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的定义

课外阅读的定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38: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课外阅读的定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课外阅读的定义

篇1

学生在阅读英文报刊或小说等课外阅读材料时,会碰到一些关于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等无关紧要的单词或词组,我们应教会学生辨认并跳过这些单词或词组, 以便加快阅读速度。例如:For the children of Catarman Village in the Philippines, a visit to the Charbonneaus’ house on December 25 has been a Christmas tradition for the last 30 years. 学生应学会辨认出Catarman Village 和the Philippines是地名, Charbonneau指姓氏。此外,有些单词虽然学生不知词义,但不影响对全文的理解,这时就没有必要在这些单词上停留不前,只要能大致看出它的词性及其在句中的作用即可。

二、猜测法

1.利用上下文线索猜测生词。

英语词x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出现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情景和线索,进行合乎逻辑的综合分析和推理,便能容易地猜出词义。例如:(2016 全国卷I)I’m Peter Hodes, a volunteer stem cellcourier. Since March 2012, I’ve done 89 trips――of those, 51 have been abroad. I have 42 hours to carry stem cells in my little box.根据“Since March 2012, I’ve done 89 trips...I have 42 hours to carry stem cells in my little box”可知,作者是干细胞传递员。因此courier指传递员。

2.根据定义、解释猜测词义。

根据定义、解释猜测词义时,其提示词一般有be called.that is (to say).be referred to. mean.stand for. namely.in other words 等,有时以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或破折号、括号等对生词加以解释或定义。例如:The principal――money he put in his savings account to earn interest ――was safe even though the bank was closed by the police.例句中用了两个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这表明principal的意思是sum of money。

3.利用相关知识猜测生词。

课外阅读中遇到生词时,学生可以凭借相关知识, 如生活经验、常识、科学知识等, 进行必要的推理和判断,以达到理解词义的目的。例如:The grass began to wither in the warm sun.我们可以根据生活常识,草在温暖的阳光下会枯萎,由此不难猜出wither的意思是枯萎。

4.利用构词法猜测生词。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常常会碰到许多似曾相识的词,而这些词大多是由熟悉的单词转化、派生或合成的新词。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词根、前缀、后缀、合成等构词方法, 就可以帮助学生辨别单词的词性和词义, 从而猜测出该词的基本意思。例如:north (名词),北方;northern=north(北方)+ ern(形容词后缀),北方的;northerner=northern(北方的)+er(人),北方人。

三、查阅法

当学生在阅读英文报刊等课外阅读材料时碰到的有些生词直接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而学生无法在上下文中或根据其他线索猜测词义时,可以查阅词典。

篇2

一、阅读的定义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505)对阅读作了定义性的界说:“阅读是一种从印的和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由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合。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由此获得重要信息,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认知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许多观点都印证了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尝试和经验:没有阅读,英语学习寸步难行;有了阅读,英语学习节节提高;阅读越少,进步越慢;阅读越多,进步越快。对于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是决定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研究来看,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阅读取向不合理。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课外阅读对提高成绩没有明显的帮助,甚至认为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因此认为没有必要购买阅读课外读物,即使购买,也只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辅导资料、参考书或试题集锦等。

2.阅读目标不明确。调查统计:90%的中学生认为应该有课外阅读,66.72%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70%的同学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有帮助,而能真正明确阅读目的的学生只有10%左右。一般来说,他们看课外书随意性大,阅读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对时尚的一种盲从。有的“想看啥,就看啥,和学习无关。”有的说“腻了课本,找课外书调剂。”

3.阅读策略不科学。在阅读方法上,不少学生毫无策略可言。在阅读中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精读、泛读、快读、慢读等方法,不动笔,不作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整理、消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三、分析问题成因

调查认为,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不喜欢、甚至排斥课外阅读,大致与以下因素有关:

1.视听文化的冲击。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可以直接将信息作用于视听感官相比,书籍阅读就显得较为枯燥,人们不再也不愿花时间从书籍中获取信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众阅读的缺失。

2.老师和家长的干涉。许多家长都渴望子女将来能上大学,希望孩子“念学校里的书”。每当孩子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时,他们就会阻止。据统计:不干涉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家长仅占8%,反对孩子阅读任何课外书的家长占33%。更有甚者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的课外书都称为“闲书”。这使得学生的读书热情不但未受到保护,反而遭到压抑甚至扼杀。

阅读条件的制约。调查显示,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黄金时间是寒暑假,首选者占48.9%;第一地点是家里,占78.2%;仅有14.9%的学生把学校图书馆作为阅读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理应是学生阅读的神圣殿堂的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在广大学生心目中却几乎没有位置。

4.应试教育的误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重在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措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许多学校评价教师教学优劣还常以升学率为唯一的依据,大多数教师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阅读。

四、改进措施

要真正让学生读而有得,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普及对优秀书籍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长期只重课内学习而忽略课外阅读,为此,教师上课时应设法吸引学生,或旁征博引,或谈古论今,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逐渐培养阅读兴趣。

2.推荐有益读物,提高阅读品位。在课外阅读初期,学生大都有随意性和消遣性的阅读习惯,且贪多而不求甚解。教师不仅要引导他们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

3.提示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除了常用的泛读、略读、跳读、精读、细读、熟读成诵等方法外,还可以介绍其他的方法。要教育边读边思考、重感悟、重积淀、批判地吸收。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阅读成果。为巩固和扩大阅读成果,教师应有计划组织一些活动来加以促进,如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效促进课外阅读活动。

5.家庭和社会各界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们应该意识到:“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位老师的家长应该作出表率,自己多读书,也支持孩子读书。工作之余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书店、图书馆或在家中交流阅读经验和体会,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其次,新闻出版部门应规范、净化课外读物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多积极,健康的书籍。再次,公共文化机构如城市图书馆、社区或村镇图书室应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降低其阅读门槛,这也有助于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学生必须凭借书籍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才能稳定地立足于社会。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去鼓励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之外,翱翔于读书的天地之间,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他们智慧的源泉,精神的食粮,理想的阶梯。

参考文献

[1] 姜珍婷.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MA】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篇3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有关英语课外学习与活动日益受到关注,已经产生一些研究成果。如下:袁桂林对英语课外活动的意义和实践进行研究,认为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克服了学科课程割裂知识的弊端。

阅读效果检测与巩固方式的研究、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研究等也有所提及,但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葛炳芳指出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写作等训练是培养阅读素质的必要的补充。尽量上几堂这样的专题课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裨益。课堂上老师的带领、指导与督促学生阅读英语课文或做练习,或适当安排布置一些英语阅读方面的回家作业,让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更有利,都有利于阅读素质的培养。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技能自主训练策略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本课题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实效教学”: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提高英语课外阅读训练策略”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研究,而是要对所记录的典型教学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反思。有利于改进今后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我们特有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有效意识。

三、课外阅读策略

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给予了系统的对比评析。通过对学习策略定义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学习策略可以促进语言学习,即学习者适当运用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策略的种类繁多,课外阅读策略是一种主要的学习策略。

四、课外阅读策略的训练

课外阅读策略的训练是指采用学习成功者阅读时所使用的有效策略对学习者,尤其是不善阅读者进行训练,并使有意识地自我调控阅读过程来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国内外最常用具体方法如下:1.加强方法指导。2.调整阅读难度。3.组织相互交流。使学生了解彼此的阅读优势,认识自身的不足,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4.引导探究思考。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启发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效果进行反思:我为什么这么理解?有何依据?5.开发阅读资源。除教材外,选一本与教材难易程度相近的有练习的课外读物。6.引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倡导学生自己和自己竞争。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调查研究在课外阅读中是否会使用策略。

2.调查研究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会使用哪些阅读策略。

3.研究学生所使用的课外阅读策略哪些策略是有效的。

4.研究同种阅读策略在不同个体上体现的不同效果。

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策略训练。使学生不仅能发展学习能力也能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同时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策略使用意识和能力上有所裨益,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范围

1.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涵盖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领域,从高中艺术班英语教学现状入手,分析研究适合于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2.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索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策略。

3.课外阅读重点运用学生手上所拥有的中学生英语报上的文章,这些文章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趣味性强,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4.以传统文本和现代媒体为支点,拓展阅读范围,搭建阅读平台。

七、课题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思路方法。1.探究性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扩展的重要形式之一。2.赏析性阅读。许多英语阅读材料,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抒情,都有值得鉴赏的地方,教师指导学生欣赏阅读这些作品,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3.扩展性阅读。由于学生知识少、阅历浅,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文献法,个案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

篇4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是语言获取的有效渠道,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可促进听、说、写等技能的发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注重阅读指导,包括课外阅读指导,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热情,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对此,笔者具体分述如下。

1. 精选阅读材料,唤起阅读热情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这影响着学生的阅读热情。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这就需要把握如下原则。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堂内外之间的关系,明白课外阅读延伸与补充了课堂知识,注意课堂与课外的有机融合。②注意阅读材料的时效性与趣味性。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多体裁、生动趣味的文章,以保持阅读热情。③注意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当把握这些原则后,教师就还需要注意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课外阅读材料。首先,根据年级选择阅读读物。如对初一学生而言,可选择一些有趣生动、短小精悍的英语童话故事、幽默故事等,譬如《读幽默故事学英语词汇》、《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当同学们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后,则可相应地变化材料体裁与长度。如对于初二学生,可指导他们选择《英语周报》、《21世纪报》等英语报刊进行课外阅读,或者阅读一些世界名著,比如《简爱》、《傲慢与偏见》等,以熏陶西方文化。到了初三,学生有了更强的阅读思维与能力,教师可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英语课外书籍,分享资源,拓宽学生阅读能力。

其次,根据自身基础选择课文读物。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水平层次不齐。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则需要考虑自身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如加强型,(基础薄弱的同学选读),譬如《英语作文好词好句好段好文》、《阅读周计划》等;提高型(主要是基础好的同学选读),譬如《快捷英语周周练》、《英语阅读理解天天练》等。此外,引导学生注重读后活动。当学生阅读后,教师还需要引导注重分析语言形式,借助内容图式总结归纳;或讨论分析语篇结构;或引导学生围绕阅读内容进行故事续写、角色扮演等活动,以督促学生阅读主动性,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 指导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在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指导中,教师可通过阅读策略指导,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并让他们感受阅读乐趣,提高阅读热情。

第一,指导阅读要求。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大声朗读,并适当背诵优美语句或精彩片段,以形成语感,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注意整合精读和泛读,融合专项训练欣赏与阅读鉴析。第二,指导阅读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中,学生需要把握的阅读策略主要包括预测、跳读、略读、细读、猜测词义、提炼主旨句或关键词等。

如阅读中猜测词义的方法。①根据重述猜词义。在阅读文章中,有时为了将某个概念或事情阐述的更清晰明了,作者会以其他方式来重述内容。在这一情况下遇到生词时,可看看后面的解释或阐述词,如that is to say,in other words等,然后准确快速猜测词义。②以列举作线索进行词义猜测,其信号词如for example, such as等。③根据相关定义或所含定语从句来进行词义猜测。如Giraffe is an animal with a very long neck, four legs and orange skin with dark spots.依照后面的解释,可猜测Giraffe意为“长颈鹿”。再如指导学生细读,快速找出主题句。一般而言主题句是篇章末句或在首句,并仔细感受句子及段落之间的关系,以有效回答细节问题。

其次,还需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文体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比如阅读叙述性的文章,则需要了解文章结构,比如背景、情节、主题、与结局等。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等。比如阅读“I Have a Dream”(Martin Luther King)时,若想要更全面而准确地了解文章内容与主旨,学生则需要积累一定的宗教、文化等背景知识。

3.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除了课堂阅读指导之外,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外阅读指导,以有效补充与延伸课堂知识,实现课堂与课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策略与技巧。

参考文献

篇5

首先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合理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美,体验学习数学成功的乐趣来激发阅读的兴趣。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阅读,例如在讲到根式的化简时,学生容易犯脱掉根号后漏掉绝对值符号的毛病,在讲课时不妨打一个比喻:屋子(根号)外很冷,出去后一定要穿上大衣(加上绝对值符号),这样学生易记而且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阅读方式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产生了读书兴趣是阅读的第一步,但究竟怎样阅读对学生来说还是很盲目,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上狠下功夫。

(一)在阅读方式上抓“三读”,一是粗读,即对课本内容的通读;二是细读,即对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反复看、仔细想,对例题的思路、方法、格式认真琢磨;三是精读,即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知识结构认真推敲。

(二)在阅读方法上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指导:

1.阅读定义:要正确理解定义中的字、词、句和符号,对于较关键的词语要认真推敲,明确其含义;对相近定义要加以比较,分析其异同,并能根据定义概念举出实例。如在阅读“因式分解”定义时要反复推敲“几个整式的积”,而不是“几个因式的积”,同时要比较“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异同。

2.阅读定理:要注意定理的条件与结论,理解定理的证明思路,懂得定理的应用及推广。

3.阅读例题:要看懂例题的解题过程,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找出解题的关键。重视例题书写格式的示范性,除此之外,还要寻找新的解题思路,或让他们变换题设条件制造出新题,培养创新能力。

三、针对阅读内容,找准阅读重点

(一)数学教材的阅读

首先,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数学的阅读不像读小说,快速浏览就可知故事梗概。概念和定义等知识必须要反复咀嚼,准确理解。例如我在引导学生阅读《黄金分割》时,通过让学生仔细地阅读教材,在掌握黄金分割定义的同时了解生活中的黄金分割,起到了拓展延伸的作用。同时通过阅读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让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其次,重要句段的阅读。在教学中,对于某一节课内容让学生自学时,采用初读、精读两个步骤,特别是对有些句段的精读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该例时,通过对“小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危险吗?”品读,让学生真正理解会有触礁危险的数学含义。

最后,“试一试”、“想一想”、“课外阅读”“课题学习”等阅读材料的阅读。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教师要给予指导,让学生达到通过阅读而提高的目的。

(二)应用题的阅读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平时的应用题教学中,我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让学生把题目读完整。让学生把应用题的题目读完整才分析题意,找准数量关系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我改变了大多数教师喜欢亲自读题目的习惯,让学生齐读或者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并运用简短的词语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数量关系。

2.注意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某个字的存在,把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做错了,所以在读题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圈出题中的关键词。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如有这样一题:某商场销售一批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4元,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进行促销。经调查发现,销售价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5件。(1)若商场要尽快减少库存,又能平均每天盈利16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2)每件衬衫降价多少时,每天盈利最多?这个题目中的“尽快减少库存”,学生通过仔细地阅读知道这里的答案是唯一的,通过解答知道降价36元或降价4元都能保证平均每天盈利1600元,但很显然降价36元更有利于减少库存。另外第二问“要达到每天盈利最多”,通过仔细品味不难发现其实是求最值问题,因此解法也就比较明显了。

3.对于表格、图象式的应用题,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将其叙述出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出现一些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开放题,这样的题目可能是以图表的形式出现的,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这同样也要建立在一定的数学阅读基础之上。

(三)数学课外读物的阅读。

学生学习到一定的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果

教师除培养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认真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心读书,做到眼到、心到、口到。阅读时要全神贯注,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2.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读想结合,加深理解,养成“一阅即读加思维”的读书方式。同时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