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家庭教育指导协议

家庭教育指导协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家庭教育指导协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家庭教育指导协议

篇1

一、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的误区

1 缺乏共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不统一。

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的今天,国家的用人制度虽有改变,但对人才的需求量并不减少,质量并不降低。作为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和为本地区培养劳动后备军双重任务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应得到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可是不少家长对子女读书却失去信心,认为国家不包分配而读书考学是无用的,这样既花钱又费时,不如多少懂点文化就外出打工还能为家里挣钱,于是,对孩子的教育也就不抱什么目的和希望,而是放任自流,导致学生流失严重。这与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协调的。

2 缺乏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宽严尺度不统一。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个行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文化知识过硬,而且要求思想道德、为人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达标。而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仅靠学校教育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的积极配合,而现在的家庭教育,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子女是无原则的爱。在满足子女物质需要方面存在盲目性,子女想吃什么。想穿什么,想用什么,想玩什么,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予以满足,这不仅使孩子娇生惯养,更会使孩子养成过高的物质厚望,甚至会导致以错误的手段来满足自己对物质的追求。对子女的学习、纪律要求却缺乏远见,一般只重智育,重知识,重考分,认为只要孩子能考高分就心满意足了,至于能力高低,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养成,思想品德的优劣却无关紧要,这与学校教育的尺度也是不协调的。

3 缺少方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步调不统一。

由于家庭的环境,经济状况和人际交往的不同,家长的思想品德、文化程度,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少数家庭能对子女进行良好的教育,但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对子女的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部分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时的态度是以自己的情绪为转移的,教育的语言和方法随心所欲,有的甚至常在酒后教育子女。不能掌握分寸,轻则唠唠叨叨没完没了,重则拳头棍棒,不分青红皂白。这种随意、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只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教唆和纵容子女违法犯罪的也不乏其人,袒护包庇子女做坏事的也屡见不鲜。这岂不是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吗?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严重失调,因而导致当教育效果不令人满意时。家长埋怨老师不负责任,老师埋怨家长不配合工作。

二、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

1 适时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的认识。

家长会是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民族地区学生家长绝大多数是农民,他们与学校教育思想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与部分家长不是专职教育工作者,没受过教育专业训练,他们对青少年思想和智能发展规律了解得很少;第二,大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思想道德水准偏低,因而对国家的方针政策缺乏正确认识,对子女教育缺乏正确的指导;第三,由于生产、工作及生活琐事缠身,在教育子女上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教育也不到实处。为此,学校和班主任应根据需要适时召开全校或班级家长会,首先组织家长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报有关信息,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使他们明确方向,而不至于对子女教育产生错误的导向・其次,向家长介绍学校工作情况及办学方向,争取家庭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再次,向家长提出有关要求和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双方产生共识,达成协议,形成教育合力。

2 经常进行家庭访问,帮助家长解决教育疑难问题。

家庭访问是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使之相互协调配合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般问题,通过家长会可以解决,但要解决个别家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只有通过家庭访问才能实现。在进行家庭访问时。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在校表现、家庭教育情况、经济状况来研究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以指导帮助家长改变落后、粗野的家庭教育方式。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访问后进生家庭,也要访问优秀生家庭,从中探索家庭教育的经验和规律。家访时要注意尊重学生及家长的自尊心。切忌“告状式”的家访或“指责训斥式”的谈话,否则,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2

(一)现实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素质教育,坚持“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学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育人工程的基本途径,反映了家庭教育育人工程的主体性,突出了对广大家长的素质要求;同时也把家庭,特别是家长的教育作为育人工程的前提。从而营造了学习型家庭的良好氛围,达到两代人学习,两代人提高,两代人双赢的效果。

(三)社会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主题鲜明、要求明确。这项活动不是一般的创先达标活动,标准不是高不可攀,它是以家庭和做人基本准则为依据,普通家长和孩子都能做得到的要求制定活动计划,从而促进社会群体的进步,这一活动抓住宣传、教育、实践三个环节,能够得到广大家庭的积极参与。

(四)创新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又一创新。这一活动与“六个一”工程、原创:“五小”活动结合在一起,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还为家长学校增添了活力,使家长学校不再流于形式。同时,拓宽了企业家长学校、新市民家长学校、流动人口家庭学校的空间。

(五)指导性。家庭教育工作经过20多年努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知识健全、理念更新、宣传普及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引起关注:社会的炒作、商业化的运作、家庭教育误区也还困扰着家庭教育。“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无疑是一个适合广大家长教育实践的良好平台,对指导家长科学教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差距

“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由于我国的地区、城乡、职业等诸多生存状况不同,也造成了明显的差异,制约着这项活动的发展,表现出这项活动的不平衡性和间断性。

(一)认识差距。“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在一些地区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缺乏广泛宣传。不少群众、不少家长还不甚或不了解“双合格”的活动要求。有些地方这项实践活动还仅限于妇联组织实施落实。党委、政府部门还没有将这项活动与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学习型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缺乏应有的重视。

(二)城乡差距。“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在城市开展较为广泛,在农村却不尽人意。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约有六成家长外出打工,这些为父母者,迫于生计基本上或完成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祖父母大都受文化局限,只能给儿童衣食上照顾。一些农村除贫困外,受到重男轻女和读书无用论影响,使儿童、特别是女童辍学,家庭教育出现弱化或虚化现象。由于农村基层干部的压缩,有些农村村一级妇联组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成了空中楼阁。

(三)实践差距。“教无定法”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因人因家庭而异,它只能有普遍的认知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近来,由于媒体的炒作,家庭教育有简单化、教条化的趋势。如媒体炒作“哈佛女孩”、“高考状元”,把成才和家庭教育成功局限于升名牌大学。我们不能用特定教育方法去指导所有的家庭,成为教育儿童一成不变的模式。

(四)理论差距。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教育理论呈多元化态势,也不乏商业运作,有意作秀,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状况,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理论“瞎教育不如不教育”、天津“郝氏协议书”等等。这里在有的仅仅是自我感知,家庭教育理论目前还存在着“老方法不灵,新方法不明”的特征,要让家长有普遍的认同感就要建立科学的理论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断章取义,使家长处于难辩真伪,无所适从的境地。

(五)家长差距。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出现了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流动人口儿童家庭、特困儿童家庭等,这些家庭在一些地区约占儿童家庭总数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些家庭比一般家庭的儿童更需要关爱,一些单亲家庭缺少父爱或母爱,一些特困家庭忙于生计,儿童缺少基本的教育条件。一些失去双亲的家庭,有的与祖父母生活,生活拮据;有的与叔叔等亲戚生活,受到歧视等等,更谈不上家庭教育。

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特点缺乏足够重视,这些捧出来的儿童往往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

篇3

1、政府部门承担儿童权益保护与教育的主体责任。瑞典内阁政府在多个部门中设立专门负责儿童事务的机构,承担着儿童权益保护与教育的主体责任,其中主要部门包括司法部、卫生社会部、教育研究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反歧视委员会等。司法部主管司法行政,包括起草瑞典的各项法案,与儿童事务相关的法案,如家庭法、社会法、教育法等,均由司法部起草。卫生社会部主要负责家庭政策、儿童权利、残疾人权利、医药和退休金等事务。下设社会保险署、儿童代表署和国家青少年问题群体管理署等部门,其中社会保险署向公众提供保险和各类补贴的服务;儿童代表署在瑞典代表儿童利益参与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监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在瑞典的实施;国家青少年问题群体管理署负责酗酒、吸毒等问题青少年的管理,对他们进行矫治与教育。教育研究部部长由副首相担任,主要负责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青年事务。下设教育署、学校改进署、特殊教育署、民族教育署、青年事务署五个署。国家反歧视委员会(平等监察署)旨在推动所有人有同等价值和权利,主要职责是提出立法建议,研究、传播法律,受理反歧视投诉并调查和处理。目前反歧视的重点是性别、种族、、残疾、性取向、年龄等七个领域。文化部基于媒体对儿童教育的影响于2011年1月设立了国家媒体署,该署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儿童和青年人正确使用媒体,审查并决定电影分级,主要服务对象是儿童和儿童工作者。财政部主要职责是依据瑞典预算法,参照瑞典12个部下属各署上报的预算,提出预算提案,提交国会审议通过;同时审计各个署预算执行情况。

2、议会建立了儿童权利保护的监督机制。瑞典新宪法规定了议会监察专员制度,议会选举产生四位监察专员具体行使监督职能,监察专员任期四年,其中一位是儿童监察专员,专门负责儿童事务,代表议会监督儿童权利是否依法得到保护。儿童监察专员的工作职责包括:受理公众投诉,所有人包括儿童均可通过网络、寄信等各种方式投诉,但匿名投诉不受理;登记公众投诉,接到投诉后,由监察专员下设的行政部门进行登记;开展调查,儿童监察专员调查情况可以把相关机构和人员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了解情况。儿童监察专员采取的处理措施包括对有关机关和人员提出建议,对有关人员提出批评和警告,对的人员提讼,对发现的法律漏洞提出修改建议。

3、非政府组织在儿童权利保护机制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在瑞典,儿童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社会各界特别是一些非政府组织也积极致力于儿童保护事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瑞典拯救儿童组织、瑞典儿童社会权利委员会。瑞典拯救儿童组织成立于1919年,是瑞典拯救儿童权益方面最大的组织。主要工作是关注和解决一些突出的儿童问题,如近年的难民儿童问题;还针对瑞典执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状况定期提交附加(影子)报告。该组织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公司和私人捐赠,三者基本各占1/3。瑞典儿童社会权利委员会成立于1999年,全国共有专职人员80人,志愿者700人。主要工作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为受虐儿童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值得一提的是,为有效保护儿童权益,该机构与儿童的所有往来联系均采取匿名方式。该组织的经费10%由国家提供,其他渠道占90%。2010年该机构共接听孩子电话126000次。

二、瑞典儿童保护与教育的政策法律

瑞典没有儿童权益保护的专门法律,但在家庭法、社会法、教育法、儿童代表法、反歧视法等法律中涉及到相关内容。这些法律规范成为儿童权益保障政策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1、儿童、家庭福利制度完善。瑞典建立了一整套兼顾普遍性和高水平的儿童、家庭福利制度,使有子女家庭与无子女家庭保持基本相当的生活水准,利于双亲平衡好工作与家庭。具体而言,儿童和家庭福利政策覆盖到儿童的生育、抚育、看病、医药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父母津贴、儿童补贴、抚养补贴、住房补贴、领养孩子的补贴、孩子生病残疾的补贴、儿童抚养津贴等。父母津贴包括母亲怀孕津贴、父母产假津贴、父母临时津贴等,旨在补贴资助符合条件的父母和家庭,最终达到保护儿童的目的。儿童补贴是16岁以下子女享有的补贴,旨在消除有子女与无子女家庭间的差别,目前的津贴标准是每月每个子女1050瑞典克朗,至子女16岁时止,多子女家庭可领取大家庭补贴。抚养补贴指婚姻或同居关系破裂时,若不抚养子女的一方无能力支付或不支付抚养费,由社会保障部门先行支付的补贴,该补贴旨在确保单亲家庭的子女过上与双亲家庭子女同样稳定和正常的生活。住房补贴是经济困难的单亲母亲或父亲依法领取的补贴,支付数额取决于子女数量与家庭收入等,旨在让经济困难的家庭有足够的住房面积。

2、儿童教育体系完备。瑞典建立了从幼儿园到老人的全程教育体系。该体系包括学期教育、义务教育、义务后教育三个阶段。瑞典秉持传授知识与能力、公民意识培养并重的理念,这样的教育不仅为瑞典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力资本,还为社会和谐提供了社会资本。在瑞典,对儿童的教育主要由学校负责,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62年起,瑞典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一般情况下,孩子1-5岁接受托幼一体的学前教育,6岁上学前班,7-16岁阶段接受9年义务教育,17-19岁接受三年高中教育。目前公民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部免费。瑞典学前教育的重点是儿童保育和教育,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托儿所(幼儿园)在瑞典的福利系统中非常重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瑞典非常重视平等问题,所有孩子不论穷富都进入同样的教育系统,尽量避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每所学校要确保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不论其性别、种族或民族出身,宗教或其他信仰,性取向或残疾。高中教育在瑞典被视为整个教育系列中的关键环节,因为它在终身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继续学业,为今后接受高等教育、从事职业和当一名合格公民做好准备,所有孩子都可以进入高中学习。

3、儿童监护制度健全。瑞典家庭法确立了健全的儿童监护制度。关于儿童的监护人,根据瑞典家庭法,父母双方是子女的法定监护人。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必须有监护人,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和责任。父母双方结婚的由夫妻进行共同抚养;如果父母没有结婚,孩子的抚养权则属于母亲。夫妻双方离婚的,如子女未成年,夫妻双方仍应当共同承担抚养义务。夫妻离婚时,由卫生社会部的家庭顾问帮助促进双方自行达成协议,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可以到法院。法院会尽力促使双方和解,不能和解的将做出判决。法院解决子女抚养问题须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并注意了解和考虑孩子的意愿。如果法院认为父母有虐待、遗弃等行为可能会伤害子女,有权将孩子暂时交给寄养家庭抚养,寄养家庭由社会部负责遴选。夫妻离婚后不与子女生活的一方有探视子女的权利,但必须征求子女的意见,另一方父母有协助的义务。父母必须根据孩子需要和自身经济状况支付孩子抚养费,直至孩子满18岁或者进入义务学校或者综合高中时止。如果离婚后一方父母不支付抚养费或者支付数额达不到协议或判决的标准,可向社会保障部门为孩子申请抚养补贴,由社会保障部门先行支付后向不支付的一方父母追索。关于监护权的变更,分为双方协议变更和一方要求变更。如果父母双方达成变更孩子监护权的一致意见,应当向社会福利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社会福利委员会批准与否取决于此申请是否符合孩子的最大利益。父亲或母亲一方要求变更孩子的监护权,必须到法院,法院会权衡孩子利益以及孩子自身的愿望做出裁决。未征得监护人同意擅自带走或滞留孩子的,监护人可以向地方法院请求将孩子送回。

三、瑞典儿童保护与教育工作特点

1、理念先进。在瑞典,“儿童最大利益”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及涉及儿童的所有事务,均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这一理念在儿童福利、儿童教育及儿童监护等制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在家庭法、社会法、教育法等法律中得到充分表达。如瑞典卫生社会部专设儿童代表委员会(署),以了解、反映儿童的诉求。瑞典明确将儿童福利定位于普遍性儿童福利制度,儿童每月享受儿童津贴;瑞典通过资助家庭,为有儿童的家庭提供母亲怀孕津贴、抚养补贴、住房补贴等多种政策支持,使子女享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夫妻离婚解决子女抚养问题时,法院首先考虑的因素是未成年子女的意愿和利益,等等。

2、机制健全。瑞典将保护和照顾儿童视为国家责任、社会责任,并建立了政府主导,多机构协作的国家机制。首先,瑞典实施三级政府管理,国家、省政府、市政府构成三个纵向管理系统。每个系统有相对明确的分工和相对独立的运行方式,中央政府负责道路、铁路、航空、法院、大学;省政府负责医疗保险、牙医保险、公共交通、制定地区计划等工作;市政府负责社会服务、学校、孩子照管、环境、保护、紧急事件服务、老人看护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工作。各级政府任务明确,工作相对独立,高效运行。其次,瑞典儿童保护工作大多是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多机构参与的方式开展,充分调动社会各种资源共同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以瑞典性别平等工作推进方式为例,1980年国家颁布《平等机会法》,中央政府成立性别平等部。因性别平等与所有的部门和机构都有交叉关系,故同时在各部委设性别平等处,由专人负责监督其分管机构执行平等机会法;在各省行政部门聘请性别平等问题专家参与性别平等的培训和推进工作;教育研究部在小学、中学和高中开展性别平等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国家平等检察署接受性别不平等、种族歧视等方面的投诉和调查工作;NGO组织以独立身份进行调查。多部门、多机构的参与和合作,自上而下,左右交叉的工作网络使得瑞典性别平等工作得到快速推进,并成为世界上性别平等程度最高的国家,目前,女性就业率达74%,女性参政率45%,大学本科生中女性达65%。

3、体系完善。儿童保护体系完善。瑞典的儿童保护体系从内容上看,包括了生活、学习、照料、住房、看病、护理、伤害等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从时间上看,包括了孕育、出生、婴幼儿、儿童、青少年阶段。瑞典儿童保护体系具有内容广泛,保护项目细致、具体、易操作等特点。目前,瑞典儿童保护体系大致涵盖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家庭基本生活保障、儿童权益保障三方面。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包括儿童补贴、领养补贴、残疾儿童护理补贴、儿童抚恤金、教育补贴等;家庭基本生活保障包括父母保险(父母补贴、临时性父母补贴、怀孕补贴)、老年生活补贴等;儿童权益保障主要针对不良环境、家庭的儿童权利保护,凡家长有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或存在家庭暴力等问题,政府将采取强制抚养措施将儿童保护起来。儿童教育体系完善。与瑞典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瑞典建立了从幼儿园到老人的全程教育体系,该体系包括学期教育、义务教育、义务后教育三个阶段。值得一提的是,瑞典重视早期教育,将学前教育完全纳入教育体系当中,由教育部门统一规划和实施。

4、形式灵活。儿童保护服务提供方式大致分为三类,即政府直接提供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委托NGO和私立机构承办。公民在选择服务时可自由选择,如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可根据家长的意愿到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就读。如果上私立学校,市政府将教育经费按照学生人数下拨到私立学校。医疗服务也是如此,自2001年起公民可在全国范围内的任何其他地方获得与所在省同等的健康医疗保障。政府鼓励多种形式的服务,一方面希望通过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多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提供服务也可减少政府机构的人员配备。如国家教育部青年署仅有75名工作人员,每年国家预算加各种项目经费约有10亿瑞典克朗。因此,大量工作是以项目的形式与NGO组织、省市一些机构和部门、高校等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完成。教育形式与内容灵活多样,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融合。瑞典存在着相当比例的私立或者非政府举办的学校,它们接受政府拨款,按照国家教育大纲实施教学,但是可以贯彻自己的办学理念。同时,政府也在鼓励特色学校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形式的存在为儿童和家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在学校教育之外,瑞典有多个机构和社会组织关注和支持青少年的教育或者关注儿童权利,如国家媒体委员会、国家青年事务理事会、儿童代表署,以及拯救儿童和儿童救助会等非政府组织,它们分别从不同方面关注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利,为儿童提供法律、心理帮助和咨询,为家长提供教育支持等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教育网络和家庭教育的支持系统。隶属于社会部的国家青少年问题群体管理署,则承担着类似于我国工读学校以及少管所等机构所承担的对不良青少年的教育和矫治功能,但其职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管理和教育更为专业。

四、启示与建议

启示之一,家庭政策的完善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应当成为今后我国推进改革、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重视家庭、以家庭为核心是我国文化的悠久传统,但是对比瑞典完善的社会福利政策,特别是贯彻促进工作与家庭平衡的一系列家庭福利政策,以及家庭法等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尚缺乏完善、系统的,以促进家庭和谐、支持家庭维系与发展为目标的法律与政策措施。关注家庭,重视家庭工作,加强对家庭的支持,在社会管理中形成以政府综合职能部门为核心,广泛吸收社会组织参与的合作机制,可以作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一种选择路径。

启示之二,政府职能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完善。瑞典政府的职能相对简单,社会福利、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政府机构的设置很多以落实理念、解决问题为宗旨,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断面临新的社会问题,如果能够围绕社会管理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政府的机构与职能设置,围绕重要问题,推进不同部门、机构之间的整合与重构,将更有利于应对新的矛盾与问题。

启示之三,家庭教育的立法应当更加注重对现有资源的整合,通过支持与引导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建立都有各自的背景与传统,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在相对缺乏相应支持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家庭教育法整合和创设相应的制度还是十分必要的。家庭教育的立法思路应当以机制创设与制度整合为手段;以促进政府、社会关注家庭教育、加大相应的经费与资源投入,促进家庭和谐、教育发展为目的,有必要考虑将法律调整的范围延伸到对家庭的支持与引导方面,成为健全家庭政策的组成部分。法律的名称也可以考虑确定为《家庭教育促进法》。

综上所述,就目前促进中国儿童保护和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1、重视学前教育,明确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主管部门。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发展、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价值,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目前,我国0-3岁儿童早期教育是多部门分头在做工作,没有牵头负责部门,早教机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早教市场混乱,建议国家明确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牵头部门,形成部门负责、其他相关部门和组织配合的工作机制,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篇4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209-02

一、留守儿童教育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需要

留守儿童是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的逐渐弱化,因此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及影响。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家庭,留下的另一方往往由于农活较多,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家庭,孩子主要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等代为教育,由于一些代养人的养育方式不当,或过于溺爱、放任,或有所顾忌而不予严格管教……所有这些因素,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有效性,导致了留守儿童自身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心理及行为,最终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不得不正视的一种现象,也是我们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所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需要政府、社区、家庭和学校都寻找自己角度的应对措施。同时,还需要一个专业的群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留守儿童工作,将各方面的有效资源联合起来,为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出谋划策、身体力行。专业社会工作是指一种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社会成员克服生活障碍、增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又是指从事这类服务的一种专门职业[1]166-167。

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社会工作者们为其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及运行机制。体现在专业社工可以联合政府、妇联、儿童保障部门等相关组织机构和学校等相关教育机构共同组建一个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机构,并由各机构部门推选负责任的代表和社会工作者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方关系、筹措经费、统筹安排等各项工作。

二、留守儿童教育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过程

(一)宏观社会工作行政:争取政府和政策法规层面的帮助和支持

城乡壁垒的种种限制使得进城农民工无法把子女带在身边,为了保证城市农民工子女就地入学,社工行政人员可以运用组织及社会的力量呼吁和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1)通过减免农民工孩子进城读书所需的各种费用,尽量保证教育费用在农民工家庭经济收入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此来实现留守儿童追随父母,在城市读书,亲情、教育两不误;2)呼吁政府通过给予一定的补助及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私人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既满足低收入流动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实际需要,又可以让农民工父母亲自照顾教育身边的子女。3)呼吁国家政府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校条件、办校标准、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质量、饮食卫生条件等,督促其办校行为。

社工行政人员还可以争取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我国目前缺乏严格和完整的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进行约束,有些父母就用金钱和物质代替对子女的监护[2]19-20。为此,社会工作行政人员应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并在新的立法中呼吁、鼓励政府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纳入其中,为留守儿童随父母外出上学创造条件,减少农村留守家庭的出现,同时,还要对侵害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的责任人包括家长,追究责任,确保留守儿童的健康权、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二)中观社区工作:以社区为载体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我国农村社区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有限,也加剧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压力。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的有限,无疑使祖辈们无从得到指导,加大了其家庭教育的难度[3]34-39。因而,在中观层面,社区工作者就要努力实现社区教育与家庭、学校教育的一体化,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第一,设置社区教育机构,开展必要的社区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和有效监督;第二,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规范和引导留守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与培养他们形成优良品德。例如,在农村社区设立诸如“留守儿童谈心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室”等机构,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管理工作,为留守儿童和临时监护人、教师提供共同交流、谈心的适宜环境,搭建心灵倾诉与沟通的平台。具体形式包括:有线广播或者文艺会演形式的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安排农村学校教师的入户指导,或者利用闲暇时间举办家长培训学校;联合退休老教师和热心留守儿童问题的志愿者,组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委员会,定期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方法;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为家庭教育困惑者寻找解决对策并提供专业辅导。

(三)微观个案、小组工作:个别化服务与团队共同参与有机结合

针对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社工会根据留守儿童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父母及临时监护人反映的情况,在自愿报名参与的原则下,以小组工作的形式把留守儿童的父母或者临时监护人集中在一起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或者根据需要,以个案工作的形式对临时监护人进行个别化指导。目的是对他们进行儿童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规律及方法等普及性教育,使其了解留守儿童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行为的不良问题以及自己监护的任务和责任,引导他们发现自身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获知如何改善的解决之道。针对留守儿童本身,社工可通过个案工作手段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情绪和情感的个别疏导;也可以通过小组工作的形式为聚集在一起的多个留守儿童设计一套专业的活动方案,提供专业化服务;还可以采用家庭联合治疗的方式,联合留守儿童的父母和临时监护人,三管齐下对留守儿童全面加强教育,给予多方关怀。

社会工作者实施专业化过程主要经历五个步骤:一是接案与建立关系;二是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三是以“案主自决”为原则,制定总、分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签订工作协议;四是以“个别化”为原则,实施服务计划;五是结案与评估,并对案主后期表现进行跟进计划服务。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优势

专业社工是一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社会成员克服生活障碍、增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和专门职业。以专业的角度和相关的经验来看,专业社会工作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介入有着其他学科和介入方式所不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具有社会政策法规建构和价值导向的独特优势

在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制度的方案设计过程中,社会工作行政人员主要关心弱势群体如何通过社会政策受助,这种专业取向使其在社会服务体系中常常自觉成为广大弱势群体权益的“代言人”。作为弱势群体困难和需求的主要表达者、诠释者和推动其社会服务最大化的主要践行者,社会工作者在长期从事弱势群体服务过程中,深入弱势群体,与留守儿童及其父母是有着密切接触的,对他们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真实需要也是十分了解的。

(二)具有高度专业化的介入方法和手段的独特优势

社会工作者是一支高度专业化的队伍,有着专业的伦理规范、专业的领导团队和组织机构,以及专业素养和方法技能的教育和实践背景。主要体现在,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主要有三大层面、四大专业方法,即宏观社会工作行政、中观社区工作、微观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在“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下,把“案主”——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看做是弱势群体,认为他们是能动的主体,与其建立信任关系,并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长处,最终实现“自助”。专业社会工作者,有着广泛而多样的社会网络,在增权使能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可以在培养社会公民服务意识和志愿者精神,在积累社会资本和在实现个人的社会性恢复等方面发挥其无法取代的独特优势作用。

(三)具有在协调和动员社会资源方面注入社会服务的专业内涵的优势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往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纵向模式,缺乏自左向右的社会横向模式,不能形成广泛而有效的资源整合的社会网络。社会工作者具有基层工作和专业组织的优势,可以在自上而下的政府资源动员、自左向右的民间资源动员以及服务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方面注入其专业性内涵。具体体现在,社工对于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困难和需要有着深入的了解,对于寻找、联络政府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的正规资源方面有着自己的专业方法和渠道,对于邻里、朋友、亲属和志愿人员等非正规资源和未被启用的各种持久而普及社会资源的协调和动员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力量和手段;专业社工可以通过发挥“个案管理”、“社会支持网络”等专业方法的作用,为留守儿童群体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留守儿童逐步走出面临的困境,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还可以通过发挥社会行政资产筹集和管理的各项功能,设立专项服务基金,改善当前社会资源动员的临时性和被动性,实现社会资源的动员和运作的专业性、系统性和有效协调性,真正长久而有效地实现留守儿童教育的改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玲.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突发事件精神救助的优势[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

[2]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5).

篇5

1 把握现状,找准“两走进”切入点

厦门市江头第三小学地处湖里区江头街道吕厝社区,现有29个班级,教职员工100人,学生1217人。学校多年来进城务工子女数占学校学生总数的60%以上。目前学校所在吕厝社区常驻人口11000多人,外来人口7200人。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对比分析,发现我校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现状有如下特点:

1.1 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差。来厦务工人员家庭属于典型的经济不充裕家庭或居住动荡家庭。尽管他们也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是,他们通常为生活所累,无法为子女提供理想的家庭教育。他们多数居住条件较差,如租个店铺白天做生意,晚上住人,店铺也是孩子学习、作业的地方,采光不够,环境脏乱。

1.2 家庭缺乏科学的家教理论指导。由于目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人口素质的提高跟不上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大量的来厦务工人员汇聚在湖里区江头地段,家庭结构复杂,家庭教育观念、方法新旧夹杂,多数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家庭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的指导,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误区。加上家长忙着打工挣钱或做小本生意维持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兴趣爱好,时常忽略孩子的行为偏差,无法进行及时的教育引导。

1.3 中途插班生多,学习衔接困难。由于中途转学插班,且各地在教材使用、课程设置不尽一致。特别是一些农村小学未开设英语课,一些素质教育课程也较为缺乏,导致转进后学习衔接困难,影响了学生的自尊心,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倾向,有些学生因此成为学习困难生。

1.4 行为习惯不规范,卫生意识未形成。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农村来的孩子相对城市孩子显得较“野”。主要表现在,不注重基本礼仪,说话爱用嚷,走路爱跑,活动时好冲跳,个别孩子还会说脏话。卫生意识较差,个人卫生不够讲究,部分孩子不修边幅,爱乱扔果皮纸屑等。

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我们认为进城务工子女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在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给予他们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建立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制度,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和沟通,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此,我校确立了“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帮助” “让每个进入三小的学生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的办学理念。把“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共建共育共谋发展”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工作思路之一。

2 走进社区,实现学校、社区资源共享

学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走访江头街道、吕厝社区居委会、江村居委会及周边单位,了解社区概况与主要需求,协商学校与社区教育合作事项,听取社区、群众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此外,我校通过公开热线电话、设立意见箱、召开专题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调研,广泛征求家长意见,接受社会监督,改进教育工作。一年来,校领导走访社区9次,发放征求意见表1349份,征集意见、需求12条,主要集中在社区缺乏知识力量的支撑(如社区拟开设绿色网吧缺少技术的支持,拟开办科技活动室文化积淀不够等),社区群众家庭教育方法单一。孩子暑假无人照管等问题。经协商,决定以学校教育为龙头,配合社区把德育工作面做宽,签订共建协议,拟订合作意项,共建社区教育文化资源。

2.1 学校开设爱心网校,协助社区开办绿色网吧。针对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家庭里没有电脑,而学生对网络知识又充满渴求的现状,为实施正面教育避免学生上黑网吧,学校与社区分别开设爱心网校、绿色网吧,分工合作解决周六、日及寒暑假学生网络科技的学习问题。学校派信息老师为社区提供技术支持,定期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对社区网吧进行绿色监管。而学校整合现代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好校园网,向社区儿童(含进城务工子女)开放,开设Inter暑假电脑培训班,有专职老师专人管理。通过网络培训与竞赛活动,满足进城务工子女对网络的浓厚兴趣,让进城务工子女在网络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活动的开展既丰富进城务工子女的暑期生活,又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2.2 共建社区教育文化资源。一是协助社区开办科技活动室。学校派科学老师就社区科技活动室的布置、科技宣传栏的板报设计、设备如何合理添置等进行具体指导并参与到社区科技活动的开展中,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协助组建合唱队。发挥我校音乐老师的资源优势,抽调部分老师与社区居民组建合唱队,由音乐老师进行指导,两次参加街道组织的合唱比赛,分别获区一、二等奖。三是派出老师28人次配合公安、工商、文化管理部门,治理整顿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整顿清理校园周边非法网吧、音像店等,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师生先后参加创建文明城市文明交通督导、宣传94人次,清除城市“牛皮癣”68人次。

2.3 开辟“第二课堂”,抓好了社区实践活动。进城务工人员分散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如果能把他们组织起来,与社区的孩子融合在一起开展活动,那么,他们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就一定能得到有效养成。学校、社区工作人员多方寻求资源,与多个单位联系,开展暑期共建共育活动。如:开设书法班。我校派书法老师与江头街道合作开设书法班,举行江头街道少年儿童现场书法比赛,丰富社区学生的艺术文化生活。寒假里,组织学生为社区居民义务书写春联,三年来受益学生在这328人次。又如 “大手拉小手,文明使者在行动”活动、“语言文字纠察队”活动、“蓝色随想”之旅、“绿色的梦”军营之旅、“可口可乐”绿色环保之旅、“阅读好书”海洋之旅、“气象科普”之旅、“奥林匹克博物馆”之旅、“破狱旧址”红色之旅、“美化社区”小小志愿者行动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使积极的思想理念、端正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地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品质,而他们的父母也非常放心、非常支持他们来参加学校、社区联合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

3 走进家庭,共建家校育人平台

根据学校生源的特殊性,许多学生家长为生活所迫,经常早出晚归的实际,学校引导全体教师创新工作思路,克服困难,走进家庭,把爱心送给广大家庭,指导进城务工人中员家庭采取有效措施、用科学的方法培育子女成才,提高家访的有效性。

3.1 重视家访工作

(1)每学年安排家访任务。德育处每学年都安排“走进学生家庭,关爱学生成长”的家访任务,要求教师利用双休日、课余时间走家串户,主要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12名年段长、下年段行政全部分配到班,29名副班主任全程参与,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

(2)每学期制定家访计划。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家访要注重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制定好家访计划,做到目的要明确,做好充分准备,不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还要对特困生、学困生、外来务工家庭和单亲家庭等7种对象进行重点走访。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要求做好家访记录,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3)采用家访预约制。学校要求在学生生病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或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应及时与家长进行家访,争取赢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针对大部分学生家长为忙于生计,平时经常不在家的实际情况,学校要求教师家访要根据学生家长的实际困难,采用家访预约制,时间上尽量照顾学生家长的需要。

(4)家访工作有具体要求。学校要求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时,要做到实事求是。力求做到“三忌三宜”。一是宜多鼓励,忌多批评;二是宜全面,忌片面;三是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家访时让学生在场,家长、老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首先告知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反映他们的优点,让家长敞开心扉,谈孩子在家的优秀表现。这样一来,家长了解孩子身上的优点,旁听的孩子也对老师的评价心中有数,感受到了教师的亲切,消除了抵触心理,更加信任老师、理解老师。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三年来教师们登门访问3097人/次,加上其他形式访问也收回家访纪实462份,全部按要求进行家访,家访率百分之百;学校共收到家访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74份。

篇6

二、高校后进生家长责任意识不强的具体成因

(一)自理能力缺失,导致学生对父母生活依赖感强随着高校生源的连年扩招,相当多的父母把孩子的教育全权交给学校,把孩子送入高校的“大熔炉”里集中锻造,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应顺理成章由学校委托培养,对孩子高校生活却不管不问或者盲然处之,造成孩子对父母长期依赖,对独立生活无所适从。对新兴的大学生活难以适应,逐步表现出意志薄弱,懒惰贪玩,且习惯于照搬照套,缺乏创新性和自主性,缺乏自理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状态。

(二)自控能力缺失,导致学生对本专业学习无兴趣有些家长因为子女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管理过严,强行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愿报考专业,为了弥补孩子初衷改变的“愧疚”对孩子的要求逐步降低,除满足孩子一切物质支出外,其余一概不予过问。该种学生思想活跃,但组织纪律差;有创新意识,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认为自己的学习动力和目标统一而单调,因此对大学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反将希望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投身于诱惑颇多的消费群体弥补心灵空虚。

(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和婚姻观缺失,造成学生对家庭教育排斥学生不愿意受到现有家庭教育具体原因有三:一是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具有独立处理生活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摆脱家庭的束缚片面地认为是民主、自由和独立的体现;二是,家长工作繁忙难以抽身与孩子沟通,处于代沟多和叛逆期的学生就把与家长的话看做是老生常谈,故作姿态的说教,甚至认为家长压制自己的个性,期盼摆脱父母的限制。三是,个别家庭由于父母夫妻双方关系不和谐,使孩子缺乏集体环境的关爱,对家庭环境表示厌恶,产生怀疑甚至反叛。因此,家庭教育的背景、和谐因素、文化氛围、文明程度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

(四)经济困难的家庭教育方式手段缺失,导致学生对统一活动排斥还有比例占到班级总人数三分之一的农村或者城镇普通工人家庭因为经济压力过大,一方面,自身生活无法维持,无法顾及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另一方面,父母的文化水平偏低,针对学习的情况只会说“好好学习”之类的浅显语言,对孩子人生观缺乏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孩子产生落差,形成自卑或是叛逆心理。该种孩子往往性格脆弱,多愁善感,患得患失,易对他人或者自己不满。容易心灰意冷,自暴自弃,从而心理失衡,破罐子破摔;另一类叛逆的学生疑惧性和对立性情绪双重并行,他们个性张扬、喜欢挑战权威,不愿意循规蹈矩,

三、弥补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家长责任意识,充分发挥高校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的整体合力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行的主要是辅导员为体的管理模式,而诸多高校由于管理师资的不足,导致辅导员的带班比例都在1:300左右,因此,仅凭辅导员的力量就显得孤掌难鸣,如果家长没有及时介入学生在校的监督和管理,当学生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学生家长只会感到突然和意外,已经没有能力阻止事件的发生和蔓延。相反,得到家长的配合和辅助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工作中证明,大多数家长态度和蔼,通情达理,力求配合;但个别家长听任放纵,表示对孩子约束不了;有的家长称因工作忙转而委托学校,针对这种种情况,只有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支持和互相激励,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问题方能尽快实现。

篇7

1、学习好的管理经验,制定好教育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促使教育常规落到实处,各项工作井井有条。

2、进一步加强学校优秀班主任的管理,发挥“携手”学校优秀班主任和本校优秀班主任的引领作用,相互学习经验,促进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3、在帮扶学校的指导下,成立“家长学校”,进一步加大现代家庭教育的实施力度,真正体现三位一体,合力聚集,促进学校工作,提高家长素质。

三、主要任务

1、结对共建班主任管理制度

德育开展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德育主任,更取决于班主任,如何抓好班主任管理,则是教育主任的重中之重。通过“携手行动”,建立健全我校班主任管理制度。学习并具体有效地开展班主任日常考评工作,组织开展好两校班主任学习培训与经验交流工作,积极学习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工作队伍。

  我们通过此次携手,将建立以下班主任管理制度:

(1)、班主任工作承诺制:对孩子微笑、与孩子交谈、帮孩子明理、教孩子求知、让孩子自主、给孩子机会、为孩子着想、替家长分忧。

(2)、各项竞赛评比制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好评分标准,对各班的纪律、卫生、两操、上学、放学路队进行考核,并将成绩公示。每周为单项竞赛优胜者颁分班级流动红旗,期末对流动红旗获得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优异者予以奖励。

(3)班主任首问制度:班级中发生的事情,班主任应该首先知道,并作好妥善处理。

(4)家校联系制度: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家访,家访情况要做简单的记录。

(5)班主任例会制度:每个月定期展开班主任例会,以不断发现问题,寻找方法、总结经验。

(6)文明班级评比制度:每月开展一次文明班级的评比,对优胜者在全校师生上予以表彰。

 2、结对展示课

  “携手”学校的王欢主任是区首席班主任,个人的班主任管理经验相当丰富,个人的业务素质独树一帜。赵静静老师虽是仅用了一年多的工作时间就积累厚厚的三本教育札记,深得家长的信赖与支持。我们将充分利用优质教师资源,邀请王欢主任到我校上一次班会课,做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邀请赵静静老师展示个人的资料汇编,并介绍个人的心得体会。

   班会课的展示,班主任经验的交流,个人资料汇编的展示等等,这些必定会带给老师们惊喜与收获。

3、结对“活动”

活动的开展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学生能力提高的根植所在。在结对的过程,我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我们将请“携手主任”到我校共同参与,共同策划,学习好的经验,听取好的建议,把活动搞好,深入人心,真正的活动的推动作用。

4、结对“学习”

本学期,对口学校将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届时我校的教育主任将带领班主任一起去学习、聆听,以求进步。会后,我们将共同研讨、交流,提升思想和认识。

5、结对“现代家庭教育”

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应首当其冲。“一个学生的成功,不仅仅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更能体现家庭教育的水平。”可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对学校的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市中区家庭教育实施方案,在对口学校的帮扶下,我校将逐步落实,使此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两校将同步开展以下活动。

1、开展读《家庭教育》名篇活动,发放《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材料,推荐《齐鲁晚报》教育版,书籍《哈佛女孩刘亦婷》等成功教育的版本,引导家长利用业余时间到书店选购家教方面的书籍。让家长在书籍中成长,在学习中发展,从而使教育从感性走向理性。

2、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陪孩子选购健康、有趣的书籍,与孩子共同阅读,阅读的同时与孩子不时交流,相互提问,回答孩子的各种问题,这是最好的引导方式,让学生真正喜欢书籍、喜欢阅读的方式。从而家长以自己的广博赢得孩子的信任。

3、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专题讲座,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家庭氛围的重要性,杜绝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四:活动安排

十月:

1、两校签署协议。

2、与张青霞主任共同商议携手开展的活动。

3、建立班主任管理制度。

十一月:

1、王欢欢主任班会展示课。

2、赵静静老师班主任资料展示。

3、赵静静老师新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十二月:

1、与携手学校的主任、老师聆听专家讲座。

2、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篇8

一、办学条件优越,为“三位一体”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萝岗区禾丰小学创办于1948年,建校至今已近70年历史,现有学校有教职工32人,学生513人;占地面积21483平方米,建筑面积5773平方米,人均占地面积约48平方米。学校环境优雅、清静,设有18个多媒体教学平台,电脑室、音乐室、体育室、图书室、大队部室、美术室、卫生室、体育馆等功能场室,校内安装了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系统。配备80台电脑供师生办公学习使用,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求。校内有生物园、气象站,设施设备完善,功能场室齐全,为学校全面推进家长学校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与社区合作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组织管理有序,为“三位一体”教育提供了保障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自2014年4月启动家校、社区合作教育课题后,我校各项教育工作就有条不紊地展开,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管理机构也应声成立,由黄壬新校长家长学校校长,由陈婵莲副校长和禾丰社区的李锡全副书记担任副校长具体负责,各部门协同工作,家长学校相关的家长委员会、教务处、教研组等机构于一个月内相继成立。同年9月永和家庭服务中心在我校挂牌成立。学校各项工作能在短时间内有序展开,软件硬件建设齐头并进,这得利于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得利于各部门间长期形成的高效益的协同作战能力,家长学校的成立和服务中心的挂牌无疑为我校“三位一体”和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家庭和社区教育,真抓实干

我校家长学校的面授课材料做到“三有”:老师上课有备课,现场有照片和家长听课有签到。家长学校的教育活动其实并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的范围内,应该有机会走出去,有机会到更广大的区域和各层次各社会阶层交互,和他们形成合力,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参与到社会教育活动中去。除此外,我校的社区合作教育也有的放矢的进行,我校还与永和街道合作成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经常把永和街的社工请过来为我们的家长上课,也经常组织家长到永和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上课,我校也经常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丰富学生和家长们的学习生活。永和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叶伟明主任带领他的社工团队经常到我校为家长进行《亲子教育宣传讲座》、《夫妻和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莫桂兰主任经常带领他的社工团队给我校的学生进和家长进行心理辅导。我校还聘请了家委会成员吴瑾萱妈妈作为我校舞蹈队的校外辅导员,每周三下午到我校上课。近两年我校还邀请了许多的专家来我校为家长上课广州卡耐基成功素质培训学校林缨校长到禾丰小学做“相信的力量――身心一致做智慧父母”和全国亲子教育知名专家黄振芳教授作“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自控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家长培训会,我校还邀请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唐凤霞教授作“家校携手,共育英才”的讲座。

三、教育效果显著,为“三位一体”教育提供了信心

(一)教学科研,硕果累累。

我校的家长学校、社区教育,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成了我校的品牌。学校负责人,黄壬新校长在接受家庭教育方面,勤于学习,并把学到的家庭教育知识及时,积极地传导到家长学校的课堂上,让家长在第一时间感受新思路,尝试新方法。家长学校根据我校购买和订购一定数量的常规的家庭教育资料,供家长在学习时使用和参考。各家长对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学校的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交流,并留有书面记录。我校还与和永和社区合作开展了对家长和学生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如包粽子送温暖活动、参观企业、寒暑假家校、社区携手敬老传温情社区探访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家长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增强了亲子间的沟通。

我校家长学校、社区教育不仅仅停留在教学活动的范畴,同时也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有一大批教学科研成果涌现:卢陆燕老师的论文《抓好学校少先队工作的两个关键》获得了区少先队论文评比一等奖,钟石开老师的《中队辅导员做好中队工作要有“六心”》和卢小青老师的《三位一体共促少先队员健康成长初探》获得区二等奖,另外还有赖桂丹老师的《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获区级三等奖,另外还有8位中队辅导员的论文获区级三等奖,这些老师和他们所开展的科研工作都在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工作服务。

(二)和谐教育,成效显著。

家长学校和社区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成效的体现应该是逐步显现的,从四个方面得到印证:

一是家长到校听课的家长准时了、积极了、人数也多了,从几年前的开家长会的时候的廖廖无几,要几个班合并起来开的冷落场景到最近的座无虚席,久久不愿离场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是到学校报名读书的学生人数多了,以前我校的学生生源告急,经常要到处宣传都招不够学生,现在我校生源稳步增长,而且还要设置一定的门槛儿来限制,这在几年前也是不可想象的;

三是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从前几年的负面为主,而且很多家长不愿参与学校的管理,到近年正面的肯定的多了,而且还积极的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这跟我们的近几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通过下大力气创建学校硬件建设和家长学校的建设,开拓与社区合作的渠道。我校和永和街道合作,邀请全国学习能力研究中心专家、广州市特级教师协会教学基地督导黄振芳校长为我校家长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自控自主学习能力》讲座,我校还承办了萝岗区文明办、关工委、教育局等主办的“关爱下一代,共筑中国梦” 主题实践活动,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我校的家长学校成员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帮忙化妆的,有帮忙排练节目的,有帮忙整顿纪律的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家长们都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

四是学校素质教育,特色教育取得成效,这几年我校参加的区级比赛,很多作品都是家长辅导完成,并且还取得了很好的名次,在去年区六一节剪纸活动中,我校学生获得大丰收,其中有一年级二班家长辅导的“禾丰新村”剪纸还获得了区级三等奖;在今年的六一文艺汇演中,我校家长学校成员的励志手语舞获得了全校师生的阵阵掌声,还有阿雷斯提公司代表在我校六一的表演唱更是掀起了整场汇演的。

在全体师生和家长们、社区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家长学校和社区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也取得大家的认可。学校2014年被评为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气象征文和科普征文优秀组织奖,大队部被评为广州市红旗大队;2013年被评为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广州市交通安全示范校、广州市垃圾分类达标学校等。我校成立了家长“安护义工”小队,上放学时间每天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不仅如此我校还聘请家长做我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给学生上课;我校一位家长还被评为了“广州好人”。近年我校取得的成绩极大地改观了我校的落后面貌,也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为我校家长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拓宽了道路。近几年来,学校办学条件日趋完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创建了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和谐校园环境。

(三)特色成果,精彩连连。

拓宽渠道,让企业成为社会教育的载体。在很多时候,学校、社会、家庭三方教育中最弱的是社会教育,这方面往往比较虚,简单地理解为社会环境,是个短板,因此我校决定加强这方面的力量,真正实现三方合力。签于此,我校于2012年度申请了一个德育课题《家庭、社区与学校“三位一体”和谐发展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在德育教育中如何将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特别是薄弱一环----社会教育由企业来承担部分责任。为此我校与阿雷斯提等八个企业签订了《校企双联教育合作协议书》,这些企业都很热心支持教育,对我校的培训和奖教奖学提供了资助。我校通过家长学校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的力量,让企业参与到教育工作中来,让企业从这项活动中获益,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员工家庭教育得到改善是有利于企业

队伍的稳定和劳动生产效益的提升的,从而变被动主动,最终服务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一个新平台,拓宽渠道千方百计为学生成长服务。

篇9

*学校小学部秉持“让学生享受与世界同步的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开展新教育实验,以新教育实验培养传承与发展人类文明的现代人,小学部将与家长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每个孩子在我校就读期间,各方面素质均有良好发展。

一、学校的承诺

1、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和生活习惯,举止文明,待人礼貌,生活自理。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

3、书写工整、整洁,逐步达到美观。

4、背诵古诗文250篇左右。举办名人报告会30场(每年5场)。

5、坚持写日记,每学期发表优秀日记。

6、掌握生活英语300句。

7、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能建立个人网页。

8、培养一项爱好,逐渐形成特长。

二、教师的承诺

1、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教育与服务。

2、为人师表,态度和蔼,服饰大方,语言文雅,举止端庄。

3、备课充分,授课科学合理,批改作业认真仔细。

4、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学生,不侮辱学生,公正评价每一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5、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联系,热情接待家长来访,不指责家长,主动听取家长意见与建议。

6、无偿为学习困难学生个别辅导,不收受家长礼物和现金。

7、学生因病因事未到校学习,教师及时为学生补上功课。

8、带领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制止学生不良行为。

三、家长的义务

1、行使监护人职责,确保孩子受完国家法律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

2、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友爱同学,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教育孩子注意校内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4、关心学校发展,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5、尽其所能维护学校良好声誉,密切家校联系。

6、接受学校、老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

7、努力争创学习型家庭,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道德生长环境。

8、履行国家法律规定的其他监护人义务。

四、其他

1、本协议于学生在我校就读期间有效。

2、本协议如有更改,须经双方同意。

3、本协议条款如与国家法律、法规、法令有抵触,则以国家法律、法规、法令为准。

篇10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165-04

日本政府2006年颁布的新《教育基本法》将教育的目的设定为:培养以完善人格为目标、具备民主和平国家及社会构成者所应有的身心健康的国民。为实现建设终身学习社会的目的,日本在以下领域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家庭教育

所有教育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狭义的家庭教育指的是父母等年长者对子女以训练、指导的形式所进行的意图性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培养子女的基本生活习惯,促使其自立、遵守规定、控制欲求等。广义的家庭教育则是在此基础上包括家庭的生活样式和氛围、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式、言传身教等。2003年,中央教育审议会(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机构)的答申报告中指出“父母(保护人)作为人生最初的教师在培养子女的丰富情操和基本生活习惯、对家族成员或他人的关心体谅、判断善恶的基本伦理观、社会规则、自制心和自立心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报告不仅指出了随着正在进行中的少子化与父母生活方式变化引起的家长的过度干涉或保护、放任、虐待儿童等社会问题,也提出了家长不具备示范资质等家庭教育机能下降、社会整体存在着父母不关心家庭教育等问题。为此,日本政府在新《教育基本法》中增设了有关保护人对子女的责任及国家、地方政府和团体应尽职责的条款。新的教育基本法不仅强调了父母等保护人的责任,也指出了对开展家庭教育提供教育信息和资源援助的重要性。

二、学校教育

篇11

从家长个人行为习惯看,具有表率作用仅占12%,大多数家长言谈举止随意性强,粗话、脏话随口而出,行为不端、不检点,很少考虑对孩子的影响。据调查,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没有得到良好家教的占93%,受到父母不良行为影响的占68%。

从家庭文化氛围看,95%以上的家庭没有订购报刊、没有藏书,孩子在家庭中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十分匮乏,不利于培养其读书的兴趣习惯。在家庭中除了看电视外,像听音乐、演讲、下棋这类健康有益的家庭文化活动极少,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家长对家庭文化方面投资很少,他们大多数忙于赚钱养家,很少顾及家庭文化。

大多数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0%)他们很少参加学习、接受家教培训,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四大误区:

一是期待型。期待型家长表现为无视孩子的实际能力,对孩子期望过高,认为别人的孩子能成才,我的孩子为只啥不能成才。大部分家长期待着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大老板、企业家、工程师,甚至当大官。

二是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表现为对孩子宠爱过多,事事依着孩子,钱物满足孩子,“不能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尤其在身体上保护较多,在精神上关爱却不足,很少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劳动等方面的能力和艰苦奋斗精神。

三是放任型。放任型的家长表现为忽视孩子的正当要求,对孩子不够关心、不够胜任,只看到孩子缺点,不去发现孩子闪光点,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四是粗暴型。粗暴型的家长表现为对孩子经常非难、责骂,甚至进行侮辱体罚。据调查,90%的家长对孩子说过:“真没出息,这点小事都干不好。”“大人说话,小孩听话,不准插嘴。”有45.6%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我的,打骂由我,别人管不着。有16%的家长用“不打不成才,棍棒底出好才”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为了缩小新市民子女与本地孩子的差距,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融入我们无锡这个家庭中来,提升新市民子女的整体素质,我们对新市民子女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一、构建完善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树立以德育人,为国教子的观念。当前,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仅有初等教育水平公民的继续教育力度,可以通过办社区文明学校、家长学校等形式,提升这一层次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使之能够在家庭教育中真正成为孩子的榜样。建议学校与街道办和社区居委会通过协议合作等形式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人才观,树立以德育人,为国教子的新观念。

二、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教质量。 在调查中有95.7%的家长认为自己对教育孩子不太有把握,希望得到指导与帮助。学校应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工作,如引导家庭教育消费、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创建学习型家庭等。同时,引导家长转变重智轻德的倾向,克服只养不教的不负责任行为,摒弃“专制”作风,树立民主平等的家风,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尊重孩子的选择,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让孩子在接触社会生活影响中,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

三、采取反哺教育法,让学生评价家长,对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反哺教育法的途径有:(1)学校加强文明建设,用学校和学生的文明带动家庭和家长的文明建设。(2)家长会上对家长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并组织学生的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比。(3)家长会前,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对家长的不良行为提出批评,向家长提出合理建议。

篇12

什么是“家教”呢?顾名思义,家教即为家庭教育。进一步思考,家庭教育多数情况下指代的是家庭中上辈对下辈的成长教育,包括(功课)学习教育、思维教育、方法教育、道德教育、行为教育等等多方面。可见:家教(家庭教育)是一个具有着方面性的、系统的教育内容。系统,指的是家庭教育,这里尤其指的是学习的辅导与教育与家庭其它方面的教育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同时这种教育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好高急功,欲速则不达。 

同时,家庭教育仅仅依靠家庭中的个体,教育有时又显得那么力不从心。作好家庭教育这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尤其是家庭与家庭教育机构的相互信任与和谐合作。集中,体现的不仅是家庭教育必须具备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同时更体现了家庭教育需要家庭和家庭教育机构双重的集中的努力。 

 从教育市场来看,教育是一个永远的市场,一个永不消失的蛋糕。然而放眼重庆,家教市场却多年而未成型,没有规范操作、没有优质服务、没有品牌教育。纵然,部分个人/实体预树品牌,然而其心可嘉业未成。究其原因,我们不难估量重庆庞大的市场需求(尽管需求较为分散),那么是模式问题?是推广力度问题?还是什么其它的重要因素?——为什么重庆会有那么多的家教中介?导致“小、散、乱”的根本是什么?创新的模式是个问题,服务的规范、水平是个问题,然而没有充分、准确把握家庭教育(含一般意义上的家教)的需求与内涵是个本质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是服务的问题,是发现和满足家庭教育需求的问题,任何好高急功都将不达。 

  

二、市场环境概述 

1、就消费需要方面来看,本市教育需求较大,同时需求也呈现出分散的不集中的特点。 

2、在市场供给主体方面,几乎所有中介和经营机构都呈现出一种”散、小、乱”的特点。现在的家教市场上涉足家教服务的机构非常多,但真正合法经营家教,持有工商行政部门注册颁发的含有家教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和教育部门批准的家教机构,数量极少。绝大部分的家教服务机构既未经过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也没有经过工商行政部门注册,根本就是不具备经营家教资格。 

3、从概念上来看,家教为家庭式教育,事实上社会上大量补习班、培训班一定程度上“抢”了家教的市场,分流了不少客户资源。 

   4、目前基于市场竞争现状及竞争下散、小、乱的无序特点,家教市场已呈现出明显的信任危机。 

   5、从趋势上来看,目前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传统的“中介型”家教所具有的局限性以及市场细分的趋势,也都在努力对自己的业务进行横向的发展。此外,还出现了“合同家教”,即家教有效果家长才付钱。如:合同中双方约定,平时XX提供家教服务不收费;等孩子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比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在班里提高一个名次,家长付给XX100元钱。还如,按照和家长的约定,在一定时期内,孩子能通过音标比较标准地读英语单词,报酬是300元,否则就没有报酬。再者,能帮助孩子通过明年的中考,可以付给XX 3000元报酬。(后者时间期限相对较长) 

  

三、市场消费分析 

1、 市场需求概况    

1)群体基数巨大:重庆做为一个直辖市,多数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呈现出强烈的意识与观念。而且,由于人口基数大,而家庭教育当前实际上又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因而目标性需求群体和潜在性开发群体(家庭)数量巨大,显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家庭教育消费群体。 

2)期望决定需求:目前,家长在教育方面给予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在投资方面,“为了孩子,我做什么都可以,受多少苦都值得”、“孩子的前途就是我们家的前途”这种汲汲的渴求心态,更使得教育行业有别于其它行业。尤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家长教育的攀比心理也在提高。(如:“不管学习好也罢,学习差也罢,都希望有名师指导一番”,其实提高与否暂且不提,先教教至少心理满足了部分家长的平衡心理)。 

 3)由于教育不同于现实的产品,教育水平的鉴别多数基于人们的感性认知,人们在投资教育过程中不少持有谨慎心理。尤其近年来,部分黑中介对市场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对家长的认识和需求起了负面的影响,信任度的建立成为教育行业一个重要的问题。 

  2、需求特征分析   

1)正面特征一:诚信、价格合理需求 

    部分中介宣传的欺骗性,三三两两家教中介人员或摆摊设点或身披绶带,散发各式宣传单招揽顾客。有的宣称是在“校团委直接领导下工作”,有的承诺派出的老师是“由学校学生处挑选并推荐”的;而这类公司的名称更是紧紧围绕“山师”、“山大”、做文章,地点也煞费苦心地与某些师范院校扯上关系。“一位曾请过家教的家长说,其实我们对家教的素质很不放心,找一位真正可心的家教很难,而应付了事的家教对我们来说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主要是误人子弟。”  共4页,当前第1页1

2)正面特征二:诚信、认真、为人师表、稳重,能在各方面成为孩子的表率,调查中我们发现,更多的家长是抱着积极的态度,满怀希望地去给孩子请家教,他们对家教的各方面要求都很高,可谓“百里挑一”。比如有的家长希望给孩子的不同科目请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有的家长很注重家教从业者的修养、气质、人品、知识面、眼界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还有些家长想找生活较贫困的学生,希望为孩子树立勤奋俭朴的榜样。总之,他们希望所请的家教是较为优秀的,能在各方面成为孩子的表率。 

六、具体实施方案 

1.组建高水平的合作团队 

    公开的招聘具有良好职业素能的本院勤工俭学生,根据个人的特点和公司需求组建好具有高效率、高水平的团队。 

2.保持团队的高实力性 

请具有权威及相应工作经验的老师坐镇,并且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的培训。进行团队内部的交流心得活动,进而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搞好宣传工作 

    利用好新的团队深入市场搞好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通过定点宣传、传单宣传的方式、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相关的促销活动的方式争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打响第一炮。 

4.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公司制定的服务标准和企业理念:创意似金、敬业如牛、慧知于行、通厚载德。 

5、教员评比制度 

    如教员诚信度排行、家教人才库等,公司将对教员进行跟踪调查并根据调查报告调整教员诚信度,好让家长放心的选择。 

6、教员分类 

为了体现教师之间的教学能力差异,也为了满足部分家长对

教师与学费的需求,本中心将家庭教师进行了严格的细化筛选,分为:普通家教、优秀家教、专业家教、在职教师。   

7、请家教流程 

家长先登记:联系方式、学员情况、教学地点、时薪要求、对教员的要求等。我公司根据家长的要求,尽快找到合适的教员,并将教员信息通知家长,征求他们的初步意见。经过初步认同后,将派教员直接与他们取得联系。具体问题双方面议。如不满意,可以免费换教员。 

  

七、收费标准 

课时费参考及说明 

单位:元/小时 

中小学 

 基础课程 

(英、数、理、化、语) 

 素质教育课程 

 艺术类课程 

  

小 学20-25 

 初 中25-30 

 高 中30-50 

 心 理25-50 

 电 脑25-45 

 英语口语25-50 

 棋 类25-60 

 体 育25-50 

 美 术35-75 

 书 法35-60 

 声 乐50-80 

  

钢 琴50-80 

 小提琴50-80 

 电子琴50-80 

  

成人自修 

 专业基础课程 

 专 业 课 程 

 萨克斯60-90 

 古 筝60-80 

 二 胡50-70 

  

高 数25-60 

 英 语25-50 

 计算机25-60 

 高级英语30-60 

 小语种40-90 

 财 会25-35 

 高级电脑30-70 

 升大考研30-60 

 吉 它40-60 

 琵 琶60-90 

 舞 蹈40-80 

  

注:聘请在职教师课时费上浮60%-150%),本表仅供参考,具体请家长与教师直接达成协议。 

辅导方式:教师上门辅导,学习效率更高。 

服务质量:网络系统管理、质量跟踪服务。如果家长对提供的教师不满意,可提出更换直至满意止,不另加收任何费用。 

服务效率:凡来电登记,本中心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安全保证:为了确保质量及安全,本中心派出的教师均持有经本中心签章的介绍信(任何复印件无效)和其本人的学生证及有关证件。 

服务收费 : 

学员家长:本中心一次性收取50元教师管理费,聘请在职教师收取100元教师管理费,付款方式由家教老师带回。 

教员教师:对教员中介费实行弹性制,每成功一次收取管理费一般60—120元不等(寒暑假八折优惠)。 

  

八、我们的目标: 

  

1、给孩子一份自信,给家长一份保证 

2、科学学习,科学辅导 

3、课程辅导,特长培养 

4、全力打造一流的家教平台 

5、全力负责,择优推荐。我们会给你最满意的答复和最热诚的服务。 

     6、专业提供一对一上门家教 

7、我们的方向是成为重庆数一数二的经教育部门审核并在市工商局注册的专业家教中心。能够以所提供的教师辅导进步明显、收费低和安全保障三大优势而深受广大家长的信赖。有着强大的师资队伍,以教员们丰富的辅导经验、严谨的教学态度,让广大同学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成绩或增长各方面的专业技能。我们针对性和速效性的辅导效果,能得到教育界部门和广大家长的一致认定和好评。  共4页,当前第2页2

  

申报人: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李晓薇 罗艺 罗鸿 黄贵松 任崇科 

指导教师:朱永彬 

 3)负面特征一:以价格、第一印象或熟人介绍来选择家教 

     中小学生的教育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的未来,为孩子选好家教,往往能开拓孩子视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事实上很多家长并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他们觉得请一个家教看着孩子总会好些。但在选择家教时,家长们往往不从家庭教师的自身素质、教育资格、教学经验、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诸多方面来综合考虑,而是以价格、第一印象或熟人介绍来选择家教。这种选择毫无规范标准可言,这种选择下的家教也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4)负面特征二:请家教,孩子才是中心 

     在家教、家长和孩子三者中,孩子才是请家教的主体,因此他们对家教的看法和态度很重要。通过侧面了解,我们注意到,一些学生对请家教有一种思想上的抵触情绪,觉得这样占据了他们所剩不多的玩的时间,因此很不配合,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有的则反映“他水平很高,只是我听不进去”。在以找家教的调查过程中,一位曾做过几年家教的学生所言:“其实家长想找一位优秀的家教,但对孩子来说,关键是他们愿意接受的才是最适合的,毕竟,孩子才是中心。” 

       5)负面特征三:以自己好恶取代孩子好恶,强自己认知于孩子需求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母亲的育人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不容乐观。而这种堪忧的情况,我们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可以发现的。如,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说骂就骂;以自己的好恶,强为孩子所好恶;在孩子面前强词夺理,以非为是,奉行“无不是的父母”等等,很多都把孩子当成个人的一个物件。这样缺乏民主素质与科学素质的父母,既不可能平等地与孩子做心灵上的沟通,更不能奢谈尊重孩子的自主创造。这样一来,使孩子或自卑自怯,无自强自立能力;或厌恶父母、离家出走甚至走上自毁。因而在家教过程中,对于父母而言,民主与科学教育素质的提高还有待努力。 

    

四、市场竞争分析 

1、竞争对象区分 

  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实地走访、询问、网上查询及114查询,我们把目前家教类型归类划分如下: 

1)大学勤工俭学家教:一般属于学校团委管理,主要向需要勤工俭学的学生介绍家教业务,原则上属非营利性质。 

     2)家政公司家教:主要以家政产品为主,附带家教,明显属于超范围经营。 

3)教育公司家教:这部分公司主要由经过工商注册其执照中含有教育“信息咨询”的经营范围。事实上,家教这种中介服务明显也属于超范围经营。 

4)网上家教:主要是以网络进行家教宣传、推广与业务承接为主的机构,这类家教大多数未经批准。 

5)非法家教:主要由那些没有正规注册登记、没有固定经营场所、没有一套家教业务管理体系的非法家教机构。 

说明:目前家教中介结构仍多呈现出一部电话、一台电脑、1-2人,1-3张桌椅、地点狭隘偏僻的特点。此外,社会补习班、培训班虽不属于家教范畴,但很大程度上分流着家教市场资源。 

2、竞争市场特征 

     1)家教从业人员主要是由中小学教师和高校学生组成,他们往往只带短期家教,并且没有长期、完备的教学计划,缺乏基本的统筹安排。 

     2)教学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有的讲课文,有的布置习题,有的干脆看着学生做作业,为其提供“咨询”。 

3)家教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态度不端正,总是把赚钱放在第一位。和一名从事家教的大学生交流中,他干家教,“完全是勤工俭学,也就是想赚点钱”。 

   4)家教质量也大打折扣。一位同学通过中介一周兼两份家教,他说现在学校的事也很多,自己周末还有其它的一些事情,很难抽出时间来备课,至于“因材施教”也很难谈起了。在网上搜寻到家教信息后,以山师学生身份非市区某家长打过电话后,她说到“半年换了2个,钱白花了不说,走马灯似的老师反而耽误了孩子的学业。” 

   5)除此之

外,某些家教潜在中也有强迫行为和乱收费现象:如有的授课老师往往会“介绍”班上的几名同学到自己认识的另一位老师那儿补课,他们不敢不去。“有的老师在假期里每天让二十几名学生到其家里补课”。(事实上,这种家教除了让少数老师创收之外,还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用学生自己的话说,“也就去做做习题,学不到什么”。而一位家长对于其孩子的班主任所提供的不能拒绝的家教则评价为“靠山吃山,靠学生吃学生”)。 

     共4页,当前第3页3

五、教员情况分析 

1、教员分类:在校大学生教员、非在职老师、在职老师3类 

2、市场供应特征: 

1)学生教员出发点 

增强社会经验,锻炼自己增强自立自强能力; 

    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 

寻找收入,提高和满足自我消费需要。 

篇13

日本政府在2012年4月开始实施《学习指导要领》,并于2015年3月进行了修订。最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确立了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目标,新增了培养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和参与社会建设、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等内容。

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配合《学习指导要领》的实施,制定了“培养学生社会性的指导计划开发手册”,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教育的社会性是指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能够承担职责,相互包容,凡事能够及时与他人沟通协商,遇到问题积极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和态度,并将这种能力态度与个性统一为个人特质。

在《学习指导要领》和“培养学生社会性的指导计划开发手册”的共同推动下,日本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观光教育活动,以实现《学习指导要领》中的培养目标。观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承载着课堂教学无法现的教育功能。《学习指导要领》将组织学生观光旅行、住宿等惯例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宗旨是为了实现《学习指导要领》中关于特别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通过难得的集体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展现,激发其作为集体和社会的一员为创造良好的生活而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态度,培养其谋生和生存的能力。”同时,《学习指导要领》对学生观光教育活动的目标做出了进一步规定,“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环境中,拓展学生视野,使其养成良好的集体生活行为习惯。”

通过参加学校开展的观光教育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增加对学校的好感,甚至对家庭教育都会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观光教育活动能够给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看到的景色、遇到的事情也往往成为其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对此,有日本研究者认为,通过三天两夜或者五天四夜的观光教育活动,使学生们在“非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与“非特定人群相遇”,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协调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观光教育的内容

日本现行《学习指导要领》的总则部分[1]中规定的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习惯和社会道德礼仪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尊重生命;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规律;社会礼仪和公共道德。学校以观光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心理、独立生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文部科学省对观光教育的计划与实施提出了指导方针。1968年,日本文部省专门向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小学、初中、高中远足、观光教育的通知[2]”,要求各地教育委员会要指导所辖区域内的学校妥善组织观光教育活动,并提出十项实施规定:1.制定计划要考虑到让所有学生全部参加。如果有学生不能参加一定要加强单独指导,不要让学生留下遗憾。2.如果参加人数过多,尽量避免大集团行动,采取适当划分团组的方法,以提高指导效果,保证学生安全。3.要精选观光教育的目的地,制定相对宽松的计划以减轻学生的疲劳,同时提高教育效果。此外,小学阶段的观光教育活动要尽量避免学生在车船中过夜,中学和高中阶段要尽量避免往返都在车船中宿泊。4.带队教职员要保证充足的人数,明确领队、带队的责任和任务,明确任务分工,时刻掌握学生情况。5.以领队为核心制定行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准确判断情况,发生不可预见的变化或超出预想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改变日程、路线、目的地等临时应急措施。6.对于带队教师在观光教育活动中的工作分担要慎重考虑,妥善分配每个教师的执勤时间和工作任务。7.带队教师要自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严格自律。8.制定计划要简洁、实用。尽量压低和节省所需费用。对于要求学生自带的现金、衣服等,应尽量减轻家长负担,争取家长的协助。对于收取的必要费用,为减轻一次性收取给家庭生活带来的过重负担,学校可有计划地指导家庭建立观光教育基金(每学期向学校掌管的学生存折里储蓄5000日元左右)。9.如果通过有关商家和旅行服务机构组织观光教育活动,不能全部委托给商家,要以学校为主体制定计划、实施活动。学校要充分调查和了解相关从业机构的诚信情况之后,才能决定是否委托实施观光教育。严格禁止学校与商家之间签订某种不明确的协议,建立不明朗的关系。10.观光教育活动结束后,要以参加活动的教师为中心,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评价和反思,为以后的观光教育活动计划制定提供借鉴。

日本现行的《学习指导要领》将观光教育定义为:在有别于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使学生拓展见闻、接触自然、亲近文化,培养其团体生活的规范意识和公共道德。日本中小学生的观光教育活动可以以林间学校、滑雪教室、夏(冬)令营、山区考察、校外寄宿学习、自然教室等多种形式来呈现。在上述体验性活动中,具体分为四种情景对学生分类指导[3]。

1.仪式场面

仪式场面包括结营仪式、休营仪式、开幕式、闭幕式、篝火晚会、烛光晚会等场面的总结表彰,生日庆典、来访纪念品赠送与接收、结业证、体验证发放仪式、告别晚会等场面的礼仪指导。这些仪式场面会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相关礼节作为学习内容。比如仪式上的站立姿势、行走要求、物品的接受与呈递,座椅的正确处理,起立与落座的注意事项,仪式上如何行礼、问候、语言如何表达、目光与视线的角度,手的摆放姿态、声音与语调的控制,会旗、国旗、校旗等的接送、拿放等都是仪式场面的内容。

2.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对室内外公共场所的行走、集合、解散所应有的礼貌和正确行为举止的指导。具体包括:在室外要注意行走安全并且不影响他人,比如遵守交通信号,不要打量和直视陌生人等。在室内要注意基本礼仪,比如电梯和滚梯的乘坐规矩,楼梯走廊的行走规矩,提前五分钟到达集合地点的规矩等。

3.学习活动场面

学习活动场面可以关联学生平时在校内学习和活动的情况统一指导。比如正确的倾听、注视、讲话方式,沟通与汇报的正确做法,着装的细节要求等都可纳入学习的内容。

4.生活场面

观光教育的生活场面是指学生同住一室时的洗漱沐浴、用餐、卫生间使用、就寝等生活相关场景。与人正确相处是开展观光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礼仪学习的核心内容。比如厕所卫生间的使用、对同住室友的关照、床被的使用、物品的摆放、开关门窗的动作、购买礼品的注意事项等。

不能对着陌生人随便拍照,不能堵塞道路影响他人同行,不能长时间独占有利摄影机位和纪念景点,不能一心拍照不理会他人感受……这些都是在学生进行观光活动中老师会反复提起的必备素养。这种注意关照他人感受的指导,是提高中小学生观光素养的极好机会和有效途径。

三、日本《学习指导要领》对我国

观光教育的两点启示

目前,我国还有许多的中小学校尚未普及观光教育,学校的道德教育一般局限于学科教学,观光教育的效果往往被低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社会公共意识和公共礼仪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社会不知如何协助学校和家庭联合开展青少年社会公共意识和公共道德礼仪教育。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社会性教育常常被忽视,也影响了他们观光素养的提高。

学生的基本生活习惯可以在家庭教育中获得,也可以通过个人自觉学习来养成。然而,社会公共礼仪只有在与家庭之外的多元群体的接触和交流过程中才能有效获得。观光教育活动的学习形态最适合培养学生公共礼仪和开展社会性教育。组织观光教育等体验性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和公共礼仪,是应对现代教育课题的有效方法。

1.以法规形式明确观光教育的指导目标

日本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规定了观光教育的指导目标,观光教育不仅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和儿童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适当指导,还要遵照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将尊重学生人格的理念贯穿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各种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丰富美好的心灵。观光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体住宿、志愿服务、自然体验等体验活动,开展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的德性教育,让学生学会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思考人生,培育他们基于德性的判断力、良好的心态和端正的态度,最终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礼仪。

2.以法规形式明确观光教育的具体要求

日本《学习指导要领》提出了进行观光教育的具体要求。比如:学会对善恶的判断,学会自我约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注意安全,理解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检点个人行为,有节制、守规矩;学会与人交往,关心身边的人,能够换位思考,亲切待人;学会感恩,感谢给予自己关照的所有人,对于创造了现有生活的高龄者要心存敬仰和感激,感谢生活中大家的相互支持和帮助;公共场所要说话客气文明,不同时间、场合的言谈举止要得体,礼貌待人;相互理解、宽容,在把自己的想法意见传达给对方的同时,理解对方,以谦虚诚恳的心态、以宽阔的心胸包容不同意见,尊重不同立场;遵守规则,守约守时,爱护公共财物,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尊重自己和他人权利,履行公共义务;公正公平与正义,同等对待他人,不抱有任何偏见,伸张和维护正义;理解外国人和外国文化,树立日本人的自觉意识,积极投入到国际交流中等。

日本政府为了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提供公共道德礼仪学习的有效环境,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将观光教育作为中小学校必须长期坚持的做法。日本的国民素质一直为外人称赞,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文部科学省.中学校学指бI案,平成20年2月修订版[EB/OL].[2016-09-20].http://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news/080216/003.pdf.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