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生职场礼仪常识

大学生职场礼仪常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36: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大学生职场礼仪常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大学生职场礼仪常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341-01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人才竞争异常残酷。用人单位在应聘中除了重视文凭以外,更加重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据媒体报道,在招聘过程中,常常是温文尔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彬彬有礼的大学生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所谓面试,既对应聘者当面进行的考察和测试,只有通过了面试,求职成功就已经在望。那么参加面试要注意哪些礼仪礼节呢?

一、什么是礼仪?

1.礼仪的概念。礼仪是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要遵循的礼节,他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社交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2.学习礼仪的目的。学礼仪就是为了“美”,为了拥有美好的形象和声誉。形象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也是赢得他人了解、理解、支持、信任的基础和条件。仅对个人而言,形象也是我们获取职业成功的一件法宝。我们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必须非常注重自己的职业形象。

二、要注重职业礼仪的培养

职业礼仪的培养应该是内外兼修的。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内在修养的提炼是提高职业礼仪最根本的源泉。因此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仪态,不仅是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的表现,也能反映出一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下面介绍些基本的职业礼仪。

1.着装礼仪。得体的穿着,不仅可以显得更加美丽,还可以体现出一个现代文明人良好的修养和独到的品位。作为一个成功的职场人,必须掌握如下职业着装的基本原则:场合原则、时间原则、地点原则、整洁平整、配套齐全。

2.面试礼仪。(一)面试前五分钟。需要面试者再次检查自己外部形象是否需要调整,一定要保证在一切准备就绪的状态下,才能从容地接受招聘单位的面试;(二)面试过程中。从进门的那一刻开始,一定要听清楚主考官说的每一句话,按着要求进行和流程进行面试。在使用敬语方面要适可而止,这一点在平时待人接物时就应下工夫。在面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熟悉、曾经熟悉现在竟忘记或根本不懂的问题。面临这种情况实事求是的坦率承认为上策。(三)面试后的其他注意事项。许多求职者只留意应聘面试时的礼仪,而忽略了应聘后的善后工作, 而这些步骤亦能加深别人对你的印象。

3.行为礼仪。(1)微笑人与人相识,第一印象往往是在前几秒钟形成的, 而要改变它却需付出很长时间的努力。(2)正确的站姿是抬头、目视前方、挺胸立腰、肩平、双臂自然下垂、收腹、双腿并拢直立、脚尖分呈V字型,身体重心放到两脚中间。(3)仪表礼仪。保持良好的仪表,可以使一天的心情轻松、愉快,也可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职场礼仪对大学生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熟悉职业礼仪有何意义

(一)对于个人自身而言:(1)熟悉职业礼仪有利于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加强个人的交际能力。没有谁能够与世隔绝,于是就有了交际。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2)熟悉职业礼仪可以提高人文素质。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你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

(二)对于企业而言:职业礼仪是企业获得市场形象,得到更多资源支持的一种态度。礼仪是帮助企业和企业中的个体对市场产生影响力的最有效的资源。每位企业个体都是企业形象的代表,员工的职场形象与职场礼仪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

(三)对于社会而言:熟悉职业礼仪有利于强化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对于职场内外的人来说,普及和应用职业礼仪知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五、如何才能熟悉职场礼仪

首先,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职场礼仪。如今随着我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形成,各国间的联系加强,商务往来增多,使得竞争大背景日益扩大。如何才能在众多企业职员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卓越的能力外,还要掌握有效沟通及妥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优雅的职场形象。其次,认真接受职场礼仪培训,其中分为个人职场礼仪自我培训和专业职场礼仪培训。对于个人自我培训来说,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多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到坐有举,行有礼;对于专业性的职场礼仪培训来说,主要是进入有偿性质的培训机构接受一定的针对性较强的职场礼仪培训活动。最后,在实际实践中,不断熟悉完善职场礼仪的应用。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于职场礼仪的浅薄认识,如有不对之处,敬请多多指正与包涵,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参考文献

[1]《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探析》作者:田贤国;文献来源: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金融职业礼仪中形体塑造的研究与探讨》作者:蒋含真;文献来源:中国外资

篇2

对于要做什么社会实践活动的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最后在朋友的介绍下我来到他们的工厂进行此次的实践活动-—-—xxxx纺织有限公司。在xx制衣厂参观学习地两天时间里,让我对制衣行业有了大概地了解.制衣业作为制造业地其中一员,浓缩了制造业地普遍特点:以产品为中心来组织运作,而且更兼具了劳动密集型工业地生产运作方式:工人地劳动是价值地来源.而且晟佳地生产是贴牌(oem)生产,外商来样,企业按样版生产,所以,在这里还学到了一些国际贸易地知识.

xx的生产车间给人舒适地感觉:宽敞明亮,每个生产区之间、每台设备之间都隔开必定间隔,并装有“简易空调”(一种降温设备,即使是盛夏,室温也保持在二十几度).这都是为了符合外商地要求——保障工人地基本权益。

作为制衣企业,缝纫机是最必要也是最主要地设备.经了解,才知道缝纫机可分为三大类,有平缝机、包缝机、特种机,而这三大类里面,每类又包含150种机.缝纫机主要根据不同地衣服式样和客户要求来配置,现在生产车间有300台左右不同种类地缝纫机.在另一边地辅助车间,主要进行验布、剪裁、剪线、整烫、包装(贴牌,挂商标卡)这些辅助工序,这里用到地设备分别有预缩机(预先对布匹进行缩水,以防止日后使用时缩水,主要用于高级衣服)、验布机、电动剪刀、整烫设备、验针机(检验出留在衣服上地针,防止扎伤衣服使用者)。

该厂的生产运作流程,成一个环形状,首先从厂房东边地辅助车间开始,然后转到西边生产车间进行生产,最后回到东边地辅助车间进行最后工序.当然,这只是正常情况下,大致而言地.由于时装制作地特殊性,其品种多、变化大、不固定、结构复杂,导致这个环形地内部经常出现工序间地交叉.而且有时会需要配合工厂外面地资源、工序来完成生产,例如:客人要求衣服上要刺绣上图案,那么生产到某部分必需停下来

,运到外面加工,然后再运回来再生产.可见,该厂以混合组织方式进行生产.

具体地介绍一下生产流程,首先是接订单.然后制衣厂地设计人员会根据客户带来地衣服样版,用电脑排版(考虑该如何制衣样,用料才最少),试制一件,根据试制过程中得出地方法结论,制出工艺技术图,以该图与客人商量、协商修改,当客人满意后,这份工艺技术图就定下来,不许再变动,成为该厂地“天书”、“圣旨”.接着就根据要求采购材料,材料五花八门,大至布匹,小至小配饰(如钉状地纽扣).布匹运来后就要验布,这叫做“先前q”.然后合格布匹送到裁剪间用电动剪刀根据衣样剪裁成衣服不同部分,再对这些“细块”进行“查片”,即是“前q”.“查片”合格地“细块”送到生产车间开始主要地生产,期间要经过几次“中q”.生产完成后就到后整部门,即进行剪线、整烫、包装工序,期间要经过后q,合格地就进仓库,等待客户派人到厂进行最后验货.验货合格地,就可以签放行条,运输、交货.

所有工序中,工艺设计是全厂最最核心、要求最高地部分,而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牵连.qc品质(quality)检验与车间生产关系更表现为:车间生产过程中每到一个阶段都需要qc.该厂将很大精力放在了qc上,对质量要求很高,可见在其竞争策略中,产品质(quality)量居于首位.这样做十分现实也是可行地.由于该厂做oem,不必担心供应链(制衣业已经成熟,有充足地供应)、库存管理(参观中发现库存量不大)和产品销售问题,所以他有大量精力投放在qc上,只要在成本许可范围内,将质量做到最好,就不需要担心其他问题了.

根据调查,xx的生产作业属于小流水作业.生产工人分为八个小组,每个组有一个师傅监督,全组人分工完成.衣服需要平缝地部分,统一由平缝工人完成, 要包缝地部分由包缝工人完成,要缝特种线地就交由特种工完成.由于每件衣服要求不同,可以先做平缝部分,也可以先做其他部分,三大工种地编排有很大灵活性,每批货都不同,所以三大类缝纫机地摆放可以经常根据需要变

篇3

引言

认知风格这一认知心理学术语是由Allport 于1937年首次提出的,而最早致力于认知风格研究的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H.A.Witkin等对成人知觉领域的研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对认知风格的分类不尽相同,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给予最多关注的是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它们构成了认知风格的理论框架,是认知风格的核心。Witkin等人于1974年设计的镶嵌图测试法是区分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著名方法。他把那些过于依赖环境而作出判断的人称为场依存者,把那些以自身为参照而作出判断的人称为场独立者。近些年来,关于认知风格的应用研究涉及众多领域,尤其在外语教学方面,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研究认知风格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关系。

一、场独立与场依存的基本特征

Rod Ellis(1985)总结了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主要特征:场独立型者①凭借自己所处生活空间的内在参照,从自己的感知觉出发去获取知识、信息;②能够把一个场(field) 的某一部分(例如一个图案中的一部分)看作是一个独立于周围环境的整体,即分析法;③不依赖周围环境,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④不善于人际交往,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缺乏经验。而场依存者①依赖自己所处环境的外在参照,从环境的刺激中去定义知识、信息;②不能把一个事物与周围环境区别开来,场的组织结构决定着他们对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感知,即采用整体法或综合法;③对自身的认识依赖于周围人的观点;④善长人际交往,有着较广的社会关系。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相关要素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也称学习者自主(英文名称learner autonomy/self-access learning)的概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Henri Holec引入中国,国内外很多著名学者从各个角度探讨了学习者自主的理论背景,给出定义,并针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提出建议。我们认为自主学习的相关要素包括: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如语言水平、语言需求、性别、态度、信念、动机、认知风格、策略、角色等),教师的个人因素(如态度、信念、策略认知风格等),以及文化因素(转引自徐锦芬,2004)。

2.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高等教育司,2004:1)。由此可见,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陈美华(2007)在其实证研究中指出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区别于传统的课堂自主学习的特点:该模式加强了课外上机和教师辅导的自主学习,因此该环境下自主学习时间相对转移,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计划、学习动机、学习反思、学习方法、学习成果发生一系列相对明显的变化;另外,该模式下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更能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

三、场独立和场依存认识风格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

如前所述,影响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很多,其中认知风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认知风格究竟是怎样影响它的,许多学者对此作过研究,并且看法也不一致。吴一安、刘润清(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场独立型的学生语言测试成绩要比场依存型的学生好。徐伟成(1999)的研究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而文秋芳认为一个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包括自主学习)通常具有两种风格。

我个人部分地同意文秋芳的观点,但我认为:不同的认知风格对自主学习有利有弊。由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由课外上机和教师辅导两部分组成,对于场独立型的学生来说,在课外上机方面比场依存型的学生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更擅长独立地解决问题,更沉稳内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无明显喜好,教师对其影响力小,对外在环境不敏感,对批评与表扬反应不明显。因此,在没有教师组织真实教学的网络学习环境下,他们同样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而对于场依存学生来说,他们开朗、活泼、敏锐、参与意识强、回答问题踊跃、完成速度快,他们崇尚近距离的直观的生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期盼老师的赞许与同学的认同。因此,他们在教师辅导方面比场独立的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但这两种认知风格的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各自存在不利的一面。场独立型学生虽然思维严密,但反应速度较为迟缓,因此,课外上机会耗费更多的学习时间,且学习效率不高;他们参与意识弱,因此教师辅导的收效不显著,提出或回答问题不积极,很少主动发言。表现在微观方面,他们的听说能力相对较弱。相比之下,场依存型的学生思维敏锐但不够严密,喜欢回答问题但准确率不高;敏感、遇到挫折消极情绪明显;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受阻后容易放弃;对程序化的人对机的学习步骤感到厌倦,没有兴趣和动力。这就造成了他们虽然听说能力强、但读写能力弱的缺陷,这一弊端在阅读枯燥的科普文章时尤为突出。

四、场独立和场依存认识风格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启示

针对场独立和场依存认识风格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设计不同的网络自主学习方案,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

1.先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对学生进行认知风格的分组。

为了使两种认知风格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扬长避短,教师应该从不同途径区分这两种类型的学生,从而采取不同的对策教学。从测试方法来看,目前主要为镶嵌图形测试(EFT)、棒框测验(RFT)、团体隐蔽图形测验(GEFT)。场独立型者要比场依赖型者更快地找到隐蔽的图形。从观察角度来看,教师应注意学生对各种外语学习任务的偏爱程度,对测验或考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推断他们认知风格的倾向。当然我们不能单纯地将某一个学习者彻底地归类为某一种认知风格,因为有的学生属于“双重认知”――即能控制两种认知刺激,因此,我们只能就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学生认知风格的大致倾向作一下区分。

2.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发挥教师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在网络自主学习的环境下,教师应该是辅导员(counselor)、促进者(facilitator)和资源提供者(resource),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辅导和监控。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目的性教育或目标指向型(target-oriented)教学

具体操作如下:从新生刚入学时就告知他们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社会需求,及不同教学模式的异同和他们自己的认知风格,使他们首先实现对自我的认知。

(2)进行学习策略培训

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精加工、组织和批判性思维;元认知策略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自我计划、自我监测和调节等策略,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和学习环境、同伴学习和寻求帮助等外在学习条件。

(3)进行学习过程监控和辅导

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监控和辅导是英语学习自主性生成的关键因素之一。监控辅导的内容大致包括:帮助学习者确定学习目标,选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等。针对场独立型学生,教师应多给予其在网络学习外的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如讨论法、会谈法。同时,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场独立型学生在课后多与他人交际,如参加英语角、英语俱乐部或戏剧社等活动。针对场依存型学生,教师应多给予其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运用启发法、指导法,改变其依赖思想。

(4)对自主学习进行促进和提供资源

教师作为促进者,应该在心理上和技术上对两种认知风格的学生给予自主学习上的支持。心理上的支持包括:关心、支持、耐心、容忍、同情心、豁达、不武断等;具体包括鼓励场依存型学生承担义务,帮助其克服学习障碍,随时与场独立型学生进行网上互动,避免直接操纵、干预或控制他们,消除他们对学习者与教师角色的成见,帮助场依存型的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作用和必要性。技术上的支持包括:分析学生的语言需求,确定长短期目标,帮助学生计划并开展独立学习,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和同学测评等。

(5)进行自主学习过程评估

教学法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的教学评价侧重点。如对于场独立型学生而言,教学评价应侧重于他们对网络自主学习的兴趣、完成学习任务、与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等方面。而对于场依存型学生而言,教学评价的侧重点在于对其学习知识、技能、策略等方面,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建立或完善网络自主学习中心。

网络自主学习中心(self-access center)是伴随着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的新事物。大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配套的环境设施。具体措施如下:购置硬件设施,电脑和网络支持是必要的。网络教材的使用应当充分,真正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学习环境,因此,网络课件的开放相当重要,课件的制作应当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配置专职语言学习辅导教师及若干行政和技术管理人员,负责中心的教学、管理工作和技术指导或培训。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认知风格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有着不同的影响,无论哪一种认知风格都有利有弊。对于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来说,要善于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中心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在教师监控和辅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要针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和进行学习策略培训,提供心理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对其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辅导及评价等。而对于政府或学校来说,建立和完善网络自主学习中心,是大学生顺利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美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要素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3).

[2]戴运财.对第二语言习得中场独立/依靠研究的再思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9).

[3]洪云.场独立与场依赖认知风格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的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2003,(9).

[4]华维芬.学习者自主探析[J].深圳大学学报,2002,(3).

[5]华维芬.试论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定位[J].外语研究,2001,(3).

[6]黄旭光.英语教学设计与学习者的认知风格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5).

[7]彭飞.重视学生认知风格差异――因材施教[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篇4

关键词:职场礼仪教育;大学生就业;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场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些传统的职业,或开始孕育新的元素并茁壮成长,或在商场残酷的竞争中被大浪淘沙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朝气蓬勃的新兴产业正孕育萌发茁壮成长。而在全新的职场时代,职业礼仪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所谓职业礼仪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从事各种工作的过程中,有一系列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现代职业礼仪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各行各业约定俗成的基本道德规范,例如以诚相待、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等,这些属于公共礼仪,每个人都应该遵循;另一方面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不同的行为规范,这些礼仪只在某一行业或部门适用。

一、大学生职业礼仪的缺失

礼仪教育在人们价值观的形成、品行的培养以及他们的言行举止方面,往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当今大学生在加强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却极少关注职业礼仪的素质提升和职业修养,礼仪修养存在极大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社会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难度和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社会成员往往就可以不产生大的纠纷,或者自行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避免因琐碎小事而酿成剧烈纷争和严重混乱,使人们能够在稳定而有序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广大学生没有通过社会舆论评价和人们良心的自省来提高人的思想和觉悟,从而提高人们遵守公共生活中的秩序的自觉性的意识,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常将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看的轻如鸿毛,却将个人利益和得失看的重如泰山。

(二)缺乏感恩意识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

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只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应试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内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往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在漫长的学校和家庭的单一应试教育之下,往往对于个人利益急功近利,对于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漠不关心。在关键时刻,只在意个人得失,对于社会、集体和他人则麻木不仁。长此以往,广大师生在重视文化知识和应试能力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感恩意识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

随着社会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智商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他们情商的要求也日益增加,但是感恩意识的缺乏和集体荣誉感的缺失使广大的就业者在社会竞争中暴露非常多的问题,也使他们处处碰壁,难有大的作为。

二、职业礼仪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加强,人才竞争也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内容。而高等院校作为科教兴国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作用:

首先,礼仪教育是规范大学生日常礼仪和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的重要工具。作为公众认可的普遍行为规范,礼仪在支配、控制人际交往活动的同时,也成为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主要衡量、判断手段。良好的礼仪规范更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

其次,礼仪教育是推进大学生“准社会化”进程,提高其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重要形式。如洛克所言,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

第三,礼仪教育是广大毕业生追求事业成功的手段。

礼仪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素质修养,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这是用人单位最起码的要求。对于企业而言,重视礼仪不仅是在履行一种道德义务,而且是与企业礼仪休戚相关的经营方略。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礼仪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念、规范、内涵的传授和训练,使他们掌握并以基本的礼仪规范去完善自我的行为。

因此,及时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并服务于高职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力教育手段。

三、高等院校就业礼仪培养的内容及途径

(一)毕业生就业礼仪培养的内容

高等院校就业礼仪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学习掌握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所必需的礼仪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以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其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培养内容的构建上应以学生礼仪技能培养为目标。让大学生学会运用仪表、仪容、仪态、行为举止和言谈等个人基本礼仪,提高个人修养;学会运用日常交际礼仪,展示个人交际魅力,提升个人形象,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运用常用商务礼仪,赢得商务伙伴的信任、支持,维系良好的商务关系,实现双赢战略等。

(二)毕业生就业礼仪培养的途径

首先,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抓好课堂教学和交流座谈。学校在对广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同时,开设有关现代礼仪的课程,让更多的学生熟知礼仪,规范言行举止。

其次,加强学生的礼仪实践。学生拥有礼仪常识后,如不在实践中运用、充实、完善,那礼仪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在社交和商务场合中的运用尤为重要,学生需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学,才能不断提高礼仪修养。大学生要将礼仪运用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规范自己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这样才能在就业中表现良好。(作者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良好的文明礼仪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代表着一个人、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礼仪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二十字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并且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貌活动队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礼仪的传承者。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对于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现良好风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礼仪文明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一个群体,他们知识层次较高,在道德素质和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在礼仪文明方面却存在问题,缺乏礼仪观念,不懂礼,不守礼现象比比皆是,不注重仪表礼仪、举止礼仪、谈吐礼仪,不懂得社交礼仪等等。而这种缺乏礼仪观念在生活细节中时时刻刻的表现出来。体现在人际交往中,不懂得尊敬长辈、老师、不尊敬同学,以自我为中心居多,不懂得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缺乏公德意识,不注意公共场合秩序,不顾他人高声谈笑,在图书馆里面不顾安静的学习看书氛围大声打电话,在自习室中说话,课堂上讲话,不认真听课,吃东西。在宿舍中不考虑别人,只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影响他人休息;在行为方式上,比方说情侣在校园教室旁若无人过分亲密,着装不得体,无视校纪校规,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个性,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重别人,难以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等;在社交能力方面,很多学生知礼而不懂得如何表达,会对社交场合产生畏惧,不好的社交体验会引起自卑情绪。在就业的过程中不懂得如何运用面试礼仪,或者在刚入职场时不懂运用职场礼仪而错失机会。知书达理、待人接物理应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然而,目前许多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礼仪缺失的现象,已经严重损坏了大学生的形象,也深深的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

二、大学生礼仪缺失原因

大学生礼仪确实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自身成长环境影响

首先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礼仪的养成家庭成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不注重自身的礼仪,在社会交往中不能给孩子起到良好正向的示范,那么对于孩子的礼仪养成就很难。同时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视学习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教育的盲目和片面性也会造成礼仪缺失。

(二)社会外在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一体化的今天,让学生能够了解多样信息和文化的同时,也接受不同文化和思潮的冲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些新鲜的外来习惯如对西方礼仪的推崇,而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继承。同时,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与传统道德相悖的现象,而且不在少数,容易对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和消极示范作用。

(三)高校中缺乏礼仪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的礼仪缺失也与高校教育相关,现在高校中很少专门开设礼仪课程,或者专门的培训部门来培训礼仪,没有相关的礼仪养成氛围,学生在校期间体会不到礼仪的重要性,也造成了学生礼仪的缺失。在者从学生角度而言,中国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变得学习功利化,为了将来升学或者就业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注重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忽略其他课程。比方说学生会认为我们学校的无机化学、高等数学等课程有用好好听,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对专业没有用处就不用好好听,这样学生自身就忽视了道德教育,学校对此类课程也不是十分重视,单一授课方式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甚微。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

开设专门的礼仪教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先着眼于从宏观上进行礼仪基本理论的系统教育。通过礼仪基本理论的教育使礼仪教育树立根基,深植人心。将优秀的礼仪文化传统作为授课的内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了解和掌握。讲授礼仪的具体规范,让学生了解个人礼仪规范、学校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等等。可以通过实操课堂、团队训练,实际演练让学生学习掌握礼仪。

(二)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首先要强调教师在引导文明健康校园文化环境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讲授言传身教等方式达到教育的效果。首先作为老师良好的言谈举止和风度仪表,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生动的礼仪示范教育。其次引导学生注重礼仪养成,创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通过海报、号召、良好行为示范等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注重礼仪。同时通过组织各种礼仪讲座和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礼仪常识。积极发挥网络开放性强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在网络上进行礼仪教育,比如武汉大学的礼仪教育网站,在网络上进行教学,展示,问答等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其他高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篇6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大力推进礼貌礼仪建设,2009年8月24日南海网《大力推进礼貌礼仪建设,进一步优化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社会软环境》一文中认为,“礼貌礼仪是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中的道德建设的需要。只有开展礼貌礼仪培训和教育,才能使本省全体公民成为知礼仪、懂礼节的文明公民,才能构建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社会”。当好文明东道主,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共建国际旅游岛,人人有责。基于此,为深入了解海南高职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找出对策,我们组织了本次调研活动。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选取了海口、文昌、三亚等地的5所高职院校作为调查对象,精心设计了《高职大学生礼仪修养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为96%。此外,随机对调查对象中的20位进行了深度访谈。本次调研结构与海南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基本吻合,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从学生对礼仪的认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但对礼仪知识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在对不同年级的约300名同学进行调查时,问及“你认为礼仪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个人发展中重要吗?”时,65%的同学认为特别重要,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礼仪修养;20%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但不具有关键性的影响;10%的学生认为一般,觉得礼仪素养作用不大;5%的学生认为不重要,认为礼仪是繁文缛节。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对礼仪的重要性认知虽存在差距,但大部分同学已经认识到礼仪修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回答“大学校园里学生的失礼现象普遍吗”这一问题时,85%的同学都认为非常普遍。在问及“你是否了解掌握具体的礼仪规范”这一问题时,肯定回答的只占45%,还有大部分表示对许多礼仪知识都是一知半解。

(二)从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运用情况来看,高职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并不尽如人意,“不知礼、不守礼、不尚礼”的现象比较普遍

知名礼仪专家金正昆老师指出,“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是否尊敬师长、是否遵守纪律、是否仪表得体、是否诚实守信等这些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从本次调研的数据来看,高职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缺失比较严重,有32%的同学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合高谈阔论,随意接听电话;40%左右的同学在食堂就餐时不排队、乘坐公交车时不会主动让座;38%的同学仪表不得体,盲目追求“个性”,穿着暴露、发型奇特、穿拖鞋出入教室图书馆等地十分普遍。另外,高职大学生自我约束与管理的能力也有待加强,46%左右的学生上课迟到、旷课、课堂上说笑、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等。上课“三无”情况也比较多,很多同学一无课本;二无笔;三无笔记本。25%左右的学生不能遵守作息时间,晚上十二点以后还在宿舍上网、打游戏、聊天、甚至煲电话粥,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15%左右的大学生情侣在校园内举止欠妥,搂搂抱抱、过分亲昵,不符合大学生的形象要求。许多学校的教学楼写着“禁止携带食物进教室”等标语,但超过四成的教室里食品垃圾随意丢弃在桌子上或地上,必须有专人负责打扫才能保持卫生。

(三)从学生对日常交往礼仪的掌握来看,大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知识比较欠缺,从而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个人发展

本次调研,我们设计了一些具体的礼仪常识问答,了解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回答“上级与下级握手时,应该谁先伸手”时,55%的学生表示“下级先伸手”,30%表示“上级先伸手”,15%表示“o所谓”。问及“两粒扣的西装应该怎么扣”时,40%的学生认为“扣上面一粒”,50%认为“扣下面一粒”,10%认为“全扣”。 由此看出,很多学生对于握手、着装、交换名片等日常交往礼仪常识都没有很好掌握,就更谈不上对礼仪的深层次把握了。

(四)从学校礼仪教育开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的礼仪教育还流于形式,不够普及,师资力量亦有待加强

通过调查,某高职院校有30多个专业,但将礼仪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实际开设的仅有8个专业,其中,将礼仪课程设为必修课的只有旅游类专业和文秘专业,其他专业只是作为限选课开设。一些学校虽开设了礼仪类选修课,如“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等课程,但受开班数量、选课人数的限制,很多同学只能望课兴叹,没有机会选修。其他几所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开课率也很低。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达了希望通过多种途径尤其是课堂学习来掌握礼仪知识。

调研组还发现,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教师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缺乏专门的礼仪培训,教学内容比较随意。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与访谈,笔者找出了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了以下对策:

(一)发挥礼仪教育的功效,传递正能量

高职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以下特点:自信心不足、纪律性较差、缺乏学习动力等,礼仪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针对不同学生能够起到“雪中送炭”或者“锦上添花”的作用,给学生传递正能量。通过课堂礼仪教育和日常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强自信心;通过规范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深刻领悟礼的内涵――“敬”,加强自我约束与管理;让学生掌握日常交往礼仪与技巧,使学生感受到交往的魅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掌握职场礼仪技巧,使学生顺利打开就业之门。

(二)普及礼仪教学,将礼仪教育常态化

明礼仪修养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高职院校要转变教学理念,将礼仪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必修课开设。高职院校可根据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种类的礼仪类课程,比如“旅游服务礼仪”、“秘书礼仪”、“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等。合理安排讲授与实践相关礼仪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践行礼仪的兴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大力进行改革,重视实践教学,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当然,除了开设礼仪必修课之外,各高职院校还要建立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将礼仪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加强监督与管理。

(三)建设优良的校园礼仪文化,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隐形课程,学校应该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比如设立礼仪宣传栏,普及礼仪知识。开展礼仪宿舍及教室设计比赛、礼仪知识竞赛、礼仪操比赛、主题演讲、辩论赛、礼仪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发动师生开展“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征集活动,使大家关心身边人及自身的失礼行为,从而引发重视。评选各个班级的礼仪标兵,发挥榜样的力量。许多学校成立了礼仪社团或校园礼仪模特队,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参与的礼仪服务活动从校园内拓展到校园外,为海口车展、博鳌亚洲论坛等活动提供礼仪服务,并获得相关单位的一致好评。学生通过参与校园内外的礼仪活动,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礼仪风范。

(四)提高教师的礼仪素养,强化其身教作用

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将言传和身教有效结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得体的着装、优雅的举止、善意的微笑、良好的教学方法、和谐的师生关系都能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礼的内涵。

专业的师资力量也是礼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高职院校应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给教师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结合日常教学需要选派教师接受系统而专业的礼仪培训,打造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操技能过硬的优秀礼仪师资队伍。此外,还应加强礼仪实训室建设,为礼仪教学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条件。

(五)发挥网络平台的教育优势,实现信息共享

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建设网络课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外进一步学习礼仪知识。一些高职院校已将“社交礼仪”、“旅游服务礼仪”等课程建设为院级精品课程,将课程资料上传至网络共享,师生课外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交流。另外,一些学校还引进了慕课、微课等,使本院师生有机会向国内其他院校的优秀礼仪教师学习。

四、结语

礼仪是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不学礼、无以立”,当代高职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成为“学礼、知礼、守礼”之人,塑造出良好的个人形象,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集扎实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礼仪修养于一身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已经成为现今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高等职业院校中的礼仪课程也越来越受到校方、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和关注。礼仪课程本身具有易懂、易学、却难养成的特点,我们应该在课程设计中突出学生的礼仪意识养成,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自我意识与礼仪意识认知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它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礼仪意识认知是最高层次的自我意识,是通过“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发自内心对别人的尊敬之情的“礼”的精髓来完善自我意识;通过自觉而又自然的且符合规范要求的“仪”的行为,对自己思想、情感、意志等内在心理活动进行反作用的重要方式。

礼仪重要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大量细致的礼仪规范与行为准则的身体力行,为我们完善自我意识创造了条件,大学生的自我认知需要在礼仪实践中完成,学生也会在实践过程中更加自信。在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发展的过程中,礼仪认知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使自我意识完善的过程更加充分。

二、高职礼仪课程中礼仪意识的养成

高职院校的礼仪课程,大多以公选课方式开设,课时量在32-56之间,由于课程的局限性,不能对学生进行长期、大范围的礼仪监督及管理,笔者认为礼仪意识养成主要包括礼仪意识认知、行为训练、习惯积累三个部分,在授课过程中应主要以礼仪意识认知和行为训练作为基础,逐步加强,然后再向习惯和性格层面拓展。

(一)礼仪意识认知

1、遵礼、守礼意识的建立。

高职学院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体心理差异的不同,导致了学生遵礼、守礼意识的参差不齐。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礼仪意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礼仪意识的基本情况。其次,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每堂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具体设计,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触动学生共鸣,达到震撼心灵的目的。第三,从小事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循序渐进,先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基本礼仪规范做起,逐渐在各种人际交往活动中实践礼仪规范,从而提高学生礼仪应用能力。

2、以礼养心,以行鉴礼。礼仪是明于心,动于行的。礼仪是贯穿于学生一生的重要财富,在礼仪课程中,要让学生学会用“敬人”之心,净化心灵,用“浩然正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律己、慎读”约束自己的言行,达到知礼、懂礼、守礼、行礼的目的。

3、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的时候,要在案例教学中,以真实、感人的实际案例打动学生,以富含哲理的故事、寓言启发学生,以身边事、职场事教育学生。比如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中恪守孝道的孟佩杰,作为案例声情并貌的让学生在教学中触动心灵;把职场中的礼仪,以案例、情景、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展示出来,让学生观摩体会,深入其中,在明了礼仪基本常识的基础上,掌握礼仪的实际功用。

(二)行为训练

高职礼仪课程中的行为训练主要包括形体、仪态训练、面部表情训练、行为举止训练、特定场景综合训练等等。行为训练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程度,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三点:

1、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有兴趣的参与。

案例、情境、企业现场观摩实践、项目导向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行为训练的有效性。教法的综合运用更多体现的是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与实施。比如常州建设职业学院的蒋英老师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就很有借鉴意义。

2、要结合专业、职业方向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有目的的参与。

根据专业、行业的职业标准,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比如中山职院张丽英老师针对旅游、市场营销、服务等行业所做的课程项目设计。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除了参考其他院校的优秀教学资源外,也要针对自己院校开设的专业,学生将来就业的行业、企业进行设计,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目的的参与其中。

3、要根据课时量的安排,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高职礼仪课授课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但课时量的局限又需要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甄选,在内容选取的时候,应突出行为训练的作用,加大仪态、馈赠、慰问、拜访、接待、职场及家庭礼俗等可形象化的课程的授课时间和比例。

(三)习惯积累

把礼仪意识与行为训练进行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在课程中让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理论和动作要领的同时,还要进行礼仪课外拓展,召开礼仪主题班会,鼓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礼、习礼,见老师要行礼、问候;同学间要重礼,懂礼;参加校园活动,要用礼、明礼;回家的时候,要知礼、孝敬等等。召开礼仪技能竞赛,把礼仪所学,通过大赛的方式,展现出来。建立学生礼仪知识及习惯积累手册,将学生需要的礼仪规范,记入手册中,由学生进行日常行为及礼仪知识小记的撰写,将学生父母及重要亲属的生日及重要的纪念日,记入手册,提醒学生时刻牢记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礼仪;将求职面试礼仪规范记入手册,作为将来实习、就业求职面试时的礼仪指导;将礼仪禁忌记入手册,避免自己在日常的交际场合做出有违礼仪的事情等等。礼仪手册的运用,为礼仪课程的延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使学生礼仪意识的养成更具操作性。

礼仪作为人生必备的交际技能,需要学生从意识源头出发进行重视,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同时加强行为的训练,习惯的积累,突破性格的局限,才能使礼仪意识深入人心,达到学生终生受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社交礼仪》,林友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三版;

篇8

 

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其职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高职礼仪教育无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全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均开设了礼仪课程。然而,当前礼仪课程在多数高职院校中是作为一般的通识课程,负责对学生进行基本礼仪知识的传授及相关技能的实训,在课程的设计上没有将特定专业相应的“岗位需求”作为导向,从而导致了当前高职礼仪课程因与专业契合度不高而被学生轻视的尴尬状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依据《纲要》指示精神,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理论探索,我们认为高职礼仪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设计思路的创新。而创新高职礼仪课程的设计思路,必须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化对礼仪课程重要地位的认识,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体现“三个注重”。

一 深化对高职礼仪课程重要地位的认识

《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职业人”培养有着不容忽视和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礼仪修养是学生就业“软实力”的重要因素。

高职教育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人才,需要较多与人打交道,因此,如果将高职生的专业能力比作“硬实力”,那么其礼仪修养就是“软实力”。有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问卷教育学论文,结果显示: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技能等“硬实力”指标逐渐退居二线,而人际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等“软实力”指标成了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因为“软实力”才是毕业生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可持续发展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稳定的职业能力,也是他在就业岗位上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②]因此,作为提高学生礼仪修养,提升其综合素质的课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职业形象与礼仪》是一门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职业形象是学生展示其专业能力的 “橱窗”。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形象魅力已经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个人形象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产生正向的首因效应,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相反,糟糕的个人形象却会产生“扫帚星效应”,使得交往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作为一名“准职业人”,高职学生只有多了解一些礼仪常识,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开启展示自身专业能力的“橱窗”,进而产生“晕轮效应”,才能更好地发挥专长,拥有强大的个人职场竞争力。

(三)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期刊网。

以文秘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可以归纳为“办文、办事、办会”等“三办技能”以及协调沟通能力,而这些能力均离不开礼仪素养的支撑作用。同样地,在市场营销、物业管理、会展策划、国际贸易及物流管理等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 高职礼仪课程设计应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

实际上,《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设计思路正是在研究解决“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明晰起来的。

(一)为谁教――课程目标体系的确立

作为公共课程,《职业形象与礼仪》要面向市场营销、文秘、物业管理、会展策划、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多个专业的高职学生。“走进校门的是大学生,培养出去的是职业人”。经过三年的培养,在完成了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之后,他们将被打造成一个个“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职业优势品质与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人才”。[③]这既是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纲领性目标。

作为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总目标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及相关技能的实训,引导其塑造富有魅力的个人形象,形成彬彬有礼的交际风度,掌握得体娴熟的职场沟通技巧及待人接物技能,从而有效提升其职场竞争力。

《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总目标是由几个主要的分目标支撑起来的。它们分别是: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现彬彬有礼的社交风度;掌握得体娴熟的职业场合礼仪。

继续细分下去,每一个分目标下面又有若干个子目标,即单元教学目标。例如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这一分目标是由职业人士的仪容礼仪、职业人士的服饰礼仪及职业仪态礼仪等几个单元教学来实现的。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又可以分解成一系列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各单元教学目标设定的时候,不仅要有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教育学论文,还要有品质目标,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二)教什么――教学内容的取舍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再加上由于现代交往日益扩大引进的国际礼仪,礼仪知识可谓是浩瀚的海洋。《职业形象与礼仪》应当怎样来做内容的取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职的专业就是工作岗位。和本科教育讲究知识的系统性不同,高职教育“职业人”的培养讲究的是针对性。因此,我们要依据各专业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灵动地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既要有各个专业基本通用的内容模块,又要有依据专业岗位需求进行了差异化处理的内容模块。

例如在文秘专业的《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内容选择方面,针对文秘岗位办文、办事、办会等核心能力的要求,进行了内容侧重点的调整,增加了会务礼仪、办公室日常事务礼仪、沟通与协调礼仪技巧、公关交际礼仪技巧等几个方面的比重,通过礼仪的训练,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相应地,在物业管理专业《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教学中,针对其专业岗位对市场竞争能力及业主服务能力的要求,则强化了职业化形象设计、社交礼仪常识及沟通技巧的教学内容。

(三)怎么教――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课程设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教学内容的实施效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在《职业教育该怎么样办》中指出:“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并用”。

在《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逐步摒弃了传统的礼仪课教学以讲授礼仪常识为主、强化知识认知的做法,进而构建了强调技能掌握及行为转化的“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技术实务课教学模式。针对行业企业特点和岗位(群)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对工作情境进行项目细分,构建讲训一体的教学模块,提供合适的教学场所,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使得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素质。

新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课堂的互动,尤其是学习与将来工作的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育学论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因此,我们也特别注重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并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从而将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求职面试礼仪的教学中,我们就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模拟招聘。教师指导学生提前把教室布置成招聘面试的场景,并要求参与的学生提前做好面试的各项准备,在仿真的场景下完成面试的流程,使得求职面试各个环节的礼仪得到直观的强化。

三 高职礼仪课程设计应体现“三个注重”

在《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悉心研究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还应特别体现“三个注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品质素养的提升,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期刊网。

(一)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本课程的设计中,我们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视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针对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整合教学模块、序化教学任务,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实际需要突出技能点训练。我们通过对各专业岗位(群)能力及品质需要的分析研究,把课程模块整合为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往礼仪及职场礼仪三大模块,进而提炼出支撑每个模块的具体单元项目和若干个关键技能点。

不可忽略的是,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求职技巧等,这些能力都是学生未来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能力。因此,我们还通过教学内容的巧妙安排与教学过程中的训练体验,提升学生的这些职业能力。比如我们在进行日常交谈礼仪单元教学时,匠心独具地设置了“荒岛逃生”的游戏,学生踊跃参与,既锻炼了自己听与说两方面的能力及礼仪修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注重学生品质素养的提升

高职教育强调砺技修德。90年前,教育先驱黄炎培在他撰写的《教育大辞典》中这样定义职业教育:“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一方获得生活之供给与乐趣,一方尽其对群之义务,名曰职业教育。”在注重岗位技能训练的同时,《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还设立了品质培养目标,关心学生情商、逆商的提升及诚信守时等优良品质的塑造,关爱他们的心灵成长,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教书与育人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例如在进行职业人士的仪容礼仪单元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认识几种基本的脸型,并判断自己属于哪种脸型教育学论文,进而为自己设计合适的发型。鉴于有些学生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片面关注自身的不足之处,因而产生消极自卑心理的状况,我们在教学别设置了“我们是否应该自我悦纳”的讨论环节,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观点交锋中达成“自我悦纳很重要”的共识,强化了学生积极的自我评价意识,使得他们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仪容魅力。

(三)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教学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就相当于面向不同的职业岗位。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在课程三大教学内容模块的设计中,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和日常交往礼仪大体保持一致,只做具体技能点上的区分;而“职场礼仪”模块则采用开放式设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灵动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这种课程内容上的开放性和弹性制,很好地解决了《职业形象与礼仪》作为公共的专业技术实务课程与生俱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关系。

例如在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形象与礼仪》职场礼仪模块的教学中,加入商务文书礼仪、网络及手机等通讯工具的使用礼仪等内容;而在国际贸易及应用英语等专业相应模块的教学中,则涉及一些涉外礼仪的知识和技能。

当然,《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设计的开放性还体现在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紧跟行业和岗位发展趋势,不断调整、补充相应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在不断的自我扬弃中,日益趋于合理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洪致平.探索现代服务业“职业人”培养之路[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篇9

一、引言

大部分求职成功的女性除了具有很多关键的面试技巧外,还具备良好的着装理念。即将毕业的大学女生其稚气未脱,涉世不深,还处于天真烂漫的学生时代,应聘面试算是她们接触社会接触未来职业的较正式的一步。在现在时尚开放的年代,女性的服饰也是色彩缤纷,形态各异,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随心所欲的穿着,以展现自我的喜好与个性。但对于大学应届毕业女生来说,面试着装毕竟不同于其他场合的穿着打扮。

二、大学应届毕业女生在面试着装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应届毕业女生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人士的快速转变,但她们的着装理念却没有随之作出及时的改观。比如很多女生在面试时着装随便,发型与身份不符,浓妆艳抹下显出幼稚的眼神,或是背着大大的双肩包,涂着色彩斑斓的指甲油,带着大大的耳环、耳坠等等,所有这些都会使面试官对我们的印象分大大下降,从而最终影响面试结果。

三、对于大学应届毕业女生在面试着装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面试是我们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印象的有利时机,在服饰的色彩、款式、大小上大学女生要注意与其自身的年龄、气质、肤色、体态、发型和拟聘职业相协调。

(一)服装的选择要大方得体

女士求职服装一般以西装,套裙为宜,穿着的服装还要和我们要去面试的工作的性质有关。颜色可为黑色、深蓝、灰色,对于大学女生也不排除一些较鲜艳的颜色,但不能太过花哨,过于活泼。

(二)鞋子以便利为宜

鞋子以便利为宜,不要太高,款式要专业,颜色与套装相配。穿正装的话,最好搭配深颜色的鞋子。天气较热时如果想穿凉鞋,建议穿前封口高跟凉鞋,配上长筒丝袜,漏脚趾的凉鞋要慎穿。

(三)饰物搭配合理

对于应届毕业的女大学生,建议只带一个能放下简历和其他证明材料的公文包即可。里面还要准备一些补妆用的工具、身份证件和钱包等。

首饰要从简,耳饰最好是耳钉,手上可以戴手表以显出自己的时间观念,不戴太复杂的手链、项链。

根据自己的脸型与肤色选择眼镜框的大小与颜色。避免眼镜框太过花哨,隐形眼镜有时是不错的选择。

(四)发式要适宜

头发在整个仪容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定要保证头发是干净清洁的,不要留有头屑或是出油,更不要让衣服上沾有头皮屑。另外要结合自己的脸型、身份与年龄去选择发型。

(五)化妆注重与身份相匹配

女生去面试前应该稍稍化一下妆,适当的遮盖一下脸上的青春痘、黑头。但不可浓妆艳抹,而应与朝气蓬勃,纯真朴素的大学生身份相适应。

(六)指甲的处理不合适

指甲最基本的是应保持干净、修剪好,不宜过长,也不要涂艳丽的指甲油。

四、针对大学应届毕业女生着装的建议

除了前面谈到的着装要求外,我们还应该从整体上注意一些问题。

(一)着装要符合大学女生的年龄气质

服饰的色彩、款式、大小要和自己的年龄、气质、体态,以及你所应聘的职业岗位相协调一致。不要觉得自己还没有踏入社会,与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比起来就觉得自卑,所以为了显得自己很成熟,就一味地打扮过分老成,那样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企业招聘大学生要的就是他们那份稚气未脱,天真纯洁,可塑性强。

(二)不要过于追求名牌

在面试的时候,不要过于追求名牌,但是一定要得体大方。干干净净,符合学生身份的着装才更受用人单位欢迎。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有好的仪态和气质。

(三)不同职业的着装建议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形象,要根据职业形象去选择着装。如果应聘的是广告等创意行业,着装要低调而有创意;银行金融行业,颜色以黑白为准;事业单位与公务员,不一定要穿正装,也要正式一些;教师、工程师、干部等岗位,应选择庄重、索雅、大方的着装,以显示出稳重、文雅、严谨的职业形象;导游、公关、服务等岗位,可以选择华美、时髦的着装,以表现活泼、热情的职业特点。

(四)着装切忌过于暴露

对于大学女生而言,清秀端庄的外表会能赢得不少好感,妖艳性感是绝对不可取的。短、露、透的服装,内衣外露也都不被正规公司所允许,反而是越保守的着装越能获得招聘经理的好感。

(五)提倡环保

正规的职业女装中不包括皮衣、皮裤和皮裙。由于社会上自然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用人单位也不例外。所以说除了皮包外尽量不要选择皮质的着装。

(六)诚恳自信更能赢人

所有的着装、修饰都是外在的,花钱很容易买得到,有自信才是很难学到的优势。如在面试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摆弄双腿、过多手势,避免目光游离,在倾听问题时要认真地注视考官,以显得你尊重别人。作为大学生我们虽然涉世未深,但我们要有信心去证明自己是最棒的。这个信心就要靠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不断的练习与积累。

五、结束语

面试中的技巧与策略固然很重要,但是面试的着装更是会影响考官对我们的第一印象。尤其对于大学应届毕业的女生,着装的注意事项更是比男生要多而复杂。在职场中将逐渐成长为职业女性的大学生也要学习更多的职场着装礼仪,以使自己更自信的工作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孙玲.商务礼仪实物与操作.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10

篇10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2-0050-02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高级技术人才,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普遍注重实践技能、专业知识的培养,弱化了人文素养教育。同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重视政治思想教育而忽视人文关怀、工作认识肤浅、措施不力等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

一、培养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何为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修养,体现在人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是引导高职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具体包括怎样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其他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问题。人文素养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二)当前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现在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普遍简化、淡化、弱化,一些高职院校只有党、团、选修课程,同时部分高职大学生上学期间忽略了自身的品德修养,导致学生人文素质低下,以下几点尤其突出:人格境界低下,价值观、道德观混乱,辨别是非能力弱;缺乏人文情感,缺乏人生理想,缺乏亲情;缺乏同情心、责任感、正义感;不懂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基本常识;缺乏表达能力,谈话交流词不达意、言不由衷;缺乏合作意识,无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职业道德缺乏,法律意识淡薄。

(三)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许多高职院校贯彻“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为“职业岗位”做准备的教育,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职业性”,往往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殊不知能力、就业固然重要,但培养一个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却是根本,在加强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通过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不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青年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是培养其人文精神的关键环节。

二、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及现状

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形式多样:开设必修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教育功能;开设人文类选修课;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举办艺术节以及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让同学们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得到熏陶;在校内开展人文讲座,放映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经典影视作品;鼓励同学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心弱者等。

这些人文教育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人文素质教育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很低,人文类课程的开设较少,学生几乎没有自由选课的余地。人文选修课的开设会受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学生往往不能按个人意愿进行自由选择,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学效果。另外,人文讲座普遍较少,讲授内容单一,缺乏人文素养教育的校园环境。

校园网站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基本上是院校介绍基本情况、学院发展动态、院系新闻公告的媒介和通道,而校园网上名人足迹罕至,名家难寻,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教育功能。利用校园网站有的放矢地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可有效辅助课堂教学和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其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人文精神。

三、创建人文素质教育网络平台的可行性

网络教育平台无时间、空间限制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自由分享网上的人文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网络交流的虚拟性,使得学生可以直抒胸臆,表露真情实感,教师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情绪波动和思想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网络平台把人文知识和人文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深邃智慧、崇高理想通过鲜活的校园网站进行传播,并与传统人文教育形成优势互补,努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水平。

搭建人文教育网络平台,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其互交性和广域性的特点,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直接引导、服务性强的特点,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开发和服务。

四、人文教育平台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目标

在网络平台建设中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强调人文素质培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大学生作为人文素质培养主体。突出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结合,设置人文讲坛、历史博览、文学经典、 哲学世界、 职场礼仪、 网上论坛等栏目,力求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把网络平台建设成为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操作方便、界面友好、更新及时的人文素养教育的互动平台。在网络平台中提供充足、实时更新的多媒体资源,通过欣赏、互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体会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在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改变目前部分学生责任感缺失、以自我为中心、漠不关心别人的苦难、缺少人文情怀等道德误区。

在操作技术层面上,我们制作的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重组性和可扩展性,服务器确保系统能在大负荷情况下安全运行,客户端采用标准的浏览器,能为所有注册师生提供多种交互工具与实用的个性化工具。交互工具包括网上论坛、问卷调查等;个性化工具,主要包括个人信息、问题提交、在线帮助及修改密码等。

五、人文素质教育平台建设内容

建设人文素质教育平台,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掌握较为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知识。构建人文素质教育平台内容要尽量涉猎广而且有吸引力,提高受关注度,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达到开拓学生人文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升华学生人文情怀的目的。设置人文讲坛、历史博览 、经典赏析、 哲学世界、艺术长廊、职场礼仪、 网上论坛等7个主要栏目:

(1)人文讲坛。主要以名家、名师讲座为主,进行文化对话,聆听教诲,感悟人生和艺术,陶冶情操。

(2)文学经典。包括经典书目导读、经典推荐、经典影片欣赏、美文赏析等内容。使学生于静心品读中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浸染内心世界。

(3)哲理漫谈。介绍中外哲学思想、哲学观,把哲学问题通过浅显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心智宽广,思想精深。

(4)历史博览。应包括民族史、地方史、文化史、文物考古等各个方面。采取多元化形式,图文并茂,辅以声像材料,便于接受和理解。通过常识知识板块的设立,努力改变人文文化基础知识缺乏、知识面较为狭窄的现状。

(5)艺术纵横。展示中外古今书画名作,展播中国民族乐器、西洋乐器及经典曲目赏析,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6)职场礼仪。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培养学生从事未来职场需要的礼仪行为、职业行为、诚信行为等行为理念。做受企业最欢迎的人,满足学生个性化成才的需要。

(7)网上论坛。通过师生间互动、交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会处理多种社会关系。对于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作深入的剖析、正确的回答。

六、结束语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人文素质教育网络平台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网络辅助传播体系,为创新学习提供了优化的环境, 其互交性和广域性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参 考 文 献 ]

[1] 屈庆平,蔡海英.关于高职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5).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70-02

大学之于高中,有很多变化,变化之一是课堂的变化:不再穿校服、不再喊“起立”、课堂不再安静、教室不再干净、老师不再敬畏、学生不再规矩、师生不再亲密……这些变化引发了社会对高校课堂礼仪的关注和讨论。

一、高校课堂需要礼仪

“礼”是“礼貌”,“仪”是“仪式”。课堂礼仪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和。课堂礼仪是师生礼仪的交汇处,是校园礼仪的落脚点,课堂礼仪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学风、校风及校园文化。

1.礼仪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在西方,“礼仪”一词起源于法语,原本的意思是通行证。培根也认为,礼仪是一封永久的推荐信,是走向成功殿堂的敲门砖。在现代社会,有礼走遍天下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受过良好礼仪教育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其在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往往表现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成功的概率也要高得多。常有这样的报道见诸报端:某大学生因不懂面试礼仪而败下阵来。可见,在就业难的今天,礼仪之于大学生具有了特殊的现实意义。课堂礼仪对知识、技巧的要求虽不同于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专业领域的礼仪要求,但其蕴含的恭谦礼让、尊师敬长、诚实守信等品质要求却是一脉相承的。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如果我们寓教于礼,潜移默化,“礼”的本质和精髓就会固化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中。

2.礼仪是课堂秩序的守护神。按照《辞海》的解释,“秩,常也;秩序,常度也,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守规则之意”,与“秩序”对立是“无序”。课堂需要秩序,没有秩序,教学无法完成或高质量的完成,这是常识。问题是,为什么有的课堂出现“无序”状态?课堂秩序靠什么维护?从课堂礼仪的内容来看,它是关于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有关仪表、仪态和仪式的行为规范;从课堂礼仪的目的来看,它是为了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从课堂礼仪的手段来看,它是通过“约定俗成”,习惯成自然,不同于“制度”“权威”等外力作用,因此,行之更远。因此,可以说,礼仪是课堂秩序的一部分,课堂秩序又通过课堂礼仪得到巩固和升华。

二、高校课堂礼仪现状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笔者的长期观察发现,在高校课堂中,礼仪缺失现象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仪式礼仪缺失。仪式是通过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来影响、调动师生的情感,引导、强化师生的价值取向;仪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仪式气氛庄严、程式规范、意蕴深刻,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巨大的心理暗示作用;仪式具有激发斗志的作用。仪式的作用不可低估,然而,在今天的高校,有几个教室还有课前礼?有几所学校还有升旗仪式?

2.仪表礼仪缺失。调查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师生不重视自己的仪表。在南方的夏天,学生穿短裤、背心、趿拖鞋上课的现象非常普遍,部分女同学衣着紧身、暴露,饰物夸张、失调,头发五颜六色。一些女教师衣服高腰、穿短裙、画浓妆、留长指甲,这些社会化的装扮与高校教师的身份不符合。男同学不注重个人卫生,蓬头垢面;男教师不注重个人形象,不理发须,衣着随便。

3.言行礼仪缺失。迟到、早退、玩游戏、听音乐、吃零食、睡大觉、交头接耳、勾肩搭背是高校课堂常见画面。某些老师也有失礼之处,如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语言尖酸刻薄,有时甚至说脏话、说荤话;一些教师不安心教学,课外业务繁忙,上课期间电话不断;一些老师自始至终坐着授课;更有少数的男教师烟瘾发作,在教室里吞云吐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高校课堂礼仪缺失原因

1.受高校一些教师自由思想的影响,欲挣脱礼仪的束缚。思想自由是现代大学的灵魂,但一些老师过度解读这一论述,认为自由就不要形式、不要规范,认为礼仪是陈规陋习,是限制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因此,不主张、不践行。一些学生也认为,大学应该是学术活跃的地方,太多的礼教会让课堂气氛变得凝重,因此,极力反对课堂礼仪的推行。

2.受不良社会思想的冲击,传统道德思想受到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化、金钱化和利益化,惟利是图、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横行,把诚信、服务、奉献等看作是落伍的道德规范,自我欲望无限膨胀,无限向他人、家庭和社会索取,从而造成了日益紧张的人际关系,道德滑坡至使礼仪失范。

3.高校扩招,教师礼仪素养下降。前些年,高校扩招迅速,从社会上吸纳了大量新老师。这些老师来自各行各业,且一部分为非师范毕业,对教师职业礼仪尤其是课堂礼仪认识欠深入。入职时虽然都进行了一定的岗前培训,但受培训时间和条件的制约,培训科目仅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等少数几门课程,课堂礼仪等相关知识没有涉及,造成整个高校教师礼仪素养下降。

四、高校课堂礼仪回归,关键在创新

高校课堂礼仪缺失严重,高校课堂礼仪回归势在必行。近几年关于恢复课堂礼仪的呼声很高、措施也不少,但成效不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关键的一点,课堂礼仪从形式到内容缺少改革和创新。以下是笔者在湖北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上对课前礼的一次活动实践,以此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起立”声响起,男女生分别以商务礼仪站姿激情朗诵师生共同提炼的课程导语:“我们怀揣共同理想,崇尚人本理念,坚守人权底线,倡导人文关怀,以人力规划为导向,以职务分析为前提,理顺薪酬体系,强化绩效考核,健全聘用管理,提升培训开发,规划职业生涯,奋力攀登人力管理新高峰。”朗诵完毕,学生落座,课堂教学正式开始。

该课前礼形式至少有四点好处:一是发挥了“起立”的传统作用,即迅速切断学生的惯性思维和手头事务,将注意力集中到即将开始的课程上;二是增强学生对课程架构的认知。将课程主要内容融入课程导语,反复朗诵、反复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要点结构当了然于心;三是提前与职场接轨。现在一些优秀的公司有做早课的礼仪,目的在于通过反复宣导企业文化,达到员工价值认同。新课前礼仪与公司早课有异曲同工之妙;四是经过提炼的课程导语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催人奋进,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赵昆.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6,(4):16-17.

篇12

一、高校就业引导教育研究现状及从业教师现状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社会及高校都在日益承担着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问题,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迁、新的社会工作的需求,这些都在对当今需要的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为社会提供人才的高校也在不断的反思,近几年,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就业引导教育,希望通过在校的专业的就业引导教育的系列教育与培训,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常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虽然高校都在大力提倡就业引导性教育,但是就业引导教育也是近几年才被系统的提出来的一项工作和课题,大多数高校对于就业引导教育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这些情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多高校的就业引导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和全面,引性教育缺乏适合本校运行的方式和模块、从事就业引导教育的教师队伍大多处于边缘和兼职状态,大多由从事和就业相关的就业专职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兼任,缺乏专业和系统的培训,由于从业教师队伍的边缘化和兼职化,对于从业教师来说首先自身都缺乏专业和系统的就业引导培训和学习,在开展就业引导教育工作时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对当今国家和社会就业相关政策的了解和解读,缺乏对就业知识和技能的了解、缺乏专业的教育背景等,这些都会制约着高校就业引导教育的开展,尤其是从事就业引导教育的教师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和制约着教育引导工作开展的水平和发展,由于就业引导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大就业教育引导教育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培训。

二、高校对就业引导教育教师的要求

由于高校从事就业引导教育教师的重要性,各大高校也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索就业引导教育的对策和方法,近几年高校都在不断加强就业引导教育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希望通过系统的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建立起一支专业素养高、执行力强、实践技能高的专业教师队伍。高校对于就业引导教育的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如下:首先,对于从事教育的教师团队,应加强自身的专业化知识,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有关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知识、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大学生就业的方针等;其次,对于从事大学生就业引导教育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身各方面的知识,对于大学生就业引导教育工作不仅仅体现在一方面就业知识的储备,更多时候需要运用各方面知识充实和完善自己,比如学习心理学,掌握和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观察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制定就业方案、帮助心理自卑缺乏自信学生确定就业目标,帮助自身学习较差的学生度过难关,运用心理学的各项知识来打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帮助他们树立就业信心;同时,作为从事大学生就业引导教育的教师还要学习文化礼仪知识,只有自己首先精通各种文化礼仪知识,才能树立典范,教育和教导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学习优秀的文化礼仪知识,才能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规范,只有这样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才能运用好职场礼仪;与此同时,从事大学生就业引导教育的教师还应该广泛学习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各项知识和文化体系,这有这样才能

在多方面指导毕业生,才能以身作则,运用专业知识指导学生。作为大学生就业引导教育的工作者,还应积极参加各种就业知识的相关培训,和其他教师或者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学习,就业引导教育的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将自己作为一名学习者,重新系统的对就业知识和教育进行学习。对于相关的就业的资格考试,有必要的和有需求的,作为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也要积极考取,提升自己的就业资格认证水平。同时,从业教师要将自己的课堂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上出一堂生动又有时效的就业引导课程,才能在平时的就业引导教育中起到真正有时效的引导和指导意义。

三、小结

高校在重视就业工作的同时,日益重视学校对大学生的就业引导教育,这就势必要求从事高校就业引导教育的教师队伍要不断的强大和专业,高校对新形势下就业引导教育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希望,我们也希望通过加强就业引导教育教师队伍的能力,大大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篇13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46-03

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价值观及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是在谋求职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动机与需求,思考与决策,社会竞争适应力,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品质,是在就业环境的熏陶下,个体经过不断的修养、逐步内化出的一种心理结果。

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是影响毕业生就业适应性和成功性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在就业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而言,其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健康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才能促进女毕业生正确择业,主动适应,谋求发展;而不健全的就业心理素质,则会影响她们的择业、就业和发展。大量的调查数据表明,由于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学历不高、动手能力不强和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的存在,容易出现诸如焦虑、恐惧、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意气用事、感情脆弱、缺乏应有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等不健全的就业心理素质。因此,针对以上状况,加强对高职院校毕业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其就业心理素质,实现自我完善,使女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展现自我,提升就业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素质教育后带动了心理素质的研究,至今已有30年左右的历史。虽然以中学生、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专门针对就业心理素质的研究则较少,特别是集中于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这特殊群体的就业心理素质的专门探讨则更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概念和结构的理论探讨方面,尚无专门针对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影响因素所进行的实证研究。

目前,国内外众多专家和研究机构对影响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中的就业能力进行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必备的除岗位所要求的特殊的专业技能以外的典型的心理行为特征,它是大学生获取和胜任相关工作的心理行为条件,是影响大学生能够成功就业的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就业能力与职业相关,是大学生能否获取工作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衡量标准,它不同于技术能力,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潜在特质,不是指具体的工作特征,它不随着行业类型、工作层次和企业规模的改变而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研究。

Fugate(2003)研究表明就业能力对于大学生成功的适应工作环境并作出有利于组织的工作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失业的可能性较小。李颖(2005)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显著的影响就业质量,就业能力低的学生,其就业质量低于就业能力高的学生,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学生,有较高的工资,工作环境相对舒适、安全,所选工作比较符合自己的兴趣。国外有多项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1990)认为大学生成功就业需要具备5类能力,具体分为16项技能:基本胜任能力,具体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计算能力;适应能力,具体包括创造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群体共事能力,包括团队工作能力、人际技能与协调能力;影响力,具体包括分享领导能力与理解组织文化能力;沟通能力,具体包括说和听的能力。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1990)认为大学生成功就业需要具备5类能力,具体分为16项技能:基本胜任能力,具体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计算能力;适应能力,具体包括创造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群体共事能力,包括团队工作能力、人际技能与协调能力;影响力,具体包括分享领导能力与理解组织文化能力;沟通能力,具体包括说和听的能力。王大超等人(2008)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总结出大学生成功就业所需的能力,前15项能力依次是:自信、主动性、面试技能、富有主见、寻求支持、专业技能、人格特征、口头表达、专业知识、信息收集处理、社交导向、坚韧性、正直诚信、主动学习、问题敏感性。郑学宝,孙健敏(2005)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参考国内外有关就业能力的研究成果,指出大学生成功就业需具备5个方面的能力,其中,知识包含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法律常识、现代科技常识、人文科学与哲学常识以及专业知识;而技能包含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计划能力、学习力、执行力、创新能力、反省力、专业技能;品质包含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包含个性特征、工作作风、气质风度和生活作风;身心包含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综上所述,就业能力对大学生顺利就业与择业有着重要意义。

二、影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因素分析

(一)基本研究程序

1.确定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构成因素。通过对已有关于就业心理素质的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编码,同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部分心理教师、毕业生工作负责人和研究生,初步假定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成分,然后编制成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成分调查表,对广东省心理学专家、高校辅导员、负责毕业生工作者、高职学生和企业人士进行调查。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构成因素。

2.编制“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自评量表”。以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根据专家意见和初试结果对题目进行修订,最后确定50个题目作为预试问卷条目,编制“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自评量表”,编制量表过程分为预测研究和正式研究两部分。在预测研究中,随机抽取广东不同高职院校600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对预测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对预测量表的部分题目进行删除、修改和增补,编制出新的测试问卷,进行正式研究。正式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对正式研究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删除部分题目,组成最终的正式量表。最后采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手段,对正式量表的测量学特性(信度)进行考察,以进一步衡量自编量表的实用性。

3.调查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现状。采用“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自评量表”对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即将毕业的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4份,有效回收率为91.6%。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统计方法对影响女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心理素质状况进行分析。

(二)结果分析

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项目鉴别指数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有50个题目的t值都值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

2.通过相关性检验,根据Kaiser提出的因素分析的适合性准则:KMO系数在0.80以上,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小于0.01,样本数据很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对照该标准,KMO抽样适当性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表明(见表1),样本数据非常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3.测试结果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我们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各因子所包含的项目,通过专家小组讨论分别对六个因素做了如下命名:

第一个因素包含7个题目,具体包含的内容有“灵活性”、“迁移能力”、“未来规划”、“角色转变”、“主动性”、“自觉学习”、“表达准确”7项。这7项内容都与适应就业环境有关,因此命名为“就业适应素质”。

第二个因素包含4个题目,具体包含的内容有“礼仪”、“大局观”、“同理心”、“完美倾向”4项,这些都与在职业中取得优秀绩效的优秀品质有关,因此命名为“职业品质”。

第三个因素包含4个题目,具体包含的内容有“人际拓展”、“人际建立”、“人际交流”、“人际维持”4项,这些都与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有关,因此命名为“就业人际素质”。

第四个因素包含4个题目,具体包含的内容有“勤奋”、“及时性”、“踏实”、“虚心”。这些都是在职场中必须具备的优秀工作态度,因此命名为“就业态度”。

第五个因素包含3个题目,具体包含的内容有“重视细节”、“察言观色”、“条理性”3项。这些基本都与细节的处理有关,因此命名为“就业细节处理能力”。

第六个因素包含3个题目,具体包含的内容有“合作”、“执行力”、“乐观”3项。这些都是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表现所具备的素质,因此命名为“就业提升素质”。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2.332%,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由就业适应素质、就业品质、就业人际素质、就业态度、就业细节处理能力和就业提升素质六个维度组成。

三、影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因素结果讨论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包括就业适应、就业提升、就业人际、就业态度、就业细节处理、就业品质6个维度组成,包含25项具体的就业心理素质。6个维度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方差累计解释率为52.332%,其中,就业适应的方差解释率为11.264%,是影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最为重要的因素。

就业适应素质是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第一要素,包括灵活性、迁移能力、未来规划、角色转变、自觉学习等素质。就业适应是本研究得到的一个颇具有大学生特色的就业心理素质,这在其他研究中的心理素质并不多见。此项素质是与女大学生群体紧密相关的,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群体在就业之时面临着巨大的角色转变,如果在学生与工作者这两个角色间不能处理好,那么很容易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不良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需要练就的一项重要技能就是适应能力,只要适应了工作环境才可能开展其他工作,这有利于心理的和谐健康发展。

就业品质也是高职院校女大学生重要的心理素质,包括礼仪、同理心、大局观和完美倾向。为了在新的工作环境中表现良好,必须具备一些良好的心理品质,其中基本的礼节必不可少,较高的同理心有利于准确的把握上司和同事的心理以做出符合他们期望和需求的事情。另外,大局观和完美倾向可以督促女大学生把工作做到符合工作要求,有利于取得优秀绩效。

就业人际素质包括人际拓展、人际建立、人际交流和人际维持。初入职场环境,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有更强烈的情感归属需求。她们渴望快速的融入整个人际关(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7页)系网络以减少自己的孤立感。多项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不良会对女大学生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离职意愿提高,因此,人际建立、人际交流等素质是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在职场中重要的心理素质。

就业态度包括勤奋、及时性、踏实和虚心。“态度决定一切”,为了在新的工作中表现优异,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勤奋、踏实是取得优秀绩效的必备条件,工作任务及时完成体现了良好的敬业精神。初入工作,很多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虚心是一项重要的素质。

就业细节处理包括重视细节、察言观色和条理性。有一句名言叫做“细节决定成败”,在新的工作环境中,许多细节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工作绩效,因此在工作过程中要重视细节问题的处理。为了不得罪上司和同事,察言观色的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初次步入职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会面临的很多的工作要处理,这时候工作的条理性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保证女大学生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而不会产生混乱情况。

就业提升素质包括合作、执行力和乐观,此项心理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提升有关,现在的工作环境要求员工具有合作精神,此外,工作的快节奏带来的高度紧张与压力感需要新员工尤其是女性员工具有乐观的精神。执行力对于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提升素质,目前女性新员工在职场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眼高手低”,缺乏执行力,而执行力强的女性新员工更容易取得优秀绩效,更容易赢得上司信任和重视。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10年课题“影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心理素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GZ10047:)】

参考文献:

1.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2)

2.Fugate, Mel. Blake E.Ashforth. Employability:The Construct,Its Dimensions, and Applications[A].Academy of Management best conference paper ,2003

3.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2)

4.陈非,赵西萍.大学生就业能力及胜任特征模型初探[J].中国人才,2009(5)

5.王大超,王芳,王欣丽等.大学生成功求职胜任特征模型初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