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端午节改进建议

端午节改进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端午节改进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端午节改进建议

篇1

关键词:《围城》;隐喻;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其英译本由珍妮・凯利(Jeanne Kelly)和茅国权(Nathan K.Mao)合作完成,并引起了文学界和翻译学界的关注。总的来说,译文质量是比较让人满意的。但每位读者在面对相同事物时做出的反应和对相同文字表达的理解都存在差异,所以衡量译文质量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并且译者在翻译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包括自身或外界因素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一个完美的、人人都满意的译文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任何译文都有修改和讨论的空间。作者在对《围城》英译本进行研究时也的确注意到其中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值得讨论的地方,同时还存在误译的情况。作者将具体针对《围城》英译本中几个隐喻的翻译进行辨析,并提出自己的拙见。

例1.鸿渐吻她,把这句话有效地截断,然后说:“你今天真是颗酸葡萄。”

He kissed her,effectively cutting off her sentence,and said,“You sure are a sour grape today.”

说到“酸葡萄”,人们往往会很自然的联想到《伊索寓言》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的是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美味可口的葡萄,却用尽一切办法尝试了几次都始终不能如愿将它们摘下来。最后狐狸无可奈何地放弃了葡萄,离开时边走边自我安慰道:“葡萄还没有成熟,不好吃,还是酸的。”人们通常用这则谚语来形容一个人贬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寻找自己能够接受的理由来自我安慰。随着《伊索寓言》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这则故事被中国人所熟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谚语也经常被人们运用到日常交际之中。由于隐喻“酸葡萄”在英文中有与其完美对应的表达,所以看似最理想的翻译策略是采取直译的方法,保留原文的喻体,直接将“酸葡萄”直译为“sour grapes”。

然而,虽然汉语和英语中存在对应的表达,但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上下文会发现原文中的“酸葡萄”包含了其他的意思。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此处“酸葡萄”并非《伊索寓言》故事中的原意,即指某人贬低自己不能得到的东西。原文隐喻中的“酸”在汉语中有着嫉妒和妒忌的含义。同时根据上下文还可以明确“葡萄”并非局限于字面意思代表一种水果,而是指人。于是,“酸葡萄”的含义发生的改变,用来代表嫉妒的女人,形容孙柔嘉容易嫉妒的性格。因此,作者认为将该隐喻直译成“sour grapes”并不是十分妥当。因为在英语中sour带有脾气坏的、不友好的等含义,但和嫉妒并不相关。相比之下,如将原文隐喻翻译成“jealous grape”似乎更加贴切和准确。一方面,由于中英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将“酸”的隐喻含义“嫉妒”直接表达出来有助于英文读者的理解。另一方面,喻体“葡萄”的保留使得译文与前文中与“葡萄”有关的隐喻保持一致,确保了文章的连贯性。

例2.鸿渐道:“我最惭愧了,这次我什么事都没有做,真是饭桶。”

Hung-chien said,“I’m the biggest disgrace.I didn’t do a thing this time.I was just a ‘rice-bucket’”.

例3.我不像三妹,我知道自己是个饭桶。

I’m not like Third Sister.I know I’m useless.

译者在处理例2和例3中的词语“饭桶”时,根据语境的不同分别采取了翻译策略。例2中,译者选择保留原文的喻体,将“饭桶”直译成“rice-bucket”。虽然在译文中添加了单引号提示目标读者此处“rice-bucket”不只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但并没有对此多做任何说明。“饭桶”一词在《围城》中出现了多次。第一次出现时译者同样采用了直译的方法,但通过脚注的形式对其进行了解释。作者推测译者在例2中省略了注释可能是因为前文已经做过解释并且他们认为目标读者能够记住其含义。然而,对于此类带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很难在仅仅出现过一次的情况下就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原文中并没有重要和特殊的句式或结构使得译者必须原封不动地保留原文的风貌,所以译者仍可以选用其他恰当的翻译策略。例3中“饭桶”的翻译与例2却截然不同,译者采取了意译的方法将其译为“useless(无用的)”。译文虽然将原文的含义准确地表达了出来,但却省略了原文中的喻体“饭桶”,使得译文失去了原文本来的风貌。作者认为可以将这两个例句中的隐喻“饭桶”译作“fathead”。首先,“Fathead”是一个英语中常用的俚语,有笨蛋、傻瓜之意,将其运用到译文中可以与“饭桶”在原文中起到相同的效果。其次,两个例句中对“饭桶”的处理或牺牲隐喻的含义或牺牲隐喻的喻体,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原文的特色。而“fathead”的喻体虽然与原文不同,但喻意相似。虽然与原文并非完美的对等,但仍可以体现隐喻的魅力,最大程度地确保英语读者在品味译文时能够体会到原文带给中文读者的感受。因此,相比之下作者建议将两个例句中的中文隐喻“饭桶”翻译成“fathead”更为合适和恰当。

例4.我想这迷汤灌错了耳朵,便不客气把听筒挂上了。

I thought all that rice gruel was being poured down the wrong ear,so I very rudely hung up on her.

Note: “rice gruel” means sweet and flattering words.When “rice gruel is poured down the wrong ear,” it means the flattery has not achieved its desired effect and has possibly backfired,or it has been said to the wrong person.

在这个例句中,词语“迷汤”被译成了“rice gruel(米汤)”,并同时添加了脚注作为解释。然而,显然译者将汉语中的“迷汤”和“米汤”相互混淆了。“迷”和“米”在读音上仅有音调的不同,在字形上的区别也只是是否添加了偏旁“辶”。虽然两个词语的读音和形态都十分相似,但意思却大相径庭。在《围城》的英译本中将“迷汤”译为“米汤”的情况出现了两次,可见并不是译者的一时疏忽,而是一个明显的误译。所幸译者对于整句话的理解并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并且在脚注里比较清楚地解释了隐喻的含义及适合的语境。即便如此,这样的误译会导致英文读者接受到错误的信息,即在汉语中“米汤(rice gruel)”不仅可以指一种食物,还暗指甜言蜜语和奉承别人的话。针对这例误译,作者建议将原译文改为“magic potion”或“honey words”。将其译为“magic potion(魔法药水)”的策略较倾向于直译。虽然译文与原文不完全对应,但其与原文隐喻喻体的基本特性大致相同,目标读者能够通过译文联想到原文作者所想表达的喻意。而另一个参考译文“honey words”中用“honey(蜂蜜)”这一喻体来形容讨好别人的奉承话也较为恰当。

例5.李梅亭多喝了几杯酒,人全活过来,适才不过是立春时的爬虫,现在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他向孙小姐问长问短,讲了许多风话。

After a few glasses of wine,Li Mei-t’ing had fully revived.Where before he had been but an insect of early spring,now he was an insect of Dragon Boat Festival time.He plied Miss Sun with questions and made all sorts of silly comments.

钱钟书先生用“立春时的爬虫”和“端午左右的爬虫”为读者生动地描绘了小说中李梅亭这个人物在喝酒前和喝酒后状态的差别。在喝酒前,他动作斯文如同初春时节刚苏醒过来的昆虫一般,而喝酒之后他兴奋的精神状态又有如端午节时的昆虫,充满活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或许是因为珍妮・凯利和茅国权两位译者都对中国文化十分熟悉,所以在翻译“端午”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带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因而在并没有对它进行任何进一步的解释或补充说明。然而他们忽略了并不是所有英文读者都和他们一样具备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由于缺乏对端午节的基本了解,目标读者要想在不得到任何额外信息的情况下完整地领会该隐喻的含义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不了解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便不知道端午节的爬虫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也就更无从得知酒后像“端午左右的爬虫”一般的李梅亭是什么状态的了。因此,如果能够在原译文中添加端午节的具体时间则更能完美地再现作者的修辞手法和原文的风采。

总的来说,作者认为由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翻译的《围城》英译本虽然在一些文字的处理上存在问题和不足,但并不影响他们合力完成的译本成为经典之作。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围城》及其英译本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Jeanne Kelly,Nathan K.Mao,Fortress Besieged.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2]陆文虎,《诸版本》,《深圳晚报》,2007年7月16日,P.B15。

篇2

著名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创始人高尔基曾说过“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可见创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重要性都十分重要,初中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目标之一,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处于主体地位,其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时,也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避免在学习上产生依赖性,在学生中要有独立自主能力,当今的经济发展迅速,初中生都在电子网络中成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顺应当代的社会发展趋势[1]。

一、突破传统教学,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形式单一,思想品德课程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存着很多弊端如“满堂灌”、“填鸭式”等,这样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处于被动,师生之间不能够形成一个很好地关系,学生逐渐对思想品德失去学习兴趣,学生不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方式,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让学生对思想品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好思想品德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发展现状,同时学生还可以学到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对法律的了解在未来的生活中不断的约束自己,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来说是潜移默化的,做一个合格优秀的中国公民[2]。

作为一个初中生对自己的约束力还不是很强,容易受到外界的一些因素干扰到学习,所以老师要教学方法上注意创新,能够吸引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老师在给学生讲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时,可以先讲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听老师所讲的故事,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都有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当我们与家人朋友共通过这些节日时,有很多礼节上的细节需要我们格外的注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独特风俗礼仪,对其中的理解知识一定要有所了解,这样才可以得到少数民族同胞兄弟姐妹的尊重,注重礼节让我们可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现在很多国人崇洋,我国的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正在受其他国家的文化侵袭着,文化侵袭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们倡导和平互助但对不好的外来文化也要剔除,在思想品德中有传统节日的课时,老师可以说一些相关的习俗,让学生呗老师讲的小故事所吸引,如端午节,又被叫做端阳、蒲节、天中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由来也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是楚国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尽,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才把五月初五叫做端午节。端午节吃粽子中有一段小故事,相传屈原投江以后,人们纷纷赶来营救,但为时已晚,于是有人将米饭和红枣等食品倒入水中让鱼虾龟蚌吃饱,以免伤害屈原。东汉时,长沙人欧回一天忽见屈原头戴高高的云冠,腰挂长柄宝剑,身佩珍珠美玉,来到乡亲面前。说每年所祭食品都被水族鱼虾龟蚌所窃食。村民们听到后很是气愤,就来问屈原怎么办?屈原说:“今后若有惠祭,当以箸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黍,并缠五色花丝,水族见了,以为菱角,便不敢再食。”还有饮雄黄酒、划龙舟、悬挂菖蒲艾草、避五毒。

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能够认真听讲,不但学到了思想品德中的知识,还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师益友

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的提高,初中生的内心是比较敏感的,所以老师在讲课时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一个班级既是一个整体,要想整个班级集体一起进步,老师就不要让学生产生不好的情绪,在心里上觉得不平衡。良师益友在讲课时可以严厉,但在学生有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也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要学会自己解决,毕竟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事情还是需要自己去解决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攒足够的实践经验,学生就可以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突破自己,敢于创新,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需要老师和学生的一起努力,才可以达到一个预期的效果[3]。

应用多媒体教学,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多媒体教学让教材当中的抽象知识点,以图像、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在观看影像之间老师要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经过学生的思考整理好思路,总结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述,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学生的思维不断扩散,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为了能够给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初中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学生也处于叛逆期,在思想品德教材中由一课是《我与父母交朋友》,老师可以放一首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或其他流行歌曲,既满足了学生对偶像的追求,又体会到了母亲对自己的付出,学生就感恩自己的父母,给予给我们世界上最无私的爱。这样的教学方法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要让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动脑的同时,也要动口集合动手,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总结:

总而言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本身和未来世界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要想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就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要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产生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形成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篇3

“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非常丰富,目前,各奥运场馆所在城市,更多的是在具体行为规范上提出要求。我觉得这样还远远不够,要真正落实在中国办一届具有“人文奥运”理念的奥运会,就必须将几千年中华民族深厚浓重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奥运理念紧紧结合起来。

近年来,我曾首先在北京市政协以及许多场合呼吁:为了有效利用北京2008年奥运会这一百年难遇的时机,展现中华民族深厚悠远的历史底蕴,我们应把握住奥运前的筹备时间,结合北京“人文奥运”理念,在2008年开展一系列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大型主题活动。

节日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精华,保留了人文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它们都曾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上一个个耀眼的文化符号,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通过恢复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内涵的传统节日,并在奥运举办前夕恢复,这样就给中国举办一届最有特色的人文奥运找到一个强有力的落脚点。

篇4

思考来自于一学生的清明节日记:清明节到了,老师让了解清明节来历与习俗。问妈妈,妈妈不知道;问爸爸,爸爸不清楚;爷爷奶奶呢,能做的就是带全家去上坟。可上坟时看到的是香火弥漫,点香磕头的场面。既老套又不好玩,真是郁闷。(节选)

日记引发深思: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今年,国务院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结,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可是由于多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加之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是一无所知。传统节日的淡化,传统文化的断层,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关注传统节日文化,留住我们的根”这一工程显得是那么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纵里寻它千百度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的确,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欢度岁时节令,我们的孩子每年都反复参与节日的活动,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在儿童面前得到充分展现,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着的道德资源,在新时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开发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小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正确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活动,既可以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紧密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又有助于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实现生活化、大众化、行动化,体现时代精神。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开展寻根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是对接的前提。

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探究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师生共同拟订传统节日研究调查方案。内容可涉及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经典诗文等。通过小组分工、同伴互助,深入乡村、社区,实地调查走访,通过报刊、广播、影视、图书馆、互联网、等不同形式和渠道,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写出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比一比谁了解的习俗多;开展一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中与节日亲密接触,亲密对话。

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系列宣传,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展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初步教育,另一方面出黑板报、制作展板、通过红领巾广播在校内进行宣传,告诉学生节日的来历,古人流传下的习俗,好的活动建议等,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二、惟有源头活水来

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如端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夕乞巧爱慕、腊八融和感恩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

今年是清明被列入法定国假日的第一年。可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一个心情比较沉重的日子”、“怀念与悲伤的日子”,认为清明节就是“祭扫先祖墓地的日子”、“许多烈士为国家牺牲,要纪念他们”。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

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我校就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清明节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二是维护新生。如果把清明仅看成扫墓的节日,是一种偏见。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为此,学校开展了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①追寻清明文化,搜集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背诵一首以上有关清明的诗。

②郊外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

③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等;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④制作科技小制作、环保袋;阅读先进人物或事迹,撰写的读后感。

实践的收获令孩子们兴奋:交流中,他们发现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是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传统佳节;诵读会上,一首首描写清明、春天的诗词在朗朗传诵;辩论会上,对于迷信习俗的辩驳,铮铮有理;体验日记中,对于清明节的认识和感悟具体深刻。

正因为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清明节的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维护环保成果的精神,光大我国民俗文化的魅力。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过了一个文化内涵深厚的清明节,与传统节日文化亲密接触,既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能力,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礼。

又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与伟大诗人屈原面对面: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一直引起同学们的深思和探索;他那与日月齐光的高洁品德,激起同学们无限的仰慕。从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总把新桃换旧符

比较洋节日,一些传统节日对中小学生缺乏吸引力,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之所以今天被国人看淡,与这这些节日大多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文化渊源和传统形式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这与富裕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现代中国人显得有些不协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发展。无论是元宵节也好,重阳节也好,它们都与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肯定是不行的。

首先,活动形式要多样。要结合时令,组织各种类型的班际、校际活动,利用探究课、社会实践、校班会,充分整合校园、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开展大量的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寻根式节日文化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过传统节日。

其次,可发挥家庭、社区、学校三方力量,共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传统节庆之际,组织学生、家长、社区人士过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学做元宵,制灯笼,猜灯谜;端午节讲屈原爱国故事、进行划船比赛、拔河健身运动;重阳节进行敬老爱老活动。

四、千树万树梨花开

继承传统不等于匍匐在传统脚下,更不能把民族节日与外来节日对立起来。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尊重理解多样文化的胸怀。

加强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创新节日文化内涵。如就春节期间是否该禁鞭展开辩论,就重阳节是否和母亲节父亲节进行整合向有关部门提出研究报告,并尝试过一个推陈出新的传统节日。

篇5

1、在七月份的集团的技术比武,面点项目取得了前三的名次。

2、九月是我开始负责面点房,同时在九月我也给面点房培训了VIP各吃点缀和装盘,同时也在三天之后来了一个比赛,这样能让大家在相互比较中,有一种压力促进自己的上进心,比赛为了公平也邀请了我们的林大厨参与,比赛结果还真的不错,第一名是陈杰奖分鼓励,第二名是杨红丽,总体来说大家做得都非常好,通过这中游戏规则大家无形中已经很好的提升。

3、每月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创新点心都能受到宾客的好评,还有在11月份为了合理利用松花粉,面点房同时也做了一道松花草莓果,也是客人非常喜欢吃得。

4、我们面点房为了能整体提升技术,在王师傅的建议下,利用酒店发放的活动经费,给大家购买了相关专业的面点书籍。

5、每次节日面点房都在一楼餐厅出名档,比如正月15、端午节、冬至、现场包制代表节日的点心,也让客人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6、在11月份杨敏和陈杰参加了本市的君利杯,杨敏获得了面点的第二名和技术能手的称号,陈杰也获得了雕塑金奖。

年不足的方面有3点

1、早餐出品,包子的形状小口感不好,玉米硬,还有油条口感不好,还有保温不够及时,已经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改进和调整。

2、在工作中用了速动的小笼包子,还有海参包不够大,吊炉烧饼不够厚也没有打开一个口有利于客人使用,不过在总监不断的督导和指导下,我们也在不断的改进和调整,最后也受到了宾客的好评。

3、出品的时候台面卫生做的不够好不够及时,还有冰箱卫生在以后还待加强。

年的计划

1、做好主管的助手,带领本班组人员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2、加强冰箱和工作台面卫生管理

3.对特殊客人及VIP客人多关注出品和留样。

4、做好每月的培训计划和创新点心。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