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解

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解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2: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解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解

篇1

1工学模式培养人才特点与内涵

工学结合模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方法,由美国教育家赫尔曼最早提出,荷兰在2003年举办教育理事会时有40位共同提出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现代教育概念。我国现代教学对“工学结合模式”存在多种表述,但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在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里,要注重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让学生与企业相结合。形成校企一体化的重要方针,从而完善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企业中的实践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定位,从生产流程到管理建设,从服务态度到岗位需求,从最贴近工作的环境中自我培养。用环境培养人才,做到以工代学,以学悟工的有机结合。

在多年实践经验中我们得知,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主要教学特点是:首先教学目标具体化,而更具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得出工商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的教学方向定位。其次体现在教学内容里,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源于具体工作,而不是书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里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有是在教学组织中,在教学过程里要有专门教授理论基础的课堂教师,也要有带领学生走入企业的指导教师。双师合作,交替教学。最后在教学地点的选择上,我们要更加贴近企业化,以课堂为企业,以企业为学校的重要思维导向。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为目的,采用实地训练、情景再现、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诸多贴近实际工作情况的重要课程安排。

2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现状

2.1不清晰的培养人才定位

人才培养方向没有明确到中小型企业中去,那么就导致了培养人才能力方面不能符合其专业素质,在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中失去了时代意义。

2.2缺乏创新的教学内容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讲完了20课时的书本内容再用4课时去讲解实践内容,这种教学结构是不科学的。致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课题相分离。随着时展、商业体制改革、市场环境变化,产生许多经典案例,而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好的教学内容,而高职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老师们,没有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经典案例相结合。沿用经典案例确实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缺乏时代性,对人才培养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2.3实践教学缺乏实际操作

高职学校面对教育部的审核与期待,指标紧任务重。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放弃了实际教学能力。很多高职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校内外建设了许多实践基地,尤其工商管理专业更为突出。但普遍考察结果显示,这些培训基地的使用率都不高。教育资金大量投入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些建设没有实际应用于广泛的工商管理专业中,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浪费了学生实践计划。导致近些年来从工商管理企业的反馈来看,我们的学生确实缺乏际工作的能力,对于实际工作的操作还在企业中完成。这种教育输出模式十分不利于教学体制的完善,更加不利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进步。

3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发展策略

3.1结合职业技能的理论教学

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的特点,对其职业技能的培养要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而言,是国家工商管理部门重要的人才储备,是企事业单位促进人才培养的输出力量。那么在教学计划中就要更加体现实际教学的重要性。对知识理论的灌输要建立在实际技能培养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职业技能的实用性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上,进行强化教育重点,巩固技能强度,强化教育思想。教师可以在教学课时外,多参与企业发展上的需求,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以最实用的工作需要,完善理论教学内容。也可以邀请企业中工商管理人员来学校深度考察,向教学内容提出质疑,给教学内容提供参考方向。只有在不断地探讨学习中,我们的理论教学才能够不断完善,适应时展的需求。

3.2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结合

工商管理专业是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学科。加强实践培训是应用教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只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利于人才培养。除去有效课时的教学计划外,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们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到实践中去。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中参观学习,明确学生自身的学习方向与职业规划。通过时下重要工商管课题进行研究,对于热门话题精选,讨论其教学重点和实施方案。从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结合的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化处理。真正通过企业中工商管理的需求,完善教育计划上的从新分配。通过企业岗位设立学生提高要求,通过实践培训发现教学问题。实践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总结做好工作的能力。通过不断地自我发现与自我实践的工作计划,来培养不断自学的自我培养能力。以促使职业规划中整体能力的提升。

3.3建立分层实践教学体系

篇2

依照自制调查问卷的内容,分别对问卷中的10道选择题进行百分率分析,统计结果如下。专科(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大类专业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整体认知不够清晰,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对专业的核心课程了解不多,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

(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学生的专业认知不清,对专业只存在字面意义上的主观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的整体满意程度不高。37.8%的受访者当被问及“对所学专业是否满意”时选择“不满意”,仅有7.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另有18.1%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更有46.5%的受访者表示对“专业核心课程”“不满意”,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只占4.6%和27.7%。这充分说明学生对所学专业非常不了解也不认同,这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

2.专业核心知识或技能界限模糊,竞争力不强。调查结果显示,41.2%的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开设了“专业实践类课程”,但仍有41.8%的学生对是否开设了此类课程或课程效果表示“不清楚”,即这41.8%的受访者可能对已开设的专业实践类课程根本不知道或不认可。换言之,此类课程在学生的学习中效果并不明显。何况在这41.2%的已确定开设此类课程的受访者中,又仅有14.9%的学生认为“效果好”。当然,这其中包括47%的受访者可能处在低年级,不排除他们有还未接触到此类课程的可能性。然而在专业核心知识或技能的问题中,高达41.0%的受访者认为“不知所学”,25.1%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掌握专业核心知识或技能。由此证明,此类课程的核心技能不被大多数学生认可,或者专科(高职)层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知识或技能不够突出。

3.受访者就业首选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占比高达61.7%,选择“企业单位”和“自主创业或自由职业”的比率之和都不超20%。另有18.4%的受访者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意向。由此可见,除去所谓国家“体制内”的6成以上的受访者,大多数学生的就业意向是盲目的、迷茫的。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然而在“国考”越来越热的现实情况下,专科(高职)生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已越来越难,只有少数人能顺利通过“国考”,大部分人只能从事其它工作。这就必然导致此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职位与期望不相符。

4.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在专科层次设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有待考证。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8.0%的受访者认为在专科(高职)层次开设工商管理大类专业是“合理且必要”的,有33.5%的受访者认为“既不合理也不实际”。据不完全统计,专科(高职)层次的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低,且流失率高。

(三)原因探析

对调查结果分析探究,笔者认为导致工商管理类专业规模在专科(高职)层次迅速膨胀以及学生的专业认知不清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经济、社会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普及,中学进入大学的绝对人数不断增长,社会需求增加的大环境所导致。二是很多专业性高校竞相朝着综合性院校发展,不断增设新专业抢夺生源。三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办学成本相对较低,涉及的二、三级学科门类齐全、广泛,且绝大多数专业能文理兼收,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强。四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几乎接触不到工商管理类专业,只能凭专业名称来想象专业内容及今后工作性质,存在认知误解。基于以上原因,学生进校后抱怨所学与“想象”相距甚远,甚至感觉“上当受骗”,从而导致厌学,专业认可度低、满意率低。加之非工商管理类的专科(高职)层次院校在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后,师资力量薄弱,有些甚至是非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转向”后担任工商管理类教师的现象普遍,造成授课效果不好,课程的针对性和专业性都不强,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毕业后难以对口就业。

二、对策研究

(一)加强教育引导,明确学生专业认知

1.进行专业核心技能展示,树立专业形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普遍缺陷是专业核心技能模糊,这也往往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核心或骨干课程认识不清。因此,此类专业要注重对核心骨干技能或课程的宣传展示。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甚至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比赛。以此来树立专业形象,厘清专业知识或技能体系在学生心目中的构架,提高学生的认可度。

2.明确就业目标,鼓励学生对口就业。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其明确自己的就业倾向。引导学生对专业产生信任和兴趣,鼓励学生把兴趣培养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职业规划,从而为将来毕业后的对口就业奠定基础。对口就业的数量和质量是反映专业认同度和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因此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口就业。尤其对于应届毕业生,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特别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口就业,提高其就业质量。

(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注重与就业市场接轨

1.积极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打造专业核心技能。当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大类包括的诸如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物业管理、社区服务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普遍的“软肋”是专业核心课程模糊。以上具体专业的课程相互交叉,大同小异,美其名曰交叉学科,其实是没有自己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因此,此类专业要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主动调整已经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部分专业课程,努力开发和打造本专业的核心技能,完善专业知识体系。避免学生所学广而不深,泛而不精,成为将来的“办公室勤杂工”。

篇3

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给事业单位的工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故应谨遵工商管理模式的原则,依托现代化的先进管理思维和多样的管理手段,使工商管理的成效得到有效增强,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并彰显出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此,事业单位要迎难而上,面对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完善管理体系,将管理的作用做到极大程度地发挥,使工商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经济结构转型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原则分析

(一)依法行政在进行工商管理时,必须谨遵依法行政这一重要的原则。具体而言,一是重视监督,可从事前开始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在事中完成多角度的监督,同时做好事后的查处工作,让企业在该过程中可以纠正有偏差的观念与认识,使之行为得到极大程度的规范。二是设计新颖的普法宣传活动,加大引导的力度。事业单位的工商管理应依托“互联网+”思维,将法律法规转换为不同的形式再进行准确的传递,让企业能够了解相关的知识,继而在各运营环节中有意识地遵守各类法律[1]。

(二)实事求是事业单位在经济结构的转型下进行工商管理时,将会遇到很多具有复杂性的问题,这将给工商管理部门原有的形象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此,遇到任何类型的问题,都应谨遵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出现混淆视听的情况,根据每个问题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改进解决问题。

二、工商管理模式的问题研究

(一)工商管理定位模糊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各项责任的科学界定和内部权力的合理划分是各企业得以正常和稳定运行的先决条件,因此,一定要做到科学配置,不浪费资源。在新理念的传递下,新的制度也开始不断地推行,不过事业单位仍然没有对责权进行清晰的界定,故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暴露出定位模糊的问题。正是因职权没有进行科学界定,使后续的责任分工混乱,工商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和顺利地推行,在相应程度上影响各企业的发展,管理也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2]。

(二)专业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性的管理人才是事业单位工商管理的后备力量,所以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是事业单位工商管理工作效率是否能得到有效提升的影响因素,也在相应程度上影响到财务管理,使财务数据缺少清晰度和精准性。当下,事业单位的工商管理部门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现有的部分人员所应具有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综合素质不高。加上部分工作人员因缺少热情而不能释放出自身的潜能,创新的力度和管理的活力不足,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阻碍,也会加重后续改革的压力[3]。

(三)工商管理水平不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所具有的经验有着一定的关联,若管理人员对系统理论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易在工商管理中出现多个漏洞。除此之外,管理的制度并没有实现规范化,那么事业单位在进行各时期的战略方针的制定时将出现适用性较差、整体实效性不足的情况。部分事业单位的工商管理模式多是借鉴一些优秀的管理制度,但往往只是照搬,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创新,暴露出过度模仿的问题,长此以往,管理的创新性严重缺失,事业单位的整体竞争力开始下降,发展步伐被迫放缓。面对不良的循环,使事业管理单位在经济结构的转型下无法稳定前行,进而在相应的程度上浪费了过多的社会资源,产生不利影响,这正是因为整体的管理水平不高所导致的[4]。

三、经济结构下如何发展企业工商管理

(一)加大工商管理的重视程度时代一直在进步,事业单位也要带着前瞻性和“互联网+”思维对工商管理模式的改革做到极大程度的重视,改变之前止步不前的现状,继而认清工商管理所具有的特殊性,同时也认识到其在事业单位的运营中所凸显的独有价值和重要性。事业单位加大对工商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会将先进的工作理念传递给每位员工,使之带着极强的责任感去参与后续的各项工作,使工商管理不再具有空泛性,管理人员也能看到新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变化与自身的发展是直接挂钩的,使自身的潜能和创新意识做到切实有效的激发,对工商管理更加重视,以实现个人价值,与事业单位共进退。与此同时,部分企业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理念得不到更新,对工商管理模式的改进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的经验与技能均暴露出缺陷,使部分工作呈现出形式化,实际的监督力度不足,整体的管理效率下降[5]。基于此,事业单位应将各项管理责任进行细致化的落实,使每一个岗位、管理人员等均能带着责任感进行工作,让工商管理的团队愈发强大,能够在经济结构转型下进行相应的创新,使管理方案得到针对性的优化,同时依托文化的建设与宣传,增强整体的凝聚力,让工商管理具有文化软实力,夯实工作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将管理的效率进行切实有效的提高,使事业单位在新形势下做到持续性的发展。基于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模式的相应优化,使原有的社会效益与管理的成效做到同步增加,同时让管理工作不断的细化,将内部的多种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科学的规划让资源的使用彰显出全局性,继而促进事业单位稳步发展。

(二)优化原有的工商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基于原有的工商管理制度进行了针对性地改革,让管理制度能够成为事业单位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得以发展的基础,也给企业指明了新时期下正确的前行方向,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将以往管理中遗留的诸多问题进行逐一的解决,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让其在新技术和网络下加强沟通,让工作的整体效率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更是让工商管理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么,事业单位应对社会发展的各类需求进行考量,依托交互合作将工商管理体系做到相应的完善,使管理人员能够互鉴互学,明确工商管理中所遇的问题,从管理理念出发,将其与当前的社会经济需求和变化的市场有效结合,将工商管理制度做到科学的优化,让其能够与社会前行阶段的需求相契合,调整事业单位的运行状态和管理体系,使事业单位的工商管理成效做到增强[6]。除此之外,政府应对与工商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完善,将市场制度的规范性提升,这将会给事业单位的前行带来支持,还会使资金的投入愈发合理,让技术得到有效开发与不断的革新,加快事业单位工商管理模式的改革。为此,事业单位更要立足当前的现状,对内部发展的需求进行精准化把控,对长效化的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与时展同步,使工商管控形式得到切实有效的创新。在事业单位对管理机制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必须基于原有的管理制度,结合改革的新思维,在管理模式、事项分类、控制点等方面做到管理的优化并制定可行的方案,让后续的转型具有稳定性和科学性。在事业单位中的一些专业人员会在极具先进性的管理制度下激发出自身的潜能与创新意识,与事业单位引入和利用专业人员的目标做到极大程度的契合,彰显出先进的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前行中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三)让管理模式做到因时而动社会与经济在新时期下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此时的事业单位应紧跟时代进步趋势让工商管理模式做到因时而动,增强自身的整体竞争实力,让企业在经济结构的转型中稳步前行,将使缺少创新而坐以待毙的一些企业淘汰出局。面对新的形势,事业单位可凭借工商管理让企业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持续、快速的大步前行,也能看清工商管理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及独有价值。为此,事业单位以长远眼光来看待工商管理,结合企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依托人才的有效培养让工商管理的团队愈发壮大,也能释放出管理人员所具有的潜能,使工商管理模式得到针对性的创新。在经济结构的转型下,事业单位不仅要让工商管理模式做到因时而动,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重视,依托具有极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的管理人员,使之带着道德和人文品质参与后续的管理、监督工作,将每位管理人员的效能做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为了保证已更新的管理观念和模式能够在当前环境下得到有效和全面的实施,必须依托极具完善和可行性的工商管理制度来实现[7]。鉴于此,事业单位会鼓励全员参与,传递新的理念与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使员工能够认可并产生一定的归属感,继而让工商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得到细致化的落实,发挥出其应有的多个效用。在新的工商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能够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新手段和技术,将事业单位以往的工作效率做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同时给后期的运行带来强有力的支持,以此来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四)汲取先进思想走向国际化事业单位要想办法顺应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还应走上国际化道路,力求完成市场的开拓,将我国各大企业的竞争实力做到切实有效的增强,将其独特的优势进行极大程度地释放,还应找到事业单位工商管理中的缺陷与不同的风险,对国内外的优秀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继而汲取当中先进的思想来完成针对性地改革。因目前国际化的竞争较为激烈,国内的企业若想脱颖而出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现在的市场在部分需求上趋近饱和,那么事业单位不仅要帮助企业守住原有的一些市场,还应对市场进行相应的拓宽,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入手,要让社会效益得到有效地提升,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才能做到可持续地前行,但更要考虑企业所应获得的经济效益,使之扩大化。在市场中,部分企业急功近利,开始使用价格战,虽在短期内能看到有效的收益,实则留下不同程度的隐患与风险,生产利益将无法实现长期的扩大,走入前行的困局。此时,事业单位要依托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改变以往死守国内市场、盲目追求国际市场的局面,使我国的各大企业可以带着竞争力向高层次的国际化迈进,即使走进陌生的环境也能支撑起行业的发展。为此,事业单位要对工商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使各阶段的管理方案更具可行性,依托创新的理念和有效的管理模式给企业的前行带来富含中国元素的助力,让企业迎难而上去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在激烈的比拼中找准定位,彰显工商管理的时代责任与价值[8]。

篇4

二、国外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

(一)理论基础

1、重视基础理论课程的优化设置。基础理论课程的优化设置,能为学生提供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可以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一方面有助于形成自己的学术感想,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术感知能力,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准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2、重视研究方法论的教导。我国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存在研究方法过时,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校课程过于侧重于思想方法论的培养,而对具体研究问题中应该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的指导不够,一般是来自于导师的言传身教,而很多导师的研究方法或者研究方向单一,采用的方法论也比较单一。导致学生接触面窄,选择复杂多变的研究方法的机会就少。

3、重视跨学科、跨领域知识的综合学习。国外高校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面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与否。学校提供的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能促使学生学术灵感的爆发。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建立诸如此类选修课系统,但是对于选修课的管理方面存在比如宽容管理,对学生课业要求低等问题。所以我国在重视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管理。而对于像工商管理这样的综合性学科,不仅仅要精通本专业领域的重点知识,还必须了解诸如金融、投资、企业运作等方面的知识。

4、灵活设置课程,适应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每个人学习同一门课程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收获,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国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多元化,能满足不同个性的研究生的学习需求。

(二)学习能力

1、重视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老师要求学生、迫使学生学习的普遍情况,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不高。同时存在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给老师的授课带来了一些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授课教师一方面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授课内容,一方面应该变幻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重视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研究生的学习一定要多阅读文献资料,包括外文文献。而工商管理学科,本身是一个理论性学科,更应该在多阅读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三)优化管理

1、提高培养过程中的淘汰率。我国目前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呈现出“严进宽出”的局面,许多学生为了能进入大学,发挥了巨大努力。但是进入学校以后却是忙于各种其他工作,荒废了学业,毕业论文也是在导师的催促之下敷衍了事。而许多高校为了保护学校名声以及来年的招生,往往宽松处理。

2、淡化单一导师因素,吸取众家之长。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一般是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导师制,鲜有导师组负责制的模式。一个或几个学生均是来自于一位导师的真传,学生受一位导师的影响较深。这种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固定的思维模式,而失去了变化性。而且可能存在学生和导师的思维有巨大差异的情况。一方面导师的指导学生的工作量大,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导师的指导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成长。为拓展思维,扩大知识面,可以采用导师组集体指导方式,便于研究生吸取众家之长。

3、提倡自主选题,提高论文质量要求。论文代表着研究生完成学业的成果,因此无论是选题还是后续的写作均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教师喜欢给研究生毕业论文提供选题,而学生没有通过自己的大量文献阅读构建理论基础,为后续写作遗留了大量问题。故现今研究生的培养应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同时提高论文的质量要求。

4、提升研究生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水平。研究生授课教师及时把握学科前沿动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研究生提供接触最新知识的机会,引导研究生做出最新的、最有价值的学习与探索,将对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长久深远的影响。只有在新的理论、新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才能提出更新、更先进、更适合现代化教育的理念。

5、信息化的管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信息化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应该结合信息化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的配备,教育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变革。为适应创新型管理的需要,研究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应该大量利用信息化资源。

6、竞争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并存。随着我国本科、研究生的扩招,学生培养质量问题堪忧。为了适应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需要,我们应该逐渐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同时引入淘汰机制。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培养学生面向现实经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或者理论上,而应该结合实际。理论在于指导实践,同时实践也会促进理论的完善。工商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如此,培养模式不仅要有理论性而且还应该有探索性。

篇5

1、无法胜任企业工作。面临企业的具体工作,一些学生无从下手:简单的请示报告、通知写不出来,基本的办公软件不会使用,独立思考、发现企业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更无从谈起,使企业不得不发出“花瓶学生”的感叹,招聘进来的学生要么由企业投资重新塑造,要么被企业打入“冷宫”。

2、应聘受冷落。许多迫切需要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企业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定位都很高,与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不相匹配。于是企业宁肯招聘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眼不高、手不低”动手能力却较强具有吃苦精神期望值适度的学生。

3、缺乏工作信心。许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虽然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实践环节,但自己还是觉得什么也不会做。人力资源、会计、投资、策划、管理好像哪个部门的工作都能做,但都缺乏信心,于是面试时表现出了畏首畏尾的不自信。

实践环节问题是阻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1、实践环节重“量”不重“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启动其思考力,实践教学环节是其手段及载体。目前一些高校都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直接导致实践教学场地、设备、人员、经费的不足,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实践教学质量要求矛盾不断加深,于是就出现了重“量”不重“质”的情况发生。从教学培养计划上看,实践环节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而丰富,实践课程也足够多,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大打折扣。比如学生毕业论文,原来是一位老师指导3-4名,现在同样工作量中却指导了10名学生;又比如学生到企业的实习,对企业而言原本只有一个班的接待能力,一下子去了两个班,每个人的学习时间就被挤掉一半;再比如,学生的社会实践,由于经费和实习基地的限制,学生只能自行找单位,一位教师要在1-2周中与30甚至更多的学生及实习单位进行交流。在这些实践过程中,教师只顾着完成实习任务,根本不可能再有精力启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学生也容易随同学蒙混各个实践环节。种种情况表明,实践环节安排的“量”再多,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也起不到实质的作用,等真正做起企业工作自然没信心,什么也不会。

2、实践模式存在问题。现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不同教学环节分层次展开的,主要有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和专题研究等层次,这些实践环节几乎都集中安排在每学期理论教学之后。按照这种模式安排的实践会有很多问题。第一,基础实践环节一般是指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专业认识实习。这个时期所学的课程几乎全属基础课程,能将专业知识渗透进去的很少,导致学生在专业认识实习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该看什么、应该了解什么、应该思考什么;第二,专业基础培养层次。这个层次主要是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围绕工商管理专业基础原理、理论和方法及学校特色技能知识展开的,主要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公司跟班或顶班参加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目的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同时有利于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可糟糕的是,大多数校外企业由于效益、学生的短期工作不能进入状态等各种原因能为学生提供的机会基本只限于资料整理和电脑操作;第三,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的专业综合培养层次。这个层次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各专业基本实践技能,以及学生应用管理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就业做准备。这时学生的差异性很大,有些已经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甚至自己制定职业规划并一步一步付诸实施,但也有一些学生不知所措,他们依然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惯性中走出来不能主动投入实践,而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的不足不能及时针对每位同学提供适宜的机会,这部分同学就成了日后就业中没有信心的主体。第四,专题研究培养层次。是指学校为学生提供热门专题讲座、带领学生参与各种科技比赛及毕业论文等环节。在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及组织管理很重要,是为学生提供自我创新的重要平台。但由于教学型院校师资力量及科研力量的局限,以及实践资金的匮乏,这环节常常被忽略或简化,尤其毕业论文期间,不同教师带出的学生确实有很大差距,有经验和责任心的教师可以不断激发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创造力。

3、学生对实践环节的不重视。首先,有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节奏,一年级时他们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思维中转变出来,专业认识实习就落后于同学,到后来等靠混的思想会越来越严重。其次,很多学生到大三、大四逐渐感受到社会的压力,同时也有很强的攀比心理,尤其当看到自己同学找到好机会时,情绪变得更加浮躁,这些同学在就业中就会表现出高不成低不就的态度,不能认清现实和自我,不能踏实努力地在就业前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培训提升自己。最后,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意识薄弱。大部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报志愿时都是由家长老师决定的,所以他们入学前对此专业并不了解,更谈不上用专业知识规划自己,当逐渐认识后,有的同学奋起完善自我,有的同学就自我放弃,后部分同学在就业中就显得自信不足。

解决实践环节问题的主要对策

篇6

(一)减少企业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企业开展工商管理模式可大大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减少企业运营成本。企业利用先进、科学的工商管理理念有利于进一步精简企业现有的管理流程,科学、合理的规范企业各项管理工作,进而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效率,更好的优化配置企业内部各种资源。

(二)帮助企业建立正确的发展目标

企业采用工商管理模式,可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长远发展方案,而且也可以清晰的调查企业自身运营情况,确保能够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明确把握企业未来的走向,防止企业会因为发展道路不明确而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有利于深入挖掘出员工的潜能

企业实施工商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深入挖掘出企业人才的潜能。企业开展工商管理模式下会明确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且可以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督促企业员工积极投入到工作中,进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更好的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

企业开展工商管理模式可使企业更好、更全面的了解自身财务状况,而且便于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企业管理人员更全面的掌握企业财务管理情况的话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营,这也是促进企业顺利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保障。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可以明确划分企业资产结构,确保企业可以合理投资。

二、当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发展的实际情况

(一)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能力并不高,并没有高度重视市场调研的工作,这样很难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调整自身的业务方向,企业生产和市场自然就不能有效衔接,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当前很多企业并没有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不管是销售管理,还是质量管理方面尚未深入,这样很难使企业获得长久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水平自然也相对低下。

(二)管理定位不明确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转型,企业管理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这也使得企业管理主体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现代企业的主要追求目标已经定位在经济利益、社会责任上,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假如没有明确进行管理定位,很难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形势下自我发展。

(三)企业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企业管理制度是确保企业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科学、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可有效确保企业顺利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确保企业政令保持通畅。有的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仍然有一些不足和缺陷,这样很容易导致企业管理工作混乱,企业开展的各项业务也得到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支持,这样会使企业发展能力大大降低。

(四)企业管理实施不到位

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后,必须严格执行才可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但是当前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并不是很高,这样很难真正有效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假如无法贯彻工商管理制度这样很难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这样也就不可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水平。

三、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发展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强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企业想要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得到优秀的管理人才,新经济体制管理下,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知识资源。因此,现代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管理人才培养,多为管理人才提供一些参与培训的机会,进而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但是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而且要求管理结构的教学质量必须要过关,为企业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突破管理理念

以往企业都是采用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样很容易浪费资源,企业一定要打破只有高消耗才可以获得高收益、高产出的这种传统落后思想,只有转变之前的管理理念,扫清各种思想障碍,才可以将自我封闭观念转变成广泛吸纳各种高层次人才,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以开放意识不断学习、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产业转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篇7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企业迫切需求的就是高级管理人才。高校是为企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其教学质量决定了人才的能力。就目前看,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需求解决,面对经济大环境,要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解决高校教育中的问题迫在眉睫。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多年在企业中的管理经验对工商管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1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之所以宽泛而不专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者和学生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认识不清。尤其是在人才培养上,工商部门事实上是服务部门,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要坚持一定的教学原则。其中包括,树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其专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能力。工商管理不仅是事业部门,也是企业部门。因此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从事更多的工作。以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培养学生掌握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方法、方针,并通过适当的实践教学来使其养成专业的素养和职业能力。每个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应意识到,自己是未来社会的核心。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就要在学生阶段打好基础。工商管理对经验和基础知识的要求都很高,学生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并且要了解与其相关的其他专业的知识,这些都要在高校教学中完成。同时,技能的提升要靠平时的实践来完成。高校在培养过程中要对教学进行改革,以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较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因为现代社会我国已经进入国际市场,掌握英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与客户进行沟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驾驶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掌握的越多,对其日后工作就越有力。在教育目标上,高校还应重视该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每企业都希望招聘忠诚的人才,对于工商管理部门来说,更是国家和企业的核心部门,涉及到企业的管理工作,因此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必然的。在工商管理基础课程中国,都会涉及到党的方针路线,思想等,只不过在教学中对于这部分的教学经常被忽视。总之,要基于教学需求,类培养被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2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根据现代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工商管理虽然已经作为众多高校的专业,但对于专业的划分和就业目的上均存在问题。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缺口巨大,这一教学中的忽视和教学方法的传统性上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善这一问题迫在眉睫,我们现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如下分析。

2.1工商管理理论理论脱离实践

在大学教学中,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与其它专业一样,具有理论与实践之间衔接不紧密的问题。这与多年的教学方式有关,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应试教育,素质教学的提出并为改变教育的本质,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很多高校在实践设施缺乏,不能带领学生完成必要的实践。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后,管理能力几乎为零。这使得我国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教师的观念落后,依然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且理论讲解的时间过多。这些都造成了工商管理教学效率低下。

2.2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不符合时代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工商部门的管理任务发生变化。现代工商管理的涉及面更广,社会需求的是全面性的人才。而在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内容的更新慢,教材书籍多年来不换。很多内容已经不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甚至与当下的法律法规不相符。在许多内容方面,也与工商管理实践之间联系不够呢紧密,需求重新编排。

2.3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安排没有考到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上文我们分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培养十分重要。但在当下的教学中,并为将这项内容列为重点。理论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点,其它均被忽视。教师并未认识到这一缺失的重要性。而事实上,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由于工商管理部门的道德缺失而造成的个人和集体损失不在少数。忽视法律这一基础的工商管理教学是不合理的,也是缺乏支撑的。不利于高校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专业的人才。只能导致学生毕业后,法律意识浅薄,社会犯罪率提高。

3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根据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教学内容、方式教学考核等几个方面的改革上进行了分析。

3.1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

经济理论是为了辅助经济发展,世界在发展,经济的影响因素也不断的在变化。因此,经济理论的教学也要随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在案例分析上,要选择现代的,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要求教师具有观察局势的能力,通过自身经验对工商管理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工商管理教学内容不能过多,也不能宽泛的讲,而是要实现少且精的目标。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必要时撰写论文报告,对当代经济学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实现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

3.2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

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个新鲜的专业,但很多学生对于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了解。多数学生的想象是狭隘的,工商管理在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同样明显。但在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占据着课堂的主角位置,这就造成了其对工商管理的错误理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管理人才缺失成为我国的主要问题。将教转化到学中来,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另外,还应截取现代的案例。尤其是教师在实践中亲自参加过的案例更有力。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增加大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当然,任何一个专业的学习离不开实践,基于学生实践不足,实践能力缺乏的现状,要与企业之间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将工商业内人士请进校园,为学生讲解工作实践,将这一项工作落实到位。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学校组织讲座,但结果是学生不愿意参加,主讲人的授讲内容空泛无用。因此,在聘请人员上和专业内容上,都要注意专业性。而所谓走出去就是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工商管理复杂,涉及多个方面,但靠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目前,很多高校与企业之间有合作,有企业出资为学校建设实践基地,有学校进行人才培养,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培养其全方位的实践能力,使其职业化能力提高。在教育教学上,还要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调整。使教学方法不在拘于一个方面,改变观念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率,才能提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效率。

3.3工商管理专业考试制度的改革

在众多的专业改革中,考试制度的改革不可或缺。在以往的教学在考核中。成绩是唯一标准,而教学内容又存在缺失。对于学生的兴趣提高来说不具备任何作用。反而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工商管理在文理划分中多划分为文科类,其理论知识以文字为主,现代教育考试中,教师多数为学生划题,学生只在考试前进行背诵即可。这样,即便是最基础的知识,学生也不再学习。而对学生的考核,也以成绩为主的奖学金制度,很少出现实训的考核,尤其是对文科专业而言。为此,高校要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不改革,建立一套全新的学生考核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包括成绩、平时表现、动手能力好思维能力等全面的考核,采用正确的和现代化的考核方案。在考核中。教师注重其对某个知识的掌握,注重某个能力的提高,或者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其思维能力上。总之,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是单方面的,考核的重点也要进行转移。以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出发进行教学并进行考核,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对于讨论结果教师要给予总结。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注重培养忙着才是教学的目的。最后,对于一些教学内容而言,可以要求学生独自完成,教师无需评价,这种方式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

4总结

工商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的重要部门。工商部门具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高校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必然的。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材陈旧、教学方法改革速度缓慢,都是其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要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的。并从教学方法上,教学理念上甚至是教材的写上辅助其改革。在人才培养中,高校要注重专业性和职业性人才的培养,专业性是指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有专业的管理实践能力。职业性是指从业人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从根本上支持我国的管理法律法规,在管理中要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企业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也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参考文献

篇8

(一)培养内容不合理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对于社会需求依存度较大的专业,因此,就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开展相关的人才培养。但是,通过我们对一些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发现,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相应的社会需求来进行相应的培养内容的更新,导致了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社会发展情况不够关心,并且参与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校教师本身并没有从事过相应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工作,因而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了解不多,最终导致了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内容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

(二)培养模式不科学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对于实践性和熟练程度要求都非常高的学科,因而,要求学生在开展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根据所学的课程开展相应的实践,最终促进自己能力和素质的全方位提升。但是,在很多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实践课程安排的时间较少,并且不能够与课堂所学习的内容相匹配,这导致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较差,在进入到社会之后,不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教学实践场地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没有建立周备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最终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

(三)培养方法不正确

正确的培养方法能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和素质兼备,从而快速地胜任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但是,我们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方法却存在很大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发展潜力不足。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很多学校在进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只注重教授学生一些干巴巴的理论知识,而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没有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是导致学生专业不精的重要原因。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启发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为被动,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难以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

二、提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效果的思路

(一)提高培养内容的合理性

培养内容不合理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首要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修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内容,促使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内容日趋合理。首先,需要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社会需求的关注,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工商管理人才的相关培养。通过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关注程度,能够及时了解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变化情况,也能够知晓社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程度,这样,就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状况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能够与社会的发展实际相适应。最后,聘请在企业中工作,有丰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经验的人来担任外聘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这样,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内容就能够不断趋于合理。

(二)加强培养模式的科学性

加强培养模式的科学性能够使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获得相应的提升,从而不断获得社会的认可,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培养模式的科学性。首先,提升学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提升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能够促使学校调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参与到工商管理人才的实践教学当中,减轻实践教学模式的阻力。其次,调用相应的资金,重新建立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这样,能够保障学生及时地对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相应的实践,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最后,与相关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使学生能够优先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丰富学生的实践途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提升培养方法的正确性

提升培养方法的正确性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能够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提升培养方法的正确性。首先,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促进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最后,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对一些问题多加思考,从而举一反三,最终实现其专业发展能力的提升。

篇9

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引下,近几年国内普通高校招生规模急剧增加,各个专业的学生数量都增加明显,尤其是教育成本相对较低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更是扩招的重点。扩招生源毕业后的就业压力曰益严峻,可伴随着的是另外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即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抱怨找不到符合要求的工商管理类员工,许多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连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是企业的用人要求太高了吗?基本不是,原因在于现在毕业的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太弱,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也就是说学校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与企业的现实要求脱节,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亟需改进。这其实反映了我国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类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庞大而总体教育质量低下,突出表现为理论教学有余而实践教学环节却不足。

 

因此,针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显的十分重要和迫切。

 

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总体教学工作的重要形式之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工作能力的培养、企业工作的适应性等影响很大,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总体教学水平。但是,基于种种原因,目前各高校尤其是非财经类院校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对实践教学工作重视不足,措施不力,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简单

 

我国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都比较重视本科生课堂教学,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也是如此。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实践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等等问题重视不够,以至于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工作总体上存在走形式、偏向于仅仅完成任务、缺乏系统规划等现象。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工作,而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补充。由于普遍存在偏好课堂理论教学的现象,因此在曰常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相关政策措施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配套措施也不得力。比如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简单讲述概念、原理,导致学生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基础掌握不扎实,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及时、完整地回忆理论基础知识,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效果不好。

 

(二)校内实践教学设备与场地投入不足

 

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开展校内实践教学要求学校具备一定的环境与基础设施,比如针对性强的专业性管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可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以为校外实习与实践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目前的困难在于:除部分专业性财经院校外,其它综合性大学商学院总体上不属于主流学院和强势学科,由于各高校在经费方面的限制,除了创收能力很强的极小部分商学院外,一般院校的管理类实践教学经费一般都有很大的缺口,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也就难以满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因此,许多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时常常采取合并、缩减规模、模拟等方式代替,部分学校甚至基本取消统一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自己联系企业进行各自的实践教学工作,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缺乏有价值和效果的企业实践基地

 

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特别是有价值和效果的实践基地极为缺乏,严重影响了高校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践教学效果。工商管理专业相比其他管理类专业而言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等理论课程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学生自己不能在企业中亲自去体验和感受所学技能与知识,那么学生所学知识就难以真正意义上得到理解和掌握,也难以在企业中很快适应真实的岗位需求。目前的问题是企业不愿意与高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即使克服困难通过层层关系建立起来的实践教学基地也会因为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企业的现实困难而对学生的实践、实习敷衍了事,难以发挥效果。比如部分企业对高校学生的实习收费过高且不注重后续配合,也有部分企业基于企业内部业务和技术保密等原因,也不愿意同时也不放心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实际操作。同时,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数量过快,也使得高校难以建起足够的能够满足学校学生需求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三、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更新观念,制度先行

 

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曰常教学工作中要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观念改变后才有可能影响行动。同时要提高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制度与规范。要从根本上转变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实践教学的联系,进行相应的讲解与指导,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仅仅是观念的更新也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建立起配套的管理制度与规范,激发老师与学生的实践教学热情,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完成。

 

(二)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加快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要管理部门的高校要认清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包括任课教师个人的社会资源,加大投入,并统筹规划,加快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是互不关联的两个部门,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即分阶段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服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要贴近理论教学,以协助学生掌握理论教学的知识点,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为重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该以应用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企业真实运作,提高工作适应能力为重点。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尽可能满足全部学生的实践需要,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欠缺的情况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因此,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一定要落到实处,有针对性的展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建立有价值、对学生又帮助的基地,哪些流于形式、没有实质帮助的基地要越少越好,避免浪费资源又耽误学生宝贵的实践时间与机会。在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一定要广泛了解,深入沟通,及时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学校和企业双蠃的产物,才有可能长期延续并发挥积极作用。对已建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规范化管理,合理配置和使用实践教学资源,并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校外实践教学与实习工作,要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真正有机会到企业各种岗位上实际去操作,感受其运作过程,增强对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达到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效果。

 

(三)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主要完成者,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与工商管理专业任课教师对企业的了解程度和授课能力高度相关。工商管理专业授课教师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教学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帮助。针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现有授课教师主要都是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存在理论与实际不太符合的现状,各高校应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际,与各类企业建立联系、交流和沟通机制。学校也可以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条件下,鼓励工商管理专业授课教师到企业从事部分兼职工作,如果授课教师能够自己开公司或者参股公司就更好,这样就可以让工商管理专业的授课教师能有机会接触、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比较具体的流程和环节,积累实践经验,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的交流、研讨活动,建立起相互学习的机制。上述工作的目的在于让授课教师提高自己对企业实际运作情况的理解程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技能,增强适应能力。

 

篇10

(一)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学生在工商管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操作有效地结合才能够保证学生对于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客观世界,同时能够思考所学知识的如何应用,这样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认可。让他们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因为很多时候学生都在质疑课堂上的知识会应用到实践中吗?或者能够与实践联系起来吗?这样做可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只通过学校课堂的理论知识的灌输是很难实现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的,所以应该结合实践教学,提高工商管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利于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由于学生之间的性格、兴趣以及学习能力有差异,所以很难做到对于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因此应该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有效的结合,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通过思考都会有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再是依赖老师给出的每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因为老师的讲解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所有学生的实践。

(三)利于学生提高创造力

传统的工商管理教学中主要是依赖老师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只是扮演倾听者的角色,这样严重制约着学生创造力的提高,而且学生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的经验,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在这基础上能够提高自己内在的创造力。只有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这样的目标。

(四)利于学生形成合作精神

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上时,与学校的学习还是有差别的。因为在工作的时候需要与同事合作,才能完成工作,提高效率,这样需要学生在工作的时候有团队合作的精神,而在实践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这种团队合作精神。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

(一)选择合理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国家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素质高的工商管理型人才。学校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从国家的基本国情和需要出发。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1. 增加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感知度。在学生没有进入大学之前,可能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缺乏一定的认识,所以学校应该针对新生这样的特点,提高他们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认识。学校制作一些关于工商管理专业介绍的精美的手册,学生可以在课余的时间翻阅和査看,在仔细的査看之后,学生还可以对于所看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或者是写一些看后的感想,然后将这些感想形成文字,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邮箱来专门接收学生发来的信件。然后由专门的人员对这些信件进行整理,并且收集大家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疑问,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统一系统回答。

篇11

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大专业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工商管理等成本相对较低的专业学生,是其扩招的重点对象。这就使得原本就业形势就严峻的状况更是举步维艰,除此之外,不得不让人注意到的是,当代的企业愈发找不到符合要求的管理人才,而许多高校毕业生对于工商管理的基础知识都无法把握,追根究底,主要是毕业生在管理实践上的机会少之又少,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也反映了我国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并没有寻求一条适合高校教育发展的道路,仍旧以传统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所以,为了解决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必须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方可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生存。

1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概况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不断深入教育体系改革,并逐步推广素质教育,而在此背景下,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就应运而生。工商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科中的基础科目,不仅在高等教育中被普及,据统计,全国设立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就有500余所。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企业若想在市场经济中,甚至是国际舞台中占领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其管理的创新和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相对较高的管理人才。所以,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各大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愈发重视起来。我国各大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其数量和专业结构上都相对较多和长足,然而,市场经济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味地扩充招生人数,只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却忽视了对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再适应当今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必须重视现行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去真正地理解当今时代对于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并遵循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规律,以此提出新的培养实践性人才的相关举措。

2工商管理专业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忽视实践教学,单一教学内容和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都以重视对学生的课堂理论教学,无论是何专业大抵如此。而工商管理类专业作为要求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是无法提高。除此之外,大多数的高校没有把握好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无法正确地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大多数高校在实践教学上大都流于形式,只为了教学而教学,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规划。而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只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实践教学可有可无,只是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主目标。而由于这种普遍存在着的理论重于实践的课堂教学,在日常的教学内容及其形式上就相对单一,其实践配套措施也相对不足。就好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概念,实践原理,而大多数学生皆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并没有真正地打好知识基础。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利用理论知识基础,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自然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2.2设备设施投入不足

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开展相应的校内实践教学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备设施和良好的环境氛围,就比如学校开设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专业的模拟实验室等,这不仅能够为管理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更能将实践与理论教学更好地相结合,也为学生在校外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就目前各大高校的发展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除了部分财经性的院校外,大多数的综合型工商院校并不属于主流学科,这就使得在管理实践设备设施的经费相对不足,相当一部分的工商管理院校在实践教学经费的筹集上皆有较大的缺口,根本无法满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设备要求,所以,许多的工商管理院校皆以模拟实践或是缩减其建设规模等方式来替代设备软件不足的实践教学,部分学校甚至取消了实践教学,让学生自行去联系企业各自进行实践教学,如此,实践教学效果自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3缺乏一定的企业实践基地

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是尤为重要的,这对于学生往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工作有其意义所在。然而,就各大高校的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展来看,仍旧缺乏具有价值和效果的实践基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对其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营销策略等理论知识都是较为抽象的,若是学生不能接触到真实企业的生产运作、不能亲身去体验一个企业是如何发展营销的,那么所学的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并不能真正地将其运用和验证,更何谈在企业中适应生存。同时,院校缺乏企业实践基地的另一原因在于企业对于院校合作开展实践基地意愿不高,企业大都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目标,即使与院校联合开办实践教学基地,也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甚至部分企业带着敷衍性的态度,只注重对学生的实习收费,而对于后续的教学和配合极为忽视,且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招生数量不断扩充,也导致了高校不能够建立起符合学生需求的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基地。

3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转变观念,规范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首要目标就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教师、高校管理者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真正地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才能去更好地创造出良好的实践环境。所以,应该不断提高高校对实践教学的认知,并建立起相应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规范制度,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模式,将其理论与实践教学更好地融合,使得实践教学效果显著。不能仅是转变观念,更要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制度建设,建立起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热情、教师的教学热情,最终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3.2综合资源,科学规划,加快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作为工商管理院校的管理高层不仅要意识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要不断综合其校内外的资源,科学合理地规划实践教学,不断加强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实践基地的创设,主要分为校内校外两个部分,在进行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商管理知识,增强记忆感,能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而校外实践基地的创设主要是使学生在校内所学的知识点能够更好地加以运用,在接触企业真实运作的过程中,能够综合所学知识尽快提升自身工作适应能力。所以说,校内与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校内基地的建设一定要落实到根本,并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尽量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而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尽量与其具有价值和效果的企业的相合作,建立起能够帮助学生学到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的实践基地,拒绝流于形式,只注重利润的企业合作,以免耽误学生的实践机会。所以,只有加强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去实习工作,才能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在增强对企业管理认知的同时,也为了适应社会而打下良好的实践能力基础及其专业技能水平。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其工商管理教学的主要领路者,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效果如何与教师的授课能力逃脱不开。高校授课老师若是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工商管理理论教学,这对于学生在校内外的实践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师并没有实际的企业实践经验,大都只局限于理论知识,和对企业表面的认知,所以,各大高校在认识这一现状的同时,就应该不断加强其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建设,在与企业建立联系时,也应该适当地加强其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对企业生产运作等方面的了解。比如在不影响教师正常授课的前提下,组织教师去相关企业进行体验和学习,加强教师对企业的了解,不断积累自身的经验,并将其所学经验与其理论教学相结合,如此,管理教学才不会只局限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或者是学校可以联系企业进行校内讲座的开展,让授课教师与其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沟通,最终教师将所累积的经验、接触到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真正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

4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好的学习方式不是埋头苦读理论,而是真实地去接触具体的实践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开办的质量效果如何。实践教学的开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强学校、企业、教师及其学生等各方面的联系沟通,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所以,各大高校应重视起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完善其师资队伍建设及其更新教学观念等,如此,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工商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战丽娜,魏丽英.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组织行为学》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20).

[2]颜实,韩丽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4(6).

篇12

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大专业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工商管理等成本相对较低的专业学生,是其扩招的重点对象。这就使得原本就业形势就严峻的状况更是举步维艰,除此之外,不得不让人注意到的是,当代的企业愈发找不到符合要求的管理人才,而许多高校毕业生对于工商管理的基础知识都无法把握,追根究底,主要是毕业生在管理实践上的机会少之又少,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也反映了我国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并没有寻求一条适合高校教育发展的道路,仍旧以传统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所以,为了解决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必须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方可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生存。

1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概况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不断深入教育体系改革,并逐步推广素质教育,而在此背景下,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就应运而生。工商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科中的基础科目,不仅在高等教育中被普及,据统计,全国设立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就有500余所。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企业若想在市场经济中,甚至是国际舞台中占领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其管理的创新和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相对较高的管理人才。所以,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各大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愈发重视起来。我国各大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其数量和专业结构上都相对较多和长足,然而,市场经济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味地扩充招生人数,只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却忽视了对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再适应当今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必须重视现行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去真正地理解当今时代对于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并遵循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规律,以此提出新的培养实践性人才的相关举措。

2工商管理专业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忽视实践教学,单一教学内容和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都以重视对学生的课堂理论教学,无论是何专业大抵如此。而工商管理类专业作为要求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是无法提高。除此之外,大多数的高校没有把握好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无法正确地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大多数高校在实践教学上大都流于形式,只为了教学而教学,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规划。而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只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实践教学可有可无,只是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主目标。而由于这种普遍存在着的理论重于实践的课堂教学,在日常的教学内容及其形式上就相对单一,其实践配套措施也相对不足。就好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概念,实践原理,而大多数学生皆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并没有真正地打好知识基础。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利用理论知识基础,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自然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2.2设备设施投入不足

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开展相应的校内实践教学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备设施和良好的环境氛围,就比如学校开设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专业的模拟实验室等,这不仅能够为管理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更能将实践与理论教学更好地相结合,也为学生在校外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就目前各大高校的发展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除了部分财经性的院校外,大多数的综合型工商院校并不属于主流学科,这就使得在管理实践设备设施的经费相对不足,相当一部分的工商管理院校在实践教学经费的筹集上皆有较大的缺口,根本无法满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设备要求,所以,许多的工商管理院校皆以模拟实践或是缩减其建设规模等方式来替代设备软件不足的实践教学,部分学校甚至取消了实践教学,让学生自行去联系企业各自进行实践教学,如此,实践教学效果自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3缺乏一定的企业实践基地

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是尤为重要的,这对于学生往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工作有其意义所在。然而,就各大高校的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展来看,仍旧缺乏具有价值和效果的实践基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对其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营销策略等理论知识都是较为抽象的,若是学生不能接触到真实企业的生产运作、不能亲身去体验一个企业是如何发展营销的,那么所学的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并不能真正地将其运用和验证,更何谈在企业中适应生存。同时,院校缺乏企业实践基地的另一原因在于企业对于院校合作开展实践基地意愿不高,企业大都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目标,即使与院校联合开办实践教学基地,也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甚至部分企业带着敷衍性的态度,只注重对学生的实习收费,而对于后续的教学和配合极为忽视,且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招生数量不断扩充,也导致了高校不能够建立起符合学生需求的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基地。

3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转变观念,规范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首要目标就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教师、高校管理者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真正地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才能去更好地创造出良好的实践环境。所以,应该不断提高高校对实践教学的认知,并建立起相应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规范制度,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模式,将其理论与实践教学更好地融合,使得实践教学效果显著。不能仅是转变观念,更要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制度建设,建立起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热情、教师的教学热情,最终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3.2综合资源,科学规划,加快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作为工商管理院校的管理高层不仅要意识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要不断综合其校内外的资源,科学合理地规划实践教学,不断加强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实践基地的创设,主要分为校内校外两个部分,在进行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商管理知识,增强记忆感,能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而校外实践基地的创设主要是使学生在校内所学的知识点能够更好地加以运用,在接触企业真实运作的过程中,能够综合所学知识尽快提升自身工作适应能力。所以说,校内与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校内基地的建设一定要落实到根本,并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尽量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而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尽量与其具有价值和效果的企业的相合作,建立起能够帮助学生学到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的实践基地,拒绝流于形式,只注重利润的企业合作,以免耽误学生的实践机会。所以,只有加强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去实习工作,才能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在增强对企业管理认知的同时,也为了适应社会而打下良好的实践能力基础及其专业技能水平。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其工商管理教学的主要领路者,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效果如何与教师的授课能力逃脱不开。高校授课老师若是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工商管理理论教学,这对于学生在校内外的实践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师并没有实际的企业实践经验,大都只局限于理论知识,和对企业表面的认知,所以,各大高校在认识这一现状的同时,就应该不断加强其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建设,在与企业建立联系时,也应该适当地加强其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对企业生产运作等方面的了解。比如在不影响教师正常授课的前提下,组织教师去相关企业进行体验和学习,加强教师对企业的了解,不断积累自身的经验,并将其所学经验与其理论教学相结合,如此,管理教学才不会只局限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或者是学校可以联系企业进行校内讲座的开展,让授课教师与其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沟通,最终教师将所累积的经验、接触到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真正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

4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好的学习方式不是埋头苦读理论,而是真实地去接触具体的实践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开办的质量效果如何。实践教学的开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强学校、企业、教师及其学生等各方面的联系沟通,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所以,各大高校应重视起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完善其师资队伍建设及其更新教学观念等,如此,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工商管理人才。

作者:杨浩政 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战丽娜,魏丽英.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组织行为学》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20).

篇13

随着高校教学实训设备的不断更新,ERP沙盘模拟在各类专业教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工商管理等。但应用程度和教学效果却没有成相应比例上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一、ERP沙盘模拟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训中的应用情况

ERP沙盘模拟是一种更加直观、形象的课堂训练方式,能将抽象的市场管理训练进行立体再现,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工商管理课程中所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是如何体现的,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一般而言,ERP沙盘模拟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训中是针对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展开的,设计中具有鲜明角色体验,是当前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平台。该教具拥有6个沙盘,代表6个相互竞争的企业,每个企业都在沙盘上拥有自己的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等一应俱全。6个相互竞争的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资金流转,产品研发与合作,以及设备投入,产品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都能够通过沙盘体现出来。模拟周期一般相当于企业在实际市场竞争中5到6年的变化,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企业在自己的操作下,在相应的时间内呈现出来的状况,从而了解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怎样的效能,掌握最基本的工商管理技能。目前,国内高校对ERP沙盘模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出现了相应的技能大赛,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高校组织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参加,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学习体验,获得技能和素质提升。

二、ERP沙盘模拟课程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ERP沙盘模拟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一方面能,够在实际训练中提升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深刻理解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了解某个管理措施在实际中体现的当前效益和中长期效益,从而培养出较强的法律制度意识,在尊重企业发展规律、竞争规则的同时,不断打破常规,获得思维训练上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前瞻性和共赢理念得到进一步理解,明白市场竞争中的企业不是单纯的争夺打斗,而是要在谋求自我发展的基础上促进行业得到提升。还能使学生的财务知识及管理知识得到综合运用,将其他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因此,ERP沙盘模拟课程训练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该教学方式的应用存在如下问题。

1.实训课时设计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高校虽然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引入了ERP沙盘模拟教学方式,但在课时设置上存在严重不足,有的学生仅仅停留在会用或者能看懂的阶段,这样的课程设置就导致ERP沙盘模拟教学失去了应有意义。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增加ERP沙盘模拟在工商管理实训中的课时时间,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运用技巧,还具备相应的数据分析能力。老师能够在每个企业完成一年的工作计划后,对该企业的各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使学生理解自己的管理措施哪些能够获得收益,哪些不能促进企业成长。另外,还应该在掌握基本沙盘操作后相应的增加电子沙盘操作训练,使学生能够站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面前,深刻理解市场经济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使自己所掌握的工商管理基本知识得到升华。

2.理论课程与实际课程比例分配不科学

许多高校的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明显少与理论课程,这种课程设置与当前我国的市场环境严重不符。大部分高校将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开设在所有理论课程进行完毕之后。这种课程安排导致学生的理论与操作脱节,需要在开始实训教学后再返回去查找相应的理论知识。因此,需要将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进行交叉安排,使学生边学边做,最后再进行真正的系统模拟,技能够对前期知识进行巩固,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体现。

3.教师实际经验缺乏

双师型老师的需求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共性特征,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方面的老师更容易获得。如成功企业的管理者等,都能够运用自身管理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但是,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仍旧停留在操作ERP沙盘阶段,难以用实际案例对学生展开教学。因此,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使具备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企业经营者得到流通,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案例教学。

三、结束语

曾有著名管理学家说过,真正的管理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采取了多少有价值的措施。ERP沙盘模拟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最接近现实的训练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管理知识的运用,还能够深刻理解日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意图,获得技能和素养提升。因此,ERP沙盘模拟是未来工商管理专业实训的主要方式,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理解。

作者:王大海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