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重大灾害治理

重大灾害治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37: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重大灾害治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重大灾害治理

篇1

[中图分类号] TN9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203-1

0引言

广东省镇隆镇长龙村田螺墩水库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是本地村民的主要水源。由于该水库建设年代较久远,维修力度不够,且正值雨季,雨量较大,水库坝体下方50米处出现漏水漏沙现象。勘探目标坝体一半为山脊原状土,一半为人工填土。漏水位置推测在原状土与人工填土结合部分。为了查明引起水库坝体渗漏段位置、渗透范围、危害程度,结合野外场地实际情况,采用高密度电法,与地质雷达方法配合,获得了漏水坝体较详细的资料。为后期治理提供了依据。

1工区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勘查区位于长龙村边的山坳中,三面环山,另一侧是村庄。漏水坝体正对村庄。雨季雨量较大,水库内水位已经超越警卫线15cm。坝体随着水位升高损坏更加严重。物探工作开展之前,已经用沙袋阻住漏水位置,防止坝体填土随水流失。为了避免发生严重事故,当地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治理灾害

当坝体发生漏水现象时,渗水段与周围坝体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坝体由山脊原状土和夯实土构成,由于正值雨季,整个测区视电阻率值偏低,山脊原状土和夯实土视电阻率值较高,约在103Ω・m左右,当含水或充水时,视电阻率值一般在102Ω・m左右;地下非均匀介质存在介电常数与电导率的明显差异而构成了电磁波反射界面。当地下介质均一性较好时,雷达反射波强度很弱,常为低幅高频细密波。若地质体松动,受其影响土层均一性较差,出现强反射波组。渗水处或充水处会形成和周围地质体的反射程度的强烈差别。因此可以根据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方法找出坝体渗水段位置。

2工作方法

2.1物探方法概述

2.1.1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电法勘探新技术,其基本原理与传统的电阻率法完全相同,不同的是,高密度电法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也称自动电阻率系统,是直流电法的发展,其功能相当于测深与电剖面的结合;测点密度大、使用的电极数量多,而且电极之间可以根据排列装置不同自由组合,野外只需将全部电极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仪器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以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研究在人工施加的电场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揭示地层结构和其它隐伏的地质现象。通过电极向地下供电,测量接收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求得该测点的视电阻率值,从而推断解释地下地质结构。工作时,通过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中的软件,控制着在同一条多芯电缆上布置连结的多个(60~120)电极,使其自动组成多个垂向测深点或多个不同深度的探测剖面,根据控制系统中选择的探测装置类型,对电极进行相应的排列组合,按照测深点位置的排列顺序或探测剖面的深度顺序,逐点或逐层探测,实现供电和测量电极的自动布点、自动跑极、自动供电、自动观测、自动记录、自动计算、自动存储。通过数据传输软件把探测系统中存储的探测数据调入计算机中,然后对实测的电阻率剖面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形成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即可获得地层中的电阻率分布情况,快速而准确地获取丰富的地下信息。这种方法原理简单,图像直观,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物探方法。该方法在工程与水文地质勘探和矿产、水利资源勘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1.2地质雷达

地质雷达技术是一种高精度、连续无损、经济快速、图像直观的探测手段,是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电磁波技术。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是,由发射天线辐射一个电磁脉冲,当遇到介质分界面或地下异常体时,该电磁脉冲被反射回来,并被接收天线接收,该记录信号形成一道类似于地震记录信号的图象。

地质雷达主要由监视器(计算机)、控制单元、天线等组成,控制单元是雷达的核心部分。对地质雷达来说,它的剖面横坐标是距离,即探测剖面的地面位置;纵坐标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双程走时,是时间坐标。

地质雷达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⑴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雷达系统的管理器,计算机(32位处理器)对如何测量给出详细的指令。系统由控制单元控制着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跟踪当前的位置和时间。

⑵发射机:发射机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产生相应频率的电信号并由发射天线将一定频率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向地下发射,其中电磁信号主要能量集中于被研究的介质方向传播。

⑶接收机:接收机把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以数字信息方式进行存贮。

⑷电源、光缆、通讯电缆、触发盒等辅助元件。

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进行工作。发射天线将高频(106~109Hz或更高)的电磁波以宽带短脉冲形式送入地下,被地下介质(或埋藏物)反射,然后由接收天线接收。

2.2工作布置

为了详细掌握渗水坝置的详细信息,根据测区内场地环境、渗水段大致位置等实际情况,勘探深度设为15m~30m。高密度电法共布设3条测线,仪器采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UK―2A高密度电法仪,采用温纳装置,每次布置一个排列,每排列60个电极,并保证60根铜电极与地面接触良好,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数据用系统配套的处理软件编辑、地改、反演后制成剖面图。3条测线按照勘查次序依次编号为DF1,DF2,DF3。其中DF1电极距1.5米,排列长度90m。DF2电极距1m,排列长度60m。DF3电极距2米,排列长度120米。共270m。地质雷达仪器是瑞典产RAMAC/GPR地质雷达,采用50MHz非屏蔽超强地面耦合天线,点距0.5m。总测线长度为170m,测点数为342点。采集后的数据利用reflexw处理软件,经过去零漂、调整零值、增益恢复、去除背景、带通滤波、点平均等一系列数据处理后形成雷达图像。

2.3成果与推断解释

根据地球物理勘探调查成果,综合确定出水库坝体渗水路段位置。

综合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法勘探成果,勘查区内异常位置基本吻合。高密度电法剖面上低阻异常与地质雷达剖面的异常区位置和深度基本相同。此异常深度为测线位置以下的垂向深度。

篇2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含义

自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以来,该理论逐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范应用。尤其是在需要大批量生产的行业中,例如手机、电脑行业等。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该理论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管控的结果,保证产品品质具有很高的有效性。

建筑行业的产品作为多方(施工方、建设方、供货方等)协同作业的结果,具有影响因素多,质量隐蔽性强等特点,对于其质量的控制一直是个难点。长久以来很多专家学者试图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到建筑行业中,以提高建筑产品的品质。作为建设方的一名工程师,本人试图将该理论在“上海海航大厦”项目中的应用加以总结,对于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部分予以阐述说明,对于没有体现该理论的部分以本人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理解加以补充,来阐述该理论在把控并提升建筑作品质量方面的实际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全面”一层含义就是该理论应该贯穿于产品的市场研究、研制、设计、制订标准、制订工艺、采购、配备设备与工装、加工制造、工序控制、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在一个建筑作品的形成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也必然应该贯穿可行性分析、初步设计、细化设计、施工、维护等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囿于岗位限制,本文着重讲述了在施工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应用,对其他阶段仅略有涉及。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核心要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核心有三点:“全面”一词首先是相对于统计质量控制中的“统计”而言。也就是说要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单靠统计方法控制生产过程是很不够的,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的作用,从而更全面地去解决质量问题。其次,“全面”还相对于制造过程而言。产品质量有个生产、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市场研究、研制、设计、制订标准、制订工艺、采购、配备设备与工装、加工制造、工序控制、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他们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最终的质量水准。仅仅局限于只对制造过程实行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再次,质量应当是“最经济的水平”与“充 分满足顾客要求”的完美统一,离开经济效益和质量成本区谈质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三.上海海航大厦项目概况

“上海海航大厦”项目用地位于浦东新区,地块东至浦明路,南至规划的1-11,1-12地块,西至沿黄浦江规划公共绿地,北至1-8地块,距东方明珠直线距离约3km,距世博会址直线距离约1.5km。占据一线江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不可复制性。总建筑面积为87943 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50234.5 m2,地下总建筑面积37708.5 m2。建筑高度为89.33m,其中主楼地上20层,裙房地上5层,地下室3层。本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是海航集团在上海的总部办公楼,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海航集团的品牌影响力。

四. 全面质量管理在工程中的运用

对于上海航海大厦项目进行质量把控的制度、措施等有很多,综合起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质量管理体系:对于该工程,公司非常重视,要求项目部按照海航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起针对该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以该体系为基础,进行产品质量控制,进而保证每个生产环节都严格按照体系要求进行生产、改进、持续改进。

组织结构:工程实施中,项目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了如下组织机构,项目部以建设方项目组为核心,下设各专业工程小组,与项目其余各参与方协调工作。项目部向上可直接与公司管理层沟通,便于信息的上行下达。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按照(图1所示)组织架构对工程质量做了管控。

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的基本运转方式是PDCA循环管理方式。这种循环管理不仅存在于各个专业小组中,也存在于建设方项目组中,还存在于整个公司内部。在建设方要求下,在项目部其余参与方的质量控制中也有体现。整个项目组就是通过这种循环管理的模式达到阶梯式上升,并循环前进。下面举例说明单个循环过程:

a. 开工后,按照项目质量目标提出工程质量目标计划;组织项目参与方全员了解该计划,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b. 该质量目标计划的实现方法和保证措施应体现在施工方案中,并由施工方施工人员依照方案实施;

c. 要求施工单位加强自检;监理单位落实监理实施细则的内容,并合理运用各种监理手段来加强对施工结果的检查;

d. 对施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追查原因,对不同问题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产生改进意见,并讲这些改进意见并入下次循环。

为了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的顺利运行,公司提供了充足的专项资金、必要的设备、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另外还在每周各方项目例会中设立质量分析专题。这一切都为质量控制体系的顺利运行提供了保证。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就是为了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影响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可归结为:人,机,料,法,环。任何一个因素出了差错,则势必会影响工程质量。在实际施工中,项目部要求各方,尤其是施工方严格控制各个因素,保证工程质量。

“人”是质量保障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生产管理中的难点。贯穿整个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人包括所有参与方的人员,像设计方人员、建设方人员、施工方人员、勘查方人员、监理方人员等。毋庸置疑,其中设计人员和施工方人员的管理是质量管理对“人”的管理的重中之重。施工方人员包括现场的管理人员和现场的施工人员。在“上海海航大厦”项目中,通过以下各方面保证对“人”的要求。

1.具有一定的资质和专业经验。

本项目的设计单位是GMP和中森。GMP负责本项目的设计人员是“德国注册建筑师”、中森负责本项目的设计人员是“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包项目经理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总包的技术负责人为工程师。监理方项目总监为工程师资质。另外,施工单位殊工种操作人员要求有上岗证并经考核合格才可上岗。

2.岗前培训

a.要求施工企业对现场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培训制度。

b.开工前技术交底,逐层安全交底;

c.每半年一次的消防演练;

3.合理的组织结构。

“机”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个要素。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对设备的控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设备的选型和数量:设备选型与施工组织设计相适应,设备数量与施工进度网络图相适应。

2. 设备的布局与安装:设备的布局要合理,尽量减少二次搬运。一些特殊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例如起重设备,需要具备专门资质的公司来承接和实施。

3. 设备的维护和维修:设备的维护和校准需要按照设备自身的使用频率和需求来决定,要按时维护。

4. 设备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手册来进行设备的使用。

5. 设备的校准:要按照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定期对设备做校准。

“料”指物料,配件、原辅料、涂装材料等产品用料。合格、及时的物料保障是施工品质基础。对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应从采购开始,历经运输、进场存储、入库出库等各个环节。

1. 物料的采购:采购的物料需要满足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要求,且符合现行材料标准的规定。对物料的采购进货时期应按照项目进度计划来定。应根据项目物资保证计划来执行。尤其对于水泥等容易受潮的关键材料,太长的存储期对产品的品质不利。

2. 物料的检验:进场检验非常重要。一般先检查“三证”齐全,然后对产品的外观质量做检查。并对产品性能做抽检。对涉及主体结构、防水保温的关键材料要做现场见证取样检验。对各分包商经业主、监理、总包认定的材料,采取样品“封样”制度,待大量施工材料进场后鉴别。不合乎原样品质量的材料退货处理。

3. 物料的贮存:针对存储的材料不一样,要按照要求分门别类的贮存。入库出库要及时填写物料入库、认领单。

4. 物料的使用:尽量做到物尽其用,尽量杜绝物料浪费现象。

“法”是指法则。具体指生产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包括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措施、进度计划、生产记录、检验标准、质量标准、各种岗位职责、管理规程、标准操作规程、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他们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一个条件。

“环”指环境。生产环境是质量保证的重要部分。建筑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例如温度、湿度等有严格要求。例如有如下等规定。混凝土浇筑不能在温度最高的时候浇筑,雨雪天气混凝土不得施工等要求。装修工程中的刷浆、饰面和花饰工程及高级的抹灰、溶剂型混色涂料工程不应在低于5摄氏度气温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保证施工质量。

根据施工进度的不同,施工质量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3种。施工开始前的质量控制属于事前控制,主要控制措施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制订各种管理制度,配备各种检测设备,并编制检验计划。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工作,并根据该工程特点确立施工流程、工艺及方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属于事中控制,主要控制措施是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控制结果,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并促进各方及时解决。具体包括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等。施工完成后进行的质量控制属于事后控制,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主要是主要整理各种文档资料,便于后续对工程的保养与维护。

五.总结

综上所述,要在建筑行业中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升产品品质,首先,要从制度上保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其次,要从人员上保证,建立适宜的组织结构,并保证人员专业资质;再次,要有合理、良好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分别采取适宜的措施,并按照正确的体系来循序渐进,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另外,要保证质量体系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地实施,必须做到领导起头,全员参与,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统一的质量目标。而且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方针,只有长期稳定的运行质量体系才能使该体系确实有效地作用于产品质量,且体系本身也能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 桑德霍姆. 全面质量管理.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09

【2】 龚益鸣. 质量管理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11

【3】 陈铁华. 建筑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及应用实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5

【4】 W.爱德华兹.戴明. 戴明论质量管理. 海南出版社. 2003,7

【5】 石强,朱仕友. 全面质量管理实操手册.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4

篇3

美国上市公司-----亿元级外企、IT培训领军企业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一、达内国际集团简介

达内国际集团是中国IT职业教育的品牌,是目前中国IT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4月3日,达内国际集团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家在美国上市的IT职业教育集团,同时也是2014年赴美上市股。除中高端IT人才实训外,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同样致力于IT 人才输送、教育平台建设、软件研发等综合服务。目前,已形成包括 人才实训中心、软件研发中心、软件人才中心、IT 教育中心四大人才服务模块达内国际集团逐渐形成以IT培训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及人才服务领导品牌。

达内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各个中心由软件专家负责运营,课程设计引进北美先进技术,贴近中国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聘请北美海外专家与来自IBM、华为、用友、亚信、东软等国内外名企的一线实战专家担任讲师,以确保高端培训效果。达内在课程设计与培训模式上不断创新,开创“零首付、低押金,就业后付款”的信贷就业模式先河,改革培训模式保持培训规模扩大的同时确保90%以上的就业率,同时高质量就业。

二、达内时代科技集团与高校和企业合作

从创建之初,达内国际集团就非常重视与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专业共建等方面的合作。经过13年辛勤的耕耘,达内国际集团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 达内先后与全国500多所大学的计算机或软件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其中20%以上为211重点大学,在100多所院校里建立了达内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包括北大软件学院在内的7所院校建立软件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近年来,达内加强了与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的步伐,在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全方位的高校开展合作,对高校的教学改革、优化高校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习以及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实战型业务水平的提升都积极的推动作用。

达内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达内在全国建立5大软件人才中心,300人才顾问每天不断与全国上万家企业保持联系和沟通。通过13年达内不断地探索与尝试,达内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人才推荐,人才定制培养、人才租赁与外包、校园招聘、IT猎头、企业内训等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和一站式的服务体系。截止到2014年5月底,达内与全国5万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个月在达内全国中心有近600场的企业双选会,达内还会定期做专场招聘会,正是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达内学员保持行业的学员就业率,2014年实现了95%以上的就业率。

三、达内国际集团主要业绩:

达内国际集团作为中国高端IT培训的翘楚,从创业之初就倡导 “诚信、创新、开放、合作”的企业文化,同时经营战略一直都保持经营模式和产品保持行业的一步:率先在美国上市家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推出“先就业,后付款”IT信贷就业培训的IT职业教育;率先获得国际风险投资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入选“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由IT技术专家建立和运营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全面开放课堂,随时真课试听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与“211工程”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真实披露学员就业率、就业品质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开辟高端课程,培养IT白领、金领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完全真实公开师资背景的IT职业教育机构。

达内国际集团由于优秀的教学效果、行业的经营模式和倾力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近年来达内荣获了各界机构的颁奖:达内是业界的一家2006、2007、2008、2009连续4年入选德勤评选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公司”、“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公司”,中关村管理委员会指定的“软件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北京市商务委、北京市教委联合评为“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被《计算机世界》评选的“就业服务杰出贡献奖”、被《中国计算机报》评选的“影响力培训机构奖”、被搜狐评为“中国十大教育集团”、被腾讯评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影响力的IT品牌”, 2010年更是和百度、搜狐、中兴电子等企业被欧美同学会评为中国海外归国人员创业“腾飞奖”中国50强优秀企业、2011年获得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教育行业“领军企业”2012年9月获凤凰网、网易财经、影响力峰会组委会评选的“2012年度信赖企业”大奖、2012、2013年 荣获普华永道和高企协颁发“2011中关村高成长企业100”。2013年荣获智联招聘中国年度雇主“北京30强”企业等大奖。

四、达内国际集团IT培训课程:

1、java培训-----------java工程师;

2、UI培训-----------UI大咖设计师;

3、Android培训-----------安卓工程师;

4、IOS培训-----------IOS软件工程师;

5、Web培训-----------Web前端工程师;

6、HTML5培训-----------前端互联网工程师;

7、会计培训-----------主办会计师;

8、网络营销培训-----------网络营销经理师;

9、unity培训-----------Unity3D工程师;

10、大数据培训-----------大数据工程师;

11、PHP培训-----------PHP开发工程师;

12、嵌入式培训-----------嵌入式工程师;

13、软件测试培训-----------软件测试工程师;

14、C++培训-----------C++软件工程师

15、linux培训-----------linux运维工程师

16、Net培训-----------Net开发工程师

五、达内国际集团就业:

1、2016-02-17-------- 中南大学学生参加达内C++培训,成功转型9万年薪入职软通动力;

2、2016-02-16-------小学教师参加达内PHP培训,成功转型薪资翻3倍获10k高薪;

3、2016-01-16-------本科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成功入职外资软件企业;

4、2016-01-25-------电气工程师参加达内网络营销培训,成功转行获9k月薪入职搜房网;

5、2016-01-08--------公务员不干枯燥工作参加达内培训,转型网络营销师获15K高薪;

6、2016-01-07-------平面设计师遇瓶颈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薪资飙升2倍多获15k高薪;

7、2015-12-29------大四学员参加达内iOS培训,获10W年薪赢在职场起点;

8、2015-12-28-----中国计量大学大三学员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获月薪12K入职offer;

9、2015-12-18-----机械专业学员零基础参加达内PHP培训,获7K月薪成功转行;

10、2015-12-25------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获7K月薪入职敦煌网;

 

六、达内国际集团各校区分布及具体地址: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北京市(海淀区):

1、达内北京中关村中心JAVA: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2、达内北京大数据中心才高大数据: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3、达内北京万寿路中心WEB前端: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文博大厦二层

4、达内北京清华园中心.NET/Unity3D: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小关街120号万盛商务会馆A区三层

5、达内北京魏公村中心UI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乙12号天作国际大厦三层

6、达内北京海淀园中心PHP: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7、达内北京网络营销中心网络营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北京市(朝阳区):

1、达内北京潘家园中心安卓/IOS: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松榆北路7号院11号楼建业苑6层

2、达内北京亚运村中心软件测试:

---北京市朝阳区南沙滩66号院1号楼3层达内科技测试学院

3、达内北京会计中心会计: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二层

北京市(东城区):

1、达内北京南锣鼓巷校区UED: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15号新华文化大厦3层

2、达内北京天坛中心Linux云计算、Pyhton、红帽认证:

---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6号珍贝大厦西侧三层

3、达内北京广渠门中心C++/嵌入式:

篇4

1 引言

矿井瓦斯灾害、火灾、水灾、顶板事故、矿尘灾害是煤矿井下开采危害最为严重的五大灾害,其中瓦斯事故的危害尤为严重,影响非常之大。因此,如何防止瓦斯灾害事故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扎实有效推进“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顺利开展煤矿瓦斯治理,深化煤矿瓦斯治理攻坚战,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瓦斯重特大事故,全面提升煤矿瓦斯治理水平,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本文从瓦斯灾害治理的指导思想、瓦斯治理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谈谈瓦斯治理的技术方案。

2 瓦斯治理的指导思想

要想从根本上治理好瓦斯事故,必须从思想上入手,思想决定观念,观念影响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引发事故。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煤矿安全规程》为标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增强“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意识,落实瓦斯防治管理制度和措施,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制度上严密有效、技术上支撑有力、监督上严格细致,通过开展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提高煤矿瓦斯治理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健康发展。针对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和瓦斯治理的现状,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增加投入,依靠科技、严格管理,强化平时的监督检查,推动煤矿瓦斯治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1)转变观念,提高对瓦斯综合治理工作的再认识,从思想上变被动为主动,要治理好瓦斯,首先必须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切实提高对瓦斯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一是要坚决摆正煤矿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煤炭工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二是要摆正安全生产与职工生命的关系。三是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口,强化企业主动安全管理。

(2)以投入为保障,提高瓦斯治理效果。一是瓦斯治理专项资金提取要全额按标准提取到位,提取的资金要切实用于改善通风系统和监测监控设备投入。二是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更加突出矿井“一通三防”的治理整治,特别是抓紧,使矿井通风系统规范达标。

(3)以矿井技术改造为先导,探索瓦斯治理的手段和规律。在搞好矿井设备设施引进、吸收、消化的同时,要积极加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的技术攻关,促进瓦斯治理成果转换,特别是要认真总结瓦斯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加强矿井掘进、生产前后瓦斯应力分布规律、危险重点区域和矿井瓦斯监测的预警预报,分析其活动规律。

(4)加强全过程控制,提高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水平。要以瓦斯抽采为根本抓手,从源头上降低瓦斯的危害。通风系统合理规范、稳步可靠是减少瓦斯积聚,消除瓦斯爆炸危险的最主要手段。要认真落实好工作面“三专两闭锁”管理制度,加强矿井现场管理的监督检查,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杜绝失爆或不符合国家煤矿安全标准的机电产品下井。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落实好现场安全管理责任。

3 瓦斯治理基本要求

通过开展煤矿瓦斯治理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查找瓦斯治理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瓦斯治理管理制度,提升煤矿瓦斯治理水平。瓦斯治理的基本要求,具体的来说,主要有加强机构建设、保障机制、基础建设、突出重点、加强管理、合理部署采掘计划、通风可靠、监控有效等几个方面,下面对其分别进行阐述。

3.1 加强机构建设

(1)成立瓦斯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瓦斯治理工作,每月召开1次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瓦斯治理重大问题。

(2)树立煤矿企业安全诚信榜样,促进企业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做到依法生产、安全生产。

(3)设置“一通三防”、地测、安全监控等技术管理机构,推广瓦斯治理成熟经验与先进技术。

(4)编制瓦斯治理规划和年度计划、生产计划、安全生产指标统一考核。

(5)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至各基层管理。

(6)建立健全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一通三防”管理制度。

3.2 保障机制

建立煤矿瓦斯治理专项资金,按原煤实际产量从成本中提取,税前列支,全部用于瓦斯整治工作。

3.3 基础建设

(1)按照《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安监总煤装〔2011〕162号文的通知开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建立通风系统及瓦斯治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管理。

(2)矿井具备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实现机械通风;采区实现分区通风,按规定设置专用回风巷;杜绝无风、微风作业和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作业。

(3)建立矿井正规采煤制度,实现矿井全部采用正规采煤。

(4)按要求及时报送瓦斯治理相关材料。

3.4 突出重点

(1)开展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各项活动,建立瓦斯治理工作体系,有效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

(2)总结瓦斯治理成熟技术和经验并推广,依靠科技推进瓦斯治理体系建设。

3.5 加强管理

(1)建立健全以矿井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瓦斯治理责任体系,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瓦斯治理技术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2)建立健全瓦斯治理管理制度,健全瓦斯治理工作机构。

(3)煤矿每年编制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粉尘、防灭火安全措施计划,并贯彻执行。

(4)对检查出的重大瓦斯隐患,建立专项档案,落实分级监控责任,跟踪整改进度和质量。

3.6 合理部署采掘计划

(1)优化生产布局。充分考虑瓦斯治理的需要,优化巷道布置,简化生产系统,明确开采顺序,合理确定工作面参数,实现安全高效、合理集中生产。

(2)合理组织生产。按照《煤炭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能力编制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

(3)坚持正规开采。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至少2个安全出口,形成全负压通风系统。

3.7 通风可靠

(1)矿井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巷道贯通前,按《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制定安全措施。

(2)矿井生产水平和采区实行分区通风。

(3)按规定设置和管理风门、风筒、密闭等通风设施及构筑物。

(4)矿井、采区通风能力满足生产要求。

(5)设置专用回风速符合《规程》规定设置专用回风巷。

3.8 监控有效

(1)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布置、安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2)监控设备传感器的种类、数量、安装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等符合规定。

(3)监测设备的报警点、断电点、断电范围、复电点和信号传输符合规定。

(4)下井人员按《规程》规定佩戴便携式瓦斯监测仪器。

(5)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备性能完好,工作正常。

(6)煤矿与具有相应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

4 结束语

篇5

在会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黄玉治指出了当前煤矿行业企业存在的问题。黄玉治说,尽管全国煤矿安全基础建设亮点纷呈、可圈可点,但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制约,特别是2012年以来,受煤炭经济下行影响,煤矿安全基础出现明显滑坡,主要表现在5个“滑坡”。

思想认识有滑坡

有的企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甚至满足现状、盲目乐观,对煤矿安全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足、办法不多。有的企业经营困难,董事长、总经理抓安全的精力不集中,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靠超能力生产以量保本,重大灾害、重大隐患迟迟得不到根治,导致同类事故重复发生。如,山西同煤集团同生安平煤矿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生产煤炭28万t,占矿井产能(90万t/a)的31%,在违规放炮(安检员、瓦检员脱岗)强制放顶过程中,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冒落,并引发“3・23”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0人死亡。

安全投入有滑坡

由于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煤矿压减开拓工程,甚至开采保安煤柱,导致采掘失调;有的煤矿缩减重大灾害治理工程,该开采的保护层不采,该掘的岩巷不掘,用局部防突措施代替区域防突措施;有的煤矿设备设施老化、维护不及时,配件、材料不及时更换,设备带病运转。如,黑龙江龙煤集团鸡西公司杏花煤矿大倾角运输机巷底鼓严重失修,底托辊卡死不换,使用了8年的胶带撕裂后,不按规定修补,而违规采用铁板卡子连接,加剧了与底托辊、积煤摩擦,引燃煤炭,致使胶带着火,造成“11・20”重大火灾事故,死亡22人。还有的煤矿边技改边生产,以违法生产收入弥补建设资金缺口。

技术管理有滑坡

一些煤矿“一通三防”、防治水、生产接续、采掘布置等煤矿重大技术改造方案和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如,吉煤集团通化公司松树镇煤矿、郑煤集团大平煤矿明知在复杂地质构造区域掘进巷道,但没有及时修改防突设计、措施,抽采不达标、未真正消除突出危险,酿成事故。还有,一些资源整合矿井技术资料缺失,致灾因素不清,盲目组织生产建设,导致事故多发,如郑煤集团金昌煤矿“3・2”顶板事故、同煤集团安平煤矿“3・23”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和姜家湾煤矿“4・19”重大透水事故等,均属于类似情况。

安全质量标准化有滑坡

一些企业认为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形象工程、花钱工程,对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不积极,制度没有针对性,制度不落实;一些煤矿为应付检查,安全质量标准化紧一阵松一阵,现场管理薄弱,作业环境和安全条件差。有的主管部门对标准化验收把关不严,动态检查少,处罚力度不够,对不具备达标条件的煤矿“开绿灯”。去年,国家煤监局对113处一级标准化矿井进行了降级,取消了13处矿井三级标准化资格并责令其停产整顿。

队伍素质有滑坡

部分煤矿职工收入下降、甚至拖欠工资,队伍不稳定,管理技术人员和技能工人流失严重,人才引进难,招工难,40岁以下工人基本招不来。如,重庆中梁山煤电气公司技术人才入不敷出,近三年引进技术人才34人、流失221人,共招收工人2 739人、流失1 733人,流失率为63.3%。有的国有煤矿企业对兼并重组矿井派任的“五职”矿长(矿长、总工程师和分管安全、生产、机电的副矿长)缺乏管理经验和能力,安全培训跟不上,对重大隐患“认不清、想不到、看不到、管不到”。一些煤矿特别是小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没有按规定配备“五职”矿长,以及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防治水等专业技术人员,人员安全素质不高,“三违”屡禁不止等。

强化煤矿安全基础建设

针对上述问题,在下一阶段,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突出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针对思想认识方面的滑坡,黄玉治指出,下一步,将突出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企业“五落实五到位”。特别是整合矿井、托管矿井、基建矿井和股份企业、多层级管理集团公司,必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协议,厘清安全责任,防止出现责任盲区。推行安全承诺和宣誓制度,强化职工责任意识,自觉接受企业内部和社会监督。

建立奖惩分明的安全考核机制。加大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追责力度。同时,对安全生产“政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应给予奖励。

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定期公布发生重特大事故、瞒报谎报事故、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重大隐患不整改、超能力生产等煤矿企业“黑名单”,纳入国家相关征信系统进行公告并联合惩戒,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综合运用行政、司法和经济手段,严格查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涉及刑事犯罪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制定的《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不能有案不移、以罚代刑。

着力推进系统优化

针对安全投入方面的滑坡,黄玉治要求着力推进系统优化,学习先进经验。各地区、各煤矿企业应学习皖北煤电集团不把原煤产量作为硬性考核指标的做法,进一步优化生产系统和采掘布局,按照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生产水平不超过2个,推广“一井一面”等集约化生产模式,将灾害较重、一时难以治理或治理不经济的区域,划定为停(缓、禁)采区。

着力推进管理创新

针对安全质量标准化方面的滑坡,黄玉治在讲话中强调,各煤矿企业要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用“软实力”反哺硬件投入的不足,巩固一级、提高二级、整改三级,激励更多企业达到一级标准化矿井水平。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

各地区、各煤矿企业应按照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的《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安委办〔2016〕3号)要求,强化风险管控技术、制度、管理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公告(安全风险由高到低分“红、橙、黄、蓝”4个等级)、岗位安全风险确认和安全操作“明白卡”制度。

各煤矿企业应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自改信息化系统,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销账的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建立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重大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实施挂牌督办、重点监控、监督检查;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6〕10号),加大重大灾害超前治理力度。

各煤矿企业应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严把设备、电缆、胶带等安全准入关,定期对在用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保养和检测检验,及时更新老旧设备,严禁超期服役、带病运转,这些工作要专业化,不能违规承包给不具备资质的队伍。

着力推进队伍素质提升

针对队伍素质方面的滑坡,黄玉治在讲话中强调,要着力推进素质队伍的提升。主要包括严格安全管理人员准入。煤矿必须配备矿长、总工程师和分管安全、生产、机电的副矿长,并经安全考核合格;配全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和水文地质等专业技术人员。

加强专业技能和实操培训。各地区、各煤矿企业要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抓好矿长、总工程师、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等“关键人员”再培训,重点学习“三大规程”(《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神华集团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山东能源肥城公司安全心智培训、安徽淮南矿业集团瓦斯治理、河北冀中能源集团水害防治,辽宁抚顺集团老虎台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等经验,提高培训效果。

加强班组安全建设。要学习借鉴平煤神马集团“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国司塔山煤矿“人人都是班组长”等经验,建立班组自主管理考核体系,选树先进典型,开展“三优”(优秀班组、优秀班组长、优秀群监员)创建活动,建设“三无”(无“三违”、无隐患、无事故)班组,赋予班组长现场指挥和应急处置权,提升班组安全技能和管理能力。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各煤矿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塑造先进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文化氛围。

篇6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077-01

绪论

中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目前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最大,但每层赋存条件复杂、安全形势严峻,矿井灾害一直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围绕中国煤炭存在的各种灾害进行聊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4],对矿井重大灾害的预防和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煤矿灾害防治领域还存在诸多关键技术难题尚未解决[5],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仍然偏高,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瓦斯灾害防治技术难题

1.1瓦斯灾害治理的理论和技术基础难题

目前,我国煤矿对瓦斯灾害治理的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对瓦斯灾害发生机理、灾害的演化过程尚不能全面认识,从而影响了瓦斯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的进展。对于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认识未能突破,影响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报技术发展,尤其是影响临界值的确定。需要攻克的主要难题有以下两项。

(1)瓦斯运移、抽放作用规律和瓦斯煤尘爆炸机理。对瓦斯赋存、运移和涌出规律的系统研究;对不同开采条件和瓦斯抽放条件下瓦斯涌出规律和分布特征、地应力和瓦斯运移场的耦合关系的认识;对煤矿生产环境下瓦斯煤尘爆炸特性及其演化传播规律、瓦斯煤尘连续爆炸发生的条件和传播特性的深入研究等。

(2)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与防突技术基础。目前,我国煤矿地质构造对灾害的控制机理和规律尚不能认识、仍停留在“假说”阶段。虽然我国也曾做过一系列的研究,但是对机理的研究多是零星展开的,缺乏系统性。

1.2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技术难题

我国已经成功开发出了地质勘探期间煤层瓦斯含量、煤层瓦斯涌出量的预测方法和装置。虽然这些技术已经在煤矿是用了几十年并经过多次改进,但是其精确度仍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其测定值普遍低于实际值,以致使有的煤矿在建井期间就不得不进行安全补套设计,及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且带来系统性的事故隐患。

1.3瓦斯抽放技术难题

(1)构造煤的探测和区划研究。为提高瓦斯抽放率,急需探明原地构造煤分布区及其厚度,探测清楚原地构造煤瓦斯含量和突出区,还需要解决在高应力、高压力、高瓦斯构造煤区使用的钻进设备和抽放技术难题。

(2)松软低透气性煤层的本煤层瓦斯抽放技术。其核心就是要解决松软煤层的顺层钻进施工问题。

(3)高抽巷瓦斯抽放技术。在采煤工作面上方裂隙带布置瓦斯抽放巷道是当前十分有效的抽放技术,但施工量大,经济成本比较高,为克服其缺点,用水平定向长钻孔代替高抽巷的研究,至今已研究出了施工钻孔长度达600米到800米的强力钻机和钻孔工艺,需要继续研究能施工1000米的钻孔的钻机、钻具和钻进工艺,同时,还需要研究钻孔测斜、纠偏的技术和装备。

(4)改善煤层渗透性的技术。多数高瓦斯矿井的渗透率较低,严重制约了瓦斯抽放技术的发展。

(5)采动区瓦斯抽放控制煤层自燃发火关键技术。利用采动卸压而提高瓦斯抽放效果是煤矿很有前景的抽放方法,但是抽放同时极易带入空气从而导致自燃发生,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对采动区瓦斯抽放控制煤层自燃的研究。

(6)瓦斯抽放浓度控制技术。抽放瓦斯时,控制抽出瓦斯的浓度对瓦斯抽放效果和安全利用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仍没有成功的技术和方法。

(7)瓦斯抽放标准。急需解决的一个技术标准问题就是煤层瓦斯抽到什么程度即瓦斯含量和瓦斯涌出量降到什么标准,就认为达到了“先抽”的标准和达到这一标准的技术和方法。

2.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存在的问题

2.1瓦斯传感器技术

目前,国外应用于煤矿的瓦斯检测原理主要为热催化、热导、光干涉和红外,而我国主要为热催化、热导、光干涉,以热催化和光干涉为主。红外气体测量原理在煤矿瓦斯监测方面我国虽几年前就已展开但是最终因为其采用电机机械调制,仪器功耗大、稳定性差、造价高而不能广泛推广。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用于煤矿瓦斯检测是国际方面的最新研究动向,而我国最需要做的就是对现有的热催化瓦斯敏感元件的技术指标进行提升和改进。

2.2监测监控系统

(1)监控系统传输网络体系结构需升级换代,安全和生产动态信息的传输缺乏稳定、快速、可靠的通讯平台。在地面,采用工业以太网络、现场总线组建监控系统的技术已经很成熟,而我国煤矿监控系统仍然采用主从式窄带通讯体系结构、时分制通讯和低速总线巡检等传统方式,周期长,传输速度慢、故障率高,灾害隐患信息容易漏报、误报,时效性也差。

(2)目前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功能是监测,控制功能单一,根本无法做灾害或事故的预警。利用监控系统对矿井重大灾害预测预报的实用性和准确性不高,不能有效指导安全生产,只是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传感器设置地点的瓦斯浓度或其他参数的简单监测,不能根据变化趋势和整个矿井的信息进行专家诊断,形成对灾害的有效预警。

(3)现有的监控系统还存在报警后的处理预案不完善,现场维护力量薄弱、设备无故障工作时间短、抗干扰能力不强等。

3.矿井火灾防治技术存在问题

虽然在煤矿火灾防治理论和技术领域通过近几十年的攻关研究逐步形成了以预测预报、火灾监测、火灾预防和火灾治理技术、装备和材料为一体的综合防灭火技术体系,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我国矿山火灾防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不够深入,不能揭示矿井火灾灾害的深层次理论问题。

(2)在防灭火材料研究方面不够成熟、缺乏针对性。

(3)防治工艺技术的创新性不强,特别是在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缺乏专用设备,导致防灭火等现场工作难以迅速展开。

(4)整体技术的继承性不高,不能实现智能控制。

(5)矸石山的危害防治技术。

4总结

以上问题,是我国煤矿灾害防治方面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需要从实用技术推广和集成,关键技术突破及基础理论研究三方面着手。具体应整合安全科技资源,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安全创新体系,建立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为主体的国家煤矿安全关键技术转换平台,建立以煤炭企业为主体的成果推广应用和再创新平台,建立以高效为骨干的基础研究平台,国家也应继续支持煤矿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扩建。

参考文献

[1] 王显政,杨富,朱凤山,等.煤矿安全新技术[M].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

[2] 宋元文.煤矿灾害防治技术[M].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3] 黄俊,牛艳萍,芦山.影响煤矿安全的因素与防治对策[J].洁净煤技术,2007,13( 3) : 94-96.

[4] 卢鉴章,刘见中.煤矿灾害防治技术现状与发展[J].煤炭科学技术,2006,34(5):1-5.

篇7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芦岭煤矿“安全生产月”活动动员大会,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认真学习贯彻集团公司6月份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精神,动员全矿干部职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苦干实干、奋力拼搏,全面落实国家、省、市、集团公司等上级对“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定不移实现安全“四零”目标。刚才,我们观看了安全生产事故教育警示片,徐处长宣读了矿“安全生产月”活动文件,安排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蔡总安排部署了“一通三防”,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两位领导的工作安排,责任明确、重点突出、举措得力,请各个单位抓好贯彻落实。会上,矿向全矿干部职工及家属作出了庄严的安全承诺,徐处长也带领大家,进行了庄严的安全宣誓,会后还有签字仪式。不管是安全承诺、还是安全宣誓和签字仪式,这都是一份担当、一份责任。各级干部要切实增强抓好当前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不移实现矿井安全生产。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充分认识抓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大意义

国家每年都在6月份在全国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到今年为止我们已经连续开展了16年,今年6月份是全国第十七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生命至上、安全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生命安全健康的高度关注,对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教力度,推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迫切要求。近日,国家、省、市、集团公司等上级部门分别下发了“安全生产月”活动相关文件的通知,6月1日集团公司也专门召开了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会上葛总就开展好本次“安全生产月”活动,作出了五点指示,一是要把活动氛围营造得更浓,二是要把严细实精作风掯得更牢,三是要把安全管控重点盯得更紧,四是要把“双达标”会战抓得更实,五是要把特殊时期安全工作安排得更细,对“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了专门的部署与安排。

对淮北矿业来说,6月份,历来安全生产事故高发多发,稍有不慎,极易发生事故。尤其是高温雷雨极端天气变幻异常,近期明显增多,“午收”和中、高考等时段特殊,职工思想极易波动,巷道空气潮湿,对顶板管理、电气管理、防治水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6月份,既是淮北矿业安全生产的特殊时期,也是全国第十七个“安全生产月”启动后,安全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敏感时期。

对我们芦岭矿来说,6月份,还是我矿即将接受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和迎接集团公司二季度安全生产体系考核与“双达标”会战达标考核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矿顺利实现矿井安全生产6周年的重要时期。6月份,无论是安全生产工作,还是验收与考核工作,都事关矿井可持续发展,事关全矿干部职工及家属切身利益,事关矿井形象,决定矿井前途命运,甚至“生死存亡”。在这一特殊而重要的时候,我们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既是落实集团公司决策部署的要求,又是实现我们提出的“三个雄心壮志”、开启矿井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展现矿井形象、增进职工福祉的现实需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全矿上下一定要深刻领会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不仅是一项全国性活动,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提高思想站位,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抓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认真策划,细致安排,持之以恒、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地抓好“安全生产月”活动,坚决实现“安全生产月”活动目标。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徐处长刚才宣读的矿安全生产月活动文件要求,立即行动,迅速发动,细化举措,狠抓落实,为确保矿井顺利通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验收、实现“三个雄心壮志”奠定根基。

二、全面排查、多措并举,坚决实现安全“四零”目标

目前,“双达标”会战刚刚进入半程,处于“全面整改、示范引领”阶段,各系统、各单位要以“双达标”会战为契机,持之以恒、持续推进,全面排查、多措并举,盯牢重点、掯住关键,坚定不移实现安全“四零”目标。

一是大张旗鼓、大造声势,积极营造浓厚活动氛围。党群工作部要结合矿井实际,严格按照集团公司要求,认真制定宣传活动方案,做到既轰轰烈烈、家喻户晓,又扎扎实实、务求实效。要充分利用“报、台、网站、微信、标语、横幅、签字”等载体和形式,深入基层科区、班组、岗位,深入到工人村,扎实开展活动宣传工作,既要让职工认清“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要向广大干群说清道明活动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职工,让广大干群从内心深处理解认同、自觉参与,着力打造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浓厚氛围。

二是严字当头、严格管理,认真践行严细实精作风。工作靠管理、管理靠干部、干部靠作风。各级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认真履行下井跟带班管理规定,按照分管专业、包保区域,经常深入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带着任务下井,带着问题下井,带着指标下井,不忽视每一处疑点,不放过每一个隐患,对重点工作、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要做到心中有数、安排周密、措施细致、过程监控、闭合管理。各级干部要切实履职尽责,敢于顶真、敢于碰硬,严厉打击各种造假行为、严厉制止各类重大安全隐患,紧盯不安全人的、不安全的事。要坚持打击一个、震慑一片,抓住反面典型,曝光亮相,使其丢面子、丢票子、丢位子、丢工作,让严细实精作风在芦岭矿蔚然成风。

三是盯住重点、盯牢关键,确保重大灾害管控到位、治理到位。重大灾害具有颠覆性,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否则一失万无。芦岭矿地质条件复杂,无论是灾害治理,还是安全管理,难度都非常大。我们芦岭矿要想实现安全“四零”目标,实现“安全生产月”活动目标,必须要将重大灾害防治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坚决贯彻好执行好集团公司重大灾害防治工作的各项决策和部署,尤其是各项管理刚性规定要刚性执行到位。要强推瓦斯抽采“四化”,严格按照“钻到位、管到底、孔封严、水放通”的要求,狠抓“六项指标”刚性考核,坚决从根本上杜绝瓦斯超限。近期要重点盯紧Ⅱ948、Ⅱ888、Ⅲ1022等工作面的底板抽采巷道及区域瓦斯治理钻孔工程进度,重点做好Ⅱ1041工作面回采推进慢防火管理,重点盯牢Ⅱ944、Ⅲ13工作拆除和Ⅱ886安装管理,重点做好Ⅲ1022上、下底抽巷近灰岩掘进和Ⅱ1084机巷及切眼超前探查工作,确保重点灾害治理到位、管控到位,确保万无一失。

四是全面排查、全面治理,坚决杜绝零星事故发生。近年来,顶板、机电运输事故多发频发。尤其是近期省内发生的7起事故,都是因顶板、机电运输事故造成的,教训十分深刻。我们一定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强化责任意识,对各项工作用心研究、用心谋划、用心推动,持续深入开展“顶板管理会战、供电安全会战、机电运输会战”三大会战,全面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确保实现安全生产。顶板管理方面,要重点紧盯大倾角、过断层、揭穿煤、拨门、贯通、切眼刷大等特殊地段的顶板管理,认真落实顶板管理六项重点,确保顶板安全。机运管理方面,严格对照供电安全会战和矿井运输专项整治方案,逐条排查整改、逐项检查确认,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做好迎检工作。地面安全方面,要加强地面动火、防火管理和地面行车、吊拉装卸、车辆运行等管理,着力加大“两堂一舍”监督检查,切实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全覆盖、无盲区,认真做好地面隐患常态化巡查工作,切实防止“想不到、查不到、管不到”的问题,严防“黑天鹅”事件,确保地面安全。

五是持之以恒、持续推进,确保实现“双达标”。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对照集团公司、矿两级整治方案,要逐条排查,逐条整改,按照挂图作战、销号管理要求,严格整治到位。坚持示范引领,由安监处牵头,严格按照创建计划,明确目标、节点考核、狠抓落实,确保矿井至少创建1个示范面、1个示范头、1条示范线,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总结提高,6月份“双达标”会战第一阶段即将结束,由安监处牵头,及时总结,分析不足,找准重点,持续推进“双达标”会战活动深入开展,并严格按照“双达标”会战要求和会战效果,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六是科学施策、科学管理,细致安排特殊时期安全工作。各系统、各单位,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施策、科学管理,用心用情用力,细致安排各项工作,确保安全。严格“十一种”隐患人排查,重点盯住午收、子女中、高考职工动态,严格按照矿规定政策,做到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消除不安全隐患。加强雨季“三防”管理,各系统、各单位要深刻吸取近年来各类停掉电事故教训,本着“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原则,严格按照应急预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迎接演练和巡查工作。针对特殊情况发生时,要按照预案,严格执行落实三级应急值班值守制度,确保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地处置到位。

三、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坚定不移通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时不我待,各级干部务必要以决战决胜、必战必胜的决心,以志在必得、势在必得的信念,全面冲锋、全力冲刺,坚决实现顺利通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

一是思想认识再提高。本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验收工作,时间日近、任务依然艰巨,标准更高、验收更严,至今为止集团公司被验收的三个矿中,只有两个矿通过验收。挑战与机遇并存,全矿上下要化压力为动力,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永不懈怠、永不服输的勇气,思想上更加高度重视,行动上更加坚定坚决,不断坚定通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的决心和信心,确保验收通过。

二是强化学习再提升。各系统、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最后验收的冲刺关头,针对存在盲点、疑问的地方,立即着手组织相关人员走出去,向已通过的矿井虚心学习、虚心请教,对标补差,对照整改,确保验收关键环节把控牢,重大项目不缺项,坚决杜绝被一票否决。

三是创建工作再加强。各系统、各单位要持之以恒,全力推进创建工作,找准病灶,对症下药,全面自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再整改、再规范、再完善、再闭合、再提高。全矿总动员,井上井下齐发力,资料要逐字逐句查,措施要逐条逐项审,现场问题要一个一个改,整改结果要一个一个确认,确保创建实效。

四是迎检细节再精准。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本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验收迎检工作,我们既要拼实力、拼基本功,更要拼耐心、拼细节。由傅书记、徐处长牵头,认真组织相关陪检人员,做好培训工作,以本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验收工作为契机,充分展现矿井形象和干群面貌,全力做好迎检工作。

篇8

我们要以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在安全生产社会科学基础、安全科学基本理论、安全行为理论、矿山重大灾害事故致因机理、典型工业事故发生机理及其各自的动力学演化过程、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理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理论、安全经济及安全管理理论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国家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企业安全生产微观管理和安全工程技术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2、将隐患治理技术和应急救援技术研发作为安全科技工作的重点。

要针对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灾变因素和危险源特性,开展事故隐患辨识与评价、监测与控制及治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根据矿井动力性灾害及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重大火灾、重大交通事故、大电网事故等事故灾难特性,进行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应急响应、应急信息交换、共享与集成、人员定位和搜救、应急抢险等方面的应急救援技术与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将事故隐患治理技术和应急救援技术研发作为安全科技工作的重点和主体。

3、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安全科技工作的核心。

要树立创新观念,以科技支撑和引领安全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核心,培养高水平的安全科技人才,形成有利于安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安全理论创新,安全技术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技术手段创新,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供科技保障。

4、将科技示范和推广作为安全科技工作的动力。

篇9

2煤矿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及特征分析

2.1煤矿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分析

诱发煤矿地质灾害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开采,或在开采过程中忽视对灾害的预防工作,例如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矿周围的地应力也不断增加,最终引起大面积的冒顶发生,甚至引发岩爆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2)有的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只注重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而不能严格的遵守规范开采,甚至出现一定的采富煤放弃贫煤,给后期的开采工作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3)过去由于各地区煤矿的开采规范不同,造成一些农民自主开发煤矿,他们在开挖过程中完全没有安全防范的意识,甚至会对国有煤矿造成严重的资源和环境破坏,并且留下了一定的灾害隐患。

(4)有的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管理不科学、开采不规范最终导致了灾害的发生,例如,煤矿采空区未进行及时的回填、管理人员盲目指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废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地质人员对工区地质和水位条件了解不够等都可能引起灾害的发生。

2.2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分析

矿山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在对矿山进行关闭处理时可能会留下一定的灾害隐患。露天开采的煤矿闭坑后也会留下一些灾害隐患,例如滑坡、泥石流等。这是因为露天开采过的煤矿虽然进行了一定的回填,但是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高度差,特别是一些矿坑比较深的煤矿更是如此,最终导致一些灾害的发生。地下的矿井闭坑后留下的灾害主要有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诱发山体开裂,引起滑坡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它们在开采期间只是短暂发生甚至一点迹象也没有,等闭坑一段时间后将会引起一定的地质灾害发生。煤矿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将会给当地的农民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

3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我国发生过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导致煤矿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会引发一些灾害的发生,主要有山体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崩塌等,其在煤矿地质灾害中所占的比例如图1所示。

3.1地面沉降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灾害是指地下煤矿被开采之后,采空区周围的原始地应力遭到破坏,造成地应力的重新分布,直到达到新的地应力平衡为止。在地应力重新分配过程中,会引起矿井周围的地表和地下岩层发生一定的移动、变形甚至开裂等破坏现象发生。在我国煤矿生成过程中,地面沉降引起的地质灾害非常突出。在我国东部富水地区,因地面沉降常常会形成一定范围的塌陷湖泊,然而,在我国西部缺水地区常常会形成一定的沙漠化,甚至导致地面倾斜加大。严重影响着矿井周围的环境发展。3.2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煤矿开采过程中,一些废弃的煤矸石会被堆放在一起,其堆放处的原始应力平衡常常会被严重破坏,甚至会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据专业人员的统计发现,我国每年因山体滑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数亿元。例如,2004年,重庆东林煤矿煤矸石因暴雨被冲垮,造成大量煤矸石沿坡面瞬时被推移500m,导致14户住房被压塌,甚至被夷为平地,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经调查得之,这次滑坡造成24人被埋,3人生还,18人失踪和3人死亡的重大灾害。

3.3煤矿瓦斯突出

瓦斯在原始煤层中主要呈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煤层的孔隙、裂隙之中,当煤矿被开采时,导致煤层及周围的地应力发生改变,破坏了瓦斯的封闭系统,导致煤层中储藏的瓦斯瞬时被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瓦斯在自然或人为的作用下,可以造成瓦斯爆炸、工作人员中毒和火灾等灾害的发生。3.4矿井突水事故在煤矿的生成过程中,矿井突水事故也比较的常见,严重时将会直接影响到矿井的正常生产。一般的矿井突水都具有涌水量大、水势凶猛、损失巨大等特点,如今已经被列为威胁矿井安全的重大灾害之一。

4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为了更好的保证我国煤炭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相关部门就必须重视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效的灾害防治措施。

4.1加强煤炭行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煤矿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各相关部门对防御地质灾害已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开展了相应的煤炭管理课程,充分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减少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有其自然属性,既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煤矿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煤矿生产的规章制度,对开采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严格禁止乱采乱挖现象。

4.2弄清开采区的地质构造,有效的做好防灾准备

有些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由于构造的运动引起的,例如断层运动等。因此,查明矿区范围内的构造情况,充分的掌握各种构造的特点、性质及活动的情况,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尽最大可能降低灾害的发生。

4.3健全煤矿的通风系统,降低煤矿的瓦斯浓度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集体的煤矿,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配备有效的通风系统和严格的瓦斯检查制度,禁止工人在矿井中使用明火等,更好的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4.4因地制宜综合防治

不同地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及爆况也不一样,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地质特点、环境特点等制定合理的灾难防治措施,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篇10

一、切实增强防灾救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

今天仅仅是落实对关岭地灾、中央紧急安排的会议贯彻会议”关岭地灾发生后,大家绝不可简单认为。一直在思考的情况。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两三年,遇到三个百年不遇”2008年是千载难逢的冰冻灾害,随后又是千载难逢的金融危机,今年又是千载难逢的干旱灾害,这次干旱全国各地大面积缺水,连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都得不到保证,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久旱必逢久雨”今年气候十分异常,极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因此,座各位领导干部,必需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应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对来讲,大家必需注意。除了地质灾害,还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同样必需高度重视。一是森林防火,久雨又必逢久晴”森林覆盖率这么高,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同样会造成巨大损失。二是道路交通平安,对通村公路农用车载人问题的严查严管一刻也不能放松;三是水库塘坝的平安,如九曲湖水库、香溪湖水库等。今天的会议虽然是重点安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但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平安、水库塘坝平安等同样十分重要,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必需统筹安排好。

二、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平安,必需做细做实防灾救灾工作。

不是所有隐患点都纳入了监控范围;二是气象预测预报要充分,关岭地灾给我启示是什么?一是地质灾害排查要准确。两河两谷四面坡的地形,山高坡陡、悬崖峭壁和泥夹石较多,地质结构松软,属于全省的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如果遇到像关岭这样20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袭击,难保不发生重大灾害险情,必需及时做好气象信息的预测预报工作,努力把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做细做实防灾救灾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各地在对现有隐患点加强监控的基础上,防灾工作要扎实。一是隐患排查要准确。会后。立即组织一次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拉网式排查,确保不漏一处隐患。二是科学选准观测点。对于地质灾害隐患,不论是面积1平方公里,还是10平方公里,关键是要科学选准几个观测点,做到24小时监控,每天至少2次现场检查隐患变化情况。

特别是要确保把异常天气信息在第一时间内传递到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和市应急办。气象预报要超前。气象局要及时充分预测气象变化情况。

落实专人负责、定时监测制度,监测责任要到人。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严密监测隐患点变化情况,详细做好监测记录,建立工作台帐。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各地对地质灾害的监测记录都做得很好,但仍然存在记录数据不规范的问题,市国土局要尽快明确统一的规范。地质灾害监测工作中,国土部门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职能职责。

并积极研究和完善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群众的人身、财富保证等措施,救灾保证要有力。国土、民政、卫生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进一步完善灾害救援应急保证机制。确保紧急情况下救灾工作的及时展开。一是完善预案要及时。各地在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同时,要结合实际对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相关预案进行进一步完善。当前地质灾害处置工作中出现的部门协作不够、数据信息收集上报不一致等问题,均是由于相关预案不规范、不完善而造成的只有科学制定好工作预案,才干确保在地质灾害处置工作中不出现“一团乱”情形。二是抢险救灾要及时。如果地质灾害一旦发生,抢险救灾工作必需做到三个第一时间”即党员干部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与抢险救灾,不管灾害情况如何,人民群众只有看到党员干部的身影才会安心;各级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抢险救灾,首先是分管领导,要作为抢险救灾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切实承担起责任,及时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决不能等待主要领导安排才开展工作,此外是主要领导,也必须在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灾民要在第一时间先行或强行转移,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必需坚持贯彻执行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在关岭地灾发生后关于“宁可在转移中听到骂声,也不能在灾害发生时听到哭声”重要讲话要求和遵义市市长王晓光同志对我市地质防治工作作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下决心及时转移安排好受灾害威胁群众,隐患疑惑除决不回迁”重要批示精神。三是物资到位要及时。建设、国土、交通等部门要认真调查摸底,切实掌握大型救援设备的社会贮藏情况,全面建立征用或合作关系,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灾情,大型救援设备能及时调用或征用到位。民政、经贸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要随时做好粮食、衣被、帐篷等物资的储藏,今天在这里对民政部门明确一个要求,全市范围内只要有地质灾害发生,救灾物资必需3小时内运到现场。

三、统筹兼顾,必需抢抓机遇。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

统筹兼顾,各乡镇街道要抢抓机遇。全力做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申报等工作,把地灾治理项目的实施与集镇开发建设、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努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篇11

什么是低频泥石流

根据泥石流暴发的重现期差异,可将其分为高频泥石流和低频泥石流两种。高频泥石流的重现期较短,往往每年或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低频泥石流的重现周期则相对较长,往往数十年才会发生一次。研究者一般把重现期超过30年的泥石流称为低频泥石流。

为什么低频泥石流很长时间才出现一次呢?一方面,低频泥石流启动所需要的松散土体汇集速度相对较慢。调查表明,低频泥石流很少发育在岩体较软且破碎的地区,而多发育在岩石相对坚硬的花岗岩、砂岩及灰岩地区,这些地区的岩体在自然风化作用下形成大量松散土体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而这些松散土体则是形成低频泥石流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低频泥石流多发育在植被覆盖较好或岩石相对坚硬的地区。植被生长较好的地区坡体会相对稳定,地表水土流失较少,只有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条件下才会被冲刷启动,而出现暴雨的概率相对较低,故使得低频泥石流的重现期也相对较长。

低频泥石流隐蔽性强成灾严重

高频率的泥石流因为经常发生,故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且对其具有较强的防范意识,即使暴发大规模泥石流,损失一般也很有限。如云南省东川蒋家沟每年最多可发生10余次泥石流,当地居民对其潜在危险性已有较高的警惕性。但对于低频泥石流而言,往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会发生一次,流域内植被覆盖较好,极易给人们造成沟口是安全的错误判断,所以在泥石流发生时极易造成重大灾害。

对土地资源贫乏的山区而言,泥石流冲出后形成的“老堆积扇”土地肥沃、地势开阔,往往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场所。人们常常在这些地方大量修建房屋、村庄甚至城镇,导致泥石流的危害对象剧增,潜在风险增大,一旦发生泥石流,往往造成严重灾害。

据统计,在众多泥石流灾害事件中,一次性造成严重灾害的绝大多数是低频泥石流,国内外因低频泥石流造成的严重灾害事件屡见不鲜。如2010年8月7日发生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的400年一遇的低频泥石流导致舟曲县城几乎全部被毁,造成1463人遇难、30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1999年12月中旬在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威格斯(Vagas)地区暴发约300年一遇的群发性低频泥石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3万余人死亡的举世罕见重大灾害;2012年6月27日至28日,四川凉山宁南县白鹤滩镇矮子沟发生50年一遇低频泥石流,一家三层楼酒店被泥石流冲毁,造成41人遇难的重大灾害。

低频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与高频泥石流一样,低频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即丰富的松散土体、陡峻的地形和足够的水动力条件。丰富的松散土体是决定泥石流规模及破坏力大小的重要条件,若流域内没有足够的松散土体,再大的暴雨也只能形成洪水,其破坏力及对河道的侵蚀能力要远低于泥石流。陡峻的地形条件形成的垂直高差使得泥石流流体具有足够大的势能,并在运动过程中转化为动能来维持其运动,对泥石流的冲出距离及流速等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足够的水动力条件是泥石流的主要诱因,只有在水动力的作用下松散土体才会启动并形成泥石流,多数泥石流的水动力均来自强降雨过程。

低频泥石流的高发季节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低频泥石流均由暴雨诱发,而暴雨则多发生在雨季。雨季是一年中降水最为集中的月份。我国南方雨季为4~9月,北方则为6~9月,这些都是发生低频泥石流的高风险季节。对我国西南山区26次曾造成过重大人员伤亡的典型低频泥石流灾害的统计资料显示, 有21次低频泥石流发生在6~8月,约占总数的85%。统计资料还表明,在26次低频泥石流灾害过程中,有25次低频泥石流发生在夜间,占总数的96%,仅有1次发生在白天。

如何防范低频泥石流

对政府部门而言,在选择沟口平坦的扇状区作为城镇建设用地或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时需要慎重。最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要求相关单位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对有发生低频泥石流风险的建设用地开展工程治理或监测预警措施,把潜在灾害的风险降到最低。

篇12

 

关键词:人为灾害;防范措施;灾害管理;灾害预警

中图分类号:f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09-02

一、提出问题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灾害事件,仅2011年度就爆发了众多意想不到的灾害,3月日本地震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件、10月土耳其凡城地震事件、12月菲律宾热带风暴“天鹰”入侵导致的洪灾等。同样,我国近年也是灾害不断,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春节期间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2011年“7.23”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等,除此,各类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废水污染以及矿难等灾害更是接连不断发生,可以说当今世界没有任何国家及地区可以避免遭受灾害的袭击。各种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并因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计造成4.3 亿人次受灾,死亡(含失踪112人)1126人,紧急转移安置939.4万人次,最终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3096.4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1]

 

面对这些残酷的事实,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灾害问题,积极探求灾害产生巨大破坏性的原因。而大量事实表明人类自身的不当行为会导致灾害发生或进一步激发某些已经存在的事故隐患,最终使得这些隐患显性化为灾害事故,如人类修建道路、劈山开矿、滥砍乱伐等行为就会诱使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现在常见的温室效应、酸雨、大气污染等,虽然是以自然灾害的形态表现出来,实际却是由人类行为所诱发导致的。由此可见在诱发灾害的因素中,不仅包含自然因素还包含人为因素,而且随着人类活动性的加强,自然诱因的比重在相对下降,人为诱因所占比重却呈上升趋势。如据国土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月我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5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4.5万元,其中人为致灾7起,占总数的47%,虽然数量少于自然致灾,但不能忽视的是,直接经济损失却是以人为因素诱发为主,主要为采矿和工程建设等,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231万元,占总数的81%。[2] 由此可见,人为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损失,如何防范人为灾害的产生,或面对人为灾害应该采取何种措施降低其造成的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二、人为灾害的内涵界定

灾害是指能够造成国家或社会财富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各种自然、社会现象。它们是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的异常现象。根据诱发灾害产生的原因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及复合灾害。具体到每类别的灾害又可以再划分为若干子类别或子子类别。而我们研究的人为灾害主要是指由于人类自身的不合理行为对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的现象及过程。根据不同分类标准,人为灾害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如按照导致形成灾害的人员数目可以分为个体人为灾害与团体人为灾害;按照人为灾害发生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与事后灾害;按照人们是否具有主观动机可以分为道德性灾害及过失性灾害;按照灾害对象不同可以分为自然灾害、管理灾害、技术灾害及社会灾害等,这些都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

 

三、人为灾害的主要防范措施

与自然灾害不同,人为灾害具有主观性,通过采取某些相应措施是可以提前预防或避免发生的。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人为灾害,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建立完善人为灾害防范体系,减少或避免人为灾害的产生。

 

(一)建立健全综合性灾害管理机构

灾害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要想良性运转,有效指挥,必须设立一个综合性的常设灾害管理机构。而事实也证明面对任何灾害,仅靠单个部门、单个临时指挥机构都无法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它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协调和联动。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综合性的常设灾害管理机构,实现对各种风险和安全隐患治理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完善决策指挥机制,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各类相关数据资源的信息共享机制,负责理顺各级灾害管理机构,形成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管理机制,从而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性。

 

(二)进一步完善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及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

作为政府,应当迅速展开灾害管理的立法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灾害法律、法规体系,并对出现的新型灾害及时研究其特点、成因,有针对性的制订相关法律法规,使对其的防治工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对现有法律法规中的薄弱环节如灾情统计、民众救灾救援义务等进一步完善;同时,加快各灾害层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如根据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定期修订预案体系,根据日常演练效果查找不足、改进预案体系,使其真正发挥防灾减灾的作用。

 

(三)完善对政府行政人员的奖惩机制

政府官员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及灾害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会影响灾害的防治工作,甚至会导致灾害发生或加大灾害损害程度。因此,国家应完善对政府行政人员的奖惩机制,加大对于防灾减灾工作业绩的考核比重,改变政府官员只注重gdp发展模式的观点,将其与相关人员的职务升迁、工资晋级、日常考核与行政问责等相联系,对于分管地区或领域出现灾害事故的人员实施问责制;对于分管地区或领域防灾减灾工作出色的加大奖励力度。通过这些激励措施的实行来改进政府官员的态度,使其能够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减少或杜绝相关人员因为追求地区经济效益而采取的不当措施或不道德行为。

 

(四)将灾害预警机制常规化,坚持灾害源头预防与治理

近年来,我们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灾害事故越来越多,防治灾害已成为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因此要做好常规的灾害预警工作,做到把灾害控制在源头,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

1.加强对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教育。正如前文所说,现今灾害中,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占八成以上,很多灾害就是由于人的不当行为造成。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加强民众的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定期深入社区、校园、农村及工厂等人口密集地区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建立新闻媒体、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培训、演习等措施在民众中普及防灾避险、安全自救互救等知识。

 

2.建立健全灾害风险评估、动态监管机制。据有关数据表明,做好灾害风险的评估、监管工作,提前预报灾害隐患至少可以杜绝60%以上人为灾害的发生。由此可见风险评估与监管的重要性。这里的监管不仅包括政府对企业安全管理的

监管,也包括企业自身的监管。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风险评估工作,构建合理风险评估体系;做到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监管工作;实施分级、分区域管理和动态监管;对危险地区、重点风险源头实行标注等各项工作,并使之长效化。

 

3.加强信息建设,及时披露灾害信息。作为权威信息的掌握者和控制者,政府应当对能够预见的灾害通过合理的渠道及时、准确告知民众,使之做到提前防范;对不能预见的突发灾害,在事件发生之初应当第一时间通报情况并对民众提供指导与帮助。通过建立权威的信息机制,可以引导民众排除不安定因素,消除恐慌心理,从而保持社会稳定,降低灾害所带来的衍生危害。如在我国,甲流h1n1发生初期也因为政府在第一时间及时向公众通报相关情况,并提供详细指导,才没有引起大范围的恐慌。

 

(五) 优化地区基础防灾设施建设

防灾设施可以说是一个地区安全体系的主要硬件部分,因此在设计本地区城市建设规划时要将减灾防灾功能纳入规划,尤其是交通、电力、给排水、消防、防洪等基础设施承担着地区防灾救灾的主要功能,直接面对灾害的考验,更要重点加强其防灾和保障能力建设,做好建设标准的设定和施工质量的监管与验收。除此,防灾设施的建设布局还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灾害的特点,做到合理布局,并使它们与相关部门之间保持畅通的联络渠道,形成防灾设施的联动机制。

 

(六)积极推进科技防灾减灾,提高灾害管理的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较低,不能及时准确提供预警导致灾害发生的情况越来越多,尤其是气象、地震等破坏力较大的灾害。因此,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科技防灾减灾迫在眉睫。作为灾害防范的主体,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当积极鼓励开展预防和减轻灾害的科学研究,根据灾害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发风险管理核心技术,并加以应用,如提高对恶劣天气、地震的预测预报能力;提高对煤矿渗水层的勘探等。此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各种救援装备的技术含量,支持并鼓励灾害管理专家进行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防灾减灾工作的智囊团作用。

 

(七)加大灾害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

灾害管理保障体系贯穿于灾前、灾时及灾后整个灾害管理过程,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人、财、物的保障,可以说保障体系的完整与否将会决定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如何。1.对于人的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按照灾害类型不同建立针对性的救援队伍,并逐步增加人员数量;此外,还应积极宣传、培训,引导更多民众加入防灾救援的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提高其社会化程度,形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专业、兼职、志愿者三支队伍有机结合的机制。2.对于财的保障:应加大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资金投入力度,并积极探寻多种筹资渠道,实行政府、社会、经济主体各方面相结合的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同样对于救灾及灾后重建应积极完善损失补偿机制,加大商业保险及社会公益性基金的补偿作用,尤其是进一步扩大巨灾保险体系的险种,强调它的公益性和适度强制性,从而有效分散风险,减少政府压力及害损失。3.对于物的保障:应完善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的地区布局,合理确定物资品种及储藏方式,扩大应急物资调配运送渠道。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灾害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篇1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面规划,以人为本、全力抢险的原则,以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和影响持久、有可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为重点,采取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切实增强抗御地质灾害能力。一旦发生灾害,做到统一指挥调度,责任分工明确,紧密协作配合,抢险物资齐备,撤离路线明晰,疏散安置妥当,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二、我市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重点

我市地处鲁西南平原,地下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水资源相对富足,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由此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呈逐年递增趋势。根据我市地质灾害现状,确定防治重点如下:

(一)采煤塌陷区防治。我市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为主,尤其是采矿引发的采空塌陷最为严重。塌陷区主要分布于,涉及44个自然村。全市境内现几乎所有大小煤矿都存在采空塌陷现象,以最为严重,压煤搬迁村庄面积409.18公顷,土地塌陷面积2500亩,其中年新增2000亩。同时,因采煤造成土地塌陷而引发房屋斑裂的受灾范围和数量也较大,存在斑裂隐患的有的10个村,4200户。

汛期采煤塌陷区可能诱发洪涝灾害、地裂缝、房屋斑裂等致灾地质作用,其危害性比较严重。必须完善监测网络,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和应急反应系统,制作永久性安全警示标志,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勘察治理或搬迁避让,对相关领域的地质灾害工作进行重点检查,尽量减少人为原因诱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水平,对延误预警、预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矸石堆积区防治。全市境内现有煤矸石堆积山6座,主要分布于。堆积的矸石,除一部分用于煤矸石发电,作为新型建筑材料的辅料或填充塌陷地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堆积煤矸石无法处理。

汛期矸石堆积区由于天气炎热、气候多变、雨水过多,煤矸石极易自燃、崩塌、滑坡,产生渣石流,甚至排放化学毒物、分解有机物,造成空气污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必须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强化监督检查,加大监测力度,落实防灾避灾工作措施,尽最大努力防治灾害发生。

(三)资源开采区防治。我市矿产资源除煤炭外,主要有砖瓦粘土和建筑用砂两大类。砂塘主要分布在小孟、新驿、颜店3个镇。由于前些年砖瓦粘土和建筑用砂深层取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积水洼地的地质灾害。

汛期期间资源开采区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为达到避灾减灾的目的,一方面市、镇、村及矿山企业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要对其矿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彻底排查,划定易发区和危险区,制作安全警示标志,编制防灾预案和应急抢险预案,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万无一失。

(四)泗河险段区防治。我市境内泗河段绕市区流经4个镇(街),全长26公里,河床因常年干涸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堤因失修风化和受采煤塌陷的波及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汛期泗河险段区,河床需清障疏浚,泗河大堤部分堤段需加固维护,压煤塌陷堤段需密切关注。要加大巡堤查险的工作力度,对险情险段进行抢修加固,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性洪涝灾害的防御能力,确保汛期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三、工作措施

为有效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同时把灾害降到最低程度,从落实责任、广泛宣传、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各方面予以有力保障,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大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工作力度,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量明显降低,危害较严重的地质灾害点基本得到整治,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一是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由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统一指挥,严格落实防灾工作责任制,分级分部门分行业负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负责人对本辖区、本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做好灾害隐患危险重点排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在去年认真填制“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的基础上,今年要查漏补缺,坚持做到一点一卡、每户一卡。市国土资源局要会同住建、水利、交运、旅游等部门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汛期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重点调查;对存在较严重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的,制定责任明确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是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引导工作。针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等特点,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推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增强广大群众保护地质环境、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