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重难点

初中地理教学重难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地理教学重难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地理教学重难点

篇1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是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学好这一内容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基础和关键。初中地理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在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q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应具有: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智能等九种基本智能。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多元智能的个体,他们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笔者认为,对中国34个的省级行政区划图的识读主要依靠逻辑―数理智能和空间智能,但不是所有学生在这两种智能上都有优越的表现,因为学生年龄尚小,对于地图(空间智能)、结构图(逻辑智能)等地理图表的识读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较大障碍。因此,对于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而言,要记住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空间位置,记忆量很大,难度相当大。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以下五大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读

即朗读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先全班齐读;接着分组读,两组学生先读,另两组听是否读错,再调换读、听的顺序,然后给易错的字标上拼音,如:沪(hù)、赣(gàn)、皖(wǎn)、黔(qián)、滇(diān)、陇(lǒng)、渝(yú)等;最后每位学生自己读一遍。这样,学生经过三遍的朗读后,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这一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不再陌生,强化了重难点的学习。在这以后两周的每一节地理课课前两分钟,科代表组织学生朗读该部分内容,达到越来越熟练,进一步强化了重难点的学习。

二找

第一步,“找邻居”。教师说出任意一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学生对着教材上的《中国行政区划》图迅速找出与该省区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该活动有利于初步建立省区间的相对空间关系,同时也分散了难点。第二步,找特殊。1. 找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2.自西向东,找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3.自北向南,找出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4.从辽宁省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找出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单位。第三步,按方位找。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为最大难点,因此笔者按照大体方位将34个省级行政区编成记忆口诀,即“黑吉辽连着内蒙(东北)、陕甘宁拉着青新(西北)、云贵川藏携重庆(西南)、两山两河加京津(黄河中下游)、两湖两江浙皖沪(长江中下游)、闽琼两广港澳台(华南)”,学生按该口诀找出相关省级行政区,落实其位置,初步确立了省级行政区空间位置,“中国行政区图”在脑中逐渐形成,重难点得以初步突破。

“找”, 其实就是识别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是地理教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关键之一。落实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是地图能力的最基本的能力,它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之一,因此,“找”对于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起很大作用。

三填

在“一读”、“ 二找”的基础上,学生初步知道了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空间位置,但还不够清晰,在动眼、动口之后,还得动手填图,即在空白政区图上准确填写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才能掌握得更好。动手填图的过程,学生对不够熟悉的省级行政区加以辨认、熟悉,不会书写的省区名称通过动手写得以掌握,达到了巩固知识、再次突破重难点的效果。同时学生填图时 ,教师能及时了解学情,确定后续教学策略。

四绘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记忆,突破重难点,还可以指导学生将透明纸覆盖在中国行政区图上,用铅笔描绘出省级行政区轮廓。描绘的过程中,学生对省区位置更加清晰,对省区轮廓有所熟悉。若要求高一些,还可让学生自己绘制简图,逐渐形成“心里地图”,空间感将牢固 形成。

“填”和“绘”都需要动手,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也能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体验动手的乐趣,与语言教学相比,形成空间分布感要简单多了,使得“中国行政区图”在学生脑中更加清晰,并逐渐完整,重难点基本得以突破。在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有了一定了解后,采用填图和绘图,能进一步落实和巩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也是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一大法宝。

篇2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师难以讲清的教学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其实质是学生与教材之间较为突出的矛盾。它犹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往往成为教学活动的严重障碍,使学生在学习中“知难而退”,丧失信心,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教学难点是一个相对的教学概念,同一教学内容,因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思维能力的状况不同,有的易于接受,有的则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的“难”处不同,突破的方法也不同。

1抽象性的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抽象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的高度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的高要求,以及说明事实的材料过于简单是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长久记忆和灵活运用,教师在突破抽象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

抽象性难点的化解方法有:第一,例证法。高中地理讲“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富含哲理性强,学生难以理解,可以通过举例子的办法让学生明白其内涵。20世纪80年级以来,科学工作者在这里开始了整治低湿地的研究。他们“因洼制宜”,采用鱼塘一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粮、果、棉和饲料植物等,饲养禽畜。这种模式,使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主体开发,综合利用,达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第二,实验法。演示实验可化无形为有形、化平面为立体、化静止为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可调动学生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教学难点可感易解。例如,背斜、向斜的根本区别,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果教师用课本当教具,让学生把书本想象成地层,用两手挤压课本两侧,分别使课本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直至对折,请学生观察课本一端中心和两翼书页的构成,学生即能自行得出背(向)斜构造的能力。第三,联系法。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例如: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焚烧废纸,会看到许多细小灰烬上升漂浮的事实来加以解释;再如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可联系学生登山过程中的亲身体会来说明。

2记忆性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性难点,主要是一些过于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强化记忆效果,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①编歌诀或顺口溜。地理歌诀概括性强、韵律性强,朗朗上口,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地记忆住大量的地理知识。例如,中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顺口溜:姜(江)太公(松)三上鄱阳洞吃珠成仙。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饮(阴)喝(贺)八(巴)缸(冈)。②给予材料特殊意义。③加强横向联系。地理学科文理兼容,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性强。教学中广泛引用学生已有的其他学科知识,使学生在记忆上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喀斯特地貌的学习中,学生常有以下疑问:CaCo3(石灰岩)微溶于水,为什么会产生大面积的溶蚀作用?针对这个疑问,若不引入化学知识很难讲清楚。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中,CaCo3并不直接溶于水,而是水中先溶解一定量的Co2,形成Co2的水溶液这种溶液呈酸性。CaCo3可以溶解在这种酸性溶液中。Co2在水中溶解越多,酸性越强,对CaCo3的溶解能力越强。

3综合性强的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具有多因、多果、多层次关系的地理知识,因涉及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较多,而且因果关系、主次地位也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故而成为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难点。

例如:有关气候的知识层次较多,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也十分复杂,每个层次又含有多个知识要点。如:气候分布规律若按纬度位置,可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若按海陆位置又可分为大陆东岸、西岸和中部,以及靠近大陆东、西两岸的岛屿和大洋中部的岛屿。气候因素可分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各知识要点的主从地位,又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在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是一地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来说,地势高则成为影响其气候的主要因素。即是同一层次的各知识要点之间,也有比较复杂的联系和关系。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举一反三,灵活应变的能力是难以掌握的。

篇3

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行论述。

一、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学生始终以被动者的身份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死板接受,学习主体性被弱化,久而久之,学生势必会对地理学习丧失兴趣。所以,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让学生以主体者的身份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以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比如,在学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这章内容时,我就根据这章内容的四节知识将班里学生分为四大组,如“日本组”“东南亚组”“印度组”“俄罗斯组”,每一组通过阅读课本、课外书或者网络技术,查询本组所负责国家的相关资料,如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并利用PPT课件形式将其整理归纳。课堂上,各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课件进行展示、讲解。如此,我们便做到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能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有深刻的印象和深入的理解。

二、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环境。”所以,作为初中地理教师的我们,可依据具体教学内容,适当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使地理教学重、难点得以攻破,以此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比如,在学习“地球和地图”中“地球的公转”这节内容时,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可以说是本节知识的重、难点,因此,这时我们就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这一规律以Flas课件的形式进行演示。演示过程中,还可对地球公转运动的快慢进行调节,或者让地球停在公转轨道中的任何位置,如此,这一重、难点就会变得生动、具体,有利于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篇4

由于地理学科不属于我国初中教学的重点学科,因此普遍不受初中生的重视。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生活实用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加强初中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对初中地理教学十分重要。

一、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点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地理学科作为重要的自然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授课时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同时,生活化的教学也能够更大地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理解程度,促进教学任务高效地完成。

2.以教师发展为基础

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量,还能够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科技化程度加深的今天,不断有新的地理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这就要求地理学科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对新型技术的掌握程度。另外,由于初中生多处于青春期阶段,在心理状态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方案,促进教学的正常进行。

3.以教学效果为重点

由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同,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具有一定差异,因此教学的最佳效果只能够在相对条件下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多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以更少的时间、物力以及人力达到教学目的,促使学生吸收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创建出高效课堂。促进能力相当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将相关知识熟练掌握,这种方式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且加强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掌握。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措施

1.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学科课堂不具备趣味性,通常十分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没有积极性。若要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变更传统教学模式。具体的改革方法有三大点,具体如下:

(1)课堂导入。开展情景教学,创建地理认知。作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对提升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进行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及生活环境,进行知识与生活的情景创建,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提高课堂实效性。

(2)课堂教学。利用科技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现代化,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方便学生领悟。例如,在进行季风气候的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季候风的走向及形成方式用Flash的方式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上的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加强教学效果。

(3)课堂反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主要的检验方式还是通过练习题来实现。教师通过讲解不同难度的习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同时,解决学生在课堂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与渗透,提升教学质量。

2.细节化教学

由于初中地理的知识范围较为宽泛,而学生的基础情况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将知识点中的关键点、难点找出,在授课过程中,以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教学活动,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时,要精细化,打好基础,进而提高难点、重点的吸收程度。

3.注重读图析图,技能化教学

地图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元素。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需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地理数据、图表以及地理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地图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图思维,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以及地理规律的认知。在学生运用地理图表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还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综上所述,想要更大程度地加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改进地理教学方式,地理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初中地理图像教学可分为统计图教学、景观图教学、示意图教学和地图教学等类型。在统计图教学方面,主要利用数字资料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间的数量关系,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的相关规律,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在景观图教学方面,景观图可分为摄影图和描绘图,前者相对真实,而后者则能够突出重点。由于地理环境具有广阔性与复杂性特点,学生难以直接想象地理事物及现象,而景观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直观、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在示意图教学方面,示意图多为成因示意图,主要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加以阐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理解与分析事物的位置和要素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现象发展情况进行揭示,然后对其规律加以归纳总结。在地图教学方面,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进行地图教学时,需要了解读图的要求指导学生读图,并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认识地形、经纬和海陆位置。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间的关系,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记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从而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像教学的应用策略

1.强化学生读图能力。

图像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图册和课本等进行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引导学生正确读图。

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东南亚的相关知识时,可引导学生对中南半岛河流及城市分布图进行观察,并结合中南半岛地形对城市与河流分布的影响及分布特点等进行探究学习,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提出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半岛不同地区的海拔范围及高度等知识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总结出该半岛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并由此形成纵列分布和山河相间的特点。

2.重视图像教学。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图像教学法时,应对图像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行全面了解,树立正确的图像观念,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地理教材中文字的表达趋于简练化,图像教学逐渐取代了语言描摹情况,彩图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读图与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心理相符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图像教学,引导学生读图和分析图,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合理设计地图略图。

篇6

1 选题的必要性

就拿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现象的模拟观察来说吧,这部分教学中多媒体素材的选题以情境虚拟类的动画为主,通过模拟观察使学生认识地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本质;初中地理教学中各种地图、统计图表的合理利用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重要手段。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动画的选题是以整合了地图、图表和图像的课件为主。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地理事物的位置,认识其分布规律;通过分析统计图表,认识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再利用图像进行表象刺激,三者的完美结合是解决初中地理重、难点的关键。

2 动画设计的恰当性和教学性

教学行为具有很强的个性,教师的个性特点不同、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在地理情境虚拟类的动画中,在科学模拟的同时,要分析观察者的各种需求,通过慢放、快放等播放控制,局部放大、多角度观察等动画手段的运用,满足教学需求,提高动画的使用价值。地理教学课件较为复杂,一份图表、一张地图,’怎么设计才能更恰当、教学意义更大?首先,将图表或地图上与教学点相关的关键内容做成可突出显示、链接图像交互、动态呈现,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图表或地图内容呈现的顺序变为可控、动态、直观,创设生动的地理学习情境,以随时满足教学的不同需要;其次,可适当地整合一些教学环节,如导人、反馈等,导人部分可提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反馈可针对图表、地图的教学作用或分析需求,提供一组拖动交互的填图题或选择类、拓展类的题目,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理解其内在的规律,但交互设计一定要灵活多样,教师是否使用也具有选择陛。

3 追求宥懂的教学效果

“看懂”;无论什么樊型的素材设计都要符合科学性原则:包括图片、视频和模拟类动画。视觉上索材要清晰、美观、典型,在保证科学、真实反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同时,给学生以美感和视、听觉冲击力,实现知识从感官劐情感的升华。在情感教育的同时,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实现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的变革。

二、地理教学多媒体素材的应用

1 图像、视频、音频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挖掘其隐含的地理知识信息,配合音、形、色、动、静的综合运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主要用于导入、讲解等环节。

2 动态图形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包括图表、示意图、结构图等。利用可控显示的功能,将其所包含的知识信息以交互的、动态的方式呈现,根据需要可以增加直观的表述或文字说明等,如链接景观图片、视频或模拟动画。教师使用它可增强教学的节奏感,让图形所示的信息按教学实际需求一步步呈现给学生,而不是直接就能看到结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辅以直观的感官刺激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实现启发式教学。素材以动画的方式将图形中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实例,通过突出显示和超链接。让学生在实例分析中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3 情境虚拟动画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7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是初中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门课程。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笔者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浅谈如下几点:

一、多媒体教学应用到地理教学的优势

1、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运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所造成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最常用到的辅助教具。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换句话说,如何掌握好地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初中地理知识的关键。

使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总是由地理教师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在课堂上向学生描绘,而各人对事物的见解不同,表达能力及表述方法有差异,就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这时,如果我们老师能利用平时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或下载或录下网络或电视里的相关节目,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具向学生播放,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都有所体验,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4、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教学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课堂教学要突出重、难点,就应千方百计地将形式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到高度集中的最佳状态。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老师通常采用板书,或加重语气反复强调来予以突出。使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难点更为方便,我们可以采用加大或变化字体;变换字体颜色;设置动画等多种手段突出重、难点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运用多媒体,可以及时反馈,集中交流

地理课中有大量的“图”需要学生记忆,例如大洲大洋图,中国政区图,主要铁路干线图等,训练后需要了解学生完成情况,一节课结束前需要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所以说即时反馈是地理教学中一个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环节。利用多媒体可以逐个或一批批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回答后,计算机判断其正确情况,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相应反馈,以促进学生掌握某种知识与技能技巧。借助计算机巨大的存储容量和快速处理能力,实现大量的训练,可以大大地增加课堂训练的容量,节约为出示训练材料而花费的时间。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1、交互性原则:交互学习是多媒体课件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制作都没体课件是,要设计出尽可能丰富的交互方式,是教学过程实现人机对话,及时得到反馈,从而随时调整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教师知道下的交互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来掌握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观摩或与计算机对话来学习,教师应借助于大屏幕对每个教学环节加以控制。同时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配合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

2、循序性原则: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是,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符合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教材的要求。

3、辅原则: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教师教学,不能以课件为主导,不能以教师为主导,教学课件只能在恰当的时机用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发挥学生主体性,防止课件演播现象,固执喧宾夺主。

4、实用性原则:课件制作和使用要考虑学生情况,教材情境、简单的内容。几句话能讲明的内容,无必要用多媒体展示。在突出重点,在必要的时候,才使用多媒体课件。

5、启发性原则:呈现问题要巧设疑问,同时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或讨论时间。从而利于思维培养。

6、主体性原则: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自觉地动起来,增强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328-01

前言:目前“微课程”已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运用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特点,为学生设计出十分钟左右的,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精小,并且能够将所讲地理知识点集中说明的视频与音频,并在最短时间内为学生呈现出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不断提升。

一、地理微课程的具体制作

首先,教师应明确教学主题,微课程通常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主要是地理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如时差计算、气候差异等内容,也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适当的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地狱文化、人文环境等。其次,是要合理规划设计课程导入、讲解、提问和总结等教学环节,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案。最后,则要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视频、音频和图片等[1]。此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师应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在确定教学主题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的联合其他地理教师一同讨论设计,进而为学生呈现更加优质的微课程内容。

二、不断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

要想微课程的积极作用能够在地理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不仅需要精美的设计,还应该适当的融入一些具有冲击性的视觉元素,以及优美生动的画面。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准确、灵活的掌握与应用微课程的制作手法和技巧,还要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进而使地理微课程内容能够得到不断丰富,并且能够充分体现出自身的教学风格,使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或者是涉及到空间现象的一些教学内容,如,经线纬线、气候的形成,以及气温变化等。这些内容都能够用做微课程的教学主题。所以,在微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与利用,并利用计算机技术适当的加入一些动画元素,进而为学生呈现出更加生动、直观的微课程,并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从而更加轻松、快速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2]。教师只有丰富地理课堂的微课程内容,那么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重视微课程的各个教学细节

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教师应注重每一个教学细节,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钻研,进而为学生呈现一个具有一定深度、完整的微课程,进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观看和学习微课程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高,并引导到学生对其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因此,教师在运用微课程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时,除了要为学生解析其中的难点与疑问,还要设计出相应的微问题,利用逻辑思维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将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划分成多个小主题,并在精心设计过后,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有效突破学习难点。比如:在讲解关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其对于学生来讲学习难度较大,对此,教师就可以将其教学内容划分成多个小主题,如,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和海陆因素等等,并科学的指导学生进行这些微课程的学习,从而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效率。

四、积极的采用户外和实践活动素材

初中地理教学是一门与自然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要想使学生获得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就必须要要在户外进行,而户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而利用微课程,教师可以将一些户外和实践教学的视频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3]。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并对地理与生活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实际生活中怎样使用地图;参与户外活动时怎样辨认方向等内容都可以通过微课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总之,利用“微课程”来设计和组织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充分满足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际要求,也能够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化整为零,指导学生进行分散学习,进而帮助学生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同时,也由于微课程运用的时间较短,教师设计和组织起来也比较容易,教师可以科学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零碎时间来开展,从而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加丰富的地理知识,同时也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水平,在设计和组织微课程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二、调用电教媒体,实现地理资源共享

将电教媒体课件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的主要渠道。多媒体课件具有许多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它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多个感官的作用得以发挥,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但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完美的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长时间地开发与设计,还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每位教师都各自制作课件,会加大地理教学的负担。为了更好地使用电教媒体,学校要组织学科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一起针对教学重难点去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课件,不断修正与升级。只有这样,才能让电教媒体应用更有实效性,也会促进教学资源的丰富。比如,在针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分工合作,一部分教师负责开发与设计西北地区相关课件,一部分教师负责青藏地区课件。在制作中,教师一起讨论,解决难题。在制作完成后,教师互相分享与借鉴,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与水平进行修改,实现高效课件的制作,促进课件的有效使用。

三、调动电教媒体,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要促进初中地理课堂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对教学结构以及教学环节进行有效地调整,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地理教学内容包涵了宏观与微观知识,也关系过去与未来。合理使用电教媒体,让重点内容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才能降低学生的地理学习难度。比如,在讲解《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时候,教师需要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个角度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进行整合,穿插在一起讲解。当讲解到平原地形时,为学生穿插讲解因为平原地形而产生的生活方式或者农耕方式等。在课件中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新的知识,加强自然与人文的联系,会提高地理教学的说服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四、调动电教媒体,加强课堂模拟演示

地理现象在课堂中的模拟演示,是提高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在电教媒体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重点地理现象进行动画模拟,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接触到形象的地理描述,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理解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海陆的变迁》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向学生展示二维动画,让学生通过大屏幕去了解地理现象,更加形象地去认识海陆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个感官得到调动,这些地理知识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变得更加具体与形象,有利于学生下一步学习相关的地理概念。利用电教媒体,教师对诸多地理信息进行立体化处理,将地理知识融化在声音、图像以及文字中,会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的思维运动起来,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在课堂中针对地理知识进行模拟演示,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

篇10

地理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与其他科目相比显得并没有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忽视。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一言堂授课方式,这样大大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综合了文字、图形、声音以及图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丰富课堂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课堂,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优点

1.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地理学科是趣味性比较强的。另外,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能够充分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但是,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而是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就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来进行地理教学,则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更多丰富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说在讲解《巴西》这部门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导课时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巴西特殊的图片,比如亚马孙河的自然风光、足球、桑巴舞等,还可以配上一些桑巴舞曲,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巴西的风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尽快融入到课堂之中。

2.更好的发挥地图的作用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是十分重要的,相当于一个人的骨架。通过地图可以了解很多知识、现象。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地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地图的使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可以向学生展示的内容也比较少。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一问题,可以利用电教设备自由的放大、缩小或者是在地图上标注重点。这样地图就可以被充分的利用了。比如说在讲解《中国的自然环境》时,如果教师只枯燥的向学生介绍书本上的内容,会让学生觉得乏味。但是如果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地形图、资源分布图等图片,学生则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图来获取更多知识。

另外,在讲解《东南亚》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口述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能直观的感受该位置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教师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并且将东南亚的位置放大,学生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东南亚的具置,以及马六甲海峡在位置上的重要性。

3.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地理事物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空间的。地理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也是在空间中不断的变化的。因此要想学好地理,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让学生能够建立起空间结构、空间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地理学习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

比如说在学习等高线这部分内容时,如果只运用平面图形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等高线的意义,但是如果运用Flash或者是3D等软件,则可以向学生展示立体的图像,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等高线的意义。

另外,在学习宇宙空间这部分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利用平面图形和教师枯燥的讲解来向学生讲述各个天体之间的关系和星球的运动,由于学生从未真正看过这些内容,所以很难直观的感受到教师讲解的内容。但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我们可以制作CAI课件,这样就可以立体的展示出各个星球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星球的运动状态,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部分内容,起到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质量的作用。

4.有利于突出课堂重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这些难点、重点知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靠讲解学生是很难掌握这些难点的。但是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白板、多媒体、视频、音频等,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说在讲解《北美洲》这部分内容时,地形对北美气候的影响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只依靠单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直观的理解地形如何影响北美气候。但是如果应用动画向学生展示当西风带来太平洋水汽,遇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形成降水。而在冬季极地冷空气从南北贯通的中部平原南下。这种立体的动画,可以向学生充分展示出北美地形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题目,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二、目前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问题

我们都知道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十分有利的,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一技术。但是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

(1)教师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时没有全面的考虑课程的特点,只是机械的使用各种教学技术,这样就使得课堂没有实质内容,出现混乱状态。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中国地形》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迎合学校的要求就大量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比如播放视频、音频,向学生展示图片等等。而对于重点知识却没有进行讲解。学生虽然在上课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收获。

(2)还存在很多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仍然采取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公开课或者是演示课时才使用现代教学技术。

(3)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没有突出重点和难点。只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导入课程的工具。很多教师虽然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是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技术的优点,只将其作为导入课程的工具,而在授课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没有利用这一技术向学生演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三、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方式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率,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让教师能够真正了解这一技术的优点,并在课堂上积极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二是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培训。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的应用各种先进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要完善学校的教育技术设备,提高教学技术水平和质量。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应用到各种先进的教育设施。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想真正的贯彻和应用这一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还不具备应用这一技术的实力,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完善这一技术的普及工作,不断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使这一技术更好的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才能提高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152-01

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时展的必然,初中地理教师掌握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地理教学的要求。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正确认识网络环境的特点,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多媒体不是全能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只有用得恰到好处,才能让多媒体真正为地理教学刷新提速。

1 多媒体为教学添彩

1.1使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展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帮助确定教学知识点,让学生接触到全面、详细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和深度;及时解决教学内容的盲点、难点,促进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把握重点,掌握重要内容,提高学习质量;使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这些目标的指导下,强化学习,采取正确的道路学习,在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

以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的教学实况来说。首先,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学习的内容目标是:全面掌握我国的自然资源分布特征与分布规律,对中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从自然资源分布特点上真正理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此外,多媒体课件用不同颜色标出本节重点: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与思考解决问题。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强自身的知识水平理解重点学习知识,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1.2用多媒体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2.1图片媒体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使人感到枯燥。而多媒体视频播放,让学生处在科学、生动的教学环境中,彩色和动态激励学生,从而引起强烈的刺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上电影银幕形象,枯燥的知识也变得有趣了,这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高教学效率。

1.2.2听觉媒体

听觉媒体可以使学生感觉更真实,比印刷媒体更刺激,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八年级第一章第10节,对“祖国宝岛——台湾”的教学,在这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先放《阿里山的姑娘》,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环境,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用得好则是“锦上添花”,用得太滥,则会“画蛇添足”。所以,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下面的两个问题。

2 正确处理好两个问题

2.1教学手段使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有容量大速度快的优势,同时也有缺点,如课件板书,即使整体性强,但许多图像稍纵即逝,短暂的展示往往没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空,学生对知识掌握及能力的提高不能到位,同时一些重难点,本需要反复练习,由于时间、模式、设备等限制,缺乏灵活性。所以教学往往“有趣”而不能达到“有效”,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反思与对策:一是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多媒体教室,可辅以小黑板、模型工具等配合教学。现在许多教室前面总是一半是黑板,一半是电子白板,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二是地理教师仍要重视传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需要在重点处让学生举一反三,反复实践,讲解的内容和教学生成,教师可使用传统的绘画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师生共同用简笔画画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长江、黄河和其他教学材料,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提高学习的效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2.2师生课堂关系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紧紧围绕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但多媒体教学中,有些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所有教学环节都使用课件演示,教师变成了多媒体设备操作员和放映员,学生成了一个观众,不是来探究的,而是来看多媒体的,师生交流很少。

反思与对策:多媒体教学是快速的,使用是方便的,可以提供大量的课堂知识资料,增加课堂容量,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不可以完全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能因此压缩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师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机会为学生作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把“双刃剑”,使用适当,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相反,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教师可能成为第三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把握“三要”的原则,即:学科需要的原则,用于重点和难点突破的原则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让多媒体为教学刷新提速。

篇12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高一年级地理教学中,依托各班配置的先进电教设备的优势,在地理课堂教学别注重了高、初中地理知识的衔接融合、地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补充

高一地理上册涉及到许多初中地理知识,例如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部分内容是高一地理的重点。学生在初一学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此内容几乎是空白。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按照教参书安排的进度教学,不仅课时紧、而且多数学生听不懂。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1)对学生难懂的章节放慢讲课速度;(2)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内容进行复习;(3)制作高中地理课件,用动态的图象演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观看课件要学生自己总结地理规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特点和意义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又如,关于昼(夜)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地方时及计算等内容也是高一地理的重点和难点,是以初中地理的经纬线作为基础的;如果东经、西经、北纬、南纬及其度数真正弄明白,这个难点就难以突破。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办法:(1)首先作板图,边讲边画经纬线、经纬度;(2)用多媒体展示东西半球图,让学生知道东半球有哪些大洲、西半球有哪些大洲。(3)播放课件,观看晨昏线及其变化和太阳直射对昼夜长短的影响。(4)最后启发学生得出“因为日出早,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的结论;进而推断出地方时的计算原则为“东加西减”的结论。就这样,地方时的计算、日期的换算等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的关键不在于计算本身,而在于对地球运动的真正理解。

二、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数理化知识进行整合

有人说地理学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高一地理涉及到了大量数理化知识,有的知识还未学过:如角速度和线速度、椭圆有两个焦点……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怎样应用数理化知识突破教学难点。例如:

1.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数学中的数轴、坐标等知识。如“大气的垂直分层”等书上插图,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并不理想;大多需要老师重新从数学的角度来介绍,然后再回到地理知识的传授上来。

2.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气温度与运动的关系”(即热膨冷缩原理)、“大气密度与气压的关系”(密度小气压低、密度大气压高)、上升气流常出现阴雨天气(凝结)、下沉气流常天气晴朗(蒸发)、季风的特点及成因等内容,如果教学中仅作为地理现象讲授,而不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的话,学生很难真正掌握。

3.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化学元素与矿物、岩石的关系、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的关系、土壤的形成等,都涉及到很多初中化学的知识,在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复习并加以应用。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每个教室都有先进的电教设备。这对于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讲台、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方式,提出了挑战:怎样才能提高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效率?通过探索与实践,针对地理课的特点,我尝试采取了下列方法:

1.利用多媒体突破地理学的教学盲点

地理学科所特有的综合性、直观性、动态性的特点,特别需要有这样的先进设备。因为地理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图片、照片、表格、录象及一些动态过程(如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需要展示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抽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地理教学长期存在盲点。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增大教学容量:二是将书本上抽象、枯燥的内容、情景形象的再现、活化教材,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是可将节约的时间用来复习初中的内容和讲解习题。

篇13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0-0051-01

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兴趣和无压力感,是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需要认真做好的功课。在开始进行一个课题讲解之前,要首先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还要了解学生特征与教材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开展课前预习准备,夯实基础知识

课前预习活动能够让学生事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再结合教师事先掌握重点的活动,在真正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便于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学习互动。如果学生事先没有进行预习,在学习中就会降低课堂效率,提前预习让学生对一些简单问题进行相应的掌握和了解,有利于节省课堂的有效时间,教师能够利用这些时间对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突破性讲解,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开展课前预习活动需要教师的谆谆引导,让学生形成习惯性预习的行为,并要求学生将课本中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标记出来,方便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难懂的知识,也有利于教师重点讲解内容,在学生与教师的积极配合中有效地提升地理教学的效率。

二、搜集反馈信息,让教学增强针对程度

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活动之后,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搜集学生的预习效果和预习信息,只有事先了解,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对课本讲解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的教案讲解设计也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参照。例如,在教材中有一章内容讲解的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于地球的公转与气候影响这一块普遍存在着疑惑,教师在事先了解到这一点后,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可以事先下载好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相关视频,通过视频更加形象地向学生们演示这一影响因素,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果教师没有及时搜集到学生预习过程中的有效信息,那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就不会了解学生在哪一块具有明显的缺陷,也不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某块知识点的准备和重点解析。课前预习与搜集信息应该是紧密结合的。

三、揭示探究题纲,让小组成为学习载体

学习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因此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忽视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表明,小组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反映学习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地理课堂学习中也可以搭建学习小组,将每组学生平均分为6~8人。由于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侧重点不一样,因此建立小组学习后学生们通过沟通和探讨能够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进行有效结合,并且有效地增强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探讨过程中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师巡视点拨,让探究学习深入开展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小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学生毕竟会存在一些不通的地方,这个时候教师的作用就应该体现出来。当学生们在探讨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时,就需要教师在旁边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们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应该不停地徘徊在课堂之间,及时为学生解决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善于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学生在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必然会陷入一个死胡同,当他们由于观点不一致而引起激烈争辩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继续开展探讨活动。

五、进行课内练习,让学习效果得到检验

为了了解学生最后的学习情况,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训练,通过训练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完成以上各步骤之后,教师对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课堂检测,让学生在纸上作答,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否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通过这些步骤的反复演练,教师不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还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自身的教学开展及时进行调整,在不断的优化过程中提升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目标。

六、对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实,所谓的思维能力就是除了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基本的知识的了解、分析以及深层记忆的能力外,还有其他综合知识方面的运用,让初中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师都将课本作为教学重点,教授学生地理知识,让他们重点学习、理解基本知识,但是这一教学重点存在一定偏差,通常都忽略了初中生本身可以培养的思维能力。

这样肯定会导致其学习地理知识的不足和缺失,也将会大大降低初中生学习效率,更没有办法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最终将会影响课堂的实际教学效率。针对以上问题,地理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更新发展,将初中生的地理教学作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

提升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都是活动者。因此,教师需要发挥学生在其中的作用,不能单独地采取教师讲解法、学生吸收法的固定模式进行学习。根据本文提到的五个步骤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开展积极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全程参与,共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