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37: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土地利用工程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54-1

1 土地调查概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和省市下发文件的要求,自2006年9月至2009年第一次实点变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工作。早在九十年代用了近十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了第一次土地调查工作。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利用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当时技术手段的相对落后,加之政策因素的影响,使有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土地家底不清。因此,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非常必要,也十分迫切。

随着3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的“3S”一体化技术已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充分应用了“3S”技术,使我国地籍管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我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已经完成,农村土地调查于2009年通过验收,城镇土地调查也于2010年顺利通过省土地调查办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

2 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成果

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从工作范围来说可分为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城镇土地调查成果、基本农田及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等。

从成果指向来说可分为基础控制测量成果、土地利用数据成果、土地权属数据成果、各类影像数据成果及其集成的数据库及地籍信息系统等。

从成果类型来说可分为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数据库成果等。

3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

3.1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

3.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要通过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进一步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保障修编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真实、准确、翔实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3.1.2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自1996年开展以来,每年进行一次,但由于技术手段落后,变更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现势性不强。自2009年第一次实点变更上报后,每年的变更工作都是提取变化图斑,并经现场核实,作为本年度变更调查流量数据,进一步确保了变更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现势性。

3.1.3 全国“一张图”工程 自2009年开始全国“一张图”工程,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为基础,生产覆盖全国的最新遥感正射影像图;以区级行政辖区为单位,采用最新遥感正射影像图与上一年度影像或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相比较方式,监测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的地类变化,保障数据的现势性和真实性,维护调查成果的生命力。

“一张图”工程,特别是与国土资源的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叠加,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从而实现资源动态监管的目标;实现从“以数管地”到“以图管地”的转变;完善国土资源监管系统。

3.1.4 土地复垦整理开发 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形成的后备资源数据库作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立项的科学依据,为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奠定坚实基础。

3.1.5 耕地保护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物质保障。二次调查把查清基本农田和耕地的真实状况作为调查首要任务,彻底查清基本农田和耕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等情况,为耕地保护提供真实、可靠基础数据。

3.1.6 农村村集体组织发证工作 依据二调数据库成果对我农村村集体组织发放村集体土地使用证。这也是市局在地区的试点项目,区里已下发文件,正在进行中。这项工作的开展对我区农村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的确定有重大的意义。

3.2 城镇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

城镇地籍调查成果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保持土地资源调查成果的现势性,而且为确权和权属变更提供依据。是土地资产管理的必要前提条件,是科学管理土地资源、全面贯彻落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基本国策的基础工作,更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特别是为政府决策及城市各项管理事业服务。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3.2.1 地籍调查成果为城市规划服务 有了地籍调查成果的支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会大幅度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将得到加强。

3.2.2 地籍调查成果为土地管理服务 准确的地籍资料在城镇地籍变更调中起到重大作用,我区借这次农村土地调查契机对城镇地籍也进行了重新调查,所有数据已测绘入库,农村数据库城镇数据库的连接工作也正在进行中,这项工作完成后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将对城镇地籍工作中国有土地的出让与转让管理和土地开发的管理等地政管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2

土地规划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确保土地利用率可以更好的提高城市交通通畅度,并且可以提高市民的生活娱乐质量和居住条件。所以在一个城市中,对于土地工程进行合理的管理是必要的。在对于土地进行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引进测绘技术,更好的提高了土地测绘数据准确率,并且,测绘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技术,对于统计学、线性模式等专业都有涉及,提高了测绘质量,将其应用于土地工程管理工作中,确保了土地开发规范性。

1 常用的测绘技术

1.1 遥感技术(RS)及其优点

遥感技术在工程测绘的使用中,并不需要直接接触测绘对象,只需要在遥感平台进行操作就可以达到测绘的目的。只要确保测绘对象可以将电磁波反射到遥感平台,遥感平台就可以通过反射电磁波来分析出测绘对象的数据。当接收到电磁波后,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判别和计算,从而实现对于测绘对象的全面数据测量。

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可以测量的范围极广,并且可以有效地而较少测量时间,遥感技术所获取的图像分辨率也很高,对于测绘队形的数据分析准确性很高。其在天气、环境监测中应用很多。

1.2 GIS测绘技术及其优势

GIS测绘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测绘技术,对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都有应用。在测绘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空间数据采集的方式,对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建模等方面度有很大优势。并且GIS测绘技术更加适用于对于复杂数据的处理工作。

GIS测绘技术所测量的对象并不是实体,主要是对于地理空间定位、空间遥感以及空间图形等数据进行分析的技术,通过对于这些虚拟对象的分析过程,可以更好的对于测绘区域的内部空间信息进行了解,确定更加准确的规划结果。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应用于环境评估以及灾害评估等方面,对于提高城市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1.3 GPS测绘技术

GPS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应用GPS技术进行测绘工作,可以实现对于检测对象的三维监控,对于建立三维模型优势极高。现有的GPS测绘技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地面控制、用户接受和空间监测三个部分。空中监测系统主要是应用卫星来对于检测对象进行全天候监控和三维画面收集工作;地面控制主要是对于实现对于检测对象地面的控制工作;用户接受系统由接收机和接收天线等部分组成,主要是为了将空间监测获取的信息传输给用户,来进行分析工作。

相较于其他的测绘技术,GPS测绘技术在检测时间上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实现全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止的监控,并且数据测量的精度很高,覆盖面也很广,技术使用更加简单,并且检测准确率很高,应用GPS测绘技术进行测绘更加简单、便捷。现在主要应用于航天器定位、地理位置测绘等工作中,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多,增加城市土地利用率迫在眉睫,只有对于城市土地进行更好的规划,才能在人们生产生活中不造成影响,更加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对于环境也能更好的减轻压力。所以如果可以在土地工程管理中更好的利用测绘技术,对于土地信息进行收集,就可以更好的完成土地规划工作,确保土地利用率,保证土地开发的合理性。

2 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 绘测技术在土地更新调查中应用

土地更新调查是指在现有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实现对土地实际利用和更新情况的客观调查,土地更新调查以土地实际调查为基础,并以测绘技术为手段。土地更新调查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土地利用与更新的实时数据库,从而实现土地更新数据和土地利用图像的一致的土地管理目标。随着全新测绘技术的应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就开始呈现全新的特征,其基本调查流程如下:首先利用遥感技术获得土地影像资料,并据此制定全新的土地图件;其次对土地进行实地考察,全面评估土地影像数据,实现对土地影像数据的分析和综合;最后是建立土地的实时更新调查监管系统。在这个过程中,GPS实现地理空间的准确定位,GIS技术实现对获取的地理信息的准确分析和处理。

2.2 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前的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土地规划设计是重点工作。土地规划设计过程设计各种各样的土地信息,包括土地的位置、土地的质量及价值等。因此在进行土地规划设计中,必须做好相关信息的搜集工作,并及时分析整理搜集到的土地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土地规划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更能保证土地规划设计工作的准确性,为今后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做好准备。利用GIS可以建立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再利用GIS实现对搜集到的土地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情况,建立土地规划设计数据库,做好土地的规划设计工作。

2.3 绘测技术在土地勘测与界定中的应用

在土地勘测与界定工作中,绘测技术根据土地征收、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的实际需求,对土地进行准确的勘测和界定,测出土地的使用范围和使用位置。根据当前国家土地勘测和界定的工作流程,土地勘测工作分为四步,即土地外业测量、土地外业调查、土地内业整理及土地资料归档。在具体的土地勘测和界定工作中,利用GPS技术进行土地外业测量,实现对土地的准确定位,并将监测获得的数据传送至数据流动站,最终实现土地位置的三维定位。另外,在具体的土地勘测和界定工作中,通过GIS技术和其他数据库技术的相互结合,可以提高土地勘测和界定的准确性,促进土地勘测和界定工作的发展。

2.4 测绘技术动态监控应用

在我国的土地资源测绘过程中,测绘技术实现了对土地使用的动态监控,提高了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效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测绘技术通过GPS、GIS及RS集成技术对土地资源变化趋势进行动态检测和分析,对我国土地资源走势进行精确把握,提高了土地资源管理效果。测绘技术在动态监控的过程中,通过使用GPS密度定位技术,提高了对土地资源测绘的准确度和可靠度,将土地资源信息化处理,对土地资源进行透视管理和可视化图像分析。测绘技术将土地数据资源进行及时更新,进行动态图像把握,使我国当前的土地资源管理效果大幅提高。

3 结论

测绘技术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且在提高管理质量上起到了很好地作用。土地规划的方式发生了变革,测绘数据准确性的提高,提高了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并且对于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也进行了加强。虽然测绘技术在现阶段的应用还不成熟,但是相信随着其在土地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发展也会越来越好,会成为土地工程管理工作发展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3

根据市场调差,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大约为7711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大约为6034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百分之五十六。距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未来数十年中城市建设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建筑设施需建设在软土地基之上,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水平对构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及使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 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概况

软土是一种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天然孔隙比大于等于1、抗剪强度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黏土、泥炭、泥炭质土等。大多数软土成因为沉积相。由于软土具有孔隙比大、含水量高、强度低、变形量大、压缩性高、压缩稳定所需时间长、侧向变形大的特点,给工程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作为市政工程施工的主要病害,软土地基在工程中常会遇到下列问题:

(1)软土地基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在静载荷或动载荷的作用下,发生局部或整体破坏影响构筑物功能实现甚至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2)软土地基的沉降量超出设计范围,这将会将致市政工程使用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情况下会使路面裂缝及地下管线断裂等情况产生。(3)由于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当地下水浮力超出地下建筑自身重量时会引起建筑物的结构破坏,这种情况在埋深较大的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上尤为明显。(4)由于软土地侧向变形大的特点,降水施工中如控制不合理,将导致土体出现侧移现象,进而影响到施工区域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的质量。

2 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的运用

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主要是想达到控制沉降、变形和增加强度、抗滑力的目的。根据加固原理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可分为:强夯法、灌入固化物法、排水固结法等方法。

2.1 强夯法

本方法为选用重锤从相应高度下落对土层进行夯击,达到土质快速固结的方法,也叫动力固结法。其工作原理为:通过起吊机械,将重锤(10~40t)提升至(10~40m)高,然后让重锤自由下落,在夯击力与冲击波的影响下,对土层进行夯实作业,通常用来处理砂性土、非饱和黏性土及杂填土的软岩地基。在非饱和黏性土地基常用不间断夯击或分遍间歇夯击的方式施工。夯实次数、深度可以利用现场试验的方式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如夯实能量为100kN・m~200kN・m,夯实有效深度可控制在3~6m之间。

强夯法施工流程:施工场地清理与平整场地高程测量及施工夯点位置标注起重机就位放置夯锤于夯点夯前锤顶高程测量起吊夯锤脱钩装置开启吊钩放下锤顶高程测量完成夯点夯击作业。如在测量时发现坑底偏移现象,必须对坑底进行平整作业,避免夯锤施工误差的产生。

2.2 粉喷桩法

粉喷桩法属于灌入固化物法的一种,往往应用于饱和软黏土加固施工中。其工作原理为:将加固料通过压缩空气送到软土中并与软土搅拌充分混合,通过固化剂与软土之间的相应反应,硬结软土,确保地基的整体性和强度。常用的固化剂主要材料为水泥、石灰等。

其施工流程:(1)桩机就位:测量粉喷桩位置,架设粉喷桩机械,确保其安装稳定性。通过技术手段矫正水平度和垂直度,确保桩机定位准确。(2)钻进:启动空压机,将双螺旋搅拌头钻进至桩底设计标高,钻头原地旋转,不能停钻。(3)加入固化剂并搅拌:钻机反向转动,启动送灰机后开始输送固化剂,当固化剂到达喷灰口时钻头开始提升。提升过程中,遵循相关规定,对调速电机进行调节。在提升作业时添加固化剂、搅拌工作同时进行以确保充分搅拌软土与固化材料充分混合。(4)复搅及复喷:钻机正转下钻复搅,反转提钻复喷,达到设计重复数次。(5)停机:钻头提升至桩顶标高下0.5m时,停止发送器孔内喷射粉料作业,原位搅拌2min,充分利用管内余灰喷搅,钻头提离地面0.2m。完成成桩作业。

为保证作业安全,本桩孔作业完毕后,应等待全部管道压力消除,钻机主电机停机后进行移位,在新桩孔位置重复以上流程,直至设计范围内地基处理完毕。

2.3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的原理是:在载荷的影响下,通过竖向和横向的排水通道,缓慢地将土体内孔隙水除去,降低土体孔隙比例, 达到固结地基和提升地基强度的目的。本方法常用于饱和软弱土层地基处理中。排水固结法可以较好的解决沉降和稳定问题,所以应用比较广泛。但由于一般的泥炭土质软弱土层渗透性较低,排水效果不理想,不适用该技术。在选用排水固结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应先对其作业原理、应用环境进行分析。在施工中为提升土体固结的速度, 可将排水设施增设到天然土层内,将排水长度大大降低,以达到快速固结、缩短工期的目的。以袋装砂井施工为例,其施工流程如下: 场地清理及放样―砂井就位与压管―填砂袋―成井检查与补砂。

3 市政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1)在采用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时,填筑料应当混合均匀并对其含水量进行有效控制。当填料水分不符合规定时,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分层虚铺厚度应根据选用的夯压机械进进行确定,各层的碾压次数要达到设计规定。通过严格施工的质量控制可以效控制软土地基的含水率,提升地基承载能力。(2)在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时,应当控制施工速度和加载速率。加载速度和加载间隔可以通过现场加载试验进行确定,通过对加载速度和加载间隔的控制可以掌握地基沉降规律并避免塑流挤出现象。(3)质量控制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施工人员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市政工程软基处理施工中,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东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软土地基实例分析

深圳新周公路位于珠三角地区,软土基层厚度为7米,根据设计采用深层搅拌桩,所以沉降得到了合理的控制,在新区路段,软土基层厚度为3米,对此部分的沉降量进行了观测统计,K2+331部位的沉降量为0.723米,K2+631部位的沉降量为0.637,K2+990部位的沉降量为0.563,K3+200部位的沉降量为0.652,数据可见,沉降量均匀且稳定。

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地处松花江平原中游地带,位于北纬45度38分至45度52分,东经126度28分至126度36分。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塑料排水板对软土进行处理,以便合理的控制软土沉降的速度。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对沉降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如下:在K48+100左时的沉降量为151,在K48+100中时沉降量为172,在K48+右时的沉降量为82.3,在K48+920左时软土地基沉降量为72,在K48+920中时沉降量为89,K48+920右时沉降量为64。观测结果可见,软土地基的沉降量大约为1.8米,且与温度的变化有相互联系。在的沉降观测对东北地区的软土地基沉降具有以下几点特点:沉降不均匀、变形大、沉降稳定所需的时间较长。由于受到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因素,道路的稳定性、安全性及使用性会大大的降低。

5 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取得的效益及意义

随着对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在实际工程中已取得了不少的经验,通过不断完善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在施工工艺方面、施工机械器具方面、施工效率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各施工单位因地制宜发展了一系列的对软土地基处理的技术,给市政工程带来了良好的效益的同时,也给社会产生了诸多的经济效益,为市政工程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奠定下了丰富的经验。

在市政工程的道路施工阶段,常常会遇到条件差的地基,如软土地基,软土地基在实际施工时容易出现破坏和失稳现象,无非极大地增加了施工难度,它具有含水率高、透水性差、抗剪前强度低等特征。在路基的施工中,由于沉降不均匀会引起失稳现象,严重时会导致路基整体的坍塌,极大的危害到了道路的安全,因此,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施工中不可避免的环节,通过处理必须使其稳定性和使用性满足要求,从而保证道路使用时减少甚至排除沉降的可能性,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6 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对市政工程建设提出新要求,软基处理技术作为市政工程地基处理的重要方式,软土地基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市政工程功能的实现,所以施工单位需高度重视软土地基的处理。在软土地基施工中,要充分进行地质调查,明确软土的类型和特性,选用恰当的处理方式和施工工艺,严格质量管控,确保软土地基处理后合乎设计规范以提高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龙翔,童华炜,王梦恕,佟春丽.广州软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1).

[2]于志敏,李本林,管吉磊.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的计算及其分析[J].东北市政工程学报,2005(07).

[3]王中立,李有才,潘伟聪.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分析方式[J].高速公路工程,2008(07).

篇4

中图分类号:TU75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10-0153-02

1 前言

预应力管桩与传统的沉管灌注桩,钻(冲)孔灌注桩及现场预制方桩相比,具有桩身质量稳定可靠、单桩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工效高、工期短、桩身耐打、检测方便等优点。经过多年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工程设计首选的比较成熟的基桩,也越来越受到工程界技术人员和建设业主的欢迎,它的出现与迅速发展是与传统灌注桩剧烈竞争的产物。众所周知,预制桩的质量比灌注桩好,每立方砼的承载力也高于灌注桩,但预制桩的造价比灌注桩高,反之灌注桩的质量不及预制桩,但单方造价却比预制桩便宜,围绕钢筋砼桩成型工艺的不同,促使钢筋砼桩型快速的发展,预制桩的配筋首先满足工作条件下的桩身强度,同时还要验算桩在起吊运输、吊立和锤击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分析表明普通钢筋砼桩的配筋往往由起吊和吊立的强度控制,同时桩的承载力是通过桩的侧阻和桩的端阻向地基传递荷载因此把桩芯的砼抽出来,既不影响桩的承载力,还可节约砼,又能减轻起吊重量。锤击钢筋砼预制桩需要考虑沉桩的动应力,因而加大配筋量,如果沉桩工艺加以改进,将锤击沉桩改为静压沉桩,减少锤击沉桩的动应力,又能消除打桩噪音,改善城市施工中的环保因素,这样发展高强预应力薄壁空心管桩采用静压沉桩工艺应成为当前新桩型发展的必要趋势。

2 工程简介与地质概况

拟建工程为一栋带地下室的18层商住楼建筑,总建筑面积12165m2,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该建筑结构体系采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形式,地下室为设备机房,地上一、二层为商场,三层以上均为住宅。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建场地为低山丘陵地带,山前洪积相与海积相交互作用的山前平原地貌单元,场地钻探揭示:

2.1土表面为杂填土,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组成,局部有排洪淤积的塘泥,素土为灰黄色松散状以坡残积土与粘土为主,人工填合而成,均匀性差,部分地面尚未回填。

2.2粉质粘土②灰黄色、软塑一可塑,饱和标贯击数在2-13击间,平均5.6击。

2.3淤泥(淤泥质土)深灰、灰黑色,饱和流塑为主,全场分布海相淤积而成。

2.4粉质粘土④灰黄色,湿可望偏软~可塑偏硬,该层下部局部地段含有20-30%中级砂。

2.5残积砂质粘土,灰褐色,可塑~硬塑,属花岗岩风化残留,含石英、砾砂及中粗砂,手槎有粘感,浸水易崩解软化,标贯在30击左右。

2.6全风化,浅黄色,饱和硬塑,母岩为花岗岩,原岩结构已无法辨认,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和云母等,裂缝节理极发育.组织结构基本破坏具残余结构强度,岩芯手捏呈散体砂土状,属极软岩,工程性能差,岩面埋深起伏较大。

2.7强风化,灰白色,褐黄色,中粗粒结构,散体~碎块状构造,其强度大体随深度加深而渐强,岩芯由散体土状渐变为碎块状,完整性为极破碎,工程性能较好岩面埋深起伏较大。

2.8中风化,灰黄色,褐黄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裂隙不甚发育,岩芯呈块状-柱状,完整性较好,采取率为68-97%,属较硬岩,工程性能良好,岩面埋深起伏较大。

综述场地土层结构,岩面埋深起伏较大,在部份地质钻探中揭示,强风化层较薄或缺失,从软弱土层直接进入中风化岩层,中间缺少缓冲层,岩面覆盖层岩土风化程度不均,形成软硬不一,差异极大给桩基施工带来极为不利条件。

3 基础选型

根据场地各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估,天然浅基不能满足工程结构要求,必须采用桩基,地质钻探提供冲、钻孔灌注桩与予应力管桩方案可供选择。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具有以下优点,入土深度可根据地质岩层起伏变化采用不同桩径、桩长、刚度大,可以多孔同时施工,效率高,钻孔桩无挤土作用,单方砼价格较低,但影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对其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如钻孔工艺,泥浆护壁配制、钢筋笼的上浮,水下砼的配制和浇注等都必须严格管理,稍有不慎往往造成塌孔、孔底沉渣过厚,影响承载力的发挥。而静压予应力管桩(PHC桩)基础则能充分发挥该桩型强度高(C80砼)、桩身质量可靠稳定,单桩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经过分析比较,最后采用静压PHC桩较为经济合理。

4 静压予应力管桩的设计与施工

福建省2002年编制出版先张法予应力高强砼管桩(DBJTl2-57)和建筑予应力砼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l3-59-2004),对我省推广应用PHC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本工程基础采用静压PHC桩结合上部结构荷载和地质构造特点,着重对该工程的设计施工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4.1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

设计人员一般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提供的土的物理指标和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承载力Quk=∑qsikLl+qpkAp-(1),式中各物理参数意义参见JGJ94-2008规范,据此设计计算的单桩承载力标准值远低于单桩静载试验得到的数值,从实际管桩基础工程实例反馈的信息表明已竣工建筑物的沉降量均较小,满足规范和使用要求,因此管桩的单桩承载力不能简单按式(1)计算,否则将造成工程的巨大浪费。同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一级建筑桩基应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决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其它方法仅供参考。

预应力管桩给设计人员带来很大方便,因为管桩工厂化生产,桩长可根据埋深组合,设计人员选定桩径、长度后从工厂拉运工地试打,再不要像预制桩要在工地预制后需养护28天而拖延工期,打桩7天后即可试桩。本工程采用试打桩与工程桩相结合的试桩方法,具体做法是把工程桩平面放样好,先打几根有代表性的工程桩作试桩,将试桩结果(包括选桩径、桩长、承载力等)提供设计院进行图纸修正,待全部工程桩打完后再按规范规定检测数不少于总桩数1%,将试打桩可纳入总检测桩数中,这样做不因试打桩而增加额外试桩费用,很受业主欢迎。

4.2静压管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静压管桩施工最困难的是碰到复杂岩土地基,本工程因持力层坡度起伏变化较大,故采用开口型桩尖以增加桩的嵌岩能力,以防桩尖滑动,采用开口桩尖的另一好处是桩端土会不断地被挤入桩腔内,上挤力与腔壁磨擦力达到平衡后形成土塞效应,也可以提高单桩承载力。考虑到桩的长短差异,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施工压桩力需进行调整,压桩时严格记录压桩时间和各节压力表读数、压桩深度,保持连续压桩并控制压桩速度在1—2m/min。本工程所选桩型为PHCS00—125AB型和PHC400—100AB型,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u达到4600kN和3600kN。本工地由于地表填土以下约2-10m左右淤泥层,受静压桩挤压影响,排水不易,造成土体产生过大的超孔隙压力不能及时消散,加剧挤土现象会把原先打到位的邻桩上抬,因此对该工程的打桩顺序应先打中间的桩,后打周边的桩;先打持力层较深的桩,后打持力层较浅的桩。沉桩速度要求严格控制,在相近地段连续沉桩不超过12根左右,速度过快同样会使土体产生很大的孔隙水压致使土体隆起带动桩体上浮。

5 工程桩的质量检测

篇5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是一项惠农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因此,土地整理工程项目建设方必须充分认识土地整理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应确定科学的规划设计,并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把握质量,切实加强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工程质量,确保这项工程真正能惠民。针对目前一些地方在土地整理施工项目监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本人站在项目管理者的角度就如何应用事前、事中、事后动态控制原理,切实加强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的管理。

土地整理施工质量控制应贯彻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运用动态控制原理,进行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一、事前控制

土地整理工程事前质量控制,即在正式在土地整治工程施工前进行的事前主动质量控制,通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制定施工方案、设置质量管理点,落实质量责任,分析可能导致质量目标偏离的各种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由此看来,事前控制是土地整理工程质量控制的前提和基础。项目业主委派的现场管理者对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事前控制主要是积极参与图纸会审,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和业绩,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方案,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仪器和检测设备,制定必要的针对性的管理细则,实行技术交底工作等。

1.应认真熟悉施工图纸。项目业主管理方自己不仅要认真审查图纸,还要督促施工单位对图纸进行认真审查和研究,应在开工前认真了解土地整理工程特点及工程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将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为正式参与项目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应认真审定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审定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技术的实施是否立足规范及标准。所需的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的配置与进度计划是否协调。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可靠,体系是否健全。安全保证措施是否全面、可靠,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责任制。

3.应认真熟悉施工单位状况。对施工单位过去的工程业绩,所承建的土地整理工程的质量情况、信誉程度、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一线施工人员,特别要熟悉掌握班组长的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等情况。

4.应认真检查机械机具等施工准备情况。如配备的搅拌机、平板振动器、切割机、压路机、挖掘机、铲车、运输车、水准仪等施工机械和测量设备的型号、性能参数等是否符合规定,在机械设备及检测仪器配置时是否立足高效的机械化作业及现代化的检测手段,是否能为该工程的质量、工期提供强有力的设备和检测保证。

5.应督促监理单位认真制定质量监理目标。督促监理单位针对工程项目特点制定施工监理规划,做到控制目标明确、控制措施有效,工作程序合理,工作制度健全,对监理实施工作有实质性指导作用。

二、事中控制

土地整理工程事前质量控制,即在土地整理工程施工质量形成过程中,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动态控制,对质量活动的行为进行约束,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控制。

由此看来,事中控制是土地整理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在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1.事中控制的主要制度

坚持进场材料报验制度,坚持隐蔽工程报验制度,坚持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制度,坚持工序交接制度是土地整治工程事中质量控制的基本制度。特别是土地整治工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和报验制度是监理工作控制的重点。

(1)认真执行隐蔽工程验收制度。隐蔽工程是指“过程的施工质量不能通过其后产品检验和实验测定,施工后无法测量或只能用破坏性测量的特殊过程和部位”。土地整治工程中的隐蔽工程主要有:如基础开挖、管道安装等工序或部位,在施工管理中,没有施工监理和业主三方的现场记录表,没有下一步工序同意通知书,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严格实行报验制度。未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不得进行工程质量初验。

2.事中控制的主要方法

管理人员应实行旁站和现场巡视等主要手段和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事中质量控制。

(1)“旁站”是指“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监督活动”。在土地整治工程中需旁站的部位和工序有:砼浇灌、基坑开挖、涵洞(管)布设,回填土等。

(2)管理人员运用现场巡视来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规范工艺施工,使每道工序施工均满足施工规范标准,对砌筑完毕的每个单元工程进行破坏性的检查均满足规范要求,对不合格的部位于及时督促返工整改,经复查达到合格为准。

(3)奖惩措施: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监理合同约定的奖惩措施,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对未尽到职责的监理人员进行扣罚。

3.事中控制的重点部位或工序

(1)土地平整项目:应重点注意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挖方和填方的边坡坡度及加固、平面的中线位置、填方的基底处理和分层压实程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有无局部沉陷或过湿的地段;填方的土料、基底的土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定的规定。

(2)坡改梯项目:应重点把握地埂高度、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便民路、便民梯、渠道、便民桥、机械收割的进出道路是否便民、是否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工程措施与周围环境是否匹配,严格控制工程整体形象。

(3)山坪塘项目:应重点检查防渗、防漏、防垮塌工艺是否到位;施工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抓住蓄水季节蓄水;放水口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出水口的高程是否与放水渠道高程匹配; 外形是否美观;清除的淤泥是否放在坝后;基础尺寸,是否根据实际情况由三方共同确定。

(4)灌溉工程项目:应加强地基与基础渠身主体的质量控制,重点看沟槽开挖尺寸、地基承载力、垫层材质、混凝土的配合比、伸缩缝的留和填缝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看压顶混凝土是否有裂缝、孔洞等现象,表面是否平整,渠身两侧是否回填夯实。

(5)道路工程项目:应控制好土方路基、石方路基、混凝土路面和泥结碎石路面几个重点项目。重点检查土方路基的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淤泥等情况的处理,以及填筑填石路堤地表清理,石块安放方法、边部码砌和基底压实情况;路基填料和厚度、平整度、混凝土的配合比、路面宽度、纵断高程、横坡边坡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路面曲线是否平滑,错车道、回车道是否低于设计要求尺寸数据,接缝、断缝施工是否及时,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养护是否到位。

三、事后控制

土地整治工程事后质量控制,以使不合格的工序或最终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

由此看来,事后控制是对事后质量进行把关,是对质量控制的进一步完善,是事前和事中控制不可或缺的补充。土地整理工程项目事后质量控制应重点是发现施工质量方面的缺陷,并通过分析提出施工质量改进的措施、保持质量处于受控的状态。

1.抓好质量问题的处理。督促验收有关单位严格按照《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的规定,对各分项工程进行验收。对施工单位未按规范施工或验收时发现的质量问题,管理人员必须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直至质量达到合格为止。

2.抓好工程的养护。土地整治工程处于农村,人畜多,因此,特别要注意砼工程完成后,应禁止车辆人畜进入,同时,24小时后必须进行浇水养护,如遇自然条件的限制,有些施工段无水源,应采取塑料薄膜覆盖法进行养护。还有泥结碎石路面面层碾压成型后,应立即进行保湿养生,要经常洒水不能使表面干燥,并设置路障及明显标志,禁止任何车辆通行。

3.抓好工程资料的保管。工程交接验收时,督促监理人员按照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收集现场检测的数据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检查记录等有关资料和文件移交,以有益于工程后期的维护。

参考文献:

[1]周庆九.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有机结合谈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的电气

篇6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传统的水工环地质工作主要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今天的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含义远远地超出了原有的含义。同时,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实用性极广的、服务与社会与科学诸方面的学科。水文地质工作方面,包括区域水文地质、供水水源地、矿区水文地质、热矿水、矿泉水勘查、评价、开发;工程地质工作方面,近代突破其局限,扩大到岩土工程,主要包括岩土勘察、设计、施工;环境地质工作方面,包含城市环境地质、专向环境地质勘查、设计与施工,灾害地质方面,是从环境地质中演化出来的新学科,其工作主要针对由于地质原因引起的地质灾害开展的工作,包括地质灾害的勘查、评价、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设计和施工。水工环地质工作作为地质勘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和商业性工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水工环地质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代的水工环工作主要形式为商业性水工环地质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供水成井,地下热矿水勘探,岩土勘查、设计、施工,城市、工矿地质环境评价,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施工,地质遗迹调查、设计、施工。对于水工环事业发展来说,目前我国干旱缺水、城市、工矿、农田灌溉用水的问题还十分突出,找水工作迫在眉睫;生态环境治理首先必须解决水的问题和贫困人口的生活,水资源的勘察、开发、农业地质工作实在必行;城镇、工矿发展、交通建设对岩土工程勘设计和施工、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一定时期内不会减弱;随着西部开发、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以煤碳资源为主体的矿山开发必然将带来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将来对城市环境地质工作和矿山环境地质、矿山生态环境整治的要求越来越大;对热矿水及旅游资源开发的要求将会加大。以上几点可以充分说明水工环地质工作拥有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水工环地质的应用

当今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工作,已经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改革开发以来,以耗竭资源与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掠夺自然的发展道路,危及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促使人类对于自身行为进行反思,终于认识到,人与自然只有协调相处,才能共存共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给水工环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不断出现的实际问题,水工环新领域的调查工作越来越多。伴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和规划中的地质调查评价工作也逐渐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和监测、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垃圾填埋场地质调查等逐渐成为目前水工环地质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地质一一生态学成地质学研究热点。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不断加强,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代表新思想和新方向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出现。地质学与生态学的交叉正是体现了跨学科、综合性、系统化的研究格局。地质一生态学以水一土一生态 3 个子系统组成的地质生态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存在形式、利用现状、形成和演化规律,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制约和影响进行综合和动态研究。

三、岩土工程地质核心理论的由来

从60年代到90年代初,关于软岩的概念在国内外一直争论不休,软岩定义多达几十种之多,到90年代末期,由我国煤炭行业软岩专家组和煤矿软岩工程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组织专家专题讨论,提出了地质软岩和工程软岩的概念,指出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并建议在软岩工程中应该用工程软岩的涵义。应该指出,上述软岩概念的提出,比国际岩石力学学会(1990,1993)的定义更为准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煤矿软岩工程技术研究也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总结最近几年我国煤矿软岩工程技术研究的成果,对于开辟21世纪软岩工程技术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实用价值。

四、岩土工程理论体系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煤矿软岩工程技术研究也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总结最近几年我国煤矿软岩工程技术研究的成果,对于开辟21世纪软岩工程技术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实用价值。

众所周知,岩土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要有所改变是事实,这种改变首先是考虑有利的改变这也更是事实。钱七虎专家说得好,“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对岩土工程建设第四次浪中的杂音随声附唱,......”国际上个别专业组织反对中国修建长江三峡工程。当今,中国三峡大坝的成功建成,千秋伟业,功在当代,再也看不到长江流域(江水分洪)洪灾的恶劣环境。中国正沿着岩土工程的第四次浪潮改造大自然、大环境、以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顺利发展。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城际高速铁路、汶川大地震快速恢复重建等重大工程建设,彰显了中国当代岩土工程科学技术发挥的巨大作用。近十几年来,岩土工程建设丰富了本学科的理论发展,岩土工程的支学科还在涌现。2005 年由上海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孙钧教授等著的《城市环境土工学》,作者以上海市及其它城市的典型建设工程为实例,就地下工程方面是一部讨论城市工程建设中因各类地下工程与软土隧道施工活动带来工程周近环境土公害及其施工变形预测和控制等方面一系列环境维护与安全问题的学术专著。岩土工程理论应用于全国各城市工程建设中形成了友好城市岩土工程。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煤矿软岩工程技术在理论、支护技术和设计理论方面都有了长足进展,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煤矿软岩技术在理论上、设计上、支护技术及配套设备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软岩工程技术推广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项目设计地质资料不足,工程勘察规范陈旧;对大深度高应力、强膨胀复合型岩体,以及受采动影响后的流变时间效应,支护和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仍需深化;软岩地应力测试方法还有待加强等。纵观岩土工程学科及其技术理论上有的发展与创新。横观岩土工程在诸多领域仍然研究不足、探索不清。基础施工中涉及岩土结构、地下水问题解决不准。

篇7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满足承载力要求及觉降变形要求的软地基,此时就必须对软地基进行处理,针对软土所有的含水量高,渗透性小等特点,动力排水固结法是较为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排水固结是指给地基预先施加荷载, 以加快地基中水分的排出速度,同时在地基中设置竖向和横向的排水通道,排出软土中的孔隙水,使土体不断固结并发生沉降,同时提高土体的强度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其具体的实现方法是将强夯法与排水系统相结合来处理软土地基,与其余的地基处理方法相比,动力排水固结法具有节约工期,造价低廉等优点,因而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下面本文就动力排水固结法来进行探讨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分析。

1 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机理

当土体受到夯击时,在强大的冲击能量作用下,土体被压缩,土体中的气相体积减少、孔隙水压力增大,同时,夯击点周围的土体出现裂缝,致使土体的渗透性能发生变化,在超孔隙水压力作用下,气体和孔隙水沿着这些裂缝排出土体旧。但是,由于这些裂缝并不是规则和连续贯通的,因而气体和孔隙水的排出并非很畅通,土体受扰动后强度降低,且需经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所以,强夯加固效果不佳,动力排水固结法,是在对土体进行强夯之前将塑料排水板插入土体至强夯影响达到的深度,即在土体中增加了一个垂直的排水通道。当土体受到冲击荷载时,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增加,孔隙水可渗透到塑料排水板内,沿塑料排水板排出土体.通过缩短排水距离加快了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地基的沉降,防止土体产生液化,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2 工程概况

某工程建筑占地面积12.8 万平方米,地震设防烈度为7 度,场地地基分布有第四纪海陆沉积的耕土,淤泥,粉粘土及细中砂组成的软土层,具体的土层分布见表1所示

若不对该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则在建筑荷载及软土自重的双重作用下,临近地面18 米内土层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相应的会给建筑桩基造成较大的负摩擦影响,使建筑出现沉陷事故,考虑到本工程的复杂程度以及软土层含有砂层,易于进行排水固结法的施作,故最终选择动力排水固结法对本工程的软土地基进行加固。

3淤泥软基处理方案设计

本工程淤泥质软土具有孔隙比大、含水量高、结构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软土地基稳定问题和次固结变形问题非常突出。经过经济技术对比分析,选择对地基土体扰动小(与强夯

法比)、工期短(与静力排水固结法比)、费用低的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方案。将强夯法的夯击机具与排水固结法中快速的排水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软土地基处理,但又不是“插板+强夯”的简单组合(叠加)。通过设置水平排水体系和竖向排水体系,改善地基土的排水条件。软土在适量的静力(覆盖)、变化的动力荷载及其持续的后效力作用下,形成高水平的孔隙水压力梯度,在人工排水体系及土体微裂隙排水系统下,孔隙水压力发生多次升降,随着孔隙水不断排出,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有效应力不断增长,孔隙体积减小,土的抗剪强度提高,工后沉降大大降低,地基土达到超固结状态。

4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结合本工程地质情况与《地基处理手册》的有关规定,本工程拟采用水平及竖向排水系统,水平排水系统包括以下各部分:

1)砂垫层,采用中砂及石粉进行铺设,厚度选为0.8 米。

2)排水盲沟,采用布包碎石制成,在场地的中轴线处设一纵向的排水盲沟,并沿场地的横

向每隔一定距离(本工程选为50米)设置一横向排水盲沟,盲沟的坡度一般取为1%-2%,其底面最高处应低于砂垫层的底部10cm。

3)集水井,集水井是用于汇集横纵盲沟的排水量,故一般设置于纵横盲沟交接处,采用Φ12@200 箍筋与Φ12 纵筋形成钢筋滤水笼,滤料采用外填的砾石,滤网采用铁纱网或塑料网,滤水笼高于填土顶面的高度不应小于30cm,集水井的底部应低于盲沟至少30cm。集水井中的水采用抽水泵抽出,排至场地范围外50m 处,在完成地基的夯实后应持续抽水20天。横向排水系统采用SPD-II型排水板,插板机选用液压式,导管采用菱形导管,排水板的插入深度应到达淤泥层以下,间距不大于一米。考虑到本工程地质特性,拟采用少击多遍,逐级加能的强夯方法,先采用点夯式进行强夯,然后再采用普夯式进行强夯,点夯的间距按5mX5m 的正方形布置,夯击能由800 kN・m 逐步加大至1500kN・m,夯数次数选为两次,普夯的夯击能为1000 kN・m,夯数选为3次,在夯击的的过程中,应始终保证夯坑周围部分不会出现明显的隆起。在第一遍点夯击结束后应填入相应厚度的填土料,一般选用含砂量较多的土料,不得使用含生活垃圾的土料,在夯击整体结束后,采用振动式压路机对地基土进行碾压。

5填土垫层设计

在软黏土顶面设置一定厚度的表层硬壳层或者填筑一定厚度的填土作为施压垫层,作用是避免夯锤与软土直接接触,避免软土层产生较大的剪切变形;同时保证土体在动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上升,随后在动静荷载联合作用后,孔隙水压力快速消散。施压垫层厚度≥1.0 m,采用砾质黏土或山土,也可采用砂或石粉;当采用晾干后再填筑的冲填土(含水量≤16%)时,要求其含泥量≤18%。

6 施工检测结果

在强夯完成后,对强夯后的地基土进行及时的监测,同时采取钻探取样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各方面的强度及荷载试验检测,地基处理效果分析如下:

3.1 孔隙水压力

在加固区内的不同深度处埋设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以实时监测各土层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此确定最佳的夯击间歇时间及加固深度。

3.3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前后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比较在经过动力排水固结法对地基土进行处理后,将处理前后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中可以看出,在经由动力排水固结法进行地基处理后,各层地基土的含水量降低,隙比减小,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增大,压缩系数降低,压缩模量增大,这说明了动力排水固结法不仅可以对浅层的软土地基进行加固,也使得较深层的粉砂层土质得到了一定的加固效果。

7加固深度变化规律分析

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基时,软土上部静力覆盖垫层削弱了冲击力对淤泥土层的扰动、侧向挤出和剪切破坏作用,对土的结构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保证施工机械和人员的行走安全。在夯击过程中,夯击能由浅向深传播和扩散,由于阻尼作用,夯击能的作用深度范围,称为影响深度,即此深度范围内孔压、土压、土体强度均有明显的变化深度。跟据研究,软黏土的有效加固深度指达到承载力设计要求与完成主固结沉降和减小次固结沉降确定的深度。由于软土含水量高、结构性强、灵敏度高,采用“先轻后重、逐级加载,逐层加固”的施工工艺,在浅层土体在静力和动力残余后效力作用下,孔隙水压力消散,土层固结。加大夯击能量,使夯能向深层传播,促使深层淤泥排水固结。因此,在夯击过程中,随着夯击遍数和夯击能量的增加,其影响深度也在不断扩大果。

8 结语

动力排水固结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基承载力,大幅度减小地基土质的含水量,降低孔隙比,增大土体粘聚力,同时动力排水固结法又具有成本低,施工简便以及效果显著等优点,这使得动力排水固结法在软土地基片时工程中具备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当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动力排水固结法理论体系,故而在当今的工程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尤其在动力排水固结的计算方法上,很多工程人员因作了过多的简化而导致工程实施结果与计算出入很大,另外,土中的孔隙水具备粘滞特性,而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则是将它作为理想流体考虑,这些都会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的相偏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做出一套较完善的动力排水固结方案的理论体系,仍是一个值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贾敏才;王磊;周健砂性土宏细观强夯加固机制的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增1)

2.董伟;闫澍旺;冯守中采用强夯置换墩加固湿地中高速公路路基的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增

1)

3.周红波;卢剑华;蒋建军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浦东机场促淤地基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5(11

篇8

引言

夯实建筑工程的地基是确保建筑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步骤,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条件下,软土地基也经常作为建筑用地,这类地基主要是由杂填土、淤泥等形成的,压缩性比较高,强度较小,因此在施工中要先选择适宜的方式对地基进行妥善处理,以充分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硬度。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关键要改变地基中的含水量,降低沉降给建筑工程造成的影响,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1 桩基在建筑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意义

建筑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较高,抗剪力强度却非常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地基的荷载量小且及其容易产生变异,变化的速率也较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软土地基中含水量大于一般地基所致,水分含量较多致使土层的孔隙较多,流动性和触变性都比较大。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会受到相应的负荷,孔隙中的水分被排出,孔隙与原先相比变小,加快了软土地基的沉降速度,所以建筑工程施工的地基为软土地基时,施工的难度与标准也相应倍增。

为了促使天然软土地基的稳定性能达到建筑施工的需求,就要对地基进行妥善的处理,桩基础是应用比较广且效果较为理想的处理方式。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采用桩基础,能够最大限度提高软土的负荷力度,在增强土体刚度的同时,也可以将工程的负荷量分别传到地下每个支撑桩上,提高了支撑的强度。和其他的基础施工方法相比,桩基础可以有效缩短施工的周期,并且节省成本的支出,在提升软土地基承载力方面效果显著,因此在很多软土地基建筑项目中都会将桩基础作为辅助施工方式。桩基础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选择何种施工方式不仅要根据地质环境和工程荷载、施工材料来判断,同时也要结合桩基础本身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桩径的方式,来减小钢筋笼的直径,提高施工工程的经济效益。

2 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案例分析

以某多层建筑施工为例分析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问题。该多层建筑属于住宅类型,地理位置属于平原边缘地带,施工的场地浅部是淤泥质软土地基,地基中水分含量多,具有非常高的压缩性,不利于直接作为桩基础的持力层。在对土层的特征进行分析后得出,下部第三层土层性质较好但具有很大的起伏性质,可以采用换土垫层法来处理,同时可以综合各种处理方式的优势,包括碎石桩加固方法、排水固结法,加固土桩等,依据处理的土层厚度不同,来选择较为适宜的施工处理方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加强施工处理的力度,最大限度确保地基施工的质量和效益。

换土垫层法的应用。依据该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采用换土垫层法的条件就是岩层埋藏深度较大,且地下水的水位也较深,在土层的中间地带存在承载力差的粘土,为此要将承载力都不符合要求的土层全部挖除,换填稳定性好的土层,充分确保地基的抗剪力强度达到建筑施工的标准。该工程中使用的换填土为砾石土,使用搅拌机将待换填土搅拌均匀,然后进行回填,回填土中的泥浆含量要小于3%,回填后要及时夯实,每层的夯实厚度控制在300毫米,使用平板振动器进行夯实,每次夯实一遍后,土层都会更加紧密,土层下降的程度也要随时做好记录,以便为后续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钻孔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尤其是要确保桩基可以顺利穿过淤泥层抵达淤泥土层,经过此过程后土体本身的特性不会因钻孔施工而发生太大的变化,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要格外注意钢护筒的埋设质量。选择钢板的厚度要大于6毫米,护筒的直径设计要比桩基础的直径稍大约10~20厘米,夯入土层的护筒标高需要大于起面标高才能获得理想的施工效果。另外要在护筒的底部、筒身和顶部加固钢条,确保施工的安全性,钢条的厚度为10毫米,每根钢条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米即可。护筒进行填埋的过程中最好采取分层夯实的方式,在钻孔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改护筒中心垂线的位置,要确保其始终与桩身的中心线相重合,倾斜度不能超过0.5%,水平范围内出现的偏差要控制在30毫米之内。在护筒的四周还要增设护桩,位置的选择首要考虑稳定性,防止桩基施工过程中对护桩带来不良的影响。设置护桩的首要目的是保护护筒,同时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测桩孔中心位置偏斜的状况。在钻孔施工之前必须做好测量工作,当和中心的距离保持在5米时,可以进行桩基础的浇筑工作。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进度与尺度的控制,为了确保施工的质量,要合理控制施工的速度,不能太快,避免在软土基层出现坍塌的问题,钻进的过程中,基层中的粘土、沙砾、风化岩层的钻杆会出现比较大的摆动幅度和倾斜程度,有些地方的土层质地较硬,若是在钻进过程中发生冒浆、倾斜等问题,也要及时停止施工的进度,需要对孔口中的泥浆高度、密度等状况进行及时的检查,确保施工的整体效率复合预期的标准。钻孔施工过程最好不要出现停顿的现象,若是遇到突发状况,需要停止钻进进度时也要确保泥浆始终处于循环状态,如此可以有效避免塌孔问题的产生。在钻进的过程中还要及时调整好基础面积的情况,确保基础部分和上部结构整体的钢性与完整程度,同时要减小基础部分的负荷与埋深程度,依据相关的规范,对施工的具体工程实际合理设计沉降缝宽度,并采用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来有效提高施工的强度和力度。

碎石桩与挤密砂桩的加固措施。在该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如果将第八层作为整体的持力层,则须使预制桩穿过第七层基础,若继续使用沉桩施工则会耗费更过的成本和工期,施工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这时可以采用挤密砂桩的施工方式,如果地基软土层的厚度较大,可以采用碎石桩加固的方式来降低软土地基的孔隙数量,从而显著增强土体的强度。这两种施工方式都可以有效避免地基基础出现滑动的问题,也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抗剪力强度,减小地基沉降的程度,提高软土地基的密实性。

排水固结法的应用。该工程中的地下水埋藏位置较深,在开挖基坑的时候可以采取轻型井点降水的方式来排水,接着再进行基坑的挖掘。在粘性土层的施工中可以直接使用内部排水的方式,提高地基中排水的速度,然后再进行桩基的施工,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地基施工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施工项目越来越多,地基的质量也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软土地基施工中,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不仅要依据建筑工程的需要,也要结合地质特征。然而人口的增加和对自然的破坏导致土地面积的急剧减少,这就需要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

参考文献:

篇9

该显示器通过印刷法涂布氧化物半导体层,其它层采用与普通TFT相同的制造工艺形成。凸版印刷与德国材料厂商赢创工业(Evonik Industries AG)共同改进了透明非结晶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并将TFT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温度降至比原来低100℃之多的较低温度(270℃)。由此,可以将TFT的基材由玻璃改为具有柔软性的树脂(耐热薄膜)来实现柔性显示器。另外,通过在制造工艺中使用涂布方式,与原来的真空成膜法相比在简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等降低制造成本方面已有眉目。

显示器相关专业调查公司韩国Displaybank表示,由于以美国为首的电子书阅读器的普及,预计电子纸市场将在2017年达到接近6,000亿日元的规模。电子纸要求具有轻量性和柔软性,此次新开发的产品可在塑料基材上制造TFT,容易满足这些要求。氧化物半导体的使用自2004年11月东京工业大学教授细野秀雄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α- InGaZnO TFT以来备受关注,由于拥有高迁移率、稳定性、低工艺温度、可大面积均匀成膜以及可形成透明涂布等原来硅类半导体和有机半导体所没有的特性,许多企业都在积极进行研发和试制工作。

试制的显示器的参数如下,尺寸为对角2英寸(像素数为80×60),TFT基材为玻璃,半导体材料为透明非结晶氧化物半导体。特性方面,TFT迁移率超过0.5cm2/Vs,ON/OFF比超过105(与普通的非晶硅TFT相同)。

彩色电子纸开发不断升温,实现动态影像显示的同时更像“纸”

可显示色彩的电子纸将会在2010年以后不断面世。例如,普利司通将于2010年春季开始,为日本关西Urban银行试验运行彩色电子纸终端。该终端上采用的电子纸为普利司通开发的“电子粉流体”技术。该终端可显示4,096色,尺寸为A4大小(13.1英寸)。

篇10

一、土地使用者依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开发建设后,原土地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更改或换发土地证书。

二、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除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它方式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以这类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一概适用《条例》第七章的规定,但在依照《条例》规定要求土地使用者补交出让金时,可以视其取得权利的不同情况具体确定。

篇11

路地基处理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高速公路地基处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

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桩)概述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指采用离心成型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分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PC桩)和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桩)。本文所述PC桩是指离心混凝土强度低于C80且不低于C60的管桩。PC桩按桩身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或其抗弯性能分为A型、AB型、B型和C型,其抗弯性能依次增强。管桩桩尖分为十字型桩尖(用a表示)和开口型桩尖(用b表示)。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受港澳地区的影响,我国华南尤其是广东地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得到迅速推广。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和各类工程建设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水利和港口码头等工程建设中,尤其以工业与民用建筑用量最大。海滨大道南段二期工程作为沿海高速的组成部分和滨海新区骨架路网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区南北向交通大动脉。在本工程中第一次大规模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行地基处理,取得良好效果,其具体桩型为PC-C400(95)-La型管桩,即C型、外径为400mm、壁厚95mm的十字型桩尖PC桩。

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桩)的优点

天津高速公路的常规软基深层地基处理以水泥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等加固土桩为主。海滨大道南段二期工程大规模采用PC桩进行地基处理是天津高速公路的首次尝试与创新,与加固土桩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规格一致,质量可靠。PC桩均按国标、地标或各相关图集采用工厂预制的生产方式,产品出厂前经过检测,质量能得到保证。

(2)施工方便快速,制约因素少。PC桩一般采用锤击法或静压法施工,受地空物影响较小,可在狭窄的空间施工。

(3)污染小。相对加固土桩而言,PC桩施工不会产生水泥浆液等污染;如果PC桩采用静压法施工,还能减小噪音污染。

(4)对周围地基扰动小。加固土桩施工时对周围地基扰动影响较大,如果周围的管线和桥台等构筑物被挤偏移位,将会造成质量事故。PC桩为空心桩,壁厚相对于管径来说小很多,施工时对地基扰动影响小。

(5)成桩质量好。加固土桩往往受土质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成桩强度和桩长难以得到保证。PC桩由于是预制产品,质量完全能得到保证。

(6)检测周期短。加固土桩一般施工完成后28天方能进行质量检测。PC桩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

3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桩)工程应用

海滨大道南段二期工程大规模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桩)进行地基处理。该工程范围内多为虾池及水塘,天然地基承载力约为70~90KPa。地表以下多为软土和天然含水量大的黏土,压缩系数约为0.91~1.08,属于高压缩性软弱土,地质条件较差。根据地基处理部位不同,PC桩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

(1)桥头地基处理。本工程桥头填土高度均大于4.5m,根据地质资料计算分析,为满足路基稳定和工后沉降要求,须采取地基深层处理。桥头地基处理PC桩采用正三角形布桩,主路基的投影范围内施打长桩,路基边坡投影范围内施打短桩;同时主路基投影范围内的桩长沿远离桥头纵向分三个区间逐级递减。桩长和桩距须根据地质资料计算分析后确定,桩长应穿透软弱土层到达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边坡短桩还应穿透最不利破裂面2m以上。PC桩顶设置C25混凝土托板,尺寸为:1.0×1.0×0.3m,内设Φ10@10×10钢筋网;在托板下设置400×400×4mm钢板。托板上设置50cm厚碎石褥垫层,并在碎石褥垫层中部铺设一层土工格栅。桩和桩间同受力,协调应力应变,形成良好的复合地基。桥头地基处理横断面示意图详见图1,设置托板的PC桩大样图详见图2。

图1桥头地基处理横断面示意图图2设置托板的PC桩大样图

(2)老路加宽地基处理。本工程有近15Km为利用现状海防路进行拼接加宽。现状海防路两侧多为虾池及水塘,加宽段路基填土高度大于4m的段落占了较大比重,采取浅层换填的地基处理方式难以保证路基稳定和原有路基与加宽路基的路拱横坡度的工后增大值不大于0.5%的要求。现状海防路通车近十年,已基本或绝大部分完成了地基固结沉降,路基加宽范围内的软土地基处理宜采用深层地基处理。本工程老路加宽段落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填土高度分别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和PC桩深层地基处理。采用PC桩段落,PC桩为正三角形布桩,主路基的投影范围内施打长桩,路基边坡投影范围内施打短桩,桩长和桩距须根据地质资料计算分析后确定。PC桩顶同上设置C25混凝土托板、50cm碎石褥垫层和土工格栅。老路加宽地基处理横断面示意图详见图3。

图3老路加宽地基处理横断面示意图

(3)边坡稳定地基处理。本工程K15+800~K15+841.492段落位于一取土坑,从坑底算起填土高度约为7.5m。经计算分析工后沉降能满足规范要求,但路基边坡稳定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本着保证质量安全经济的原则,在路基边坡投影范围内施打PC桩进行边坡稳定加固,桩顶不设置托板。桩长和桩距须根据地质条件计算分析后确定。本工程桩长取20m,桩距取1.4m,正三角形布桩,辅以路基加筋,共同提高路基稳定性。边坡稳定地基处理横断面示意图详见图4。

图4边坡稳定地基处理横断面示意图

此外,PC桩还应用于海滨大道南段二期工程的涵洞和通道的深层地基处理,在此不一一赘述。

4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桩)施工质量检测

4.1PC桩质量标准按表1规定检查。

表1PC桩质量标准

4.2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以下方法:

(1)工程桩桩身完整性检测验收采用低应变法。

(2)低应变法检测桩身数不应小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小于10根。

(3)低应变反射方法宜在管桩侧壁的不同方向分别进行敲击、接收试验,并对比其信号的一致性。

(4)当检测发现桩身完整性不满足相应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扩大检测。

4.3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1)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小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小于3根,工程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小于2根。

(2)PC桩采用正三角形布桩,不同桩长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见表2。

表2PC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

结束语:

海滨大道南段二期工程深层地基处理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超过57万m。该工程经过不足两年的建设期已于2010年12月交工投入使用,目前路基使用状况良好,PC桩地基处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工程是天津第一条大规模使用PC桩的高速公路,希望对其他工程有借鉴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篇12

附件:北京市城近郊八区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暂行规定

为规范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收益分配管理,培育和发展住房二级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建设部《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职工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和按成本价购买的公有住房,房屋产权归个人所有。

二、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时,由购房人按上市出售的已购公有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所在地的标定地价的10%交纳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在标定地价明确前,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暂按房屋售价的3%交纳。

购房者缴纳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后,按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商品住房办理产权登记。

三、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土地使用权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其土地出让金依法上交财政,专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已购公有住房的土地使用权是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其上交的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按已购公有住房原产权单位的财务隶属关系和财政体制,分别上交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或返还原产权单位,专项用于住房补贴。其中已购公有住房原产权属行政机关的,全额上交财政;属事业单位的,50%上交财政,50%返还原产权单位;属事业单位的,全额返还原产权单位。

四、职工出售已购公有住房属于规定标准面积内的部分,其售价在每建筑平方米4000元(含)以下部分,全部归出售人所有;售价在每建筑平方米4000元-5000元(含)的部分,80%归出售人所有;售价在每建筑平方米5000元以上部分,50%归出售人所有。售价扣除归出售人所有部分后,余额比照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上交财政或返还原产权单位。

属于超标面积部分,其售价扣除售房职工支付的购买超标面积的房价款后,余额比照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上交财政或返还原产权单位。

五、已购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时,除由购房人按第二条规定标准缴纳土地出让金外,其出售收入全部归出售人所有。

六、出售人是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职工,可申请返还其夫妇双方应得的住房补贴,返还额不超过上交财政或返还原产权单位的售房收入部分且不超过职工应得的住房补贴。

篇13

第二条为实现本行政区域内耕地占补平衡而自行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经**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批准入库的县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

第四条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县国土房管局)负责项目监督管理初步审查工作,项目承担单位(县地质环境土地整理中心)负责项目的选址、踏勘、入库报批、项目实施管理工作,项目所在地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负责项目成果管护和利用工作。

第二章项目入库申报

第五条项目库建设原则

(一)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二)科学安排,规范审查;

(三)实事求是,严格办事程序。

第六条项目入库,原则上按年度一次性申报,一般不超过当年六月三十日;国家级和市级投资的项目,除救灾以外,一般应当在当年六月三十日前完成次年的申报。

第七条项目入库申报应坚持的原则

(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三)以土地整理为主,适当开发未利用土地。

第八条项目入库申报的程序

(一)项目所在地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向县国土房管局提出申请;

(二)项目承担单位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提出踏勘意见书;

(三)经踏勘同意项目选址的,项目承担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1:2000的地形图测量和1:2000现状图调绘;

(四)测量成果出来以后,项目承担单位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

(五)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送市国土房管局进行评审;

(六)评审通过以后,项目承担单位按市国土房管局要求,整理项目入库上报所需资料,经县国土房管局审查同意后,上报市国土房管局入库;

(七)入库资料经市国土房管局审查合格后,由市国土房管局下达项目入库通知。

第九条现场踏勘应准备的资料

(一)1:1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二)1:10000标准分幅地形图;

(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表;

(四)最新的权属变更资料;

(五)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踏勘意见书。

第十条项目踏勘,应采取实地踏勘和对相关图件、资料核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其内容包括:

(一)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状况、项目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新增耕地潜力;

(三)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四)项目区范围和面积等。

县级投资的单个整理项目应相对集中连片,建设规模原则上不超过300公顷,片块数不超过5块,单片面积不少于50公顷;开发和复垦项目建设规模原则上不超过200公顷,单片面积不少于20公顷,片块数不超过5块。

第十一条项目入库应提交的资料

(一)县级的项目入库申请(注明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则);

(二)项目现场踏勘报告;

(三)县林业部门关于项目区不属退耕还林范围意见;

(四)项目区土地权利登记状况表和地类面积统计表(测量单位提供);

(五)项目实施方案(规划设计及预算);

(六)项目区规划图。规划图依据实测的1:2000现状图、地形图编制,采用国家高程和平面坐标系统并在图上标明以下内容:

1、项目建设区边界、地类界和符号、土地权属界限、所涉及乡镇和村庄的名称;

2、项目区与周边的相对关系,如项目区基础设施与外界的联系;

3、土地利用变更日期(应能反映项目区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并与变更后的土地统计台帐对应);

4、规划的沟、路、林、渠、建(构)筑物等各项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类型和数量要和实施方案描述一致,所有沟渠应有水流方向;

5、图例和制图单位、人员、制图日期,并加盖印章;图件均应微机成图。

(七)土地开发面积20—150公顷的,附大足县人民政府土地开发用地批准文件;150公顷以上(含150公顷)的,应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八)涉及水利工程的,提交县水利部门关于同意项目中水利工程实施的意见;

(九)项目资金来源说明。

第三章项目实施

第十二条县国土房管局在接到市国土房管局下达的入库通知书后,通知项目所在街镇乡、村、社召开动员大会。项目区所涉及的农户均应在同意项目实施的承诺书上签字确认,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十三条项目实施必须执行“五制”管理。即:项目公示公告制、项目法人制、项目合同管理制、项目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

(一)项目公示公告制:项目实施前由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立项批复将意图、目标、实施方案、项目工期、投资额度、建设总规模、土地权属状况等内容进行公示。

(二)项目法人制:项目工程的施工应当由具有合法资质和组织能力的项目法人承担。项目法人的确定,原则上以招投标方式进行;对招投标确有困难的工程,可由项目建设单位确定,但须报经县政府批准同意。

(三)项目合同管理制:项目实施采取合同管理方式,项目确定后,县地质环境土地整理中心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规定项目实施范围、规模、方案、新增耕地面积、投资额、工程质量、工期、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合同双方必须按照合同规定严格管理和执行。

(四)项目招投标制:按照《招投标法》及相关规定,实行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寻求最佳工程施工、建设监理等单位,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降低项目建设成本。

(五)项目监理制:在项目施工单位确定后,应当确定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依据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监理合同,对项目工程实施进行全过程工程监理,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对项目工程负责。

第十四条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大足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项目招投标工作,中标的施工单位在接到开工通知书后方能进入现场施工。

第十五条项目监理单位必须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如发现弄虚作假、的行为,项目承担单位将依法追究其经济责任或法律责任。

第四章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项目竣工后,县国土房管局会同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项目所在地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等有关部门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向市国土房管局提出正式验收申请。

第十七条项目竣工验收依据

(一)项目入库通知确定的建设规模及评审通过的规划设计、预算或实施方案;

(二)项目工程监理单位提供的各分部、分项工程量和质量核定情况表。

第十八条项目竣工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项目规划设计执行情况、工程建设质量、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变更调查和档案资料管理情况、工程管理措施等。

第十九条项目竣工验收技术标准参照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及其他相关规范执行。

第二十条项目验收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县国土房管局对项目竣工验收的申请;

(二)项目入库申请及入库通知书;

(三)项目竣工报告及相关统计表格等附件

竣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工程管护措施、投资预期效益分析、项目组织管理的主要措施与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及文档管理情况等;

附件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情况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费收支情况表、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和新增耕地质量评定表(由县农业部门填写并加盖公章);

(四)项目竣工验收图、土地开发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籍图;

(五)有审计乙级资质以上条件的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

(六)有资质单位出具的新增耕地测算报告。新增耕地样方测量应有不同坡度、不同地类、每类样方数不少于2个,单个样方面积不小于1公顷,样方总面积不低于建设规模的3%;

(七)工程监理报告;

(八)土地权属调整资料;

(九)新增耕地补划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表册;

(十)项目实施前后10组以上对比照片(必须具有相同的参照物);

(十一)项目合同、协议书及任务委托书;

(十二)项目招投标资料;

(十三)项目工程、质量检验资料。

第二十一条市国土房管局受理竣工验收申请后,会同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工程技术、农技、财务、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竣工验收组实施验收。

第二十二条项目竣工验收应提供以下备查资料

(一)基本农田补划资料;

(二)会计帐薄和原始凭证;

(三)有关影像资料;

(四)其他资料。

第二十三条项目竣工验收程序

(一)项目业主、监理单位报告项目实施情况;

(二)实地查验项目工程建设、新增耕地和土地权属调整等情况,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

(三)查阅项目相关资料;

(四)形成项目竣工验收意见。

验收人员填写项目竣工验收评价表,并对其评价结果负责。

第二十四条项目竣工验收中如发现截留、挪用、坐支项目资金和未经批准擅自改变规模、范围、工程质量等重大问题,应中止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根据验收组的意见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整改。整改结束后,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申请验收。

第二十五条项目经市国土房管局验收合格的,市国土房管局颁发《**市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开发整理合格证》。《**市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开发整理合格证》上确认的新增耕地面积为打折后的面积或按新增耕地分等定级系数确定的面积,用于冲抵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第五章成果管理

第二十六条验收合格认定的新增耕地,项目承担单位应移交县国土房管局登记造册,并按规定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和基本农田补划工作。

第二十七条项目业主应做好项目成果档案管理工作,从项目入库到验收的有关文件、资料、图件和附表,应认真收集整理,以项目为单位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二十八条项目新增耕地应确定土地使用权,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经营使用。按照“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严格加以利用保护。各项目所在地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必须制定严格的管护措施,层层落实,管理和利用好项目成果。县国土房管局不定期地对项目进行检查,发现对项目新增耕地利用管护不好,甚至造成撂荒的,按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