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39: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路建设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拉动内需政策的带动,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除港、澳、台地区外,截至2012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410万km,其中高速公路达到9.56万km。然而,公路建设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穿越了湿地、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众多环境敏感区,表现出了路域山体破坏、水土流失剧烈、景观破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突出的环境问题。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我国逐步研究和实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公路环境管理技术方法来控制或避免公路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国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1]。同时,以往我国的环境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依据环境问题的出现使用相应的环境管理技术方法来补救,使得保护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为了消除上述问题,我国已逐步在公路建设项目形成过程中的各个时期介入相应的环境管理技术方法,包括公路网规划、环境保护设计、环境监理、环境影响后评价等,初步建立了一套公路环境管理体系。但从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的特点和环境影响的全面性及复杂性来看,由于目前公路建设项目各个时期的环境管理体系还不完整,其技术方法还存在缺陷,现行的环境管理技术方法在解决公路建设项目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时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公路施工中存在的环保问题
(一)规划体系复杂,协调、制约机制不完善
公路规划涉及国土、环保、林业、农业、水利、城市等多个方面,由于这些不同方面的规划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造成公路网规划与其他规划相互交叉重叠,且这些规划之间联系和协调工作不够,最终导致规划体系内部互相矛盾。因为规划的目标和等级直接决定规划环评的类别和内容,规划之间的不协调会导致规划环评结论相互冲突,进而降低规划环评有效性。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或交通建设管理单位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常看重公路建设带来的短期效益而忽视长期影响,对规划环评给出的结论和建议缺少重视,但此时环保部门仅仅拥有对公路网规划环评的审查权而没有决策权,专家审查意见也仅作规划审批的参考依据,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制约机制,从而导致规划环评的效用降低。
(二)资金投入不足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设计、预算至施工,在环保方面大都是一带而过,在工程概预算定额中没有专项定额,项目招投标中亦不像安全生产列有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等强制性条款,从制度建设、行业标准等大环境没有形成制度链、管理链、监督链,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套和设备配套不齐全,有心无力,形成恶性循环。没有建立公路工程建设环保教育的长效机制,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三)存在不均衡发展
公路建设根据路线所处地理位置、交通量大小等分为高速路、一级路等不同等级,对高速路、一级路或重要的旅游公路建设由于项目投资大、位置重要、社会影响大,关系到政府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所以从立项、设计、到施工全过程及营运阶段各部门对环保都极其重视,机构、人员、设备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经费投入相对较大,对三级以下公路施工建设,特别是通村公路施工,对环保管理则大多是放任自由。随着国家战略调整,今后一段时期逐渐加大对通村公路建设,其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亦逐渐突出,公路建设的环保战略调整势在必行。
二、公路环保施工的措施
(一)分析生态效应,结合生态旅游进行公路设计、施工建设
要与生态旅游联系起来,进行公路的设计、施工。使公路建设要强有力地支持地方生态旅游。公路改变了自然环境路况,让人们迅速抵达旅游景点,尽情欣赏和享受自然的风光和人文景观。施工后期常采用大量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地下水的影响、洪涝灾害的影响,在公路两侧选择适宜乔木、灌木,兴建绿化林带,在路基上做好给排水设施建设,设立自然沟渠,合理注入降雨,减轻对生态的侵害。绿化林带防止了水土流失,又吸收了车辆废气,稳固了路基,保护了斜体,降低了噪声,增加了绿色覆盖,提高了沿线景观的观赏价值。生态公路,注重使用浆砌片石护坡,优化山体切割方案,减少破坏生态环境,利用刷方减载减缓坡高,在斜坡上设置平台恢复植被,整平复垦弃土堆,并进行绿化。公路建成后,生态公路做到了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维护,加强管理水土保持设施,确保水土保持设施的安全有效,加强封育养护绿化植物,利用人工促进生态恢复,建设生态型道路、景观型道路、环保型道路和旅游型道路。
(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再生利用
公路工程建设,特别是改建项目产生废弃较多,广西桂林境内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了大量水泥路面,到了本世纪初进入损坏高发期,须进行大规模修复,挖补水泥路面会产生大量废弃水泥破碎块造成污染。如桂柳高速公路永福段水泥路面修复均采用换板处理,产生大量废弃水泥破碎块需要占地堆放,破坏周遍环境景观,在设计和施工中应考虑综合方案、加强横向协调联系来解决,把产生的水泥破碎块集中堆放然后加工成碎石用于通村公路建设等低等级公路底基层材料、沙土路材料,或者直接用于通村公路一般部位砌筑工程,变废为宝,2013年平乐公路管理局在国道323线K845+000~K847+700段10000m2水泥砼路面换板中。通过与当地交通局勾通协调,把处理水泥路面的水泥破碎块加工成碎石用做当地通村公路建筑材料,取得良好效果,解决了废料对方的难题,同时实现了双赢。
从2006年起至今多锤头水泥路面碎石化新技术、新工艺在国道323线平乐段得到广泛应用,多锤头水泥路面碎石化工艺是用多锤头将损坏的水泥板重锤直接破碎作为路面修复的结构层,减少了大量废料产生,解决了废料堆放难题,节约了土地资源,保护了环境,取得了良好效果。施工环保新技术、新工艺较多,目前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边坡防护挂网等能起到很好的环保施工。
(三)狠抓环保施工制度和实施落实
1、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环境保护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2、建立健全各项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奖惩制度、教育制度,建立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理念。
3、明确环境保护质量目标和职责,做到全员参与,。
4、加大环境保护经费,确保经费专款专用。
5、实行日常检查制度,确保制度实施和落实。
6、应急预案。
7、对存在的持续不断改进。
树立环保施工无小事的观念,既重视大项目的环保投入、管理、监控,同时应兼顾小项目的环保管理不放松,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施工环保重在落实,2006年7月平乐公路管理局在养护工程建设中,在二塘七堆岭料场地表挖坑修建一20吨乳化沥青池,由于施工质量差地基加固未达到要求,同时未进行防渗处理,也没进行试用检验,施工完成后直接装入乳化沥青,一段时间后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乳化沥青渗漏,发生事故后由于没有应急预案及时把乳化沥青抽换到其它铁罐,污染了附近村民两口饮水井,直接经济损失12万多,从上示例可知施工环保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四)完善现有技术和规范,实行标准化作业
我国现有的公路环境管理技术和规范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应逐步完善规划环评和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制定公路网专项规划技术导则及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针对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保验收中生态影响定量分析的薄弱环节,建立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评价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完善各环境管理环节现有技术规范的不足之处,加强高校及科研院所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
(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
在公路建设中,提高公路相关从业人员的环境知识、环保思想和文化意识,是提高公路建设环保工作水平的基本保障,做到业主重视环保、施工人员积极配合、沿线居民共同监督,环境管理工作将事半功倍。对于业主,可利用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宣传公路环境与环保新形势、新任务,开展环保讲座,深入剖析环境保护对于公路运行的重要意义,消除业主对环境保护的错误认识,增加其重视程度。对于施工单位,可在工程开工前,聘请有关专家分别组织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环保知识培训。各施工单位根据国家和交通运输部的相关规定编印《施工期管理人员环保手册》、《施工期施工人员环保手册》等资料,对进场的施工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提高参建人员环保意识,明确环保工作的意义和具体要求。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在沿线树立环保宣传内容直观、生动、形象的标语牌,既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又寓含警示意义。对于沿线居民,可通过居委会、村委会等组织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保事业,配合环境执法,调动全民参与保护环境的热情,维护自身权益,形成全社会监督违法行为的强大震慑力。
结束语
公路建设环保涉及到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施工固体废弃物等多方面内容在此不在一一赘述,公路建设在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是存在的现实。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坚持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结合,理清环保思路,搞好高速公路的科学管理,完善规划和设计,确保其满通运输需求,又兼顾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需求,实现公路工程的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与生态环境共生共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354-01
地方公路是r村交通运输的首要选择,对农村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农村地区的交通建设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作为连接城乡的纽带,农村公路对于推动城乡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到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当前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机制,要注重对地方公路的养护管理,减少公路损坏,确保交通运输便利。搞好农村道路设施公共品的供给与养护管理,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公路网渐趋完善,养护任务日益繁重
随着经济发展,公路建设得到了广大地区重视,公路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网得到了大大完善,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要。然而,快速发展的公路建设和日益高涨的公众出行需求,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再加上代步工具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交通运输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同时,由于地方公路具有路线多、路线长、分布广的特点,现有的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公路管理的需要,使得公路养护管理任务越来越艰巨,加大了养护压力。
2.地方公路建设管理差
地方公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连接乡村之间、乡镇之间的沟通交流,便于农副产品的对外运输,主要服务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所以在道路设计时主要以小型的农业机械、小型的交通运输工具为依据,考虑到流量小的特点,设计的质量比较低,导致地方公路车道窄,大部分乡村公路路面宽度仅有3.5米,通行能力低,又因为建设地方公路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地方公路修建技术投入少,没有充分考虑公路的抗灾。在公路建成后,缺乏后期的管理,使得相当数量的公路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公路缺土覆盖,绿化断垄缺株,补植不及时,大大降低了公路的抵抗能力,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土墙倒塌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
3.养护人员素质低
对于公路的养护,人们不够重视,认为养不养护都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出行,人们没有自觉保护公路的意识,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处于形式化。同时道路的养护队伍大多选择文化水平较低的、年龄较大的、闲散的劳动力,根本无法很好的完成道路的养护工作,即使是专业的公路养护工人也因为养路工资少,待遇差,工作环境恶劣等原因不专心工作,不认真养护,出勤不出力,而且养路工人任务重,负责管理的道路长,应用于公路养护的工具还是传统的设备,许多公路养护的机器过于落后,不能观察到公路的准确情况,导致公路养护工作出现失误,威胁到公路的正常运行,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公路养护需求,甚至是根本不起养护作用,因此在出现损坏时不能及时排除和维修,大大延误了公路养护时间,扩大了危害性。
4.养护资金缺口大,标准低
地方公路养护管理需要大量的养护工人、先进的养护器械,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养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是目前道路养护资金来源少,几乎全部由地方政府投入,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尚未形成。在资金缺少的情况下,只能进行简单的养护,解决一些边沟清理、路面病害严重部分修补,路肩修复等问题。针对一些毁坏程度严重、维修费用高的问题只能搁置,等待资金到位,在进行养护,因此由于资金有限,大大延误了公路养护管理,增加了后期的养护难度。
二、地方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改进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
人民群众是公路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公路养护管理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农民真正意识到修建养护道路是惠及自身的民生工程,让他们自觉主动的支持和加入修路养路的队伍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公路法,及时宣传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深入宣传养护管理方式,让人们从自身做起,减少对公路的毁坏,积极营造社会关注、政府支持、农民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吸引人们的关注,引起人们的重视,最终形成全民养护的管理模式。
2.组织专业公路养护队伍
地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始终服务于地方公路建设。要想实现对地方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性的养护队伍。挑选队伍时要充分考虑养护人员的对公路养护技术的熟练性,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和使用先进的养护工具,同时还要注重养护工人的工作态度,挑选事业心强,责任心重的高素质人才。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的专业性。
3.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技术培训
开展专业性强、技术水平高、效果明显的的高质量的公路养护管理技能的课程培训,根据培训人员的实际需求严格安排培训时间进度、培训的课程内容和培训的质量。同时选用一批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的专家、教授、认真准备课堂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培训者的学习和接受能力,掌握处理公路养护的各种问题技术,提高公路养护工人的专业素养,以技术为依据,实现地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
4.加强政府部门对公路养护工作的监督
在进行公路养护的同时,必要的监督措施是不可缺少的,政府部门对公路养护工作的监督是改进公路养护管理措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既要加强内部监督,也要实行外部监督,这样有利于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的提高。政府应转变态度,重视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要摒弃以往的重建轻养的作风。同时要将损坏公路的行为写入法律法规中,鼓励人们进行监督举报,对于毁坏公路、强占公路影响交通的行为和人进行批评教育,制定专业的处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情节严重者进行拘留处置。
地方公路的高低直接影响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出行,不断提高地方公路的建设质量,不断增加对地方公路养护管理,保证公路的正常通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同时我们要引导人们自觉参与到道路建设中,主动的养护、爱护道路。
参考文献
高速公路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建设重要部分,并且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因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牵涉到众多因素,所处地形也比较复杂,工程形体比较大,建设的时候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作用,无法很好的保证建设质量,所以,必须深入分析建设管理的现状,找出优化高速公路建设的管理对策。
1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现状
1.1 项目管理水平不能跟上建设速度
目前,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能带来重大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设施投资,需要有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性投资倾斜,才能得以快速发展。
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因为理论体系和监督手段不够健全,整体的管理水平并不均衡,很多单位还需完善,并且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这就决定了管理必须科学,并且需要相应的规则制度加以完善补充。随着政府对此项工程的重视和加强,其紧迫性不言而喻。
1.2 项目投资多元化没有适应投资管理体制
自从而是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施预算拨款的无偿制度以来,银行贷款制度日渐成熟。并且,项目融资得渠道变得越来越宽,投资的主体和渠道都向多元化转化,已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元投资主体、多种投资渠道、多种投资方式及多层次投资决策为的投资格局。还有,1996年颁布的固定资产项目资本金制度已强制使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法人注册时。但因为投资行为中投资产权没有明确界定,没有有效解决投资管理体制中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项目公司无法建立内在的自我投资约束、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运行机制,政府就会干预项目公司的融资行为。由于政企分离较模糊,项目公司自我积累能力差,受到上级行政机构的制约,不能成为真正的投资主体,也就不能很好的参与市场竞争了。
1.3 项目组织结构亟待全面转型
比起高速公路建设初期,采用组建事业性的建设单位的组织结构——依靠国家投资作为经济来源——建成后由国家公路部门管理养护这样的模式,现行的项目法人制要优越很多,因为这种模式避免了建设与营运的脱节,防止投资与效益分离,做到了质量与工期和效益的统一。它能做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批、筹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及还款等流程负责到底,责权清晰、分工合理。但在实际操作中,事业性单位色彩太过浓重,仍需加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4 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与投资控制不相协调
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受到多方的密切关注,全国高速公路质量整体上发展趋势呈良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进度控制的力度有所欠缺,高速公路附属工程无法做到与主体工程无法同时完工,一些高速公路甚至在通车期限即将到时才赶工完成,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整体效益,必须改进项目管理。
1.5 项目信息管理发展较快
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新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理念,但因为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全国没有一个通用的高速公路管理软件。而使用频率较多的管理软件,却无法完全适应发展了的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促进高速公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才能更好的提供准确、快速、全面的信息管理,更好的做到建设全过程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
2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对策
必须促进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并在依靠现代项目管理原理及方法的基础上,加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与国际质量、标准的接轨。
2.1 要有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要挑选出优良的施工队伍,必须控制好以下方面:认真审查参加招投标的单位的资质,审查他们的机械装备、技术力量、施工经验、企业信誉等。在招投标时要做到公正、公开和公平,杜绝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等行为。尤其要注意在整个过程中做好对人的管理,做好施工监理,确保公路保质保量的完成。规范招投标秩序,选择较优秀且负责的施工单位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质量,首先必须选择一个好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对于社会上存在的很多不良施工单位,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做好惩处工作。而公路建设招标单位更是要制定明确且规范的招标规范,严厉清退不良的施工单位,尽量选择信誉好的施工单位。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工程质量有保障。
2.2 要有雄厚的资金保证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属于国家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价值明显。因为相关的机制和规则还不完善,受到政府的控制过多,要更好的调控工程建设,确保公路工程建设的顺利发展,必须保障有足够的资金。这就要坚持合理价格中标。不合理的低价中标,只能导致偷工减料,拖延工期,质量低劣等严重工程问题。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问题也需要提出新的措施,保障公路建设各方的利益,保障高速公路的质量。
2.3 始终严把质量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作为工程建设重要的施工单位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施工单位鱼龙混杂,严重影响了整个高速公路质量。因此,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必须要将施工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制定的所有措施均要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高水平为准,对施工现场的所有设施、材料和人员等进行全方位控制和监督,施行施工标准化和规范化,真正从细节上保证高速公路建筑具有较高质量。
2.4 完善监督制度,提高监理质量
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要求监理人员、项目业主、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尽可能的配合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尽量掌控整个高速公路建设的建设情况,及时对不规范或者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项目给予改正和替换。这种监督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工程建设的规范性。如2009年施工的泉州市某项目就是采用施工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监督方式,而实践结果也证明,这种监督方式能够使施工建设单位更加主动的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保证了工程施工的规范性。另外,这种全程跟踪制度还能够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弥补项目存在的缺陷、提高工程决策和监理的透明度,对于促进高速公路工程廉政建设、提高工程效益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5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相适应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体制
在政策层面上,应进一步明确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主体、界定投资产权。在企业改革层面上,应真正落实企业的投资决策权。在具体项目上,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在确定所需投资的高速公路项目是属于竞争性投资项目前提下,坚决执行以企业为投资主体并通过市场融资的模式,并逐步推行业主认证和投标竞争建设项目业主的机制。
2.6 项目法人应重视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三大因素
项目法人要高度重视,控制好关键影响的设计和材料招标引起足够重视,加快规范设计和材料招标的步伐。项目合同管理随着我国加入WTO日显重要,长期以来的建设方和施工方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必将随着合同管理的深入而消除,依靠合同条款解决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纠纷也将由虚转实。
2.7 利用好信息技术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项目信息管理是高速公路项目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方面能否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已有项目在信息管理上达到国际水平,实验证明,成熟的项目信息系统是在短时间内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路是现代社会的交通命脉,在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抓好农村交通建设,进一步扩大通乡、通村道路覆盖率,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村资源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工作,谈谈对建设农村公路的一点意见,以达抛砖引玉之效果。
1 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问题
1.1违章建设情况严重
农村公路严重出现“三边”工程,手续不完备便匆匆上马,违反了国家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此种情况乡(镇)村公路均普遍存在,而村级公路尤其突出。
1.2配套资金落实困难
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尽管交通部门配套资金到位,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全部用于公路路面硬化,还存在很大缺口,因此,缺口资金要由市、县、乡三级政府财政投入,但各级政府经济基础都比较薄弱,要筹措好配套资金还有一定困难,这是影响农村公路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主要原因。
1.3管养机制不完善
农村公路建成后,未列养的公路失养严重,路况特别容易出现病害。既给国家造成损失,又给人民群众带来不便,有的虽然按照《公路法》规定实现了乡道乡管,可村道没有明确具体管养单位。有的县乡公路延伸公路建好了,入册手续也办了,但因未列入省厅补贴公路里程,市、县部门没有养护经费,也是造成各种病害的原因之一。
1.4水泥砼路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质量差,砼拌和不均匀,震捣不实,产生蜂窝,埋下病害隐患。水泥砼路面板厚达不到设计厚度,水泥砼标号低,调查发现水泥路面中间部分明显比两边薄,未能达到设计厚度要求,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造成一些砼路面出现纵、横、斜交叉裂缝,甚至断裂、破碎、沉陷的严重病害,病害较轻的也出现露滑、错台、网裂、脱皮等现象。
1.5农村公路路基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配套资金落实难,大部分乡(镇)村在修筑农村公路时,路基施工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 新路基填土没有做到分层压实,只把土堆起后,将表面推平了事,造成路基稳定性差,导致路基、路面下沉变形。同时,在旧路扩宽工程中,新拓宽路基填土马虎,与旧路接合处没有挖成台阶,新旧路路基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均匀的沉降拉裂水泥路面。路面与路基同宽,没有预留排水沟,导致排水不良,水浸公路。由于存在以上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使用效率,大大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算的。
1.6 养护资金缺乏保障。主要原因是:目前除国、省、县公路有养护资金保障外,我县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未列入财政预算,仅依靠交通部门对已建成通客车乡村公路按每公里1500元养护资金补贴,县、街(镇)、村三级财力用于公路养护资金有限,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口大,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得不到保障。
1.7路政法规不健全。主要原因是:现行《公路法》和《重庆市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对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没有具体规定,路政只负责国、省、县公路管理,而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却是一块空白。同时,大量超限超载车辆长期碾压,加剧了公路破损。路政法规宣传不够,沿线农民一般缺乏公路法制意识,路护路意识差,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比较突出,影响了交通安全,加快了道路的破损。
1.8 养护技术水平低。主要原因是:乡村公路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队伍及高效率的养护设施,道班工人对于沥青类、水泥类路面常见病害不能及时处治,路面得不到及时维修,缩减了公路使用年限。不少乡村公路养护人员是当地农民,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缺乏应有的养护专业知识,培训难度大,公路养护技术水平极为低下,影响了公路养护质量。
2 对策建议
2.1 抢抓机遇,多争项目。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及西部大开发和国家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从国家的大政策中积极寻找有利于我们争项目、抓发展的政策机遇,突出抓好省、市重点支持的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更加重视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把农民脱贫致富路修到家门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子修到家门口,提高农村公路路面铺装率,增强农村公路晴雨通车能力,整体提高我乡农村公路网的服务水平,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2 整合项目,实现整体配套。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要优先考虑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安排到新农村试点村和综合示范点及观光旅游区、畜牧养殖基地。特别是农办、水利、交通、林业等部门要加强项目对接,形成渠、路、林配套建设的项目沟通和联席制度,把农村公路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渠道建设、森林防火通道建设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项目向示范村集中倾斜,做到渠、路、林配套,经过2—3年的努力,打造出公路整治的亮点。
2.3 多方筹资,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落实资金是关键。各相关部门要继续深化农村公路建设融资问题的研究,创新工作思路,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的路子,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国家投一点、地方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四点”办法,形成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营造千军万马抓农村公路建设的浓厚氛围。
2.4 强化服务,营造良好建设环境。交通、财政、公安、水利、林业、国土等相关部门和村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通力协作,按照各自职责,认真落实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所涉及的料场、取土、水土保持、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做好征地、拆迁和临时用地的征用、划拨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提供方便,支持好农村公路建设,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2.5 加强监管,确保工程质量。要把质量放在与加快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质量+进度=效益”的原则,一手抓加快要速度,一手抓质量求效益,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法人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各村要借鉴其他乡镇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全程监督、乡村干部跟踪监督、监理人员现场监督、群众及社会随时监督的“四级监督”作用,做到农村公路建设一条、达标一条。
中图分类号: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162-01
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对于公路和交通运输系统的要求在普遍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公路建设工程庞大,在施工期间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地域因素、管理因素等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公路建设与管理遇到困难,因此,如何采取措施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值得我们重视并深入研究的话题。
1 我国公路建设与发展的现状
1.1 我国公路的基础规划
我国在针对公路建设基础上研究形成“五纵七横”国道主要规划干线,其研究计划需用二至三十年的时间进行建设完善,从而保证二级以上公路为主要国道主干线;同时国家制定进一步的政策,扩大公路的建设以及融资渠道,吸引国内外资本加入公路的建设和改善,从而对我国公路事业的建设和改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我国公路近年来发展进度
1.2.1 现今我国公路建设发展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得到了明显性的建设进展和完善,从2005年至2012年,我国全部公路里程已由151.9万达到198.3万,其公路里程总数位居世界第四位;其中公路一级、二级为汽车专用公路,由4250公里曾至道1.75万公路,增长3.15倍;我国100%的县、98%的行政乡、88%的行政村进行通达公路。同时,我国先后建设了沈大、京津唐、济青、广深、京石、石太、宜黄、西宝、沪宁、成渝等重要高速干线,形成了主要城市之间的惯连,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1.2.2 公路基础设施加快发展
2012年,我国公路建设投资总达到2117亿元,占公路建设总投资规模的1/6,达到历史上最高公路建设水平。全年公路建设新开工104个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其公路建设在总投资规模中超出5100亿元,而65%的投资用于高速公路建设。公路建设以及改善不但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也改善我国交通瘫痪的状态。
1.2.3 公路已成为我国运输系统的核心
随着我国公路的不断改进,运输量以及运输能力都在持续上升,从2012年开始全国客运量为145亿人,客运中转量6950亿人,货运量为105亿吨,货运中转量7500亿吨,其中公路运输系统所占比例分别为:90.5%、55.9%、78.1%、15%。由此可见我国近年来公路基础建设设施发展的速度,这增强了我国公路运输的综合能力,对提高交通系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表1所示。
2 我国公路建设与后续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公路规划管理
一方面,对于公路的规划,公路有关部门应统一研究分析公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公路运输功能。另一方面,我国公路交通应进一步完善公路建设标准,使施工有章可循。同时,公路建设应加强经济方面的支持,多方面筹措资金,保证公路建设的资金链顺畅。
2.2 加强公路建设施工管理
施工前应详细审核公路图纸,严格控制公路建设所用的原料,从而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对于公路建设在施工期间出现的问题,比如偷工减料,应严惩不贷、要求返工、严重时予以停工,避免因公路建设期间出现的质量问题导致严重后果。同时,加强养护力度,及时对损坏的公路进行维修或是重建,从而促进我国公路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
2.3 加强高速公路收费管理
高速公路是我国公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提高我国交通运输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目前而言,部分高速公路设置的收费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高速公路的使用功能,因此对于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应进行改善,可以撤销不合理的公路收费点,或积极推广施行一路一票的收费管理体制,同时实施高速公路交通收费设备的科技化、智能化,进而增强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其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新时期,我们要不断更新公路建设管理理念、完善公路管理模式,力争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我国《建筑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设立专门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站是交通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对公路建设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专门机构,其职能是监督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证建设工程的使用安全及环境质量。
然而在实际监督工作中由于一些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致使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站的政府监督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质量监督的权力不能充分行使,某些质量监督缺失。下面笔者就目前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自身和制度建设,建立全面的质量监督谈几点看法:
一、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责任主体的缺失
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站虽然是代表对政府对质量实施监督的执法机构,但自身是一个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要行使政府职能,无疑会影响监督管理工作的效力,开展监督工作有一定困难。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建设单位不按程序办事,认为报监督手续、申请开工报告等是一种形式。
(二)监督内容的缺失
现在的质量监督工作把重点几乎全部放在了施工阶段的主体工程,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涵工程,监督方法主要集中在检查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行为,检验工程实体质量,抽检原材料试验,大部分监督工作都围绕着施工、监理单位展开。对项目前期的项目立项、图纸设计、招投标以及施工阶段的环保建设、项目附属工程和交通工程的监督工作却很少涉及,这就造成了监督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
(三)公路建设质量监督部门自身建设需要加强
1.监督人员不足。监督项目较多,但监督部门的监督人员较少。就目前而言,新改建工程、国债工程、大修工程及地方乡村道工程都要求政府监督,因此,一年中监督的项目较多,这就造成一名监督工程师同时对几个项目的进行监督。监督人员只进行阶段鉴定工作,就十分繁忙,很难对整个项目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尤其不能完成对有些存在质量问题的隐蔽工程进行跟踪检查,这就可能导致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跟踪解决问题。
2.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制度需要完善。政府监督是指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公路工程质量实施的强制性行政监督,是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对建设从业单位的工程质量及质量工作进行的监督,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在监督工作执行过程中,虽然确立了行政执法的主体,但距离严格的依法行政还有一段距离,监督部门进行行政处罚的时候常常感到无据可查,也就是说对于某些具体的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和操作,以及存在的质量问题,无法定量地进行处罚。例如,施工单位不申办或不及时申办工地临时试验室资质认证,应该进行怎样的处罚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3.缺少专业的检测技术,装备落后。质量监督必须“公正、科学”,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要成为一个区域交通建设领域的权威,必须具备一流的技术和先进的装备。先进设备的检测结果既准确,对公路成品破坏又小,只有最准确的数据才能具有权威性。在实际监督工作中,利用成熟的无破损检测技术(使用平整度、厚度、弯沉等指标的检测仪器),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保护公路成品的质量。例如,按照交通部新颁布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的规定,路基、路面工程逐车道检测回弹弯沉,用贝克曼梁来检测的话一是检测时间太长,同时贝克曼梁检测还受到天气及车辆的干扰,使检测结果有时存在较大的误差,但使用自动弯沉检测仪器就可以十分准确的测出各方面数据,并且检测时间很短。正是缺少这种必要的检测仪器,监督单位在现场进行实测项目检测时,一般使用施工单位提供的仪器,这样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当某些指标的合格率达不到规范要求时,施工单位认为自己的仪器可能有问题,致使监督单位不能马上出具数据,无法在第一现场确定质量的合格与否,对监督单位的权威形象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一)转变质量监督的体制
由于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站是一个事业单位,要行使政府职能,可想而知其效力肯定会大打折扣,建议采用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管理模式,将现在的“块块管理”模式改为“条条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工程质量监督权的行使,减少外部干扰。只要这个问题解决好了,那么参建各方的关系也就理顺了,监督力度自然会加强了。
(二)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督职能,强化质量监督执法的法律依据
虽然国家出台了《公路法》《行政许可法》等一系列法律,交通部也相继出台了《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公路工程质量督查办法》《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等一大批规章制度,但监督人员在行使行政处罚时总感觉可操作性较差,就是因为对于处罚没有定量的规定。建议依据国家交通法规,出台一些地方性的规定,对一些不符合规范的操作和不合格产品制定相应定量的处罚。
(三)积极加强自身建设,配备先进仪器
积极进行公路建设质量监督部门自身的建设,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鼓励其到施工现场去锻炼,亲自进行实际的操作。监督部门要体现“公正、科学、权威”的原则,现场检测,让数据说话,才是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的重要体现,所以购置先进的检测仪器,培养专业的检测人员,切实加强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站的总体检测能力是关键,尤其要解决交通工程中诸如路面标线“反光标线逆反射系数”、“标线厚度”等一系列指标的无法检测的问题。
(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地进步,国家重点对基础建设进行大量的投资。再加上高速公路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了当代相关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且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评价,为了能跟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强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势在必行。
一、国内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现状及难题
我国目前高速公路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难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项目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根据调查研究以下将对国内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的现状即出现的问题进行叙述。
1.1项目管理水平落后、理念陈旧
现有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理念也比较陈旧,而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的发展速度却没有变慢反而增强了,这样很容易造成项目管理成效低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项目管理之所以成为目前的状况与项目管理人员也有着重要的因果,管理人员对此项目管理没有科学的系统的概念和计划,这样就容易致使项目管理的预期效益不能够实现。自改革开放以来,建设高速公路已经是国家增加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实施方式。在项目实施之后的确有着巨大的收获并且经济发展在不断地增强,那么对于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方面就越来越重视,因为它关系着高速公路的收益问题。可是由于管理水平不够,理念较为陈旧,项目管理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处理这一难题的时间非常紧迫。
1.2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现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体制也不够完善,很多不规范问题没有纳入体制管理中。这样就会造成很多的衍生问题,例如,不能正确的奖赏或罚员工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没有严格的规定导致有偷懒、误工的现象;管理措施不当造成的工程质量、收益等问题。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到高速公路建设的质量、成本、效益等。
1.3管理模式不当技术较为落后
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这个复杂的体系中,管理技术的信息化、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管理模式下,动态管理控制能力低下,各种信息化产品得不到充分的应用,其功能无法完全体现,在管理活动中难以跟上现代多元化发展趋势。管理模式不当和技术比较落后都是现有的比较常见的问题。无论哪一个行业中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方式是一个现代社会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发展的重要问题。
1.4竞争力低下
在建筑行业发展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宁愿违背法律法规、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也要进行一些不正当的干预。在这样的背景下,就给了一些施工水平较低的企业浑水摸鱼的机会,那些施工质量良好的企业反倒被迫淘汰,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竞争性,对整个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在工程质量、安全性、施工进度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管理发展目标根本无法实现。这样一个低端的竞争力难以支撑项目管理再次向上发展,使得项目管理前行之路尤为崎岖。
二、改变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在告诉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必须建立健全与工程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明确所有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到人,贯彻民主集中原则,避免吃空饷和人员多余的不良现象出现。同时,还应当加强人员管理,严格纪律,从各个角度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只有在这种高度的责任感之下,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从制度上立足,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概况,进一步明确其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只有通过完善的管理体制对其进行约束,高速公路的项目管理才能够有效进行。
2.2建立合理的赏罚体系
建立科学的赏罚体系不仅能够增加员工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保证高速公路建设的高质量标准。在有限的条件中将员工的潜能发掘出来,杜绝一切偷懒、误工等行为,为建设优良的高速公路做好前提准备。这个体制是一个双面的作用,即能够使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又能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在效仿国外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可以使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的建设更加简便,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高速公路项目管理人员。
2.3增加竞争力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受到各种方面的影响,技术要求高,而且复杂。在质量方针目标明确以后,必须将其与经济奖惩相挂钩,这样有利于全体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材料采购与质量检验,更有利于安全生产的保障。一方面,及时、全面掌握工程情况是进行项目管理的关键步骤。另一方面,制定风险预案,加强风险管理,可以提升抗风险能力,在项目管理时,应当及时反馈信息,确保每一环节都顺畅无误。项目工程管理者可以利用动态信息及时对管理环节、内容、模式进行调整,权衡利弊,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处理。同时,长期以来存在的施工建设两方的不平等,也必将随着竞争力的增加而得以改善甚至消除,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必要纠纷也可以避免。
2.4加强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加管理效率
信息化建设是现代项目管理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立高速公路信息管理平台刻不容缓。所有高速公路的动态情况都可以在信息平台上显示,信息交流及时化、流程化,管理、办公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其中,国内外信息交流更为重要。一方面,可以加快我国与国际接轨的脚步,更新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能够刺激我国周边产业的发展,形成科技与生产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提高。已有实验证明,成熟的项目信息系统是在短时间内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从细节来讲,高速公路建设是一个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从整体来讲,高速公路建设还是一个国家的交通情况的反映指标和经济发展情况。就目前情况分析,现在的高速公路建设最重要的是项目管理,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从国内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情况来看,我国的高速公路行业在不断的发展,那么为了适应这个发展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就要进行改革一边适应时代的需要。所以,要重视项目管理,不仅要将高速公路的质量严格要求,还要提高回收效益。
参考文献:
[1]谭小湖.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与控制技术[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4)
[2] 李玉梅. 近年公路建设造价增长过快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4(09)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生转变,公路建设也从以前的国家财政全权包干向多元化资金筹集方向转变,现在农村公路建设的筹资渠道非常多元化,有国家拨款、社会集资、企业注资等等。而渠道多元化也带来了财务管理和收支方面的混乱问题,许多部门对于资金的管理认识不够全面,只对自己的资金负责而没有全局意识,整个资金的收支情况缺乏一个统一部分进行协调管理,从而造成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财务状况和收支状况混乱问题十分严重。
1.2管理监督问题
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步骤一般是先由发展改革委员会审批建设项目的建设计划和申报材料,然后由交通管理部门对公路的实际建设进行业务方面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公路建设作为政府行为,建设业主一般都是公路项目的所在地政府,地方政府在建设过程中主要是对设计施工的具体事务进行负责。虽然从环节运作方面看来,比较有调理,部门内部都做到了权责分工,但是就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而言,还是缺乏统一部门进行领导疏通,从而比较容易出现在环节衔接方面的问题,引起沟通不畅,从而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1.3材料保管问题
对相关人员材料、项目资料的管理保存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农村公路建设属于基层建设,建设业主也基本是由各乡镇领导和村委会成员组成,加之几层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公路建设相关业务较不熟练,而且在思想认识方面也存在缺陷,并且几层领导及人员的调动也比较频繁。以上种种原因就造成了材料保管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如项目资料无故遗失、人事档案无法查实等等,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2.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考
2.1科学规划设计、宣传、资金筹集
2.1.1把握科学规划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涉及公路建设方案。
农村公路建设的目的就是加快农村当地的经济发展,方面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所以在设计建造公路时,应该充分考虑项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质和地形条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2)注意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古迹,不可喧宾夺主。
在建设公路时,要充分注意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古迹的保护,不可未建公路先搞破坏,这样不但起不到带动经济增长的目的,反而会造成当地人民的反感情绪,对工程建造造成消极影响。
(3)申报和建设,要讲实际,权轻重。
在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时候,不能只搞形象工程而不顾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在能改建的地方,绝对不重复建设,要重视质量而不可把外观看得太过重要。在设计时,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经久耐用、安全畅通、利于环保”等原则。在申报建设项目时,要抓主要问题,不可一窝蜂的上。要根据实际条件而定,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可对农民群众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公路建设要讲实际、重重点,合理有序的进行发展。
2.1.2认证做好农民群众的动员工作
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受益者是农民群众,农民群众也是公路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公路,首先要把农民群众的工作做通。要广泛积极的进行宣传,从而调动起广大群众的修路积极性。同时要把政府修路的决心落实在宣传当中,要让群众相信政府的建设力度和决心,也让广大群众了解用实际行动改变生活条件的重要性。
2.1.3坚持筹资筹劳的多样性
(1)解放思想,发挥多元化筹资体制的优越性。
通过国家投资、地方积极筹资、社会广泛集资、银行贷款融资等方式,来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现象。
(2)积极发动群众投资投劳。
再发动群众投资投劳方面,必须坚持自愿、公开、量力而行的原则。切不可因为修路而对群众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要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发动群众投入到公路建设中去。
(3)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修路
公路建设可以带来无限的经济发展空间,在公路修建过程中,也可以放开思路,用公路建成后的经济利益吸引广大企业和个人参与到修建当中来。比如公路两边的绿化权和路边资源开发权等等,都是吸引投资的好点子。这样,不仅为修路筹集到了足够资金,也同时为建成后的经济开发提前铺好了路子。
2.2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力度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组织和管理力度尤为重要,各县、乡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并且把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各部门的分工合作与配合,加强监督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研究解决方法。对筹集的资金要排专人管理,对资金进行合理调度和及时调度。质量管理方面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落实工程建设的质量检查管理。确保建设的快速高效,同时保证施工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树立建设优秀典型,并做好大力宣传。
2.3积极建立公路建设质量检查制度
2.3.1实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制度
工程质量是工程施工的最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应该建立“企业自检、政府监管、社会监理、群众监督”的四级保证制度。在竣工时应实行“项目法人初验和交通部门竣工验收”的验收方法。
2.3.2建立科学规范的公路建设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 u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4)01-54-2
1 引言
由于受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在高速公路所经过的地区,均不可避免地占用和分隔土地;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挖填方,一方面引起岩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增加了地质脆弱带边坡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植被和表土损失,自然植被恢复困难。如对这些边坡不作及时处理,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在边坡为降水汇流的形成提供特定边界条件和动力来源的同时,也使边坡土壤中含水量降低,土质松散,易风化。随后与之相伴的坡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山体坍塌、滑坡、河流阻塞、水污染等人为灾害,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利设施、农业生产的因素之一。另外,在当前高速公路大建设时期,由于过多地重视发展速度和数量,正常工程设计时间和施工期被大大压缩以及施工阶段对环境管理的忽视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3]。建成后运营期公路同样对道路两侧的生物产生影响[4]。
高速公路自建设开始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将对环境产生一系列强烈的影响。建设期的环境破坏与污染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的破坏、施工机械的污染物排放及生活垃圾。高速公路的建设,常占用大量宝贵耕地资源、改变部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殖、迁徙场所,将会不同程度地威胁到它们的生存与繁殖。高速公路的线路要求高,它的建设将产生大量的路堑边坡及路堤护坡,建设期及运营初期因植被尚未形成从而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高速公路运营期一切环境污染均源于汽车(包括尾气、噪声、灰尘及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等),它们沿高速公路形成一定范围的带状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及水污染问题突出,也是公路交通的共性问题[6]。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公路建设方面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划、环保、建设体系。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公路的绿化工作,已从过去的普通绿化进一步发展到目前的生态景观绿化,使公路建设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自然与历史遗迹的保护。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将道路融合到周围环境中,充分利用树林、草地和起伏的地形等因素,尽可能地把公路建设所造成的视觉冲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在生物聚集或活动频繁的区域,建立生物通道,以保持自然及生物的连续性及动物的活动空间,为动植物生存提供空间;利用周围景观资源为公路的使用者提供优良的景观。
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逐渐重视改善原有高速公路的环境,新路设计时结合环境考虑或者专门进行环境设计,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和相关的法规。例如,美国各州公路工作者协会于1961年编制了美国州际和国防公路技术上属于高速公路景观发展方针,1965年美国就颁布了《道路美化条例》,1965年在总结景观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公路景观设计指南》,1970年该协会综合并补充修正上述两个文件,编制了《公路景观和环境设计指南》。
目前,国外高速公路环境已从过去的普通绿化进一步发展到目前的生态景观绿化,更注重公路的生态环境功能。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在公路建设中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在公路建设中强调保存自然与历史遗迹,沿公路建立生物通道,保持自然及生物的连续性,公路建设中明确规定了公路与自然区域要保持一定距离,将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尽管日本的高速公路建设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拉开序幕,但是目前日本在高速公路生态恢复技术水平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的策略是“环境优先、自然再生”。公路的建设受到自然保护、环境协调评估等有关的环境保护法的约束,在公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项目中如路基路面、路堑、桥梁、涵洞、防护墙、排水设施、噪音防护、绿化种植、环境保护等采取相应的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或者避免对环境的有害影响,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标杆。日本正在研究“特殊空间绿化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公路边坡绿化技术”、“景观仿真技术”等高新技术来恢复公路生态环境。
法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注意到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修建高速公路时,利用取土场创建两个生物栖息地。并且非常注重高速公路两旁的绿化,政府明文规定,在建造公路的同时,必须有绿化的规划,公路建好绿化也随之完成。在法国公路两侧,草坪连绵不绝,树木郁郁葱葱,连成一片,汽车就像行驶在森林地带。大部分路段不设隔离带和铁丝网,居住地带装有3 m高的透明隔音板,以消除汽车噪音,隔音板上也种植了爬墙藤。
在欧洲其他国家例如奥地利(较为典型的有奥地利帕骚-林茨-维也纳高速公路)、丹麦、瑞典为了保护相应的自然环境和文物在工程修筑前都需要经过专家和国家相应部门的鉴定、评估、规避或减轻管理审批的评定及保护过程,从法律的高度杜绝了项目建设对重要自然文化资源的破坏。此外,英国、意大利等国将加筋土技术与植被防护技术相结合,修建了包裹式的加筋土植草墙面的挡土墙。
3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生态公路建设在过去一直未引起人们的真正重视,开展生态公路设计的研究工作也起步较晚,无论设计内容或设计手段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研究也多集中在理论水平和美化布局的层次,全面系统的生态公路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并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与关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也在不断发展。尽管高速公路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伴随其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正愈演愈烈,生态恢复和公路景观绿化等工作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高速公路存在高填深挖、造成大量的土地,如不及时垦复、绿化,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近年来洪涝、旱灾、土地沙漠、风尘暴等自然灾害也不断发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其根本原因是植被减少,森林破坏,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有工程规模大、影响不可逆、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因此,高速公路建设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选线、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要全面贯彻环境保护的思想,要树立“建绿色通道,走环保之路"观念,把高速公路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我国在公路的生态保护特别是高速公路生态保护方面也采取了各种措施。
在公路设计阶段,我国公路环境保护设计目前缺少一个完整、统一的模式,因此该阶段采取的生态保护技术也不尽相同。根据国内的公路设计项目以及查阅各单位环境保护方面的设计文件来看,目前国内高等级公路环保设计主要是公路绿化设计,边坡、取弃土场的恢复设计。
我国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主要有:中央分隔带绿化美化,路基两侧公路用地范围的绿化及边坡生态防护,互通立交的绿化美化,隧道洞口景观绿化,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管理中心及收费站等房建区的场地平整及绿化美化,以及桥梁、隧道、挡墙等构造物和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公路生态恢复设计有:边坡绿化、取弃土场植被恢复设计。
在公路施工、运营阶段,我国也采取了必要的生态防护措施,目前高速公路边坡、取弃土场是我国高速公路建成后生态恢复的重点。对于边坡的生态防护,我国目前主要是:首先,边坡生态防护施工前应对边坡进行修整,土质和软质岩石边坡将坡顶、坡脚和两端修成具有自然风格的圆弧形,坚硬岩石挖方边坡,则采用直线式边坡,坡脚、坡顶用折角;其次,在做好周围自然环境现有植被群落构成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段落、不同地质条件以及不同坡率、坡向的边坡,采用森林型、草灌型、草本型、观赏型等不同的植物群落设计模式;然后,采用“植物+工程”一体化防护模式和新的边坡绿化技术;最后,综合考虑边沟、截水沟、防护栏等对边坡生态景观的影响,最终形成和谐统一的边坡生态防护体系。
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地区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一些公路生态保护的研究。如1999年海南省开始探索海南特色生态公路;2001年新疆规划“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时建成了旅游生态公路2002年修建穿越秦岭的西安到汉中的高速公路时提出了秦岭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生态保护技术研究的课题;2004年国家交通部在总结四川川九生态公路保护与环境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云南小磨高速公路、重庆雷崇高速公路等6条高等级公路作为生态建设典型示范公路;2006年渝湛生态型高速公路(粤境段)建成。目前进行的比较大的生态公路研究课题有“三江源区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和“秦岭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生态保护技术研究”等。
4 总结
研究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和在运营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如高速公路沿线施工和隧洞开挖过程及运营中可能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道路施工、隧洞开挖等因弃渣占地和采挖土石料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空气环境污染问题、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引起的震动和噪声污染问题;针对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特点,将分别给出防治环境问题和修复、保护环境的相应观点、理论、技术措施及管理办法等。
目前,很多高速公路的建设都会引发各种环境问题,通过研究,能够减少和免除各类环境问题,把环境问题引起的损失减到最小,为相关部门或领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不但为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直接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和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其他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江玉林,杜娟.高等级公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J].公路,2000,(8):23-25.
[2]项卫东,郭建,魏勇,等.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6):43-47.
[3]黄小军.生态公路建设的理念与实践[J].公路,2006,7(7):209-211.
[4]刘杰,崔保山,杨志峰,等.纵向岭谷区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植物生物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26(1):83-90.
[5]唐建军.路域生态学:现代生态学研究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J].中国生态学会通讯,1990,(2):20-21.
一是精神文化建设凝练统一,行业特色鲜明。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四川高速公路行业精神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全行业的职工形成了攻坚克难、加快发展,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服务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系统上下“集中精力抓建设、一心一意促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政稳人和、风清气正。特别是我们坚持以点带面的文化建设路径,分别在建设单位和营运单位进行试点,积极发现、培养和宣传典型。在建设单位,国道318指挥部常年奋战在雪域高原,凝聚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三个特别”精神,已经成为我省高速公路行业建设者的突出标志和精神财富;在营运单位,我们在川东高速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试点,探索出了“一个核心理念、二种基本价值观、三种基本企业精神”的企业文化思想体系,对营运管理单位的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是制度文化建设稳步推进,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健全。正确的精神文化需要良好的制度来贯彻落实。近年来,我们将制度文化建设作为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率、推动高速公路建设和营运管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制度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初步形成了包括征地拆迁、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资产安全、工程建设、养护管理等七大类116个基本规章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并结合营运管理片区化改革,不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出资人职责,强化内控监督机制,规范决策程序,实行董事会决定事项备案制度,初步形成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集团公司框架和运作模式。规范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了系统上下政令畅通、执行力强,人人有章可循、事事有法可依,企业在良性的轨道上健康运转。
三是物质文化建设规模适度,支撑作用得以发挥。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载体。在对外服务上,我们不断加强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收费站、服务区等窗口建设,积极塑造路面平整、路容美观、畅通安全、环保舒适的平安高速形象,特别是近期将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以“全国一流、世界有特色”为标准,积极推进全省服务区改造及新建工作,着力打造四川高速新形象。在对内服务上,积极建设规模适度的阅览室、健身室、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创造物质条件。
四是群众性文化建设丰富多彩,沟通交流平台广阔。为营造企业文化建设百花齐放的活泼局面,提供全省高速公路行业万名职工沟通交流的广阔平台,我们积极丰富群众性文化建设,先后举办了川高系统“党在我心中、永葆先进性”,“建和谐、促发展、我为四川高速添光彩”以及“攻艰克难、科学发展、再铸辉煌――庆祝建国60周年暨学习实践活动”等大型文艺汇演,以及多次群众参与范围广的职工运动会,形成了隔年举办大型职工文艺汇演和运动会的文化建设良好传统,涌现出一批主旨健康向上、艺术感染力强的舞蹈、小品、歌舞等文艺作品,多次代表川高公司参加省交通运输厅、省直机关工委和交通部演出,展示了四川高速职工的良好形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虽然近年来四川高速公路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从整体上看,行业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其凝聚作用、激励作用、教育作用和引导作用仍未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作为新兴行业,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内涵,行业文化的辨识度、影响力不够高,拿得出、叫得响、品味高、流传广的行业文化品牌不够多。
二是从微观来看,各高速公路企业发展不平衡,往往是领导重视的单位,发展状况会好一些;领导不够重视,或办法不多、思路不活的单位,发展状况明显要差一些。
三是从群众参与度来看,由于部分企业未能为职工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职工的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因此职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度不高,与企业管理层交流渠道不畅,对企业缺乏认同度和向心力。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客观上说,一是文化建设原非一朝一夕之功,造就一种成熟的企业文化往往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的大企业无不如此。二是当今社会向多元化发展,信息获取渠道快捷多样,加之医疗、住房、教育等现实压力,造成职工价值取向、情绪心理较为复杂,企业文化建设难度很大。三是由于我省地理地质条件恶劣,加之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高速公路发展面临着极高的技术难度和极大的资金压力,摆在当前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快发展进度、尽快改变蜀道难的现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单位对加快发展较为偏重,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四是建设单位大量的一线职工常年驻扎在偏远的山区,甚至是人迹罕至之地;营运单位的收费员们收费任务重,并且收费站点分散、不易集中,这都给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造成了一些现实的问题。
主观上说,一是部分单位对企业文化重视程度不够,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不能从整体上系统地构建企业文化,而是简单地将其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或党建工作,从而造成企业文化建设角色模糊、收效甚微。二是部分单位以人为本、以职工为本的理念没有充分树立,没有能够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服务和关怀职工的重要手段,再加上组织和宣传不力,从而造成企业文化建设迟迟不见起色。三是创新意识不强,不能紧贴社会经济和文化热点,不能及时把握职工所思所想所需,从而造成企业文化建设载体单一、形式陈旧、内容老套、针对性差。
三、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若要进一步加强四川高速公路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可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要督促部分单位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让职工打打球、看看书、喝喝茶等陈旧理念,真正从加强企业管理和塑造企业形象的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作为凝聚职工、规范管理的有效手段,系统地、分步骤地抓好文化建设。
二是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关怀职工、了解职工,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畅通企业和职工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构建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营造和谐氛围,增强企业凝聚力。
Abstract: the highway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in large scale, high technology content, is the guarantee and foundation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management, has great effect on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social benefit. At the same time,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xpressway.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elaboration on the composition of expressway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and on the basis of many years of management experience i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realiz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and efficient.
Keywords: monitoring system, management, engineering, equipmen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P271+.4 文献标识码:A
高数公路机电系统的基本组成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由监控系统、通信系统、收费系统、供配电系统四个主要系统组成。
(一)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以管理层来划分,可分为设备、监控站、监控总中心和监控分中心。外场设备又可以分为隧道内设施与一般路段设备。一般路段设备包括有气象检测器、车辆检测器、遥控摄像机、信息屏等。隧道内设施一般可分为交通控制系统、环境检测系统、隧道通风控制系统、火灾检测报警系统、隧道照明控制系统以及本地控制系统等。而监控站与监控中心监控系统则根据规模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一般的监控中心由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控制台及辅助设备等部分组成。
(二)高速公路收费系统。
收费系统以管理层来划分,可分为收费站、收费分中心与收费总中心。高速公路收费站系统可分为收费站监控室计算机网络、收费车道计算机控制、视频监控、对讲以及报警系统等部分。收费分、总中心则根据功能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可分为网络服务器与若干个工作站。目前国内使用的主要还是半自动收费系统,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则已采用了 ETC 等先进智能的收费系统,这种智能收费方式必然成为一种趋势。同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高速公路将会逐步引入计重收费设备,以打击超限运输车辆,保障高速公路的长期高效运转,营造高速公路的公平公开的物流竞争生态体系。
(三)高速公路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主要就是基于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与收费系统的建立起来的,该通信系统主要是由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数字程控交换机、光电缆线路工程及通信电源系统等部分构成。监控系统、收费等系统的业务基于通信系统而进行连接,来保障高速公路各管理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使高速公路实现安全、舒适、快捷、高效运营。
(四)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
该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主要作用就是为各个系统进行服务,保证机电系统安全正常运行。一般采用的是集中式供电,一般从发电厂或者附近地区的高压电网引出并送至高速公路自身的变电所,运用低压变压器来产生适合系统的供电电压,最后由低压配电屏以及输电线输送至相关的用电设备。
高数公路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现状
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主要就为了规范使用与操作方式,包括对设备的操作、使用、养护等,目的就是能保证机电系统实现安全、稳定、有效的运行,从而提升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整体的经济效益。
(一)机电设备管理内容
1、一些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要安排时间,进行定期的除尘保养。
2、要定期的对自动栏杆进行保养、检修。
3、要定期的对摄像机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不管是在雨季还是冬天的时候,都不能让摄像机有雾气以及水气现象的产生,要保证做到摄像机的图像清晰、密封完好。
4、同时还要安排时间,定期的对供配电系统进行检查、维修,确保供配电系统及一些其它的收费、监控设备的维护维修以及管理。
(二)设备管理的方法
1、建立设备管理制度。
因为设备管理的技术含量比较高,所以要不进要明确管理的岗位职责,还应完善工作制度,以及规范的操作流程,要尽可能的进行细化。与设备管理相关的一些工作制度有:故障维修与故障报告,设备管理与设备维护的保养,抢修车辆的管理与工具仪表的管理,设备仓库与设备条件的管理,工具仪表与备品备件的等级备案以及编号,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与设备的保费管理,设备安全与应急处理等工作制度。
2、设备的维修方式。
(1)设备的维护。维护应该与维修相互结合,一方面能满足征费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遵循了技术管理原则。认真实行设备全员管理制度,将设备的保管、日常清洁和保养、正确文明地使用设备、及时准确地报告故障等项工作落实到设备使用的每个单位和每个人,明确各自的职责,并严格实行设备交接班制度,制定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考核评分细则,将管理目标具体化、量化,定期进行检查评比。
(2)设备的维修。任意一种设备都会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故障,故对故障进行及时的排除是设备管理的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
3、机电设备故障的预防、控制要点
机电设备是高速公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人的作用机电设备是不会投入运行的,同样没有机电设备也难以进行营运工作。但是,人与机电设备不是等同的关系,而是主从的关系。人是主体,机电设备是客体,机电设备不仅是人设计制造的,而且由人操纵使用,发挥其作用。因此,依据机电设备故障的规律和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的经验,对机电设备故障的预防和控制要以人为主,通过开展预防性科学管理达到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的目的。
三、高速公路机电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要点
根据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的特点和要素,可以设计出高速公路机电运维管理系统的框架如下图:
资产管理:针对不同类别、形态、粒度对高速公路的机电资产进行管理,涵盖机电资产的入帐、变动、台帐等,并能自定义机电资产的组成和级别,便于对机电资产的整机、部件、备件等信息的管理,并能快速导航到资产的历史信息、维护信息等资料流,形成机电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库存管理:本功能模块定位在帮助用户进行机电资产、设备的出入库、调拨、月结等常见的仓库管理。为适应不同管理模式的需要,系统应能支持物理仓库及逻辑仓库的定义。并能支持现有设备的资料批量导入。
养护管理:机电资产、设备的管理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实现在线设备的快速故障上报、合理时间修复和还原。养护管理除需要实现故障处理的整套流程以外,还应能制定各类不同维护计划的制定和检查。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维护资料除了有文字信息以外,还应该包括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甚至是视频等详实内容。
综合管理:完成合理范围内的合同计划管理、预算管理以及与机电相关的资料管理。
统计分析:在机电运维的两种工作模式下,业主单位除了需要对机电资产、设备的统计分析如设备管养分析以外,还需要对维护工作人员进行统计分析,便于完成维护工作小组、外维单位的工作监控与监督。
四、关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无论是建设阶段还是运营管理时期,有许多知识和领域,有种种技术和问题等待我们去探讨,去实践,去总结,去提高。眼前的工作要进行,长远的发展也应考虑。根据交通部《公路、水运交通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信息化发展的目标是:在全行业建立一个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网络,发展和应用各种信息系统,为各级部门提供支持决策,为交通行业提供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手段及为社会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从而达到决策科学化、办公自动化和经济管理现代化,并为实现我国交通运输智能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高速公路现有的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即沿高速公路铺设的光缆形成全国光缆网支持的传输通道和未来“五纵七横”的高速公路计算机联网收费的计算机系统,已为实现这个目标奠定了一定基础。当全国高速公路网络形成后,亦即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各地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基础,利用该网络对外服务,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不宜只注重修物化的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规划也应在考虑和计划之中。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不利因素将防碍高速公路未来的发展。
高速公路建设方面不宜只注重修物化的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规划也应在考虑和计划之中。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不利因素将防碍高速公路未来的发展。因此笔者就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国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收费系统的建设应有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利于将来各路通信系统汇接,收费系统联网。如果考虑将来全国收费联网,通行券是否应该一致。
(二)机电工程招标,应注重技术方案和主要设备的性能价格比,而不应象土建一样以低价中标。
(三)加强机电系统的监理工作,制定产品的行业标准,工程验收规范,培养机电专业监理人员,确保机电工程的质量。
(四)加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建设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面对四项系统、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五)尽快制定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取费定额,以保证已建成的机电系统正常运行并得以进一步发展。高速公路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走向成熟,我们期待高速公路和信息高速公路完美结合的到来,那时,人类将会感受“高速公路”的真正内涵和效益。
五、结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的管理已经步入了机电系统管理的时代"机电系统己成为高速公路发展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的运营状况"。尽管我国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方面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还是难以满足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相关技术人员还应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努力克服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为促进我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智明 高速公路跨区域电子联网收费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2006(6)
(二)企业文化的内在价值理念得不到提炼。企业设置企业文化是为了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至于企业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都是企业文化内在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内涵的形式就如同虚设,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就更别提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了。而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的企业文化建设正是如此,一直以来对物质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善于做表面上的文章,而忽略了企业文化本身的文化内涵。
(三)缺乏广大员工的认同,推行困难。真正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在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理解企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企业的文化内涵付之行动,并在工作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的。但是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的企业文化,更多的时候是管理者意志的体现,而员工只是按着管理者的要求去执行,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进行的很热闹,效果却很苍白。
二、完善高速公路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企业文化建设并非一日之功,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全员员工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信念和处事方式等,这些就是企业文化的内涵。但是相比较自发形成的企业文化而言,那种由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的情况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一)企业文化的构建要以人为本。任务一家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人。因此,人是企业发展的主体。所以,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是建立在尊重人的个性和发展的基础上,只有全体员工接收并执行了的企业文化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所以,企业文化应是在高层管理人员的主导下形成的全体员工的信念。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重视全体员工的认可和执行。企业文化要想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首先要从企业优良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同时,要结合企业员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特色文化,并将员工在工作中的闪光点融入企业文化中,总之,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将企业员工的意志与发展融入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中,让员工的发展通过企业的发展来实现。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全体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员工真正做到喜欢工作,乐于奉献。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高层管理者的主导作用。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文化的主导者,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要想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重视,而作为企业的领导,除了对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结构、制度建设和技术管理等方面重视外,也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一环来看待。此外,企业管理者本身的文化素养也很重要,只有自身具有这方面的文化潜质,他所倡导的企业文化才能在企业中产生共鸣;也只有企业的领导者本人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发挥其自身的领导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文化的系统建设。
(三)注重“软”与“硬”的有机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从属于企业的软实力,是全体企业员工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它会在无形中指导员工的行为,并在员工之间相互影响、传播。而企业的规章制度,属于企业的硬件建设,是企业在长展有发展过程中,针对行业特点和企业本身的实际,将企业运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道德规范与现代的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其目的是用来规范全体员工的行为,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不矛盾,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企业的规章制度能有效地保证企业文化的执行,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的规章制度的有力补充。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规范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基本都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应急救援体系[1]。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联邦应急事务管理局FEMA,形成了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应急预案完整合理,充分协调各个部门信息之间的传递迅速,并形成预警、反应、救援等一系列反应系统。德国建立了组织机构统一合理、技术先进、装备科学、灵活机动、配备齐全、覆盖全国各地的应急救援体系。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由现场急救(自救与施救系统)、应急呼救系统、应急救援服务系统和医院救治系统组成。俄罗斯于1994年设立联邦应急事务部,统一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和协调工作,依托中心城市,下设州/区救援中心,负责各个州/区的应急救援。日本政府根据各种突发事态,构建了相对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并且已经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综合性国家危机管理体系,在机构设置、完善法制、反应机制和信息安全等方面都比较完善。巴西建立了道路使用者援助系统,该系统能够调度各种应急救援设备和应急救援人员,保障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救援。印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高速公路救援服务网络,服务网能够协调各个救援部门,其求助能力覆盖了整个公路网。从国外的建设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点经验:
(1)公路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建立了统一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有部门协调、资源共享、物资保障、覆盖面广等优势。
(2)在公路应急救援过程中,重视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信息系统的开发,充分利用各个设备。
2我国的突出问题
2005年国务院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提出了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6条工作原则。《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随着国家级总体预案的建立,各个部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应急救援系统。与国外建设情况相比较,一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公路应急救援体系,另一方面,公路沿线交通安全设施等硬件设备在公路应急救援中没有充分利用。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2.1公路沿线设备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路沿线安装了信息采集设备与通信网络,其布设是按某一条公路进行布设,未考虑整体布设方案;信息采集按各自设备分别采集,是单源采集,未考虑多源信息采集,未充分利用其他设备;各个不同设备采集的信息没有统一规范。与此同时,公路交通信息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深入的研究与利用信息。
2.2公路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公路交通事故在实施快速有效的救援工作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由于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合理、职能分工不明确、没有统一组织,造成事件处理效率低下。为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3应急救援预案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变计划和应急预案,救援单位和救援人员没有根据应急预案进行组织模拟学习,锻炼救援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导致现场管理混乱和效率低下,甚至可能造成事态扩展以及引发二次交通事故。
2.4综合指挥调度系统
目前,指挥调度系统功能单一,系统缺乏与路政、养护、交警、医院等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沟通。
2.5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在公路应急救援中,缺乏分工明确的应急队伍,如清障队伍、信息联络队伍、后勤队伍、运输队伍以及各个专业的抢救队伍。
2.6物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