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医学影像专业的看法

对医学影像专业的看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4:2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对医学影像专业的看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医学影像专业的看法

篇1

追本溯源,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来看看PACS的定义是什么。2012年的PACS专题叫《从区域走向区域的医疗影像》,在该专题的开篇综述中,本刊曾对PACS尝试做如下定义:可以实现对符合DICOM标准的医学影像的分析、处理和诊断,并可以进行图像三维后处理的医学影像系统。没错,我们给出的定义里有“三维后处理”,这正是我们今年的主题。

且不说今年主题,先来说说定义中的“医学影像系统”这几个字。PACS说到底是一个医学影像系统,不管是分析、处理、诊断还是三维后处理,PACS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医学影像进行的。而医学影像呢?很显然,是为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服务的。一番条分缕析之后,不难看出,PACS终究是为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服务的。

这也是我们一直关注并将持续关注PACS的原因所在。

现在开始说今年的主题――三维重建。如你所见,在我们给出的PACS的定义中就有与它类似的一个词――“三维后处理”,也因此,讲PACS尤其是未来的PACS,三维重建一定会是无法绕开的话题。

两极分化

在操作本次专题时,我们采访了近二十位医学影像学从业者,其中包括十多家三甲医院的医学影像相关科室的主任和副主任,他们对三维重建的评价可谓两级分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三维后处理方面多有应用,该院有国内最大的前列腺癌数据库,泌尿外科甚至可以做到把某个地方发生前列腺癌的概率标志在腺体的三维图像上,这个工作当然是在医学影像科的大力支持下实现的。

在十多年前就提出“整合影像学”概念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ET-CT室主任郭佑民也是三维后处理的“拥趸”,他认为包括三维影像在内的整合影像学将有可能颠覆时下的诊疗路径,创立新的医疗模式。

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部分接受我们采访的专家表示,三维影像后处理对放射科的工作影响不大。他们的观点大概是,放射科的主要工作是做诊断,而诊断最主要的对象是横断面图像,三维影像对诊断工作并无太大作用。甚至有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三维重建在我们医院基本都是研究生在做,我不是太清楚。”

革新诊疗模式

专家们对三维影像后处理的看法以及重视程度差别何以如此之大?个人理解或许是与其医院的业务方向有关,如果该院的临床科室没有太多三维影像后处理的需求,为临床科室提供服务的放射科自然不会在这方面深入钻研。

篇2

1教学现状

1.1课时少,内容多

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较以前涉及的知识面、信息量增广,内容增多,而教学课时数却在锐减[1],使得实践教学出现了“时间紧、任务重,学生感到抓不住重点”等问题。传统的X线、CT、MRI等方面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影像专业的教学学习。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制定难以达成一致性,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间冲突时有发生。医学影像学既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同样也是联系解剖学、病理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科目。培养学生根据患者病情建立一套自己的实用、灵活的影像检查手段,逐步建立自己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逐渐达到医学影像学专业素质教育的目标[2]。

1.2教学方法老化,重点难以突出

医学影像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图像相结合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结合大量阅片才能对知识点进行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观片灯方法是最初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采取的主要带教方式,即带教老师从众多的胶片中整理出典型的教学片,使用观片灯向学员解读疾病的表现。教学片的质量和数量由于使用过程的损坏及数量的限制,难以达到教学要求;授课老师在众多储存片中查阅出具有教学价值的教学片非常费时费力;最初的感光胶片需要显、定影进行冲洗,其中含有重金属的定影液会对污染环境。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带教的学生受到限制,无法详细解惑学生的疑问,使得学生掌握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变得非常困难。

2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策略

2.1创新教育内容

如今医学设备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开发而显得更智能化、自动化,医学影像学亦需要与时俱进、技术创新。目前,临床实际经验与医学影像理论知识存在不一致,故需要教学内容改革。将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依据大纲要求进行整改,结合具体病例的临床症状与理论相结合来进一步阐释,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通过不断扩充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进展,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能够做到理论最大程度联系临床工作。

2.2教学方法革新

医学影像的检查方法之多、原理之复杂,学生难以掌握。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就需要在理论课上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各种影像的检查原理、检查方法及实践技能。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医学影像的授课及学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目前仍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未得到根本的改革,学生仍旧只能被动的跟着教师的节奏,按照教师提供的PPT课件进行走马观花的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少,一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得不到充分的解答,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问题依然是问题,教学效果便无法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调整教学方式,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大胆阐述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课堂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配合讲义、课件、图片,再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将临床经验融入问题解答中,让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掌握,将在影像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临床实践经验表现出来,更深入的去思考、去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临床能力。

2.3教学工具改革

以下三方面是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的特点:第一,内容丰富的影像学资料。不同疾病有着不同的影像学特点,目前多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全面了解病理状态下的影像学改变。第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如今大部分医院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并结合影像实物片,让学生认识到荧光屏上的影像和实物片的影像是有差异性的。第三,学生医学影像检查的操作、原理的培养。目前,随着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Archive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的出现,医疗、科研、教学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教学水平和诊疗水平亦明显改善。PACS是通过各种接口把平时扫描的不同医学影像资料以数字化的方式全部储存起来,以后需要出具医学报告或拷贝相关典型图片时,在一定的授权下能够准确、迅速调出使用,并伴有辅助诊断管理的一些功能。PACS应用于影像学的实践教学之后,激光胶片的使用率明显下降,影像资料完整性和丰富性明显增高,影像学资料的解读工作更加容易掌握。PACS具有以下优点:(1)病例资料的收集较便利,课程质量和数量得到了提高[3-5]。(2)患者的隐私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医疗官司明显下降。(3)教学资源得到了共享。(4)影像学实践的考试不需要传统的胶片及试卷,既减轻环境的污染又保证教学质量。医学影像的实践教学方法随着影像学教育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目前利用电子信息学技术构建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平台的医学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既简便了带教老师的教学工作,也灵活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在临床的技能。为培养应用型影像人才学生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篇3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ACS network combined with panel discussion method in medical imag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ree of the students”.Method:The students of grade 2010 from Zunyi Medical College School of medicine and Scie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In the medical imag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 group adopted the group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After teaching,the teaching was evaluated by questionnaire test and students’ way.Result:Average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82.3±8.6),average score of control group was (72.6±7.3),92.3% of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new teaching mode was very interesting.Conclusion:PACS system combined with group discussion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three students medical imag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Key words】 PACS; Discussion method; “Three of the students”; Medical imaging

First-author’s address:Zunyi Medical University,Zunyi 56300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8.025

三本院校是本科的第三批次也称独立院校,是民办或应用技术类本科,是我国市场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人才需求增加,现有国家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不能满足需求,政府增加巨额经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将导致公共教育财政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给予政策、技术支持,鼓励社会自发办学,近十年三本院校规模迅速扩大,在为社会提供大批急需人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大多数三本院校是在其母体高校的基础建立起来的,建校时间较短,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多沿袭一、二本院校[1]。本校三层次学生医学影像学课程采用二本教学模式授课,学生普遍感到影像学既枯燥、又繁琐、抽象,不能真正理解影像变化的实质,教学效果明显不如二本学生。二本院校教学模式并不适合三本学生的教育。应探讨适合三本学生教学模式,针对临床三本学生的医学影像学实验课程,本系采用PACS网络与小组讨论法结合教学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遵义医学院科技学院(三本)2012级临床专业两个班级本科生共计106人,高考录取分为同一个层次,年龄18~20岁,男:女为57:49,106位同学随机分为试验组56人和对照组50人。两组的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教学完全相同,实验教学由同一位教师担任,采用同一教材和同一教学大纲。试验组教学方法:56人每4人1组分为16个小组,对照组不分组。两组学生在相同多媒体影像学实验室,实验器材包括:计算机、PACS网络系统。

1.2 实验方法 试验组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方法:根据课堂内容,从影像科PACS系统选取4个典型病例(有完整影像资料),每个病例设5~7个问题,分配给试验组每个小组,小组成员通过PACS系统观察图像资料并相互讨论解决问题,中间有疑难问题或者讨论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可以请教试验老师,下课前10 min每个小组讨论结果由小组长交给老师,最后老师对病例问题正确答案进行讲评,并对每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比、排名。

对照组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方法: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课开始20 min老师把实验课件(重点、难点影像征象)简单讲解一遍,并给1~2个病例图像让学生书写实验报告,不安排讨论内容,大部分时间学生自己在电脑上学习实验课件,有问题请教老师,下课前10 min上交实验报告,老师点评。

1.3 考核办法 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考试成绩和问卷评价。试卷考试评价:由另一位不知情高年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命题,采用相同试卷、相同评分标准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内容进行考核。问卷评价:只针对试验组学生,内容包括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合作能力,新教学模式是否优于传统模式。考试成绩及问卷评价均采用百分制。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教学效果:试验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热烈,学习热情大,学生、师生互动交流多,新教学模式锻炼了自学能力,又培养了综合影像学基本病理学征象对某一疾病进行诊断的能力。对照组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之间的缺乏互动交流,有少数学生打瞌睡,授课效果不佳。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和问卷评价:试验组考试成绩为(82.3±14.7)分,对照组为(72.6±16.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P

3 讨论

3.1 传统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模式不适合三本学生学习 三本学生的特点:(1)缺乏学习积极性和自控能力较差,多数三本学生经济环境优越,且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长宠爱、娇惯下长大,从小养成不爱学习的坏习惯,进入大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2)理解能力较一、二本学生差,三本学生考入院校普遍分数偏低,基础知识较差,进入大学后接受、理解新知识的能力较一、二本高校学生差,且大多数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思考能力不强[2],对自己学习要求不高,只求领会肤浅内容,而不能耐心的集中精力思考深层次问题。(3)缺乏专业兴趣,医学影像学是以图像为主课程,征象表现复杂,内容繁多,三本学生基础较差和对医学影像学认知不够以及对教学方法不满是导致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有56.4%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兴趣或厌恶,有71.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没有吸引力和启发性[3]。(4)三本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能力,善于言谈,喜欢交际,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4]。在活动中、同学交往中有展示自己的强烈意愿。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合三本学生培养,我国三本院校多是依托一、二本大学建立起来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模式与母体学校共享,教师忽视了三本学生自身特征,采用与一、二本学生无差别的授课模式,让三本学生感到更大的学习压力,学习过程中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对于专业的学习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最终丧失学习积极性[5]。教学中发现三本学生成绩明显低于一、二本院校的学生,教师也抱怨、鄙视三本学生,对其失去信心。其次独立的“三本”院校师资队伍多数呈一老一少的“哑铃”形状,老教师因为年龄关系,思维几成定势,年轻教师因为教学经验的不足,圉于书本讲解,都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6]。总之,拷贝一、二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三本学生,忽视三本学生个性,不能激发三本,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情感厌倦,医学影像学教学中三本学生普遍反映影像学实验课累,看不懂病变影像学表现,搞不懂影像检查方法,久而久之,就会放之任之,抵触上实验课,学生厌烦情绪会影像辅导老师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造成教师不会,学生不懂或不愿学的尴尬局面。

3.2 医学三本院校教学改革必要性 三本院校产生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体现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培养向大众化教育转转变,办校的目的满足社会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三本院校是在一、二本母校基础建立起来的,由于惯性,教师会把精英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带到大众化教育中来,甚至用它来指导大众化教育,一、二本院校教师以教授的方式对教学内容高度浓缩和概括,目的是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缺忽视了三本学生与一、二本学生之间在理解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这必然对三本学生培养产生不良影响。比如,我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发现二本教学模式不能保持三本学生学习兴趣,因此三本院校应进行教学改革,建立适合自己学生教学模式,而不是一味继承抄袭[7]。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深入了解三本学生学习的缺点和优点特点,努力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积极探索出适合三本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应该更多的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采取一切有效、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既能保证学到知识,又能保持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PACS网络与小组讨论法结合适合三本学生影像学教

学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应用在医院影像科室工作的局域网络系统,主要的功能就是把日常工作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图像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保存在计算机中,需要的时候在一定的授权下能够很快的调回使用,同时具有一些疾病检索、诊断管理等辅助功能[8]。PACS系统病例图像清晰、影像资料齐全,内容丰富,适合小组讨论,PACS系统病例来源于临床病例,实践性更强,更具有挑战性,为以后在医院实习与工作打下基础[9]。PACS系统教学缩短教师备课时间,教师很便捷的在系统内检索、挑选典型病例,在平时工作中还可以添加典型教学病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学图片库,极大缩减了教师备课时间。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阅片效率,学生们可以直接在与PACS网络联接的电脑上学习,通过查询功能,直接调取、阅读典型病例教学片,甚至直接阅读病例报告,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少教师工作量[10-11]。医学影像实验课以图像为主,内容形式客观,适合多人观察、讨论。小组讨论法迎合三本学生“爱说话”特性,把小组讨论法引进影像学实验课堂,学生以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学习中,让他们在交谈中、争论中轻松掌握影像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将医学影像学知识和自身掌握的临床医学多学科知识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加深对基础理论的认识,发现新问题,自主解决新问题,培养独立思维能力。总之三本学生特点及影像学实验图像形式均适合采用小组讨论法教学。PACS网络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医学影像教学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篇4

1.网络课程实现无纸化考核

医学细胞生物学建设的网络课程在我校点击率排名较高,丰富的内容受到学生的好评,网络课程中上传了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课件、习题等,学生们不仅可以在网络课程里学习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在线做习题练习,可以在线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以统一安排同学们进行无纸化考核。这种评价方式可以随时进行,无人员和场地的限制,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可以体现出学生的平时学习。网络课程中还有教师制作的各类微课课件,有对课堂上的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吃透的内容,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微课继续学习,这对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讲,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平台,在学习的同时,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在线留言,教师可以及时的回复问题,这种交流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较少,这就为双方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2.口试在形成性评价的应用

现代教育注重创新人才与实践人才的培养,“医学细胞生物学”也是如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传统的文字考題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探索,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也要给予创新能力强的学生一定鼓励。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近几年一直在学生中实行口试,一方面是督促同学们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评定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联系,同时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增加了彼此的相互了解,可以让老师更有效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向老师反映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3.实验考核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形态学科,理论知识很重要,但实验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观察细胞以及细胞器的结构组成和功能,是通过各种实验技术来实现的,要做好“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形成性评价工作,还要重视实验考核的应用。细胞生物学课程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基础医学课程,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同时掌握一些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既是为医学生学习后续学科奠定基本的操作基础,也是为学生将来进行的科研实践工作奠定基础。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内容,还要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结果分析,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内容和结果给出考核分数,激励所有同学认真完成实验,才能起到实验课的效果。

4.设计性实验

篇5

对于医学生为什么要学物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看法不一,有部分教师和学者认为是为专业课服务,也有部分教师和学者是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质,不同的目标定位,导致目前各院校对医药专业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相径庭。教学目的是理解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掌握教学原则、选择教学方法的准则,它对教学活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全面、正确、深刻的认识医药专业物理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不仅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需的,也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所要求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医药类高校的目标是培养“医药科学的专门人才”,因此大部分医学院校的物理课程强调物理在医药中的应用,不太注意物理学本身的系统性,对物理学的思想性、人文性也不够重视,而当今市场经济下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宽口径、厚基础,淡化专业意识,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医药类物理课程来讲,就是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所以应该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王义遒教授在《医用物理学实验》序中写道:“物理课程带给医学生的不仅是一种从事医药事业的手段和工具更是一种对追求科学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的科学态度的启示”[2]。

课程的内容选择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33-02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对金工实习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金工实习朝着提高综合素质、面向工程实际、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标迈进。

1金工实习在医学院校的作用

金工实习是基于工程制图和机械制造的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工科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工科学生工程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各个高校对它都非常重视[1]。在医学院,学生的专业主要是与医学息息相关的课程,如基础医学、临床、护理等相关专业,没有直接涉及到金工实习的课程。由于专业限制,开展金工实习的医学院校不多。但是与医疗仪器和医学设备相关的专业比较多,如医学影像、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而且医学院校的学生毕业以后绝大多数是走向医院,还有部分学生服务于医疗设备公司。无论是医院还是医疗设备公司,医疗仪器无处不在,如核磁共振、CT扫描、X光机等。这些设备的基本原理、日常维护、故障诊断、网络安全等问题需要这些专业的学生来处理。对于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也会接触到医疗设备。而这些设备绝大多数是从国外引进,价格昂贵,使我国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受制于人。如何摆脱这种局面,除了相关专业如影像和医工专业在理论教学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外,还要着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充分的实际操作训练。金工实习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有些人认为现代医疗设备和金工实习没有关系,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基础理论上发展起来的,钳工、普通机加工等金工实习,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必要前提,是工程制图和机械制造的一次很好的实际应用。只有扎实地进行金工实习,才能更好地认识和运用现代医疗设备。如何加强金工实习、提高实习质量,结合我校为医学院校的教学特点,在金工实习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的探讨和实践。

2金工实习

金工实习是金属工艺学实习的简称。因为传统上的机械都是用金属材料加工制造的,所以人们将有关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叫做金属工艺学。但是,随着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所用的材料已扩展到包括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在内的各种工程材料,机械制造的工艺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和现代化,因此金工实习的内容也就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金属加工的范围。现在,金工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铸造、锻压、焊接、塑料成形、钳工、车工、刨工、磨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零件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等一系列工种的实习教学,从而使学生能从中了解到,机械产品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机械产品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3面向实际的金工实习教学模式

提高金工实习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金工实习的兴趣。一旦兴趣形成以后,就会产生与兴趣相关的有积极性和稳定持久的支配动力[2],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填鸭式学习为主动学习。所有的教学改革措施都要面向实际和工程需要。

3.1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手段。在金工实习教学中,指导老师往往把机器设备、加工方法等基本知识直接讲给学生听,示范给学生看,再让学生去模仿。非常重视安全,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考虑、判断、决策。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以培养其创新的兴趣和习惯。一是在实习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并且学生可以自主反复观看,以加深印象;二是让学生观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录像资料;三是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习教学,准备出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装上仿真度比较高的多媒体软件,对车床、铣床及加工过程进行模拟。新的教学方法是把学生分组,一个小组负责加工一台典型的机械产品。这种模式必须做好扎实的前期工作,先让学生熟悉各类机床和每个工作的功能和应用范围,然后让学生掌握各种机床、夹具、刀具、量具操作要领。左后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产品的制造、检验和装配。这样。学生不仅对一台产品的制造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对各类机床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

3.2 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习最初,学生兴趣很大,激情洋溢,经过半天枯燥的钳工以后就想霜打的茄子一样直喊累。如何是学生继续保持激情状态呢?可以让学生尝试做各种不同样式的手锤,除了钳工制作手锤外,还可以让学生用铣削的方法加工手锤,使学生体会到钳工加工和机加工在精度、效率等方面的不同。这对学生增长见识、积极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很有帮助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有多种选择。在实习中期,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小组一个产品,对典型产品的加工过程进行分析,让学生写出工艺流程和加工工序,由老师进行点评,分析各个加工方案的优缺点。然后将最合理的工艺流程集中起来,由学生去完成各个零件的加工并对产品进行检验和装配。实习后期,让每个学生对本小组加工的产品核算成本,并由学生小结,提出合理的降低成本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只有物美价廉的产品能走向市场。通过上述的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机械制造过程,并对保证产品质量的措施有自己的经验,此外在控制成本方面有了初步认识,最后锻炼了口才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面向工作实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习的过程中,应该多启发学生、多让学生发表看法、提建议。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坚持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给学生一定的自。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尝试让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组装自己感兴趣的简单产品,从产品设计、选材、毛坯制作、加工路线安排、直至产品加工、组装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们的作品百花齐放,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喜欢这种教学方法。

3.4 依托本地企业和医院,实现面向生产和使用过程的实习企业是为了生产出质量稳定、合格的产品从而获取利润来生存的;医院要依靠医疗仪器的稳定运行来辅助诊断病情,这就要求企业和医院聘用的员工特别是技术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院校的实习中心没有自己的产品,学生在学校内难以经历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因此,学校和企业、医院合作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学校和企业、医院合作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高校和市场接轨的重要举措。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生产和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熟悉生产和仪器的使用情况,获得适应生产和使用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学生可以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亲身感受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对企业和医院的仪器的生产和使用情况充分了解,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知识学习和实习技能的有机结合。

4结束语

为了适应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培养面向实际的有创造能力的新一代工程技术人员是每一个高校义不容辞的义务。金工实习教学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方面首当其冲,因此只有进行教学改革,大胆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才能有效的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新型人才。本文中提出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措施,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但完善和补充,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互相修正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Preliminary Study about Medical Microbiology

Teaching In Independent Experiment

FU Qingming

(Department of Pathogen Biology, Changsha Medicine School, Changsha, Hu'nan 410219)

Abstract Medical microbiology has strong practice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independent experiment in microbial teaching, as far as possible to make the students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teaching proces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medical microbiology; independent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

医学微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科目,①是医学影像、临床等专业的必修课。由本教研室承担的医学微生物是长沙医学院院级精品课程,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笔者针对医学微生物的实验教学,谈一些改革意见。②

1 建立新的综合实验模式

综合实验是指在学生有了相应的微生物学实验基础后,由教学人员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经过集体讨论提出带启发性的实验选项或相关命题,学生在某命题范围内,自主设计某一实验,并结合实验室现有条件加以实施。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实验是按照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按部就班进行。以细菌的格兰染色为例,过去的教法是老师将格兰染色的方法和步骤告诉学生,学生拿到老师给他们备好的材料,按老师讲的步骤被动地操作,最后按格式写出实验报告即可,学生很少有机会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收获不大。所以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我们结合了实际情况,提出了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经教职人员集体讨论将微生物学大部分实验内容划归成3~5个综合实验,由学生自己选择并设计,在教师的点评、整改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以某化脓标本中细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为例,说明实验模式的建立。

首先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题目,拿到题目后,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写出实验计划和方案,经过老师批改后,实施实验。实验过程中,全程有学生参与,老师只起引导作用,对错误操作加以纠正,防止出现意外事故,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

2 实验内容设置和学时安排

由于综合实验必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才能完成,所以首先要安排的是基本技能实验。如,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病原微生物形态、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无菌操作、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及细菌分离培养等。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后,针对安排的自主性实验由学生选择,最后分组,一般5人一组,每组负责一个题目,学生内部分工合作,自行安排实验计划和相关工作。一般地,一个自主综合型实验安排学时为11~15个,其中2~3个学时为查阅资料和检索文献,8~10个学时为操作实施,1~2个学时为完成实验报告。

3 实验结果考核

实验考核是全方位的,包括文献检索、步骤设置、方案可行性、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分离纯化、菌种鉴定、仪器使用、操作步骤、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最后讨论,以及实验完成后废物处理,实验室卫生等内容逐一进行考核评估。

4 实验教学效果评估

以往微生物学实验课采用考勤和实验报告结合的方式打分,考查也是在众多实验中选出某一个实验作为考试内容,评分标准完全由老师评定。这种考核方法带有很严重的主观性,缺乏客观标准,所以对教学效果评价既要考虑主观也要考虑客观,重点应该放在客观评价上。

主观评价以调查表的形势对综合实验结束后进行评估,③目的是了解学生的信息反馈。采用调查表的形势展开,设置了4个问题,前3个问题设置三个选项。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微生物开展综合实验有必要吗?A、非常必要;B、有必要;C、没必要;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综合实验比常规实验效果好吗?A、好很多;B、较好;C、没区别;第三个问题是,你认为有必要在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吗?A、非常必要;B、有必要;C、没必要。最后一个问题是,针对综合实验,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客观评估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用达标度作为指标,目的在于较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个实验达标度分为操作达标度和实验报告达标度两大项。④将具体实验操作分成若干个操作要点,各个要点分别定出4个标准,即(下转第91页)(上接第80页)A(优)、B(良)、C(合格)、D(差)。实验报告也分成以上4个标准。最后总的衡量标准采用百分制,根据每个实验的不同情况将100分按权重比例分配给各个达标度,再根据各个达标度的达标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最后相加就是总分。

5 结果讨论

主观评价中的调查表显示,在随机抽样的140名同学中,学生反馈情况如表1、表2:

表1显示,86%人认为有必要开展综合实验;89%认为综合实验比常规实验好;93%认为有必要增加综合实验的比例。这些数据表明开展综合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非常明显,对于以后实验的改进具有很积极的指导意义。事实上,从开展的综合实验来看,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以后的选题,要求我们涉及实验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以及适中的难度。

主观性结果表明,综合实验中,操作达标度93%为合格及以上,实验报告达标度96%为合格即以上。说明综合实验不仅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

与以往的实验课效果相比,新加入的综合实验内容,在有效调动学生自身积极性、提高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进一步改进教学质量方面有突出意义。同学们说:在医学微生物学的自主性实验课上,确实感到了自己潜力的发挥。当然综合实验目前还在探索阶段,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注释

① 陈琼华,钱黎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6):22-26.

篇8

研究时间自2010年6月到2011年7月,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的2008-2009级巴基斯坦医学本科学历生。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问卷调查、访问调查法。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是经过访谈、预调查、评估和调整几个阶段设计而成。

问卷设26个问题项,包括五个主题:一、留学生基本情况,设有3个相关问题项;二、来我校留学的原因,设有1个相关问题项;三、对中医的了解情况,设有10个相关问题项;四、目前在华学习情况,设有8个相关问题项。五、目前在华生活情况,设有4个相关问题项。每个问题不仅提供了多个选项供答题者选择,还提供了开放项让其自由表达观点,且每个问题允许进行多项选择。

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问卷总发放数为50,回收数为50,其中有效问卷46份,有效率92%。为了进步了解被调查者对问卷所列问题的理解,我们还对其中的留学生进行访谈。访谈问题主要是紧跟调查问卷而设计的,属于半结构式。

二、结果分析

(一)留学生基本情况

来我校的巴基斯坦医学留学生年龄普遍不大,一般在19―25岁之间,大多处于青春期。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般都接受了高中阶段的教育,有定的知识储备。入学时没有汉语基础,没有参加过汉语水平考试。

(二)来我校留学的原因

医生在巴基斯坦是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且是种精英教育。入学门槛高,费用高昂。 般只有经济能力比较好的家庭才能承担。虽然在中国相对门槛降低,费用下降,但仍需要相当的经济实力才能支撑。父母的选择是决定留学生选择留学院校的主要因素。问卷中占42%,除此之外,朋友的推荐和学费的低廉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分别占16%和26%。随后的访谈也表明父母是留学院校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不过由于巴基斯坦人热情善于交际,因此朋友对他们了解外部情况,选择留学院校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有些留学生就是因为有朋友在这个学校学习,从而选择相同的学校。有趣的是有一部分学生表明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到个外国增长见识,而刚好中国是一个非常临近的国家,所以选择了中国。

(三)对中医的了解情况

在留学生来中国之前,他们对中医基本毫无了解(占57%)或知之甚少(占43%)。当问及他们对中医及中国文化的兴趣时,96%的留学生抱着种宽容,乐于试探的态度。对中医和中国文化没有排斥情绪。其中有65%表示对中医和中国文化有粗浅的了解并有兴趣进步深入了解,有35%表示虽然目前还不了解,但是有兴趣进行接触了解。对中西医的看法方面。100%的留学生认为西医是主流医学,也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向。78%的留学生对中医持宽容态度,认为值得学习,但是由于教学方面的原因不太容易学习。最有意思的是,还有9%的留学生觉得中医虽然有效但是见效比较慢。不知道这个观点是不是因为在中国受了耳濡目染而形成的印象。在巴基斯坦也有一定数量按摩场所,但规模比较小,39%留学生对此有所耳闻,只有17%表示有相关的按摩体验,并觉得很舒服。70%留学生对针灸和推拿表示出兴趣,愿意在这方面进行学习和尝试。52%的留学生对进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了解中国文化不是很感兴趣,他们觉得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学业后回国行医,不需要对中国文化进行太多的了解,目前对中国的了解已经足够了。只有26%的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比较浓烈的兴趣,并建议可以提供相关的书籍或vcd供他们了解。100%同学对中国了解比较少,平时除了必要的生活交往,一般对中国文化,环境缺乏近距离接触。100%的留学生对问卷提及的一些常见历史文化景点及常识基本上没有什么了解。目前的中医课程课程学习感觉比较吃力,9%的同学表示虽然能够听懂,但是比其它的课程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虽然在中国留学有段时间,但是57%的留学生都没有自己或朋友接受中医治疗的经历。

(四)目前在华学习情况

17%的学生对教学效果表示满意。对部分中国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太适应。希望能与老师在课后有更多的交流。43%的学生希望教师的英语水平有进步的提高。还有学生建议教师应该给学生定的压力促使他们更深入的学习。最好每次上课前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复习。并希望学校在管理方面与他们进行更多的沟通交流。还有部分学生觉得目前的课程任务比较繁重。87%准备学成后回国工作。对未来前景预测比较乐观,但是对回国需要参加的执业医生考试重视和准备不够,大部分满足于拿到毕业文凭即可,主动学习动力不足。英语交流能力强,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老师,及外籍教师受欢迎的程度很高。喜欢的课程一般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大,自主根据目标进行学习计划制定和执行的较少。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五)在华生活情况

9%巴基斯坦留学生与在中国的其他国籍的外国留学生有交往,22%的留学生与外校或中国其他省份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有密切的联系。61%巴基斯坦留学生拥有中国学生作为朋友,相互学习语言。35%的留学生对中国的生活比较适应,30%的留学生不太适应,35%的留学生正在努力适应中。13%的留学生业余生活比较丰富,爱好板球,篮球,逛街,购物,看电影等。87%的留学生业余生活比较单调,生活圈子狭窄。4%与中国当地居民有交流。但由于他们汉语水平不高,所以距实现比较自由的与当地居民交流,融入中国文化生活中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结论

篇9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2-7804-03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医院需要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将这两种技术和医院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促进医院进一步发展。中小型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受到了医院规模的制约,信息化建设速度较慢,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1 中小型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医院信息化建设不规范

国家相关部门没有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行硬性规定,没有规范医院信息化软件,造成医院的信息化软件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中小型医院由于医院自身实际状况不同,选取的信息系统软件公司不同,造成医院信息化建设不规范,信息化软件多种多样,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接口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对中小型医院间的数据和信息共享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不利于医院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经验沟通。

中小型医院为了节约信息化建设成本,投入资金有限,选取的信息系统软件公司规模比较小,对医院信息化建设造成不利影响。规模较小的信息系统软件公司注重短期效益,没有考虑医院信息系统的维护、保养和拓展问题,影响到医院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医院的医保交易信息系统、及与临床应用的信息系统和基于电子病历的信息系统三者由于信息化软件的不同,影响到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医院不能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

2) 投入资金不足

中小型医院由于规模较小,政府和医院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不足,国内一般大型医院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只有年收入的0.5%左右,中小型医院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就更少了。卫生部曾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行要求,要求医院投入总收入的5%,但是大部分医院都知识进行一次性投资,没有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跟进投资,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投入资金较少造成医院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信息系统安装、维护和发展,不能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严重影响到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大量中小型医院领导认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没有对医院的经济利益产生直接影响,没有给予信息化建设足够的重视,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才拨付资金进入到信息化建设中。

3) 信息化建设存在网络安全隐患

伴随着中小型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网络安全隐患成为了制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网络安全隐患一直伴随着信息化建设,网络病毒、黑客和系统漏洞等层出不穷,部分中小型医院的HIS系统、PACS系统和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医院造成巨大损失。中小型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已经初步建成,医院的收费系统和计费系统都使用医院内部系统进行管理,网络安全隐患对医院的费用收取造成不利影响,医院容易出现漏收费用问题,医院出现成本亏损问题。

4) 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是中小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医院的信息系统管理易出现漏洞,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而医院信息化建设由于其特殊性,专业人才不仅应该精通信息技术,还应该对医院的业务有深入的掌握,专业人才的缺乏造成医院信息系统仅能满足医院部分科室的要求,不能解决每个科室的信息网络问题,医院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医院各科室的需求。

中小型医院的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比较强,但是没有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能针对医院实际情况进行程序设计,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历,不能掌握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管理、数据结构、数据原理与应用和电子商务等专业知识。部分聘请的专业人士对信息技术掌握比较好,没有对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造成设计出来的软件或者系统没有实际效用。

HIS系统是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业务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医院所属各个科室提供病人的病例信息、行政管理信息和医疗活动各阶段的信息。HIS系统主要包括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放射学信息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分为了临床诊疗部分、药品管理部分、经济管理部分、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外接口部分。

现有的HIS系统不能满足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HIS产品选用了不当的数据库平台,大型HIS系统建设不完善,HIS软件设计的工具和方法不适合,HIS系统对医院正常工作产生不利影响。HIS系统的软件数量比较多,有民康HIS系统、锐拓HIS系统、东华HIS系统等,软件多样化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选择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同的医院选取不同的HIS系统软件公司,影响到医院之间信息数据的交流沟通。

2 解决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1)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

国家卫生部曾经针对医院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规定,要求医院将年收入的5%用于信息化建设,但是这一规定的执行状况不容乐观。卫生部应该建立相关部门监督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投资,对医院的投资总额进行硬性规定,要求医院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中小型医院管理领导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将医院信息化建设当做医院基础建设之一,加强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可以优化医院的基础设施,加快医院现代化进程。

国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投资仅占卫生事业支出的10%左右,不能满足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国家应该加大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信息化建设投资虽然不能立刻见效,但是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的管理和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医院管理者应该转变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利用医院管理带动信息化进程,推动信息化建设发展。

2) 建立规范化的信息系统

中小型医院应该和软件开发公司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两者共同开发规范化的信息系统,对HIS系统进行完善升级,整合不同数据软件,建立统一的软件数据库。医院的HIS系统软件应该针对医院实际情况进行改善,根据医院对系统软件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系统的改变,根据使用者的习惯进行汉字输入法设置,确保系统软件符合医院的实际需求。

中小型医院在资金保证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到医院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医院可以在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相关调查之后,确定医务工作者对医院信息系统的要求,与各个科室交流沟通之后确定信息系统,做好信息系统安装之前的准备工作,确保医院信息系统满足不同科室医务人员的需求。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选择同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确保系统接口没有问题,保证医院信息资源可以进行共享。

3) 培养专业人才管理计算机中心

中小型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医院可以培养专业人才来管理计算机中心,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综合知识,如计算机知识、医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和网络技术,医院可以从医学院校招收医学信息专业毕业生,建立一个专业的信息化建设队伍。专业人才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医院必须有一批了解医疗卫生流程、掌握信息技术和专业人才,这样才可以确保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医院还可以通过提高工作人员待遇,吸引交叉学科的高素质人才,他们既精通医院管理和医学知识,还精通计算机技术,可以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4) 重视医院信息安全

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人员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重视医院信息安全,在信息系统进行设计时加入信息安全程序,在信息系统安装之后对信息系统安全进行测评,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中小型医院可以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加固,购买安装安全性能较高的安全软件进行安全防护,避免病毒和漏洞威胁到系统安全,造成医院内部信息发生泄漏问题。

中小型医院应该建立安全应急制度,在信息系统出现安全问题之后可以及时处理安全问题,避免安全问题进一步扩散,甚至造成医院信息系统瘫痪。医院还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将信息安全工作落实到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应当定期进行信息系统安全检验,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没有出现问题,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的稳定,防止医院信息数据出现泄露。

5) 统一信息系统的相关标准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统一医院信息系统的相关标准,规范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数据编码、软件编码和内部软件等,促进中小型医院之间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中小型医院信息系统的相关标准经过统一之后,可以节约医院建立信息系统的成本,满足医院建立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为医院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医院还可以开通专门的卫生信息网站,打破医院之间的条块分割状态,实现医院信息数据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建设优势。

3 结论

中小型医院由于规模问题,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投资,帮助医院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相关标准。中小型医院应当建立规范化的信息系统,培养专业人才管理计算机中心,重视医院的信息安全问题,提高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为医院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傅征.对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对策的几点看法[J].中国医院,2008(1).

[2] 郭庆民.浅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J].中外医疗,2009(17).

[3] 郝明.加强医院管理水平 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J].中国卫生统计,2009(3).

[4] 温晟.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2).

篇10

作者简介:朱福珍(1978-),女,黑龙江佳木斯人,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讲师;杨自恒(197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黑龙江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基于‘卓越计划’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项目编号:2013B4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28-02

“数字图像处理”是高等学校信号与信息处理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当今社会的热门需求和科学研究的热门方向。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概念、理论和算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字图像的实践编程处理能力,为学生从事图像处理工程师工作奠定基础。该课程涉及内容宽泛,课程起点高,难度大,同时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直接相关,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数学基础和信号与信息处理基础,并且熟练掌握一种编程工具。同时,该学科学术活动活跃,算法更新快,如何教好这门课,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多种算法一直是专业课教师讨论的热点问题。另外,近年来社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应届高校毕业生上岗适应慢,实践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针对这些现实情况,2009年,教育部推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将培养在企业中能切实发挥作用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1]鉴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当今社会各行业的广泛需求,以及目前该课程授课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趁着“卓越计划”的东风,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借此为本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奠定基础。笔者结合讲授该课程发现的问题,对照“卓越计划”相关要求,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看法和建议。

一、“卓越计划”对高校课程教学的要求

“卓越计划”是教育部2009年提出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以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2]一是具有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点;二是具有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的特点;三是具有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的特点。[2]

上述特点决定了高校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育和行业、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工程背景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为企业造就适应其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师。“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应围绕“卓越计划”的目标及要求来进行。

二、“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特点和目前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具有课程起点高、难度大、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例如:该课程所涉及内容相当宽泛,每个章节或每种算法都可以作为一个研究方向;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涉及计算机技术、数学物理、通信技术等;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如数字电视、医学影像应用等。

传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多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后练习为辅,呈现出以下弊端:

1.选课机制及课程设置问题

(1)选课机制不够合理。“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面向高年级同学的专业课程,要求具有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的基础知识,需要熟练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如Matlab),这些知识是学习“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基础。但是,目前黑龙江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选课机制是不管任何年级,不管学生基础如何,只要对此课感兴趣就可以选听此课程。很明显这种选课机制是不科学的,会因为学生基础差异较大造成教师授课进度难掌握、整体授课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2)课程设置学时数不足。“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特性中提到该课程起点高,内容宽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目前选修此课的同学基础参差不齐,其中零基础的同学不在少数。目前,数字图像课程仅为32学时,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来授课,但教学大纲是按照大四同学的知识结构设置的,并没有考虑低年级同学选修此门课程的问题。因此,教师讲授此门课程时根本没有时间补充或温习相关基础知识,直接进入图像算法的学习。这对有一定基础的高年级同学而言,由于基础知识可能有所遗忘,接受起来尚有困难,更不用说零基础的大一、大二同学了。

2.授课内容问题

(1)授课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真正掌握相关算法并对其进行创新,必须辅以大量的课后编程和实践练习。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给学生布置了作业等内容,但都偏于基本算法、基本理论,更有实践意义、稍有难度的算法已被束之高阁,算法的进一步创新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这一点与“卓越计划”对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符。

(2)授课内容对最新算法补充不及时。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发展迅速、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的技术,因此,实际应用推动着数字图像处理算法不断推陈出新。教师授课过程中依据教学大纲,更多地侧重于基本算法、基本理论的介绍和实现,而对于公开发表文献上的新算法并没有及时补充。这与“卓越计划”中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

3.教学方法问题

目前“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由于很多图像处理算法理论性强,学生容易望而生畏,缺乏学习兴趣;同时,学生自主学习性差,缺少及时的课后编程练习和实践过程,从而影响课堂内容的消化和吸收。此外,目前教学手段以幻灯片演示授课为主,这种信息化教学方式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但由于速度较快,缺乏与学生的同步认知过程,也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三、“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适应“卓越计划”对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对我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如下:

1.增加选课指导环节,调整课程设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模块选修专业课,主要任务是通过课程讲授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为今后从事图像处理工程师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但是目前“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只有32学时,在有限的课时内想让学生从入门到真正掌握各种算法的确有一定难度。

此课程主要是针对大四学生开设的,因为大四学生不仅学过信号与系统课程和至少一门编程工具课程,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很多人还将本课程的很多研究方向(如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识别等)选为毕业设计的课题方向,可以有目的地学习,因此,大四学生选修此门课程非常合适。因此,在学生选课时应该给予指导,建议大四同学选修此门课程,低年级同学可以具备基础后再选。

为了使全体选择该课程的同学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真正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应该增加学时数,使老师能够有时间补充一些必要、相关的基础知识,可将32学时的课程调整为54学时,这样对大四学生而言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能趁机迎头赶上,为真正掌握算法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及时更新

目前教材上内容仅适合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算法,已经远远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应用需要。因此,按照“卓越计划”培养在企业中能切实发挥作用的工程师型人才的要求,可从教材和文献追踪两方面更新教学内容。

(1)选取权威的、最新出版的、适合初学者学习的书籍作为教材,同时不拘泥于一本教材。目前,“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最权威的教材是Rafael C. Gonzalez 编著的《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3rd Edition)》,同时,Tamal·Bose编著的《Digital Signal and Image Processing》,国内朱虹教授编著的《数字图像处理基础》也非常经典。每本教材都各具特色,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师授课时,应依据章节的重点和关键,从不同教材中摄取精华,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理解。

(2)追踪文献,提炼最新算法,补充授课内容。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算法讲解的同时,参阅大量文献,追踪学科最新发展动向,将近年图像处理领域的新成果和新的发展前景问题及时补充到课程教学中,能够从大量资料文献筛选、提炼出与学生接受程度相符的新算法和新应用,以保证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与先进性。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才能使学生的知识更新速度紧跟时代脚步,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紧跟学术前沿、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更应该有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应该讲究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教学思路循序渐进

改变以往生硬的教学思路,拟从导课、课堂教学两方面加以改进。

(1)重视导课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导课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也是教师引入授课内容的铺垫,该过程组织得好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授课效果。可引入图像处理的实际应用使导课内容生动有趣。例如,讲到图像超分辨问题时,可以先讲述我国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成绩,如“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和“神州九号”的顺利交会对接,其中涉及到的影像处理和分析等问题就用到了图像超分辨技术。学生明确了各种图像处理算法的重要应用后,学习兴趣也就引发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还可将授课内容与科学技术前沿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课堂内容的重视。如讲到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电子沙盘时,可以介绍其中涉及的多种先进图像处理技术,如三维仿真、全息成像、虚拟现实、大屏幕仿真、互动触控等。这些先进技术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且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眼界,帮助学生认识图像处理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

(2)课堂教学的改进。采取“教师主讲重点难点,学生辅以泛读讲解”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一个“主动的知识自主学习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实践表达能力。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将重点、难点章节着重讲解,然后以布置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具体内容,同时,为每组学生指明学习目标,并专门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们站在讲台上分别讲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提高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

4.教学方法多样、生动

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目前,此课程以PPT讲课为主,PPT授课的优点是直观生动,内容丰富,节省板书时间,但据统计,PPT授课吸引同学集中注意讲授内容的时间仅为15分钟。[3]这就要求教师以改善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增加课件制作的元素,加强动态课件的展示。平时课件大多是静态文本配以相应的图示,教师只是对照图示讲解,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疲劳。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每隔20分钟插入一些动态视频,就可以起到缓解学生视疲劳、吸引注意力的效果。当然,这需要教师下功夫掌握动态课件制作的本领和技能,成功地制作出高质量PPT课件。

(2)实时演示算法的实现过程。“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培养学生独立实现图像处理算法为目的。针对多种图像处理算法,在介绍完算法原理后,可在计算机上进一步演示该算法的实现程序,并对算法实现的关键加以解释和强调。这样学生可以提高对算法的实现能力,进一步提高编程能力。

5.考核方式上的改革

目前,“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本课程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具备多种图像处理算法的实现能力,因此,应该更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而闭卷考核方式远远达不到实践能力测评的要求。全面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平时成绩(50%)+期末上机考核(50%)=总成绩”的方式,这种成绩分配方式,加大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监控。平时成绩可以包括出勤(占10%)、作业(占20%)、读书报告(占20%)等内容;期末上机考核(占50%)是指学生在学校机房的计算机上完成期末考试,可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算法程序库,同时制定详细的评分程序,学生上机考试时以电脑随机抽取的两种算法作为考核内容,学生提交后马上给出上机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就兼顾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只要肯努力,真正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下功夫,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同时也达到了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过程,重视编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数字图像处理”作为一门实践应用广泛的学科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为了更好适应“卓越计划”对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讲授应该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对卓越型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63-02

数学建模是目前大学各个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是数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数学建模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的一门课程,它所涉及的知识面宽广程度是其他数学课程所不及的。而每年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对大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计算编程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相互沟通和表达能力、中英文科技文的写作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特别是三人为一组的合作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数学建模课程的以上特点使学生学习该课程以及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很高,也因此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笔者多年从事数学建模的教学与建模竞赛的指导工作,针对数学建模课程的特点,就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计算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科技文写作能力等谈谈有关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应用能力,就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1]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2]

(一)巩固和拓宽基础理论与方法,是创新能力的立足之本

数学建模的教学对象是大学二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选择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微分方程、图与网络算法、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等应用性较强的内容,教学目标以巩固基础理论为主,并拓宽知识面和加强知识的应用,以达到对数学理论和方法的融会贯通。在这个阶段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课后练习为辅。在课堂教学环节,以问题分析开场,引入理论知识,再以解决问题结束,同时把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的相关工具软件介绍给学生。课后练习以应用型题目为主,学生以自由讨论、分组协作的方式完成。由于大学数学教材中配套的例题和习题中应用型和综合性的题目很少,虽然这些习题的练习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学生只停留在会做一些题目和考试拿高分上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加强应用型题目的练习,题目类型与讲授的理论知识相匹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这些应用型的题目来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数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二)解决大型应用型问题,是全面提高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课堂教学阶段,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理论与方法,了解了常用的工具软件,大部分学生也学习过Mat?鄄lab和C++等编程语言,此时可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解决一些科研或者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问题,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完成各种类型的问题,借助计算机、工具软件等,解决大型的应用型问题,将自己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所用的方法和得到的结论用语言、图表等表达出来,同时以科技文的形式给出问题的解答,然后进行答辩。在答辩环节,各个小组要充分展示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各个小组之间通过对比,特别是针对一些难点问题的处理和讨论,使学生学习到不同方法处理问题的优缺点,对不确定问题的处理让学生了解了随机数学的思维与方法、模糊数学处理问题的方法等,这是在其他课程中所不能涉及的一项内容。这个过程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借助计算机工具,是培养学生科学计算能力的必要措施

科学计算是平行于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的第三大科研手段,计算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目前我国学生科学计算能力普遍偏低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现行大学数学的很多教学内容,包括例题和习题,严重忽视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科学计算包括数值计算、计算机模拟和符号演算等内容。数学建模课程中,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后,面临的就是算法设计、编程或是结合软件包在计算机上进行求解了。综合问题的求解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比较大的挑战。由于大学课程中没有设置科学计算方面的专门课程,而理论结果和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处理的问题,例如数据的预处理,各种工具软件包的使用等,甚至求分位点这些小计算都要有相应的算法,这是理论课程中所没有接触到的。数学建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的培训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尽管有的问题的求解可以直接借助于工具软件,但是很多问题需要针对问题进行算法设计,如计算机模拟方法。

二、以数学建模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应用知识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协作能力、文献检索和综合信息的能力、中英文写作能力等都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涵。数学建模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在合作学习、沟通表达、文献检索与运用、中英文写作等多个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利用文献检索手段,培养大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现代社会到处充满信息,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活动,是未来大学生应必备的素质。数学建模的综合题目内容广泛,如电力管理、医学影像再造等。由于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程实践管理等各个领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足够的时间讲授各方面的背景知识。我们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去自学这些知识,有些题目的数据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如美国竞赛的很多题目都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下寻找合适的数据进行分析。为此可以选择一些这样的题目,如地球能源问题、全球大气变暖问题等,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和internet查阅和收集各种文献资料,熟悉了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和渠道。教学活动中对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知道了如何快速获取信息,而且还为竞赛节省了时间。有效地收集、评价和利用信息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二)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是衡量当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是团队在竞争中取得成绩的必要条件之一。数学建模竞赛以集体为单位参赛,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尽量实行优势互补,将来自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进行组合,学生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分工协作,其中还要选出一个队员担任组织协调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组内成员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全面和细致,在对问题的求解思路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再开始工作,那么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要避免互不沟通、各做各的情况,这会导致重复工作,总体效果还不好。合作学习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体会到了“1+1>2”的力量。

(三)中英文表达和写作,是培养学生科技文写作能力的重要前提

在数学建立模型竞赛中参赛论文以科技文的形式上报,所以每个队的成员要将合作完成的解题结果写成科技文,美国竞赛还要以英文进行写作。在数学建模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论文的写作很不重视,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资料的收集整理、对题目的分析、建模以及设计算法等方面,最后草草地交论文,并没有完整而清晰地解答自己所做的题目。特别是在竞赛期间,时间有限,如果没有训练有素的写作水平,就很难将全队的努力完美呈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在数学建模的综合训练阶段,我们特别加强了对科技文的中英文写作练习,同时强调学生用图、表、数据等直观感性的形式来表示所做的结果。在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高度重视了论文的写作,为将来从事科研活动奠定了协作的基础。

三、结束语

以结合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的特点,着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教过和指导过的不少学生在全国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她)们亲身体会到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优势,进入研究生阶段的一些工科学生也深感参加数学建模实践活动在提高自己综合能力与科研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数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数学建模活动的展开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 注 释 ]

[1] 李尚志.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J].大学数学,2003(1):46-50.

[2] 钱国英.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