小组,通过招投标,全国有许多支优秀专业测绘队伍参与到二次调查工作中,现大部分地区调查工作已经结束并提交了二次地籍调查成果。
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满足整体的、数字的、动态实时的地籍管理建设需求。同时建成一个统一的、现势性好的数字的城乡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也为土管部门各方面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土地管理工作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土地测绘部门在如何充分利用好二次调查地籍测量成果,怎样科学合理,更好地更新完善二调地籍图件成果,逐步提高变更地籍测量的精度,保持地籍图件的现势性和准确性,满足土地管理对测绘图件成果的要求,确保发放土地证件质量,是日常变更地籍测量工作中值得交流和探讨的问题。
1 做好地籍变更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地籍测量技术性要求强,质量要求高,是搞好土地地籍管理和登记发证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而日常变更地籍测量,既是我们国土部门日常土地管理各项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经常性长期工作。
近几年随着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征、用地拆迁工作持续不断,土地和房产市场火爆,建设用地需求和增多,土地权利的变更日益频繁发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地籍图件也要随着现状的变化而需要及时进行更新,所以我们在日常变更地籍测量中要用精度高的测量成果替代原有精度低的成果,不断更新完善地籍成果数据库的内容,才能保持原有的地籍测成果绘资料的连续性、正确性和现势性,才能避免因地籍测量错误引起相邻宗地之间的纠纷,保证土地发证的正确性。
因此认真搞好日常的变更地籍测量工作,提供精度高的变更测量成果,为地籍信息管理系的持续发展建设和保障土地权利者的合法权益,为今后的再次土地变更测量工作打好基础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2 现地籍图件成果情况
我市现有的地籍图成果是通过招标的专业测绘队伍采用城市独立坐标系,在先布设GPS控制网点后,再发展一、二级导线和图根控制点的基础上,用全站仪进行细部测量,大部分界址点都采用解析法实测,部分内部隐蔽界址点采用丈量交会等方法反算,将界址线等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合成地籍图。
解析法测量界址点的精度可以满足表1:
表1
地物点大部分也是采用解析法实测,但部分采用丈量和图解的方法成图的地物精度低。根据现有成图情况在日常变量测量中发现测区建筑物密度较低的地方,因便于控制点的布设及使用仪器支站能观测的界址点和地物点数量较多,界址点和相关地物便于检核,地籍成图精度较好。而在较老城区和镇区及一些古、旧建筑物比较多、宗地个数密集,施测难度大的街坊内,因实测点少,地籍成图精度低。加之当时测量作业人员责任心和认真程度的差异和作业失误产生错误等原因,也可造成个别地方存在粗差。
3 变更地籍测量的作业
现以近年来与本单位同行和其他专业测绘队技术人员现场作业实践为基础,浅谈搞好日常变更地籍测量提高保持图件精度的作业方法。
变更地籍测量的特点是变更测量任务急、发生频繁、作业地点分散、地块范围小,但测量精度要求高。
土地部门在接收提交的二调地籍测绘成果后,变更工作一定要在原始调查成果基础上进行变更,无论是界址点号、地籍号、变更宗地的宗地号还是图形接边,都要以电脑里二调初始地籍成果为基准。在变更地籍测量工作中,存在变更后的界址点、线与初始界址点、线接边问题,当两者衔接有误差时,应当是低精度服从高精度的原则进行接边。变更地籍测量与初始地籍精度高低,主要取决于变量测量时的条件和作业方式、方法等。若在变更测量中控制点全部采用级别高于初始地籍测量控制点,对新增变更地物和界址点进行全解析法测量,则精度显然高于原来采用低等级控制点或没有实测到,通过其他方法计算绘制出的界址点和地物。因而在接边时应修改初始地物、界址线,若新增界址、地物是以原有界址、地物为起始,通过测距交会等方法丈量装图,则精度比初始成果还低,只能依初始地物、界址线为基准进行衔接。
变更地籍测量的坐标系一定要采用二次地籍调查测量选用的的坐标系,在技术上要求采用全解析法测绘,使用测量软件计算机编辑成图和面积量算。
(1)变更地籍测量的图根控制点测量
变更测量时的控制点应选用原二调时所布设的控制网中的各等级控制点,经检查符合精度要求后可直接使用进行地籍细部测量,若变更测量地块距离原控制网控制点较远,测绘单位应布设图根导线。变更地籍测量的图根导线的测量起算控制点应选用原二调控制网中的较高等级控制点,地籍图根导线网的布设,以满足全解析变更地籍测量界址点测定和宗地图及地籍图的精度需要为准则,布设成附合导级方式。在图根控制点的布设应充分满足变更地块施测界址点、地籍图精度基础上的同时,也要考虑该地块附近将来的日常地籍变更测量再次使用,因而应布设为一些不易被破坏并可长期保存利用控制点,点位选择必须保证通视条件良好,尽量选在视野开阔,不影响交通和安全,利于设站,图根导线测量时应采用全站仪三联脚架施测。新设的控制点应设制作好控制点标识,图根点一般在柏油路面应打入钢钉,水泥地和水泥路面上可采用刻“十”字的形式。在土质松软的地方确需保存的点应埋设符合标准要求的混凝土石桩,且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固。
在通视条件不好,布设成图根导级确实有困难的地方,可采用GPS定位技术测设图根控制点,GPS基站可架设在二调时使用的高等级GPS点上,观测采用快速静态作业模式观测控制点位坐标,点位应选择在方便架设仪器,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有效观测卫星数≥4,点位距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应大于200米,距高压输电线应大于50米,四周仰角没有高于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观测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精度应满足变更测图精度的需要,并至少与一个方向通视,并实地绘制图根点点之记,以方便将来该地块附近征用地放样、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房地产开发等土地变更测量作业。
对变更测量地块离原二调控制网点较近的,但不适宜布设图根导线及架设GPS信号条件不好的地方,可直接采用支站和支导线方法引点施测,但支导线边数不宜超过3条,总长不得超过100米,并且要做好复查。对重要的公共界址点应在不同支导线下都要测量进行比较,并做平差处理以保证精度要求。
(2)细部测量
细部测量是测定宗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面积及其他地物等要素。宗地权属界址点平面位置的测量一定要充分利用已布设好的控制点,观测所能观测到的所有拐点,宗地界线必须看到、走到、测到,有的点时可能需攀爬墙、上房等方式才能直接测量到位,尽量确保变更宗地的权属界线施测准确无误,保证施测界址点和地物点精度。变更宗地全部界址点及内部部分明显界址点,应在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上设站测量,测距不得超过150m。细部点数据采集方法主要采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法进行测量,测量时要常归零,当归零差超过24"时,重测前一阶段细部点并保证每测站重复测量2个以上相邻测站测过的点,用以检查并保证两站的数据精度,测站定向应以较远点作为起始方向,并测定边长,定向边长宜长于测定边。并另选一方向作检查,测站定向完成后选择另一个方向的固定明显目标,应测定其水平角,作为测站观测过程中的检查方向,数据采集过程中和每站结束前应对标定方向进行检查。观测时司镜员在立镜时应按原底图上的实际位置依顺序编号观测,同时注意要加棱镜中心与界址点位置不重合值。
全站仪解析施测后,应对方便丈量间距在50米以下的界址边,应用钢尺或手持式测距仪丈量界址边。并适当丈量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点的距离,做好相关记录,以备内业计算机图形编辑时对反算边长的校核。对实在不能观测到的点,无法解析法采集到的部分地物,可利用采集到的地物点通过丈量量距、交会、截距等解析几何方法解算出未测点坐标。丈量时注意墙体厚度加减,公共界址边长应相等,还应多量取一些界址点和地物点之间相关距离,在便编辑图形时检核。
4 结束语
日常地籍变更测量工作,既是一项精确性要求高,又是日常一项长期的工作,变更地籍测量的精度和质量,关系到每个土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是保证发放土地证正确性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土地测绘工作者正确使用变更地籍测量的方法,采取合理的作业方式进行变更测量,并做好与原有地籍成果的无缝衔接,每一次变更测量工作的成果都要及时入地籍信息库,使地籍成果保持现势性和较高精度,为今后相邻宗地和本宗地再次变更测量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成果资料。因此只有认真做好日常变更地籍测量工作,不断提高日常地籍变更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才能夯实土地登记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
以上为一家之言,错误不足之处望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樊志全.地籍调查[M].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CJJ 8-99 城市测量规范[S].国家建设部,1999.
[3]CJJ/T 73-2010 地籍测绘规范[S].国家测绘局,1995.
前言
测绘技术对于我国整体城镇地籍测量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占据关键的位置,尽量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如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对各种测绘技术进行有效掌握,从而使其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1 城镇地籍测量的意义
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采用测绘技术来有效地完成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具体对土地地质情况、土地发展情况、土地规划及建设等问题进行测量,准确对土地境界、土地所属权进行划分。将地籍测量的成果与城市发展情况有效结合,从而制定出城市的建设衣服骄傲,更好地满足城镇土地发展的需求。
(1)通过对城镇地籍测量,能够全面地掌握城镇土地的状况,从而为国家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并充分利用地籍测量数据来制定科学的城镇土地管理规划,更好地推进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2)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应用测绘技术,不仅能够更好记录和掌握城镇的地质情况,及时对地图进行更新,而且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城镇土地开况,促进测绘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3)而且地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城镇现代化建设的速度,特别是地籍测量的成果会直接被建筑企业所采用,这不仅降低了建筑资源的消耗,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建筑资源的有效利用。
2 城镇地籍测量测绘技术
2.1 城镇地籍测量工程中的数字化测绘技术
2.1.1 地图数字化技术
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引入数字化测绘技术来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地图数字化技术主要依赖于GIS系统,从而完成地图的数字化处理。利用地图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资金的节约,而且工作量也会降低。特别是将地图数字化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进行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建库的难度和建库的工作量,使测绘部门财力和人力投入减少。同时地图数字化技术还具有较强的现势性,精度较高,比例尺能够有效满足测绘技术的要求,能够将工程测绘纸质地图直接转化了数字地图,这其中需要用到数字化仪及计算机,所形成的测绘数字地图能够更好满足生产需求。另外,地图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时操作较为简便,利用手扶跟踪数字化仪或是扫描矢量化的仪器,能够对大比例尺的测绘地形图进行扫描,从而实现自动提取地图的多边形信息,使测绘地衅的数字化处理更具高效性和保真性。
2.1.2 数字化成图技术
数字化成图技术在我国城镇基地测量工作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不仅成图更为经济,而且管理上更为方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设备较为简单,投入较少即能够完成具体操作,有效地规避了传统测绘成图方法中复杂性及投入性高的问题。而且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利用数字化成图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图的精度,而且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较小,数字化成图技术在更新、保存、应用及等方面也能够为管理带来诸多的便利。
2.2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和RTK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在多个领域开始广泛应用,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主要运用RTK作为主要的技术支持。RTK即实时动态,能够在测绘工作中为流动站实时提供测绘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而且坐标定位能够达到厘米级的精度。可以说RTK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属于一种全新的GPS定位测量手段,充分发挥出了GPS在测绘中的重要作用。
利用RTK技术进行城镇地籍测量过程中,主要是由流动站GPS接收机来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并对相应信息进行采集,完成RTK测量工作。同时GPS接收机能够接受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并在接收到信号后进行必要的处理,使其成为基准站测量数据,GPS接收机采用OTF技术来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流动站位置进行准确定位。
运用RTK进行城镇地籍测量过程中,不仅布设各级控制点,在操作上十分简便。而且所测得的地图中的图根点、地形点、地物点等坐标更具精准性。在运用RTK技术进行城镇地籍测量时,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专业测绘软件,而且所测量的数据成果能够直接被施工放样所采用。
2.3 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
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引主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过程中,需要对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于GIS本身来讲,其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并将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集为一体。GIS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结合目前测绘中的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以及分析的同时,还可以将与成果输出为一体的数据流程三维可视化的显示出来。除此之外,GIS技术的功能还包括空间提示、预测预报以及辅助决策等。数据库技术的核心即为数据,因此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数据库技术在地籍数据采集和组织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地籍测量过程中,数据库设计时数据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对数据平台进行管理,有效提高数据管理水平,使其与地籍管理要求相适应。
当前城镇地籍测量工程中对地籍测量数据多样化采集具有较高的要求,这也使数据库技术应用更为广泛,在这种情况下,在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时需要有效地保证处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这就必然有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的支持。
2.4 地籍测量中遥感技术(RS)
关于地籍测量中的遥感技术,具体可以从概念、优势以及应用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远距离对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共外线进行感知,并探测和识别目标的技术即遥感技术,在大面积的地籍测量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遥感技术具有时效性,其测量数据也具有综合性、可比性以及经济性。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为利用相关技术对地面的基础地理等多方面信息进行获取。
3 结束语
城镇地籍测量属于一种专业性测量,并服务于土地管理工作,能够为国土调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数据支持。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充分的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二者有效结合后,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地籍测量的质量,而且对数字化城市的发展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莉.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重视,土地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地籍管理,地籍测量作为为地籍管理提供基本的测量工作,得到了河大的发展。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的基础。理应得到重视,各种方法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地籍测量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基于此,我们现在所叙述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一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及用途,如土地利用现状等,并且用文件、数据、图件和表册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
1 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是政府为了取得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地籍资料而组织的一项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工作。它的基本任务是查清每块宗地或地块的坐落、位置、所有者、权属、权源、地号、地类、等级、面积、使用者、利用状况、土地质量等,并进行必要的地形要素测绘,为后续的低级测绘等工作提供权属界线和界址点的位置,便预测制地籍图,为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籍薄测和进行地籍管理提供依据。它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很强的社会工作,又是一项集科学性、实践性、统一性、严密性于技术工作。地籍调查分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初始地籍调查是在某地区建立地籍系统之前的第一项工作,而对于土地登记来说,则应在土地登记之前进行。变更地籍调查是在某地区地籍系统建立之后。当地籍要素发生改变或需要发生改变时进行的。应用变更地籍调查及时地修改原有地籍资料,以保证地籍系统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地籍调查的原则是:这一调查工作应由各级人民政府来领导,由国家承认的测量单位及有关部门来组织实施。必要时可以组成联合调查组,以利于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确保调查结果的合法性、可靠性。地籍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按照国家制定的《地籍测绘规范》或《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规定进行。地方制定的技术规程其内容和技术要求不得与国家统一的规范和规程相矛盾。
2 地籍测绘
强调地籍测绘,是为了区别于普通测绘。地籍测绘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测量技术与土地法学的综合应用,即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力的测绘,属于法定行为。
地籍测绘是为了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每块土地的位置、面积大小,查清类型、利用状况,记录其价值和权属,据此建立土地档案或地籍信息系统,供实施土地管理工作和合理使用土地时参考。土地管理部门也将称为勘丈。
2.1 地籍测绘目的
为了满足现代地籍的要求,在纯测绘专业的工作基础上还要测定和调查房产情况和有关的地形要素(如道路、水系、境界、地类界及地理名称等)。因此,地籍测绘的完整工作和工作目的,除按国家标准测绘大比例尺地籍图外,还必须进行地籍调查,以获得有关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社会、经济和法律诸方面的信息,最后将地籍测绘(包括调查)的结果测制成地籍图和地籍簿册,建立信息库,形成地籍测绘成果。
2.2 地籍测绘方法与内容
从测绘角度来讲,地籍测绘的方法与常规的地形测量方法基本一致,也是从控制测量到碎步点测量,结合调查,最后形成测绘成果。所不同的是,地籍测绘由于涉及权属,在精度要求方面有特殊要求。其测绘的内容主要包括: 地籍控制、地籍要素测绘、地籍调查、动态监测与更新。
3 地籍控制测量
3.1 首级控制网
地籍控制测量工作是地籍要素测绘的基础,是关系到权属面积和位置(界址点精度)的主要技术环节。它是根据界址点及地籍图的精度要求,结合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有控制点数量和等级情况,按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设计、选点、埋石、观测、数据处理、获取成果等的测量工作。地籍控制测量主要是平面位置的测量、
3.2 首级控制网的作用
首级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是整个地籍测量的前期基础性的工作,其目的是为地籍测量工作提供一个准确的控制框架(参考系)和定位基准,并控制误差的积累。
3.3 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其他控制网一样,应遵循以下原则,即控制点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的原则,也可越级布网。地籍平面控制网点的密度为: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100m左右,建筑物稀疏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200m左右。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便于观测的地方。地籍平面点均应埋设固定标志,以便能长期保存,并应制作点之记。地籍平面控制点包括二、三、四等平面控制点和一、二级平面控制点。
3.3.1 测与平差计算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目前主要采用GPS定位技术和导线测量技术。各等级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与技术要求可见相应的地籍测量规范。对于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可采用严密平差和近似平差两种方法。一般地,加密控制点测量可采用近似平差,二、三、四等平面控制网(首级控制)应采用严密平差。
3.3.2 籍加密控制
对于控制网来说,加密控制网与首级控制网最大的不同在于加密控制网是附属于首级控制网的局部控制网,其布设和施测不需像首级控制网要考虑全面要求又要兼顾实用需求,而只要考虑有针对性的需求。加密控制网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分批分期的局部布设,满足区域要求。
3.3.3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是测图的根据,对于建立了加密控制网的测区,只是起到了传递国家控制测量的要求,仅仅依靠这些等级控制点来进行地籍图或者址点的测量,其密度还是不够的,所以必须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地籍测量的图跟控制与常规测量的图根控制不同,其作为末级控制点列入控制成果内,要求与等级控制点一同样的方式进行成果资料提交,因此将其列入地籍控制测量章节。4
3.3.4 图跟控制的布设图
根控制点是直接供地籍测绘使用的控制点,由于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与地形测绘有所不同,因此,对地籍图根控制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图根控制布设的主要形式应为结点导线和附合导线,不宜布设支导线。在受地形限制附合导线无法贯通的地区,可布设不多于一条边的支导线。
3.3.5 图根点的要求
为确保界址点、主要的物点的测定精度,施测一、二类界址点应布设一级图根导线,施测特殊困难地区的二类界址点可布设二级图根导线,技术要求应附合相关规定。从测设主要物点和一类界址点的精度要求出发,以及考虑宗地面积精度的相对独立性,应使图根控制成网状布设,即以结点导线网形成t图根控制网。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100m左右,建筑物稀疏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200m。一级图根点标志应采用固定标志。位于水泥地,沥青地的普通图根点,应该十字或用水泥钉,铆钉作其中心标志,周边用红漆绘出方框及点号。2. GPS RTK图根控制测量基本要求GPS RTK基准站至少应联测3个高级控制点。高级点所组成的平面图形应对相关的RTK流动站点有足够控制面积,并对GPS基准站坐标系统进行有效检核。 进行GPS RTK测量时,对每个图根控制点均应独立测定2次,在2次测定时应重新对中、置平三角架或对中杆。2次测定根点坐标的点位互差不应大于+5㎝,附和限差要求后取中数作为图根点坐标测成果。
4 结束语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和科学的进步,在当今社会管理中由于测绘、地籍管理和城市管理等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是地籍的概念有了很大的发展。地籍已不仅知课税对象的登记清册,而是成为融合多科学的现代地籍的多用途地籍。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地籍测绘工作,均属于现代地籍范畴。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地籍测量的主要地籍要素是界址点,通常使用的仪器设备有:GPS、全站仪、便携机等。数字地籍测绘以其高精度和适用性强的特点,已在地籍调查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地籍调查中使用数字地籍测绘的方案进行了一番论述,并就其实现的方式进行了大致阐述,以期为我国数字地籍测绘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一、 城镇地籍调查现状
现阶段,调查人员通过权利人指界、调查核实、查阅资料、分析材料等方式来展开地籍调查。在地籍调查表上面填上调查结果、意见以及宗地草图等,并签字确认。其调查的内容包括如下两方面。
1. 调查相关权利人
对本宗以及邻宗土地的使用者状况加以调查。数字地籍测绘指根据精准的测定土地权属的界址点的位置,测绘出供土地、房地产开发商等管理部门占有并使用具有的大比例尺的平面图,并且测算土地和开发商使用地基面积。主要包括地籍图的测绘、土地面积的计算、土地所有权以及土地划分界址,这些都是地籍测绘的重要内容和核心部分。
2. 调查宗地信息
包括宗地界址、用途、四至、面积、权属性质等。此种调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数字化时展的需求,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手工绘制的宗地草图效率低、精度差;调查结果属于文字描述,在记载信息量的限制作用下,无法对调查信息、宗地信息进行详细描述。假如发生权属矛盾情况,对调查历史进行追溯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并且也不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存储;作业方式太落后,并且费力、费时,效率低下。数字地籍测绘是将储存、处理、传输、共享融为一体的测量活动。是数字测绘在地籍测量上的使用,是一种全新的土地测量和检验的方法,数字地籍测绘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链接测量设备和软件,对土地进行测量,获得精准的土地测量参数值,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开采和使用,数字地籍测绘工作是将地籍测绘内业和外业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活动,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建立各个地籍的地籍测绘图和地籍测绘数据库,为地籍调查和地籍管理提供信息。
二、 数字地籍测绘优点
数字地籍测绘目前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测绘方法,与传统的测绘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化程度高
数字地籍测绘采用全站仪测量,其数据作为电子信息在自动记录和存储、 自动传输, 以及计算机处理、成图等全过程中,基本无人工干预。 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适用性强
采用数字形式来对数字地籍测绘的成果加以存储,并按照用户需求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同图幅大小和比例地籍图的输出。此外,数字地籍图还能对点位坐标、方位角、两点距离、输出地籍表格、量算宗地面积等予以自动提取,并能满足信息系统需求以及地籍数据库建立的需要。
3、精度高
数字地籍测绘在数据记录 、存储、处理、成图过程中,测量原始数据信息的精度基本没有损失,获得与测量仪器同精度的测量成果 ,从而实现了数字测图的高精度。地籍调查中使用地籍测绘技术,发挥地籍测绘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水平,实现地籍调查中针对不同地域进行准确的地籍测量工作,随时针对特殊地域情况作出数据调整、修改以及保存,使地籍调查结果及时更新,能正常反应不同地域环境的地籍情况,为土地局和房产商进行土地开发和使用提供准确的信息,确保地籍开发工作顺利安全的进行,为经济发展服务,促进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三、数字地籍测绘在地籍调查中应用
1、测绘控制点
总共在全测区布置 356 个一级 GPS 点,3 个 C级 GPS 点,并以此作为该控制网的起算数据。运用西安坐标系作为平面坐标系统,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使用投影在抵偿高程上的高斯正型投影 3°带。高程基准使用国家高程基准,中央子午线是 114°。此次作业方式为静态模式,按照边连接和点连接彼此结合的形式展开组网观测。其中,每时段的长度在 45 min 以上,数据采样的间隔时间为 10 s,卫星高度角大于等于 15°。将星历预报提前做好,确定最佳的作业时间段,PDOP≤6。同步观测卫星超过四颗,并且分布均匀。对天线高度进行精确量取,并开机进行观察。在各项指标与要求相符之时,接收机便可自动对数据加以记录,同时由观测人员填写观测手簿。使用 GPS 数据处理专业商用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实行网平差处理与基线向量解算。此次操作需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数据质量可靠、精确度高,可以视作一级控制点来使用。
2、界址点测量
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的方法有极坐标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前方交会法等,根据不同的条件使用不同的方法施测。
3、地籍平面图
地籍平面图包括数学基础、地籍基础、地物要素和相关的土地利用要素等。运用数学的坐标轴原则、通过地籍测量在平面图上建立坐标轴,对测量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标记批注;利用地物知识判断地籍土壤、水质、地形地貌等要素进行分析测量。同时精准计算地籍图的实际面积,最后进行测量数据的统计和计算,得到完整的地籍调查内容,实现地籍科学合理的使用。运用计算机来完成面积的量算,按照各界限连续点位坐标串,运用辛普森公式进行计算。在对面积加以量算之前,需注意检查各坐标串,从而避免出现线状地物和各种界线打折的情况。
4、数据汇总统计
在全面审查建制镇地籍调查成果的基础上,以宗地或权属单位为基本记录单元,按照街道(乡、镇)、区(市、县)、市三个级别逐级统计汇总并以城镇土地统计台帐(城镇土地统计簿一、城镇土地统计簿二、城镇土地统计簿三)表格的形式打印输出。
结语:
现如今,数字地籍图上面不仅会对每宗地籍详细信息加以记载,同时还会对其附着物的基本状况加以记载。随着高新测绘技术(3S)在土地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籍测绘与传统的土地测量理论、技术和方法相比进一步使其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技术和方法更加规范化,不仅为土地经济价值的实现以及使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了服务,同时还为土地使用制度的深化改革、环境保护政策、土地管理政策、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