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38: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二、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
今年是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的关键年。各地要认真查找全覆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结合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任务,制定本辖区的工作任务分解表,力争各项指标有明显提升。要把提升县域存贷比和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作为今年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争取有实质性突破,努力完成县域存贷比比上年增长2到3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完成分年度、分地区、分金融机构的全覆盖目标任务分解工作,并制定出台考核办法。各县(市、区)也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各金融机构完成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各项目标任务情况的考核、检查和奖惩工作。
三、加大企业信用工程建设力度,大力培植优质信贷主体
2012年各级政府要把培植和创建A级信用企业作为重中之重,抓出成效。一是制定培植计划。全市A级以上信用企业数量增幅力争达到30%以上。相关主管部门要筛选一批初具创A条件、发展态势较好的中小企业提供给金融机构作为培植对象,并指导企业积极创建。各金融机构要结合实际,制定可行的培植计划,明确措施,帮助企业进行创建。二是组织企业信用评级。要引导全市广大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第三方信用评级,金融机构要把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结合起来,促进信用企业创建。三是大力支持诚信企业发展。金融机构在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的同时,要切实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A级以上信用企业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做好对中小企业的多方位扶持,努力为中小企业成长做好政策上的引导、管理上的指导、信息上的传导、融资上的疏导,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使更多的优质企业加入到A级信用企业行列之中。四是建立考核机制。各级政府要制订《A级以上信用企业培植工作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
四、加大社区信用工程建设力度,推动下岗再就业工作有效开展
各级政府部门要把信用社区的创建与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担保机构、经办金融机构和社区的职责,出台配套政策措施,依托社区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加大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的有关规定,将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再就业。要加强社区细胞工程建设,积极引导社区开展政策咨询、就业培训等活动。
五、加大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力度,将信用乡镇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综合目标考核之中
2012年市政府将加大对各县(市、区)政府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考核力度。各县(市、区)政府要将各乡镇、相关部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纳入综合考核目标。通过开展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社区的创建活动,推动辖区内社会信用意识普遍提高,信用指标明显好转,信用质量不断提升。各地要对照新修订的A级信用市、县考评指标体系,认真查找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努力提高金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六、加大监测评价工作力度,建立健全金融生态监测评价体系
省政府已将各地金融生态监测评价结果纳入对全省金融信用市、县的考核内容,且所占权重逐年提高。各县(市、区)要认真做好金融生态监测评价工作,及时、真实采集各项监测数据,并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各地金融生态办要综合运用监测分析结果,及时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措施的分析报告,积极为各级政府部门开展金融生态建设工作当好参谋,推动金融生态建设。
七、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全面开展“信用十年建设之路”宣传活动
[作者简介]张 维(1982―),女,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讲师;朱 青(1974―),男,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讲师;张 帆(1980―),男,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讲师。(江西南昌 330013)
一、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逐渐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是一个涉及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转变过程[1]。通过城市化进程,可以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由此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一是人口向城市迁移,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多,三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四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也必然会出现一些共同的现象:大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集中,城市数量和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并逐渐形成以一个或几个城市为中心辐射发展起来的城市群,用地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大量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和资源的利用体现出多样化形式;农村受到城市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文明程度和群众素质逐步提升;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产业结构实现了升级,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快速向城市集聚,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向现代高效的第二、三产业转换;生产制造企业将消耗更多资源和能源。
任何区域的城市化都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的依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正在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早在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世界正面临着自然资源的严重恶化和生活在城市环境中人们生活质量的加速下降这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是相互联系的。城市化对威胁未来生存的全球环境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而生物圈的变化也越来越影响到城市健康和社会状况[2]。”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化现状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根据规划方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前规划涉及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30%的国土面积,人口占全省的近50%,而创造的经济总量占到60%以上,是江西综合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对江西原有区域发展战略的继承、提升和突破,秉承了山江湖工程、昌九工业走廊、九江沿江开发、环鄱阳湖城市群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经济的快速发展,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将会进入上升的城市化通道。
200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均GDP为1380美元,按照钱纳里的发展模型看,其城市化应在65.8%以上,然而实际只有30.54%。即便到2007年城市化也不过31.9%。可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化大大落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后期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对江西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来说,如此多的市县步入快速城市化的通道,很容易造成产业结构、空间布局、配套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混乱,难免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区域内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整个区域的持续发展。所以,要想保障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当地人民的生活品质,就必须认真考察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耦合作用。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作用
在城市化进程中,以经济发展为基础,随之而来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地域面积的扩张,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发展的最终目标。其中,人口的迁移和地域的扩张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一般来看,影响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对水、气、生物、土地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条件造成影响;二是对能源、资源等支撑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造成影响。与此相对应,在这一过程中,生态环境也会影响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和人民生活。二者之间可谓是相互耦合。可以预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化进程也会伴随这种与生态环境的耦合作用。
(一)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现实的生产生活过程来看,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地域扩展,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都会大幅度增加,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更多情况下,还会对生态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对于江西省来说,农业大省的身份在一定意义上也表彰了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覆盖了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和九江、南昌等众多的风景历史文化名城。如果因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化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长远看来,必然会得不偿失,难以维系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但是,与城市化相伴随的还有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之后的城市化能带来更多的环保投资,对前期的环境破坏进行挽救、做出补偿。同时,经济增长之后,还可以通过行政政策干预和清洁环保技术的推广,有选择地调控增长方式,放弃粗放式高排放的经济实体,对污染排放总量加以控制,以通过提高人为净化的能力来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此外,经济发展后的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必然会推高中心区域的房价地价,增加区域内企业经营的机会成本,致使原有的企业迁至郊外,空置出来的土地则转做他用。如果大批企业迁出市区,空置下来的土地将由工业用地转作商业用地或者居民住宅用地,而郊区的农业用地可能也随之变为工业用地,这将会加速城市内部土地功能置换,从而改变原有的土地使用格局。而大量移至郊外的企业,必然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二)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的进展不能脱离生态环境的支持,自然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的光电生产、新能源生产、生物制药、铜冶炼、钢材加工等支柱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和能源基本都来源于自然环境。而且,即便取得了优良的成果,脱离适于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成果人类也难以享受。
如果区域城市化发展速度过快,超出生态环境可以消化与承载的能力,区域生态环境就会出现恶化,城市化进程最终将被遏制。作为涵盖庐山、长江、鄱阳湖等名山名水名湖于一体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如果城市化发展破坏了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使得居住环境的舒适度降低,居民纷纷到外地寻求适宜生活的环境。这个过程中,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可将具有良好经济实力和文化素质的居民“挤出”中心城区,并使技术和资金也随之流失,经济增长也会随之丧失动力,最终造成城市的衰退,从而阻碍甚至逆转了城市化的进程。即便是生态环境破坏之后再来进行保护,可能也会占用发展经济的有限资金,使得经济增速下滑,从而放慢城市化的步伐。
如果生态环境建设投资速度过快,难免破坏资金利用的最优经济原则,扰乱健康的投资市场。这必然会降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投资环境的竞争力,使得优秀的企业和资本离开这一区域,进而减缓城市化,从而抑制城市发展。城市化的正常发展速度将因资金的缺乏而不能跟上,生态环境也将最终失去建设的依托,经济增长则无从谈起。
因此,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来说,尤其要重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城市化的耦合作用,关注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四、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措施
城市化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经过程。为了避免资源高消耗之后的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破坏,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之协调发展。
(一)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城市化而带来的城市人口增加也伴随着生活资料增加,由此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活噪声也将会明显增加。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影响最终都会作用于城市中生活的个人。因此,应该从个人出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口众多的实情,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国家的环保政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现状和环境被破坏后可能带来的各种恶劣后果,增强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奠定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人文基础。
(二)规划合理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进程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从时间上来看,不能单纯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短视的追求会耗尽生态环境支撑经济增长的能量,使得经济增长后续乏力甚至出现经济衰退。单个企业可能难以把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政府应该对企业,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以避免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从空间上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的城市化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该区域或者江西省范围,应该从长江流域甚至全国范围来评估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让规划者充分了解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规划该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考虑到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作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出发,根据区域内各城市的自身特点和原有条件,统筹兼顾区域内城市的经济利益,为了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合理规划区域城市化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进程,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城市群。在考虑经济增长的时候,不能超越脱离区域生态环境最大容量的限制,避免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再次出现。充分考虑区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水、空气、土地等资源的影响,结合各城市的规划要求,保障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防范破坏性生态灾难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
经济发展的直接成果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伴随消费产品的增加,即是消耗的增加。为了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在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必须设法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的城市化发展来说,应该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将目前“资源一产品一废物排放”的资源使用形式转化为“资源一产品一再资源化”为主体的循环经济[3],以此减少资源的消耗。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彻到平时的经济生活,实现产业的集群化、生态化发展,积极发展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为主的农业经济,大力推行集约化、精细化、环保化的工业生产[4],并依托区域力量辐射整个江西省范围,在保障鄱阳湖“一湖清水”的同时拉动全省经济发展。
(四)鼓励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发展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它们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都是伴随经济增长而出现的。除了在政府监管之下让企业减少排放外,为了保障经济增长,更关键是在后期加强对污染物的综合防治。而这种防治,要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环保监控体系建设,应用生态学原理创造生态技术等等。为了将生态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就必须从政策支持、资金拨付、税费减免等方面鼓励各种生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来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8,(2).
(二)发展垂直绿化提高城市绿量由于城市人口较为集中并且用地面积紧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城市园林进行有效发展则离不开垂直绿化工作的有效进行。众所周知垂直绿化的有效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并且这一增加并没有造成用地面积的增加,即通过屋顶、阳台和立体墙面等设施的有效应用增加了整体绿化面积并且更好地增加了相应设施的艺术效果。除此之外,垂直绿化措施的有效应用还促使有害气体得到了合理吸收并且更为有效地对噪音进行了隔离与此同时起到了更好地降温作用并且缓解了城市固有的热岛效应。
二、利用绿化的环境功能实现其经济效益
众所周知环境的有效保护和绿化的合理进行能够促使生产环境的有效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的整体生产力。例如在国民经济的生产流程中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其发挥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与此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因此在现今的许多城市中城市规划者与管理者都开始注重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理念的有效应用,即通过环境的有效改善与绿化的有效进行更好地吸引投资者、旅游者,从而更好地繁荣了当地经济并且改善了居民整体生活环境。以房地产为例,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者在城市绿化的大潮流下主动进行绿色环境的有效改善,从而促使了楼盘整体质量和销量的有效提升并且实现了开发商与居住者的“双赢”。
三、绿化管理法制化兼顾城市绿化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在提升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绿化管理法制化的进行与此同时更好地兼顾到城市绿化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有效协调,这主要体现在加强维护“绿线”的严肃性、养护管理法制化、市场导向的有效进行等工作上。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绿化管理法制化兼顾城市绿化的生态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一)加强维护“绿线”的严肃性“绿线”的有效维持使促进绿化工作与环保工作合理开展的基础与前提。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绿线”的有效维护是比“绿线”的合理划定更有难度并且执行更为复杂的工作。通常来说绿线的划定需要拆房建绿工作的有效进行而“绿线”的维护就需要法制、体制、道德等全面性工作的有效支持。除此之外,在加强维护“绿线”的严肃性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其严守规划并且坚持依法进行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绿线”维护工作严肃性和可靠性的不断增加。
(二)养护管理法制化养护管理法制化是绿化管理的重要内容。通常来说养护管理法制化工作的进行需要对城市中的一切绿地、树木进行系统化、法制化的养护管理,从而更好地促使其茁壮生长并且有效发挥绿化效益同时合理提升城市绿化水平与此同时更好地巩固绿化发展的成果。除此之外,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即使是绿地、树木的所有者也不准无故损坏树木或者侵蚀绿地,这些法律法规的有效制定与执行为绿化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坚实的法律屏障。另外,在养护管理法制化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制定不同的养护质量标准并且将绿化养护管理的责任有效落实到具体单位或者某个市民中去,与此同时更加有效地兴建绿化养护企业并且合理开发绿化养护市场与此同时有效实行集约化经营,从而促进社会绿化养护管理法制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市场导向
在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和经济效益统筹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并且确保城市绿化产业的发展与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导向是相符合的。例如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和经济效益统筹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全社会对于绿化建设和城市园林发展进行的投资以及城市居民对于绿化的消费都是通过市场进行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和绿化、园林有关的企业都进入了市场并且促使这一市场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其中包括了园林规划、园林设计、园林技术、绿化施工、绿化材料生产、机具肥料药剂生产、绿化养护及游览服务等工作。无数的企业在这些环境中进行竞争与发展,从而在提升绿化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
朱丹每个月的税后工资有4000元,先生则有6000元。两人的工作和收入都相对比较稳定。支出方面,日常生活开销大概要4000元。“由于孩子需要照顾,已经退休在家的奶奶和姥姥会轮流来照看。”同时,既为带着孩子出去玩,也是领着老人休闲,朱丹夫妇几乎每周都要安排全家去京郊度假,这笔支出大概在1500元。另外,每个月还有2000元的养车费用。
年度收支方面,年度收入主要是两人的年终奖,加起来共有4万元。而支出主要为全家购物,其中包括孝敬双方父母,费用在15000元。此外每年还有车险费用4000元左右。
房产和汽车都已具备
现在,朱丹家庭拥有现金及活存2万元,定期存款3万元,市值5万元的股票以及4万元基金。
虽然朱丹和先生毕业工作年限不算太长,也并不属于高收入阶层,但是他们现在房子和家用轿车都已经具备,这主要得益于双方家庭的支持。
由于朱丹和先生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经济条件还都不错,因此,结婚时,朱丹父母为他们解决了代步工具问题。目前这辆小轿车的市值在10万元左右。而目前居住的这套150平方米的自住房,则是先生毕业留在北京后,父母买单为他置下的。房子在北京的望京地区,紧邻北四环,出行非常方便。房子市值保守估计约为150万元。
家庭保障亟需完善
在家庭保障方面,朱丹和先生除了公司提供的“四险一金”外,暂无任何商业保险。女儿则有一份在街道参保的“一老一小”保险,每年50元;另外有一份平安意外伤害保险,也是每年50元。
“作为独生子女,我们上有四位老人,虽然父母还都比较年轻,刚50多岁,但是毕竟一天天老去,上有老下有小,未来肩上的担子不轻。”朱丹说,她和先生特别担心发生意外或者大病,一直有买保险的打算,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打算请理财师全面给规划一下保险保障,买哪种类型的,保障额度在多少等等。
朱丹还希望,也为双方父母添置一些保障,以减轻生病或者意外带来的压力。
两大生活规划
在保险计划外,朱丹说未来家中的另外两项涉及财务的目标分别是:生育二胎计划和投资计划。
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要两个孩子。因此朱丹和先生有生育二胎的打算朱丹说:“一方面,我们都喜欢孩子;另一方面,作为独生子女,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孤单。我妈妈有四个姐妹,分别居住在几个不同的城市,小时候经常走亲戚,感觉特好。而且,看她们经常互相电话关心,姥爷姥姥生病她们一起想办法,那情景让我羡慕。”朱丹已经和先生商量好再要一个孩子,基本打算就是未来两三年内的事情。或者,如果经济状况紧张,再推迟一两年也可以。
因此一方面,他们要为生育第二个孩子做相关准备,另一方面,也要尽早筹备教育金,不能因为有两个孩子就影响他们接受教育的质量。但是,毕竟是两个孩子,花费要多出一倍。
在投资方面,目前家庭投资是朱丹买基金,先生炒股。“对这些投资,两人都不是太懂,就是跟着同事买,到头来一算,收益少得可怜。”朱丹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在投资中进行合理的配置,然后通过投资获取稳健的收益,让财富不断增值。
家庭资产配置与具体投资建议
谭美娟
家庭资产状况分析
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家庭的权益结构的一项指标。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家庭的权益结构。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财务越安全,因此一般将负债率控制在20%-60%的范围内。朱丹家庭资产负债率为0.1%,此指标远远低于合理范围内,负债水平非常低。
朱丹家庭目前的金融类资产为14万元,实物资产为160万元。从资产结构角度分析,固定资产(即房产)占了其家庭资产的绝大部分,达到92%。实际上,该比重不宜过高,否则家庭现金储蓄不足,容易造成财务危机。
从朱丹家庭的年度收支情况可以看到,年家庭收入16万元,家庭总支出近11万元,净储蓄率接近36%左右,其家庭的储蓄能力在合理水平范围,家庭的开支计划和预算能力较好。
朱丹家庭紧急备用金倍数为6.6,基本与3--6个月的生活支出现金储备相符合。
朱丹家庭的偿债比率为100%,偿债率保持在50%以上,就说明资产负债情况基本安全。但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偿债率也并非越高越好,因为适度负债进行投资可以获得更佳收益。
朱丹家庭未来一段时间主要支出都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上,因此,朱丹夫妇可以在保证稳定收益前提下适当追求较高的收入成长率,逐步积累家庭财富,实现家庭投资目标。
家庭理财目标分析
生育二胎计划朱女士家庭要为女儿及未来的第二个孩子准备教育金,为两个孩子准备教育金,应从初始目标逐渐向高级目标过渡,分步筹备。
女儿抚养费以及未来第二胎宝宝抚养费是夫妻双方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按照夫妻原定计划,二胎宝宝会在两三年后出生,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宝宝的抚养费以及教育费等各项开支。考虑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建议将浮动收益类投资产品以及基金产品匹配到此项理财目标上分别考虑。
按照货币时间价值方法核算如下所示:按照通货膨胀率3%计算,现年2岁的女儿,上中等幼儿目的话每年费用大概需2万元,3年共需要6.18万元;9年义务教育按照每年1万元计算,共需要10.16万元;3年高中教育每年1万元,共需要3.09万元;四年大学教育每年2.5万元,共需要10.46万元;因此,未幕19年的宝宝教育费用总需求约为30万元:未来第二胎宝宝,前2年抚养费大概在4万元,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费用在30万元左右。因此,粗略计算,两个孩子共需教育抚养费约70万元。目前朱丹家庭以14万元资金以及未来每年2.5万无的资金投入,按照年收益率3%计算,21年后可得约83.4万元。因此,以朱丹家庭现有的收入状况和资产状况来看。只要像证每年3%的收益率,就可以负担两个孩子的基本花销。
当然,这部分计算只是按照朱丹夫妇现有的收入水平和结余进行的。实际上,按年龄来讲,两人工作正处于向上稳步发展的通道,随着工作经验的逐步积累,业务水平的提高,收入不断增长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家庭也将有更多的结余资金,用来规划家庭的保障、养老等理
财需求。
投资调整从目前朱丹家庭的金融资产组成来看,活期、现金、定期存款属于本金安全、收益稳定的低风险资产,占比为36%,股票属于本金和收益都不确定的高风险资产,占比为36%,基金相对比股票风险低些,占比28%。
建议降低股票投资,可以考虑加大基金投资,理由有如下三点:第一是朱丹作为一名文员,先生作为技术工程师,并不是投资专业,尽管关注投资方面的电视节目,但是不通过系统性的学习,股票投资的知识还是难以掌握的;第二是当前的股市正处在震荡调整之中,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虚拟经济的投资蕴含着更大的风险;第三是朱丹虽然年轻,理论上具备亏损了再重来的时间基础,但考虑到近几年有几项重要生活目标需要实现,过大的波动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具体理财建议
建议朱丹做如下财务调整:
积极打理结余资金如果朱丹一家每月收入支出情况保持稳定,那么在未来3年,扣除家庭支出后每月都会有2500元的结余,也就是每年有3万元的结余,在保持平时应急资金有45000元的基础之上,建议从明年起每月通过定投的方式处理结余资金。
朱丹还很年轻,对风险的承受力比较强,建议将结余定投到高增长的股票及指数型基金中,年底奖金结余2.5万元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投入混合型或股票型基金中。
股票投资减少后,资金也可以考虑投入到股票型基金或者指数基金中。
与此同时,提出两方面的理财建议:
缩减开支“80后”的主要特点是注重生活品质并喜欢享乐,在消费行为上有时比较冲动。因此,可调节和缩减的幅度较大。建议朱丹夫妇将月度支出缩减在月收入的50%左右,余下闲散资金,可进行投资或自我增值的培训。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理财规划不仅仅是财务上实现保值增值,而是一个人一生的生涯规划。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份合理的理财规划,它将使理财者本人有更多的财富可以打理,并获得个人在社会中的认同感。建议朱丹为自己建立一个中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考虑参加各类与专业有关的培训,增加自己在专业性方面的砝码。
保险建议张艳恒
朱女士家庭状况是都市白领一族的典型代表,夫妻二人共同撑起家庭的经济大梁。根据朱女士一家的基本状况,目前处于家庭的成长期,有一个2岁的女儿,承栽看为人父母的责任与义务,而双方父母相对年轻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本阶段家庭保险规划主要是进行人生风险的管理和原始财富累积,保障方面主要考虑意外、残疾与重大疾病风险及对家庭责任的确实承担。
具体而言,朱女士夫妻俩都有社保的“四险一金”,具备基本的医疗、养老保障,商业保障需求主要补充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及生命价值保障。根据朱女士夫妻的实际收入状况,朱女士年收入约7万元(加上年终奖),先生年收入约9万元(加上年终奖)。建议寿险保额分别为各自年收入的5倍左右,即朱女士寿险保额36万元,重疾保额24万元;先生寿险保额48万元,重疾保额24万元。再辅以30万元保障额度左右的综合意外险。以信诚人寿相关产品测算,夫妻俩年保费支出共需1.5万元左右,相当于年收入的10%不到,在15%的保费支出限度内,以他们的经济能力可以接受。
生态浮岛构建技术是从在人工湿地的思路上发展而来的,是一种结合了现代农艺和环境工程的浮水植物技术,通过在水面固定装置上种植水生植物,利用这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水体中氮、磷等元素的特点,起到净化水质作用。目前生态浮岛技术在河道、湖泊等水域净化方面已应用广泛,实践表明,这种原生态结合绿色科技的水质净化技术在改善水质的同时具有美化景观、提供生物生息环境以及收获植物本体等价值,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生态浮岛的构建
1.1生态浮岛的植物种类选择
生态浮岛植物选择要考虑不同季节和水域自然状况。浅水区的植物配置适合多种植物生长,主要为沼生植物和挺水植物群落,应用的沼生植物主要有慈姑、泽泻、芦苇、芦竹、海寿花、美人蕉、紫露草、千屈菜等,挺水植物主要有梭~草、水葱、香蒲、再力花、芦荻、斑茅、蒲苇等。深水区是许多水生观赏植物适宜生存的区域,如荷花、睡莲、萍蓬草、芡实等,一般以片植和群植为主,选择植物,应考虑与水体面积、空间效果的和谐,以及与岸边、浅水区植物的搭配。
1.2生态浮岛的填料选择
浮岛填充材料应选取没有污染、不容易腐烂,耐水侵,尤其是植物能够在材料上健康成长。当前树脂材料与耐腐泡沫板的应用相对较多。采用这些材料作为植物浮床材料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植物根系能够比较牢固地缠绕在材料上,不容易散落。将植物放进栽培基盘后,应当适当添加填充物确保植物的稳定性,例如大珍珠石、泥炭土、碎石等填充物。为了避免碎石外漏,可以在基盘底部垫上瓦片等稍大的物体。此外,假如无法采用任何填充物对植物进行固定,可以通过基盘附近的扣环,采用橡皮筋来固定植物
1.3 浮岛构建技术要点
生态浮岛的构建有一定的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时间上具有耐久性:除考虑载体和填充材料外,且植物种类也要经过严格筛选;(2)空间上具有稳定性:应避免河道风浪对浮岛本体引起的移位或损坏,必要时用绳索固定;(3)景观上具有协调性:既能形成纯生态水环境氛围,也能充分与河岸周围的景观相协调;(4)预算上具有经济性:在达到水质净化和河道景观效果的同时,力求减少投资成本及运行费用。
2、生态浮岛的水质净化机理
生态浮岛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作用机理较为复杂,基本原理是浮岛上的植物通过根系部位对水体污染物的吸收、吸附作用,减少了轻度污染水体中的氮、磷及其它有机物,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生态浮岛在一定水域范围内恢复水生态环境,并通过收获植物农产品的方法移出植物本体,以减少水体污染物总量。所以植物的选择和存活率是浮岛技术的关键。其机理主要有:
2.1富集作用:水生植物根系发达拥有较大的表面积,是水体中悬浮态物质和微生物的自然载体。植物根系和浮床填充物具有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和对氮磷等营养盐的富集作用,这是生态浮岛能净化水质的主要原因。
2.2吸收作用:植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吸收和利用水体中的溶解性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将其分解,并同化使其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这个过程和浮岛植物的生物量、季节气候、水体污染程度均有一定的关系。
2.3降解作用:植物根系表面所附着的生物膜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原生动物等,可以分泌大量的酶,加速水体中大分子污染物的降解过程,使水质得到净化。通过处理技术将植物残渣转化为动物饲料和有机肥。
2.4控制藻类生长:浮岛植物具有化感作用及克藻效应,浮岛植物与浮游藻类在光能和营养的利用上相互竞争。植物个体大、生命周期长、吸收存储养分的能力强,比藻类更具有生长优势,因此可以很好地抑制藻类的生长。
关键词:水生态系统;生态景观;水域保护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凡河是位于辽宁省铁岭市的一条自然河流, 是辽河的一级支流。凡河流域位于铁岭市东南部,流域全长102公里,流域面积1180.5平方公里。其上游,在距河源40.7km处有一座大型水库——榛子岭水库,下游有莲花湖湿地,已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凡河流域整个封闭的小流域背景相对简单,水环境可控性强。
1. 凡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现状分析与功能定位
结合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分,进行凡河重点功能区的水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开展流域气候、降水、水文、地质、地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特征、生物资源等调查,进行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分析功能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功能区管理目标进行凡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定位。
随着人口增加和污染等加剧,使凡河水生态系统总体生态质量趋于恶化,物种呈现逐渐消失危机,生物多样性降低,涵养水源功能削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自然湿地面积锐减,大部分湿地被开垦成耕地,导致河道平均宽度不足15米;②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人为干扰加大及人工开垦区域地带性物种被人工栽培物种取代,致使野生动植物物种减少,并趋于单一性、简单化,危及区域生态安全;③生态功能下降,因地表林草植被被大量开垦成耕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导致湿地和水体成孤岛分布,沼泽地变成荒地,使有机统一的生态系统被人为分割,降低了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影响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生态效能的发挥。
基于凡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将凡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定位如下:
1.1涵养水源
凡河流域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截留降水、增加土壤下渗、抑制蒸发、缓和地表径流和增加降水等。凡河湿地流域面积达1180.5平方公里,截留了大量的降水,流域内的森林在抑制蒸发、缓和地表经流和增加降水方面发挥着巨大功能。
1.2生物栖息地功能
凡河流域保护区内可以有效地保护大量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及其栖息生境和繁衍空间,保护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使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1.3气体调节
流域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大气交换CO2和O2,从而对维持大气中CO2和O2的动态平衡和减少温室效应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4生物多样性保护
凡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蕴藏了难以计数的遗传基因,这些遗传信息的总和构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库。
1.5降解污染
凡河流域宽广湿地水域不仅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式对自身进行净化,而且还可以在辽河水污染时,放水稀释污染物。而大面积的森林通过吸收作用而减少空气中硫化物、氮化物、卤素、灰尘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净化空气,降解污染。
1.6调节气候
自然保护区调节气候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明显的冷湿效应。凡河湿地水域面积大,热容量大,消耗太阳能多,地表增温困难。而且,由于凡河湿地储水量大,湿地系统通过强烈蒸发和库区植物的蒸腾作用,把大量水分送回大气,导致近地层空气湿度增加,从而进一步使该区气温和湿度等气候条件得到改善,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增湿和增雨作用。凡河湿地的蒸发与湿地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的湿度,湿地产生的晨雾可减少周围土壤水分的丧失。湿地区域降雨次数、降雨强度和降雨量明显高于相临地区;降低气温。湿地通过水平方向的热量与水分交换,使周围地区的气候比其它地方略显湿润。由于湿地的存在,凡河湿地地区气候比其它地区气候温度低,湿度大,沙尘少。
2. 凡河流域生态设计理念
针对凡河的现状,重点提出生态再造和创造崭新城市风貌这两方面作为建设凡河两岸滨河景观的设计依据。
(1)人工湿地营造,改善城市水环境
凡河城市段现状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对整个城市水体的影响。从世界范围内对于老城市污水系统的治理经验来看,湿地治污这一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湿地治污是一个由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完全依靠自然条件有效改善水质的先进生态治污方法。基于凡河上游水质较好以及现状两岸土地较为宽阔的基础,我们有条件在此建设人工湿地以部分解决现有的水质污染问题。
(2)优化植物覆盖,恢复河岸绿环境
从现状看,凡河城市段两岸的绿化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对于建设凡河滨河景观成为绿色廊道这一目标来说,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大范围的绿化植物种植,能够在凡河河岸两侧形成一条较宽的自然绿色通廊,以减少凡河现在的环境问题对城市的影响。
(3)现有植被保育,营造滨河绿空间
现有凡河河岸两侧,生长着很多有特色的植物。在局部河岸区域,形成一个个有特色的小型植物群落。在对凡河城市段两岸的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现植被的价值,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进行重点保护。同时,城市滨河公园和滨河漫步道的建设,势必影响这些植物的生存,所以在后续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些植物的保留与在整个绿化系统中原生态的地位。
(4)营建多种林地,涵养水源
凡河流域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属于区域不完全缺水或季节性缺水。建设水源涵养林是解决区域季节性缺水的重要途径之一,水源涵养林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屏障,在保护水源、调控径流量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水源涵养林的涵养水源功能主要表现在森林冠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对降水的拦截和滞留作用。具体可以依据凡河水系分布、现有林地状况及防护效能、理水功能等因素特点建设不同种类涵养林。源头水源涵养林:在凡河源头、分水岭以下,结合自然地表形态,划出2—5公里长的汇水区,及其流域第一层分水岭内的范围,营建林地;河岸水源涵养林:据河流长度,在源头水源林地域以下沿河流两侧,营造林带;山脊水源涵养林:指分水岭或山脊两侧的林地,营造宽2公里的林带;库岸水源涵养林:在榛子岭水库周围沿岸及以山脊为界,面向水库的坡面或按水库大小,在最高水位线外2—5公里的范围,营建林地。
(5)城市生活营造,创造滨河空间
城市在凡河两岸选定的建设区块内,通过对建筑形态、城市绿化、道路交通管理等各个方而精协调控制营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滨河空间带,创造广个崭新的城市风貌这一界面不一光是高度绿化覆盖的界面,同时也是人类活动、休憩以及城市新形象的界面。
3.生态景观设计的发展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景观建设相关的经验、项目与理论研究和
汲取之后,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城市河流生态治理的生态景观系统建设理论,力求在多学科领域、大区域层面探寻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建设的一般规律与技术方法。大量引用国内外较为成功的案例,分析其中优点与历史局限性,从而逐渐总结出对我国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经验教训,总结为生态景观系统建设理论。
参考文献
[1]常禹,布仁仓,胡远满.景观边界研究概况[J].生态学杂志,2002 (21)
[2]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规划,2001,25
[3]董建伟.环保型绿化混凝土护砌材料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水利,2002 (2)
[4]董建伟.多孔连续型绿化混凝土主要特性探究[J].中国水利,2003 (6A)
一、坚持生态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组成成分的数量比例的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生产者)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和占了最大组成比例,使得生态结构从正金字塔变成了倒金字塔,城市生态系统变得人为、不完整、开放、复杂、脆弱、高质量(物理学意义上的),同时,也具备了完全取决于人类对其所施加的影响而可以向不同方向发展演替的特性。我们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就是要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努力使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靠拢,使城市生态系统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和固定有机物质的初级生产过程,是我们这个世界一切活动所需能量和物质的最初始来源,虽然城市绿化的目的已不是依靠种植植物来提供居民所需物质,但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对城市景观的改善作用却是当代城市人所最需要的,曾经长期居住在原始丛林中的人类祖先无疑在遗传基因中嵌入了对绿色植物的本能爱好,城市绿化的作用就应是尽量满足这种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这个有限的人类居住空间里,尽量地多设置绿地,多建设绿地,多增加绿量,使绿地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增加城市绿地数量,是增加城市绿量的首要保证。增加绿地数量,首先要靠政府重视,政府要依靠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保证城市达到一定的绿地率和公园绿地面积,这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提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倡建设生态省、创建园林城市等政策实施和大环境下,应该不成问题。但是绿地分布的均匀性问题应引起重视,按国家标准,应在500米的距离内有休闲绿地供居民享受,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有待继续努力。
其次是依靠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大力引导农民发展苗木生产,增加供应城市苗木的生产绿地。再者,就是通过我们的宣传发动,提高全体市民的绿化意识,使所有的单位、小区、居民、街道等都做到“见缝插绿”,争创园林达标单位、园林式单位等。园林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把好绿地率审核这一关,把城市的绿地面积真正提高上去。
在绿地建设中增加绿量,这一问题现在各方面都重视不够,要真正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绿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块缺乏绿量的绿地,其生态效益必然不会好。我们仍需要大力提倡乔、灌、藤、草、地被结合,黄土不露天,多种全冠大苗大树。关于种大树的问题,社会各界的看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一棵大树,会显得这个城市非常地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沉淀,就象一个暴发户,梁实秋描述暴发户用的就是‘树小墙新画不古’这么一句话。在绿地建设时适当种些大树还是必要的,但在种植大树时,必须要做到取之有道、移之有法,尽量利用旧城改造、村庄搬迁、水库淹没区、土地整理时等需要搬迁的大树,严禁盗移古树名木,掠夺性移植生态公益林中的大树。移植大树的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保持大树的基本树冠,我们在市民广场建设中,15万多平方米的面积,基本上用的都是全冠树木,效果非常好。
此外,园林主管部门对所有的绿化项目要严格进行审批把关,做到保证有足够的绿量。充分体现改善生态环境这一目的。
绿量问题还有一方面是植物品种的多样化,努力争取在所建绿地中尽多地安排能够兼容的各种植物,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二、坚持景观原则
坚持景观原则,也就是要有精品意识,在有了绿量的前提下,绿地要有美感,要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才会让人心情舒畅,才能达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所种的绿地,不但要有绿量,还要有质量,充分发挥造景艺术手法,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出一种艺术化的园林景色。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周时已筑台掘池开始有囿的营造。秦汉建筑宫苑时,筑土而山,开始进行山水创作,至魏晋南北朝,发展成以山水为主题的人工山水园,缀山理水技术已经比较高明。唐宋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山水画名家辈出,造园艺术受山水画的影响,发展到以诗情画意进入园林的阶段,增强了意境的表现,称唐宋写意山水园。一些官僚地主、文人雅士居住于繁华的城市,渴慕田园生活,欲闹处寻幽,于是在宅旁辟地茸园,园中就低掘池,就高缀山,接以亭廊,立楼建阁,修竹茂林,悬藤垂萝,造园水平已相当高明。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以北方的皇家园林和南方的私家园林为代表,以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步移景换、小中见大、迂回曲折、亭台楼阁、诗情画意等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与其相呼应的是中国的古典建筑,或是皇宫禁苑,或是豪宅大院。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城市建筑风格早已与世界接轨,城市已由高楼大厦、摩天大楼、宽畅马路、城市广场、住宅小区所等组成,再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建设绿地会与现代建筑显得非常的不协调。但现在的园林建设大量地模仿国外的造园手法,疏林草地,大草坪等景观不时出现,造成千城一面、地域不分、风格模糊的绿化局面,则丧失了中国园林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髓,并非好的绿化手法。
中国造园艺术自古以来就讲究意境,中国园林真正的精髓应该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模仿自然,胜过自然,以意境二字给人以无穷的回味。但恰恰这意境二字很难用文字和图画表述,明朝计成《园冶》所说:古人百艺,皆传之于书,独无传造园者何?曰:‘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这正说明了造园艺术的深奥所在。盆景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可以浓缩自然,模拟自然,创造理想的自然,你可以在高不盈尺的一棵树上产生出许多联想,所以把盆景艺术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叫缩地千里、缩龙成寸。我们在造景中,可以借鉴组合盆景和山水盆景的制作手法,通过植物种植和植物配置,造出各种各样的富有意境的园林景观,如草地景观、森林景观、灌木景观、沼泽景观、水体景观等,以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来丰富城市环境,这样才能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地景观,这也是当代园林工作者所应追求的目标。 三、坚持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也可说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普遍关注的大事,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在我们园林建设中,也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我们园林管理部门,建成的绿地,今后大部分要由我们管理,除了建设费用,养护管理费用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方面是直接的管理费用,另一方面是种下去的树木今后的发展和利用问题,这些都是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在当前的园林建设工作中,存在许多的不合理的做法,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1)片植
要增加绿量,片植无疑是增加绿量的一个好办法,这样做,施工企业是最喜欢了,施工技术简单,工程量又多,最容易获利。可是,作为建设业主来说,就要仔细想想了,片植的利弊哪个大,利在哪里?无疑是增加了绿量、施工容易、初植景观好看。而弊呢?严重违背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限制了植物的地上地下生长空间,养护成本大,需要经常修剪,关键是寿命不长。按常规来说,十年的片植植物,生长必然严重衰退,此时挖出来的植物毫无用处,不挖难看,挖掉心痛,可是这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方针是相违背的做法。所以笔者认为,要尽量少用片植,除非十分必要,如道路隔离带。提高绿量可以用球灌木代替,配置得好,可以做出很多好的植物配置小品,球灌木长大了挖出来可以用,既不浪费资源,又能获取经济效益。
(2)草花
城市需要绿色和彩色,需要生命的色彩,用草花来点缀城市绿地,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在城市中大量运用草花来装扮景观,其运营费用是相当高的。按杭州市的绿化养护标准,每平方米草花全年的费用是270元,大约是一般绿地的50倍,这样高的维护费用,显然不利于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会更加重绿化养护经费不足的压力。解决的办法就是尽量在一般的地块多用宿根花卉或是地产的可自播的花卉,如、凤仙、一串红、鸡冠花、茑箩、紫茉莉、蜀葵、鸢尾、萱草、牵牛花等等。
(3)树种
要纠正外来树种比本地树种好的偏见。只要是活的植物,它都有生态效益,至于好看不好看,则要看我们怎么种植,怎么养护了,要大力提倡多用本地树种,本地植物,不用或者少用外来植物。
(4)土壤(施肥)
城市绿地建设中,种植土的来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本所在,没有好的土壤,就长不出好的植物。但现在在建绿地时,大量使用的是建筑垃圾、建筑废土,这种做法极不利于建成后绿地上树木今后的生长,但因种种原因所限,目前在绿地基础土壤处理上,很难做到按《园林树木建植技术规程》所要求的来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建设绿地时,一方面要尽力争取使用符合要求的好的种植土,另一方面就要靠在养护管理时对绿地土壤进行改良,补充树木所缺乏的各种养分,也就是对植物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施肥,以满足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施肥最好用有机肥,值得提倡的是把修剪下的植物残体粉碎后返还于绿地。美国科学家研究后认为,植物地上部分出问题,如病虫害,大部分是由于土壤中的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要所至。
(5)地被(草坪)
草坪热曾经风靡中国,经过实践检验,在城市绿化中大量使用草坪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存在养护费用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生态效益相对不好等弊端,已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草坪的应用量仍然过大,用地被植物替换草坪仍需要我们大力提倡和推广。我们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在市民广场的绿化建设中,我们就使用了大量的地被植物,如花叶蔓、书带草、紫金牛、萱草、银蒿、金银花、虎耳草、红花酢浆草、鸢尾、常春藤、玉簪等。效果很好。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因子分析
Key words: Zhong Yuan Economic Zone;financial ecology;fact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8—0180—03
0 引言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完善的金融体系和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营造适合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降低金融风险并有力地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以其特有的资源条件和交通优势奠定了它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战略地位,建立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在其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
1.1 中原经济区概述 中原经济区由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域的二十九个城市构成,地处我国中部的核心,特有的资源条件和交通优势奠定了其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战略地位,更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与平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中原经济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中原经济区是我国东、西、南、北经济对流的中转站和交汇点,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一;其次它丰富的物产和劳动力资源以及巨大的购买力市场,对东部沿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最后它处于我国由东向西的技术梯度和由西向东的资源梯度交汇区,对我国东西部发展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②中原经济区存在丰富的资源。西有煤田、东有油田、西北有铁矿的矿产分布格局,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黄河、漳河、汾河横穿整个区域,同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全境,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为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③中原经济区拥有较雄厚的产业基础。依托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中原经济区已经形成了具有综合发展、相对均衡、较成熟的工业体系。
1.2 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思路 金融生态的概念从生态学的视角阐释了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动态关系,涉及到政治、经济、法治等各个方面,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因此,对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的指标选择要满足全面性、代表性、科学性的原则。本文以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经济运行质量、金融发展的状况和基础制度的建设情况为四个大类,在其中寻找有代表性的12个小指标来全面衡量金融生态环境。
1.3 综合评价模型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具有属性多样、结构复杂的特性,需要建立多指标、多层次的评价系统。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将数个指标综合起来,构建一个多因素的综合模型用以评价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假设每个城市有m个评价指标,即X1,X2,…,Xm,公共因子为F1,F2,…,Fn(n
F■=a■X■+a■X■+…+a■X■F■=a■X■+a■X■+…+a■X■ ┆F■=a■X■+a■X■+…+a■X■
该模型假设的条件:①a■■+a■■+…+a■■=1(k=1,2,…n),其中akj(j=1,2,…,m)表示第k个单位指标的权数;②Fk和Fj互不相关,其中k≠j且k,j=1,2,…,n;③F1是X1,X2,…,Xm的线性组合中的方差最大项,其余因子方差值递减;④X1,X2,…,Xm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λk就是综合因子Fk的方差。
2 实证分析
2.1 建立分析指标体系 依照前述分析,选择如下12个指标构建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首先要将中原经济区内29个城市的12个评价指标的所有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接着进一步使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矩阵R,可分析其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镇规划设计基于生态优先
所谓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的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优先就是在城镇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保护环境,尊重自然,不随意改变原有的生态结构、破坏生态环境。要把生态放在首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注重维护自然环境,城市建设、规划、设计都需要适应城市所处的环境,不能单凭构思,随意的把城市建造成想象的样子,而违背了生态环境。城镇都应该以自身所在的环境为基础,做到发展不离环境,构思不离生态,统筹兼顾,在环境之中,利用环境优势、环境特点来规划设计城镇。城镇规划设计者必须全力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城镇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保护绿地,河流,水源,植被,田地等,根据土地的性质加以利用。设计建筑时尽量节省土地,不占用农业用地。选择用地时,首先要对该地段生态环境加以分析研究,将周边的因素考虑在内,思考利弊关系,切忌滥用乱占。生态优先要求我们不破坏环境,需要我们维护环境,和环境融为一体。不为了一己私利破坏掉自然生态的和谐,违背自然规律。
二、城镇的生态规划
1、城市的生态规划设计
对于城市的规划设计主要想从两个方面讨论。第一,对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绿地规划设计包括很多方面,就是要在城市整体规划过程中,把人们锻炼的绿地区,道路两边的绿地区,靠近住宅的组团绿地区和屋顶花园,风格林地等植被覆盖区加以规划治理。不轻易占用、破坏已有的,可以发展成绿地的区域。开发新的公园等植被覆盖率高的,可供人们锻炼放松的绿地。鼓励屋顶种植植被,并加以规划,形成风景。加大对园林的保护力度,同时要全面协调,使城市绿地均衡化。避免在一座城市里出现森林和荒漠两种极端环境。要从整体出发,调控好绿地面积,调整好各种用地的占地比重。第二,对城市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城市占地面积最多的就是建筑用地,在城市人口激增的当下,住宅建筑的建造也加大了力度。这就需要城市规划者的智慧了。要注重住宅区的绿地规划,把住宅区与绿地规划相结合,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好的休息场所。各类的建筑用地需尽量节省土地的使用面积,可以通过加高楼层等方式达到目的。要规划各类建筑的位置,尽量同类相聚,鼓励公司企业共同建造一栋建筑办公。另外,要将住宅区于公园集中到一起,这样既可以节省住宅区的绿地使用面积,又可以达到给居民创造良好环境的效果。
2、乡镇的生态规划设计
随着乡镇的不断发展,更多的设施开设落户于乡间,这就面临着很多问题的出现。各种设施的建造都需要占地,而乡镇使用率最高的土地莫过于耕地、林地。大量设施、建筑的建造必然会对原本的生态环境造成冲击,人们面临更多的就是原本的耕地林地被占用。乡镇的规划者往往面临着比城市规划者更大的挑战,乡镇的生态比城市的生态更加脆弱,而且不易恢复。被占用的耕地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自我修复。乡镇生态规划,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耕地林地面积,严格审批非农业用地,规划建造建筑物,尽量不破坏、改造原来的生态模式。以种植业为主,加大种植业投入力度;稳固畜牧业发展,鼓励养殖,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避免欠妥的土地变更,不可以随意改变土地的性质。要根据地域特色,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发展其他行业。要做到物尽其用,同时把握好尺度。完善基础设施,兼顾发展,提高机器的使用率,这样既可以保持土地的使用率,又可以减轻人们的负担。
基于生态优先的城镇景观设计
提到城市,我们想到最多的就是此起彼伏的高楼大厦,穿行不息的各种车辆,交叉循环的马路等等忙碌而又高级豪华的生活氛围。这美好景象的构建离不开规划者的努力与付出。对于城市的景观设计,应该分成几个模块。模块一,创造新的形象。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模块二,城市绿地的设计。建议城市绿地面积不少于40%,而且要均衡化分布。建筑物周围要有适当的植被分布,道路两侧要有绿化带,河流,湖泊沿岸需有树木种植。人们的休闲场所,如公园等要进行园林美化。模块三,设计建筑物。根据城市具体状况,在建筑物楼顶建造屋顶花园。减少建筑物的滥占率,为节省用地面积,增加人口数量,可采取加高建筑物这一措施来实现。集中同类办公楼,形成一条街文化。发展地域特色较鲜明的文化,设计突出本地特点,与水土环境相结合,优先发展生态产业,以工业等其他产业为辅。模块四,更改建筑物外观。根据当地风俗规划建筑物外观设计,采取天然原料,优化建筑物外观。使一座城市的感官舒适,同时不失特色。也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将建筑物设计成不同风格。然而乡镇以耕作、畜牧等农业产业发展为主。耕地、林地面积比重较大,河流湖泊水库也占据较大的比重,所以乡镇的景观设计因地制宜的观点更适用。乡镇的景观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土地性质,规划农作物等的种植,在适宜的情况下使植被覆盖变成景观。以粮食作物的为例,在适合作物的土地范围内,成片种植,或者根据作物种类分散种植,形成景观。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划区种植果树或者林木,保护树木,打造生态林。乡镇的住宅、工厂等必须要与环境融为一体。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地要进行美化,在其周边增加植被种植量,花草等可以增加一定的美感。着重设计水库周边地区,修建凉亭、座椅等可供人们休息的场所。打造景观,与当地的景色连成一片,形成可以旅游观光的一条特色风景线。建成畜牧养殖区,与草地等绿色植物形成整体,打造新的风景。打造生态乡镇,种植绿色植物,不论发展什么产业,都要整体规划设计。
结语:在城镇发展迅猛,生态观念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城镇规划和设计的生态化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生态化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生活品味,更能给我们的身心带来积极的影响。生活在一个生态优先的城镇里,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快乐。基于生态优先的城镇规划和景观设计,是适应不断发展的当代的必然要求。现实告诉我们,生态优先是发展之道,是健康之基。城镇的规划发展融入生态的理念之后,发展更能适应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文山.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J]中华建设,2008(10):33-34。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发展良好,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讨论如何促进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1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协同理论分析
1.1生态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学的兴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生态经济学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1966年首次提出的,1988年成立的国际生态学会(ISEE)标志着生态经济学作为探索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规律的一门学科进入科学范畴。生态经济是站在经济学立场上,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结合的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其内容包括能量传递、物质交换、价值增加和信息沟通在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体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愈加突出,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并统一于现代化建设,成为学术界的崭新课题。
1.2思想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经济增长点
思想文化产业既与思想文化相联系,又与经济相结合,在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产业日益重要,思想文化已成为国际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不到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思想文化产业概念,由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其著作《启蒙辩证法》(1947年)首次提出的(Culture Industry)。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思想文化产业思想文化产品就是生产、再生产、分配、储存思想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这一活动在工业标准下进行。我国提出思想文化产业一词是在国家《思想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2004年)中确定的,其中对思想文化产业做了详细阐述。思想文化产业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思想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以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内容。
1.3协同理论
物理学家哈肯,于1971年提出了协同理论,依据这一方法,规模化、差异化的子系统在开放环境下,相互之间以复杂的方式交互活动,从而产生新的复合系统,由于各个系统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使得整个开放系统有杂乱无章变得整齐有序,也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关系,两个子系统的交互作用产生的综合效用增大,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因此,我们应借鉴以上理论,统筹协调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两个正外部性系统结合产生的放大效应。
2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国际环境的适应性不强。参与国际市场后,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相关监管没有同步到位。在专心工作对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进行监督等,其机制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仅停留在表面。当前国内公司之间、业务之间现行体制没有理顺,没有完善的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业务货币供给、转移渠道的可控制监管,根据政府政策、市场调节的反映速度慢。经济发展快速时,对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滥投资,也客观给建设中的洗钱创造了温床。
(2)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投资管理不够完善。市场经济逐步放开后,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对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建设中,所得投资汇算清缴的理解偏差,对自身经营的理解情况,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各种风险。企业绞尽脑汁多方吸取投资者资金,但往往通过不记或少记利润、多计虚报成本等“对策”,以逃避利润分红。这些方式及时在一定的时期中,能够让企业减少分红、多多吸金,降低企业的经济负担,然而从长远看,是无法真正的让企业有效建设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反而伤害了我国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声誉。
(3)人才的匮乏与制约因素。如今,互联网教育的加速发发展,许多部门的待遇有了保障,例如现在有的大学生宁愿到北上广做简单工作,也不愿进“生态气度”。加上许多思想文化产业于生态经济地区属于贫困地区,地形复杂、工作相对艰苦,在引进人才方面,就没有竞争力。加之目前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引进的程序较以前复杂了很多,按事业单位进人的程序引进人才,各方限制因素较多,例如空编数的核定等处于严格监管,对教育部门又作出了清晰的限制,而教育机构在进人和待遇方面都缺乏自,以及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收益见效慢,客观造成了人才缺乏。
3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注意之处
(1)与自身经济结构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此,我们从谈两点:第一,投资者价值纳入生态经济之上,思想文化产业纳入经济价值当中,综合“经济生态思想文化”价值,使其统一体协同进步;第二,是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市场管理中,使投资者对建设项目目标综合思考,遵照循着资源投入产出最优的模式,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投资者的投资产出。
(2)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经济风险评估机制。本世纪以来,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建设被人们关注,并最终在各地遍地开花,但许多属于盲目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具体投资中,投资者要依据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市场的运行情况、业务、行业等相关信息做好风险等级和程度等级评估。对于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信息应该从全方位考虑,规避投资的主观盲目性。
(3)多方引进优秀人才。目前许多生态经济于思想文化产业地区的工作较为辛苦、待遇比较欠缺是现实,拥有良好技能并具有相当研究开发能力的毕业生还不满足新疆许多地区的现状,更别提认真从事工作,再者拥有资深教学经验的教师更是人心思动。因此,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待遇问题以留住人才值得探讨。首先,从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说,要积极与各大专业院校联络招收人才;其次,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要提高相应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完备基础管理设施,尽量做到设备齐全,保证设备的高效利用。
4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析
4.1多种方式发展生态经济,奠定生态思想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其形态取决于特定经济基础,伴随着这一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为工业思想文化转变到生态思想文化奠定经济基础。顺应时代要求,生态经济要走循环化、低碳化之路。要依据各地生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本地优势产业,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制定本地生态经济规划,发挥其指导扶持作用,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能源集约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推动产业经济循环发展,重点培育壮大低碳产业集群(如新能源设备制造业等);推广生态循环型农业,积极研究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和模式,制定农业产业化标准,引导节能与环保产业发展。通过以上途径,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奠定生态思想文化基础。
4.2发展生态思想文化产业,构建生态思想文化发展的产业载体
随着生态思想文化的发展,生态思想文化逐渐形成一项产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正逐步引导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因此,各地应大力发展生态思想文化产业,以此促进生态思想文化建设和发展。一要立足各地地域思想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地域生态思想文化产品宣传和推广。挖掘地域思想文化中的特色元素、生态元素,把各地区域特色思想文化多样化地融入各项基础设施设计中,融入餐饮、商贸、会议等项目中,打造标签化的地区生态思想文化产业;二要建立标志性生态思想文化产业群、节约型优势生态思想文化产业群、旅游服务型生态思想文化产业群等三大生态思想文化产业群。加快生态思想文化旅游业、休闲业、广告生态思想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条件,推动生态经济,打造更多有机品牌,并努力提高有机产品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水平。挖掘各地生态环境优势,利用体现各地地理、人文特色和普及生态文明的思想文化产品,也要努力发展娱乐、演出、展览等精神思想文化产业,还要加快发展生态思想文化软件、通讯、计算机等信息思想文化产业。
4.3创新生态思想文化品牌,培育生态思想文化特色
创新是思想文化的关键,是推动思想文化发展的力量,要创新生态思想文化的品牌,创新生态思想文化,应该选择合适的载体。一要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创建时代华、特色化的生态思想文化名城,发挥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优势和特色。在加快推进生态化进程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要打造好生态思想文化名城效应。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学习并推广,以取得更大的生态效应;二要以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打造农村生态思想文化发展品牌。“恭城模式”、“大新模式”等在生态家园建设方面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推动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三要实施生态思想文化精品战略。创新生态思想文化品牌数量固然重要,品位和质量更加重要,实施精品战略尤为重要。为此,要保障生态思想文化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推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和生态特色、水平较高的生态思想文化产品。在思想文化特色中,要避免一味求新求洋,要注意挖掘我国的思想文化宝库。
鉴于此,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思想文化与民生发展的基础,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国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市场资金保持较快增长。未来,要综合各种方法来打造我国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建设的助力,初步出现国内一批先进的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单位。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股的大潮中,只有充分利用好多方面助力,处理好各种管理情况,才能保障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合力建设。但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建设具有长久性,不是一蹴而就。真正让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场为我国经济、民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助力。
参考文献
[1] 李正.生态经济的发展新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谈思想文化产业的发展[J].上海科技教育,1999(1).
[3] 刘保正.从地域角度谈生态经济与思想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J].企业家天地,2003(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Qianjiang how ecological advantages into economic advantage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Qianjiang; Ecological advantages; Economic advantage.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黔江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边缘,地处武陵山腹地,东临湖北咸丰县,西界彭水县,南连酉阳县,北接湖北利川市,是渝、鄂、湘、黔4省市的结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称。长期以来,绿色生态是黔江最大的财富和优势。在近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认识到,黔江是山区,工业污染少,生态保存完好,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经济自然条件,发展生态经济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最佳的选择;更深刻的认识到,“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和源泉,绝不能走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只能做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篇大文章,走出一条生态优势促成经济发展的路子。
1. 借助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黔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拥有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1个,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AA级旅游区1个,市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各1个。中国仅有、世界罕见的”深山明珠”、4A级景区小南海地震遗址,曾与梵净山、峨嵋山齐名的武陵山佛道教文化,独具魅力的阿蓬江峡谷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纯厚古朴的民风民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1.1整合黔江旅游资源,增强生态旅游发展内在动力。针对黔江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做好重点景区景点的控制性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旅游宣传营销、旅游线路、特色旅游产品等专题规划,形成一个系统的规划体系,进一步加强专项规划,包括旅游主要景区景点建设的区块规划、旅游产品提升扩容的项目规划、旅游服务设施改善的行业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在落实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发展旅游业。在支持形式上,旅游业在享受同等产业扶持政策的同时,在规划、用地、税收、信贷等方面予以全方位的扶持;在政策导向上,坚持政府引导,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形成有利于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推介等促进机制和支持政策,吸引企业尤其是民间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和保护;充分整合各种政策资源,合理使用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旅游产品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精品景区景点。
1.2创建黔江生态旅游品牌,着力打造精品旅游。黔江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阿蓬江”、“武陵仙山”、“濯水古镇”等旅游品牌,但要把黔江旅游做大做强,必须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既要围绕“生态黔江”开发完善和推出一批在重庆及周边地区旅游市场上影响力大、竞争力强、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以精品吸引市场;又要大力开发市场潜力大、适销对路的“一日游”、“二日游”、“农家乐”等大众化假日旅游产品,以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争取市场。
1.3大力提升黔江生态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利用网络、平面媒体等多种媒介宣传推广,提升黔江旅游形象。一是创意旅游项目。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注重创新,强化项目招商,重点策划、推介、实施一批带动性强的生态旅游项目。二是加快推进黔江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宣传促销的优势,收集、挖掘具有黔江特色的旅游信息,不断丰富和提升网站内涵;三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画册、广告牌等各种传播媒体,加大宣传黔江生态旅游的力度;四是制作和印发宣传资料,组织旅游宣传团队,外出宣传或参加各种旅游促销宣传活动等,不断扩大黔江生态旅游的知名度;五是结合黔江民俗风情和特色文化,适时在各景点举办各种旅游节庆活动,诚邀各地新闻媒体、著名文艺工作者、外地游客等参加,不断扩大宣传面,提高景区知名度。通过构筑精品旅游景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创造宽松的旅游发展环境,运用现代旅游新理念,指导黔江生态旅游的发展。
1.4着力营造黔江生态旅游发展新环境。一是加强民众生态保护教育。以标语宣传、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全社会生态环境教育。以明确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重视并加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爱护自然景观,保护野生动植物,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使生态善恶观、生态正义、生态义务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规范。二是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加强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在管理人员的培训上,采取邀请生态学专家、旅游专家等举办定期讲座、培训班等。在一般工作人员培训上,坚持就地转化的原则,按生态旅游区的规范要求和生态旅游企业的操作规范进行培训,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保障。三是加强对黔江旅游业的行业管理,切实抓好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训、旅游市场管理、旅游星级饭店和景区(点)管理工作,促进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加强旅游安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宗旨,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加强旅游交通、卫生、食品、消防等各个环节的安全预防工作。
2.立足生态优势,推进现代农业
2.1 立足生态优势,打造绿色农业。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是农业经济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持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一是依托生态优势确立主导特色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黔江境内生态环境良好,地理环境独特,气候条件优越,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最佳地域。黔江立足生态优势,重点扶持发展了蚕桑、生猪、烤烟三大特色生态农业。二是巩固生态优势强化城乡环境整治。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不断巩固提升生态优势。三是放大生态优势大力植树造林。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广泛宣传发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造林热情,使广大林农“愿造林”。加大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扶持力度,使广大林农“大造林”。致力建设完善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坚持增绿与增收并重,封山与育林并举,绿化与美化同步,着力打造黔江林业支柱产业。
2.2围绕乡村旅游,打造观光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绿色朝阳特色产业。一是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将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与城市旅游、城镇发展、农业发展及土地利用规划结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突出农味,在农字上做文章,力求贴近农家生活,注重游客参与性,满足游客求变、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需求。二是以特色基地为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源头,是观光旅游壮大发展的重要基础。立足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集观光、游览、采摘、增智于一体的观光农业产业基地。三是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农业观光园区既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内容,更是展示观光农业的有效载体。要利用当地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设施、农业产业、农耕文化等资源要素,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大力开展种、养、购、食、游、做、住等园区经营形式,积极完善园区市场供应、示范推广、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宣传、培训教育功能。
1 河豚渔村生态园概况
河豚渔村生态园位于江阴市临港新城申港街道。临港新城北依长江,南临太湖,西接常州,东邻张家港,交通十分便利。东至上海150公里,西至南京160公里,南至无锡30公里。
本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24℃,年最多风向是东南偏南,年平均降水量为1056.84毫米,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上的年份占72%,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17天,日照2165小时,无霜期229天。
河豚渔村生态园以养殖特色水产河豚鱼闻名,养殖范围逐渐扩大到“长江三鲜”,并初步形成水产养殖、特色餐饮、休闲旅游的规模化经营,在江阴以及周边城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此次规划面积约100公顷,区域内以农田、池塘为主,包括部分自然村落,基地情况较为复杂。基地内西伍新农村、河豚鱼养殖基地、渔光会馆、水产研究所等现有项目相对独立,彼此缺少联系。道路、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尚未完全。同时,生态园内缺少足够的游玩项目吸引游客停留,游客参与性较低。
2 河豚渔村生态园景观规划理念及SWOT分析
2.1 河豚渔村生态园景观规划理念
以农业元素为基,坚持生态友好;培育农业旅游体验的新元素;特显主打产品,优化配套设施;突出生态效益,彰显生态观光农业的文化内涵。
2.2 景观规划SWOT分析
2.2.1 优势(Strength)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基地内的渔光会馆、河豚鱼养殖具有一定知名度;主要客源市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
2.2.2 劣势(Weaknesses)
地势平坦无起伏,不利于项目布局建设;渔光会馆、特色水产养殖基地、西伍新农村村等项目均为单个开发,互相之间缺少联系,整体外部环境及配套设施滞后;区域中部的东西向道路将区域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缺乏整体性;旅游保障体系尚未健全。
2.2.3 机遇(Opportunities)
江阴地区生态园建设宏观背景条件良好,旅游业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同时,各级政府相关领导和部门高度重视,这些都为本规划方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2.4 威胁(Threats)
江阴及周边地区生态园旅游同质化竞争;生态旅游服务方式变革和旅游产品创新能力相对滞后于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开发建设过程中,容易对旅游区内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河豚渔村生态园景观规划布局
3.1 总体规划布局
结合区域内现有项目内容,梳理道路,整理水系,丰富地形,整合现有项目内容,充实旅游景点,以“一轴四区多点”的形式完成区域规划。
3.2 “一轴四区多点”景观规划设计
3.2.1 一轴
道路北起滨江路,南至跃进河,是区域内南北向主景观道路,恰似一条轴线串起区域内多个景点。在本规划方案中,我们详细调查了该条道路的绿化现状,分析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并重点考虑了道路的几个节点景观。
北入口处河豚渔村的牌坊,标志醒目;在南入口处,方案规划了以“空怀迎客”为主题的入口广场。南北两个入口景观,互相呼应,很好的表达了对进入生态园的客人的欢迎。
轴线道路与多条支路交叉,在这些道路节点,我们以“长江三鲜”为主题,分别设计了“江鲜入网”“诗话三鲜”“游鱼乐荫”“河豚嬉水”四组景观小品,丰富沿线景观,揭开生态园的文化内涵。
3.2.2 生态休闲活动区
位于基地中部北部,主要功能为餐饮娱乐、住宿、运动休闲、停车、旅游用品与购物等。设置的项目有渔光会馆、高尔夫练习场、湿地森林及湿地花卉观赏、乡村风情旅舍、农家小院、拓展训练区、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展示及申港名人文化广场等。
3.2.3 农家生活体验区
该区位于基地中南部,主要功能为垂钓娱乐、休闲活动、自助农田耕作等。设置的项目有垂钓天堂、野炊烧烤、捕趣塘、自助果园、农地租赁区等。
3.2.4 水产养殖观赏区
该区位于基地中南部。主要功能为养殖观光、休闲活动、科普知识等。设置的项目有特色水产养殖区、水产科普园。
3.2.5 农耕文化展示区
该区位于基地东南部西伍村。主要展示农耕文化、体验农家生活、农家风味餐饮、住宿等。设置的项目有西伍广场、竹林小径、村民公园、西伍老宅、瓜果农艺廊、农艺教学作坊。
3.3 植物景观规划原则
3.3.1 尊重生态规律
植物配植时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进行布置,建成符合自然生态、群落的景观。通过具体的乔、亚乔、灌、亚灌、地被、草、花等相互间的搭配,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视率和绿量,提高生态质量。
3.3.2 强调植物的季相变化景观
在植物材料的使用上突出各季的特色景观,表现出春季的繁花,夏季的浓荫,秋季的绚烂和冬季的苍翠。
3.3.3 植物与灯光的有机结合
在中心绿地及重点区域,植物配合灯光照明,使植物具有光影的变化,明与暗的对比,强与弱的对比,使植物更趋生动、活泼,丰富生态园夜间景观。
参考文献:
[1] 姚朋. 本土的风景与乡愁――鄂尔多斯生态园景观规划设计与思考.建筑与文化.2014(6)
1 前言
1.1 项目概况
温州生态园占地总面积约为130平方公里,由三湿地和大罗山组成。其中三湿地面积13平方公里,由大小161个岛屿组成,湿地内水网密布,村落沿河布局,民居临水而筑,自然风光秀丽旖旎,有“浙南威尼斯”美誉,是城市中心独一无二的生态宝地。三湿地公园湿地面积比杭州西溪湿地还大。“橘浦芳洲,白鹭野鸭,菱角莲藕,河网人家”,将是建成后的三湿地公园的生动写照。沙河村景观工程正位于三湿地东北面,沙河村东侧,北临贯穿温州市区的瓯海大道,本工程有三个狭长小岛南北平行排列构成,分为东、中、西三个区,总用地面积5.12万平方米,本景观是三湿地的组成部分。
1.2 对现状生态调查
三个狭长的小岛被河水包围着,河水因电镀企业污染而变黄,三湿地还遭到水葫芦的入侵。水葫芦的大量繁殖,严重威胁三湿地的生态系统,还可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河岸尚未被硬化,小岛上部分是村民的瓯柑园、菜园,其余长尾草、芦苇、更多的是有害藤本植物,爬满废旧的电线杆,还有几株水杉,村民违章建筑、简易工棚,砍伐树木等破坏现象还是触目可及,无纺布企业排放的烟雾仍然弥漫三上空。
调查表明,作为城市自然之肾的三湿地,目前已不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原始性,野生鸟类急剧减少,珍贵的黑嘴鸥已难觅踪影,就连白鹭的数量也大幅下降,整体水质处在IV类以下,目前三湿地现实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仅为理论价值16.4%。目前园区整体受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继续加重,导致生态全面自然退化。
1.3 规划意义
1.3.1 在温州市绿地系统中的地位
温州生态园位于我市未来大都市的核心,由大罗山和三湿地组成,总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其中,大罗山117平方公里,位于瓯江和飞云江之间,是我市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有城市 “绿肺”之称;三湿地与大罗山相连,面积为13平方公里,内部水网密布,由161座岛屿组成,自然风光旖旎秀丽,有城市“绿肾”之称,而沙河村景观工程正是连接市区和绿肾的最主要的接口,起到引人入园的作用,主要是市民日常文化交流、游憩交往、健身锻炼、游戏娱乐、观赏为主。
1.3.2 在温州市历史文脉中的地位
明朝朱元璋攻驻温州城后,一日和刘基上吹台山察看地势,偶见鹿城东南一带河流如蛛网,陆地如岛屿,星罗棋布,郁郁葱葱,烟雾蔼蔼,和平清静,赞叹:“鱼米之乡,宛如神仙境地!”刘基对言:“那就称它为南仙吧。”后因方言谐音所致,自清至民国称“南西”。在战乱纷纷的年代,因三河道阻隔,地势不易遭扰,历来是温州人避乱住所。每年端午节,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都会在这里举行划龙舟比赛,是温州市民风俗特色非常浓郁的地方。这里所有的建筑都按照亲水临河的江南水乡风格建筑的,建筑非常有特色,而且部分保留完整,是江南水乡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沙河村景观工程性质定位及设计要求
生态园以优秀的地景、水景、建筑、胜迹和生物景观为景观特色。其中,地、水、建筑、胜迹组成了生态园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演绎了其历史文脉,而生物景观是现代农业的体现,展示了生态园新时期的新景象。
景观特色归纳如下:地旷物博,地形复杂;旷幽兼具,刚柔并济;水乡泽国,诗情画意;源远流长;空气清新、小气候优越。
沙河村景观工程定位为文化休闲性质的生态公园,以文化交流、游憩交往、健身锻炼、游戏娱乐、观赏为主,与市民的室外生活紧密相联。同时协调好景观区和周边环境及建筑的关系,设计中突出湿地绿地的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空间设计及小品设计。
3 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
注重对现有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将景观建设与植被恢复过程相融合,整体景观建设与城市人工环境景观建设相协调,区内人工景观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原则。
景观建设以增强区域景观联接度、增加景观多样性、提升景观质量为主要目标。高度重视现有植物、裸岩、溪流等自然景观与村落民居等人文景观的保护。
三湿地保护游赏区――以湿地景观恢复为重点,通过湿地水城、湿地果林、湿地草丛、水禽栖息地等景点的建设,形成以桔岛水乡为特色的湿地型滨水景观区。
4 园林绿化生态设计
4.1 湿地生态保护建设对策
1.水污染治理:拆除不合法的电镀、无纺布等污染严重的企业,迁移合法的企业厂房,通过截污、净水、生物吸附水等基本措施,以降低水体污染物输入,改善水质,提高水体透光率。
2.湿地植被建设:拆除违章建筑,还上沃土,选取合适乡土和引入物种,在以木本植物为主的基础上,恢复和重建湿地植被,使乔、灌、藤、草相协调,提高初级生产、增强环境效益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3.整体景观建设:结合基质修复和湿地植被恢复工作,进行多样化的湿地景观建设,适度拓展水域面积。
4.亲水岸滩建设:维持现有的天然滨岸外,根据岛屿的功能类型设计相应的滨岸;采用多种护岸形式,在保证滨岸功能的同时,提高景观的多样性。
5.水生植被建设:通过河道绿化,引种、繁育,恢复沙河村湿地特有植物种类;重建湿地植被生长区,恢复湿地植被,拓展湿地区域面积。在适宜区域营建由“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组成的湿地植被全序列或半序列湿地景观。
6.生态旅游点建设:在沙河村湿地修复后,建设生态旅游的接待设施和相应的娱乐、民俗活动设施。
7.生态人居建设:利用现有旧村,因地制宜,与生态产业建设相协调,建设成为以“绿色-生态-健康”为主题的生态家园。
4.2 绿化设计
4.2.1 东片区绿化设计
东片区是沙河村生态景观的入口,入口中设置了停车场,停车场为草皮砖地面,停车场的中间一排是黄山栾树,起到给车遮阴作用,再大的阳光也给黄山栾树给挡着,车在树下乘凉,形成凉爽的小气候;一进生态园,就是温州本地的瓯柑,保留了温州的特产,实现整个生态园“3月到9月可以观鸟、4月到10月觅蝴蝶听蛙声、5月采摘杨梅、7月到8月逗蜻蜓赏荷花、10月到12月品尝瓯柑……”中的“品尝瓯柑”,突出沙河村生态园的主题作用;在瓯柑边上,还种上了可观赏性的树木如:婴花、鸡爪槭、马褂木、黄山栾树、广玉兰、乐昌含笑、榆树、青冈、红花继木球等,树下草进行混播,他利于生态平衡,季节变化总有绿色,其中有黑麦草、细叶结缕草、石蒜、书带草、灯心草;在生态厕所边上种植了三湿地的水竹、有呼附异味及尘土作用的夹竹桃;河岸为原始河岸,不加砌筑,并在岸边栽上生态园本有的水杉、柳树,亲水处栽植更多水生植物:其中有菖蒲、美人蕉、鸢尾等。
4.2.2 中片区绿化设计
经过温州特有的廊桥或是三岛相联公路,就可进入中片区。中片区以民俗景观为主,绿化加以衬托,在龙舟广场栽植凤尾竹、芭蕉、金丝梅、等低矮植物,只在茶楼这边载植高大点的树木,如浙江樟、银桂、榔榆、石楠、羊蹄甲、皂荚树、花石榴、结香、凤尾兰等。为了增加层次感,树下中间层有各种球形植物,如龙柏球、红花继木球等。树下层混种草,如红花酢浆草,黑麦草、细叶结缕草、千屈菜、白三叶、五节芒等,在中片区的最北面保留了原来的瓯柑园,保持地方特色。
4.2.3 西片区绿化设计
经过曲折式的栈桥或是三岛相联公路,就到了西片区,在中片区和西片区之间的水域面上,就种植了大量水生植物,来增加水的自净能力,改变生态园的水质。栈桥下的河里有规律的种着睡莲、再力花、菖蒲、美人蕉。岸边是千屈菜、五节芒、鸢尾、菖蒲、灯心草,上部树林是水杉、池杉、落羽杉以杉类为主,休现三湿地主要树种的地位。内部树种多样,以杨梅为主,体现“5月采摘杨梅”的主题,其中还穿插着红枫、花石榴、银桂等观赏植物,真是即饱口富,又饱眼富。在民俗楼边上,种上蒲葵,很像南方的海边的椰子树,另有一番海边气息。在这个片区里,还有大量的毛竹,形成竹林,也是最具温州水乡特色的了,树下是黑麦草、细叶结缕草、石蒜的混播,形成自然的生态环境。
5 园林景观设计
在环境景观设计上,坚持生态优先、环境至上的原则,尊重原有地势地貌,因地制宜,顺其自然的确立项目的布局、主题,充分结合自然条件得用地形,尽可能的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尽量保持地形地貌的原生态,对亲水岸线不作人为的修筑,保持自然界面,适量布置一些,尺度形式,规模和空间环境适宜,协调的建筑。绿化景象充分体现乡土风貌,培育湿地群落,建设都市雨林、小品设施和环境协调,与建筑绿化等共同创建富有乡土气息,地方特色湿地景观。
5.1 东片区景观设计
停车场进入后就是生态园的大门,本大门设计和温州的祠堂大门设计相同,门庭屋顶是带翘角飞檐。门和廊连成整体,廊的另一面是带有空花窗的墙,这样把生态园内外分开,又可通过空花窗看到生态园内的景色。
石拱廊是本片区的主景,在解放前,日本军侵略温州,温州市民就去三湿地躲避,三岛屿众多,地形复杂,日寇不熟地形,往往失败告终,为了记念三是温州市民的避风港,设计一个像城门的石拱廊,石拱廊的外表主要装饰是花岗岩,所以又像碉堡。这个石拱廊成半圆形,朝向温州的城区,代表温州市民永远平安,和协发展。石拱廊的中心是个圆形的广场,代表温州人民抗日后的圆满生活。整个石拱廊的设计具有历史意义。
亲水平台离常水位只有36cm,更进一步的伸向水面,在亲水平台上可以得天独厚的看到河面的风光,鱼光点点,只要来这里的人们可以感受一个这里的绿水,亲近大自然,进入深入大自然的怀中一样。
5.2 中片区景观设计
从东片区到中片区,其中相连了一座廊桥,廊桥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处美丽的风光,但今天善存无几,只有在温州的太泰还可见到,而现在在这美丽的水面上,廊桥造得恰当好处。在廊桥上可以看河光山色,廊桥上还有座椅,可供在桥上歇脚、乘凉、观光作用。这水面上高处的廊桥,正和东片区低处水面上的亲水平台遥遥相望,相互呼应。
中片区主要是民俗活动,每年会在这里举行划龙舟、包棕子比赛,所以龙舟广场是这片区的主景,主建筑龙舟长廊从平面上看成正体“山”字形,也表达龙舟比赛的公正、公平。每年端午节来这里参观民俗活动人很多,所以设计龙舟长廊空阔,可作游人活动。另外龙舟上岸后也可作为存放地,龙舟成为艺术品,摆列那给游人各市民观看,学习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
龙舟廊后面就是茶楼,龙舟廊和茶楼就用了一个照壁来隔开,分开一面是热闹龙舟廊,另一面是清静的茶楼,在这个生态环境里,让人放松心情,那就来茶楼品茶吧。茶楼为两座,两座之间用廊相连,茶楼为二层,防民住宅大院式,小青瓦屋顶,带花头翘角,整个茶楼古朴风雅。1号茶楼分内庭,休息厅,2号茶楼主要为展厅。
5.3 西片区景观设计
经过栈桥就到了西片区,栈桥曲折,竖横,布在中片区和西片区之间的水域,在这个栈桥上可观水中的鱼嬉戏,和水生植物,引来的蜻蜓。
西片首先入眼就是很么长的竹廊,你是不是感进入农家园呢,竹廊全部用本地的毛竹做成,屋顶上还盖上了芦苇草。
民俗楼是展示民间艺术的,本地古老的文化,介绍温州的历史,生态园的历史,他的结构和茶楼基本相同,特别的是外廷了廊,廊连接了水榭,水榭为四方形,伸向水中,像是又增加了一个小陆洲,更体现三湿地水多的特点。
6 道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